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阜南:小乡镇发展大旅游 小规划引领大发展
小乡镇发展大旅游 小规划引领大发展 ——阜南 · 阮城乡村旅游规划全面启动
兴业富民是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的路子,公桥乡阮城村也不例外,时下当地群众抓住国家大力支持美好乡村建设和乡镇旅游发展的良机,充分利用阮城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和蓬勃发展的现代生态农业优势,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该村是春秋时期鹿上会盟之地,早在2012年,就在村两委和专业种植合作社的带领下,大力发展草莓种植业,有五百多亩种植基地,并着力打造草莓采摘园,周边旅游者纷至沓来,让当地群众尝到了甜头。如今,公桥阮城草莓种植面积扩大到866亩,总产值超1700万元,村内户均增收7万余元。随着草莓种植业的发展和效益的呈现,葡萄种植业、蔬菜种植业、湖羊及长毛兔养殖业等也迅速发展起来。同时,该村创新思路,加大投入,积极推进生态果疏采摘“百果园”、特色产业示范园和星级“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建设,实现了种植业与旅游业同步发展。至2013年底该村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现代生态农业及旅游业蓬勃发展。
今年年初,在县旅游局及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公桥乡阮城村请来浙江远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的专家组,开展乡村旅游总体规划。5月11日,规划初稿完成,经县旅游局、乡政府、村两委修改、审查后定稿。本次规划按照国家4A级风景区的标准进行设计,以“文化感知、农业休闲、生态体验”为理念,以“农业观光、采摘体验、文化教育、亲子互动、生态乐园”为主题,将该村建设成为集农业观光、农业采摘、乡村休闲、文化旅游、第二课堂、亲子游乐、生态度假和农耕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创意田园生活区。功能分区为“一心一轴四区”,“一心”为入口集散中心,包括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电瓶车换乘站、自行车租赁站、绿色食品超市等。“一轴”为阮城大道旅游发展轴。“四区”为农家乐经营区,包括农家乐餐饮、特色民宿、生态瓜果廊等;水果采摘区,包括草莓园、葡萄园、桃园等;文化旅游区,包括阮城遗址出土文物展览馆、鹿上会盟纪念馆、谷河农事展览馆、谷河人家小院、护城河等;生态休闲区,包括水塘捉鱼、挖泥鳅、采菱角、树林烧烤、草地露营等。
公桥乡阮城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该县第一个乡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乡村旅游井喷式发展的新形势下,该村用科学的规划指导村域旅游经济发展、以创意农业旅游为特色的规划种植和生态型农业园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做法具有特殊的示范意义。(阜南县政府办公室)
第二篇:小交通关系旅游大发展
小交通关系旅游大发展
区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环境立区,以旅游业为龙头、科教文化为支撑、凝聚力量、振奋精神,抓机遇、创品牌、保稳定、促发展,全面推进“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产业发达、特色鲜明”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很明显,旅游业在全区的经济建设工作中,扮演着足轻重的角色。2009年,全区共接待旅游人数1087.07万人次,同比增长17.3%;全年旅游总收入完成39.62亿元,同比增长79.3%,全区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龙头作用凸显,同时带动了交通运输、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在全区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同时,亦存在诸多瓶颈,成为全区旅游业实现大发展,实现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行、食、住、游、购、娱”六大要素中,旅游交通可以说是众要素的重头戏,因为,再美的风景、再好的旅游产品,如果不具备可进入性,结果只能永远是“藏在深闺人未识”,就更谈不上旅游产业的带动性了。全区的旅游交通状况,可以简单概括为:对外交通状况尚可,内部交通基本通畅,景点交通急待改善。
以天河潭风景区为例,作为花溪区重要的旅游企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展示花溪区甚至贵阳市城市形象的窗口,景区自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各的接待人数及旅游收入都逐年上升,尤其是最近几年,天河潭为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除了加强各类基础设
施的建设和改造外,通过各种平台,强化景区宣传,使景区的知名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游客接待量较以往显著提升。但是,由于交通瓶颈的制约,使景区的发展,难以迈上新的台阶。2009年初,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为天河潭景区立下了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的发展目标,天河潭的旅游交通情况、成为天河潭顺利推进创建工作的拦路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围交通可进入性的制约
南环线建成通车后,全市的各旅游景点以纵横捭阖之势串联了起来。花溪区作为旅游大区,成为了直接的受益者,2009年,全区的旅游接待量的明显上升,全区各主要交通要道明显增多的车流和人流对此作了充分的说明。但是,对于各个具体的景点,像天河潭,虽然有“贵在城边”的区位优势,南环线的建成,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游客到景区的时空距离,但下高速后的交通状况却不尽人意,并且与南环线优良的交通状况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景区的旅游形象。
1、天河潭风景区的可进入性情况
目前、从贵阳城区进入天河潭景区的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是中广线至天河潭、即中曹司至广顺的县级公路、公路进入景区分叉处距景区大门有1.5公里,其中通过绕城高速进入景区、在石板互通与中广线重合;通过甲秀南路进入景区、在小河区的金筑镇与中广线重合,二是花石路至天河潭、即花溪至石板镇辖区的县级公路、公路进入景区分叉处距景区大门有2公里、有5公里的距离与中广线重合;
中广线与花石公路的交集段在石板镇、作为县一级的公路、不论是
中广线还是花石公路,其标准并不能满足天河潭作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对旅游交通可进入性的要求,尤其是逢上路道施工、赶集天等情况、常常发生长时间拥堵,路面状况也不尽人意。而花石公路在吉林路段的路况也是景区外围交通的一个重要瓶颈。
2、缺乏上档次的旅游专线
从贵阳方向到达景区,虽然有直达公交,但作为旅游专线,211路公交车,无论是车辆的档次还是在旅游高峰时期的运行情况,与已经晋级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天河潭是很不相匹配的。首先是沿途停靠站的设置,是以满足沿线村民出行为目的,因此,游客常常与沿线村民同挤一辆车,花费在出行上的时间过多;其次是公交车本身的车况和车体形象不佳,虽然安全性无忧,但车辆档次过低;第三是天河潭公交站设施过于简陋,缺少休息、排队、避雨等设施;第四是在游客高峰时期难以满足需求,即使公交公司在各个节假日黄金周加开了车次,仍然是人满为患,排队候车的队伍难以缩短。
而从花溪城区到达天河潭景区,公共汽车档次更是相形见绌。直达车仅仅有从花溪车站到景区的微型面包车,车况、车体形象和车辆档次已经完全无法与景区相提并论。
二、内部交通的制约
天河潭景区内部交通瓶颈,主要体现在停车场在接待高峰时容量严重不足;与当地村民共用车行道及游览路道、车行道与人行道不能分开,易出现人车抢道;由于特殊的游览环境及同时要兼顾景观的协调性,部分游览步道及各游船码头过于狭窄,容易出现拥堵;由于资金的缺乏,无法建成景区外环公路、各类进村载重车辆的通行,对天河潭景区天生桥景观的破坏等现象。
天河潭中心景区紧紧毗邻着隆昌、茨凹、芦荻、花街四村,由于土地的历史遗留问题,景区内的主干道及部分游览路道同时也是四村村民的生活生产通道。路道的共用,给景区的规范管理带来很大阻力。首先是车辆的管理,AAAA级旅游区在旅游交通方面的标准之一是规范的车辆管理和行驶,但由于景区的管理权限,无法对村民的车辆通过景区进行规范,如车容车貌、行驶限速、非法载客等等,村民车辆无法规范、也为旅游安全埋下一定的隐患;其次是游客的管理方面,游览购票、这是出行游览的常识,但总有部分客人借到村寨走亲戚为名、逃避购票,使景区蒙受损失,由于不能进行封闭式管理和通讯的发展、近几年来、游客逃票现象呈日益上升趋势,同时、有部分村民为了赚取差价也参与到协助游客逃票行列中来;再次,村民在位于景区内的自留地里从事农事生产活动时、在运输各类物资时、产生的异味和不良的运输方式、与景区的景观极不协调、给景区的旅游形象带来不良影响。
三、建设资金的制约
2009年初,天河潭景区委托贵阳市建筑设计院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编制了总投资估算为9100万元的《天河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项目库。天河潭景区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将为加快推进景区的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促进花溪旅游经济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硬件发展条件,为将天河潭景区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生态环
境优美的和各种基础实施配套、完善、服务优良的旅游精品景区打下牢固的基础,为构建贵阳综合旅游区精品景区创造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具有显著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对推动和促进花溪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建设资金的缺乏,使各建设项目难以上马,如要解决景区外环公路的建设,仅仅是征用土地一块的费用就已经远远超出了景区的承受能力。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事实上,交通环境对旅游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共性问题。不仅仅是天河潭风景区面临交通制约的发展瓶颈,花溪区的其他景区像青岩古镇、镇山民族村以及目前区委区政府花大力气推进的乡村旅游的建设等等,在内部交通及小范围的外部交通环境方面都有待改善和提高。
乘着贵阳市避暑季、花溪之夏艺术节开幕的东风,花溪区青岩堡旅游购物一条街即将开业;全区星级酒店项目及平桥酒吧街项目的上马,加上深厚驰名的小吃文化,全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围绕“行、食、住、游、购、娱”六大要素全面铺开,齐头并进,再通过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的沟通,加大内外交通环境改造的政府投入力度,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花溪旅游的发展,必将一日千里,成长为支柱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三篇:旅游规划引领樟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旅游规划引领樟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樟树市以文化兴市为契机,把深挖特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升温升级作为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抓手,通过旅游规划引领、项目支撑、产业融合,全力打造文化休闲游、养生度假游、工业游和乡村游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精品旅游项目,促进了旅游产业的赶超发展。目前,该市已有2A级景区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3A级乡村旅游景区1个。今年1至7月,全市共接待游客133.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8亿元。
该市利用独特的“药酒盐、古道闲”等自然、人文特色资源,围绕打造“中国第一养生天堂”和江西旅游新地标,主动融入全省旅游网络,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有效整合、深度开发,着力建设融国教、国药、国酒于一体,集休闲、疗养、保健于一堂的养生休闲旅游胜地。聘请专家编制《樟树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重点建设阁皂山药道养生、中国古海休闲度假、三皇宫历史文化街、吴城商邑文化、筑卫城远古文化等旅游板块,形成以葛玄路养生休闲旅游带为轴,以筑卫城、吴城文化创意旅游区为翼的“一轴两翼”集群规划体系。该市投资1亿元拉通了从城区直达景区的旅游公路,投入1000余万元完善配套设施,开通旅游观光专线。市财政每年还安排6000万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一条龙”服务,让游客“既有看头,又有玩头”。
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项目的支撑。该市在用地、用工、税收、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吸引客商前来投资兴办旅游项目,以大项目拉动旅游产业聚集发展。投资31.65亿元的“中国古海”养生旅游项目,依托该市丰富的岩盐资源,巧打“盐文化”休闲旅游牌,开发海洋之恋、养生会馆、3D漂浮影院、盐晶动感SPA、大极盐泥馆等特色景点,创立“旅游+养生”新模式,填补了复合型养生旅游度假项目的市场空白,为江西旅游在红、绿、古的基础上增添了一道“蓝色”风景。该景区刚开业不久,就出现了游客“井喷”现象,单日最高接游量突破8000人次。投资6.8亿元的阁皂山旅游开发项目,依托悠久的道教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以养生保健、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养生福地,与中国古海景区遥相呼应,形成了资源共享、客源互送、联动发展的良好态势。该市注重文化旅游业与工业、农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文化旅游元素注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重点打造仁和863医药科技园、四特酒文化城、三皇宫历史文化街区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关联项目,使全市各
地景点串点成线。同时,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在葛玄路沿线大力发展乡村游、采摘游、观光游、农家乐等休闲文化旅游,通过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看农家景,享农家乐,让游客体验返璞归真的乡村生活。目前,该市已发展星级农家旅馆3家、农家乐104家,三层楼、松湾、芦岭、大汗等地的“农家乐”已成为全省闻名的乡村品牌旅游点,年均接待游客超过80万人次。
勇先创景乡村旅游规划中心认为:樟树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处于一个最初的业态——农家乐,农家乐的特点是符合一家一户的经营,但对于资本下乡来说还需要休闲农业。
第四篇:跳出“小旅游” 发展“大旅游”
跳出“小旅游” 发展“大旅游”
——“《2012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成果发布会”述要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旅游研究院主办的“《2012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成果发布会”近日在北京举行。与会者就我国旅游业的现实状况、基本特征、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与会者认为,当前我国旅游业正进入大众旅游阶段,消费需求增长已经从外生为主转向内生为主。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旅游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强烈;国家扩大内需和加快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具体举措不断推出,有利于增强旅游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与会者指出,我国旅游业迫切需要实现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化发展转变,由数量扩张向素质提升转变,由满足人们旅游的基本需求向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转变。这就要求跳出“小旅游”的局限,积极发展“大旅游”,推动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融合发展;加快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用先进、成熟的现代信息技术和产品占领旅游市场和技术制高点;挖掘和利用具有鲜明特色和比较优势的资源,创新业态,拓宽路径,提升旅游业综合效益。
第五篇:科学规划大项目 全面促进大发展
科学规划大项目 全面促进大发展
新余市举行重点建设项目表彰动员大会暨一季度县(区)重大项目集体开工仪式
李安泽刘捷黄国钧廖兰芳王庆胡高平廖晓凌卢伟平李绪先等出席
2月28日上午,新余重点项目建设表彰动员大会暨一季度县(区)重大项目集体开工仪式在该市会展中心多功能厅举行。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11年该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表彰先进,研究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同时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该市四套班子领导李安泽、刘捷、黄国钧、廖兰芳、王庆、胡高平、廖晓凌、卢伟平、李绪先等出席。
2月28日,新余市领导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
新余市委书记李安泽按下开工启动球,标志着该市一季度县(区)重大项目正式开工。
会上,新余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捷作了讲话。他指出,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关系发展质量,决定发展后劲。近年来,新余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跨越发展的主抓手咬住不放,随着一批关系全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一批填补产业空白的钢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项目相继投产,一批涉及公共服务的民生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延续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全省前列,顺利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刘捷指出,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努力实现稳中求进,是今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要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抢抓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加速转移的历史性机遇,把扩投资、建项目作为当务之急,努力增加固定资产投入,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内引外联、向上争取的力度,继续规划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大项目,深入推进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一抓到底,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
刘捷指出,今年该市市委、市政府确定了100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201亿元,其中38个新建项目必须在6月底前完成审批,实现100%开工建设。面对繁重而艰巨的项目建设任务,各级各部门必须在保投资、保开工、保进度上下功夫。要通过加大招商引资、争取政策支持、加强政银企合作,做大投入总量;要保障项目用地、加快项目审批、加快前期工作步伐,促进项目建设;要制定计划、强化协调、加快进度,加速项目竣工见效。
刘捷强调,新余市各级各部门要强化服务管理,努力营造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良好环境。要严格执行挂点帮扶制度、定期调度制度、每月通报制度、定期督查制度和责任考核制度,确保项目管理制度到位;要高度重视服务环境优化,结合“服务发展、创先争优”主题活动,从强化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入手,整顿和治理手续办理、施工环境等问题,确保项目服务环境到位;要督促项目单位全面执行工程规范化管理,严格落实法人责任、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和合同管理四项制度,加强对项目建设安全质量的全程监管,确保项目安全质量监管到位。
刘捷最后强调,重点项目建设事关长远,涉及面广,工作十分具体。新余市各级各部门要各负其责,加强配合,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确保完成重点项目全年建设任务,为推进和谐富裕文明新余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余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高平主持会议。市委常委、副市长廖晓凌宣读了表彰决定。与会市领导为2011全市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颁奖。
高新区、分宜县、渝水区、仙女湖区、孔目江区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了各县(区)开工项目并作了表态发言。
今年一季度,该市各县(区)共集体开工重大项目26个,总投资40余亿元,涉及工业、农业、城市矿产、科研教育、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
会议开始前,李安泽、刘捷等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县(区)集体开工项目展板。
新余市学校安全稳定工作高居全省第一 20所学校列为江西省首批平安校园示范学校
2011年,新余市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以99.077分的好成绩,高居全省第一。以常态教育为基础,以集中整治为重点,以和谐平安校园创建为目标,该市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促进了学校周边地区治安持续稳定,连续多年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三个建设”促规范
随着《关于加强学校及周边社会治理安综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新余市学校及周边综治工作考评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学校周边工作制度的出台,制度建设规范了工作程序,加强了工作合力,促进了学校及周边整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创建省级“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工作为契机,积极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提升平安校园建设水平。2011年,我市共有20所学校被命名为江西省首批“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强化学校安全隐患台账管理系统建设,2011年我市安全隐患台账管理系统开通率为42.52%,使用率达100%,隐患整治率达45.5%,列全省第一。学校安全台账管理系统建设经验已在全国推广。
“三个教育”固防范
在日常安全教育上,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加大日常法制安全教育宣传力度。坚持安全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计划,通过安全主题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开展春季防传染病、夏季防溺水、冬季防火等安全教育,实现安全教育管理常态化。
在演练体验教育上,坚持长期开展 “少年模拟法庭”、“我是一日小交警”等体验活动;利用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5·12防灾减灾日和11·9消防日等,加强安全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应变能力和逃生技能。2011年全市学校开展紧急疏散等逃生演练,共计600余场。
在法律知识教育上,坚持定期进行法制讲座,全年法制副校长、辅导员为学校法制、交通安全教育报告达400多场。组织开展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说课和全省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上竞赛,先后获得全省公共安全教育说课比赛团体总分第二名,中小学安全知识网上竞赛参与率全省第一名。
“三个整治”优环境
开展专项集中整治。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了学校周边各种违法、违规、违纪行为。2011年出动各类执法人员2000余人,破获13起涉及校园财产和师生权益的刑事案件,查处45起治安案件,调解纠纷292起;查处各种违规违法经营户和流动摊点1034起,收缴不合格食品392斤;搬迁违规网吧16家等,有力地保障了学校及周边安全持续稳定。
抓好交通安全整治。对社会车辆违规在校园周边行驶、校车超载、使用改装拼装等不符合标准的接送学生车辆进行了查处。对全市294辆校车进行摸排,查扣违法校车14辆。加强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整治。对新余高能地产违规加高新钢一小围墙而造成的安全隐患进行了督办,促使高能地产投入20余万元资金,对围墙隐患进行了整改;对新钢二小周边山体滑坡进行了督办,省国土资源厅拨付专项资金80万元,对新钢二小周边山体滑坡立项治理,确保了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作者:周水根)
助推新余特色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李绪先调研江西渝州绣坊
2月24日,新余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绪先深入到江西渝州绣坊有限公司进行调研。李绪先一行参观了江西渝州绣坊有限公司工作室和研发室,仔细观看“夏绣”制作过程,详细了解该公司的经营现状和销售情况。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李绪先在认真听取渝州绣坊负责人汇报后,对该公司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夏绣”是新余的一张名片,具有本土特色,渝州绣坊有限公司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大奖,在全国艺术界享有较高知名度。渝州绣坊有限公司要结合自己的特色,多打造艺术精品,繁荣新余的文化产业,让新余更多文化产品走向全国。
李绪先指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重大战略部署,各宣传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增强繁荣文化产业发展的使命感、紧迫感。各新闻媒体要通过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深入基层,注重挖掘本土传统文化亮点,关注民间艺人,找准新闻宣传与文化产业的结合点,从不同角度报道具有新余特色的文化产业,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浓厚氛围,助推我市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繁荣。各文化单位要不断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多深入思考,创新工作思路,把繁荣文化产业的工作做实,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作者:周水根)
全面推进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建设 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召开 李安泽刘捷作批示 廖晓凌出席并讲话
2月28日,新余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暨机关作风整治动员大会召开。该市市委书记李安泽,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捷分别对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作批示。市委常委、副市长廖晓凌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安泽在批示中说,过去的一年,全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自觉服从服务于全市科学发展大局,坚持以服务促发展,以监管促稳定,以维权促和谐,全面加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在服务市场主体发展、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强市场监管执法、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李安泽在批示中强调,工商管理部门承担着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全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市委七届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开展“服务发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工商部门市场监管主力军作用,依法行政、科学监管、文明服务,努力在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上有新突破,在支持非公经济成长上有新举措,在规范市场环境秩序上有新作为,在维护消费者权益上有新成效,为加快建设和谐富裕文明新余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刘捷在批示中说,2011年,新余市工商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的战略部署,创新举措,强化监管,主动作为,忠实履职,在服务科学发展,规范市场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在实施商标战略,帮助恩达家纺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支持企业增资扩股,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等方面成效显著,为全市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作出了贡献。
刘捷在批示中强调,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一年。全市工商机关要紧紧围绕建设和谐富裕文明新余奋斗目标,继续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为推进项目建设,实施商标战略,促进工业经济、实体经济、开放型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廖晓凌在讲话中强调,全市各级工商机关和广大干部职工要努力找准工商工作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切入点和作用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职能作用,在“服务发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当先锋,立新功。同时要抓重点,攻难点,提效能,毫不松懈地抓好市场监管,更好地担负起法律赋予的重责,努力为建设和谐富裕文明新余营造宽松优越的发展环境。此外,要进一步加强班子建设、作风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努力提升工作效能。
七旬老人唐才英演绎无私母爱
30年先后抚养6名弃婴为弃儿拾荒筹措大学学费
图为唐才英早年与双胞胎兄弟小港、小回的合影
穿过繁华的分宜县城,沿着铁路旁的蜿蜒小路往前走,眼前出现的两排低矮砖瓦房,仿佛把人带回到上世纪80年代。75岁的唐才英老人就住在这里,在拉扯大自己亲生的5名儿女后,她又先后抚养了6名弃婴。
2月17日,在唐才英位于分宜县分宜镇圹下巷的家中,记者见到了这位可敬可亲的老人。过度的操劳和奔波,使她那干瘦的身躯几乎佝偻成90度,深深的皱纹像刀刻一样遍布在她那慈祥的脸上。当记者握住她那双长满老茧的手,谈起她和孩子们的故事时,她的眼睛里闪耀着幸福的光芒。
寒风里的一声婴儿啼哭
1983年3月,一个春寒料峭的早晨,46岁的唐才英天不亮就起床了,在医院当清洁工的她早已习惯这样的生活。当她沿着平日上班路匆匆前行时,路旁的一个襁褓引起了她的注意。她走近一看,襁褓里包着一个刚出生没几天的女婴,小脸冻得发青,正在呱呱啼哭。热心肠的唐才英赶紧抱起孩子赶到了民政局,可由于当时的民政局经费紧张,没有能力抚养这个孩子。唐才英在征得工作人员同意后,把孩子抱回了家,给她取名芳芳,半年后办理了正式的收养手续。
当时,唐才英的大女儿已经出嫁,最小的儿子也已经13岁,一家人生活虽然清苦却也和乐融融。看着抱回来的小婴儿,家里人都很喜欢,平日里都帮着唐才英给孩子喂奶、换尿布,还从牙缝里省下钱来给孩子买奶粉。一包奶粉4元钱,小芳芳每月要吃4袋,这对当时每月工资只有100余元的唐才英来说,确实是笔不小的开支。为了孩子,唐才英在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下班后又到医院后勤部门帮忙洗衣服、被子等,贴补家用。在唐才英的精心呵护下,芳芳踉踉跄跄地走路了,上学了„„这期间,唐才英多少次背孩子去看病,多少次在风雨天接送孩子上下学,她自己也记不清。但芳芳却始终记得,雨大伞小,母亲总会宁愿自己淋雨,母亲对怀抱中的书包像腹中胎儿一般爱惜,拉开拉链看到书没淋湿就会万分喜悦。
如今,29岁的芳芳中专毕业后,和同学在深圳合伙开了一家家政公司,事业发展顺利。虽然离家远,但她经常给妈妈唐才英打电话,买礼物。春节回家过年时,芳芳给唐才英买了一对金耳环和一枚金戒指,还一口气给她买了3双鞋,让唐才英穿在脚上、暖在心里。
医院门口光着身子的小婴儿
转眼到了1992年,唐才英遇到了第二个孩子珍珍:“也是3月的早晨,我在医院门口看到她,光着身子、头上的胎盘都没拿掉,是一个只有2斤左右的早产儿。我听她的哭声很宏亮,估摸着应该能救活,就把她抱到医院拨给我住的一间小房子里,把她和热水袋一起放到被子里,终于,体温慢慢地回升,孩子保住了。我寻思着这孩子本来身体不好,如果把她送到福利院,那里一个保育员同时要照顾好几个孩子,我怕孩子出问题,就把她留下来了。”
由于当时唐才英的大外孙女都已经9岁,再收养一个孩子当女儿已经不合适。唐才英便让自己的二女儿办理了收养珍珍的手续。在珍珍离家到外地上学之前,她一直和外婆唐才英生活在一起。从卫校毕业后,珍珍成为了一名护士,在一家乡镇医院上班。说起这个名为外孙女、实际上却情同母女的孩子,唐才英说:“珍珍蛮好,性格很温柔,做事蛮细心,和我很亲,和她妈妈感情也很好,放假了经常回来看我们。”
唐才英正在翻看孩子们的照片和奖状 最多时家里有6个吃奶的婴儿
唐才英的工作要求她每天要早起,因此她经常能发现被人遗弃在医院附近的婴儿。每次她都要把孩子抱回家养得结实健康之后,或者送去福利院,或者被好心人领养。遇到体质弱一点、别人不敢领养的孩子,她就一直留在家里悉心照顾。30多年来她先后捡到过20多名弃婴,最多时家里同时有6个吃奶的婴儿,实在照顾不过来,她就花钱请家附近的老人过来帮忙照看。唐才英笑言:“我这辈子没存到钱,钱都给孩子们买奶粉吃掉了。”
与之前收养两个孩子的顺利相比,1993年收养的琳琳,1997年收养的丹丹、双胞胎兄弟小港和小回,都让唐才英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丈夫和儿女们极力反对,特别是5个亲生儿女,看到母亲年纪这么大,照看捡来的孩子很费心,他们都觉得很心疼。反对无果后,他们就四处托人打听,希望有人能领养这些孩子,减轻母亲的负担。2011年,经民政部门同意,丹丹和小回分别被一个教师家庭和一个医生家庭领养,琳琳和小港继续留在唐才英身边。丹丹和小回离开唐才英家后,还经常回来看望她,和其他兄弟姐妹关系也非常亲密。
被领走的孩子她花钱领了回来
其实,琳琳和小港也被其他人领养过,可其中的经过却让唐才英伤透了心。2000年底,琳琳被一户人家领养3个月后,对方找到唐才英,说琳琳在家什么家务活都不会干,他们想把孩子退回来,而且要唐才英付1000元作为这3个月的生活费;小港的经历也和琳琳差不多,他曾经两次被人领养后又送回来,其中一次他在对方家待了4个月,唐才英花了2000元才把他领回来;看着受尽委屈的孩子,唐才英心疼得不得了:“他们领走一次,孩子就得改一次姓,要改口叫别人爸爸妈妈,已经够让孩子委屈了。他们还要从我这里讹钱,把孩子送回来,孩子得受多大伤害呀。我虽然不能让他们锦衣玉食,但至少能让他们吃口饱饭,这两个孩子以后谁来领我都不给了。”
关键时刻,家人的支持给了唐才英继续前行的力量:“我老伴虽然说不同意我领养这么多孩子,和我闹经济独立。可是接琳琳回来的那次,付给对方的1000块钱就是老伴出的。平时他带着琳琳去超市,孩子想吃什么就给买什么。我自己生的几个孩子和他们爸爸一样,虽然对我的行为不赞同,但是对这些孩子却从来没给过脸色,孙子辈和这些孩子都打成了一片。”
拾废品给孩子筹措大学学费
随着唐才英年龄增大,清洁工的工作慢慢无法胜任了。从1998年起,她只能以微薄的退休金维持自己和孩子们的生活,并靠开荒种菜和养猪贴补家用。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唐才英却从不吝啬,竭尽所能地为孩子创造好的条件。小港爱好美术,从他上小学开始,唐才英就出钱供他每周上一节校外美术辅导课;后来发现他数学跟不上,又出钱供他上数学补习班。老师们听说唐才英的事迹后都非常感动,主动减免了小港一半学费。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唐才英的悉心栽培下,琳琳和小港成长得非常快。今年19岁的琳琳已经长成身高172cm的大姑娘了,在学校表现也非常出色,小学曾担任劳动委员,初中、高中期间一直担任班长;小港的画作还在2008年中国—澳大利亚“和平杯”书画国际联展青少年儿童艺术作品评奖活动中荣获铜奖。
眼看着两个孩子渐渐长大,唐才英又开始为他们的前程谋划起来:自己已经年逾古稀,这些年也没存下什么积蓄,得给孩子们准备上大学的学费啊。年纪大了干不动别的活,养猪也没有了场地,她就每天抽空出门拾废品换钱。孝顺的琳琳和小港发现外婆的行为后,每次都硬拉着不让唐才英出门。可是只要孩子们一眼看不见,她就推着装废品的破童车出门,甚至有时候趁着琳琳和小港晚上睡着了再出门拾废品。下雨时,浑身湿淋淋,头上戴着塑料袋在外面捡;炎热天气她在垃圾堆旁擦着汗,把童车装满后回家放下再出去。邻居们经常在半夜听到那辆童车吱吱呀呀来回路过的声音。别人问她晚上出来拾废品累不累,她说自己习惯了一天只要睡两个小时,况且晚上拾废品比白天方便,一来晚上拾废品的人少自己收获更大,二来晚上车少更安全,经常不知不觉就天亮了。
在大爱和被爱中体验莫大的幸福
总有人好奇,唐才英明明可以凭借退休工资过着享清福的日子,为什么要让自己活得这么辛苦,她图的是什么?每次面对别人的疑问,唐才英总是说自己其实很幸福:“我这个人蛮能吃苦,多做点事、多吃点苦我不怕。对我的孩子,不管是亲生的还是领养的,我都一样爱他们,一心只希望他们过得好,看他们过得好我就开心。”
在源源不断付出爱的同时,唐才英也在享受着被别人爱带来的幸福:“孩子们都很懂事。大儿子给我买了部手机,方便我打电话,只是我不习惯用手机经常把它放家里;二女儿住得近,经常过来帮我干活,老伴前段时间感冒住院,她过来帮忙做了十几天饭,忙前忙后照顾,小港也每天到医院给外公送饭;琳琳从小就特别爱劳动,在家里闲不住,放学回家就开始打扫卫生,哪怕只有一件脏衣服也要立刻洗干净;我的小孙子小宝和我生活在一起,琳琳和小港虽然自己的功课也很忙,却还是经常辅导小宝写作业,上学、放学都领着小宝一块走,让我省心不少。有时候我从外面拾废品回来淋了雨,琳琳和小港两个人就忙开了,拿毛巾给我擦,用电吹风给我吹头发,有他们这样对我,吃再多苦也值。”
来自社会上的关心也让唐才英感动不已,从2001年起,分宜县公安消防大队每名官兵每个月从自己的工资和津贴中自愿捐出20元作为助学基金,为琳琳和佳港缴纳学费。十年来,大队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们的资助从未间断。逢年过节,官兵们更要把孩子们接到营地,和他们聚餐联欢,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和温暖。
问起今后的打算,唐才英老人表示,如今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申请到低保补助,这样一旦自己撒手人寰,琳琳和小港的生活就能有最基本的保障,以后他们上大学也能顺利申请到助学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