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学形象学案
文学作品的形象
教学设计
河北阜城中学
石洪新
★高考导航
“欣赏作品的形象”是《语文考试大纲》规定的重点考之一。
综观近年高考文学作品的选文,描述形象类散文地位突出,且表现了“稳中求变”大原则中的“稳”。
状物类,如“彩色的荒漠”“岳桦”“记住回家的路”等。记人类,如《阿庆》中的“阿庆”,《董师傅游湖》中的董师傅,《魔盒》中的贝格斯太太,《孕妇和牛》中的孕妇等。
★考点诠释
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文学作品的形象是广义的,可以是具体人物(个体、群体),如“董师傅”、“阿庆”、“贝格斯太太”、“遗璞村人”,也可以是寄托情感、哲理或象征某种人物、精神的物象、景象,如“长城”、““云”、“岳桦”。文学形象都是一定的社会环境、生活情景中具体的典型。
散文、小说中的物象,诗歌中的意象,都属文学作品形象的范畴。★考查重点
艺术形象的分析。★方法攻略
(1)整体关照,感知形象
整体关照乃能高屋建瓴、前后贯通、把握文脉,在此基础上分析形象才能全面完整。而记人和状物散文的形象较之其他类型的散文的形象要突出、丰满、重要的多。全面感知作者笔下形象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品质是阅读好此类文章的根本。
(2)筛选词语,把握形象
考查形象特点的题目,一般来说,从文中筛选出关键词语即可,不必作高难度的归纳概括。
(散文中的形象特点的考查即筛选信息,概括特点。)(3)解剖意志,品味情感
感知形象只是对文本内容的形式感知,接着要通过联系背景、捕捉动情点、连接感悟线,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作家的态度。
★人物形象
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作者与读者进行感情交流的媒介。当然,有些寓言类小说,其形象虽是“物”,但绝对都是人的物化。
1.人物形象的意义
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来描绘他所处的时代。寄寓他所领悟的生活哲理;而读者也往往通过人物形象来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质。许多小说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塑造了具体可感的典型的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祥林嫂。
所谓典型的艺术形象,指既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的某些本质,具有某种共性的人物形象。如别里科夫。
2.人物形象的鉴赏,是指对人物命运、性格、思想的解读。可分为两个层面:①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鉴赏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1)从一定的角度阅读,把握文章表现人物的文字 ①.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a.注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直接描写。b.注意他人的态度、感情、感受等间接描写。
c.注意表现人物身份、地位、遭遇、个性以及内心世界的细节描写。②.通过情节、事情分析人物形象
要善于将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去分析。③.通过环境分析人物形象
自然环境,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
社会环境,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塑造者,将人物放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去分析其性格的成因,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一环。
(2)从一定的角度提炼表现人物的文字,归纳形象特点
①.人物的外在特点,包括长相、身材、健康状态、体态等。
②.人物的内在特点,包括心情,态度、情感、性格、气质、品格等。
③.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即有什么代表性、社会性,作者通过人物所要表达的意图。概括形象是着眼外在的特点还是内在的特点,要不要揭示形象的社会意义、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要根据题目要求或揣摩题目意图、文章主题来确定。
4.题型:(1).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请简要概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3).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方法。(4).结合材料分析评价人物形象。
(要把握作品的意境情调。要抓住人物最富有特征的动作、表情和语言,用最准确的语言概括揭示人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心世界。)★高考真题演练:(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例1.《黄土》(《考脉》341页)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答:
例2.07福建卷《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答:落叶:一是指在外漂泊、思念故乡及亲人的“我”;二是指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落叶”是本文的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
例3.07全国卷1《总想为你唱之歌》
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答:(1)相同点,顽强不屈,有着极强的生命力。(2)用意,①表现大西北的精神风貌。②表达作者对大西北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例4.08浙江卷《乌米》
18.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各不超过两个字)(2分)答:
21.鲁迅《祝福》中“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者,其重要性与本篇中“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答:
例5.09年全国1卷《彩色的荒漠》
14.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答案】(4分)第一问:戈壁滩环境的恶劣;戈壁滩色彩的单调。
第二问: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与下文要描写的彩色荒漠形成鲜明对比;先抑后扬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例6.09浙江卷《魔盒》 16.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不超过100字)(5分)
【答案】①热爱故土,珍视亲情;②淳朴善良,热情爽直。③观察敏锐,善解人意。
例7.09宁夏海南卷《孕妇和牛》
孕妇和牛 铁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肯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
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黑夜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作伴。她和它好像有点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由着黑的性儿,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长声,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孕妇乐了,平原顿时热闹起来。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刚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孕妇不识字,他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丈夫也不知道。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这样,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那么,原因还是胸膛下面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若是孩子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
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
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她叫住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一张白纸和一杆铅笔。
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等待着孩子们远去。她仿佛要背着众人去做一件鬼祟的事。
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她的手很巧,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她努力端详着那陌生的大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落下了第一笔。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是什么意思,又不由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
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了。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干过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
不知何时,黑已从麦地返回,卧在孕妇的身边。它静静的凝视着孕妇,脸上满是驯顺,像是守候,像是鼓励。
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个,她的白纸上那个也落着十七个。
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贤亲王神道碑
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可它们毕竟是字。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立在了孕妇的心中。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
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主人骑上去。“黑——呀!”孕妇怜悯的叫着,强令黑站起来。孕妇和黑走在平原上,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拿脸蹭着她的手。一股热乎乎的东西涌现在孕妇的心房。她很想对人形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这种情绪就叫做感动。
“黑——呀!”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嘟囔,声音有点颤,宛若幸福的呓语。(2)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6分)答:
(3)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
例8. 06山东卷《文赤壁》
19.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100字左右。(6分)答:苏东坡,是一代豪杰,文笔飞扬铸华章。他失意而豁达,不怨天尤人;他面对不白、不公、不平而淡然处之,与风月为伴,与赤壁、石钟为友,不求名之显,但求生之真。他的苏词、苏书、苏文,堪称绝伦。
例9.2000年全国卷《长城》见《考脉》355页
这篇散文中,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 答:
◆方法总结:(学生讨论,师生总结)(1).鉴赏人物的一般步骤:a定位归类b个性阐释c意义揭示(2).答问一致(3).独抒己见
教学反思:
文学作品的阅读考查在高考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其中“形象”,属作品内容方面的问题。
本课从考点诠释、考查重点、方法攻略、题型设计、方法总结等方面学习文学形象的鉴赏,以人物形象为主,引导学生总结分析形象的方法。文学就是人学,作为叙事类文学作品的小说更是以塑造鲜明、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为主要任务的。分析、鉴赏人物形象则是阅读与鉴赏小说的核心。
在此之前,先让同学们对本课中所涉及的篇目提前熟悉,以便课堂上较轻松地解读题型和人物形象,归纳题型,总结方法。
本课先从理论的角度让学生对形象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以学生活动为主,引领学生们对题型的分析讨论归纳了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构成要素、分析人物形象的原则和方法,也练习了几道高考题,感觉还不错。
通讯地址: 河北省衡水市阜城中学 邮编: 053700 工作单位: 河北阜城中学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fcshhxyx@163.com
第二篇:诗歌形象 - 学案
2016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教案:
鉴赏诗歌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又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事物的形象。对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是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大致有以下几种: ► 类型一 人物形象 知识储备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和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在理解人物形象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的描写及侧面、环境描写的烘托渲染来概括人物的特点,要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
一、诗中主人公形象
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或寄托自己的理想。如:《诗经•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做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
二、诗人自身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诗人的自身形象一般有以下九大类型: 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 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4.金戈铁马、转战沙场的形象 5.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6.藐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7.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9.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类题指津 【设问方式】
1.[2014•上海卷]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
2.[2014•山东卷]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3.[2013•重庆卷]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4.[2012•湖北卷]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做简要分析。【答题步骤】
1.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
2.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步骤1)3.结合诗作分点说明、概括。(步骤2)4.概括形象的意义。(分析诗人通过形象所寄寓的感情)(步骤3)【答题示例】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分析诗中塑造的主人公的形象。
2.[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竹轩诗兴 张 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注]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 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对点训练】
3.[2012·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戎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简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 类型二 景物形象(包含意象、意境)知识储备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来表达主观感情的,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是景物形象,即“意象”。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意境,通俗地讲,就是诗歌中所有意象的“总和”。概括诗歌的意境,常用这样一些术语,如:动活泼、热烈、繁华、喧闹
静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
悲悲凉、悲壮、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孤清 壮壮阔、壮丽、空旷、慷慨、雄浑
美优美、明丽、雅致、清新、自然、质朴、含蓄、飘逸
类题指津 【设问方式】
1.鉴赏意境类:[2014•大纲全国卷]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2.鉴赏意象类:[2013•江西卷]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3.描摹图景类:[2014•广东卷]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 【答题步骤】
1.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
2.找出诗中的景物(意象),概括景象(意境)的特点。(步骤1)3.描摹诗歌图景,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步骤2)4.剖析作者的情感。(步骤3)【答题示例】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感情?
2.[2012•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 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 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4.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 类型三 事物形象
知识储备
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这类诗歌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的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在全诗中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大自然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对这种象征性的物象的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自己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他们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类题指津 【设问方式】
1.[2013•山东卷]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2.[2012•天津卷]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3.[2011•山东卷]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题步骤】
1.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2.所写物象是什么?(步骤1)3.作者从哪些方面(不同感官),或运用什么手法(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侧面烘托),写出了物象的什么特点?(步骤2)4.所写之物象征什么?或作者借所写物象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步骤3)【答题示例】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简析这首诗塑造的杏花形象。
2. 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 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4.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 菊 [宋]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添字丑奴儿[注]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注] 词作于作者南渡以后。
请简要概括上片中芭蕉树的形象特点。
第三篇:诗歌形象学案
诗歌鉴赏专题-----鉴赏形象
编制:王妮妮
于晓飞
审定:张晓丽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诗歌中的形象
2、了解如何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3、掌握答题的技巧、方法与步骤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诗歌形象一般分为哪几种?你是如何理解的?
二、合作探究——鉴赏指导(一)人物形象:
1、典例分析:
分析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设题角度一:这首诗描写了一次边塞战争,在诗中,作者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
设题角度二:这首诗描写了一次边塞战争,请结合全诗简析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怎样的形象? 答:
总结 :(1)答题步骤
(2)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2、小试牛刀:(2010年福建)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二)事物形象:
1、典例分析
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设题角度一: 诗中的梅花是怎样的形象? 答:
设题角度二:请鉴赏诗中梅花这一形象。答:
总结:(1)答题步骤:
(2)如何分析诗中的形象
2、小试牛刀:
阅读下面的清词,回答问题: 鹊踏枝
过人家废园作
龚自珍
漠漠春芜①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②。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③。
注:①漠漠春芜:茫茫一片春草。
②“蒙蒙扑面皆飞絮”一句用宋晏殊《踏莎行》“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的词意。
③此二句用唐杜秋娘《金缕衣》“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诗意。这首诗中“孤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作简要赏析。
(三)景物形象: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途中 赵汝鐩
雨中奔走十来程,风卷云开陡顿晴。双燕引雏花下教,一鸣唤妇树梢鸣。烟江远认帆樯影,山舍微闻机杼声。最爱水边数株柳,翠条浓处两三莺。
设题角度一:颈联“”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设题角度二:这首诗把诗人丰富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景物描写中。请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总结:(1)答题步骤:
(2)如何分析诗中的形象
三: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经入云霞。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结合全诗,谈谈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衬托出处士卢岵是怎样一个形象?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答: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陈子昂
兰若①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②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注:①兰若:香兰和杜若。这是《楚辞》里边 屈原最赞美的两种花。②蕤:花草下垂的样子。
请简析诗人在诗中所咏之物的特点以及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
第四篇:浅谈文学的形象特征
浅谈文学的形象特征
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甲
李津
09523017
一、形象性:
文学的形象性是文学形象所表现出来的生动具体、宛在眼前的特征,文学形象是根据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美学蕴涵的艺术画面,这一艺术画面由人物、情节、场面、环境、景物等构成,但一般是以人物形象为中心,其他形象都从属于人物形象,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而文学形象的美学蕴涵由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意蕴灌注而成,同时又与作家对于社会人生的体验、认识、思考和态度相连。可见文学的形象性具有特殊的规定性和丰富的内涵。
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它的直观性、形象性。但是文学在形象性上,是其他艺术载体当中最弱的。一幅画,在视觉上是真正直观的,画一棵杨树就是杨树、一个美女就是美女、一个风景就是风景,画耶稣就是耶稣,画圣母就是圣母,是非常直观的,甚至光线、色彩、轮廓、情调,哪怕是比较抽象的,所表达的那种对比、衬托都是直观的。戏剧在舞台演出的时候也给你极真切的感觉,音乐虽然没有可视的形象,但你在听觉上可以感受到,对你的听觉器官发生作用,也是最直接的。
但是文学形象不是一种精确的、定型的形象,它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文学形象的模糊性是由语言的双重功能(符号语言与情感语言)、概括性、间接性以及文学接受过程中的主观差异性造成的。它使文学形象丰满多值,使文学意境富有飘逸美,并以此调动读者的审美创造力,是文学艺术具有无穷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文学形象的模糊性是文学理论研究领域应该把握的一个亮点。
形象所使用的语言,作为一种情感语言,它最忌直露,清晰明白,使人一览无余。它必须留下许多未定点,以使读者拥有充分的想像空间,也就是要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文学形象具有象外之境和味外之旨。同时形象的创造完全是作家的一种个人化的言语过程,作家虽然也得使用语言系统即必须以公共语义为基础,但作家在使用的过程中已对其进行了主观的改造,即对公共语义进行了灌注生气的情感化的处理,从而使语言发生了扭转和偏离,不单是形象而且使整个文本的结构都形成了深浅两个层次。
但是如果作者把文学形象的不确定性作为自身创造文学形象的追求之一,作为激发读者再创造的手段或者说把它放到大不必要的位置,实际上是误解了文学形象不确定性产生的原理,并“有可能”被“形而上”的诗歌创作方法论,认识论提供其存在的理由,是那些形式主义一再肯定诗歌创作就是话语创作的其中一个“始作痈”,笔者在此篇有志于通过文学理论堵死他们的出路。
文学形象不确定性重要,但这不是人为利用它的理由,它只是语言功能局限的客观产物,也不是诗歌蕴藉可以广泛使用的手段。蕴藉的动力在于作者物化情感审美的个性使然,蕴藉是作者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蕴藉和语言陌生化和阻抗性本质上,牛头不对马嘴。文学形象的不确定性笔者认为应该是自然而然地和确定性和谐统一起来,能够使的读者和作者之间就文学形象进行顺畅的交流传递;不会因为过多人为的,刻意制造的语言阻力而屏障了交流;进而能以诗歌最主要的意,情感的真和善让作者和读者一起在文学话语活动中焕发出彼此心心相印的情感慰藉和照应的审美愉快。
二、直觉性:
艺术思维是一个复杂、综合的心理活动过程,需要调动创作主体多方面的心理因索。除了形象思维的主导作用以及逻辑思维的参与,直觉、灵感和无意识也在文学艺术活动 中居有一席之地,值得我们关注。而且,通过这些心理活动内容.尤其可以见出文学艺 术创作作为一种特殊精神生产活动的特殊性。直觉,又称直观,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指人通过对象的感性形式直接把捏其内 在意蕴和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或心理能力。直觉既不同于形象思维也有别于逻辑思维,既超感官又超理性,有人将其称之为“直觉思维”。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一般称它为“艺术灵感”。艺术灵感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其特征相当明显,具体表现为:其一,突发性。其二,迷狂性。艺术灵感一旦光临,作家就陷入了一种迷狂状态。其三,创造性。果 戈理这样描述自己的经历;“我感觉到,我脑子里的思想像一窝受惊的蜜蜂似的蠕动起来;我的想象力越来越敏锐。嗅,这是多么快乐呀[我懒洋洋的保存在脑子里的材料,忽然如此雄伟地展现在我的眼前,使我全身都感到一种甜蜜的战栗。于是我忘掉一切,突然进入我久违的那个世界。”灵感与直觉都是文艺创作中重要的心理现象.都有一定的神奇性,那么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一般来说,直觉是一种思维形式或心理能力,而灵感则主要表现为一种心理状态。直觉作为一种相对于其他思维形式的存在是可以选择的,如创作中的。用事”还 是“直寻”,而灵感却是不可选择、无法控制的,它来不可遏,去不可止。直觉有具体的 思维对象,而灵感则是对平常不经怠保存在脑子里的各种材料的充分调动、激活。不一定要有具体的对象。直觉有一定的稳定性,而灵感则是随机的、突发的。和其他的思维 形式一样,直觉可能发生错误,但灵感则是一种积极的、肯定的心理状态,不存在对、错问题。
三、情感性
任何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作家的主观情感。文学的情感性越浓烈,越能感染读者,就越富有艺术魅力。抒情诗、抒情散文等情感类文学自然离不开情感性,小说、报告文学、叙事诗等叙事类文学同样离不开情感性。
作为叙事类文学的小说和报告文学等,同样蕴藏着作家炽热的感情,只不过在这类作品中一般不常由作者出面来直接抒情,而是往往将作者的主观情感深深蕴藏的文学形象之中,通过形象描绘来传达情感。文学由于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在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由于文学作品能够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直接披露出人物最复杂、最丰富、最隐秘的情感,使得语言艺术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更加深刻。
语言艺术的思想性在深度和广度上也远远超过了其它艺术形式。虽然所有文艺作品总会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作家、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和对生活的认识,从而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但在各类艺术中,还是语言艺术的形象最富有深刻和思想性。语言艺术之所以具有这种优势和特长,同样是与它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分不开的,因为只有语言才能直接表达人的思想,在直接披露人的思想认识、评价判断方面具有最强的艺术表现力。
在文学作品中思想性和情感性二者的关系极为密切。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总是被情感所包裹并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只有将情感渗透在思想里的作品才能具有震撼心灵的艺术魅力,使读者在激动不已的同时去深入领会作品蕴藏的思想内涵。另一方面,文学作品的情感性也离不开思想性,因为这种情感往往是在理性思想指导下成为具有特定爱憎情感的倾向性。所谓倾向性,其实就是作家的爱憎褒贬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思想艺术属性。因此,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性和情感性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融会,成为一切文学作品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第五篇:阅读(现代文):如何概括文学形象
【讲稿】27 阅读(现代文):如何概括文学形象
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跟大家见面,今天我们探讨的问题是“如何概括文学形象”。什么是文学形象呢?
文学形象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文学作品中的,它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素材进行艺术地提炼、加工、创造,又经过读者头脑反映、品味、再创造,最终以富有情感色彩和审美意味的具体可感形式呈现的。它具有繁多的层次和侧面,既包括人物形象,也包括物体形象和场景形象;在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性作品中,文学形象通常指人物形象。
以叙事为主的小说大多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因而在小说阅读的考查中,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那么,我们如何来概括文学形象呢?
一般可从四方面去把握: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真题演示,这是2010年广东省的一个中考题:
偷父刘心武
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各处,一一按亮灯,到卫生间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这时,忽然听见卧室床下有动静。我左手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110报警,右手操起窗帘叉子,朝床下喊:“出来!放下手里的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咱们好商量!”
一个瘦小的少年从床底下爬出来了,剃着光头,穿一件黑底子的T恤。我用窗帘叉指着他:“你偷了些什么?把东西掏出来!”
(1)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 他那一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命令他跟我来到门厅里,开始询问。
他今年14岁,家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了流浪生活,现在靠结伙偷窃为生。
我望着这个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吧?”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我为他泡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
我决心放他去,对他说:“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是要跟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法的事,你应该走正路。”他点头。
我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
我大吃一惊:“为什么?”
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
天哪!原来还有个大活人在卧室床底下。我慌忙将窗帘叉抢到手里,准备拨110。这工夫,那少年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麻利地爬进了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爬了出来,回到了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2)“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
那幅油画,是我临摹凡〃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饱含忧郁,胡子拉碴的。
少年告诉我,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隔着铁栅看见了这幅画,一看就觉得是他爸,总想偷走它。今天,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
我细问他:“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
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嫌他爸穷,跟别人跑了。他记得他爸,那扎人的胡子茬儿,那熏鼻子的汗味加烟味加酒味……不记得是哪一天,忽然说他们那村外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爸也去挖。去年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出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
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一点泪光。我听这孩子讲他爸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今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的画像时,我的眼泪忍不住溢出了眼角。
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也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
关上门以后,我若有所失,又出门一溜烟跑下楼梯,气喘吁吁地冲出楼门,四面张望。只有树影在月光下朦胧地闪动,一派寂静笼罩着我。
——我是想追上去叮嘱他:“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选自 2005年12月25日《文学故事报》,有删改)
要求:简要分析“偷父”少年的人物形象。(4分)
好,我们就用刚才提出的方法来分析一下这个人物形象。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我们可以注意到文中提到“他今年14岁,家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了流浪生活,现在靠结伙偷窃为生。”由此可见,这孩子是个误入歧途的不良少年。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从文中对孩子语言和行动的描写可以看出,这个孩子的父亲在矿难中死去了,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隔着铁栅看见了这幅画,一看就觉得是他爸,总想偷走它。”为什么他要专程来偷一幅画,是因为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的画像”。由此可见,孩子深深地怀念他死去的父亲,他的心里,有对父亲的孝爱之心。虽然他偷盗,但依然良知未泯。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背景之下呢,从选文的时间和文章的内容看,很可能就是当代。前段时间报纸上频频有关于矿难的报道,而孩子的父亲就是死于矿难。对于一个煤矿工人的遗孤,很显然作者是对此寄予深切的同情的。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文中作者对人物虽没有直接的评语,但通过我不但不追究孩子偷盗的行为,还煮面给他吃,听孩子说“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的画像时,我的眼泪忍不住溢出了眼角。”最后还把画送给他,结尾想追上去叮嘱他:“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由此不难看出,作者是深深地同情和关心这个苦难中的孩子的。
总结以上四个方面,我们得出结论:
“偷父”少年辍学流浪,靠结伙偷窃为生,但仍深深地怀念因矿难而死的父亲,以为看到的那张油画是他父亲的画像,竟因此冒险入室偷盗。可见他是一个虽误入歧途,但良知未泯,孝爱之心犹存,令人痛惜而又同情的少年。
在这一类的题型中,同学们概括人物形象不成功的原因有:
1、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不甚了了,没有注意到人物描写和形象塑造的关系;
2、不能结合具体的细节进行分析概括;
3、对人物形象的概括不全面;
4、注意不到作者的情感态度,对人物的评价欠妥。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答题中注意避免这些问题。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经历,要概括文学形象,方法有,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大家都记住了吗?这一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在这一类的题型中,同学们概括人物形象不成功的原因有:
1、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不甚了了,没有注意到人物描写和形象塑造的关系;
2、不能结合具体的细节进行分析概括;
3、对人物形象的概括不全面;
4、没有注意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评价,对人物的评述不准确。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答题中注意避免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