第一篇:科学规划 引领发展
科学规划
引领发展
学校发展规划是指导学校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重塑学校发展力的重要路径,将会把学校引向一个更高的目标。而充分彰显文化和谐是学校规划的本质要求,也是学校发展目标之根本。下面结合江苏省镇江市石桥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略陈管见。
一、精准分析校情
客观、全面、准确地分析校情是做好学校规划的第一步。石桥小学是一所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的典型的小规模乡村学校,现代化先进学校的创建给学校带来了发展契机,淳朴的民风与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校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源远流长的东乡文化,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地域文化资源。学校东临儒里古镇,西望古居华山,四周万顷良田环绕,历史厚重,人文荟萃。江南古镇儒里,自古就有勤学苦练、负薪苦读之文化基因。千年古居华山,传颂着凄美感人的“华山畿”爱情故事以及久远的饮食文化与农耕历史,为石桥增添了神秘色彩,也为学校教育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二、明确办学理念
爱是教育的基石。践行温暖教育,烙印成长记忆,为学生点亮一盏希望之灯,体验一段快乐历程,留下一页美好回忆,是学校的教育追求和美好愿景。为此,学校以“做温暖的教育”为办学理念,并通过“三宽四心五多”来践行这一理念。
“三宽”指温暖的学校文化。即宽松,基于和谐民主的人际氛围;宽容,基于包容理解的文化理念;宽仁,基于宽厚仁爱的传统美德。
“四心”指温暖的教师品质。即爱心,存仁爱之心,达大爱之境,是教师必备的教育情怀;真心,存真诚之心,达笃实之境,是教师勤恳的工作态度;公心,存事业之心,达崇教之境,是教师高远的人生追求;慧心,存智慧之心,达奉献之境,是教师优秀的教育素养。
“五多”指温暖的学习生活。即多维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多元课程,满足学生多样需求;多趣课堂,激活学生学习潜能;多彩课间,营造健康快乐校园;多味乡情,体验东乡特色文化。
三、确定发展目标
1.办学目标
学校要在五年内发展成为一所精致化、生活化的新乡村小学。
精致化。一是学校管理趋于精细,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抓手,实现管理的科学、民主、开放。二是教学质量走向精品,以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为载体,整体提升学校课程品质与教学质量。三是校园文化呈现精炼,以课程支撑文化丰富内涵,构建基于农耕文化为内核的校本课程体系,凸显乡土特色、象棋特色、书画特色等。
生活化。生活即教育,要让校园成为学生成长的快乐家园。一是建设生活化校园,打造“四园一中心”的学校环境文化。二是打造趣味化课堂,增强教学吸引力。三是丰富个性化课间,实施校园快乐体育,体验乡村传统游戏,开发现代益智游戏,搭建社团展示平台,感受本土多味乡情,丰富学生的课间活动。
2.培养目标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薄弱学校偏重课本知识,忽视个性特长的情况,学校以培养健康、有爱、智慧的学生为目标。健康体现在身心健康,既有强健的体魄,又有健康的心理,自信向上;有爱体现在乐施博爱,既能真诚待人,又有包容品质,助人向善;智慧体现在善学多能,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善于创造,志向高远。学校鼓励和督促学生在正常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基于个人天赋和兴趣培养特长,为农村学生未来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实施特色发展
一是正确的特色定位。学校特色是彰显学校文化的重要标志。小规模的农村学校不具备在项目上形成特色的客观条件,但并不影响学校特色课程的建设。石桥小学地处农村,既有几千年传统农耕文化的积淀,又有得天独厚的新区万顷良田的现代农业资源。为此,未来五年,学校将着力于彰显乡土文化,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发运用阡陌系列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整合,建构凸显乡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及相应的管理与评价机制。同时,积极利用东乡历史资源、地域自然资源、社区文化资源,丰富学校课程内容,开展多味乡情体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拓展资源平台与信息路径;加强区域校际交流,定期举办“石小乡土文化节”,通过展示与交流,促进学校特色的发展。
二是鲜明的物型文化。学校环境建设不是简单地表现在设施设备上,而是应该更注重物型文化的打造,建构充分彰显学校文化内涵、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有利于师生发展的环境课程。石桥小学在规模不大的校园里,重点规划了“四园一中心”,即棋园、书园、阡陌园、乡情园、乡土文化体验探究中心,使之成为学校个性化课程建设的重要载体,让课程有“根”。
三是相生的校本课程。丰富的校园物型文化是相生个性化课程的重要载体,相应的个性化课程也成为校园物型文化的重要支撑,两者相得益彰,和谐共生。如书园与学生阅读课程、诗词楹联课程、书法等课程相生相应;棋园与棋类课程相生相应;阡陌园和农耕文化体验中心与农耕探究课程、农耕文化体验课程、农耕谚语解读课程、农作物与节气课程、微型农耕器具制作课程相生相应;乡情园与古韵石桥等东乡乡土文化课程相生相应。这些个性化课程不仅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更让校园文化有“根”。
四是规范的研制过程。学校发展规划是校长引领下教师团队的集体智慧,而不是领导班子基于主观想象的策划,因此过程的规范性十分重要。一般应抓好以下环节:一是客观、全面、精准地分析校情;二是基于规律提炼办学理念;三是基于校情定位办学目标;四是基于发展确立重点项目;五是基于目标分制年度计划。为确保规划的高质量和合法性,要经过专家引领、调查研究、问计于民、权威论证、大会通过等过程。
五是高度的规划认同。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是为了从根本上科学引领,有效实施,达成目标。学校规划的主体是全体教职工。因此,除了在研制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吸纳群众智慧,更要通过组织对规划文本的学习宣传,让全体教职工了解规划,憧憬未来,激发教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此外,还要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社区的支持。只有对规划形成高度认同,才能真正营生文化和谐,最终化蓝图为现实。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第二篇: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城市发展科学有序
(一)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城市发展科学有序。一是依法审定城市规划,确保规划的权威性系统性。按照突出前瞻性、全域性、统筹性的要求,聘请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国内知名的设计单位,进行了总规、控规等一系列规划编制,形成了完备的规划体系,为城市健康有序地开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已完成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并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完成了城乡统筹规划、城西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仙女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东湖风景区景观规划和步步升文化村修建性详细规划已编制完成,即将报市政府审批;城市风貌、姚家港综合服务区等专项规划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增加规划编制经费申报和招投标工作。截止目前,我市城乡总体规划覆盖率达100%,近期重点建设地段详规覆盖率达90%。通过以上规划编制,逐步形成了总规——控规——修规三级规划体系。二是以启动城市重大公共服务项目为契机,加快推进城市新区开发建设。采取竞赛、竞标等方式,邀请了哈工大城市规划设计院和武汉华中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全国知名设计单位参与规划设计,启动了五星级酒店项目、孵化园项目、“四馆一中心”项目、丹阳公园项目、体育中心项目、市委党校、职教中心、市妇幼保健院整体迁建项目、金盆山安置小区、四季港公园等二十余项重大公共项目设计工作。五星级酒店、孵化园、“四馆一中心”、丹阳公园、体育中心等项目将在突出规模与品质并重、功能适度超前的要求下,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相关城市重大公共服务项目的启动,极大的提高了城市设计的整体水平,完善了城市结构布局,增强了城市集聚功能,使城市发展水平有了质的提升。三是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完善城市功能。委托中南院高标准编制了迎宾大道、江汉大道立面整治及夜景亮化方案并全面实施,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完成对老城区市场、环卫设施、停车场(库)、绿地、断头路小道路等公共市政设施提升改造工作,完善提升老城区市政和公用设施服务水平,完善了城区基础配套设施,改善了居民居住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位。四是全面畅通绿色通道,简化前置条件,缩减办事时限,推进项目实施。为三元玻璃项目、家家乐饲料项目等60余个招商项目提供现场踏勘、选址定点服务百余次;为宜昌山尔饮料有限公司、领秀之江居住小区等20余个项目建设提供审批办证、施工放线、验收、规划验收服务。上半年共召开规划办公会议16次,对312个公建项目、420户个人建房进行了研究讨论,提交市规划委员会、市政府例会审查项目200个,项目上会率100%。
第三篇:科学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科学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摘要] 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因结构不合理,老龄化倾向严重等诸多原因,较大程度上存在着“三无”的职业倦怠(即:无所求,无所惧,无所谓),其专业发展绝非个人内需。这种现状与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形成了较大反差。如何解决这一事关“人”的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们的体会是:唤醒职业倦怠,诱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机;引导发现潜能,帮助教师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提供“必需”保障,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事实求是的基本原则,把握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基本理念,多做实事,多做指导,持之以恒地引领教师走向专业发展之路,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更能有效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专业发展 科学 引领
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老龄化倾向严重,这是不争的实事,更可怕的是这支队伍的职业倦怠感逐渐加重,不利于人的发展。其主要表现有三:无所求:90%左右的小学教师职称问题已解决,再晋升的可能性太小。无所惧:由于教育体制中的人事制度改革以稳定为核心,所有的制度均不能触及到教师的切身利益,从业岗位很稳固,只要不违法乱纪,无所畏惧。无所谓:正因为无所求,无所惧,所以工作好坏无所谓,准点上下班完成基本的工作任务就很不错了。有无专业发展的必要和必需,不是教师关心的首要问题。业余时间读书的少,研究票股的多。岗位培训进修报到的多,用心用功的少。如此诸多的问题均不利于教师的发展,尤其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这样的形势和情况下,如何科学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教育的科学发展就成为学校管理者不得不重视的严峻现实问题。笔者仅自己的实践与体会,谈谈这方面的具体想法和做法。
一、唤醒职业倦怠,诱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动性
1、以人为本,解除教师的精神枷锁。
从古至今,人们往往以“神”的标准,冠以“蜡烛说,春蚕说,太阳说等”神的光环,把教师比作天使,无所不能。让一般教师可望而不及,对教师发展的要求不能恰到好处地定位在人的最近发展区。所以,只有把教师从神坛上请下来,把教师当作普通人看待,给予人的尊重和满足。因此,我校职业道德的首要标准是人不是神,其最高标准就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六条要求,其最低标准就是魏书生关于人的三个说明。
1、“人”是长短结合体,人要自知知明,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2、“人”是人与人的相互支撑体,要和谐相处,团结协作。
3、人会走上坡路和下坡路,但要正确看到自己把握自己,将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化。这是我们常抓不懈的师德主题。
2、角色互换,教师社会角色的重要性。
作为学校管理者,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想方设法落实教师的待遇往往成为校长的首选,其实,这样的做法有效但没有后劲,带来的激情也是短暂的。唯有让教师真真正正认识到自己社会角色的重要性,才能促进教师的发展。
我们特别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力戒空调说教,重现身说法、实话实说、榜样启迪、典型引路。让教师互换角色说实话最有效,最能让教师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如要求教师写政治心得笔记:我希望我的孩子遇到一群什么样的教师?假如我是四小的一名小学生等等,这是教师人人必须做好的两道题,并由此生发开去,让教师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将心比心,认识到自己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新一代的人才质量。并择优选登教师心得于校内醒目处,以此来激励全体教师,接受学生、家长的监督。
3、榜样感召,诱发教师的发展潜能。
如何才能真正诱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机和欲望呢?我们的回答是:以师德建设为阵地,以榜样感召为动力。我的体会是师德教育决不可少,它不仅是团体建设的需要,更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发动机。我们主要抓了两个层面的榜样感召。第一个层面是遴选全国范围内的老中青杰出的优秀教师代表,以叶圣陶、陶行知、魏书生、窦桂梅、孙双金等教师的成长发展事迹为蓝本,充分探讨、学习、领悟他们的感人经历和务实崇高的人生价值观,深入开展学习榜样教师的系列活动,让他们产生“不得不提高”的念头;第二个层面就是在校内树立榜样,因为身边的榜样最可学。我个人以培养青年教师长见,来四小后就精心培养了两名教师代表,一名是全县“十佳”青年教师刘淑红,一名是全县“十佳”班主任洪爱华,这两条“鲢鱼”产生良好的蝶蝶效应,他们的现身说法实话实说,他们的行动引领,让全体教师产生“我也能发展”的心理驱动力。
4、舆论引导,提升教师自身形象。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用恰当的方式警示是我们开展师德教育创新的依据。正面引导具有强化功能,公开承诺具有警示和警醒作用。为了提高激情强度和激发教师的潜能,我亲自撰写了教师宣言(我是四小教师。我以热爱学生为天职,以培养人才为己任。爱岗敬业,遵守规范,把满腔的爱心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今天,四小以我为荣!明天,我以四小为荣!),一年多来,始终坚持每周一国旗下教师的宣誓制度,强化了教师的敬业文化,自觉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潜能。,我们总结提炼了师德师魂八种精神“尊严至上的人本精神、责任第一的忘我精神、永不自满的好学精神、无须鞭策主动精神、不怕困难的挑战精神、精益求精的争先精神、服从组织的团队精神、说到做到的诚信精神”。这八种精神把每个教师的尊严推到了极至,时刻激励和自省教师的职业行为。
二、引导挖掘潜能,帮助教师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同样适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管理。教师中往往流行一句口头禅:“年纪大,还是年轻人上吧。”其实,这是一句托辞,在这句托辞下许多中年教师甚至青年教师丢失了许多发展良机。作为学校管理者,如何引导教师发现挖掘自己的潜质,并帮助他们科学规划发展蓝图呢?
1、认识自身专业优势,寻找自己的发展层级。
人各有长短,人不可能没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大多只是没有发展到极至而已。我们要求在政治笔记里写一篇我的成长回忆录,让教师真情描绘人性的闪光点和闪光面,校长结合教师档案带着激情和感动写下中肯的批语,虽然这种作法有点书生气,这确实是把教师引向积极的有力举措!人都爱赞美,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教师在正确的导向下,对照学校颁发的教师层次发展目标,(校、县、市、省、国家级),让教师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层级,形成群体发展金字塔。如青年教师刘淑红,就公开了自己的发展目标,10年内要当上省特级教师,因此,她的发展速度很快。
2、科学规划跟踪指导,重在行动研究。
从我校教师发展层级来看,老年老师倾向于经验总结,中青年教师倾向于教育科研。无论哪个层次的发展目标,都必须立足课堂,重于实践,不能停留在口头和桌面上。
为了让教师的发展规划和成长目标不成为一句空话,我们侧重于立足课堂,解决问题,让教师在短期内能看到自己真正在发展。我们以校本教研的小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将教师的长短期规划具体化、课堂化。一是帮助教师科学确定研究课题,让课题小化,具体化,实用化,具有可操作性;二是学校主要班子成员自由选择跟踪指导对象,深入课堂研究探讨,互相质疑,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定期展示成果与评比。包括资料成果、文字成果(论文)、课堂现场,学生表现等。一学期一次等级评比并记入教师的发展档案,这种数据评价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到短期发展的有效性,增强长期发展的信心和适当的发展动力。
三、提供必需保障,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论指出,人的生理及安全需要是最低层次,自我实践是最高层次。为了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力求为教师提供以下需要保障。
1、提供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确保教师愉悦的心情。
管理者即服务者,校长的第一职责就是想办法让教师愉快地工作,让孩子快乐的成长。校舍新旧无所谓,但干净整洁是必需,改善办公条件,力求冬暖夏凉是首选;生活好歹无所谓,但确保饭香菜热是必需,努力改善教师的就餐质量是首选;福利待遇多少无所谓,但确保公正公平是首选。努力改善教师福利,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个教师是校长的必修课,是教师发展的心理基础。
2、提供充分的信息资源,确保教师发展的资源支持。
教师的专业发展,课题研究,终身学习都离不开资源支持。每年为教师订阅相对应的专业期刊,购买必需的图书资料(含电子类),是教师管理首先考虑的问题。虽然没有条件为每个教师购买电脑等先进办公设备,但为教师们提供全国优教师的个人资料和联系方式,是我们努力要做的事情,我们将魏书生、孙双全、窦桂梅等优秀教师的联系方式告诉教师,让教师大胆地与名师对话,求得名师的支持与指点,这种便捷的答疑解惑的方法,最能激励教师。我校青年教师刘淑红就与市教科所武建荣老师建立了长久的联系,专业发展特别快。
3、提供多彩的舞台,确保教师的发展可持续。
教师的劳动具有创造性、艰苦性和长期性。让教师得到认可和尊重,就无疑是在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加油喝彩。为教师提供多彩的舞台,不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是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和改革,满足教师的创造欲。尽力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不被束缚手脚,如我校青年教师开展的“创新反思式”备课改革,就造就了一批年轻人,教育局通报表扬,兄弟学校来参观学习,县电视台的个人专访,极大地激发了青年教师的改革热情。
二是带领中青年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满足教师的成功欲。课题研究一度成为过街老鼠,但我认为,真正做好课题研究就可以提高教师发展。如我校的“留守儿童”研究,深入社会,深入家庭,让家长感动,让学生受益,省、市、县级的肯定和奖励,极大的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发展积极性,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所学所得,应用校本研究中更显实效。中老年教师善于经验总结,我们就出台了一项与别校不同的奖励政策,即凡发表和获奖的作品,我们按级别给予重奖,哪怕是县级的“一句话”新闻报道,都给50—200元的奖励,四年来,我校教师发表和获奖的论文多达近百篇。
三是每年坚持开展校级以上优秀教师评选活动,满足教师的自我实现欲。我们的宗旨是发展每一位教师,因此,我们每学年都要对各教师的专业发展来一次评价,并择其优势和角度,大力表彰和鼓励,并请来家长学校成员,县关工委,县电视台,对评选表彰活动进行报道,扩大社会影响,提高教师地位,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欲望。正如县“十佳”班主任洪爱华所说:“当一个真正受人尊重的小学教师,原来也是如此的光彩!”五年来,我校受到省市县表彰和奖励的教师占全校人数的20%,而本校每一学年表彰的教师已占100%,因此,我校教师的自信心和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第四篇:学习引领发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有感
学习引领发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有感
学习引领发展
——学习科学发展观有感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我党为更好地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而吹响的团结奋斗的进军号角,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部署。
自XX年8月以来,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参加了学校组织开展的一系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通过对《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一书的学习,了解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中特别指出,“科学发展观之所以科学,因为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落实这一基本要求,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就是要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就是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国家的发展需遵循这样的基本要求和规律,对于个体的发展而言也是同理。我们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这些年在对课改理念的不断学习中,应该领悟到唯有通过教师自身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引领学生全面发展。这样的发展同样应该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而教师要实现这样的发展,根本途径就是自身的不断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从知识结构上来讲,我们不仅应该学有所专,识有所长,更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我们不应该局限于自己的所教的专业,而忽略其他相关知识的接触。一般情况下,我的学习主要从这三方面开始:
1、多多浏览,广闻博采
首先,及时掌握时事热点,利用网络来获取各类知识和信息就成为大家的共识。就我自己而言,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浏览新闻,十分钟时间就可以把主要的国内外大事有所了解,这不仅为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提供了鲜活的教学资料,同时有用的信息在电脑中分类存放,可备日后之用。
其次要学习教育理论。现在的教育理论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如何学习?我的体会是:弄清最基本的(不犯原则性错误),关注最热门的(才能在当今的教育潮流中不至于落伍。
2、阅读经典,吸取精髓
凯勒说过:“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作为教师,需要经常性阅读一些中外教育家的经典著作,相对而言,浏览网页和期刊是一种较为快餐式的阅读,想要真正把握和理解一些名家的教育教学思想,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地研读他们的专著。《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爱的教育》(亚米契斯著,夏丐尊译)、《中国教育改造》(陶行知)等,这些都是很好的书籍。
3、学习同行的经验 有这样一个教学情景: 师:“三人行,必有吾师。”
生:“老师,当我遇到的是一个坏人,我也要以他为老师吗?” 师:……(思考片刻)
师:“对啊,当我们遇到的是一个坏人或者不及我们的人,我们可以以他为镜,告诫自己不能像他那样,这也是一种学习呀!”
这个片段是教学中的一个场景,我深刻感觉到老师的智慧。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之间听课,备课、磨课,交流中我们之间有时会产生很多观点的碰撞、有时会有灵感的闪现,我觉得这是一种带有幸福感的快乐。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观察和研究得越多,我们就越能学会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析和自我教育,也就会越来越接近自己教学的理想状态。除此之外,向同行学习最好的机会就是教研组的听课活动,工作以来,我一直很看重这样的活动,听、评课的过程中,促进教学理念在交流、碰撞中得到升华;教研能力在学习、思考中得到加强;教学的技能技巧在评课中得到改进;业务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精专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健康矫捷的身体素质,更要有健全完美的人格,愿我们大家都能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日益完善自我,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旅游规划引领樟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旅游规划引领樟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樟树市以文化兴市为契机,把深挖特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升温升级作为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抓手,通过旅游规划引领、项目支撑、产业融合,全力打造文化休闲游、养生度假游、工业游和乡村游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精品旅游项目,促进了旅游产业的赶超发展。目前,该市已有2A级景区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3A级乡村旅游景区1个。今年1至7月,全市共接待游客133.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8亿元。
该市利用独特的“药酒盐、古道闲”等自然、人文特色资源,围绕打造“中国第一养生天堂”和江西旅游新地标,主动融入全省旅游网络,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有效整合、深度开发,着力建设融国教、国药、国酒于一体,集休闲、疗养、保健于一堂的养生休闲旅游胜地。聘请专家编制《樟树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重点建设阁皂山药道养生、中国古海休闲度假、三皇宫历史文化街、吴城商邑文化、筑卫城远古文化等旅游板块,形成以葛玄路养生休闲旅游带为轴,以筑卫城、吴城文化创意旅游区为翼的“一轴两翼”集群规划体系。该市投资1亿元拉通了从城区直达景区的旅游公路,投入1000余万元完善配套设施,开通旅游观光专线。市财政每年还安排6000万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一条龙”服务,让游客“既有看头,又有玩头”。
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项目的支撑。该市在用地、用工、税收、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吸引客商前来投资兴办旅游项目,以大项目拉动旅游产业聚集发展。投资31.65亿元的“中国古海”养生旅游项目,依托该市丰富的岩盐资源,巧打“盐文化”休闲旅游牌,开发海洋之恋、养生会馆、3D漂浮影院、盐晶动感SPA、大极盐泥馆等特色景点,创立“旅游+养生”新模式,填补了复合型养生旅游度假项目的市场空白,为江西旅游在红、绿、古的基础上增添了一道“蓝色”风景。该景区刚开业不久,就出现了游客“井喷”现象,单日最高接游量突破8000人次。投资6.8亿元的阁皂山旅游开发项目,依托悠久的道教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以养生保健、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养生福地,与中国古海景区遥相呼应,形成了资源共享、客源互送、联动发展的良好态势。该市注重文化旅游业与工业、农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文化旅游元素注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重点打造仁和863医药科技园、四特酒文化城、三皇宫历史文化街区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关联项目,使全市各
地景点串点成线。同时,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在葛玄路沿线大力发展乡村游、采摘游、观光游、农家乐等休闲文化旅游,通过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看农家景,享农家乐,让游客体验返璞归真的乡村生活。目前,该市已发展星级农家旅馆3家、农家乐104家,三层楼、松湾、芦岭、大汗等地的“农家乐”已成为全省闻名的乡村品牌旅游点,年均接待游客超过80万人次。
勇先创景乡村旅游规划中心认为:樟树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处于一个最初的业态——农家乐,农家乐的特点是符合一家一户的经营,但对于资本下乡来说还需要休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