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旳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旳舞女旳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旳,有羞涩地打着朵儿旳;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朱自清《荷塘月色》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冬天,在顿河沿岸的陡立的岸坡上,有一块突出的、大家都叫作“偷儿崖”的山坡,冬天的寒风在这个山坡上旋舞、吼叫。风从山顶秃秃的山岗上吹来一阵一阵的雪雾,把雪雾堆积起来,一层一层地堆上去。雪堆高悬在断崖上,被太阳一照,像砂糖似的闪闪发光,黄昏时候雪堆变成了粉红色。在融化的暖气还没有从下面的雪渐渐融化掉,或者是在一阵阵猛烈的侧面风还没有把沉重的雪层吹动以前,雪堆就一直沉默而又可怕地高悬在那里。这时候雪堆就总是往下沉,发出低沉、柔和的轰隆声直往下冲,把道路上的低矮的荆棘丛压倒,把羞羞惭惭地直往山坡上躲的小山楂树撞折,迅速地在身后拖着一片声势浩大的、向天空升去的银色雪雾„„
——(俄)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长许多的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飞。许多小孩子们,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游戏。这样的日子总是很温馨的,因为阳光、花草和小孩子们,足以把春天装点得美丽而又亲切,让人忍不住掩卷,心驰神往。但是在五月的时节,就会有一场场的雨水降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清凉的绿,并且注满整个的草地。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的洁白的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启航他们的小小的梦想。
唯有月夜,那块草地是完全属于我的。这时候夜安睡了,一轮皎洁的月儿来到水洼子上,映得那水好一片白。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来于何处的小蛙,欢快地跌跌地跳跃,仿佛是要把那一轮月儿从水中端详个究竟,或者坐在月儿之上,让月儿浮托它走。小蛙们如同孩子,待它们游戏得尽情的时候,就一齐坐在水上唱歌。那就是在我的生命中离不去的蛙声了。惯于在夜里读书和写作的我,就极爱着那一扇窗,起起伏伏的蛙声,能让我的思绪飘浮,进入这样一个季节深处。
——古清生《总有那一片蛙声》
秋末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还没等山野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气消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于是,山谷中的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山下游荡;而山峰的阴影,更快地倒压在村庄上,阴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为一体,但不久,又被月亮烛成银灰色了。
将圆未圆的明月,渐渐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笼起一片轻烟,股股脱脱,如同坠人梦境。晚云飘过之后,田野上烟消雾散,水一样的清光,冲洗着柔和的秋夜。
秋夜,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静静地挂着。清冷的月光洒下大地,是那么幽黯,银河的繁星却越发灿烂起来。茂密无边的高粱、玉米、谷子地里,此唱彼应地响着秋虫的唧令声,蝈蝈也偶然加上几声伴奏,吹地翁像断断续续吹着寒茄。柳树在路边静静地垂着枝条,荫影罩着蜿蜒的野草丛丛的小路。
……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真有点儿!云越来越厚,由他罢,懒得去管了。可是想,若是一个秋夜,刮点西风也好。虽不是真松树,但那奔腾澎湃的“涛”声也该得听吧。
——佚名 入夜,乘一只小船,让桨轻轻划拨。时间刚过九点,周庄就早早睡了,是从没有电的明清时代养成的习惯?没有喧闹的声音,没有电视的声音,没有狗吠的声音。——周庄睡在水上。水便是周庄的床。床很柔软,有时轻微地晃荡两下,那是周庄变换了一下姿势。周庄睡得很沉实。一只只船儿,是周庄摆放的鞋子。鞋子多半旧了,沾满了岁月的征尘。我为周庄守夜,守夜的还有桥头一株灿然的樱花。这花原本不是周庄的,如同我。我知道,打着鼾息的周庄,民族味儿很浓。忽就闻到了一股股沁心润肺的芳香,幽幽长长的经过斜风细雨的过滤,纯净而湿润。这是油菜花。早上来时,一片一片的黄花浓浓地包裹了古老的周庄。远远望去,色彩的反差那般强烈。现在这种香气正氤氲着周庄的梦境,那梦必也是有颜色的。坐在桥上,我就这么定定地看着周庄,从一块石板、一株小树、一只灯笼,到一幢老屋、一道流水。这么看着的时候,就慢慢沉入进去,感到时间的走动。感到水巷深处,哪家屋门开启,走出一位苍髯老者或纤秀女子,那是沈万三还是迷楼的阿金姑娘?周庄的夜,太容易让人生出幻觉。
——王剑冰《绝版的周庄》
如今,什么都好像旧了似的,一点一点露出了真迹。晨曦一点一点亮起,灯光一点一点熄灭。先是有薄薄的雾,光是平直的光,勾出轮廓,细工笔似的。最先跳出来的是老式弄堂房顶的老虎天窗,它们在晨雾里有一种精致乖巧的模样,那木框窗扇是细雕细作的;那屋披上的瓦是细工细排的;窗台上花盆里的月季花也是细心细养的。然后晒台也出来了,有隔夜的衣衫,滞着不动的,像画上的衣衫;晒台矮墙上的水泥脱落了,露出锈红色的砖,也像是画上的,一笔一画都清晰的。再接着,山墙上的裂纹也现出了,还有点点绿苔,有触手的凉意似的。第一缕阳光是在山墙上的,这是很美的图画,几乎是绚烂的,又有些荒凉;是新鲜的,又是有年头的。这时候,弄底的水泥地还在晨雾里头,后弄要比前弄的雾更重一些。新式里弄的铁栏杆的阳台上也有了阳光,在落地的长窗上折出了反光。这是比较锐利的一笔,带有揭开帷幕,划开夜与昼的意思。雾终被阳光驱散了,什么都加重了颜色,绿苔原来是黑的,窗框的木头也是发黑的,阳台的黑铁栏杆却是生了黄锈,山墙的裂缝里倒长出绿色的草,飞在天空里的白鸽成了灰鸽
——王安忆《长恨歌》
如今,什么都好像旧了似的,一点一点露出了真迹。晨曦一点一点亮起,灯光一点一点熄灭。先是有薄薄的雾,光是平直的光,勾出轮廓,细工笔似的。最先跳出来的是老式弄堂房顶的老虎天窗,它们在晨雾里有一种精致乖巧的模样,那木框窗扇是细雕细作的;那屋披上的瓦是细工细排的;窗台上花盆里的月季花也是细心细养的。然后晒台也出来了,有隔夜的衣衫,滞着不动的,像画上的衣衫;晒台矮墙上的水泥脱落了,露出锈红色的砖,也像是画上的,一笔一画都清晰的。再接着,山墙上的裂纹也现出了,还有点点绿苔,有触手的凉意似的。第一缕阳光是在山墙上的,这是很美的图画,几乎是绚烂的,又有些荒凉;是新鲜的,又是有年头的。这时候,弄底的水泥地还在晨雾里头,后弄要比前弄的雾更重一些。新式里弄的铁栏杆的阳台上也有了阳光,在落地的长窗上折出了反光。这是比较锐利的一笔,带有揭开帷幕,划开夜与昼的意思。雾终被阳光驱散了,什么都加重了颜色,绿苔原来是黑的,窗框的木头也是发黑的,阳台的黑铁栏杆却是生了黄锈,山墙的裂缝里倒长出绿色的草,飞在天空里的白鸽成了灰鸽
——季羡林《年》
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季羡林《夹竹桃》
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
——季羡林《听雨》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薰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
——张爱玲《秋雨》
第二篇: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描写莲花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盛爱 一作:甚)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曹植《芙蓉赋》: 览百卉之英茂, 无斯华之独灵, 结修根于重壤, 泛清流而灈茎.苏辙《菌萏轩》诗: 开花浊水中, 抱性一何洁!朱槛月明中, 清香为谁发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子夜吴歌 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韩愈 翻翻江浦荷,而今生在此。
擢擢菰叶长,芳根复谁徙。露涵两鲜翠,风荡相磨倚。但取主人知,谁言盆盎是。采莲曲 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摘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人落花去,风此路蹰空断肠。乌栖曲 张籍
西山作宫潮满池,宫乌晓鸣茱萸枝。
吴姬自唱采莲曲,君王昨夜舟中宿。【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
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夏歌 南朝·梁·萧衍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采莲曲 南朝·梁·萧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 清.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咏芙蓉 南朝·梁·萧纲 圆花一蒂卷,交叶半心开。影前半照耀,香里蝶徘徊。欣随玉露点,不逐秋风催。咏同心芙蓉 南朝·梁·朱超 青山丽朝景,元峰朗夜光。未及清池上,红蕖并出房。日分双蒂影,风合雨花香。鱼惊畏莲折,龟上碍荷长。云雨流轻润,草木隐嘉祥。徒歌涉江曲,谁见缉为裳。咏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莲花 唐·郭震
脸腻香熏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为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曲池奇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折荷有赠 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第三篇:上面怎么造句
上面拼音
【注音】: shang mian
上面解释
【意思】:<轻>(~儿)(1)位置较高的地方:小河~跨着一座石桥。(2)次序靠前的部分;文章或讲话中前于现在所叙述的部分:~列举了各种实例。(3)物体的表面:墙~贴着标语。(4)方面:他在品种改良~下了很多功夫。(5)指上级:~派了工作组到我们这儿帮助工作。(6)指家族中上一辈。
上面造句:
1、他住在那商店上面的一套房间里。
2、大型客机在云层上面飞行。
3、不要搅动牛奶,直到上面结皮。
4、注意每个层次仅仅与它上面或者下面的过程传递信息。
5、从上面攻击!
6、你有没有把上面的任何策略用在你自己的生意上?
7、一旦你这样做了,我想你将会找出至少一条上面说的情况与你相符。
8、他们就像我和上面故事中的妻子一样。
9、作为例子,我们把上面的片子和下面的片子比较一下。
10、他们在上面存储了什么?
11、学习如何避开像上面图片里的家伙,并阅读下面的我们的指南。
12、像上面所提及的,我们的银行仅仅包含一张表。
13、可能是因为周末是万圣节的关系,上面的图片让我联想到了下面的画面。
14、你有没有把上面的任何策略用在你自己的生意上?你的结果如何?
15、我们所珍视的生命中的这一切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我们在上面花费了大笔时间和精力。
16、对于日期字段,您还可以指定日期应当是过去还是将来,正如上面使用的。
17、上面的照片中,修女们在洗她们的纱丽。
18、在本系列的其他文章中,我已经回答了上面的第一个问题。
19、好了,各位认为上面的方法如何?
20、对于最后一个增强,您将按照与上面相同的方式引入另一个功能。
21、本指南是关于如何做出看起来像上面图像中的东西。
22、看看上面的曲线图和下面的数字吧。
23、对于这个示例,选择最上面的元素,这会显示所有行。
24、上面写着:你是谁?
25、他倒水在上面然后压榨那块海绵。
26、上面的这种购物袋就是这样,一只猩猩或者一个人类小孩。
27、这需要(在STDIN中)像上面一样的向量集。
28、写出上面图表中所做的每件事的人物的代表字母。
第四篇:荷塘怀古
荷塘怀古
初秋的下午,酷热仍未去除,艳阳高照,高温闷热,让人透不过气来。应饭坡镇党委、政府的邀请,扫花网组织文学采风团采风,我们一行出嵩县城东行,经陆浑大坝、穿饭坡镇数里来到荷塘。
荷塘即禹山水库,位于饭坡镇田庄村,兴建于1959年10月,有今饭坡镇、九店乡、黄庄乡数千群众,自带被褥、镢头、铁锨等生活、生产工具,经过七个月的日夜苦战,于1960年5月竣工,蓄水20万立方米。如今的禹山水库,在为饭坡镇数千亩农田提供灌溉用水的同时,库内种植了数千亩荷花,成为新兴的旅游景观。
午后的阳光下,我们漫步在荷塘周围,绿色的荷叶衬托着粉红色的荷花,看上去仿佛一幅美丽的水彩画映入眼帘。在那平静的水面上,铺满了荷叶,碧绿的颜色,像翠玉一般的温厚,呈现出盎然的生机,更像一把把大伞,层层叠叠地伸向远方。走近塘边,还能闻到一股清香,嗅一口顿觉神清气爽。荷花荷叶在风儿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声响,听着令人心旷神怡。微风吹来,荷花随风摇摆、仿佛在向人们点头微笑。看着眼前盛开的荷花,我不禁为这些美丽的“出水芙蓉”而陶醉,更为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而自豪。
荷塘周围历史悠久,早在龙山文化晚期,黄帝重孙崇伯鲧被分封到伊河中上游地区后,在嵩县地区治水筑城建有崇国,后负责治理全国洪水,因采用围堵的办法,治水九年,不但没有治理好洪水,反而使洪水更加泛滥成灾,被舜帝杀于荷塘附近的羽山(今禹山)。今荷塘所在的八大河支流崇义水,就是为了纪念崇伯鲧殉难之事。
荷塘附近的禹王山等地,是治水英雄大禹幼年时期活动的主要区域。大禹长大后继承父业,带领人们继续治水,治理伊水期间,在三涂山娶涂山氏女为妻,会诸侯于三涂山,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原始社会结束、阶级社会开始,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荷塘的下游不远处的汪城村,是中国普法教育的起始点。周敬王七年(前513)冬天,晋国赵鞅、荀吴之子荀寅率领军队在今汪城村筑城防工事,并修筑汝滨城。同时,向民众征收“一鼓铁”(古时4石为一鼓,每石120斤,即480斤铁)。将所征之铁铸造一尊铁鼎,在鼎上铸范宣子所制定的“刑书”,公之于众,史称“刑鼎”。其核心是倡导“法治”,以法作为社会行为规范,让民众知法、学法、用法。刑鼎的铸造,是中国法制史上的一大进步,它打破了统治阶级专断刑律、任意处置剥夺百姓权利的不合理局面。如孔子开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一样,在开启民智、唤醒人们自我意识,打破旧的政治格局、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具有历史意义。
荷塘上游的伊庄村是中国第一名相伊尹,从商都偃师回乡到落沟祭扫母亲的落脚点,属伊尹文化园区。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如今的荷塘周围成了人们休闲观光的好去处。有关部门在开发荷塘自然景观的同时,切莫忘记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荷塘周围应建立崇伯鲧殉难纪念地、雕塑大禹纪念碑、建中国普法教育纪念园,设中国第一名相生活园区等人文景观,在人们休闲、娱乐的同时,学习弘扬祖国的根文化。(原创作者:九皋之巅)初秋的下午,酷热仍未去除,艳阳高照,高温闷热,让人透不过气来。应饭坡镇党委、政府的邀请,扫花网组织文学采风团采风,我们一行出嵩县城东行,经陆浑大坝、穿饭坡镇数里来到荷塘。
荷塘即禹山水库,位于饭坡镇田庄村,兴建于1959年10月,有今饭坡镇、九店乡、黄庄乡数千群众,自带被褥、镢头、铁锨等生活、生产工具,经过七个月的日夜苦战,于1960年5月竣工,蓄水20万立方米。如今的禹山水库,在为饭坡镇数千亩农田提供灌溉用水的同时,库内种植了数千亩荷花,成为新兴的旅游景观。
午后的阳光下,我们漫步在荷塘周围,绿色的荷叶衬托着粉红色的荷花,看上去仿佛一幅美丽的水彩画映入眼帘。在那平静的水面上,铺满了荷叶,碧绿的颜色,像翠玉一般的温厚,呈现出盎然的生机,更像一把把大伞,层层叠叠地伸向远方。走近塘边,还能闻到一股清香,嗅一口顿觉神清气爽。荷花荷叶在风儿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声响,听着令人心旷神怡。微风吹来,荷花随风摇摆、仿佛在向人们点头微笑。看着眼前盛开的荷花,我不禁为这些美丽的“出水芙蓉”而陶醉,更为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而自豪。
荷塘周围历史悠久,早在龙山文化晚期,黄帝重孙崇伯鲧被分封到伊河中上游地区后,在嵩县地区治水筑城建有崇国,后负责治理全国洪水,因采用围堵的办法,治水九年,不但没有治理好洪水,反而使洪水更加泛滥成灾,被舜帝杀于荷塘附近的羽山(今禹山)。今荷塘所在的八大河支流崇义水,就是为了纪念崇伯鲧殉难之事。
荷塘附近的禹王山等地,是治水英雄大禹幼年时期活动的主要区域。大禹长大后继承父业,带领人们继续治水,治理伊水期间,在三涂山娶涂山氏女为妻,会诸侯于三涂山,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原始社会结束、阶级社会开始,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荷塘的下游不远处的汪城村,是中国普法教育的起始点。周敬王七年(前513)冬天,晋国赵鞅、荀吴之子荀寅率领军队在今汪城村筑城防工事,并修筑汝滨城。同时,向民众征收“一鼓铁”(古时4石为一鼓,每石120斤,即480斤铁)。将所征之铁铸造一尊铁鼎,在鼎上铸范宣子所制定的“刑书”,公之于众,史称“刑鼎”。其核心是倡导“法治”,以法作为社会行为规范,让民众知法、学法、用法。刑鼎的铸造,是中国法制史上的一大进步,它打破了统治阶级专断刑律、任意处置剥夺百姓权利的不合理局面。如孔子开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一样,在开启民智、唤醒人们自我意识,打破旧的政治格局、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具有历史意义。
荷塘上游的伊庄村是中国第一名相伊尹,从商都偃师回乡到落沟祭扫母亲的落脚点,属伊尹文化园区。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如今的荷塘周围成了人们休闲观光的好去处。有关部门在开发荷塘自然景观的同时,切莫忘记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荷塘周围应建立崇伯鲧殉难纪念地、雕塑大禹纪念碑、建中国普法教育纪念园,设中国第一名相生活园区等人文景观,在人们休闲、娱乐的同时,学习弘扬祖国的根文化。
第五篇:荷塘案例
用文本教会学生生活
《荷塘月色》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荷塘月色》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中的一篇散文。是朱自清散文代表作之一,体现了朱自清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的特点,是一篇公认的美文佳作。
怀着虔诚的心情,我多次教学这篇文章,一直把它作为优美的写景散文来处理,把4-5节的写景作为重点内容,教给学生的是写景的层次、写景的角度、写景的方法,学生品味到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感受的是一副素雅、朦胧、静美的荷塘月色画面。每次教学完,总觉得有一点遗憾和惶恐,《荷塘月色》自1927年发表以来,广为传诵,经久不衰,它撼动人心的东西难道就是这几节写景的文字?文学史上有很多写月写荷的文章,为何这篇和作者能成就 “因文成名,因名盛文”的佳话?
今年又教到这篇文章,我抛开所有的资料包括自己以前认真备的教案,就像初读一样,研读文本: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文章开头就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试想想,一个夏日的深夜,月亮升起、喧嚣停息、妻儿安睡,如此温馨惬意的画面里却坐着一个孤独的人,他觉得这一切和他无关,他的心带着他寻找属于他自己的荷月世界。
„„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结尾像是一串强有力的休止符,敲打着每个孤独者的心弦。一场汹涌澎湃的情感波涛,在无声无息中兴起,又在无声无息中熄灭,周围的人一无所知,即使是最心爱的人,也毫无察觉。
重读经典,我读出了朱自清的孤独,一种无法排解的孤独,一种从屈原到柳宗元人类共有的孤独。顿时,我豁然开朗,他笔下的景为何那样的幽美;他的文字为何那样的深情;他的情感为何那样的忧伤。
那一刻,我热泪盈眶,文章激起我强烈的共鸣。我找到了一条通往作者内心的路。因此,我把教学目标设定为:作者是如何排遣自己的“不宁静”的?从文章语言入手品悟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情,理解散文是特定情境下的特定的情感的产物。教会学生感悟文本背后的生命,进而激发学生自己的生命意识。
案例描述
片断一:知情
师:本文写了朱自清一次怎样的经历?
生:月下散步。
师:月下散步,很浪漫的事情,苏轼、李白等诗人都有这样的雅兴,你觉得朱自清月下散步时的心情怎样?
生:有点高兴,又有点苦闷。
师:高兴可以理解,因为月色迷人。作者为何会苦闷的呢?从文本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第一节。
师:好,请具体这一节是如何表现作者的心情的?
生:文章开门见山的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然后描绘了一个寂静孤独的氛围,用妻儿反衬自己的无眠苦闷。
生:我觉得这里有一种孤独。作者心不宁静,可是无人能懂,夜深人静时独自一人默默坐在院子里。
生:最后一节也表现了这种孤独,“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一切都静悄悄的,有种孤寂的氛围。
师:你的感觉很敏锐,老师也有同感,生活中有些时候有些烦恼我们无法对别人言说,只能自己默默的承受,同学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生:太有了,成绩不理想时,不想和别人诉说,包括自己的父母,因为说了也没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生:有时候会莫名其妙的感觉,只想一个人静静的呆一会,不想被打扰。
师:是的,有时候,孤独会带给我别样的感受,能让我们对生活更深刻的认识。孤独中的朱自清先生在去荷塘的路上,他是否有这样的感受?
生:我觉得作者摘下了平时的面具和枷锁,是个完全自由真实的自己。从“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中可以看出。
师:这确实是个理想的境界,可这是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吗?
生:文中说:“到了另一世界”,应该是另一个世界吧。、师:对,这是朱自清用来排遣自己苦闷孤独的另一个世界。那么,这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 片断二:析情
师:佛说:一花一世界。朱先生笔下的荷、月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生:一种朦胧的美。悠悠的,淡淡的。
生:静谧的,淡雅的。
生:我觉得不太美,“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要是我写,就写绚丽的霓虹灯。
生:就是,还有“峭楞楞如鬼一般”,根本就不美嘛。
师: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这里涉及到个人喜好,朱自清性格温和敦厚,他为自己取自佩弦,古人云:佩弦以自急。所以他觉得被淡淡的云层笼盖的月色是恰到好处,最符合他的心境和性格。也正因为如此,他选择派遣孤独苦闷的方式是散步赏景,而不是像李白那样的痛饮三百杯似的一醉方休。
生:所以文中的清香是缕缕的;歌声是飘渺的;月光是静静的;青雾是薄薄的。
师:对啊,作者的情感也是淡淡的,一种淡淡的喜悦。
生:这点我有体会,我郁闷的时候喜欢吃东西,把肚子撑得饱饱的,心情就好了。
师:是的。各人的方式不一样,那么,朱自清先生在无边的荷香月色里消解了自己的“不宁静”了吗?
生:没有,作者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他依旧处在孤独苦闷中。
师:人作为一个独立体存在于世,那就注定了他一世的孤独,只是有人将这孤独玩味得格外深刻。朱自清先生绕着荷塘走了一圈后,他又想到了什么?又能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生:江南采莲的事情。
生:那是一个热闹风流的季节。
生:我喜欢《采莲赋》里的情景,少男少女夏始春余,荡着小舟,借莲传情,太浪漫了。师:这一切确实很美,令人向往,这和前文呈现的“荷月世界”有何区别?和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有何区别?
生:这里应该是理想世界吧,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荷月世界是一个独处的和别人隔离的世界。现实世界就是我们平常的生活空间吧。
师:你分析得真好,所以,不论想得有多美好,人还得回到平凡的现实世界来,因此作者最后还是推开了自己的家门进去。
片断三:品情
师:有人说:《荷塘月色》是个双圆结构,从行踪上看,由家出发而后又回到家,从心情上看由“不宁静”又回归到不宁静,同学们,你们认为呢?
生:我不同意这种说法,从行踪上看,作者是又回到了原点,但从心情上看,作者并非又回到先前的状态。
师:请你具体的说说。
生:因为“不宁静”,作者想起了日“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结果他欣赏到了符合他心境的朦胧月色,他心里有喜悦,虽然是淡淡的。
生:后来,作者又联想到六朝时的采莲盛况,心中荡起了快乐的涟漪。
师:凭什么这样说?
生:从作者引用《采莲赋》里的句子看,那是一群少男少女互表爱慕之情的情景,“这真是很有趣的事。”,可以看出作者心中的向往。
师:可是,作者一再说“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这表明他怎样的心情呢?
生:这不应该是回归到“不宁静”,我觉得作者在夜游中得到了宁静,柔和的荷月美景让他平静,风流的采莲盛况让他神往。
生:这里好像有一种孤独和哀伤,一种美好不再的哀伤,这种淡淡的哀伤在采莲图里有,在荷月图里也有。
生:这种情形有点有种点乞丐嗮太阳和富翁日光浴,虽然都是在享受阳光但内涵不一样,作者由家出走,最后又回到家,前后的心情是不一样的,一是苦闷孤寂;一是充实满足。生:我觉得是一个中年男人在品味自己的孤独,一种美丽的孤独。
生:孤独不是寂寞,品味孤独需要强大的内心,我希望我也能有这种强大。
„„
师:都说的很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荷塘月色》这样的名篇,就应该是见仁见智,用我们对生活的理解,深入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就能真正理解作品的情味。
读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荷塘月色》。
布置作业:以“我的第二世界“为题,写一篇读书笔记。
案例反思
以前教这篇课文时,总喜欢介绍时代背景写作背景,总要把学生带到1927年,带到
朱自清的家庭,其实,经典的作品是跨越时空的,而且是常读常新,过多的陈旧的资料堆砌,反而让学生画地为牢。因此,本次教学时,我打破常规,仅从文本入手,教自己最真的感受和理解,让学生呈现自己最真的感受和理解。师生思想碰撞,产生火花,形成智慧。散文最大的特征就是无特征,因此教什么无规律可言,这需要教师潜心研读文本,形
成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就本文来讲,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言”与“情”,因为“情”之深深,所以“言”之凿凿。“情”是内核,“言”是外壳,本课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味作者的情感,进而欣赏其语言,达到教一篇通一类的目的。在学生感悟了朱自清独自的苦闷哀愁喜悦之情时,4-5节的语言赏析就变得浅显易懂了。甚至有学生文中的句子提出质疑行的解读,如“峭楞楞的如鬼一般”,有学生认为这句破坏了美感,删去较好。
平时,我们经常会抱怨现在的学生感情粗糙肤浅,认识低幼简单,很难有什么文本能
打动他们,总觉得他们读不懂经典文学。从这课看,我觉得问题不在学生,而在教的老师。怎么打破学生和文本之间的隔膜?怎样在学生和作者之间架设情感通道?怎样促进学生的知、情、行的统一发展?这些需要老师认真研读精心的设计。本案例分别从“知情”、“析情”、“品情”三个层面引导学生从自己生活的经历和感受来感知作者的情怀,将心比心,学生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体验后,就有了自己的思考,课堂表现活跃,不时有妙语横空而出。
语文课堂要有生活意识,要教会学生生活,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以人为本”,本节
课教会学生品味孤独,孤独是每个人必须要经历的一种生活体验,真正孤独的是不会说自己孤独的,只是偶尔长啸几声,或者是无奈的一声叹息(如朱自清),那么,作为一个社会人该如何排解孤独呢?王羲之说: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所以,每个人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第二世界,这样人的精神世界才是全面的完美的,社会也才能是和谐的。读书笔记的布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心灵空间,提升自己的生活能力。
案例启示
1、备课不是写教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老师自己,一个教师的阅历有多丰
富,业务有多精通,思想有多深刻,在备课时都能得到体现,这个环节考查的是老师
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它是一件最能体现教师思想和智慧的事情。
2、课堂是学生正在经历着的生活,是学生心智成熟的驿站,不是把学生训练成解题机器的车间。
3、作业的布置是件需要动心思的事情,作业的批改也是一件需要动心思的事情。这不仅技术含量,更需要艺术含量。因为这也是培养学生细心细腻细致的一个环节。绝不随便应付,那样是人的极大的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