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时间:2019-05-13 06:46: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第一篇: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笔调,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对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刻画,无不渗透着曹雪芹大量的心血。寄人篱下的林黛玉有着常人共有的自卑,她无法排解自己是外人的心理,处处谨小慎微,生怕惹出事端,但小女子强烈的自尊心又不能让她唯唯诺诺,她必竟也曾是名门闺秀。即使是寄人篱下也摆脱不了小姐脾气,她尖酸刻薄,心胸狭窄。敏感多疑是她复杂的心理体现,令人欣慰的是林黛玉的尖酸刻薄也有可爱之处,一方面是小女子任性霸道的天性,更重要的是恰恰反映出林黛玉的坦率、纯真、和不畏强权的个性。

《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据史载曹雪芹写这部书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他先后按阅十载,增删五次,耗尽了毕生的精力。林黛玉是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精心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之一,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时,花费了在量的笔墨,倾注了在碍的心血,寄托着自己独特的富有叛逆精神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因此,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而成功。读小说原著时,你时时会感到它独特的风格和气质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一、尖酸刻薄、心胸狭窄,是林黛玉较突出的个性。

翻开《红楼梦》一书,林黛玉的尖酸刻薄,心胸狭窄俯拾皆是。宝玉无心间说宝钗体丰怯热,黛玉便得意得不得了,幸灾乐祸笑嘻嘻地问宝钗刚才看了什么戏,结果被宝钗一顿抢白,碰了一鼻子灰。至于她和宝玉,更是常常无风无波,三天两头赌气,宝玉偶到宝钗处一玩,黛玉便冷言相讥,宝玉不过为自己辩解了一两句:“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到他那里一趟,就乱说话”。黛玉便立即以攻为守,赌气回房,不理宝玉,害得宝玉只得“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软言来劝慰”。难怪宝玉被惹急了只能口口声声地说:“哪一天我把心掏出来给你看看就明白了”。如果说以上这些是因为爱情是自私的,从而导致林黛玉在与宝玉相恋与宝钗相竞过程中的患得患失,猜忌排斥心态,尚属情有可原的话,那么,黛玉对贾府上上下下许多人刻薄尖酸实属不该,也许有人说,是孑然一身寄人篱下的身世导致了林黛玉的敏感多虑,处处设防。从进贾府不久,即像一只浑身长刺的刺猬出现在众人面前,对宝钗、宝玉含酸挑刺自不必说,就是如大大咧咧活泼的史湘云,常常在貌似打趣之言中寓讥讽之意,惹得史湘云也有一回只好回敬“我自然比不上你,但你也不用见一个打趣一个”黛玉在下人面前表现的小姐脾气自然也就更多了。周瑞家的送宫花给各位姑娘,迎春、探春等都忙停下手中活计,欠身道谢,而黛玉在看到周瑞家的送花来,也只瞟了一眼周瑞家的手中的花,话里有话地问了句:“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呢?”当听说这是送剩的最后两朵时,顿时翻了脸,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不给我”。

由于黛玉的聪慧,更由于她寄人篱下的处境,才使她变得非常的敏感。一天晚上,她叫怡红院的门,晴雯偏偏没听出是她的声音,并说“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把个黛玉气得怔在门外。正要发作,转念却想:“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怄气,也觉没趣”。正在伤心垂泪之时,又听见宝玉宝钗的笑语声,越发动了气,越想越伤感,便也不顾苍台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在墙角边的花泪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一日她卧病在床,听到园子里的老婆子骂人,实则是骂她的外孙女儿,黛玉却认为是在骂自己,竟气得昏厥过去。

林黛玉的尖刻,神经质,使小性儿大多出现在两种情况下:一是谈到金良缘等危及到她和宝玉的爱情时;二是在遇到谈论身世、贵贱、引起她悲叹自己的处境时,这时她才会敏感地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一次,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洒杯时,不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便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暗中摸索他的话!我平时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讽宝玉)只有聪敏的颦儿,才能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如此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调皮而又不漏痕迹。

二、坦率、纯真、不畏强权的个性让她的尖酸多了几分可爱。

林黛玉的尖刻只是表现在语言上的。这是曹雪芹用来塑造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的率真、多才机敏等侧面时能运用一种手法。并不能说明林黛玉就是一个狭隘、自私、内心歹毒的妇人。

首先黛玉挖苦、讥笑、讽刺的对象不是达官贵人,便是溜段拍马之流。当贾宝玉将北静王就赠的圣上所赐的一串名贵念珠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周瑞家的送宫花,她首先注意的不是宫花的精巧,而在意是否是别人挑剩下的。她嘲讽宝玉听戏时”装疯“,打趣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蔑视世俗人情等敏感、尖刻和孤傲,不仅反映出她的洁身自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且也是对权势的一种反抗。

其次,林黛玉常常是喜怒爱憎形于色、见于言,”见一个打趣一个“,她常以”比刀子还厉害“的语言去挖苦人,处处事事与人计较,固而被看作”刻薄“、”小心眼“。但若仔细考究起来,却大都是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而已。或是一个高傲的小女子任性的天性,我们应看重的是她常常一语道出事情的真相,不给那些看风使舵、诌上媚下、欺弱凌贫、心术不正之徒留一点余地。这不仅是她疾恶如仇的品性的自然表现,而且还说明她胸怀坦荡,心有所思、口有所言,常把自己的心灵毫无遮掩地坦露出来。再次,林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标傲世、目无下尘,“其实她是很谦和的她人坦率真,见人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香菱是宝钗的丫环,向黛玉请教学诗,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望洋兴叹拜我为诗。“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耐心地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点,教香菱品诗,说明她摒弃了”上智下愚,富贵贫贱“的俗见。她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篇目令其阅读,批改香菱的习作,堪称是”诲人不倦“,她待人宽厚,从不与人心存介蒂。故史湘云把她称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悦。可过了一会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四房,便又”与湘云同看“,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尤见其天真笃实。本为情敌,无嫌犹猜,但在宝钗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和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其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好的,然我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杂书不好,又努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此后,她对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这又是何等的宽厚和深厚坦白!

三、皎美的容颜、浓郁的诗人气质造就了一个内慧外秀的“红颜”。

《红楼梦》第三回”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中,黛玉”年貌虽小,却举止不俗,身体面庞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黛玉之美已见端睨。作者并未直接着墨描绘黛玉之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突出黛玉的绝世美丽。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日算看见了!“通过”写虚“的形式给人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再从宝玉眼里看见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李双卿等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但林黛玉又完全区别于历代的才女,这就是曹雪芹赋予她悲剧命运和叛逆精神的个性特征。在大观园里,她与薛宝钗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远远高也于诸裙钗,在博学多识方面,可能略逊宝钗;但在诗思的敏捷,诗作的新颖别致、风流飘洒方面,林黛玉却是出类拔萃、孤标独树的。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作祟,所激赏,因而不断夺魁。她的诗之所以写得好,是由于她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奇特的想像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极平凡的事物,她只一触到,立即就产生丰富的想像;新奇的构思和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尤其可贵的是,她能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的痛苦的灵魂和悲剧命运。她的《白海棠》诗,既写尽了海棠的神韵,亦倾诉了她少女的衷情。尤其是“娇羞默默同谁诉”一句,最为传神:这既是对海棠神态的描摹,也是自我心灵的独白,她有铭心刻骨之言,但由于环境的压迫和自我封建意识的束缚,就是对同生共命的紫鹃、甚至对知音贾宝玉,也羞于启齿,只有闷在心里,自己煎熬。这便愈显其孤独、寂寞和痛苦。

四、痴情女叛逆者性格决定了她的悲剧人生。

《红楼梦》中最激动人心、催人泪下的,还是黛玉的叛逆者的性格。在她的身上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不仅才学横溢,学识渊博,而且又是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性灵之学”和描写爱情的角本杂剧,那样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艺术的境界,在竟把《西厢记》、《牡丹亭》中的“淫词艳曲”引为酒令。对于贾府的“混世魔王”、“祸胎孽根”、贰臣逆子贾宝玉,竟引为知音,结为同心,从思想到行动都对他予以支持。在大观园里,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从不说这些“混帐话”的,只有她一人而已,所以“宝玉深敬黛玉”。林黛玉身上闪烁着诗意和理想的光彩,充满了叛逆的精神。这是曹雪芹赋予这一形象新的基因,使她从根本上有别于历代的才女。从通篇《红楼梦》来看,林黛玉本就是个悲剧性人物,无论从她身世、性格,还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上看,都不可能让黛玉的人生有好结局,因为家庭观念、封建宗法思想,是不可能容忍她和宝玉的爱情开花结果,一个痴情女子面对无果的爱情、奈何她再博学、再聪慧孤傲,也终将敌不过社会大环境,悲剧结局自是意料中事。

第二篇: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论点:通观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出中国古代封建家族、封建社会衰败没落,“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巨大悲剧;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只是贯串其中一支主要的咏叹调对唱,却也是注定的不可逆转的人生悲剧。由伟大作家曹雪芹栽培和浇灌,宝玉黛玉的爱情之花,具有一种永远的凄艳之美。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是民主主义的萌芽,是作者真善美的寄托,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其爱情形象的悲剧魅力,永远留在读者的心中。

本论: 总述

一、林黛玉主要性格特征类型。

1、林黛玉小气纯真的性格特征。

2、林黛玉既自尊又自卑的性格。

3、林黛玉小气多疑的性格特征。

二、造成林黛玉复杂性格的原因。

三、林黛玉一生的爱情悲剧。

结论:林黛玉的思想性格有其鲜明的阶级烙印和时代烙印;她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并没有脱离封建主义的思想而独立。而后这种情况又是与当时虽有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但这种萌芽尚不能脱离封建主义经济母体而独立发展的状况相一致。

目 录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一、林黛玉主要性格特征类型„„„„„„„„„„1

1、林黛玉小气纯真的性格特征 „„„„„„„„„1

2、林黛玉既自尊又自卑的性格 „„„„„„„„„2

3、林黛玉小性多疑的性格特征 „„„„„„„„„4

二、造成林黛玉复杂性格的原„„„„„„„„„„5

三、林黛玉一生的爱情悲剧„„„„„„„„„„„6 注释„„„„„„„„„„„„„„„„„„„„„8 参考文献„„„„„„„„„„„„„„„„„„„8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 林黛玉的思想性格,既有尊重自我、敏感、尖刻、孤高、脆弱的一面,又有尊重别人、篤实、宽厚、谦和、坚强的一面。前者是外在的,后者是内在的,二者在她身上是辩证的统一。其内在联系是:从人生哲学上说,就是黛玉的谁尊重我,我就尊重谁的处事原则,这种处事原则饱含着近代平等观念的萌芽。从政治思想上说,就是黛玉的坚持叛逆本阶级给青年一代所指定的人生道路和价值观念。从婚姻观上说,就是黛玉的坚持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前提,而爱情又必须以共同的叛逆思想作基础。这三者,也就形成了林黛玉的思想性格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

脆弱;坚强;叛逆;小气;宽厚;自尊又自卑;

[正文]《红楼梦》众多女性中作者塑造最好,也是作者极力赞颂的一个人物,她出身于姑苏钟鼎世家,父亲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官至兰台自大夫,又被钦点为扬州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贾政的妹妹。因母亲去世,又无亲生姐妹兄弟作伴,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黛玉从小聪明清秀,与诗字相伴,进入京城后,便长住贾府与宝玉相亲相爱。她生性孤傲,纯洁率真,小气多疑,是封建的叛逆者。她藐视功名权贵,和宝玉有共同的理想和志向,真心相爱,但爱情被王夫人等残忍的扼杀了。林黛玉德才兼备,天生丽质,便到头来既在无奈中香消玉损,留下千古遗愿。为什么造成这样的悲剧?下面就分别从林黛玉的性特征表现等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一、林黛玉主要性格特征类型

(1)林黛玉小气纯真的性格特征

林黛玉寄人篱下,因而什么事情都显得小心在意,唯恐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在本来性格的外面有“小心眼”的一面。林黛玉的“小心眼”谁都知道,可她“小心眼”的背后是坦诚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真是相爱,但她也面临着许多的压力。她把薜宝钗、史湘云看成情敌,说话刻薄尖刻,见一个打趣一个,有时简直到了不太近情理的地步。如薜宝钗生病,贾宝玉去探望,本来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黛玉见了,心中不悦,竟说出“哎哟,我来得不巧了!早知道她来了,我就不来了。”这样带刺的话,使薜宝钗和贾宝玉都下不了台。然而率真的林黛玉在表露着自己缺点的同时,也向人们畅开了她纯真无邪的心扉。在她的眼中,容不得半点微尘,但也不见前嫌。当她对某人某事有看法时,就锋芒毕露地相对。但也就事论事,论过之后也丢在了一边,正是这种坦率,她赢得了姐妹们的友情,谁也不把她当外人。有时候缺了她,大家都感到空虚寂寞。她的灵魂是清澈的,“小心眼”、尖酸刻薄,只不过是美玉上的瑕疵罢了。在大观园里,她把薜宝钗当情敌,但后来又坦诚相见,结为姐妹,谱写了友情中最动人的篇章。她被薜宝钗的善意批评所感动,深情的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而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既太感谢激你,往日既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表面“小心眼”的林黛玉却能做到,再说小气是说不过去的。林黛玉不仅在十二钗面前表现很宽容,就是丫环面前也不例外,丫环紫娟就曾为林黛玉和贾宝玉经常闹别扭的事批评林黛玉:“宝在

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当然此类事情中,紫娟有许多不明就理的,但林黛玉也却一声也不责怪她。在这些方面,被人们视之为“小心眼”,“行动爱恼人”的林黛玉表现得非常豁达和宽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中,当宝钗提出给她送燕窝时,林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别人不知,还以为林黛玉真是个多心的人。其实,林黛玉怀疑薜宝钗是有原因的,薜宝钗确实对林黛玉奸诈过。林黛玉对她怀有戒心是很自然的。而当林黛玉处在孤苦、愁闷的心境下,薜宝钗给她捎来一点燕窝说几句悄悄话之后,就把心都全盘掏出来给薜宝钗,把内心的秘密都说给了薜宝钗。在这里,林黛玉仅凭几件小事就相信了薜宝钗,不仅改变了对她的看法,还把自己过去对她不尊敬的看法也直率地告诉了对方。这一切并不是她幼稚不知,而正是反映了她朴实纯洁而直率的美德。

(2)林黛玉既自尊又自卑的性格

在林黛玉的丰富性格中,较为突出的是说话尖酸刻薄不饶人,诸事好挑剔等。其实,这些都是种表面现象,在其性格背后,隐藏的正是她那颗十分强烈的自尊心。执着地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正是她一切性格的根源,要求尊重和维护人的尊严,不能容忍对人格和自尊心的丝毫亵渎,是她性格的核心部分。林黛玉母亲去世后,进入京城寄人篱下。她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她去。”正反映了她那种强烈的自尊心。林黛玉之所心这样,是因为她曾常听母亲说过,她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何况今至其家。而自己如今处境是寄人篱下,不是“正经主子”因而显得更加小心在意,惟恐自己的自尊心在众人面前受损。可以说,林黛玉就是带着这样的一颗强烈的自尊心来到贾府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林黛玉说话尖酸刻薄等事情都是和她这颗强烈的自尊心密切相关的,它就像一根绷得紧紧的弦,安装在异常敏感的林黛玉身上,不管有意无意,只要稍微一触动,就会强烈地颤动起来,在《红楼梦》的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难囊,贺元春归省庆元宵”中,宝玉一时高兴把身上的所佩之物都给了众小厮们,林黛玉知道后,以为自己送给他的“荷包”也给了小厮们拿走了,就道:“我给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你明儿再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说完就赌气回房,把原来正替宝玉做的香袋儿“拿过来就咬”。后来宝玉跟她解释过后,她也知道了那“荷包”宝玉珍藏在怀里,可还是生气,当宝玉向她赔不是时,她还边哭边说:“你不用对我好一阵歹一阵的,要恼,就撂开手,这当了什么!”最后禁不住要宝玉“好妹妹长、“好妹妹”短的短赔不是。咋舌一看,林黛玉似乎真是太小气了,简直有些无理取闹的架势,但只

要细加分析,就可以看出她的这种“小心眼”后面,遮住的正是她美好品德,正是她那要求爱情专一,要求尊重人,维护人的尊严的强烈自尊心,是这种强烈自尊心的表现。[1]在《红楼梦》第二十六回林黛玉到怡红院敲门,刚好碰到晴雯生气,没听清是林黛玉的声音,而不开门,林黛玉就错疑在贾宝玉身上,就“独立墙角边花阴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回去后,又“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薜宝钗史湘云都曾受过贾宝玉不留情面的顶撞,她们也不过是满脸通红而已,而林黛玉却只因一点误会受了点委屈就撕心裂肺的痛苦,实可见其自尊心的强烈了。要列举林黛玉为捍卫自己的自尊心而表现的事例太多了。但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莫过于林黛玉在处理爱情问题表现出的尊严,生命与爱情皆可抛了。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中,林黛玉发现宝玉看的是《会真记》后,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并也笑道:“果然有趣”。可当贾宝玉借机说出:“我就是一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来表达自己的爱意是,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顿时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生气地指着宝玉说:“你这该死的的胡说,好好的把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说到欺负时,早又把眼睛弄红了,;转身就走。这一切,可见林黛玉的自尊心是何等的强烈了。总而言之,对林黛玉来说,自尊和自卑原不过是一对孪生姐妹,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内涵。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所以,她时时刻刻在人面前要极力维护她的自尊,是为了用自尊掩饰她内心的自卑。

(3)林黛玉小性多疑的性格特征

林黛玉在性格上是有些缺陷的,使得她有时在贾府内不受一些人的欢迎,那她是怎么样小性多疑的呢?在《红楼梦》第二十六回中,有这么一段“„„二人正说话,只见紫娟进来,宝玉笑道:“紫娟,把你们的好茶沏碗我喝。”黛玉道:“别理他,你先给我舀水去罢。”紫娟道:“他是客,自然先沏了茶来再舀水去。”说着,沏茶去了。宝玉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共鸳账,怎舍得叫你叠被铺床。”林黛玉登时急了,便哭道:“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帐书,也拿我取笑儿,我成了替爷们解闷的了。”一面哭,一面下床来往外就走。逼得贾宝玉慌忙赌咒发誓:“好妹妹,我一时该死,你好歹别告诉去,我再敢说这些话,嘴上就长个疔,烂了舌头。”明明是两人一同看的《西厢记》,书中这些言语,林黛玉早就烂熟于心。这时宝玉随口一说倒成了“调笑”她了。细揣林黛玉的心理,大概是因为当时有紫娟在场,不得不矜

持一下,生怕被别人取笑了去。而紫娟对林黛玉却是忠心耿耿,甚至为了她不惜顶撞贾府“正经主子”。林黛玉对自己身边贴心的人尚且如此防备,可见其生性多疑。还有一次林黛玉夜访怡红院的时候,正遇着晴雯和别的丫头拌嘴,没听出她的声音,林黛玉叫门不开,便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了„„只听见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两人。林黛玉心中越发动了起,左思右想,忽然想起早起的事来,必竟是宝玉恼我告他的原故„„然后越想越觉伤感,便也不久苍台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在这里,林黛玉不仅多疑,想象力更是丰富,可以将完全不相干,不合情理的事情掺杂在一起,从而坐实了贾宝玉的无情的罪名。而在此之前,宝玉就对她说过,掏心窝子的话“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隔疏,后不僭先’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姐妹,宝姐姐是两姨姐妹,论亲戚也比你远;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从小儿一处长大的,她是才来的,岂有个为她远你的呢?这样掰开揉碎的明白话,都不能打消她心头的疑虑,可见林黛玉实在是一个不明白的人了。再从逻辑上推敲,就算是现在单元楼,站在门外也不可能听到里面人们正常的音量的对话声,再加上宝玉宝钗都不是会大声喧哗的人,林黛玉站在大门外,是绝对不可能听到。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两人,这些只不过是林黛玉疑心病发作引起的幻听而已。这跟林黛玉生性多疑是分不开的。

二、造成林黛玉复杂性格的原因

从上可以看出,林黛玉本来是个纯洁、率真、热情大方、温柔体贴的人,但由于 各种环境因素影响,造成了各种复杂性格的特征。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写到夜间下雨,宝玉要从黛玉那里回去:黛玉听说,回手向书架上把个玻璃绣球灯拿下来,命点一枝小蜡,递与宝玉道:“这个比那个亮,正是雨里点的。”宝玉道:“我也有这么一个,怕他们失脚滑了打破了,所以没有点来。”黛玉道:“跌了灯值钱呢,是跌了人值钱?怎么忽然变出这剖腹藏珠的脾气来!这些开启黛玉的心扉之处,散发出一种芬芳的气息,其心地何等之纯净而美好!但黛玉又“小心眼”说话尖酸刻薄、小气多疑等。比如,第十九回“意绵绵静玉生香”一节中,宝玉闻得林黛玉袖中发出一股幽香,便拉住要瞧笼着何物,林黛玉说:“想必是柜子里头的香气,衣服上熏染的也未可知”。宝玉说:“这香的气味奇怪,不是那些香饼子„„的香”。林黛玉冷笑道:“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 6

人’给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霜儿,雪儿替我泡制,我有的是那些谷香罢了。”当宝玉识趣地避开话题后,她又说:“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害得宝玉一时解不下来,就问:“什么‘暖香’?”她却笑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后来还是宝玉解得围。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中有“冷香”的就是薛宝钗一人,而林黛玉说的那个“人家”当然就是指宝钗了。从这里比方出来,一句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画出来了。亏他相的确良倒出快!”这一番明褒暗贬的话,倒是着实刻画出了林黛玉的小气多疑。从林黛玉这么多的生活事情来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造成这样复杂性格的原因。林黛玉生活的贾府是一个典型传统势力十分顽固的封建没落家族。在这里我可以找到,许多封建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比如正是这种觉醒了的人的价值观念,所以她挚着地追求着实在的人生和真正的爱情,热恋着“心王熙凤“戏效彩斑衣”那样令人恶心的“孝心”。宝钗在饮食、穿衣、点戏、猜谜等各个方面对贾母所献的殷勤和在作诗方面对元妃的奉承以及在丫环面前的所作所为。王夫人在人面前的假慈悲,“薜姨妈的爱语慰痴颦”等封建社会的遗毒。寄人篱下的林黛玉虽是个弱女子,但她选择的却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绰渠沟”的人生道路。这样她那高洁的不肯折节媚俗,孤极傲世的性格就必然和世俗隔隔不入。因此,由于林黛玉坚持其固有的高洁本性,因而就不见容于这污绰世俗的更大不满。就是这些原因,循环往复的作用,形成林黛玉性格与现实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就形成了林黛玉丰富复杂格特征。

三、林黛玉一生的爱情悲剧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允许他们之间的爱 情存在的。于是,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向他们的爱情发出警告。从“今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达到了爱情的毁灭阶段。在这场大灾难中,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作了牺牲品,就连眉眼儿象林妹妹也在重病时被强赶出了大观园,最后含屈而死,一切美好的理想最终毁灭了,林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没得到美满的婚姻。林黛玉毕竟是天真的少女,她幻想着与贾宝玉的爱情得到封建势必力的认可,但美好的幻想无所附丽,她没有贾宝玉那样自信,她担心着将来不知如何,更多是预感爱情的悲剧结局。没有婚姻的爱情是不完整的,林黛玉正是将爱情发展成为婚姻上碰到了更大的威胁,显得无能为力。事实是有一团乌云 7

笼罩在他们的爱情空上,而乌云的制造者是贾母,贾母对她的心肝宝贝宝玉的配偶的选择是长期萦绕于心的重要问题。林黛玉成为她安排中的一个牺牲品,林黛玉小心眼儿,在大观园中得罪了周围很多人,婚姻之事也没有替她着想,她的性格孤傲,对别人没有一点而顾忌,直率惊人,林黛玉性格上的缺陷掩盖她的叛逆思想,当她的爱情幸福被扼杀时,表现得是那样的勇敢绝决绝,她以死向黑暗的社会表示强烈的反抗。此外,她强烈的自尊心也是造成她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比如,在第二十六回“萧湘馆春困发幽情”一节中表现得也很充分。当宝玉当着林黛玉的面对丫环紫鹃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时,林黛玉是气得“登时撂下脸来”,还哭着说:“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帐书,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了爷们解闷的。”哭着下床往外就走。林黛玉为什么这样大发作呢?当宝玉来时就明明听到林黛玉在床上忘情地长叹“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这足以说明林黛玉心中对宝玉的爱恋是无限火热的。每日都为宝玉神昏不定,思曲缠绵,而且自己口中说的就是那所谓的“混话”。本来宝玉话中的内容、词语的实质是可以带给林黛玉爱情的喜悦的,但宝玉表达爱情的方式却伤了她的尊严,令她无法接受,可见,她这种强烈的自尊心注定了她的爱情悲剧。这样一个美丽、柔弱、勇敢的悲剧形象,永远铭刻在读者的心中,屹在中国文学史上。[2] 总之,《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性格特征具有丰富性、深刻性,多侧面性。其性格特征是时代所赋予的,是在与污绰的世俗斗争中形成的。她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打动读者,令人同情。但这个形象又是鲜活的。她那纷繁复杂的性格明显的弱点,和敢于反抗,追求爱情的鲜明个性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使我们感到,她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人,是成为我们深深喜爱的人。《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就是这些作者所极力赞颂的优秀女性,却成了“薄命司”册子上注定没有好结局的人物,作者用她们的悲剧的泪水酿成了芳醇甘冽的艺术美酒,这就是书中说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成了千古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

注释:

[1]马建华:《一个封建礼教的回归者------林黛玉性格之我见》,红楼梦学刊,199901期。

[2]何大堪:论《红楼梦》的人物系统,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文选,1985年。

参考文献:

[1]张锦池:《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十二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2]曹雪芹:《红楼梦》,岳麓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3]田兴爱:《林黛玉人物的思想品格》,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002期。[4]刘继保:《红楼梦》评点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吴敏、赵谦、王占梅:《林黛玉性格浅析》,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 9

度期。

第三篇:《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

福建仙游一中 林加发

摘要

高中教材中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文,表现了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等三个主要人物。本文分别从时代背景、人物关系、人物描写、判词解读等几个方面对其形象性格作细致分析。

关键词

王熙凤

贾宝玉

林黛玉

人物形象

正文

《林黛玉进贾府》(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必修③第一单元第1课),选自《红楼梦》第三回。它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对贾府的环境和主要人物作了细致的描绘。文中的环境描写突出了贾府的气派。本节主要来探讨文中的人物描写。

文中提到的人物繁多,但写得最详细的是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三人。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他们的形象特征。

一、在时代背景中了解人物性格

王熙凤

贾府的实际掌权者、破坏者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封建社会的末期,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由盛转衰的过程。这个封建大家庭制度严明、等级森严,表面上仍十分牢固,甚至还很繁荣。但生活上铺张浪费、穷奢极欲,导致其很快走向衰亡。贾赦、贾珍、贾琏等难辞其咎,但王熙凤才是最大的推手。

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掌权者,她既是贾府的维护者,又是贾府的破坏者。她紧抓权利不放,维护贾府的既有制度和表面繁荣;同时又中饱私囊,当贾府的蠹虫,是这座大厦倒下的最可怕内鬼。《红楼梦》中探春说道:“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便是最好的注脚。

贾宝玉、林黛玉

追求自由、平等,封建社会的叛逆者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封建社会的末期,同时还描写了宝黛爱情。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青年人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开始产生,在贾宝玉、林黛玉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他们渴望:自由恋爱(爱情理想),不参加科举考试(事业理想),平等对待丫环、消除等级区分(人际理想)等。但封建家长制最终扼杀了他们的理想。

其实封建家长制曾是宝黛爱情的“温床”,但最终成了“王母”。在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里,贾宝玉能认识到的年龄相仿的异性只有堂姐妹、表姐妹以及丫环们。(堂侄媳秦可卿、妙玉观音、戏子琪官——男性扮演旦角,不幸成了贾宝玉浮想的对象)而按照封建伦理道德,堂兄妹、堂姐弟是绝对不能相爱的。于是宝玉便把目光锁定在表姐妹(除宝钗、黛玉外,与史湘云多少也有点暧昧关系)及丫环们身上。由于封建等级制度,一个个被宝玉“爱”过的丫环都成了牺牲品。而表兄妹、表姐弟结婚在封建社会却是司空见惯甚至大加提倡的,所谓“亲上加亲”。在薛宝钗未进贾府之前,其实贾母等一群长辈对宝黛爱情是带着玩笑、看热闹甚至鼓励的。只是在宝钗来了之后,黛玉被比下去了——家道中落、一身是病、爱生气、不会讨好长辈——长辈们便转而极力撮合宝玉、宝钗。(王夫人与薛姨娘是亲姐妹,而贾政和贾敏是亲兄妹,最终王夫人占了上风,可见贾政也是典型的惧内。)宝玉若取了黛玉必将婆媳不和(恐怕又是一个陆游、唐婉故事);取了宝钗又是被迫,赌气出家,让她独守空房。可见,封建家长制极力倡导的“亲上加亲”才是宝玉爱情的悲剧根源。

二、在人物关系(家庭地位)中把握人物性格

王熙凤

从课本第13页贾府人物关系表中应能看出王熙凤的特殊家庭地位。她是荣国府长房贾赦的儿媳妇(即贾琏之妻),又是二房贾政妻子王夫人的娘家侄女。她是贾赦、贾政不和的既得利益者,贾府实际掌权者。两边的人,特别是两边的晚辈和下人都怕她。(探春是个特例)

细心的同学还应该发现课本里有这么一句:“自幼假充男儿教养。”这是王熙凤身上具有男性化特征的一个重大原因。人们老爱说她是女强人,其实就是个假男人。她精明能干,玩弄权术,巴结逢迎,飞扬跋扈,只为把手头权利抓得更牢,用得更好。

贾宝玉

贾琏不是贾赦原配邢夫人所生,贾政与原配王夫人的长子贾珠已经去世,这样贾宝玉便是荣国府唯一嫡出的男性,(其弟贾环也是庶出)按照封建社会立嫡不立长的规矩,宝玉成了荣国府的合法也是唯一的继承人。他是孙辈中的核心,娇生惯养,身上具有典型的贵公子恶习。(当然后来也主动改造,但改造的不彻底)他身上责任重大——贾政希望他守住家业,偏又无视功名,只爱风花雪月,在贾政看来是典型的败家子。

细心的同学同样应该发现课本里也有这么一句:“最喜在内帏厮混。”(黛玉小时候听母亲所说)内帏即女子的居处。也就是说宝玉小时候就是在女人堆里长大的。这一方面让他信任女性,疼爱女性;但另一方面又造成了他的女性化倾向,身上伪娘气质十分明显。很多时候,他选择的是逃避而不是抗争。

*一个奉劝:现在流行什么中性,奉劝同学们保留本性,是男生就是男生,是女生就是女生,不要弄得不男不女。

林黛玉

补充材料:林黛玉之父林如海,虽系世禄之家,却也是书香之族。考中探花后,迁为兰台寺大夫,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娶妻贾敏,(也是门当户对)生有一子,三岁时早夭;育有一女名叫黛玉(即林黛玉),夫妻爱之如掌上明珠。黛玉六岁时,贾敏一病而亡。贾母爱惜孤女,便把她接到贾府生活。后林如海也身染重病而亡。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1、黛玉出生在书香门第,很有教养。

2、遗传其父聪明基因,爱好文学,尤喜诗词,是一位才女。而封建社会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黛玉爱写诗词,甚至和宝玉一起偷看《西厢记》,从此过分渴望自由,是其被贾母等人疏远的直接原因。而她的诗稿也成了其悲剧的见证。

3、“夫妻爱之如掌上明珠”,也爱使一些小姐脾气。寄身贾府后,逐渐变成了自己怄气。

4、母亲早逝,父亲后也身染重病而亡,黛玉也“娇袭一身之病”,应该是先天遗传或后天被传染了。病身多愁,多愁多病,两者恶性循环,又兼寄人篱下,自卑自怜,自怨自艾,导致最终抑郁而亡。

三、从人物描写中体会人物性格

王熙凤

对王熙凤的描写集中在课文第4、5页,主要通过外貌和语言描写来刻画她的性格,当然还辅以神态和细节等描写方法。

1、外貌描写(包含衣着和肖像)

先看衣着:注意这些身体部位的方位词——头上、项上、裙边、身上、外罩、下着——珠光宝气、绫罗绸缎,只要是贵重的全往身上挂,整一个典型的拜金女、贵妇人形象。

*至于她穿戴的物品,因时代较远,很多东西现在都很难见到或称呼不同了,建议同学们看注解了解一下即可,不要过于拘泥于此。

再看肖像:一双丹凤眼,偏是三角的,多少流露出她的奸诈;两弯柳叶眉,又是吊梢的,给人轻佻之感;体格风骚,更有一股骚气;“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一副善于演戏、两面三刀、玩弄权术的嘴脸。(我认为课文此处的几个注解过于含蓄,甚至有意美化王熙凤形象,与原著精神相左)

2、语言描写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足见其在贾府的特殊地位;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对贾母巴结奉承; 两个“只管告诉我”——独揽大权,飞扬跋扈; “月钱已放完了。”——精明能干;

“这倒是我先料着了”—— 精明能干,巴结奉承,深得王夫人信任。(“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3、神态描写: “用帕试泪”、“转悲为喜”,表情丰富,善于演戏,很会察言观色,见风使舵。

4、细节描写:

“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围拥”一词巧妙地表现出下人畏惧其权势(不敢靠得太近)又不得不跟从的情景;而上文写三姐妹出场:“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用得是“簇拥”一词,表现三姐妹与下人的亲密关系:两相比较,极富讽刺性。

贾宝玉

对贾宝玉的刻画主要通过侧面描写、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

1、侧面描写

王夫人警告——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母亲(贾敏)语言——顽劣异常,极恶读书,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溺爱,无人敢管。黛玉疑惑——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

欲扬先抑手法,已经在黛玉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2、外貌描写(包含衣着和肖像)

衣着:两次衣着描写突出其贵公子形象。(穿戴讲究,全是名贵之物)肖像: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面如敷粉,唇若施脂”,长得俊俏,但多少有点伪娘特征;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真真一位多情公子形象。

3、语言描写

“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喜欢杜撰,胡言乱语;

“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摔玉,表现其公子哥儿脾气。

林黛玉

对黛玉形象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加以刻画,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外貌描写。

1、心理描写

文章以黛玉的视角观察贾府环境和人物,所见所闻很多,所感自然也不少。这些感受集中表现了黛玉知书达理,有教养的性格特征。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总领下文对黛玉的心理描写,表现其小心谨慎和有教养。“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在知书达理的黛玉看来,这是多么的难以忍受,反衬出王熙凤在贾府的特殊地位。

“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言为心声,足见其深受家教影响。

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自己有苦难言(母亲去世,玉作陪葬),却还为他人着想,善解人意。

“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多次让座,尊敬长辈,不敢违背礼数,表现其有教养。但等级观念过于深入其心,是其后黛玉虽想追求自由却又无力与命运抗争的根本原因。

2、外貌描写(通过宝玉视角)此处外貌描写,侧重肖像刻画: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多愁善感;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体弱多病、聪明但又多心。

此处外貌描写,没有介绍衣着,含义深远:黛玉家道中落,身上已经没有什么贵重之物,都是些寻常之物,自然不会吸引宝玉的注意,与王熙凤、贾宝玉的衣着打扮形成鲜明对比;林如海为官清廉,没有为女儿留下什么贵重之物,与贾府的贪赃枉法形成鲜明对比;贾宝玉更关心的是有点另类有点灰姑娘性质又一身病态的林妹妹的美貌,耐人寻味。(其叛逆特征可见一斑)

四、通过解读判词理解人物性格

王熙凤

判词:凡鸟①偏从末世来②,都知爱慕此生才③。一从二令三人木,④哭向金陵事更哀。解释:

①凡鸟:用拆字法,即“鳯”(凤的繁体字)字,指王熙凤,暗指其是人中凤凰、女中豪杰。②从末世来:生不逢时,处于封建社会大动荡的末期,结局可悲可叹亦可怜。③才,既夸奖王熙凤的才华,也可谐音讽刺其贪财。

④一从,指凤姐在贾母、王夫人两人(“从”字拆解)面前装出一副听从的样子,或理解为刚进贾府是一副顺从的样子;二令,理解为一副冷(拆字为二令)酷无情的样子,或指掌权后对贾府其他人发号施令;三人木:人木为休(仍用拆字法)字,暗指熙凤最终落到被休弃的结局,而高鹗续书部分写王熙凤因贾府被抄家而忧惧死去,是将“木”理解为动词,即入木,即死后放入棺木。

贾宝玉

贾宝玉虽然不像金陵十二钗有直接的判词,但两首《西江月》其实可当做判词来理解,这两首词是作者对宝玉性格及命运的评判。

①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②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③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④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⑥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⑦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⑧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解释:

①无故寻愁觅恨:太过情绪化,文中“摔玉”即是典型体现;有时似傻如狂:绝对的情痴,他为情傻(如“晴雯撕扇”),也为情狂(如“出家”)。

②生得好皮囊:见上文外貌描写分析;腹内原来草莽:指腹内没有正统的学问,有许多怪论,如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说女儿是水做的,男儿是土做的等等。

③潦倒不通世务: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仕途经济的道路;愚顽怕读文章:痛恨“八股”,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牡丹亭》、《西厢记》)。

④行为偏僻性乖张:封建社会的叛逆者;那管世人诽谤:我行我素,不听劝告。⑤富贵不知乐业:公子哥儿身份,只顾玩乐,不思进取;贫穷难耐凄凉:预示晚景凄惨。(晚景如何凄惨?书中贾宝玉形象带有曹雪芹本人明显的印记。高鹗写其出家当了和尚,与曹雪芹本人晚年靠卖字画糊口的情景相去甚远)

⑥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虚度光阴,不求上进,是贵族家庭的败家子,对国家也毫无帮助。

⑦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拿缺点来吹嘘,显然是不承认这是缺点,反觉得是优点。从中可以看出,这两首词似贬实褒。

⑧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表面是奉劝其他纨绔子弟不要学宝玉的样子,实际上作者已经为后人树立的一个“另类”榜样。(五四运动中就涌现出了一大批这样敢于与家庭决裂的“纨绔子弟”)两首词表面上是用世俗的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不愿受封建束缚,厌弃功名利禄,只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二词作似贬实褒,正文反作。

林黛玉

判词:可叹停机德①,堪怜咏絮才②!玉带林中挂,③金簪雪里埋。④ 解释:

①“停机德”: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歌颂乐羊子妻贤淑之德的故事。这里用来赞叹宝钗。

②“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出自晋朝谢奕女幼年时期的故事。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用来赞黛玉之才华。

③“玉带林中挂”: “玉带林”倒过来即“林黛玉”。“玉带”可指封建官僚的腰带,玉带被挂在枯木上,指黛玉支持宝玉不走仕途道路的决定;“玉带”也可用本意理解,即系玉之带,(黛玉身上的玉已在贾敏去世时用作陪葬,只剩系玉之带),一条玉带挂于林中,应是遗物,暗指黛玉香消玉殒。

④“金簪雪里埋”: “金簪”即金钗,宝钗,“雪”谐音薛,“金簪雪”就是指薛宝钗。一股金钗被埋在雪里,暗示薛宝钗被冷落、独守空房的境遇。

作者将钗、黛同写在一个判词里,是一组矛盾统一体。

五、用公式归纳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归纳公式:人物性格(二到三个四字短语)+代表阶层(某类人的代表)

人物性格习惯上用四字短语表达。如:麻木不仁、贪生怕死、鞠躬尽瘁、勇往直前等。若是两个字的表人物性格的词语,可以加上一个近义二字词语合成四字短语,如:精明+能干,合成精明能干。若是三个字的短语,可以把第一个字换成二字词语,或直接在第一个字前再添一个词语,如:有爱心→充满爱心,有教养→富有教养等。

小说往往用一个人代表一类人,他是某类人典型特征的集中体现。如鲁迅《故乡》中,闰土是纯朴的农民代表,杨二嫂是贪小便宜的城镇小市民的典型代表,“我”是小知识分子代表等。同样,《红楼梦》中人物身份地位不同,所代表的阶层也不同。

王熙凤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刁钻狡黠,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两面三刀),善于阿谀奉承的人;她独揽贾府大权,是贾府的实际掌权者(统治阶级、剥削者)。

贾宝玉

贾宝玉反对封建束缚,追求自由平等,鄙视功名,蔑视世俗,卓然独立,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

林黛玉

林黛玉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多愁善感,言行小心谨慎,是一位寄人篱下、渴望自由的弱小者形象,宝玉叛逆的盟友。

六、在探究中进一步认清人物

通过探究,可以进一步认清人物。可以合作探究也可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热点、疑点加以探究,得出圆满的或创新的解答。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名著的热情,也对提高高考探究题的解答技巧有所帮助。

1、贾府的人个个“敛声屏气”,为什么独有王熙凤“放诞无礼”?(教学用书“问题探究”1)

2、在世人眼里,贾宝玉是个怎样的人物?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他?(教学用书“问题探究”2)

3、探究林黛玉的悲情色彩。(补充)

※为叙述方便,将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放在以上六步骤中统一分析。建议先按以上六步骤分析完一个人物后,以另一人物验证,(仍按六步骤分析)最后一个由学生用本课所学方法(六步骤分析法)自己分析归纳,教师适当指点。

注:本文发表于《中学语文》2011第8期(页码104-106)CN42-1021/G4

第四篇: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物形象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物形象

在《红楼梦》百花斗妍的女儿国大观园里,黛玉牵动人的衷肠,她强大的艺术魅力与动人之处主要源于她的悲剧美。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二百多年来,无数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真正的悲剧总是动人心魄的,因为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

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还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像和诗意,创造了新奇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这绝不是宿命论,而是艺术的夸张、渲染和强化。命运对她太残酷和不公平。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只有孤苦伶仃长期寄居在黑暗龌龊的贾府。

曹先生塑造的这一“心思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在《红楼梦》中着墨较多,是为爱流尽最后一滴泪的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儿,她不仅有泪情,还具有才情,对宝玉的爱情更是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细细品味,咂摸红楼中林黛玉的艺术形象,以下几点格外突出。

一、才华横溢的诗人

纵观整部《红楼梦》,林黛玉的一首《葬花吟》写出了她自己的一生,更是写进了红楼中女子的一生,也可以说是“一诗成纖”。她对自己的处境以及自己的心境做了最恰当的描述,我们从中看到的是她的“孤标傲世,目下无尘”的高洁品质。

林黛玉自小就生活在一个书香世家,这为她的才情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她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她的才情也为她与宝玉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就算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她依旧没有收起自己的才情的锋芒。书上说她为泪而生,泪尽而逝。其实她是为诗而生,那泪,就是灵性与才情。林黛玉是这一部《红楼梦》的诗魂,她的诗情在红楼梦中要算最高的。林黛玉是曹雪芹笔下一个诗化了的形象,作者有意集历代才女之所长于她一身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个性。她能将自己的灵魂触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触发自己的痛苦的灵魂与悲剧的命运。可以说,她的诗情到尽她的苦情。

二、泪伴终生的“泪人”

曹雪芹在作品的一开头,就赋予了林黛玉特殊的使命——还泪。因此才有了宝黛之情,也因此,黛玉为宝玉,一生流泪,至死不变,泪尽而逝,绝无怨言,这方是报恩还泪。林黛玉的泪从始至终贯穿整部作品。自从见了宝玉,她的泪就没有停止过。“泪人”的特点:一,她降临人间,是为了还泪而来。还泪就是还情。二,她在人间的人生过程正式还泪的过程,生命尚未终止,其泪痕总是不干。三,这位泪人的生命不像常人那样以年龄计量,而是以眼泪多少计量。四,她不仅是泪人,而且是诗人。因些她泪中有诗,诗中有泪。她的泪在眼里是泪水,流入字中则是诗。这些个特点,准确的阐释了林黛玉的泪人背后的孤独与伤痛。为情生、为情死、为情泪伴终生,这对于十七八岁的她来说,经历的是怎样一个变迁,现在我们无从了解,但是这个千古一遇的泪人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里碑式的意义与价值。

三、多愁善感的“病人”

林黛玉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病态,黛玉的病是从娘胎里就带出来的,也是她性格的一个方面,病病怏怏,心思细腻,这进一步的培养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一草一木皆成为了她愁感的对像,一首“葬花吟”更是将她的这种性格推到了极致。因为自卑,因为敏感,她经常经泪洗面,咏诗遣愁,更是共孤寂的心境的宣泄,她不安于这种命运,又无法摆脱这种命运。这种矛盾经常扭曲着她的感情和心理,于是她的心境就永远得不到平静,并招惹了许多看来是不必要的烦恼和痛苦,她害上了无法解除的思想的忧郁症。所有的世间万物在她的面前,仿佛都变成了制造眼泪和忧愁的原料。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她对贾宝玉的爱情及对薛宝钗的嫉妒。

四、坦率纯真的“酸人”

说林黛玉“酸人”,这里专指的是她尖酸刻薄,心胸狭窄的个性,其体现在作品中俯拾皆是。但她的“酸气”大多出现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谈到金玉良缘等危机到她和宝玉的爱情时,二是在遇到谈论身世、贵贱、引起她悲叹自己的处境时,这时她才会敏感的触景伤情,借题发挥。然而直率的林黛玉在她几乎毫无遮掩地表露自己的缺点的同时也向人们敞开了他那天真无邪的心扉。在她眼里容不得微尘,也不记的微嫌。黛玉是性灵派,任情任性不加掩饰,爱也罢,厌也罢,一切都摆在那里任人评说。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立体的,较为真实的人物形象。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物,林黛玉也是如此。我们不能主观的说这种性格的好与坏。只能客观的评价人物特点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与研究价值。

五、为爱生死的“痴人”

这小小的绛珠仙草便用一世的情、一世的轮回、一生的生死、一世的眼泪来偿还一段爱情,这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恋。宝玉送她“颦颦”二字,确切的说应该是“痴人”。为报恩,她来到贾府,与宝玉同吃同住,一起成长,三生石上的姻缘,木石前盟的际会,让他们之间多出来的是一到无形的知遇、知音之情。她为情生、为情死,宝玉即是她今生唯一,天下男人她都不在心头眼中。宝玉的洞房花烛之夜,便是她泪尽而亡之时。这是曹雪芹给予她的使命,也是她经人世一遭的唯一。黛玉对宝玉的一片痴情,对爱情至死不渝,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她有了常人难以理解的痛苦。“情痴”带给人的是一种“心灵上的伤痛”,且几乎无药可医,这也就为她的爱情悲剧奠定了基础。

六、身陷红尘的“儒人”

细细品味《红楼梦》就会发现黛玉的行为、爱好、语言等等都与儒家的思想脱不了关系。当别人问她读什么书时,她说自己读的是一些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的代表作品,儒家思想早已渗透进她的日常生活中去。虽然宝玉是她爱的人,但对于禅性极高的宝玉,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也使得她照样把宝玉的这一行为解释为“疯人”。因为儒学与禅学不相融合,所以她对此持有一种怀疑和轻视的感觉。这就充分的说明林黛玉是一个身陷红尘的“儒人”思想。她没有参禅人那样崇高的思想,但她身上体现出来的闪光点,却着实让人折服。林黛玉没有禅意,她用儒学阐释了她性格的可爱之处,的确难能可贵。

通过整部《红楼梦》来看林黛玉,她身上的性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才人、泪人、病人、酸人、儒人等等。无论是哪一种人,都充分的验证的林黛玉这一形象的研究价值在“红学”研究史上是不容置疑的。这个身处封建礼教束缚下的叛逆女性,是不被当时社会所认可的,所以她的一生只能以悲剧来结束。纵观她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在封建社会大家族里生活的她,个性张扬,率真坦荡,执

著追求高品质爱情,有异于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是大观园里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她的身上体现出一种前卫的、进步的民主思想,而这种进步在当时社会却被认为是叛逆的,是被礼教所不容的,也正是由于她的叛逆及对心灵相通的爱情的执著追求才引起封建家长们的不满,作为一个异类,她的失败及悲剧命运是注定了的。这个悲剧形象中所表现出的个性解放、人性觉醒的思想和叛逆性格,不屈服于强权的顽强精神,会随着这个典型艺术形象而始终存在着,并且对《红楼梦》的读者产生一种激励、启迪的作用,这也正是我们分析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所在。

林黛玉死去了,但林黛玉的纯美的精神,她与贾宝玉生死与共的爱情,他们所实践过的爱情原则,她的闪耀着艺术魅力的优美形像,将与日月争辉,与天地共存;这一形像所含蕴的哲理与诗意,将给予不同时代的读者以生活的启示和美感享受。

第五篇: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

第三课时

一、分析人物性格

一、林黛玉: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都中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再如,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

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其次,有两段关于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1.众人见黛玉时对她的年龄、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2.宝玉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表现黛玉的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尤其怕“哭”与“泪”,不但照应第一回中的“木石前盟”,又为以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二、王熙凤: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节选部分以四个层次展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1.写出场:

这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难怪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实在是“放诞无礼”,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通过贾母介绍,更证明了这一点: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老祖宗”能够用这样戏谑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2.绘肖像: 不但具体细腻刻画人物外部特征,而且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

头飾饰

┌服饰 服

饰集珍宝珠玉于一身──贪婪与俗气(内心世界的空虚)

装 肖像描写┤ “三角眼”

“吊梢眉”

└容貌

美丽外表──刁钻狡黠(本性)

“粉

面”

“丹

唇”

3.见黛玉:

通过她的言谈举止表现她的感情的变化,反映她的内心世界。

先是恭维(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不惜恭维到了令人肉麻的地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继而拭泪(提到黛玉母亲,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掉泪,抢先“以巾拭泪”)

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这个感情的转变)

小结: 入木三分描绘了王熙凤“察颜观色,机变逢迎”──得宠原因。

4.回王夫人:

一笔带过,进一步说明由于她的察颜观色,机变逢迎,已取得王夫人欢心,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

三、贾宝玉: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以下分三个描写重点来分析:

1.出场前:

侧面介绍一般人对宝玉看法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贬斥态度)。

王夫人: “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黛玉:(听母亲说)“衔玉所生”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小结: 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社会的“叛逆”,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所以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2.肖像描写:

反映黛玉的客观观察: 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非常眼熟,产生亲热感。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3.两首《西江月》:

怎样理解这两首《西江月》?

⑴词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

思想性格: 生活“潦倒不通世务”,却钟情于女孩子,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行为偏僻”,常常“有天无日”地批驳不合理的现象,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怕读”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的、具有莫大权威的《四书》之类的“文章”,却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的书视如珍宝,这些都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可见“顽劣”“乖张”──叛逆是其主要性格特征。

宝玉形象: 他“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不是封建时代的忠臣孝子,而是“于国于家无望”的逆子贰臣。

作者对宝玉的态度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赞颂宝玉。

⑵该词作用。

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小结全文:

一、围绕中心描写:

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二、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

对王熙凤、贾宝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重点突出。

三、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宝黛初会

宝黛初会便都感到似曾相识、息息相通。黛玉一见到宝玉就感到: “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宝玉看了黛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两人初会就产生了一种互相熟识的心灵感应。作者这样写,一方面是来自第一回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初会时的心灵感应,表现两人感情上为默契,为后来两人爱情的发展张本。

在初会时,宝黛虽然感情相通,想法相似,但表现却不一样,黛玉见宝玉是一“惊”,而宝玉见黛玉是一“笑”,一存于中,一发于外。这不同的表现来源于他们不同的地位所产生的不同心理。黛玉是听惯了别人对宝玉的评论: 惫懒、懵懂、顽劣……可是今日一见并非如此,自然“便吃一大惊”;再说黛玉初到贾府步步都要留心,所以虽然一“惊”,但只是“心下想”,不敢轻易说出口来。而宝玉则不同,在贾府中他是娇纵惯了的,所以直言不讳,即使贾母说他“又是胡说”,他毫不在乎,仍然说下去

二、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三、四题

2、课外选读《红楼梦》部分章节,或者阅读《红楼梦》全书。

下载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评论林黛玉人物形象1000字(最终5篇)

    评论林黛玉人物形象1000字范文[内容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高峰,也是世界性的长篇小说名著,它那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而完美的艺术技巧,是中国小说史上任何......

    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 《水浒传》 天雄星豹子头林冲,早年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他的妻子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发配沧州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

    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 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①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林黛玉与史湘云人物形象之比较

    林黛玉和史湘云人物形象之比较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给世人美好的文学熏陶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想象与思考。百余年来,红学研究从未间断过。其中以......

    论述 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王熙凤人物形象

    古代文学 论述 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王熙凤人物形象 一、贾宝玉的形象 1、贾宝玉性格的主导方面是不喜欢读“孔孟之书”特别是不喜欢走“仕途经济”之路。这是对传统人生仕......

    林黛玉性格分析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号女主角。她天生丽质,两弯罥烟眉,一双含露目,更兼具动静交融的柔弱气息。她虽才华横溢,却心底狭窄,与人常存芥蒂。特别是在与宝玉的爱情互动中,她一直在......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之贾宝玉

    教学设计《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之贾宝玉 林黛玉进贾府 教学目标:1.从王夫人和林黛玉的语言中初步了解宝玉。 2.从贾宝玉的行为分析其叛逆的性格 3.结合文本及课外资料......

    古代文学 论述 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 王熙凤人物形象

    一、贾宝玉的形象 1、贾宝玉性格的主导方面是不喜欢读“孔孟之书”特别是不喜欢走“仕途经济”之路。这是对传统人生仕途观念的叛逆。如他喜读“杂书”,不喜欢“八股文章”,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