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郭沫若_闻一多_艾青爱国思想比较论
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爱国思想比较论
在中国新诗史上 ,屹立着三位卓越的爱国主义诗人 ———郭沫若、闻一多、艾青。他们高大伟岸的身 影卓立在新诗王国里 ,熠熠生辉;他们热情洋溢的爱 国诗篇怒放在新诗艺苑里 ,瑰丽夺目。他们用笔 ,用 激情 ,用心血 ,甚至不惜用生命抒写了一曲曲深情的爱国主义壮丽诗篇 ,炳耀千古 ,永照山河!现代爱国三诗人由于出身、教养、经历不同 , 性 情、气质、禀赋各异 ,因而在为祖国、民族和人民而奋斗中显示了很不相同的、鲜明的爱国主义特点。郭沫若出身于峨眉山下一个地主兼营工商业的家庭。他在幼年生活优裕 ,无忧无虑 ,充满着自由而 浪漫的幻想。天府之国 ,自然景色壮丽 , 钟灵毓秀 ,他倘佯于山水名胜之间 ,从小便受到山水文化的熏 陶 ,有着浓厚的乡土观念 ,孕育了他的爱国根苗。带 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地方家庭教育开明 ,在家庭成员的影响下 ,他能得风气之先 ,在吸吮祖国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 ,也接受了新式启蒙教育和外国文 化的影响 ,心灵向世界洞开。在“天下未乱蜀先乱” 的四川社会大动荡中 ,少年郭沫若培植了他的叛逆性和反抗精神 ,他曾因不满封建教育反抗黑暗学政而两次遭到斥退 ,后来又参加了国会请愿的爱国风 潮 ,亲历了保路运动、辛亥革命。他曾真诚地接受过 梁启超的思想与文字的洗礼 ,热烈地景仰伟大的革 命先行者孙中山 ,崇拜邹容、徐锡麟、秋瑾、温生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动荡的、变革的、新旧嬗替的时代把郭沫若引上了一条爱国的、反抗旧世界的人生道路和文学道路。
怀着“富国强兵”“、实业救国”的爱国信念 ,郭沫 若东渡日本学医。“二十岁以后 ,他走出夔门 , 几乎 成为无 羁 绊 的 自 由 知 识 分 子 了。”1 急 遽 变 化 的 时代 ,救国图强的爱国主义浪潮 ,使郭沫若迅速充盈了他的爱国情怀;弱国子民所遭受的民族歧视使他产 生了强烈的反帝意识。1915 年 ,为抗拒北洋军阀政 府同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他 愤然回国抗争 ,并写下悲愤慷慨的诗篇 ,抒发了报国 壮志。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五四”前夜 ,郭沫若的爱国主义思想在潜生滋长 ,爱国激情正蓄势待发。
伟大的十月革命风暴、“五四”运动的春雷振聋 发聩地唤醒了郭沫若积聚已久的爱国激情 ,如火山熔浆的奔突 ,他的爱国热情喷薄而出 , 民族的郁积、时代的郁积、个人的郁积都通过《女神》这个喷火口 爆发了出来。《女神》的产生标志着郭沫若的爱国主 义思想已进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轨 道 ,体现了他由旧民主主义者向革命民主主义者的飞跃 ,是他以热烈的爱国诗人和暴烈的革命诗人步入社会、步入文学的辉耀的开端。
“五四”以后 ,郭沫若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爱国 主义思想进一步沉潜、升华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 经过深入实际革命斗争烽火的锻炼 : 宜 兴 调查、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南昌起义 , 时代大潮中 , 郭 沫若急流勇进、刚毅坚韧 , 终于实现了世界观的转变 ,由一个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战士 ,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也一跃成为他正在形成的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中的一个组 成部分 ,达到了现代爱国主义的最高境界。自此以后 ,作为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一个
坚贞的爱国者 ,无论是在白色恐怖下首倡革命文学、在流亡异国时进行学术研究、在抗战烽火中转战南北、在国统区协助周恩来同志组织领导抗战文艺工作、在反共高潮中撰写爱国历史剧 ,他总是旗帜鲜明 地坚持无产阶级爱国主义原则 ,把爱国主义思想和 共产主义思想有机结合 ,把爱国行为自觉纳入为阶 级、为民族、为人民而战斗的无产阶级革命事 业 之 中 ,成为继鲁迅之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 的进步的知识分子的旗帜与导师。
郭沫若的爱国主义思想胚胎于山水文化、乡土 观念和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民族传统;萌芽于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动荡;滋长发荣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和爱国运动 《女神》就是他爱国思想感情怒放的绚丽的奇葩。大革命的洗礼使他的爱国主义思想飞 跃到一个新的高度 ,花开更艳 ,到了抗战时期 , 他的 爱国主义思想蓬勃伸展 ,终于茁长成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
闻一多出身在古之楚地的一个“世家望族、书香 门第”的地主家庭。自幼受到正统的封建文化教育 和士大夫家庭的影响。因此 ,他虽比郭沫若小 7 岁 ,但他身上所负传统包袱、封建束缚比起郭沫若来要 沉重得多。士大夫阶级的根性、阶级意识的局限使 他在爱国主义道路上的跋涉显得举步维艰。闻一多 自小便以忠烈(文天祥)后裔自居 ,向往崇拜历史上 的爱国志士、民族英杰 ,有朴素的民族意识 , 对祖国的历史、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入了清华学校后 ,接受 了九年系统的资产阶级与封建主义的文化教育 , 他 一方面不满奴化教育 ,滋长了反帝爱国情绪 ,一方面 又沉溺于古代文化之中流连忘返。“五四”运动时 , 他热烈地接受爱国、民主思潮 , 勃发了爱国主 义 热忱 ,但他这时的爱国主义思想还未脱出古典爱国主 义的窠臼 ,手书岳飞的《满江红》可以看做是一个象征 ,较之郭沫若的新爱国主义的鲜明时代性 ,他与历史上的爱国主义有着更深的渊源关系。
留美期间 ,闻一多身受帝国主义者的民族歧视 和侮辱 ,更加思念祖国 ,由于鄙视资本主义文明 , 他更加热爱祖国历史文化 ,并以振兴光大中华文化为己任。《红烛•孤雁篇》便倾吐了他怀念故国的深情,对祖国山川、历史、文化的赞美 ,以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厌恶。基于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 , 基于民族危机感 “文化之征服甚于他方面之征服千百倍之”的忧虑 ,1925 年回国前后 ,闻一多开始提倡“中华文 化的国家主义”,并由此而误入歧途 ,一度参与了国 家主义派的一些活动。但闻一多的可贵之处在于 : 他有真诚的爱国心 ,他终身恪守“五四”爱国的、民主 的传统。“五卅爱国诗”向祖国袒露一个坚贞爱国者的赤子之心《死水》集中爱国之火埋得更深、底火更旺。这些都是他区别于国家主义派的伪爱国主义者 以及民族资产阶级右翼文人的地方 ,是他日后思想 进步的保证和动力。
大革命失败后 ,闻一多主要过着不问政治的书 斋生活。这种政治上的沉默正是不少“民主个人主 义者”通常所持的中间立场 ,不过对于闻一多则另有 深意 ,那就是在爱国主义立场支配下,怀揣火种,潜心整理民族文化遗产 ,是以新的方式继续探索爱国 救国之路。地火在地壳下奔突。书斋中 , 闻一多的思想在缓慢地前进。抗日战争的烽火恢复了闻一多的青春 ,他逐渐认识了人民 ,开始摆脱封建传统观念 的束缚和士大夫阶层的清高矜持。1943 年以后 ,在 抗战后期国统区波澜壮阔的民主运动中 ,闻一多积 极投身民主斗争 ,在斗争中迅速实现了由旧民主主 义爱国主义向革命民主主义爱国主义的思想飞跃。他变得猛、变得快 ,经过长期艰辛的思想跋涉而终于 认识到的救国真理对他来说弥足珍贵。他以“朝闻 道 ,夕死可矣”的气概投入火热的斗争 ,并表现出向 无产阶级政党靠拢、向无产阶级爱国主义转化的意 向 ,可惜的是 ,他还未来得及完成这第二次的飞跃 , 就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献身了。他用自己的鲜血 和生命证明了他对祖国的解放事业及革命事业是忠诚不渝的。闻一多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与源远流长的古代爱 国主义传统一脉相承的。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以忠 烈 后 裔 自 居 自 励 是 他 爱 国 主 义 思 想 的 基 础。“五四”时代 , 他 接 受 了 反 帝 反 封 建 的 爱 国、民 主 思潮 ,投入时代的洪流。但是“望族”子弟的根性、文化 爱国主义的倾向影响了他选择道路的鉴别力 ,在热烈地寻求救国真谛的艰辛跋涉中“曾不知路之曲直兮”误入歧途。后来在现实的教育、真理的感召和自 身爱国主义恒有的进步因素发展下 ,他清算了身上 残存的士大夫阶级意识和旧爱国主义的局限性 , 逐 步走向人民革命 ,在火热的民主斗争中迅速实现了 由一个有爱国心的民主个人主义者向革命民主主义 者的转变 ,达到了现代爱国主义的思想水平。“一颗茁壮的向日葵”开出了灿烂的花。
三诗人中 , 艾青出生最晚。与郭、闻不同 , 艾青 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全新的空气中长大的。他 广泛地摄取着“五四”以来的新思潮、新文化、新文艺 的思想营养 ,思想起点较高 ,在摆脱历史惰力方面绝少羁绊。
三诗人中 , 艾青幼年的经历最为奇特。他出身 于江南的一个地主家庭 ,却是由一个贫苦农妇哺养 长大的。他是“地主的弃子、农人的乳儿”,这使他很 早就背叛了他出身的阶级 ,把眼光投向大堰河们及其所属的劳苦阶级。留法三年贫困漂泊 , 令人屈辱 的种族歧视 ,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 ,使他认清了资本 主义的本质 ,激发了他强烈的反帝爱国意识 ,在巴黎 他加入了世界反帝大同盟。怀着报效祖国的壮志 , 他在“一•二八”的炮火中回国 ,而后毫不犹豫地投身左翼文艺运动 ,因宣传爱国救国而身陷囹圄。狱中 的生活磨炼了他的革命意志 ,玉成了他的爱国诗魂 , 他的诗在起点上就与我们民族的多灾多难的土地和 人民取得了血肉般的联系 ,爱国主义与爱民思想的 统一、民族意识与阶级意识的紧密结合是艾青爱国主义思想体系中最突出的特点 ,这一特色使他一起 步就走上了与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相联系 的新爱国主义道路 ,也是他日后走向无产阶级爱国 主义的原动力。
当然 ,艾青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曾经过漫长的漂泊、“孤独的战斗”。童年失怙的精神 创伤 ,从小感染到的“农民的忧郁”,异国半流浪的生 活使他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产生了共鸣 ,形成了他 早期“时代浪子”的漂泊情愫和傲然独立的诗人观 , 这使他早期诗作中“偶而现出了格调的飘忽”(胡风语),在寻找回到“精神的故乡”———人民群众的路途 上也显得有所顾惜。但无疑 ,他是一个革命的、战斗 的爱国诗人 ,在抗战前的密云期 ,他“更英勇地投身 到革命生活中去 ,在时代的阴暗的底层与艰苦的斗 争中从事创作”,同时 ,又是一个独立不羁的行吟诗人 “悲哀的艾青”。
抗战爆 发 后 , 艾 青 辗 转 于 中 国 的 北 方 , 深 入 战 地、深入灾区。他贴紧大地的胸膛倾听着土地受蹂 躏的痛苦 ,感受着激动于地心的热气 ,胸中回荡着震 荡大地的风雷。他从古老土地的震颤、强韧民族精神的奋发、人民不屈的意志与野性战斗中汲取力量 , 激发起热情与信念。“从小感染的‘农民忧郁’遂升华到新的时代高度 ,时代浪子的漂泊情愫也找到了坚实的归宿。”艾青一跃而成为民族解放战争的歌手、时代的吹号者。他以高昂的爱国热情为复活的土地、为被凌辱与被欺压的人歌唱 ,为浴血奋战的抗 敌将士歌唱 ,奔驰着向着太阳。同时 ,在抗日战争的 炼狱中 ,艾青抛却了知识者那种悲凉、苦痛、孤独、寂 寞和心灵疲乏 ,变得单纯、坚实、顽强 ,真诚地表达了青年知识者走向人民、走向革命的决心。他的爱国 主义正长足地坚实地跨向新的高度。1941 年 ,艾青高擎《火把》来到延安。从此 ,他自 觉地把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汇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革命事业 , 把民族的解放与阶级的解放结合 起 来。
他热情地歌唱延安的革命 ,反映工农兵的生活 ,向远 方的 沉 浸 在 苦 难 里 的 城 市 和 村 庄 送 去《黎 明 的 通 知》,声援国际反法西斯战争 ,歌颂苏联社会主义建 设和反侵略的胜利 ,实现了由革命民主主义爱国主 义向无产阶级爱国主义的转变。
艾青的爱国主义思想深深植根于现代民族生活 的土壤 ,发源于“五四”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 义思潮为它提供了不竭的活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精神给了它充足的日照。艾 青可谓得天独厚 ,学生时代他就阅读了一些爱国的、反帝反封建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刊 ,获得了马克 思主义阶级斗争的观念 ,在民族意识觉醒的同时就 获得了最初的阶级意识。他先是反叛了自己出身的 阶级 ,留法期间又反叛了资本主义的丑恶现实。他 的爱国主义思想一开始就达到了与革命民主主义相结合的时代水准 ,并逐步走上与人民大众相结合、与 无产阶级革命相结合的道路。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 烽火为艾青的爱国主义思想举行了战斗的洗礼 , 使 之成为最新最高的爱国主义 ,绽开了美丽的花蕾 ,结 出了丰硕的果实。
综上所述 ,三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是随着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深入进展而不断进步的 ,有着鲜明的 阶段性 ,各自反映了他们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面貌。现代爱国三诗人 ,由于他们事业发端的时代特 点和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生活经历不同 ,造就了他们不同的精神气质和风格 ,这决定了他们表现自己 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和特点。
郭沫若“一出手他已经就在‘五四’前后”,他“是 同新文化运动一道起来的 ,他的事业的发端是从‘五 四’运动中孕育出来的”。1 :447 “五四”时 ,郭沫若是一个刚刚觉醒的热血青年。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他敏锐地感受到“太阳的热和光”“五四”运动使他看到祖国新生的契机与希望。他说“时代的觉醒促进了我自己的觉醒 ,而同时也把我从苦闷中解放了。”他的郁积已久的爱国热情和报效祖国的壮志化作了一种狂热的磅礴的情感 “, 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都“找到了喷火口 ,也找到了喷火的方式”。像火山 爆发一样倾泻而出。就在这“差不多是狂了”的炽热情感中《女神》诞生了。它吹响了“五四”时代激越雄壮的战斗号角 ,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郭沫若说 他“始终是感觉着只有在最高潮时候的生命感是最够味的” “五四”是他事业的开端和第一个高峰。《女神》便是他“最高潮时候的生命感”激荡的产物。为什么郭沫若能够在事业的发 端期便出手不凡、一鸣惊人呢 ? 这与他积郁已久的爱国激情的喷发分不开 ,也与他的气质、性格和才情以及思想情感方式有关。蜀中雄丽的自然山水陶冶了郭沫若阔大 不羁的浪漫情怀 ,辛亥前后的社会动荡培植了他的反抗精神和“一切彻底”易走极端的个性 ,中外英雄豪杰、志士仁人引发了他的英雄崇拜倾向。他感情 热烈奔放 ,胸襟开阔恢弘 ,性格坦率豪迈 , 精神视野 十分开阔 ,思想敏锐 ,加之才华过人、精力四溢。这 种艺术气质和个性与“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骤 然相撞 ,便爆出了“海涛的音响 ,雷霆的声音”,豪气 如虹 ,伟绝一世。由“五四”青春期所激发出的理想主义、反抗精神、创造精神和郭沫若的创作个性的契合形成了他独特的思想情感方式。这种独特思想情 感方式一直贯穿了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整个历史阶 段 ,如同《女神》中的“火凤凰”一样 ,在中国革命的各 个历史关头 ,郭沫若总是“弄潮儿向涛头立 ,手把红旗旗不湿”,勇猛搏击 ,呼啸而前。他不仅是浪漫的 诗人 , 而且还以诗性的、感情外溢的心灵去创 作 小 说、散文、戏剧;他又是坚贞不渝的革命家、著名的学 者、文化新军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他生气勃勃、充满活力 ,无论何时总是保持极大的革命热忱 “, 有笔的时候提笔 ,有枪的时候提枪”,具有文艺复兴时 期的巨人特征。
闻一多是“五四”落潮期以诗集《红烛》而步入社 会的。《红烛》反映了他“五四”开眼后的民族民主意识、青春的觉醒和对理想的憧憬 ,但与创作于同一时 期的郭沫若的《星空》一样 ,也反映了在时代的躁动 郁闷下的苦闷与求索的矛盾心情 ,带有浓厚的感伤 和迷惘。只是郭沫若很快告别了“低回的情趣”、“虚 无的幻美”,重振健翮 ,向黑暗现实搏击;闻一多则徘徊歧路、步履蹒跚。“五四”前后的闻一多基本是一个刚冲出旧垒还背负着沉重的传统包袱的旧民主主义爱国主义者。封建士大夫家庭清流拒俗、讲风骨重气节的家风养成了他清高、狷介、劲节、刚烈的性格;以忠烈后裔自居与自励赋予他以天下为己任舍生取义的品格;正统的封建文化 的 教 育 也 给 他 套 上 了 无 形 的 精 神 桎 梏。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对古国文明灿烂历史的追往是他走向爱国的起点 ,同时又限制了他的视野 , 成了他 爱 国 主 义 思 想 进 一 步 发 展 的 障 碍。生 于 楚 地 ,继承了楚骚浪漫主义的流风遗韵 ,有罗曼蒂克的气质、热烈丰富的感情和奇丽弘伟的想像 ,然而儒家文化的教育及以“中和”为理想、以“含蓄”为正宗的 古典审美规范又折服了他 ,使他总是和于纵情与抑 情的冲突之中。这种种矛盾集于他一身 , 使他在很 长 一 段 时 期 内 “矛 盾!冲 突!”“一 误 再 误”。
在政治上 ,他爱国 ,但保守 ,有热情 ,却天真。在伦理 方面 ,他接受了个性解放、自由恋爱等现代观念 , 但行为方式仍不脱传统 “发乎情而止乎礼”, 所谓“浪漫‘性’我诚有的 ,浪漫‘力’却不是我有的”。艺术上 ,性情热烈丰富、想像狂放不羁 ,但却总是刻意追 求冷静、理性规范。生活上 ,他天性慷慨 ,爽直磊落 , 以意行事 ,不顾利害 ,但却偏要学做“老成懂事”的风 度。这种充满矛盾的思想情感方式体现了过渡时期 一般知识分子的思想矛盾 ,在很长时间内影响着闻一多的创作和学术。如他自己所说 “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 ,火烧得我痛 ,却始终没有能力(就 是 技 巧)炸 开 那 禁 锢 我 的 地 壳 , 放 出 光 和 热 来。”5 :316 他把这种矛盾归结为没有技巧是不确的 , 究其实则是因为缺乏有力的思想武器炸开那禁锢的 地壳 ———阶级立场的限制。不过 , 闻一多的忧国忧 民献身救世的情操、忠贞不渝的爱国心常常冲破禁 锢的地壳夺路而出 ,发出耀眼的光和灼人的火。因 而 ,他在爱国路上的跋涉虽举步维艰 , 却也遒劲非凡。他虽然很长时间游离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航道 ,但却以大声歌咏爱国的诗人而名世 ,比同时代的 另一些诗人带有更鲜明的爱国色彩。
艾青热情敏感、善于感受、耽于思索、性格内倾、思想深沉早熟。童年时代感染了“农民的忧郁”,异国流浪生活形成了他的“漂泊的情愫”, 铁窗生涯炼 就了他 从 黑 暗 中 窥 见 光 明 的 眼 睛。在 生 活 的 炼 狱 里 ,他对现实生活有了深刻的认识 ,造就了他忠实于 生活的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 ,铸造了他对光明和理 想强烈渴望和追求的人生信念。反抗黑暗和歌颂光明是他 诗 歌 的 两 大 母 题。由 于 对 人 民 苦 难 感 同 身 受 ,对社会现实有深切了解 ,艾青的反抗在略带忧郁 的音调中渗透着深沉的野性的战斗激情 ,不浮泛 ,不空喊 ,而是逼视现实生活的冰层 ,揭示生活的真谛。同时 ,艾青对理想的呼唤、对光明的歌颂 , 也不是一味天真、热烈 ,用“过于殷切的期望去装扮黎明”, 而 是强调光明的来之不易 ,要靠牺牲和奋斗去换取 ,在 昂扬乐观的音调中也流露出感怀、奋发与壮烈。
艾青的这种感受世界的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艺术气质与中国革命的炼狱历程 ,尤其是抗日战争的 持久性、艰苦性十分吻合。因而 , 在抗战时期 , 艾青 才成为“那个时代的领唱歌手”。在民族革命战争的 血与火的洗礼下 ,艾青的这种思想情感方式也更顽 强、深沉和成熟 ,在运用新诗以传达恢宏深沉的民族感情和时代精神方面 ,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艾青的 诗思扎根于人民生活的土壤 ,艾青的情感充满了思 想的力量和哲理的深意。
概括地说 , 郭沫若的思想情感方式是爱国 ——— 革命创造型。其特征为 : 政治热情高 , 思想敏锐 , 富于探索和创造精神 ,善于接受新思潮的影响 ,勇于站 在革命的风口浪尖上搏击。其理想色彩浓厚 , 着眼 于民族新生的辉煌前景 ,热切地呼唤和追求新的社 会 ,奋不顾身地寻求光明、创造光明。由此引发出一 种理想化的激昂 ,富有爆发力、感染力和号召力 , 具有理想光辉照耀下的激情性特点 ,带着“五四”青春 期的乐观、昂奋、光明、温暖与锐气英风。其爱国表 现是宏观的、多方位的。我们可以把时代的弄潮儿、革命的急先锋、英雄浪漫诗人、“五四”巨人等称号加 之于郭沫若的名字之上。
闻 一 多 的 思 想 情 感 方 式 是 爱 国 ———文 化 建 设 型。其特征为 : 文化意识、文化色彩浓厚。在 20 世 纪东西文化大撞击中 ,出于对民族文化精英的酷爱 和创造民族新文学的强烈愿望 ,着眼于弘扬民族历 史文化 ,激发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 ,着重点在新诗的建设及文学遗产之整理。其爱国表现主要集中于文化文艺领域 ,有文化爱国主义之倾向。由于游离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航道 ,且缺少开阔的文 化选择意识 ,故爱国境界略嫌狭窄、充满矛盾 , 时而 热切呼唤 ,苦苦追寻;时而披荒大叫 ,悲愤填膺;时而 行动飘忽 ,独善其身 ,有如戴着镣铐的跳舞 , 虽竭尽心力然力不从心 ,显得悲壮莫名 ,具有文化精神笼罩 下的抑情性特点 ,表现了过渡时期深爱传统文化的 知识分子特有的矛盾、迷惘、焦灼和深沉的郁愤。
艾青的思想情感方式是爱国 ———人民解放型。其特征为 :以爱民思想为核心的民族解放观 ,爱民思想深厚、现实感强。其爱国是具体的 : 爱国就是爱人 民群众当家做主的国;其目标明确 : 驱逐日寇 , 推翻 腐朽反动的专制制度 ,建设独立、民主、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其行动切实 :以诗歌为武器投入民族革命战争 ,反对侵略 ,暴露黑暗 ,揭示苦难 , 号召战斗 , 尽一 个民族诗人、时代号兵的天职。忠实于时代和人民 , 坚持诗歌的人民性、现实性和战斗性。既着眼于民 族解放的辉煌前景 ,又正视民族灵魂再造的艰巨任 务 ,既讴歌民族的奋起、战斗的豪情 ,又抒写现实的苦难、战争的严峻 ,由此而交织出既悲愤、忧郁 ,又壮 丽、昂扬的情感旋律 ,具有基于生活的理想思考与炽 热激情相结合的情智特点 ,显示了在空前的民族灾 难和空前的民族奋战中我们民族的成熟。我们如果 用人民诗人、民族解放战争的歌手和时代的吹号者来称之于艾青 ,他是完全可以当之无愧的。
第二篇:闻一多与郭沫若浪漫主义诗风比较(定稿)
闻一多与郭沫若浪漫主义诗风比较
闻一多与郭沫若是中国文学界不可忽略的两位文学家,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巨大,他们的浪漫主义诗风有各自的不同,但同时又有相似之处,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闻一多原名家骅,湖北人,前期新月派的重要代表和新格律诗理论的奠基者。她的新诗创作主要集中在1920~1927年间,大部分收入诗集《红烛》和《死水》。1931年发表长诗《奇迹》后,便基本搁下了诗笔。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沫若是她1919年开始发表新诗是用的笔名,后以此为号。四川乐山人,从小对中国古典文学有广泛涉猎。
闻一多处于抗战时期,曾在清华大学读了9年的书,后又去了美国留学,所接受的思想大部分都是来自外国,在留学期间,怀着对祖国的浓烈思念,写下了《太阳吟》、《秋菊》、《孤雁》等,更是写出了著名的《七子之歌》,留美的他在饱受思念之苦的同时,也慢慢生出对帝国主义的憎恨和悲愤,这是他诗风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郭沫若也去了日本留学数十年,在留学初期,深受王阳明思想影响,并接触到老庄哲学,孔子哲学,和印度哲学,感受到了清新恬淡的风味。后又喜欢德国诗人海涅、歌德等,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著作,“对于泛神论思想感受着莫大的牵引”他还喜欢过康德尼采,并接受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厨川白村的文艺理论,以及当时颇流行的新浪漫派和德国新起的表现主义影响。这些对郭沫若的早期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闻一多的诗歌有对爱情和青春的咏唱,对大自然的赞美,袒露他早期做一个“艺术的忠臣”的心曲。后期的闻一多却是从诗境步入尘境最后被反动势力的暗杀谱就了一首壮烈的歌。他的《红烛》《死水》很能体现他的诗风,红烛时期他推崇丁尼生,追求唯美的色彩颇浓,重幻想与联想,显示出济慈的影响。而他的死水,以宁静的调子处理激动的情感,虽然首首诗中都有动荡的激情和浪漫的感伤,体现的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对于20年代新诗情感泛滥之弊,尽了药石的作用。他诗的理论核心内容是讲究“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他的诗歌创作实践了这些主张,红烛多为自由体,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也有唯美主义的印痕;死水则诗风明显变化,转向格律体,颇具新古典主义倾向,而现实主义精神也有增强。郭沫若就文艺思想而言,以浪漫主义为主,同时吸收了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主要特征是足尊崇自我,偏重主观,认为艺术史自我的表现,是艺术家一种内在冲动不得不发的表现,强调创作的天才、灵感和激情等等。他的《女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它的成功在于五四时代精神和诗人创作的高度融合统一,它最强烈而集中的体现了诗人呼唤新世界诞生的民主理想,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的崇尚和对自然的礼赞,显示了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神奇的夸张、激越的音调、华赡丰美的语言和浓烈瑰丽的色彩,赋予它浓郁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女神中随处可见一个“开辟洪荒的大我”的抒情形象,他融着诗人的主观意志与美学理想,以突出的姿态和鲜明的色彩渗透在奇特优美的诗意诗境中,主要以直抒胸臆的姿态出现,在形式方面实践了诗人绝对的自由,绝对的资助的艺术主张,这是与他的让感情“自然流露”的诗歌主张相一致的。
闻一多与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风形成,存在一些相同之处,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都曾外出留学,接触了较多的外国文学,接受了很多外国思想,又亲历了帝国主义对祖国的压迫与残害。可以说,他们的经历对他们的诗风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各种诗风的形成有很多影响因素,如时代背景,所处阶级,接触到的文学,接受到的思想,各自的经历等等。他们的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也受了这些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思想和所接触到的东西都不同,造成了同是浪漫主义诗风但又存在很大的不同和一些相同的原因。
第三篇:郭沫若演讲爱国
郭沫若篇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沫若是他留日时根据自己故乡的两条河流——沫水(大渡河)和若水(雅河)而取得的名字,笔名有麦克昂、鼎堂、杜荃等。他出身于一个地主兼商人家庭,幼时开始诵读《诗经》、《唐诗三百首》等。小学、中学时代,广泛涉猎中国古典文学,并大量阅读《国粹学报》、《清议报》以及风行一时的“林译小说”,接受维新思想启迪,培养了爱国主义思想与叛逆意识。1913年底,他东渡日本留学,1916年与安娜相识,萌生爱情,安娜这个人物我们在下文还会提到,《新月与白云》、《死的诱惑》等都是写给安娜的情诗。不过说实话,比起情诗,我还是比较喜欢像《春之胎动》、《晨安》这样的,他的情诗在我看来过于矫情了一点。
郭沫若的凤凰涅槃中写道:
天色昏黄了,香木集高了,凤已飞倦了,凰已飞倦了,他们的死期将近了。凤啄香木,一星星的火点迸发; 凰扇火星,一缕缕的香烟上腾。
天方国古有神鸟名“菲尼克斯”,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按此鸟殆即中国所谓凤凰:雄为凤,雌为凰。《孔演图》云:“凤凰火精,生丹穴。”
《凤凰涅槃》“复从死灰中更生”则是创造意志的写照,新生后的图景是诗人对五四后中国的创造性想象。《凤凰涅槃》中的“凤凰更生歌”是祖国的新生之歌,新生的凤凰是《女神》中的现代自我的化身,他不仅想象,描绘了新鲜、净朗、华美、芬芳、和谐、自由的新中国,而且为之
郭沫若篇
欢唱,爱国之情由沉郁而激越。以神话为依托,将自己比作涅槃的凤凰,表现出令人神往的更生景象。
郭沫若的历史剧本《屈原》、《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等等等等,光从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这些历史剧本是当时的作家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武器,他们构成了现代文学史上光辉的一页。
台湾四大无耻之人,第一是钱穆。大陆也有四大无耻之人,原版说法叫做京城四大不要脸,有多个版本,郭、冯、老、臧是其中之一,也就是郭沫若、冯友兰、老舍、臧克家。我只谈一下这种说法的由来,不代表赞同这种封号,毕竟历史人物的褒贬,一言难尽。周恩来曾代表全中国人民对郭沫若予以高度评价:“郭老是革命文化的班头。”周恩来的“班头”一词用得非常贴切,因为“班头”就是戏子的头儿。他对毛泽东跟随最紧,红旗举得最高,他曾经说过:“世上有两个红太阳,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北京。”他对毛泽东的歌颂让人感到的岂止是肉麻,甚至将毛泽东的错别字也进行赞美。郭沫若迷恋权利,充分利用“才子加流氓”的条件,通过高调表演而提高自己的声望和地位。
郭沫若一生中正式婚姻三次。原配夫人张琼华,1912年结婚后被抛弃,在郭家空守六十八年,无子女。第二位夫人安娜,就是上文说到的那几首诗的女主人公,后也被抛弃,五个子女,再就是被称为“抗战夫人”的于立群,生了四男二女,1979年死于北京故居。此外,他还有婚外情人三五个:彭一兰,同样被抛弃,且下落不明;于力忱,于立群的胞姐,于立群就是刚才说的他的第二位夫人,被抛弃后自杀,还有其他不知名的我就不多说了。
郭沫若篇
我同样以《凤凰涅槃》做结:
哀哀 的凤凰!
凤起舞,低昂!
凰唱歌,悲壮!凤又舞,凰又唱,一群的凡鸟,自天外来观葬!篇二:郭沫若讲稿
第一节郭沫若生平及创作历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鼎党,四川乐山人,郭家原籍本是福建汀州府宁化县。学名开贞,开是排行,贞是本名。一九一九年首次发表新诗时,自署笔名沫若。并以此为号。这是由其故乡的两条河,沫水与若水合拢来的。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杰出诗人、作家、戏剧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他是继鲁迅之后,我国革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他的第一本诗集《女神》出版于一九二一年八月,以崭新的内容与形式,开一代诗风。堪称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1906--1913,郭沫若先后在乐山和成都读小学、《意大利建国三杰》,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林纾译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等文学作品,初步接触了西方自然科学和民主思想的启蒙。培育了他强烈要求冲破封建牢笼的反抗精神和叛逆性格。1911年初,国会请愿风潮波及四川,成都学界立即响应,郭开贞被推为分设中学出席会议的代表之一,监督叫他上课,他说连监督都叫不动的,我怎么有那样大的魄力呢,他几乎被斥退。中华民国,剪辫子。袁世凯窃取大权后,这期间不幸的纸事竟伴着伤的国事来,1912年农历正月十五,奉父母之命与张琼华(1890--1980)结婚,郭沫若称她为黑猫,全靠一本《庄子》度过花烛夜,第二天四门又靠一部古版《文选》消磨了时光。第五天,结束了这结婚受难记,乘船回成都中学堂,人虽然是从此跟她分开了,但这一生囚禁在孤寂洞
房的女人,不能不说是他的一块心病,以后每当提起这件事,他总觉有难言的苦衷,说:我的一生如果有应该要忏悔的事,这要算是最重大的一件。
二创作觉醒期和爆发期(1914--1920)1913年底,郭沫若怀着救国济民的抱负走出夔门,离国经朝鲜,于是1914年初抵达日本,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1915年升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三年毕业后考入福冈九洲帝国大学医科。当时日本的医学属德国系统,凡学医必须学德文兼学英文,以及文学作品为读物。因而把他本放弃的文学煽动起来。泰弋尔、海涅、雪莱、惠特曼、歌德等著名诗人的作品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开始写一些旧体诗,到1916年他开始创作了白话新诗。惠特曼对他的影响之大,远远超过了泰弋尔《草叶集》那种自由奔放的形式,豪迈粗犷的诗风和强烈的民主主义精神,使他开了闸的作诗欲又受了一阵暴风般的煽动。(《创造十年》)郭称歌德是向四方八面,立体地发展的球形的天才。他说海涅的诗丽而不雄,惠特曼诗雄而不丽,而歌德的诗是雄丽的巨制。郭译完《少年维特之烦恼》,感到实在愉快得至少有三天是不知肉味的。他称此书与其说是小说,宁肯说是一部散文诗集。刊于该书卷首的那首弁诗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一时在许多青年的口中传唱不息,变成了封建礼教的挑战和抗议。歌德过分迷恋和钟情于青年女子。诗人海涅骂过他,说他只晓得和女人亲吻,用《红楼梦》上的话来表现时,便是只晓得吃姑娘嘴的胭脂,他老先生的确可以称为德意志的贾宝玉,他在73岁的时候,还要和一位17岁的姑娘恋爱。
(歌德从14岁开始和酒店小姑娘格雷卿相恋,在73岁的高龄同年仅17岁的小姑娘伍尔里面凯相爱,甚至陪他的妻子外,先后和8位青年女子发生过爱情关系。)与此同时,因为喜欢泰弋尔和歌德,郭沫若和哲学上的泛神论思想接近了。泛神论是16至18世纪流行于西欧的一种哲学思潮,代表人物有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和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等。泛神论否定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否定神是自然界的创造主,认为神不在自然界之外,而是和自然界融合为一,神即自然,自然即神。布鲁诺认为自然界是万物之神。斯宾诺莎认为上帝就是自然。歌德曾深受斯宾诺莎的著作影响,他的名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明显地表现了泛神论思想,泰弋尔的名作《吉檀迦利》也充满着对万物化成一体的泛神的歌颂。郭沫若则用自己所理解的泛神论思想来印证古印度哲学,并对中国古代老庄、孔子和王阳明哲学思想进行再发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泛神论思想。他在1922年写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中指出:泛神便是神。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现,自我也只是神的表现,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自我的表现。这种认识对他本时期的诗歌创作发生直接的诱发催化作用:一方面,泛神便是无神,神即自然的观念,使他反因袭、反传统、蔑视偶像权威,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精神找到了哲学依据。另一方面,泛神论所提供的物我同一的境界,使他思绪飞腾,产生了郭沫若式的奇特想象,把宇宙万物拟
人化、诗化,视之为生命的抒情对象,为创造囊括一切的形象体系扩展了广阔的思路。所以,郭沫若当时认为诗人的宇宙观以泛神论为最适宜。(《论诗三札》)。
1、如《我是偶像崇拜者》诗人说自己崇拜太阳、山岳、海洋、水、火、江河,崇拜生死、光明、黑暗,崇拜力、血、心脏......最后一句我是个偶像崇拜者,最后一句却是我是个偶像破坏者哟。看似矛盾,正是泛神论精髓所在。
2、《天狗》我和宇宙合而为一了,我是力光线底光、我是全宇宙底能的总星,这力量多么伟大!这无限自我,是从泛神论我是神派生出来的。
郭沫若于1918年开始诗歌创作。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革命浪潮之中,在1919-1920年间,写作了诗集《女神》,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时找出了喷火口,也找出了喷火的方式。(《序人的诗》),1919年9月,诗作开始在宗白华编辑的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女神》,发现的艺术形式,反映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即充分表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对现代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和开创,和自由体新诗形式的创造开了一代诗风,奠定中国诗歌现代化基础。从《星空》到《恢复》(1921--1928)1921年4月,郭沫若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著名文学社团创造社。1923年他从日本留学回国,弃医从事文学活动。1924年以后系统地学习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在大革命运动中,曾任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
院长。不久北伐开始,郭沫若投笔从戎,刚开始被派到国民革命军总政治的宣传科当科长,另兼一个行营秘书的职位,军衔晋级为中将。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时,郭沫若在武汉《中央日报》发表著名的《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揭露蒋介石叛变革命的罪行,在全国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其间,蒋介石为拉拢他,曾秘密地委托他为总司令行营政治部主任。当郭沫若透露要走时,蒋连声说郭先生你不能走。你一定要跟我走,现在我要到南京,你过两天就跟我走。我把江浙拿下以后,长江六省的政权就请你负责。郭沫若说:我不!我搞政治是外行,我只能做文章,搞搞宣传。蒋介石依然不肯放松:好嘛!跟我到了南京、上海,有多少宣传要仰仗你啦!接着他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南进途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起义失败后,他秘密回到上海与家人团聚。早在五月间,蒋介石就下达通缉令悬赏三万元赏金。在周恩来和朋友的关照下,1928年2月14日离开中国前往日本。
这一时期,郭沫若出版诗文集《星空》,诗集《瓶》、《前茅》、《恢复》,并创作了《卓文君》(1923),《王昭君》(923)、《聂嫈》(1925)等三个历史剧,结集为《三个叛逆的女性》,还出版了小说戏剧集《塔》。小说散文集《水平线下》和《橄榄》及中篇小说《落叶》等。《星空》(1923年出版),所收诗文均为1921-1922年在日本、上海两地所作。国内政局混乱,理想的幻灭,他只好苦闷彷徨,仰望星空,缅怀太古,象《洪水时代》、《天上的街市》。《前茅》(1928年出版),共收诗23首,绝大部分作于1923年。这篇三: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3篇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3篇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3篇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一:
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因为这个词,曾经有多少人为它抛头颅、洒热血;因为这个词,曾经有多少人为了她同侵略者坚持到底;因为这个词,曾经有多少人为了它奉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个词就是——祖国。翻开历史的昨天,多少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力量保卫华夏大地。爱国诗人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誓言激励人们为正义而奋斗;七步成诗的曹植曾经说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让我们明白,为了解除国难而献身,死亡在我们眼中也如同回家一样;鉴湖女侠秋瑾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首诗让我们知道,为了祖国,上刀山、下火海也都是值得的。著名作家郭沫若写的《炉中煤》让我们知道了他那像炉火中的煤炭一样炽热的爱国之心;女中豪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前也不为所动,不向敌人屈服,最后慷慨赴死,年仅十五岁;爱国战士董存瑞、黄继光用自己的身躯抵挡敌人来保卫祖国。
今天,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焊接,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这是诗歌《中华少年》中的一段,它告诉我们,今天,我们中华的少年要改写祖国的历史。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外国列强利用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烧毁了人类的瑰宝——圆明园。但我们也永远都会记得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巨龙从睡梦中惊醒。而现在,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以及神舟七号的升空让祖国踏进了新的领域。
著名学者梁启超曾经写过一本《少年中国说》书中有一段写的是: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意思是,少年是国家的领导者,他的行为举止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所以,从现在起,我们中华少年不仅要像冰山上的雪莲不怕风雪,蓝天下翱翔的雏鹰顶着风雨前进,黄河边的山丹丹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生长,我们还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因为,我们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做:我们要让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都飞上太空,让宇宙里到处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要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还要让世界上到处都充满欢声笑语。
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二:
你们一定看见过祖国的锦绣河山吧。那滔滔江水,滚滚黄河,连绵不断的山峰,都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祖国的山川雄奇,祖国的河水秀逸,祖国的胸怀无比广阔。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我们的幸福来自祖国,只有国家富裕强大,才能使我们幸福的生活之花永放光华。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祖国,就没有家,国家不强盛,就要挨打。我们最亲的是父母,最爱的是中华。
当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我们美丽山河的时候,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脸上流着泪,心中淌着血,为了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祖国,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抗争。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暗杀者的手枪,吉鸿昌高挂写有我是中国人标语的木牌,走在一片蓝眼睛、黄头发的洋人之中。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发动了西安事变......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赤子,才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望;正是他们,在自己的今天,用满腔的热血,谱写了无愧于时代的《义勇军进行曲》,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共和国国歌响彻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
耻辱和不幸已经成为过去,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的辉煌。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下,无论军事、科技、政治、体育,我们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上,体育健儿们凭借自己的十年磨剑,使中国首度跻身体育强国之列,五星红旗一次次高高飘扬在雅典赛场的上空,雄浑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让无数的华夏儿女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祖国是东方的明珠,是亚细亚腾飞的巨龙,是远方地平线上初升的太阳。祖国在你心中,在我心中,在我们大家的心中。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三:
滔滔的江水,滚滚的黄河,连绵不断的山路,都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祖国的山川雄奇,祖国的河水秀逸,祖国的胸怀无比广阔.当侵略者的铁碲践踏我们美丽山河的时候,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脸上流着泪,心中淌着血。为了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祖国,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抗争.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暗杀者的手枪;吉鸿昌高挂写有我是中国人标语的木牌,走在一片蓝眼睛、黄头发的洋人之中;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发动了西安事变......英雄长已矣!古往今来,一曲曲悲歌,一个个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故事,都讲述一个简单而朴素的信念,祖国在我心中.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赤子,才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望;正是他们,在自己的今天,用满腔的热血,谱写了无愧于时代的《义勇军进行曲》,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共和国国歌响彻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
再翻开五千年的历史,我发现祖国的生命精髓长城——那道伤痕,记载了多少沧桑,又表现得如此顽强,那是一种标识,更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向往!长江——那是祖国的脉搏吧!跳跃着永不枯竭的悸动,挥洒着无边无际的情伤。黄河——那是祖国的血液,沸腾着、沸腾着,奔涌着,奔涌着,无力不摧,昂着向前,何等的自信和骄傲啊!五岳——那是你的手掌,指着苍凉的天,戳着悲怆的地,怒斥着丑陋的奸佞......耻辱和不幸已经成为过去,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的辉煌。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下,无论军事、科技、政治、体育,我们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上,体育健儿凭借自己的十年磨剑,使中国首度跃身体育强国之列。五星红旗一次次高高飘扬在雅典的上空,雄浑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让无数的华夏儿女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祖国在我心中,简简单单的六个字,道尽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声。正是因为有这样一颗中国心,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奥运健儿奋勇拼搏,屡创辉煌,而每一个炎黄子孙看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都会热血沸腾,壮志激昂。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的血换来的,看到胸前飘飘扬扬的红领巾,在我心里,便有了这样一条信念,祖国就是妈妈,国家重于小家,长大后用双手把她建设的更强大。
祖国有广阔的疆土,有辉煌的历史,有漫山遍野的宝藏,有山川五岳秀丽的风光。思想的野马在奔驰,我用我的心描绘着祖国妈妈,她飘散的长发是千百条悠然流贯的河川,她硬朗而峭拔的脊梁是连绵不断的山峰,而她明亮的眼睛则是洞庭的水,西湖的波吧!祖国是东方的明珠,是亚洲腾飞的巨龙,是远方地平线上初升的太阳。祖国在你心
中,在我心中,在我们大家心中!篇四: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5篇)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5篇)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一:
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因为这个词,曾经有多少人为它抛头颅、洒热血;因为这个词,曾经有多少人为了她同侵略者坚持到底;因为这个词,曾经有多少人为了它奉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个词就是――祖国。
翻开历史的昨天,多少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力量保卫华夏大地。爱国诗人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誓言激励人们为正义而奋斗;七步成诗的曹植曾经说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让我们明白,为了解除国难而献身,死亡在我们眼中也如同回家一样;“鉴湖女侠”秋瑾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首诗让我们知道,为了祖国,上刀山、下火海也都是值得的。著名作家郭沫若写的《炉中煤》让我们知道了他那像炉火中的煤炭一样炽热的爱国之心;“女中豪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前也不为所动,不向敌人屈服,最后慷慨赴死,年仅十五岁;爱国战士董存瑞、黄继光用自己的身躯抵挡敌人来保卫祖国。“今天,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焊接,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这是诗歌《中华少年》中的一段,它告诉我们,今天,我们中华的少年要改写祖国的历史。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外国列强利用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烧毁了人类的瑰宝――圆明园。但我们也永远都会记得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巨龙从睡梦中惊醒。而现在,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以及神舟七号的升空让祖国踏进了新的领域。
著名学者梁启超曾经写过一本《少年中国说》书中有一段写的是: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意思是,少年是国家的领导者,他的行为举止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所以,从现在起,我们中华少年不仅要像冰山上的雪莲不怕风雪,蓝天下翱翔的雏鹰顶着风雨前进,黄河边的山丹丹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生长,我们还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因为,我们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做:我们要让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都飞上太空,让宇宙里到处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要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还要让世界上到处都充满欢声笑语。
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二: 你们一定看见过祖国的锦绣河山吧。那滔滔江水,滚滚黄河,连绵不断的山峰,都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祖国的山川雄奇,祖国的河水秀逸,祖国的胸怀无比广阔。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我们的幸福来自祖国,只有国家富裕强大,才能使我们幸福的生活之花永放光华。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祖国,就没有家,国家不强盛,就要挨打。我们最亲的是父母,最爱的是中华。
当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我们美丽山河的时候,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脸上流着泪,心中淌着血,为了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祖国,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抗争。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暗杀者的手枪,吉鸿昌高挂写有“我是中国人”标语的木牌,走在一片蓝眼睛、黄头发的洋人之中。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发动了西安事变?? 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赤子,才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望;正是他们,在自己的“今天”,用满腔的热血,谱写了无愧于时代的《义勇军进行曲》,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共和国国歌响彻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
耻辱和不幸已经成为过去,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的辉煌。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下,无论军事、科技、政治、体育,我们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上,体育健儿们凭借自己的“十年磨剑”,使中国首度跻身体育强国之列,五星红旗一次次高高飘扬在雅典赛场的上空,雄浑激昂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歌让无数的华夏儿女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祖国是东方的明珠,是亚细亚腾飞的巨龙,是远方地平线上初升的太阳。祖国在你心中,在我心中,在我们大家的心中。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三:
滔滔的江水,滚滚的黄河,连绵不断的山路,都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祖国的山川雄奇,祖国的河水秀逸,祖国的胸怀无比广阔。
当侵略者的铁碲践踏我们美丽山河的时候,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脸上流着泪,心中淌着血。为了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祖国,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抗争。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暗杀者的手枪;吉鸿昌高挂写有“我是中国人”标语的木牌,走在一片蓝眼睛、黄头发的洋人之中;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发动了西安事变?? 英雄长已矣!古往今来,一曲曲悲歌,一个个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故事,都讲述一个简单而朴素的信念,祖国在我心中。
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赤子,才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望;正是他们,在自己的“今天”,用满腔的热血,谱写了无愧于时代的《义勇军进行曲》,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共和国国歌响彻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
再翻开五千年的历史,我发现祖国的生命精髓长城――那道伤痕,记载了多少沧桑,又表现得如此顽强,那是一种标识,更是一种
力量,一种精神,一种向往!长江――那是祖国的脉搏吧!跳跃着永不枯竭的悸动,挥洒着无边无际的情伤。黄河――那是祖国的血液,沸腾着、沸腾着,奔涌着,奔涌着,无力不摧,昂着向前,何等的自信和骄傲啊!五岳――那是你的手掌,指着苍凉的天,戳着悲怆的地,怒斥着丑陋的奸佞?? 耻辱和不幸已经成为过去,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的辉煌。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下,无论军事、科技、政治、体育,我们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上,体育健儿凭借自己的“十年磨剑”,使中国首度跃身体育强国之列。五星红旗一次次高高飘扬在雅典的上空,雄浑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让无数的华夏儿女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祖国在我心中”,简简单单的六个字,道尽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声。正是因为有这样一颗中国心,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奥运健儿奋勇拼搏,屡创辉煌,而每一个炎黄子孙看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都会热血沸腾,壮志激昂。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的血换来的,看到胸前飘飘扬扬的红领巾,在我心里,便有了这样一条信念,祖国就是妈妈,国家重于小家,长大后用双手把她建设的更强大。祖国有广阔的疆土,有辉煌的历史,有漫山遍野的宝藏,有山川五岳秀丽的风光。思想的野马在奔驰,我用我的心描绘着祖国妈妈,她飘散的长发是千百条悠然流贯的河川,她硬朗而峭拔的脊梁是连绵不断的山峰,而她明亮的眼睛则是洞庭的水,西湖的波吧!
祖国是东方的明珠,是亚洲腾飞的巨龙,是远方地平线上初升的太阳。祖国在你心中,在我心中,在我们大家心中!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四: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站在这里,我首先想请问你们一个问题:在你们心中,什么最伟大?我想,答案一定是两个字――祖国。
当看到书本里祖国的那段被列强侵略的苦难时,我们义愤填膺,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当神舟六号遨游太空,我们欢呼,我们雀跃,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当香港回归祖国时,我们激动,我们流泪,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当举国上下迎接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我们燃烧,我们沸腾,这也是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
祖国,她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是无法割舍的灵魂之根,是我们身心栖居的家园。近百年来,那许许多多的中华儿女,为了让这个家园繁荣富强,为了能让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哪一个不是用“祖国在我心中”来鞭策自己继续努力奋斗。周恩来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人民敬仰的一代伟人,不就因为他从小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鞭策自己;现代科学家童第周从一个后进生变成了轰动西方科学界的中国留学生,这股动力不就来自他的坚定信念――“外国人能办到的,中国人也能办到”;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不畏艰辛远涉重洋回到祖国,为祖国奉献了一生,因为他一直以来不变的崇高信仰是他归国时感人肺腑的“祖国啊,我回来了!”
“自古英雄出少年”,穿越祖国历史的长河,在这段悠长的记忆里,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少年英雄。王二小、刘胡兰、赖宁??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兴旺和强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与拚搏,直至献出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事迹,令人肃然起敬;他们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奋发向上。
粱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我们是祖国的骄子,是新时代的宠儿。风华正茂的一代啊,怎样用钢筋铁骨支撑起共和国的大厦,怎样迈开走向世界的步伐?同学们,祖国在我们心中,和谐家园在我们心中,我们就应该为之而付诸努力。努力学习吧,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让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在二十一世纪这个崭新的年代里屹立于世界之林。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五: 60年的风雨,祖国昂首走过。如今的中国,正以其在经济、体育、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辉煌的成就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生产力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均占有209公斤原粮,有钱人多吃一口,很多人就要饿肚子。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先后登上了3000亿斤、6000亿斤、8000亿斤、10000亿斤几大台阶。同时,经济作物生产协调发展。2008年全国棉花总产量达到749万吨,比1949年的44万吨增长了16倍;油料总产2952。8万吨,糖料总产13419。6万吨,分别比1949年增长了10。5倍和46。3倍。2004―2008年,粮食连续5年增产,2009年实现夏粮连续6年增产,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应对各种困难局面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肉类人均占有
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蛋类也已赶上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008年,我国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已分别达到54。9公斤、20。4公斤和28。5公斤,有效改善了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
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农业基础十分脆弱。6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亿万农民一直努力改变着靠天吃饭的局面。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各地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等问题,正在寻求农业增产增效新的突破口。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中央6个一号文件,不断加强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保护力度,极大调动了地方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同时在全社会营造了反哺农业的浓厚的舆论氛围,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业领域。
二、体育 1956年6月7日,陈镜开在上海举行的中苏举重友谊赛上打破挺举世界纪录,这是我国运动员创造的第一个世界纪录。1959年,容国团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比赛中力挫群雄,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并以15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四名,令世界震惊,国人振奋。随后我国又参加了第24至28届夏季奥运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在去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位列奥运会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创造了中国竞技体育新的辉煌。自1980年首次参加冬奥会后,我国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在亚洲,从1982年第九届亚运会开始,我国已经连续7届位列金牌榜第一。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2299个,创超世界纪录1191次。我国已成为国际体育舞台上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我国体育队伍中涌现了一大批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优秀运动员和英雄集体,包括长盛不衰的中国乒乓球队、五连冠的中国女排、勇攀高峰的中国登山队、被誉为“梦之队”的中国跳水队等,长期以来,以他们为代表的体育健儿创造的“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举办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经历了百年沧桑、历史巨变,这三个愿望终于全部成为现实。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隆重举办并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有特色、高水平”的目标,被誉为“一次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三、文化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文化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新航程,文化事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形成了新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革”期间,文化建设受到严重挫折,万马齐喑,一片凋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文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文化领域深入推进改革,实现全面开放,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各项文化建设成就斐然,我国文化建设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
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进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逐渐拓宽,保护体系日臻完善。
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活动有声有色,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我国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文化交流关系,与145个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近800个文化交流执行计划,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多渠道的对外文化交流新格局。
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由娱乐、演出、音像、电影、网络文化、艺术品等市场组成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逐渐形成。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进一步维护。随着工作理念的不断深化,社会文化工作逐步从“唱唱跳跳”的一般性活动组织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转变。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逐步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四、科技篇五:2015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精选 2015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精选
演讲稿一: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站在这里,我首先想请问你们一个问题:在你们心中,什么最伟大?我想,答案一定是两个字——祖国。
当看到书本里祖国的那段被列强侵略的苦难时,我们义愤填膺,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当神舟六号遨游太空,我们欢呼,我们雀跃,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当香港回归祖国时,我们激动,我们流泪,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当举国上下迎接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我们燃烧,我们沸腾,这也是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祖国,她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是无法割舍的灵魂之根,是我们身心栖居的家园。近百年来,那许许多多的中华儿女,为了让这个家园繁荣富强,为了能让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哪一个不是用“祖国在我心中”来鞭策自己继续努力奋斗。周恩来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人民敬仰的一代伟人,不就因为他从小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鞭策自己;现代科学家童第周从一个后进生变成了轰动西方科学界的中国留学生,这股动力不就来自他的坚定信念——“外国人能办到的,中国人也能办到”;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不畏艰辛远涉重洋回到祖国,为祖国奉献了一生,因为他一直以来不变的崇高信仰是他归国时感人肺腑的“祖国啊,我回来了!”
“自古英雄出少年”,穿越祖国历史的长河,在这段悠长的记忆里,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少年英雄。王二小、刘胡兰、赖宁??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兴旺和强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与拚搏,直至献出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事迹,令人肃然起敬;他们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奋发向上。
粱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我们是祖国的骄子,是新时代的宠儿。风华正茂的一代啊,怎样用钢筋铁骨支撑起共和国的大厦,怎样迈开走向世界的步伐?同学们,祖国在我们心中,和谐家园在我们心中,我们就应该为之而付诸努力。努力学习吧,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让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在二十一世纪这个崭新的年代里屹立于世界之林。演讲稿二:
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因为这个词,曾经有多少人为它抛头颅、洒热血;因为这个词,曾经有多少人为了她同侵略者坚持到底;因为这个词,曾经有多少人为了它奉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个词就是——祖国。翻开历史的昨天,多少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力量保卫华夏大地。爱国诗人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誓言激励人们为正义而奋斗;七步成诗的曹植曾经说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让我们明白,为了解除国难而献身,死亡在我们眼中也如同回家一样;“鉴湖女侠”秋瑾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首诗让我们知道,为了祖国,上刀山、下火海也都是值得的。著名作家郭沫若写的《炉中煤》让我们知道了他那像炉火中的煤炭一样炽热的爱国之心;“女中豪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前也不为所动,不向敌人屈服,最后慷慨赴死,年仅十五岁;爱国战士董存瑞、黄继光用自己的身躯抵挡敌人来保卫祖国。
“今天,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焊接,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这是诗歌《中华少年》中的一段,它告诉我们,今天,我们中华的少年要改写祖国的历史。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外国列强利用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烧毁了人类的瑰宝——圆明园。但我们也永远都会记得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巨龙从睡梦中惊醒。而现在,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以及神舟七号的升空让祖国踏进了新的领域。
著名学者梁启超曾经写过一本《少年中国说》书中有一段写的是: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意思是,少年是国家的领导者,他的行为举止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所以,从现在起,我们中华少年不仅要像冰山上的雪莲不怕风雪,蓝天下翱翔的雏鹰顶着风雨前进,黄河边的山丹丹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生长,我们还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因为,我们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做:我们要让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都飞上太空,让宇宙里到处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要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还要让世界上到处都充满欢声笑语。
第四篇:郭沫若、郁达夫、闻一多、徐志摩、冯文炳
郭沫若
1、《女神》的思想
(1)主导思想:革命的民族主义思想是以反帝反封建的坚定性和彻底性为主要特色的民族主义思想。它所反映的充满反抗和破坏、革新和创新的时代,鲜明地反映了五四文学特征,歌颂祖国,眷念祖国的爱国主义诗篇,包含着对五四运动的歌颂,表现为祖国赴汤蹈火的献身精神,诗中所呈现的富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交融了诗人个人深受的屈辱和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下的民族积攒,熔铸着充满反抗斗争和理想的五四时代精神,体现着时代要求和民族解放要求的自我。
(2)受西方“泛神论”影响的思想,泛神论否认神是自然界的创造主,认为自然本身就是神,郭沫若认为泛神就是无神,并由此提出物我无间的境界,将宇宙万物拟人化
(3)文艺思想:主张艺术的无目的性和非功利性
崇尚“天才”,强调直觉作用
主张自我表现和感情的自我流泻
表现出唯心主义思想
2、《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1)浪漫主义精神:浪漫主义更主观,强调自我表现,《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中的凤凰等都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强硬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理想主义的精神
(2)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诗中的直抒胸臆为喷发式宣泄。如《凤凰涅槃》
3、郭沫若的历史剧有哪些?
《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 :》《高渐离》
4、什么是浪漫主义的史剧观?
(1)“失事求似”观,失事:在历史框架内大胆虚构 求似:传达真正历史精华(2)“借古讽今”观,在历史精神与现实时代精神间找到切合点(3)“诗情”观“历史剧应有诗的灵魂、诗的意趣、诗的韵律
郁达夫
1、郁达夫的代表作
《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
2、零余者的含义
“零余者”为郁达夫作品的主人公,都是下层知识分子,生活贫困,充满了失意和颓废情感,这些患有忧郁的落魄知识分子是当时社会“多余人”的形象,他们的灰色人生也使小说的格调偏于低沉。
3、郁达夫小说的思想内容和特色 分为两类:表现自我类、表现社会类(1)表现出强大的反抗精神(2)带有强烈的感伤主义
(3)有很多关于性苦闷和性冲动的描写
4、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
(1)具有一种自然美,毫不掩饰的描写自己的生活,向读者敞开心扉,其小说的人与事都像发生在身边,像生活实录,自然流露,浑然一体,像与熟友谈心(2)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感情支配行动,感情不加拘束,汹涌膨发,往往情不可抑,将情绪抹在形象上,表现在文学里,让青年读者喜爱
(3)具有散文化特点,不追求复杂的故事情节,通篇布局自然,就像一气呵成,初看不讲章法,但仔细读来却层析分明,错落有致,人物性格鲜明,情感强烈鲜明,贯穿全文,将作品连成整体
(4)喜欢描写自然风景,对其描写人的表情是重要手段,往往构成美得意境,对烘托人物情绪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5、《沉沦》分析
内容:中国留日学生在日本的遭遇。在异国他乡饱受“性的苦闷”与“外族冷落歧视”,渴望真挚爱情,但难以实现。在情欲和道德反复交锋中倒向病态情欲,最终不堪沉重的心理负担,产生了死亡的念头。评析:“沉沦”是悲剧的,是对黑暗社会和丑陋道德观的控诉,“沉沦”或死亡是洗涤灵魂的最好方式,沉沦像装满爱恨情仇的魔袋,在主人公心灵上把故事娓娓道来,像是人灵魂的镜子
6、郁达夫早期散文特点
(1)强烈表现作家个性(2)忧郁伤感情调
(3)恣意坦诚、热情呼号的自剖式文学(4)荡气回肠的调子
7、如何理解郁达夫散文的感伤情调
(1)感伤的情调来源——被摧折的女性之美
(2)感伤的表现形式及其意义——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颓废,一种是憎恨),在病态中满足自我,对社会黑暗强烈揭露,憎恨和对不人道制度的控诉(3)郁达夫感伤情调的积极意味:郁达夫以自己的感受集中的表现了“时代病”,从而将尖锐的问题提到了历史与社会面前所以具有积极性,郁达夫的感伤颓废包含着对封建道德的自觉挑战
8、《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的思想内容和特点
《春》思想内容:以黑暗污浊的大都市为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出了深刻的阶级矛盾,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展示了他们自发的反抗意识及纯洁美好的灵魂,同时也表现出社会中下层知识分子与穷苦工人之间可以沟通,歌颂其友谊。
艺术特点:结构精美,情节安排上步步设伏,层层推进,前后勾连,适时解“扣”,且这种安排不露痕迹且十分自然
《薄奠》思想内容:一个洋车夫活着的时候想买一辆自己的车,却终未遂愿,他死后,家里甚至无钱为他买一辆纸糊的洋车,还是作为乘客的“我”出于同情和社会的愤慨为他买来纸车在坟前烧去。
艺术特点:在思想意识上带些社会主义色彩而具有先进性,语言方面也可以说是其典型代表,真实、自然,弥漫着忧郁气息。
闻一多
1、闻一多主要创作
《红烛》《死水》《一句话》
2、三美理论主要内涵
(1)音乐美 音节、韵脚的和谐,在一行诗中,音节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从听觉方面表现的美,节奏平仄,重音、押韵、停顿,要求和谐,符合诗人的情趣,非常流畅
(2)绘画美 指词藻的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直观性,从视觉方面着手,尽力表现颜色,表现一幅色彩浓郁的画面
(3)建筑美 相对于自由体诗而言,指节与节的匀称,和行与行之间的均齐,每行诗句音尺的数量一样多,从而具有形式的匀称、均齐
3、如何理解《一句话》中“咱们的中国”的情感
表达了爱国主义精神,“咱们的中国”,潜台词是中国是我们的,不能任其诋毁,既是一种冲动,也是一种压制,表达一种忍无可忍的心情
4、为什么《死水》是闻一多追求诗歌三美典范之作
(1)节奏感极强。每个诗行音组构成,其中,有一个有三个音节,其余三个是两个音节
(2)语言色彩十分鲜明。如翡翠绿,桃花红,珍珠白等缤纷色彩,显示出油画般的绘画美,用美丽的色彩来描绘“死水”。是为了揭示他丑恶的“里”,形成强烈对比,造成反讽的效果。
(3)《死水》五节,每一节均四绝,每一句又都有九个字,形成诗歌的“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即“建筑美”
徐志摩
1、徐志摩有哪些创作
诗歌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 小说集:《轮盘》 戏剧:《卞昆冈》 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 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
2、徐志摩有几本诗集?各集的主要内容?
《 志摩的诗》:全书诗作55首,开头一首为<这是一个懦弱的世界>,最末一首为《康桥》。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是其中最重要的主题。既有初恋的美好心情,又有期待爱情的焦灼;既有对爱的欢快憧憬,又有爱情破裂的痛苦。抒发个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美好追求,中国残酷的现实令其感到失望、忧愤、痛心疾首,是浪漫自由思想和现实生活矛盾的产物
《翡冷翠的一夜》:模拟一个弱女子的口吻写成的,传达出一弱女子在同爱人别离前夕复杂变幻的情感思绪,这种思绪也正是诗人当时真实心境的反应。《猛虎集》:《猛虎集》是诗人生前最后一部诗集。徐志摩到此时已经基本上放弃了对现实的关注,他的诗已经成为“性灵”的挣扎,体现出一种飘忽空灵的美,成为“一刹那间灵感的触发”与“感情的人跳跃”,成为单纯、虚幻的歌 《云游》:《云游》是徐志摩的一首很精巧的短诗,原名叫《献辞》,后改名为《云游》,更直观贴切一些。其中隐约着的对人生的理解与生命的把握时时透出的希望与信仰使读者认识到艺术的价值与美的意义。在这些诗中,徐志摩构筑着自己“爱、自由、美”的单纯信仰的世界。《云游》是其中的一颗明珠。
3、徐志摩诗歌的基本特色
(1)重视音乐美 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音节的匀整和流动(2)诗的意境独特新颖
(3)章法整饬,体式灵活,语言流利
4、《沙扬娜拉》赏析
包含无限离绪愁情,把日本女郎神态纯洁无暇楚楚动人准确传神的表现出来,比作睡莲状写温柔神态,既简洁又有民族情调,给人勾勒了与朋友依依不舍的情意,奢华的词藻与冗长的烘托。
5、为什么说《再别康桥》是一首美妙的乐曲?(1)每行两顿或三顿,基本上三顿
(2)顶身的手法,既保证整体性又创造出一个微波式的氛围,刻画出作者离开康桥时依依之情
冯文炳
1、简述废名小说的创作风格
(1)小说的故事多发生在农村,常以自己的故乡——中国中部乡村为背景,讲述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风俗民情,故事特点是虽然平淡,但平淡而有韵味。如:《柚子》、《浣衣母》(2)笔下的人物是心地善良的小人物——乡间翁媪,学童村姑,他似乎特别专注于人物内心光明美好的一面
(3)淡化情节,痴迷于唐诗般的意境与兴味:弱化题材的社会意义,倾心于展示人物面对逆境时的从容淡泊,平和冲淡的外衣下是禅悟般的超脱
2、在《竹林故事》中,竹林与三姑娘是一种什么关系?
竹林似乎专为三姑娘生长,三姑娘也像是为竹林而生,自然作为一种表层意向,与人物性灵融合一体,人物被赋予了更深的意味,人的主体精神沉浸在自然中,达到造化与心灵结合。竹林蕴藏了三姑娘的青春与性格,大自然的灵秀聚成了三姑娘的魂魄,三姑娘与竹林间达成了一种诗情的象征境界,竹林的清幽于三姑娘的清纯,翠竹的生机勃勃与三姑娘的青春健美,竹子的清新挺拔与三姑娘的美丽坚韧形成象征关系。
3、简述《竹林的故事》艺术特点
(1)具有古朴和静美的艺术风格,是远离尘嚣的田园牧歌,超尘脱俗(2)小说诗化,散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3)重视意境的营造,充满诗情画意
第五篇: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国家开放大学学士学位论文排版装订样式
国家开放大学
学士学位论文
题目: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分部:凌源电大
学习中心:凌源电大
专业:汉语言文学
入学时间:2018年秋季
学号:***52
姓名:刘宗旗
指导教师:吴东升
论文完成日期: 2021 年 10 月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国家开放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以及出版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目 录
摘要 |
绪论2 |
( |
( |
( |
三、 |
四、夸张与想象的表现手法 6 |
五、 |
六、 |
参考文献 |
摘 要
本文主要叙述了郭沫若散文代表作品《女神》的艺术风格分析,对新诗代表作品中的内容和语言进行了详细的论析。本论文的分析目的是论析五四运动下,新诗作品的艺术个性和内容主张,以及所处时代思潮下的影响。本文着重突出郭沫若《女神》作品中的中西结合的创作艺术,以学习背景为线索,探讨时代环境对于新诗内容的影响。作品总共分为三大部分:首先阐述了《女神》的创作背景和作品特点;论析作品中中西结合的艺术创作形式,从思想、语言和形式上逐一论析其创作艺术;再对作品中的艺术风格进行分类归纳,从艺术特色、艺术表现形式的角度去分析《女神》中的内容,去感受郭沫若新诗代表作中的情感和独树一帜的创作特色,深入解读在五四运动时代下的新诗作品中的积极向上精神与信仰,以加强对其的认识与理解。
关键词:《女神》 艺术风格 新诗 浪漫主义
绪论
郭沫若1921年发表的诗集《女神》,作品大多创作于1919年到1920年期间,正值五四运动的盛行。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运动的象征,五四运动是集结了当时中国先进青年和知识分子的代表性爱国主义运动,对中国先进思想成长具有启蒙作用。作为留学日本的郭沫若来说,同样收到了国内爱国主义运动的感染,于是通过新诗的新型诗歌形式,歌颂赞美国内“五四运动”精神,对处于新民主主义运动的国内爱国主义人士表达敬畏之情。
对于新诗来说,胡适的《白话诗八首》与1917年2月发表,早于郭沫若《女神》发表的1921年。但是在《女神》发表之后,之前的新诗仿佛都黯然失色,可见郭沫若的作品在诗坛中的地位。品析《女神》时可以发现,郭沫若的新诗来源于他超常的敏锐度,以及发散性的思维,作品中的新诗,有的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开朗和柔情,有的则是爆发出了作者狂放的豪情。与古典诗歌不同,新诗《女神》没有了传统诗歌中的郁闷之气,也不见诗人的悲愤和痛苦,有的是不可抵挡的气派,散发着明亮的色彩。
中国新诗的诞生,对于当时乃至现在的中国文坛来说,都是丰碑式的代表作品,这得益于其崭新的、强大的艺术风格,大大开阔了中国诗歌的创作领域,提高了中国新歌的格调。崭新的艺术风格和表现特色,也受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在五四运动为代表的中国新民主主义运动的引导下,作品表现出了新时代的力量,这对当今汉语言新诗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解读《女神》的内容和语言特色,去感受作者在文字上的刻画之美,深入解读新民主主义时代下的文人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信仰,以加强对其的认识与理解。
一、《女神》的内容和特点
《女神》作品共分为三个部分,共有作品57部,诗歌154首。第一辑包括作品如《女神之再生》《棠棣之花》等;第二辑是整部作品的精华分布,出现了《天狗》、《凤凰涅槃》等经典作品;第三辑是郭沫若先生早期的小诗。《女神》诗集展现的主要思想内容是以呈现追求个性的叛逆者,刻画出不愿被束缚的渴望自由的人物形象。这样的刻画与五四运动的到来不谋而合,也蕴含了作者渴望祖国突破传统封建思想束缚的理念。此外,浪漫主义色彩的表现形式,从明朗乐观的语言上,可以看出作者浓烈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国家美好未来的期望。
作者郭沫若长期留学于日本,深受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的影响,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海涅式的忧郁和泰戈尔式的浪漫。随着对国内新民主主义运动的开始,郭沫若将对爱国之情寄予在诗歌中,这也成就了郭沫若式的豪情,这也带来了新诗创作的爆发期。郭沫若将从小深受熏陶的思想与国外的先进创作思想相结合,成就了属于自己的诗歌的艺术个性。他的诗歌具有自我表现式的浪漫主义,与传统浪漫主义不同,《女神》中的作品是将主观思想与客观现实相结合的,是既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又体现了时代环境的。正如郭沫若本人说的:“大波大浪的洪涛便成为‘雄浑’的诗,便成为屈子的《离骚》、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李杜的歌行、但丁的《神曲》、弥尔敦的《失乐园》、歌德的《浮士德》。小波小浪的涟漪便成为‘冲淡’的诗,便成为周代的《国风》、王维的绝诗、日本古诗人西行上人与芭蕉的歌句、泰戈乐的《新月集》。”
《女神》是新诗诗歌题材的代表文学作品,在其语言表达、内容特色上,都有能够引领中国新诗发展的推进意义。在此,本文主要研究《女神》作品中的艺术风格,通过浪漫主义表现形式、语言风格、作品中的泛神论使用的逐个分析,得出作为新诗里程碑式的内核,为读者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二、中西结合的创作艺术
(一)《女神》中思想的中西碰撞
郭沫若创作的诗歌很多都是既能够表达了自我主观的情感,也表现出了对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人性的呼唤的基调。他曾经就诗歌的认识,做出了如下意见: “我对于艺术上的见解,终觉不当是反射的应是创造的。……真正的艺术作品当然是由于纯粹的主观产生。”,也提到过:“我想诗人底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象一张明镜,宇宙万汇底印象都涵映在里面;一有风的时候,便要翻波涌浪起来,宇宙万类底印象都活动在里面。”《女神》既抒情又立足于现实的艺术风格,主要是来源于郭沫若先生的中西方结合的创作思想。郭沫若在年幼的时候,受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影响,他将李白、杜甫、苏轼等传统诗歌代表作为自己的偶像;后期郭沫若到日本留学,又受到了泰戈尔、歌德、海涅等西方诗人的影响。他的思想不是单一和固定的,而是经历了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民主义思想,以及后期发展成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他开始的小资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时期,接触到了西方的泛神论和浪漫主义思想,随着1919年五四运动革命浪潮的开始,郭沫若的爱国主义热情被大大地激起,他也接触到了表现主义。结合三种思想,在新民主主义热潮的影响下,郭沫若以曾经接触和吸收到的西方近现代美学思想为基础,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识,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独有的创作思想。他把主观思想变成诗歌创作的基本宗旨,同时主张诗的核心是抒情。作诗应该要将直觉和灵感相融合,也要立足于现实,因此,在《女神》中,能够看到很多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意思想碰撞的超前尝试。比如在《凤凰涅槃》中,他就将西方的不死鸟与中国传统神话中的凤凰相结合,描写了凤凰涅槃重生的全新形象。郭沫若式的新诗打破了一切形式的束缚,成为了新诗领域中的引领者。
(二)《女神》中语言上的中西结合在品读《女神》中,我们会发现作品中常常会出现英文词句。这是郭沫若个人作品的特色之处,中文诗歌中加入英文,并不会削弱诗歌本身的艺术感染力,而会加重诗歌中的感染力。比如《天狗》中:“我是 X 光线的光,我是全宇宙的 Energy 的总量!”能够看到英文X和Energy的出现。如果将这两个英文换成了中文,诗句变成了:“我是光线的光,我是全宇宙的能量的总量”,就会明显消磨掉这首诗本来具备的艺术氛围和感染力。又比如说在《胜利的死》中,郭沫若先生使用了“写真”这一外来词,这个源于中国,之后又自西方再次进入中国的词语,在越洋之后已经彻底脱胎换骨,其含义变成了照片、照相的意思。但是如果将写真换成中国自由的词语“照片”时,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在阅读上不具备品读的意味。由此可以看出:《女神》中语言的中西结合,创造出了新诗独有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包括徐志摩的《沙扬娜拉》运用了日语,外来词的引入能够突出诗歌的情感,作者可以将中文和外来词进行有效结合,从而自由表达出自己想要创造出来的意境。
(三)《女神》中形式上的中西合流
《女神》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其区别于其他新诗的特点是突破了传统诗歌的束缚,开创了奔放开阔的自由诗体,为新民主主义运动以后的新诗发展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女神》中有很多深受五四运动浪潮影响的作品,比如《凤凰涅槃》,郭沫若创造了古代凤凰自焚又重生的故事,这是郭沫若先生对于中国未来的一种期许。凤凰前期的自我毁灭,包括焚烧自我前的歌唱,都是诗人对旧社会的悲鸣,而涅槃后的新生,则是表达了诗人想要与旧世界、旧思想为敌,要与之抗争到底的决心。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女神》响应了五四运动的号召,从一定层面上看是时代的产物,作品中体现了浓郁的时代精神。《女神》不属于单一的东方思想或者西方思想,而是将二者合一,企图进行自我的表达。诗人将浪漫主义和表现主义进行了融合,产生了全新的创作手法。在诗中,诗人还采用了大量的夸张、幻想等修辞手法,以突破传统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方式,充分提升了新诗的表现力和号召力。
郭沫若的作品受到克罗齐运用意象表达内心的情绪的影响,有很多都融入了感情色彩的意象,来表达作者本人的多种情绪。就像他在《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中写的:“我崇拜生,崇拜死,崇拜光明,崇拜黑夜;我崇拜苏彝士、巴拿马、万里长城、金字塔,我崇拜创造的精神,崇拜力,崇拜血,崇拜心脏。”里面多次用“崇拜”直接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情绪。
德国表现主义理论学家埃德施米特曾说:“真的现实一定要由我们去创造,事物的意义一定要加以挖掘。”《女神》中不仅有郭沫若先生的主观表达,还受到了时代发展的而影响。他的很多诗作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比如《凤凰涅槃》,他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凤凰,注入了新的形式和内容,从而展现了一个自焚又重生的凤凰的故事。诗歌中凤凰的自我毁灭和重生,代表着五四运动浪潮后,封建主义逐渐被击碎,中国走向了新民主主义。这也是郭沫若对未来中国的一种美好的期许,希望中国在五四运动之后,能够呈现出一个全新的、有未来的和谐社会。诗歌中从开始悲愤的哀鸣,到重生后的喜悦,这种跳跃式的思维转变、自由的串座形式,都体现了浪漫主义与表现主义结合的文学创作风格。
三、浪漫主义与表现主义艺术手法
郭沫若的艺术个性偏向于具有主观抒情的浪漫主义。《女神》中都出现了浪漫主义诗歌主义的主要成分,既自我表现,这也是他作品中的首要因素。浪漫主义不是西方文学的专属艺术特色,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就不乏浪漫主义的成分。李白、杜甫、陆游、苏轼等诗歌大家的作品,都是很有气魄的进行主观抒情。它们或飘逸奔放、或雄浑博大、或豪迈开朗的表达自己的抱负和人生理想。相比于郭沫若,这些诗歌大家都是中国诗歌表现的集大成者,但是郭沫若在新诗的创作形式上,却并不亚于古典诗歌的代表名家,这归功于郭沫若将表现主义融入到了浪漫主义的形式之中。《女神》将自己实际生活的内容进行改编,选用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将自己的主观情绪融入到作品中,借助现实生活中的背景,表达出了自己浓烈的情感,在语言上激昂奔放。这种既能宣泄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又能反应对当今社会的批判和期许的方式,充分体现了郭沫若浪漫主义与表现主义结合的创作特征。
四、夸张与想象的表现手法
《女神》中有不少作品是以古代神话为题材的诗篇,这种古为今用的思想观念,是其早期受到西方泛神论的影响。他的作品是将自己早期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后期接触道德西方文学进行了自我的处理,从而诞生了独一无二的豪情、奔放的文学艺术风格。在具有神话色彩的作品中,郭沫若将自己满腔的热情化为文字,赋予作品中所有事物以力量。在《女神》中,太阳是热情的榴弹,海洋是从天而降的河水,这种夸张且富有想象力的修辞手法,给作品带来了形象且丰富的形象。在《凤凰涅槃》中,凤凰是可以浴火重生的神鸟,具有通过自焚打破困顿的现状,重生拥抱美好新世界的精神。在《天狗》中,自己化身成了中国古代神话中能够气吞山河的怪物,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无穷力量。而到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人又将自己化身成了大力士,能够推倒山峦,也能够搬运海洋。就是在作品中发挥了自己强大的想象力,并且使用了如此精妙的夸张手法,才让《女神》的艺术特色变得无可替代。
《女神》中赋予的神奇色彩,也体现了郭沫若先生的爱国精神和革命理想。从作品中能够看到,作者在描写神话故事的过程中,还在诗歌中加入了新的生命,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故事,加入新鲜的思想,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这种对未来的期许,也是郭沫若先生在五四运动浪潮下,心灵受到深深的影响,想要通过传统故事中的形象,表达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对国家的期望。这种别出心裁的艺术境界,既传达了作者的至高理想,也富有只属于中华传统所拥有的传奇色彩的格调。
五、明朗率真的感情基调
对于郭沫若的评价,从来不应该是单一的,因为他一方面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浪漫主义文学作者,另一方面他却还有心怀天下的伟大抱负。郭沫若主张的是破坏旧世界的封建思想。他希冀人们腰围自由、人道、正义而战,否定封建政府不抵抗主义思想,希望中国能够走向光明的未来。因此,随着五四运动的开始,郭沫若在感情上与之形成了共鸣,至此,他的情感犹如火山爆发,无法抑制。也是因为这样激情澎湃的情感促使之下,才成就了《女神》阳光明媚的艺术风格。古典诗歌作者,在表达情感时,喜欢营造一种情感氛围,形成情感渲染,例如李白、杜甫、苏轼等,都习惯于利用氛围来表达情感,这也让作品中充满了一种压抑的痛苦。但郭沫若不同,他的新诗从来不表达含蓄内敛的情感,而是利用率真、坦诚而又豪迈的真情实感,去表达自己的期许,形成共鸣。
郭沫若曾说过:“在我自己的作诗的经验上是先受了泰戈尔诸人的影响力主冲淡,后来又受了惠特曼的影响才奔放起来的。……我自己本来是喜欢冲淡的人,譬如陶诗颇合我的口味,而在唐诗中我喜欢王维的绝诗这些”在《地球,我的母亲》中写道:“地球,我的母亲!我羡慕的是你的宠子,那炭坑里的工人,他们是全人类的Prometheus,你是时常地怀抱着他们。”这种热烈的情感成为作品的情感基调,表明了一种激烈、充沛的情感,扎根在整首诗的浪漫个性中,这类姿态的真正意义,就是为了解除一切外在的束缚,使生命呈现自由、奔放、鲜活的原色,让灵魂赤精裸裸地显露出来。
六、富有韵律的语言表达艺术
歌德指出:“总的来说,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的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他也首先就要有雄伟人格。”郭沫若正式拥有了热烈奔放的情感,才会在《女神》的语言上创编出了一种鼓舞式的节奏,节奏韵律激昂、高扬,语言色彩鲜亮、明丽。在整体的文字表达上,都是感情的抒发,而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酝酿。这种在感情冲动下的作品,能够带来强烈的冲击。如《凤凰涅槃》中使用了“新鲜”、“净朗”、“华美”、“芬芳”等色彩亮丽的语言,赋予“美的中国”以热烈的礼赞,也用这些具有色彩和气味的词语,歌颂了祖国的心声。在最后部分的凤凰河明,更是运用文字呈现出反复的韵律,仿佛是在唱一首激动人心的赞歌,期望祖国能够在新生后迎接新气象。
《女神》这首诗歌集采取了激情昂扬的排比的修辞手法,最具有特色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它利用上升式的感情基调,通过一层一层的情绪递进,凸显其充沛的情感。郭沫若这种以情感为基调的语言表达形式的广泛应用,既突出了新诗直接抒发情感的特点,又成为能够有效促进新诗写作中语言表达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在《天狗》中,诗人还加入了多个排比句:“我是月的光,我是日的光,我是一切星球的光,我是 X 光线的光,我是全宇宙的 Energy 的总量!”这类排比句更强化了诗歌的气势,让整首诗都呈现出了抑扬顿挫的韵律。排比中的每一句都呈现着上升的语调,体现出了高昂的气势。
结论
总之,《女神》中的作品,篇幅长短不同,但是它们在表达形式上和语言特色上都开创了新的形式,也让我们看到了新诗的文学精髓。郭沫若先生的美学观值得我们继续研究与学习,也有着重大的论析意义。在五四运动的大背景下,能够激励人心的诗歌作品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诗歌拥有其特定的美,利用不同于古典诗歌的直接情感,给人以希望。《女神》通过一个个人们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主人公形象。这些形象可能是郭沫若自己,也可能是对未来充满自信的爱国青年。通过诗歌的内容,表达出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憎恨,对陈腐的思想和事物的厌恶、独特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让诗歌表达出了一种崇拜旺盛生命力的热情。《女神》虽不是新诗的开创者,但是却是新诗的风向标,至此,中国新诗进入了百花齐放的阶段。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举例如下:
[1]张建宏.论郭沫若新诗的艺术风格及情感方式.襄樊学院学报,2003, 24(1)
[2]刘玉凤.郭沫若《女神》的审美特色与艺术风格研究.《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 第4期
[3]吴功正.郭沫若的创作思想和历史剧的艺术风格[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4] 李斌.“文学与记忆”:《女神》出版九十周年学术座谈会在京举行[J];诗刊;2011年15期
[5]顾炯.《女神》与泛神论[J];文学评论;1979年01期
[6]崔仲华;《女神》浅谈[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00期
[7] 李怡;;《女神》与中国“浪漫主义”问题[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