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我们又知道些什么?(5篇)

时间:2019-05-13 06:4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鲁迅,我们又知道些什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鲁迅,我们又知道些什么?》。

第一篇:关于鲁迅,我们又知道些什么?

关于鲁迅,我们又知道些什么?

丛治辰

小学时放学回家温书,背诵课文《少年闰土》,我妈听了说,这篇我也会背,然后一边择菜一边背给我听:“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色彩明净的图画,既逼真又梦幻。我当时虽读不出好,但和无数学童一样,反复记诵,使其深入骨髓,甚至成为几代人可藉以沟通的温暖回忆。

《少年闰土》节选自小说《故乡》,作者是鲁迅。此人还将在后来的课本中频繁出现,在我们成长中留下的回忆却绝不温暖,毋宁说是最大的梦魇。鲁迅和毛泽东被认为是对当代大陆白话文成熟影响最为重大的两人,中小学课本选目也最多。但毛的文字明白如水,鲁迅用词造句却带有浓重的早期白话文特点,诘屈聱牙,古奥难懂。在读通文字都嫌困难的时候,审美的意义就微不足道了。偏偏只要是鲁迅的课文,必要求大段背诵,不知多少学生在多年之后提到鲁迅仍然还要头疼。

更让人不喜的是讲授鲁迅的方式。躺在课本里的鲁迅身后跟着三个头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与之伴随的是四个譬喻:鲁迅是骨头最硬的战士,是中国的脊梁,他的文字则是投枪,是匕首。因此每次讲解鲁迅的文章都不像是语文课,而更像历史课,或直接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义正词严的老头子在小孩子心目中形象如何也就可想而知。我开始读书已是1990年,随着年龄增长,课堂外的大时代与课本里这个鲁迅要传达给我们的理念越走越远,渐渐长大的我们对这个鲁迅也越来越烦。

但个人的阅读体验让我不断对课本里那个鲁迅感到怀疑。审美会自己蔓延生长,倔强地诉说其本质的声音。“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在如此文字里听到一个孤独者内心深处的回响,让人怎么相信那个被塑造成战士的形象呢?而看到《故乡》开头苍黄的天空下几个萧索的荒村,听到一个永久离乡的中年人坐在夜船里的感喟,又让人怎么能够仅仅从阶级的意义上理解闰土,而不去体察物是人非世态炎凉里的永恒命题呢?

大一时听钱理群先生讲鲁迅,五百人的演讲大厅水泄不通,热情的听众见缝插针席地而坐,最近的离演讲台上的钱先生只两米不到。关于鲁迅的讲座竟有如此市场,让我惊诧不已。而正是这次演讲中,钱先生告诉我鲁迅绝非只有中小学课本一个版本。“鲁迅本身即是一个充满着深刻矛盾的、多层次、多侧面的有机体”,不同时代不同人对于鲁迅的解读是“一个不断接近鲁迅本体,又不断丰富鲁迅本体的,永远也没有终结的运动过程”。我因此能够放心地重新深入被战士化的鲁迅内部,将之首先作为一个文学家,或至少作为一个人进行阅读,这一重读经验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专业阅读的丰盈与美好。但常常在因一个旧细节而击节赞赏时,我会想到我边择菜边背诵旧文的母亲,在她那个时代的教师讲授之外,她在文字的褶皱处读出了什么?除了投枪与匕首的冷硬,她懂得多少《朝花夕拾》哀婉的温情,或《故事新编》狂欢的梦幻,又或是《野草》那如火的绝望呢?

余华说,他三十岁之后才认识鲁迅,在此之前,他嫌鲁迅太过沉闷,认为鲁迅是一个被时代夸大的人物,因为他被戴上了太多的头衔。或许正如他所说,对于多数人而言,鲁迅是一个熟悉而不能理解的人物。我另外一次听钱理群先生讲鲁迅是在课堂上,钱先生把《铸剑》讲得像是一部洋溢着理想主义光辉的武侠小说,但下面一个男生睡得呼噜声都听得到。他来自上海,七十多年前鲁迅可能就在他家附近赁屋而居,运笔如椽。而就在我听钱先生讲座的那年,五零年代出生的作家王朔写《我看鲁迅》,看上去对鲁迅很不以为然,实际上是挖苦那些拥鲁迅而自重的人们,倒是捍卫鲁迅的独特手段。即便如此,王朔依然遭到闲人围剿。而就在几年之后,有名气和没有名气的八零后作者纷纷表示对鲁迅的不逊,毫无羞涩和扭捏,虽然他们在指责时所开列的鲁迅文章题目,都是节选入中小学课本时编者所拟。

曾经别人强迫我们记住他,我们想要把他遗忘;而当我们记起他的时候,却也只记得那些人强迫我们记住的模样。而无论强迫者,还是误解者,都恰恰与他曾经说过的相反。钱先生从北大退休之后,满怀热情地到各地去给高中生讲鲁迅。但后来听他不免有些落寞地说,高中生们觉得听鲁迅对高考语文成绩没什么帮助,来听的不多。几年之后,在新版语文课本里,那些我和母亲共同记得的鲁迅的文章,大多被删掉,换上金庸先生的《雪山飞狐》选段。学生们因此不必背诘屈聱牙的文字,也因此可以对鲁迅少些误解,可是也或许更加记不起来他了吧。

第二篇:关于信访需要知道些什么?

关于信访,你不可不知的几件事

作为专注征收拆迁法律事务的律师,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当事人会问:“我们想去上访,行吗?”有的则更为直接:“律师,我们要去哪儿哪儿反映情况,给我们写个材料吧?”对于此类问题,本着为当事人着想的原则,我们通常会说“不”。为什么呢?很多人不能理解,因为他们身边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而且政府机关也有相应的接待窗口,可以说渠道是畅通的。但是,我们要说的是,信访不是不可以,但是真能解决实际问题吗?想必那些碰了壁的上访群众都深有体会。本着实事求是和严谨负责的态度,对于信访,笔者有这么几点看法和建议。

1.信访不是一条“绿色通道”

何谓信访?国务院《信访条例》说的很清楚:“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说白了,只要有想法就可以进行信访。《信访条例》第二章又规定了各个信访渠道,从法律上打通了信访之路。如此说来,信访不仅无门槛,还是一条绿色通道,为什么不“有困难找政府”呢?

问题就在于,在这条绿色通道的背后有很多的条条框框。不得越级上访,不得重复上访,受理处理程序繁多,期限长,处理环节不透明,处理结果无强制执行力等等,都是信访存在的障碍。最关键的是,法律明确了凡是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都应该走正常的法律程序。这就把信访和法律程序从根本上区别开来,使得信访不具有法律强制力。

最近大热的《人民的名义》对于信访就有不少着墨,深刻反映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状,某些负责人听群众说了半天,最后来一句“你的困难我们理解,但是我们也没办法”,可以说就是现实生活的真实映照。遇到负责任的信访机关还好一些,一旦信访机关懒政不作为,不就变成了访民的独角戏吗?劳神费力,还没有结果。

2.信访也要守规矩,有尺度,无理取闹要不得

如果你真的已经穷尽了各种方法,无奈之下走上了信访之路,也要注意以下几点:1)找准职责机关,不要盲目反映;2)诉求合理有据,避免无理取闹;3)守秩序,走程序,冷静理智有尺度;4)逐级信访,不得越级;5)索要书面告知、答复,并妥善保管;6)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可要求听证;7)处理结果不服可请求上级机关复查。

很多当事人认为不管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或者不公正的待遇,都可以向当地政府反映,要求政府解决。这样的想法严格说来没有问题,但是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不一定达到目的。如果没有找准机关,没有明确合理的诉求,只是一味的缠闹,甚至认为事情闹大了就能够得到重视,那么只会适得其反,不仅不会得到有效处理,还有可能因此违反治安管理秩序,甚至触犯刑律。

3.如果没有得到想要的信访结果,别忘了,你还有法律救济权

虽然信访条例没有明确规定当事人对信访处理结果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起诉,但是从律师对诸多案件的实际操作经验来看,对于信访答复意见,只要符合法定条件,当事人完全有可能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法院撤销,并要求有关机关重新处理其请求。这可以说是信访与诉讼的唯一对接途径,从无强制力的信访变成了有法律约束力的诉讼,当事人就可以走正当法律救济途径了,从而彻底扭转信访的被动态势。/ 2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任意一个信访都可以最终转化为诉讼,从信访事项的提起,到最后针对信访答复进行诉讼都需要很多知识和技巧。至于如何操作,当事人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意见,从“走信访”初期就为后面的诉讼铺路,从而争取更多更有效的维权手段。总而言之一句话,信访,对于征收拆迁维权来说,只是手段,而且是辅助手段。(毕文芳/文)/ 2

第三篇:我们知道

2009——2010年校外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总结

实践证明,正在成长和发展的青少年,他们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在校外活动中,由于不受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限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广泛阅读各种课外读物,参加各种科技、文艺、体育和少先队活动,广泛接触社会和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吸收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这样,不仅能加深已学知识的深度,而且还能扩大视野,增长新知识。同时,校外教育的活动内容丰富多样,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可以自愿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获得更多的亲身体验。这种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所以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校外教育活动多数是以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为主。整个活动过程是学生动手动脚,运用知识并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受各种锻炼,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各种实际工作能力,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009至2010年以来,我校校外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加强内涵建设,在群文教育活动、师资队伍建设、社团活动和教科研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为推进我校校外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发展,首先加强了法规制度建设,制定了《镶黄旗第一中学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实施细则》。做好自查试点工作。为校外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为此我校挑选了13名音、体、美、科学、劳技、电教实验室教师和团支部、少先队辅导员作为校外活动辅导教师。为使工作卓有成效,对13名教师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进行了继续教育和教务管理培训。先后有8名教师派往北京、锡林浩特和本旗参加培训达5次,由本校教科研室组织培训3次,请进专家学者讲课3次。通过各种培训讲座,13名校外辅导教师的辅导能力大幅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也由不同程度提高。能够较好的完成校外教育辅导和管理工作。

在做好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的同时,我校紧抓教科研工作,来提升校外教育活动质量。我校教科研室不仅组织领导我校校内的教科研工作还承担着校外教科研活动工作。为使教师教研活动更加规范有序进行,教科研室制定了“镶黄旗一中校外教育机构教师教研活动实施方案”,并先后5次召开辅导教师和教研组长座谈会,使各项教育辅导落到实处。

我们联系了15个单位(包括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社区、社会场所),利用俩年时间开展校外教育和科研研究。先后订购编撰图书资料500多册,囊括了天文、生物、环保、航天、陶艺、机电元件、电脑软件等多方面的内容,其科技活动项目广泛,实用效果突出,深受学校和学生欢迎。有力地推动我校校外教育科技教育的发展。

俩年来,我校在旗宣传部、精神文明办、发改委、财政局、公安局、科委、司法局、文化局、文物部门、体委、团委、各社区等部门的通力协作和支持下,积极整合资源、进一步开拓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基地。目前我校共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个,科普教育基一个,社会实践基地

5个。开展了文体、朗诵、表演、书法、绘画、摄影、征文、网上知识、社会调查、手拉手、创新活动和阳光青少年活动等各类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

为了表达我校师生的友谊和心愿,先后俩次为灾区学生送去了图书120余册、文体用品619件,衣物700多件,表达了我校师生对灾区师生们的慰问和关心,搭建了与灾区学生手拉手、共成长的平台。

在“阳光青少年活动”和创新活动中,据寒暑假不完全统计,学生活动72项次,活动学生达700多人次,创新作品100多件,社会调查60多份。已成为学生校外活动的品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为了推动工作,我校每年都在寒暑假前征集活动场所的活动信息,向广大学生推介,重点跟踪一些活动,及时宣传各项活动。各校外活动场所积极配合做好各项工作,能够确保学生活动的健康、快乐和安全。每年“十一”我校联合有关单位组织以“知祖国、爱祖国、颂祖国”为主题的阳光青少年活动,开展了全校学生竞赛等系列活动,参加竞赛活动的学生累计1000余人次。共收到绘画作品93件;书法作品70件;摄影作品15件;歌颂祖国征文389篇,参与网上知识竞赛的学生达1000余人次。有238名学生获奖。其次我校师生分别在自治区组织举办的“全区乌兰牧骑艺术节“文艺汇演和那达慕大会中参加了开闭幕式的大型文艺演出。受到参会人员、收看电视的观众和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充分反映了我校校内外教育工作呈现均衡发展的态势。

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优势,坚持改革创新,才能促进校外教育

再上新的台阶。几年来我校校外教育活动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校外教育工作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第一是发挥本地区优势,突出民族特色,注重整体谋划,提升校外教育质量。第二是加强场所建设,推进校外教育持续发展。经过调整改造,现在已基本上实现了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稳步扩展,满足了青少年参加校外教育活动的需求。第三是尽力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积极开展特色教育活动,促进校内外教育有机结合。我校校外教育特色活动比较突出的有:初中年级的“重温革命路,弘扬爱国情”、“我与祖国共奋进”、假期“五个一”工程、十星级学生评比、以及在全校开展的“小广播”、一中通讯、体能训练、马头琴演奏、绘画讲堂、电脑爱好者、冬季环城赛、夏季越野赛、毽球、乒乓球、伞子舞等21项主题实践活动。这些以寓教与乐为教育形式,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智力,而且也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多的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提供学生的道德认识。但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只有通过行为实践才能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另外,学生在校外教育活动中能接触实际的人和事,能得到较深刻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上的感染,往往能收到比单纯的说理教育更有效的教育效果。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仍然感到校外教育工作需要不断研究,需要解决新的问题。如在加强场馆建设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发挥设备设施作用,提高社会效益;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如何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培训和教师基本功测试活动;在管理工作中如何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

和模式,提升落实公益性和校内外结合的工作水平;如何更好地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校外教育的社会影响力等问题,这些需要我们在工作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总之,从2009以来我校校外教育工作在上级领导和各部门各社区的大力支持下,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勤奋工作,高标准严要求,高水平完成了任务,充分体现了广大校外教育工作者团结拼搏,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体现了校外教育团结合作、高度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体现了校外教育大家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他们的心血和汗水,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今后我们会更加努力,发挥优势,发扬优良传统,发展特色品牌,促进我校校外教育工作再上新水平,再创新佳绩。

镶黄旗一中2011、3、18

第四篇:《我们知道》教案

《我们知道》是北师大版教材小语第三册第十一单元中的第三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水和风,通过一首古诗《风》和一首现代诗《我们知道》描述了风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物候现象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愿意去学习和探究。本课共两课时。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5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读、议、画、写中感受风的存在,体会风的奇妙。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在读、议、画、写中感受风的存在,体会风的奇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情导入

1、今天,我给大家说个谜语,看谁会猜?

红旗见它向上翻卷,花儿见它悄悄落下,小草见它弯腰致意,竹叶见它哗哗奏乐。

2、激情导入:风是什么样的,你们见过吗?但是风来了,你们知道吗?

3、出示课题:我们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检查预习并评价。

2、出示带有生字的语句测读。

但是树叶在枝头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但是树木微微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来了。

但是河水泛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三、再读课文,细读品味

1、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你知道课文哪几句写风来了?你感觉风像什么?你喜欢它吗?

3、请你带着对风的喜爱再来读课文,语气要轻柔舒缓。

四、小组合作,拓展延伸

1、指导看图

请同学们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看图,说一说图中哪些景物表现风来了?

[柳树枝条飘起来,河水泛起了波纹,林木总点头,小草弯下了腰,小船鼓起了帆,小女孩的头发和裙子飘起来]

2、风来了,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有什么表现呢?

[红旗飘起来,竹叶在哗哗奏乐,花儿悄悄落下]

3、小组合作学习

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画风来了,喜欢写的同学写一写风,喜欢读的同学读一读风

4、成果展示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附学生学习材料附板书设计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我们知道

不用说我和你了。树叶 枝头颤动

但是-------------------------的时候,风 林木 微微点头 游戏

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河水 泛起波纹

第五篇:我们需要鲁迅吗(本站推荐)

一、缘起

鲁迅是相当偏激的,因此有人说“鲁迅只是一个偏执的文人”,甚至有人说,“鲁迅就是一愤青。”国人向来有一特色,就是专拿名人做文章——或者是做所谓的与名人商榷文章,或者是做翻案文章,或者是揪名人道德小辫子做所谓的拷问文章。其实其醉翁之意不在名人之小辫子,在乎名人之名也。君不见,因做名人文章而随名人一起出名者屡见不鲜么?尤其骂名人无疑更是出名之终南捷径。自然,若是骂之有理有据,借而出名也未尝不可,但若是有意的用曲解、误解吸引眼球,无疑颠覆了批判的基本起点。窃以为,骂,总得对所骂对象有起码的了解,看许多骂者,对先生文章还未曾读过几本,读的几本也多是误读,就迫不及待赶来骂人,所以忍不住出来小声说几句。

二、鲁迅偏激之举例说明

鲁迅的偏激是已经成公论了,然而,鲁迅这些偏激言论的语境是什么?心境是什么?前言后语是什么?不了解其具体时代背景和具体语境,小了说就是断章取义,大了说就是颠倒黑白。例如鲁迅曾说过废除汉语,不读中国书的言论,今天看来似乎是文化虚无主义,无疑是完全否定传统的偏激言论了。但我们看他说这话的具体背景:当时北洋军阀提出“尊孔读经”,大搞文化复古,扼杀新学的传播。当时,传统文化在整体和实质上阻碍着中国文化的更新和进步,所以,鲁迅针对此,鲁迅故意矫枉过正,特意说过头话,提出不读中国书,希望青年们多读外国书,解放思想,面向世界。当然,中国书中有很多精华,你今天尽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说鲁迅不会辨证的继承,但在当时残酷条件下采取这种不温不火的批判继承只会是隔靴搔痒。其实说这话的人根本就不懂辨证法,在矛盾双方对立特别尖锐情况下,往往历史的发展要越过它应该有的度,再往前走一步甚至两步,在解决矛盾后才退回到它的应有重心。(原话不是如此,这是恩格斯说的,典型的例子就是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专政)鲁迅对中国书说所发言论就是此意。

其实就鲁迅的本意来说非但不是要全面否定古书,其实还要对古书进行科学的整理和继承。对于古书代表的传统文化,在价值层面他是激烈否定,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上他是注意继承的。他自己对古书的整理和继承,如《唐宋传奇集》,《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等。这些整理的水平之高恐怕近代以来很少有人能和其比肩。因此鲁迅对古书和传统的否定是精神层面,绝对不是文本层面。

他之所以是传统的最激烈批判者,正和他最深地继承了传统相关。很多反鲁迅偏激的人,既没有理解传统,也没有理解鲁迅,更没有理解鲁迅对传统的真态度。

就是在现在,鲁迅对传统文化价值层面和学理层面的区分仍对我们有指导意义。很多人现在谈到传统仍然是精华啊国粹啊的老调,甚至睁着眼睛说瞎话扯淡说二十一世纪是儒学的世纪啊,中国文化将是西方文化的调停者啊等等屁话。其实现实的情况是,传统中的好东西已经被我们糟蹋完毕,剩下的糟粕到是发扬光大了,比如“民可使由不可使知”的老传统——在年初的SARS危机中,比如“为尊者讳”的愚民政策——在年尾某位伟人110年诞辰中媒体的扬善抑恶。由此看来,鲁迅有意为之的偏激在今天仍然不失为一记猛药和当头一棒。鲁迅自己也曾说“原意是要开窗,但故意说成拆房子”。因为他了解中国的保守是太深了,因为这里“搬动一张椅子都要流血。”是也!

三、我们比过去更需要他,包括他的偏激

至于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更不能说是偏激。今天看来他的批判不是狠了,而是不够。只要稍微睁开眼睛,只要稍微具备理性,就不难做出判断——今天个国民性距离鲁迅批判的时候,是进步了,还是更龌龊了!荧屏上处处可见的奴隶和奴隶主言论,围观跳楼拿别人悲剧做谈资的看客,官场上迎来送往的面子文化和推诿无能,公共汽车乘客听凭恶势力轮奸少女的麻木自私和懦弱,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见啥人说啥话的圆滑世故和老练,视民为草芥不尊重生命只膜拜官位的冷酷,……。这些丑陋、愚昧、瞒和骗(先生语),在先生死后非但没有退缩,反而变本加厉,愈演愈烈!不正说明先生之偏激之必需么?

再比如看阿Q正传,很少有读者是站在“这就是我”的角度去观照阿Q,大家似乎都在看一个与自己无关的第三者的故事。据我观察,相当的中学语文老师在和学生学这篇课文时,几乎都是采取旁观者的角度,很少能以这就是现实,阿Q、小D们就是我,就是你,就我们当中的每一员的意义上看待这篇伟大的作品,结果本来深刻哀痛的悲剧被一代人误读为讽刺的轻喜剧和闹剧。鲁迅在其中蕴涵的对哀伤和爱被许多人误读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呜呼,这除了说明我们仍然是阿Q,还能说明什么呢?只有阿Q本人才会在读这篇作品时否认写的就是他自己本人——承认自己Q身份才是告别Q的起点。比如,阿Q的摆阔心理,欺软怕硬,自欺欺人,故意健忘,睡秀才娘子床的“革命”理想仍然在我们身上根深蒂固,甚至以更恶俗的方式放大,比如神舟上天后流露出来的小农意识的浅薄,比如对连续发生的灾难和人祸视而不见,比如对弱势群体规模浩大的歧视,比如对所谓“全面小康”令人作呕的讴歌。

因此,回到鲁迅,回到他的偏激,不仅应该,而且必须。因为黑暗还那么重,只要我们“不愿被黑暗吞没,或成为黑暗的一部分”(先生语)

四、关于鲁迅遗嘱

当年鲁迅在遗言中说“希望自己速朽”,其实蕴涵了深刻的悲凉。(我不否认鲁迅内心深处的怀疑主义和“鬼气”)。其实已经对后来人的争论有清醒的预见,可惜,先生不会速朽,因为先生憎恨的丑恶依然在上演。

鲁迅自己是对启蒙有深刻怀疑的,比如他说“愿意听大炮响,不愿意听诗歌,因为有力量的人不须说话,只需杀人”(凭记忆写,不一定准确,仅是大意)。先生何尝不愿意听诗歌!只是黑暗的深重和残酷不断超出他最坏的预料,常使他以“不惮最坏的恶意推测某些中国人”的底线也屡被突破,因此不得不说出让某些人失望的话:希望自己的孩子“倘能做些实事最好,千万莫做什么空头文艺家”。这是鲁迅最自己一生启蒙的一个悲观总结,更凸现启蒙的悲剧命运。

鲁迅最后的鬼气和偏激体现在他那著名的“由他们去,我是一个也不宽恕”。常成为后人诟病之处。最近读书读到法国史,读到一个也留下“不宽恕”遗言的人物。这位是17世纪法国著名的铁腕首相黎塞留。黎塞留一生为路易十三的统治铁面无私,殚精竭虑,树敌无数。临死前神甫问他要不要宽恕他的敌人,黎塞留坦然回答:“不!除了公敌,我没有一个敌人。”也许这话同样适于鲁迅。

五、鲁迅开药方和革命

有人苛求鲁迅说他破坏多而建设少。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不是政治家,文学的意义是把我们生存丑陋不堪的真相揭露出来,文学的使命是使人觉醒,并没有义务也不可能开出什么救世的灵丹妙药。路要靠醒来的人自己走,“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先生自己就对许广平说人生的路无外乎是歧路和穷途,但即使如此,也要在荆棘里择一条路出

来。

鲁迅早就警惕过形形色色的革命。“革命以前是奴隶,革命后成了奴隶的奴隶”,“未曾阔气的要革命,已经阔气的要稳定,曾经阔气的要复古”。今天读来,依然滚烫,鲁迅先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对一切口号的清醒,这是最难得的,也是最宝贵的。不管这口号是什么圣喻,什么经典,什么语录。因此不难理解他在日记中写下“说什么都是假的,还是积点钱要紧”,没有独立什么都是扯淡,没有独立经济地位,“娜拉”出走以后不是还得回来?1949年后中国知识分子们就如同娜拉,既然皮已不存,也只能做仰人鼻息的毛,其集体阉割和失语已经是历史必然。至于有人扯淡说,要是鲁迅活着会怎么办?天知道?!

下载关于鲁迅,我们又知道些什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鲁迅,我们又知道些什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军事理论课,我们该学些什么

    军事理论课,我们该学些什么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1003班闫佳祺 又是一个新的学期,又是一个迎来新面孔的时刻,各大高校均在新生的课程中开设了军事理论课。军礼课旨在对大学生进行集......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

    第二单元 我们怎么知道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科学探究活动是从利用感官认识物体入手的。本单元是继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之后的一个方法单元,主要学习感官观察、工具......

    环保关停,企业应知道些什么?(优秀范文5篇)

    环保关停,企业应知道些什么? 进入2018年,国家环保督察对各类污染企业关停力度之大可谓是前所未有。据央视报道,自2018年开始,环保要对污染企业严查3年。对此,环保部也制订了“全面......

    从魏书生那里我们该学些什么?

    从魏书生那里我们该学些什么?一、豁达大度、渡人渡己的处世观魏书生——一个从只有初中学历的平凡农村中学教师成为一名全国闻名的教育改革家。全国劳模、优秀班主任、中青年......

    读书能给我们带来些什么感悟?

    为什么要读书?当一个孩子坐在电视机前时,他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想象;声音、图像、节奏,一切都是设定好的,转瞬即逝的,他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当一个孩子手里捧着一本书时,他的心......

    当我们遇到鲁迅

    当我们遇到鲁迅 高密市康成中学 于学军 2010年7月28日 06:19 张文胜于10-7-28 10:21推荐鲁迅的作品,经典,他忧愤深广的心情、深邃丰富的思想、勇敢艰辛的探索、幽默犀利的文笔......

    观看影片《我们知道什么》有感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观后感我们面对的世界,生机勃勃,奥妙无穷。让人类对世界的不懈探索已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世界是什么?人与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是生活在世界中的人们......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影评(范文模版)

    观《我们到底知道多少》有感 这是一部非常给力的电影,很新颖,也很另类。影片介绍了量子力学及 其延伸思考对传统思维方式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涉及物理学、生物学、哲学等多 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