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经典赏读本》有感
看《经典赏读本》有感
自从上小学起,我就特别爱看书。所以,我读的书非常多,书架也摆满了我的课外书。可是,有一本书让我看了以后久久不能忘记,它就是老舍的《经典赏读本》。
它是一本由二十几所名校引领小学生的精读大师名篇,还是一本能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有积累美词美句的名书。里面积累了老舍写的20篇名作,有《养花》、《小麻雀》、《落花生》、《猫》……
本书中有一篇散文我令很喜爱,名字叫做《养花》。
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这篇散文写的是老舍先生一生爱花,视花如友,《养花》便是老舍先生于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
这本书真是使我一生受用!
广东深圳塘厦第一小学三年级:刘源
第二篇:读《经典赏读本》有感
读《经典赏读本》有感
自从上小学起,我就特别爱看书。所以,我读的书非常多,书架也摆满了我的课外书。可是,有一本书让我看了以后久久不能忘记,它就是老舍的《经典赏读本》。
它是一本由二十几所名校引领小学生的精读大师名篇,还是一本能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有积累美词美句的名书。里面积累了老舍写的20篇名作,有《养花》、《小麻雀》、《落花生》、《猫》……
本书中有一篇散文我令很喜爱,名字叫做《养花》。
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这篇散文写的是老舍先生一生爱花,视花如友,《养花》便是老舍先生于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
这本书真是使我一生受用!
第三篇:赏《十里红妆》有感(推荐)
赏《十里红妆》有感
一个学期的舞蹈鉴赏课让我领略到了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撼动人心的《大河之舞》、《大漠敦煌》,华丽感人的《十里红妆》,震撼无比的街舞表演······这一幕幕的视觉盛宴,美不胜收。但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那催人泪下的《十里红妆》。因为那是我第一次完整地欣赏的舞剧,当然它也没有令我失望。《十里红妆·女儿梦》讲述了江南古镇两户殷实人家的孩子感人的爱情故事。阿勇和越儿自小青梅竹马,豆蔻之年互吐真情。阿勇的一句承诺:“等我回来,做我的新娘”,让越儿思念、期待,永恒不变,永久守望。《十里红妆·女儿梦》该舞剧既是舞台艺术的展示,又是江南民风习俗的舞台演绎。无论是背景、场景,还是小道具都是艺术精华,让人百看不厌;无论是主角、配角,还是众“龙套”,都是艺术才人,让人越看越喜欢;无论是小姐楼、媒婆桥等做工考究的数十样大背景,还是红妆三宝子孙桶、千工床、万工轿、梳妆镜箱等百余件似真大道具,都是艺术极品,越赏越品越喜爱;无论是绍兴的“女儿红”、浙北的轧蚕花、浙东的荷花灯,还是种“合欢树”、焐新床,都是江南民间习俗的再现,让人回味无穷;无论是宏大的迎亲、送亲的喜庆队伍十里长,还是媒婆贴耳说破嘴,都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婚嫁喜庆氛围;无论是越儿、阿勇儿时田野的过家家、拜天地时的天真活泼,还是千工床前阿勇手挑越儿头上红盖头时情浓意深相思甜的定格,痴情女儿痴情梦,让人同情、赞赏不已。
我觉得《十里红妆·女儿梦》真的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以旧时殷实人家大门上一把古老的大锁开启,开始《梦恋》、《梦别》、《梦月》、《梦嫁》、《圆梦》的动人爱情故事。又以关上大门、锁上大锁,尘封千古的女儿梦结束。让人像品“女儿红”一样越品越浓郁,越品越爱越要喝。
所谓“十里红妆”是旧时嫁女的场面。这是江南的婚事习俗,嘉兴旧时也有此婚事习俗。人们常用“良田千亩,十里红妆”形容嫁妆的丰厚。旧俗在婚期前一天,除了床上用品、衣裤鞋履、首饰、被褥以及女红用品等细软物件在亲迎时随花轿发送外,其余的红奁大至床铺,小至线板、纺缍,都由挑夫送往男家,由伴娘为之铺陈,俗称“铺床”。
发嫁妆时,大件家具两人抬,成套红脚桶分两头一人挑,提桶、果桶等小木器及瓷瓶、埕罐等小件东西盛放在红扛箱内两人抬。一担担、一杠杠都朱漆髹金,流光溢彩。床桌器具箱笼被褥一应俱全,日常所需无所不包。蜿蜒数里的红妆队伍经常从女家一直延伸到夫家,浩浩荡荡,仿佛是一条披着红袍的金龙,洋溢着吉祥喜庆,炫耀家产的富足,故称“十里红妆”。
整个舞剧舞台的设计可谓是匠心独具,道具的丰富和精美也堪称巨作。剧中不但舞台设计震撼,所有演员的表演都是那么的华丽和到位。而且,这部戏的群舞、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组舞都结合的非常好。更有几个舞蹈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媒婆舞,表现媒婆说亲的那段,通过几个媒婆的不同肢体语言,刻画不同性格,诙谐有趣。还有女主角的几段独舞,在四个乐章中有不同的呈现,对于女主角的思想情绪的变化有着渐近性不同的表达,从最初的娇羞,到后来的失落,可以说人物的完整性一气呵成。
这在我的印象中不仅是一个充满了甜蜜的爱情故事,也是一个令人心碎的凄美童话。越儿与阿勇手牵着手,走出小新娘的家家,走进情窦初开的憧憬。轧蚕花的季节,越儿与阿勇也在狂欢中寻找着、羞涩着、相拥着、挤轧着。伸出手指头,勾一勾,红红的肚兜就是他们的定情信物。热络的箍桶匠和说嘴媒婆总是前后脚,把门庭挤得喜盈盈、闹哄哄。阿勇托媒,红肚兜让母亲知道了女儿的心思,应允了下来。定亲的合欢树种下了,成双成对,共生共长,透出生命的依恋与情结。海誓山盟里,阿勇对越儿说,一个男人的天地在三江之外。他要像宁波帮那样,和阿林几个年轻弟兄一起去闯码头,转一份产业回家,再完婚。“那时候,龙凤花轿把你抬,十里红妆迎进来!”当阿林衣锦还乡,阿勇却没有回来。梦里梦外,月缺月圆。梦里,花轿中牵出长长的绸带,和越儿的梦缠绕在一起。花轿如屏风般打开,走出她日夜思念的阿勇,牵着她上花轿。梦外。家书突至,一声长长的火轮汽笛声,把她带出梦外。越儿的目光里,阿勇又走远了。月亮升起,正式放灯时节,思念,顺水而去。“荷花灯,相思河上慢慢放。肚兜放在花心上,鸳鸯绣在肚兜上,郎啊,我为你抽尽心丝绣红妆。天天绣,夜夜想,月月绣,年年望,谁能告诉我,相思为何这么长?”大雪小雪又一年。焦躁不安的越儿,苦等、煎熬、相望,与红妆相融。等不到的洞房,在酒里、在梦中,她要自己圆梦!还是“女儿红”,太久的陈酿,太浓的醇香,她醉了;香飘渺,意朦胧,去与爱相逢,她走进“浴红”;万工轿,那是天下最精美的花轿,她迈步而入······连绵的十里红妆为她升起,这才是真正属于她的女儿梦!一线红绳引领她入洞房。
那一张千工床,越儿与阿勇并排坐在床沿上。女儿梦,定格在掀开红盖头的那一刹那。“十里红妆十里长,花轿浪得十里狂,喜糖撒的十里甜,老酒飘出十里香。女儿梦里人威双,爱到地老和天荒,情长意长相思长,才有红妆十里长!”
整个舞蹈剧以越儿与阿勇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向我们展现了江南民间千百年来的婚嫁习俗与风情,以越儿充满悲欢离合的情感路程为铺垫,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第四篇:赏(思凡)有感
赏《思凡》有感
思凡望文生义,思是想头,牵挂,念念不忘,不凡是最平凡。世俗生活是人生需要的情理之中的生活。思凡就是不忘平凡的生活诗酒的生活,就血药摆脱一切阻碍杂念去融入生“凡“中。
在文艺美学课上初《思凡》,真有些丈二和尚,看的云里雾里,脑中只回荡着,邦邦的木鱼声和“南无阿弥陀佛”的咒语般的重复呻吟。而其四幕更是让我迷惑,前后不搭调的四幕故事交织在一起,到底为了什么?在裳《思凡》我才似懂非懂,犹记得最后一句”僧尼双飞,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呐喊。《思凡》是别具风格的,不像现代的大部分电视剧和电影系列一集集,一幕幕都串着一个故事。九曲回肠的情节,出人意料的结果。带给人的多是一种精神裳的享受。而《思凡》不是,它像一千零一夜像安徒生童话,但有别于他们。他是通过四个小的男女之间突破戒律,突破家庭伦理,突破传统,突破压迫权利,突破“南无阿弥陀佛”的禁锢的小故事来表现爱情诗神圣的,是不被一切俗杂遮挡的,来宣扬人们为了爱不顾宗教戒律,不顾家庭的阻碍,去自由婚恋的精神。
中间一头一尾两则故事《思凡》和《双下山》都是将僧尼之间逃离佛门,做回俗人。《思凡》是美的。不仅表现在大的追求爱的故事情节,连它的表演舞台效果也是美。诡异的灯光效果和场景布置空灵如真是一样,演员夸张的表演,引的观众开怀大笑。话剧中最引人发笑的是第二幕取材于《十日谈》的小店过夜。别具风格人物介绍,激情夸张可笑的表演,使话剧从第一幕僧尼内心“我不要阿弥陀佛”的呐喊结局一下子变得阳光,青春活力。第三幕《宫廷秘事》就让人苦笑不得了,马夫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的去爱皇后。而皇帝面对奇耻大辱却找不到人。时候一声荒诞的“干那个事的,以后别再干了”无奈悲求。让人失声。连至高无上的皇帝在追爱的人面前也败下阵来。
看了《思凡》我想起的老师给我们看的《受戒》当聪明俊朗的小明子和尚受戒多年后,他得意的告诉来接他回家的小英子,他多么受主持的赏识,要提拔他做未来主持候选人。那样当上主持就可以享受到不同的幸福和地位。小英子要问“不要你做主持答应吗?”得到的是和尚爽朗的肯定的回答。小英子在问“我做你的老婆,答不答应?”得到的回答是和尚肯定大声的“愿意”
同时出家人,在世俗生活面前。破五戒语出惊人的,不尾人所容的话。轻易但态度明确的追求世俗生活,追求所爱。封建的圈卡框,传统大戒的桎梏真是形同虚设,不堪一击。不要僧尼也疯狂,是人的感情永远不会被圈圈。就像《思凡》剧终是宝瓶中的话:
男有心来女有心 哪怕山高水也深 尼姑和尚成双对 有情人对有情人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第五篇:赏《再别康桥·云游》有感
赏《再别康桥·云游》有感
在20世纪中国新诗史上,新月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新月社的灵魂人物,徐志摩以新诗人、散文家、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编辑家、文学活动家和大学教授等多重身份一直活跃于中国新文坛,直至1931年不幸飞机遇难,那时他才34岁。在这短暂的生命中,徐志摩一直竭尽全力的活着,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和进步树立了一座熠熠生辉的领航灯。徐志摩出生于1897年的浙江海宁,他从小受到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1918年赴美留学,1921年又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尤其是在康桥的这段生活,对他人生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他思想发展的转折点。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这样描述:“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徐志摩认为现实社会是丑陋的,生活是痛苦的,只有大自然是纯洁的,美好的,他忘情于康桥,沉迷于大自然,认为救治这个畸形的社会和可悲的人们最好的办法就是:离开堕落的文明,归自然的单纯。只有接近自然,才能回复人类童真的天性,社会的病象才会有缓和的希望。徐志摩在康桥接受资产阶级的贵族教育,常与英国名士交往,广泛涉猎了世界上各种名家名作,也接触了各种思潮流派,也因此而孕育了他的政治观念和社会理想,触动了他创作的激情和意念。从翻译文学名著到开始大量的创作诗文,徐志摩逐渐地融入了他的文学天堂,并把他对个性自由的憧憬,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和对人间不平的抨击都揉碎了进了他的诗歌里。徐志摩的诗或以寓言托意,具有丰富繁美的词藻与象征,或以简明通透,善于转化口语和方言,采取多种实验手段,竭尽思维与想象,他短暂的一生其实也是一首优美凄艳的抒情诗。他在《康桥再会吧》中写到的“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妩媚河中的两岸”,似乎仍然萦绕在我们这代人的心里。
在徐志摩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云游》。“那天你翩翩地在空际云游”,徐志摩以第二人称开头,暗示着他的钦慕向往之情,同时“翩翩的”表现出恬淡惬意,和后面的“逍遥”形成呼应。“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这一逍遥的愉快实在带有脱却人间烟火味的清远,这里既含有《庄
子·逍遥游》中与万物合一的自在心态的深刻体会,也有徐志摩心灵呼应的瞬间感受,空中飘荡的云游适性而往,不拘一地。而到了“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有一流涧水„„”,徐志摩作为旁观的姿态点出了第三者的存在,两种不同的生命形态形成对比,并由此反射出徐志摩隐蔽的心理历程与人生价值取向。那“一流涧水”无疑就是徐志摩客观化的象征。这里必须要提到的就是“明艳”一词,我认为这个词用的极好,它具有主观色彩,一方面对照着云游与涧水不同的生存形态,一方面又暗示着徐志摩那颗焦灼等待的心,生命的痛苦将何时越过暗黑的深渊走向自在与自由?是否可以这么理解,诗人以“一流涧水”为自我写照而渴望漂荡的云游给自己萎靡虚弱的心灵涂抹些许光亮的色彩,由此,“一流涧水”便是诗人自己心境的最形象比喻。“他抱紧的是绵密的忧愁”,让我们不禁联想到“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也是把无形的忧愁以形象的比喻来加以形容。随着“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我们发现一流涧水的欣喜只是一种梦幻般的稍纵即逝“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诗句中流露出哀怨缠绵的情调使人不禁恻然泪滴。一流涧水希望云游常驻心头的希望终不能实现,唯有把一腔的心愿付诸于无尽的等待。这不是正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所表达的多情总被无情恼,那无情的风景,总让人牵怀,不谋而合?
而我另外喜欢的一首要数《撒扬娜拉》了,虽然全诗仅有短短几句短句,但我一直品味着不断流淌的那离别的忧愁,这忧愁不似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那么沉重隽永,却是那一泓清泉,潺潺的流过每一个人的心田,在你不经意间留下一片清凉。诗的伊始只是淡淡的辞藻却恰到好处的表现了少女的娇羞之态。那“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两个并列的意象妥帖地重叠在一起,早已让我们分不清哪一句是说花,哪一句是说人了,亦或是都在说人?全诗的诗眼当属那“蜜甜的忧愁”,看似矛盾,却让我们感觉就是它了的恰到好处。这极大的拉大了情感之间的张力,使其更趋于饱满。离别总是让人忧伤的,却也是最让人刻骨铭心的。徐志摩正是抓住了这离别前的一个镜头,让时间凝结在这道别的一瞬。当内心的不舍和祝福浓到化不开,最后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沙扬娜拉!”
“于新诗始终不懈怠,以柔美流丽的抒情诗最为许多人喜欢并赞美的,那位投身于新诗园里耕耘最长久最勤快的,是徐志摩。他的诗,永远是愉快的空气,不曾有一些伤感或颓废的调子,他的眼泪也闪耀着欢喜的光。这自我解放与空灵的飘忽,安放在他柔丽清爽的诗句中,给人总是那舒快的感悟。”这是陈梦家对徐志摩丰富多彩的新诗的评价。而在我看来,徐志摩的诗总是流露着自然的气息,有他对爱情的直言不讳,有对理想的追求和现实的批判,他的诗表现的就是他的内心真实世界,他的感情也凝聚在他的诗歌里面,似一条小涧,滋润着我们浮躁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