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边塞诗派

时间:2019-05-13 06:2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盛唐边塞诗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盛唐边塞诗派》。

第一篇:盛唐边塞诗派

第三章

盛唐边塞诗派 唐代边塞诗概况 《全唐诗》有边塞诗2000余首 时间跨度长作家众多 初唐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陇头水》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盛唐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王翰李颀崔颢 中唐卢纶钱起李益李贺刘长卿白居易······ 盛唐边塞诗派 组成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崔颢王翰李颀 原因 北方人多有从军游幕经历 时代精神的鼓舞 热衷于人世间的功名富贵 动辄以公侯卿相自许 盛唐边塞诗内容 一描写战争场面宣扬大唐赫赫军威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从军行》其五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吐谷浑原为人名是4世纪辽东鲜卑慕容氏单于涉归之庶长子后转为姓氏和族名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高适《塞下曲》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王昌龄《少年行二首》其一

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高适《蓟门行》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青海湖雪山指甘肃省的祁连山脉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汉代楼兰国王与匈奴勾结屡次拦截杀害汉朝出使西域的使臣公元前77年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智取楼兰国王之首级胜利归来 《雁门太守行》 中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乐府旧题雁门郡名现在山西大同东北一带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玉龙宝剑名 二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独特奇异的风土人情

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高适《营州歌》 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岑参《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胡天八月即飞雪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火山五月火云厚《火山云歌送别》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岑参 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 ···正见夕阳海边落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雄奇苍茫生机勃勃充满浪漫主义情调 奇崛的语言 夸张的手法 丰富的想像 新奇赞叹的情绪 乐观高亢豪迈昂扬的感情基调 雄浑壮美的意境 中唐边塞风光 李端《关山月》 露湿月苍苍关头榆叶黄 回轮照海边分彩上楼长 水冻频移幕兵疲数望乡 只应成影外万里共胡霜 写实倾向明显 浓厚的感伤色彩 苍凉凄清黯淡萧瑟 三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思乡的忧愁 《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nuò 无奈无限情不自禁 《长生殿》那君王一见了欢无那 中唐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盛唐 壮阔的画面 激越悲凉的情感 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 中唐 凄凉的景物凄清的情感哀感悱恻的艺术效果 塞上曲

耿湋 惯习干戈事鞍马初从少小在边城身微久属千夫长家远多亲五郡兵懒说疆域曾大获且悲年鬓老长征塞鸿过尽残阳里楼上凄凄暮角声 深沉压抑凄惨绝望 四民族和睦 边庭绝刁斗战地成渔樵榆关夜不扃塞口长萧萧高适《睢阳酬别畅大判官》 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高适《九曲词三首》其三 陈子昂《感遇》其二十九 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赢粮匝邛道荷戟争羌城······拳跼兢万仞崩危走九冥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 代表诗人1高适 高适性格狂放不羁志大才雄 他的诗歌具有沉雄深厚的特色 历史背景 开元26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旧唐书·张守珪传》开元26年守珪裨将赵堪白真陀罗等假以守珪之命逼平庐军节度使乌知义令率骑邀叛奚余烬于潢水之北····及逢贼初胜后败守珪隐其败状而妄奏克获之功事颇泄 塞下曲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以古体见长尤擅七言歌行与五古 吸收汉魏古诗简老遒壮的特色气势浑雄而飞越自如在驰骋纵横中以筋骨取胜气骨遒上磊落奇俊 多叙述议论直抒胸臆激昂斩截 代表诗人2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语奇体峻意亦造奇 以真实而新奇的物象入诗描写细致淋漓神奇瑰丽 擅长七言歌行纵横跌宕舒卷自如形式接近乐府但自立新题 用韵节奏上不拘一格韵位繁密频频换韵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代表诗人3王昌龄 字少伯曾任江宁丞龙标尉 七绝绪密而思清深婉而隽永 七绝圣手 王世贞称盛唐七绝唯李白与王昌龄为神品 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少伯深厚有余优柔不迫怨而不怒丽而不淫余尝谓古诗乐府后惟太白诸绝近之《国风》《离骚》后惟少伯诸绝近之 《诗薮》 《出塞二首》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写景壮阔 深沉的历史感对一代一代重演的民族战争的历史悲剧进行深入的思考 意脉细密曲折风格雄浑激越 哈萨克族五岁行骑马礼 尚武精神与北方血统边塞战争不断 有基本上一韵到底的《白雪歌》也有两句换韵《轮台歌》或三句换韵的《走马川》 有气势誓死报国的决心压抑隐喻战争失利《雁门太守行》原为乐府诗题 燕脂形容战场上战士的鲜血晚霞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一样凝成夜色中浓艳得近似紫色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九岁常居洛以一首《雁门太守行》谒见韩愈得到赏识和举荐 有微讽也有赞叹有忧郁感伤但更多的是雄迈高亢尤其突出广大士兵保卫边疆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 爱好和平不是穷兵黩武 高适性格狂放不羁志大才雄 使他的诗歌具有沉雄深厚的特色 北方人游幕经历李颀未曾游边地王翰经历不详王昌龄年轻时中进士前曾游历边塞到过泾州萧关宁夏固原临洮一带崔颢一窥塞垣说尽戎旅风骨凛然王之涣遭诬构拂衣去官遍游大河南北 艺术概括力强不着眼于具体的战事而是把边塞战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在各个视角上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深刻的内涵饱满的热情突破边塞诗就乐府旧题加以敷衍的固有程式 高适《燕歌行》 诗家夫子 性格豪迈长于七言思致缜密宜于短章构思精巧新奇手法婉曲多变王龙标七言绝句自是唐人骚语深情苦恨襞积重重使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诗镜总论》

第二篇:第四讲 盛唐边塞诗

第四讲

盛唐边塞诗

 盛唐(713—765),从唐玄宗开元元年到唐代宗永泰元年,唐诗达到空前繁荣的高度。

殷璠《河岳英灵集序》:

 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

 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

一、边塞诗的概念与历史

 边塞诗,是指直接或间接描写我国古代边地风光、边塞生活的诗歌。

 边塞诗与军旅诗、咏史诗、咏怀诗、爱国诗、赠别诗、闺怨诗等题材的诗歌关系密切。

二、盛唐边塞诗兴盛的原因

 边塞诗是盛唐诗歌最主要的题材之一,凡较有声誉的诗人,莫不涉笔;

 边塞诗是“盛唐之音”的标志之一,是盛唐诗歌的主旋律;

 盛唐边塞诗空前绝后的成功,被视为盛唐诗歌高潮的重要标志。

1.国家强盛,边功卓著。

李白《塞下曲》:

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王昌龄《代扶风主人答》: 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干。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辽阔万里的疆域,是盛唐彰显实力的最佳场所。盛唐边塞诗的雄豪风貌,正是强大帝国的综合国力和“盛唐气象”的真实展现。

2.盛唐文人的阳刚气质和尚武精神。

李白《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天官动将星,汉上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祖咏《望蓟门》:

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盛唐诗人共同的重武轻文的价值取向和选择,是盛唐时代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

3.朝廷鼓励边功的国策。

高适《燕歌行》: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岑参《感旧赋》:圣主赏勋业,边城最光辉。

天子不召见,挥鞭遂从戎。

朝廷鼓励边功的政策,激发诗人关心边事,赴边从军的热情,为诗歌创作奠定了生活基础。

4.民族和同、中西文化交流活跃。

民族融合,文化交流,为诗人直接和间接地吸取边塞生活养料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盛唐边塞诗昂扬积极的的时代精神

爱国主义 英雄主义 乐观主义 浪漫主义 人道主义

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崔颢《赠王威古》: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誓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王维《少年行(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1.盛唐边塞诗通过描写边疆艰苦的生活、边塞残酷的战争,抒写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情怀:

跃马疆场、建功立业的壮志; 积极报国、无惧牺牲的勇气; 一往无前、克敌必胜的气魄; 彪炳青史、流芳百世的自信。

王瀚《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吹。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林庚《唐诗综论》:

如果“没有生活中无往不在的朝气,所谓边塞风光也早就被那荒凉单调的风沙所淹没。”

2.盛唐边塞诗通过写苦中作乐,表现出健康、开朗的情绪,洋溢着乐观主义的风采和浪漫主义的精神。

王昌龄《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王昌龄《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王昌龄的边塞诗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力。意境深远,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

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 4 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阔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李颀《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意境雄浑苍茫、感情丰厚深广,强烈的现实感和深远的历史感,被称为唐人七绝之压卷之作。

3.盛唐边塞诗通过抒写征人思归,思妇念远的幽怨之情;批判朝廷穷兵黩武的政策;谴责不恤士兵、指挥无能的将领等,表现了深切的人道主义精神。

4.盛唐边塞诗描写边塞苍茫辽远、奇异瑰丽的景色和异域的风土人情,壮景奇情,展现了典型的“盛唐气象”。

5.盛唐边塞诗境界阔大,气势雄伟,情调激昂,有豪放、粗犷、刚健、悲壮的总体艺术风格,体现了一种崇高之感和阳刚之美的美学风貌。

四、盛唐边塞诗名家

(一)雄浑悲壮的高适边塞诗

 高适于开元十八年至二十一年(730— 733)间,北上蓟门,从军燕地。天宝十二载(752),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

 高适是盛唐由边功求进取的普遍风尚中一个成功的范例,是从军边塞而终获成功的唯一盛唐诗人。

《塞下曲》: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颻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描绘了盛唐边塞生活的全景图:

 东北战事的紧张;

 塞外风光的荒凉;

 守边战斗的艰苦;

 将士苦乐的不均;

 征夫思妇的相思;

 战士爱国的精神。

《燕歌行》包含了唐人边塞诗最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

 热情赞扬战士英勇报国的精神;

 强烈谴责边将奢靡腐败;

 深切同情蒙受战争痛苦的人民;

 讥讽边将用非其人。

总之,《燕歌行》是盛唐最具思想深度和概括力度的边塞诗。

《燕歌行》体现了雄浑悲壮的艺术风格:

 描写了塞外辽远荒凉的风物景观;  渲染边地的紧张艰苦的战斗气氛;  善于使用对比手法表情达意;  运律入古,四句一转,声韵铿锵;  对仗整齐又有跳跃奔放的气势。

 高适边塞诗既有抒发建功边塞的宏大抱负和慷慨豪情;

 以写实的方式,对边塞生活、军事场面作广泛记录;

 具有豪迈雄壮的情感基调与沉实浑厚的艺术风格。

(二)奇情壮采的岑参边塞诗

 岑参存诗400余首,边塞题材诗歌近80首。是最杰出的盛唐边塞诗人。

1.岑参是盛唐最年轻的著名诗人。

2.岑参是边塞生活最长,涉足的边塞地域最远,边塞生活最为丰富的盛唐诗人。 天宝八载(749)首次出塞,赴龟兹(今新疆库车)入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两年,任幕府掌书记。

 天宝十三载(754)再度出塞,赴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入北庭都护府封常清府幕约三年,任节度使判官。

3.岑参的边塞诗最多、最真实丰富。

4.岑参的边塞诗最有时代精神,是典型的“盛唐之音”:

 积极进取的热情

 建功疆场的信心

 英雄主义的色彩

 浪漫主义的气息

5.岑参的边塞诗最有西北异域的情调。

 真实再现西域的地理环境与自然风光;

 生动展现西域的社会习尚和风俗民情。

 岑参笔下描绘了过去边塞诗中所未曾描写过的奇物景观:奇热酷寒,卷石狂风,茫茫戈壁、漠漠雪原,乃至热海火山等等,给边塞诗开拓了新奇的境界。

 西部极度苍茫壮阔的自然环境与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相融通,形成了岑诗昂扬奋发的感情基调,成为“盛唐之音”最充分饱满的体现。

6.“好奇”个性与奇异西域风光结合形成奇丽的诗风。

殷璠《河岳英灵集》:

语奇体峻,意亦造奇。

翁方纲《石洲诗话》:

嘉州之奇峭,入唐以来所未有,又加以边塞之作,奇气愈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意“奇”。

语“奇”。

韵“奇”。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奇而婉”,侧重表现边塞绮丽瑰异的风光和诗人浪漫而乐观情怀,给人以清新俊逸之感;

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奇而壮”,侧重表现边塞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将士的英勇豪迈,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

 岑参诗歌充满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壮伟的胸襟与气度,宏大的气势与高华的情 8 调。

 岑参以奇特想象、积极乐观的情绪抒发豪迈情怀,给人以奇情壮采的魅力。

选择七言歌行的形式,具有激越畅达的体格风貌。

 即事名篇,自创新题,成为元白新乐府的先河。

高岑:盛唐诗坛追求风骨之美的典型

严羽《沧浪诗话》:

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激。

高岑差异:高诗重实浑厚,岑诗奇峭超逸。

 高适出塞,着眼点主要在于辽远旷阔的自然景观与威武雄壮的兵阵军威,诗歌注重对事件本身的完整概括,纪实性、针对性明显,尚质主理。

 岑参出塞,着眼点主要在于对神奇壮观的异域风光情调的奇特感受,诗歌注重对事件过程某些细节着力描绘,尚奇主景。

盛唐边塞诗总结

盛唐边塞诗的审美主导特征是阳刚之美。它境界阔大,气势雄伟,景物奇丽,情调激昂,富有崇高感。有豪放、粗犷、刚健、悲壮的总体艺术风格。

盛唐边塞诗是“盛唐之音”的主旋律,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境界,典型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处于全盛时期的精神风貌。

名词术语:  盛唐气象

高岑  盛唐边塞诗

思考问题:

 唐代边塞诗兴盛的原因。

 盛唐边塞诗总体特征。 盛唐边塞中的时代精神。

盛唐边塞诗阳刚之美的表现。 高适边塞诗的特点。

 最杰出的边塞诗人岑参的诗歌表现。 高适与岑参的边塞诗的异同。

王昌龄边塞诗的特点。

第三篇: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

一 代表诗人及代表作

1、高适

(1)生平:字达夫,渤海人。高适绝大多数优秀的诗歌就是写在北上蓟门、浪游梁宋这一时期。后被封为渤海县侯,圆了封侯的梦想,是盛唐诗人中最为显达的一个。

(2)代表作:《燕歌行》《塞下曲》

(3)特色:高适诗歌的特色。慷慨悲歌,充满了对社会和人生的批判与反思。擅写七言歌行,诗歌质朴,以气骨见长。

2、岑参:

(1)生平:江陵人(湖北)。岑参、高适、薛据、储光羲、杜甫等五人曾一起登上大雁塔,各有诗作纪游,成为诗坛佳话。岑参再度出塞,入北庭都护府封常清幕中,供职约三年。岑参边塞诗的佳作多数写于这一时期。文集即《岑嘉州集》。

(2)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

(3)特色:岑参诗歌的艺术特色。和高适比较,岑参的边塞诗思想性不强,而是以艺术上的奇伟壮丽著称,奇是岑参诗歌艺术的最大特色。内容奇特,想象奇特,造语亦奇特。所描写的多为西域特有之景象,为内地人所未闻见。值得注意的是,岑参描写的景色实际上是非常艰苦的自然环境。

岑参的边塞诗善于夸张,富于想象,高适的诗有着很强的理性,岑参边塞诗有丰富的感性。高适是边塞诗派中的杜甫,岑参则是边塞诗派中的李白。

和高适类似,岑参以七古、七绝见长,正如同王孟最擅长写作的是五律和五绝。

3、王昌龄:

(1)生平:京兆人。有“七绝圣手”之美誉。因曾任江宁尉,故被称作王江宁。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他和当时著名的诗人几乎都有交游,孟浩然、李白、岑参、常建等都存有赠他的诗篇。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这些都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

(2)代表作:《从军行七首》《长歌行》《出塞二首》

(3)特色:王昌龄的边塞诗有很高的艺术概括力,其着眼点往往不在于具体的战事,而是把边塞战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在各个视角上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深刻的内涵,饱满的热情,突破了六朝以来边塞诗主要就乐府旧题加以敷衍的固有程式,使之更富于生气。

4、赏析

(1)高适《燕歌行》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描写了一场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各段之间,脉理绵密。特色:第一、多层次、多侧面的对战争进行了全景、立体式描写。第二、大量运用了对比和转换时空的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加深了诗歌艺术的复杂性,使慷慨的感情转为深沉。第三、将汉魏诗歌的悲凉慷慨与初唐七言歌行的婉转流利融为一体,同时,以律句入歌行,在歌行发展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2)王昌龄《从军行 》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是乐府旧体,王昌龄一共写了七首,这是其中之一。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

这首小诗,笔法简练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的处理了写景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局写景,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作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在于:第一,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技法极高;其二,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结合得非常巧妙,通过描写家中妻子的思念将万里之外征夫的思念绾和在一起,天衣无缝,绝妙异常;其三,描写愁情中有气骨存在,仍是非常明显的盛唐气象的反映。(3)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是一首闺怨诗。实际上,闺怨这种题材应该看作是边塞诗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边塞诗的一种女性补充,是女性的边塞诗,因为它所揭示的是征戍、战争对于女性的影响。这首诗是闺怨诗中最有影响的一首。

这首诗的好处在于:少妇心理变化的真实描写,以绝句写心理,而又写得如此真实,如此的微妙,又如此的富于变化,在古诗中是很罕见的。

从上述两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王昌龄七绝的一个特点,就是善于转折,并将转折之后的主体写得惊心动魄,写成千古名句。类似的作品还有《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和《芙蓉楼送辛渐》,仅从在极小的篇幅中极富变化这一点讲,王昌龄就无愧“七绝圣手”的称号。

5、唐代边塞诗派兴盛的原因:

(一)疆域广阔,前往边塞的机会增加。

(二)唐代的尚武风尚。

(三)唐玄宗的开边政策。

第四篇: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

别董大

作者: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作者:高适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 从风一夜满关山。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碛中作

作者: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过碛

作者:岑参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注:王七即王之涣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出塞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七首。其一

作者: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七首•其四

作者: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芙蓉楼送辛渐作者: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从军行

作者: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凉州词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陇西行

作者: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第五篇:边塞诗派BCA学案

《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京》BCA学案

主备人:尹萍萍 审核人:褚海堂 使用时间:2012 11

学习目标:

1.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2.了解高适、岑参的生平,理解两首诗的内容和主题。3.了解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及艺术特点。

B案

一、走进作者

高适(700—765),唐代边塞诗人。二十岁时曾到长安,求仕不遇。于是北上蓟门,漫游燕赵,想在边塞寻求报国立功的机会,也没有找到出路。此后,在梁宋一带过了几十年“混迹渔樵”的贫困流浪生活。期间,曾和李白、杜甫在齐赵一带饮酒游猎,怀古赋诗。天宝八年,他已经将近五十岁,才由宋州刺史张九皋推荐,任封丘县尉,他不甘做这个“拜迎长官”“鞭打黎庶”的小官,弃官去河西。由于河西节度使的推荐,掌幕府书记。安史之乱后,受到朝廷重用,官至淮南、剑南西川节度使,最后任期骑常侍,因而后人称为高常侍。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他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二、边塞诗的产生及边塞诗派

1.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前代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

2.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颢、王翰等众多作家。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是: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3.边塞诗的艺术特点:诗歌的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边塞诗的佳作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居多。

边塞诗的意象: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雁、鹰等。

三、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四、边塞诗的类型

根据边塞诗选材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内容上的不同,边塞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2.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3.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

4.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

五、边塞诗的表现手法

边塞诗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喻、夸张、对比、烘托、用典、白描等。如王翰的《凉州词》中写道:“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中的“古来征战几人回”一句就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突出了当时战士庆功场面的紧张与激烈。而在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也同样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以此将作者内心的愁苦,思乡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又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中的“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则运用了用典的手法,楼兰一词原为汉代西域国名,这里则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C案

一、检查B案预习效果。

二、阅读《燕歌行》,研讨以下问题。1.本首诗写了一次失败的战斗过程,找出能表现这个过程的语句并说明诗中揭示战败的句子有哪些。并根据战斗的过程来划分文章层次。

2.“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作用是什么?

3.从“铁衣远戍辛勤久”到“寒声一夜传刁斗”主要写的是什么?写这一部分的目的是什么?

4.“李将军”指西汉名将李广。李广的突出特点是作战勇敢,爱护士卒。诗人说“至今犹忆李将军”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意思。

5.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突出特点?找出这些句子,并说说对表达主旨有什么作用。

三、阅读《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京》,研讨以下问题。1.找出诗中描写恶劣天气的句子,看看它们主要写的是哪个方面?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2.最后一句“车师西门伫献捷”中的“伫”字士什么意思?它说明了一种什么情况?

A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5年高考重庆卷)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二、阅读下面三首诗歌,回答问题。

凉州词(其一)张籍(2006年高考天津卷)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结合诗句,说明前两句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场面?

2.诗的后两句历来为后人所称道,试对其精妙之处作简要分析。

度破讷沙①(其二)(2012年高考湖南卷)

李 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pì tí)泉:泉水名。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诗。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1、“汉将辞家”说出发;“下榆关”“逶迤碣石间”说行军经过;“猎火照狼山”是说战斗开始;“半死生”是说战斗过程的惨烈;“未解围”是说战败被围;“一夜传刁斗”是说被围之后的困守。揭示了战斗失败原因的句子有“美人帐下犹歌舞”“身当恩遇常轻敌”,揭露了将帅的生活腐化、盲目轻敌、不恤士卒的罪恶。

2、描写了塞外衰草连天、孤城落日的情景,用以烘托残兵败卒的凄凉心境。

3、这八句重点写兵败困守中,士卒内心的痛苦和处境的危险。写这一部分,目的在于谴责那些骄傲轻敌、不恤士卒的将军。因为正是将军们造成了士卒今日的困苦。

4、借李广的爱护士卒来鞭挞将军们的骄横和不恤士卒。

5、对比。诗中除了“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是具体的对比外,出师时的铺张扬厉与战败后的困守凄苦是对比,士兵的辛苦久战与将领的临战失职等都是对比,这些对比都有力的揭露了将帅的罪过。

三、1、写气候恶劣的句子一是前边写风大,二是后边写严寒,前边的“碎石大如斗”都被吹得“乱走”是夸张,后边的“旋作冰”也有些夸张。它们都强调了天气的恶劣,反衬了唐军的英勇无敌。

2、“伫”是久立等候,献捷即上交战利品和俘虏,要等很长时间,说明献捷的人多和战利品多,表明战绩辉煌。

A案:

一、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手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二、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为主,虚中有实。

三、1、“誓扫”“不顾”表现了将士英勇杀敌的豪迈气概和献身精神。“五千”表现了战斗牺牲的惨重。这两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

2、“可怜”句紧承前句,“犹是”荡开一笔,另辟新意。“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已成枯骨的凄凉,一边是梦中相见的欢愉,虚实相对,现实与梦境形成强烈的对比,同时也包含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家人的无限同情。

下载盛唐边塞诗派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盛唐边塞诗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赏析

    唐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国内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对外空前开放,思想高度活跃,整个社会生活于是呈现出一种流动、变易的趋势,给人以蓬勃而富有生机的感受。这样的时代氛围,必然有助于打......

    盛唐边塞诗《燕歌行》赏析[5篇范文]

    盛唐边塞诗《燕歌行》赏析 诗是最能代表唐代文学的,它在盛唐达到繁荣的顶峰。在盛唐诗歌中,除山水、田园等传统题材外,边塞诗更能集中体现盛唐诗歌的特色。它作为一种独立流派......

    盛唐边塞诗的特点与魅力

    盛唐边塞诗的特点与魅力 内容摘要: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旺盛时期;这一时期,名篇迭出,佳作纷呈,蔚为大观。这些优秀的边塞诗以其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传于后世,让读者百......

    第五课盛唐时期诗歌和边塞诗(5篇)

    盛唐时期异彩纷呈的诗歌 一、李白系列 古风 (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

    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

    内容摘要:【内容提要】唐代边塞诗,特别是盛唐边塞诗的繁荣有着极其深刻的 历史 原因。概言之,其因有三:首先,强盛的唐帝国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盛唐昂扬......

    盛唐边塞诗的成就和西北开发

    学多能 厚德笃行 九江职业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导 师:户才鸿 院 系:师范学院 专 业:语文教育 学 号:07314 姓 名:严新苗 题目:盛唐边塞诗的成就和西北开发 1 博 目录 一、唐边塞诗......

    边塞诗

    《出塞》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年代: 唐 作者: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

    边塞诗

    边塞诗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古 从 军 行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