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告学专升本广告设计心理学-考试题-终极版(考试题目)
课余作业一:
Dove2012社会化媒体营销案例。并对其从广告心理角度进行评价(注:多芬真美系列广告)
多芬的“真美运动”
背景:多芬是联合利华公司在北美乃至全球的强势品牌之一,作为时尚前沿的品牌,其营销活动也引领着世界的潮流。近年,多芬推出的“真美运动”,此次营销活动不仅大大提升了多芬的销量,而且得到了广告界的高度认可。在系列活动推出两个月之后,多芬美国销量上升600%;半年之后,在欧洲的销量上升了700%.2006年该活动又喜获在广告界颇负盛名的艾菲实效奖。笔者认为互动营销的巧妙运用,在“真美运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谓的互动,网络营销专家刘东明提出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互动,一是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互动是指新一代的消费者不喜欢单向性、强制式的接受媒体的信息传播,他们希望自己去在体验中主动感受。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是指他们需要与别人分享、交换自己的体验。在消费者为核心的时代,对互动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互动网站
多芬推出“真美运动”官方网站www.xiexiebang.com,通过网络和科技使消费者的互动愿望实现。
1、网站社区:多芬“真美运动”提出问题“什么是真正的美丽?,讨论区域供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互动,访问者可以交流关于”美丽“的理解,这个网站成为一个讨论美丽、自尊等女性话题的全球性社区。
2、专家专区:消费者可以同著名的“自尊”研究专家进行实时网络对话机会。
3、及时提供各种调查结果、白皮书、广告、报道等内容,供消费者自主选择。
4、多芬还通过电话对消费者进行实时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公布。互动活动
大众评选真美女性,是多芬的重要的核心互动活动。选秀通过类似于超女的大众评选,寻求那些“外表超越了对美丽的模式化标准”的真美女性。为调动消费者的参与,多芬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做了互动式户外票选显示屏,给每个人平等地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让消费者在与活动的互动中体验真美的理念。
多芬还同另一民间组织合作,邀请媒体和美容行业的意见领袖,举办了一场大型研讨会,辩论美丽的真义。一系列地方性研讨活动和照片影像巡展更是将这场辩论从精英层推向民间社会。这个活动和网站的讨论社区作用相同,通过互动讨论,提供给消费者分享的机会。
互动短片
多芬又大胆尝试互动式的网络短片,推出名为“演变”的视频广告。这个1分钟长的短片用真实的镜头,记录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性面孔如何在化妆室、灯光师、造型师和Photoshop软件的包装下,成为公路广告牌上美若天仙、众人注目的超级模特。广告最后的字幕一语中的:“毫无疑问,我们的美感已经被扭曲了。”向公众传递了“自然美”的概念。
由于这个“揭密”视频妙趣横生、夺人人眼球,该片通过网络渠道传播时,引发了消费者的强烈互动,他们疯狂的自发传播该短片、和朋友讨论什么是真的美。多芬品牌也因此得到了有效推广,而且根本就没有花费任何媒体投放费用。多芬启示录
多芬的案例表明把消费者作为一个利益相关方进行平等的互动交流,发起消费者之间的内部互动,可以为品牌带来独特的竞争优势。网络营销专家刘东明认为在web2.0时代,企业应该重新认识广告模式,向消费者硬性、单向灌输品牌理念的手法已经不能凑效;消费者已经披挂上了厚厚的黄金甲,对“push”产生了免疫功能。未来的品牌是半成品,一半由消费者体验、参与来确定。主动邀请、诱导消费者参与到互动的对话之中和品牌体验与构建之中,才是品牌致胜王道。当然企业必须寻找到巧妙的办法来主导和引领这样的对话。
销售真实之美—多芬“真美行动”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美容至上的年代,外形的任何缺陷都会有医学上的整形解决方案,电视节目里充斥了各种各样的美容技巧。这是一个女性之美只有标准答案的年代。媒体、影视和商业广告推崇的是拥有曼妙身材、惊艳面容的模特。
21世纪的女性美丽,更多的是视觉感官型的。如今拿出1913年版《韦伯斯特大词典》,里面对美丽的阐释真有穿越时空之感。对女性之美的界定是这样的:“令人愉悦的特质,智慧,具有美学意味或道德感。”我们如今生活的世界里,美丽对于很多普通女性却是无法企及的理想形象,成为一个缺乏安全感和不自信的来源,而内在美反到成了一种欠缺外形美的代名词。
这种过度崇尚标准化美丽的社会氛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以广告、公关等大规模快餐式的现代营销活动造成的。然而,联合利华旗下的多芬(Dove)品牌试图反其道而行之,开始抛弃长期以来时尚界和美容界一直在遵守的销售美丽梦想的营销原则,以刻意瓦解对美丽的标准化解释的立场,发起一场重新阐释女性之美的全球性大探讨。
这一独特的品牌传播行动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在2004年春季开始的“真美行动”(Real Beauty Campaign)传播攻势推出之后,多芬产品系列的销量足足增长了40%。它掀起了全球数以千万计的女性对于美丽本身的多元化、内在性的对话和思考,强化了普通女性对美丽的自信。同时也准确地传递了多芬提倡女性健康、内在和自然之美的品牌理念。虽然时尚界将多芬的推广活动嘲笑为“为胖女孩和丑女孩准备的品牌”,也有一些意见人士质疑由美容品牌发起对美丽的阐释多少带有虚伪矫饰、动机不纯的味道。但至少从品牌传播角度看,这无疑是一个具有突破意义的经典案例。
已有将近50年历史的多芬是联合利华旗下最有价值的女性美容品牌。它是联合利华唯一拥有全球统一形象和统一进行宣传推广的品牌。它长期以来一直通过在理解女性消费者的基础上产生相应的品牌理念和营销策略。他们发现,关于女性之美,现实和理想之间有着很大落差,这几乎成为一个困扰现代女性的社会问题。女性普遍惊恐于自己的单眼皮、脂肪过厚等各种形体缺陷,造成过重的心理阴影,进而影响女性在社会上立足。
于是,多芬希望通过成为普通女性的代言人,来宣传自己的品牌理念:女性之美同外形、身材、尺寸、年龄和肤色无关。“多芬希望改变女性对自身外形、对于美丽的态度,希望使人们对美丽的解释更加多元
化”,这是其公司网站上所主张的品牌宣言。在这个基础上,多芬决定使用真实的普通女性,她们拥有天然的体型、自然的曲线,她们的美丽更多地来自于自信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2004年春季开始的“真美行动”从北美和德国开始,逐渐扩展到全球各个主要市场。这个品牌传播攻势并不是吸引人们一时热情和注意力的一次性营销攻势,而是持续不断地对女性美丽进行阐释的过程。它由奥美集团、爱德曼公关公司和联合利华内部品牌小组共同创意策划,同时由各地市场的品牌服务公司参与进行本土化推广。
广告和公关联手推动真美行动
真美行动的核心是通过大众评选,寻求那些“外表超越了对美丽的模式化标准”的真美女性。只有三个简单的评选标准:能够代表多元化的女性美(年龄、尺寸、体形、文化、种族、发型等的多元化);之前没有从事过模特工作;从未进行过整容。这样的真美女性的选秀活动自然获得了媒体的极高关注。2005年6月在美国推出的广告攻势中,多芬展示了六位身着内衣、面含自信笑容的“真美”女性,她们均非职业模特:两位学生,一位幼儿园教师,一位美甲师,一位行政助理,一位咖啡馆服务生。
在美国发起的真美传播攻势没有用全国性电视广告作为主打,只有户外和平面广告;同时主要依赖公关公司的运作来发起有关美丽的对话和辩论,并推出不少富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公益性项目,从而确保多芬的品牌理念能够引起最大程度的关注和参与。这些普通人出身的代言人出现在纽约时代广场,拍照并同观众见面;她们在各种全国性电视节目上做嘉宾,至当年年底,共出现在“早安美国”、“今日”等62个电视节目中,并且得到了诸如《纽约时报》、《人物》等媒体的专题报道。总体来说,这场营销攻势获得的媒体关注远远超过预期,仅仅在2005年夏天的美国,报纸、网络、电视、电台共有超过1000次的报道,6.3亿人次的关注。
“真美行动”的一大成功之处在于广告和公关在一个创意下面配合得天衣无缝而且不相伯仲。不仅仅通过平面、户外和网络广告传播多芬的真美活动(付费的内容),同样在媒体的正常版位也获得了大量报道(免费的内容),使品牌诉求获得了最大可能的传播。它本身不仅是广告,而且也是新闻媒体追逐的故事线索,每一步都充分发挥了媒体报道的潜力。比如多芬在选择模特儿的时候,必须考虑她们本身是否能代表品牌价值,是否具有传播价值。在选择户外广告的时候,也特意将其放置在主流媒体容易关注得到的地方。广告和公关在这里融为了一体。
全球性调查提高话题的深度和可信度
名为“关于美丽的真相”的全球性调查是“真美行动”的另一个主打动作,它由哈佛大学教授南希•埃特科夫(Nancy Etkoff)博士领衔,旨在从理性角度加强对全球各地女性、对美丽的认知现状进行深入理解。调查包括全球10个地区,尽可能多地吸引了专家和意见领袖们的参与。这样的调查有助于理解女性是如何阐释美丽的、对自身美丽状态的满意度、整个社会对女性美丽的描述和评价又是如何影响她们的人生。
其中有一些值得玩味的发现,比如说只有2%的女性
课余作业二:
“In an Absolut world”
1.以前的IDEA与现在的IDEA相比,哪个更有意思,为什么? 2.敢于放弃多年的IDEA,品牌的延续性如何保留?
(注:绝对伏特加的瓶型广告和后来的环保系列,没有上课的同学请在网上自己搜索补课)
设计经典传奇从不凡的瓶子开始
绝对伏特加ABSOLUT VODKA的发音,许多人不一定念得正确;但提起外观,多数人一定对“透明瓶子”印象深刻,它看来就像药罐子里装着纯净的水,像极了医院用的点滴瓶。
1979年,ABSOLUT百周年的日子逐步逼近,同时整个美国行销活动即将开跑,瓶身设计却迟迟未能定案。或许是天意,有一天广告人Gunnar Broman在斯德哥尔摩的古董店闲逛,看到一个瑞典老式药瓶,它的线条简单纯粹十分耐看,相当适合当ABSOLUT的新瓶。Gunnar Broman眼前一亮,没错,就是它!
据考证,原来这个老式药瓶跟伏特加关系密切,瑞典早在十五世纪就出现伏特加这种蒸馏烈性酒,起初它装在透明的罐子里,主要就是医疗用途,可舒缓瘟疫造成的急性腹绞痛等症状。这只古老药瓶的造型,不仅透明、单纯,而且能结合瑞典历史,无疑是ABSOLUT新形象的最佳选择。
为了追求完美,ABSOLUT销售团队邀请了一些瑞典设计师进一步改良这个药瓶的设计。最终决定不使用任何标签,以显示水晶般透明的纯净酒质。同时还决定使用蓝色作为最醒目的颜色。直到现在蓝色还在著名的ABSOLUT商标中使用。
最后设计师们还对瓶子的设计作了一些修改--加入了Lars Olsson Smith的徽章,象征着瑞典伏特加精神的延续,同时加长了瓶颈。
事实证明,后来,这个药瓶确实成了一个世纪以来文化的象征,优雅、独特、简单而富有瑞典特色。
课余作业三
你近期最欣赏的广告运动是哪个品牌?(注:广告运动是一个品牌不同时期的广告宣传)它的Campaign是如何的呢? 为什么觉得它成功?
广告Campaign是指广告主在一段明确的期间里(如一年),推出一系列拥有共同主题或讯息的广告,以期建立广告讯息的累积效果,塑造品牌与企业一致的形象,并给予目标受众持续而深刻的刺激与冲击。由于广告Campaign旗下的系列广告具有某种共同性,因此能够一部一部地在消费者的脑海里产生累积效果。同时,这些广告在表现手法与故事内容上又不尽相
同,消费者不会因缺乏变化而感到单调乏味,甚至他们可能会觉得倍感亲切,仿佛是在和老朋友促膝对谈,因而提高了广告沟通效率。台湾有些人将它翻译为“广告运作”,但并非所有的广告活动都是有计划的广告。
(课后阅读P143-208‘)
第二篇: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目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目总结
题型:名词解释 5个;简答 4个;辨析(改错)4个;论述 2个
名词解释——
第一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 1.个性心理(P3):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2.高等教育心理学(P14):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得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第二章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1.教师胜任力(P43):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觉察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2.教育机智(P41):教师的胜任力的一种,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做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3.教学反思(P34):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4.自我效能感(P31):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两部分。5.教师期望效应(P30):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指当随机告知教师哪些学生预测未来发展很好之后,会使得教师接受了“权威谎言的暗示”,对这些学生的态度发生变化,产生了偏爱心理和情感,从而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直接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期望效果的达成。6.教学监控能力(P37):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分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7.教师角色(P25):传道授业解惑,既是社会角色,又是这一角色的承担者。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8.教学风格(P28):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9.教学效能感(P31):效能感指自己进行某种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自己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第三章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1.心理发展(P54):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第四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 1.发现学习(P95):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2.接受学习(P95):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3.学习(P74):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学习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人类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第五章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激发 1.归因(P97):个人会将其成败原因归结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而个人对其成败原因的归结广泛地影响着后来行为的动机。2.动机(P87):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3.学习动机(P89):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之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4.强化(P96):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强化是形成和巩固行为的重要条件。人们为什么具有某种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
5.“耶克斯—多德森”定律(P101):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多德森研究发现,动机的激活水平和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呈现倒U型的函数关系:激活水平太低,影响行为效率;激活水平太高,行为发生紊乱,同样缺乏行为效率;而激活水平适当时,其行为效率高。第六章 大学生的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1.学习迁移(P103):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学习迁移的本质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它不仅存在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之中,而且还存在于认知策略和态度品德的学习之中。
第七章 大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学习策略的学习1.学习策略(P147):加工信息的方法与技能,是学习者为影响其如何加工信息所使用的各种行为,着些行为包括画线、概述、复述等方法的使用;是具体的学习过程和步骤,能够增进知识的获得和储存,以及信息利用的一系列过程或步骤,是一系列学习活动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学习事件;是学习认知的调控技能,是学习者习得的、用于改善自己在某一学习任务上得表现,并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一组或多组方法、技巧或程序。第八章 大学生的问题解决及创造力培养
1.创造力(P188):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2.创造性思维(P200):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包括1.发散思维法2.类比思维法3.逆向思维法4.转换思维法5.直觉思维法。3.定势(P182):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第九章 大学生的品德及自我意识及其培养
1.自我意识(P224):自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对自己发生的动作或行为,采取的决定,逻辑推断、生活体验等的组织、调节与控制,使自己的整个心理活动系统作为一个能动的主体与周围现实发生相互作用。
2.品德(P207):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3.品德心理结构(P209):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第十一章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教育
1.心理健康(P261):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简答——
第一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
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及其对象。(P12)
答:学科特征: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
3、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大学生;
4、高等教育心理学要为实现高校的社会职能和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对象: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2.试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P14)
答: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基础、高等学校的教师、学生心理、大学生学习心理、高等学校的德育心理、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3.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P14)
答:(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大学生,是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探索、构建本学科的理论任务;以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素质以及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实践任务。4.简述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P20)
答:(1)有助于高校提高师资水平(2)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3)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4)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第二章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1.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P51)答: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微型教学(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3.教学决策训练;4.教师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2.简述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和作用。(P31)答: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影响和作用:1.对教师行为的影响(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2.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教师通过外部行为表现影响学生,呈正相关);3.教学效能感的作用机制(环境+自身教学效能感教师行为学生自我效能学习能力与成绩)。3.简述教学反思的过程。(P35)答:1.具体经验阶段;2.观察分析阶段;3.重新概括阶段;4.积极验证阶段。4.简述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P27)答:(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2)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3)教师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影响(4)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5)教师的举止言行对学生的影响。5.联系实际分析说明教学效能感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P31)答:(1)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2)教学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6.简述教育机智的表现方式。(P42)答:1.善于因势利导;2.善于随机应变;3.善于对症下药;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7.简述教师角色的影响和作用。(P27)答: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民主型、放任型、专制型);2.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讲演式教学与讨论式教学、以学生集体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3.教师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影响(热情和同情、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4.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皮格马利翁效应);5.教师举止言行对学生的影响。
8.简述专家教师的特点(P49)答:1.有效运用组织化的专门知识;2.高效率解决教学领域内问题(因为专家教师善于利用认知资源、善于监控自己的认知执行过程、善于将“节约”的认知资源再投入到更高水平的超出非专家的能力范围的认知活动);3.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9.请列举出几种常见的教学反思方法。(P36)答: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动研究。
10.试述皮革马利翁效应的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P29)答:教师对学生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1968年,美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吉布森做了一个著名实验:对班级学生进行所谓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随机告诉教师某些儿童将来大有发展前途,八个月后这些学生成绩进步了,教师也给出了好的品行评语。这是由于教师接受了权威谎言的暗示,对这些预言学生态度发生变化,产生了偏爱心理。借用希腊神话皮格马利翁所命名的这一效应,又叫教师期望效应,说明积极的期望能引导积极的方向,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促使学生向期望方向发展。应用这一理论,教师应对学生表现出期望和鼓励,对学生产生积极促进的好的影响。
11.简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教师胜任力。(P31、43)答:效能感指自己进行某种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自己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教师的胜任力就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觉察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12.简述教师胜任力及其结构。(P43)答:定义见上题。胜任特征分为: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六个层次。教师的胜任力特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或能力(知觉或信息收集技能、决策技能、执行或实施技能)、专业态度或价值观。13.简述教育机智及其影响因素(P41)答:教师的胜任力的一种,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做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影响因素: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第三章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1.简述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P64)答:(1)大学生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是指情绪与情感不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都存在两个对立的方面,其基本表现形式有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紧张与松弛、强与弱等。在一定条件下,相反两极的情感可以互相转化。(2)大学生情绪的稳定性和波动性(3)大学生情绪的丰富性和复杂性(4)大学生情绪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不同年级阶段大学生情绪的特点,不同层次大学生情绪的特点(5)爱情逐步成为情感体验的重要方面。爱情是人的一种高尚的情感,是异性友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一种特殊情感,诚挚的爱情可以塑造和谐完善的人格。(6)大学生高级情感日趋成熟稳定。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获得了高度的发展,日趋成熟、稳定,并逐渐成为个性特征的一部分。2.大学生思维力发展的特点。(P62)答:1.理论型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2.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3.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进一步增强;4.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显著提高。
3.简述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P58)答:1.大学生心理的闭锁性与交往需要的矛盾;2.大学生求知欲与识别力之间的矛盾;3.大学生渴望独立与仍然依赖的矛盾;4.大学生情绪与理智的矛盾;5.大学生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6.大学生性生理与性心理的矛盾。第四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
1.简述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P85)答: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2.简述大学生学习特点与学习的作用。(P84、76)答: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独特的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
①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②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学习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学习史。只有通过学习,人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人。学习的作用也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获取知识,即通过一定形式合一定时间的学习活动,把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学到手,把前人积累的经验逐步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使人从“自然人”转变成为“社会人”,成为有知识的人。(2)发展智能,学习活动的过程使思维得到发展,而且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也相应得到发展。(3)提高素质,学习在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简述学习的作用。(P75)答:(1)获取知识,即通过一定形式合一定时间的学习活动,把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学到手,把前人积累的经验逐步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使人从“自然人”转变成为“社会人”,成为有知识的人。(2)发展智能,学习活动的过程使思维得到发展,而且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也相应得到发展。(3)提高素质,学习在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五章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激发 1.简述学习动机的功能和结构。(P89)答:激活、指向和强化的功能。结构:学习需要与诱因、学习期待。2.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有哪些?(P93)答:(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2)学习动机的复杂性(3)学习动机的间接性(4)学习动机的社会性(5)学习动机的职业性。第六章 大学生的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1.简述影响学习迁移因素有哪些?(P113)答:1.客观因素(存在相同成分的学习内容、较高概括程度的已有知识);2.主体因素(学习者的技能和策略掌握水平、学习者的迁移心向)2.学习迁移的条件有哪些?(P113)答:同上题。
3.简述如何促进大学生学习迁移。(P113)答:1.合理安排教材,科学确定教学目标;2.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不能只讲学生手中的教材内容);3.指导学生合理编码,科学组织知识;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创设利于迁移的学习情境;5.进行有效的对比学习,促进迁移的发生;6.运用教学方法促进迁移,引导大学生学会学习;7.帮助学生建构迁移心向,利用学习策略促进迁移;8.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促进迁移。4.简述研究学习迁移的实践意义。(P107)答:
1、实践意义(1)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迁移可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也会对毕业后的工作产生影响,做到学以致用。(2)对教师来说,学习迁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2、理论意义:学习迁移问题是整个学习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核心和突破口中,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对整个学习规律的揭示,有助于推动整个学习和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第七章 大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知识策略的学习1.技能学习的条件。(P142)答:1.动作技能的学习条件(内部条件:“执行性子程序”,外部条件:提供有关子程序的知识、正确演示执行过程、创设练习情境);2.智慧技能的学习条件(辨别概念规则问题解决)2.简述知识的结构。(P120)答: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3.学习策略的特点与要素有哪些?(P149、148)答:(1)特点:①学习策略的主动性特征,贯穿于学习策略实质性的东西实际上是它的主动性。②学习策略的艺术性特征,所谓“策略是指根据形势的发展而制定的行动计划和斗争方式。③学习策略的对策性特征,学习策略总是在学习者面对具体的任务时为解决具体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方式,它具有非常明确的母的,带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④学习策略的有效性特征,学习具有目的性,为达到学习目的,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能够有效地实现学习目标。(2)要素:①认知能力与学习方式,认知能力主要指一般的认知水平及发展状态,如观察、记忆、思维等品质方面的特征;也指一些具体的技能技巧,如读、写、算的技巧,组织、表达,操作、创作方面能力等。学习方式主要由一般的学习方法组成。②认知策略与学习技巧,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个重要的核心组成成分。学习技巧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一系列用于提高学习效率,监控学习进程的方法。③元认知技能与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可以通过自我报告和回答一系列关于思维过程的问题而逐步形成,直至养成自我评价习惯。当学生认识到不同学科的学习活动的相似性时,他们就开始学习策略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了。第八章 大学生的问题解决及创造力培养 1.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P180)答:1)情绪与动机。积极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消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动机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 2)对问题情境的知觉,问题情景与个人的认知结构的差异越大,问题就越难解决,相反则问题容易解决;
3)定势,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使人们按照某种较为固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影响问题解决时的倾向性; 4)功能固着,指一个人看到某一个物体的一种惯常用途后,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
5)原型启发,原形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点,通过联想人们可以从原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2.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P196)答:(1)创设促进大学生进行创造的良好环境(2)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动机(3)塑造大学生创造人格(4)训练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 3.简述创造力的影响因素。(P194)答:创造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认知因素和人格因素两大类:
(1)认知因素 ①智商。高智商可能创造力,反之低智商一定没有创造力。②领域知识。创造力一般都要有一定的领域知识作为背景。③策略性知识。(2)人格因素 ①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创造兴趣。②勇敢而独立的个性和批判精神。③积极的心理承受力和开放的心胸。以上都是有助于创造力的发挥。
4.解决问题的一般认知过程有哪些?(P178)答:英心理学家华莱士提出四阶段:准备收集信息阶段——由刺激情境发现问题及寻求解题线索;深思酝酿状态——因问题复杂程度不同而经过一般或长短的反复酝酿时间;灵感或启迪——即问题解决方案的突然出现;验证——用实践来检验所提出的方法。综合归纳四阶段:1.理解和表征问题;2.寻求解答的方案;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4.对结果进行检验。5.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的作用。(P182)答:不全面。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如果是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解决类似问题,定势具有积极作用,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但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定势就可能是一种束缚,使得思维受到旧框架的限制而缺乏变通性和灵活性。6.简述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P200)答:1.发散思维法;2.类比思维法;3.逆向思维法;4.转换思维法;5.直觉思维法(进行跳跃性思维训练、进行灵感性思维训练、进行整合性思维的训练、进行猜测性思维训练)。
第九章 大学生的品德及自我意识及其培养 1.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关系。(P209)答: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在品德发展中,品德结构中各种成分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和变化,使得个体的品德结构由表层向深层,由不稳定状态向稳定状态逐渐发展。2.简述自我意识发展。(P227)答:1.自我中心期(出生-2岁);2.社会自我发展期(3-14岁);3.心理自我发展期(青春初期-青年后期)。3.简述自我意识的功能。(P228)答:1.提高认识水平;2.丰富感情世界;3.发展意志能力;4.促进道德形成。4.简述凯尔曼的品德形成理论。(P218)答: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研究了人品德形成的三个阶段,他认为个体品德是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因此,人的品德的形成也是社会规范及其价值原则内化的结果,经历了从外向内的转化过程。第一阶段,社会规范的依从;第二阶段,社会规范的认同;第三阶段,社会规范的内化。5.简述如何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P230)答:1.建立大学生自我意识积极发展的导向系统;2.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系统(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首先,通过与他人比较,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把握现实自我;其次,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我,做到投射自我的客观评价;再次,通过反省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来认识、评价自我,积极实现理想自我;引导大学生积极悦纳自我;引导大学生努力塑造自我,完善自我)。6.大学生任何提高自我认识水平?(P230、228)答: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当作客体加以反映,对自己的这些认识过程本身进行认知,即对这些过程加以分析、监督和调整。首先,通过与他人比较,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把握现实自我;其次,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我,做到投射自我的客观评价;再次,通过反省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来认识、评价自我,积极实现理想自我。第十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及其调适 1.试述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P239)答:(1)仪表(2)空间距离(3)交往频率(4)相似性(5)互补性(6)能力(7)个性品质 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P238)答:1.平等原则;2.尊重原则;3.信用原则;4.互助原则;5.宽容原则。3.试述人际交往的功能。(P236)答:(1)信息交流功能(2)促进发展功能(3)协调整合功能(4)自我认识功能(5)心理保健功能 4.简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P252)答:1.交往愿望的迫切性;2.交往观念的自主性;3.交往内容的丰富性;4.交往系统的开放性。5.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P255)答:交往自卑、孤独、嫉妒、恐惧。第十一章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教育 1.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P262)答: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智力水平正常;2.自我意识正确;3.人际关系和谐;4.生活平衡积极;5.社会适应良好;6.情绪乐观向上;7.意志行为健全;8.人格统一完整;9.心身特征一致。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何意义?(P277)答: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有效手段;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高校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3.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P278)答:1.环境适应(一是帮助大学生尽快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二是指导大学生重新确立正确的自我形象);2.学习活动(强化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方法);3.人际交往(培养大学生提高增强人际关系的能力意识;对大学生加强交往技巧的培养;进行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训练);4.恋爱与性(性生理卫生教育;注意人格培养;鼓励与异性正确交往;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失恋);5.求职就业(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教育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为人民服务思想;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4.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274)答:(1)本体因素:是个体自身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的、主观的因素,主要包括:1.生物遗传因素:(1)遗传因素。(2)病菌或病毒感染。(3)脑外伤或化学中毒。(4)严重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2.心理活动因素。心理活动及心理状态,个体的心理状态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以后的心理发展和变化。(1)认知因素。认知的矛盾和冲突,会使人感到紧张、烦躁和焦虑,于是想极力减轻或消除。(2)情绪因素。情绪被动而消极就会使人心境压抑、焦虑、精力涣散、失控、身体衰弱、无力。(3)个性因素。包括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4)诱发因素:是引起心理问题的外在的、客观的因素。主要包括:1.家庭因素。2.学校因素3.社会因素
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哪些?
答:主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平等尊重原则、保密性原则、严肃性原则。6. 论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适方法。(P282)答:1.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不过分“追求完美”;要善于保持心理平衡;要保持合理的期望)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学习负担适量;生活节奏合理;注意保护大脑)3.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保持自我情绪的最佳状态;学会妥善处理心理冲突;锻炼自己对挫折的耐受力);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5.树立符合实际的目标;6.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不断提高心理发展的动力水平;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辨析——
第一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
1.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高校教师如何教的一门科学。(P14)
答:这种说法不全面。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包括学与教两方面。2.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P14)错 答:同上题。
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没有多大现实意义。(P20)
答:错。意义:1.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提高师资水平;2.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3.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4.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4.高校里有些老教师以前从没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同样上得很好,有的还当了教授,可见学不学这门课没多大关系。(P20)错 答:错。有些老教师确实从未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不断进行总结和摸索,终于成长为优秀教师。而如果学了这门课,就会大大缩短自我摸索的过程,较快地取得教学经验,增强教学能力,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学习相应的理论,将有助于解决怎样教与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简而言之,学习这门课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5.有些优秀教师虽然没有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优秀教师,因此,个别青年教师说,不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照样可以当好教师,你对此论有何看法?(P20)
答:错。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学术水平,只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而掌握有关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则有助于解决怎样教和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高校青年教师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高等教育心理学理论是十分必要。回答上题的意义。第二章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1.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对高等学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当代教师不仅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还要有符合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能力和素质。(P31)
答:对。教师专业素质包括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学反思(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互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育机智(教师胜任力的一种,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做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2.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专家教师掌握更多的知识。(P45)
答:错。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1.课时计划的差异;2.课堂过程的差异(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吸引学生注意力;教材的呈现;课堂练习;家庭作业的检查;教学策略的运用);3.课后评价的差异。专家教师的特征:1.有效运用组织化的专门知识;2.高效率解决教学领域内问题;3.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教师只要努力扮演好教学者的角色就已足够。(P24)答:错。由于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以及教师这一职业行为的艰巨性、复杂性、专业性,教师应成为一个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角色丛。除了教学者的角色外,还应包括朋友、管理员角色;心理辅导人员角色;榜样模范公民角色;学生灵魂塑造者角色;教育科学研究者角色等。第五章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激发
1.为获得高分、赞赏、奖励、避免受罚而努力学习是由学习的间接动机引起的。(P92)答:错。为获得高分、赞赏、奖励、避免受罚而努力学习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性学习动机。这种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与学习动机直接相关的。这种动机往往稳定性较差,易受环境变化影响。
2.既然学习需要动机的作用,那么是不是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就会越好?为什么?(P101)答:错。学习活动必须有动机推动,一般而言,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如果过高反而会适得其反,降低学习效果。根据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应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而不是动机水平越高越好。3.外部学习动机比内部学习动机更有效。(P92)答:片面。内部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内在学习需要所引发的学习动机,如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等。内部学习动机会使得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外部学习动机是指由于奖惩等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学习动机。例如,奖学金、三好学生称号等。由外部学习动机支配的学生,可能也能取得一定的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由于学习的动力在于外部,学习的动力往往不能持久,遇到挫折可能气馁。在大学生学习活动中,两类学习动机可以相互转化。在高校教育过程中,既要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健康、强烈、持久的内部学习动机,同时也要重视外部学习动机的重大作用,积极创设和利用外部学习动机。同时,应当有意识地促进外部学习动机向内部学习动机转化,使之有力地促进大学生努力学习和进取。4.要引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最有效的还是靠高额奖学金、评优、推荐直升研究生等外部刺激。(P92)答:片面。题中所列的均属于外部动机,它们对大学生的学习确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可能只对少数较为优秀的学生有较大作用,多数普通学生难以实现这些目标。而且外部动机往往不能持久,遇到挫折就可能气馁。所以教学中不能忽视内部动机的重要性,如大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对学科的热爱等,这些动机更为持久,也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5.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这句话有道理吗?(P87)答:错。除了一些本能的无条件反射行为外,人的行为都是由动机所推动的,是人的行为的直接动力。而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6.在对学习结果进行归因时,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P97)答:不完全正确。主观努力属于内部原因。对于优生而言,把在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个人努力这种可控因素,那么他对将来的学习会充满信心,并会加倍努力学习。但若把成功归因于高能力或运气这样的不可控制因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是得不到提高的。所以对于优生而言,得到好的学习结果归因于主观努力是有利的;但是,对于差生而言,若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则会有内疚或罪恶之感,这对行为动机起削弱作用。如果只是有内疚感但不至于丧失信心,则对以后的学习可能还有促进作用。但是若长此以往,甚至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低下这种不可控制因素,则会丧失信心、冷漠、听任失败,则会出现“习得性无助”现象,认为失败无法避免。所以对于差生而言,将学习结果归因于主观努力不足不一定有利。第六章 大学生的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1.“学会了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这话有道理吗?(P103)答:有道理。人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相互影响的现象,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学习迁移,即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骑自行车与骑摩托车之间存在相同因素,因此在掌握了骑自行车的技术后,再学习骑摩托车就发生了迁移,学习就变得容易了。
2.教育工作中的“是为了不教”。(教育工作中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说法有道理吗?)(P108)答:对。教育工作中教会学生是为了培养学生进行学习迁移(在一中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自我领悟其他的知识并且加以运用,意即“不教”。意义:
1、实践意义(1)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迁移可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也会对毕业后的工作产生影响,做到学以致用。(2)对教师来说,学习迁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2、理论意义:学习迁移问题是整个学习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核心和突破口中,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对整个学习规律的揭示,有助于推动整个学习和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第七章 大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学习策略的学习
1.一般说来,复习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反之,则遗忘发生越快。由此,我们认为复习的次数越多,复习的效果就越好。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提示:关于复习次数,过度复习记忆效果好,但复习次数再增加,效果已经饱和,而且浪费时间。第八章 大学生的问题解决及创造力培养
1.我国学生与欧美学生相比,在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方面明显不足,这与缺乏创造的环境有很大关系。(P197)答:对。与欧美等国相比,我国学校教育对学生管理得过紧、束缚得过严、包办代替得过多。主要表现在:必修课太多、课时安排过满、理论知识繁难偏旧、考试内容死板、考试形式单一等多方面。因此,当务之急是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适宜他们创造力发挥的环境。2.鲁班从茅草割破手而发明锯是情绪和动机状态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P184)答:错。是原型启发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对解决问题能产生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由于原型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相似之处,通过联想人们可以从原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创造性解决问题具有很大作用。3.创造能力表现在意义重大的创造活动中,是少数天才人物的专利。(P195)答:错。智商是影响创造力的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因素。高创造力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力。但也不一定非要是天才才有创造力。创造力还受到其他认知因素,诸如领域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影响,以及人格因素的影响。某些人格因素对创造力的形成尤其有很大影响: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创造兴趣;勇敢而独立的个性和批判精神;积极的心理承受力和开放的心胸。4.“为创造而教”,应该成为高等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你对此论有何看法?(P196)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时代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是创新。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近二三十年来,培养学生创造力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趋势,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把青少年创造力培养作为一个基本的教育目标。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政府也把培养青少年创造力和创造精神提到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第九章 大学生的品德及自我意识及其培养
1.自我意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外貌、体形、性格特点的认识。(P225)答:不全面。自我意识从形式上看包含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部分。题中所说的主要为自我认识方面,它除了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的认识外,还包括对社会自我(如人际关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个体产生一定的自我体验,如自尊或自卑,自豪或内疚。而自我调控则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与心理活动的自我作用过程,其中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最主要方面。2.某专业的一名同学,平时学习认真,成绩也不错,可最近一门课程考试其发生了作弊现象,有人说该生考试作弊表明其品德存在问题。你认为呢?(P207)答:较武断。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表现为稳定的道德行为,只有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表现出来一贯的作弊行为,才能认为该学生确实存在品德问题。而学生偶尔一次的考试作弊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并不一定就是品德问题,不能因此就将其一棍子打死,必须联系以往行为表现深入分析。
3.一名大学生如果对自己的各方面都很满意,觉得自己非常出色,那么他就达到了自我悦纳的程度。(P231)答:错。自我悦纳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持认可、肯定的态度,设计一个人是以积极的态度认可自我,形成自尊,还是以消极的态度拒绝自我,形成自卑。自己的本来面目包括优点,也包括缺点。并不是仅对优点都很满意,觉得自己没有缺点,非常出色,就叫自我悦纳,还应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悦纳的态度,首先,要引导他们积极地评价自己,明确每一个人都有优缺点,扬长避短;其次要引导大学生从自我的内部层次和与周围交往的高层次认识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存在的社会价值。再次,鼓励大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竞争意识;最后,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4.学生不遵守校规校纪表明其品德存在问题。(P207)答:武断。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表现为稳定的道德行为,只有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表现出来一贯的不遵守校规校纪行为,才能认为该学生确实存在品德问题。而学生偶尔一次的不遵守校规校纪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并不一定就是品德问题,不能因此就将其一棍子打死,必须联系以往行为表现深入分析。5.大学生的道德认识经历了从道德评价到道德信念、道德概念再到道德观念的过程。(P217)答:错。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它经历了从道德观念到道德概念、道德信念再到道德评价的过程。道德观念是道德认识的感性阶段,道德概念、道德信念是道德认识的理性阶段,道德评价则是道德认识的具体化过程。第十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及其调适
1.有人喜欢在人际交往中夸赞对方,这属于阿谀奉承,不值得提倡。(P254)答:片面。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学会人际交往的艺术,学会赞美对方便是其中之一。人的本性都是喜欢受人夸奖的,通过适当的赞美能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和谐的环境,还能使人心情愉快、增强信心。而且根据交互的原则,还能引来别人对自己的赞美与欣赏,这对个体的人际交往、心理健康都有好处。当然如果是一味的脱离实际的称赞,则又另当别论。2.在与他人交往中要做到“投之以桃,报之以李”。(P239)答:对。根据人际交往原则之一的互助原则,与他人交往中,应在别人困难时伸出热情之手,雪中送炭,注重双向性、互利性,不能只索取不给予或者只给予不索取。但关键是要出于真诚,并且不能功利。互助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力量,不能曲解成斤斤计较的功利原则。第十一章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教育 1.健康就是身体没有病。(P260)答:错。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即身体没有病),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2.学生只要没有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就可以被认为是心理健康。(P260)答:错。心理健康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智力水平正常;2.自我意识正确;3.人际关系和谐;4.生活平衡积极;5.社会适应良好;6.情绪乐观向上;7.意志行为健全;8.人格统一完整;9.心身特征一致。部分参照下题。
3.个体的心理功能状态不是健康的,就是存在心理疾病的。(P261)答:错。所谓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即个体心理在自身和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心理功能状态,而不是绝对完美的心理功能状态。良好心理功能状态的相对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个体的心理与大多数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是正常的;二是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状态这一序列的两极,是一种相对关系,而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4.辅导员在指导大学新生时着重解决他们的想家问题就行了。(P278)答: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环境适应(一是帮助大学生尽快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二是指导大学生重新确立正确的自我形象);2.学习活动(强化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方法);3.人际交往(培养大学生提高增强人际关系的能力意识;对大学生加强交往技巧的培养;进行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训练);4.恋爱与性(性生理卫生教育;注意人格培养;鼓励与异性正确交往;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失恋);5.求职就业(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教育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为人民服务思想;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5.心理健康的人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总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而不会产生消极的情绪。(P263-264)答:错。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是不会产生消极情绪,心理健康与否的区别,不在于是否产生消极情绪,而是消极情绪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它在整个情绪生活中所占的比重。
论述——
第一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
1.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体会,谈谈学习该课程的现实意义。(P20)
答:(1)有助于高校提高师资水平(2)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3)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4)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第二章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1.根据教学实践,谈谈教师角色的影响和作用。(P27)答: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民主型、放任型、专制型);2.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讲演式教学与讨论式教学、以学生集体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3.教师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影响(热情和同情、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4.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皮格马利翁效应);5.教师举止言行对学生的影响。
2.联系实际分析说明教学效能感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P31)答:(1)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2)教学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3.请列举出几种常见的教学反思方法,并谈谈如何养成良好地教学反思习惯。(P36)答: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动研究。
4.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有什么差别,如何尽快完成由新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P45、51)答:1.有效运用组织化的专门知识;2.高效率解决教学领域内问题(因为专家教师善于利用认知资源、善于监控自己的认知执行过程、善于将“节约”的认知资源再投入到更高水平的超出非专家的能力范围的认知活动);3.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5.老一辈教育学者吕型伟曾说过“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请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关于教师角色分类的划分,谈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P25)答:教师角色的分类: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角色;2.父母形象角色、朋友角色、管理员角色;3.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社会活动家角色;4.榜样、模范公民角色;5.学生灵魂塑造者角色;6.教育科学研究者角色。第三章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1.试述大学新生军训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作用。(P69)答:大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1.自觉性普遍有所提高,但还存在惰性;2.理智成分大大增强,但自制力仍显得薄弱;3.有勇敢精神,但毅力相对不足;4.独立性明显提高,但同时伴有依赖性;5.果断性显著增强,但带有冲动性。2.结合实际,论述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P58)
答:1.大学生心理的闭锁性与交往需要的矛盾;2.大学生求知欲与识别力之间的矛盾;3.大学生渴望独立与仍然依赖的矛盾;4.大学生情绪与理智的矛盾;5.大学生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6.大学生性生理与性心理的矛盾。第四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 1.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P82)答:
1、知识是个体对现实世界建构的结果,学习活动是个体创造性的理解过程;
2、学习是个体“顺应”过程,即认知结构不断变革或重组,顺应是主体主动的建构活动;
3、学习的结果是网络结构知识。2.学习的人本理论。(P82)答: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是“自我实现”论;
2、以潜能的实现来说明学习的机制,学习就是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的境界;
3、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都能自己指导自己,有自我实现的潜能,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3.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谈谈如何引导大学生新生尽快完成中学与大学学习方式的转变。(P84)答:①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②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4.根据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理论关于知识同化的三种模式,在你熟悉的学科领域,进行教学设计。要求:具体说明在每种模式中,新学习的知识是什么,已有知识是什么。(P81、111)答: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1)认为学习可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或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2)接受学习既可以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机械的,发现学习也如此;(3)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新观念与原有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3)有意义学习必备的三个条件:①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②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奥苏贝尔的学习迁移理论之同化说的三种形式:1.下位同化迁移;2.上位同化迁移;3.并列同化迁移。
第五章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激发
1.结合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谈谈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P99)答: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刺激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
大学生学习动机特点:多元性,复杂性,间接性,社会性,职业性。
学生的行为要受到动机的支配,动机的激发是指通过某些刺激使人发奋起来。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起源于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如何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增强学习材料的科学性与趣味性;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
5、组织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成功感;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7、科学设计任务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
第六章 大学生的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1.结合所教学科,谈一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产生。(P113)答:见下题。
2.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那些?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P113)答:(1)研究表明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既有外在的环境因素也有内在的心理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条件因素有: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已有知识的概括水平、认知技能与策略以及心理定势的作用等。(2)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当①根据迁移产生的心理机制促进学习迁移,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迁移,按照迁移产生的规律来确定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选用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就是要依据迁移产生的心理机制来组织教学活动。第一,要组织学生进行合理的信息编码;第二,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科学的组织;第三,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辨别;第四,帮助学生建构迁移的心向。②根据迁移的形成条件促进学习迁移,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的基本功能是为学习创设适宜的外在条件,而外在条件的创设应该依据学习的内在条件,“为迁移而教”就是要依据学习迁移产生的条件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促进学习迁移的顺利实现。第一,科学确定教学目标,首先,确定教学目标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其次,要遵循序列性原则;第二,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第三,合理安排教学程序;第四,恰当运用教学方法;第五,引导大学生学会学习。第七章 大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学习策略的学习
1.教材直观有哪几种?谈谈在实际教学中他们的优缺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资料:
直观教学的类型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标本、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都属于实物直观。实物直观的优点是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所得到的感性知识与实际事物间的联系比较密切,因此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生活中能很快地发挥作用。其缺点是由于实物直观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联系在一切,并且由于受时空与感官特性的限制,许多事物的特征与联系难以在实物直观中直接被觉察。因此它不是唯一的直观方式,还必须有其他种类的直观。
模象直观:模象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所谓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等。其优点是可以人为地排除一些无关因素,突出本质要素;并且可以根据观察需要,通过大小变化、动静结合、虚实互换、色彩对比等方式扩大直观范围,不受实物直观的局限,提高直观效果,扩大直观范围。因此它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是现代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模象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因此要使通过模象直观获得的知识能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发挥更好的定向作用,一方面应注意将模象与学生熟悉的事物相比较,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使模:象直观与实物直观结合进行。
言语直观: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言语直观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同时也能运用语调和生动形象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想像。但是,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鲜明、完整、稳定。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配合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第八章 大学生的问题解决及创造力培养
1.创造性的实质是什么?试论述在大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P188、200)答:(1)创造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发现”。《现代汉语词典》对创造的解释是“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作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创造力就是一种创造的能力,也有学者称之为创造性思维能力。其具有以下几种属性:①创造能力是由个人产品决定的;②创造能力是一种心理过程;③创造能力是由测验和评价结果决定的;④创造能力与人格特质有关,决定于某种人格特征与动机特性。其含义有:①指“想出别人想不出的观念”的能力即独创力,并把独创力视为一种产品或任何创造的结果;②忽视所谓的质,而把产品的数量看得比创意更为重要;③强调思维运作得状态比实际产品更为重要;④认为创造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有关,面对问题能够寻求解决得方法,就如创造性思维得头脑有了品质证明一样。其构成主要包括:敏锐力、发散力、变通力、独创力和精致力。(2)心理学有关创造力培养得研究,基本上是探讨如何通过“创造得引导者”——教师运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的环境,激发创造者的创造欲概括起来可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①创设促进大学生进行创造的良好环境。②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动机。第一,要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第二,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做到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展开探究;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改变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创新。③塑造大学生的创造人格。第一,保护学生的创造欲;第二,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幻想;第三,消除学生对错误的畏惧心理;第四,鼓励学生与有高创造力的人接触。④训练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主要训练以下几种方法:发散思维法、类比思维法、逆向思维法、转换思维法和直觉思维法,其中自觉思维法的训练途径和方法主要有进行跳跃性思维训练,灵感性思维训练,整合性思维训练和猜测性思维训练。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P196)答:(1)创设促进大学生进行创造的良好环境(2)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动机(3)塑造大学生创造人格(4)训练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 3.爱因斯坦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晚年时曾说:“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的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还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 请从创造者人格因素层面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并谈谈如何塑造大学生的创造人格。(P195)答:(1)创设促进大学生进行创造的良好环境(2)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动机(3)塑造大学生创造人格(4)训练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 第九章大学生的品德及自我意识及其培养
1.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试论述应何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P228、230)答:自我意识发展:1.自我中心期(出生-2岁);2.社会自我发展期(3-14岁);3.心理自我发展期(青春初期-青年后期),大学生处于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自我意识会经过分化、矛盾、统一趋于成熟。方法:1.建立大学生自我意识积极发展的导向系统;2.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系统(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首先,通过与他人比较,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把握现实自我;其次,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我,做到投射自我的客观评价;再次,通过反省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来认识、评价自我,积极实现理想自我;引导大学生积极悦纳自我;引导大学生努力塑造自我,完善自我)。
4.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有何特点,高校教师如何帮助他们有效地进行自我意识完善?(P228、230)答: 见上题
第十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及其调适
1.试论述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以及如何进行调适?(P255)答:(1)人格障碍:指在人格特征上明显偏离正常人格,并与他人和社会相悖的一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主要表现:偏执型人格;强迫型人格;冲动性人格。神经症:由于神经因素造成的非器质性的心理障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理疾病,18岁到30岁的青年患者最多。主要表现:神经衰弱;强迫症;恐惧症;疑病症。(2)性行为变态:在寻求性满足的对象和方式上与常人不同,且违反社会习俗。主要表现:异状癖、异性癖、恋物癖、裸露癖、窥视癖、施虐癖。
(3)神经病:指人脑机能活动失调、丧失自知力,不能应付正常生活和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情感性神经病;神经分裂症;反应性神经病。反映机能受到严重损害,扭曲客观现实;社会功能严重损失,不能正常处理人际关系;不能理解和认识自身的现状,丧失自制力。2.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什么特点?论述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P252、253)答:1.交往愿望的迫切性;2.交往观念的自主性;3.交往内容的丰富性;4.交往系统的开放性。大学生人际交往艺术:1.锤炼语言;2.学会赞美;3.注意倾听;4.善用非语言。
第十一章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教育
1.结合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认识,谈谈如何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P282)答:现状:1.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者比例偏高;2.心理障碍的发生存在年级和性别的差异(一二年级心理问题高发);3.心理疾病的引发的恶性事件逐渐增多。教育内容:1.环境适应(一是帮助大学生尽快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二是指导大学生重新确立正确的自我形象);2.学习活动(强化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方法);3.人际交往(培养大学生提高增强人际关系的能力意识;对大学生加强交往技巧的培养;进行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训练);4.恋爱与性(性生理卫生教育;注意人格培养;鼓励与异性正确交往;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失恋);5.求职就业(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教育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为人民服务思想;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策略:1.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不过分“追求完美”;要善于保持心理平衡;要保持合理的期望)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学习负担适量;生活节奏合理;注意保护大脑)3.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保持自我情绪的最佳状态;学会妥善处理心理冲突;锻炼自己对挫折的耐受力);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5.树立符合实际的目标;6.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不断提高心理发展的动力水平;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结合实例,谈谈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P282)答:见上题
3.试论述新入学的大学生可能会遇到哪些心理适应问题,如何尽早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适应期?(P278)答:见第1题,从现状中找新入学的问题。
4.根据你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认识,谈谈如何进行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答:1.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克服不合理的认知。2.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预防心理问题的有效方式。3.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和乐观的心态4.要学会情绪控制,合理宣泄、放松。学习心理学常识,调节心理,保持平衡。5.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人际间的互助关系,提高弹性处理问题的能力。6.积极参与继续教育,与时俱进。7.加强身体锻炼,养成良好的生理健康习惯
8、教师要善于进行时间管理,注意安排工作顺序。10.寻求新的工作体验,从其它地方寻求满足感11.寻求专业帮助。
第三篇:2005广告学福建专升本真题
一、判断题;判断是非并简单说明理由
1、广告通常使用大众媒介进行信息传播。()
2、现代广告的经营指导思想“以产品为中心”。()
3、POP广告通常出现在广播里。()
4、有相同人口特征的人们,具有完全相同的消费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
1、邮寄广告的最大优点是()A 彩色印刷 B 图文并茂 C 传播对象明确 D 效力持久
2、电视媒介的缺点之一是()A 缺乏色彩
B 难以理解 C 制作费用高昂
D 不适合老年消费者
3、按购买者使用商品的数量或次数,把消费者分为低使用率、中等使用率、高使用率的消费者以及不使用的消费者,这种市场细分方法是()A 人口区分 B 心里区分
C 社会-文化区分
D 使用者行为区分
4、广告学的理论基础是()A 市场学 B 传播学 C心理学 D 美学
5、美国广告界人士进行各种调查,证明广告效果的50%-80%来自注目字句的力量,注目字句指的是()A 标题 B 标语
C 标题和标语 D 标题和正文
三、填空题
1、产品的生命周期可以依次分为、、、四个阶段。
2、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一个“需求层次”论,详细地论述了人的各种需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按照这种理论,人的需求大体分为:、、、和自我实现需求等五个层次。
3、广告信息的传播方式按照信息的不同流向可划为三种方式、、。
4、消费者购买程序,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
、、比较估价、和。
四、名词解释。现代广告习惯型购买心理
五、简答题
1、请举一例你认为的最有特点的广告作品,简述其成功的优点或失败的教训。
2、广告媒介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六、综合题
1、请分析广播媒介及其听众心理的特点,并阐述广播广告要吸引听众所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2、根据传播学或广告学原理,围绕以下阅读材料当中所列举的相关现象,拟定一个主题进行短评,题目自拟。
阅读材料:
从立邦漆的“盘龙滑落”到耐克的“恐惧斗室”,从“新兴医院广告**”到“屈原喝酒不跳江”,广告界接连出现的不良现象多次成为舆论的焦点,本材料归纳了2004年广告界“乱象”。
乱象之一:中国象征遭“戏”弄
现象描述:自2003年“中国狮”向日本本田轿车敬礼的广告片播出后,2004年又接连发生立邦漆“盘龙滑落”及耐克“恐惧斗室”等事件,中国象征物“龙”“飞天”等被“老外”一再“戏”弄,此为2004广告界“乱象”之一。
典型案例:从“恐惧斗室”到“盘龙滑落”
2004年11月底开始,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和各省市电视台播出耐克公司“恐惧斗室”广告片中,NBA巨星勒布朗詹姆斯担任男主角,大意是他脚穿着耐克鞋,独闯一个五层高的建筑,形似中国老人的武林高手、“飞天”形象般的妇女、两条中国龙频频被其打败。
2004年第九期的《国际广告》介绍了一则立邦漆《龙篇》作品,画面上亭子的两根立柱各盘着一条龙。但是左立柱色彩暗淡,龙紧紧的攀附在柱子上;而右立柱色彩光鲜,龙却滑落下来。。。,而此广告却“荣获”某国际权威广告评价机构的高度评价。
乱象之二:明星代言虚假广告
现象描述:没有亲身体验过所宣传的产品,而在广告中却称其使用效果好,误导消费者;在医疗服务和药品广告中虚假宣传、夸大疗效,诱导消费者就医购药;做保健食品广告,违法宣传疗效,明星广告存在的这些问题是2004年广告界的“乱象”之二。
典型案例:新兴医院现象
全国20家电视台频频播出的由大陆明星唐某、解某主演的广告片让很多人记住了北京新兴医院。一些媒体提出质疑称,北京新兴医院其实是用钱宣传了一个“送子”神话,所谓的高疗效是亿万元明星广告“吹”出来的。于是,一场有关明星广告诚信危机的争论起来。
乱象之三:颠覆文化,把低俗当卖点
现象描述:广告公司、广告媒介急功近利,为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不惜迎合低级趣味,设计制作不良广告,打情色擦边球、把低俗当卖点,如“美女出浴”、“屈原喝酒不跳江”等。此为2004广告界的乱象之三。
典型案例:屈原喝酒不跳江
湖南省某电视台最近播出这样一则广告:屈原悲闷地占在江边,摆出要投江的架势,这时,坐在屈原身后的一位现代年轻人奉劝屈原说:“人都死了,你还能求索啥?”结果屈原一扫愁容,笑逐颜开,与这位现代年轻人席地而坐,开怀畅饮某品牌啤酒。
乱象之四:烟草广告打擦边球
现象描述:烟草等一些广告不能在大众媒体刊发,而很多跟烟草等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广告却在大众媒体上打着“擦边球”,干扰受众视听。此为2004年广告界乱象之四。
典型案例:刘翔代言白沙文化
白沙文化传播公司与国家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签定协议,“奥运飞人”刘翔成为“白沙文化”的形象代言人,而据了解,白沙文化传播公司是生产卷烟的白沙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是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健康体育精神相违背的。
第四篇:广告学与广告设计部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广告学与广告设计部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设计艺术教育大事典》作者:朱明 奚传绩,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09。
内容简介:本书分为理论片、教育篇、技术篇、资料篇五部分,不仅阐述艺术设计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就艺术设计教育实践方面,譬如教育方法、内容、组织,乃至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设备、工具等,进行翔实地介绍,为从事艺术设计与教育的人员有所依循、有所借鉴,创建适合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新
体制。
2、《视觉研究 怀疑式导读》 作者:(美)詹姆斯·埃尔金塔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0-01。书中詹姆斯·埃尔金塔绘制了一张穿越视觉领域的公路网,描述了其关注的热点及主要理论根源。作者用开放的观点介绍正在茁壮成长的视觉研究领域,令人耳目一新。
3、《设计中的设计》 作者:原研哉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0-03。
这是一本观念设计书,自2003年出版以来,在日本先后加印17次,2004年荣获由SUNTORY财团颁发的第二十六届文学艺术大奖,2005年在台湾出版后,登上诚品书店,金石堂艺术类图书排行榜,蝉联多起
畅销至今。
3、《信息设计》作者:肖勇,湖北长江出版社,2010-03出版。
通过平面设计与信息设计的互相融合及信息图标的设计方法等来系统阐释信息设计的概念、功能需求、设计方法等。目的是为设计师提供归纳整合信息的一种方法,帮助设计师针对自己的受众来进行有效的信息设计,并能够用最清晰易懂的设计呈现信息内容,使受众能快速感知、识别信息,帮助人们解决问
题,满足受众需求。
4、《国际标志设计》作者:肖勇,山东美术出版社,2001-07出版。
内容简介:本书收集了来自国内外著名平面设计师2000年前后几年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出设计师历年的不同标志设计形式和多变风格,对企业形象设计师具有启迪帮助的作用。
5、《广告与视觉传达设计》何洁,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02出版。
内容简介:本书前瞻性地探索广告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问题,阐述了广告与视觉传达的相关知识和认识,视觉传达的视觉形式与要素、表现技法,探讨有效的广告视觉传达途径,并对中国广告视觉传达表现的变化与趋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预见。
6、《世界广告巨擎》 作者:魏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03。乔治?葛里宾、威廉乔治?伯恩巴克、大卫?奥格威、唐?E?舒尔茨、詹姆斯?韦伯?扬、杰克?特劳特、李奥?贝纳、艾尔?里斯、罗瑟?瑞夫斯、乔治?路易斯、吉田秀雄、萨奇兄弟、霍普金斯、雷蒙?罗必凯,他
们的广告理论和广告案例至今称为经典。
7、《电视广告 视听形象与创意表现》 作者:刘波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6-11。
全面阐述电视广告在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策划与创意等方面的基本原则与框架,同时也将自己对设计教育以及设计的理解通过多年来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实践,充分体现出来,从理论到实践,展现出一
个新面貌。
8、《平面设计编年史》 作者:[美]史蒂文?海勒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11出版。内容简介:通过本书可以了解发生在平面设计、广告、科技、流行文化、艺术、政治等领域的重要事件--并同时认识到,历史上某一领域的变化是如何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
9、《设计艺术心理学》 作者:柳沙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07。
内容简介:设计艺术心理学,是关于艺术设计和设计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心理现象研究的学科。全书共九章,包括“设计艺术心理学概述”,“设计艺术心量学发展概述”等侧重理论的章节,也包含“设计艺术与消费者心理”,“设计艺术心理学的运用”,“环境与设计艺术心理”,“设计思维和设计师心理”等与设计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理论和应用案例分析的内容。
10、《视觉艺术心理》作者:王令中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3出版
内容简介:该书针对艺术创作、设计与理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向当今前沿领域,从视觉心理分析切入,对美术表现形式的成因和效应进行了逐层深日的分析。书中附有设计图解和大量精选图例,图文并茂,融实用性、方法论和原理性论证为一体,初步形成新的美术研究体系。该书思路清晰,具有很好的思
辨性、实验性和直观性。
11、《品牌制造-世界品牌100强》世界品牌研究室,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年出版。
内容简介:品牌影响力是指品牌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价品牌影响力的基本指标包括:品牌知名度、品牌认知度、品牌美誉度、品牌偏好度、品牌占有率、品牌满意度、品牌忠诚度等,这些指标来源于消费者对品牌的直接评价和认可,其中,核心指标是品牌忠诚度。本书汇集了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个国际品牌,对它们的历史渊源,品牌根基、经验理念、品牌特色等进行了详细分析,本书以敏锐的笔触和由衷的热诚向你传授来自世界一流品牌在塑造品牌方面的独家经验,同时,教你如何将这些经验应用于自己的品牌上,探讨品牌策划与设计,为探索中国本土品牌策划与设计之路提
供有益的借鉴。
12、《数字图形界面艺术设计》作者:鲁晓波 詹炳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04出版。内容简介:本书从视觉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图形用户界面开发的流程和特点,介绍图形界面设计的视觉要素、基本方法与规律,并从软件用户界面、多媒体产品界面、网站界面、移动终端用户界面等角度进行具体的探讨。本书还着力在视觉设计的重要手段—阴雨以及形式多样引人注目的视觉形式—图标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启发读者更好把握界面设计中的生动要素。
13、《中国平面设计3》靳埭强,上海文艺出版社、香港万里机构,2000年出版。
内容简介:本书阐述了标志设计的发展历程,介绍中国著名品牌和企业形象设计,风格各异,收集了国内著名企业倾向设计师的代表作品,探索中华民族的企业形象设计方向。
14、《VI设计》作者:成朝晖,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6-05出版。
内容简介:本书从大设计概念出发,对VI设计的概念、规律、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研究,揭示设计中的基本问题和核心精神,突出艺术设计中感性与理性思考的相互渗透特点,通过案例分析,探讨VI设计
思想,具有前瞻性、应用性和示范性。
15、《展示设计》作者:史习近平、马赛、董宇,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7出版。
内容简介:本书以国内外展示设计专业最新的信息和观念为基础,并且在展示设计教育上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改革,增加创造性的设计理念,从时代的角度系统地探讨了展示设计以及与其相关的概念、理论、方法。全书共分为7章,分别介绍了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展示设计性质分类、工程基本要素、施工程序、设计表达方式等。全面系统地介绍展示设计理论与实践,具有理论前
瞻性和设计实践指导作用。
16、《反对阐释》作者:程巍,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12出版。
17、《数字时代的展示设计》作者:耿志宏,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01出版。
期刊:《当代传播》、《新闻界》、《中国广告》、《现代广告》等。
主要参考网站
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http://www.xiexiebang.comnf.com/ 5中国CI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6世界企业文化网http:// www.xiexiebang.com
7设计中国 http://www.xiexiebang.com 10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网站
1、目录格式
①标题“目录”(三号、黑体、居中)
②章标题(四号字、黑体、居左)
③节标题(小四号子、宋体)
④页码(小四号子、宋体、居右)
2、正文格式
①页边距:上2.5cm,下2.5cm,左2.5cm,右2cm,页眉1.5cm,页脚1.75cm,左侧装订;
②字体:章标题,四号字、黑体、居左;节标题,小四号子、宋体;正文文字,小四号字、宋体;
③行距:1.5倍行距;
④页码:底部居中,五号;
3、参考文献格式
①标题:“参考文献”,小四,黑体,居中。
②示例:(五号宋体)
期刊类:[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文章名.期刊名(版本).出版年,卷次(期次):页次.图书类:[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次.
第五篇:临床医学专升本考试题目A卷
临床医学专升本考试题目A卷
一、名词解释(20%):
1、脊髓休克
2、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危象
3、脑栓塞
4、静止性震颤
二、选择题(30%)
1.引起交叉性感觉障碍的病变部位在A.后根B.后角C.脑干D.丘脑E.内囊
2、在我国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好发的部位是:
A.桥脑;B.丘脑;C.基底节区;D.脑叶;E.小脑。
3、一病人需强力刺激或反复高声呼喊才能唤醒,醒后表情茫然,反应迟钝,只能作简单回答,这种意识状态属于
A 嗜睡B 浅昏迷C 昏睡D 意识模糊E 以上均不是
4.左侧痉挛性偏瘫,右侧展神经麻痹和右侧面神经麻痹时,病灶应在A.右侧内囊B.右侧中脑C.右侧桥脑D.右侧延髓E.左侧延髓
5.、起病最快的脑血管病是:
A.脑出血B.蛛网膜下腔出血C.脑栓塞D.脑血栓形成E.高血压脑病
6.急性脊髓炎最常受累的部位:
A.腰段;B.胸3-5节段;C.颈膨大;D.高位颈髓。
7.颈膨大损害可出现哪些临床表现
A上肢下运动神经原性瘫痪、下肢上运动神经原性瘫痪
B上肢上运动神经原性瘫痪、下肢上运动神经原性瘫痪
C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D感觉障碍呈手套袜子样
E四肢呈弛缓性瘫痪,感觉无障碍
8、.确诊脑出血应首选:
A.MRI;C.EEG;D.SPECT;E.DSA。
9、震颤麻痹可选以下药物
A、西比灵B、多巴胺C、左旋多巴D、氟哌啶醇E、尼莫的平
10.多发性硬化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为
A.复发-缓解型B.继发进展型C.原发进展型D.进展复发型E 良性型
11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的癫痫持续状态最主要的诊断条件:
A.24小时内频繁发作,脑电图示多棘-慢波;
C.短期内频繁发作,伴有高热、脱水、白细胞增多;
D.短期内频繁发作,不积极抢救,死亡率很高;
E.局部抽搐持续数小时称持续性部分癫痫。、面神经急性期治疗首选
A Vit B 族B血管扩张药物C抗生素D针灸E糖皮质激素
13.脊髓半切综合征常见于
A.格林-巴利综合征B .急性脊髓炎C.脊髓空洞症
D .延髓空洞症E.脊髓外硬膜内肿瘤
14.面神经炎:
A Todd瘫B Froin氏征阳性C Lassegue征阳性
D Broun-sequard综合征
15、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指:
细胞蛋白均增高; C.细胞数正常,蛋白增高
D.细胞蛋白均正常;E.以上都不是。
三、问答题(50%):
1、简述三叉神经痛的定义、疼痛特点和治疗
2、患者男性,15岁,半年来反复发作性短暂意识丧失伴四肢抽搐,共5次。多在晨醒时发生,每次历时5分钟左右,醒后自己不能回忆。有家族史。EEG示:中度异常,痫样放电。头颅CT(—)。请您作出诊断,拟定治疗方案和用药注意事项。
3、试述脑血管病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4、帕金森病临床表现是什么?药物治疗种类?
5、患者女性,40岁,4年前出现左眼睑下垂,晨轻,活动后加重,逐渐出现复视。近1年来感四肢无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查体:双上睑下垂,眼球外展内收均受限。瞳孔等大,光反射存在,四肢肌力Ⅳ+,病理征(—),疲劳试验(+)。请你说出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及其依据,还需要做哪一些进一步的检查以及治疗方法。
答案
名词解释:
1.脊髓休克-指脊髓病变时早期出现截瘫、肢体肌张力低和腱反射消失,无病理征,多为2~4周。
2.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危象-指重症肌无力患者急骤发生延髓肌和呼吸肌严重无力,以至不能维持换气功能为肌无力危象。包括:肌无力危象、胆碱能危象、反拗危象。
3、脑栓塞-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
4、静止性震颤-指震颤在患者安静时最明显,肢体活动时震颤减轻,入睡后消失,是帕金森病的最常见症状。
问答题:
1、答:三叉神经发布区短暂的反复发作性剧痛。疼痛特点: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存在扳机点,无先兆、有“痛性抽搐”,有诱发因素,短暂,发作性,反复。
治疗:A、药物(1)卡马西平:首选起始量0.1tid选择最小有效维持量,苯妥英钠:0.1 tid可合用
(3)氯硝安定:2mg tidB、封闭 -神经阻滞C、手术治疗基础:微血管减压
2、答:根据临床表现+脑电图诊断为癫痫全面性发作,选择VPA,要足够时间和足够剂量后无效可考虑换药,一种药物有效但不理想可加药,需结合年龄、全身状况、耐受性、经济情况,坚持单药治疗原则,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量至最大程度控制发作无不良反应或反应很轻的最低有效剂量。监测不良反应。
3、答: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和酗酒、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超重、药物滥用、口服避孕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外源性雌激素摄入等。
4、答:静止性震颤、肌强直(铅管样强直、齿轮样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屈曲体姿、慌张步态)讲话缓慢、音量低、脂颜、顽固性便秘、直立性低血压、抑郁、轻度认知功能减退。药物治疗种类:(1)抗胆碱能药(2)金刚烷胺(3)左旋多巴(L-Dopa)及复方左旋多巴(4)DA受体激动剂(5)单胺氧化酶B(MA0-B)抑制剂等。
5.答:诊断为重症肌无力。依据眼外肌症状,晨轻暮重,休息后减轻。疲劳试验(+)进一步检查:重频电刺激实验、新斯的明试验、胸腺CT、Ach抗体等
治疗:药物、手术的适应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