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区别文章主题,中心,主旨
如何区别文章主题,中心,主旨
用多种方法把握文章主旨
现代文阅读中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是中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几乎每一个语段阅读测试的最后几道题都会提出这方面的要求,只是题干表述用语或设问角度有所不同而已。2004年中考现代文阅读《最完美的礼物》:‚为什么说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以对‚骗局‛内涵的理解为抓手,考查学生对文本主旨的理解;2002年中考记叙文阅读《亲近自己的双腿》:‚从全文看,题目‘亲近自己的双腿’的含义是____。‛试题以文章标题为切入口,考察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主题的能力。不仅记叙类文字如此,议论、说明类文字也是这样:2005年中考现代文阅读《为你打开一扇门》:‚第④段中‘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中的‘这’指的是____。从全文看,要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人不仅要有____,更要有____。‛完成试题后,去掉关联词和一些试题情景语言,剩下的是‚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要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人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丰富的感情‛,显然就是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阐明的见解。至于2003年中考《奥林匹克新格言》,命题者干脆就直截了当地设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面对这类试题,许多学生常常无从下手,犹豫半天后,只是随便地写下一个答案,其结果可想而知。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己对文本主旨的整体把握能力呢?
首先,必须清晰地认识,现代文阅读材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许多试题都必须在理解整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所以,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是准确把握文本主旨的前提条件。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是全方位的,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和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一般情况下通读记叙类文字要能回答这么几个问题:什么人?发生的是什么事?是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么样?它们互相是怎样起作用的?可采用由浅入深,从先到后的顺序,从文中采摘关键词句,进行提炼、筛选、合并、浓缩,从而在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把握文章主旨:
由材料(情节)入手
任何一篇文章总是通过某些具体的材料来表现文章主旨的。如2002年中考《亲近自己的双腿》:‚第⑧段中说,车夫的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从全文看,车夫的‘尊严’具体表现在:⑴;⑵___;⑶___‛。试题要求回答文章用哪些材料表现出了车夫的‚尊严‛,强调了材料与中心的联系。
文章的主要话题,也就是这篇文章所陈述的主要对象,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一个事物,有时是一种情感。如果你知道了整篇文章说的主要是什么,那么你也就能根据自己的生活、阅读积累,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感悟作者取舍材料的标准,也就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为什么写这(些)故事?这(些)故事想告诉人们什么?文章的主旨自然也就包含在里面了。
由文章的标题入手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它能帮助我们透过文章的内容看到文章的心灵———主旨。所以读文章可以以文章标题为抓手,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2003年上海中考《成全一棵树》,标题既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又蕴涵着文章的主旨:孩子的汗水救活了一棵树,母亲的心血培育了一个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阅读文章标题,如果标题本身是一个短句,要充分重视它与文章主旨的直接联系。如2005年上海市初三模拟测试卷《能给予就不贫穷》、《孩子,你其实不必这样》等,这类短句通常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只是语言表述略有差异而已。如果标题是偏正词组,像2004年中考《最完美的礼物》,2005年市模拟考《优雅男孩》等,则必须认真揣摩标题中起限制、修饰作用的词语的内涵,联系文章内容感悟文章的主旨。
总之,把握文章主旨的途径有许多,除了以上所介绍的,我们还可以从文章的背景入手,如2001年《山村传圣火》等,这里所指的背景主要指的是文章的写作背景,但也包括注释、及其他命题者卷面提供的补充信息,如2004年《蒙娜丽莎微笑揭秘》的相关链接,2005年《我的老师》提供的另一种结尾方式等。需要强调的是,考试实践中不应该使用单一的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而是要若干种方法综合运用,也就是从不同的视角审视文章的思想内涵,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全面准确、深刻的理解文章的主旨。
由具体细腻描写入手
一篇成功的记叙文,除了叙事完整,条理清晰,结构合理以外,必然有一些细腻、生动的描写。哪些东西在文章中需要具体描写,给读者以深刻印象呢?取舍标准只有一个:凡是最能够表现写作意图的内容,也就是最能够突出文章主旨的内容,最值得细细地描写!因此,阅读揣摩文章中的语言、行动、心理、乃至景物描写,分析它们的含义和作用,能够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
2002年中考《亲近自己的双腿》第④⑤⑥段中,有大量‚我‛的心理活动描写和车夫的外貌描写,细细品味,它们集中表现了车夫人格的伟大:他蹬车,既是为了挣生活,更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他是一个强者,要靠自己的力量‚挣来坦荡而快乐的生活‛,体现出自己人生的价值和尊严,这些也就是文章的主旨。
由议论、抒情的语句入手
一篇记叙性文字,通常作者总会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发一些议论,点明所写故事的价值和意义,有时也会在叙事过程中宣泄自己的感情,增加文章的感染力。这些议论和抒情的文字都是我们把握文章主旨的好帮手。上文所引的2005年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阅读材料,全文最后一节是这样的:
‚从细微到宏大,从狭隘到广博,女人的爱充满一生。每当我从街上走过,总习惯把女人对号入座,她是女儿?妻子?抑或母亲?无论肯定了哪一种,我总是对她们肃然起敬‛。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结尾点题,作者用一种带有抒情意味的议论点明了文章的主旨。2004年中考记叙文阅读《最完美的礼物》结尾部分:跋涉艰难绝境,有信心与勇气是穿越生死的唯一支撑,那就是希望啊。几年后的访谈中,这些死里逃生的人在被追问一生中得到的最好的礼物时,都不约而同地回忆起这次历险,几乎说着同一句话:‚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文章的主题也在这里得到了强调突出。
同学们无论平时还是考试的时候,阅读记叙类文字都要养成一种习惯,即把文章中非记叙描写性文字圈画出来,给予特别‚关照‛,因为它们能有效的提示文章的主旨(如果是非记叙类文字,则应该注意文章中出现记叙描写的原因,与文章其他部分的内在联系)。阅读当中不仅要注意结尾部分的大段的议论或抒情,也要留意穿插在叙事中间的议论和抒情语句。有一种特殊的点题方式常常被大家所忽略,即作者不是用第三者的口吻议论或抒情,而是借用文章故事人物的语言或心理活动来对所写事物发表看法,河北省中考曾选用过一篇散文《会飞的蒲公英》,通观全文找不出一处作者的直接议论和抒情的语句,但是文中母子对话时,母亲对蒲公英的议论,‚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既揭示了蒲公英的性格特征,又包含了母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显示了文章的主旨。阅读时必须充分注意到这类借文中人物的口和心理活动,对文章所写人、事、物发表看法的文字,文章的主题往往蕴涵在其中。
由反复出现或褒贬鲜明的词语入手
阅读记叙文,在把握文章大致的情节线索或情绪主线,理清文章内容结构,例如时间的转换,地点的变迁,人物的变化,或者其他所写对象的转换时,对一些中心句,一些过渡句,一些褒贬色彩强烈或反复出现的标志性语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把这些语句作为阅读理解的基本元素掌握并储存起来,以便于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例如2004年浙江省中考记叙文阅读《人生的另一种财富》:
①我是在贫穷和耻辱中长大的……
②我的母亲四处打工,为我攒钱,她坚信我能考上大学……
⑤后来就到了让我终生难忘的那个耻辱的日子。
⑥当帮助变成了一种施舍,我宁愿不要。我在忍受现实还是退学之间犹豫了很久。我想起了父亲的后背……
……
⑨从这时起,我走出了耻辱,……
在这篇文章中,‚耻辱‛与‚贫穷‛是贯穿全文反复出现的词语,是作者着力强化的意念,值得大家阅读时充分关注,这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文章主旨的共同钥匙。
第二篇:诗词中心主旨
诗词中心主旨
一
1、《杂诗》:思乡之情及坚持操守的高洁品行。
2、《夜雨寄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3、《淮上与友人别》: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惜别之情。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对友情的豁达态度。
5、《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对朋友的关切和同情。
7、《登飞来峰》:积极进取的 态度和人生哲理。
8、《题破山寺后禅院》: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9、《望岳》:作者早年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
10、《观沧海》:抒发作者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二
1、《饮酒》: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对农村生活的喜爱。
2、《次北固山下》: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辞旧迎新的人生哲理。
3、《登幽州台歌》:抒发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4、《雁门太守行》:抒发了作者以身报国的豪情。
5、《天净沙•秋思》:抒写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6、《迢迢牵牛星》:抒发了因爱情挫折而无比悲伤痛苦的心情。
7、《渡荆门送别》:抒发了诗人开阔的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以及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8、《春望》: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深切的爱国之情。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边关将士豪迈气概和壮烈胸怀。
10、《西江月》:抒写丰收在望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三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由己及人,忧国忧民。
2、《过故人庄》:友诚真挚,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游山西村》: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4、《渔家傲》: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报国之情和思乡之情。
5、《浣溪沙》: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
6、《观刈麦》: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自己不劳而获的惭愧。
7、《赤壁》:抒发了作者抑郁不平的心理和豪爽的胸襟。
8、《过零丁洋》: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9、《己亥杂诗》:抒发作者适中不忘为国效力的坚强性格和奉献。
10、《山坡羊•潼关怀古》:对劳动人民的深刻同情。
四
1、《十五从军征》:对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控诉。
2、《诉衷情》:抒发了英雄气概和悲愤之情。
3、《南乡子》:渴望明君,英雄收复中原,统一中国。
4、《满江红》:心怀祖国,对自己的前途的担忧。
5、《朝天子》:揭露了宦官的丑恶罪行,表达了对宦官的憎恨。
6、《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贵品质,保持自己高贵人格的思想感情。
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洞庭湖的波澜壮阔和希望出仕大展才华的思想感情。
8、《终南别业》:悠闲于山水,自得之乐的情趣。
9、《渔家傲》:对显示的不满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10、《长相思》: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扈从生活的不满。
五
1、《使至塞上》:抒发了诗人抑郁和孤寂的情感。
2、《泊秦淮》:讽喻唐王朝统治者要励精图治。
3、《无题》:写了爱情的离别之苦。
4、《浣溪沙》:抒发了年华流逝,好景不长的悲伤。
5、《水调歌头》: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对生活的热爱,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怀。
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欢庆胜利还乡的欣喜之情。
7、《滁州西涧》:表达了诗人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寻找自由和安静。
8、《约客》:展示了一个孤寂者等候客人久不至的无奈、焦急和失望。
9、《如梦令》:表现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事物的雅致心情。
10、《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表达了作者坚持抗金,收复中原的意志和决心。
六
1、《关雎》:表现了爱情追求中的苦与乐。
2、《蒹葭》:塑造了一个不懈追求心上人的执著形象。
3、《黄鹤楼》:抒发了思乡的愁绪。
4、《钱塘湖春行》:抒发了诗人的无比喜悦和对西湖的无比热爱之情。
5、《相见欢》:形象地表达了亡国之君的难以名状的离别愁绪和孤寂凄凉之情。
6、《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决心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委婉地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7、《行路难》:面对人生挫折,仍盼望得到重用,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8、《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眷恋,为唐除弊的决心和愤慨之情。
9、《咏煤炭》:表达了诗人爱国忧民的思想,甘愿为国为民出力的高风亮节。
10、《虞美人》: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1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发了诗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
怎样赏析字词
A.方法:解释+思想感情
例
1、凤一更,雪一更;山一程,水一程。
“一程”写出了路途的遥远,“一更”写出了风雪交加的恶劣环境(解释),表达了思乡之情和对从军生活的厌恶(情感)。
例2:绿肥红瘦
“绿”、“红”分别借代“叶”和“花”,昨夜风雨之后,海棠花凋零了,枝叶上只剩下浓密的绿叶,“绿””红”对比,色彩鲜明,体现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淡淡伤感。B.方法:解释+表达效果
例3:千骑卷平岗
卷:出猎的队伍浩浩荡荡,像疾风一样卷过平坦的山冈,写出了出猎场面的壮观。
怎样赏析句子(名句)
A.方法:解释+修辞(写作手法)+情感(思想)
例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的气势。
例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不是无情,却要化作春天的泥土培育百花成长。作者以“落红”“春泥”自喻,表达了诗人虽辞官归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情感,语言生动形象,表现了一种自我牺牲精神,格调昂扬向上。
例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一死,但要把忠心流传史册,表现了文天祥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气势磅礴,格调高亢,成为千古名句。
文言文重点复习篇目(古今异义特别多的篇目)
《周公诫子》
《答司马谏议书》
《秋水》
《捕蛇者说》 《岳飞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包拯》
《祖逖北伐》
说明文知识
一、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二、分类
1、事理说明文(说明道理、成因等)。
2、事物说明文(介绍事物的特点、位置、形状、构造、原因、发展、应用、生长等。)
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题方法:作用+具体内容
1、下定义(解释:对事物的特点和性质准确概括。)
2、作诠释(解释说明)
3、列数字(作用:准确具体)
4、举例子(作用:令人信服)
5、打比方(作用:生动形象)
6、作比较(作用:突出强调)
7、摹状貌(解释:具体形象地描述事物的形状)
8、分类别(作用:条理清楚,一目了然)
四、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
2、分总
3、总分总
在内容的组织上,前后必须一一对应,即“分”必与“总”对应。
五、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说明文的语言
准确:答题方法:解释加点词或句子意思,然后指出与实际情况不合。语言特色:平实说明文(相当于字典的解释性语言,没有修辞)生动说明文(作用: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第三篇:把握文本中心和主旨专项训练
把握文本中心和主旨专项训练 材料一 生 命
中心内容:人与大地、植物者是一样的生命体,都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主旨:人类要认识到大千世界也是有生命的,要与大千世界相亲相爱。材料二 让生命在每一刻都说出得体的话
中心内容: 我既喜欢小女孩得意地告诉我她是巨幅广告上的小模特的单纯,又喜欢南怀瑾不说破自己就是“好书”作者的沉静内敛。
主旨:美好的生命在于适时而变,在于不同阶段都有得体的表现。材料三 生长在城市里的一棵树
中心内容:本文描写了一棵在城市狭小而恶劣的环境中生长的树与树根处老鼠在三个不同季节中的对话,表现了树的坚守与付出;同时,还记叙了生病姑娘与母亲的对话,表现了树给小姑娘带来的舒适与快乐,以及小姑娘和母亲对树的感激。
主旨:每个人都要坚守自我,做好分内的事;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于付出,有付出就会获得感激。
材料四 改变命运的一分
中心内容:秦老现当年为了爱护并激励小男孩借给他的那一分,改变了小男孩的一生。主旨:爱与激励,可以成就一个人。材料五 蔷薇几度花
中心内容:本文描写了蔷薇花的美,又由花及人,表现了蔷薇花旁买灶糖的老人随性自然的性格和给人带来的快乐。
主旨: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的人往往能自得其乐,也能给人带来的快乐。材料六 感恩 中心内容:记叙了老人种植紫苏和杏树所带来的一连串的感激和感恩的行为。主旨:揭示了善行传递的事实,歌颂了在恩德中释放恩德的美好风尚。材料七 走远了再关门
中心内容:记叙了朋友聊天不给“我”说“再见”的机会就下线,老人等客人走远后再关门和“我”斥责儿子却不给儿子辩解的时间这三件小事。
主旨:人与人交往中,要有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要有尊重与关爱他人的善意。材料八 故乡的那棵树
中心内容:回忆了家乡柿子树以及与之相关的童年快乐生活。
主旨:表达了对柿子树庇佑家人的感激之情,抒发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对故乡人美好品质的赞美。
材料九 天使的礼物
中心内容:情人节里,收到儿子瞒着我四处寻找到的情人节礼物,惊喜不已,温暖了我因患病而消沉的心。
主旨:赞美儿子对母亲真挚的爱,也表现了互帮互助的温馨的社会风尚。材料十 母亲
中心内容:追忆小时候母亲在艰难的环境下乐观地劳作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主旨:赞美了母亲在苦难面前依然能顽强活下去的精神力量,同时,也表明母亲所表现出的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激励着我,成为我作品的灵魂。材料十一 雪一化就有路了
中心内容:记叙了“我”初涉文坛去声讨中伤“我”的人的途中,遇到的一位老大娘,在引路的过程中,化解了“我”心中冤气的经历。
主旨:表明只要多替别人着想,任何误解和诽谤都是可以被宽恕和化解的。材料十二 给成人读的童话
中心内容: 童话作家创作童话是为了表达对成人的看法。
主旨:作者告诫成人不要只在意实际的利益,而应在意事物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希望成人找回湮没已久的真性情。材料十三 一碗米粉
中心内容:记叙父亲到桂林寻找杨店主,还十五年前欠下的一碗米粉钱的经历。主旨:表现了父亲信守承诺的品质,也赞美了互信互助的人性美。材料十四 节令是一种命令
中心内容:记叙作者听到卖菜老人讲述的要吃正当节令的菜所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主旨:要尊重自然规律,按照规律办事。材料十五 桥在水上
中心内容:一位中年妇女,让自己的两个孩子给桥上的一位因生病而乞讨的男子送来早餐并一起开心地玩耍,给了乞讨者活下去的希望。
主旨:赞美了中年妇女对孩子爱心的培养,表明爱心能帮助人们渡过艰难的时光。材料十六 梦是夜的花朵
中心内容:孩子坚守与妈妈的约定,每天早早睡觉,以便在梦里与逝去的妈妈相会。主旨:赞美了童心的纯真和亲情的美丽。材料十七 点燃一个冬天
中心内容:学生利用放学后的时间烧制大量木炭,让因缺煤无法对付湿冷天气、不能给学生提供温暖环境而苦恼的孙老师和他的女人感动不已。主旨:表现了师生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真挚感情。材料十八 父亲的大学 中心内容:父亲因没读书,闹了不少笑话;因“我”考上大学,父亲丢掉了往日的卑下与猥琐。主旨:表现了父亲甘于奉献、善良、自尊的品质,也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痛惜之情。材料十九 没有发芽的种子 中心内容:看到眼前盛开的鲜花让我想到曾经将几粒没种完的喇叭花种子遗留在抽屉里,使之错过了一生最灿烂的时刻。
主旨:表达了对人世间许多美丽的梦想因为搁置一旁而无法实现的遗憾之情。材料二十 天阶
中心内容: 闵惠芬为了给平民演奏音乐而不辞劳苦,奔波在最艰苦的地方,同时,也写到了闵惠芬在重病之中对二胡演奏艺术至死不渝的追求。
主旨:表现了闵惠芬对音乐的热爱,也表现了音乐所具有的激发生命力的强大力量,同时,还表明了音乐的美需要至死不渝的追求这一道理。材料二一 母亲的心
中心内容:母亲为了让久病初愈的孩子能吃上螃蟹,在寒冽的溪水中艰难寻觅到一只母蟹后,经过一番激烈的内心斗争,最终放掉了母蟹。
主旨:歌颂了母亲的善良和母爱的伟大,也表现了舐犊之情的强大感召力。材料二二 幸福的玫瑰
中心内容:遭受失恋而颓废的凯洛琳因匿名人长期送花而走出失意,重新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主旨:表现了克丽丝汀的聪明和善良,也表现了善良和友爱的人性之美。材料二三 优点零
中心内容:孩子们在成人的打压下,认为自己没有优点,没有愿望,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主旨:孩子的成长应该得到成人的呵护和肯定,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很多的优点和愿望。材料二四 木鱼馄饨 中心内容:我偶遇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回忆了几年前深夜探寻木鱼声,发现了老人凌晨时间敲响木鱼卖馄饨的事。
主旨:赞美了生活中运用巧思温暖人心美化生活的纯朴善良的平凡人。材料二五 留两个柿子看树
中心内容:母亲在我小时候总是反复叮嘱把树上的柿子摘干净,在我们兄妹离开家乡多年后回家帮母亲摘柿子,母亲却要为柿树留下两个柿子作伴。
主旨:表现了我们兄妹离家后母亲的孤独寂寞,表达了母亲对离家远行的孩子的依恋。材料二六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中心内容:遭受意外伤害的弟弟回到故乡的小院看到曾被雷电摧毁的老槐树更加枝繁叶茂,被老槐树所激励,从此走出阴影,乐观坚强地生活。
主旨:表达了对弟弟重新拾回生活的勇气的喜悦之情,说明只有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即使在身心受到伤害之时,也能顽强地生活下去的道理。材料二七 儿时的恶作剧
中心内容:记叙了我儿时的几件恶作剧,表现了我儿时的顽皮,展现了乡村淳朴的生活。主旨:表现了母亲的慈爱,也表现乡民的淳朴。材料二八 没有历史的未来是一匹野马
中心内容:曾经憧憬的未来变成了只是追求物质世界的发展、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严重缺失精神世界这样的现实。
主旨:缺失精神会让现实世界变得不可控制;我们应该从历史传统中找回我们的传统道德来引领我们去创造未来。材料二九 县城小书店
中心内容:回忆二十年前作为文艺爱好者在家乡的一个书报亭里买杂志的往事,表达了对这个小书报亭及其书报亭里卖杂志的姑娘的一股浓浓的亲近而又留恋的感情。主旨:抒发了对美好梦想和纯真感情的向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沧桑的感慨。材料三十 游司马祠
中心内容:记叙了游司马祠的经历,介绍了司马祠的结构格局,突出了司马祠环境优美、古朴清雅、巍峨庄严、文化氛围浓郁等特点。
主旨:赞美了司马迁的伟大功绩,表达了后人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材料三一 一只鸟
中心内容:记叙了退休法官因错判案件而求放飞笼中鸟儿以求心安的故事,展示了一个法官自我救赎的心路历程。
主旨:提醒人们应恪尽职守、勇于悔过,表现了真诚、善良等人性的光辉。材料三二 纯真年代里的纯真人情
中心内容: 萍水相逢的考友王次炤不在意复试的惨裂竞争,第一时间发来复试的电报,成全了我的大学梦。
主旨:赞美了纯真年代里真诚相助、坦荡无私的纯真人情。材料三三 落叶也精彩
中心内容:描写了秋天落叶的种种精彩。主旨:赞美了落叶的奉献精神。材料三四 瓷器的雅俗
中心内容: 介绍了瓷器由原来的大俗之物,经由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社会各界的青睐后,变成大雅之物的过程。
主旨:说明大雅寓于大俗,俗雅是一体的道理。材料三五 门铃 中心内容: 帕皮为了呵护小女孩的爱心把珍爱的门铃贱卖给小女孩,最后又作为小女孩送给外公的礼物得到了门铃,并与女儿一家团聚。主旨:体现了亲情的温馨动人。材料三六 手
中心内容: 男孩因其频频夸赞“公文包”的手从而中止了“公文包”的偷窃行为。
主旨:批判了邪恶势力的猖獗和成人的明哲保身,赞美了天真无邪的童心,揭示了淳朴心灵的感召力。
材料三七 家乡的竹林
中心内容: 记叙了故乡的竹子在人生的各个阶段的作用,表现了故乡的竹子与乡亲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主旨:表达作者对竹子的感激和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家乡的热爱。材料三八 神奇的魔术师
中心内容:记叙女儿生日派对上,一位魔术师自愿上门表演,给孩子们和约当茨带来了欢乐;失去双腿的魔术师以自己对生活的热爱,激励了约当茨重新树起生活的信心。主旨:赞美了魔术师热爱生活、乐观坚强、热心助人的高贵品质。材料三九 罗圈腿的小猎狗
中心内容:小猎狗“罗圈腿”顶着主人的嫌弃、同伴的嘲讽刻苦训练本领,最终力克同伴咬死公狼,从而赢得主人的喜爱。
主旨:讽刺了人们以貌取人的恶习,赞扬了小猎狗自强不息的精神。材料四十 雨中片段
中心内容:描写了多个雨中的生活片断,回忆了许多在雨中发生的令人温暖的事情。主旨:表达了对雨水的亲近和喜爱,也表达了对世间温暖的事情的珍爱。材料四一 勇敢的紫罗兰
中心内容:勇敢追逐梦想的紫罗兰祈求造化将其变成玫瑰花,在历经一场风雨后奄奄一息受尽同伴嘲笑,它却因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傲然死去。主旨:不应甘于平凡,勇敢追逐梦想,无畏艰难险阻。材料四二 桃花为谁而开
中心内容:桃花在短暂的生命中轰轰烈烈的绽放吸收了人们,激励了人们。
主旨:生命中美的东西都是短暂的,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短暂的人生更有意义。材料四三 韭菜饺子
中心内容: 为了匆忙回乡的儿子随口说出的想吃韭菜馅饺子的一句话,年迈的父母整夜忙碌。
主旨:表现了父母对离家在外的儿子的留恋和爱怜之情,也表达了对父母默默付出的感激,从而赞美了父母对孩子真挚的爱。材料四四 美丽的邂逅
中心内容:“我”偶然在旧书摊上淘到《林清玄散文》一书的经历和由此引发的思考。主旨:表达了希望人们通过读书来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希望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以振兴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这样的愿望。材料四五 独腿人生
中心内容:“我”乘坐一位诚恳待人、自强不息的独腿车夫的人力三轮车的经历。
主旨:赞美了独腿车夫积极、乐观的心态,顽强、坚韧的意志,诚恳、诚信、善良的品质,自尊、自立的精神。
材料四六 走进一片雪花的温暖
中心内容:作者在雪天里所感受到的令人温暖的场景。主旨:赞美那些在艰难环境中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希望的人们。
第四篇:确立主旨就是确立一篇文章的中心
确立主旨就是确立一篇文章的中心,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立意”。我们无论写哪一种文体,都应该在立意上下功夫。立意应该注意一下三点。
一、立意要健康
所谓健康就是保证文章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正确,要体现一定的思想意义,能给读者以鼓舞和启迪。
1、立意健康,需要一定的认识能力。比如有同学写洪灾后,上面运来的救灾物质,放在乡政府大院立。夜晚被人偷走了,我们家没有偷到东西,感到很遗憾。这种立意就体现了作者认识能力的低下。
2、立意健康,需要有一定的提炼能力。不同的材料可以提炼不同的观点,同一个材料可以从不同角度提炼观点。例如:某校学生马江,平时学习刻苦,成绩优良,他一心想考入理想的学校,然而,仅差一分未被录取,自己本来心情沉痛,加上父母责骂,他便自杀了。这一则材料可从不同角度提炼观点。着眼于马江的父母——A望子成龙的悲剧,B 打骂不是真正的教育。着眼于马江本人——A 自杀是弱者的表现,B 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着眼与分数——A一分的残酷,B 不必把分数当成命根子。着眼于社会——A为马江鸣不平,B 杀死马江的不是他自己等等。
3、立意健康,需要一定的驾驭能力。这种驾驭能力往往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比如,某同学写《成长的烦恼》,文章大量笔墨都是列举成长中的课业负担重,心理压力大等烦恼。结尾笔锋一转:没有汗水哪来收获,没有烦恼哪来喜悦?学问是苦根上结出的甜果,让我们乐于吃苦,乐于承担烦恼,因为烦恼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就这样,在作者的驾驭下,一片立意健康的文章就诞生了。
二、立意要新颖。
所谓新颖,就是立意要跳出陈旧的框框,“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言”。
1、立意新颖,莫忘了避俗。你看,一写蜡烛,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一写蜜蜂,劳动人民像蜜蜂,得到的少,付出的多。这些几乎成了通用公式,自然就缺乏新意了。可有的同学写老师,他说:老师,我更愿意你想日光灯,照亮了别人,也保重了自己。这就避俗避熟了。
2、立意新颖,莫忘了求异。求异思维无疑是一种可贵的思维品质,它常常开出特别艳丽的花朵。比如:根据“知足者常乐”翻出“不知足者常乐”,根据“不必班门弄斧”翻出“弄斧需到班门”,还有根据“近墨者黑”翻出“近墨者未必黑”等等,都是求异思维的奇葩。
3、立意新颖,莫忘了变角。变角就是变换一种切入角度,角度一新,立意也会为之一新。比如一学生写家乡变化,它以“稻草家族上法庭”的形式,控诉了先是蜂窝煤,后是液化气挤占原本属于稻草家族在农家市场的罪恶,文中夹杂着蜂窝煤与液化气的自我辩护。全文从稻草的遭遇中透视了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革,其立意角度让人拍岸叫绝。
三、立意要深刻
所谓深刻,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问中深广的意蕴,以增加文章的穿透力和厚重感。
1、立意深刻,要学会点化。这种点化常用于文末以卒章显志,从而将文章的立意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记人叙事之后,不要仓促结束,顺其自然发几句感慨,常能成为文章的亮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赠给青春三句话》的结尾:青春是结实的镐头。镐头是用来开垦的否则就要生锈。青春就是用来吃苦的,“爱拼才会赢”。青春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拥有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还在于它能经受得起任何的失败。就是一段内蕴丰盈的点评句,使文思文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立意深刻,要学会暗示。暗示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那些以物喻人、托物寓意的文章多用此法。有个同学写《心中的小船》,明写的是家中的渔船,暗示的却是可敬的父亲。父亲就是那条船,承载着生活的艰辛,承载着一家人的理想。
3、立意深刻,要学会整合。整合就是将诸多零散的、平面化的内容进行巧妙地组接和拼装,或在点上加深,或在面上加宽,使文章在厚重的容量中显示出深广的内涵。比如一篇写农村现状的文章,作者以《荒》为题目,依次描写了农村田荒,园荒,人荒的情境,从而从点与面方面真实地反映了农村的现状以及自己的担忧。
特别提醒:
一篇作文只能表现一个主题,防止“意多乱文”。当然,有时一个主题可以分几个方面表现,如珍惜人生,就可以从珍惜生命、珍惜事业等方面来表现。但立意要能体现材料、话题的本质意义,要让自己有话可说。立意训练:
一个小孩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把它带回了家。过了几天,桶身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小孩于心不忍,使用剪刀剪开蛹壳,帮助蝴蝶脱蛹而去。可是,这只蝴蝶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面对这则材料你如何进行开拓和立意呢?如何拓宽自己的思路呢?请试试吧!
着眼于“人”切入立意
w 在这则材料里的人应该具体指小男孩,着眼于“小男孩”立意思考: 小男孩“发现了一个蛹,把他带回家”——反映其有爱心,有好奇心。小男孩于心不忍,剪去了蛹,这一举动——也是出于爱心,帮助蝴蝶脱离困境。横向思维:人生不能没有爱,小男孩的举动没有错。
逆向思维:小男孩因为不忍心才用剪刀帮忙,结果好心办了坏事,这种爱心帮了倒忙。
纵向思维:生活中类似小男孩的例子还很多,出发点和动机好,而结果却与初衷相违背。着眼于“物”切入立意
w 在材料中“物”指的是“蝴蝶”,应着眼于蝴蝶进行思考:
w 蝴蝶——“挣扎了几个小时,身体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是正常现象,说明时机未到,还未能壳。w 蝴蝶——“身体臃肿翅膀干瘪„„”说明蛹内的生命的诞生还没有经历应该经历的磨难和苦痛,由于小男孩的帮助,幼蝶脱蛹而出,不可能成为身手矫健振翅高飞的蝴蝶。
w 横向思维:蝴蝶没有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没有经历生命正常程序,不可能有健康的生命个体的存在。
w 逆向思维:蝴蝶是无辜的受害者,罪魁祸首是那个小男孩。w 创新思维:没有打好生命的地基,就无法盖成生命的大厦.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训练学生话题、标题及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意。培养兴趣,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开阔思路。
2.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够多思善想,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3.讨论交流,对比筛选,学习选取最佳的立意角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训练学生思维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2.训练学生对比筛选最佳立意角度的能力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讨论,点拨,分析,归纳,练习法。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六)学情分析:选取最佳的立意角度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虽有难度,但学生想像创造力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兴趣应该浓厚,思考分析能力会得到锻炼。
二、教学实录
(一)导语设计: 苏东坡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告诉我们:只有跳出事物本身,变换不同的角度去看事物,你才会有惊喜的发现,你才会看到常人看不到的最美的风景。这就是我们今天训练的主题。
(二)明确教学目标: 1.幻灯片展示教学目标
2.学生齐读:(1)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开阔思路。(2)多思善想,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3)对比筛选,学习选取最佳的立意角度。
(三)课堂训练一:活跃思维,开阔思路。1.幻灯片展示训练一,教师明确要求: 请围绕“○”展开想象。它像什么呢? 2.学生展开想象,畅所欲言。
生:像句号,每个人每件事都应有个完美的结局。如月饼,每逢佳节倍思亲,象征着团圆,和谐。
如人生,从起点到终点;如太阳,无私奉献;如同桌的小名,亲切温馨......师:很好。同学们想象力丰富。抓住它的形状特点进行相关的联想。
(四)训练二:话题(标题)作文的多角度立意 1.幻灯片展示训练二,教师提出要求并点拨:
请以“手”为话题进行多角度立意。仔细看看你的双手,捏一捏,拍一拍;或者与同学握一握,你能想到什么呢? 2.学生多角度构思立意并阐述。
生: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手是最重要的器官。可以劳动,写字,种田,能干我们想干的任何事情。
师:对,手还可以拿手术刀,操作电脑,不同人的手作用不一样,但都必不可少,作用巨大。手还能做什么?任何事情,不是吗?
生:手还可以干坏事,比如打人,放火,抢东西,给我们带来灾难。师:是啊,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逆向思维换个角度,我们发现了手的另一面。
生:手有五指,其中有长有短。但大拇指食指用处大,小拇指无名指作用小,可见人的作用也有大有小,不能求全责备。
生:有人就如大拇指作用大;但小拇指也不是可有可无,作用虽小,但还是有用的。可见,人尽其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团结协作,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师:不错,团结就是胜利,这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生:不要小瞧小拇指,凡是存在的,就有存在的理由。没有它就成了残疾人,对,要关爱残疾人。
师:又有了两个角度,还可以怎样立意?
生:五个指头不一样长,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优点,应该自信;还要谦虚待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还要取长补短。师:很好。再想想手还有哪些动作?
生:伸出援助的手,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该出手时就出手。生:握手可以沟通交流,加深人与人,国与国的的感情。身手表现诚意,握拳表示自信或者愤怒。
师:据说手中有三条手纹,一条是命运线,当你握紧拳头的时候,会怎样?
生:命运掌握在我们手中。一个巴掌拍不响,所以要团结,还不能吝啬你的感激与赞美的感情,该拍手时就拍手。
师:他一口气说了三个角度的立意,让我们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我们怎能吝啬我们的掌声呢?
生:手心手背都是肉,要一碗水端平,平等对待每一个人。还要多拉手握手,珍惜友情亲情。3.教师总结并展示幻灯片:
大家是怎样联想到这些的呢?归纳起来是不是这样:由手的形状,动作,功用以及俗语比喻进行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哪些呢? 4.学生举例并归纳
5.教师总结并展示幻灯片:
具体方法有这样几点:(1)多方面联想想象(2)辩证地看问题(3)横向对比分析(4)纵向分析问题(5)透过现象看本质(6)突破思维定式。注意突破思维定式(逆向思维)不是任何情况都能适用。
(五)训练三: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意 1.教师展示材料,提出训练要求并点拨:
(1)材料:在南美洲草原上,发生过这样惊心动魄的事。在一个秋日的下午,一片临河的草丛突然起火,呼呼直窜的烈火形成了一个火圈,向草丛中央一个小小的丘陵包围过来。丘陵上无数的蚂蚁被逼得节节后退,包围圈越来越小,它们似乎除了葬身火海已别无选择。但是,就在此时,出人意料的事出现了,只见蚂蚁们迅速聚拢,抱成一团,滚作一个黑色的“蚁球”冲进火海。烈火将外层的蚂蚁烧得噼啪作响,然而蚁球却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冲进小河,大多数蚂蚁绝处逢生。
(2)点拨:话题,标题的多角度立意是容易的,因为限制少,范围宽泛。但材料作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出现,因而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意是重点,也是难点。请大家看训练三,思考后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每组至少找出三个角度立意。
2.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讨论
3.师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组织
生:从蚂蚁抱成团可谈团结协作;还可以看出蚂蚁勇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还可谈勇敢。
师:好,已有三个角度了。还能找到什么角度?
生:狭路相逢智者胜,蚂蚁获救靠的是急中生智。他们坚持到底,才躲过这一劫。所以,坚持就是胜利。还有,蚂蚁从丘陵到小河,凭借了客观条件的优势,所以我们不仅要付出主观努力,还要学会借助客观外力。
师:非常好,这一组又给我们找出了三个角度。第三个角度很新颖,万事具备,还需东风。其他组呢? 生:材料还突出了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道理,外层的小弱蚂蚁烧死了,里面的强壮的蚂蚁活了下来。
师:这个角度我都没想到,独特。
作文如何多角度立意学案 教学目标:
一、学习多角度立意的方法,力求做到思路开阔,立意出新。
二、掌握确立论点的基本知识,做到观点正确、深刻、新颖。教学重点与难点:
突破思维定势,培养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和确立论点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悟法 引入
以“砖”为话题,展开联想,思考应当如何立意。
(三)总结要领
二、扩展训练
1、根据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2、阅读下面的文字,从不同的角度提炼中心论点。一只老鹰从鹫峰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三、强化训练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五篇:记叙文讲解之—内容概括、中心主旨
记叙文讲解——内容概括、中心主旨一考查内容概括 一.内容概况
1、概括全文内容
点拨:首先明确文章主要表现的人物,有时还必须点明特定环境或特定背景,接着抓住与中心相关的关键情节,最后再加上事件的结果。思路一般为:谁在怎样的背景下,有怎样的举动,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A、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歌,一条无尽的路
王宗仁
这次重返高原,我心力太重,都因为一首歌。
生命有各种无奈,人都应该顽强地活着,要执著地追求。我总以为在这个氧气只有内地一半的世界屋脊上,说句话都喘得像失去脚跟似的站不稳,唱歌?不敢想。即使想吧,谁能唱出一颗心?
可我万万没有想到,却是这些脸庞被紫外线照射得紫红泛黑的五大三粗的战士唱的一首歌,把我的五脏六腑搅得翻江倒海。
那歌是一条无尽的路,一半含着寂寞和思念,一半含着血与泪。今天的酸楚在这歌的音符中,明天的黎明在这歌的余音里。在高原的军营里不管谁唱起这首歌,都是以泪洗面,情动昆仑。
那是足以使我支撑一生的歌声,让我甩掉了许多虚幻的梦想。
我在高原所有的感觉都是从这支歌开始的,又从这支歌结束。我坚信数年乃至数十年以后,风吹长空,闪电驰过,我耳畔仍会有这歌声——儿当兵到多高多高的地方/儿的手能摸到娘看见的月亮/娘知道这里不是杀敌的战场/儿却说这里是献身报国的好地方
儿当兵当到多远多远的地方/儿的眼望不见娘炕头的灯光/儿知道娘在三月花里把儿望/娘可知儿在六月雪里把娘想/寄上一张西部的雕像/让娘记住儿现在的模样……
我的眼前交替出现着两幅画面:在冰山雪岭间守卫国门的士兵和手扶家门思念儿子的母亲。高原军人同样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骨肉,他们有本该属于自己的温暖的家,有妻室儿女。但是,他们最思念的是母亲。母亲——娘,这是一个脸上刻满皱纹饱经沧桑但却使人青春焕发的形象;这是一支百唱不厌永远都不过时的歌;这是一个走到天涯海角都牵动着儿心的情结。
我终于明白了这首题为《西部好儿郎》的歌为什么在高原军营里流传这么广。战士们被暴风雪围困在山上吃冰咽雪的时候,围着篝火唱;在国境线上单独执勤时,咀嚼着单调枯燥的日子唱;在被可恶的高山病折磨得死去活来时,望着天边遥远的星辰唱。
爱在荒原入土,情在雪山闪烁。他们投入地唱了一遍又一遍:儿当兵到多高多高的地方……
唱歌的是黑脸大汉郭和奎营长,三十岁刚挂零,可看上去皮肉粗糙,胡子拉茬,要比实际年龄大多了。此刻这位营长不在军营里呆着,却孤身一人出来顶着燥热的日头跪在唐古拉山中的一个山坡上,三叩首,两作揖,泪流满面。他在敬哪路山神?不,他在祭父。
他的面前放着三碗特地做的高原风味饭菜:手抓羊肉、凉拌野葱、酥油茶。他举起酒杯,遥对家乡四川的方向,泪水涟涟地说:“爸,不孝之子和奎向您请罪。在您病重时,儿没有给您送一口水,端一碗饭,喂一片药。今天是您走后的第三天,儿在遥远的西北高原上为您送行,愿您在天之灵,尝尝儿亲手做的这些饭菜——”
温酒洒在了雪山上,郭和奎放声号哭。
父亲于三天前因患胃癌病逝,家里曾连发三封电报催他回家,奄奄一息的父亲不见儿面咽不下最后一口气。尽管郭和奎已经三年未回家了,也难以满足父亲这情理之中的要求。世界屋脊上这个军营的天地由他撑着,执勤任务压在肩,他追日赶月地忙还觉得时间少,哪能匀出探望父亲的空儿?父亲等不来儿子终于去了,他是睁着眼睛走的。后来,和奎得知,老人那双眼睛一直闭不了,入殓前母亲给他揉了又揉就是不合……
郭和奎是个负债者,他欠父亲的情太多了,脚下的冻土地因而显得沉重。现在,这三种风味饭菜就能抵还得清吗?
雪山上,郭和奎的哭声撞击着冰冷的雪峰,撞击着过路人的心!
(选自《散文百家》)1.感知全文,完成填空。
(1)本文以 为线索,记叙了 的感人事迹,抒发了 的情感。
答案:一支名为《西部好儿郎》的歌;以郭和奎营长为代表的高原军人为守护祖国边疆舍小家,献青春。
分析:概括文章内容应注意要点,如人物、事情经过、有时还要强调起因和结果。这里应根据需要,概括出“感人事迹”,要强调起因与主要事件。
B、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词典的故事
阿来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上的是两个班合用一个教室一个教师的复式教学的小学。快读完小学了,不要说现在孩子们多得看不过来的课外书与教辅书,我甚至连一本小小的字典或词典都没有。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学问啊!我觉得世界上的所有学问就深藏在张老师那本翻卷了角的厚厚的词典中间。小学快毕业了,学校要组织大家到15公里外的刷经寺镇去照毕业照相。我们便每天盼望着去到那个当时对我们来讲意味着远方的小镇。
不久以后,十多个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一大早便由老师带着上路了。将近中午时分,我们这十多个手脚拘谨、东张西望的乡下孩子便顶着高原的强烈阳光走到镇上人漠然的目光中和镇子平整的街道上了。第一个节目是照相。照完相走到街上,太阳照在头顶,我们开始出汗。我伸在衣袋里的手也开始出汗,手上的汗又打湿了父亲给我的一元钱。父亲把吃饭与照相的钱都给了老师,又另外给了我一元钱,这是我迄今为止可以自由支配的最大的一笔钱。我知道小伙伴们每人出汗的手心都有一张小面额的钞票,比如我的表姐手里就攥着五毛钱。表姐走向了百货公司出来时,手里拿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彩色线。而我走向了新华书店,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干净的下班柜台里摆放着几十本领袖书,以及几部当时流行的小说。我有些胆怯地在玻璃柜台前轻轻行走,突然停了下来,因为我一下就把那本书认了出来。
那本书跟领袖书同样大小,同样的红色,同样的塑料封皮。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我把攥着一块钱人民币的手举起来,嘴里发出了很响的声音:“我要这本书!”
书店里只有我,还有一个营业员。
营业员走过来,和气地笑了:“你要买书吗?”
我一只手举着钱,一只手指着那本成语词典。
但是,营业员摇了摇头,她说:“我不能把这书卖给你。买这本书需要证明,证明你来自什么学校,是干什么的。”我说自己来自一个汉语叫马塘、藏语叫卡尔古的小学,是那个学校的五年级学生。她说:“那你有证明都不行了。你们马塘是马尔康县的,刷经寺属于红原县。你要到你们县的书店去买。”我的声音便小了下去,我用自己都不能听清的小声音说了一些央求她的话,但她依然站在柜台后面坚决地摇着头。然后,我的泪水便很没有出息地下来了。我越想止住眼泪,这该死的液体越是欢畅地奔涌而出。营业员吃惊地看着我,脸上浮出了怜悯的表情。她说:“你真的这么喜欢这本书?”
“我从老师那里看见过,我还梦见过。”
现在,这本书就在我面前,但是与我之间却隔着透明但又坚硬而冰凉的玻璃,比梦里所见还要适遥不可及。
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她说:“那我要考考你。” 我看到了希望,便擦干了眼泪。她说了一个简单的成语,要我解释。我解释了。她又说了一个,我又解释了。然后,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叹了口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
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阅读这本词典。从此,我有了第一本自己的藏书。从此,我对于任何一本好书都怀着好奇与珍重之感。(有删改)
15. 简要复述“词典的故事”。要求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时侯,“我”渴望有一本词典。小学毕业前,我到新华书店买词典,但因为我没有证明,营业员不肯卖,我禁不住流泪。她同情我,考了我两个成语,然后破例卖给我。(起因、经过、结果各1分,语言通顺1分)
2、概括段落内容
点拨:要概括全文叙述的几件事,应根据题干的概括要求,按顺序将叙述同一件事的段落进行合并并归纳。关注不同环境、背景、人物和结果 A.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
父亲的植物学
①父亲是位与庄稼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民,摸透了植物的秉性。
②父亲在世的最后几年,我经常软硬兼施,将他老人家接到城里小住。每每住了两天,他就神不守舍。我知道,他是惦记他的庄稼。有一次,我执意挽留他多待几天,我说:“现在是农闲,你急着回家千啥?”他的回答叫我哭笑不得。他说:“眼下正值水稻灌浆,我得盯紧点儿,看看它们是不是有谁偷奸耍滑。”老小老小,父亲年纪大了,是不是返老还童?父亲却严肃地说:“就像小飞(我的儿子)他们上自习课,老师为什么还得坐堂?老师要是不照面,他们不做小动作交头接耳吗?你别看水稻,没有成熟之前,也是孩子呢,哪有孩子不活蹦乱跳,像大人一样自觉遵守纪律的?它们若是打盹偷懒,结的穗不打秤,准得减产。”他老人家似是而非的触类穿通,让我瞠目结舌。
③我是农校毕业,父亲这套耸人听闻的植物学,我领教过不是一回。有一次,父亲身体有恙,我顺道回家看他,他已初愈。说好了下午就得返程,其实是想和父母多聊几句。父亲却依然吃了饭扛着锹下地。母亲嗔怨道:“看你急不可耐的样子,你不能等他们动身再下地吗?父亲说:“我已经几天没下地了,正闹稻瘟,虽然打了药,也不知道好了没有?”母亲还在那里喋喋不休,父亲指了指我,低声说:“得了病的人,亲人看望,心里不是舒服许多?患了病的庄稼和生了病的人一样,脾气都大。”在父亲眼里,庄稼不是作物,而是人-具备
了人的喜怒哀乐。因此,有活没活,他都要去看他的庄稼,和作物套近乎。一天不下地,心里就不踏实。他的逻辑令人匪夷所思地里的庄稼就像演员没有观众捧场它们会演得投入吗没事,在田埂上转悠,哪怕是深情地看上它们几眼,它们也会受到鼓舞,投桃报李。
④在父亲看来,植物是人,而人是有脾气韵。小时候,柿子吐红,我们饥不择食地摘,往往生拉硬拽。可柿予却总赖在枝头依依不舍,索性买珠得椟,将柿树枝条也折下来。父亲看了很心痛,说:“人骨折了,伤筋动骨一百天,你折枝,柿树不痛吗,来年柿树还敢坐果?柿树也是有记忆的。”父亲教了我们一招:抓住柄,反方向、顺方向各旋3圈,柿子就乖巧地落到我们手中。父亲说:“不要对柿子蛮横无理,它天生的倔犟,得顺着它,才能手到擒来。”父亲的某些举止,荒诞不经。比方说,隔那么一段时间,他会在屋前院后拍树,大有把树千拍遍的况味。父亲的解释是,他拍树,就像长辈拍晚辈肩膀,让这些树感觉到主人的重视和亲呢。树就会攒着劲长,结出大的果子长出粗的腰围。苞谷吐缨,他顶着骄阳,钻进玉米地,汗涔涔地与谷穗们一一握手,我还以为那是父亲帮助苞谷人工授粉。父亲的滑稽镜头,惹得村人嘲讽他是领导下基层视察。父亲我行我速乐此不疲,他说:“苞谷也像人,本来就是餐风宿露的光头百姓,你若是袖手旁观,它们会伸出谷穗的手来?你不嫌弃它们,主动伸出手,让它们感到和蔼可亲,它们一激动,恨否能伸出双手。” ⑤父亲还喜欢和植物说话。记得有一回,我从家里的棉地经过,摘棉的父亲正在和谁唠嗑。四顾,茫然无人。我想,许是父亲一个人劳作,自言自语,打发寂寞。那年的初冬,父亲哭丧着脸,说是到城里住了几天,没有和棉蕾拉呱儿,秋蕾抿紧嘴巴缄默不语,忘了吐絮。原来,父亲是在和棉花说话,父亲固执地认为,他一开口,棉蕾就会答腔。籽棉,是棉花的大段道白。这简直是奇谈怪论了。⑥在父亲看来,死了的植物,也是活的。只不过以另一种形态活着而己。
⑦小时候,我锄地,锄头脱了,学着大人的样子,将锄楔上去,没锄出一畦,义脱了。父亲将锄楔上,放到沟里浸浸,再锄,就不容易脱落。父亲提醒:“锄头渴了,你得勤勤地给它喝水。喝足了,它埋头干活,就不松懈卖呆了。树渴了,不是得给树喝水吗?”我说:“锄柄虽是树,但不是死了,还要喝水?”父亲说:“树死了,它的魂还在。记住,每一种植物,包括它的躯体,都是一条生命,都得善待。”
⑧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一个庄稼汉的植物学,也学到了一个庄稼汉做人的道理。
24、文章围绕父亲和植物打交道写了多件事,请概括其中的三件事。(1)水稻灌浆时,像对待淘气的孩子一样盯紧。(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闹稻瘟时,把稻子当做病人一样看望;(2)没事时,像观众给演员捧场那样去看庄稼;(3)摘柿子时,像对待倔强的人那样顺势而为;(4)隔段时间,像长辈拍晚辈看庄稼;(5)苞谷吐缨时,像领导下基层视察那样和谷穗握手;(6)棉蕾吐絮时,像和人唠嗑那样对棉花说话;(7)锄头松时,像给口渴的人喝水那样浸锄头。
B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
蓝色萝卜
毕淑敏
(1)有一天,我到商场的玩具柜台,为朋友的孩子过生日准备一份礼物。总是拿不定主意,挑来选去,很费时间,就听到了如下一番谈话。
(2)一位老妇人交了钱,把售货员为她精心捆好的橡皮泥桶抱着,预备离去。售货员向她扬扬手说,您老多保重吧。三十多岁的儿子,您还要为他买橡皮泥,该不会是有什么吧?老妇人笑了,说,谢谢你的关心。不过我的儿子并没有什么病,他很好,很健康,是个很棒的电脑工程师。(3)老妇人说,我儿子小的时候,手很巧。有一天,他捏了一个大萝卜,圆圆的,红红的,上面还长着翠绿的缨子。我喜欢极,把这个萝卜小心地带到单位,让同事们看。大家都说这不是那么小的孩子能捏出来的,没准是哪个工艺师随手的作品。我听了以后,心中甜似蜜呀。
(4)回到家后,儿子跟我要那个萝卜。我说,干吗呀?他毫不在意地说,把它毁了,重捏啊。红色的归到剩下的红泥堆里,绿的归绿的。我很可惜地说,那个萝卜不就没了吗?他睁大天真的眼睛说,可那些橡皮泥还在啊,我还可以捏别的呀。我说,不成,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单位里要是组织展览,这个萝卜就是上好的展品,你不能把它毁了,我要留作纪念。儿子很听话,不再要回他捏的萝卜了。(5)过了一段日子,他悄悄问,你们单位开过展览会了吗?我说,今年没开。你问这个干什么?他说,我想要回那个萝卜,让它回到那一堆各色的橡皮泥里,这样,我就可以捏其他的东西了。我不耐烦地说,这个萝卜我还想留着呢。你该捏什么就捏吧。儿子又怯生生地说,妈妈,你能不能再给我买一盒新的橡皮泥呢?我说,为什么?原来那盒不是挺好的吗?儿子说,那个萝卜走了,它的颜色就不全了。我敷衍地说,好吧,哪天我得空了,就给你买。
(6)那阵子,我一直很忙。更主要的是不把孩子的请求当回事,总是忘。孩子问过几次,我心里烦,就说,你想捏什么就捏什么好了,颜色有什么要紧的?大模样像了就成。我儿子很乖,从此,他再也不提橡皮泥的事情了。
(7)大约半年后的一天,我下班回家,在桌子上,看到了儿子用橡皮泥捏的新作品。我不知是不是他特地摆在那儿的——一个胡萝卜,身体是蓝色,叶子是黑色的。我当时应该警醒的,可惜忙于工作,就装作什么也没有看到。
(8)从此,儿子再不捏橡皮泥了,我也渐渐把这件事淡忘了。直到他长大成人,几十年当中我们都从未有一次再提过橡皮泥这个词。
(9)前几天搬家,从尘封的旧物中滚出一个铁蛋似的东西,我捡起一看,原来是那个蓝色的萝卜。谁也不知道它是怎样被保存下来的。我把它放在手心,还感到儿子当年的无奈。我从中听到了强烈的抗议和热切的渴望。我想赎回我当年的粗暴和虚荣,想完成我曾经答应过的承诺„„
(10)她说到这里,头深深地埋下了,花白的头发像一帘幕布,遮住了她的眼睛。老妇人抱着橡皮泥桶,缓缓地走了。我也随之选定了一件礼物,离开了商场。我决定,在送给小朋友生日礼物的同时,送给他的妈妈一个故事。只听得售货员在后头喃喃地低语,谁知道她的儿子还记得这回事不?会原谅他妈妈吗?
22.老妇人当年的粗暴在文中具体表现为:(6分)
(1)(2)(3)
答案:(1)以开展览会和留作纪念为理由拒不归还橡皮泥萝卜;(2)答应给孩子买新橡皮泥但一再敷衍搪塞,没有兑现;(3)看到蓝色萝卜,对儿子无声抗议故意视而不见。C、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
看望
十六岁夏天,家里收到一份电报,我接过一看,是乡下来的。电报上说,舅妈病重,住在芜湖医院。我告诉了外婆,外婆说,这怎么办? 我说,我去芜湖看她吧!
我十三岁时已经独自去过很远的老家,所以妈妈和外婆都不担心我。
那时的船票是要提前买的,我没有船票,可是我不想等到明天后天再去,就带了两件衣服和妈妈给我的钱,直接乘车去十六铺码头。我竟然很顺利地就买到了当天晚上的四等舱船票,上了船,开始了探望舅妈的故事。
我如果告诉你,电报上根本没有说舅妈住在芜湖的哪个医院,你也许会觉得有点好玩。
如果我接着告诉你,我问外婆和妈妈,舅妈叫什么名字,她们竟然互相问,咦,她叫什么名字?她们都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她们都只是叫她大嫂,那么你是不是觉得有点滑稽,而且有点荒唐。
可是事情的确就是这样好玩,滑稽,荒唐。
我第二天夜里到芜湖。我熟悉芜湖的中山码头。外婆带我和妹妹乘过很多次船,外婆称作大轮,从上海十六铺码头到芜湖中山码头。我没有住旅馆,在码头上逛来逛去,也到侯船室坐坐,等到天亮。
我不知道芜湖有多少个医院。也不知道从这个医院到那个医院可以坐几路公共汽车。我在盛夏蒙蒙亮的芜湖清晨开始寻找和探望了。
我问路上的人,芜湖有几个医院?路上的人说,那多了!
我去的第一个医院是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个医院是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个是什么医院我忘记了,好像不是第三人民医院。我一个一个医院地找,没有坐车。我在住院部一个一个房间的门口张望。一张床,一张床。可是没有那张永远忙碌辛劳的脸。一点儿也不好看,但全是真心和周到。我们每次到乡下玩都是住在舅舅家。每次回上海,她都应有尽有地把家里的土产塞进箩筐,她好像是把心掏出来往里放,让舅舅挑着走二十多里送到码头。没有人称过这满满的箩筐和心。我每次看着都不能理解,舅舅这么能把这满满的两大筐挑到码头,夏天的时候,舅舅满身的大汗淌得像雨!困难时期,舅妈也继续把心放进箩筐,舅舅的汗继续淌得像雨,让我们在上海吃得饱一点。舅舅不是外婆的儿子,外婆没有儿子,舅舅是她的外甥,舅妈是表的。
我找不到舅妈。
我走在路上。盛夏这么热。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我非常饿!
我走进了一个饮食店。那时候,很多饭店都叫饮食店,宾馆叫旅社。我看着黑板上的供应内容,买了一碗猪肝面。那是我长到十六岁,长到如今,吃过的最好吃的猪肝面!怎么会那么好吃呢?
我吃完了走出饮食店,然后又走进饮食店,我问服务员,芜湖还有什么医院?
服务员问我,戈矶山医院你去过没有?
是啊,我怎么没有想起戈矶山医院,它就在江边的山上,大轮经过时看得见,外婆说,这是戈矶山医院,妈妈也告诉我,它是美国人办的医院,妈妈在美国教会学校念书,也在这个美国人医院看病。
我又走啊走啊,来到了戈矶山医院。这是一个从山脚往山顶慢慢走上去的医院。一幢幢美国小楼分布在整座山的各个部位,绿树遮着绕着。江上的船声一直在传来,大轮,小轮。
我竟然在住院部的第一个房间就看见了舅妈。“舅妈!”我惊讶无比地喊。她正闭眼靠在床上,也惊讶无比地睁开眼。
“你这小孩子怎么会来的?”她大喊。
我告诉她收到了电报。她说,你舅舅打电报给你们干什么,这么老远的!她是胆囊炎开刀。她说这有什么大事的,过几天拆了线就会去,家里不晓得有多少事等着做!
我下山去买了苹果和梨子放在她的床头柜上。她没有生过孩子,一个人住在医院,舅舅在乡下劳动,看家。我坐在床边陪她说了话,我拿出妈妈给我的钱,给了她二十元,她和我推来推去简直要打架,我只好朝她一扔就逃走了!
我听见她在喊,“你这个小孩怎么不听话!”“你回去坐大轮要当心!”
我回到码头,买到了夜里的船票,不是四等舱,而是五等舱,没有铺位,我就在甲板上坐着。看着远去的戈矶山医院的灯光,我心想,舅妈肯定已经睡了。我也想起她把心放进箩筐,想起舅舅像雨的汗。
我刚才在病床上看见了舅妈的名字:孙翠英。
我回去会告诉外婆和妈妈,以后就不会荒唐。
23、本文第7段到第26段可分三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内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找了好几家医院都没有找到舅妈;(2)在饮食店服务员的题型下,“我”终于找到舅妈并看望了她;(3)“我”在返程的船上又想起了舅妈。
二、考查中心主旨 把握思想情感
点拨:此种考题主要有两种,一是考查文中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思想感情;二是考查作者在文中最终表达的思想感情。前者应借助文中的信息了解人物所处环境;把握人物的性格特性,通过换位思考,揣摩人物情感,后者则直捣文章中心主旨。
山的呼唤(1)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2)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
(3)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撒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风声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制造着,酝酿着,堆积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的倾诉、山的声籁和山的呼唤。
(4)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活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5)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上了一座“山”,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高不可攀、深入云霄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
(6)那山高达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
(7)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的天空。
(8)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松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飘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飘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身在岩石的阴影下。你身边所有的一切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
(9)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的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啼,此起彼应的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震慑,让人感动,让人迷惑。似乎在不住地低喊着:“来吧!来吧!来吧!来上一座山。看看山会带给你什么?来吧!来吧!来吧!”
(10)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重去,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呼唤着我。
【阅读提示】
作者有过两次登山的经历:童年时攀上故乡湖南的一座山,在山上奔跑、呼喊,捡拾松果,竟日流连,编织着自己的梦想;后来登上玉山,欣赏美景,感受自然魅力,寻找和体验对“山”的感受,实现自己的心愿。文章通过对两座山中自然美景的叙写和描绘,渲染出山的巨大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山以及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不懈追求人生目标的决心。
5、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通过对两座山中自然美景的叙写和描绘,渲染出“山„的巨大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山”以及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秃的梧桐
秃的梧桐
“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人们走过那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之间,清荫分盖了两家的草厂;夜里下雨,潇潇浙浙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由两家分享。
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蚂蚁所蚀渐渐的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是一棵棕榈树。
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便可以恢复从前的美荫了。
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求生的志气。
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不容易长的巴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的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的忙了一个夏天。
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的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少许翠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它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们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们头顶上瑟瑟地悲叹。
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细小。冷冷凉露中,泛满嫩红浅紫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风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桐树,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的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它,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1. 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要沿着思路去分析。无论是在春天,还是在秋天,秃的梧桐都生命不息,抗争不止。在文中,作者的中心意思是赋予秃的梧桐的顽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命力,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和希望之情。
【点拨】 记叙文所状之物往往处于流动的状态,显出时间的延续,同时和文中的“我”的认识、感情发生独特的联系。因此,理解托物言志的记叙文的主旨一定要找到“物”与“志”之间的共性和联系。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秃的梧桐残缺不全的形象上,发掘出它坚强不屈、乐观向上和无穷的生命力,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希望之情。达了作者不懈追求人生目标的决心(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