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德在民族形象形成中的地位与作用(伦理学)[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3 06:3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道德在民族形象形成中的地位与作用(伦理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道德在民族形象形成中的地位与作用(伦理学)》。

第一篇:论道德在民族形象形成中的地位与作用(伦理学)

论道德在民族形象形成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美国,最穷的人才买“中国制造”,厕所里用中文写上“用后请冲洗”,餐馆设置中国人专区。我们国人的形象如此卑微。

前段时间在中国社会上讨论得沸沸扬扬、引起轩然大波的“小悦悦”事件,依然没有从人们的脑海中拂去。

中国人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冷漠,可以粗制滥造、可以在食品里放添加剂、可以贪赃枉法,最后连孩童的生命这个底线都突破了,难道我们要用“冷漠”去拿“诺贝尔奖”?

这个令中华民族汗颜的事件传到西方,铺天盖地的指责和不耻随之而来。以自由、民主自居的美国人为何像一条紧随的警犬一样,中国人的价值观一旦引起他的不满,就疯狂地扑过来。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的。

正是每个人都在上演悲剧,中国才会变得如此卑微。

所以今天我想谈道德,道德在民族形象形成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

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被各种危机所包围,人们喊出了“只有科学和民主才能救中国”的口号,甚至把民主和科学当成了信仰。一百年前的民主诉求尚未有结果。今天的中国同样被各种危机所包围。然而,中国在未来十年面对的最大危机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在我看来,中国在未来十年面临的问题,不仅是民主与科学的问题,更是信仰与道德的问题。所以,中国在今天面临的根本危机是道德危机。这个危机不是表现为信仰与道德的真空,而是表现为信仰与道德变成精神废墟。

我们成了道德的鸡肋,让别的国家品之无味。有位学者说道:一个民族之所以为人尊敬、效仿,靠的不是发达的经济、强大的军事力量,而是文化修养。某种程度上,说的就是道德感染力、生命力。

一、道德是文明程度的指示灯,是反映民族形象的一面镜子

中国自古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吸引着众多外邦前来顶礼膜拜。在唐朝,东瀛就派遣唐使来中土学习中国文化。日本至今保留着优秀的中土文化。尊老爱幼、谦逊礼让、敬岗爱业等,而在中国,我们渐渐疏远了这些道德品质。说食品安全、官僚腐败、人情冷漠的话题在社会上司空见惯,我真不知道中国人如今凭什么样的勇气站在国际舞台上谈文明、谈未来。我们还义不容辞的伸出援助之手,向离我们千万里远的国家捐善款,而我们自己的大多数老百姓还生活在持俭拮据的日子里。GDP以每年破纪录的速度增长着,多数人没有享受到所谓经济发展的成果,工资没涨,物价涨了,绿化少了,房地产多了,国库充实了,人民艰苦如故。中华民族是全世界最勤劳的民族,却拿的是最少的工资,这是为何?

贫富差距在拉大,共同富裕能实现吗?有了钱的拼命移民,没钱的只能干巴巴看着房价在涨、物价在涨,股市专家说,低收入者不适合炒股;教育部说,低收入者不适合上大学;经济学家说,低收入者不适合创业。中国低收入者占了八九成,这么说来,只有一个说法正确:低收入者不适合生活在中国。

中国给外国的形象就是“自以为跑得很快的瘸子”。经济增长速度无人能敌,文化建设无暇兼顾。

2010年以前,国家对于经济的期望是“又快又好”,之后顺序换了下,“又好又快”。我们总是要摔了一跤才懂得步子走的不对。国人太过功利化,信奉“实用主义”,当社会没有一个先进的价值体系指导时,任何先进理论和制度都只能被庸俗化理解。尤其在经济高速发展时候,“一切向钱看”就会成为实际指导思想;市场经济变成了“唯GDP论”、“唯市场论”。结果是许多应由政府承担的职责推诿掉了,而各种审批特权却一点不肯放弃。甚至连医药卫生、教育这样本应由政府出资为广大民众服务的“市场失效”领域,竟然也推向市场,结果出现了以药养医、择校费等人类闻所未闻的邪门歪道,神圣的道德领域成为腐败多发领域,让纳税人二次付费,广大民众看不起病、上不起学。

现代化是一辆经济、政治、文化,道德建设四个轮子组成的汽车,而不是单独发展经济的独轮车。而各种平衡的基础是“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由大家分享发展成果。

人类历史反复证明,经济发展时,如果没有相应的道德建设,这样的社会将是危险的。罗马帝国的覆亡,北宋王朝的迅速衰败就是典型例证。

我们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但也不能碰着石头不停歇、不思考、不转弯。应该看到的是,我们的发展模式是危险的,我们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当做筹码,去赌国家的未来,最后必然是得不偿失。得民心者得天下,发展不是为了面子,只有造福于群众,才是硬道理。

中国的发展欠人民的太多了,不仅是物质上的反馈,还有精神的巨债。不是国人不给面子,是国家不给环境。文革让文化断层、法制践踏、道德沦丧,中国一直忘了给自己补上一课,一堂“文明复兴”的课。

二、道德是文化延续发展的产物,是民族形象形成的一本史书

道德是社会成员在生产生活中共同遵守的准则。这些“潜规则”的确立,是为了更好的融入社会,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

如同自然界有生态平衡一样,一个民族也有它的人文生态平衡。历史和现实,传统和现代也有它绵延传承发展的内在规律。中华五千年文明始终以孔孟儒家思想为精髓纵贯其中。自汉唐到宋朝中国都是文明输出国,经济发展水平世界第一。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在近代落后了。面对西方文明,中国人失落自卑,进而掀起了一场批判传统文化的浪潮。五四时期人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也有人提出“全盘西化”的主张。即使在那时,学校也没有停止教授古代经典,也没有取消国学课。传统文化遭受毁灭性打击的是在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前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被恶意的批判,孔子、孟子被丑化。从此儒家思想从中国人的心里连根拔除。文化传承,演进,发展要一步一步的来。一下子把自己民族的伦理道德文明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其结果就是没有了伦理道德文明。一切的文明,文化的发展都要站在前人的基础之上。人为的阻断,大幅的跳跃,外来文化过多,过猛都会使人文生态失衡。中国大陆断了文化传承,代之的是媒体上没有实质内容的空洞道德呼吁。电影,电视剧按固定的套路演出虚假无聊的故事,失去了教育的功能。民族传统节日不放假,人们也不知道,也不传颂其中的典故。道德意识形态真空已经持续了几十年。直到近几年才有少数人呼吁复兴传统,恢复国学。半个世纪以来,大陆的中国人是在巨大的文化断层中度过的。五十年,足以使两代人对传统一无所知。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只知“孔子孟子”这四个字而已。至于他们的教诲和哲学无人知晓。更有人对自己的先贤圣哲戏虐诋毁。毁林伐木要遭到沙暴和洪水的报应。对大自然的掠夺,付出代价的还是人类自己。中国人对自己文明的破坏,其恶果已经越来越显现出来。只不过看出其中原由的人很少而已。

三、道德是一个民族前进和发展的潜力股,是提升民族形象的软实力

当我们越来越发现自己的国家陷入道德丧失的漩涡时,回头看看,是走了不少弯路。我们的发展策略,经济发展把速度和数量放在首位,文化建设严重滞后;教育把升学率放在首位,个性发展严重受阻;政治生活把功绩放在首位,忽视客观事实和群众的需求。

所以我们不再敢轻易说资本主义丑恶的本质,不得不承认美国比我们自由、民主,更尊重人权。他们有权利参与政治,有权发表言论,有途径发泄不满。中国人太压抑了,在偌大的土地上,找不到泄愤的沙包,找不到幸福的出口,找不到温暖的归属。

那我们该怎么做?如何把道德建设的巨债还清?

首先,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营造安稳的道德环境。贫富差距拉大和国富民穷的的趋势必须得到遏制。应该积极调整分配制度,让老百姓真正从改革发展的成果中得到实惠。最根本还是必须在全社会建立先进的道德风尚,尤其对于官员,必须以道德作为选拔任用的根本条件。

其次,宁要质量,不要泡沫,经济发展不能以道德建设为牺牲品。中国政府现在表现出来的就是“以GDP为纲”,我们的计算方法是只要有交易就能进入GDP,那么,当其他办法无法高校地拉动GDP,卖地就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地价越高,GDP越高。“水涨船高,就使得真正需要买中低价的社会大众买不起房了。”(郎咸平说)我们老师开了句玩笑:日本宁愿把情色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也不会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经济发展不能单看数字,急于求成只会劳民伤财。必须大力改革教育制度,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兼顾。

最后,向世界敞开大门。不要一味的排斥西方的思想文化,坚持“以为我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学习先进的文化。加强国际交流,真正用文化感染别国。

发展经济如果不进行道德建设,生产力将不可能正常发展,整个社会诚信缺失,尔虞我诈,无德者勾结官吏,强取豪夺,社会分配严重不公,诚实劳动者贫困无购买力,不可能依靠内需正常发展经济,而主要依靠投资、外贸和政府开资来推动经济,社会危机四伏,群体事件频繁。

所以,我认为,道德对于民族形象的塑造举足轻重,中国走到这一步,应该停歇脚步,回望走过的路,再展望前面的风景。重拾道德建设的重任。

第二篇: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地位与作用

论文

论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地位与作用

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班级:13级电气本科三班

姓名:王凯歌 学号:04991303009

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地位与作用

摘要:在65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要求,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和争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领导者

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组织发动者、中流批柱和英明的领导者——这是抗日战争全过程所反映的事实。一切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有全面了解而又尊重历史事实的人们,对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都公认不疑。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发动、坚持和取得胜利的。在诸多合力中,国共两党分别领导的两个抗日战场,相互配合,共同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其中,中国共产党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始终高举抗日大旗不动摇,始终站在抗战前列不后退,并以共产党人为国为民、无私奉献、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精神和抗日先锋模范作用,赢得全国人民的信赖和拥戴,成了中华民族的先锋、中国人民的脊梁,在全民族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从宏观上、本质上和发展观点看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应该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能够代表民族利益,反映人民愿望,提出合乎时代潮流的政治主张,获得人民的信赖和响应;二是能够制定符合国情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推动历史前进,得到人民的拥护;三是能够团结绝大多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得到人民的支持;四是能够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成为群众表率,得到人民的爱戴。

一、中国共产党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全民族抗战的倡导者、推动者和政治领导者。众所周知,日本侵略者妄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也由此开始。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高举团结抗日的爱国主义旗帜,坚定地站 2

在抗日斗争的最前列,为推动全民族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表明,如果没有共产党“真心实意地出来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那就无人发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人领导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那就无从实行抗日。”同时表明,“在要不要抗战的问题上,蒋介石受了我们的领导,就是我们推动了他抗战。”从这个意义上讲,蒋介石接受了共产党的政治领导。

二、中国共产党是发展抗日力量,掀起抗日高潮的政治核心和战略指导者。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的分歧由要不要抗日转向怎样抗日的问题。由于两党代表的利益不同,参加抗战的原因和目的不同,因而一开始就提出了两条不同的抗战指导路线和军事方针,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抗日战场,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抗战局面。

共产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把全民族抗日推向了高潮,并在实践上指导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取得节节胜利。八路军首战平型关就威名天下扬,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得到了蒋介石的嘉奖,振奋了全国民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此后不久,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开展广泛的人民游击战争,收复大片国土,解放5千多万人民,建立大小10多个抗日根据地,抗击了近半数(约40万)侵华日军,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迫使敌人占领广州、武汉后停止了对国民党战场的战略进攻,促进了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

历史证明,“敌人进攻,国民党败退,如果没有八路军、新四军的对敌反进攻,战略相持阶段的出现是不可想象的。”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败局也必将更为严重。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使在抗战第一阶段,也是共产党对全国抗战起了政治核心和战略指导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是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分裂投降,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力量和坚强堡垒。为了维护团结抗日的大局,共产党作出了重大牺牲,顶住了投降反共逆流,为全国人民的抗日大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一方面及时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三大政治口号,开展了声讨汪精卫集团叛国罪行的斗争,制止了蒋介石集团的投降活动。另一方面制定并坚持了“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以及高度克制、忍让的“自卫”斗争等政策、方针和原则,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政策和战胜 3

敌人的三大法宝,向全国人民指明了“中国向何处去”的方向。

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共产党“真心实意地出来维持抗日的大局,反对投降、分裂、倒退的危险倾向,那就会弄得一团糟。”也就根本不可能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和敌后战场,是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中坚力量和主要战场。在长达6年左右的战略相持阶段,由于日军进攻的重点由国民党战场转向共产党战场,敌后战场成了抗战的重心,敌后军民成了坚持抗战的“脊梁”。

坚持抗战打败侵略者的历史重任落到了共产党肩上。这个时期,日本侵略者投入60%以上的侵华日军对敌后抗日军民进行反复的残酷“扫荡”、“蚕食”和“清乡”,乃至灭绝人性地实施“三光”政策和施放细菌、毒气。敌后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全国人民的抗日事业作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贡献。一是抗击了三分之二左右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减轻了国民党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压力;二是取得了“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打得敌人惊呼要对华北“再认识”,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三是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敌后武工队等多种斗争形式,用鲜血和生命粉碎了敌人的“扫荡”、“蚕食”和“清乡”,保卫和发展了解放区。四是解放区开展了整风、大生产和练兵运动,战胜了严重困难,并为战略大反攻作了重要的精神和物质准备。五是1944年发动局部反攻和夏季攻势,对敌占城镇、交通要道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为转入全面反攻奠定了重要基础。

历史表明,“所谓相持阶段,实即解放区与敌人的相持。”其特点就是“敌人与解放区之长期反复的最残酷的战争。”如果没有敌后解放区战场与敌人相持的战争,并在最困难的条件下长期坚持下来,“那就不会有什么相持阶段,”也就不会有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中国共产党则始终认为,“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是同时的,不是民族革命过去之后,再来一个民主革命阶段”。抗日战争只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阶段,进行抗日战争,不仅要驱逐日本侵略者,而且要为建设新中国创造条件。因而,中国共产党在与国民党合作抗战的过程中,努力把改革国内政治、推动社会进步与坚持抗战紧密结合起来,对于要不要建设新中国、怎样建设新中国的问题从理论上和 4

实践上进行了不懈探索。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在看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2、中国党史出版社,2002年

3、李伯雍、廖开顺《中日战争实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版。

第三篇:论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与作用

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

1)论文题目:论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中的

地位与作用

学 生 裘飞飞 指导教师 徐老师 专 业 公共事业管理 层 次 高起专 批 次 072次 学 号 W330501072023 学习中心 浙江人才专修学院 工作单位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年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I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第一次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这是我们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完善和发展。加强对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关系、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加强依法行政等方面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关系

基本保证必须

急需工作 II

目录

摘要...........................................................................................................II 1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4 2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基本保证...........................................................4 2.1行政权在国家政权中的重要地位决定要依法行政........................4 2.2政权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决定必须依法行政............................4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行政..................5 3.1干部的思想观念跟不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的要求.........6 3.2政府管理机构和管理手段不适应...................................................6 4当前依法行政急需作好的几项工作.......................................................6 4.1摒弃人治思想,树立法治观念......................................................6 4.2加强法制学习、宣传教育,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行政执法水平..7 4.3加强政府的行政监督检查职能......................................................7 4.4加强法制监督,建立完整的法律监督体系,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8 4.5违法必纠,严肃政纪、法纪..........................................................8 后记.....................................................................................................9 参考文献.................................................................................................10

III 1 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管理和社会事务管理,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能依法进行,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它反映了社会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的历史进程,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依法行政,是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有效管理活动。它要求一切国家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充分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行政职能,作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更不能非法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行政的范围,包括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都要依法进行,其核心是行政执法。因为行政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对管理相对人采取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的行为,或者对管理相对人的权利义务的行使和履行情况直接进行监督检查并作出处理结果的行为,最容易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所以,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法行政执法。

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依法治国由依法立法、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和依法监督等内容组成。在这些内容中,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重点。因为一个国家的整个管理活动,不是靠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而主要是靠各级人民政府进行的。如果各级行政机关都能依法行使职权,依法进行管理,那么,依法治国就有了基本保证。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又为依法行政创造了大环境和前提条件。如果没有依法治国的方略和大环境,就根本谈不上依法行政。但没有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就会落空。因此,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国家里政府行使行政权力所普遍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基本保证

2.1 行政权在国家政权中的重要地位决定要依法行政

所谓行政权力,是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内政、外交的权力,即各级行政机关依照国家法律和国家权力机关的授权行使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行政事务的管理权力。它的管理对象是社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一个国家的整个管理活动都是由各级行政机关进行的,行政机关能否合法有效地行使好行政权力,管理好国家各项行政事务,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任何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视行政权力的建设和制约。

2.2 政权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决定必须依法行政

由于行政权力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的公共权力。因此,行政权力的行使具有自己的特征。一是行政权力是由法律设定和权力机关的授权。为了保证国家各方面的有效管理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与稳定,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不得不授予行政机关很大的权力,如行政立法权、管理权、处罚权和强制权等,而这些权力不受法律的约束,就有可能走向专横、滥用,甚至腐败。同时,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也是法律的执行机关,因此,必须执行国家法律的规定和权力机关的意志,行政权的运用必须对权力机关负责,对人民负责,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在国家法律规定范围内行使,不能越权。二是行政权力属于国家公共权力,具有强制性和单方面性。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只能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作出各种行政行为,这些行政行为都是行政机关单方面的意志表示,不需要与管理相对人协商。行政决定一旦作出,行政管理相对人就具有服从的义务,其他国家机关就具有协助的职责,而且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保证的。如果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履行法定义务或行政决定,行政机关有权采取强制措施或强制执行,强迫其履行。三是现代行政权力急剧膨胀,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政府管理任务的繁重,现代行政权力急剧膨胀,介入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已经越来越多地介入国家刑事、民事问题。如有的国家出现了“行政刑罚”现象。在我国,象轻微违法犯罪行为,不构成刑事处罚的,由政府部门的劳动教养委员会批准劳动教养。行政司法、行政调解、行政仲裁、行政合同等都在急剧增加。如果不对行政权力的行使加以规范和制约,那么,行政权力必然要走向专横、独裁、滥用和腐败,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四是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享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国家为了保证行政管理的效率性,赋予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享有很大的和较宽幅度的自由裁量权。自由裁量权是属于行政权的一部分,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措施,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存在着某种扩张性和随意性。这就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不仅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行政,而且还要根据依法行政原则拓展到自由裁量领域,即依据法律精神和立法目的行政。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要符合立法目的,作出的处理决定要合情合理,不能畸轻畸重。由于上述行政权力的这些特点所决定,各级行政机关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时,只能依法行使,不能违法和越权。否则,就会侵犯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甚至造成损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行政

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由、竞争的商品经济,也是一种法制经济。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在提高经济效益、改善产品质量、增强企业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奠定微观经济基础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实现优胜劣汰,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与发展。在客观上要求我们不能直接地、过多地干预它。但是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职能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作为经济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掌握着对经济要素的控制权、物资分配权、资金调拨权、人事任免权等。这些权力是与经济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的身份相适应的,如果没有这些权力,就无法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因此,企业办成了政府的附属物,没有任何经营自主权。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主要是通过指令性计划、行政命令和强制措施等手段,对国家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行政事务进行集权式的管理。行政命令就是这种体制运行的准则和依据。不需要法律的调整和规范,那时也没有法律。主要是靠行政命令,实行“人治”。现在,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些政府职能和干部的思想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3.1 干部的思想观念跟不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的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要求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思想观念。但在少数干部中,仍被一些“姓社”“姓资”的抽象概念束缚着思想和手脚,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特有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这种思想反映在实践中,欲干怕犯错误,不干怕掉队,表现出瞻前顾后,左右观望。还有些干部对市场经济存在误解,认为市场经济是万能的,搞市场经济,政府什么都不要管了,一切都由市场机制来调节。反映在实际工作中“大撒手”,该管的不管,该检查的不检查,放纵了市场主体的违法行为。结果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坑害消费者,牟取暴利的情况十分严重。这些思想的实质和产生的根源,还是对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没有认清。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的精辟的论断,已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因此,我们各级干部必须加强学习,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转变思想观念,确立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

3.2政府管理机构和管理手段不适应

现有的政府机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形成和建立起来的,它适应的是当时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现在国家确立和发展市场经济模式,那么,国家的管理职能、管理机构都必须转变,以适应新的市场经济规律。但目前的政府管理机构,远远不适应新形势要求。具体表现如下:政府机构臃肿,层次重叠,人浮于事,办事拖拉,效率低下。尤其是少数行政职能部门,运用手中的权力,以履行行政职能的形式,对社会资源、生产要素和市场运行进行操纵,甚至形成“行政垄断”。这与商品经济的高效率发展格格不入,严重地影响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所以,国务院下决心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建立一个高效率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精干的政府领导机构,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国务院与地方各级政府都进行了机构改革和精简人员。但在管理手段上,有些各级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仍习惯采用行政手段、长官意志和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粗暴的管理,直接决定各种经济活动,不会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结果必然压制市场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前依法行政急需作好的几项工作

4.1 摒弃人治思想,树立法治观念

人治与法治,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规范是靠人来制定、靠人来推行的,在形式上很难分开。但二者又截然对立。法治,就是指法律至高无上,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都必须遵守,一切管理都必须按照法律来进行,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目前,我国很大程度上还存在“人治”思想。虽然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但人治思想经过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在人们的思想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影响极深。解放后又没有进行彻底的批判,相反,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继续实行人治。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法治,认为那是资产阶级的东西,无产阶级不能接受。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行政命令、长官意志、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干涉司法机关独立办案的现象还十分严重。所以人治思想在广大干部思想中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我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艰苦探索,才认识到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针。因此,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市场经济要求我们树立法律观、法治观,树立依法治理社会、依法管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技等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的观念,依法管理好本部门的工作。当前要树立法治观念,必须首先树立法律支配权力的观念,纠正权力支配法律的错误思想。封建社会是权力支配法律,“法由君出”,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国王就是法律,行政权力支配法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法律支配权力,“法律应该成为国王”。马克思主义主张实行权力制衡,建立强有力的制约机制,认为过分集中和没有制约的权力容易导致专断和腐败,这种制约机制必须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在国家各个生活领域中,法律应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各机关、各部门、各政党都必须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活动,各级政府都必须依法行政。这样才能做到法大于权,法律支配权力。

4.2 加强法制学习、宣传教育,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强化法律意识,这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必备条件之一,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更为重要。只有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才能自觉遵守与执行法律,只有提高全体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才能作到依法行政。因此,必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对公民来说,通过普法宣传教育,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来说,在全民都有较强法律意识的大环境中,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行政能加以批评、抵制,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纠正违法行政。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知法、懂法、守法就更为重要和更为紧迫。只有领导干部增强了法律意识,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的方略。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只有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干部队伍,才能做到依法行政。很难设想在一支没有法律知识的法盲干部队伍的带领和管理下,能建设法治国家。所以,只有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增强了,法律素质提高了,依法行政才能有保障,依法治国才有希望。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是推动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又一重大契机。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大力削减审批项目,减少审批环节,有条件地要集中进入大厅,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4.3 加强政府的行政监督检查职能

政府职能转变后,必须更新管理方式,各级政府由过去的微观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加强宏观管理的力度,就必须加强政府的监督检查职能,加强行政处罚职能。对市场主体是否遵守法律、法规或者执行行政机关的决定、命令,履行法定义务,都要通过行政监督检查来查证处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主体会出于小集团或个人的利益考虑,有可能不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出现偷税漏税、假冒伪劣、欺诈、垄断、暴利或者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这就必须加强政府的监督检查的职能,对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我们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如行政处罚法,赋予了行政机关行政处罚权;行政监察法,赋予了行政机关监督监察权;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审计监督权;统计法,赋予统计机关统计监督权;会计法,赋予财会人员监督权。这些行政监督机关,都要认真负责地行使监督职权,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促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真履行法定义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公安、司法、工商、税务、商检、海关等职能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充实和加强行政监督检查队伍建设,以保证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的实现。

4.4 加强法制监督,建立完整的法律监督体系,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加强法制监督,建立完整的法律监督体系,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有权力就必须有监督。要使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就必须把行政执法活动置于严格的监督之下。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有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专门行政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和社会团体、人民群众、社会舆论的监督,政府内部的层级监督及专项监督。这些监督从不同的渠道保证了行政机关对行政法律规范的正确实施,对于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法律监督工作仍然不够有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相当严重,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认识上的错误,也有监督体制上的问题。为了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必须加强法律监督体系。一是从思想上要进一步提高对法律监督制度的认识,充分认识没有严格的法律监督的权力,最终将导致权力滥用和腐败。二是在体制上要进行改革,并完善监督程序。将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国家行政机关内部自我监督,改革为以国家权力机关为核心的外部法律监督体系,确立国家权力机关在法律监督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将行政内部监督机关改为直接向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加强立法监督,尽快制定监督法等。

4.5违法必纠,严肃政纪、法纪

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行使法律所赋予的行政职权,代表国家依法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面实施管理,其职务行为直接fwsou.com关系到法律的尊严,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的实现。由于行政权的特点和执法人员的素质不同,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犯法等现象。甚至有个别人在执法中搞“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严重损害了国家行政机关的形象,侵犯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对这些违法行为或者是犯罪行为,就必须予以严惩,决不能姑息迁就。违法必纠,这是法律本身的要求,也是有效地制止违法行为发生的有效措施。为此,国家颁布了《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来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规定了对违法行使职权,侵害人民群众的人身权、财产权的行政工作人员,必须进行追偿和追惩。既要追究经济责任,又要追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通过追偿和追惩,一是教育他本人,今后不再违法,二是教育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遵纪守法。这样全国上下才能形成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的局面。

在本文写作中,各位老师给予悉心指导,领导和同事提供了许多帮助!借此机会表示感谢。同时也感谢那些对我写作有所启迪的作者。由于笔者水平有限,难免挂一漏万,文中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和指导!

参考文献

1.《邓小平理论概论》 2.《公共政策学》 3.《政治学概论》

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作者:方世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5.《行政法的新理念》。作者:张明杰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6.《社会主义法制理论读本》。作者:张福森、刘一杰。人民出版社2002。7.《法治系统工程参考资料》。作者:常远。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1。8.《中国宪法教程》。作者:廉希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373页。10.《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 1992。11.《法治社会中的权力和权利定位》。作者:刘作翔。[J]法学研究, 1996,(04)12.《依法行政与行政程序法》。作者:崔卓兰。[J]中国法学。1994,(04)

第四篇:《医学伦理学》在医学人才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医学伦理学》在医学人才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中的地位与

作用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医患关系非常紧张,这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如影响到医疗工作的顺利实施,对病人治疗疾病、恢复健康是很不利的;打乱医院管理的正常秩序,增加医院管理成本;影响医生、医院信誉;可能危及社会的安定与团结„„而造成医患关系紧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医疗体制改革不完善,医院经营管理不当,部分医务人员业务、思想素质欠佳!《医学伦理学》将会在解决这个问题中发挥巨大作用。

医学伦理学,是一门关于医疗职业道德的科学,他运用一般伦理学的原理来研究医学领域中人们的道德关系和行为准则的科学。医学人才职业道德即医学道德,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卫生服务的职业活动中应具备的品德。

中外一些著名的医学家都十分强调医德的重要性,如古希腊的医学鼻祖希波克拉底认为只有有德行的医师才是最好的医师,医师应该是个受人尊敬的人;中国唐代的医学家孙思邈十分注意医德修养,认为人的生命比黄金还贵重,一个医生除医学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当有不求名利、不辞劳苦的为病人服务的精神。《医学伦理学》在医学人才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巨大的作用。医学领域中有的人对道德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以为道德是无用的,他们认为一切得靠技术,医德无足轻重,当医生的只要学好业务,技高艺熟,自然会得到病人的欢迎。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现代医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心理活动与躯体是相互影响的。各种心理活动过程构成了一系列影响人的体内平衡、人体健康和人的适应活动因素,一些器质性疾病与精神活动的异常往往是紧密联系着的。疾病往往不是发生与孤立的器官或个别细胞上,而是发生在一个有主观意识的人的机体上。

在韦佳宁13年前的一次演讲中,他举过许多例子。在急诊,病人哪怕只伤了一个手指头,都会很惊恐,家属会慌慌张张围上一大群人。这时假如你说:“出去出去,哭什么?人家掉了一条腿也没像你这样。”就会引起家属不满,争论、打架常常由此而起。不可治的病人,更要耐心地安慰、鼓励他们,切忌简单粗暴:“你早干吗去了?”“你要求太高,离题太远„„”这类病人往往很脆弱,不能再伤害他们,要像朋友一样替他们想出路。

进步的优良的道德对社会的安定、人类的进步、事业的发展与成功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医学伦理学》对医学、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第五篇:论广告创意在广告策划中的地位与作用

论广告创意在广告策划中的地位与作用

摘 要 :广告创意与广告策划联系紧密。广告创意地位重要,是广告策划的灵魂。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本身构成广告策划的一部分、为广告策划彰显艺术魅力和提升广告策划的促销能力三个方面。在当代社会要做出优秀的广告策划,必须充分重视广告创意。

关键词

灵魂 组成部分 艺术彰显促销提升

目录

引言............................................................................................一、广告创意在广告策划中的地位.................................................二、广告创意在广告策划中的作用.................................................1、组成部分................................................................................2、艺术彰显................................................................................3、促销提升................................................................................结论............................................................................................参考文献.....................................................................................论广告创意在广告策划中的地位与作用

引言

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告已经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时时处处。而在每一则广告产生、传播之前都必须经过广告策划这一关键步骤。广告策划是指广告策划者在充分考虑广告主、市场等若干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按照一定程序对广告活动的总体战略进行前瞻性预谋的活动。

因为市场供应的极大繁荣,市场营销和广告中对于创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广告策划的大量实践中,广告创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广告创意是指广告人员根据市场调查结论、品牌形象特性和公众心理需求,运用联想、直觉、移植等创造性思维方法,提出新颖的主题设想,设计广告宣传意境和表现情节的构思过程。

广告策划和广告创意联系紧密,然而广告创意在广告策划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一基本问题常常为学界所熟视无睹,认为无需讨论,没有研究价值。笔者反对这一看法,本文重点即在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一、广告创意在广告策划中的地位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建立现代广告运作观念的时候,学界便提出了“以调查为先导,以策划为基础,以创意为灵魂”的说法。时至今日,学界则多认为广告创意是广告策划的灵魂。笔者认为此说并非没有道理,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并未对此作具体的分析,可称遗憾。笔者将在下文举例分析之。

在语意学角度看,灵魂一般被认为是人类生活之要素,能主宰人类之知觉与活动。灵魂被用进广告学只是比喻罢了。我们说广告创意是广告策划的灵魂,其意思就已经包含了以下两项意思:①它主宰广告策划的知觉;②它主宰广告策划的活动。

广告策划的知觉保证了广告策划生命的存在性,也就是说凡是具有知觉的广告策划即为有生命的,同时也只有具有知觉的广告策划才是有生命的。索尼曾经为自己的立体声音响做广告,将尼加拉大瀑布与纽约的摩天高楼巧妙组合,赋予了广告和广告策划的知觉,也就是生命。在这则广告中,天空、瀑布和摩天高楼的组合使广告接受方通过通感和联想感应到了索尼音响高昂激越、雄壮有力的音响效果。只有具有生命才能被生命感应,或者通俗地说,广告策划中的这一组合的创意是广告策划活了起来。

具有生命的实体不必然但通常会展开活动,因为大多数的生命个体不是静止的,广告策划亦然。爱立信在1996年向中国推出其企业形象广告“沟通篇”。该广告的创意是有朴实的画面和故事展现沟通的意义,感人至深。把握了情感诉求的创意基调,该广告策划开始了一系列的活动,相继出现了“父子篇”“健康篇”“教师篇”“爱情篇”“代沟篇”等。从这个例子我们看到,广告创意是广告策划在活起来的同时动了起来。综合上述,广告创意主宰广告策划的知觉和活动,是广告策划的灵魂。

二、广告创意在广告策划中的作用

前文实际上已经提到了广告创意在广告策划中的作用,即使广告策划活起来,并且动起来。然而那只是对广告创意灵魂地位的分析与解释,尚不涉及广告创意在广告策划中

参考文献

[1]广告学 吕巍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北京

[2]100个成功的广告策划 徐小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北京 [3]论文出处(作者): 转自网络

下载论道德在民族形象形成中的地位与作用(伦理学)[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道德在民族形象形成中的地位与作用(伦理学)[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公司法律顾问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公司法律顾问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金振朝 【学科分类】公司法 【摘要】公司聘请法律顾问主要是为了防范法律风险和化解法律风险,并由此产生公司法律顾问的两大基本职......

    论思想政治工作在确定加强团队精神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思想政治工作在确定加强团队精神中的地位和作用 团队是一个局最基本、最基层的组织单元,是搞好工作的基础,是管理的基本环节,是发挥效应的“前沿阵地”。团队建设的好坏,直接......

    论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文化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力,企业文化能提高企业制度的生命力。 关键词:......

    论艺术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工业 设计在许多国家都普遍受到关注和重视,如日本,从政府到 企业 都因为推行工业设计而尝到甜头,获得了可观的 经济 效益,提高了国力水平。他们看到工业设计的巨大潜能,因此将设......

    论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张晓梅 文章出处:论文网 发布时间:2009-6-15 论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文化体......

    少先队在学校中的地位与作用

    少先队在学校中的地位与作用 少先队的性质与任务决定了少先队独特的地位与作用。少先队教育不仅是少年儿童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校教育有着密切关系,而且在社会主义现......

    浅谈班主任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浅谈班主任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和“灵魂”,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途径。是一个班的组......

    班组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模版]

    班组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班组是完成运营任务的基本单位。班组作为构成运营工作的基本单位,承担着收费运营工作任务。班组管理水平高低、班组人员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