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山绣水片段赏析(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3 06:59: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画山绣水片段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画山绣水片段赏析》。

第一篇:画山绣水片段赏析

《画山绣水》写景赏析

课文中堪称“画山绣水”的景有哪些?第二段、第四段、第五段

找出这两段中(四五两段),你最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说说好在哪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

水面平得像玻璃,把水面比作玻璃,写出了水面的平静以及水的清澈,整个营造了一种像中国水墨画的幽美的、令人赏心悦目的意境。“画”字写出了漓江上的风景看着像一幅风景画一样,充满了诗情画意,人与景已经融为一体。这样的描写使读者沉静在其中,恍恍惚惚、如醉如梦,完全陶醉了。

这种梦境往往要被顽皮的鱼鹰搅破的。前一段作者营造的恬静的、晕糊糊的意境,就在鱼鹰出现的时候,被瞬间打破了。“搅”字写出了鱼鹰的出现的突如其来与它的顽皮,带给人的一种喜悦与惊奇。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竹筏子的梢上停着几只鱼鹰,神气有点迟钝,忽然间会变得异常机灵,抖着翅膀扑进水里去,山影一时都搅碎了。一转眼,鱼鹰又浮出水面,长嘴里咬着条银色细鳞的鲢子鱼,咕嘟地吞下去。

这一系列动词的连用,生动再现了鱼鹰捕鱼的全过程,呈现出一幅动态的画面。且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用笔特别的凝练,每个字都是加以斟酌,“抖”字写出了鱼鹰由迟钝悠闲的状态一转而成异常机灵,前后的神气形成鲜明的对比,“扑”字写出了鱼鹰跳进水里捕鱼的速度之快,“搅”字则呼应前文的想象中所营造的静态漓江水色图,就在那鱼鹰捕鱼的那一瞬间,一个恬静的梦境被打破了,随之呈现在作者眼前的是一幅富有动态美感的鱼鹰捕鱼图。“浮”“咬”“吞”,一气呵成、文势自然流畅,写出了鱼鹰捕鱼身姿的矫健与反应的灵敏。字字句句都是经过锤炼,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也让读者能从中读出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欢与赞美之情。

你们能不能给这两图一动一静的画面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漓江水色如画图 鱼鹰捕鱼如歌图

这两幅动人的图景都是作者真实游历桂林山水的场景再现吗?

第一幅是作者想象中的景,第二幅是作者的真实所见。这又是一虚一实,虚实相生啊!

我们从刚才同学的赏析中,可以看出这两段文字确实巧施艺术技巧,在艺术技巧与自然情感间自由切换。高水平的散文也莫过如此,在润物细无声之间,将艺术技巧演绎得出神入化,情感的流露又是无声胜有声!

在这里,我们可以初步归纳下,这两段文字中,所蕴含的美。

1、用字之美: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的使用、动词的连用

2、手法之美:比喻、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3、画面之美:漓江水色图、鱼鹰捕鱼图

4、情感之美:喜欢 赞美

3、衔接之美:前后呼应

动词连用的表达效果

按照一定的描写方式,在一句话或几句话中精选一系列动词,加以连贯性、演进性地表述,这就是动词的连用。动词的连用,无论是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或事物的形象,都能收到淋漓尽致、形神兼备等独特的表达效果。

首先,动词连用常用来具体细致地描绘事物的复杂情态。比如《山中避雨》一文中:“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这里连用四个动词“付”“还”“辞别”“坐”,一气呵成,字字准确贴切,“付”“还”显得轻松,“辞别”显得恋恋不舍,“坐”表明找到车子的顺利。因为他们刚刚听过一场轻松的音乐演出,这四个动词的连用便把他们当时愉快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动词连用常用来刻画人物的行为特征,表现特定的情境。比如《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一文中:“当地报纸编辑昂首阔步,高声喊叫,趾高气扬,欣喜若狂,他终于诚心诚意地体谅我,邀我到药房去,在亲切的气氛中,干一杯„法涅斯托克驱虫剂‟,以便洗刷掉一切怨恨。”这里先连用了两个动词短语“昂首阔步”和“高声喊叫”,接着连用了几个动词“体谅”“邀”“干”“洗刷”,写出了编辑一系列的动作行为,有明显的嘲笑意味,幽默中充满讽刺的味道。

再次,连用的动词,有时常用来表现人物的动作、心理,进而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或某种特殊的情感。比如《风筝》一文中:“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这里“坐”“站”“瑟缩”形象地写出了“我”的弟弟做风筝时的专注和被发现后的惊慌失措;“折断”“掷”“踏”形象地写出了“我”参与对儿童的精神虐杀和戕害儿童天性的行为。

最后,动词的连用还可以用来表强调。比如《忆读书》一文中:“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凑成”在这里是拼凑而成的意思,“写满”在此也有“凑满”之意,连用两个动词,均在强调其“凑”的意思。所以,连用几个动词进行某一意思的强调,往往会收到明显的效果。

第二篇:《画山绣水》教案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刚刚随着作者柯蓝的脚步一起领略了黄山的壮丽雄浑,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跟着杨朔先生的脚步走进具有甲天下之称的桂林山水,看看桂林的山桂林的水。大家有人去过桂林吗?(学生自由回答)

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流经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公里。(本文就是坐着坐船从桂林出发到达阳朔中间看到的漓江山水的有感而发)

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奇峰夹岸,碧水萦回,削壁垂河,青山浮水,风光旖旎,犹如一幅百里画卷。漓江风光的美,不仅充分展现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而且还有着“深潭、险滩、流泉、飞瀑”的佳景。

2.关于杨朔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作者的相关介绍:杨朔(1913-1968),山东蓬莱人,原名杨毓瑨,现代散文家。抗日战争时期写过不少通讯和中、短篇小说。解放战争时期担任新华社特派记者;抗美援朝时期写出优秀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作品的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

3.这篇文章有很多优美的字词:褒贬

最醇

攒聚(攒为多音字cuán zǎn)积攒

恍惚

贮藏

圩子

黑黝黝

瘦骨嶙峋

玲珑剔透

萧萧瑟瑟(学生齐读两遍)

二、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不仅景美,描绘景色的文字亦是很美,首先我们来看看题目“画山绣水”,同学们想想以画山绣水为题有什么好处?

大家想想,是不是真的就是把上画出来把水秀出来?如果不是,那文章的题目有什么含义呢?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提示:题目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画出来、绣出来的山和水。“画”和“绣”一般都用来形容诗文或景物,“画”指其中蕴涵的诗意,而“绣”指工巧,有华采。题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色,充满了诗意,精致优美。(补充: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如《木兰诗》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这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大声朗读文章内容,然后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同时画出文章所描绘的美的画面,美得景色,理清文章的结构。

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

同学们思考这句话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总领全文,同时承上启下。

这句话承上启下,根据这,大家能不能给这篇文章划分一下段落,承上的是什么,启下的又是什么?

根据作者的思路来给文章划分段落,第一部分(1-3):

总起,桂林山水的特点。第二部分(4-15): 分说,漓江上面的景色和传说。第三部分(16-17):总说,点明写作意图。(板书)

三、美言美景赏析

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同学们想想这样的山是怎样的山,这样的水又是怎样的水?在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

1.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看一眼也叫人心醉。(2节)

这句话写出漓江的水的什么特点?是怎么来写水的?这句话不仅所描绘的画面唯美,用的语言亦是优美,那大家想想美在何处?可以从修辞手法上,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比喻,重叠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写出了漓江水的清纯碧绿,真实可感。

2.画水的静清:假使你的眼福好,„„使人恍惚沉浸在最恬静的梦境里去。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水的静谧,这是一幅静态画。(4节)(女生齐读)

3.画水的动态:江面上不断漂着灵巧的小竹筏子„„那鱼便被吐进竹篓里去了。(5节)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谁能用几个字概括一下?鱼鹰捕鱼图。

(男生齐读)大家读了这一段文字之后,最大地感受是什么?有没有发现,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大量的动词,大家找找有哪些动词?“戴着、倚着、抖着、搅碎、浮出、咬着、吞下去、站起来、挑上、捏、吐近”(大家一起找)这一些列连贯的动词仿佛那鱼鹰捕鱼图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生动逼真。

4.绣山的奇: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2节)

(学生个别朗读)这句话写出桂林的山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千姿百态,生动形象。比喻、叠词

这美景让人神往,这没得语言让人陶醉,大家齐读描写山水的句子,再一次回味一下。5.绣山的巧:两岸都是悬崖峭壁„„到处陈列着精美无比的石头雕刻。(13节)比喻的修辞手法。(老师读)

(一)这样如诗如画的美丽山水,真让人流连忘返呀。

2.刚刚我们随着作者一起欣赏了漓江上的秀丽景色,那仅仅只有秀丽的景色嘛?不是,他还有感人的传说。大家找找有哪些感人的传说?传说说了些什么感人的故事?传说很容易找到吧,有哪些?学生自由回答“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媳妇娘(新娘)岩”。(板书)这些传说分别写了什么故事,又有什么特点呢?大家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找找他们的共同点。

(1).夫子岩是作为老百姓的父子和统治者反抗的一件事。

(2).寡妇桥是寡妇婆婆用自己多年积攒的钱拿出来补贴造桥,感动了刘三姐,之后造成了桥。这是寡妇婆婆牺牲自我,乐于助人品质的表现。

(3).望夫石表现的是人民的疾苦,闹荒灾,逃荒的悲惨故事。同学们想想我们现在的中国还存在闹荒灾或者像上文的夫子岩一般,没有饭吃被饿死又或者被官员必死吗?没有。/对,那时候为什么会有那样的事情呢,因为那时候的阶级统治,一切利益都是为了统治者,而作为被统治者的农民,他们都是受压迫欺凌的对象。下面还有一个故事,是什么?

(4).媳妇娘(新娘)岩,讲的是什么?是大财主仗势欺人,强逼着一个姑娘娶她,姑娘不愿,最终跳到岩洞里。

“寡妇桥”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牺牲自我,乐于助人的品质,而其它的都是写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

四、情感感悟

随着作者的步伐,我们既欣赏了桂林秀丽的山水,同时还知道了那些凄婉的传说。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作者要把神奇美丽的桂林山水的描写与表现旧时代“劳动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的那些传说结合起来写?大家还记得刚开始作者简介里面介绍的关于杨朔的个人经历,和他的作品的特点吗?他的作品带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作品的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这篇文章写于上个世纪60年代,新中国成立不久,大家想想,在那样的背景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可以看看文中16、17节作者已经点出他的写作意图。请一位同学来说一下。

提示:在观赏如画的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这些传说都是旧时代现实生活的折射,对于过去有一定的意义。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牢记过去,畅想未来。

五、深入探讨,技法指导

1、面对如斯美景,在当时的背景下,作者认为人们要牢记过去畅想未来。同学们古往今来描写桂林山水美景的人不计其数,那他们所写所悟都是一样的吗?答案可定不是,为什么呢?

因为看到的虽是同一处景物但是个人的感想却各有不同,个人感触各不相同,我们在写景时,写的不单单是眼前的景物,还要写出当时看到景物时的情感,即我们平时所讲的写景抒情,情景相容。

2、本文运用了很多传说,而这些传说都是作者听渔翁所述,而这些传说的材料在写作中称为间接材料,文中通过传说来写景,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材料的?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间接材料,就是从他人那里得来,并非是作者自己直接体验和搜集到的材料。在本文中就是船家讲的关于山岩来历的种种传说。间接材料运用得好,可以丰富作品内容。在本文中运用传说,让我们想见到山岩的神态,留有较大的想像空间,比具体描述要好。间接材料要和作者直接见闻统一起来运用,本文中讲了一点传说,再写一点江上景色,两者相互穿插,组合得比较自然。

六、课后作业

第三篇:画山绣水教案

画山绣水教案

教学目标 : ⒈品味文章诗意美。

⒉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⒊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⒋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教学重点:

⒈品味文章诗意美。

⒉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教学难点 :

⒈学习和尝试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⒉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教学思路:

⒈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⒉通过对文章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高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及仿写的能力。课前布置:

⒈查找相关资料(桂林、新疆等地的旅游资源)。

⒉学生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快到寒假了,有一位朋友向我推荐了一些旅游景点。我从网上下载了许多相关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后,我有点拿不定主意了,去哪好呢?想请同学们帮我拿个主意,看看到底去哪好。(出示图片,让学生讨论)

有一位桂林的朋友也给我发来了邮件,说你看看这一篇文章吧。看了这一篇文章后,我决定,放假就直奔桂林。想知道是什么样的文章有如此的魅力,让老师一下子就拿定主意了吗?(《画山绣水》)

这篇文章的作者可是比较有名的,同学们想了解他吗?(出示杨朔的相关资料,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二、正课:

⒈朗读课文,品味诗意。

杨朔曾这样说过,“我喜欢写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又说:“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所以杨朔的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说说这篇文章的诗情画意体现在哪些方面。①文章的标题是画山绣水

说明:a桂林山水的自然美如画如绣,妙不可言。b互文的手法使自然的山水更充满诗情画意。②文章中有些景及故事也充满了诗情画意。课文中堪称“画山绣水”的景有哪些? 桂林山水(第二段)漓江水色图(第四段)鱼鹰捕鱼图(第五段)⒉小组合作进行赏析和仿写。

四人一组有感情地朗读所选文段,说说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的,再用文字的形式为这段话写几句评语,并仿照例句描写一处景物? 例:写桂林的水时,作者说:“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作者先用一组叠词,突出水的碧绿,然后抓住水绿的特点,把漓江的水比喻成“最醇的青梅名酒”,并在此基础上将比喻伸展开去,不用去尝,只要看一眼也会醉人。

仿写:瞧瞧那满地堆积的棉花,洁白洁白的,白得像冬天覆盖大地的积雪,叫人实在不忍心玷污它。

(学生朗读,赏析并进行仿写,师生共评)

⒊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并分析作者引用这些传说的目的。

桂林不仅有如诗如画的景色,还有优美动人的传说,文章讲述了哪些传说?(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媳妇娘岩)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几个故事吗?(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几个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

(有些凄惨,体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除“寡妇桥”写了劳动人民牺牲自我,乐于助人的品质,其余的都是写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作者为什么要在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中插入这样凄惨的故事呢?可从文章中直接找出答案。

(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使文章留下了时代的印记,蒙上了一层政教色彩。同时也给这些景色增添了不少人文色彩。)⒋拓展思维,丰富积累,学习如何运用间接材料。

你游历过哪些风景名胜区,你的家乡应该也有许多美丽的传说,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与景点有关的优美的传说或诗句呢?(学生说)

如果需要写一篇介绍家乡风物的文章,你准备如何去使用这些材料呢?(学生出谋划策)

三、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桂林如诗如画的景色,也倾听了不少优美动人的传说。对桂林,你还了解多少呢?能不能再给老师推荐一些值得一游的景点呢?(如:大象汲水的“象鼻山”,碧水潆回的“漓江源头”,刘三姐对歌的大榕树,桂海的碑林,千古灵渠,奇峰镇等)

四、总结:

是啊,祖国有着如此神奇而美丽的自然风光,有着如此动人而凄美的传说故事,让我们用双眼去观赏,用耳朵去聆听,用心去感悟,用笔去描绘祖国这 些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吧。

五、作业

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篇介绍家乡风物的文章。

六、板书: 画山绣水 杨朔 标题: 景物: 传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

七、教学探讨与反思:

散文是重要的一种文学样式,重在让学生学会在诵读中品味文章的美。另外在教学过程 中,我抓住了两个重点:①让学生在诵读中领会作者是怎样把景物描写的如此生动的,并学会这种写法。②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并知道如何使间接材料合理而恰当地为自己的作文而服务。

第四篇:画山绣水 教案

画山绣水

教学目标 :

1.品味文章诗意美。

2.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3.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4.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对桂林山水的赞美。有人说桂林山水的美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但有一位作家却用优美的语言把桂林山水描绘得绘声绘色。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齐声回答:杨朔。)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对,这位作家就是杨朔。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

学生介绍:杨朔,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现代散文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红石山》《三千里江山》。3.讲解: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学习杨朔的散文《画山绣水》。板书课题,并引起学生注意。

4.讲解: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画山绣水”,同学们知道这四个字的意思吗?指出,题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思考并大胆发言。让学生能回答:画出来的山和绣出来的水。教师指导,这是用了互文,“画”和“绣”都是形容山水的美丽。5.字词教学:

褒贬(bobiƒn):评论好坏。

袅袅(niƒo):形容声音婉转悠扬。玲珑剔(t‟)透

精髓(su‹):比喻精华。恬(ti‚n)静:安静,宁静。

怠(d„i)慢:冷淡。嶙峋(lŠnx’n):借人消瘦露骨形容山石突兀、重叠。

积攒(zƒn):一点一点地聚集。

瞭(li‚o)望:登高远望。

攒(cu‚n)聚:紧紧地聚拢在一起。

黑黝黝(yu):没有光亮;黑暗。

黝(yu)黑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示: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何不一起来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色呢?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自由朗读。

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文中所饱含的思想感情。有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或提出疑问。

2.巡视课堂,然后提问:大家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谈各自的体会。文中语言优美,把桂林山水描绘得绘声绘色;文中讲的故事很吸引人等等。

3.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我们接下来看看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开头引用了唐人赞美桂林的诗句,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文章中去了。作者带着我们一路欣赏桂林的山山水水,娓娓道来,文章过渡相当自然。

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

提示: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游人的行踪来写的,本文也不例外。

最后归纳出:

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桂林山水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4—15段),写桂林到阳朔江上的景色和山的来历的种种传说; 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面对极美的江山,牢记过去,畅想未来。

4.引导学生明确第二部分的两个层次。课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部分是分两个层次来写的。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 画山绣水

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清奇峭拔

第二部分(第4—15段):沿途景色和传说——诗情画意

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牢记过去,畅想未来——人生理想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攒聚峭拔恍惚贮藏崭新恬静黑黝黝玲珑剔透 2.解释下列词语。,精髓 怠慢 恍惚 攒聚 玲珑剔透 3.填空。

(1)本文作者________,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他的代表作有中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等。(2)本文题目“画山绣水”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它的意思是________,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4.吟哦讽诵课文第二段文字,力求达到背诵。答案与提示:略 个性练习设计

1.课文中讲述了“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媳妇娘岩”等四个传说,请问这些传说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课文中第12段对寡妇桥的描写,用了三个问句,请问这三个问句有什么不同? · 3.观赏漓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却听了一些凄惨的故事,是不是有些不调和?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作者的构思?’答案与提示:

都是写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这些传说是旧时代现实生活的折射,对于认识过去有一定的意义。2.第一个是提示,是船家提醒你注意观察;第二个是解说,讲山岩为什么称作桥;第三个是进一步解释,讲山岩由来的神话传说的依据。

3.提示: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杨朔是一位努力以自己的体验表现时代精神的作家,总是注意融入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

第五篇:画山绣水教案定稿

《画山绣水》教案

授课教师:周庄中学卞春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些词语的含义;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2)学习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

(1)诵读。杨朔的散文很讲究文采,本文写的又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文中诗一般的意境,要靠反复的诵读方能体会。

(2)通过对课文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升学生对于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领略桂林山水特有的神态,提升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2.难点 作者在观赏优美风景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凄惨故事的用意。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习了前面的几篇文章,我们已深深地陶醉于那神奇美妙的自然风光中。其实有一处的风景更美,素有“甲天下”之称。同学们知道那个地方在哪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著名散文家杨朔一起去游一番桂林的山水。

(二)做足准备,整装待发

(出发之前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行李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1、学生交流自己对作者的简单了解。(对于作者杨朔你了解多少呢?)

老师做补充:作者曾说:“我喜欢写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杨朔散文既有精细的形象描绘,又有浓烈的感情表达,情由景生,情景交融,形成了一种诗情画意的美的境界。

2、(看来课前大家已经做了预习,现在大屏幕上有一些生字词,但是有错误,同学们能运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将他们纠正过来么?)多媒体显示下列错误生字,请学生纠正错误读音。

褒贬biǎn 醇chún 攒zǎn聚 嶙峋lín xún 迟吨dùn 玲珑剔tì透 精髓suí 恍惚huǎng hū 恬静tián 怠慢dài 两鬓bīn花白 贮chǔ藏 螺蛳shī山 袅袅nǎo 心如刀绞jiǎo 黑黝黝yōu 崭zhǎn新

(既然同学们已经背好行囊,那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3、多媒体放出一组桂林山水画,让学生观赏一遍。(这就是桂林山水,世人公认它美,奇峰重叠,山水相依,好似人间仙境。自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说法,而作者标新立异说成“画山绣水”。你们看如何?)

文章题为《画山绣水》,说说你对文题的理解。

(明确:“画山绣水”的意思就是画出来和绣出来的山和水,指桂林山水蕴涵诗意,令人心醉,使人迷恋。)

(三)小组合作,感知文意

(杨朔的笔尖能否描绘得出这动人的美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注意圈点勾画,并随时写下自己的感悟。

(清奇峭拔,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想像。)

2、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独立完成以下内容,尽量从文中找依据,有困难的地方和同学交流。(1)作者是如何运用他的巧手来画山绣水的呢?挑选你们组认为最美的的段落放声朗读,试着说说美在哪里。(2)作者不仅引领我们欣赏了桂林山水的美丽神奇,而且还介绍了许多关于桂林山水的故事。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讲述了哪些传说?

(3)听了这些故事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这几个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4)观赏漓江风景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却听了一些凄惨的故事,是不是有些不调和?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作者的构思?(可简单介绍创作背景)明确:

(1)挑选你们组认为最美的的段落放声朗读,试着说说美在哪里。

方法指导:可从词的准确生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句式、写法、内涵等方面赏析。

(2)老师出示“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等相关图片,(3)学生思考交流明确:有些凄惨,体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除“寡妇桥”写了劳动人民牺牲自我,乐于助人的品质,其余的都是写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4)在旧时代里人们过着“ 艰难苦恨的生活”,于是就把这种生活状况投影到自然界山水上去,构成了许多传说和故事。作者要人们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

(四)知识拓展,开放探究

你游历过哪些风景名胜区,你的家乡应该也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如果让你写自己的家乡安徽,你会选择哪个景点以及与景点有关的优美的传说或诗句作为自己的材料呢?(学生畅谈搜集到的传说或诗句)(五)课堂总结

我们随着作者一起游览了桂林的山水,一边欣赏自然风景,一边听述怪石奇峰的神话传说,深深体会到了桂林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感情,希望同学们也能不忘过去苦难生活,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下载画山绣水片段赏析(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画山绣水片段赏析(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画山绣水》教案五篇范文

    教学目标:1、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2、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品鉴文章的意境美。3、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反映时代......

    画山绣水教案5篇

    《画山绣水》教案 [222000]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王锦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些词语的含义;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2)学习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

    画山绣水教学设计

    《画山绣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语言清晰、绚丽、凝练。 2、学习精巧的艺术结构。 [重点、难点] 1、重点:在赏景中受教育。 2、难点:散文中创造的诗的意境......

    《画山绣水》教案[五篇]

    《画山绣水》教案 主备课:张红梅 教学目标: ⒈品味文章诗意美。 ⒉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⒊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⒋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

    画山绣水第一课时(最终定稿)

    画山绣水 杨 朔讲课人:吴二菊 画山绣水 杨朔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语言清晰、绚丽、凝练。 2、学习精巧的艺术结构。 [重点、难点] 1、重点:在赏景中受教育。 2、难点:散文中......

    课文《画山绣水》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诗意美。2.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3.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4.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

    画山绣水教案2[大全五篇]

    画山绣水教案2 第二课时 一、 复述故事 导入:作者不仅引领我们欣赏了桂林山水的美丽神奇,而且还介绍了许多关于桂林山水的故事。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讲述了哪些传说?试用自己......

    画山绣水教学案--学案-李

    画山绣水 上津镇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李卫运备课组长: 学习目标 1、能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 2、能说出传说故事与桂林山水的关系。 3、能说说作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