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秋天案例
《秋天》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炎热的夏天离我们渐渐远去,凉爽的秋天即将来临,听着录音,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大家都还沉醉在秋天里吧!那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2、是啊,秋天是金色的,秋天是硕果累累的,秋天散发着别样的风情。让我们追随着秋风的足迹去看看秋风都到过哪些地方吧!
3、教师范读全诗。
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
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明丽
酿造
烦恼
羊肠小道
照耀
珍藏
柔韧
井井有条
4、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三、作业:
1、描红课后生字,小组给出评价。
2、熟读诗歌。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准下列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梳子
珍藏
井井有条
羊肠小路
2、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指名读。
二、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一)学习第一节
1、师引:走在秋天,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走在秋天,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请大家自己读一读,你知道些什么?(交流
“更红更娇
更甜更好”)
2、指名读:谁能把第一节读好呢?
3、齐读
(二)学习第2—5小节
1、秋天的太阳是那么美,空气是那么美,让我们追随着秋风的足迹去看看秋风都到过哪些地方吧!请大家快速地读一读课文。(交流)(板书:
田野
果园)
2、在不同的地方,秋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请大家静静地读一读课文,细心地找一找,一边读一边可以适当的画画。
3、全班交流 第二节:
1、师引读第二节,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看看秋风还带来了些什么?(把桂子的香气都带来了。)
2、师:这真是八月桂花香啊!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相机圈点:“抓”、“轻轻涂掉)”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呢? 指名读(评:味道还不够浓,你来读!
比较浓了,你来读。
好浓的桂花香啊!我们一起来读好。)
3、大家再读读前面两行,又能体会到什么呢?(交流;顽皮的孩子)从哪体会到的呢?(打滚、奔跑)
4、指名读:你来把这种顽皮的样子读出来。(评:还不够调皮,要把这种调皮劲儿读出来。)
5、齐读:我们一起来读出秋风顽皮的样子。(真调皮)来,一起读好这节 第三节
1、秋风不仅顽皮,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自己读第三节(交流)
A:“稻穗儿”、“蝉声儿”……
师:咦,你们说的这些事物夏天也有啊!再仔细读读看,秋风到底带来些什么呀?
B:圈点:“熟”、“消”、“低头弯腰”、“香了”、“长了” 师:呀,从“熟”、“消”、“低头弯腰”、“香了”、“长了”这些地方,你知道了什么?
师:是呀,各种物体到了秋天都发生了变化,能把这种变化读出来吗?
2、指名读,齐读 第四节
1、那秋风还带来了什么呢?(“苹果熟了”“葡萄熟了”)
2、师:我们看: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苹果怎么穿上红袄,葡萄怎么披上紫袍呢?(嚷着冷了)
3、是呀,那你能读好吗?我们一起来读
4、是呀,天气冷了,桔子也嚷着冷了(填空)柿子也嚷着冷了(填空)看来,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成了小诗人了,真了不起!
5、我们再一起读好这一节 第五节
1、引读:玉米举着红缨乐了,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相机圈点“乐了”“笑了”)
2、师:它们会笑,会乐吗?作者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象呢?想看看吗?(图文)读读看,感受到什么呀?
3、是呀,秋天带来了丰硕的果实,带来了丰收的喜悦,谁来读读看,能读出这种喜悦吗?
4、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第六节
1、引读: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图片)……(鼠标移动,暗示“井井有条”)
2、师引: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耀。请你仔细读读这句话,再看看图画,你有什么感受?(图文)(丰收的景象)读读看,你能感受到什么呀?(交流)
3、师:是呀,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谁来读好!指名读,齐读
4、小结:秋风送来了桂子的香气,秋风送来了丰硕的果实,秋风送来了迷人的景色,捧起书本,我们一起来读好2到6节。
(四)出示:
1、7节
1、引读 :读了这两节,你想说些什么呢?(交流)
2、师:也许不需要用太多的言语,我们用朗读表达出来吧!指名读
3、总结:我们喜爱秋天美丽的景色,我们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我们我们的心田,永驻人间吧!
4、配乐齐读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四、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3、句子加工厂。(照样子,改写句子。)例:秋风吹过田野。秋风在田野里打滚。①鸟儿在树上叫。②小溪流过山腰。
4、补充句子,是它更具体、生动。例:秋风吹过田野,稻子像黄金铺满地。A秋风吹过棉田,棉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B秋风吹过果园,苹果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C秋风吹过大地,落叶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秋天》教学案例
《秋天》教学案例
榆社县华峪中心校 岳道萍
一、背景分析:
(一)、案例描述
《秋天》是一篇儿童诗,它也具有儿童诗特有的艺术特点。浓郁的儿童情趣,鲜明的形象性,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
秋天具有象征色彩——丰收、喜庆、舒适、愉快。诗的第一部分中“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为这种色彩定下了基调。
诗人在第二部分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秋天田野中的丰收与美景图。作者选取的是秋天田野中最有代表性的物象,如向日葵、苹果、葡萄、玉米、高梁。文字叙述,多运用比喻、拟人、把秋天的物象拟人化了。学生读起来充满童贞、童趣,充满无尽的遐想。由于学生感受到秋天的喜庆、舒适,体验到秋天田野的丰收、美好,所以在诗的最后一部分(又回到整体),诗人发出感慨要享受秋天明丽的阳光,珍藏秋天,秋天的笑容、秋的喜庆,会永远留在孩子们的心里,伴随孩子走过一生。
整首诗叙述自然,由走在秋天写起,接着写秋天田野的丰收、美好进行,最后享受秋天,对秋天喜爱意犹未尽。本诗层次清晰、节奏明快,寓简单的文字于丰富可感的画面中。
(二)学情分析
经过小学三年的语文学习,在理解课文词语上,学生已初步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的方法,并试着去把握课文内容,背诵积累也在积极进行。因为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少,阅读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较弱,所以在课文理解上需要老师慢慢引导,但生活在他们生活在农村,非常熟悉诗歌描绘的景物,能够感同身的理解诗歌,对诗歌学习激发了极大的兴趣。
基于教材特点和班内学生学情,结合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诗歌阅读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我制定了教学的基本策略:
本篇课文,对于文字理解,学生并没有太大的难度,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上,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努力体现诗趣、情趣和童趣,“用诗的方式教学诗歌”。教学方法则以诵读品味为主,辅以想像,在朗朗的诵读声中实现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整体的阅读感悟中适度拓展和表达运用,在扎实有效的“学语习文”过程中,让学生得到多重受益。
二、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三、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四、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入秋
师:上节课我们走近秋天,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既读懂了“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也了解到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地品读这首诗,感受秋天的美,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品秋
师: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都去过哪些地方,他们在那儿干什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认真读第二节诗。
师:谁来交流一下。
生:秋风来到田野里,在那里打滚。生:秋风来到小路上,在那里奔跑。
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思考,你喜欢秋风吗?为什么? 生:我喜欢,觉得他就是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师:你从那些词语中读出的?
生:打滚、奔跑、抓一把、轻轻涂掉。
师小结:“打滚”、“奔跑”、“轻轻涂掉”这些词本来是描写人动作的词语,作者却用它们来描写秋风,这样一来就把虚的东西写实了,把静止的东西写活了。这就是动词拟人化的作用。读着这些句子似乎秋风也有了可爱的个性,让我们忍不住产生了对秋风的喜爱之情。
师:秋风“把夏天的脚印,轻轻涂掉……”秋风飘到那里,那里就会是丰收、喜庆、舒适、愉快。下面,我们就用用拟人化的动词写一写秋风。
出示:秋风飘到___,轻轻______, 给它____。
生:秋风飘到草地上,轻轻涂掉它的绿发,给它染上黄发。生:秋风飘到枫林里,轻轻脱掉它的绿袍,给它披上红袍。生:秋风飘到树枝上,轻轻闭上知了的小嘴,让它缓缓入睡。生:秋风飘到果园里,轻轻涂去苹果的绿色,给它穿上红袄。
…………
生:老师,通过理解我觉得秋风不止调皮可爱,它还善良,爱帮助人,你看他帮助农民伯伯让庄家水果成熟了。
师:真是可爱思考的孩子。你能用朗读把你的理解表现出来吗?(生带着感情朗读)
师:在你们的眼里,秋风变成了魔术棒,让世界变得色彩斑斓;让我们用朗读来来尽情表达我们对秋风的喜爱吧!
男女生赛读,齐读,感受秋天的调皮可爱、善良。
师:秋风姑娘吹一口气,秋天向我们呈上丰收的果实,让我们跟着秋姑娘的脚步,走进田野,走进果园,去看一看,闻一闻吧!
出示朗读要求
1、调动脸上的表情,用美妙的声音朗读3-6节。
2、划出你认为表现秋天特点的句子,并在课文空白处写批注 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生:秋天,田野里各种农作物都成熟了:玉米、高粱、稻穗......生:秋天,果园里的各种水果也成熟了:苹果、葡萄、梨.....生:秋天,羊肠小路上的野菊花盛开了。
师:是啊,秋天是丰收季节,遍地果实累累。那作者又是如何描写的?
生:都把他们当人来写了“向日葵低头弯腰,苹果嚷着穿红袄,葡萄嚷着披紫袍,玉米举着,高粱红着脸等。这样写,就觉得它们都是那么惹人喜爱。
师:“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这些词把原本静止的画面写活了,这就是动词的作用。这些句子也让我们产生了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似乎这些植物也有了性格,这仍然是拟人的表达作用。
师:让我们带着对他们的喜爱之情把3—5节读一遍。
(指名同学读,齐读,相机交流指导)
师:大家从这几小节中读出了秋天的丰收,还有其他的收获吗? 生:我读出了秋天是彩色的。金黄的稻穗、各色的野菊花、红苹果、紫葡萄。
生:我都出了秋天是喜悦的。因为“玉米乐了,高粱笑了”。生:“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耀。”也写出了秋天的丰收和喜悦。
师:“发亮的汗珠”、“闪耀”——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勤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这句话也暗含着: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师:怎样理解“玉米乐了” “高粱笑了”,为什么说一曲酒歌在心灵创造?
生:因为丰收了,人们很高兴。
生:因为高粱能酿酒,表达了人们对秋天丰收的喜悦。师:“秋风如同发亮的梳子,把田野梳的井井有条。”怎样理解?(引导启发后师讲解)
师:秋风不知疲倦的轻轻吹拂,不停止地吹,吹来吹去,把果实吹熟了,把庄稼也吹熟了,所以说秋风很柔韧。许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
师:是啊,秋天是丰收的、多彩的、喜悦的季节。让我们带着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再一次朗读这几小节。
(指名读、相机指导、齐读)
师小结:诗歌里的文字之所以富含生命活力,那是因为蕴含了作者的一片深情,我们读诗就是要透过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这样,才能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声。
师:让我们用上拟人手法,学着写一节秋天的果实的诗歌。(生写,指名2-3个同学交流)
三、惜秋
作者把对秋天的千般情,万般爱,都写进了最后一节里,那就是秋天的思绪——秋思。那么是什么东西才可以承载作者的秋思呢?
师、读第七节,划出最能表现作者感情的一句话。
生:拣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秋天会永远向我们微笑。
师、再从这句话里找一找最能浓缩作者情思的一个词。
生:珍藏
师:作者珍藏的是什么?(黄叶)为什么珍藏黄叶? 生:因为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师:从作者珍藏黄叶你悟出了什么?
师小结: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她想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哪怕只是一年的光阴,他也希望能透过这片美丽的黄叶勾起对秋天的美好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依恋。
五、读秋
秋天里,更红更娇的秋阳,调皮可爱的秋风,累累的果实,美丽的秋光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意盎然的图画,让我们一起再次欣赏这美丽的图画吧。请大家站起来朗诵这首诗歌。
六、作业布置:
用拟人的手法写走进田野、果园、小路去描写一下那里的秋景吧。教学反思
一、努力追求富有生机的、充满儿童情趣的童诗教学。现代儿童诗明白如话,诗句的语言浅显易懂,大致意思学生基本能读懂,因此阅读现代诗歌的重点不在理解诗的大意,而在是个情感的体会。如何让儿童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最好的方法不是对诗歌的理性分析和解释,而是让学生通过朗读,自己去体会或感受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其次是激活想像,感受诗歌描绘的镜,体会诗歌的形象美,培养儿童的想像力是儿童诗歌教学的一大任务。
一、鼓励儿童大胆形象,放飞童心。
教学中,我努力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交还学生阅读交流的时空,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和感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像秋风抹去了夏天的那些痕迹,给秋天带来了那些变化,学用拟人手法去写秋天田野上的其它农作物,从而感受秋天的丰收和喜悦.创设多元的感悟情境,通过生动活泼的角色转换促进移情体验,从而努力让课堂呈现出生机和活力。
二、努力创设朗读情境,放飞情感。
为了让学生能有效地入情入境,教学设计中努力做到读思结合、读议结合,努力让学生“读”进去然后“读”出来,读进诗心,读进文心。读的过程,是一个品味的过程,也是一个揣摩和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学中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朗读,个别读、男女生竞赛读、交流读、齐读等。用读来感受诗歌鲜活的的词汇、精炼的语言、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新颖的构思、在增加读的趣味性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三、引导学生用生活体验读诗,放飞思维。
诗歌 以“秋风跑啊跑,带来了____”为内容起领教学全程。在教学伊始创设一个童话的情境,继而通过此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可以说这是一条明线。这首诗的另一特点是作者在写景过程中并没有“借景抒情”,作者的强烈的情感是悄悄隐藏在文字的背后的,这体现了含蓄蕴籍的艺术特点,因此教学设计中我将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作为一条暗线,引导着教学的的进程。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把自己放在广阔的农村田野上,在阅读中将文字还原成视象,放飞思维,去感悟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童诗教学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研究领域,尽管许多研究者和语文教师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作过多方面的有益尝试,但可供借鉴并有较强操作性的教学模式还不多见。要想找到一条能“一网打尽”所有童诗教学的“良方”恐怕只能是虚妄,因为诗歌首先是充满个性和灵性的,“诗是最为精粹的文学样式”,这决定了诗歌教学的个性要求,即儿童诗的教学,必须“量身定制”。《秋天》一课的设计可以说是一个研究、探索的过程,虽然整节课流畅,自然,但感觉时间安排前松后紧,朗读环节指导还可再精炼。希望自己在不断地筛选、扬弃、追问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篇:《秋天》教案案例
4、《秋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教材简析】 课文是一首诗歌,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语言优美生动,易于朗读和背诵。学习诗歌时要把图文对照起来,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时】 两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两条绿线里的生字只识不写。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诗词大意,感受秋之风姿,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方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直观教学法、谈话激趣法.品析词句法、情感体验法、故事表演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手段】 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独立预习,自学质疑 课前布置预习: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音形。借助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弄懂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3、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课后习题,提出疑难问题。
4、秋天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同学们你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你喜欢秋天的什么吗?(自由说一说)
【设计意图】 话导入贴近孩子的生活,在与大自然对话的同时走进文本。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诗。板书课题:秋天
二、整体感知,梳理质疑
1、学生自学,提出自学要求:
(1)借助课后拼音把课文读正确,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着理解,不懂的词可做上记号。(3)标出小节号,想一想每一小节写了些什么。【设计意图】认读词语读准字音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故事大概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2)分节读课文,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3、再读课文,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并提出不理解的词句。
4、指导朗读长句。
5、教师范读--学生再次跟着朗读。
6、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紧扣重点,品读感悟 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都去过哪些地方,他们在那儿干什么?请同学们读第二节诗,读后请填空。
秋风来到,在那里。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说说这一节诗歌里,你觉得那些文字最出彩?为什么?
师:讨论一下好在哪里?
师小结:“打滚”、“奔跑”、“轻轻涂掉”这些词原本是描写人动作的词语,作者却用它们来描写秋风,这样一来就把虚的东西写实了,把静止的东西写活了。这就是动词拟人化的作用。读着这些句子似乎秋风也有了可爱的个性,让我们忍不住产生了对秋风的喜爱之情。拟人化的动词让描写秋风的文字有了鲜活的生命活力,这就是拟人修辞手法的魔力。
下面,让我们学着诗人王宜振的样子,用拟人化的动词写一写秋风吗?
秋风飘到,在那里。
【设计意图】精当的评讲,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本节课的作业写一首春天的诗歌打下基础。
四、自学第三节。
导入:秋风姑娘吹一口气,秋天向我们呈上丰收的果实(指板书——秋实)。让我们跟着秋姑娘的脚步,走进田野,走进果园,去看一看,闻一闻吧!
1、调动脸上的表情,用美妙的声音朗读3——5节。
2、圈出你认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词语。然后在旁边批注上从这个词语你感受到什么。
3、交流。
预设:
(1)富含生命活力的词语。“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
(2)“嚷着”写出了苹果和葡萄的惹人怜爱的感觉。“穿红袄”、“披紫袍”写出了果园丰收的景象,也蕴藏着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4、再次带着表情感情朗读。
5、学着写一节秋天的果实的诗歌,用上拟人手法。
【设计意图】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秋风一节是精讲,已经教会学生通过品析动词来感受事物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学习方法。“秋实”一节感觉上和“秋风”一样,所以放手让学生实践。
五、升华情感,体悟意蕴
同学们用诗人的眼睛,用诗人的心灵把秋天的果实尝得有滋有味。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田野。一起去欣赏美丽的秋光吧!
1、默读第六节。说说你碰到的难题是什么?
2、引导启发
(1)柔韧的词典上的意思。
(2)师讲解:秋风不知疲倦的轻轻吹拂,不停止地吹,昨天轻轻吹,今天柔柔地吹,明天轻轻地吹,后天还要继续柔柔的吹,吹来吹去,把果实吹熟了,把庄稼也吹熟了,所以说秋风很柔韧。
(3)说说井井有条的词典上的意思。
(4)再看幻灯片,说说田野里的庄稼果实所长的空间位置,感受田野的井井有条。然后说说你曾看到过那些地方也有井井有条的感觉。
(5)发亮的汗珠是谁流下的?从“闪耀”一词里你能体会庄稼收获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吗?(虽然辛苦,却又幸福而自豪。)
(6)小结:诗歌里的文字之所以富含生命活力,那是因为蕴含了作者的一片深情,我们读诗就是要透过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这样,才能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声。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顺学而导,解疑与感悟相结合,展开学习过程,学习的效果自不待言。
六、回归全文。
秋天里,更红更娇的秋阳,调皮可爱的秋风,累累的果实,美丽的秋光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意盎然的图画,让我们一起再次欣赏这美丽的图画吧。请大家站起来朗诵这首诗歌。【设计意图】: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诗歌,在朗读感悟中欣赏了诗意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学写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对于学习本节课来说是巩固也是提高。而且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会得到有效打消。让每个孩子都有成为诗人的可能,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做
六、课堂检测
做《新课堂》上有关的题目。
板书设计:
4、秋天
总写:太阳 太阳红娇 空气甜好 秋天 分写:
总写: 捡片黄叶 永远珍藏
第四篇:秋天到了教学案例
《秋天到了》教学案例
活动主题: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三册第二单元《美丽的秋天》第五课《秋天到了》 主题目标:
1、感受秋天的美丽,体验天气、季节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2、学习观察秋天的特点,了解秋天里的各种果实。品尝果实的甘美及体会其来之不易。学情分析:
我校虽然是城镇小学,但好多孩子来自农村。校园周围就有大片菜园、秋收中的农田、成片的果树。学生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随时接触大自然,能直观、零距离的观察秋天,发现秋天的季节特征。从情感上讲,容易接受,乐于接受。
教学准备:关于秋天的多媒体课件、果实、美工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收获的季节
上课铃声响起,学生齐唱一首关于秋天的歌曲《秋天多么美》。
1、找秋天: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到大自然里找秋天。关于秋天你有什么发现? 生:秋天到了,天气变凉了,不像夏天那么热了。
师:哟,你感受到秋天气温下降了!人们的衣着有什么变化?
生:人们穿上了毛衣或者是外套。早上和晚上出门有点冷了,中午还是比较热。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连温差比较大都发现了。所以早上和晚上我们要注意添加衣服,以防感冒。
师:除了天气,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秋天里,草和树叶慢慢变黄了。我们学校里的梧桐树就开始落叶了。师:你还知道哪些树木开始落叶了?
生:白杨树、槐树、松树。(其他学生补充:枫叶、银杏叶„„)师:秋天里有什么花开吗? 生:菊花开了,像金黄的卷发。
生:街道两旁的桂花开了,在远处就闻到了香味。
师:金黄的菊花,飘香的桂花,各种颜色的树叶,秋天真迷人!师:除了这些,秋天里还有什么地方也很迷人? 生:金黄的稻子很迷人,农民伯伯最高兴。生:果园很迷人,苹果和梨熟了,可好吃了。生:还有丰收的玉米、花生、板栗、红枣 „„
师:同学们眼里的秋天真美啊!老师再带你们到秋天的王国里走一走。(课件出示关于秋天的各种景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课前观察,课中交流,课件欣赏。旨在引导学生伴随秋天的脚步,在大自然里寻找秋天的足迹,感受秋天如诗如画的美和秋天的季节特征,以不断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2、赞美秋天。
师:你觉得秋天是什么样的,用自己喜欢的话赞一赞。
生:秋天是丰收的,金黄的稻子笑弯了腰、满山的板栗咧开了嘴。
生:秋天是彩色的,金黄的菊花、雪白的棉花、火红的枫叶、蓝蓝的天空。
生: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慢慢地变黄了,一片片金黄的落叶像一只只可爱的蝴蝶在空中飞舞。
生: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象一个个火红的小皮球。
生:一串串紫色的葡萄像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玛瑙。生:秋天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秋天师收获的季节。
师:是啊,秋天是美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古今中外有多少人赞美过秋天!现在我们就来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关于秋天的儿歌和诗词吧。生:唐朝诗人杜牧写了一首古诗《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生:我们刚学了课文《秋天到了》。
生起头背诵,其他学生不知不觉的跟着变成了齐诵。师:除了语文书上学到的,你还搜集到哪些? 学生诵读展示各自课前收集到的古诗、歌谣。
4、画秋天:秋天在我们的眼里是多么丰富啊,美丽的、多彩的、丰收的。赶快拿起手中的画笔,画出你心中最美的秋天的图画吧!学生创作,播放音乐《在希望的田野上》。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开展自我学习,自我感受,通过赞一赞的言语描述,诵一诵的文学积累,画一画的美工展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达到学习目标,同时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第二课时
我们一起来品尝
1、举办“秋田美食会”,师生共同品尝秋天的果实。
根据本地特色,学生带来的果实会有梨、桔子、板栗、枣、花生、红薯„„
2、小游戏:我说你猜。
由一名同学说自己带来的果实的颜色、味道、外形特征,其他同学猜猜果实的名称。
3、分小组讨论:(小组内果实集合)
这些果实的名称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说说它们的味道是什么样的?
4、设计果实小名片:根据不同果实的特点(外形、味道、颜色),为自己喜欢的果实设计一张小名片。
展示学生设计的果实名片,进行信息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品尝、交流,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秋天里的各种果实,初步了解一些秋天里常见果实的特点
5、明理:出示22页图片,这个小男孩做的对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6、考考你:1)你知道从春天播种到秋天收获,农民伯伯经过了哪些辛勤的劳动吗?
2)除了插秧,你还知道哪些作物的种植方法?
课件播放一些种植的活动影像,然后让学生照样子演示一些劳作过程,反复演示,体验农民种植的辛劳,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7、诵读儿歌《一粒米》、古诗《锄禾》。体验收获来之不易,要珍惜劳动成果。设计意图:通过交流,看影像资料,模仿劳作等活动,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丰收的果实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劳动成果,尊重创造劳动成果的劳动者。
第五篇:走近秋天案例
走进秋天
土门子中心小学 四年级 田文娟
活动背景: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田野金黄;菊花盛开,落叶飘扬……金色的秋天是农村田野中最美的季节。我们学校地处农村,校园周围有大片田地,很多学生家中就种着各种果树,有的学生家中还有菜园。这些特点,便于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直观地发现秋天的季节特征,有利于本活动的开展。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观察秋天的天气、动植物等的变化,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欣赏秋天的美,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标 :
知识与能力:观察认识秋天的特征,体验、发现、感受大自然的美。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上网,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观察、体验、制作,提高动手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
1、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2、完成制作的成就感。
3、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活动重难点:
重点: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感受大自然的美。
难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感受阶段。
要搞好这样一次研究性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感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指导要具体,引导要恰当。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设计了几个环节,以便让学生对此课题的研究有更充分的准备。
环节a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季),你们喜欢秋天吗?你喜欢秋天的什么?
生:我喜欢秋天的落叶。生:我喜欢秋天的菊花。
生:我喜欢秋天的天空,高高的蓝蓝的。
……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秋天。(板书课题)环节b组织学生寻找秋天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从农作物、天气、花草树木、小动物的变化等方面来找秋天。通过观察、体验和感受发现了许多动植物在秋天时发生的细微变化。在同学们七嘴巴舌说开的时候,我们要求同学们自由组合,组成课题小组,议论一下调查什么,怎样调查,并制定出课题组的方案等。为了便于同学们进行有计划的实施他们的活动,我们给每个课题组都发了一份课题组开题报告表,如下:
课题题目: 指导教师: 课题提出的原因: 你为什么要研究它: 你要从中得到什么: 活动计划(1)任务分工:
(2)计划调查访问的对象: 校内: 校外:(3)活动所需的条件:
班级:
我和我的合作伙伴: 组长:
图书资料如: 种用具如:
其他(如计算机上网等):(4)可能遇到的困难:
预期的成果(调查报告、调查表、图片等): 表达形式(文字、图片、实物、音像资料等): 第二阶段
调查实践体验阶段
在对每个课题组的开题报告进行了引导和审核后,我带领学生开始了调查研究。
环节a再次走进大自然,这一次的目的和上次有所不同,这一次学生是带着他们课题组的任务去调查的。共分成了4个组,课题研究的任务各不同,由黄学建、李响带领的课题组选择的是“秋天农作物的变化”,李丹、侯长华带领的课题组是“秋天天气的变化”,还有张志亮、韩雪成带领的“秋天花草树木的变化”,柴润新、李冰月带领的“秋天小动物的变化”。
学生在这一环节同学们分工明确,观察仔细,记录详细。环节b调查访问。主要是根据小组在第一环节观察后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调查访问。
这一环节学生运用了多种研究方式,如访问科学老师,有经验的农民等。在访问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如李响刚开始有些扭捏,不敢开口,但渐渐地,当他看见许多同学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到了秋天有的树要落叶,而有的树不落呢?”,“为什么农作物中只有小麦要在秋天播种呢?”„„他也不甘示弱,勇敢参与,也提出了“为什么有的小动物要冬眠呢?”这样颇有趣味的问题,自信就在这过程中建立了起来,等等。虽然有些学生的问题在成人看来有些幼稚,但他们在思考,他们智慧的火花就在交流中迸撞,他们在成长。
环节c进图书室、上网查阅资料。随着研究的深入,同学们有了丰富的感受,也更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来,他们在调查,访问后,为了使自己更全面的了解秋天,他们将学到的电脑知识运用到学习中来,为这次学习服务。他们主动与信息技术老师沟通,利用网络获得自己的资料。
第三阶段 各小组汇集整理资料
提示可运用不同的形式,文字、图片、实物、音像资料等。第四阶段 展示阶段。
环节a各课题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室里的桌椅分四组摆放,桌上分别放着写有“农作物”“花草树木”“天气”“小动物”的标志牌,全班学生按课前分的小组坐好。
教师明确活动要求:每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全班介绍你们所观察到的秋天景物的变化,当一组同学介绍时,其他组要注意倾听,可以给以补充。
农作物组:、本组学生结合实物介绍自己观察的玉米、黄豆、尖辣椒、高粱、丝瓜、南瓜等农作物在秋天的变化。
学生介绍时图文结合,声情并茂。
2、让学生概括秋天的农作物有什么变化?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 天气组:
本组学生介绍秋天的天气变化,有的学生结合自己记录的前些天的气温来介绍。有的与其他季节的比较,还有的从人们的穿着来介绍……
预估:
1.如果学生说到秋天天高了,天气凉爽了,教师引导学生用语文课上学过的词概括: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等。
2.如果有学生说到秋雨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说出:“一场秋雨一场凉”。
花草树木组:
1.学生介绍自己观察的身边的花草树木。如:月季花、菊花、喇叭花、葡萄、小草等。介绍时,有的结合实物介绍,有的结合自己画的画来介绍,教师适时引导。
2.教师放录像,学生观看果农采摘水果的录像片段。
3.学生概括秋天树木有什么变化?花草有什么变化?
小动物组:
有的介绍动物的冬眠,出示各种冬眠的动物图片,有的介绍大雁等为什么要南飞……
环节b质疑、辩论、答疑
环节c:各组修改自己的成果,形成最后结论 环节d把整理的资料编辑成册。活动评价:
我对学生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它可以通过学生的许多外显行为表现出来。其二,评价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发展”一词在此处尤其重要,它表示让学生自己跟自己比,只要有点滴进步,老师就应当及时给予鼓励,给予充分肯定,使得评价起到激励的效果。其三,评价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它主要指评价学生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运用工具、交往与表达等实践活动水平,切忌那种以学科教学评价指标来取而代之的做法。
另外,在每个不同的实践活动中,在同一次活动的不同阶段,对学生的评价项目均不应该求全,可以根据主题的不同特点设立不同的评价要点,甚至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评价项目。例如,在课题研究领域,可以评价学生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程中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在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中,可以考察学生的服务态度、主人翁精神等等;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可以评价学生主动提出活动设想、建议的积极性和工作质量;在活动的结束阶段,可以评价学生在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行为表现,如是否乐于帮助同学、主动与他人配合、认真接受他人意见等等。
总而言之,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工作时,应尽量纳入新的评价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目的,遵循评价的整体性、多元性、主体性原则,力求客观现实地反映学生在活动中的真实表现,充分发挥评价的连动作用,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和自信心的逐步树立与增强,使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学生所喜爱的一种无负担、无压力、于无形中得到发展的教育活动。活动收获
为了切实加强我班学生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性教育的有效性,本学期十月份进行“走进秋天”社会实践这一活动。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我们老师的参与,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中拓展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磨练了意志,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实践中收获知识,快乐成长,得到很好的历练,后期我们将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在资源,提倡“一项活动,多项成果。”因此,我们不在考虑的是单纯的游玩,一定要留下可见的成果,要求综合实践结束后,举行班级形式多样的实践交流活动,对这次活动的成果进行进一步的总结提升。
教学反思
从开学到现在三个多月,我领着四年级的学生开展了《走进秋天》这一主题活动。秋天已经过去,可活动还没结束,成果也并不令人满意。结合这段时间的教研学习我进行了反思,发现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对课题活动的准备做得不足。首先活动过程设计的不够清晰,在活动中没有突出的重点。其次与其他课任教师的沟通不够,其实在语文、科学、美术、甚至音乐课里都有关于秋天的内容,我并没有做到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使得学生在重复的活动中失去兴趣,或是错过了深入研究的机会,没有体现出综合实践课程的特色和优势。
二、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不够到位。四年级学生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刚好一年多,对活动过程、活动方式、活动内容了解都不够,注意力容易转移,自制力较差,需要老师从一招一式开始进行训练。比
如说小组合作,怎么分组,怎么分工,怎么交流,怎么汇报,都得一点一点的指导;引导提出问题后,进行汇总,要做好记录;小组计划的制定、书写需要反复;查找资料的方法、整理记录资料的方式要有明确的要求;上课带全材料,做好准备需要老师提醒督促;成果展示的方式需要老师教导„„事先没有充分的准备,遇到问题就会头痛。
三、实践环节做得不够。综合实践重点应是实践活动,而受课时和学校空间限制,我们没有真正组织学生走进秋天,指导学生感受秋天,观察秋天,探究秋天,所以学生的兴趣并没有很好的调动起来。
总之,磕磕绊绊走到现在,我意识到了许多问题,在以后的活动组织中要逐一改善,在综合实践这一新型课程中做出一点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