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寓言教学应理顺的策略和特征
寓言无疑是受小学生欢迎的一种文体,它短小精悍,常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一个深刻的道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寓言教学理应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寓意。而做到这一点,有赖于教者对以下诸多关系的熟谙及各种头绪的厘清,以谋求统一,形成合力,从而达到相融无痕的境界。
一、得意与得言
意,即文本的内涵;言,即文本的语言。意与言,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寓言教学既要得意,也要得言,二者是和谐统一、相互促进的。可在实际教学中并非如此,主要表现为“重意轻言”。对寓言内容的理解、对寓意的探究,教者是不遗余力,使出浑身解数,唯恐有所遗漏;而对故事语言的品味、感悟则常常是一带而过,以致在课堂上出现了“直奔主题”的教学倾向:即在文本还未深入研读、角色形象尚未有具体感受、语言未曾细细品味的情况下,便迫不及待追问学生文本的寓意,其结果或是问不出所以然,或是理解肤浅,甚至误解寓意。教者对此往往也是一筹莫展,只好越俎代庖,干脆将寓意和盘托出,告诉学生。如此教学,又哪有一丝“语文”的影子?
“得意”固然是寓言教学的重中之重,但若不建立在“得言”的基础上,便成了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这样,学生对寓意的感悟就失去了依托,所谓的道理充其量不过是干巴巴的“筋”而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言”是“皮”,“意”是“毛”,“得意”必先“得言”,言意兼得,这才是双赢的。
也许有人说,寓言的语言明白如话,描写也是粗线条的,没有必要在品味语言上花时间。对此观点,本人不敢苟同。寓言虽然情节简单,描写也不可能细腻,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栩栩如生,这是何故?毫无疑问,这是语言描写的功劳。所以,引导学生感受寓言的形象,必须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词句进行品味揣摩,舍此别无他途。
如《狐假虎威》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教学中若能关注其中加点的词语,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演、评议等方法进行感悟,学生自然能入情入境,充分体会到狐狸的狡诈、做作及老虎被蒙蔽的神态,这就为学生理解、概括寓意奠定了基础,做好了铺垫。
二、审美与审丑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属于语言艺术的范畴,寓意性是寓言最基本的美学特征。它通常以简单的描写寄托生活的真理,寓讽刺、劝谕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使人获得启示和教益。例如,《守株待兔》是对经验主义的讽刺,《牧童和狼》是对说谎者的批评,《蜗牛的奖杯》是对骄傲自满、不思进取者的揶揄。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等方法,由表及里,去伪存真,逐步感悟其深刻的寓意,从而获得生活的真谛和审美的享受。另外寓言常构思奇妙,想象丰富,笔调幽默,语言精湛,体现了语言艺术的形式美,也必须引起教者的关注和重视,并能以语文的方式引领学生去体会。
我们也应认识到,解读寓言不只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审丑的过程。丑代表着人性的负面,是与美相比较、相对立而存在的生活样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扭曲与异化。寓言中的角色不少是反面的,具有凶残、强横、虚伪、狡诈等性格特征,其形象或表现是丑的。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寓言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去“审丑”。现代丑学创始人罗森克兰兹说,“吸收丑是为了美而不是为了丑”。因此,教者应通过巧妙的方法,揭示出丑的内在本质,使学生从中获得正确的审美评价,以激发他们憎丑爱美的情感体验。
但在教学中,对丑的“人物”形象的解读须点到为止,不必作深层探究,否则就可能适得其反。例如,对《狼和小羊》一文的结尾——“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某教师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充分想象,探讨狼是如何咬死小羊的。学生的发言甚为“精彩”,有说咬断小羊喉咙的,有说用爪子划破小羊肚子的,还有说大口大口撕咬小羊的皮肉的,不一而足。对此,执教者也颇为满意。其实,这种充分暴露“人性”阴暗面、大肆渲染血腥恐怖场面的做法有无必要?会给小学生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教者显然是缺乏考虑的,因此这是一个得不偿失的“蛇足”和败笔。设若教者在此处稍加点拨,使学生再次认识狼的凶残本性,并将爱与同情的种子悄然撒入他们的心田,那该有多好啊!
总之,寓言作品中的审丑应当与审美相结合,并且以审美为最终目的。只有这样,审丑才能走出阴暗的泥淖,化丑为美,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
三、简约与丰满
寓言言简意赅,语言上较为简约,意蕴却极为丰满。与此相适应,寓言教学也应做到简约而丰满。简约,是指从目标到环节,从方法到语言不蔓不枝;丰满则指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对寓体进行充分感悟,扎实品味,对寓意能深入探究,多角度思考,从而使学生的理解由浅入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简约与丰满并不是对立的,简约,才能为实现丰满留下空间。
有教师在执教《自相矛盾》一文时,只抓住一个“戳”字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读懂一个字,读出语言上的破绽,读懂文本蕴含的寓意。但在简约干净的教学环节中,却又分明让我们感受到丰满的教学细节:一问“课文写的用什么戳什么?”二问“如果矛戳不穿盾,说明什么?”三问“如果矛戳得穿盾,说明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楚国人“夸口”的语气。最后讨论“用你的矛戳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一提问后楚国人的表现。其间,教者抓住“羞愧”“后悔”“忠告”这三点,通过恰当的、艺术的引领,使得简单的内容变得丰满了,模糊的人物变得清晰饱满了,故事所蕴含的寓意也就水到渠成地揭示出来了。
因此,提倡简约,是删繁就简,“简”就是摒弃繁琐的提问与发胖式的分析,留下“主干”和“中心”,并以此为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最简单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在与文本、与老师与同伴的对话中,感受形象,悟情明理,得到情感的熏陶和智慧的启迪。
四、方法与得法
小学阶段的寓言大多情节简单,语言浅显易懂,寓意也较为明朗,因而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沿着既定的思维方向,或按照固定的教学思路来展开,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程式化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而这正是语文教学的大忌。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何才能得法呢?笔者以为,教者须以文本的实际和学情为抓手,以精心预设教案、学案为基础,以加强课堂调控为关键,努力拓宽教学思路,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推陈出新、不落俗套,这才能提升教学品位,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这一点,也是检验教师学识素养和教学功力的试金石。
比如,同是执教《伊索寓言》一课,有两位教师的教法大为不同。因本课的三则寓言大同小异,都是先讲故事,再点明寓意,第一位教师就按照感知大意——感受形象——感悟寓意的思路,按部就班地教学,教法上也是同出一辙。而第二位教师则不然,三则寓言教法各不相同:教《狐狸与葡萄》与第一位教师大致相同,教《牧童和狼》则采用了变序教学法,先找出本文的点睛之笔,即故事的最后一句话:“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再引导学生抓住这一点学习故事,感悟牧童如何“一贯说谎”,“没有人相信”的言外之意,此举使学生保持了对文本的新鲜感,学得饶有兴致。教《蝉和狐狸》时,则采用了“组织自学——汇报交流”的教法,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发言积极,讨论热烈,你一言我一语,课堂上不断碰撞出情感和智慧的火花。显然,两位教师的教法,孰优孰劣是不言自明的。
再如,在揭示寓意这一点的教学处理上,也有高下之分。平庸者方法呆板生硬,缺少弹性和灵活性,有的启而不发,有的仅“授之以鱼”,有的则干脆“灌输”。而高明的教师则机智灵活,随机应变,不仅给学生以“金子”,还给予“点金术”或“金手指”:以语言描写见长的文本则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品味揣摩,感悟形象,升华认识,得出寓意;情节曲折、对话较多的寓言,就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进行表演,在情感体验中自然悟出寓意;对文中留白较多的寓言,则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加深对寓意的理解„„总之,若能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法,既不因循守旧,也不哗众取宠;既注意继承,又敢于创新,寓言教学自然会异彩纷呈,春色满园。
五、务本与拓展
几年前,张庆先生针对语文教学的时弊,曾提出“务本”一说,对纠正“无度拓展”的教学倾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寓言教学也同样需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不少教师草草教完一则寓言,便玩起了“拓展”的花样:或对寓意大加发挥,深挖一通,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似乎不如此便显示不出教者的水平;或补充另一篇寓言来学习,美其名曰“比较阅读”“拓展阅读”„„种种做法,不一而足。
寓言教学当然需要拓展,但这必须建立在学好当下文本的基础上,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喧宾夺主。而且即使有拓展的必要,也必须做到“有效”“适度”这两点。所谓“有效”,指从实际情况出发,以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本寓意的理解为目的,而不是为了拓展而拓展。如一教师在教《蝉和狐狸》一文即将结束时,出示了一道课后练习题:“为什么《狐狸和乌鸦》里的乌鸦会受骗,而《蝉和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骗?”让学生讨论,这一教学环节是建立在学生把握寓意且学过两则寓言的基础上,是对当下文本的横向拓展(两则寓意均选自《伊索寓言》),是对教材编者良苦用心的体察,以加深对“人物”形象和寓意的认识为宗旨,因而是有效的。
而所谓“适度”,一是指对寓意拓展的深度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范围之内,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二是用于拓展的文字材料的数量应恰如其分,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否则就是“无度”,是“肥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家的园子”,这样的拓展不要也罢。比如,一教师执教《谁的本领大》一课,教学近乎完美,学生也已悟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正确认识自己,看待他人”这一寓意。可教者并未就此打住,而是继续组织学生深入讨论,力图拓展寓意,使他们悟出“勇敢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也应受到尊重和鼓励”这更深一层的道理。结果可想而知。因为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苛求了,毕竟他们的思维品质是无法与中高年级的学生相提并论的。
以上是对寓言教学的几个对应关系的哲学思考,除了上述列举的,还有接受与探究,预设与生成,短与长,浅与深,等等,也都值得思考。总之,只有理顺了上述关系,才能澄清问题,解决教师在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偏差,提升教学智慧,创造出精彩绝伦的寓言教学课堂。
第二篇:寓言特征
寓言的概念和特征
(一)什么是寓言? 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作用。(《现代汉语词典》第1544页)我国古代的寓言,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具有用故事来帮助说理文体元素。《揠苗助长》、《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都是出自先秦散文。《伊索寓言》是外国文学中早期寓言的代表作,大部分是拟人化的动物寓言,少部分是以普通人或神为主人公。
(二)寓言的特征 寓言一般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常常蕴深刻哲理于浅显语言和生动故事中。寓言结构简单却富有表现力,一般具有明显的讽喻性和教育性,常用比喻、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它的故事情节多为虚构,主角多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者自然界的其他事物。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2个角度理解文体特点。
1、浅与深 寓言故事浅显,道理深刻,它是“穿着外衣的真理”(俄国寓言作家陀罗雪维夫语),这个“外衣”就是故事,“真理”就是蕴涵在故事中的道理和生活经验,为了让一些生活经验和道理能让人明白,寓言常借用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和情节,用讲故事和谈话的风格娓娓道来,故事浅显,但道理深刻。
2、趣与理 著名作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个怪物,当他向你走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他转身要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寓言中,生动活泼的故事与深刻的道理和谐统一,它的趣为理服务,它的理通过趣来表现。
第三篇:学生干部应理顺的几个关系
学生干部应理顺的几个关系
李海峰
一、学生干部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学生干部也是普通学生,在工作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置身于班级、同学之中,以一名普通学生的身份,带头努力学习,带头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带头参加劳动,带头参加班级活动;要树立全心全意位同学服务的思想,热心帮.住同学解决困难;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千万不要居“功”自傲,更不要将自己凌驾于其他同学之上;在参与班级管理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态度和蔼,以理服人,千万不要盛气凌人,以教育者自居训斥同学,这样会引起同学极大地反感和对立情绪。如果遇到与同学出现较大的矛盾或不服从管理的情况,不要采取强硬态度和手段,避免与同学直接发生冲突,要及时向班主 任老师或有关领导汇报,由老师和有关领导予以解决。有的学生干部把自己当做“特殊学生”,上课迟到了,大大咧咧地进教室,老师不问也不说话,问了就以“学生会有事”作答;有的学生干部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也不放在眼里等等,这些都是“心理错位”和“角色错位”的现象,即不利于学生干部的自身健康成长和发展,也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二、学生干部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1、要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要抓好班级的工作,学生干部必须要与班级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做到自己不脱离班级、寝室,经常和同学谈心交朋友,热心帮助同学解决困难,要与同学保持和谐、融洽、平等、互助、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
2、处理好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
班主任是受学校委派对班级工作实行管理和指导,是班级工作的直接部署者和指挥者。班干部要想做好班级工作,处理好与班主任的关系十分重要,要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做到及时向班主任请示汇报班级工作,及时向班主任汇报同学们的思想、学习、生活、身体等情况,汇报班级同学的思想苗头,汇报班级发生的问题;当好班主任的助手,及时把班主任的意见、要求向同学进行转达,并抓好贯彻、落实,同时也要及时把同学的意见反馈给班主任;要主动密切同学与班主任的 关系,以获得班级同学对班主任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3、处理好与学生管理部门的关系。
学生管理部门主要指学生科、团委、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科、专业系部等,这是与班级打交道最多的部门,他们是代表学校进行学生管理,因此,学生干部必须服从学生管理部门的领导、主动与学生管理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要积极主动完成学生管理部门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主动汇报工作,接受检查;要及时将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或苗头向学生管理部门汇报;工作中要做到作风扎实,说话诚实,办事务实,工作落实,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管理部门对班级工作的支持、帮助和认可。
4、处理好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任课教师直接与学生接触,班级同学应该与每位任课教师搞好关系,使任课教师能够心情舒畅地给同学上课。要注意协调同学与任课教师的关系,经常与任课教师沟通,了解教师对同学的意见、要求,并向同学进行传达、贯彻;同时也要及时将同学们对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及教学生存在的问题向老师反馈;要化解个别同学与任课教师之间的矛盾,保持双方能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下,保质保量地 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
5、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学生干部要做好工作,必须要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一个连学习都搞不好的学生,是没有资格做学生干部的。首先要摆正主次位置,明确学习是第一位的;其次要合理地分配时间,上课时间绝对保证集中精力学习,不把工作的事情带到课堂,工作的事主要放到课余 时间去做,若因工作耽误了学习,则应利用休息时间抓紧补上。
三、学生干部要注意工作方法
学生干部在工作中一方面要敢于负责、大胆工作,另一方面要注 意工作方法,如果工作方法得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抓两头,带中间。
抓两头就是抓住好的和后进,带动一般的同学。
抓先进,要注意发现班级先进分子,培养他们,依靠他们,宣传 他们的事迹,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
带中间,要带动大多数中间同学共同进步。一般地说中间层是大多数,中间层的表现大多数是安于现状、好逸求闲、情绪波动,对于这部分同学只要“拉一把”就上,“推一把”就下,因此要重视这部分同 学,要把他们带上来。帮后进,不论再好的班级只要是进行排名就一定会出现排名最后的同学,对于后进同学不要歧视他们,要给予关怀,热情帮助,学生干部要主动帮助后进同学进步,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认真分析他们后进的原因,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不断的鼓励,讲清道理,启发他们自觉行动,对于他们的缺点要给予诚恳的批评和 耐心的帮助。
2、运用谈心方式。
谈心是了解同学的思想状况,做好同学思想工作,解决同学中的矛盾,帮助后进同学进步的有效方法,学生干部要科学的运用谈心的方法,经常与同学谈心,谈心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在谈心过程中,学生干部一定要以诚相待,谈心交心,努力做好 同学的思想工作,使每个同学进步。
3、公平公正的处理问题。
学生干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公平公正,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千万不要有亲有疏,要公平地处理班级中的事务,真诚和坦率的对待 问题。
4、掌握批评的艺术。
学生干部要注意批评的艺术,在对同学的批评中,要注意态度和方法,尊重同学的人格。对同学中出现的缺点和不足,尽量以个别批评帮助为主,在个别帮助中要实事求是,客观地给予批评和帮助,要诚恳地帮助同学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指出今后努力方向,必要时也可在全班范围内点名批评,但是点名批评后要及时找被批评的同学谈心,帮助他们认识错误,深挖根源,明辨道理,尽快改正。
四、遇到突发事件的处理。
学生干部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学生干部要明辨是非,要敢于向不良倾向作斗争,当发现突发事件时,要挺身而出,采取有 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如发现学生打架、生病、外来人员骚扰、生活设施严重损坏等突发事件后,不论是那个专业系部的同学发生问题,外来人员骚扰那位同学,那个专业系部所管得设备发生损坏,学生干部都要主动进行解决,一方面要马上向老师报告,可以报告给值班老师,系部领导、学生管理部门老师、保卫科值班老师、学校总值班,必要时也可打“110”,另一方面要积极采取措施,努力防止事态扩大,比如做思想工作,稳定同学情绪;积极劝阻,化解矛盾;对生病的同学要组织同学送往医 院进行治疗等。
第四篇: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应理顺的几个关系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应理顺的几个关系
近年来,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按照“三步走”的建设方针,已经形成了以MI、BI、VI三个手册为基础的整体框架。为将企业文化三大识别系统的成果转化为员工行动和企业行为,最近,集团公司又提出了以MI、BI、VI、三个手册为基础,以视觉展现风采、理念深入人心、行为规范全员为目标,促进企业文化在集团落地生根的第二步目标。根据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笔者认为,要更好地促进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应该理顺以下几个关系:
一、理顺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的关系
在新时期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同党组织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以党的建设带动企业文化建设,以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党的建设,实现良性互动、优势互补。首先,要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党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同部署,同管理;同时,在确立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时,要把党的建设目标融入其中,形成自身独特的价值体系和经营思想,创建具有特色和个性的企业文化。其次,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第三,作为企业行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党建工作中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围绕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创先争优、创岗建区、全员素质工程、党
支部建设示范点等活动,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第四,发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为企业文化提供保证,为建设企业文化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引导到挖掘企业精神上去,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得到升华。
二、理顺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同时,精神文明与企业文化内涵和层次不同。从企业文化的属性上看,一是管理学属性,二是文化学属性。就管理而言,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理念和方式,有着深广的建设和发展空间。就文化而言,企业文化是联结思想政治工作和两个文明建设的纽带,它运用文化的力量,将企业的追求和要求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之中,蕴藏于员工自身,体现在两个文明成果上。因此,在企业文化创建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要找准两者的共同点和结合点,决不能简单地把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等同起来,否则就会浅尝辄止,丢失了企业文化的意义。
三、理顺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的关系
严格来说,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就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企业文化的运作过程,也是融进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企业文化的根本落脚点,就是促进经营的拓展和经济效益的实现。检验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最终要看生产经营和发展的成效如何。无论是企业精神的培育,职业道德的弘扬,还是企业形象的塑造,都必须紧紧围绕生产经营中心,服从、服务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从而促进和推动中心工作的开展。如果企业文化建设无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企业文化对改革和发展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那就偏离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轨道,就是搞花架子、形式主义。
四、理顺企业文化建设外显文化和内在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外显文化,二是内在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的人对企业文化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例如: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搞各种文体活动,如打球、唱歌、跳舞等;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形象设计,也就是CIS战略;也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办图书室、职工食堂;还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提几句口号,挂几幅标语等等。这些说法都不够全面。上述种种只是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并不能等同于企业文化。应该明确的是:企业文化不是企业加文化,也不是企业与文化嫁接,更不是企业家与文化人的联谊会。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若把大量精力和重点放在搞文体活动、形象设计等上面,本身就是一种误导。
五、理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制订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优秀的文化能够突出企业的特色,形成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
观念,而且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有利于企业制定出与众不同的、克敌制胜的战略。企业文化是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企业战略制订以后,需要全体成员积极有效地贯彻实施,正是企业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等作用,激发员工的热情,统一了企业成员的意志及欲望,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必须相互适应和相互协调。严格地讲,当战略制订之后,企业文化应该随着新战略的制订而有所变化。但是,一个企业的文化一旦形成以后,要对企业文化进行变革难度很大,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具有较大的刚性,而且它还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又逐渐强化的趋势。因此从战略实施的角度来看,业文化要为实施企业战略服务,又会制约企业战略的实施。当企业制定了新的战略要求企业文化与之相配合时,企业的原有文化变革速度非常慢,很难马上对新战略做出反应,这样企业原有的文化就有可能成为实施新战略的阻力,因此在战略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内部新旧文化的更替和协调是战略实施获得成功的保证。随着对企业文化研究的深入与涉及领域的广泛性,许多企业家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但由于对于企业文化认识的片面性,也造成了某些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当成“救命草”和医治企业病状的“灵丹妙药”,这无疑是步入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企业文化不是万能的,针对企业的具体问题应适用于不同的解决方案和
处理办法,企业文化只能是作为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撑而不是全部。如果说企业的战略选择或重大决策失误,那企业文化也不可能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
六、理顺企业文化建设各自为战和齐抓共管的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广大员工,更离不开任何一个基层单位、项目和机关工作部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防止出现把企业文化建设单纯看成是党委、工会或者宣传部门的事,要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实行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协调配合,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同时,对各部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明确职责,严格考核,奖惩挂钩,使各级领导和各部门把企业文化建设看作是本职工作的一部分,营造出全员参与,团结一致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企业文化才能落地生根,发挥作用。
第五篇:信用卡欺诈特征和策略
信用卡欺诈特征和策略
摘要
信用卡业务由于其在零售银行业务领域重大的战略意义,一直是国内商业银行的必争之地,随着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信用消费环境的日趋成熟,我国信用卡市场近几年得到了爆炸性的大发展。中国银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信用卡发卡量达到1.4亿张,透支余额达1582亿元,银行卡特约商户118万家,POS机185万台,ATM 17万台,剔除批发性的大宗交易和房地产交易,银行卡消费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近25%。过快的增长蕴藏着极大的盲目性,相伴而生的是较大的欺诈风险。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源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危机逐渐蔓延到更加广阔的金融和实体经济领域。从国内的现实情况来看,这场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波及国内信用卡领域。如何进行有效管理和防范风险已成为各大银行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本文就我国信用卡欺诈风险特征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关键字:信用卡、风险、欺诈
一、信用卡欺诈风险已成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目前,国内信用卡市场面临的风险形势日益严峻,信用卡套现、伪卡欺诈、支付资金诈骗等案件日益增加,银行卡犯罪手段不断向高科技、集团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案件实施过程更为隐蔽,手法不断翻新,这对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构成威胁,成为制约信用卡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目前情况来看,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欺诈风险构成信用卡的主要风险。相比前两种风险,欺诈风险的追索难度大,隐蔽性最强,更易造成巨大损失。信用卡欺诈性质的犯罪活动近年来有增无减,据有关数据统计2008年由各发卡机构确认的套现金额近15亿元,商户近2万户,比2007年分别增长了6倍和3倍多。另外,目前通过网络支付工具进行信用卡套现已经频繁出现并大有蔓延之势,这使我国面临信用卡风险加剧的威胁。
二、信用卡欺诈类型的特征分析与防范措施
当前信用卡欺诈类型主要分为申请欺诈和交易欺诈两大类别。申请欺诈是指不法分子使用虚假身份、伪造证明文件或未经同意冒用他人身份申领信用卡的欺骗行为;交易欺诈一般分为伪冒克隆卡交易、商户套现、丢失被盗卡交易、未达卡交易、账户盗用不和非面对面交易欺诈等类型。
总体来说,信用卡欺诈类型主要包括申请欺诈、伪卡、未达卡、失窃卡、非面对面交易、账户盗用、商户欺诈等。
1.申请欺诈(application fraud)
按照银联口径统计2008年上半年申请欺诈损失占全部(不含套现)信用卡欺诈损失的63.57%。欺诈分子往往通过盗取他人的电话账单、水电费账单、银行对账单等途径获得他人身份信息,然后以盗取的他人身份信息或伪造的他人身份证件,以他人的名义申请信用卡,进行欺诈使用。
申请欺诈的防范是各发卡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主要应抓好队伍建设、完善规章制度、严密操作流程、提高反欺诈系统效率、保持内部信息通畅等几个具体环节入手,不断提高申请欺诈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2.伪卡交易(counterfeit)
指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截获银行卡磁条信息,按照银行卡的磁条信息格式写磁、凸(平)印伪造真实、有效的银行卡进行交易的欺诈行为。按照银联口径统计2008年上半年伪卡交易损失占全部信用卡欺诈损失的11.7%。伪卡的基本类型有:账号生成欺诈、“克隆”卡欺诈、“白卡”欺诈、变造卡欺诈。
尽快规范收单市场可以减少伪卡危害,建议可以采取以下这些防范手段:一是通过欺诈侦测系统实施交易控管并及时与真实持卡人核实交易;二是设置异常交易限制,将伪卡交易风险控制在一定幅度内;三是对在高风险地区和高风险商户发生过交易、存在信息泄露风险的卡片进行及时换卡,有效防范风险。3.未达卡交易(mail non-receipt)
指卡片在寄送过程中被他人截获并激活进行的欺诈交易。这种欺诈损失虽然占的比例不是特别高,但近年来急剧上升,主要是因为银行在其它方面加强了反欺诈力度,而欺诈分子也不断地探索新的欺诈渠道,盗取邮件便是其中之一。
针对未达卡交易欺诈主要通过卡片激活的身份核查环节和授权交易限制来防范。发卡行通常都要求必须使用申请时预留的家庭电话和手机号码来开通信用卡。银行对于未达卡的风险防范工作应贯穿于卡的制作、保管、邮寄、交付、激活等发卡各环节,加强信用卡申领环节的管理和激活环节的风险控制。
4.丢失被盗卡交易(lost or stolen)
指未经授权或同意,冒用或盗用持卡人遗失的银行卡进行欺骗性交易。为避免失窃卡欺诈的发生,对于发卡银行来说,主要还是应引导持卡人树立正确的用卡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丢失被盗卡交易主要防范手段,一是交易短信及时通知持卡人,持卡人获悉卡片被盗后立即联系银行进行挂失;二是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将丢失被盗卡风险控制在一定水平;三是加强对持卡人进行风险防范常识教育。
5.非面对面交易(Card-Nor-Present fraud,简称CNP fraud)
指通过电话、邮件和互联网等不需要出示真实卡片的渠道使用信用卡,犯罪分子只需提供非法取得的他人信用卡卡号、姓名,有效期等信息即可进行欺诈性交易。利用盗取的信用卡信息进行卡不在场欺诈造成的损失成为最突出的类别之一,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电子商务和电话商务的兴起和盛行以及团伙犯罪。截获卡片信息或者通过专业软件进行交易测试,给发卡行带来损失。
6.账户盗用(account take-over)
指欺诈者获取了部分或全部真实持卡人信息,并假冒真实持卡人对卡账户的信息进行变更,要求信用卡公司把邮件送到新的通信地址,然后向信用卡公司谎报信用卡丢失了,要求把新的信用卡寄到欺诈分子指定的通信地址,从而获得信用卡进行欺诈性交易。为防范此类风险,建议加强客户信息保密,银行应在对主机系统中持卡人地址、密码等敏感信息进行变更之前,先对变更信息申请人的真实性进行判断,并认真检查客户提出的申请,一定要以确保持卡人本人身份为操作前提。同时,通过短信或其他方式通知持卡人是防范此类风险的重要手段。
7.收单业务商户欺诈(Merchant Fraud)
商户欺诈相关的欺诈类型主要有恶意倒闭、虚假商户、洗单、信函、电话、网络营销欺诈、商户套现、侧录、卡号测试欺诈等。当前我国信用卡套现情况非常严峻,极大加重了发卡行的经营风险,已经成为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主要隐患之一。打击套现行为必须要从规范收单市场和发卡行加强交易监控两个方面入手,两者缺一不可。为防范该类风险,一是加强收单行商户申请相关信息审核控制;二是加强对商户的巡视检查;三是加强对商户的交易监控。另外,加强对商户的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规范使用POS操作,严格受理信用卡业务审查程序,有效防范收单欺诈。其他一些如持卡人欺诈,即合法持卡人抵赖其银行卡账户下的交易行为,通常表现为两个合法持卡人相互交换银行卡并在不同城市使用对方的卡进行消费,以造成自己没有使用银行卡的假象。这类欺诈是由于道德风险引起的,较难识别,银行应在做好持卡人诚信教育的同时,加强对提请争议账户的监控力度,通过经侦部门等途径追查。
三、如何有效防范信用卡欺诈风险的对策
信用卡欺诈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违法犯罪问题,尽管许多国家颁布诸多法律旨在保护发卡银行和合法持卡人的利益,信用卡欺诈仍然层出不穷。遏制信用卡欺诈根本方法就是相关制度的建立和相关技术措施的采取来进行防范。
1.欺诈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预防
当信用卡欺诈风险产生时,发卡行虽然会及时采取冻结账户、异常交易排查和降低账户额度等多种手段进行管控,但是风险损失已经产生。要遏制住信用卡欺诈风险,预防才是关键。在防范各种信用卡欺诈行为中,培养合格的调查人员是关键,组建一批精干高效的信用卡专业人才队伍才能最大程度地遏制信用卡欺诈行为的发生。为从源头上防范住风险,提高员工的主动识别能力,培养一线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在当前信用卡快速发展的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2.以欺诈侦测模型为基础的智能型反欺诈管理
利用先进的数理统计技术,如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发展申请欺诈风险评分模型和交易欺诈风险评分模型,来预测信用卡申请或交易为欺诈的概率大小,为制定智能型反欺诈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
(1)制定以申请欺诈风险评分模型为基础的反欺诈策略
申请欺诈风险评分模型是以系统中保存的欺诈记录或嫌疑性的姓名、地址、身份证号码、以及申请表填写信息与征信记录信息之间的差异来预测信用卡申请为欺诈的概率。
(2)制定以交易欺诈风险评分模型为基础的反欺诈策略
交易欺诈风险评分模型是以持卡人的交易行为模式为分析基础的,以对比当前交易与历史交易模式的差别为分析焦点的,以精密的数理统计模型(典型的是使用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模型)为分析手段的,以预测当前交易为欺诈的概率为分析目标的模型。
除了对欺诈风险较高的交易做出拒绝或电话核对的决策进行反欺诈以外,银行还可以利用欺诈风险评分来发现可疑的交易,利用事后电话联系、信件联系或电子邮件联系的方式,与持卡人在交易以外进行沟通核对可疑的交易。这些反欺诈措施可以作为对实时反欺诈授权决策的有效补充。
3.其他各种反欺诈的技术和手段
信用卡的反欺诈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除了以欺诈侦测模型为基础的智能型反欺诈策略和手段以外,还可以综合地利用各种技术和手段来反欺诈。
随着欺诈的上升和有组织的欺诈团伙利用高科技手段大规模作案,传统的磁条卡和签名消费的形式通到了严峻的挑战。芯片和密码系统(Chip and PIN system)就是为有效地防止伪造和卡丢失或被盗欺诈应运而生的。
欺诈不仅给银行带来损失,也给持卡人带来损失或不便,所以持卡人有反欺诈的强烈需要;欺诈的发生,相当程度上与持卡人的行为有关,比如卡丢失或被盗、卡信息被盗、个人身份信息被盗等,所以持卡人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防止欺诈的发生。所以,对持卡人进行教育以正确的行为尽量避免欺诈的发生。
四、及时调整信用卡业务发展战略是控制风险的有效途径
从国外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在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初期阶段,发卡机构普遍存在着盲目追求发卡规模、忽视风险控制等粗放式经营理念、而又经过其后出现的信用卡业务高风险、高坏账核销率的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阵痛之后,这些国家的信用卡市场才逐渐走向了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之路,政府的监管政策、法规也相应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因此,为了促使我国信用卡市场健康发展,各市场主体应充分利用本次经济调整的时机,及时调整信用卡业务发展战略,提高风险控制的意识,积极转变思维,推动技术创新并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摆脱低端同质竞争的泥潭,最终实现从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经营的转变。加快市场法制法规建设,提升行业监管水平。积极探索完善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大力营造诚信可贵、失信可耻社会氛围,合各方之力加快推进征信体系建设,完善企业、个人信用记录,健全个人信用评级制度,规范个人信用记录查询和运用,逐步形成竞争有序、运转规范的信用卡市场,加强创新促进信用卡业务真正成为银行业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实现良性发展的推动力,夯实金融服务基础,促使我国的信用卡产业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参考文献:
[1]孙军工。金融诈骗罪[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2]白建军。金融犯罪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3]高铭暄。新编中国刑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用卡诈骗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S].[5]王汉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的说明的报告[R],[6]陈光中,丹尼尔·蒲瑞方廷[加拿大].金融欺诈的预防和控制[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7]白建军。金融犯罪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