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古诗中的春天(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07:0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徜徉古诗中的春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徜徉古诗中的春天》。

第一篇:徜徉古诗中的春天

徜徉古诗中的春天

眷恋冬天

早春一场边下边融的大雪,滑落到了北方的雾凇小城。惊蛰的无声来临,让肃穆的冬天在早春的驱逐下,渐行渐远。而我却在人们欣赏春的生机之时,于三月惊蛰的早春中,眷恋起刚刚离我而去的冬天来。

眷恋冬天的怀抱。因为银装素裹的她,用宽广的、风情万种的怀抱,呵护着她的臣民。当人们抱怨寒风萧萧、白花隐遁的时候,她则以忍辱负重的情怀,默默地把冬日那心血凝成的片片洁白的雪花,洒向缺乏阳光雨露滋润的广阔土地,洒向冷漠干涸的人的孤寂心灵。经过了一个冬天的风雪的洗礼,经过冬天的精灵——雪花的浸润,旱裂的土地湿润了,干涸的心灵也有了枯木逢春的希望。冬天那白色的精灵,在看到春的信使后,便悄悄的融化了。

眷恋冬天的色彩。她有那令人敬畏的外表,没有春天繁花似锦的华丽,只有着那玉树琼花的晶莹;没有夏日那火红的热烈,只有那银装素裹的白衣天使;没有秋天那丰收金秋的硕果,只有那万里雪飘的优雅恬静。这山舞银蛇”的冬日,将春红、夏绿和秋黄,都慢慢变成一尘不染的洁白,也给人的心灵涂抹了一层洁净之水。身处在银雕玉琢的天地间,举目四望,银装素裹的山河更显得精美壮丽。偶尔有雪中红梅的点缀,再有天上柔雪的洗礼,会让人的心情处于没有尘世纷扰的静谧之中。

眷恋冬天的风格。冬天是真正勇士驰骋的疆场,在人迹罕至的地球两极,有多少科考队员在不畏艰辛地破译大自然的密码;在茫茫的雪域高原,演绎了多少年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经久不衰的一代又一代传颂着;在大雪纷飞的都灵,有多少运动健儿在笑对人生勇夺金牌。北方小城,名不见经传的江城,也正是因为有了冬天,才有了江泽民总书记那“寒江雪柳,玉树琼花”的题词。勤劳的人们,也巧夺天工创造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冰清玉洁的世界!

眷恋冬天的力量。千里冰封,有着巨大力量的潮水,在凛冽的寒风中,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坚实的固体,玩童们在那坚固的冰面上戏耍着。长白山那飞流直下的瀑布,也在呼啸的北风夹雪中,似冰雕一样定格在人们的视线中。闻名遐迩的黄河壶口瀑布,哪怕平日里发出冲天喧嚣,飞流直下喷花溅玉,而在寒冬里的一夜北风凛冽,就能把它那活泼欢腾的流水凝固,使之变成电影镜头中的定格而呆板无声。美丽富饶的松花湖上,夏日迎风逆流的数百艘船只,也在封冻后停泊在冰封的水面之上。

眷恋冬天的神韵。在千万朵飘然而至的晶莹的雪花中,将无边的山河与沃野的大地安抚,也净化了无数染尘的灵魂。寒风潇潇,飞雪飘零,在玉树琼枝组合的世界里,让人感觉到这落雪时分,便是人生命之旅的一个俊美的驿站。让人在那雪的轻盈舞姿中,领略到人生奋斗的乐趣、成功的艰难,也享受着收获的喜悦。同时,也还让人欣赏着那寒风永远吹不走的生命独有的一份冷静、纯洁和深沉。

眷恋冬天的美好。在我们赞美春的朦胧,欣赏夏的热情,歌咏秋的华丽,却很少有人赞美冬天。一提到冬天,就好像是百花凋谢一派萧瑟。在作家和诗人的笔下,冬天也不是宠儿。冬天似乎是寒冷、严厉、冷竣和肃然的代名词,而与温暖、快乐、生机却是有缘无分。但是,在这肃穆和冷漠的背后,冬天隐藏着顽强生命中的温层底蕴。她以自己的刚毅、美丽、晶莹剔透和纯洁,还有那白玉般的身躯,装扮银光闪闪的世界,更有那与风雪为伴的红梅、苍松、翠竹的装点,使严冬显得更有向上的朝气和顽强的意志。这是一种无限的美好,令人陶醉。

岁月沧桑,四季轮回。没有严冬的洗礼,就不会有春的向往,不经历寒冬的严峻,就不知道夏的品质,不思冬的恩泽,便不会有秋的收获。当人们经历了春的缠绵、夏的激情、秋的喜悦后,在冬日到来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美好的回忆。在冬日这美好的回忆中,我们又看到了春的影子。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早就说过的那样——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徜徉古诗中的春天

春天是一个季节,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片希冀„„ 春天是盎然的生机,是飘飞的思绪,也是梦中的笑靥„„ 春天是一首清新的诗,是一幅美丽的画,也是一壶醇香的酒„„

《江南春》的诗句优美,意蕴悠长,让我真切感受到:在唐代诗人杜樊川笔下,江南的春天是那样的深邃而又迷离。千里沃野,莺歌燕舞,麦苗返青,杨柳吐翠,桃李争妍,多么美丽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再加上江南那特有的地域风光,村庄临水,城郭傍山,酒旗招展,心旌摇曳。江南,多么富有诗意的地方;春天,多么令人陶醉的时光。在这温润恬淡的日子,春水旁立着绿树,绿树下衬着红花,天上飘洒着雨丝,雨丝润湿了楼台。春风吹红了桃花,吹清了小草,也吹酥了诗人的情怀。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是黄莺唤醒了春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江水思念着春天;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细雨滋润了春天;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桃花依恋着春天;„„

文人墨客的浅吟轻唱,让我们感受到春风的和煦,春雨的珍贵,春色的柔美和诗人的痴迷。无论是“草长莺飞二月天”的早春,还是“春色满园关不住”的仲春,抑或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晚春,诗人笔下的春天,阳光普照,惠风和畅,百花竞放,满目青翠,可谓“万紫千红总是春”。诗人把赞誉写入了春天,把喜悦融进了春天,把柔情长留在春天。

喜春悲秋是古人永恒不变的情结。我想这也许是春天是新的一年开端,是温暖的开始,是让人萌生美好希望的时节。而秋天则万物凋零,满目萧条,此时最易触发人的伤感情绪,那些凋落的花叶仿佛是他们曾经的希望,凄凉与失落,因而悲怨在所难免。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因此诗人在描绘美丽春光的同时,尽情抒发自己的期盼、喜悦与兴奋之情。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这是风送花香的欢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是雨润万物的欣喜,“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这是日照大地的赞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是鸟唱春色的陶醉。

杜牧的《江南春》这首七言绝句,勾勒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广阔优美的画卷,色彩鲜明,情味隽永,字里行间,折射出诗人的喜爱之情,讽喻之意。春在古诗里,更在我心中。

在古诗中赏春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的季节。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是因为春天景色宜人,处处皆可入诗。“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同样是以《春日》为题,宋代诗人陈与义却从春天的早晨入手,“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我们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写春天傍晚之景,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唐代诗人李贺在《南园》里,以生动传神的笔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富有情趣的南园春色。“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全诗具体生动地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以及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宋代诗人晁冲之的《春日》里,通过寓情于景的描写,表现出对春天的不舍和留念。“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全诗四句四景,小溪明净,细雨翻萍,鹅鸭嬉戏,桃花逐水,画面十分鲜明,历历如在目前,令人悠然神往。诗人以鹅鸭“趁桃花”的景象寄自身的感慨,春已去尽,鹅鸭不知,故欢叫追逐,无忧无虑,而人却不同,既知春来,又知春去,落花虽可追,光阴不可回,诗人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篇:古诗中的春天

《古诗文中的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四首古诗中要求掌握的生字11个生字,注意“畔、泗、滨”的生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插图及诗句想象诗歌中描绘的情景,初步了解诗的大意。感受春天的气息,体会诗人在春天里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

2.诵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味。大致了解诗意

4.教学难点:能想象诗歌中描绘的情景。感受春天的气息,体会诗人在春天里愉悦的心情。

教学准备:ppt课件

课前学生进行预习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激趣,古诗导入

师: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大自然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能回忆起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关春天景色的诗句吗?

《咏柳》唐

贺知章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师:不同时代的诗人用不同的诗歌描绘了他们所看到的春天。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诗句,学生自由读,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共七首,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春日》

朱熹 《村居》

高鼎 2.同桌之间相互读,相互指导。3.指名读,教师指导正音

4.分组读、男女生赛读

5.再自由读,读出诗的节奏、韵味。齐读古诗。解释诗题 6.默读古诗,思考:这些诗句中分别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花、戏蝶、娇莺、桃花、东风

莺飞

杨柳

儿童

放纸鸢)出示词语读一读

三、学习《江畔独步寻花》,感受春花的灿烂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词语注释】

1.江畔:江边。

2.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3.蹊(xī):小路。4.娇:可爱的。

5.恰恰: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6.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

(一)了解诗题:诗人在江边独自散步,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二)指名读,借助注释思考:诗人寻得了哪里的花?这里的花开得怎样?(多、大、繁茂)

板书

出示诗句:读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1.展开想象,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学生自由表达)预设: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的鲜花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

2.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花的色彩和形态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点评,顺势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这句诗)

(二)师: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姹紫嫣红,花团锦簇,春花密密层层,花香除了吸引住了诗人停步欣赏,还吸引了谁?

出示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读诗句,借助注释回答问题。(生说,板书)

2.说说诗句的意思:预设,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婉转动人。

2.思考: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为什么舍不得离开呢?(预设:从侧面写出了春花的灿烂,芬芳鲜艳,香气迷人)

3.师:诗人与戏蝶都陶醉在灿烂、鲜艳的春花中流连忘返,此时传来黄莺鸟优美的歌声,心情会怎样?(轻松、愉悦)

师:诗句中“自在”一词,就是自由自在的意思,这里不仅黄莺自在歌唱,更是表达出了诗人赏花的愉悦心情。4.指名读诗句,教师点评。(预设点评:读了这句诗,仿佛自己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 “黄四娘家”开满鲜花的小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5.全班齐读诗句。

(三)了解时代背景,入情入境诵读。

1.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战乱之后,终于在四川成都西郊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写出了春天时节,春花灿烂,姹紫嫣红的美景。

2.再指名读。齐诵。

过渡:春天到了,各种花儿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竞相开放。你们知道,春天有哪些花儿开的热烈,开的灿烂。

(桃花、梨花、迎春花„„)

三月桃花红十里

我们现在一起来欣赏这里的桃花

读诗题《大林寺桃花》。

三、学习古诗《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

师:大林寺在庐山的香炉峰上,因为在险峻的山峰上,很少有人到大林寺。相传,这天白居易心情郁闷,登上了庐山游大林寺,写下了此诗。1.出示诗句,指名生读、齐读古诗。

2.师:我们常说三月桃花红十里,可大林寺的桃花是在几月开的呢?(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学,试着弄懂诗句的意思)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的香炉峰上,是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花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刚刚。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11)转:转移。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3.交流

出示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说说诗句的意思。四月繁花凋谢,而此时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2)想象:此时大林寺的桃花是怎样的?有谁来描述一下。

(3)看到眼前盛开的桃花,诗人的郁闷之情会怎样呢?指导学生读好诗句。(4)由此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出示诗句(生读):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师:诗人感慨到:——生借助注释说诗句的意思(或读诗句)我常怨恨春天走了,再也没有地方寻找,却没料到春天悄悄地转移到这深山寺庙里来了。

师点评:我怨恨春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齐读诗句,读出喜出望外的感觉。

师:是什么让诗人找到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还在自己的身边。(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师 小结整首诗的诗意: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齐读全诗。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从《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中,看到了春花的灿烂和明媚,有花的装扮,春天才是如此的生机勃勃。从《大林寺桃花》中,我们从四月盛开的桃花找到了春的足迹。让我们身在花中的人啊流连忘返,喜出望外。

齐诵两首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从春天的“花儿”中寻找了春天的足迹,知道了姹紫嫣红的花儿把春天带来了,那么,你们还能从什么事物感受得到春天的来临呢?(让学生自由说:如春雨、春风„„)

2.师:在很多的古诗文中,诗人常把“春风”称作“东风”。(注意是“东南西北的东)

有春风吹拂,鲜花相伴,正是外出踏春的好日子。宋代理学家朱熹写了一首关于:“春天”的诗

二、学习古诗《春日》

出示诗句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流名字,在山东省。5.滨:水边,河边。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8.东风:春风。

(一)读诗句,说说诗人看到踏春看到了什么?(板书:看到

景)

1.借助注释了解一、二行诗句的意思

(二)引导学生想象“无边光景一时新。”

1.泗水河边边,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上了新颜。有哪些景物换上了新颜,能描述出来吗?

2.师:好日子、好风景,你能通过诵读,读出诗人当时的心情吗?

3.引导学生读好诗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三)后面两句是诗人游春时的感受: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

提问:从什么地方你识得了东风的面貌?(预设:从万紫千红的花丛中、从碧绿的小草中„„)

2.很容易识别春风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色。

3.诵读这两行诗。

(四)小结:诗人从东风的吹拂中,从万紫千红的明丽色彩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感

受到了春天里“无边光景一时新。”

齐诵整首诗。

过渡:春光明媚,天气越来越暖和了。东风轻轻的吹拂,是我们小朋友们外出活动的好日子。清代诗人高鼎看到了怎样的春天呢?

三、学习《村居》释诗题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一)齐读诗句,自由读诗。思考:在这首诗里,你能找到春天的足迹吗?

(学生说出 景

即可)

(二)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

1.拂堤杨柳:杨柳抚摸着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烟雾般的水汽。

2.散学:放学。3.纸鸢:指风筝

(三)想象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让学生从听到、看到这两个方面说)1.预设 早春二月,小草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全是的;天空中黄莺鸟唱着动听的歌儿,翩翩起舞。春风吹拂,杨柳轻轻摆动,像是抚摸着旁边的堤岸。杨柳被这无限的风光陶醉了。

2.指导学生弄懂“醉”

谁醉了?为什么醉了?了解杨柳被无限的风光陶醉了。

师:仅仅是杨柳陶醉在这无限的风光中吗?还有——

3.指导学生诵读诗句,读出诗人的欣喜、陶醉。

师:郊外,来了一群可爱的孩子。看——

(四)理解后两行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说说诗句的意思。

2.想象:孩子们放风筝时会说些什么呢?(师针对学生回答点评:如:多么快活的孩子们啊!

春天有孩子们嬉闹的身影,更显得生机勃勃!

看到孩子们这样高兴,诗人也一定是开心地笑了,一定会羡慕这群无忧无虑的孩童。)

3.吟诵这两行诗。

(五)小结整首诗意: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青翠的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这是清代诗人高鼎眼中的春天。

齐诵诗句。

四、回归整体

1.齐诵四首古诗

2.师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无论是唐代诗人,还是宋代、清代的诗人,他们诗中的春天都是生机勃勃的,写出了对春天赞美、喜爱的感情。再次齐诵

五、拓展

1.春天的来临,不仅能从春花中、绿草中、莺歌燕舞中、东风里、孩童放风筝的身影里能感受得到,还从哪儿能感受得到?

出示诗句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还有很多描写春天的古诗文,课后大家可在网上收集诵读。

第三篇:古诗中的四季

古诗中的四季

自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沉醉于四时更替,看庭前花开花落、观天上云卷云舒,饮酒赋诗。古诗,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轨迹,散发着人文精神的芬芳。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今天,就让我们领略以一下古诗中的春夏秋冬吧.。

四季之韵—-春。春,生机勃勃,总是给人新的希望。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迷恋西湖美景,一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个“争”字道出了对西湖生机蓬勃的春之情感,表明了古人对春天的喜爱;碧草蓝天的春之画卷,展现了古人对春天的向往;好一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个“蹄”字展现了诗人的信马由缰、怡然自得。乱花浅草写出了花之多,春之浓。诗中的情,诗中的景,诗中的古春之意。

四季之酷――夏。夏往往给人的感觉是炎热的,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却让人们重新感受夏天的美好,无穷碧的莲叶给人以清爽的感觉,在炎热的的夏日更是难得。别样红的荷花与莲叶的无穷碧互相映衬更加突出了荷花的红,让人在清爽的感受同时融入色彩美的感觉.。清香怡人的夏之芬芳,显现了烈日炎炎中的一丝清爽;出水芙蓉的夏之荷花,增添了白热光中的一段色光。诗中的荷,诗中的画,诗中的夏之荷景

四季之凄――秋。秋,落叶归根,总是给人以凄凉悲惨的感觉。而在刘禹锡眼中的秋,却别有一番情致。“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以其奔放的热情和旷达的胸怀,通过生动的画面描绘和对秋天的赞美,表现出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全诗充满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真是别具匠心。“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展现了凄寂幽静的秋之气息,正是风高气爽、枫叶红树上的一笔;黄昏落日的秋之凄美,显示秋天胜春的真正美丽。诗中的树,诗中的叶,诗中的凄美秋光。

四季之寒――冬。冬,总是给人以萧然肃杀之感。“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生花妙笔地概括出了北国漫天飞雪,大地冰封的景象。还具体的描写长城内外白雪覆盖飞舞的银蛇,奔驰的蜡象。其中动静相接,最后还有妖娆的想象,给读者以无限遐思。然而八大家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则描绘了一幅寥无人烟的冬之寂景。这是冰山雪月的夜幕,千鸟回巢的冬之盛况,显出了冬日寂清的凄画。诗中的山,诗中的雪,诗中的寂寥寒冬。

春夏秋冬四季,诗人描写的淋漓尽致。诗中的春,诗中的夏,诗中的秋,诗中的冬,拼成了一幅四季的水墨宝画,耐人寻味;春日的意韵,夏季的酷热,秋季的凄美,冬时的严寒,汇成了一首四季的长诗,绵远悠长。

八年级八班兰晓荷

第四篇: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点评: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表现出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但又不是单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杨花都凋谢了,只有杜鹃在声声哀啼,我得知你被贬到龙标,跋涉五溪。

我把愁心托付给明月,与风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

点评: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读了这两句诗,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君”字一作“风”。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借明月以抒发羁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现过。鲍照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汤惠休《怨诗行》:“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也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们和李白这两句诗相比,李诗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前代诗人还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联想到异地的亲友或进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3、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芯;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思念。

点评: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4、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

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诗人送别辛渐时特别嘱托他:“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像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前两句写漫无边际的层层阴云,已经笼罩住整个天空,连太阳也显得暗淡昏黄,失去了光芒,只有一队队雁阵,在北风劲吹、大雪纷飞的秋冬之际匆匆南迁。如此荒凉的时候各奔一方,自然容易伤感,但此诗的情调却明朗健康。后两句劝董大不必担心今后再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谁不会示赏识像你这样优秀的人物呢?这两句,既表达了彼此之间深厚情谊,也是对友人的品格和才能的高度赞美,是对他的未来前程的衷心祝愿。送别诗能够写得如此豪迈向上,实在难得。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8、雨霖铃

【北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jiàn,本义:设酒食送行)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对方泪光闪闪的眼睛,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赏析: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8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全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

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

“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不得不别的情景。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两句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跃然纸上。这是白描手法,所谓“语不求奇,而意致绵密”。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别后思念的预想。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了阴影。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只要兰舟启碇开行,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从词的结构看,这两句由上阕实写转向下阕虚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

开头作者先宕开一笔,把自己的感情赋予普遍的意义:“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自古以来多情者都会因离别伤心。“自古”两字,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意义。但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作者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中,而且层层加码,创造出新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再从今后长远设想:“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今后漫长的孤独日子怎么挨得过呢?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再退一步,即便对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总之,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划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结句用问句形式,感情显得更强烈。

《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不论勾勒环境,描写情态,想象未来,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虚实相生,做到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见痕迹。这首词的情调因写真情实感而显得太伤感、太低沉,但却将词人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的痛苦刻划的极为生动。古往今来有离别之苦的人们在读到这首《雨霖铃》时,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9、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译文:

在橘柚清香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江风引来江雨感到了夜凉后送友人上船。

好像看到了友人远远的在潇湘的月照下难以成眠,愁绪里听到两岸猿啼一声一声而感到夜长难眠。

赏析: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赏析:

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诗描绘了西北边陲的奇雪奇寒,抒发了送别朋友时真挚友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白雪的语句已经

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是吟雪的代表诗句。“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惟妙惟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同时“梨花”的梨还代表着“离”。“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倘是南方,穿“狐裘”必发炸热,而此地“狐裘不暖”,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二句兼都护(镇边都护府的长官)将军言之,互文见义。这四句,有人认为表现着边地将士苦寒生活,仅着眼这几句,谁说不是?但从“白雪歌”歌咏的主题而言,这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这真是一支白雪的赞歌呢。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雪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烘托出诗人的离愁别绪。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其中,“愁云”二字亦景亦情,为该篇只“诗眼”。这两句在全篇中起过渡作用.

于是写到中军帐(主帅营帐)置酒饮别的情景。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这些边地之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写饯宴给读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这也表明作者根据题意在用笔上分了主次详略。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红旗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送客送到路口,这是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出色的结尾,与开篇悉称。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他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结束处有悠悠不尽之情,意境与汉代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诗的结处,效果更见佳妙。

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个性)。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必更新:开篇入声起音陡促,与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渐入徐缓,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回不已。全诗音情配合极佳,当得“有声画”的称誉。

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壮美的画面,使人宛如回到了南方,见到了梨花盛开的繁荣壮丽之景。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1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京城长安有三秦护卫着,在风尘烟雾中远望,岷江五个渡口迷迷蒙蒙。

要说离别的心情,此时我和你[完全一样,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远游他乡的人。

好在四海之内,都有你的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仍像是近邻。

不要在分手的路口,让儿女情长的泪水沾湿自己的佩巾。

赏析:

“蜀州”一作“蜀川”。

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12、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译文:

深青色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

赏析:

诗题《送灵澈上人》,诗也正是从“送”字写意,绘景,抒情。诗未着一送字,而送别情状自出。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此二句重在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

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往往黯然情伤,但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

第五篇:古诗中的名句(模版)

六年级语文复习------古诗中的名句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1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1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1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17、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1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0、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2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2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林安邸》

2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2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2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3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3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选编:徐继东)

下载徜徉古诗中的春天(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徜徉古诗中的春天(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中的情意

    古诗中的情意 古诗中的情意 诗中爱情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 2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击鼓》选自《诗经.邶风》 3两情若是......

    古诗中的中国文化

    古诗中的中国文化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古诗词的教学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

    古诗中的明月

    古诗中的明月 从古至今,时代在不断变迁。但人们对明月的情有独钟却从未改变——题记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豪放;有“竹外桃......

    古诗中的节令

    古诗中的节令 1.人日。正月初七日。在古诗中,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例如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中“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2.上元。即元宵,正月十......

    古诗中的春节

    古诗中的春节 郭关艺术 2017-01-29阅读原文 春节的典型意象古代有关春节的诗很多,其中“春风送暖入屠苏”可算是最有名的诗句之一。我们讲唐诗,不妨从这首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古诗中的情书

    古诗中的情书 1.柳永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秦观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

    古诗中的叶

    专题 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古诗中的叶 教学目的:1.能够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四首古诗。 2.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诗人在叶上所寄托的情感。 3.增加积累,能够识记写叶的名句......

    古诗中的数学

    《古诗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中“数字诗”的一些特点,懂得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体会诗歌美与数学美。 2.让学生经历搜集诗、品赏诗、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