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何其芳简介及诗歌选编
何其芳诗选
何其芳
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家。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1929年到上海进中国公学预科,广泛阅读了中外文学作品。1931至193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课余沉浸于文学书籍之中,发表了不少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受到文坛注意。他的散文集《画梦录》出版后,曾获《大公报》文艺奖金。大学毕业后,到天津南开中学、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教书。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四川万县和成都教书,参加创办《川东文艺》和《工作》杂志。1938年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其间曾随贺龙部队到晋西北和冀中根据地工作。新的生活使何其芳写出了《我歌唱延安》等散文和《生活是多么广阔》等诗篇,讴歌革命,礼赞光明,传诵一时。1944年以后,被派往重庆工作,任《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1948年底开始在马列学院(即高级党校)任教。结集出版的主要作品有:诗集《预言》、《夜歌》(后改名《夜歌和白天的歌》),作品集《刻意集》,散文集《还乡杂记》、《星火集》及其续编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何其芳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同时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写有少量诗作。他主持筹建文学研究所(今属中国社会科学院),曾任副所长、所长,《文学评论》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等职。出版有《关于现实主义》、《西苑集》、《关于写诗和读诗》、《没有批评就不能前进》、《论〈红楼梦〉》、《诗歌欣赏》、《文学艺术的春天》以及6卷本《何其芳文集》等著作。何其芳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参加革命后诗歌变为平易朴实,乐观豪放。他又以写抒情散文著称,《画梦录》中的篇章常用象征手法,构思精巧,文字秾丽,富于艺术的独创性。以后在《还乡杂记》中的篇什则趋于朴素自然,感情犷放,格调明朗。
季候病 作者:何其芳
说我是害羞病,我不回一声否。
说是一种刻骨的相思,恋中的征候。
但是谁的一角轻扬的裙衣,我郁郁的梦魂日夜萦系?
谁的流盼的黑睛象牧女的铃声,呼唤着驯服的羊群,我可怜的心?
不,我是梦着,忆着,怀想着秋天!
九月的晴空是多么高,多么圆!
我的灵魂将多么轻轻地举起,飞翔,穿过白露的空气,如我叹息的目光!
南方的乔木都落下如掌的红叶,一径马蹄踏破深山的寂默,或者一湾小溪流着透明的忧愁,有若渐渐地舒解,又若更深地绸缪……
过了春天又到了夏,我在暗暗地憔悴,迷漠地怀想着,不做声,也不流泪!
河 作者:何其芳
我散步时的侣伴,我的河,你在歌唱着什么?
我这是多么无意识的话呵。
但是我知道没有水的地方就是沙漠。
你从我们居住的小市镇流过。
我们在你的水里洗衣服洗脚。
我们在沉默的群山中间听着你
像听着大地的脉搏。
我爱人的歌,也爱自然的歌,我知道没有声音的地方就是寂寞。
醉吧 作者:何其芳
讽刺诗一首,借波得莱尔文小诗题目。
醉吧。醉吧。
真正的醉者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如其酒精和书籍
和滴蜜的嘴唇
都掩不住人间的苦辛,如其由陶醉而苏解
而终于全醒
是否还斜戴帽子,还半闭着眼皮,扮演着一生的微醺?
震慑于寒风的苍蝇
扑翅于纸窗间,梦着死尸,梦着盛夏的西瓜皮,梦着无梦的空虚。
我在我的嘲笑的尾声上,听见了自己的羞耻:
“你也不过嗡嗡嗡
像一只苍蝇。”
如其我是苍蝇,我期待着铁丝的手掌
击到我头上的声音。
黎明 作者:何其芳
山谷中有雾。草上有露。
黎明开放着像花朵。
工人们打石头的声音
是如此打动了我的心,我说,劳作最好的象征是建筑
我们在地上看见了房屋,我们可以搬进去居住。
呵,你们打石头的,砍树的,筑墙的,盖屋顶的,我的心和你们的心是如此密切地相通,我们像是在为着同一的建筑出力气的弟兄。
我无声地写出这个短歌献给你们,献给所有一醒来就离开床,一起来就开始劳作的人,献给我们的被号声叫起来早操的兵士
我们的被钟声叫起来自习的学生,我们的被鸡声叫到地里去的农夫。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作者:何其芳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呵,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我重新变得年轻了,我的血流得很快,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一九四二年初
成都,让我把你摇醒 作者:何其芳 的确有一个大而热闹的北京,然而我的北京又小又幽静的。
──爱罗先珂
一
成都又荒凉又小,又像度过了无数荒唐的夜的人
在睡着觉,虽然也曾有过游行的火炬的燃烧,虽然一船一船的孩子
从各国战区运到重庆,只剩下国家是他们的父母,虽然敌人无昼无夜地轰炸着
广州,我们仅存的海上的门户,虽然连绵万里的新的长城,是前线兵士的血肉。
我不能不像爱罗先珂一样
悲凉地叹息了:
成都虽然睡着,却并非使人能睡的地方,而且这并非使人能睡的时代。
这时代使我想大声地笑,又大声地叫喊,而成都却使我寂寞,使我寂寞地想着马耶可夫斯基
对叶赛宁的自杀的非难:
“死是容易的,活着却更难。”
二
从前在北方我这样歌唱:
“北方,你这风瘫了多年的手膀,强盗的拳头已经打到你的关节上,你还不重重地还他几耳光?
“北方,我要离开你,回到家乡,因为在你僵硬的原野上,快乐是这样少
而冬天却这样长。
于是马哥孛罗桥的炮声响了,风瘫了多年的手膀
也高高地举起战旗反抗,于是敌人抢去了我们的北平,上海,南京
无数的城市在他的蹂 之下呻吟,于是唯都忘记了个人的哀乐,全国的人民连接成一条钢的链索。
在长长的钢的链索间
我是极其渺小的一环,然而我像最强顽的那样强顽。
我像盲人的眼睛终于睁开,从黑暗的深处看见光明,那巨大的光明呵,向我走来,向我的国家走来……
三
然而我在成都,这里有着享乐,懒惰的风气,和罗马衰亡时代一样讲究着美食,而且因为污秽,陈腐,罪恶
把它无所不包的肚子装饱,遂在阳光灿烂的早晨还睡着觉,虽然也曾有过游行的火炬的燃烧,虽然也曾有过惨厉的警报。
让我打开你的窗子,你的门,成都,让我把你摇醒。
在这阳光灿烂的早晨!
一九三八年六月,成都
预言 作者:何其芳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的私语,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你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那温馨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来,停下你长途的奔波,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听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火光将落叶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文,半生半死的藤蟒蛇样交缠着,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一定要走吗,等我和你同行,我的足知道每条平安的路径,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你可以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你的足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之足音……
呵,你终于如预言所说的无语而来
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
脚步 作者:何其芳
你的脚步常低响在我的记忆中,在我深思的心上踏上甜蜜的凄动,在如虚阁悬琴,久失去了亲切的手指,黄昏风过,弘弘犹颤着昔日的声息,又如白杨的落叶飘在无言的荒郊,片片互递的叹息犹是树上的萧萧。
呵,那是江南的秋夜!
深秋正梦得酣熟,而又清澈,脆薄,如不胜你低抑之脚步!
你是怎样悄悄地扶上曲折的栏干,怎样轻捷地跑来,楼上一灯守着夜寒,带着幼稚的欢欣给我一张稿纸,喊看你的新词,那第一夜你知道我写诗!
雨天 作者:何其芳
北方的气候也变成南方的了;
今年是多雨的季节。
这如同我心里的气候的变化:
没有温暖,没有明霁。
是谁第一次窥见我寂寞的泪
用温存的手为我拭去?
是谁窃去了我十九岁的骄傲的心,而又毫无顾念地遗弃?
呵,我曾用泪染湿过你的手的人,爱情原如树叶一样,在人忽视里绿了,在忍耐里露出蓓蕾,在被忘记里红色的花瓣开放。
红色的花瓣上擅抖着过,成熟的香气,这是我日与夜的相思,而且飘散在这多雨水的夏季里,过分地缠绵,更加一点润湿。
罗衫 作者:何其芳
我是曾装饰过你一夏季的罗衫,如今柔柔地折叠着,和着幽怨。
襟上留着你嬉游时双桨打起的荷香,袖间是你欢乐时的眼泪,慵困时的口脂,还有一支月下锦葵花的影子
是在你合眼时偷偷映到胸前的。
眉眉,当秋天暖暖的阳光照进你房里,你不打开衣箱,检点你昔日的衣裳吗?
我想再听你的声音。再向我说
“日子又快要渐渐地暖和。”
我将忘记快来的是冰与雪的冬天,永远不信你甜蜜的声音是欺骗。
秋天 作者: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圆月夜 作者:何其芳
圆月散下银色的平静,浸着青草的根如寒冷的水。
睡莲从梦里展开它处女的心,羞涩的花瓣尖如初吻而红了。
夏夜的花蚊是不寐的,它的双翅如粘满花蜜的黄蜂的足,窍带我们的私语去告诉芦苇。
说呵,是什么哀怨,什么寒冷摇撼,你的心,如林叶颤抖于月光的摩抚,摇坠了你眼里纯洁的珍珠,悲伤的露?
“是的,我哭了,因为今夜这样美丽!”
你的声音柔美如天使雪白之手臂
触着每秒光阴都成了黄金。
你以为我是一个残忍的爱人吗?
若我的胸怀如蓝色海波一样柔媚,枕你有海藻气息的头于我的心脉上。
它的颤跳如鱼嘴里吐出的珠沫,一串银圈作眠歌之回旋。
迷人的梦已栖止在你的眉尖。
你的眼如含苞未放的并蒂二月兰,蕴藏着神秘的夜之香麝。
你听见金色的星殒在林间吗?
是黄熟的槐花离开了解放的枝头。
你感到一片绿荫压上你的发际吗?
是从密叶间滑下的微风。
玲珑的栏干的影子已移到我们脚边了。
你沉默的朱唇期待的是什么回答?
是无声的落花一样的吻?
花环(放在一个小坟上)
作者:何其芳
开落在幽谷里的花最香。
无人记忆的朝露最有光。
我说你是幸福的,小玲玲,没有照过影子的小溪最清亮。
你梦过绿藤缘进你窗里,金色的小花坠落到发上。
你为檐雨说出的故事感动,你爱寂寞,寂寞的星光。
你有珍珠似的少女的泪,常流着没有名字的悲伤。
你有美丽得使你忧愁的日子,你有更美丽的夭亡。
赠人 作者:何其芳
你青春的声音使我悲哀。
我忌妨它如流水声睡在绿草里,如群星坠落到秋天的湖滨
更忌妨它产生从你圆滑的嘴唇。
你这颗有成熟的香味的红色果实,不如将被啮于谁的幸福的嘴。
对于梦里的一枝花,或者一角衣裳的爱恋是无希望的。
无希望的爱恋是温柔的。
我害着更温柔的怀念病,自从你遗下明珠似的声音,触惊到我忧郁的思想。
古城 作者:何其芳
有客从塞外归来,说长城像一大队奔马
正当举颈怒号时变成石头了。
(受了谁的魔法,谁的诅咒!)
蹄下的衰草年年抽新芽。
古代单于的灵魂已安睡在胡沙里,远戍的白骨也没有怨嗟……
但长城拦不住胡沙
和着塞外的大漠风
吹来这古城中,吹湖水成冰,树木摇落,摇落浪游人的心。
深夜踏过白石桥
去摸太液池边的白石碑。
以后逢人便问人字柳
到底在哪儿呢,无人理会。
悲这是故国遂欲走了,又停留,想眼前有一座高楼,在危阑上凭倚……
坠下地了
黄色的槐花,伤感的泪。
邯郸逆旅的枕头上
一个幽暗的短梦
使我尝尽了一生的哀乐。
听惊怯的梦的门户远闭,留下长长的冷夜凝结在地壳上。
地壳早已僵死了,仅存几条微颤的动脉,问或,远远的铁轨的震动。
逃呵,逃到更荒凉的城中,黄昏上废圮的城堞远望,更加局促于这北方的天地。
说是平地里一声雷响,泰山:缠上云雾间的十八盘
也像是绝望的姿势,绝望的叫喊。
(受了谁的诅咒,谁的魔法!)
望不见落日里黄河的船帆,望不见海上的三神山……
悲世界如此狭小又逃回
这古城。风又吹湖冰成水。
长夏里古柏树下
又有人围着桌子喝茶。
4月14日
回答 作者:何其芳
一
从什么地方吹来的奇异的风,吹得我的船帆不停地颤动:
我的心就是这样被鼓动着,它感到甜蜜,又有一些惊恐。
轻一点吹呵,让我在我的河流里
勇敢的航行,借着你的帮助,不要猛烈得把我的桅杆吹断,吹得我在波涛中迷失了道路。
二
有一个字火一样灼热,我让它在我的唇边变为沉默。
有一种感情海水一样深,但它又那样狭窄,那样苛刻。
如果我的杯子里不是满满地
盛着纯粹的酒,我怎么能够
用它的名字来献给你呵,我怎么能够把一滴说为一斗?
三
不,不要期待着酒一样的沉醉!
我的感情只能是另一种类。
它像天空一样广阔,柔和,没有忌妒,也没有痛苦的眼泪。
唯有共同的美梦,共同的劳动
才能够把人们亲密地联合在一起,创造出的幸福不只是属于个人,而是属于巨大的劳动者全体。
四
一个人劳动的时间并没有多少,鬓间的白发警告着我四十岁的来到。
我身边落下了树叶一样多的日子,为什么我结出的果实这样稀少?
难道我是一棵不结果实的树?
难道生长在祖国的肥沃的土地上,我不也是除了风霜的吹打,还接受过许多雨露,许多阳光?
五
你愿我永远留在人间,不要让
灰暗的老年和死神降临到我的身上。
你说你痴心地倾听着我的歌声,彻夜失眠,又从它得到力量。
人怎样能够超出自然的限制?
我又用什么来回答你的爱好,你的鼓励?呵,人是平凡的,但人又可以升得很高很高!
六
我伟大的祖国,伟大的时代,多少英雄花一样在春天盛开;
应该有不朽的诗篇来讴歌他们,让他们的名字流传到千年万载。
我们现在的歌声却那么微茫!
哪里有古代传说中的歌者,唱完以后,她的歌声的余音
还在梁间缭绕,三日不绝?
七
呵,在我祖国的北方原野上,我爱那些藏在树林里的小村庄,收获季节的手车的轮子的转动声,农民家里的风箱的低声歌唱!
我也爱和树林一样密的工厂,红色的钢铁像水一样疾奔,从那震耳欲聋的马达的轰鸣里
我听见了我的祖国的前进!
八
我祖国的疆域是多么广大:
北京飞着雪,广州还开着红花。
我愿意走遍全国,不管我的头
将要枕着哪一块土地睡下。
“那么你为什么这样沉默?
难道为了我们年轻的共和国,你不应该像鸟一样飞翔,歌唱,一直到完全唱出你胸脯里的血?”
九
我的翅膀是这样沉重,像是尘土,又像有什么悲恸,压得我只能在地上行走,我也要努力飞腾上天空。
你闪着柔和的光辉的眼睛
望着我,说着无尽的话,又像殷切地从我期待着什么——
请接受吧,这就是我的回答。
1952年1月写成前五节
1954年劳动节前夕续完
第二篇:何其芳《预言》
幻灯片1
何其方《预言》
幻灯片2 何其芳是我国著名的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家。他的诗集《预言》是中国现代爱情诗中,融汇传统诗词与西方诗词诗艺的最完美的抒情诗集。
何其芳的爱情诗,立足于自己对爱情的憧憬、经历和思索,又净化了自己的不幸爱情,而趋向于对爱情本身的生命体验与感悟。在爱情诗现代化的追求上,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幻灯片3 何其芳式的爱情
写于1931年到1937年的《预言》是诗人迷茫、苦闷、幻灭、追求的连绵心灵变奏乐章。卷一多为梦幻式的爱情吟唱。生活中诗人被他爱慕的少女抛弃过,爱慕他的少女又被他忽视了,这二者都属于海市蜃楼式的爱情,这种现实经历折射在诗中便使情思复杂起来,既在幸福中感受不幸,又在不幸中咀嚼幸福,有甜美的期盼,也有痛楚的相思,有温馨的怀想,也有清醒的失落,酸甜苦辣搅拌在一起,难以名状。
幻灯片4 一般说来逝去的东西人们才愈觉其可贵,对于已成“珠泪玉烟”的爱情使诗人沉湎于记忆中,患了刻骨相思的《季候病》,一件《罗衫》惹起他对花一般时光的怀念,一阵《脚步》在他心头“踏起甜蜜的凄动”;他明知“对于梦里的一枝花/或者一角衣裳的爱恋是无希望的”,(《赠人》)可他又偏偏钟情地追求着,甚至甘心为之牺牲,“我合张开明眸/给你每日的第一次祝福”,(《祝福》)深沉地将爱埋在心底、为爱人真诚祝福。他为自己的过失懊悔不已,也幻想旧梦复归“日夜等待着熟悉的梦覆我来睡”,(《慨叹》)可见诗人痴情之深。
幻灯片5 这就是何其芳式的爱情,不同于爱情至上的肉感的爱情,它深情委婉,细腻缠绵,蕴涵着真挚、纯洁、健康、真诚,既有“只是近黄昏”的悲凄,也有“夕阳无限好”的妩媚,并且因其悲凉而愈显其美。毫不夸饰地说,在人心不古、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这是一种令人温馨的可贵情怀。
幻灯片6 《预言》一诗把爱拟为“年轻的神”,“我”热切盼她来临表露爱恋,可她却“无语而来”又“无语而去”,消失了骄傲的足音,空留下“我”的惋叹与无望,这种爱尽管略显飘渺,却也是一首真挚、炽热、令人向往的梦之歌。
回声女神和纳西色斯的故事 幻灯片7 在希腊神话中,Echo是一个森林女神。宙斯的老婆赫拉因为嫉妒山林女神Echo的美貌,便让她失去了正常的说话能力,只能重复别人的话的最后三个字。可是,美丽的Echo爱上了Narcissus,一个骄傲和美貌都达到极致的男子。一天,Echo带着无法遏止的爱,紧紧地跟在Narcissus的身后,希望他能注意到自己,然后接受自己这颗爱他爱到痴迷、爱到发狂的心。Narcissus感觉到有人在跟着自己,便问:“谁在这里?”Echo欣喜万分,她多想告诉Narcissus她正为着对他的爱而被煎熬。可是她没有正常的说话能力,根本无法表达自己。Narcissus没有等待别人的耐性,见Echo不回答,便欲抽身而去。Echo不愿放弃这次机会,她想,只要让Narcissus多留一会儿,她就能多一分让他明白自己的希望。于是,她的回答冲口而出,只有三个字:“在这里。”“不要这样。”Narcissus说,“我宁死也不愿让你来占有我!”“占有我!”Narcissus听了瘪了瘪嘴,认定跟着自己的这个姑娘是个轻浮的人,便满脸不屑地走了。Echo羞愧难当,怀着悲痛的心情躲到了山林深处,最后憔悴而死。
报应女神纳米西斯为了惩罚Narcissus,让他爱上自己水中的影子,最后也使他得不到所爱的对象憔悴而死(一说是滑入水中而溺死)。Narcissus死后,化成了水仙花,所以Narcissus在英语中也就是水仙花的意思。而由Narcissus也衍生出 Narcissism一词,意为“自恋”……
幻灯片8
1、开头,“我”以小夜曲般的柔美旋律,倾诉了期待已久的时刻的到来。幻想世界中年轻的神来到“我”跟前。(第1节)
2、接着“我”驰骋想象的翅膀,写神所居之地的美丽、温暖,充满对其赞美。(第2节)
3、劝神停止疲劳的奔波,别往前行,因为那儿充满阴森、恐怖。(第3、4节)
4、当神执意前行时,“我”又愿和神结伴同行,用自己的歌声、手、眼睛给对方温暖、光亮。(第5节)
5、年轻的神终于无语来去,既给 “我”带来梦幻般的暂时欢乐,又带来无限惆怅。(第6节)
幻灯片9 预 言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於来临。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的私语,麋鹿驰过苔径细碎的蹄声。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幻灯片10 《预言》首节如同一支充满柔情的小夜曲,把读者带进一个梦幻般的宁静、温馨、美丽的爱情世界里,引领我们进入诗人美好静谧的梦境。“渐近的足音”暗示着诗人即将和幻想中的“年轻的神”相遇,满怀欣喜之情,“年轻的神”可能是诗人梦中的爱人,亦或就是爱神。渴望已久的日子终于来临,幻想中年轻的神突然莅临现实世界,来到正处于青春期的少男身边,他又惊又喜,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阵欣喜,一阵心跳。年轻的神是如此的美丽、温柔、飘逸,轻盈的脚步如同夜的叹息,银铃般美妙的歌声又似乎熟悉。这里,幻想世界中的神同现实生活中的心上人融为一体,迷离、恍惚,仿佛置身梦幻世界。
幻灯片11 你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燕子是怎样痴恋著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幻灯片12 第二节诗人描绘了“年轻的神”生活的地方,那里是诗人梦中的天国,诗人由青春女神的仪态、和绰约风姿肯定她来自美丽温郁的南方:那里有美丽的月色与日光,习习春风吹开百花,多情的燕子痴恋着绿杨。这个梦中的天国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而这,也只不过给诗人留下一个美妙而又朦胧的记忆:“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幻灯片13 请停下,停下你疲倦的奔波,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听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
幻灯片14 第三节诗中,“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听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诗句间透出一股侵人的凄楚。诗人似乎想在恋人面前诉说自己多年苦守的愁闷。“落叶”这一意象在此特别抢眼,让人不禁联想起现实生活中常常遭遇的孤伶与落魄。“低低的唱起我自己的歌”似乎在诠释“落叶”的飘零,突现出诗人心灵的忧郁与苦闷。“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述说”,正好应证我们上面的理解。在这里诗人虽然是在倾述人生境遇的苦愁,但显然还十分理智,他没有直接现实地描述经历,而是借用比喻的手法,独语似的娓娓道来。读者只有用情的潜入诗句的情境当中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到诗人情感苦楚的浓烈。
幻灯片15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古老的树现著野兽身上的斑文,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样交缠著,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当你听到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幻灯片16 第四节诗猝然转折。一句“不要前行!”非常准确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与迫切心理。刚刚才有机会与恋人在爱情的温润天地里私语、陶醉,却突然间听到情人即刻将要起身离去的提醒,他如何不慌张、不急迫?当时他就犹如被一盆冷水泼到昏睡的壮汉一样,他下意识的猛然跳起,张开双臂拦在门口,激动而痛切说:“不要前行!”之后劝说道“前面是无边的森林------”。
幻灯片17 一定要走吗,请等我与你同行,我的足知道每条平安的路径,我可以不停地唱著忘倦的歌,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你可以转眼地望著我的眼睛。
幻灯片18 然而再怎么苦劝终究挽留不住恋人远行的心。诗人在绝望中只好作出妥协:“一定要走吗?请等我和你一起同行!------当夜的浓黑遮住了我们,你可以不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道尽了诗人深深关切和浓浓爱意。不要害怕,不要迷茫,在夜的浓黑里你只要看着我的眼睛,便可以得到温暖,得到亮晰,得到前行的勇气和信心。
假如说前面各诗节表达的情感尚有节制,那么这一节的诗句则是诗人感情最浓烈的直接倾泻,这里给人的共鸣更强烈,更魄心。
幻灯片19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你的足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 呵,你终於如预言所说的无语而来 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
幻灯片20 诗的最后一节明显的又在压抑着情感的激动,由激动转为缓和,最后趋于无奈甚至绝望。
“---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呵,你终于如预言中所说的无语而来,/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望着“年轻的神”就这样“无语而去”,一种挽留不住的无边的悲情充塞心胸,随即化为虚虚悬浮的空寂。眼前新的伤感,新的苦痛,新的悲愁正在漫漠无际的扑面袭来,诗人只好呆立着,在无边的绝望的煎熬中挣扎,口中喃喃自语“你终于如预言中所说的无语而来,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
幻灯片21 《预言》真实地记录了诗人对爱情由渴望、欣喜到惆怅的心路历程。年轻的神是诗人心中的青春偶像,是爱与美之神。据诗人自述,他在19岁那年的夏天,曾经受到一次爱情风暴的袭击,“最后给我留下一片凄清又艳丽的秋光”(《梦中的路》)。这首诗就是诗人经历了爱情风暴后从心灵里流出的真纯的清泉,它倾吐了“幼稚的欢欣,幼稚的苦闷”。
幻灯片22 总 结
全诗借着凝练的语言,贴切的比喻,感伤的意境把一对恋人从相遇,相知到最后相离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让读者在短短的六节诗行中体验一次爱情的喜喜悲悲,感同身受的经历了一次感情波涛的洗礼,在快慰中品味伤感与悲愁。
而善于情景结合,托物言志以及丰富的艺术想象是这首诗最可借鉴地方。
幻灯片23 【问题探究】
一、“年轻的神”是什么的化身与象征?
《预言》运用了女性特征的象征性意象,描绘了一位来自“温郁的南方”,有着“银铃的歌声”的“年轻的神”。《预言》中把爱情拟为“年轻的神”,“我”热切地盼望她来临,表露爱恋,可她却“无语而来”又“无语而去”,消失了骄傲的足音,空留下“我”的感叹与失望。这种爱尽管略显飘渺,却也是一首真挚炽热的向往的梦之歌。
这首诗要表达的显然不仅仅是对爱情的留恋,更深一层说,诗人说是在通过这一与爱情失之交臂、得而复失的故事,传达一种对于流逝的青春与时间的惆怅和思考。在这个意义上,“年轻的神”又象征着必将到来又定会离去的青春。终于,青春的足音走近又消失,时间的脚步“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只给他人留下一点点“空寥的回声”。
幻灯片24
二、诗人赋予“预言”怎样特殊的意义?
“预言”出现在首节“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和末节“啊,你终于如预言中所说的无语而来,/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通过问句质疑的方式,使“预言”传达了诗歌更为深刻、更具哲学意味的主题。那就是对人生的“得与失”“取与舍”“蛊惑与抗拒”之间的抉择。在“留下的悲哀”与“失去的美丽”之间对时间和生命做出的思考。这种抽象的哲理思考被表现为一个幻美的神话故事的外在形式。何其芳在北大读的是哲学专业,但他对于人生终极问题思考的兴趣却没有消失,而是通过文学形象和诗歌语言的形式做出了独特的、更为诗性与感性的传达,这本身就是他在艺术上的鲜明特征和独特贡献。
幻灯片25 【语言品味】
何其芳在《预言》中展露了其语言方面惊人的才华,何其芳也许是现代诗人中语言最精美的,这源于他天生的对汉语语言的高度敏感。
《预言》一诗细致地描写了各种感觉,主要是以听觉的产生和消失来构思的,把心中之“神”来得突然、去得匆匆之感表达出来。
幻灯片26
一、用有声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夜风的私语”、“麋鹿的蹄声”这样的音响强度不大的意象来赋予心中的意念以有声的特征。“年轻的神”的形象幻化为“银铃的歌声”、“如梦的歌声”的感性形象。诗人也是通过歌声表达对“年轻的神”的爱恋,“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的歌声倾诉一生的眷恋,保证永远地唱着“忘倦的歌”,然而,“神”的脚步迈出了,“激动的歌声”表现了内心的挽留、失望、祈求。
幻灯片27
二、用可视的意象去渲染“年轻的神”,把她和南方、月色、日光、春风、百花、燕子、绿杨等联想起来。它们不再只是自然界物理形态的月色、春风、燕子,而是融合着主体情感体验的景色,它们协调一体,共同表现出诗人向往留恋的温馨气氛。意象密切交织,感情却依然微妙、精细、捉摸不定,介于“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之间。“春风吹开百花,燕子痴恋绿杨”。无疑是诗人眼中理想的生活。
幻灯片28
三、用鲜艳的色彩来点染这种意念的飘忽、短暂、不可挽留,同时,伴之以明丽的光、绮丽的色,如“虎皮的褥”、“半生半死的藤”、“夜的浓黑”等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爱情的甜蜜和苦涩都包容在朦胧的意象中。
这首诗声、光、色俱佳,作者还运用了诗句语言的重复。重复的手法又不完全相同。比如说“足音”“歌声”等等,音乐美完全服从抒情的需要。
第三篇:诗歌简介
诗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
是诗歌。
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发展
《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民歌(代表者:建安七子)→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近代诗、新诗
特点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古诗分类
按音律分类
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题材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按内容分类
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新诗分类
1.叙事诗和抒情诗
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
2.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韵脚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唐诗格律
中国的诗歌发展到唐朝,形成了一种新的诗体——律诗和绝句。因为它对每首诗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故称为“格律诗”;因为它产生于唐朝而有别于前代的古诗,故又称为“今体诗”或“近体诗”。
绝句亦称“截句”、“断句”。每首四句,以五言(每句五个字)、七言(每句七个字)为主,简称为五绝,七绝。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朝初年。每首八句,四韵或五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每首有十句以上的,则称为“排律”。
在近体诗中,单句称出句、双句称对句,相加称一联。在律诗中,第一到第八句,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在律诗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对仗首先要求句形一致,此外要求词性相对。另外根据对仗的严密与否又有“工对”和“宽对”的区别。出句的平仄和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反的,叫“对”;下联出句的平仄和上联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同的,叫“粘”。
所谓平仄,是指字的声调。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旧诗赋及骈文中所用的字音,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谐协,称之为“调平仄”。这里所说的“四声”,与现代汉语中的“四声”是有区别的。大致上说,古代的平声,大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阴平声和阳平声;上声和去声,大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上声和去声。普通话没有入声,古代的入声字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中,如“六”归去声,“八”归阴平,“十”归阳平,“百”归上声。入声字的特点是:音长短促,有塞音韵尾。在部分方言中,还保留着入声,如广州话、长沙话、上海话。假如我们用上海话读“一、七、八、不、黑、白、国、哭、独”等字,就能很好地体味到古代的入声字。
第四篇:何其芳文学理论评析
何其芳文学理论评析 本文由长风A忆雪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 卷 第!期!”“.年 & 月 重 庆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506+7*1 08 9-07:;<7: 9011=:= 08 >?6,*@<07 /012!” 304!)*+,-$!“".何其芳文学理论评析 李荣启
”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 %“"”!’ ’ 摘要!何其芳对文学理论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他 的 理 论 建 树 是 发 展 新 时 期 文 艺 观 念 的 宝 贵 精 神 财 富 %本 文 从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文学观(正确对待民族文学遗产(提出.典型 共名/说(阐释新诗理论四个方面$对何其芳的主要学 术思想和理论贡献进行了尝试性的评析和探讨% 关键词!何其芳+文学理论+典型+现代格律诗 中图分类号!B!“#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D$#&’”“!”“.’”!$“"#%$”(何其芳“%’%!& %’..’是我国五四以来的著名诗 人(散文家和文艺理论家%他生前曾长期担任中国科 学院”后归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文 学评论*主编和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等重要职务%!“ 世纪 &” 年代何其芳崛起于诗坛和文坛$有诗集)预 言*(散文集)画梦录*等传世+A“ 年代他是活跃在文 论界的文学批评家$有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等传 世+(” 年代至 #“ 年代他成为权威的 文 学 理 论 家 和 富于创见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其论著)论,红 楼梦-*()文学艺术的春天*()关于写诗和读诗*等在理 论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何其芳以.严谨求实的科学精 神(独立思考的理论勇气和真诚坦率的民主作风/ $ 0%1 做研究工作$不应当只是重复前人的结论$总要努力 去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问题的发现和解决 的线索也总是存在于材料之中% 我们占有了相当数 量的材料$ 然后才可能知道在我们的研究题目的范 围内有哪些问题前人还没有解决$ 才可能发现甚至 前人不曾提出过的问题% 我们又围绕这些问题占有 了更大数量的材料$ 然后才可能看清楚问题的关键 在哪里$才可能找到问题的正确的答案%/ 0&1所以$他 认为$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 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是我们进 行研究工作的根本方法% 正是这种实事求是的辩证 唯物主义文学观$ 使他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同各种各 样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作斗争$ 也使他的理论建 树富有长久的生命力% 重视文学艺术实践$ 尊重文学艺术发展的客观 规律$ 旗帜鲜明地反对教条主义和庸俗社会学的错 误倾向$充分显示马列文论全新的认知视角$是何其 芳独特的学术品格%在探讨中国文学史的规律时$针 对当时有人盲目照搬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用 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的斗争这一简单的公式来概 括中国文学史的规律$何其芳进行了有理有据(切中 要害的评析% 他具体阐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 两个范畴的理论内涵$ 指出在中国文学史上除了有 大量的现实主义作品之外$ 还有许许多多的积极浪 漫主义作品及现实主义与积极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 品% 他认为现实主义与积极浪漫主义并不对立而且 有相通之处$二者在本质上都要求真实地反映现实$ 都要求有典型性%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
对马列文论和中国古典文学做出了创造性的阐释和 研究$ 在文学理论研究的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无愧于 其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学术成果% 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文学观
辩证唯物主义文学观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一切 从实际出发% 何其芳在文学理论研究工作中始终坚 持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科学精神和方法%他反复强调$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人类智慧的最高结晶$ 是我们做 一切工作的最可靠的指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原理$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 决新的问题$ 还有待于我们的谨慎的而又富有创造 精神的努力%/ 这种努力表现在研究工作要从实际 0!1 出发$大量地占有材料$材料占有得越充分$问题的 面貌也就越清楚%在此研究工作的起点上$才能从种 种文学现象归纳出正确的理论原则% 他指出!.我们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李荣启“%’(($ #$女$北京市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2 #%2 的基本方法!在深入揭示”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的 斗争#这个公式的狭隘性时$还分析了文学史上各种 性质不同的斗争的复杂性$ 进而提出这个公式是否 可以用 “人民的和进步作家的文学同剥削阶级的反 动的文学的斗争#来代替的理论主张!针对当时有人 机械地运用列宁关于两种文化的理论和阶级分析的 方法$把民间文学确认为中国文学主流的观点$何其 芳也提出了异议!他具体分析了列宁两种文化理论 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指出列宁所说的民主主义和 社会主义文化的社会基础虽是劳动群众和被剥削群 众$但这两种文化却不一定都直接从他们手里产生!因此$ 单纯从作者的阶级成分来划分它是不是主流 的作法是不科学的!他还指出%”在人民的和进步作 家的文学同剥削阶级的反动的文学之间$ 还有一些 带有中间性的作品$ 还有一些可以肯定的东西和应 该批判的东西错综在一起的作品!#&!’对这些“中间 性的作品#应当进行具体分析$批判其消极内容和消 极作用$但不能简单地全部肯定或全部否定!同时$ 他认为把民间文学认定为中国文学的主流也是不科 学的$这种主张夸大了民间文学的价值和作用$忽视 了文学史上的长期的大量的文人文学的存在!事实 上$这两种文学在文学发展中的作用是各有所长$彼 此无法替代!优秀的民间文学和进步作家的文学都 是主流和正宗!何其芳在诸多理论问题上同形形色色的主观主 义(教条主义的论争贯穿在他的多部论著(论文中!在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在文艺 理论界许多人思想僵化$ 丧失独立思考的勇气和能 力的时期$何其芳却能够发现问题$甘冒风险$敢于 站出来坚持真理$同各种错误的观点(倾向进行针锋 相对的斗争$不仅表现出了少有的睿智和清醒$而且 充分显示出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大无畏的胆识 和勇气!新中国的古典文学研究者在新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 任务作了正确的阐述$他说%”五四时期$中国曾经有 过一次对文学遗产和文化遗产重新评估的运动!因 为这个运动的锋芒主要是针对着封建主义的意识形 态$ 所以它的成就也主要表现在对于旧文学旧文化 的彻底破坏方面!在这以后$思想贫乏的资产阶级学 者满足于琐碎的,考据-$不可能对我国许多重要的 文学遗产和文化遗产的思想内容及其特点作出科学 的定论式的评价!这样的任务$左翼的文化工作者也 还没有来得及去完成!因此$在中国人民革命取得全 国胜利以后的今天$ 必然要产生再一次的对文学遗 产和文化遗产重新评价的运动!这就是认真地用马 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估价!#&$’ 为了做好对文学遗产和文化遗产的重新估价$ 何其芳强调$ 对待文学遗产绝不可采取简单鲁莽的 态度!我们要以洞察事物本质的思想能力和必要的 文学修养$批判地吸收)而且这种批判地吸收并不是 仅仅为了保存过去传统中的优点$ 更重要的还是为 了今天的艺术上的创造和革新!在批判地吸收的基 础上强调创造和革新$ 这是我们对待文学遗产的基 本态度$它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因为$继 承历史上的文学艺术遗产$并不是为了猎奇或怀古$ 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学艺术遗产以创造我们今天 的新文学艺术$即“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才是我 们继承文学艺术遗产的目的!在继承文学遗产的方法上$何其芳认为$对待历 史上的现象和遗产应有历史主义的观点$ 不要把一 些不合理的要求加于古人$ 不能用今人的眼光去苛 求古人!在编写中国文学史时$有人机械(狭隘地理 解评价作家和作品的政治标准$他针对此问题指出$ 对于陶渊明等作家$ 不能因为他们没有参加当时的 农民起义$就说他们是反现实主义的作家)也不能要 求辛弃疾等宋代词人直接和人民打成一片$ 这在当 时是无法做到的!何其芳在认真研读了大量古代优 秀作家的作品后$ 更加强调对古代的作家和作品要 重视具体分析$ 不能用我们对于今天的文学艺术的 要求进行简单的认定和处理!他在 *屈原和他的作 品+ 一文中$ 通过剖析屈原作品思想内容上的人民 性$ 说明古代文学作品的人民性有各种不同的具体 表现$比较复杂曲折$并不是作品里面有描写人民(同情人民的话才算是有人民性!在深入考察了古代 文人文学后$为了区分不同情况$他把古代文人作家 分为四种不同类型%“有坚决地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 上的)有思想体系或思想倾向基本上属于剥削阶级 的范畴$ 但他们的作品在内容上和艺术上却有可取 二!正确对待民族文学遗产
在如何对待民族文学遗产问题上$ 文论界一直 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历史虚无主义$认为中国 过去的文学是封建腐朽(落后反动的$主张抛弃文学 遗产$割断传统)二是复古主义$主张不加选择(无批 判地兼收并蓄(全盘照搬!针对这两种错误倾向$毛 泽东早就提出了要批判地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古为 今用#(“推陈出新#的重要原则!何其芳在长期的文 学实践中$始终坚持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如何正确对 待文学遗产问题上$ 阐述过一系列科学的观点!在 ”#$“ 年撰写的*关于梁山伯祝英台故事+一文中$对.%&.之处的!有虽然也还没有摆脱剥削阶级的思想体系” 但他们的作品却反映了人民的观点和要求的!有和 自己出身的阶级决裂“ 站在人民的革命的立场上从 事写作的#$ %!&所以”要不同情况不同对待“采取分析 批判的态度”才能对文学遗产进行客观全面地估价“ 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许多笔墨渲染出来的贾宝玉的这种特点是如此重 要)去掉了它也就没有了贾宝玉#这就是这个叛逆者 得以鲜明地和其他历史上的和文学中的男性叛逆者 区别开来的缘故# 这就是曹雪芹的独特的创造#(%&’& 当然“ 这个特点是和贾宝玉身上的整个的叛逆性完 全统一的” 贾宝玉的叛逆性特别突出地表现在他对 少女们的爱欲,同情,尊重和一往情深#’贾宝玉的性 格的这种特点也是打上了他的时代和阶级的烙印 的# 然而少年男女和青年男女的互相吸引“ 互相爱 悦”这却不是一个时代一个阶级的现象#因此“虽然 他的时代和阶级都已经过去了” 贾宝玉这个共名却 仍然可能在生活中存在着#(%&&&何其芳认为“林黛玉 是一个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幸的女子的典型” 在她身 上集中了许多不幸#她的性格是复杂的“有冰雪一样 的纯洁”孤高自许!有时候也心直口快“聪明而诙谐!对于爱情执着,痴心!并不只是’好弄小性儿(”对于 她所爱的人有时也是很温柔的#然而“她性格上最强 烈的色彩却是’悲哀和愁苦(#因此”现实生活中’人 们叫那种身体瘦弱,多愁善感,容易流泪的女孩子为 林黛玉#(%&(&何其芳在文学作品研究中所作的这些评 析和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了作品的本真”从而帮 助人们加深了对作品艺术魅力的探寻# 何其芳的’典型共名(说不仅重视区分人物复杂 多样的个性和鲜明突出的性格特点“ 而且非常重视 它在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 他说)’研究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正如研究生活中的问题一样“是 不能从概念出发的#必须考虑到它的全部复杂性”必 须努力按照它本来的面貌和含义来加以说明“ 必须 重视它在实际生活中所发生的作用和效果” 必须联 系到文学历史上的多种多样的典型人物来加以思 考#(%&)&他从现实生活中去考察并说明不同阶级的人 何以会存在性格上的相同或相似“ 他认为某些性格 上的特点” 是可以在不同阶级的人物身上都能见到 的 “如 阿 # 精 神 便 是 如 此 # 由 于 何 其 芳 的 ’典 型 共 名(说牢固地植根于客观现实和文学实践之中”所 以“他的这一理论创新有浓郁的现实性”为当代的典 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文风# 三!提出“典型共名#说
典型问题是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中的核心问 题”它集中体现了文艺创作的审美规律“因而一直是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 何其 芳在这一理论问题上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 解”其重要建树是提出了’典型共名(说“即)’一个虚 构的人物”不仅活在书本上“而且流行在生活中”成 为人们用来称呼某些人的共名“ 成为人们愿意仿效 或者不愿意仿效的榜样” 这是作品中的人物所能达 到的最高的成功的标志#(%“& 所谓 ’共名(”既是指文 学典型形象突出的性格特点的
何其芳文学理论评析 概括性“ 又是指这种 性格特点对现实生活的深广影响# 如在生活中流行 的堂*吉诃德的名字”就是主观主义者的共名!而阿 # 的名字“便是精神胜利法的共名+ 何其芳的’典型共名(说不是从某个理论公式中 推导出来的”而是通过对文学典型进行广泛,深刻的 分析后升华出的理论!是针对当时在-红楼梦.问题 讨论中十分流行的一些片面的简单化公式/即)把典 型归结为一定社会历史现象的本质“ 等同于一般的 政治问题和哲学问题0而提出的理论学说#他说)’文 学人物的典型性应该依靠他的性格的特点而不是依 靠别的特点#(他反对简单地把典型归纳为共性和 %$& 个性的统一”以及典型的共性就是阶级性#他指出“ 世界上一切具体的事物莫不都有共性和个性” 莫不 都是二者的统一# 用这个说法并不能说明文学上典 型的特点“并不能解决关于典型的种种问题#他坚持 认为文学典型不只是有他们隶属的阶级和阶层的共 性” 而且有他们性格上异常鲜明突出的特点这样一 种共性“ 而典型性常常是指这后一种共性#’生活中 还有一种现象”某些性格上的特点“是可以在不同的 阶级的人物身上都见到的# 文学作品如果描写了这 样的人物”而且突出地描写了这种特点“尽管他也有 他的阶级身份和阶级性” 但他性格上的这种特点却 就显得不仅仅是一个阶级的现象了#(在-红楼梦.%%& 四!阐释新诗理论
何其芳是一位诗人“早年有-预言.,-慨叹.,-秋 天.等诗歌问世!在战争岁月的延安”他曾创作过一 系列优美的诗歌“如-夜歌.,-黎明.,-河.,-我为少 男少女们歌唱.等!新中国诞生之时”当开国庆典的 礼炮刚刚响过“他就写下了-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该 诗被长期选作中学语文课文“影响颇大#建国后”虽 *!)* 研究中“何其芳用’典型共名(说评述了贾宝玉和林 黛玉这两个叛逆者的思想性格和最突出的特点#他 指出” 贾宝玉的突出性格特点是被许多女孩子所喜 欢“ 而且他也多情地喜欢许多女孩子#’-红楼梦.用 然何其芳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集中精力”投入文学 创作#但他在文学理论的开拓与研究中“为我国诗歌 艺术的发展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 成了众所公认的 诗歌理论家#他从我国新诗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认 真分析总结了自己的创作经验和我国古典诗歌$近现代诗歌发展的传统经验” 深入探讨和阐发了现代 诗歌创作中的一系列理论问题“ 为发展和繁荣我国 的新诗艺术献计献策# 何其芳在%关于写诗和读诗&一文中曾给诗歌做 过这样的界定!’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 文学样式”它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 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 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 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 言#(他以精准的语言概括出了诗歌艺术的主要特 点!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 抒情性)语言凝练$音调和谐$节奏鲜明#他所概括出 的诗歌艺术的这几个特点“ 成了我国文学概论教材 一直沿用的观点# 何其芳为了深入阐释对诗歌艺术 的认识和其理论的丰富内涵” 在他的几篇论诗的文 章里“多次强调诗歌与生活的联系”诗人应该在作品 里丰富深入地反映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在 %写诗的经过&一文中指出!’文学艺术要它自己在这 一点上和生活一样“无穷无尽地提供着新鲜的东西” 深刻的东西#而诗歌“更要求它自己是从生活的泥沙 里淘洗出来的灿烂的金子” 是从生活的丛林里突然 发现的奇异的花“ 是从百花之精华里酝酿出来的 蜜#(他尤其重视新诗的情感表现性”他认为“诗”是 人在激动的时候“是人受了客观事物的刺激”其感情 达到紧张与高亢的时候的产物#因此“感情是诗歌的 生命”长于抒情是诗歌艺术的根本特征#较之其他文 体“诗歌的感情活动更鲜明$更强烈#何其芳还认为” 诗歌所反映的生活“所表现的情感”必须’新鲜深刻(和’真实感人(#他说!’一个真正的歌者一定不是仅 仅用他的嗓子唱歌“而是用他的全生命去唱歌”用他 的欢乐或者痛苦$热爱或者憎恨$回忆或者希望去唱 歌“ 正如加里宁所说的”*必须将自己的血流一点进 去+的#(,!“-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 根据现代汉语口语的特点而 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格律诗体#他撰写了%关于现 代格律诗&的专论“全面具体地阐述了建构现代格律 诗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系统地论述了格律诗与自由 诗的区别及现代格律诗形式上的特点# 为什么我们 很有必要建立中国现代的格律诗呢.何其芳阐述了 六点理由!第一“从传统上来看”中国的和外国的古 代诗歌“差不多都有一定的格律#这不但和诗歌的起 源有关系”而且和诗歌的内容也有关系#第二“从文 体特点上来看”格律对表现诗歌内容虽有若干限制“ 但在形式上却有利于表现出一种反复回旋$ 一唱三 叹的抒情气氛#第三”文学的历史告诉我们“自由诗 并不能全部代替格律诗#第四”从与生活的关系上来 看“现代生活的某些内容适于自由诗来表现”但仍有 许多内容可以写成格律诗“ 或者说更适宜于写成格 律诗#第五”从读者欣赏习惯上来看“很多读者长期 地习惯于格律诗的传统” 他们往往更喜欢有格律的 诗“以便反复吟咏品味#第六”从诗歌的发展上来看“ 一个国家” 如果没有适合它的现代语言的规律的格 律诗“是一种偏枯的现象#长期下去”不但是一种遗 憾“而且也不利于诗歌艺术的发展# 在分析如何建构现代格律诗及现代格律诗形式 上的主要特点时”何其芳论述得更加细致深入#他认 为“建构现代格律诗”既要注重继承中国古代格律诗 的传统“ 又不能完全模仿和照搬中国古代的五七言 体#在参考五七言体时”从格律方面来说“我们应该 采取的只是顿数整齐和押韵这两个特点” 而不是其 句法#因为“五七言诗的句法和现代口语的规律不相 适应”它是建筑在古代文学语言即文言的基础上的# 如今“我们的文学语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歌的形 式就不能不随着发生变化#譬如“汉语格律诗句式的 基础是’顿(”顿是有一定规律的音节组织“是汉语诗 歌的节奏单位#由于文言中一个字的词最多”所以古 代五七言诗每句收尾以一字为一顿# 而现代口语中 却是两个字的词最多“ 现代格律诗每行的最后一顿 适合由一个双音的词构成二字顿# 句尾顿的字数统 一或者相对统一”全诗的节奏才显得鲜明$整齐#至 于是否押韵的问题“何其芳主张现代格律诗要押韵” 只要押大致相近的韵就可以“而且用不着一韵到底” 可以少到两行一换韵“四行一换韵#概而言之”’现代 格律诗在格律上就只有这样一点要求!按照现代的 口语写得每行的顿数有规律“ 每顿所占时间大致相 等”而且有规律地押韵#(,!#-何其芳在提倡现代格律 诗时“并不是想以这种格式统一诗坛#他认为!’民歌 体$现代格律诗体$自由诗体都可以存在”都可以成
正是有了真实强烈的情感的注入“才使得
诗的艺术形象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在何其芳的诗论中还集中探讨了新诗的民族化 和现代格律诗问题#他认为”新诗建立民族形式的本 质是一个民族化与群众化问题#五四以来的新诗“从 形式方面概括地说” 就是在格律诗和自由诗两者之 间曲折地走了过来#两者都有一些自身的弱点“但也 都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可资借鉴的东西# 经过多年的 深入思考”何其芳提出建构’现代格律诗(的设想“即 / $” / 为民族形式!“#!”$何其芳的现代格律诗论是建立在现 代口语基础之上的% 同时合理地吸收了古代诗歌的 有益养分%符合新诗的发展规律%促进了我国现当代 诗歌艺术的发展!总之% 何其芳的文学理论遗产很丰富%&何其芳 从’红楼梦(和’阿 # 正传(的人物分析所归 纳 出 的 典型共名理论% 从诗歌创作与欣赏所归纳出的诗的 定义% 从分析屈原作品所归纳出文艺珍品百读不厌 的原因% 从自己的创作经验所归纳出的创作道路与 得失%以及对于)反映*论的思考等等%都是很难被时 光磨灭的+“#!$$何其芳的文学理论尽管有时代和理论 上的局限%尽管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但他在诸多方面的理论建树% 不仅是发展新时期文 学理论的宝贵思想财富% 而且经受住了时间和实践 的考验%至今依旧闪烁着理性与科学的光辉!他在同
形形色色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斗争中%捍卫了马 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文学理论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冯牧 % 何其芳的为文和为人#&$% 文学评
2、何 其 芳 集 #1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何其芳 话说新 诗 何 其 芳 文 集 * 第 四 卷 , #1 $% 北 京-人 民文学出版社%!()-% #!” $
4、何 其 芳 % 再 谈 诗 歌 形 式 #3 $% 何 其 芳 文 集 * 第 六 卷 , #1 $% 北 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
5、蓝棣之 % 略论何其芳的文学理论遗产#& $% 文学评论 ’+000’ */,%
第五篇:秋天-何其芳-教案范文
秋天 何其芳 教案 【教材分析】
《秋天》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是何其芳的一首明朗纯净的诗篇。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画面清静,悠远,朦胧。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来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审美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淡远的诗化意境,培养审美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比较、鉴赏、评价诗歌。
【指导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素质”,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首先从感知诗歌美的情感入手,进而引导学生欣赏美的语言,想象美的图景,体验美的意境,表达美的感受,最终达到培养美的情趣的目的。
【设计思路】
一、诗情导入
秋天,是一个富于诗意的季节。多少诗人因秋的到来而获得了灵感。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是豪迈的秋;“秋风秋雨愁煞人”是忧伤的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是寂廖的秋。秋天还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有清淡的神韵,深情的怀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何其芳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板书课题)
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验美的情感
1、学生试读,体验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3、学生在小组内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并谈谈自己读的方式。
4、诗中描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漂亮的名字。
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学生命名只要符合大致意思即可。
5、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总结:伐木丁丁,稻谷流香,瓜果肥硕,雾冷、露清、霜白,有秋虫低鸣,有蟋蟀弹琴,有溪水清冽,这样的秋天谁人不爱,这样的秋天谁不赞美。
三、欣赏美句,享受美境
1、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并朗读。
2、小组内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3、全班交流。
意在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诗句,进一步体会诗的情感。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
4、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还有哪些困惑?
总结:诗人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秋写得富有神韵,富有活力。秋似乎是一个清闲的农人在享受秋日的收获,似乎是一个悠闲的渔人正撒网归来,似乎是一个清洁纯的少女正凝神静思。读此诗,身也变得轻灵,心也变得明净。
四、构思美图,表达美语
1、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想像每一幅图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用美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播放音乐与画面。
2、小组交流,推荐优秀者在班内交流。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3、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总结:秋已不在作家笔下,而在同学们心中,因为作者的诗已经与同学们真切的感受,尽情地体验,畅快的想象融合了,我相信,同学们想象的功夫做得越充分,对作品底蕴的感受,理解就越深刻,就越能感受作者的心。
五、比较美文,培养美趣
1、学生朗读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景》。
2、请你用学习《秋天》的方法,谈谈你将从哪些方面去品读这首诗。
3、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意在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让学生懂得如何读诗。
总结:诗歌,常常用音乐般的语言,传达出美的意境,表达美的情感。品诗,就应该懂得品味诗的音乐美,结构美,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这才真正掌握了读诗的方法。
六、挑战美诗,学写美诗
1、你曾与秋有过亲密接触吗,请用你最具感情的语言描绘你眼中的秋。
2、全班交流,评选出最优秀诗篇。
总结:秋各不相同,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体现了美,我想,这都是由于我们受到了何其芳诗歌的美的熏陶,才有了这么耐人寻味的秋天。“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在正值金秋十月,让我们走进这硕果飘香的季节,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美吧。秋天
学习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有条件的话师生可以共同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设计 :
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研读赏析: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
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③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课堂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布置作业
①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②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课后记:本课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穿插朗读指导,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领会诗歌。整体感知部分,考虑到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情感体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