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妈妈的唠叨是首歌(大全)
《父母的唠叨是首歌》
——如何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
一、活动设计
人际交往可以发生在亲戚、邻居、同事、朋友(或敌人)、家庭成员甚至陌生人之间,其交往规模往往取决于两者关系的亲疏远近、信任程度以及两者利益互补性的强弱。人类最基本、最显著、最深刻、最广泛、最重要的人际交往是夫妻交往,其次就是父母子女交往。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交往(沟通、交流)就存在着一种普遍性的矛盾:唠叨与不愿被唠叨。12—13岁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早期。他们具有更强的自主意识,做事喜欢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开始想摆脱父母的左右,已不愿与父母谈更多的关于自己的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则喜欢以自己的生活经历教育晚辈。同样的内容重复多了,就变成了唠叨,这样的唠叨则影响了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代沟。本节课设计教育目的是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看待、对待父母的唠叨
二、教育目的
1、学生了解父母唠叨的内容。
2、学生正确理解父母的唠叨是关心、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3、学生学会能以对待父母的唠叨要有耐心、包容心
4、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对待父母唠叨的好方法。
三、课前准备
1、找好小中见大的切入点,根据教育目标设计教育环节与问题。
2、视频《妈妈之歌》、《父母的唠叨》《少女因为唠叨服毒自杀》《哪是什么?》
四、过程设计
1、引入视频《妈妈之歌》,引发学生对父母唠叨的共同情绪,营造热烈气氛 引导学生观察歌词,得出对唠叨的模糊理解:父母唠叨是对他的关心、爱
2、让学生依据经典唠叨语句还原,说一说父母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喜欢唠叨
3、通过视频《父母的唠叨》分析出孩子最终与父母形成沟通障碍的根本原因
4、通过孩子对待唠叨方式的调查,了解平时学生对待父母唠叨方式的初步情况
5、通过故事1,教师和学生角色表演,说一说小亮面对父母唠叨采取方式的问题
6、这段视频《那是什么?》使学生能以对待父母的唠叨要有耐心、包容心
7、通过故事2和口诀,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处理对待父母唠叨的方法
五、活动过程
1、引入
同学们,你们好!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主题班会。我们聊的话题是:父母的唠叨是首歌。大家对这样的主题肯定很意外,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妈妈之歌》国语版,仔细听一听。1)同学们,我们举行歌词速记比赛,要用心记哦
组织同学热烈参与,叙述歌词
2)引导:从上面的歌词中,同学们说说歌词内容都涉及哪些方面?你们说说父母唠叨源自对你的什么?(唠叨就是:父母唠叨是对他的关心、爱)3)你的爸爸或妈妈喜欢这样唠叨吗?(抽学生回答)
2、唠叨经典语句还原
交朋友时―――“你一定要和学习好的同学在一起。”
谈想法时―――“你是我生的,我怎么会不理解你?”
因为一点小事―――忽然暴跳如雷。
和她交流时―――比如,偶尔提到自己喜欢的游戏―――“你们现在这些小孩啊,整天
不务正业,就知道……”
和同学在一起时――父母总拿我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互相比较,谁比较聪明、功课比
较好
你做事拖拉——老是被父母说
正常走路跑得快了——跑什么跑,大老远就听见你的脚步声,这么大个姑娘了,一天到晚疯疯癫癫的,坐没坐相,站没站相,都不知道你在学校学啥了!放学回家看电视——啥时候了你还一天到晚看电视?看电视能让你上大学?能给你饭吃?以后你再看电视、上网,看你那破小说,看我怎么收拾你!学习累了想休息一会——快去学习,别磨磨蹭蹭地浪费时间!成绩退步了,父母看到成绩单——你每天干什么去了?又退步那么多!怎么读书也读不过别人呢?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很简单的数学题不会做——这么简单的题目你都不会做?你说我跟你爸智商都不低,你怎么就这么笨啊?
放学晚回家了——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跑哪儿去疯了,你别一天到晚没心没肺地跟着人家傻玩,将来你考不上大学,你自己负责。
让同学们说一说 通过上面这些事情的举例,谈谈自己的父母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喜欢唠叨?
3、同学们,作为中学生,父母的唠叨是很普遍的现象,请欣赏视频《父母的唠叨》,看看视频中孩子面对父母唠叨,态度发生怎样一波三折的变化? 学生回答。要点1)刚开始假装在听
2)奶奶说的时候,感觉快被淹死了
3)刚想说一句,被认为是顶嘴
4)父母用心良苦,是为孩子好,最终结果:父母用心良苦地说教,是为孩子好
孩子最终却不愿沟通、交流了 同学们,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最终结果 父母可能会唠叨你的生活,更多的可能是在唠叨你的学习和文明礼貌等,父母的唠叨有他们对你关怀的情不自禁,中学生也有自己的万般的无奈,其实原因很简单:
(1)进入青春期,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渴望独立,渴望重视,甚至挑战父母权威;
(2)父母还把我们当小孩,不放心、唠叨,于是沟通、交流的障碍产生了.................4、调查学生面对父母唠叨时采取的对待方式。
A、顺从,虽然心里不服气
B、理解父母,听父母的话C、左耳进右耳出 D、顶嘴 E、躲得房间里,不理睬父母 F、和父母对着干G、更极端的方式
让学生举手调查、统计,填写在黑板上
5、同学们,12——13时候的我我也被父母不停地唠叨过,也抵触过、逆反过。看故事《小亮在家》。
小亮放学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不久妈妈回来了。“亮亮,在干什么呢?写完作业没有……”妈妈一边换拖鞋一边问道。“一会儿再写吧。”“快写作业去,快去呀!”妈妈话音刚落,爸爸也回来了,爸爸还没放好提包忙问:“亮亮,今天表现不怎么样吧?还有……”爸爸还没问完。亮亮就已经不耐烦了,没好气地说:“不怎么样,还不是老样子。”说完就看他的电视,这时,爸爸瞪着眼睛……
角色表演:教师扮演家长,同学们扮演小亮,说一说小亮对父母的回答有什么欠妥的地方? 教师扮演父母,说出观点:1)你回家做作业是第一位,应该先做作业,2)爸爸有权知道你
在学校的表现,因为你在学校一直表现不好
教师小结:虽然你们长大了,都希望自己能独立去做自己的事情,渴望自己的想法能被父母尊重:如果你能站在父母的角度好好想一下,以便于更好的和他们沟通,尽量做好自己的事让他们感觉到你已成熟。如果像小亮那样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选择和父母对着干,那样非常愚蠢,因为那样做,你和你父母都被伤害了
6、希望你们带着一些思考去看下面这段视频《那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
1)当父亲问了儿子几遍 “那是什么“的问题?然后儿子是什么样的态度?
2)后来父亲给儿子一本日记,当年他3岁时问了父亲多少遍同样“那是什么”问题?父亲的态度是什么?
3)同学们议一议父亲为什么不生气?
4)通过这个故事,你觉得你对待父母的唠叨要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请学生回答。
教师点评:小时候不管你向父母重多少遍的问题,父母都会耐心的解答你,因为他们爱你。孩子,你们爱父母,难道你们就不能以同样的耐心、宽容心对待父母的唠叨吗?
7、消除烦恼
教师: 我们再回到故事2中,同样地情节,不一样的回答。看小品表演《亮亮在家二》
亮亮放学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不久,妈妈回来了,妈妈进门就问:“亮亮,写完作业了吗?”“妈妈,看一会儿电视就去写,放心吧!”亮亮笑眯眯地跟妈妈解释。妈妈笑了笑,就做饭去了。亮亮刚要坐下来,这时,爸爸也回来了,刚进门就问:“亮亮,今天表现怎么样?”亮亮调皮地宽慰爸爸:“还好,老爸,我这个儿子不会给你丢脸的。”说完又继续看电视。“亮亮,今天的日记准备写什么内容……”亮亮说“这是秘密哦,爸爸今天工作累吗?我给你倒杯水,休息一下”爸爸又问了许多问题,亮亮没有发火,只是静静地倾听,然后再心平气和的跟父母沟通……
引导回答:亮亮采取了怎样的方法回答父母的问话?
(让学生充分举手发言,教师适时点拨小结方法。)
(1)安静聆听法;
(2)转移注意力法;
(3)自嘲宽慰法;
(4)解释说明法。
……
8、好方法学习口诀
被误解,不冲动,敬父母,多沟通 不还口,心气平,劝父母,讲文明 听唠叨,莫心烦,细思量,藏箴言。要外出,打招呼,让父母,免担忧。对父母,无隐瞒,说见闻,听意见。对批评,不反感,有则改,无则勉。受表扬,莫骄傲,常思过,胜良药。有错误,敢承认,听批评,得教训。
9、一种奇特现象的分析
有一种奇特现象:面对朋友的提问,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对父母提问,你却控制不了情绪,甚至会乱发脾气?
为什么?因为你要保持你们之间的友谊,你要在他们的面前保持自己的形象,因为你知道他们不会迁就你、不会维护你,为了自己的面子,有所顾忌,所以你能够忍着自己的情绪.你回到家里,面对自己的父母的提问,你就觉得很烦,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甚至会乱发脾气.这是因为你知道你的父母永远都不会离弃你,你知道无论你怎样对待他们,他们都会迁就你。
10、小结:
父母是对我们最好的人,我们情绪化的时候,默默承受的也是他们。
父母的唠叨是首歌,更是一首关爱你的交响曲,。面对父母唠叨时,先想想你父母对你的好,希望你们首先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宽容、耐心地倾听 然后因地制宜地选择明智的方法与父母沟通
父母亲由于爱而唠叨孩子,我们能理解他们用心良苦。让我们共同架设起一座沟通的交通,让我们的家庭更和谐更美好!
第二篇:父母的唠叨是首歌 团体活动课教案
父母的唠叨是首歌
【活动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二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有一种追求自主、摆脱束缚的强烈欲望。当强烈的独立意识与父母充满关爱的唠叨发生冲撞时,学生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长大了,有时心里明知父母的唠叨是为了自己好,也会反感,觉得父母麻烦多事,甚至和父母产生摩擦,破坏亲子关系。
通过本次辅导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良苦用心,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分析父母唠叨的原因,改进自己的做法,共同探讨积极应对唠叨的好办法,并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提出中肯的建议,从而改善亲子关系。
【活动目标】:
1、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良苦用心,能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理解父母。
2、分析父母唠叨的原因。
3、学会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
4、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谐家庭关系。【活动准备】:
彩纸、笔、双面胶、信纸、信封等。【适合年级】: 初二年级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主题。教授展示‚唠叨‛字样
其实同学们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与关爱中长大,享受着温暖与亲情,为什么处在青春期的我们,无法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呢?请欣赏幽默小诗《儿子眼中的父亲》,并谈谈你的感受
儿子眼中的父亲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活,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你们就处在14、5岁的少年阶段,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有一种追求自主、摆脱束缚的强烈欲望。但父母仍然把你们当孩子来看待,父母充满关爱的唠叨与你的独立意识发生冲撞时,同学们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长大了,有时心里明知父母的唠叨是为了自己好,也会反感,觉得父母麻烦多事,甚至和父母产生摩擦,二、情景体验,相互倾诉。
想象看爸爸妈妈既要为生活奔波,有着许多我们想不到的麻烦、苦恼和辛酸。又要为我们操心,对我们充满了希望和憧憬,时时处处严格要求,有时看到我们达不到他们的要求,难免会显得着急,有时就会不停地唠叨。而我们很多时候会把‚叮咛‛当作‚唠叨‛、把‚期待‛、当作‚压力‛,母爱无错,而我们对母爱的理解却常常出错。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请观赏小品《唠叨的爸妈》
时间:星期天上午 地点:家里
人物:小明、妈妈、爸爸
场景:妈妈穿着围裙在拖地,在家里来回走,爸爸在看书,小明在写作业。小明:带着耳机在听音乐,边写作业边晃着身体,一会拿着笔随着音乐节拍敲桌子。
妈妈:闻声赶过来,指着小明大喝一声:‚小明,你在干什么?还边写作业边听音乐?哪有这样写作业的?能学习好才怪!‛
爸爸走过来:‚你说说你,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怎么办啊?你现在学习为了谁啊,不就是为你以后能上个好高中吗!我们能得到什么啊!不都是为你好吗!我们这是何苦!你说说,现在人口那么多,你再不努力你怎么能竞争的过呢……‛
小明:‚行了行了,你们烦不烦啊!说够了吗?在学校这个老师说完了那个老师来说,天天说大道理,回家你们又唠叨个不停,还让不让我活啊?‛说完双手往桌子上一摊,歪着头趴在桌子上,晕了。(三人鞠躬退场)(师生鼓掌感谢)
小明的父母针对小明的什么情况唠叨? 你们的父母还会针对什么事情在你耳边唠叨? 你们听了爸爸妈妈的唠叨后,心里是一种什么感觉?
老师总结:看来同学们都能听到父母的唠叨,虽然引起的唠叨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就有下面几种情况:(多媒体展示)
1、学习方面:作业拖拉,不复习;书写不认真,成绩不理想。
2、服饰方面:要名牌服装,打扮超前,不符合学生身份。
3、社交方面:外出玩耍不提前交待清楚,让父母担心。
4、卫生方面:房间脏、乱、差。
5、安全方面:行路安全,骑车安全,谨防陌生人等。
6、饮食方面:挑食,暴饮暴食。
7、娱乐方面:无节制地玩电脑、看电视等。
三、换位体验,理解父母。
对父母的唠叨我们要么沉默不语,行动拖拉;要么针锋相对,言语刻薄,要么离家出走、伺机报复。你想过没有,父母对于你以上的行为,感受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拿出黄色的纸片,分成父母和子女两个不同的角色,体会面对不听话或行为不良的孩子,你的说教他们不接受时,你的感受。
再拿出绿色的纸片,按照上面的提示,把刚才的角色在互换一次,体验一次。活动结束,请大家谈谈感受。(体验:如果自己的说教孩子不接受时的内心感受:着急,好心不得好报,孩子不理解自己很伤心、失望,说教不管用时就开始唠叨,可能是自己方法不对,态度不好引起孩子逆反,可是又不知怎样解决。)
父母的唠叨里有什么?(爱、关心、担心、呵护等)
父母和孩子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冲突呢?首先,你看待父母的眼光发生了变化,父母不再伟大、智慧。你开始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评判事物。其次,你开始有了追求独立的愿望,你希望父母把自己当大人看待。再次,两代人缺乏了解和沟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尊重父母,对自己的父母理解多了,也就不会抱怨他们了。
四、心心点灯,积极应对。
其实我们知道,爸爸妈妈不会无缘无故的唠叨,是我们在很多方面有欠缺,就免不了会和爸爸妈妈之间产生一些摩擦,弄得他们不开心,自己也不开心,其实我们心里也不愿这样。商量一下:面对他们的唠叨,我们先要改变什么?
——大家一起出出主意,请一位同学快速记录在红纸上。(任意找一位同学读一读)
1、学习方面:‚赶前不赶后‛,先完成作业,再复习功课。如果父母唠叨,你就可以理直气壮了。
2、仪表方面:上学当然穿校服。节假日可以适当打扮,不过要征求父母同意,也可以请服装超前的同学到家里玩,让父母接受你们的打扮。
3、社交方面:一定要让父母知道你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和谁在一起。她是你的监护人,有权利知道这一切。
4、卫生方面:起床叠被,保持房间的整洁,勤洗头、洗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果你不讲究这一套,就不让他们看见。)
5、安全方面:行路安全,骑车安全,谨防陌生人等。
6、饮食方面: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7、娱乐方面:有限制地玩电脑、看电视等,事先经过父母同意,请他们监督。
面对父母的唠叨,我们大家的反应各不相同。想想看,你一般是什么反应:(先静想一会,再小组交流。)(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发生正面冲突,否则父母会加大唠叨的力度,让你难以忍受。)
老师总结:
1、安静聆听法(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诲,做一个乖宝宝。)
2、转移注意法(可以给他们让座、拿拖鞋、端杯水或说些别的话题。)
3、自我嘲讽法(语言幽默风趣,自我讽刺,缓和气氛。)
4、解释说明法(可以在父母比较冷静的时候,解释清楚。)
5、撒娇耍赖法(可以对她笑一笑、做做鬼脸、撒撒娇。只要父母高兴,撒娇耍赖也没错。)
6、写信述说法(可以给父母写封信,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五、真心沟通,和谐亲情 改变父母唠叨的习惯、方式
因为缺少理解,才会产生代购,因为多了误解,才会发生矛盾。可能我们在慢慢的改变自己,慢慢的进步,父母没有察觉到;可能我们尽最大的努力提高自己,父母还不满意;可能他们的谈话方式让我们反感等等。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用我们感恩的、理解的心,为他们在亲子沟通上提几点中肯的建议吧。
《亲子沟通建议》
(建议一般可分为三部分,先表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再表示自己会努力,实现他们的目标;最后语气委婉地提出建议。)
写在纸上,装入事先准备好的信封里,用自己认为最恰当的方式给父母。
1、感恩父母的唠叨,那是爱的语言。
2、要尊重孩子。我们也是小大人。
3、别只盯着孩子的缺点,这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4、孩子需要的是耐心的指导,而不是一味的指责。
5、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6、父母应给我们申辩的机会,耐心地听我们把话讲完。
7、父母和孩子说话时要充满爱心和亲切感,态度和蔼。
8、希望每天有10分钟交流的时间。
如果我们父母能接受建议,那我们的家庭一定会更加和谐、幸福、美满。请同学们欣赏小品《和谐家庭》
时间:星期天上午 地点:家里
人物:小丽、妈妈、爸爸
场景:妈妈穿着围裙在拖地,在家里来回走,爸爸在看书,小明在写作业。小丽写完作业,把书包整理好,把写字台收拾干净。起身伸了个懒腰,看见妈妈还在干家务,说:‚妈妈,我作业写完了,我来帮你。‛ 妈妈:‚不用了,收拾完了。‛把围裙解下,坐在沙发上休息。小丽:赶忙端来一杯水,递给妈妈。妈妈:很高兴地说‚谢谢‛
小丽:端一杯水给爸爸,爸爸对小明笑笑,点点头。这时电话铃响了,有同学找小明出去玩。小明征求爸妈的意见
小丽:妈妈,我的同学王立军叫我出玩,在明珠广场,10点半回来。你们同意吗?
妈妈:‚你的作业写完了,什么时候复习?‛
小丽:摇晃着妈妈的胳膊:‚妈,我的作业都写完了,你就让我出去玩一会吧,我下午在复习,妈,你就答应我吧!‛
妈妈笑了。
妈妈爸爸:好的,玩得开心,要注意安全。(三人鞠躬,退下。同学们鼓掌。)学生谈体会。
在家庭中,孩子应该认真做好自己的事,体贴父母,尊重父母,和同学外出应该先请示父母,征得同意后再走;父母、孩子互相理解,一家人才能其乐融融。
六、情感升华,总结深化 播放《爸妈谢谢你》的伴奏歌曲:
师结语:同学们,我还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呢,有一位教授已经60多岁了。门外寒风凛冽,教授要出门去作报告。他那80多岁的母亲,年迈多病,在病床上,发出断断续续的、低沉的声音:‚儿啊,多穿点衣服吧……‛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再大也仍旧是孩子,我们就像父母心中的风筝,永远让他们牵挂。父母的唠叨是一首歌,有歌听的人生不会寂寞。很多人长大以后对父母那曾令人心烦的唠叨又有了这样的感受:
唠叨是浓浓的关爱; 唠叨是温暖的呵护; 唠叨是母爱的重叠; 唠叨是亲情的附加; 唠叨是真诚的劝说; 唠叨是殷切的期盼。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听不进父母的唠叨,有自己的想法,这很正常,说明我们在成长。如果父母的唠叨让你感到心烦了,受不了,记得用上今天学到的好方法呦!
第三篇:幸福是妈妈的唠叨
幸福是妈妈的唠叨
作者:杨丹志
新疆阜康市兵团222团阜北中学童心文学社五年级(3)班(831505)
2011年2月11日 天气 晴
那天爸爸妈妈去石河子了,说要去好几天呢。我心里高高兴兴,像有只小鸟在那唱歌,这几天终于不用再听妈妈唠叨了。爸爸.妈妈走得时候还特意交代了一番“睡觉前把火炉盖,盖好。把门窗关好„„”妈妈则像老母鸡似的咯咯叫个不停,我则是像啄食的小鸡,连连点头。
2011年2月12日 天气 晴转阴
今天是爸妈去石河子的第一天,当我睁开朦胧的睡眼已是12点了,像往常耳畔就听到妈妈的唠叨“快点起床,饭都凉了!”今天则只听到钟表在孤独的嗒嗒作响,随着指针的转动,家里有点微微的冷清。当我迅速起床洗漱时耳畔有回荡着妈妈的话:“现在天凉用热水洗,洗脸时用那个新买的洗面奶,那样皮肤会变得很白的。”快速洗漱后,我我三下五除二吃完了两碗饭,吃过饭,把碗往桌子上一撂,用手揩了揩嘴,穿上外衣,出去玩儿了。玩儿了一天,当我高高兴兴,嘴里还哼着小曲,大步跨进家门,进门后发现以往温暖的家,却显得有些寒冷,炉子里的火,已奄奄一息,哥哥则是趴在桌子上写作业,家里十分安静,往常我玩儿累了回来时,脱了鞋.随便一扔,便进了
屋,迎面而来一股热气浓浓的饭香也扑鼻而来。温暖与温馨占据了整个屋子、而现在„„
2011年2月13日 天气 阴
今天爸妈去石河子已经两天了,我的心情随着时间的放慢,而感到难熬,这是我觉得时间故意放慢了脚步。早上起床,厨房里传来各个生炉火做饭的声音,我伸伸懒腰,两眼望着天花板发呆,往常早就想起妈妈的催促生声:“起床.刷牙洗脸了!吃完饭写作业了!”妈妈在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母亲又是给夹菜又是给我加肉„„还时不时地说:“吃这个菜对身体好„„.“如今只有我与哥哥两人生炉火.做饭.洗碗.扫地,我和哥哥分配着干,心里总觉得少了些东西似的,以至于面对饭菜没胃口。
2011年2月14 日 天气 阴转晴 “ 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从美梦中拉了回来,当我懒洋洋地拿起电话。
“丹志,你们还好吧?起床吃饭了吗?”电话那头传来母亲温馨的话。
“不,没呢”我鼻子一酸,眼睛有些湿润了。
“我们今天下午四点就到家了,我和你爸已经坐上公共汽车了。”
“好,妈我在家„„等你们!”我心中泛起了热流,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放下电话,我精神抖擞的把衣服穿好,叠好被子,吃过早饭,坐在家里等,每个半个小时我都到门外看一看,爸妈是否来了,时间好像在跟我开玩笑过得十分慢,我的心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想起爸爸妈妈平日里对我的爱,怕那份爱在离我远去,始终不见爸妈的身影,就在我要扭头回家时,那熟悉的身影出现了,是爸妈,我一边喊着,一边跑着,冲到了爸妈面前,我一头扎进乐妈妈的怀里„„
妈妈的怀抱依然那样温暖,同时我的眼眶有些湿润了,妈妈妈的唠叨是幸福的。(指导教师:郑全胜)
第四篇:妈妈的唠叨
妈妈,请你不要成天唠叨
白子陆/文
在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中,尼克老师对家长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所罗门岛上的土著们为了耕种土地,他们并不砍树,他们只是围着树喊叫,怒骂,并且诅咒,一段时间后,树自然就凋谢枯萎了。姑且不提是否属实,光从故事当中,就能看到负面情绪的语言对一个植物的杀伤力有多么巨大,更何况对待一个孩子呢?
前段时间,江本胜的《水知道答案》很火,他对水做了不同的实验,他发现,当水感受到“爱”与“感谢”时,水的结晶会呈现完整美丽的六角形;当水感受被骂做“浑蛋”、“傻瓜”时,水几乎不能形成结晶,即使成为结晶,也是不规则的形状。这是特别有趣的现象,可能水没有生命,还能感受到善意和恶意。科学表明,人体内的水占65%~70%,也就是说,一个70公斤重的人,他体内就含有45公斤的水。血液中含水量最高,约占90%;脑中含水约占81%。
妈妈们有没有想过,当初,孩子小得时候很愿意和你黏在一起,很愿意和你分享小快乐,也很愿意和你撒气撒娇,但是为何长大后,孩子不喜欢和你在一起,甚至一见到你就产生厌烦的情绪呢?除了那些打骂指责的行为伤害到孩子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根源就是你每天不停地唠叨,同一件事,你重复无数遍,同一个道理,你重复无数遍。孩子听都不想听的时候,甚至孩子都知道下一刻你会说什么的时候,你还是停不下来你的嘴,甚至还会很有情绪地吼道:妈妈说话,怎么就不听呢!最后,你还很有理由地委屈半天。而孩子则在一旁无动于衷,于是你就感觉孩子很冷漠自私,不关心你的感受。
妈妈们,你有没有冷静下来想想,假如你孩子一出生就送到教育专家的环境里去成长,孩子会变成今天的样子吗?十之八九不会。孩子的心曾经距离自己的心是那么的贴近,那么的温暖,为何越来越远,甚至感受不到孩子心跳的温度?就是因为你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言行,尤其是负面的言行,一步一步把孩子的心推远的。我曾经问过班里的学生,你们希望自己的父母变成什么样的才好?他们异口同声地答道,不要成天絮絮叨叨的。相信这是所有孩子的发自内心的感受,不要唠叨,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这里妈妈们要注意了,请冷静思考我说的话,不要从“成天唠叨”这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沉默寡言”,而是用心体会,用心观察。孩子成长过程中更需要的是情感交流,妈妈学会用女性的温柔和母亲的温暖给孩子情感加油,要做孩子情感的倾听者:闭上嘴,用心听。
白子陆,文学爱好者、“国民阅读”推广者。山西乐家特聘讲师、亲子教育专家、青少年心灵成长导师、高考地理辅导专家、高考英语阅读专家。他多年从事教育工作与研究,积累大量经典案例。他主要研究与实践方向为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动力,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等课题。同时他在文化课领域有多年中学教学经验,尤其擅长高考地理和高考英语阅读教学,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美结合,让学生快速成长,效果显著。
第五篇:唠叨大王——妈妈
“别玩电脑了!快来写作业!写完作业你就可以痛快的玩!赶紧过来写作业!快点儿!”我一听到这几句话,都快要暴走啦!这时我就像孙悟空,被那唐僧老妈念着紧箍咒,生不如死,非常想让“天使姐姐”——菩萨来救我啊!但老母一发令,谁敢不听呢?唉!我只好乖乖关上电脑,来到让我头痛的书桌前,确切的说,应该是“作业天堂”。
第二天下午放学,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回应,我不禁暗自窃喜:耶!耶!耶!老妈不在家,拿出我那备了好久的钥匙,它已经布满灰尘,可以说明我盼这一天已经很久啦!哈哈哈哈„„一阵狂笑过后,我打开电脑,尽情地在电脑的海洋里游玩。时间飞快地过去了,“哈——”我打了个大大的哈欠,准备洗漱睡觉。突然一个晴天霹雳让我顿时清醒。我一拍脑袋,“糟糕,我作业忘记写了!我还等着妈妈唠叨我写作业呢!”但没有办法,在这夜深人静的夜晚,我只好忍受着睡魔的折磨,在台灯下痛苦的写作业,因为我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我可不想从好学生的形象滑落到坏学生。
这时,我才明白了妈妈的唠叨所包含的蕴意,那就是“爱”。妈妈在身边,一切都ok,妈妈的唠叨使用一种无可替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