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代文学 论述 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 王熙凤人物形象
一、贾宝玉的形象
1、贾宝玉性格的主导方面是不喜欢读“孔孟之书”特别是不喜欢走“仕途经济”之路。这是对传统人生仕途观念的叛逆。如他喜读“杂书”,不喜欢“八股文章”,称热衷于功名富贵的人为“禄蠹”,“顽童闹学堂”等。
但《红楼梦》还写了贾宝玉“中乡魁”的内容,虽然这是80回后的情节而非曹雪芹本意,但即以《红楼梦》前80回而论,他也并非一概反对读孔孟之书,比如他进过私塾,他还说过“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之类的话。
2、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这是他对传统“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等级观念的叛逆,如“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与小厮“没上没下”,与戏子交往,对兄弟、晚辈不立规矩。当然就文本实际来说,他的叛逆并不彻底。
3、贾宝玉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如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是对传统“男尊女卑”观念的叛逆。这是贾宝玉以偏激形式反映出的追求男女平等的要求,同时表现了人性理想,即他对大观园少女“博爱”,他的女人“三变”论即明证。如为平儿理妆,为香菱换裙,祭祀金钏。
4、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主要表现在爱情婚姻方面。他和林黛玉的相爱,是以思想感情为基础的,这方面体现出了他要“木石前盟”而不要“金玉良缘”,所体现的顺从个人情志与服从现实利益的冲突。如他在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甚至拉着袭人的手把对黛玉的满腔真情都倾诉了出来; “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5、但同时还应看到,贾宝玉的性格不是一开始就定型了的,作品着力描写了他性格发展成长的历史。而且贾宝玉形象也有缺陷,他生活在贵族环境里,不可避免地沾染了一些贵族公子的恶劣习气和腐朽观念。如踢袭人,训晴雯。
还有受作者时代的局限,他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
二、林黛玉
1、叛逆的思想和行为
如黛玉从不劝宝玉读八股文章、谈仕途经济,她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而且她与宝玉自由恋爱亦属越轨行为。
2、对爱情痴情执着
黛玉对宝玉的感情是一心相许,以生命相依托,因而有不尽的哀愁情思,乃至猜忌、争吵、嫉妒。她与宝玉既言和意顺,又求全责备,直至误会归于冰释。如林“黛玉误剪香囊”,“宝黛共读《西厢记》”,“黛玉怡红院外悲戚“,“情重愈斟情”,“诉肺腑”、“泪尽而逝”。
3、纯真率直
她从不掩饰自己的好恶,也不会刻意讨好他人,但对待紫鹃,亲如姐妹;香菱学诗,向她请教,她热诚相接;她感于宝钗的劝解,与宝钗赤诚相见。
4、孤高敏感 孤傲高洁;目无下尘,喜散不喜聚,鄙视身外名利,她弃绝尘世的庸俗与浮华、富贵与桎梏,“质本洁来还洁去”。如掷而不取北静王的鹡鸰香串念珠。
敏感尖刻。如对环境的感受“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对王善保家送宫花的讥刺;恼怒湘云将她比戏子。
5、才华出众
博览群书,过目成诵。且有自己独到的心得体会;除此之外,她亦擅鼓琴识谱、谈禅论道,女工虽不常作,可一出手必是精品。特别表现在超凡的诗才,如她的海棠诗风流别致,柳絮词缠绵悲戚,菊花诗技压群芳,《葬花吟》、《桃花行》、《题帕诗》、《五美吟》、《秋窗风雨夕》等作品也都文采斐然、寓意深刻,典故信手拈来,佳句一挥而就。更为与众不同的是黛玉作诗是以心作。那些蕴涵着情思哀怨的血泪之作,就是她生命的寄寓。
6、清灵超逸之美
清秀娇弱之美,聪颖敏慧的灵气,“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身体面庞怯弱不胜”,“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脱俗飘逸之美,忧郁、多情的诗人气质,“神仙似的妹妹”,“风流袅娜”,“袅袅婷婷 ”,“越发出落的超逸”,“年貌虽小,却举止言谈不俗”;“眉间若蹙”,“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
三、薛宝钗
1、恪守封建礼教
四德俱全,温良贤淑,委婉内敛。她时常劝谏宝玉读书仕进,立身扬名;对黛玉等人也多有规诫。
2、性格端庄稳重,圆熟豁达
她罕言寡语,城府深严,“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她安分随时,藏拙守愚,凡事处之泰然,安之若素。
她处世圆熟,豁达大度,深得贾府上下人心,如过生日悉依贾母所好,扑蝶使金蝉脱壳之计,帮湘云设东道,替岫烟赎棉衣,送礼物不忘赵姨娘,参与理家,施小惠全大体;宽容大度,乃至收服林黛玉。
有时冷漠无情。如她对金钏之死、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家的态度。作品中对其衣着素雅,住处素净、服“冷香丸”等描写,都可看作对人物“冷”的个性的暗示。
3、聪慧、博学、能干
诗才出众,如讽和螃蟹咏,夺魁柳絮词;学识广博,如她具有绘画、佛学、医学和养生的知识,懂得当铺经营的规则;能干,如精于女工,善于理家。
4、雍容典雅之美 “容貌丰美”,“鲜艳妩媚”,“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肌肤丰泽”,“体丰怯热”。“ 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林黛玉&薛宝钗 判词
《红楼梦》第五回中林黛玉、薛宝钗合占一首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其中“可叹停机德”,用乐羊子妻的典故,指宝钗深受封建礼教熏陶;“堪怜咏絮才”用谢道韫的典故,赞美黛玉超凡脱俗的才华。她们分别是儒家和庄禅文化影响下的产物,所以有人概括说,宝钗会做人,黛玉会做诗。
四、王熙凤
1、精明干练
善于治家理财,应付各种人际关系,大权独揽。如协理宁国府。
2、贪婪舞弊
如弄权铁槛寺,迟发月例钱放债。
3、泼辣狠毒
如“毒设相思局”,“借刀杀人”,滥施刑罚。
但有时富有同情心,有所顾忌。
4、风趣幽默 善于辞令,巧言令色。
5、华贵俏丽之美。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眉弯柳叶,高吊两梢,目横丹凤,神凝三角。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第二篇:论述 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王熙凤人物形象
古代文学 论述 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王熙凤人物形象
一、贾宝玉的形象
1、贾宝玉性格的主导方面是不喜欢读“孔孟之书”特别是不喜欢走“仕途经济”之路。这是对传统人生仕途观念的叛逆。如他喜读“杂书”,不喜欢“八股文章”,称热衷于功名富贵的人为“禄蠹”,“顽童闹学堂”等。
但《红楼梦》还写了贾宝玉“中乡魁”的内容,虽然这是80回后的情节而非曹雪芹本意,但即以《红楼梦》前80回而论,他也并非一概反对读孔孟之书,比如他进过私塾,他还说过“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之类的话。
2、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这是他对传统“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等级观念的叛逆,如“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与小厮“没上没下”,与戏子交往,对兄弟、晚辈不立规矩。当然就文本实际来说,他的叛逆并不彻底。
3、贾宝玉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如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是对传统“男尊女卑”观念的叛逆。这是贾宝玉以偏激形式反映出的追求男女平等的要求,同时表现了人性理想,即他对大观园少女“博爱”,他的女人“三变”论即明证。如为平儿理妆,为香菱换裙,祭祀金钏。
4、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主要表现在爱情婚姻方面。他和林黛玉的相爱,是以思想感情为基础的,这方面体现出了他要“木石前盟”而不要“金玉良缘”,所体现的顺从个人情志与服从现实利益的冲突。如他在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甚至拉着袭人的手把对黛玉的满腔真情都倾诉了出来; “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5、但同时还应看到,贾宝玉的性格不是一开始就定型了的,作品着力描写了他性格发展成长的历史。而且贾宝玉形象也有缺陷,他生活在贵族环境里,不可避免地沾染了一些贵族公子的恶劣习气和腐朽观念。如踢袭人,训晴雯。
还有受作者时代的局限,他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
二、林黛玉
1、叛逆的思想和行为
如黛玉从不劝宝玉读八股文章、谈仕途经济,她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而且她与宝玉自由恋爱亦属越轨行为。
2、对爱情痴情执着
黛玉对宝玉的感情是一心相许,以生命相依托,因而有不尽的哀愁情思,乃至猜忌、争吵、嫉妒。她与宝玉既言和意顺,又求全责备,直至误会归于冰释。如林“黛玉误剪香囊”,“宝黛共读《西厢记》”,“黛玉怡红院外悲戚“,“情重愈斟情”,“诉肺腑”、“泪尽而逝”。
3、纯真率直
她从不掩饰自己的好恶,也不会刻意讨好他人,但对待紫鹃,亲如姐妹;香菱学诗,向她请教,她热诚相接;她感于宝钗的劝解,与宝钗赤诚相见。
4、孤高敏感 孤傲高洁;目无下尘,喜散不喜聚,鄙视身外名利,她弃绝尘世的庸俗与浮华、富贵与桎梏,“质本洁来还洁去”。如掷而不取北静王的鹡鸰香串念珠。
敏感尖刻。如对环境的感受“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对王善保家送宫花的讥刺;恼怒湘云将她比戏子。
5、才华出众 博览群书,过目成诵。且有自己独到的心得体会;除此之外,她亦擅鼓琴识谱、谈禅论道,女工虽不常作,可一出手必是精品。特别表现在超凡的诗才,如她的海棠诗风流别致,柳絮词缠绵悲戚,菊花诗技压群芳,《葬花吟》、《桃花行》、《题帕诗》、《五美吟》、《秋窗风雨夕》等作品也都文采斐然、寓意深刻,典故信手拈来,佳句一挥而就。更为与众不同的是黛玉作诗是以心作。那些蕴涵着情思哀怨的血泪之作,就是她生命的寄寓。
6、清灵超逸之美
清秀娇弱之美,聪颖敏慧的灵气,“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身体面庞怯弱不胜”,“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脱俗飘逸之美,忧郁、多情的诗人气质,“神仙似的妹妹”,“风流袅娜”,“袅袅婷婷 ”,“越发出落的超逸”,“年貌虽小,却举止言谈不俗”;“眉间若蹙”,“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
三、薛宝钗
1、恪守封建礼教
四德俱全,温良贤淑,委婉内敛。她时常劝谏宝玉读书仕进,立身扬名;对黛玉等人也多有规诫。
2、性格端庄稳重,圆熟豁达 她罕言寡语,城府深严,“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她安分随时,藏拙守愚,凡事处之泰然,安之若素。
她处世圆熟,豁达大度,深得贾府上下人心,如过生日悉依贾母所好,扑蝶使金蝉脱壳之计,帮湘云设东道,替岫烟赎棉衣,送礼物不忘赵姨娘,参与理家,施小惠全大体;宽容大度,乃至收服林黛玉。
有时冷漠无情。如她对金钏之死、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家的态度。作品中对其衣着素雅,住处素净、服“冷香丸”等描写,都可看作对人物“冷”的个性的暗示。
3、聪慧、博学、能干 诗才出众,如讽和螃蟹咏,夺魁柳絮词;学识广博,如她具有绘画、佛学、医学和养生的知识,懂得当铺经营的规则;能干,如精于女工,善于理家。
4、雍容典雅之美 “容貌丰美”,“鲜艳妩媚”,“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肌肤丰泽”,“体丰怯热”。“ 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林黛玉&薛宝钗 判词
《红楼梦》第五回中林黛玉、薛宝钗合占一首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其中“可叹停机德”,用乐羊子妻的典故,指宝钗深受封建礼教熏陶;“堪怜咏絮才”用谢道韫的典故,赞美黛玉超凡脱俗的才华。她们分别是儒家和庄禅文化影响下的产物,所以有人概括说,宝钗会做人,黛玉会做诗。
四、王熙凤
1、精明干练
善于治家理财,应付各种人际关系,大权独揽。如协理宁国府。
2、贪婪舞弊
如弄权铁槛寺,迟发月例钱放债。
3、泼辣狠毒
如“毒设相思局”,“借刀杀人”,滥施刑罚。但有时富有同情心,有所顾忌。
4、风趣幽默
第三篇: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肖像描写的整体性解读
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肖像描写的整体性解读
作者:(838200)新疆鄯善县第二中学高中部语文组 徐广舟 ***
为了备课,我参考很多《林黛玉进贾府》的教案版本,这些教案对于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形象分析,让我觉得甚不过瘾,特别是对他们的肖像的解释,让我有一种“没有说透”的感觉。在此,我对这三个主要人物的肖像描写做一番细部分析式的整体性解读。所谓细部分析,即针对肖像描写中的用词进行深度挖掘和深度分析;所谓整体性解读,即把人物肖像和人物在整部红楼梦中的典型性表现进行互相印证。在分析之前,我需要预先声明一下,虽然我相信相由心生,但同时我更相信人不可貌相——我的目的是审美不是宣扬相面术——我意在把我们下意识的审美心理和人物性格互相印证,就曹雪芹笔下的人物肖像进行的文化意义的分析。
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一双丹凤三角眼
丹凤眼,这是我们古典文化中对英雄和美人描写时常用的一种眼型,如关羽“丹凤眼,卧蚕眉”,我们说起古典美人时常用“一双丹凤眼水汪汪地含着一波碧泉”来形容。丹凤眼英雄美人共有,容易让人产生“英雄富有魅力,女子有豪侠之气”的联想。我们说一个比较有性格的女子生气时往往说“杏眼圆睁”,这已经够“辣”了,相比较而言丹凤眼比杏眼更加有不可侵犯的威严,往往会让人心生敬意。三角眼,科学的解释这是一种生理现象,中老年人皮肤松弛以后往往会出现;但在我们的文化心理上这是奸臣的标志,意味着奸诈、凶狠、权谋、毒辣、工于心计等,如戏曲舞台上的曹操、明朝奸相严嵩、《三侠五义》中马朝贤。丹凤三角眼,美而奸诈,王熙凤的这点性格主要例证有毒设相思局害死贾瑞——贾瑞迷恋她的美貌,前来骚扰,行为固然可恨,但“罪不至死”;借刀杀人害死尤二姐等——因为吃醋要了两条人命,既然容不下尤二姐,为什么还热情地地把她接到贾府,难怪连下人都说她“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两弯柳叶吊梢眉
柳叶眉,美女的标志,现代人女性化妆也常用这种眉型;吊稍眉,意味着有决断、处理问题切中要害、大刀阔斧。用在男子相貌上又称剑眉,我们的前总理朱镕基就是剑眉,他从紧缩信贷开始堵住货币进入市场的渠道,对房地产采取釜底抽薪的手段,最终控制房价,令人称快。王熙凤协理宁国府集中体现了王熙凤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她去宁国府之前就从五个方面总结了宁国府的积习:“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这五个方面用现代话来讲分别是后勤管理不善,分工不明,财务开支混乱,奖罚不明,重资历不重能力的评价体系。柳叶吊梢眉,美而有决断。她明确分工、厘清财务、加强管理,威重令行令宁国府面貌焕燃一新。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身材不错,还有一副媚骨,特别是对贾母,百般讨好;可是老祖母对你的行为洞若观火,老祖母是一个从重孙媳妇的身份做到自己有了重孙的女人,早已是世事洞明,不说罢了,“不聋不瞎,不会当家”嘛;你这副媚骨能讨好贾母,却无法讨好自己的丈夫,“哭向金陵事更哀”让你对命运的捉弄无能为力。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粉面含春,八面玲珑,工于心计,善于辞令;虽然着装富贵得都有点艳俗了,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还是让人眼睛一亮。
王熙凤被称为女曹操、胭脂虎,这是有道理的,她的狠毒让人恨、她的决断让人赞。
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脸是圆的,皮肤看起来也不错,精气神不错,形象使人赏心悦目。
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鬓角和眉毛精心修理过,鬓角齐,眉毛浓黑,可能描过,这是袭人的功劳。
面如桃瓣——脸蛋白里透红,惹人喜爱加疼爱。
目若秋波——秋波多用来指女性,眼如秋水脉脉含情,宝玉的这双眼是否意味着他由于长期呆在“女儿国”已经女性化了?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这个帅哥连生气都那么好看,连怒目而视都让人怦然心动。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脸上护肤霜涂了不少,可能是名牌;吃了不少胭脂,嘴唇上没擦干请。
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富贵闲人,整天乐呵呵的,由于处在青春期,喜欢对女孩子眉目传情,晴雯、金钏就是证明,不过他很规矩,警幻仙姑称之为“意淫”。
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风流的公子哥,欠的情债很多,在眼角和眉梢都堆满了,虽然你只爱黛玉一人,除了袭人你没对其他人做过什么,但多情就是你的错,还记得走火入魔的尼姑妙玉吗?
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这种的少女崇拜倾向是真诚的、纯洁的,刘姥姥讲个故事,他担心抽柴火的女孩冻坏了;盯着宝钗的如藕的胳膊出神,被林黛玉嘲笑为呆雁;对了,他还爱吃胭脂,爱看《西厢记》等等:这些在外人看来当然是“似傻如狂”的举动。他见到林黛玉之后真诚表白,“这个妹妹我是见过的”“只当远别重逢的旧相识”;因为黛玉没有“玉”,他觉得不公平“连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我不要这劳什子了”,董一菲老师把摔玉解读为“破碎的冲动”——为了爱情的奋不顾身。
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似蹙非蹙的眉尖被被宝玉敏锐地捕捉到,也只有他深刻理解你内心的愁苦,所以赐你号为“颦颦”;罥烟眉,清秀而有亮色,“罥”乃缠绕之意,但“烟”可视可感却无法握在手心,如同你和宝玉的爱情。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似喜,你喜从何来?因为见到了宝玉吗?遇见他是幸运、是苦恼还是灾难?所以只能是“非喜”。虽然眼含深情,可情归何处?列宁格勒勒藏旧钞本《石头记》写作“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我认为这种写法似乎更好,既然前世神瑛侍者对你有灌溉之恩,那么今世就用一生的泪水还他吧。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因病而愁,还是因愁而病?病愁加身,都化作点点泪光,微微娇喘,惹人生怜也让人叹息。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美丽,娇弱。如花容貌,倒影水中,时光定格在这一刻有多好,你不用再去承受人世的苦难了;可是你还得行动,为了寻求一隅安身,感受些许温情,你远离家,寄居在外婆家;你似弱柳扶风般地挣扎着前行,命运待你不薄,让你遇得到了前世的恩人,今生的知己;命运又待你如此残酷,竟然让你们碰上了,然后又残忍地将你们分开。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比干的七窍玲珑心最终吞噬于狐狸精之口,你心有八窍,聪慧甚于比干,能够洞悉了禅机帮助宝玉不至于在佛经中移了性情,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所有的哀愁层层累加让你的病比病西施更甚,压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承诺过你“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宝哥哥舀了另一瓢水,拥抱了另一朵鲜花。可你不忍心责怪他,临死的时候说“宝玉,你好......”,未说出的话多么孤独,随着你的香消玉殒留给世人无穷的猜测。
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黛玉道:“瓢之漂水奈何?“ 宝玉道:“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 黛玉道:“水止珠沉,奈何?“ 宝玉道:“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
黛玉道:“禅门第一戒是不打诳语的。”
宝玉道:“有如三宝.” 黛玉低头不语.只听见檐外老鸹呱呱的叫了几声,便飞向东南上去,宝玉道:“不知主何吉凶。”
黛玉道:“人有吉凶事,不在鸟声中。”
林黛玉在得到贾宝玉的承诺后,内心一定很喜悦,就连预示不详乌鸦叫声都没有让她多愁善感地流泪,这或许就是爱情的力量,可是宝黛的爱情却是“水自流,瓢自漂”,看似不可分离,却无法长久相守,最终“水止珠沉”——这四个词真是一句谶语。聊可安慰的是,贾宝玉心始终未变,“禅心已作沾泥絮”,他洞悉了缺憾,出家了。这又怎样呢?这种永驻人心的遗憾和心痛让我想起舒婷的一句诗“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第四篇:《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之贾宝玉
教学设计《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之贾宝玉
林黛玉进贾府
教学目标:1.从王夫人和林黛玉的语言中初步了解宝玉。2.从贾宝玉的行为分析其叛逆的性格
3.结合文本及课外资料解析贾宝玉性格内蕴。教学重点:解析贾宝玉性格内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林黛玉和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美貌多情,体弱多病,言谈举止谨慎小心,心思玲珑。
王熙凤:泼辣,察言观色,善于逢迎。2.揭示本课学习内容
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来看看贾宝玉这个人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
二、初步了解
1.说一说你眼里的宝玉?
预设:多情,纨绔,帅„„
2.从哪里得出这些信息?
出场后的外貌描写:帅气,多情 出场前的侧面描写:纨绔,玩世不恭
3.总结你眼里的宝玉形象
多情、叛逆的纨绔子弟(板书)
三、重点解析
1.>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环境 2.宝玉最叛逆的举动——摔玉
(1)视频播放(2)摔玉内涵
A.印证木石前盟
B.情节上为宝黛爱情作铺垫 C.性格中的叛逆(最重要)
3.叛逆的举动看性格内蕴——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1)反科举,憎功名
(2)关爱女性,博爱
区分博爱与对黛玉的爱
(3)追求自由爱情
4.西江月》中展现的宝玉——似贬实褒
(1)范读
(2)词中描写的宝玉形象(站在封建统治者的角度)
(3)词中真实的宝玉形象
(4)词的手法
5.再谈谈你现在看到的宝玉 顶撞封建的社会“先驱”(板书)
四、拓展训练
选择一位你熟悉的任课老师,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方面写一写你眼里的他(她)。学生读自己作品
五、课后作业
第五篇:红楼梦解析——林黛玉和薛宝钗
林黛玉和薛宝钗,一个是知府的女儿,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女儿;一个追求完美,一个自云守拙;有的人看见这首诗中同时写了林、薛二人,以为找到了“钗黛合一”的证据,这是错误的。矛盾着的双方既然互为依存,为什么不可以在一首诗中并提林薛这两个在思想倾向上彼此对立的人物,通过贾宝玉对她们的不同的态度的比较,以显示抑扬褒贬呢?
林黛玉形象从《红楼梦》面世之日起,就是在被理解和被误解中度过的。新时期红学正在呈现出百花争艳之势,然而对林黛玉而言,似乎又面临着一个新的厄运,尤其是在年青人中,黛不如钗的论调又相当流行,甚至径直以“讨嫌”来目黛玉了。要正确评价林黛玉,我以为必须把林黛玉放在她所生活的时代的荧屏上去显影。不然就始终摆脱不了那个周而复始的被理解又被误解的怪圈。
黛玉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字“颦颦”,名号“潇湘妃子”潇湘妃子是根据她住的屋子命的名。林妹妹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具有绝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这些都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
红楼梦里各个女儿都精华灵秀独具其魅,却只有黛玉美的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我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形容这样脱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几回!”,更能生动贴切些吧。
《红楼梦》中林黛玉前世为离恨天上三生石畔一颗绛珠仙草,日见枯萎之时,得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灌溉,天地灵气而修成人体,然而仅修为女体,心中结一份难释之情,说 若他下世为人,我也随他世间走一遭,将毕生眼泪还与他,以报灌溉之恩。后,通灵宝玉下世,这才使整个故事得以发生……
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她是《红楼梦》读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爱神。
然而,在百花斗妍的女儿国大观园里,有妩媚丰美的薛宝钗,有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有文采精华的贾探春,有美貌不亚于其家姐的薛宝琴,……为什么独有黛玉那样牵动人的衷肠,甚至有人因她而狂、为她而死呢?她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她究竟美在何处、动人在何处?应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点,则是林黛玉具有一种悲剧美。当人们说《红楼梦》是一部悲剧时?恐怕首先是指宝黛爱情的悲剧;其次是指青春少女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共同悲剧。而其中最悲者莫过于黛玉之悲了。真正的悲剧总是动人心魄的,因为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曾用“造化钟神秀”的诗句,来形容东岳泰山的壮美在他心中引起的惊奇。意思是说:大自然把它的神奇秀丽都集中在泰山上了。贾宝玉在阐述他的“女清男浊说”时道:“天地灵秀之气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渣滓浊沫已。”他后来见到薛宝琴、李纹、李绮时、又不胜感叹道:“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曹雪芹这个“造物主”,也只把“精华灵秀”钟于女儿。并特别多地钟于林黛玉。他所创造的林黛玉,形容娇美,聪明绝顶,坚贞纯情,才学横溢,并具有诗人的气质和独特的悲剧性格。而她的叛逆的悲剧性格,则是她生命的主旋律。
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还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象和诗意,创造了新奇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这绝不是宿命论,而是艺术的夸张、渲染和强化。她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会吃饭时便吃药,而且不许哭,不能见外人。命运对她太残酷,太不公平了。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长期寄居在黑暗龌龊的贾府。
我们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是她刚刚来到贾府。作者通过凤姐的“嘴”和宝玉的“眼”,描绘了她天仙似的人品。凤姐一见就惊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在宝玉的眼里,这“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则别有一种风范和神韵: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曹雪芹把我们民族的审美积淀进行了新的熔铸和创造,他把杨贵妃式的丰美赋予了薛宝钗,而把更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给了林黛玉,使林黛玉的形像具有绝世的姿容;作者有意将林黛玉的外貌与西施联系起来,并将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赋予林黛玉,还借宝玉之口给她取字“颦颦”,便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她“心较比干多一窍”。她的蒙师贾雨村说,他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因其母名贾敏,“他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笔。”她到贾府时,尚在孩提,却牢记母亲生前的嘱咐:“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审视;然其言行举止,却又那样彬彬有礼,适份合度。
但我们同时也感觉到,她一开始便受到心理上的压抑。她诗思敏捷,别人写诗,总是苦思冥想,而她却“一挥而就”。她对贾宝玉说:“你能一目十行,我就不能过目成诵?”的确,林黛玉的聪明在大观园里是有名的。
她善于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一次宝玉去看宝钗,正在一个“识金锁”,一个“认通灵”,不期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钗笑问“这是怎么说?”黛玉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又问“这是什么意思?”黛玉道:“什么意思呢,来呢一齐来,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呢?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酒杯时,正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又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聪敏的颦儿,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多么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敲而又点滴不漏。又一次,宝玉看着宝钗雪白的膀子发呆。这时,“只见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绢子笑呢。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宝玉道:„何曾不是在房里来着?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瞧。‟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的一声飞了。‟嘴里说着,将手里的绢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
这种机敏,这种讽刺与戏谑,只有林黛玉才能做得如此精纯而又天衣无缝。大观园里有几张利害的“嘴”,如凤姐的“嘴”,贾母的“嘴”,晴雯的“嘴”,尤三姐的“嘴”,红玉的“嘴”;黛玉也有一张更利害的“嘴”。宝玉的奶妈李嬷嬷说:“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利害。”但凤姐等人的“嘴”与黛玉的“嘴”又有文野之分:凤姐多是“世俗取笑”;黛玉则显得典雅俊则。正如薛宝钗所说:“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言为心声,心慧则言巧。
其实,林黛玉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学诗,宝钗讥她“得陇望蜀”,极为厌烦;香菱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堪称“诲人不倦”。她待人很宽厚,与人不存芥蒂。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忿,可一会儿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回房,便又“与湘云同看”。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尤见出其天真笃实。本为情敌,无嫌犹猜。但在薛宝钗对她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向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自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竞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此后她待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
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叶琼章、李双卿等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比如,她代题“杏帘在望”为宝玉解围的细节,很易使人联想到李清照与赵明诚比作《醉花阴》的轶事;“堪怜咏絮才”、“冷月葬诗魂”,则是将林黛玉比晋代的谢道温和明代的叶琼章的。但林黛玉又完全区别于历代的才女,这就是曹雪芹赋予她悲剧命运和叛逆精神的个性特征。不过这种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她诗人的气质和诗作表现出来的。在大观园里,她与薛宝钗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远远高出于诸裙钗,在博学多识方面,可能略逊宝钗;但在诗思的敏捷,诗作的新颖别致、风流飘洒方面,林黛玉却是出类拔萃、孤标独树的。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推崇‟,所激赏,因而不断夺魁。她的诗之所以写得好,是由于她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奇特的想象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极平凡的事物,她只要一触到,立即就产生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构思和独持的感受和见解。尤其可贵的是,她能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的痛苦的灵魂和悲剧命运。例如她的《白海棠》诗,既写尽了海棠的神韵,亦倾诉了她少女的衷情。尤其是“娇羞默默同谁诉”一句,最为传神:这既是对海棠神态的描摹,也是自我心灵的独白,她有铭心刻骨之言,但由于环境的压迫和自我封建意识的束缚,就是对同生共命的紫鹃、甚至对知音贾宝玉,也羞于启齿,只有闷在心里,自己熬煎。这便愈显其孤独、寂寞和痛苦。她的“柳絮词”,缠绵悱恻,优美感人,语多双关,句句似咏柳絮。字字实在写已,抒发了她身世的漂泊与对爱情绝望的悲叹与愤慨。尤其她的“菊花诗”,连咏三首,连中三元,艺压群芳,一举夺魁。她的诗不仅”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而且写得情景交融,菊人合一,充分而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满纸自怜题素愿,片言谁解诉秋心?”“孤标傲世谐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等句,更写出了这位少女的高洁品格和痛苦灵魂。此外,像她的《桃花女儿行》、《秋窗风雨夕》、《题帕诗》和《五美吟》等。都寄寓着深意,诗如其人,感人至深。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作为她诗谶的《葬花辞》.这是林黛玉进入贾府以后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况,血泪作墨,如泣如诉,抒写了这位叛逆者的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愤。“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非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则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表现了她的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至于“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未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并通过鹦鹉也会吟哦的描写,可知作者是大有深意的: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这是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心曲,是与这个罪恶的世界决裂的檄文。它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葬花辞》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原因正在这里。
富有诗人气质,并且被诗化的林黛玉,诗魂总是时刻伴随着她,总是随时从她的心里和身上飘散出沁人心脾的清香。“无赖诗魔昏晓侵”,这是她的切身体验。诗,对于她,是不可一日无的。她用诗发泄痛苦和悲愤,她用诗抒写欢乐与爱情,她用诗表示抗议与叛逆的决心。诗表现了她冰清玉洁的节操,诗表现了她独立不阿的人格,诗表现了她美丽圣洁的灵魂,诗使她有一种迷人的艺术光辉!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诗,也就没有了林黛玉。
然而,最激动人心、催人泪下的,还是林黛玉的叛逆者的悲剧性格。在她的身上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不仅才情横溢、学识渊博,而且又是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性灵之学”和描写爱情的角本杂剧,那样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艺术的境界。
林黛玉的精神之美,更集中更强烈地体现在她对贾宝玉的爱情之中。他们的爱情是一种新型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属于未来的爱情。这种爱情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基础之上的,表现得非常纯真、深挚、坚贞。林黛玉本是一个“情痴”、“情种”,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的生命所系。她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至死靡它。然而,焰们的爱情又是在不许爱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和生存的,这就难免有痛苦、有不家,甚至要为爱情付出生命的代价。再加上她诗人的气质和悲剧的性格,这种被压抑的燃烧着的爱情,只能用诗和哭来抒发,来倾泄。
诗,前已叙述;哭,更是林黛玉的家常便饭。她来到人世,是为了“还泪”。她第一次见到贾宝玉,就是哭,脂砚斋说:“这是第一次还泪。”此后,“不是闷坐,就是长叹,好端端的不知为什么,常是自泪不干的。”林黛玉的哭,分明饱含着现实人生的血肉。哭是她悲剧性格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哭,是她对生活折磨的强烈反映;哭,是她发泄痛苦的方式;哭,是她诗人气质的种种感受的抒发。质言之,她是为自己的爱情而哭。爱情曾使她几死几生。当他们这种同生共命的爱情最后遭到毁灭时,她便“焚稿”、“绝粒”,以生命相殉。这种爱情是怎样的至诚至坚,至纯至圣,感天地,泣鬼神,动人肺腑,撼人心灵!多少人为她洒下同情、痛惜和悲愤之泪!一生以泪洗面的林黛玉,临死之前反而发出了微笑,最后喊出了“宝玉,宝玉,你好——”的未完的一句话——留下了千载不消的遗恨!
林黛玉死去了,但林黛玉的纯美的精神,她与贾宝玉生死与共的爱情,他们所实践过的爱情原则,她的闪耀着艺术魅力的优美形像,将与日月争辉,与天地共存;这一形像所含蕴的哲理与诗意,将给予不同时代的读者以生活的启示和美感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