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承诗词文化打造书香校园
传承诗词文化 打造书香校园
我校内涵文化建设依诗教特色为依托,围绕“一个核心”(以“诗文化”传承作为起点,以“诗文化”建设为归宿),以“两项内容”(“诗词课堂教学实践策略研究,诗词校园文学活动开发)为重点,通过“三个协同”(镇蒹笳诗社诗家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立足“四个阵地”(诗意校园、诗意课堂、诗意学科、诗意社区),按照五个程序(学习新课标、确立新目标、研究新方法、探索新途径、构建新模式)进行实践,初步探索了诗词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特征规律,探索了诗词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推广的方法、途径与对策。使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了鲜明的诗意特色;使教师的文学素养、教学水平、文学活动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使诗词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成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探索增强语文新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新途径。
1、诗词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我国的经典诗词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的“素质”内涵,几千年的文化积累,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它能引导我们的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可以真正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文化素养;诗词的平仄韵律的特点是琅琅上口,充满韵律美,是非常适宜学生诵读的,通过诵读数量的积累和逐步的理解,本身就是对 学生的一种熏陶、引导,这对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乃至对孩子的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
2、诗词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传承诗词文化,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本课题是以《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精神为基本指导思想,具体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关注学生作为人的自身要求和终身和谐发展。
3、诗词也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举措。
阳罗洲镇是沅江市诗词创作活动很活跃的乡镇之一,全国当代著名诗人熊鉴、傅作舟就是从我镇走向全国的,如今我镇有世界汉诗协会会员一人、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一人(我校一人)、湖南诗词协会会员两人(我校一人)、益阳诗词协会会员两人(我校一人)、沅江诗词协会会员七人(其中我校有三人)。我镇有着比较深厚的诗词文化底蕴。诗友经常在我校聚会,一起切磋诗艺,共同提高。2010年元月,我校被沅江市诗词协会明确为诗词入校定点单位。为我校开展诗词入校活动注入了前进的动力。为了体现诗词之镇的地方特色,开创学校的办学特色,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此我们开展了“诗词入校活动研究”的课题。
1.诗教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我们坚持诗教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注重校园诗词环境的渲染。走进普丰中学的校园,随处可见脍炙人口的诗句、童谣。橱窗里、花圃内、站牌中、墙壁上,让人感受到的是一股股浓浓的诗意。每一堵墙壁,每一棵花草都散发着浓浓的诗香。我们经常开展以中华传统诗词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和手抄小报的展示。经常组织学生学习诗词长廊、站牌等处张贴的中华诗词。将经常进行诗教活动。学生耳濡目染的都是中华诗词,这对他们良好品行和语文素养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诗教工作与共青团活动相结合。
我们开展诗教工作,坚持与共青团活动相结合。每学年每学期,我们在制定共青团活动计划和诗教工作计划时,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力争取得很好的效果。实验班经常组织如“诵诗会、诗歌接龙、诗文演唱、诗词知识知多少、诗词名人会、诗词典故趣闻发布会”等诗教活动。
3.诗教工作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我们安排参观、访问、调查、采风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校外活动场所、社会实践基地的育人怡情作用。今年,我们已组织部分年级“手拉手”郊游野炊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安排了“春满洞庭”诗歌实践。学生用已学过的古诗词赞美眼前的一切,用诗词抒写心中的感受。
4.诗教工作与学生学科学习相结合。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诗教也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让诗教与学科知识学习相融合,与各科 3 教学相融合,通过诗词配乐,配画,配新解,将诗词的吟诵、品味、聆听、体悟融入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学中。
5.诗教与学校常规教育、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相结合。学校常规教育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空洞的说教、严厉的管制,收效往往甚微。我们尝试着用诗歌规劝学生,规范学生行为。学校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编写了《一日常规歌谣》,内容涉及学校生活各个方面,今后学校文娱活动或重大表演必有诗词吟诵,节目主持必有诗化的语言,诗词的渗透融合达到了一种胜境。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1.师生创作了一批优秀的诗歌作品,编写出了《中学生学诗词》校本教材。
从课题开题近一年以来,我校师生共创作诗词200多首,登载在《湖南诗词》《桃花仑诗词》《梅麓诗词》《洞庭晨韵》《洞庭联艺》上,我们还编写了《中学生学诗词》的校本教材。使我们的诗词入校活动有了明确的内容,把我们的诗教工作推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也使我们的课题研究走向更广阔的天地。2.初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诗教教学模式
通过一年多的诗教活动和实践探索,我们初步总结,找出了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诗教模式:那就是“一体、二翼、三途径”。即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诗词兴趣小组和诗词入校实验班为基本阵地,以诵读、创作、竞赛为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手段。3.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经典古诗都是美的承载,其句美悦目,音美悦耳,意美悦心,因此,古诗文诵读无疑是育人的良好载体。近年来,我们以校园诗教为抓手,引导学生诵读优秀诗篇,在诵诗活动中增长知识,明白道理,陶冶情操,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和办学品位。(1)诗教与语文学习、新课改相结合,提升语文素养。
古诗词作为语言文字学科,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其本身的使命和功能。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积背于少年,受益于终身”。学生在古诗文诵读中,不仅学习了许多经典名句,在学生作文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引经据典的“点睛之笔”。对于学生动笔试写的激情,我们给予充分的保护和科学引导。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写出了基本符合格律要求的诗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和写作水平。诗教活动的广泛开展,必将对学生的思想、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许多有益的帮助。
(2)诗教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学校诗教的特色
我们确定,将“传承国学文化,打造书香校园”作为我校文化建设策略之一。我们坚持以中华诗词的诵读为切入点,以师生的诗词创作活动为载体,将诗教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创建学校新的办学特色。我们已多次开展以迎国庆、庆元旦等为主题的内容的诗词诵读和经典诵读大赛,节目形式丰富多采,有诗歌朗诵、表演唱、快板、短剧等。表演活动得到了师生和学生家长的高度评价,整个活动不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为配合诗教活动的宣传和氛围营造,我校的小喇叭、校报、班级校园黑板报等都开辟了古诗词专栏,让人 处处能感受到浓郁的诗词文化特色。在古诗文的熏陶下,“厚德载物”的雅量、“无欲则刚”的意念、“自强不息”的品质在师生的身上正逐渐有所体现。
(3)诗教与学校德育相结合,呵护学生成长。
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教的道德教化功能早已为人们所认识,诵读古诗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道德熏陶和人格塑造的过程。我们把诗教活动作为让学生明理导行的一个重要手段,比如让学生背诵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感受诗人宁死不屈的爱国情感,诵读陆游的千古绝唱《示儿》,来感念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读《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来理解人间的至纯亲情,诵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味依依惜别的深情;赏析《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陶渊明的《惜阴》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发奋学习;在融亲情、友情、爱国情于一体的古诗文诵读中,让学生感受风云气、体验悲悯情,抵制颓废思潮的侵袭,为学生精神补钙,“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4.初步形成了诗教工作的特色,提升了办学水平
近年来,学校正在进一步倡导发掘学校的优秀文化内涵,并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普中文化。荣誉长廊、团结奋进、诗词围墙、诗 歌艺苑等文化阵地正在逐步开辟和形成。课题的校本研究也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学校里文化育人的风气正在逐步形成,诗教已成为我校教育的特色,诗词围墙、诗歌艺苑等也成为普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渠哪有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诗词入校活动的展开为学生注入了中华文化源头活水。这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一件好事。但到目前为止,与我们的要求和希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与人文素养教育、民族精神培养的目标还有距离。我们将义无反顾地把“诗词入校”这一活动做得更好、更深入,让古诗词这一中华传统文化在孩子们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第二篇:传承诗词文化打造书香校园
传承诗词文化,打造书香校园-------普丰中学诗词入校活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沅江市阳罗洲镇普丰中学课题组
周卫平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就把诗教引为学生必修的六门主科之一,指出诗有“兴、观、群、怨”等多种功能;历代教育家也十分重视诗教。可以说,以诗育人,对促进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我们要认识到诗教的重要作用并充分发挥诗词教学的“立德、启智、怡情”的教化功能,将诗词教学与学校的德育、智育和美育相结合,以此完善学生的心灵世界。
1、诗词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我国的经典诗词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的“素质”内涵,几千年的文化积累,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它能引导我们的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可以真正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文化素养;诗词的平仄韵律的特点是琅琅上口,充满韵律美,是非常适宜学生诵读的,通过诵读数量的积累和逐步的理解,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熏陶、引导,这对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乃至对孩子的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
2、诗词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传承诗词文化,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本课题是以《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精神为基本指导思想,具体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关注学生作为人的自身要求和终身和谐发展。
3、诗词也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举措。
阳罗洲镇是沅江市诗词创作活动很活跃的乡镇之一,全国当代著名诗人熊鉴、傅作舟就是从我镇走向全国的,如今我镇有世界汉诗协会会员一人、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一人(我校一人)、湖南诗词协会会员两人(我校一人)、益阳诗词协会会员两人(我校一人)、沅江诗词协会会员七人(其中我校有三人)。我镇有着比较深厚的诗词文化底蕴。诗友经常在我校聚会,一起切磋诗艺,共同提高。2010年元月,我校被沅江市诗词协会明确为诗词入校定点单位。为我校开展诗词入校活动注入了前进的动力。为了体现诗词之镇的地方特色,开创学校的办学特色,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此我们开展了“诗词入校活动研究”的课题。
二、概念界定:
诗词入校:以诗词教学为体,成人文教化之功。即人们常说的诗教。
活动:围绕诗词入校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本课题中的诗词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久经历史考验的具有代表性文化修养意义的诗文典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是开启人类智慧 的工具。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珍贵的艺术精华,它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开展诗词入校活动是将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并传承优秀的乡土诗歌传统,在校园里加强经典诗文的熏陶,营造书香四溢的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诗教活动,提供学生诗作的发表园地,促使学生在耳濡墨染中多读多背多实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逐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编写一套适合农村学校诗教的简易的校本教材。实验教师能就此写出相关论文。实验班学生力争人人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诗词联作品,并力争都能在《洞庭晨韵》上登稿.2、背诵诗文量:实验班学生每学期背诵40首诗词。
3、性情品德:性情开朗,自信乐观.气质变化,品格有相当明显的内化深化现象,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及家庭之间的人际关系明显改善,教师与家长皆可感受出来.4、自学能力:有相当明显的提升,教师与家长皆可感受出来.乃至于有些课文能独立学习.5、学习态度:明显改善,学习日渐轻松愉快,乐意学习.四、课题研究实施的策略: 1.诗教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我们坚持诗教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注重校园诗词环境的渲染。走进普丰中学的校园,随处可见脍炙人口的诗句、童谣。橱窗里、花圃内、站牌中、墙壁上,让人感受到的是一股股浓浓的诗意。每一 堵墙壁,每一棵花草都散发着浓浓的诗香。我们经常开展以中华传统诗词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和手抄小报的展示。经常组织学生学习诗词长廊、站牌等处张贴的中华诗词。将经常进行诗教活动。学生耳濡目染的都是中华诗词,这对他们良好品行和语文素养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诗教工作与共青团活动相结合。
我们开展诗教工作,坚持与共青团活动相结合。每学年每学期,我们在制定共青团活动计划和诗教工作计划时,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力争取得很好的效果。实验班经常组织如“诵诗会、诗歌接龙、诗文演唱、诗词知识知多少、诗词名人会、诗词典故趣闻发布会”等诗教活动。
3.诗教工作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我们安排参观、访问、调查、采风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校外活动场所、社会实践基地的育人怡情作用。今年,我们已组织部分年级“手拉手”郊游野炊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安排了“春满洞庭”诗歌实践。学生用已学过的古诗词赞美眼前的一切,用诗词抒写心中的感受。
4.诗教工作与学生学科学习相结合。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诗教也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让诗教与学科知识学习相融合,与各科教学相融合,通过诗词配乐,配画,配新解,将诗词的吟诵、品味、聆听、体悟融入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学中。5.诗教与学校常规教育、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相结合。学校常规教育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空洞的说教、严厉的管制,收效往往甚微。我们尝试着用诗歌规劝学生,规范学生行为。学校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编写了《一日常规歌谣》,内容涉及学校生活各个方面,今后学校文娱活动或重大表演必有诗词吟诵,节目主持必有诗化的语言,诗词的渗透融合达到了一种胜境。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1.师生创作了一批优秀的诗歌作品,编写出了《中学生学诗词》校本教材。
从课题开题近一年以来,我校师生共创作诗词200多首,登载在《湖南诗词》《桃花仑诗词》《梅麓诗词》《洞庭晨韵》《洞庭联艺》上,我们还编写了《中学生学诗词》的校本教材。使我们的诗词入校活动有了明确的内容,把我们的诗教工作推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也使我们的课题研究走向更广阔的天地。2.初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诗教教学模式
通过一年多的诗教活动和实践探索,我们初步总结,找出了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诗教模式:那就是“一体、二翼、三途径”。即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诗词兴趣小组和诗词入校实验班为基本阵地,以诵读、创作、竞赛为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手段。3.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经典古诗都是美的承载,其句美悦目,音美悦耳,意美悦心,因此,古诗文诵读无疑是育人的良好载体。近年来,我们以校园诗教为 抓手,引导学生诵读优秀诗篇,在诵诗活动中增长知识,明白道理,陶冶情操,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和办学品位。(1)诗教与语文学习、新课改相结合,提升语文素养。
古诗词作为语言文字学科,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其本身的使命和功能。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积背于少年,受益于终身”。学生在古诗文诵读中,不仅学习了许多经典名句,在学生作文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引经据典的“点睛之笔”。对于学生动笔试写的激情,我们给予充分的保护和科学引导。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写出了基本符合格律要求的诗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和写作水平。诗教活动的广泛开展,必将对学生的思想、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许多有益的帮助。
(2)诗教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学校诗教的特色
我们确定,将“传承国学文化,打造书香校园”作为我校文化建设策略之一。我们坚持以中华诗词的诵读为切入点,以师生的诗词创作活动为载体,将诗教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创建学校新的办学特色。我们已多次开展以迎国庆、庆元旦等为主题的内容的诗词诵读和经典诵读大赛,节目形式丰富多采,有诗歌朗诵、表演唱、快板、短剧等。表演活动得到了师生和学生家长的高度评价,整个活动不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为配合诗教活动的宣传和氛围营造,我校的小喇叭、校报、班级校园黑板报等都开辟了古诗词专栏,让人处处能感受到浓郁的诗词文化特色。在古诗文的熏陶下,“厚德载物” 6 的雅量、“无欲则刚”的意念、“自强不息”的品质在师生的身上正逐渐有所体现。
(3)诗教与学校德育相结合,呵护学生成长。
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教的道德教化功能早已为人们所认识,诵读古诗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道德熏陶和人格塑造的过程。我们把诗教活动作为让学生明理导行的一个重要手段,比如让学生背诵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感受诗人宁死不屈的爱国情感,诵读陆游的千古绝唱《示儿》,来感念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读《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来理解人间的至纯亲情,诵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味依依惜别的深情;赏析《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陶渊明的《惜阴》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发奋学习;在融亲情、友情、爱国情于一体的古诗文诵读中,让学生感受风云气、体验悲悯情,抵制颓废思潮的侵袭,为学生精神补钙,“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4.初步形成了诗教工作的特色,提升了办学水平
近年来,学校正在进一步倡导发掘学校的优秀文化内涵,并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普中文化。荣誉长廊、团结奋进、诗词围墙、诗歌艺苑等文化阵地正在逐步开辟和形成。课题的校本研究也提升了学 校的文化品位,学校里文化育人的风气正在逐步形成,诗教已成为我校教育的特色,诗词围墙、诗歌艺苑等也成为普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渠哪有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诗词入校活动的展开为学生注入了中华文化源头活水。这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一件好事。但到目前为止,与我们的要求和希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与人文素养教育、民族精神培养的目标还有距离。我们将义无反顾地把“诗词入校”这一活动做得更好、更深入,让古诗词这一中华传统文化在孩子们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第三篇:传承文化经典打造书香校园
传承文化经典 打造书香校园
——王庄镇中心小学经典诵读活动纪实
在浚县东北部的王庄镇,神奇般崛起一座农村都市——中鹤新城;在中鹤新城的中央,有一座花园般的现代化小学,那就是王庄镇中心小学。这所崭新的建筑不仅处处流光溢彩,还散发着充满古韵的书香气息,相得益彰,美不胜收。踏进学校大门,聆听稚嫩的吟唱之音,感受浓浓的国学氛围,会让人不自觉感受到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熏陶。
一、重视环境建设,营造书香氛围
环境影响人,环境教育人,环境改变人。渗透在环境中的教育往往是最富有影响力的教育。为了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学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争让每一块墙壁会说话,让每一根柱子有生命,让每一株小树有思想。在校园内建有橱窗文化、墙壁文化;在教学楼建有中华经典长廊、感恩励志长廊、文明礼仪长廊,《三字经》、《弟子规》、感恩励志故事、名人成长故事等,体现知识性、激励性、趣味性,能够感染人、激励人、陶冶人,形成处处育人的良好环境,学校处处洋溢着书香气息,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我校自2013年搬迁至此,就把“传承文化经典,打造书香校园”作为了发展特色,并为此制订了一整套符合本校
实际的发展规划。为了营造多元、立体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不仅着眼墙壁楼道和橱窗文化,还把“四项活动”融入人文气息的全方位渗透,让全校师生浸润在书香气息之中。
开通红领巾广播站。每天早饭后的7:15分是广播站的固定板块《经典一刻》栏目。一篇篇经典文章、一首首经典古诗、一曲曲经典音乐,师生们淋浴着晨风,迎着朝阳,踏着经典音乐的节奏,浸润在经典诗词之中,开始了一天的新生活。
开展“我是经典小路队”活动。每天放学,同学们都会以班级为单位站着整齐的队伍,高声诵读着经典诗文走出学校,真可谓是“经典一刻迎生到,经典诵读送生归”啊!此情此景已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广大师生和家长们都亲切地称他们为“经典”小路队。
开展“晨诵、午写、校园阅读等活动。早饭过后,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充满了整个校园。走进班级,孩子们手捧《中华经典诵读》读得津津有味;午后,整个校园静悄悄的,走进班级,只能听见孩子们书写经典诗文的沙沙声;下午放学后,广场上,小路旁,草坪边总能看见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手不释卷快乐阅读的场景,整个校园洋溢着书香气息。
开展“枕边有书”活动。晚自习过后,六年级寄宿学生回到寝室,熄灯前拿出枕边的图书翻上几页,然后闻着书香 的气息,回味着书中的佳句渐渐入眠,进入甜美的梦乡。
二、传承传统文化,倡导经典诵读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广博精微,而国学经典中更是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证明,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为此,我校采取了“三进措施”来保障国学经典在学校的传承与弘扬。
国学经典进课堂。学校以上级发放的《中华经典诵读》为教材,一至六年级每班每周安排一节国学经典课,该课程由语文老师兼任,他们认真备课、上课,传授学生经典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经典诗文,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篇目,引导学生感受经典文化,让经典文化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从而开启他们的经典人生。国学经典进课堂填补了国学经典在课程安排上的空白。
经典知识进试卷。在学校每次组织的教学质量测试中,语文分值由原来的100分提高到110分,其增加的10分为《中华经典诵读》的内容。经典知识进试卷提高了国学经典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对国学经典进课堂这一措施的评价与检测,是国学经典进课堂的有力保障。它使国学经典得到了师生们应有的重视,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经典图书进班级。为了方便学生阅读,最大程度上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学校借助读书活动启动仪式把大量经典
图书发放到各个班级,并且定期更新。这些经典图书被充实到各个班级的“图书角”,既拉近了学生与经典图书的距离,又节省了学生到图书馆往返奔波借阅图书的时间,更方便了学生阅读,提高了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热情。
三、挖掘文化精髓,塑造学生灵魂
经典是一种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人,熏陶人,我校将经典融入生活,在生活中践行,在实践中拓展,凝练了“五个结合”,在耳濡目染中浸润孩子们纯洁的灵魂。
把传承经典与养成教育相结合。通过晨诵、午写、校园阅读等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养成一进教室就读书的习惯,一动笔就写规范字的习惯,一有空闲就读书的习惯;通过开展“我是经典小路队”活动,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讲究秩序的习惯;通过开展枕边有书活动,让学生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这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把传承经典与感恩励志相结合。深入挖掘经典文化中有关感恩励志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感恩励志教育。如通过《程门立雪》等经典故事,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通过《愚公移山》教育学生要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通过《闻鸡起舞》来培养学生勤奋刻苦优良品质……
把传承经典与文明礼仪相结合。我们开展了“诵读经典图书,争当文明学生”活动,要求学生见到老师问声好,见到同学说你早;会见客人要微笑,热情接待,出门相送。利
用班队活动时间,让学生学习文明礼仪规范,编创文明礼仪歌谣。课间倡导文明活动,并通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等经典语句让学生明白“尊重他人就等于尊重自己”的道理。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净化着每一个孩子的心性,一句句简单易懂的箴言端正着学生的举止,并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颗文明的种子。
把传承经典与责任教育相结合。收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历史上爱国人士的名言,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的精髓就是两个字“责任”。教育学生从小具备对国家、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灌输这种思想,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的栋梁之才。
把传承经典与学生写作相结合。阅读很大程度是为了写作,为此学校成立了“放飞梦想”文学社。文学社每周都会收到大量优秀稿件,文学社的成员们会定期举行活动,对这些稿件进行审阅、归类,并在广播站的“作文芳草地”等栏目中分期播出。学期末还会把这些优秀稿件整理成册,作为我校少先队的队刊——《放飞梦想》和大家见面。目前《放飞梦想》已成功发行了五期。《放飞梦想》的发行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阅读和写作的热情,此时文学的种子已悄然在他们心灵深入生根发芽,相信定会
开出灿烂的心灵之花。
四、争创书香班级、争当儒雅少年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获取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班级是文化内涵浅薄、平庸的班级。为了点燃学生阅读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把学生培育成“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儒雅少年,我校提出了“争创书香班级、争当儒雅少年”的口号。
学校统一制定书香班级、儒雅少年评选标准与评选办法。要求班级要建立图书角,制定图书管理制度,上好国学经典课,办好读书活动黑板报,开展好晨诵、午写、校园阅读等活动,定期按时向学校广播站、文学社上交稿件,每天要留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努力营造班级阅读氛围。要求每位学生每天阅读一小时,每周阅读一本书,每月写出一篇读书心得。同时鼓励亲子阅读,倡导师生共读、小组共读,教育学生以图书为伴,与大师对话,与知识为友,从而使自己成为博才多学的儒雅少年。
五、开展多彩活动,打造书香校园
活动锻炼人,活动培养人,活动塑造人。为了营造读书氛围,打造书香校园,让每位师生爱上阅读,学校举行了“传承文化经典,打造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启动仪式、“诵国学经典,做儒雅少年”主题升旗仪式,“诵读经典,感悟人生”朗诵大赛、“一路好书伴我行”演讲比赛、“我和书的故事”
有奖征文等一系列的活动。活动的开展使一大批优秀选手脱颖而出,他们或是优秀的主持人,或是出色的演讲者,或具有表演天赋,或具备朗诵才能。
近年来,我校多次派选手参加县级以上的演讲、朗诵、书法、默写等比赛并取得了可喜成绩。2014年,在王庄镇中鹤集团举行的元宵晚会上,我校精心编排的大型集体节目《三字经》荣获特等奖;2013年11月,我校被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文化遗产研究保护院授予“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学校”,中国文化遗产研究保护院王晓东副院长等领导亲自参加了本次授牌仪式。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国学经典就像一座宝库,满载着知识与智慧。我们将点燃孩子们的阅读激情,和他们一起畅游书海,用阅读这把金钥匙去开启这座知识与智慧宝库的大门,让经典之光辉照亮孩子们的人生,指引孩子们走上一条通往光明的人生道路,让他们在那广阔美丽的天空展翅高飞。
第四篇:传承经典文化 打造书香校园
传承经典文化
打造书香校园
坐落于201国道旁的大刘家中心小学,有教职工46人,12个教学班,学校秉承“发展教师、成就学生、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实施人文管理,按照“文化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品牌塑校”的工作思路,以“传承经典文化
打造书香校园”为德育特色,形成大刘家中心小学独特的教育亮点。
亮点一:让学校在高效的管理中发展
学校为了培养得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创建质量一流的品牌学校,通过几年来全校师生的打造,形成了学校特有的文化特征:管理现代化
课堂高效化
文化多元化
管理现代化:通过管理信息现代化、管理观念人性化等,形成具有现代化特色的师生团结、勤奋、诚实、和谐、严谨、创新的学习工作作风。
1、管理信息现代化。加强信息技术的装备及其应用是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基础所在,学校开设了校园网,配备了电子阅览室,教师用计算机达到每人一台,为学校管理、行政办公、校内外交流学习等方面提供全面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充分发挥其信息化管理功能的优势,实现学校德育、教学、人事、校务、教务、财务和资源等方面的网络化管理,逐步实现学校管理网络化、信息化,从而大大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
2、、管理观念人性化。学校领导的现代管理观念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强调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考虑师生的个性和利益,合理满足其自然性和社会性的要求,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体性。尊重师生的意愿。如教师家里人生病,学校领导会亲自送去关怀。学校将全体师生的生活及学习各方面紧紧连在一起,人本化的管理为学校各项工作实现新的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堂高效化: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特点是:围绕课改研究课堂,立足课堂发展教师,一切聚焦课堂,一切聚焦教学。一方面大力倡导各学科积极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一方面不断推出我校有指导性的《五环教学模式》。
文化多元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的载体,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沃土,也是学校育人的永恒主题。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断探索,在整合已有的校园文化资源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学校的文化底蕴,打造精品、塑造品牌,逐步形成了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发展格局。
教学楼内围绕养成教育“立德树人、以生为本”和国学教育“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德育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依次呈现。以“明德、精学、尚志”为各楼层的主题,对走廊和室内两大部分进行规划,文化长廊里“国学经典诗配画”、“校园活动摄影展”“布贴画作品展”、“小明星”“小帮手”“小制作”“诵经典”等由学生参与布置的栏目,告诉人们学生才是学校的主人。学校开展艺术节、体育节、读书月以及社团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校园文化体现了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从学生人生梦想出发, 开展多姿多彩的圆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其中。学生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为自已的未来充满希望,激发起学生的斗志竖立远大的理想,并教育学生有为自已理想付出努力的准备。
从学生兴趣出发。学校利用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开展教育活动,如请村里的腰鼓艺人来学校现场教学,让学生感知和学习传统文化文化、衍纸文化、书法艺术活动。
开展“做少年星 立君子品”等学生评星活动,并结合重大节假日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比如在父亲节、母亲节、清明节、国庆节开展:感恩长辈 我为父母做点啥、不忘初心 我为先烈做点啥、祝福祖国 我为祖国做点啥的大讨论活动。学生们通过议、写、画、做等一系列形式表达自己的心声。
从学生心理健康出发,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锻炼,引导学生正确辨别社会文化现象,加强家校联系,学校通过开家长会、评选书香家庭等活动,帮助提高家庭教育的文化层次,使学生的文化心理在更大的空间中健康、全面地发展。
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会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班级集体中接受舆论评价,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逐步进行自我行为调节。使学生自主能力得到培养。
校园文化的发展,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奠定了基础,营造了格调高雅、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打开了绿色通道。
亮点二: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健康成长
学校多年如一日将教师抓师德、学生抓养成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校园生活的血液,通过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主题活动,让每个学生从活动中得到一份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形成一种习惯。
紧紧围绕如何“从一件小事做起”工作目标,深入挖掘学校教育内涵,坚持“以德树人”,推进全员育人。即坚持“课堂为育人主阵地”,推进全方位育人。开展主题月活动作用,阳光体育文化月活动、科技艺术文化月活动、经典诵读文化月活动。
体育文化活动:以课间10分钟的专向体育活动为抓手,组织学生进行跳绳、踢毽、乒乓球以及体育游戏等各种健身展示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到旅顺参观万忠墓,感受爱国主义情怀。科技艺术文化活动:乐器表演、舞蹈律动,手工作品展示,一人一书法,一人一幅画,一人一手工作品,共同构造出艺术教育的五彩缤纷。
经典诵读活动:开展诵读比赛、读书演讲、读书知识竞赛、读书心得展示为主要内容,让学生走进书海与真理牵手,浓浓书香为学生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还将活动与读书教育紧紧连在一起,让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公益活动、重阳节到敬老院奉献爱心等节日主题的教育,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为学生健康愉快地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多彩的活动广受社会赞誉。
亮点
三、让心灵在经典书香的环境中浸润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几年来,学校力推经典诵读,让书籍点亮人生,引领全校师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循序渐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各项活动,培养浓厚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独特的艺体技能,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确立阶段目标:
1.低年段:诵读、积累
针对该学龄段孩子的特点,同时结合《新课程语文标准》提出的“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五万字,以后逐渐增加”的目标要求,我们主要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古诗》、《三字经》、《弟子规》为内容,旨在诵读和积累,以此“立言”。
2.中年段:感悟、养德
国学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挖掘学生个性潜能,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创新。按照《教育学》的“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地实施国学教育,中年段的学生以感悟经典、养身育德为目标。有了低年段的沉厚积累,中年段要求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并理解其含义,以此“立德”。
3.高年段:应用、践行
高年级的学生有了大量经典的诵读积累,通过自身的理解感悟后,最后化成自己日常生活中言行举止的实践、运用,以此“立行”。
㈠ 优化环境、营造氛围,让经典溢满校园 从优化环境入手,让师生生活中充满书香。加大投入建设图书室,购买图书,让图书室成为学生阅读建设的“重地”;建设富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让校园处处洋溢着浓浓书香:建设班级星级书架、在楼梯走廊的围墙上创设古诗图文墙,经典诗配画等,走进校园,会让学生能随处闻到浓浓的书香。
教室是营造读书氛围的主要阵地,读书心得手抄报展示专栏、素质教育展板、图书角各有自己的班级特色。让学生在浸润在书香里,徜徉在经典中。
㈡ 引领阅读,传承经典 学校利用每天早读、午读的时间让同学们自由诵读经典诗文。做到了时间固定化,方法合理化、活动多元化,评价科学化、读书进入常态化。
从引领学生入手,让阅读与学生终身为伴。积极倡导晨诵——午读——暮省的阅读生活方式。结合读书汇报会、“书香伴我行”班队活动、名篇背诵竞赛等活动,有效落实经典诵读,并初见成效。
以“ 传承经典文化
打造书香校园”为突破口,有力促进了学科教学,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学生在阅读中明白了道理,在活动中强健了身体,在掌握艺体技能中培养了情趣,综合素质获得和谐发展。学校的每一寸土地都释放书香的气息、每一方空间都飘荡着幸福的旋律,每一次活动都发挥着育人的功效。学校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幸福乐园。
第五篇:“传承经典文化、打造书香校园”实施方案
传承经典文化 打造书香校园
-----大河岸小学“一校一特色”创建方案
为大力实施特色强校的战略目标,促使学校走出一条“特色立校、特色兴校、特色强校”的发展之路,进一步打造一流的教育品牌,提升我校教育品位和整体实力,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基本原则
1、规范性原则。学校要在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发展特色。做到重点突出,亮点集中、特色明显。
2、先进性原则。特色学校建设要禁忌“共性”,追求“个性”,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特色境界,以先进的、个性鲜明的办学理念指导具体的办学过程,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3、整体性原则。特色学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统筹兼顾,全员参与,持之以恒。要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4、校本性原则。特色学校建设要从学校实际、传统底蕴、工作优势、周边资源等出发,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选择创建特色领域,形成浓郁的本土气息和鲜明的个性特色。
5、以人为本的原则。高度重视人在特色学校建设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能动性发挥,把体现人文本质和培养人文精神作为特色学校建设的主攻方向。
6、发展性原则。特色学校建设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特点,要与时俱进,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二、创建渊源:以学校“名人文化”主题为载体,深挖“进士河”文化内涵,大力弘扬进士河的仁人志士的发奋学习,追求卓越的博学精神,进一步推进“学名人、当名师、育名生、创名校”活动。
三、创建思路 ;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体现个性、促进发展”的思路,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三个阶段梯次推进。
1、深层挖掘“进士河”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发奋博学精神。
2、编印适合各年级学生特点的“古诗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3、大力开展“读古诗、背古诗”经典诵读活动。
4、扎实开展“写古诗”的写字训练活动。
5、开展儿童诗歌创作评选。
6、继续办好大河岸小学《芳草》作文刊物。以图书室为阵地,以兴趣小组为载体,大力开展读书、创作、演讲比赛活动。
七、内涵拓展
1、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读好书,写好字的良好习惯。
2、品德修养:传承中华文化经典,弘扬名人精神。
3、智力开发;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八、领导小组
组 长:张元坤
副组长:熊 飞。
成 员:王志武 贺 香 裴新颖 罗慧茹 冯彩容
九、实施措施
1、成立“文学社”,办好大河岸小学《芳草》作文刊物。社 长:罗慧茹 主 编:冯彩容 副主编:3~6年级年级的语文老师。要 求:
①、3-6年级每班每月必须向“文学社”上交班级优秀作文5—8篇。电子稿件,并附点评。②、“文学社”再集中评选,将评选出甲等的作品纳入刊物编印文稿。
③、每月出精装封面《芳草》作文刊物一刊(若干本)。装订后进入学校图书室,供学生借阅。
2、成立“诗学社”,编印适合各年级学生特点的“古诗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社 长:朱友云 主 编: 王志武 副主编:(3~六年级语文教师)
要 求: 编印精装封面的“古诗经典”诵读校本教材5套,即按1-5年级分上下册,共10册。
3、大力开展“读古诗、背古诗”经典诵读活动。具体安排: 每周二、四的早自习为经典诵读时间,不能挪作他用,每周每人熟背古诗2首。不仅会背诗词,还要会讲诗意。辅导教师为各班语文老师。(由王志武主任检查)。
4、扎实开展“写古诗”的书法训练活动。
①、毛笔书法兴趣小组: 20人,辅导教师:周卓军
②、硬笔书法兴趣小组:若干人,以班为单位。辅导教师:各班班主任。
③、要 求:每周周一、周三、周五的中午学生必须开展“写古诗”的书法训练活动30分钟。④、每班每月向教导处交优秀作品各10份,由教导处评定等级。,纳入班级评价。(由裴新颖主任负责评选,装订成册,然后进
图书室)。
5、开展儿童诗歌创作评选。通过儿童诗歌写作训练,激发儿童诗歌兴趣。(教科室王志武主任负责)。
6、坚持开展“我读书,我快乐”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博览群书的阅读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教务处熊飞、贺香负责)。
十、评价办法。(以奖代补,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1、刊物优秀征文奖:
①、每月出刊一期,每期刊载100篇。
②、按照《芳草》作文刊物的版块、体裁登载的文章计算语文教师奖惩,每月按时交10篇优秀作品,不奖不惩。少交一篇惩5元,每刊载一篇奖5元。
2、“古诗书法”作品奖:
①、每月装订毛笔和钢笔“古诗书法”优秀作品各一本,每本装订50份)。
②、1~5年级每月必须向教务处交 “古诗书法” 优秀作品10份,不奖不惩。每少1份扣1元。录用一份奖班主任1元。
3、“经典诵读”奖励:
1~5年级学生每期熟背古诗达40首,不奖不惩。通过抽测每少背一首扣语文教师5元。多背一首奖语文教师5元。
4、书画组辅导奖惩:(指的书法组和绘画组)。
按每月参评获得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入选一份奖1元。该月若是光头,按小组人数每人惩1元。即20人惩20元。
5、小组负责人的奖惩。①、“文学社”:按时收集作品,按时编印,按时出刊,然后进图书室并质量高,每刊奖励负责人100元。②、“诗学社”: 按年级分下册编印精装封面的“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编写定稿后,经过学校审核合格,给编写教师奖50元。③、“古诗书法”作品集: 负责人按时收集作品,按时评选,分毛笔、硬笔书法两类按时装订成册,每册精选作品50份,每月一期,每期各一册,合格一册奖20元。缺一册惩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