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是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阶段

时间:2019-05-13 06:3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中高年级是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阶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中高年级是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阶段》。

第一篇:小学中高年级是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阶段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同学们,当我们升入高年级后,是不是经常在课堂上听到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概括地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其实这就是老师在训练大家的语言概括能力,这也是我们小学高年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可你是不是一听到这个问题就会感到头疼痛,甚至吓得不敢举手了。其实概括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不像同学想得那么复杂。

小学中高年级是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阶段,这一训练就是培养学生把文章由厚读薄的能力,即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只有把握住了课文的内容,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深刻理解课文,才能达到精练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目的。怎样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呢?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大的困难,究其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

1、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的。

2、该不该删。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

3、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

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方法----

一、课题扩充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迎送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

二、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共写了五方面内容:(1)从地球在整个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十分渺小的;(2)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3)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又遭到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的毁坏,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4)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5)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把各段段意综合起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三、分析比较,突出重点(重点突出法)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如《落花生》一文,第一段讲的是种花生和收花生。第二段讲的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花生,谈论花生。显然第二段是重点段,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以此为核心,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一定一次就能抓住,这就需要反复地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内容的主次,准确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文章还需要分析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主要内容也就容易归纳了。

四、问答串联法 我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边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有助于我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我们能在阅读中,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按问题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例如:学习《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时,让学生阅读,然后设计以下问题: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鲁滨孙漂流的原因是什么?漂流了多少年?他是怎样生存下来的?认真思考然后回答,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即: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五、抓重点语句(句子摘录法)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六、综合归纳法(要素串连法)不同体裁的文章要点不同。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格式可以设置为:人 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 结果怎样

(1)记人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也就是人物做了什么。如《桥》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私的共产党员形象。又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2)叙事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就是叙述叙述事情的经过。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 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写景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进行概括。也就是说从几个方面描写景物的特点。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状物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也就是说从几个方面描写事物的特点。如《鲸》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总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能力是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以上方法的运用能帮助学生从浅易处人手,消除概括课文大意时无从开口、无从下手带来的苦恼,使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尽量准确、全面。当然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互相结合运用,效果更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原则

1、内容完整。

2、语言简洁: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意思。

3、在概括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弄清“主 人公或主要人物是谁”十分必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步骤

第一 要认真阅读全文,读的过程中还要边读边思考,弄清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重点。第二 要认真分析文章。可以从词、句、写作特点等多方面,找出文章的主要信息。

第三 概括出大意后先写一个底稿,经过修改后再确定下来。对一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要经过不断的思考和修改,才能够比较完整而清晰地把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要具备高度的概括能力,说到底还是需要不断的练习。

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字表述中心思想。常用字的表达式有:

记叙文:“本文记叙了„„表现了(赞扬了)„„品质(精神)。” 说明文:“本文通过„„告诉(说明)„„道理(性质、用途)。” 适用于童话、寓言):本文通过„„故事,教育„„”

概括文章首先要知道主人公是谁,发生了哪几件事情,结果怎样了?这一思路展开,同时语言也要围绕主人公进行表述,详写的事情一定要表达具体,略写的部分用一个短语或是简单的话简明概括就行了。

1.看文章的题目 有些文章,它的题目本身就揭示了中心思想或是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从题目可以看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反映了什么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并把这些回答连接起来,就概括出了中心思想。如《为人民服务》

2.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一篇好的文章,为了便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题旨,通常在开头或结尾处,有点明中心的句子或段落。一般来说,在开头有首领文章的作用,在文章的结尾有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分析好这些开头和结尾就能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珍珠鸟》最后一句:依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看文章的中心句文章的中心句是文章思想感情集中的反映,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往往直接点明中心思想。找准了中心句,就可以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那么文章的中心句通常出现在什么地点呢?比较常见的是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如《落花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看文章的中心句 文章的中心句是文章思想感情集中的反映,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往往直接点明中心思想。找准了中心句,就可以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那么文章的中心句通常出现在什么地点呢?比较常见的是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如《落花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5.看重点段落

文章的重点段落是为了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抓住重点段落的分析,就能准确的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如《钓鱼的启示》第十自然段。

6.看重要人物

写人的记叙文,往往是从重要的人物身上就能体现出中心思想。抓住重要人物的所做、所为、所想、所感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子。

7.看主要事件 记叙事的记叙文,事件都有主要事件和次要事件,抓住主要事件去分析,想想是写了什么事,歌颂了什么,反映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就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草船借箭》课文中主要写诸葛亮巧借十万枝箭的事。抓住“巧”字去分析,不难得出赞扬诸葛亮的杰出才能和宽广的胸怀。

8.看文章的议论抒情 在文章中,记叙和描写部分好比画龙,议论和抒情部分就是点睛,点睛部分往往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一夜的工作》中写了如下的一段话: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想着,并且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个句子的议论抒情不但总结了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高贵品质,而且抒发了对周总理由衷的敬爱之情,深刻地提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9.看文章的细节 文章的细节描写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因此,认真体会文章的细节描写,了解这些细写对突出文章的中心起了什么作用,对理解文章的中心大有帮助。比如《凡卡》一文中写凡卡的学徒生活:抓住了三个方面,挨打、挨骂、没法睡觉。仔细体会三个方面的细节,可以体会到凡卡学徒生活的痛苦,反映沙俄时代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体现了作者的同情。10.看关键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人物的细节描写往往体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落花生》父亲的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的话既是对孩子们的希望,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第二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浅谈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浅谈

摘 要:课外阅读量的大小关乎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既影响其它科目的学习,还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发展,通过这些年的语文教学,发现通过激发学生阅读习惯,使学生品尝读书的喜悦,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关键词:激发兴趣、营造氛围、提供课外阅读的空间、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量的大小关乎着孩子的成长发展。

一、凭借教材,激发阅读兴趣

结合课堂教学,我针对教材实际,有时安排在课前,让学生以收集资料为目的,开展课外自主阅读;有时则安排在课后,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书籍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有时会把所学的内容续写,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品尝读书的喜悦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

1.说一说

我班坚持每节语文课前3-5分钟的时间进行听说训练,即让学生轮流上台,说一说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可以是国内外的一则新闻,可以是一件趣事,也可以是新学会的一首古诗,还可以是一段佳作……仔细观察,真是说者神采飞扬,听者兴趣盎然。

2.评一评,赛一赛

老师通过点评习作来吸引学生,通过好的习作的展评,激发出孩子渴望读书的愿望,慢慢引领孩子走进书中,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老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会、讲故事比赛、“自办小报”展等活动,让学生品尝自己读书的收获和喜悦,从而使学生产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料,让学生不仅有读书的兴趣,更要有读书的恒心,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也就是努力让学生从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转化。

三、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霍城中心小学一直以来开展“经典诵读”特色活动,积极倡导师生共读,营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六一班先后也开展了“营造书香人生”和“亲爱的同学,老师在书中等你”的活动。六一班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在教室贴上与书有关的名言,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让学生以名人为榜样,来激励自己去读书。

四、提供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

1.规划班级图书角,定期充实图书。学期开始,就开了一次主题班会――图书角益处大,调动每个同学为充实图书角献计献策,并定期鼓励学生充实图书角,如每人每月带一本课外书送到图书角。

2.善用阅读课。我们每周有一节阅读课,我将这一节阅读课分阶段地根据需要安排了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外阅读汇报课及课外阅读活动课。

(1)阅读指导课。教师选择一本书,首先自己认真阅读,写好读书笔记,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然后指导学生阅读。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来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

(2)阅读汇报课。A、学生准备汇报提纲。提纲包括:①阅读的书名、作者、出版社或文章题目、作者。②书或文章的主要内容。③主要收获:包括阅读知识、写作方法、语言积累、思想教育及其它知识等。④疑问、困难或建议。在汇报中,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选准其中的一两个方面谈细谈深即可,可抓住一个情节或一个细节来阐述,可抓住一个人物的特点来分析,可抓住一种写作特点来介绍……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因为学生的阅读水平不同,)即使幼稚可笑,教师也要给予鼓励并解答。

B、汇报的形式要多样化,以学生口头谈收获、体会为主,但也允许采用其他形式,使之乐于参与,增强效果,如背一背,画一画,写一写,谈一谈等。

五、推荐相关读物,使学生多读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较差。因此,当学生兴趣被激发后,我就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内容健康,有利于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又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的书籍或篇章。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它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如学完《记金华的双龙洞》后,向学生推荐初中课文《记金华双龙洞》;学完《小英雄雨来》后,向学生推荐管烨同志的《小英雄雨来》一书;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巩固拓展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都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推荐读物应因人而异。

3.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把从课外读物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在读写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4.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各种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例如学了《草船借箭》后组织学生收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有时还组织学生收看“焦点访谈”、“记者行动”、“交通警报台”等节目。看完后指导学生写收视手记,拉近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

总之,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从而达到好读书的好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需要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的配合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让阅读的习惯成为自然,成为茶余饭后的一大乐趣,才能真正的说,我们喜欢课外阅读了,也才会发现我们在阅读中有了许多收获,阅读决定着我们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敏.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与思考[J].新课程(中).2011(04)

[2]张爱琴.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10)

第三篇: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

一、提出问题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诸项任务中既重要又困难的任务。从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序列不明,路子不清,方法不当等问题,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认为,改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形成重点训练项目的具体的训练序列,增强作文训练的科学性、计划性,铺好提高作文水平的台阶;二是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验积累,使之储备大量的写作素材,充实作文内容;三是形成与综合训练相配套的同步单项训练系列,解决作文基本功问题;四是千方百计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使学生经常练笔,使动笔写文章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解决练得少的问题。1987年我校开始了“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专题实验。在县教研室的帮助下,通过招聘,自愿报名,领导考核,择优录用的办法,选聘了朱耀元同志担任实验班老师,并制定了《试验方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跟班实验到六年级学生毕业,为第一轮的实验周期。

二、实验的目标与方法“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是一项整体系统性的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

(一)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当众、独立地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努力达到“能说会道”有的学生还要“能言善辩”。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使学生视野开阔。在观察中,有计划地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细微性,以及观察的敏锐性。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作文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要求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学生摸到习作的门径,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写作水平。

(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作文系列训练中,通过各种活动促使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品质等个性特征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为培养一代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主要方法是: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的“序”为核心,形成“纵向贯彻,横向渗透,同步穿插,内外交流”的系列训练体系,使作文教学向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的整体改革方向发展。

三、实施措施

(一)纵向贯彻纵向贯彻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形成纵向的作文训练体系,保证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能够得到贯彻。再根据整体训练系列,和每学期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制定出一套学期训练内容,构成语言文字、知识技能、智力活动和思想内容相互联系的学期训练系列,纵向组成训练台阶。小学中高年级作文重点训练项目共有26个,按训练内容,我们把这些项目分成三大类,即“观察”、“思维”、“表达”。然后根据各年级同一类不同要求的重点训练项目,纵向编排序列。如“观察”类别的训练,三年级第一学期“侧重于抓事物特点的训练”,第二学期“抓特点,进行描述”,四年级第一学期“体现事物的特点”;五年级第二学期“描写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使文章更加生动;六年级第一学期“写出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编排训练序列时,充分体现作文训练的“序”。如要求抓特点写人,三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四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五年级全面要求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六年级还要求展开合理想象,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这样遵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形成“滚雪球”之势,逐步使学生在训练中知、能入链。

(二)横向渗透横向渗透就是从作文训练的整体改革出发,打破学科界限,与各学科建立横向联系,请科任老师协助指导,让各学科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提供条件,又使这些训练服务于各学科,达到互相渗透,相得益彰,同时使学生感到学校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中捕捉值得写作的材料。如思想品德课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谈认识、摆观点、讲小故事、学习名人名言写心得。数学课引导学生讲清算理,分析解题思路,相机自编应用题,鼓励一些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写数学日记,让他们写出今天数学课是什么内容,重点是什么,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一点没有弄清楚,对于没有学会的知识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等。这样既练了笔,又促进了数学的学习。自然课介绍有趣的自然现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蝌蚪是怎么样变成青蛙的;观察植物的向光性,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想法用自然日记的形式写下来。美术课指导观察、欣赏图画的方法和构图的方法,训练突出重点、选好背景、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习惯,初步学习作画配诗。还可以引导学生写音乐日记、体育日记等。“横向渗透”大大丰富了学生作文的“营养”,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推理、想象、联想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1><2>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四篇: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

一、提出问题

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诸项任务中既重要又困难的任务。从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序列不明,路子不清,方法不当等问题,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认为,改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形成重点训练项目的具体的训练序列,增强作文训练的科学性、计划性,铺好提高作文水平的台阶;二是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验积累,使之储备大量的写作素材,充实作文内容;三是形成与综合训练相配套的同步单项训练系列,解决作文基本功问题;四是千方百计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使学生经常练笔,使动笔写文章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解决练得少的问题。

1987年我校开始了“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专题实验。在县教研室的帮助下,通过招聘,自愿报名,领导考核,择优录用的办法,选聘了朱耀元同志担任实验班老师,并制定了《试验方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跟班实验到六年级学生毕业,为第一轮的实验周期。

二、实验的目标与方法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是一项整体系统性的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

(一)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当众、独立地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努力达到“能说会道”有的学生还要“能言善辩”。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使学生视野开阔。在观察中,有计划地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细微性,以及观察的敏锐性。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作文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要求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学生摸到习作的门径,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写作水平。

(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作文系列训练中,通过各种活动促使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品质等个性特征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为培养一代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主要方法是: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的“序”为核心,形成“纵向贯彻,横向渗透,同步穿插,内外交流”的系列训练体系,使作文教学向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的整体改革方向发展。

三、实施措施

(一)纵向贯彻

纵向贯彻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形成纵向的作文训练体系,保证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能够得到贯彻。再根据整体训练系列,和每学期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制定出一套学期训练内容,构成语言文字、知识技能、智力活动和思想内容相互联系的学期训练系列,纵向组成训练台阶。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重点训练项目共有26个,按训练内容,我们把这些项目分成三大类,即“观察”、“思维”、“表达”。然后根据各年级同一类不同要求的重点训练项目,纵向编排序列。如“观察”类别的训练,三年级第一学期“侧重于抓事物特点的训练”,第二学期“抓特点,进行描述”,四年级第一学期“体现事物的特点”;五年级第二学期“描写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使文章更加生动;六年级第一学期“写出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编排训练序列时,充分体现作文训练的“序”。如要求抓特点写人,三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四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五年级全面要求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六年级还要求展开合理想象,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这样遵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形成“滚雪球”之势,逐步使学生在训练中知、能入链。

(二)横向渗透

横向渗透就是从作文训练的整体改革出发,打破学科界限,与各学科建立横向联系,请科任老师协助指导,让各学科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提供条件,又使这些训练服务于各学科,达到互相渗透,相得益彰,同时使学生感到学校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中捕捉值得写作的材料。如思想品德课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谈认识、摆观点、讲小故事、学习名人名言写心得。数学课引导学生讲清算理,分析解题思路,相机自编应用题,鼓励一些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写数学日记,让他们写出今天数学课是什么内容,重点是什么,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一点没有弄清楚,对于没有学会的知识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等。这样既练了笔,又促进了数学的学习。自然课介绍有趣的自然现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蝌蚪是怎么样变成青蛙的;观察植物的向光性,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想法用自然日记的形式写下来。美术课指导观察、欣赏图画的方法和构图的方法,训练突出重点、选好背景、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习惯,初步学习作画配诗。还可以引导学生写音乐日记、体育日记等。“横向渗透”大大丰富了学生作文的“营养”,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推理、想象、联想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同步穿插

同步穿插就是对照整体训练序列,搞好读写结合,编排大小作文同步训练和各种单项的作文基本功同步训练内容,形成与重点训练系列配套的同步训练系列。其中安排的一次次的单项训练为每次的综合训练奠定基础,这些单项训练,有的是为突出重点训练项目而安排的;有的在命题作文前安排一个或几个单项训练,为命题作文做好准备;有的单项训练是针对学生习作中的弱点或缺陷而安排的。在安排方法上,尽量注意到口述与笔述同步穿插练习;语文课堂作业与作文小练习同步穿插练习;小作文与大作文同步穿插练习。这样既巩固阅读教学中所学到的写作方法,又为综合练习打下基础,分散了难点,放缓了坡度,起到了铺垫和搭桥的作用。

(四)内外交流

内外交流就是把学生的各种习作在班内或校内外进行交流,让他们看到自己在习作中的进步和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奋发向上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从而指导他们多观察生活,像蜜蜂采蜜一样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自觉进行练笔活动。在这方面我们主要通过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来引导。开始先发动学生写个人观察日记,小组日记。为了使学生写好日记,我们总结了提示学生打开思路的《日记练笔20题》,并将学生每天的日记挂在教室两侧,让全班学生交流,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搞了优秀日记接力赛,评选最佳日记,在全校师生中传阅交流。学生最佳日记和大小作文中的优秀作品选登在学校板报和由学生主办的《萌芽》手抄报上,并鼓励学生和省内外小朋友进行通信联系,建立通信对子,交流习作经验。全国已有19个省市、自治区的小朋友和我校实验班的同学有书信往来,“大崔小学”的校名已经传到大半个中国。

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开源辟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动笔写文章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需要。三年来,试验班学生共写个人日记15080篇,人均660篇,《小组日记》1570篇,人均41篇,《优秀日记》280篇,人均7篇,《本班学生优秀作文》126篇,《萌芽》手抄报20期,文章212篇。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是一项整体性的改革试验。按照大纲、依据教材,结合学生作文实际,编排训练系列,发挥了整体系列功能,对学生作文实施全程指导,优化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三年来的实验探索,证明这是一条大面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第五篇: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

精选范文: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共2篇)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

一、提出问题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诸项任务中既重要又困难的任务。从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序列不明,路子不清,方法不当等问题,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认为,改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形成重点训练项目的具体的训练序列,增强作文训练的科学性、计划性,铺好提高作文水平的台阶;二是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验积累,使之储备大量的写作素材,充实作文内容;三是形成与综合训练相配套的同步单项训练系列,解决作文基本功问题;四是千方百计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使学生经常练笔,使动笔写文章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解决练得少的问题。1987年我校开始了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专题实验。在县教研室的帮助下,通过招聘,自愿报名,领导考核,择优录用的办法,选聘了朱耀元同志担任实验班老师,并制定了《试验方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跟班实验到六年级学生毕业,为第一轮的实验周期。

二、实验的目标与方法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是一项整体系统性的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

(一)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当众、独立地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努力达到能说会道有的学生还要能言善辩。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使学生视野开阔。在观察中,有计划地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细微性,以及观察的敏锐性。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作文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要求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学生摸到习作的门径,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写作水平。

(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作文系列训练中,通过各种活动促使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品质等个性特征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为培养一代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的主要方法是: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的序为核心,形成纵向贯彻,横向渗透,同步穿插,内外交流的系列训练体系,使作文教学向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的整体改革方向发展。

三、实施措施

(一)纵向贯彻纵向贯彻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形成纵向的作文训练体系,保证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能够得到贯彻。再根据整体训练系列,和每学期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制定出一套学期训练内容,构成语言文字、知识技能、智力活动和思想内容相互联系的学期训练系列,纵向组成训练台阶。小学中高年级作文重点训练项目共有26个,按训练内容,我们把这些项目分成三大类,即观察、思维、表达。然后根据各年级同一类不同要求的重点训练项目,纵向编排序列。如观察类别的训练,三年级第一学期侧重于抓事物特点的训练,第二学期抓特点,进行描述,四年级第一学期体现事物的特点;五年级第二学期描写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使文章更加生动;六年级第一学期写出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编排训练序列时,充分体现作文训练的序。如要求抓特点写人,三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四年级要求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五年级全面要求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六年级还要求展开合理想象,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这样遵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形成滚雪球之势,逐步使学生在训练中知、能入链。

(二)横向渗透横向渗透就是从作文训练的整体改革出发,打破学科界限,与各学科建立横向联系,请科任老师协助指导,让各学科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提供条件,又使这些训练服务于各学科,达到互相渗透,相得益彰,同时使学生感到学校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中捕捉值得写作的材料。如思想品德课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谈认识、摆观点、讲小故事、学习名人名言写心得。数学课引导学生讲清算理,分析解题思路,相机自编应用题,鼓励一些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写数学日记,让他们写出今天数学课是什么内容,重点是什么,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一点没有弄清楚,对于没有学会的知识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等。这样既练了笔,又促进了数学的学习。自然课介绍有趣的自然现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蝌蚪是怎么样变成青蛙的;观察植物的向光性,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想法用自然日记的形式写下来。美术课指导观察、欣赏图画的方法和构图的方法,训练突出重点、选好背景、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习惯,初步学习作画配诗。还可以引导学生写音乐日记、体育日记等。横向渗透大大丰富了学生作文的营养,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推理、想象、联想等思维能力的发展。(三)同步穿插同步穿插就是对照整体训练序列,搞好读写结合,编排大小作文同步训练和各种单项的作文基本功同步训练内容,形成与重点训练系列配套的同步训练系列。其中安排的一次次的单项训练为每次的综合训练奠定基础,这些单项训练,有的是为突出重点训练项目而安排的;有的在命题作文前安排一个或几个单项训练,为命题作文做好准备;有的单项训练是针对学生习作中的弱点或缺陷而安排的。在安排方法上,尽量注意到口述与笔述同步穿插练习;语文课堂作业与作文小练习同步穿插练习;小作文与大作文同步穿插练习。这样既巩固阅读教学中所学到的写作方法,又为综合练习打下基础,分散了难点,放缓了坡度,起到了铺垫和搭桥的作用。

(四)内外交流内外交流就是把学生的各种习作在班内或校内外进行交流,让他们看到自己在习作中的进步和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奋发向上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从而指导他们多观察生活,像蜜蜂采蜜一样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自觉进行练笔活动。在这方面我们主要通过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来引导。开始先发动学生写个人观察日记,小组日记。为了使学生写好日记,我们总结了提示学生打开思路的《日记练笔20题》,并将学生每天的日记挂在教室两侧,让全班学生交流,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搞了优秀日记接力赛,评选最佳日记,在全校师生中传阅交流。学生最佳日记和大小作文中的优秀作品选登在学校板报和由学生主办的《萌芽》手抄报上,并鼓励学生和省内外小朋友进行通信联系,建立通信对子,交流习作经验。全国已有19个省市、自治区的小朋友和我校实验班的同学有书信往来,大崔小学的校名已经传到大半个中国。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开源辟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动笔写文章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需要。三年来,试验班学生共写个人日记15080篇,人均660篇,《小组日记》1570篇,人均41篇,《优秀日记》280篇,人均7篇,《本班学生优秀作文》126篇,《萌芽》手抄报20期,文章212篇。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是一项整体性的改革试验。按照大纲、依据教材,结合学生作文实际,编排训练系列,发挥了整体系列功能,对学生作文实施全程指导,优化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三年来的实验探索,证明这是一条大面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共2篇)]篇一: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培养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平昌县云台小学:肖大秀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共2篇)] 本课题从2013年9月申报,经过学校的审查鉴定,于2013年10月8日被确定为平昌县云台小学个人微型课题。按照立项说明,本人克服种种困难,按照既定计划,已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将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人员

肖大秀,女,1962年4月出生,专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云台小学语文教师、校骨干教师。所撰写的论文《浅谈小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小学生作文兴趣培养研究》分别在2013年10月、2014年3月获学校教研论文一等奖。

二、课题研究的提出及其目的意义

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过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当前一部分学生虽然也知道作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写作兴趣仍不浓,甚至怕作文。即使是在老师的强迫下完成作文,也大多是敷衍塞责。而在教学中多数是以教师命题,学生硬着头皮在老师划定的圈子里咬笔杆、绞脑汁,冥思苦想,被动地训练,结果是材料枯竭,信息断流,收效甚微,有时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任务,只好生搬硬套或干脆抄袭。由于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也就写不出什么好文章来。

面临这样的现状,要贯彻《课标》精神,积极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思路。以课本为载体,研究作文教学的新观念、新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交给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方法,和写作技巧,逐步提高写作能力,使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需求心理,进而调动其写作兴趣呢?如何融化学生对于写作缺乏应有热情的坚冰,挖掘其内在写作潜力,写出富有个性,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呢?让作文回归生活,让作文变快乐,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亮点,学生所喜爱的热点。

三、课题报告

(一)课题界定

1、作文:通过表情达意来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在期间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活动。

2、兴趣: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者爱好某种活动的一种强烈的倾向。这种倾向总是同愉快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而愉快的体验越多、越强,兴趣便越浓厚。浓厚的兴趣会带来更多的愉快,更多的愉快又会使兴趣更加强烈。

(二)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2、名家论述

(1)荀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2)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德国诗人、剧作家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4)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5)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应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怎样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在寻找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进而培养其语文素养的道路上摸索出一整套切实可行,便于操作、效果显著的规律性方法,就成了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探索有效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的策略,让小学生喜爱写作。从三四年级开始,通过兴趣的培养与策略的学习,促进学生喜欢作文,善于写作文。同时在学校形成浓厚的作文教学教研氛围,寻找更适合提高作文教学的途径。

1、对每次习作具有浓厚兴趣,能按要求,按一定的顺序完成习作。

2、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习作,并能大胆朗诵自己的习作。

3、学会帮同学修改习作,也能自己为自己修改习作。

4、教师想方设法开展各类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四)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小学语文习作课的教学现状,教师对习作课教学采用的方法。面对小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的困难,着力从学生的写作兴趣方面进行研究,找到学生惧写的症结。破解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贴近生活,化难为易,使学生敢于作文。

2、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水平为研究问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培养写作兴趣,激情促写,使学生乐于作文。

3、以作文为载体,培养写作骨干,尝试用榜样的引领作用带动学生积极写作,使学生真正在写作中找到乐趣,从而提升写作能力与语文素养。

4、如何开展评价激励,提高兴趣。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

1、课堂上加强朗读训练,指导学生多积累优美词句;开展仿写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积累、提炼语言。

2、多读精背,即让学生广泛阅读一些适合于他们的课外读物,有计划地增加背诵内容。让学生做到手不释卷,学生读书多了,积累的语言也就自然而然的丰富了,语言也流畅了。写作水平也就会提高了。精背即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典范文章,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摘抄一些课外的,让他们记忆,这样,既积累了语言,又使他们从小受到典范文章的熏陶,为他们以后准确、熟练地使用祖国文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课,让学生有话可写。认真为写作课设计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习作。及时评价展示,树立写作信心,提高写作兴趣。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及管理

1、课题组织领导

云台小学教导主任:杨琼

2、课题主研人员

云台小学教师:肖大秀

3、研究对象:云台小学中心校三至六年级学生,三个班125名学生。

(七)课题研究过程

a、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13年9月1日——2013年9月30日)

a)设计实验方案; b)对学生原有的习作兴趣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实验阶段(2013.10-2014.3)

a)选择实验班级教师有计划地对学生的习作兴趣进行培养。

b)每月集中反馈一次,总结这一月来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有否提高。

3、总结阶段:(2014.4-2014.5)

a)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总结性评价。

b)撰写论文,写出实验报告。

c)整理学生的习作 b、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解决“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的问题,来探索和构建小学生如何爱上写作的教学模式。按照“计划——行动——观察——评价(反思)——再计划??”的行动研究的过程,课题组将会定期的组织研讨——研究的主题、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有效的促进策略的分享等等,通过严格的测量评价行动的结果并发现问题,形成一套可操作的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策略模式。在这过程中,教师反思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是行动研究的重要途径。

(2)、实验研究法 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对一些促进策略可以通过实验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以说,用行动研究法探索和构建小学生如何爱上写作的教学策略和模式,用实验研究法检验行动研究提出的策略。

(3)、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培养习作兴趣”理论与经验的学习研究,对“培养习作兴趣”的重要性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常上语文网站,参与论坛的讨论,主动向有关专家请教,加强理论学习,使本组教师得到理论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开展课题研究半年来,通过“培养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和实践,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带动了全校作文教学水平。

(一)通过开展多种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大量的校内外活动,如:歌咏比赛、诗歌晚会、演讲会、经典诵读比赛、手工制作比赛、作文大赛、文艺汇演、体育比赛、游园活动、故事会等。这些活动学生非常乐意参加,既丰富了学生生活,又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多阅读背诵,培养语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笔下生花,文思如涌。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赖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形成,也需要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诵训练。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1)、经典诵读形式为每天三个时段,分别为晨诵、午读、晚读,、每个时间段不少于15分钟,住校的寄宿学生与老师共读,由老师指导;校外学生,老师要求亲子共读,家长陪孩子读、帮助孩子读、指导孩子读书。

(2)、我在实验班级以宣传阵地、学习专栏、书画、手抄小报、读书笔记为平台,以每月的纪念日和重大节庆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诵经典、讲经典、画经典、唱经典、演经典”活动。

2、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培养作文的兴趣。

(1)、故事会活动。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生活条件和学习基础都比较差。个性内向,不善言谈。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在班上开展两周一次的故事会活动。每次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奖励。这个活动开展以后,同学们的积极性可高了,基本上是人人举手踊跃参加。这样给大部分学生都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口头能力不断提高,也为提高作文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促使同学们平时多看书,看好书,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2)、办手抄报。手抄报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手抄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的好方式。因此,我们每期办两次,以语文手抄报、节日手抄报、安全手抄报等不同形式展现给大家。

(3)、办黑板报。黑板报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的好方式,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好帮手。我们分组完成,每月更换一次。版面设计、刊头设计、标题设计、文字编排等都由同学们自己负责。

(4)、开辟作文园地。结合学校实际,丰富班级文化建设时,专门设计一块“作文园地”,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和空间,充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指导作文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反复阅读自己的文章,一字一句找出

下页篇二:高年级学生小练笔指导研究结题报告 高年级学生小练笔指导研究结题报告

坡家学校 霍成祥

一、课题名称

高年级学生小练笔指导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老师叫苦、学生叫难的事,大多数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没有表达欲望,语言干涩,内容虚假,没有真情实感。交上来的作文要么干巴空洞,言之无物;要么东拉西扯,白话连篇;要么是《作文选》、《课课通》的翻版,尽是套路套话,没有一点生气和活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孩子喜读乐写,每个语文教师都在为之不断努力。

然而,如何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内容充实、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的文章来呢? 我们是否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写作的素材?是否可以让孩子从写一段话开始对写作真正地感兴趣?是否可以用身边的教育资源为孩子的写作服务呢?在教材中灵活巧妙地融进“小练笔”训练,加大小练笔的密度,提高小练笔的质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三、课题的界定

1、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渠道。

2、小练笔:就是围绕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它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

3、课堂小练笔有效性的研究: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把阅读、习作、生

活三者结合起来,把作文训练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引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尝试多种表达方式,培养习作兴趣,减缓作文教学的坡度,实现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步。

四、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老师叫苦、学生叫难的事,大多数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没有表达欲望,语言干涩,内容虚假,没有真情实感。交上来的作文要么干巴空洞,言之无物;要么东拉西扯,白话连篇;要么是《作文选》、《课课通》的翻版,尽是套路套话,没有一点生气和活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孩子喜读乐写,每个语文教师都在为之不断努力。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力求改变过于追求量化定性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内容充实、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的文章来。(一)怎样精心选择落笔点,让课堂小练笔独具魅力

(二)[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共2篇)]探索新课程下“课堂小练笔”的途径和方法

1、在实验中,狠抓了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的训练。

2、实验中确定了具有不同难度的随文练笔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3、在实验中将小作文与大作文结合起来,以形成统一的作文训练序列。这里的“小作文”指“课堂小练笔”。课堂上的写

话训练作为“大作文”的补充性和完善性训练,注意在指导、批改、讲评等方面大、小兼顾、详略搭配,尽量使“辅助性”的课堂小练笔训练与单元教材的习作要求相一致。

(三)研究课堂小练笔的训练方式

(四)新课程下课堂小练笔的教学模式

五、课题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明显告诉广大语文老师,应该好好利用教材资源为作文教学服务,让学生将从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及时地迁移和运用到习作中去。

2、指导性理论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丰富的积累”。积累对于作文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仅包括字、词、句,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知识积累,还包括对经验的、情感的和审美的及灵感的积累。而“小练笔”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作文训练的积累方式。积累不是知识,也不是技能,而是一个有众多心理因素参与的复杂学习过程。语文学习除了语言积累,还必须注意文化积累和生活积累。一个人对于某一事物的认知程度和观察角度直接影响到他对这一事物的看法和理解程度。阅读教学中“小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常见的做法是,从课文中领悟规律,掌握写法,外向迁移写作片段或文章。

3、生活是作文之源。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基本理论对作文教学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

文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

4、丁有宽先生在其“读写结合”实验中指出: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抓住它们之间这个联系点,即读写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是提高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读、说、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丁有宽老师“读写结合”的实验使我们深受启发,如何活用课文资源,挖掘课文中最有利于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并能给学生习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的因素,让学生在习作时不但能模仿,更能创造,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促进他们接受知识,进行内化,形成能力是教育的目的,而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在研究中,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为他们创造自我发展、互相交流,评价的机会,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

2、开放性原则

课堂小练笔的研究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在研究中,应强调学生探究文本,深化文本,参与实践,感悟人生。

3、科学性原则

科学的安排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确定,还是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都要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联系学生实际组织教学活动。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没有一种教学措施能比让学生多写更有助于改进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习作理论知识后,形成和提高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上“小练笔”的反复训练提高习作能力。

5、循序渐进原则

小练笔的思维过程,也是言语意识过程。学生言语意识的发展,必然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

七、个人课题的研究过程

(一)四年级作文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我通过问卷调查、师生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的作文现状。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都想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但平时看课外书少,多数学生一学期只看2-3册,在学校订的报纸杂志也就当天翻翻,过后就仍在一旁了;在看书是否对作文有帮助的问题上,只有40%的学生认为有点帮助,5%的学生认为有很大帮助;40%的学生不知道作文内容写什么,承认作文中存在虚假内容(自己瞎编的),还有30%的学生抄一篇应付了事;95%的学生认为自己写作文困难,20%的学生认为自己写作文极为困难,认为根本写不好作文;50%的学生害怕写作文。

分析学生的作文现状,了解他们潜在的学习需要,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采他山之石,海纳百川

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调查后,根据调查情况较系统地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有感而发 随机而作》,出自《江苏教育》,江苏教育报刊社2006年—2007年各期;钟启泉主编《教育方法概论》,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出版;《小学语文教学》

下页

下载小学中高年级是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阶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中高年级是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阶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中高年级班规

    小学班规 通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终于将我班班规制定出来。建此班规目的在于提醒同学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注意的事,让同学们养成自觉学习,遵规守纪,文明礼貌等好的习惯。其......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

    爱心资助,让理想的风帆再次扬起 谁说女孩不用读书,女孩也能成才。如果女孩从小能受到好的教育,也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像古代花木兰替父从军、杨门女将,她们个个智勇双全,立下......

    如何防止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汉语拼音回生

    小学生到了中、高年级,汉语拼音回生现象比较突出,对语文教学是一个“拦路虎”。原因是学习生字量相对减少,掌握生字已经不是主要任务,生字教学以自学为主。针对上述情况,在教学中......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推荐五篇]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五篇模版)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 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诸项任务中既重要又困难的任务。从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序列不明,路子不清,方法不......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中高年级作文课

    上好小学中高年级作文课策略初探 平南县丹竹镇丹竹小学李锦丽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

    小学中高年级班规5篇

    小学班规 通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终于将我班班规制定出来。建此班规目的在于提醒同学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注意的事,让同学们养成自觉学习,遵规守纪,文明礼貌等好的习惯。其......

    小学中高年级拼音教学

    【声母】 汉语拼音专题讲解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注意:i做声母要写成y) 【韵母】 单韵母 a o e i u ü 复韵母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