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父母如何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
父母如何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保留的、无条件的、无私的。但许多父母却不善于表现他们的爱,他们把爱转变成管教、训斥、责骂,将爱的作用仅限于“发号施令”。结果,孩子一年一年地疏远父母,父母为之苦恼:我如此爱孩子,孩子为何对我冷淡呢?孩子也为之痛苦,以为爸爸妈妈根本不爱他。
孩子本不应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但孩子却经常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考验父母: “爸爸妈妈爱我吗?”当父母采取过激行为时,孩子同样在心里问:“爸爸妈妈,你们爱我吗?”父母的爱,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孩子一旦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会万分珍惜的。父母的言行可以表现爱,而孩子也会对他们的爱作出反应:如果他们得到了真正的爱,他们会回报这种爱,无保留的爱会得到无保留的回报;而有条件的爱,孩子的回报也是有条件的。孩子对父母爱的感知,决定了孩子的心理情绪是愉快、乐观还是孤僻、胆怯、忧郁或是其他。父母的爱育助于孩子的成长和独立,使孩子正确对待他人,形成健康心理。
那么如何表示对孩子的爱,才会让孩子感受到呢?
◆创造充满爱意的家庭
父母良好的性格、健康的情绪是建立充满爱意家庭的先决条件。孩子在家庭里不单可以得到他的生活所需,他还需要在家庭里得到真正的、集中的关怀。如果父母在家里对孩子冷冷淡淡、漠不关心,孩子便会产生自卑情绪,变得孤僻。优秀的父母在家里通过言语和行动,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集中关怀,保证孩子在感情需要上的平衡。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在遇到困难或做错了事情时,对父母总有一种“爱的期望”,孩子通常在“关键时刻”判断父母的爱。所以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在冷静中寻找好的对策,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发脾气是一大禁忌,也许父母是出于好意,恨铁不成钢,真正被气坏了,但无论如何要学会克制自己。因为发脾气,最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随着孩子越长大,这种伤害也更大。
◆不要惩罚孩子
惩罚孩子往往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反而是在孩子心里增加敌意,让孩子产生委屈和愤怒等负面的情绪。孩子对自己犯的错误已有忏悔内疚之感,惩罚对有内疚感的孩子是极有害的。让孩子在愤怒的父母面前下跪、挨饿、挨打,会使孩子在意志上和性格上与家长对立。
◆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帮助
当孩子心理或身体受到伤害时,是孩子感受父母的爱的关键时刻。若父母不管孩子友生什么事,一味责怪其他人或外在环境,孩子虽然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但同时也形成自己的不幸全是由别人造成的意识。当自己遇到大的灾难时,他便把责任全部推给父母,变爱为恨。如果父母总是责怪孩子,孩子则会自卑、忧郁,无法适应新环境,并深深感觉父母不爱他。父母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增强自信,不加重孩子的受伤害感。
◆早晨,高兴地和孩子说再见
早晨,父母送孩子上学前都会和孩子说几句话,不论谈话地点在哪里、谈什么,孩子会十分看重这几分钟的交谈,因为这几分钟的谈话决定了孩子一天的情绪。因此,父母在早晨离开前和孩子说话时,一定要表现出愉快和充满爱意。父母以批评作为一天的开始,如说出“你忘了穿袜子,丢三落四的。” “你昨天为什么不把一切准备好?”“你吃饭慌里慌张干啥?”之类的话,会使孩子一整天都不高兴,学习也没办法专心。
◆晚上,快乐地和孩子分享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他们非常高兴看到他从学校回来,让孩子有向父母倾吐一天来发生的趣事的愿望。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他回到家一定想告诉父母。所以,父母一定要花些时间全神贯注地和孩子相处,跟孩子轻松自由地谈话。“你看起来又有什么高兴的事。”或是“你这么沮丧,今天在学校是不是和小朋友闹别扭啦?”类似的问话会使孩子感觉到父母了解他、关心他、愿意给他帮助。
◆不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
父母有时对孩子的不良表现感到生气,说出一些伤害孩子的话,如“你就不能像楼下那个孩子那样争气?!” “你为什么偏要把自己打扮得这么俗气?” “烦死人,寓我远点!”孩子对这类话虽无言以对,心里却留下阴影。
◆规邂有害的爱的方式
不要有意无意延长孩子依赖父母的时间。
不要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不要过早地要求孩子给予自己爱和关心。
怎样正确地向孩子表达爱呢?要向孩子传达爱的最好的方法是把自己变成孩子,而不是总是居高临下摆出家长作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布林莫尔学院父母中心的指导者哈丽雅特博士说,您应该准备这样一张每日爱的检查表:
1.告诉您的每一个孩子“我爱你”。
2.通过温和的触觉来传达您对孩子的爱意。
3.关心您孩子的行踪,注意到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和什么时候出去。
4.告诉您的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5.注意到您孩子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6.问孩子对您的意见。
7.耐心而且彻底地回答孩子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8.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可委以适当的重任。
9.因势利导,让孩子建立自信心。
10.尊重孩子的人格。
哈丽雅特博士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实践中,总结出家长对孩子表达爱的三条规则:
第一,留出时间。每一天要至少留出15分钟来和孩子一起度过:坐在地板上和您初学走路的宝宝一起玩;或和您学龄前的孩子一起游戏;或帮助您6~12岁的孩子完成学校的学习计划,培养孩子健康的爱好;或与您更大的孩子一起去买一张激光唱碟。
一定要记住,把自己变成孩子的朋友,即使是发现孩子的错误也应该本着研讨的精神与孩子分辨道理,倾听他们的回应,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进步成长。
第二,充分施展语言的力量。当孩子从学校回家时情绪激动地对您说:“我很生气,老师今天对我大叫!”这时候您不要上来就说:“你又犯什么错了?”相反,您应该设法澄清这件事,“老师对你大叫?那一定是她已经无法忍受了”。这句话将会起到魔术般的奇迹,孩子会感到他被理解和被爱,知道您站在他的一边,支持他。一旦打开了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渠道,您与孩子之间的传达和理解就会变得非常容易,孩子也会打开接受忠告的大门。
有的时候,孩子只是对您表达一种感受,您应该以同样的心情回应。比如孩子跑回家对您说:“我的球队今天赢了!”这时您应该以一个问题式的回应来说:“你们球队得分多少?”您的问题暗示了“我听到了你所说的事情,我对此感兴趣,想知道得更多一些”。这种沟通技巧是以兴趣向孩子展示了您对他的爱。第三,帮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作为家长,您可以限制孩子的行为,但同时也应该让孩子有效地传递他们的情绪。当您不能按照孩子的意愿给他买一辆价格昂贵的电动小汽车时,孩子会对您发脾气,甚至会以哭闹来要挟您。您可以不给他买那辆小汽车,但您不能不让他发脾气。因为对于还没有思想能力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正当的要求。因此,您应该在孩子哭闹过后再耐心解释为什么不能买,同时教给他怎样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绪。
第二篇:父母对孩子爱的表达
父母对孩子爱的表达
父母的爱对孩子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孩子对父母的爱的感知,决定了孩子心理状态是愉快、乐观、还是孤僻、胆小、忧郁等。足够的情感互动,是孩子道德观以及自我评价的源泉,也是孩子向更高层次智力思考迈进的本钱。孩子的成长和父母“爱”的关系最重要。父母如何表达爱,很多父母并不清楚。特别在实际生活中,好多父母虽然以爱的名义去爱了,但爱的度没有把握好,或爱过了,或爱错了。父母该如何爱我们的孩子呢?
1、不同的爱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家长要学习在每一个当下去感受孩子的状态,用感受去互动,以接纳去分享,而不用价值去选择,或推销自己生活哲理与忠告。
2、选择适合孩子能接受的爱,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心里环境,让孩子按自己成长的规律成长,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失败,允许他有自己的空间,允许他有自己的思想,从而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3、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带情绪和孩子说话。在孩子遇到困难或做错事情时,会对父母有一种爱的期待,这时父母要是发脾气,对孩子的伤害是最大的。
4、通过温暖的眼光,柔和的触觉,传达对孩子的爱意。由衷地欣赏和体谅孩子,欣赏他们的优点,体谅他们犯错。陪伴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多腾出些时间陪伴孩子,和他们分享快乐的时光。在陪伴中让孩子感受父母的爱。
每个人爱的表达和对爱的接受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家长们把以上的理念变成适合自己的行动,选择适合您和孩子的爱,好好爱自己的孩子吧!
第三篇: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社区服务活动方案
一、目的。为进一步扩大地区党和政府的工作影响力、渗透力,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及社区现有活动场地的便利条件,开设社区论坛,以服务社群为切入点,促进基层工作深入社区,贴近群众,促使社区工作和群众参与实现良性互动。
二、主题。按照“围绕中心,结合实际,深入社区,贴近群众”的要求,以“你给孩子什么爱”为主题,开设论坛。
三、时间、地点。定于9月21日(星期日)9:00,在沙洲街文体公园开设论坛。
四、论坛形式。论坛采取一种轻松、活泼的谈话形式,先由嘉宾逐个发表观点,再请现场观众提问,总时间约1个小时。
五、论坛嘉宾:区委宣传部、区关工委、区教育局、区妇联、街关工委、社区群众。
六、参加人员。街机关全体干部,每个居委、经济联社各派两名干部,每个居委2名群众代表。
七、前期工作。
1、请嘉宾围绕论坛主题“你给孩子什么爱”提出观点,准备材料,谈如何给青少年创造一个身心健康的成长环境。
2、拟定现场提问人员及问题。
3、主持人由××同志担任,并请主持人根据上述材料作有关准备。
八、工作分工好范文版权所有
1、成立领导小组。
2、论坛场地布置及后勤。包括论坛标识安装、论坛及观众席座椅摆设、遮阴布置、矿泉水、签到等,由党政办负责。
3、宣传工作。包括现场音响及宣传媒介,由文化站负责。
4、论坛方案、标识设计、领导讲话稿由××负责。
5、由民政科负责贴海报及落实居委干部及群众代表到场参加。
6、环境卫生、安全由村民兵负责(黄志华),现场秩序、车辆停放,由城管科负责,民政科协助。
第四篇: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如何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 本文Tag标签:亲子交流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保留的、无条件的、无私的。但许多父母却不善于表现他们的爱,他们把爱转变成管教、训斥、责骂,将爱的作用仅限于“发号施令”。结果,孩子一年一年地疏远父母,父母为之苦恼:我如此爱孩子,孩子为何对我冷淡呢?孩子也为之痛苦,以为爸爸妈妈根本不爱他。
孩子本不应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但孩子却经常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考验父母: “爸爸妈妈爱我吗?”当父母采取过激行为时,孩子同样在心里问:“爸爸妈妈,你们爱我吗?”父母的爱,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孩子一旦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会万分珍惜的。父母的言行可以表现爱,而孩子也会对他们的爱作出反应:如果他们得到了真正的爱,他们会回报这种爱,无保留的爱会得到无保留的回报;而有条件的爱,孩子的回报也是有条件的。孩子对父母爱的感知,决定了孩子的心理情绪是愉快、乐观还是孤僻、胆怯、忧郁或是其他。父母的爱育助于孩子的成长和独立,使孩子正确对待他人,形成健康心理。
那么如何表示对孩子的爱,才会让孩子感受到呢?
◆创造充满爱意的家庭
父母良好的性格、健康的情绪是建立充满爱意家庭的先决条件。孩子在家庭里不单可以得到他的生活所需,他还需要在家庭里得到真正的、集中的关怀。如果父母在家里对孩子冷冷淡淡、漠不关心,孩子便会产生自卑情绪,变得孤僻。优秀的父母在家里通过言语和行动,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集中关怀,保证孩子在感情需要上的平衡。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在遇到困难或做错了事情时,对父母总有一种“爱的期望”,孩子通常在“关键时刻”判断父母的爱。所以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在冷静中寻找好的对策,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发脾气是一大禁忌,也许父母是出于好意,恨铁不成钢,真正被气坏了,但无论如何要学会克制自己。因为发脾气,最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随着孩子越长大,这种伤害也更大。◆不要惩罚孩子
惩罚孩子往往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反而是在孩子心里增加敌意,让孩子产生委屈和愤怒等负面的情绪。孩子对自己犯的错误已有忏悔内疚之感,惩罚对有内疚感的孩子是极有害的。让孩子在愤怒的父母面前下跪、挨饿、挨打,会使孩子在意志上和性格上与家长对立。◆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帮助
当孩子心理或身体受到伤害时,是孩子感受父母的爱的关键时刻。若父母不管孩子友生什么事,一味责怪其他人或外在环境,孩子虽然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但同时也形成自己的不幸全是由别人造成的意识。当自己遇到大的灾难时,他便把责任全部推给父母,变爱为恨。如果父母总是责怪孩子,孩子则会自卑、忧郁,无法适应新环境,并深深感觉父母不爱他。父母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增强自信,不加重孩子的受伤害感。
◆早晨,高兴地和孩子说再见
早晨,父母送孩子上学前都会和孩子说几句话,不论谈话地点在哪里、谈什么,孩子会十分看重这几分钟的交谈,因为这几分钟的谈话决定了孩子一天的情绪。因此,父母在早晨离开前和孩子说话时,一定要表现出愉快和充满爱意。父母以批评作为一天的开始,如说出“你忘了穿袜子,丢三落四的。” “你昨天为什么不把一切准备好?”“你吃饭慌里慌张干啥?”之类的话,会使孩子一整天都不高兴,学习也没办法专心。
◆晚上,快乐地和孩子分享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他们非常高兴看到他从学校回来,让孩子有向父母倾吐一天来发生的趣事的愿望。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他回到家一定想告诉父母。所以,父母一定要花些时间全神贯注地和孩子相处,跟孩子轻松自由地谈话。“你看起来又有什么高兴的事。”或是“你这么沮丧,今天在学校是不是和小朋友闹别扭啦?”类似的问话会使孩子感觉到父母了解他、关心他、愿意给他帮助。
◆不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
父母有时对孩子的不良表现感到生气,说出一些伤害孩子的话,如“你就不能像楼下那个孩子那样争气?!” “你为什么偏要把自己打扮得这么俗气?” “烦死人,寓我远点!”孩子对这类话虽无言以对,心里却留下阴影。
◆规邂有害的爱的方式
不要有意无意延长孩子依赖父母的时间。
不要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不要过早地要求孩子给予自己爱和关心。
第五篇:随笔 有关父母对孩子的爱
随笔———有关爱
今天起得比较早,早晨时便随手拿了最新一期的《读者》,坐在阳台上读了起来。在我的印象中,《读者》从来是一本充满着智慧与灵感的书。翻开书时便想着大概能从《读者》中找到些灵感,来完成本周的随笔。果真,只读到首卷语,便已是有所收获。
首卷语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其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父母就越成功。
读完这句话,莫名的便觉着残忍。以分离为目的的爱。我是真的不愿去相信这句话,甚至有种冲动想把这张纸撕掉、揉烂、烧成灰,我恨不得这张纸从未存在过。但是又不得不承认,这血淋淋的事实。
人的一生,从一开始,便是一场分离。
胎儿从子宫中脱离,成为婴孩,这边是分离。或许有无数的准爸爸准妈妈在期待着孩子的出生。只是当孩子从母亲的子宫中分离出来时,他的母亲,伴随着莫大的痛苦,她的孩儿从真正与她血脉相融的状态变成了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便是人生的最初的分离。
后来,婴孩长大了,成熟了,进入了青春期,便也开始叛逆。其实在孩子还是孩童时,每一个孩子都是依赖父母的。他们软软的童音呼唤着父母,而父母也总被这如同泡过蜜般的声音温暖着。父母们爱孩子,想把一切都给予孩子。但那种无与伦比的爱,到后来,却往往也会伤人至深。父母的爱太深,太密,让孩子几近窒息。而孩子长大后,成为少年时的盲目的自信与反抗,盲目的拒绝甚至是恶语相加,更是会让父母的心像是在流血。写到这儿,莫名的便想起了老师在上课时所说的与女儿的对话。或许当时老师是为了强调孩子所说的那句“秋天和冬天相遇的时候”。是要强调孩子无意中流露出的语句中的诗一般的美。但同时,无法令人忽视的是当时老师那异常柔软的声音。我好像能从中听出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浓浓的爱。只是孩子终是会长大,家长不在跟得上孩子的思维。孩子开始觉得家长变得不可理喻……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或许最后父母与孩子是不会争吵的,但彼此之间的距离却远了。就好像我自己所亲身经历过的那段时间一般。那时,总是觉得父母不了解自己,管自己太多,太唠叨。而爸爸妈妈或许也觉得我不太听话,至少比以前不听话了。然后每次回到家,总是有争吵。总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事后回忆时,也真是后悔。不知道为何总要与父母争吵,但每次又真的无力去制止这种争吵的发生。那段时间很痛苦,我想爸爸妈妈应该也十分难受的。后来,到现在,就好像慢慢的都在做改变。我学会了在许多情况下保持沉默,父母也渐渐开始不那么频繁地过问我的事情。在争吵少了的同时,毫不意外的,彼此间的对话也少了好多。我习惯了自己打理自己的事情,父母也习惯了放任我一人不再管束。诚然,我习惯于,也较喜欢这种相处模式,但偶尔回想起曾与父母一起的那段无间的时光,感到悲伤,惆怅而茫然,那是真的回不去了啊!这般的脱离,就好像破裂的镜子,再怎么去弥补,那冷冰冰的裂痕,却是永远也无法抹去了的。再后来,孩子更大了,成家、立业,孩子离开家,有了一个新的家。这便又是一种脱离了。而且可以肯定,从那之后,已是到了晚年的父母。会孤寂许多。曾经的他们,习惯了为孩子们操劳,习惯了孩子天天穿梭在他们的身边,习惯了不停地为孩子们忙碌。一时之间,孩子离开了他们,孩子们有了全新的生活,哪会有怎样巨大的寂寞将他们吞噬啊。
再之后,还是分离,而且是谁都无法避免的,最后的分离了。已到暮年的父母终将逝去。这种分离就真的是彻彻底底的分离了。就像镜子掉到地上,摔得粉碎,化为尘埃一般,这种分离无法抗拒,也无可弥补,一旦发生便是天人永隔,是一辈子,用尽一切也无法触及的。是要珍惜啊。
或许,前面所写的那么多分离,并非首卷语中的那个分离。只是,父母与孩子之间,那真的注定是分离。若按那段话所说的那般,其实也一样,父母对孩子最成功的爱,便是及时放手,及时的舍,看孩子在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默默忍受内心的煎熬。那么作为孩子的我们,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应该在这个还能够与父母相距并不十分远的距离下,好好地、认真的,表达出自己的爱。都应该在这个还能够较安稳的被父母庇护在羽翼之下的年龄中,真心的、平和的,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中,少一点争吵,细心地去感受彼此的爱。
真是讨厌呐,人生有那么多的分离,与父母有那么多的分离。为什么就要越行越远呢? 好怀念小时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