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薛涛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文化内涵

时间:2019-05-13 07:3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论薛涛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文化内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论薛涛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文化内涵》。

第一篇:浅论薛涛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文化内涵

2012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论文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引言„„„„„„„„„„„„„„„„„„„„„„„„„„„„„„„„„„1

一、薛涛诗歌的思想内容„„„„„„„„„„„„„„„„„„„„„„„„„2

(一)哀婉神秀的咏物诗„„„„„„„„„„„„„„„„„„„„„„„„„2

(二)语谦情深的酬唱诗„„„„„„„„„„„„„„„„„„„„„„„„„3

(三)愁怨空结的爱情诗„„„„„„„„„„„„„„„„„„„„„„„„„3

(四)忧国忧民的政治诗„„„„„„„„„„„„„„„„„„„„„„„„„4

二、薛涛诗歌的艺术风格„„„„„„„„„„„„„„„„„„„„„„„„„5

(一)清丽自然的意象„„„„„„„„„„„„„„„„„„„„„„„„„„5

(二)委婉含蓄的诗风„„„„„„„„„„„„„„„„„„„„„„„„„„6

(三)豪迈率真的气骨„„„„„„„„„„„„„„„„„„„„„„„„„„6

三、薛涛诗歌的文化内涵„„„„„„„„„„„„„„„„„„„„„„„„„7

(一)唐代女性的特殊地位„„„„„„„„„„„„„„„„„„„„„„„„7

(二)薛涛诗歌的女性意识„„„„„„„„„„„„„„„„„„„„„„„„7 结语„„„„„„„„„„„„„„„„„„„„„„„„„„„„„„„„„„8 致谢„„„„„„„„„„„„„„„„„„„„„„„„„„„„„„„„„„9 参考文献„„„„„„„„„„„„„„„„„„„„„„„„„„„„„„„„9 英文摘要„„„„„„„„„„„„„„„„„„„„„„„„„„„„„„„„9

2012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论文

浅论薛涛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文化内涵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宁 蜜

指导教师 马海祥

摘 要: 薛涛是唐代著名乐妓,更是一位才女,著名的女冠诗人,她与鱼玄机、李治并称“女冠三杰”。而历代对薛涛的研究较少,资料有限。从有限的史料对其进行初步的分析、探讨。对薛涛的生平、薛涛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薛涛诗歌的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以揭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薛涛在唐代诗史上乃至整个文学史上都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关键词: 薛涛 思想内容 艺术风格 文化内涵

引 言

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辉煌时代,不仅出现了被称为“诗仙”李白、“诗圣”的杜甫,也出现了杰出的女诗人薛涛。薛涛以女儿之躯,吟啸英雄壮声,其不少篇什,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因素进行积极批判。在中国妇女文学史上,绝对是位举足轻重的女诗人。《全唐诗》 收其诗作89 首,其数量之多,远非其他女诗人可及。唐末的张为在其所著诗人《主客图》中。对中、晚唐有代表性的诗人进行分类时,薛涛被写入“清奇雅正”之列,为唯一入选之女诗人,可见她在中晚唐诗坛地位之高。元稹曾有《寄赠薛涛》诗,对薛涛之才调有极高评价。明代唐诗研究专家胡震亨,竭平生之力,编成《唐音统签》一千零二十七卷,并对每个诗人都有评语,他对薛涛的评语是“无雌声”。薛涛缘其特殊人生际遇,以乐籍诗伎身分迈出闺阁,与蜀地高宦文士酬唱往来。薛涛虽屈身乐伎,却不以艳冶风情事人,但凭其卓越诗才,巧言机辨,与诸位西川节度使、文人名士酬酢往来。薛涛诗歌创作格局,超越传统女性闺阁生活的范畴,以独特角度映现出西蜀的风物人情、幕府的风雅生活、乐伎的身世慨叹、孤寂的心路历程。

近年来,关于薛涛及其诗歌的研究虽已取得较大进展,却也存在诸多的不足与缺憾,对于薛涛诗歌作品的艺术风格及文化内涵,仍显得认知不够深刻、评价不够公允。笔者将对薛涛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归纳总结,试图揭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以便进一步确认薛涛在唐代诗史上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2012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论文

一、薛涛诗歌的思想内容

薛涛的整个生活和创作是与幕府紧密相联的,幕府本身的文化氛围、幕府官场的人际交往,都对薛涛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影响。周旋于幕府各种达官、显宦、文士之间,从宴乐唱和到山川游历,她的诗歌创作都是围绕着幕府的所见所闻所想而展开的。

薛涛近三十年的岁月里创作的九十多首诗歌,主要是围绕着宴乐酬和写景咏物、咏怀抒情这几个方面的。从她的诗歌中我们俨然可以看到一个极富才情、美丽聪辨,又不忘关心社会现实的女诗人,是如何在社会的最底层生存,并叙说其一生的坎坷和内心难以言喻的悲哀。

(一)哀婉神秀的咏物诗

薛涛的抒情咏物之作语浅而情深,调婉而神秀。诗人以看似浅俗轻易之笔,由浅近而入情,让人读来顿觉深意。如《春望词》: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美好春天的来临,万物复苏,也是相思的季节,不禁百转回肠,怨愤之情油然而生,相思哀婉而凄凉。一切景语皆情语,薛涛在《柳絮》中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思和哀怨: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若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这首诗写出了柳絮随风飞扬的情形,又写出了弱女子飘零无依的哀愁。《名媛诗归》曰:“若率然读去但知其幽恨,不知其怅叹。”作者恰切的使用浅近俗语,情感细腻,形象鲜明,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从这些诗作的内容及情感来看,言辞皆悲苦,充满委屈、无奈及哀怨之情。尤其是《十离诗》十首,诗人托物寓情,诗中薛涛不惜把自己比作是犬、笔、马、鹦鹉、燕、珠、鱼、鹰、竹、镜;而把韦皋比作是自己所依靠着的主、手、厩、笼、巢、掌、池、臂、亭、台。只因为犬咬亲情客、笔锋消磨尽、名驹惊玉郎、鹦鹉乱开腔、燕泥汗香枕、明珠有微暇、鱼戏折芙蓉、鹰窜入青云、竹笋钻破墙、镜面被尘封,通过这十个比喻所体现的人与物、主人与工具或驯养的宠物之间的关系,深刻的揭示了乐妓沦为统治者的玩物或工具的惨痛现实。

(二)语谦情深的酬唱诗

作为女性诗人,薛涛诗歌创作情感细腻、语言表达精细,她曾在《寄旧诗与元微之》中用两句诗自评曰:“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在她的酬唱诗作中,作者自由的表达了发乎内、动于中的幽思和情怀。这方面的作品以《送友人》最为著名: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前两句暗用《诗经•蒹葭》诗意,描写友人离别时寒月凄清,表达对友人离去的无限思念之情。其情深意长都蕴于委婉曲折之中。《送卢员外》一诗则表达了与帮助过自 2

2012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论文

己的朋友和恩人有多么深厚的感情:“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而《寄张元夫》中“借问人间愁寂寞,伯牙琴绝已无声。”的诗句也表达了诗人渴望知音友情的无奈悲叹。在众多酬人赠答诗中她与元稹恋爱时的两首寄赠诗最情深意切。如《赠远》:

扰弱新蒲叶又齐,春深花发塞前溪。知君未转秦关骑,日照千门掩袖啼。(其一)芙蓉新落蜀山秋,锦宇开缄到是愁。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其二)第一首写元稹被贬,不得复为朝官。第二首想象元稹收到寄诗及自己怀想他的情形。这两首写得情深意切,语言浅进。表达了对元稹的无限同情及思念之情。其才情绝非一般女子所能及的。

(三)愁怨空结的爱情诗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从《诗经》中《关雎》《蒹葭》始,每个朝代都有,可谓不绝如缕,看到古代爱情的普遍性。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敢于追求爱情以至于对爱情的执着是少数人所有的。但也有不少为后人所传诵,如《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莺莺传》里的崔莺莺、《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哪个女人不渴望拥有自己的爱情?薛涛也是一样,她地位卑下,作为乐妓不允许她有爱情,“莫爱我,爱我太偏心,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望江南》),此类作品,在薛涛诗歌里占有相当分量和比例。如《春望词四首》: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其一)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其二)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其三)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其四)

这组《春望词》,写于薛涛隐居浣花溪时期。脱籍之后过着清闲的隐居日子,越是清幽就越寂寞,所以她更渴望得到爱情的沐浴。美好春天的来临,只能更引起她相思的惆怅,而岁月无情时光流逝,无法把握爱情又无力留驻青春,“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看这组《春望词》可谓寂寞愁绝声声悲苦,诗歌的客体物象已被主体情化,春天的一草一木全化成了诗人惨淡身世、悲愁心灵的折射。全诗看似极其简单,直抒情怀、明白如话地表达了孤独之感,失恋之痛。年华易逝,知音难求,薛涛的身世之感,何尝不是一代又一代人心口永远的痛?

春天是美好的。但繁花满枝在绽放的同时,就意味着要无可挽回地迅即地凋零。春光如烟花,美丽而短暂,也如青春和爱情。那些伤春者才是真正懂得春天的心灵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所以怜惜,所以伤怀。那个把锄花树下,吟着“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美少女颦儿,是花魂之转世,更是诗魂之精灵。她字字血泪的诗篇,3

2012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论文

表达的绝非一个小女子一己的体验,而是人类集体对于春天、对于青春、对于美、对于爱的先验的宿命的悲哀。诗人薛涛,也是这么一个在春天里空结着刻骨愁怨的女子。

(四)忧国忧民的政治诗

薛涛出身官宦人家,自小无疑会受到传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忠君忧国。而乐妓的地位,置身底层、强颜卖笑的生涯,又使她对统治者有较清醒的认识。如《谒巫山庙》:

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诗里用楚襄王游高唐梦巫山神女故事,曲折委婉地表达了她对君王“朝朝夜夜”、“为雨为云”,耽于淫乐,贻误国事的隐忧。如《筹边楼》: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此诗就李德裕所建之筹边楼发议论,首两句写筹边楼高耸云端,四望无际,壮丽居西川之冠,末句言今日登楼,便能见到边疆烽火,与李德裕镇川时的宁静祥和大不相同。其原因在第三句中点明,即诸将贪得羌族之马,轻启衅端。短短四句,有描写,有叙述,有议论,有感慨,容量极大。《名媛归诗》评曰:“教戒诸将,何等心眼!洪度岂女子哉,固一代之雄也!”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高度评价了这首诗,认为“其意深远,有‘鲁嫠不恤纬,漆室女坐啸’”之思,非寻常裙履所及,宜其名重一时。” 这实在是很中肯的。

三、薛涛诗歌的艺术风格

薛涛的诗歌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作为女性诗人,她的诗歌保持了清丽、婉约的风格;但同时,她又超越了一般女性的境界,形成了沉郁豪迈、敦厚雅正的男性化诗风;此外,诗人还善用典故,使得诗歌更富文化内涵和深意。

(一)清丽自然的意象

晚唐张为的《诗人主客图》把薛涛归入了“清奇雅正”的“升堂”之首,也就先肯定了薛涛诗歌的清丽;郑振铎说薛涛诗“轻蒨而艳丽,时有佳句”。“轻蒨”是指淡淡的美丽,即清丽的意思。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景。女性的诗词中自有女性惯用和善用的意象,好与自身的情感与心境相匹。花,是女性容貌与柔美的象征,也是女性生命的象征。在花开花落之间,韶华在流逝,生命在流逝。花是女性人生哲理和情感寄托最诗意、最适宜的物象。薛涛诗歌中花的意象很多。从春深花发到落花满地,花里有忧愁,有悲伤,有坚强,有从容。花里有对生命的热忱,有对爱情的向往,有对人生信念的坚定,有对生命迟暮的感伤。香花美人,诗人将花融入到 4

2012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论文

自己的生命之中,借花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与人生体悟。她的花是柔美的,但不艳丽;她的花香是清润的,但不浓重。如薛涛的《朱槿花》:

红开露脸误文君,司蒡芙蓉草绿云。造化大都排比巧,衣裳色泽总薰薰。写得清丽自然,毫不艳丽。除了花的意象之外,薛涛的诗歌中还经常出现的意象是“明月”、“江水”、“风”、“秋泉”等等。这些意象没有斑斓的色彩,没有绚丽的图案,是朴素而简单的,是不追求装饰的,具有一种本色的美,自然的美,清丽的美。再如《听僧吹芦管》:

晓蝉呜咽暮莺愁,言语殷勤十指头。罢阅梵书劳一弄,散随金罄泥清秋。呜咽的蝉声、忧愁的莺声、佛寺平和的金罄声、清冷的秋色、这些意象是简单的,抽象的,清爽的,没有追求装饰的外在美。女性诗人在意象的选择上相比于男性诗人要显得狭隘和柔弱,但也正好能体现出女性与男性的不同之处,尽显女性的柔和之美。从诗歌的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我们通过诗歌意象才能更进一步的把握艺术作品的内在。薛涛诗歌中清丽自然的意象已经让我们在追究它的意蕴和气质时,打上了清丽的烙印。

诗歌就象是一幅图画,而色彩是构成图画的重要因素。就像有人用白与黑的清色创作了写意画,有人用绚丽的彩色创作了油画。诗歌中的色彩运用影响着诗歌的意象与意境。薛涛诗歌中没有刺激感官的浓丽色彩,大多是清丽的,冷色调、淡色调的。清丽的意象结合清丽的色调,我们能感受到薛涛的诗歌更加清丽。

(二)委婉含蓄的诗风

委婉含蓄是薛涛诗歌的又一风格特征。诗人通过两两相对的《鸳鸯草》、双栖绿池的《池上双凫》传达自己对爱情的渴望;诗人通过随风飘散的《柳絮咏》、被遗弃的犬、马、鹦鹉(《十离诗》)等动物来抒发自己生活飘零的无奈与苦楚;诗人通过对淡雅朴素的菊(《浣花亭陪川主王播相公暨寮同赋早菊》)、傲霜斗雪的竹(《酬人雨后玩竹》)、高洁孤傲的蝉(《蝉》)吟诵表达自己的洁身自好、孤芳清拔。

又如她的诗歌有讽喻而不锋芒毕露,实为含蓄。如《罚赴边有怀上韦相公》:

闻道边城苦,而今到始知。却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

诗人通过巧妙的比兴、隐喻、托物言志、借物咏怀的手法,宛曲达意。可谓“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再如《筹边楼》诗日:

一个聪明绝顶的乐妓,地位微贱,受到限制和压抑,却要冲出社会的禁锢。反映在诗的字里行间就触发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又安于现状,对束缚她的生活又难于摆脱的矛盾心理。所以她的有些诗点缀风雅,掩饰矛盾。她的不幸生活的哀伤和微弱抗争可以窥见封建社会一个乐妓的命运。她努力自拨,因而虽有悲伤,并不痛入骨髓,常常带有 5

2012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论文

温馨的憧憬和幻想,痛苦中带有平和的寂寞,显得哀而不伤,委婉细腻。

生活中的不幸没有使薛涛沉沦,其诗歌从内韵与气质上表现了她的哀伤和对未来生活柔情的召唤、向往和追求。那萦绕情怀的相思和那炽热的爱情也是婉约诗歌常常表现的题材。“月照千门掩袖啼”、“月高还上望夫楼”、“长来枕上牵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正是“万曲不关心,一曲动情多。”送行与分别的离愁,珍惜友情和痛无知音的真意,她思乡而不能归乡的情思,寄寓诗歌的真情之中。连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归学篇》中也称赞她“名妓工诗,亦通古义,转以男女慕悦之实,托于诗人温厚之辞。故其遗言,雅而有则,真而不秽,流传千载,得耀简编,不能从人废也。”

(三)豪迈率真的气骨

薛涛诗歌婉约清丽的女性诗风,同时也具有豪迈率真的男性化一面。薛涛不幸的人生际遇,特殊的歌妓身份,让她获得了传统女性所没有的优越的文化环境,为了更好的与士大夫进行着文化的对话,她在诗歌创作上以男性的审美文化标准要求自己,逐渐形成了毫无脂粉气的男性化诗风。早年以官宦之女的身份沦落乐籍,其所受的打击和失意是可以想象的。后来,地位卑下的歌妓生涯,“被罚赴边”的生活经历,让她真实地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残酷,也让她学会了压抑和克制自己,看人脸色行事,在应酬迎合的欢声笑语背后,更多的是诗人悲伤苦楚的心酸。再加上男权文化对女性情感,特别是对妓女情感的剥夺,使得诗人更把内心的情感压抑着,用淡化女性特质的方式表现出来,以便更好的与士大夫们保持和谐。

中唐安史之乱以后,朝野上下都非常渴望中兴,所以“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信念在士大夫身上又再一次闪亮。出生于官宦之家的薛涛,自幼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儒家的文化修养。经常与幕府中的官宦、文人接触、交流,他们的儒家思想也影响着她像男性士大夫那样关注现实、忧患时局。她在努力的融入男性社会,希望和她们一起能够担当起反映家国兴衰、时事政治的责任。她在女性柔弱凄美的传统风格中注入了清刚俊爽的气骨,显得很豪迈。如《筹边楼》: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满阳刚之气,雄浑磅礴,风格豪放,意境开拓。《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此诗“其托意深远,有鲁嫠不恤纬,漆室女坐啸之思,非寻常裙裾所及,宜其名重一时。”

这类诗贵在自然挺正,颂而不媚;虽讥讽却不锋芒毕露,不失敦厚。从制礼作乐、颂太平的正风正雅到直抒胸臆、怨刺时政的变风变雅,诗歌中都具备了。此外,这些诗歌中所表达的关心国家政治,关心百姓、边疆将士的生活,关注居住在大唐帝国少数名族的命运的这种“兼济天下”的思想和情操极大的体现了儒家的正统、雅正,符合儒家 6

2012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论文

温柔敦厚的诗风。

女性化的诗风和男性化的诗风相结合,这是薛涛诗歌的最大特点。这种风格,注定了她在唐代女性诗坛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这样的风格却似乎使她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局面。面对鱼玄机、李冶这些诗人,薛涛的女性化风格明显不如她们强烈;面对男性诗人,薛涛的男性化诗风又不够彻底,这可能也是薛涛诗歌在后世的评价不够高的原因之一吧。

四、诗歌的文化内涵

中国“农耕”的经济制度,和父系的宗法礼法制度,使得女性在社会中沦为了第二性,走在社会的边缘。男性中心社会里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三从四德等等这样的文化、礼教观念越来越深地影响了女性的生活与思想,并最终形成内化,深刻烙印在女性的思想和观念之中。于是就有了汉代班昭作《女诫》,魏晋张华作《女史箴》,唐长孙皇后作《女则》,宋若梓的《女论语》等等,女性被深深禁锢,沦为男性的附庸。

(一)唐代女性的特殊地位

唐代女性是比较幸运的一群。李唐皇朝发家关陇集团,身上有一部分流淌着的是北方胡族的血统,这样的游牧民族与农耕社会有所不同,正所谓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游牧民族的妇女在地位上要相对汉族女子更高、更独立、更有地位。这样的社会大背景,造就了唐代女性在社交、婚恋等方面的开放。她们有着更多的人生自由,和独立的人格意识,她们有着开朗、热情、活泼、刚强、自信的精神风貌。

属于同一空间的女妓、女尼、女冠,她们有着比普通女性更深厚的文化知识,更广泛的交际关系,没有家庭和婚姻的牵绊,“她们的生命标识却与传统的家庭角色(女儿、妻子、母亲)完全不同。正因为她们的活动远远超越了‘家庭空间’,她们在唐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也是其他社会阶层和团体中的妇女难以匹比的。”(陆晶清《唐代女诗人》)她们的诗歌成就在整个唐代乃至整个中国妇女文学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这样特殊的一群,她们往往都受过教育,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精通文墨,她们能更加广泛地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她们更加能看清社会中男女之间的种种不平等,她们的女性意识要更加强烈。她们是唐代女性的代言者,她们有着更多的话语权。

(二)薛涛诗歌的女性意识

薛涛的诗歌有着比较强烈的女性意识。主要表现为对自己女性角色、歌妓角色在社会中地位的清醒认识,渴望改变自身处境的需求和愿望,以及希望自身像男性士大夫那样参与政事、关心社会人民生活的现实意识。歌妓卑微的社会地位,寄人篱下的生活境遇,并没有阻断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独立、自信、刚强的意识。诗人已然清醒认识到了 7

2012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论文

自己作为女人,作为歌妓毫无自主性可言,但诗人并没有就此屈服,就此沉沦,而是努力为之抗争着。“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的蝉(《蝉》)、“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的竹(《酬人雨后玩竹》)、“那同众芳草”、“宁有惧豺狼”的菊(《浣花亭陪川主王播相公暨寮同赋早菊》),无不展示着诗人自信的风貌,清俊高洁的心态,对改变自己地位的渴望。诗人的这种意识虽然有唐代开放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但更多的是自身所具备的、自身所努力的结果。

唐代妇女宽松的社交环境影响着薛涛的诗歌创作。她的诗歌主题和内容相比其前时代要开阔很多。酬赠诗、交游诗、山水诗、题壁诗等等创作,都具有时代的突破性。主题不再只是驻足于感伤的闺门幽怨,缠绵悱恻的爱情、婚姻,而是把眼光放在了更宽广、更深厚的现实意识上。诗人还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人士大夫的人生奋斗目标看齐,诗歌中有了历史的、社会的、国家的担当和责任。如她的边塞诗和咏史诗中所表现出的治国兴邦、关心国民的主题。生活的经历是创作的源泉,没有如此丰富的阅历和社会经验,诗人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创作出这样的诗歌来的。

诗人是苦闷的,她更是悲哀的。生命赋予了她出众的才情,她有更多的自我追求,更强烈的女性自觉意识,然而终究生活在一个压迫和束缚女性发展的时代,最后也不得不和一般女性一样,行走着相同的命运轨迹。面对强大的男权社会,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着辛酸和卑弱,在诗歌中表达出抑郁的、自卑的、柔弱的、依赖的心里特征。如《春望词》对春愁秋悲的感时伤叹,对爱情可望而不可及的悲怨;《柳絮》自比柳絮,漂泊无定的苦闷和忧愁;《赠远》抒发爱情逝去后的伤心苦闷;《段相国游武担寺病不能从题寄》“消瘦翻堪见令公,落花无那恨东风”对韶华逝去的无奈怨恨和自卑;《十离诗》依赖川主的柔弱。这些都没有摆脱幽怨的闺阁气息和传统文化压抑下的女性柔弱。尽管诗人最后也没能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历史文化建构中改变自己的社会角色、人身地位、文化定位,依然遭受着封建压迫和约束,徘徊在社会的边缘化地带。但我们依然得说,薛涛诗歌中所表现出的自觉、坚强、有追求的女性意识在当时就是一种进步和发展。

结 语

薛涛是唐代最有名的歌妓诗人。从她的诗歌里我们既看到了沦落乐籍,寄人篱下的辛酸无奈;也看到了努力生活,表现真我的孤芳清拔。诗歌成了她书写生命中真、善、美的美好形式。

薛涛的诗歌有着丰富的题材。娱目游心的山水纪行;感悟历史、寄托怀抱的咏史怀古;关心社会现实的政治边塞都是诗人笔下的内容。薛涛诗歌清丽、婉约的女性化诗风和沉郁豪迈、温柔敦厚的男性化诗风相结合,决定了其诗歌在女性诗坛的地位,也使得 8

2012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论文

她在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体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薛涛诗歌中的女性意识及其人其诗在后世的接受,都体现出了薛涛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薛涛用自己的诗笔书写着自己的心灵与世界。这位富有才情的女子,让我们从她的诗歌中看到了才华、看到了性情、看到了美。

致 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首先向我的指导老师马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正是马老师不辞辛苦的给我指导和不厌其烦的修改,才使我的论文得以如期完成!

另外,我感谢诸位支持我的老师和同学!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他们给我提供了许多素材,帮我解决了许多困难。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最后,衷心地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教授!

参考文献:

[1]薛 涛.薛涛全集•五绝•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二首[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2.[2]钟 惺.名媛诗归[A].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济南:齐鲁书社,1997.[3]张篷舟.薛涛诗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4]张篷舟.薛涛诗笺•唱和诗存[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5]傅璇琮.薛涛研究论文集•薛涛卒年考[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6]张正则、季国平.女诗人薛涛与望江楼公园[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5.[7]刘天文.薛涛诗四家注评说[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2004.[8]陆晶清.唐代女诗人[M].上海:神州国光社, 1931.[9]高正臣.四库全书(第一三三二册二七一集部总集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0]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唐代文学研究(第六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2012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论文

Shallow the artistic style of poetry of Xue tao 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Student majoring in Chinese literature

Ningmi

Tutor

Ma Haixiang Abstract: Xue Tao is a famous Tang Dynasty music prostitutes, is a talented woman, a famous female poet crown, she and Yu Xuanji, Li Zhi said“ three nuns”.And the study on Xue Tao is less, the limited information.From the limited data carries on the preliminary analysis, discuss.On the life of Xue Tao, Xue Tao's poetry of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the artistic style of Xue Tao's poems and other aspects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o reveal its unique aesthetic value and cultural intension.Xue Tao in the Tang Dynasty history and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is a unique, irreplaceable value and function.Key words: XueTao;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art style;

culture connotation

第二篇:毕业论文《浅谈王维诗歌的艺术风格》

上饶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浅谈王维诗歌的艺术风格

汉语言文学专业 王云娟

日期:二0一一年十月

目 录

(1)内容提要………………………………………………………………………3(2)关键词…………………………………………………………………………3(3)总论……………………………………………………………………………4(4)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宁静之极……………………………………5(5)王维的边塞诗明朗清丽,有豪迈之气………………………………………7(6)王维的闺怨、赠友诗,深沉真挚,委婉动人………………………………9(7)结论……………………………………………………………………………11(8)参考文献………………………………………………………………………11

内容提要: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宁静之极,边塞诗明朗清丽,有豪迈之气,闺怨、赠友诗,深沉真挚,委婉动人。笔者以为,王维不同题材的诗歌作品,虽然艺术风格不尽一致,但究其根底还是有一以贯之的艺术特色,即诗歌的“和谐美”。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达到儒释道三家结合所倡导的“和”的境界的诗人,王维是其中的佼佼者。

关键词:诗歌 艺术风格 王维 和谐美

浅谈王维诗歌的艺术风格

汉语言文学专业

王云娟

王维(699-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原籍山西祁县,后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晚年他居住在蓝田辋川别墅。其诗画成就都很高,但是他在唐诗的范畴内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王维在青少年时期就富有文学才华。开元九年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提升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对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前人总结了许多。比如说用“清”、“秀”、“远”三个词语来概括。所谓“清”,就是指王维诗歌的意境和风格具有一种清爽美好、雅洁不俗气的特征;所谓“秀”,就是指王维诗歌语言的清新秀丽;所谓“远”,就是指王维诗歌的立意高远,且整体风貌上给审美者一种咀嚼不尽的言外之意。笔者在研读了王维的诗作后,对其艺术特色有着自己的理解:“宁静”“明朗”“深 沉”是王维诗的鲜明风格,而“和谐”是其诗歌艺术的本质特征。

一、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宁静之极

王维一生中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

比如名作《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这是作者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就意境而言,它不仅给人以“清幽绝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

又如《山居秋暝》,这也是一首意境幽美空灵而又极富生趣的名作。“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 5 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纯美诗境。接下来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可不是么,既是夜间,又被竹林遮挡,怎么能见到浣洗完衣服归来的女人们呢!然而,竹海之中传来的女人们缓步挪移时拨动夜露浸润的翠竹,发出“沙沙”的声响,又伴着她们银铃般的笑声,好一派欢声笑语的喧闹竟打破了如此宁静的夜空;再听水面莲叶波动,渔舟顺流而下,这便是渔夫要乘着今晚的月光去捕鱼。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们戴月而作,随性而起,这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远比宦途官场清明、纯净得许多。尾联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这首山水田园诗画山绣水,清新宁静,耐人寻味。

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比如《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家的时间也忘了,何等自由惬意,这是作者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诗语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从这段描述,我们就可知道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6 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了。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诗人同调无多,兴致来时,惟有独游,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会其趣而已。第三联,即言“胜事自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实在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

二、王维的边塞诗明朗清丽,有豪迈之气

边塞诗在唐代蓬勃发展,这是因为大唐帝国本身的政治与社会实况提供了其繁荣的有利条件。条件之一是唐代的边战频繁,也许是君王的好大喜功,总想扩充版图,扬威异域,也许是外族侵占,不得已而向外用兵;条件之二是诗人前往边境者也多,也许是远赴边荒发觅封侯,也许是怀才不遇,投身幕府。前者是政治因素,后者可以说是社会风气所造成,不管如何,在这一时期,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的诗歌是极大的丰富起来,许多诗人此为题材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王维年青时期也很有一番抱负,他也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写了不少诗歌,既有律诗绝句,也有五古七古。像《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观猎》、《使至塞上》、《出塞作》等,境界明朗,都是壮阔飞动之作。比如《陇西行》:“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诗一开头,便写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了。

一、二句形容在“一走马”、“一扬鞭”的瞬息之间,“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风驰电掣般地一闪而过,以夸张的语言渲染了十万火急的 7 紧张气氛,给人以极其鲜明而飞动的形象感受。中间两句,点明了骑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一个“围”字,可见形势的严重。一个“至”字,则交代了军使经过“走马”、“扬鞭”的飞驰疾驱,终于将军书及时送到。最后两句,补充交代了气候对烽火报警的影响。按理,应当先见烽火,后到军书。然而现在,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是因雪大点不着烽火呢,还是点着了也望不见,反正是烽火联系中断了。这就更突出了飞马传书的刻不容缓。写到这里,全诗便戛然而止了,结得干脆利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尽管写形势危急,气氛紧张,而诗中表现的情绪却是热烈、镇定和充满自信的。这首诗,取材的角度很有特色。诗人的着眼点既不在军书送出前边关如何被围,也不在军书送至后援军如何出动,而是仅仅撷取军使飞马告急这样一个片断、一个侧面来写,至于前前后后的情况,则让读者自己用想象去补充。这种写法,节奏短促,一气呵成,篇幅集中而内蕴丰富,在艺术构思上也显得不落俗套。

而王维写游侠生活的诗作也是明快爽朗,比如《观猎》生动地描写了打猎时的情景。《夷门歌》歌咏历史人物的侠义精神。《少年行》四首表现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鲜明,笔墨酣畅。以主要写“少年游侠”的其一为例:“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前两句分写“新丰美酒”与“咸阳游侠”。二者本不一定相关,这里用对举方式来写,却给人这样的感觉:京华地区,著称于世的人物虽多,却只有少年游侠堪称人中之杰,新丰美酒堪称酒中之冠。而这二者,又象“快马须健儿,健儿须快马”那样,存在着密不可分、相得益彰的关系。新丰美酒,似乎天生就为少年游侠增色而设;少年游侠,没有新丰美酒也显不出他们的豪纵风流。第一句把酒写得很足,第二句写游侠,只须从容承接,轻轻一点,少年们的豪纵不羁之气、挥金如土之概都可想见。同时,这两句一张一弛的节奏、语调,还构成了一种特有的轻爽流利的风调,吟诵之余,少年游浃顾盼自如、风流自赏的神情也宛然在目了。前两句写了酒,也写了少年游侠,第三句“相逢意气为君饮”把二者连结在一起。“意气”包含的内容很丰富,轻生报国的壮烈情怀,重义疏财的侠义性格,豪纵不羁的气质,使酒任性的作风,等等,都是侠少的共同特点,都可以包含在这似乎无所不包的“意气”之中。而这一切,对侠少们来说,无须经过长期交往,只要相逢片刻,8 攀谈数语,就可以彼此倾心,一见如故。这就是所谓“相逢意气”。路逢知己,彼此都感到要为对方干上一杯,所以说“为君饮”,这三个字宛然侠少声口。不过是平常的相逢论交,在诗人笔下,被描绘得多么有声有色。“系马高楼垂柳边”,这是生动精采的一笔。本来就要借饮酒写少年游侠,上句又已点明“为君饮”,箭在弦上,落句似必写宴饮场面。然而作者的笔却只写到酒楼前就戛然而止。这样侧面虚写要比正面实写宴饮场景有诗意得多,含蕴丰富得多。诗人的意图,看来是要写出一种侠少特有的富于诗意的生活情调、精神风貌。

三、王维的闺怨、赠友诗,深沉真挚,委婉动人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因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因此,他往往也会在诗歌中反映出一种浓浓的不遇感。比如说贬官济州时所作《济上四贤咏》以及《寓言》、《不遇咏》和后期所作《偶然作》六首之五《赵女弹箜篌》,对于豪门贵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现象表示愤慨,《洛阳女儿行》、《西施咏》则以比兴手法,寄托了因贵贱不平而生的感慨和对权贵的讽刺。这些诗歌有许多是以乐府的体裁的,王维的乐府诗歌共有39首,约占他全部作品的十分这一。比如《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诗人所处的盛唐时代,在繁华的外衣下隐藏着政治危机:奸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权,纨绔子弟凭着裙带关系飞黄腾达,甚至连一些斗鸡走狗之徒也得到了君王的恩宠,身价倍增,飞扬跋扈;才俊之士却屈居下层,无人赏识。王维在这首诗中借咏西施,以喻为人。《西施咏》取材于历史人物,借古讽今。诗人借西施“朝贱夕贵”,而浣纱同伴中仅她一人命运发生改变,悲叹人生浮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感慨;借世人只见显贵时的西施之美,表达对势利 9 小人的嘲讽;借“朝为越溪女”的西施“暮作吴宫妃”后的骄纵,讥讽那些由于偶然机遇受到恩宠就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人;借效颦的东施,劝告世人不要为了博取别人赏识而故作姿态,弄巧成拙。写出了人生浮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诗开首四句,写西施有艳丽的姿色,终不能久微。次六句写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宠爱,就身价百倍。末了四句写姿色太差者,想效颦西施是不自量力。语虽浅显,寓意深刻。下面再以《不遇咏》为例来分析: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慨心情。诗共十二句。开头四句,紧扣“不遇”题旨,连用四个“不”字,反复叙写自己困顿失意的情形。首句是说自己,向朝廷上书,陈述自己的政见,表达用世的要求,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次句意思是说自己退隐躬耕,因为天时不顺,没有获得好收成,衣食无着。第三句反用晋伏滔参加孝武帝召集的百人高会,受到孝武帝垂青的故事,借指自己不能挂名朝籍的不幸遭遇。第四句意思是:阿谀奉承权贵,可以获得利禄,但自己的性格刚正不阿,不愿这样做,只能沉沦困顿。接着的四句,描写主人公不遇失意后漂泊困窘的生活。主人公落魄以后,远游河朔,投靠一位朋友为生。但滞留他乡,依附他人的生活,使他心中产生了深沉的乡思。家人住在京城,风尘阻隔,音信全无,他们都平安无事吧?还是暂且留在北地,登山临水,流连赏玩吧。即使春天已经来到人间,和风吹拂,杨柳依依,最能惹起人的旅思,也全然不管。既思乡怀人,却又宁愿继续漂泊他乡,主人公这一矛盾的心理,极深刻地反映了他失意以后凄楚、哀伤悲愤的心情。最后四句,主人公向友人陈述他对世俗的态度和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说:今天世上的人,只为自己着想,自私自利,我对这种现象大为不悦,内心十分鄙视。这一点,你是应当了解的。我希望先济世致用,然后功成身退,去过闲适的隐逸生活,岂肯一辈子庸庸碌碌,毫无成就,枉做一个男子汉大丈夫。这首诗中所表现的虽是失意 10 不遇,但其中仍然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体现了盛唐封建知识分子普遍的精神风貌和人生态度。

另外,王维写的一些赠送亲友和描写日常生活的抒情小诗,如《送别》“山中相送罢”、《临高台送黎拾遗》、《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杂诗》“君自故乡来”等,千百年来传诵人口;《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在当时即播为乐曲,广为传唱。这些小诗都是五言或七言绝句,感情真挚,语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饰,具有淳朴深厚之美,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

纵观王维的诗歌作品,虽然在不同题材的作品中存在着不尽一致的艺术风格。但是,究其根底,王维诗歌还是有一以贯之的艺术特色,即诗歌的“和谐美”。“和”是古代艺术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与审美理想,儒家所论之“和”立足社会人事,强调用“仁、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联,;道家所倡导的“和”,则是建立在自然之道的基础上,将天地之“和”作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最高旨归。因此,儒家倡导的“和”是一种人为的“和”,道家倡导的“和”则是一种自然的“和”。而自魏晋六朝以后,禅宗以物我合一的思维方式,发展、补充、丰富了“和”的内在意蕴。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达到儒释道三家结合所倡导的“和”的境界的诗人,王维是其中的佼佼者。王维后期由于心态的“和”,一方面使得他带着这种“和”的心态去观察自然与社会,另一方面,由于这种心态的过滤,使得他诗歌中的自然物象和社会事象也呈现出“和谐”的特征。在他诗歌的境界中含有一种静,一种永恒的静。而且,作为审美对象入诗的社会事象也没有尘世纷扰、争斗、冲突,只有勤劳、善良、友爱、和睦的“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在诗人“和”的心态观照下的社会生活,似乎是人人都在自由地呼吸、自由地劳作、和睦相处,真正是《桃源行》中所描绘的超越尘世的世界,这或许正是王维诗歌艺术长久不衰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①李瑞腾,《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唐代边塞诗中的英雄形象》,《文艺月刊》,1982年6月,156期,79-85页

②李瑞腾,《唐诗中的山水》,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会,1981年12月 ③入谷仙介(日)著 卢燕平译,《王维研究》,中华书局,2005年10月 ④田望生,《空山诗魂》,华文出版社,2004年1月 ⑤王志清,《纵横论王维》,齐鲁书社,2008年7月

⑥谭朝炎,《红尘佛道觅辋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 ⑦陈铁民,《王维新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⑧李泽厚,《禅意盎然》,《求索》,1986年第4期

第三篇:文化内涵

第一章医院简介

三原县中医医院成立于1978年,由原城关地段医院易建而成。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是我县唯一一所以中医特色见长的综合性医院,是我县职工(居民)医保、新农合、残疾人鉴定定点医院。2010年与陕中附院建立协作关系,加挂陕中附院三原医院牌匾。医院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卫生行业“文明示范单位”、咸阳市“优秀中医医院”和“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三原县“文明标兵单位”。

医院位于县丰原街中段,占地15亩,建筑面积8000㎡编制床位180张,年门诊量9万人次,医院现有职工273名,其中卫技人员198名(高级职称18名,中级职称50名),医院拥有螺旋CT、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流变、C型臂、腹腔镜、电脑牵引床、CR及电透系统等30余种100多台件先进的医疗设备。

医院设立两个门诊部,开设内科、脑病科、普外科、骨伤科、疼痛康复科等30多个临床和医技科室,以及标准化的中西药房、制剂室。疼痛康复科、脑病科为省级中医特色专科,骨伤科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

医院坚持“中西并重,中医立院,特色强院”的办院方向,坚持走专病专科的发展之路,注重中医特色优势的发挥,针灸、推拿、按摩、火罐、刮痧、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中风病、颈肩腰腿痛、椎间盘突出、股骨头坏死等顽疾的治疗上,采用中医传统疗法配以中药制剂,内服外敷,疗效显著,颇受赞誉。专科、专病、专药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医院始终秉承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病人至上的服务理念,以弘扬、继承、传承、创新祖国传统医学为己任,注重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全力为患者提供一个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第二章医院文化

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

“仁”,体现了中医仁者爱人、生命至上的伦理思想,以救死扶伤、济世活人为宗旨,表现为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

“和”,体现了中医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平和的健康观,调和致中的治疗观,以及医患信和、同道谦和的道德观。“精”,体现了中医的医道精微,要求精勤治学,精研医道,追求精湛的医术。

“诚”,体现了中医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要求心怀至诚于内,言行诚谨,表现在为人处事、治学诊疗、著述科研等方面贵诚笃端方,戒诳语妄言、弄虚作假。

三原县中医医院院徽及释义

三原县中医医院院徽由医标和太极图案组成,意喻中医阴阳平衡衡,天地人相合的中医药人文理念。

双鱼太极图案以绿色为背景,象征着生命与健康。十字医标,体现了医务人员以病人为中心,全方位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这样一个理念,白十字代表以病人为中心,四颗红心代表对病人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院训

爱中医,爱医院,爱同事,恪守医德,关爱病人。

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祝健康之完美。

医院精神

视病犹亲的人文精神 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刻苦钻研的拼搏精神 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 爱院如家的主人翁精神

医院主题文化

弘扬祖国医学,继承、传承、创新中医

药文化,做中医人,树中医魂。

发展战略

中医名医云集、驰名中医药特色科室、渭北中医名院的“三名战略”。

发展定位

中西并重,中医特色突出,中医药优势明显,名医、名科、名药齐备,专科一流,设备先进的现代化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服务宗旨

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

第四篇:论曹操诗歌的时代精神及艺术风格

论曹操诗歌的时代精神及艺术风格

甘肃定西夏钊

摘要:

曹操诗歌富有建安文学的时代精神,他的诗歌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现实及抒发他统一天下的抱负和志向,也表现了他求贤若渴的心情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其诗歌梗概多气,开一代诗风,影响深远。关键词:

曹操

建安文学

悲凉沉雄

建安风骨 引

言:

建安时代,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光辉的起点。从此“文学的自觉时代”①开始了。文学走上了独立发展的新阶段。这时文坛上出现了一个崭新的面貌:俊才云蒸,文体大备,作品丰富,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等作家以他们辉映古今的文学成就,开创了一代崭新的文学风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曹操的诗歌,开一代诗风,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要探究建安文学,就不能忽视曹操诗歌的时代精神及艺术风格。

曹操,旧舞台上的“白脸”、小说家笔下的“奸臣”、时评中的“乱世奸臣”,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实事求是地讲,曹操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而且在文学上也

1 有很高的造诣,他和他的儿子曹植、曹丕一道“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共同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局面,为我国文学事业的发展兴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据史书记载:曹操“御军三十年,„„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可见曹操诗作应该很多,可是由于历史烟尘的湮灭,曹操的诗作现存仅有20余首,这不能不说是曹操的遗憾、文学的遗憾、历史的遗憾。然而就是这仅存的20余首诗歌,却也能从管窥解曹操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曹操的诗歌在继承和发扬古乐府诗歌的基础上,缘事而发,推陈出新,雅俗兼顾,沉毅雄迈,峻奇披阖,意境开阔,堪称双绝。

一曹操诗歌的时代精神

建安文学是我国最有时代精神的文学。这也正是建安文学超出前代文学而呈现自己独特风貌的可贵之处。换言之,体现时代精神也正是建安文学的灵魂。在曹操的诗歌中,我们可以体味到建安文学所特有的时代精神。

建安时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动荡的历史时期。汉代末年,皇权旁落,战乱频仍,群雄割据,民不聊生,特别是中原黄河流域,军阀混战不断,从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进军洛阳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 的二十年里,中原黄河流域变成了一个大屠场。洛阳、长安相继遭到严重破坏。洛阳周围“二百里内,室

2 屋荡尽,无复鸡犬②”;长安城外“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③尽管社会面貌惨不忍睹,曹操诗歌却能正视现实社会,反映民生疾苦。

曹操现存仅二十多首诗按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

1.反映汉末的社会**和人民的苦难

其作品主要以《薤露行》和《蒿里行》为代表。这类诗现实性强.东汉末年,统治阶级内部外戚和宦官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汉灵帝死后,少帝刘辨继位,外戚大将军何进为了对抗宦官势力,密谋召董卓率兵入朝相助,不久谋泄何进被宦官所杀。董卓入京后,诛杀大臣,废少帝,另立刘协为献帝,并挟持献帝迁都长安,百万群众也被迫西迁,纵火焚烧了洛阳。《薤露行》就是对这一历史事实的记述。作者在描写董卓焚烧洛阳,强迫洛阳上百万人民西迁的情形时写道: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作者“怊怅述情”,诗中真实地再现了百姓被迫迁往长安时哭声载道的惨景,揭露了**者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对“号泣而且行”的百姓的同情及对这种社会现实的愤慨。可谓是悲感填胸,“莽苍悲凉,气盖一世。”④《蒿里行》内容与此诗相关,其原诗为: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雄。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帝称号,刻玺在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3 董卓的专权,引起了各地州牧郡守的不满。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09年),关东各地州牧郡守纷纷起兵讨伐董卓,并推举袁绍为盟主,进兵洛阳。各路军阀为了保存实力,他们谁也不肯出卖力气,因而观望不前。不久,豪强割据势力便开始了一场大混战,自相残杀。于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号。初平二年(公元161年)袁绍谋立刘虞做天子,刻作金印。诗的前十句,就记述了这样的史实。最后六句,责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和痛苦。诗人饱蘸着愤怒感情的诗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悲惨、凄凉、的历史画卷。透过这幅历史画卷,我们可以看到,由于连年的征战,将士的铠甲不离身,生了虮虱,百姓大量死亡,累累白骨露在野外,千里之内荒无人烟,幸存者寥寥无几。这是一幅多么萧条、冷落、荒凉的景象,这与曹植在《送应氏》诗中所描写的“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王粲在《七哀诗》中写的“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惨景互为印证。看到这些,怎能不使人有“断肠”之感?这既是作者对苦难人民的同情,对战乱现实的愤慨,同时也道出了千千万万挣扎在死亡之线上的广大劳动人民对制造祸乱者无情控诉和强烈谴责。可谓是“怊怅述情”。作者是由愤而悲,悲愤至极。此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六句,但反映的内容却是十分丰富、深刻的。它与《薤露行》一样是汉末残酷现实的逼真写照,可并称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⑤此外,曹操反映民间疾苦的诗还有残存的《谣俗词》一类的作品。曹操在《谣俗词》中写道:

4 粒粟不足舂,寸布不可缝。瓮中无斗储,发箧无尺缯。友来从我贷,不知所以应。

这首诗诗人采用了民歌的形式,反映人民无衣无食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他对民间疾苦的同情。

2.抒写自己的理想和雄心壮志

面对天下动荡、分裂局面,统一天下,实现封建治世,便成了政治家追求的最大的政治理想,曹操在这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曹操的政治思想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要建立一个统一而富强的国家。在其《对酒诗》中就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的图景,来表达他要实现的理想社会,于是其后大半生时间戎马倥偬,致力于天下的统一事业。其诗歌也表现出了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如曹操在北征乌桓时所写的《步出夏门行》组诗的第四首《龟虽寿》。曹操北征乌桓之时,已有五十三岁,作为一个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为了统一祖国的北方,他整整奋斗了大半生。这次北征乌桓虽然历尽艰辛,但却取得了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的巨大胜利,为最后统一北方打下坚定的基础。在胜利面前,曹操一方面感到大业未成,任重道远;另一方面又清醒地认识到行将暮年,岁月易逝,在有生之年,不应苟延性命,而应奋发进取,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用自己的行动,奏出一篇改天换地的时代乐章。这首诗充分表达了曹操这种锐意进取的精神。其诗云:

5 神龟虽寿,犹有尽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开篇诗人就独具匠心,巧妙地以神话中的“神龟”和“腾蛇”为喻,形象地阐明了世间一切事物都有生死和盛衰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作者朴素的唯物论思想。“神龟”以寿长见称,“腾蛇”以能腾云驾雾名世。但就是这样寿命长和本领大的“神龟”和“腾蛇”,也有死亡和化为尘土的时候,何况是人呢?作者以形象和贴切的比喻,说明盛衰和生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四句话是全诗精粹之处,感情真挚,积极乐观,可谓是掷地有声。诗人以激昂的诗句,深邃的哲理,使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和飞跃。这里诗人借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烈士暮年,就像千里马,虽然形衰,但壮志不减,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壮志豪情,统一国家,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仍为泯灭。比喻生动贴切,耐人寻味,这正是诗人激越壮怀自我形象的写照。诗人以“老骥”自比,形象地表达自己虽已暮年,但心中仍怀着统一国家大业,这正是他所思虑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不同凡响地回答,如惊雷,似烈焰,散发出巨大地思想能量,很好地表达了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这高亢激越,脍炙人口地诗句,千百年来,激励鼓舞着无数仁人志士奋斗不已。可谓是“名言激昂,千秋使人慷慨”。⑥诗人从既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两方面,辨证对待人的寿命问题,6 一个人寿命的长短,不是由天来决定的,只要善于保养身心,便可以延年益寿。这表现了作者不信天命,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思想。当然,诗人所希翼的长寿,绝不是为了苟延性命,而是希望在晚年干出一番事业。

曹操为了实现其统一天下的壮志,积极组织自己的骨干队伍,推行一系列选贤任能的用人路线,提出“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⑦时也”。曹操思贤若渴,他希望更多地贤才加入到自己地组织队伍中,共谋统一大业,这种心情在其诗中也表现的很突出如《短歌行》。

《短歌行》感情充沛,气势雄健,给人以极强地感染力。全诗如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嗷傲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淡燕,心念日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之西,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中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辅佐,尽快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心情。这和他的晚年多次下求贤令是一致的诗的开头,写诗人在欢宴之际,想到年华易逝,功业未成,因而发出了“人生几何”“去日苦多”的慨叹。在“人生几何”,譬如朝露”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面前,可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感到无能为力,及时行乐;一种是珍惜时光,积极

7 进取,建功力业,以补充人生短暂之不足。“志在千里”的曹操自然采取了后者地态度。为此,他在歌声慷慨激昂之时,“忧思难忘”,想要借酒来排遣忧愁。李白就曾有过“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涤荡千古愁,留恋百壶饮”的诗句,但酒浆又何能解除心中地忧思?他所念念不忘的仍是国家的统一事业。“青青子衿”四句表明诗人对贤才的思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郑风·子衿》篇里用以表达女子对情人的思念。诗人借以表达所思念的贤才,足见其对贤才思念之切、之深,可谓恳挚缠绵,一往情深。“嗷嗷鹿鸣”四句,表达诗人得到贤才后满心喜悦之情及对他们的殷勤接待。“明明如月”四句进一步表明了诗人思念贤才的苦闷未能中断,这种忧愁是发自内心的。这也是峥嵘崛起的民族精魂的悲壮呼唤。“越陌度阡”四句,描绘出一幅贤士来访图,那些贤士越过田间小路屈驾来访,诗人同客人久别重逢,欢宴款待。写到这里诗人又以鸟择林为喻,比喻众多贤士们与诗人是两情契合的好友。最后四句则是全诗的主题,诗人表示要像周公一样的热情接待贤士。这四句完全是用比,只有高山、大海般的博大胸怀,周公吐哺般的礼贤下士,才能得到天下的衷心拥戴。充分表现了诗人为完成统一大业而求贤若渴的心情和积极奋发的精神。清人陈沅曾指

⑧出:“此诗即汉高祖《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所言极是。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西汉的开创者刘邦渴望得到“猛士”来“守四方”,曹操则思贤才以定

8 天下。他们在感情上是有共同之处的。

总之,曹操的诗歌集中体现了建安文学的时代精神,他在诗歌中写出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表现了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和进取精神;对战祸造成的灾难的社会现实充满着愤慨之情,对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对贤才的极端渴望,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视等,都洋溢在字里行间。他的诗歌,豪迈纵横,苍凉悲壮,充满着慷慨之气,强烈地腾发出这一时代所具有的积极精神,开创建安文学的一代诗风。

二 曹操诗歌的艺术风格

建安时代,汉末的**现实一方面给建功力业提供了可能,激发起士人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岁月不属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因此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曹操的诗具有豪气奋迈,苍凉悲壮,质朴刚健的艺术风格。

首先,曹操首开学习乐府风气,富有创新精神。

他的诗采用乐府古题写现实内容,不受传统思想和体制的约束。如《薤露行》、《蒿里行》,用愤激之情,极写乱伤之惨,表达了诗人的苍凉悲壮之情。他在《薤露行》中指出,由执政者的无能,才造成董卓的作乱,使国家和人民遭受了祸殃。面对那被焚烧后剩下残垣断壁的“洛城郭”,诗人“悲感填胸”,正如方东树所云:“此诗浩气奋迈、古直悲凉、音节词旨、雄姿真朴,一起胸直高大,收悲痛哀远。?⑨

9 在《蒿里行》中,作者“看尽乱世群雄情形”,揭露了他们自相残杀为社会造成的严重破坏。“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悲哀至极。

其次,情调慷慨悲愤,沉郁雄健。

如《苦寒行》中甚是充满悲凉慷慨之气,“不过从军之作,而取境阔远,写景叙情,苍凉悲壮,用笔沉郁顿挫。《却东西门行》中描写征夫久役不归的怀乡之情,倾诉了将士离索之悲,吐露了作者自伤离乱的情怀。曹操面对离乱的现实,产生悲凉凄苦之感,但在他凄怆伤时的乐调里,却一直交织着慷慨奋发的音符,浩气奋迈,气韵沉雄。这从他的《短歌行》、《步出夏门行》、《善哉行》等诗篇中都能感受到,可见,曹操的诗篇是以沉雄俊爽,刚劲猛健而自成一格的。对此,前人有很多赞誉,如敖陶孙云:“如犹燕老将,气韵沉雄。” ⑩张玉毂云:

⑾“老瞒诗格极雄沉,开魏犹然殿汉音。”刘熙载云“曹公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 ⑿曹操是“梗概多气”诗风的开启者,其诗歌的这种艺术风格对后世影响是深远的。

第三。语言简朴刚劲,善用比兴。

诗人在继承《诗经》四言古诗的传统,但有所创新。他的诗语言质朴简洁,遒劲有力。如《观沧海》用“澹澹”写大海无边,水波激荡;用“竦峙”点出山岛在大海中屹立的雄姿;用“丛生”写出树木繁茂;用“萧瑟”表现秋风劲吹的声响。这些质朴有力的语言描写壮阔丰美的景象,抒发宽广豪迈的情怀,有很强的表现力。有些诗句善用比兴,10 形象鲜明,如《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用形象的比喻表达事在人为,人定胜天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辨证法观点,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

注释:①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之关系》

②《资治通鉴》卷五十九

③王粲《七哀》

④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 ⑤钟惺《古诗归》卷七

⑥陈祚明《采菽堂诗集》卷五 ⑦《求贤令》

⑧《诗比兴笺》卷一 ⑨同《昭昧詹言》卷一 ⑩《昭昧詹言》卷二 ⑾《诗评》

⑿《艺概》卷二《诗概》

参考书目:

《三曹诗文赏析集》 李景华主编 巴蜀书社 1988年11月版

《建安文学述评》

李景华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版 《三曹父子与建安文学》 王巍著

辽海出版社2002年1月版 《建安文学概论》

王巍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卷》茅宗祥主编汉语大辞典出版社 2002年6月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罗宗强、陈洪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11

第五篇:鲍照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的论文

论文摘要】古人对鲍照诗歌的风格评说有很多,本文试图从这些论说出发,反本溯源,揭示鲍照的多样诗风。

【论文关键词】鲍照诗歌风格多样性

鲍照是南北朝刘宋时期一个重要的诗人,元嘉三大家之一,尤以乐府为人所称道。但他的诗歌地位,一直饱经争议。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颜不如鲍,鲍不如谢。“①但随着后人研究的深入,鲍照的地位俨然有赶超谢灵运之势。章培恒的(中国文学史》中写道:“但他(鲍照)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以至被推举为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②由此也可见,他的诗歌在不同时代,受到的待遇并不一致。与此相关的,关于鲍照诗歌的风格,自古以来评论家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产生了各种说法。梳理这些言论,不难发现,其实鲍照的诗歌风格很复杂,任何断语都有似是而非之感。然而对于他的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却少有人提及,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后人对鲍诗风格的评说

鲍照死后不久,虞炎奉命作<鲍照集序》,其中对鲍照的作品风格有如此评价“照所赋述,虽乏精典,而有超丽。”

稍后的沈约在(宋书关临川烈武王道规传附鲍照传》中说“鱼包照字明远,文辞瞻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

梁代钟嵘的<诗品》把鲍照的诗歌列为中品,并评价道“其源出于二张,善制形状写物之词。得景阳之椒诡,含茂先之靡鳗。骨节强于谢混,驱迈疾于颜延。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磋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然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故言险俗者,多以附照。”

在梁代萧子显的《南齐书·文学传论》中,如此评价鲍照的诗歌风格:“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魄。亦犹五色之有红、紫,八音之有郑、卫。斯鲍照之遗烈也。”

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一诗中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由于杜甫的“俊逸说”简练又恰当,因此为以后的广大诗家所引用。

北宋秦观的《韩愈论》里说:’‘谢灵运、鲍昭之诗,长于峻洁。”后为<诗人玉屑》(草堂诗话》等诗论所引。

北宋陈师道(后山诗话》“鲍照之诗,华而不弱,陶渊明之诗,切龄情事,但不文耳。”

南宋敖陶孙在<耀翁诗评》中说:“鲍明远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

明陆时雍《诗镜总论》所谓“鲍照材力标举,凌厉当年。如五丁凿山,开人世之所未有。当其得意时,直前挥城,目无坚壁矣。骏马轻貂,雕弓短剑,秋风落日,驰骋平冈,可以想此君意气所在以上只是列举了部分有代表性的观点,现在试对这些观点做些分析。

虞炎和沈约都指出了鲍照作品遒丽的特点。虞炎似乎是对鲍照的文注意较多。沈约直接指的就是他的乐府诗。

钟嵘的《诗品》只讨论五言诗,因此忽略了鲍照的乐府诗。

他认为鲍照的诗其源出于二张,这主要是看到了鲍照的写景诗和女性诗。因为张协以写景诗成名,《诗品)评其“巧构形似之言,·词彩葱倩”。张华以闺情诗闻名,(诗品)评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钟嵘是看到了在这两种类型诗歌上鲍照的诗风。谢混被评为’‘才力苦弱,故务其清浅。”鲍照古诗中的不平之气,自然让他的诗比谢混的有力量得多。颜延之以用典为名,诗品评其’‘喜用古事,弥见拘束’‘,鲍照用典远不如颜延之频繁,在节奏流动上自然“驱迈”。钟嵘指出的鲍诗的缺点是险俗。险是不避危仄,是从音律和意象上来批评,鲍照常用仄声韵,其诗的意象,运动感,都有危险之感。俗是贵尚巧似,指鲍诗在某些诗歌上模仿痕迹较重,如前面所说的对二张的吸收。有些观点认为俗是批评鲍照的乐府,我觉得并不恰当。因为作为一个严谨的批评家,钟嵘自然清楚他要讨论的是什么,即使他看不起鲍照的乐府诗,也不会在一本五言诗的论著里,把他对乐府诗的不满,发泄在诗人五言创作的评论上。钟嵘所指摘的险俗,在今天当然也可以作不同的解读。险也是一种美,更是一种张力的体现。而俗更可以看出鲍照之才高,可以驾驭的题材之广泛。

萧子显说鲍诗“发唱惊挺,操调险急”。这让人想起(拟行路难十八首》,这种形式的创作感情充沛,随着长短句式的变换以及语气节奏的控制,造成诗情的跌宕,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这也是鲍照最为人所称道的作品,对后代诗人影响极大。“雕藻淫艳,倾炫心魄”,则是指鲍照的一些女性诗和写景诗(包括乐府诗),集描写之能事,颜色变化频繁,意象丰富。把鲍诗比喻成诗经中的郑卫,也当是指这一类描写居多的诗。

杜甫以“俊逸”来形容鲍照的诗歌风格。我想大抵指的是他的乐府诗。尤其是《拟行路难》等自我色彩较浓厚的诗和一些边塞诗,充满凌厉矫健之感。秦观所说的“峻洁”,与“俊逸”亦相似,陈师道所评价的“华而不弱”,注意到了鲍诗的描写和气骨。敖陶孙和陆时雍的评价,亦当是对他的乐府诗有感而发。综观这些评论,可以看出,每位评论家的侧重点都有差异,这当然无法达成统一的认识。这也由于鲍照诗歌题材和形式太丰富了,他的笔,触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诗歌的各个方面,这也真让人感到惊异。因此,要谈论鲍照的诗歌,首先要做的工作,必然是分类。

二、鲍诗的多样诗风

首先是乐府诗。鲍照存诗二百余首,乐府就有八十多首,在当时乐府诗还为文学界所轻视,不认为是正宗的文学。鲍照是最先大力写乐府的诗人,并且他创造的成就,也罕有人可以匹敌。<拟行路难十八首》是他乐府诗中的名篇。这十八篇涉及题材很广,有写弃妇的,有写战争带给百姓的伤害的,有感叹怀才不遇的,有感叹人生短促变幻的,然而鲍照却加进强烈的个人色彩,似乎当事人都是自己,给这些诗贯穿了相同的基调,感情充沛而强烈。其中不乏名句,如“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自古圣贤皆寂寞,何况我辈孤且直。”等,不胜枚举。他多用“君不见”句式,往往开场就很激越。而杂句的不断转换,形成强烈的节奏感,配合强烈的诗情,因此感染力非常强。与此相类的是其他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诗作。“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饥鹰独出,奇矫无前”,殆非虚言。

在乐府诗里有几篇是早期的边塞诗,如《代出自蓟北门行》③,(代陈思王白马篇》等,诗风高昂雄壮,如“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殊”,“但(上接第260页)令塞上见,知我独为雄”等句,充满了英雄主义的豪迈色彩。(代东武吟》《代苦热行》等诗则充满了英雄落寞的悲哀以及对统治者不关心军人的控诉,诗风沉郁悲凉。

乐府诗里另一类就是艳情诗,如《中兴歌》、<代白经曲》、(代春日行》等,这题材的诗,在鲍照的乐府诗中有很大的比重,展现了不同的风格特征。在《代陈思王京洛篇》等诗歌中,他极尽描绘之能事,使用大量的闺房名贵物品为意象,同时配上各式色彩,形成了雕藻淫艳,倾炫心魄的风格。但在另一些诗如《代北风凉行》中,则形成了较有深度的美学风格,“问君何行何当归,苦使妾坐自伤悲。虑年至,虑颜衰,情易复,恨难追。”深情委婉,别得风味。

鲍照乐府诗的另一块就是挽歌。挽歌的风格是沉郁阴暗的,充满着悲情,由于鲍照对人生期望太高,失望也大,对生命的感叹也就格外的强烈。

其次是五言古诗。

鲍照的五言古诗中,山水交游诗占了很重要的一块。他的山水诗,语言奇丽峭拔,沉雄精当,细描时如绣针画笔,字字精当。又常注意雄壮神奇的景物,并且善于用动词,写动景,表达偏激难捺的心情。如《行京口至竹里》:“高柯危且辣,锋石横复仄。复涧隐松声,重崖伏云色。冰闭寒方壮,风动鸟倾翼。……”押仄声韵,用奇险意象,动态描写也很成功。然而有时写景,让人感觉艰涩不流畅。

鲍照还有一类拟古的诗作,如<拟古八首》《绍古辞七首》等,不像山水诗那样艰涩,倒是很有乐府诗的那种张扬的风采。梗概不平之气,再次泛滥。这类诗作,在他五言古诗中,当比山水诗的地位来得要高。

以上大概分析了鲍照不同类型诗作的不同风格,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由于诗歌类型的不同,鲍照的诗体现了鲜明的不同风格,但这些诗毕竟是鲍照一人所写,因此在这些不同中,我们又可以发现出共性来。比如急,写景时用危景,感叹时的节奏控制,都体现了鲍照心态不平和,容易激动的创作特点。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鲍照诗歌风格本身的丰富多彩,以及评论家所处时代及个人品味的限制,鲍照的诗歌被赋予了众多的风格,但是任何一种风格,无疑都存在着它的片面和不足,我们在看待鲍照的诗上,要看的更全面,这才是正确的方式。我们还得明白,当我们看到某种对鲍照诗歌的评价时,得知道他是对鲍照哪些诗歌的评价,以及他本人所拥有的诗歌观。用一种观点来涵盖鲍照的诗,得到的只能是偏差和谬误了。

下载浅论薛涛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文化内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论薛涛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文化内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秋游四川之薛涛纪念馆

    在成都逗留的第二天,在同伴的提议下,我们乘车前往望江楼公园。之所以要去望江楼公园,是因为出行前在攻略中得知此地是喝茶的好地方。 走进望江楼公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

    薛涛的诗情人生(精选5篇)

    薛涛的诗情人生 宋冠军 内容提要 薛涛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女诗人,她留给我们太多的想象的空间,本文将通过把薛涛的一生分为三个时期来浅谈一下女诗人的情感及其变化。 唐代女......

    薛培涛-课堂教学改革心得

    我对数学新课堂的几点认识薛培涛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主战场,是实践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主渠道。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改变学生学习......

    地税文化内涵

    地税文化创建 一、地税文化的基本内涵: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理念、一种品行、一种责任、一种资源、一种动力。 二、意义: 加强地税文化建设,是地税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

    “和”的文化内涵

    “和”的文化内涵2013年10月14日来源:人民论坛10月上(总第418期)作者: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孔子研究院院长)传统经典中的“和”“和”的历史非常悠久......

    设计文化内涵

    设计直到现在,人们已渐渐地明白,设计是为人,而非产品或金钱,慢慢地明白了设计的这种人文精神。 而如何使中国的设计更具民族性和本土文化的特性,这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根本,也是......

    大学文化内涵

    大学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 追求真理、严谨求实。哈佛大学的校训就一个单词:truth(真理;有人把它译为:让 真理与你为友)。追求真理,而不迷信权威。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

    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1、 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作用? (1)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