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对心理学的认知与看法的调查报告范文
中学生对心理学的认知调查报告
指导老师:孔令豪
成员:2020届(20班)王紫晗、吴楚怡、袁烷茹、陈家辉、戴大恺、冷天
一 :研究目的
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又是近年来的热门学科,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国家对心理学也越来越重视。青少年是冉冉升起的朝阳,是祖国的栋梁,从他们对心理学的认识与看法可以直观看出心理学如今的发展情况,甚至由此展望心理学是否能更好的延续下去。由此,我们做了一些调查,了解中学生对心理学的认识与看法从而提出建议,帮助人们建立更加完整的认识。
二:研究材料和方法
1.调查对象:九江市区高中学生。
2.调查方式:设计网络调查问卷,借助QQ等平台进行问卷传播。3.问卷设计 1.你的性别是? A.男B.女
2.您对心理学的了解程度?
A.只是听说过B.了解一些C.比较了解D.非常了解 3.您是从哪些途径来了解心理学的{多选} A.报纸,书籍等纸质媒体B.广播,电视,电影等C.上网查询D.通过询问亲友,老师 4.您是否同意心理学是一门学科? A.同意B.不同意
5.您认为心理学研究那些问题?
A.我们如何思考B.压力与心理疾病C.催眠术与读心术D.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E.我们的个性F.其他
6.您认为去做心理咨询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 A.正常的人B.有心理问题的人C.心理疾病的人 7.您对心理学是否感兴趣? A 非常感兴趣 B 一般 C 不感兴趣
8.您是否赞成心理学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A 非常赞成 B 赞成 C不赞成
9.您认为心理学相关人员的任职部门有?(多选)A.学校 B.医院 C培训机构 D.研究所 E.司法部门 F.研究管理 10.您认为心理学今后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A.前景广阔,非常好 B.发展前景一般 C.没什么发展 11.请谈谈您对心理学的看法和建议。
三.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来源与希腊文,意味关于灵魂的科学,从此便可瞥见心理学与哲学渊缘之深,事实上许多对心理学进行的开拓的如荀子,王充又或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皆是哲学的先锋人物。其中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就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然而心理学以哲学为引,又不限于哲学。在心理学这个年轻的学科诞生及成长之时,生物学,物理学,数学这些老牌学科纷纷给予帮助,使其日益完善。
艾宾浩斯曾说过,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但却只有一个短暂历史。此说所言不虚。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心理学在诸多饱学之上如被称为心理学之父的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弗洛伊德,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学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他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从1874年《生理心理学原理》的出现到现在,世界各地的心理学发展良莠不齐。
对一个在几千年前早已涌现一大批思想家的泱泱大国而言,我国心理学发展可称匮乏,与之截然不同的是,近代的心理学发展可圈可点,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六个年头,我国已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接着,1956年心理学作为基础科学,由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指导,制定了心理学的12年发展规划。正当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如火如荼时,却因为时代的改变,遭到了残酷的打击。在同一时期,原本比我国晚一步的美国心理学却开始高速发展,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美国的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且内容庞杂,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心理学对教育的实践作用也不大。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步入成熟时期,80年代已处于完善时期,而且到现在,美国的心理学体系已经相对完善,且人们对于心理学的认知相当成熟,不存在讳疾忌医的情况,每个社区也都设立心理诊所,供居民解决心理问题。
四 调查结果及分析
1.中学生对心理学学科的认知
Q2:请问您对心理学的了解程度为? 只是听说过 了解一些 比较了解
20% 52.5% 25% 非常了解
Q4:您是否同意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同意 不同意
Q5:您认为心理学研究哪些问题? 如何学习、思考、记忆 压力和心理疾病 催眠术与读心术 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我们的个性 其他
Q6:您认为去做心理咨询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正常的人 有心理问题的人 有心理疾病的人
2.5%
100% 0%
67.5% 85% 50% 32.5% 67.5% 35%
25% 67.5% 7.5% 通过Q4可知,如今中学生对心理学存在基础上的认知,但根据Q2中只是听说过和了解一些所占的72.5%的比重与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的27.5%的比重相比,认知水平任处于较低阶段,而2.5%的高中生认为自己非常了解,更加显现出如今青少年对心理学的了解只处于中下水平。心理学研究我们自身,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可以说,如果对心理学没有足够的认知,就极有可能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妨碍。大部分只停留在知道阶段,这也说明有关部门对心理学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同时中学生对心理学的本质有一定认识,也肯定了宣传部门付出努力获得的成效。要更重视心理学的宣传。
2.中学生对心理学发展的认知
Q3:您从哪些途径了解心理学?(多选)报纸书籍等纸质媒体 广播、电视、电影 上网查询 询问亲友老师
Q7:您对心理学是否感兴趣 非常感兴趣 一般
50% 50%
57.5% 62.5% 30% 47.5% 不感兴趣 0% Q8:您是否赞成心理学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非常赞成 赞成
47.5% 52.5% Q10:您认为心理学今后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前景广阔,非常好 发展前景一般
Q11:请说出您对心理学的看法
(1)觉得很厉害,很高大上。才疏学浅,没有建议。(2)能让人更了解自己与他人,从而使某些事更易解决(3)心理学,一种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科学。(4)是一门跟常人的印象不同的学科。(5)建议学校普及心理学,增加心理医生。(6)希望能有人出面制止伪心理学的泛滥。
(7)心理学虽然是一门科学但是今天仍有许多人对其存在误解或偏见,希望这一门科学以后会发展更好。
(8)国人还是对心理学问题意识淡薄,国内真正能治疗心理问题的机构太少太少。心理学应该和互联网加起来,这样心理学才更能大众化和实用化,达到改良我们的社会,使其能适应更高的经济形态的目的。
在这个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最易使青少年感兴趣的莫过于层出不求,花样不断翻新的影视作品,同时许多信息也是从中获取,而通过亲友老师紧随其后,而上网查询占比重最小。这说明中学生们获取心理学知识的方式往往是被动的,而并非是主动的。这给我们以提醒,若要加大心理学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在严格控制影视内容,限制其中不合理的,伪科学的情节,是观影者能合理欣赏,正确汲取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宣传与心理学有关的影视作品,而对于有关心理学的书籍报刊,有关部门应对其出版报以积极态度,加以支持,使心理学的宣传更广泛深入,组成一个连续的“传播圈”,专业人士及老师应对身边对心理学有兴趣及疑问的人不吝给予指教,增强中学生对心理学的热情,而不是敷衍了事。争取让中学生在身边人的带动下,对心理学建立更完善的认识。
通过Q7,我们可以得知,中学生都对心理学有着或多或少兴趣,这对于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而通过Q8,我们可以看出中学生认可心理学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就说明心理学是有必要存在的。通过Q10,能够轻易得出,中学生对心理学是出于乐观态度的。在Q11的回答中,有许多人提出的建议都是经过考虑的,这也能够看出中学生对心理学发展所表现出的热情和积极。例如(1),60% 40%(2),(3),(4)提出自己印象中的心理学,再如(5),(8)提出了自己的关于如何更好的发展心理学的建议,同时(6),(7)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五、研究结论与感想建议
1.研究结论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如今中学生对心理学的认知与看法。如今的中学生基本对心理学有或多或少的兴趣,也愿意接受一些心理学知识,但是限于对心理学的认识不够,无法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即使有少数人较为了解,但对于社会全体的健康发展,依旧是远远不够。基于这份兴趣,大部分人对心理学的未来发展都抱以乐观态度,这一点对心理学将来广纳人才,进一步完善体系是十分有利的。
2.感想建议
歌德在诗歌《自然》中有一段诗句“虽然大自然不断地在向我们讲述自己,但人类却无法了解大自然的秘密,即使人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生长,却仍是大自然的异乡人。”这段促使弗洛伊德走上研究精神科学道路的诗句,同时也可套用到心理学的如今。对于人类心理,我们未能发掘的还有太多,在认识到这点后,我们所该做的不应是气馁,而是鼓足干劲,更好地投身于心理学的建设。而这种建设可分以下两种。
(1)在加以审查的同时,推动有关心理学的影视作品发展,给予心理学相关报刊,书籍的出版与扩散给予支持,将心理学宣传与网络结合,扩大范围,不管是有关部门还是专业人士,乃至于普通中学生,都可以为普及心理学基础知识出一份力。
(2)应积极鼓励对心理学抱有兴趣的中学生,并适当为中学生科普心理学历史,重要人物及现状。使想要学习心理学的同学们能更加理性地处理可能遇到的问题,使拥有兴趣 的同学面对心理学报以更高的热情。
第二篇:市民对宁波市交通状况认知与看法调查报告
市民对宁波市交通状况认知与看法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
一、调查课题
市民对宁波市交通状况认知与看法
二、调查对象和获取信息渠道
调查抽取部分市民(不同年龄段),调查渠道以分发问卷为主,精心制作了一份调查问卷,内容以一些交通知识,交通情况的问题和对市民看法的询问为主。最终选取50名市民问卷为样本完成调查。
三、调查目的做一次调查,用于了解市民对我市市区交通状况的看法,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有效参考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部分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市民生活不断改善,车辆拥有量大幅增长,城市交通管理难度随之增大。上下班高峰时段路段交通状况不佳,再加之轨道交通正在施工建设,使交通堵塞问题雪上加霜,更使交通事故频发。所以便衍生此次调查,用于了解市民对我市市区交通状况的看法。
二、调查情况及资料整理
问卷共发放84份,回收78份,有效70份。以下是对问卷中部分题目回答的统计。
1、您平时上班(上学)在路上花费时间为多长?
可以看到36.36%的市民上班(上学)途中花费时间高于半小时,可见宁波市绝大多数地区交通路况一般。需要改善的交通问题仍有很多。
2、您认为城市路况如何?
近五成的市民认为目前市区交通秩序一般,调查显示,认为市区路况一般的市民占到了45.45%,认为不太好的占36.36%,认为不好的占18.18%,竟没有受调查市民认为路况好,可将交通流畅问题严重性。
3、.你对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态度如何
?
45.45%的市民对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严惩不怠,说明我市居民法制意识强。但仍有18.84%市民也会有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
4、现在宁波轨道交通的建设对您出行的影响大吗?
有以上数据可看出轨道交通建设对市民交通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4、另外像“宁波市客运出租车从什么时候开始加收燃油费1元?”和“宁波市轨道交通计划建设几条线路?”等知识性问题,只有20.45%的市民都答对,可见市民对市交通的规划及建设政策并不是很了解,这也使市民对轨道交通建设带来的麻烦不太能理解。
5、市民反应的交通问题主要有:
私家车多,停车难乱摆地摊阻碍交通
行人素质不高
司机违章行驶
道路建设不完善
交通事故频繁
有关部门缺乏管理
第三部分
一、调查结论与建议
宁波市绝大多数地区交通路况一般。需要改善的交通问题仍有很多。市民对市交通的规划及建设政策并不是很了解,且交通违法行为仍有很多。
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做好交通建设知识和安全知识宣传,可采用手抄报,海报,普法活动来实
现。
2、改变和完善公交车站点和线路,即可解决因公交车进站造成堵车的历史。
目前宁波的公交车站点距离太近,往往几百米就有一站,这样很容易造成公交车站占道。为什么不选择距离稍微远一点,建一些大型公交车站集散点。行人可以多走几步路,但缓解了交通压力。
3、加大对机动车、行人、非机动车违法的处理力度,使其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现在的道路往往都是机动车、行人、非机动车都在争道,争时间,事故率相较还是很多的。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机动车、行人、非机动车都要有一定的较重的处罚措施。还是一个办法,在一些大的十字路口,安装LED屏滚动播出一些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画面,这样可以起到一些威慑作用。
4、加建和改造地下通道和过街天桥,增加设施以保证残疾人、行人、非机动
车安全过马路。过街天桥可大大降低行人和非机动车争道现象的发生。
第三篇:我对心理学的看法
我对心理学的看法
常常听到别人说,学心理的人能看透别人的心理,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也曾经半信半疑。而现在不同了,通过一些途径的了解,发现心理学并没有如此的神奇。所谓的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学科。也就是研究心理如何产生,如何作用;还有人或动物的感受能力及其对身体、思维的影响;还有人的各种心理状态和对人的影响等等内容。就是一切有关心理活动、心理现象等内容。
人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这就是人的心理活动,或简称之为心理。具体地说,外界事物或体内的变化作用于人的机体或感官,经过神经系统和大大脑的信息加工,就产生了对事物的感觉和知觉、记忆和表象,进而进行分析和思考。人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打交道时,总会对它们产生某种态度,形成各种情绪。人在生活实践中还要通过行动去处理和变革周围的事物,这就表现为意志活动。以上所说的感觉、知觉、思维、情绪、意志等都是人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由客观事物引起、在头脑中产生的主观活动。任何心理活动都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可称为心理过程。
所以,心理学是门内容很广泛、很复杂得学科,同时也是很深奥的学科,正因如此而吸引了众多的学者。教育的目的是传递人类知识经验和改善人的本性.而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人的心理现象是自然界最复杂,最奇妙的一种现象.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面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与人的心理的存在和发展分不开.能力是心理功能在行为结果上的反映,行为结果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表明能力高,心理功能强,反之,则表明能力低和心理弱。
智力是心理功能在思维成果上的反映,有较高思维成果产生就表明智力高。反之,则表明低。
气质是心理状态在人的体态上的反映。良好的心理状态就使气质优良,不同的心理状态表象为不同的气质。
需求是生物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心理上的反映。动物总是趋向于保存和完善自我,现实一旦不能立即提供保存和完善自我的条件,心理就会产生要满足这个条件的要求,需求就这样产生了。需求的产生是生物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动机是指心理指引行为要达到的目标。需求是动机产生的前提。
情绪是新认知与已有知识碰撞产生的心理现象,当新认知与已有知识发生冲突乃至矛盾时,心理就会引起负性情绪(通过内分泌系统?),随着强度大小,情绪的强度也相应增减,反之则引起正性情绪。
情感是情绪在某事物上的认知化凝结。一感觉到该事物就会主动认为该事物好或坏,飞快跳过冲突过程而产生固定情绪。这也是可以通过在另一个更高层次调节认知而改变这些情绪或情感的心理学无论在教育学,医学,工业心理,管理心理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在现代化的今天,很多工作都是要人性化的,关注人、尊重人性,才能更好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效率的提高,就我们教育专业来说,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揭示教育过程和心理发展的关系,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受教育者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心理的个别差异,道德品质的形成,教育者应有的心理品质等。教师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学科教学心理学研究语文、算术等课程的内容和教法,也属于教育心理学的范围。德育心理学研究儿童道德动机、道德判断的形成过程,探讨培养优秀道德品质、正确信念和理想的有效途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直接关系到教育改革和人材培养的重大任务。近年来,中国心理学工作者进行的一些教学改革实验,如语文和数学的自学辅导教学法等,对于教学实践具有积极的作用。
讲到心理学和教育的关系的密切,已为尽人皆知的事情。心理学之与教育,犹之于生理学之与医学和植物学之与农学。教育技术的进步大半有赖于心理学知识之进步。当我们的心理学知识很粗陋的时候,教育的技术也只能是很粗疏的。譬如中国当时私塾里的教小孩子并不一开始就教他们高深的经史,乃先从方块字教起,然后再教《三字经》、《千字文》一类简短而有韵的字句。这也可说是一种心理学的常识的应用。但仅此而止,没有更进一步的了。没有好的心理学就自然不能有好的教育法,好的教育法必产生于好的心理学的应用。在近代教育史上,教育方法的进步和心理学的进步是相平行的。
不过教育并不仅是心理学的应用。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方法的改善,但不能替教育决定应取的目标。所以一个心理学者谈教育时须知道自己的任务的限止,否则便会发生根本的错误。我们从事教育的人所希望于心理学也应该知道有一定的范围。这是我们在讲心理学和教育的关系时所不可不注意的。
心理学有帮助于教育的地方,举其重要者略述如次。
接触心理学,起初是处于好奇和为了解开心中那个关于心理学家是否能透视别人心理活动的谜团,而渐渐的,随着对心理学的进一步了解,发现心理学这门学科有很多很有用的内容。虽说我这个非心理学专业的人不可能把全部有关心理学的知识掌握好,但若能通其一二的话,会对自己日后的人际方面和工作方面有所帮助。尤其,是我们将来从事教育职业,学好它更是有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些什么类型的教学方式等等,从而可以让我们的工作进行得更加容易些。
心理学,如同大海般深邃,日后不管是为研究也好,消闲也罢,学习它都不失是种提高自身能力的途径,同时也可以让自己了解更多世间奥妙。
一个有阳光的灵魂照亮的是世界,一个有爱心的灵魂温暖的是整个人类,愿心理学带给这个美好的世界是更多的光明和惬意,让更多迷失的灵魂重新找到方向,重新 走向光明.
第四篇:我对心理学的看法
我对心理学的看法
最初我认为心理学是以研究他人行为、心理为目的的学科,心理学往往能够洞察人的内心,分析人的性格以及做事的动机。学习心理学你可以透过人的某个言行继续分析他背后的动机,结合这个人的性格特点和你对他的了解,很容易就能看清楚这个人,而今才发现心理学更重要的是认识自己。苏格拉底说:“人类最大任务就是认识自己!”我觉得认识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想什么,自己为什么会那样想而不是这样想。在进化心理学这门课的学习中,我发现我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学科。只要是存在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的存在,她正通过不同的途径涉足我们的生活,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困惑。生过中我们会因为某种成功而兴奋,会因为和朋友吵架而郁闷,会因为不被他人理解而苦恼……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的所在,帮助我们解决心理上的难题,正是心理学的作用。
在大学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不少问题,我常常困惑为什么在心理问题上许多想法是矛盾的,为什么许多心理障碍今天刚刚克服明天又有了,心理学告诉我们心理问题常常是复杂的,它的复杂在于心理是无法直接感知的。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心理发展”最为重要的关键时期,是大学生心理趋向成熟,人格趋向完善和稳定,价值观、人生观塑造的重要时期。这段时期的心理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当外在物质满足不了内在心理的需求时,就会出现内心的不平衡,心理的落差会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会出现困惑、焦虑、偏执等。
我曾看过一部电影,名为《心灵捕手》。它讲述的是一个愤世嫉俗的青年威尔,通过与心理医生尚恩的情感互动逐渐揭露对知识求问,人际互动,爱情探索,人生信念等心理过程,走出童年受虐的阴影,并与他人建立亲密及信任关系。从这部电影中我发现:心灵需要寄托,才华需要欣赏。
心理的阴影如何消失,敞开心扉,让理解化解误解,照亮脆弱心灵的黑暗角落。成功,不在于你取得了什么,而在于寻找自我。你最好的朋友是自己。相信自己、爱护自己,没有完美,只有成长。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理问题,这个不得不承认,和生病一样,很普遍的一个现象,还有人一听“心理”两个字,就马上说自己心里没有问题,这就表明这个人或许不理解心理学的概念,或许是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我看来心理学最大的用处就是调节自身,生活中不如意事很多,人的情绪很容易受到波动,试着用心理学的方法释放自己或者去帮助别人,这才是心理学的最好的用处。
第五篇: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1ogy)的理论,不是由某人独创的,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逐渐演变而成的。认知(cognition)一词的涵义,系指人们对事物知晓的历程。在此历程中,包括对事物的注意、辨别、理解、思考等复杂的心理活动。解答一道数学应用题时,由认识文句,而了解题意,而找出已知条件,而推知求解答案,而实际运算,到核对结果等一连串思考活动,就是认知活动。因此,认知的简单解释,亦即“知之历程”。基于此意,认知心理学即可界定为:对知之历程的科学研究,如将此一界说与前面的心理学界说相对照,“知之历程”自然也是包括了行为与心理历程。
认知心理学一词,实际上含有广狭两种意识。广义言之,凡是以吾人记忆、理解、想像、思考等行为与心理历程为研究题材者,均属于认知心理学。凡是采用“知之历程”来解释行为现象者,即泛称认知论(cognitive theory)。狭义言之,认知心理学一词,仅限于用来解释人们凭感官接收信息、贮存信息以及运用信息的历程。此一历程叫做信息处理(information-processing)。以信息处理为主题的心理学研究,就称为信息处理心理学(information-processing psycho1ogy)。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实际上与信息处理心理学涵义相同。信息处理心理学,也称作信息处理论(information。processing theory)信息处理论兴起于六十年代,其背景除受完形心理学对知觉研究的影响之外,电脑科学发展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