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析薛蟠这一人物形象
分析薛蟠这一人物形象及其对当代孝道的反思
摘要: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就红楼梦中的人物来说,作者曹雪芹对文中人物的解读无不从多角度解析,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现实中的人。有人说: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我就文中薛蟠的形象进行分析,一方面是鄙俗、野蛮、丑恶、肮脏,一方面是孝顺、具有同情心、憨直、讲义气。关键字:薛蟠、鄙俗、孝顺、孝道建构
一、家室、姓名及其寓意。
薛蟠是紫薇舍人薛公的后代竖向继世,家中有百万之富。第四回,在薛家进京之前,作者借薛蟠因抢买香菱而打死冯渊一事,介绍薛家的家世是“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的皇商。“皇商”一名。虽于史无征。但据清代史实考察。确有《红楼梦》所写薛氏一类“皇商”之实。在清代,凡属官府、宫廷所需物资的置备购办,称之约“采办”或“采买”,统由户部筹理。薛蟠“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之旧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他进京的目的之一,是“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
有人认为,在薛蟠的定性上,作者巧妙的利用了拆字法。据说,拆字法原是一种游戏,利用汉字构成的特点增减笔划、分拆偏旁,使原有的汉字变化成新的汉字,后为迷信、谜语等利用。曹雪芹将这种方法用于《红楼梦》人物的姓名中,例如王熙凤的“凤”,繁体是由“凡”、“鸟”组成,故而在其判词中有“凡鸟偏从末世来”之句。而“薛”“子”二字构成“孽”字,特别明显,作者巧妙地把这个作孽多端的独子赋予了“薛”性。薛氏之姓既明,那么“蟠”字有两个读音,一个是“pán”,与虫无关;一个是fán,正是一种多足小虫。《尔雅:释虫》:“蟠,鼠负”。郝懿行义疏云:“长半寸许,色如蚯蚓,背有横文,腹下多足。生水缸底或墙根之湿处”。由此可知,它或生于瓮底下,或生于墙根湿土,或负于老鼠体背,是终日难见光明的寄生小爬虫。这种小爬虫“难见光明”且“寄生”的特性,恰好与这个被作者尊为“呆霸王”的薛蟠的所作所为,十分恰合。
至于薛蟠的字,甲戌本作“文龙”,庚辰本及其他脂本作“文起”,新校注本取前名。蟠、龙二字常连在一起,似乎更符合古时取名的习惯。这样取名、取字,表达了正在走下坡路的“书香继世之家”对他寄予的愿望:愿其能如盘伏之龙有腾飞之日,盼其能由小虫变为大龙,以振门庭,以续族威。只可惜,他长大后太不争气,变成了“天下第一个弄性商气的人,而且使钱如土”,不断惹事生非,闹出人命官司。真可谓“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1]
二、具体分析薛蟠这一形象。
(一)话说“呆霸王”。
薛蟠是薛家的“独根独种”,父亲死后,寡母溺爱纵容,以致从小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长大后依靠皇商家庭的有钱有势,追求低级欲望的满足。进京寄居贾府后,他不仅今日会酒,明日观花,聚赌嫖娼,甚至追求男色。他原是个没文化的糊涂人,不免显得鄙俗、粗野,结果成为“呆霸王”了。宝钗说他“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个性”,是“不放头”,“顾前不顾后”的人。(第三十四回)薛蟠所嗜好的非酒色莫属,为这两样东西闹下人命官司,被人殴打羞辱,散去千万金银,从来不曾皱皱眉头。所以,贾珍说他“须得吃个亏才好”(第四十七回)正如薛宝钗所言:“何曾见过我哥哥那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说什么的人呢?”(第三十四回)正因为如此,又称其为“薛大傻子”。或评其为“色中之冒失鬼”(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或认为他“生长豪门不识愁,祖宗开业霎时休。霸王情性狂且习,不是风流是下流”(王墀 《增刻红楼梦图
永》)。有研究者甚至认为:“前八十回虽未描述薛家败之后的景况,但从甚透露的信息和迹象,从薛蟠的品行举止,我们可以推测其必然败亡的结果。薛蟠的人生旅途正是吻合了旗人的发展轨迹,他是很多旗人的典型代表”。[2]
(二)何为“懒情人”?
薛蟠本性顽劣,又乏后天教养,遂至老大无成,终日唯有斗鸡走马、眠花宿柳,打架滋事罢了。所以,他对待女子,也只是喜其美貌而已,丝毫不会像宝玉那样惜玉怜香。薛蟠喜欢香菱“生的不俗”,是出于占有欲,不惜操纵豪奴打死第一买主冯渊,而带到家中后,却不见珍惜。第二十五回,薛蟠“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醉倒在那里”。薛蟠对黛玉的一幅丑态,可谓“吃着碗里看着锅里”香菱体态类似黛玉,内心亦是一片诗情画意,又对他一片痴情,而薛蟠却不能与她相识相赏。第七十九回,娶了悍妻夏金桂后被辖制。第八十回,观“金桂的丫环宝蟾有三分姿色,举止轻浮可爱,便时常要茶要火地故意挑逗他”,最后勾搭上手,收为侍妾。在夏金桂的挑拨下,毒打香菱,使她成了贪夫棒下受尽屈辱的“冤女”,气得薛姨妈大骂他“得新弃用”,“不争气的孽障!狗都比你体面些”。
薛蟠本是个滥情的人,吃喝嫖赌,又好龙阳。第九回,“学堂里的是是非非,都源自他”不免偶动了龙阳之兴,因此也假来上学读书。“谁想这学内就有好几个小学生,因了薛蟠的银钱吃穿,被哄上手的,也不消多记”,其中有两个生得妩媚风流,外号叫“香怜”、“玉爱”。“偏那薛蟠本是浮萍心性,今日爱东,明日爱西,近来又有了新朋友,把香、玉又丢开一边”。后来他又”为了秦钟,闹个天翻地覆”(第三十三回宝钗语)第四十七回,在赖尚荣家的酒席上,薛蟠见到风流俊伟的柳湘莲后,误将他认作风月子弟,于是便和他调情。薛蟠色迷心窍,愚蠢之极,待柳湘莲生计要整他时,他还说:“我又不是呆子,怎么有个不信呢?”以为柳湘莲答应他了,便乐不可支,“左一壶,右一壶,并不用人让,自己吃了又吃”。随柳湘莲之后去“赴约”,骑在马上“张着嘴,瞪着眼,头似拨浪鼓一般”。一副滑稽的傻相,使柳湘莲又笑又恨。之后被拖到苇坑的污泥里,“衣衫零碎,面目肿破,没头没脸,遍身内外滚得似个泥猪一般”,又被逼着喝了脏水,躺在苇坑里呻吟。作者还借贾蓉之口,予以进一步的嘲笑。:“薛大叔天天调情,今儿调到苇子坑里来了。必定是龙王爷也爱上你的风流,要你招驸马去,你就碰到龙犄角上了。”羞得薛蟠只恨没有没地缝儿,钻不进去。“此大快人心之笔:不惩薛蟠,不足以快读者之心,不惩薛蟠亦不足以称《红楼》之文”。他的可笑在于:浮浅轻薄、呆头呆脑的外表与执著颟顸、单纯直接的风月诉求,完全是一副“滥情人”的嘴脸,滑稽而不自知。这个花花公子的淫欲邪念,一时膨胀到置一切于度外的疯狂程度,什么家庭、财产,都可以统统扔掉。
薛蟠既浅薄无知,粗俗下流,又滑稽可笑。在这方面,书中所有人物都无法与之相比。第二十六回薛蟠生日,古董行的程日兴选来四样礼物。薛蟠十分高兴,请朋友一起分享,并夸耀说:“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鲜藕,这么大的西瓜,这么长一尾新鲜的鲟鱼,这么大的一个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薰的暹猪”。生活对于薛蟠而言,就是一场接一场用不尽的欢筵。他一开口,不是没上没下亵渎神圣,就是信口雌黄胡说八道。尤其在酒席上,薛蟠总有出人意料的表现。宝玉说,打算送一幅画作寿礼。薛蟠笑道:“你提画儿,我才想起来了:昨儿我看见人家一本春官儿,画得很好,上头还有许多的字,我也没细看,只看落得款,原来是什么‘庚黄’的。真好得了不得!”宝玉听说,心中猜疑:“古今字画也都见过些,那
里有个‘庚黄„„’”想了半天,不觉笑将起来,命人取过笔来,在手心写了两个字,问薛蟠:“你看真了是‘庚黄’么?”薛蟠说:“怎么没看真?”宝玉将手一撒给他看道:“可是这两个字罢?—其实和‘庚黄’相去不远。”众人都看时,原来是“唐寅”两个字。都笑道:“想必是这两个字,大爷一时眼花了,也未可知。”薛蟠自觉没趣,笑道:“谁知他是‘糖银’,是‘果银’的!”
(三)果真为俗人。
第二十八回,冯紫英请宝玉、薛蟠、蒋玉菡等人喝酒取乐。贾宝玉提出喝酒玩耍的“规矩”,即“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个字缘故。说完了,饮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薛蟠未等说完,先站起来拦道:“我不来,别算我,这竟是捉弄我呢!”此处甲辰本批曰:“爽人爽语。”让薛蟠这么一个不通文墨的粗汉即席赋诗,不免使人产生一种要看他出丑的恶意期待。所以他以“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薛蟠说到“女儿愁”时,众人起哄:“怎么愁?”对曰:“女儿愁,绣房里窜出个大马猴”。这两句不韵且又不通,与他的形象正好相符,大家的期待得到了满足。接下来笔锋一转,让薛蟠出人意料地念出了第三句“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酒席上的人听了,都诧异道:“这句何其太韵?”但第四句又跌回了他的本性之中。薛蟠的这支酒令除了胡拼乱凑之外,就是恶俗之言,只有第三句还像回事,但那是为了衬托第四句的恶俗的。这支酒令和接下来他唱的“哼哼韵”,正是薛蟠的为人写照。就人得本质而言,我觉得薛蟠是集善恶于一体的,薛蟠作为人类的一员,他那率性而为的性格,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其家庭环境、教育来说,是对其影响最大,也是起决定作用的。行为是人心灵的体现,那么针对其所作所为,我们不难看出其恶劣的一面,但从细微处影射,薛蟠个人身上也有闪亮的一面。至少是个敢说敢做的真小人,比那些口是心非的伪君子强上不知多少倍。
其一,薛蟠有真情真爱。
那薛蟠和宝玉都是喜欢蒋玉菡的,二十八回里,蒋玉菡和宝玉离开酒宴,“宝玉出席解手,蒋玉菡便随了出来.二人站在廊檐下,蒋玉菡又陪不是.宝玉见他妩媚温柔,心中十分留恋,便紧紧的搭着他的手„„”此时薛蟠悄悄跟着,突然闯出一声大叫:“我可拿住了!”拉着二人道:“放着酒不吃,两个人逃席出来干什么?快拿出来我瞧瞧.” 二人都道:“没有什么.”薛蟠那里肯依,还是冯紫英出来才解开了。其醋意跃然纸上,真情流露毫不隐藏。
再看薛蟠,喜欢香菱就追香菱,喜欢宝蟾就追宝蟾,喜欢英莲就买英莲,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比起现在的官老爷,真的是有真情有真爱,反过来看看现在一开会就坐在主席台子上的老爷们,比如张二江,包二奶带小蜜,数量自己都数不清,自己把双人床都睡塌了,却告诫别人不要喜欢美女,北京市一个副市长养了150女人,却大会小会告诫同志们恪守社会主义道德,不要近女色不要贪污腐败,这不是伪君子是什么?
男人喜欢美女天经地义,没什么可指责的,薛蟠这样才是真男人。
其二,薛蟠毫不虚伪。
薛蟠不学无术,整个一个大草包,但绝对不把自己伪装成“知识分子”,无知就是无知,展示给别人的就是最真实的无知的薛蟠。还是二十八回,薛蟠行酒令,“登时急的眼睛铃铛一般,瞪了半日,才说道:“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女儿愁----绣房撺出个大马猴。”“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女儿乐,一根фх往里戳。”众人听了,都扭着脸说道: “该死,该死!快唱了罢.”薛蟠便唱道:“一个蚊
子哼哼哼.”众人都怔了,说:“ 这是个什么曲儿?”薛蟠还唱道:“两个苍蝇嗡嗡嗡.”众人都道:“罢,罢,罢!”薛蟠道:“ 爱听不听!这是新鲜曲儿,叫作哼哼韵.你们要懒待听,连酒底都免了,我就不唱.”众人都道: “免了罢,免了罢,倒别耽误了别人家.”” 率真的薛蟠用无知博得众人一笑,比起现在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可高尚多了,君不见,院士何祚庥说什么谁叫你不幸生在中国,CCTV说什么真假并不重要,张文康说什么中国没有非典等等,这些专家官员,本来无知却伪装成“知识分子”愚弄国民,薛蟠跟这些人相比,是多么的可爱。
其三,薛蟠知错就改。
二十六回书中,薛蟠在与宝玉、詹光、程日兴,还有唱曲儿的好几个人喝酒作乐时,薛蟠为了卖弄自己见到一张春宫,从而夸一个叫做“庚黄”的人“画得着实好”。宝玉听了,“想了半天,不觉笑将起来”,并纠正薛蟠所说的“庚黄”原来是“唐寅”两个字。薛蟠便笑道:“谁知他糖银果银的!”
知道错了就改,这才是男人本色,再看嫦娥的首席欧阳先生,一不小心拼错了月球照片,被指出后居然干脆不要脸了,拿出官老爷的威风,说什么:“不许质疑。”然后就销声匿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了改过来就是了,偏偏表现出无赖的嘴脸,比起薛蟠,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远。
其四,薛蟠不装
薛蟠是性情中人,到小酒馆喝酒,到街头施舍,从来都不装B,红楼里所有有薛蟠的情节,都能看到薛蟠这一点。现在跟薛蟠一样身份的纨绔子弟,比得过薛蟠的可不多。我认识的一太子党,墨水跟薛蟠喝的差不多,可以说胸无点墨,一天兴起买了一只派克金笔,插在西服里。晚上跟几个MM吃饭,被MM看到,顿时觉得这GG肯定是个有学问的,就问:“哥哥是哪儿毕业的啊?”当时正是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这混蛋想也没想就说:“APEC毕业的。”好在那女孩也是个花瓶,立马暗送秋波投怀送抱,乐得那个草包都不会勃起了。
第二天这哥们喜滋滋的一口气又买了4支派克,加上原来的,5支一排插进西服,过几天跟另外几个MM吃饭,人家女孩子悄悄问别人:“大哥,这个家伙是不是修理钢笔的?”
其五,薛蟠心不设防也不算计别人
薛蟠的心从不设防,这在《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中就能看到,宝玉被打,宝钗听信旁人之言,怀疑是薛蟠使坏,到薛姨妈面前告状。我们再看薛蟠:“薛蟠本是个心直口快的人,见不得这样藏头露尾的事;又是宝钗劝他不要逛去;她母亲又说他犯舌,宝玉之打,是他闹的,早已急得乱跳,赌神发誓得分辨。又骂众人:‘谁这样编派我!我把那囚攮的牙敲了!分明为打了宝玉,没的献勤儿,拿我做幌子!难道宝玉是天王?他父亲打了一顿,一家子定要闹几天!既拉上我也不怕,索性进去把宝玉打死了,我替他偿命,大家干净!’一面嚷,一面找起一根门 闩来就跑。慌得薛姨妈抓着骂道:‘作死的孽障,你打谁去!你先打死我来!’薛蟠的眼急得铜铃一般,嚷道:‘何苦来!又不叫我去!又好好的赖我!将来宝玉活一日,我耽一日的口舌,不如大家死了清静!’薛蟠见宝钗的话句句有理,难以驳正,此母亲的话,反难回答;因此便要设法拿话堵他去,就无人敢拦自己的话了。也因正在气头上,未曾想话之轻重,便道:‘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你的心了。从前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缠可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薛蟠见妹妹哭了,便知自己冒撞,便赌气去到自己房里安歇不提”。后来薛蟠又和向妈妈和宝钗赔不是
道:“‘妈妈也不必生气,妹妹也不必烦恼,从今以后我在不同他们一处吃酒闲逛如何?’宝钗笑道:‘这才明白过来了。’薛妈妈道:‘你要有个横劲,那龙也下蛋了?’薛蟠道:‘我若再和他们一处逛,妹妹听见了,只管碎我,在叫我“畜生”,如何?何苦来,为我一个叫娘儿两个天天操心!妈妈为我生气,还有可恕;若只管叫妹妹为我操心,我更不是人!如今父亲没了,我不能多孝顺妈妈,多疼妹妹,反叫娘因子生气,妹妹烦恼,连个畜生不如了!’口里说着,眼睛里禁不住也滚下泪来。”(注三)只这一段字,薛蟠的整个心灵,都在这里。他心底本是纯良,根本就没有心计,不算计别人,也不设防,比起现在好5倍,成天勾心斗角这些人来,薛蟠该引得多少美女倾慕啊。
其六,薛蟠最随和
一部红楼,宝玉太娇,喜欢撒泼,一出场就摔了通灵宝玉,惹得女人们为他焦急。贾琏不务正业。贾芹诱奸女尼和道士。柳湘莲不知情趣。等等这般,只有薛蟠,走到哪里就跟哪里的人群融合在一起,非常随和,流露天性,率真单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无论说什么都能让大家快乐,这样如行云流水的男人怎么会不可爱?
其七,薛蟠最义气
薛蟠是直性热肠的人,看到穷人施舍的最多。贾珍是薛蟠的朋友,喜欢上了薛蟠的樯木,这可是1000两银子做的啊,不过呢,薛蟠毫不犹豫,随手赠送。这样仗义的男人,女人当然喜欢。
其八,薛蟠知恩图报
《红楼梦》十九回,薛蟠以为柳湘莲是个风月之人,但“柳湘莲因嫌恶薛蟠的胡闹,独自在花园中解闷。不料薛蟠又追到花园胡闹,柳湘莲十分恼火,就把薛蟠痛打一顿,然后逃到外乡避祸。”可是,薛蟠做生意在平安州遇盗,得柳湘莲救而拜为兄弟后,他就真心实意地对待曾是仇人的湘莲;当湘莲遁入空门后,他遍寻无着,回家时“眼中尚有泪痕”,脂批在此叹道:“呆兄亦是有情之人。”(六十七回)
如今中国,忘恩负义着不在少数,想那些庸才被恩人提拔却反过来害恩人之辈,薛蟠当然可爱了。
其九,薛蟠喜新不厌旧
薛蟠喜欢MM,但却是个最典型的“妻管严”,“河东狮子吼”夏金桂把薛蟠管的服服帖帖,不过毕竟是真情男人,总免不得沾花惹草,但薛蟠从来都是呵护着夏金桂。比起喜新厌旧的某些领导来,小妾香菱,这个单纯清丽性格温顺的MM痴迷地爱上薛蟠当然不奇怪了。
其十,薛蟠最孝顺懂得照顾老婆妹妹
书中薛蟠,新鲜的瓜果从来不敢自己先吃,送给妈妈吃。(二十八回)妹妹数落他还没完,他就记挂着妹妹的项圈是不是清洗了。妹妹吩咐他置办的螃蟹等物,他也决不待慢。每逢出门归来,总要给兄弟姐妹们带回新鲜土物儿。这样的男人,多么值得女孩爱啊。
薛蟠虽然干的坏事不少,但对母亲、妹妹,尚存挂念关爱之心。第三十四回、第三十五回中,薛宝钗疑心是薛蟠暗中挑唆致使宝玉挨打,薛蟠情急之下,说了一些不知轻重的话,惹得薛宝钗大哭。薛蟠知道自己“冒撞”了妹妹,次日百般向她赔礼,并发誓痛改前非—“我若再和他们一处逛,妹妹听了只管啐我,再叫我畜生,不是人”,“为我一个人,娘儿两个天天操心,妈为我生气还有可恕,若只管让妹妹为我操心,我更不是人了。如今父亲没了,我不能多孝顺妈多疼妹妹,反叫娘生气,妹妹烦恼,真连个畜生也不如了”。并一边说,一边“禁不起流下泪来”.第六十七回,第一次随内总揽张德辉外出做生意回来,给母亲带了箱“绸缎绫锦洋货等家常应用之物”,同时还给妹妹专门买了一箱玩意儿,琳琅满目,各色俱全,喜得母女两到处派送,唯恐他人不知。第八十回,薛蟠终日厮混于夏金桂、宝蟾和香菱之间,弄得家里乌烟瘴气。但当薛姨妈气恼交加,呵骂他时,薛蟠“见母亲动了气,甲也低下头”,面对母亲,母子之情,又回到了薛蟠身上,尤其是当薛蟠看到媳妇公然辱骂母亲,婆媳展开正面冲突之时,更是着急,“气得跺脚”,说:“罢哟,罢哟!看人听见笑话。”无恶不作,寡廉鲜耻的薛蟠能说出这话,除了发自内心的母子之情外,还有作为人的偶然萌发的耻辱感。
通过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用多种不同的艺术手段,把人物的灵魂展示出来,这是《红楼梦》的最突出的艺术特点。《红楼梦》通过广阔的生活画面和复杂的人物关系,描绘了一幅我国封建末世的缩影,全书贯穿着封建与反封建的激烈冲突。由于曹雪芹在描写每个人物的时候,都能把握他们的内心,他向我们展示的不仅是一个个活脱的性格,而且是一个个活的灵魂,薛蟠不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其性格特征,更为重要的是散发出了孝的本质。
薛蟠——泥作的骨肉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宝玉是衷情于女儿的,而对于男子,宝玉总是厌恶之极,所以才有“我见了女儿便觉得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可是如果据此来表明作者对男女的态度,又实在冤枉了,况且作者也不会就这样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如果说天下的男子都在宝玉厌恶之列,那不是连他自己也骂进去了?霍氏认为这个泥作的男子不是泛指,而是特指,这个让作者深恶痛绝的泥作的男子不是别人,正是薛蟠。
小说第六十七回,薛蟠自南方采买货物回来时,宝钗在采买的各种东西中发现一个泥捏的薛蟠的小像。那小像与薛蟠毫不相差,十分相像。据霍氏考证,雍正确实有一个泥捏的小像,如今还保存在故宫中。这个小像香玉一定见过,作者也会从香玉听说过这个小像。为了让读者能够从书中找到更多的线索和佐证,同时又可以借小像来痛骂雍正,作者便将此事写进书里。在整部书中,根本没有泥作的男子?如果说真要有,也只能是薛蟠这个泥捏的小像才算做泥作的男人。如此想来,作者想骂的“浊臭逼人”的男子也只有薛蟠一个人了。
三、中国孝的本质、现状和建构。
(一)“孝”观念的内容。
1“孝,善事父母者也。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说文解字》)2.“善父母为孝”(《尔雅·释训》、《周礼注疏·大司寇》郑玄注、《毛诗正义·六月》 毛专)
3.“孝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周礼·师氏)4.“慈惠爱亲曰孝。”(《逸周书·谥法》、《逸周书·独断》)5.“能以事亲谓之孝”。(《荀子·王制》)
6.“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礼记·祭统》)7.“孝论,尊祖爱亲,守其所以生者也”。(《周礼注疏·师氏》)8.“协时肇享曰孝”。(《逸周书·谥法》)9.“享,孝也”。(《尔雅·释训》)“致孝享也”。(《易·萃· 传》)10.“能全支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吕氏春秋·孝行览》)11.“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礼记·中庸》)关于“孝”的第一条材料是人们说明“孝”的时候最常引用的,(《说文解字》)
首先是从字形上来解释“孝”字,认为,孝是“老”字省去右下角的部分而代之以“子”字,为以子承老、扶老之意,引申为“善事父母”。《汉语大字典》也认为,“金文‘孝’,字部上部像戴发伛偻老人。唐兰谓即‘老’之本字,‘子’搀扶之,会意”其解释与《说文解字》大体一致。上引材料的1-5条虽然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孝”作出的说明,然其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首先把“孝”作为对于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伦理关系的描述,孝的主体是子女,而孝的对象则直接为父母;材料6并未提及孝的对象,但《释名·释言语》明确指出,“孝,畜也,畜,养也”,则此处之“孝”当以养父母为正义,无可疑者。材料8-9,均是以“享”释“孝”,《说文解字》曰:“享,献也”,《尔雅·释诂》曰:“珍,享,献也”,由是可知,“享孝”、“孝享”当指祭祀时向先祖献祭品以为其享用之意;《易·萃·彖传》有言,“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应该是说,孝孙到宗庙之中向先王奉上牺牲以祭祀之;《周礼·鼓人》曰:“此路鼓鼓鬼享”,郑玄注曰:“鬼享,享宗庙也”,贾公彦亦疏云:“宗庙有六享,则袷及四时皆享先王”;(《周礼注疏·鼓人》)其对“以雷鼓之神祀”一语亦疏曰:“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由是可知,这几则材料中的“孝”当指对于先祖先王的祭祀,其对象为已逝的祖先,而非健在的父母。材料10把“全支体,守宗庙”称为“孝”,从句式结构看,“守宗庙”应为“孝”的主要意思,那么,此则材料与上几则的内容基本是一致的,以祭奠先祖,延续宗祀为孝,因此,《左传·定公四年》云“灭宗废祀,非孝也”。而这里以“全支体”为孝,则可能与《孝经》首章所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的表述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为战国乃至更晚时期的论述。材料11则以继承先人的遗志、歌颂先人的伟业为孝,这在《诗经》的《雅》、《颂》等篇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比如,《大雅·大明》即从自殷商远嫁而来的“挚仲氏任”开始说起,遂次论及王季、文王,一直谈到武王享承先祖之志,创下《生民》、《公刘》等篇更是极力突出周族的后世诸王对于先王创业的雄才大略的描述与歌颂,对于先王惠及后人的种种明德,表达了“永言孝思,孝思维则”(《诗经·下武》)的真挚情感。
(二)当代孝道的现状。
人的品德修养就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体现出来,也正是这一点一滴的细节,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的人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既是人的天性,也是做人的根本,更是品质的基础。如果不能孝养其亲,又怎能敬事他人?虽才高绝伦,却也不可不用。而忠孝礼仪之士,虽然,多有不得志,但终不失为君子。孝道德沦丧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下面就孝道在当今的情况具体分析一下。
老人在落泪!孝道在沦丧,这是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环视我们的周围,处处可以看到不孝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七个方面:其一,剥夺父母。父母一辈子省吃俭用、辛辛苦苦地有了一点积蓄,子女成天盯着父母的存款,大事小事都要父母拿钱出来,直至剥夺干净。有的父母连退休金都被榨干了。其二,变卖家财。祖辈传下来的房屋或家什败在不肖的子孙的手上,或是因为赌博,或是因为吸毒,或是因为奢侈。其三,不养老人。古人说“养子防后”其实不然。有的父母养了几个儿子,儿子之间闹矛盾,互相拒绝养父母。老人孤苦伶仃,成为社会上无家可归的人。其四,虐待父母。子女对父母随便发脾气,甚至骂父母,有的还拳打脚踢,父母终日胆战心惊。其五,游手好闲。子女不思上进,不愿读书,结交坏人,经常犯罪,成为社会的渣滓。其六,六亲不认。子女对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岳父岳母、叔叔、舅舅等亲戚不尊重,欺贫媚富。其七,不敬长者。子女对邻里,单位的老人不礼貌,甚至伤害他们。
(三)践行孝道的必要性。
自“五四”以来,传统的孝道观被视为洪水猛兽,其中的精华部分连同糟粕统统扬弃。孝道曾经是调节家庭关系的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儒家提倡的养亲、尊亲、礼亲等众多孝道内涵,是对人类血亲关系的简明概括,虽然后来被统治者所利用,赋予了孝道以鲜明的阶级色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批判的吸收和合理地转化,孝道具有的普通遍意义的一面,即精华部分还是值得我们传承的。传统的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有其时代局限,但不能否认它们也具有超越的价值,完全可以再与时俱进的基础上改造利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和上层建筑领域里的大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人把对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的追求、获取,作为人生的最大兴趣和奋斗目标,大讲实用主义、金钱至上,面对社会责任的要求则在降低,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膨胀,使人与人之间的关心越来越少,亲情越来越淡薄,甚至目无父母师长。不少青年不但不能自觉地履行子女对父母、对老人应尽的义务,反而歧视虐待老人。这不仅破坏了家庭的和睦友善,而且破坏了社会的安定和谐,破坏了社会道德风尚。鉴于此,重提孝道,传承孝道文化遗产中的优质因子,以建立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的新型孝道观非常必要的,过去对传统孝道的负面影响估计太高,批判太多,现在是重新认识、倡导和弘扬孝道精神的时候了。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营养的改善,现代社会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中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不断增多,绝大多数老人需要家庭照料。特别值得思考的是,由于计划生育,一对父母只生一个孩子。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长大成家后,一对小夫妻要赡养双方共4个老人,这四个老人之上还活着八个老人,除了依靠养老院外,子女承担的责任重大。对于年轻人加强孝道教育,这是时代迫切要求。
(四)孝文化的重要作用。
孝道是否风行于世,这是衡量社会是否得到治理的标志。《孟子·梁惠王》中说过:“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是说,好好办学校,教导人们尽孝,头发花白的人不负重行走,70岁以上的人有衣穿,有肉吃,百姓不饿不冻,天下就治好了。
时代呼唤新的孝,这是因为:第一,人性陶冶需要孝文化。孝者,爱人。孝教育是人类道德教育的钥匙与基础,孝意识是人类固有的自然禀赋。“亲亲”是最基本的人性,人性需要在孝教育之中巩固天赋,完善人性。第二,和谐社会需要孝文化。社会以家庭为基础,家庭有父系、母系,如果人人讲笑,就大大减少了民事纠纷,社会就安定了。孝治是理顺人际关系,治理家国的良策。第三,民族兴旺需要孝文化。中华民族潜在的根系是以血统为脉络,孝意识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核心。在孝道教育中,可以培养乡土感情,树立热爱民族和国家的思想。全世界的华人都魂系祖国,孝道可以从中发挥作用。
振兴孝道,首先要正确认识孝道;其次是辨别孝道的各种事例,分清哪些是该提倡的,哪些是不该提倡的;再次是树立一些新孝道的观念。那么,孝道应可以振兴!我们的中国梦也一定可以实现。
(五)当代孝道建设。1.内在方面。
⑴提倡感恩思想。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就会对家庭、对社会作出奉献而不是单纯地索取;对父母的孝养、反哺、回报,就是具体的感恩行为。如果一个人都以感恩的心去面对社会,面对他人,这个社会必然是和谐美好的,社会就会祥和
安定。《诗·小雅·蓼莪》云:“哀哀父母,生我勋劳”,“哀哀父母,生我劳萃”,“父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复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诗里抒发了孝子因苦于兵役不得终养父母的悲痛心情,回想父母生“我”、养“我”、教育提携“我”所付出的心血和劳苦,觉得父母恩大如天,难以回报!所以,子女对父母的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人之常情。我们提倡孝道的目的之一,也是要提醒和告诫做子女的,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要通过自己身体力行的养亲、敬亲和悦亲的侍奉,来报答父母。
⑵孝养是孝道中最基本的、最实质性的内容,它是支在物质上对父母的侍奉,保证父母的物质生存条件。“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以天下养,养之至也。”(《孟子·万章上》)以“天下”来养父母,即极大地满足父母的物质需要,这是奉养行孝的顶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估计完善,如今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了,这本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但它却带来了老人供养的问题。
⑶孝敬则是充分地满足父母的精神需求,使父母与子女在宽松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中感情更加融洽,达到心灵的真正沟通,建立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新型的人伦关系。家庭是一个血缘体、经济体、生活体和文化体,家庭的存在是孝道观念依然存在基础和社会根源,“父慈子孝”又是家庭和谐的简明概括和孝道的重要内容。
⑷孝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表现为自律取向和他律取向两种方式。自律取向指的是作为子女要有孝敬老人的基本心理,这种孝是发自内心的道德要求,对子女的要求就是要有基本的道德素养,具备孔子“仁”的思想,把孝敬父母作为自己人生当中的必修课。他律取向指在社会法律制度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形成一种的潜在道德底线,是一种监督孝道外在约束力。实施孝道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要求,需要在社会的共同要求下,作为子女自觉履行孝敬父母的义务,把孝敬父母作为一种快乐的事情去做。2.外在方面。
⑴政府推行孝实践活动,制定有关孝行的法律。⑵孝学研究层次上的孝实践运动。⑶通过社会团体开展的孝实践运动。
结语:薛蟠这一任务形象,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恶劣面,同时也更多地看到了人性的闪光点,作为子女,我们要有薛蟠一样的孝敬父母的心理状态。在现代社会里,明确自己的人生准则,知道孝文化对当代中国人的重要性,孝是实现仁爱的动力思想;孝是人类善行的根源;孝是子女之间爱与恭敬的实践思想,同时也是维持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圆满的人际关系的和平思想。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践行建构孝道文化的职责,做一个有爱心、有孝心的现代公民。
[参考文献] [1]赤飞.红楼梦人物姓名谈.新华出版社,2007.第159-160页.[2]贾汝泽.薛蟠的姓与名.文史月刊,2005年第12期,第56页.[3]李鸿渊著.《红楼梦》人物对比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2.[4]朱翔非.新孝道.京华出版社出版,2011年三月第1版.[5]王玉德著.《孝经》与孝文化研究.武汉崇文书局,2009,10.[6]四川省民俗学生,中共德阳市委、市政府编.孝道文化新探.成都:巴蜀书社,2006,6.[7]张继军著.先秦孝道生活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2月第1版.[8]肖群忠著.中国道德智慧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9]朱殆庭主编.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红楼梦》里最让女人喜欢的是薛蟠(2010-11-3 9:05:18)[发送到微博] 分类:未分类 标签:红楼梦 柳湘莲 宝玉 薛蟠 薛姨妈 | 红楼梦竟是一部香玉传!!(2008-12-09 22:34:58)转载▼
十几年的阅读、研究、考证、思索下来,发现,《红楼梦》赫然是一部香玉传!触目惊心!
《红楼梦》中的众钗只是香玉身上的某一碎片,将整一个香玉故事拆分在众钗身上演绎。一个历史人物的性情特质、命运经历 经过 或抽离或夸大或转移或概括,敷衍出一个个性情迥异的女儿,哭笑怒骂,将个心爱而不幸的香玉拼凑。这样做看似无理,只因这个香玉及其故事在当时的时代极其“尴尬”,“为当权者所不容”,故以拆分融会贯通之术,将一人著成了一部红楼梦。
这也许就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了解曹雪芹情感经历的人不会对这一结论奇怪。这香玉早年曾是曹公的伴读丫头及初恋情人、未婚妻,后来成了清雍正皇帝的皇后。
竺香玉,小名红玉,所以又叫竺红玉,是康熙十年,曹天佑(即曹雪芹)七岁那年,由曹从苏州买来的小戏子,时年六岁(林抛父进京都的岁数),出身不详,父母双亡,学唱旦角,艺名龄官(《红》中的也有戏子龄官。。)雍正元年,雍正帝的生母——康熙帝的德妃薨世,曹家戏班子解散,(《红》中的戏班子解散也源于一位老太妃薨世,此时龄官不知去向,本人认为八十回后还会有她的戏份,结局也必定不好)红玉被留在曹母身边作了丫鬟,半年后作了天佑的伴读和丫鬟。雍正六年,曹家被抄。此时天佑十四岁,红玉十三岁。
不久,曹携家眷进京请罪,天佑带了两个伴读丫鬟,红玉和柳惠兰。(据考证,柳惠兰是史湘云——《红》里唯一没交代背景的金钗的原型,此柳惠兰很有可能就是曹公晚年的所谓“新妇”,并协助点评《红》著的“脂砚斋”。)进京后,曹母为天佑和红玉以喝茶的方式定了亲。雍正八年,宫中开始选嫔妃、才人和秀女。
曹之妻王氏将红玉认作女儿,改名曹香玉,代替李香玉(曹母李氏的侄孙女)入册达部。香玉入宫后作了两年的御用小尼,带发修行。雍正十年,雍正(五十岁)强纳香玉(十七岁)为妃。
雍正十一年六月,香玉生下一皇子弘瞻,被封为皇后。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竺香玉与曹天佑二人设计用丹砂毒死了雍正。雍正(五十八岁)死后,弘历(乾隆)即位。香玉(二十岁)为顾全弘历生母地位,再次出家为尼,带发修行。乾隆十六年,香玉为天佑生下一子,事败后,香玉自尽,天佑逃亡,曹家第二次被抄,以至一败涂地。
曹雪芹著《红》一书,并不是为了将一部小说流传后世,而是借助于小时作掩护,将一段令人触目惊心的历史隐入书中,记录在案,流传后世。作者的爱情破灭后,万境归空,至无可如何之时,才著作此书,以泄胸中悒郁。
历史说完了,是不是觉得《红》好多情节跟现实雷同?!However,红楼众钗又是如何拼凑成香玉的呢?
1.秦可卿主样貌。
宝玉于太虚幻境与秦可卿(兼美,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结合。这太虚幻境被刘姥姥一语道破:是个大庙!现实中,曹天佑于香玉在香山一庙中带发修行是与其结合。
2.黛玉主香玉从六岁到十五岁与天佑相处的日子。
这是他们一生中相处最长最大块最美好的时光,因此,从各方面来说,黛玉都最接近香玉。“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中,宝玉也说黛“才是真正的香玉”。
3.晴雯主性格(言辞犀利,性情火爆)及伴读身份(丫鬟)。4.一玉四春主命运。
妙玉与元迎探惜四春隐写了香玉从进宫到死亡的一段经历。按时间发展排列应是惜春、探春、迎春、元春、妙玉。
4.1香玉进宫为尼又被强纳为妃——惜春主——年少为尼 周瑞家的送宫花时,惜春曾笑说:“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也剃了头同她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哪里!”
所伏有三:首先,年少为尼;其次,道破做了姑子没剃头;第三,为尼后又要出嫁(戴花),并且所嫁并非寻常人家,而是清皇宫(是以戴的为宫花)。
4.2雍正强纳香玉为妃——探春主——嫁王或皇。
4.3十八岁为雍正生下皇十子弘瞻后备受荣宠——迎春主——赴黄粱。“一载赴黄粱”——成婚一年后,便过上了如同黄粱美梦般的生活。孙绍祖身上隐着雍正帝(此处不作详细解析)。宝玉在迎春出嫁后曾吟出“吹散菱荷红玉影”。
4.4被册封为皇后接着早寡——元春主——元春是个贾(假)贵妃,香玉实是真皇后。
元春归省时以皇后之礼归——“曲柄七凤黄金伞。“二十年来辨是非”——香玉于二十岁时杀死雍正帝。
“虎兔相逢大梦归”——由虎年进入兔年(雍正驾崩之年)之后,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皇后梦。
4.5香玉寡居后再度出家为尼——妙玉主
“闻得她(妙玉)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第六十回)一个年轻尼姑,与权势有何相干,竟然为其不容?这实际上是写遗后香玉为乾隆与其生母不容,不合时宜,地位尴尬。
5.龄官香菱为副线。
人人都说龄官是黛玉的复制品——无论形似神似性格爱情,她的命运必衬托黛玉而行。且这人物形象取了原型香玉的戏子出身,龄官艺名。香菱则是“根并荷花一茎香”,荷花又名水芙蓉,是黛玉的代表花。香菱的命运线跟判词里说的,是与黛玉并行的: 二人俱出自“书香之族”,籍贯都为“姑苏”; 同样酷爱文学——表现为作诗;
皆有在童年之时被和尚要求化去出家的经历; 其父都接济过贾雨村,并被贾雨村忘恩相报; 都与父母分离,寄人篱下。
如踩着影子走路的描写,有宾有主,宾主之间淡浓相映。
6.尤氏隐写香玉处理雍正帝驾崩后事——锁道士(见“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一回)
与现实如出一撤。种种。
第二篇:比较分析贾宝玉与薛蟠形象的异同
湖南
湖南
湖南
湖南
湖南
湖南
湖南
湖南
第三篇: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
《水浒传》
天雄星豹子头林冲,早年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他的妻子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发配沧州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谦,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为白衣秀士王伦不容。晁盖、吴用劫了生辰纲上梁山后,王伦不容这些英雄,林冲一气之下杀了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林冲武艺高强,打了许多胜仗。在征讨江浙一带方腊率领的起义军胜利后,林冲中风,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原名鲁达,因为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鲁智深忍受不住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因将偷菜的泼皮踢进了粪池,倒拔垂杨柳,威名远扬。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高俅派人捉拿鲁智深,鲁智深在二龙山落草。后投奔梁山泊,做了步兵头领。宋江攻打方腊,鲁智深一杖打翻了方腊。后在杭州六合寺圆寂而死。
《傅雷家书》
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翻译作品共三十四部。作为文学评论家,他对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评,为学界做出了文本批评深入浅出的典范。作为音乐鉴赏家,他写下了优美的对贝多芬、莫扎特和萧邦的赏析。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的走完了一生。傅雷的悲壮弃世,不但是对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那场荒谬绝伦的“文化大革命”的最强烈的控诉,同时也充分显示了有良知和正义感的人文知识分子的尊严。他为人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无私热爱,有良知,为人坦荡,禀性刚毅。
傅聪,1934年出生于上海,8岁半开始学习钢琴,9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1959年起为了艺术叛国出走,曾轰动一时,此后浪迹五大洲,只身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钢琴是傅聪的终身“情人”;音乐,是他灵魂的避难所。早年傅聪前往波兰学习时,父亲傅雷临别赠言说:“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50年后,傅聪正朝着父亲的意愿走来。在他的身上,有着中国文人的傲骨和音乐家的悲情。傅聪在国际乐坛受尊敬的程度,远远胜于其他的大师。他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是个严谨并且热爱音乐的人。
《培根随笔》
培根在《论友谊》中写到:“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角色,他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朋友是一个可靠的支柱,让我们可以得到依赖;当我们跌倒时,朋友是一枝拐杖,扶助我们站起来;当我们做事想半途而废时,朋友是一本备忘录,提醒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当我们获得成功时,朋友是一本字典,教我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做。朋友是可以倾诉、可以依赖、可以寻求帮助的人,我们应该珍惜身边所有的朋友,他们不仅是一种角色,他们还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简爱》
简爱生活在一个自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还要受表兄妹的欺辱.舅妈不加掩饰的鄙视.到了寄宿学校,还要爱老师不公正的待遇.正是这一切,让简爱炼就了,坚强不屈的自信的精神,使
得罗彻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作一位可以和自己精神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慢慢地深深爱上了她,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可是在结婚地那一天,却得知罗彻斯特另有一位患精神病的夫人还生活在同一座楼上顶层.,她觉得她必须得离开。这也是简爱所告诉罗彻斯特她必须离开他的理由。简爱还作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在这样一个有着非常力量的爱情的包围下,还有富裕的生活诱惑之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已个人的尊严。
罗彻斯特先生由于遭遇过种种不幸让她富有智慧,固执、冷漠下是善良,就像冰雪覆盖着的火山。他是简的主人,对她说话有时会傲慢无礼,但并不漂亮的简的那种不卑不亢、争取平等的精神及聪睿的头脑将他彻底征服。当简深深的爱上他,却又处在误会中,故事起了小小的高潮,简用理智压制着冲动的情感,心情复杂的说出了最能突出她性格的话.《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和鲁滨逊一样,是一个天生喜欢冒险,不甘寂寞与无聊的人。他记忆力很强,善于学习和观察,善于思考,有独特的思维,性情朴实温和,对人态度友好,举止善良,容易与人交往,愿意将自己所了解的先进的思想知识和他人一起分享,愿意帮助朋友。同时他聪明机智,有胆识,处事圆滑合理,说话巧妙伶俐,做事坚决果断,对于面前的困难不退缩、勇敢面对,抓住一切机会追求自由,有着极强的自信心。他为人坦率,爱国,也十分姑息自己的面子,对敌视他的人充满了仇恨、厌恶与鄙视,但也是敬重高尚的、知识丰富的学者。总的来说他是一个具有质疑精神,酷爱真理,有忍耐力的游者。
佛利姆奈浦是利立浦特国王的一个宠臣,对于国王他一味阿谀奉承,为了讨好国王,他会想方设法让其开心,甚至愿意做出威胁自己生命安全的行为来得到国王的欢心。反过来对人民却颐指气使,看不起平民,认为他们比自己低级。佛利姆奈浦拥有才能和本领,但却不将此运用到正途上、为百姓做好事。他心眼狭小,忌妒心强,痛恨比自己有能耐的人,喜欢暗地里给人打小报告、污蔑他人。狠得下心,不惜一切代价寻找机会进行打击报复,不给对手留下丝毫的余地。在格列佛看来,他有阴暗乖僻的本性,狡猾奸诈,口蜜腹剑,并且多疑,猜忌心强,甚至会无端地怀疑自己的至亲和至爱,是一个受人鄙视的人。
第四篇: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
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①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归纳方法
一、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
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小说中的人物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他是当时社会某阶层那类人的代表,如《范进中举》中的人物塑造,“胡屠户”和“范进”这两位人物,他们代表了当时社会不同阶层的两类人,一类是趋炎附势、嫌贫爱富、前倨后恭、市侩小人的代表,另一类则是热衷追逐功名利禄、人格扭曲、思想空虚、人性腐朽、精神颓废的读书人代表。个性则是指即使是同一类的人,由于他们的生活经历、所受教养和所处的具体环境互不相同,他们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独特的生活习惯、心理气质、兴趣爱好、精神状态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胡屠户”是一个卖肉的屠户,生活上能吃饱饭,没有社会地位,在有钱有势人面前卑躬屈膝,在比他生活得差的人面前吆五喝六;在“胡屠户”身上,我们看见了虚伪势利、嗜钱如命、愚昧迷信、庸俗市侩等社会低层的“小人物”的人性弱点,这一人物的鲜明个性在典型环境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二、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举例:《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司马懿如果不是深知诸葛亮善用伏兵之计,他也就不会退兵了,反之如果诸葛亮不是深知司马懿生性多疑,他也就不会冒险用“空城计”了,那样“空城计”的情节也就无法产生了。由此可见,“空城计”的情节发展是两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发生联系后的必然结果。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如《祝福》中被卖改嫁时的嚎骂,是她与族权的矛盾冲突,体现出她性格特征中的主要一面――反抗.当祥林嫂用积攒的全部工钱捐了门槛后,自以为可以参加祭祀时被四婶大声呵止,这是本文的一个主要冲突,使祥林嫂完全绝望,精神支柱被彻底摧毁,精神世界顷刻土崩瓦解.三、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1)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如《林黛玉进贾府》对贾宝玉、林黛玉的肖像刻画。
(2)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人物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例如《药》中华老栓买药时,黑衣人的动作、语言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3)心理描写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小说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内心独白。这是一种直接剖析人物思想活动的心理描写方法。例如,《水浒传》中:“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提辖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户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这段心理描写,写了鲁达对这个不曾料到的人命案的认真思考。但是,他逃避官司只是因为担心没人送饭。这说明他即使仔细考虑,也不过是“鲁达式的思考”。(2)动作暗示。这是一种以动态的方式,通过对动作、表情的描写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例如,孔乙己买洒时“排出九文大钱”这一动作,正反映了他在短衣帮面前炫耀的心理。《项链》:“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这段文字就充分展现了马蒂尔德的内心世界,体现了她拿到项链后的狂喜之情。(3)通过梦境、幻觉写人物的思想、愿望。这是一种展现人物精神世界的特殊方式,常用来显示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曲折历程。例如,《红楼梦》中的“病潇湘痴魂惊噩梦”。2.从侧面描写人物。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我的叔叔于勒》关于于勒的叙述(据说他当初行为很不端正,就是说他曾经挥霍过一些钱财,这在穷人的家庭里是罪恶当中最大的一种。在有钱人的家里,一个人吃喝玩乐无非算是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呼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家庭里,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儿,那他就是一个坏蛋,一个流氓,一个无赖了。)和结尾景物描写(在我们面前,天边远远地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塞岛了。)都属于侧面描写。3.从细节描写入手。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要经得起推敲;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如《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为摆脱尴尬,要叶尔德林不断地帮他脱下大衣、穿上大衣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见风使舵的变色龙性格。
四、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
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自然环境对人物的衬托作用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是指环境与人物和谐一致,即社会风气、自然风光、气氛和景物色调等与人物的性格、命运、言行等组成和谐统一的艺术画面。反之,则是反衬。例如,《祝福》中写祥林嫂的死,色调是低沉与凄凉的,画面是悲惨的,但祥林嫂却死在了欢乐热闹的“祝福”中。这两幅反差极大的画面,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自然环境对人物命运有时有影响,但决定人物命运的主要是社会环境,像祥林嫂,别里科夫等,他们的命运与性格无不为环境所决定
五、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所选小说《侯银匠》,虽然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可是小说的主要文字却是写侯菊。如果考生不能准确地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很难全面总结出侯菊的形象特点。
六、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
小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主题是小说作家在描写、叙述人物性格、人物命运时显示出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要在阅读中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和社会意义,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结尾,写到别里科夫死后才一个月,生活又变得沉闷,清楚地表明了别里科夫是个典型人物,只要专制制度还在,别里科夫式的人物便不可能死绝。《阿Q正传》那叫读者笑中有泪的精神胜利法,明显地表达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倾向。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首先要高度概括故事情节(什么人什么事)。其次揣摩作者的态度:表现了什么,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赞扬什么还是批判什么,最好从正反两个方面理解,如《祝福》)
第五篇:水浒传人物形象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水浒传》人物形象分析
所 在 系:中文系
专 业:汉语言文学
年 级:2014级
姓 名:李海龙
指导教师:张英 老师
《水浒传》人物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在《水浒传》这部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是比较成功的。林冲由一开始他为了保全自已的地位和正常的家庭生活,一忍再忍,直到忍无可忍时,才被逼上了梁山落草的道路;鲁智深豪爽仗义,但也粗中有细;宋江文武都不及卢俊义,相貌也不出众,却坐了梁山之主,因为他有权术,当然也有一定能力;武松因打虎而成英雄,杀嫂和西门庆替兄报仇,但在恶人的陷害下,最终只有上梁山。
关键词: 忍辱负重 造反上山 率直粗犷 玩弄权术 敢作敢为
一、《水浒传》英雄人物之林冲形象分析
《水浒传》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生活的依据,而且能够随着生活矛盾的发展,他的性格要产生变化。写林冲,借情节的波澜起伏,展示其性格的前后变化,曲折有致,摇曳生姿,最有韵味。他为什么要变化?什么时候变化?都是从生活出发,这是《水浒传》的现实主义。《水浒传》中,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
其“忍”之一:
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小说在这里写得非常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鲁智深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忍”之二:
接下来还是写林冲想苟安,忍。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里面楼上。林冲得知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也就说,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应该找高衙内,这里大概有两个意思。第一,还是怕高衙内,不敢惹他。前面说了,权且饶他这一次。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让了;第二,这是写林冲重义。就是说陆谦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 3
西,很宝贵的东西。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其“忍”之三:
林冲发配沧州以后,还是能忍,还是忍辱负重。小说这里写得非常精彩,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这纸休书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写出林冲的善良,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写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你以为写了一纸休书以后高衙内就不来了?照样来。所以这些地方,一方面写出他的善良,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另一方面,引起读者对于罪恶势力的更加憎恨。
其“忍”之四:
刺配沧州,有一个情节:押监他的两个差人董超、薛霸,一路上虐待他,用烫水让他洗脚,连读者都不能忍了,他还是“忍”,后来走到野猪林,就是董超、薛霸受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到这个时候了,而林冲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武松到飞云浦就已想到差人要杀他),你要捆就捆吧。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说。鲁智深救下了他,要杀两个公人,林冲极力阻挡。这时他还是忍,不想反抗。
其“忍”之五:
到沧州牢营不久,他从李小二口中得知来了几个“尴尬人”,于是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街上寻了几日不着,“心下且自慢了”,又“忍”过去了; 沧州牢营安排他到草料场,这是个阴谋,林冲浑然不知,还打算“待天晴到城中换个泥水匠修补”,“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
钱”。还以为给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过得比较安稳。最后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里面听见陆谦他们三个人说话,要把他的骨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这时林冲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出去把几个人杀了,然后造反上山,由此就实现了彻底地转变。
林冲走了一个很漫长的、很艰苦的道路。写林冲的转变,有很多伏笔,譬如说他和陆谦是好朋友、结义兄弟,但是后来陆谦害他了,那么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也就说,就是他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之下,满腔不平之气。这个满腔不平之气,就是林冲能够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最后实现了思想转变,造反上山的基础。他虽然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中级军官,但是他一出场就是被压迫的。所以虽然是统治阶级里边的人物,但是他所处的地位和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有相通之处,这是他能够转变的一个基础。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没有放过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
二、《水浒传》英雄人物之鲁智深形象分析
鲁智深,论粗卤处,他也有些粗卤,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为人性如烈火,好打抱不平。
(一)爱憎分明,刚爽豪迈,见义勇为,粗中有细,扶危济困,疾恶如仇:他非常同情关心被当地恶霸镇关西欺侮的金家父女,在倾听完金氏父女的控诉后,主动向金氏父女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
离虎口;等到金家父女逃离虎口后,他才来到镇关西肉铺前激怒郑屠,让其对自己动手,最终为民除害,这些表现了他扶危济困、嫉恶如仇的优秀品质。
(二)慷慨大方,重义疏财:与金家父女没有任何关系,但当倾听完金家父女的控诉后,马上主动提出要给金家父女盘缠让他们回东京,当他掏出自己所有的银子觉得不够时,便向旁边的李忠求助银两,当李忠不爽利地摸出二两银子时,鲁达便认为李忠不仗义,将那二两银子丢还他。
(三)率直粗犷,勇而有谋,粗中有细:为了保证金氏父女能平安的离开,鲁达竟在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拖住店小二追寻金氏父女的举动,“约摸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
在惩治恶霸镇关西的时候,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动手,而是采取先激后打的策略,让郑屠手持剔骨尖刀先动手,将他引到街上,当众质问郑屠,让大家了解“拳打郑屠”是正义的行动,直到后来不慎失手打死郑屠,他也是随机应变,遇险不惊:“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了”„„这些都表现了鲁达的勇而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三、《水浒传》英雄人物之宋江形象分析
宋江世代务农,守一些田园过活。属于中小地主,自幼读一些儒家的书,受到传统的文化教养。他的职业就是在县衙里边当一个押司。他不属于官,而是一个小吏。所以刀笔精通,吏道纯熟。这样的家境出身,所受的文化教养和所从事的这样的职业,所以他对百姓的一些
疾苦可能有一些体验,这都是他所谓的仗义疏财,有一定的正义感;因为他管的是文书档案,所以养成他的处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也培养了他喜欢玩弄权术的手段;他在衙门里边管案牍文书的,所以也培养了他遵守法度的习惯。所以宋江到了梁山以后,他处理一些事情想得比较周全,处理事情比较谨慎,大概和他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系的。一个人在那样复杂的社会里边,没有一点权术,很难生存。在宋江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他要把霹雳虎秦明招降过来,他就和花荣两个人设计就把秦明俘虏了。派人骑上秦明的马,穿上他的衣服,戴上他的头盔,假装是秦明,到秦明的上级那儿去杀人放火。《水浒传》里边写横七竖八,死的男女不计其数,最后他又把秦明放回去,结果秦明回去以后,慕容知府说,你早就投降了强盗,所以我把你的妻子和孩子也都杀了。秦明无奈,听从宋江的劝说上了梁山,这就是一种权术。宋江法度的思想是比较明显的。比方说,他把晁盖放走了,于法度上却绕不得,犯了法的。把他刺配到江州的时候,半路上被梁山的好汉拦住,要把枷给他打开,他不同意。他说这是国家的法度,如何能够擅自动它。一个是喜欢玩弄权术,再一个就是他看问题的时候,往往从法度的角度出发,都和他所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关系业。
宋江的一生可以把他划成四段,上梁山之前,上梁山之后,接收招安之后,结局。
上梁山之前可以说他是个仗义的英雄。因为他上梁山之前,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个就是私放晁盖,第二个就是杀死了阎婆惜。为了自己梁山的朋友而把自己的外室给杀死,表现了他义的一面。
上梁山之后,给他定性的话,他是梁山起义军的首领。他凭什么可以当梁山的领袖?这是一个矛盾的地方。他文武的才能都有限,但是他能当梁山的领袖,可以从这三点来考虑。一个就是他仗义疏财的品格,使得他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对江湖的好汉有巨大的号召力。第二个就是他关怀兄弟,相信人。《水浒传》里边有几次比较大的战役,大多数他都是为了救自己的兄弟。他每打一个城市都是因为自己的弟兄,梁山的弟兄被捉,为了救这些弟兄而打仗。第三他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和军事指挥才能。有一个战役影响比较深的就是三打祝家庄,其中两次宋江指挥得不太灵,损兵折将没有打下来,但他吸取教训,听吴用他们的意见,第三打典型地体现了他的组织才能。我们可以想像,如果要是作为一个义军的首领,他一点组织才能军事才能都没有的话,他是站不住脚的。梁山的武力发展到了最高峰,二败童贯,三败高俅,所以说他是梁山义军的首领。
接受招安以后,这个时候的宋江,应该是朝廷的忠臣。宋江挂在口头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为国家出力,保国安民。所以晁盖一死,他把梁山的聚义厅改成忠义堂。原来是聚义,现在是忠义。正式接受招安把旗号改了,“替天”改成“顺天”,“行道”改成“护国”,所以接受招安以后,就从原来义军的首领变成一个朝廷的忠臣,要顺天要护国,不是原来的替天行道。接受招安以后,主要干了四件大事。一个是平辽,辽国的,北方的。平田虎,平王庆。再一个就是征方腊。征方腊是《水浒传》里边写得最惨烈的一次,也是宋江既是朝廷的忠臣,也是众兄弟起义的刽子手,是不是可以这样说。看看他打方腊的
时候,和他原来在梁山的时候不一样了。原来他一把朝廷的将领给俘虏以后,说小可宋江,被迫暂住水泊,等朝廷招安为国家出力。他征方腊的时候,把方腊的将领俘虏以后,不是说推出去斩首,就是挖取心肝祭奠阵亡的梁山兄弟。
他生活的最后一段是个悲剧的结局。108个好汉,征辽、平田虎、平王庆的时候,没有死一个。而到了征方腊完了以后往回走的时候,有的战死,有的阵亡,有的病故,有的离去,有的出家,最后剩了27个。宋江是被药酒害死,吴用、花荣和他的感情很好,在他的墓地上吊而亡。宋江他害怕李逵知道他被害死,怕他造反,所以他临死的时候,又把李逵招回来,骗李逵也喝下药酒,李逵最后也死了。所以他最后整个的结局是悲剧的下场。
四、《水浒传》英雄人物之武松形象分析
(一)景阳冈打虎,武松完成了由一个市井平民到英雄人物的转变
景阳冈打虎,武松由一个混迹市井的“小民”而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英雄,立刻光彩照人起来,并因此谋了个差事,为人物性格的进一步展开奠定了基础。
(二)爱憎分明、敢作敢为
西门庆与潘金莲私混,超越了当时社会所能容忍的行为规范,并且丧尽天良,毒杀了武大郎,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容忍的罪恶,武松公出回来后,对哥哥的死产生怀疑,展开调查,真相查明之后,在灵台前愤斩了潘金莲,于狮子楼怒杀了西门庆。武松替亡兄报了冤仇,消 9
除了自己及读者淤积于胸的一口恶气,表现了武松爱憎分明的豪侠之气。其间通过桩桩事件将武松一些性格特征表现出来。
1、具有一身凛然正气,守礼法纲常,非好色之徒。武松与武大相比,无论外形与能力,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加之武大之妻美艳动人,若如西门庆之徒那里会兼顾是否自家兄弟,早会坏了纲常,行了乱伦之举。而武松对于嫂子潘金莲的诱惑却是义正词严,怒而斥责,愤而离去。守礼法纲常,给了淫妇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其直白的表达方式,却为武大后期的命运埋下了祸根。
2、明察秋毫,做事果决干练。武松公出归来,发现愚兄亡佚,顿生疑惑,这里便表明了武松非一介莽汉,而是智勇双全。接下来查案一节更体现了武松的精明干练,一桩复杂的谋杀案,被武松迅速查个水落石出,且查案的途径如此之简洁,效率如此之高,手段如此之果决,若换作常人,怕会是一桩永远也无从查起的冤案了。
3、爱憎分明,敢作敢为。武松查明案情之后,本意公决,但知县包庇西门庆,换作旁人怕也只能是忍气吞声,含恨终生了。而武松断了这条路之后,替兄报仇之念未息,亲自手刃了谋害哥哥的奸夫淫妇。报了深仇并主动到县衙投案自首。
(三)看透世事黑暗,走上反抗之路。
武松由一打虎英雄而至发配之人,其间经历了许多侠义之事,替人报打不平,也正因此武松差一点送了性命。醉打蒋门神,武松替施恩出了一口恶气,自己却不曾想因此而遭人算计。被张督监以堂而皇之的借口接去之后,倍受礼遇,武松不知是计,张督监的一番甜言蜜
语之后,武松就对其深信不疑,且心怀感激之情。不曾想,张督监受蒋门神贿赂欲致武松于死地,早已设好了圈套。武松中计后,再次被发配,在飞云浦识破奸人诡计,灭了欲杀自己的几个恶人,幡然悔悟,至此武松开始认识到在“人间正道”上已无容身之地“,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隐忍只能进一步遭人陷害,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只有落草走上反抗的道路可行了,”人间正道皆沧桑”的道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终于投二龙山落草为寇,后又投奔梁山成为众多英雄中较为璀璨的一颗“明星”。
(四)、辩证看武松
1、性格暴躁,动辄伤人。
武松一出场就是以醉酒后斗殴现身的,做客柴进府上,却动手殴打庄客,书中多处描写武松喝酒的情节时,很少有规规矩矩,动辄恶语伤人,甚至以暴力威胁。在景阳冈一节中,武松在酒家喝酒,三碗之后,强行要酒,店家好言解释,武松却烦躁怒斥和威胁。英雄是从凡人堆里被凡人推出来的。武松是有个性的人,但别人也需要尊严,理应受到尊重才是,且酒家也多为下层劳苦之人,并非贪官恶人,无端遭此辱是不应该的。后期杀了张督监等人之后,武松一路行来,饮酒之后也是性格暴躁,动辄与人争执,因此引起许多事端。
2、一时兴起,滥杀无辜。
在鸳鸯楼怒杀张督监一家,武松未免有些嗜杀。想那张督监身为一任官吏,本该伸张正义,造福于民,不想却助纣为虐;而蒋门神仗势欺人,作恶一方。都是该杀之人,无可非议。然而张督监的家人,尤其那些丫环、使女,何罪之有呢?这些丫环、使女之所以身处下贱,都因贫苦而来,都是苦命人家的女儿,无端惨死在武松刀下,有几人能够感到如杀张督监、蒋门神般快意呢?
3、结交朋友,不分良莠。
十字坡下,武松险些成了张青、孙二娘夫妇二人的刀下之鬼,但在几句话之后,反倒成了结拜的弟兄,有失常礼。从中也体现了武松交友不分良莠:张青、孙二娘在十字坡下开了一家酒店,却专卖人肉包子,十足一家黑点,虽然文中也交待了张青、孙二娘专杀坏人,但杀武松从何解释呢?难道武松是坏人?或者解释为一时难辨真伪,宁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人?坏人脸上又没有贴着标签,那岂不是见人就杀,见利就取?或者说世道黑暗,但也全没杀人越货的理由。此中很难找到合理的解释,从而也就难以解释武松交此二友的正义目的。
4、反抗的目标不够远大,也仅能解释为解决个人的生存问题而已。
武松走上反抗道路的出发点是官逼民反,是走投无路。并不是为了解决广大劳苦大众的苦难。只是为了解决个人的生存问题。他对黑暗的封建统治报有幻想,所以即使他一身的神勇,在 “犯事”之后也任凭官府发落。甚至没有鲁智深那种行了仗义之事,误杀人命,一走了之的想法。即使落草为寇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招安。还是继续效命朝廷的想法。
参考文献
[1] 《水浒传》古装历史剧1998 [2]吴越 关佩玉 品水浒《品人篇》[A]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07 [3]金圣叹 第五才子书[C] 沈阳 万卷出版公司 2009 [4]王振彦 马振英 水浒人物上山原因论述[J] 南阳 南都学坛1997年04期
[5]胡三如 《水浒传》中林冲人物形象赏析[J] 《文学教育(上)》2007年07期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
[6]版易中天 《易中天全集(含品三国、品红楼梦、品西游记、品水浒传等)》 [A]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