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时间:2019-05-13 07:22: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第一篇: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 现状分析 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城市居民可以亲身了解和体验农村生活;旅游者的观光活动将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者封闭保守思想的改变,形成市场意识;通过对观光农业基地的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实现土地的合理开发和经营多样化,提高用地效益。

2、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观光农业不仅以农业生产方式、多种参与活动、民俗文化等吸引游客,而且以优美的环境给游客以美的享受,因此,植树种草,美化环境是其必要的投入,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特别是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其意义更大,对于我国发展生态旅游也有促进作用。在台湾,观光农业在政府的引导下,发展 “三生”农业,即是把农业的发展引向“生产、生活、生态”结合,平衡发展,达到生产企业化、生活现代化和生态自然化。3.丰富了我国旅游资源。

乡村有着丰富的、天然的的旅游资源,如森林公园、奇峰异岭、河流水库、牧场冰山、农村风光,自然保护区、地方的风俗人情和历史名胜古迹,无数的地方性土特产品和美术工艺品寓于民间。

4、发展乡村旅游可以疏散游客。

乡村地域广大,景点分布不拥挤,旅游活动空间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目前,我国许多旅游城市已出现“人满为患”的局面,北京、西安、杭州、苏州等旅游热点情况更为突出,苏州旅游高峰时,每日游客已逾25万多人次,一些名园如拙政园、留园、西园等游人摩肩接踵,身置其间犹如进入拥挤的商场。西安的兵马俑馆、北京故宫、颐和园、杭州灵隐寺、西湖等处情况亦然。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发展这些地区乡村旅游堪为良方妙策。乡村的游客容量比较大,如能巧妙利用当地独特的旅游环境,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势必能吸引城市游客,减缓旅游热点城市的人口压力。

5、为振兴农村经济开辟了新途径。

旅游业号称“无烟工业”,是创汇的主要渠道之一。当前,由于经济改革不断深化,以及环境保护的形势要求,有相当一部分耗能高、污染大、效益低的乡镇企业要撤销或调整,当地的经济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开发一处景区,致富一方人民。它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加速农民致富的步伐。在旅游开发条件比较好的一些乡村,如能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有特色的农村资源来发展乡村旅游业,将对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产生重要作用。6.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旅游业本身属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它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强,发展乡村旅游业需要有“一条龙”的服务设施。不但需要有诸如导游、管理人员、服务人贝外,还需要有宾馆、旅社、饮食服务、商场、旅游交通、文化设施等与之配套,这就为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尤其是工业园地区,人多地少,劳动力过剩,发展乡村旅游可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7. 发展乡村旅游业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一个地区的社会系统各个部门都会产生促进作用,在物质上、精神上都会带来可观的效益。如乡村旅游可以使与之有关的食品、日用品、旅游商品、工艺品等乡镇工业得到发展;可以促进商品交换、商业繁荣、市场活跃;可以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使闭塞的乡村对外开放,经济搞活;可以刺激当地农业的发展,特别是为旅游服务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等将会得到较大的发展;可以促进乡村的建议,改善乡村的环境等;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农村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建设,不仅可以美化和改善环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四面八方的旅客涌入,这种广泛的人际交流,会使人们的观念,习俗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它会逐渐改变农村旧有的生活习性,美化人们的语言、心灵,更新人们的观念;锻炼和培育起一批旅游业经营和服务的人才。总之,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多方位的、多层次的,对所在地区整个社会综合体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乡村旅游分布

1都市郊区。都市郊区是目前比较普遍、比较成熟、市场潜力较大、经济效益较○好的一种类型,它主要是利用都市郊区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地缘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环境发展起来的,是城市的后花园。各个城市都有郊区,特别是一些发达的城市,在市中心以达到饱和的情况下,乡村旅游是他们好的休闲度假场所。

2景区边缘。景区边缘是依托一些著名的风景名胜旅游区发展起来的,这种景区○周边的乡村旅游是风景去观光旅游的伴生物,是旅游者对周围村庄和田园风光、民俗文化、农家生活进行的观光游赏。如云南大理、丽江周边旅游景区都属于此。3特色村寨。特色村寨使乡村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缩影,也是传统文化的凝固和遗○迹。许多乡村旅游都和民俗相交织在一起,具有浓厚的乡村文化和建筑特色。如苗族的苗寨,福建的客家族土楼,岭南居等建筑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4特色农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是利用当地特设的农业产品和农业技术,开展观○光、品尝、购买、休闲、度假等旅游活动。

5特色手工艺品和民俗区。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当地的手工艺品和民俗来吸引游客,○游客要的是感受稀奇,感受不一样的生活。

2、乡村旅游的发展特点

1目前我国乡村路邮政处于发展阶段,旅游项目以农业旅游为主,农业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相结合,体现了“农、游合一”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特点,乡村旅游是旅游业和农业两种产业交叉形成的,具有两种产业的特征。从旅游的角度看,它提供给游客观赏服务、品尝服务、购物服务、务农服务、娱乐服务、疗养服务、度假服务等,具有旅游的基本属性。从农业的角度来看,它能生产粮、菜、木、果、药、花、肉、蛋、奶、鱼等产品,具有自身的农业生产功能和产品价值。2旅游资源的乡土性。乡村旅游基本依托的是自然山水、田园风光,也加上人为○设计的建筑设施,如草舍、篱笆,组织活动项目如戏水、攀岩、狩猎等,增添了浓郁的野趣,构成一幅“悠悠古韵、浓浓乡情”田园画卷,使游客置身于湖光山色、绿水碧波的世外桃源中。

3客源市场的定势性。乡村旅游是以农业为载体,为旅游者提供休闲、娱乐、游○赏等旅游功能,这就决定了它的客源目标市场只能定位于有别于乡村的城市,特别是高度商业化的大都市,因为乡村旅游对居住在具有城乡一体化的中小城市居民难以产生足够吸引力。它的客源是那些生长在城市,对农村及农村景观不太了解的城市居民。

○4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参与性是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参与性就是让游客参与农业生产的某个过程的活动,通过模仿、习作、体验使游客有成就感、满足感、自豪感。

○5旅游产品的文化性。这涉及到一个概念:旅游地的社会文化,它也可以被称为旅游地的社会环境文化,主要内容既包括旅游地的建筑民居、服饰饮食、生活器物等物质文化,又包括礼仪风俗、节庆活动、生活制度等行为文化,还包括旅游地居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信仰等精神文化、心态文化或观念文化。

6乡村旅游地区大部分,在集中在经济比较好城市郊区,特设农业和风景名胜区,○这里有较多人去,市场需求大。

3、我国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及特征

根据上述我国乡村旅游的开发类型,可开发出不同乡村旅游项目:

○1“农家乐”:农家乐是一种农民利用自家院落以及周围的田园风光,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旅游者前来吃、住、游、玩的旅游形式。适合开发的主要项目产品有民居旅舍、农家餐馆、花卉盆景观光园、山水酒吧、农家作坊等。“农家乐”这种类型游投资少、风险小、经营活、见效快,深受农民欢迎。

2度假村(区):是指在自然风景优美、气候舒适宜人、生态环境优良的景观地○带建成的,以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高档乡村旅游场所。

3民族民俗风情园:即以乡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传统建筑、居民生活习俗、○传统农事活动、传统文化和节庆、奇异风情等为基础,开发形成独特地域和民族风情的乡村旅游项目。

4观光购物农园:即以现代农业生产园区、田园风光、种养殖业生产、实验和科○技示范基地等为旅游产品,开发形成的度假休闲型乡村旅游区点。主要以现代农业体验,特色农业观赏,度假休闲,高科技与高附加值农业示范、应用推广,科普教育,购买、品尝新奇特农产品等旅游过程为游客的消费核心。

5租赁农园:租赁农园模式是指农民将土地或家畜出租给市民,市民通过养殖或○种植这些动植物获得农事体验,农民从中收取一定租金的一种体验旅游形式。其主要目的是让市民体验农业生产过程,享受耕作乐趣。多数租用者只能利用节假日到乡下作业,平时则由农园提供者代管。农业租赁所生产的农产品一般只供租赁者自己享用或分赠亲朋好友。○6休闲农场:休闲农场是一种供游客观光、度假、游憩、娱乐、采果、农作、垂钓、烧烤、食宿、体验农民生活、了解乡土风情的综合性农业区,它与“农家乐”有点相似,但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其他配套设施也要求具备较高的档次。近年来,台湾的许多会议都移到休闲农场举行。

7乡村俱乐部:如在原来知青集中的乡村建立“知青俱乐部”;开展“知青回‘家’○游”;利用水库、湖泊、鱼塘、河段建立“垂钓俱乐部”;选择适宜的地方建设“乡村高尔球俱乐部”或“乡村高尔夫球练习场俱乐部”等形式多样的乡村俱乐部。

8农村留学学习区:是指部分学校在假期将学生安排到某些农村去体验生活或参○与农村建设,如中学生的“勤工俭学”活动、大学生的“三下乡”活动及实习活动。活动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青少年坚韧、朴实、健康、正直的人格。9农业公园模式。按照公署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思想,将农田区划为服务区、景○观区、农业生产区、农产品消费区、旅游休闲娱乐区等部分,开成一个公园式的农业庄园。

10教育农园模式。这是将农业生产和科学教育想结合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农园中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配备的家具设备及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和耕作技术等都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教育农园可设置简单的农业“博物馆”陈列反映当地种养殖业生产历史与现状的农畜产品或图片、农具、介绍农业生产工艺技术的资料等,并可在农园内建立演示区,再现农业生产历史。

11自然生态游。森林公园,野营地,自然风景区,这都没有经过人们雕琢过的○山山水水,自然生态,这些优美的环境都可以让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三、中国乡村旅游问题透视

透视国内乡村蓬勃发展的现状及对众多乡村旅游点发展形势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着如下问题。

1、缺乏正确认识。对乡村旅游业的不重视没有以农业旅游,只是靠山吃山。没有创新,没有真正形成产业链,结果游客去了一次就不再回去了,游客越来越少,越办越差,只好停业。

2、盲目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从旅游规划来看,大多数乡村旅游没有进行过专项的旅游规划,发展盲目性很大;其次,从行业管理的角度来看,力度不够。立法管理不健全,大多数“农家乐”协会形同虚设,许多开发和经营行动得不到应有的规范;从营销来看,许多乡村旅游点尚未形成品牌,也没有系统的营销战略。一般处于原始、被动的水平,依赖朋友关系、“回头客”或口碑传播,宣传手段单调、数量少,且缺乏针对性,风景多、人情少,静态多、动态少。

3、旅游产品单一,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农家乐”效益下降 目前国内许多乡村旅游点旅游产品单一,服务项目大同小异,尤其是在小范围区域内,众多的乡村旅游点更是具有明显的相似性。这种设计类型趋同、千篇一律的活动模式,难以形成具有独特卖点的旅游吸引力,彼此间竞争加剧,增大了市场风险,导致部分地区开发效益下降。此外,乡村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挖掘及其本身知识性、参与性十分欠缺。目前,很多乡村旅游产品多停留在提供住宿和餐饮的低层次上,很少注意提升其本身的知识文化内涵及参与性。随着游客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教育的普及,很多游客会把旅游与历史、民俗、宗教、文化、艺术等结合起来,不能满足各层次的人群特别是儿童,这对乡村旅游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4、季节性强,旺季过旺,淡季过淡。乡村旅游的季节性很强,普遍存在着旺季过旺,导致客源过于集中,脆弱的旅游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难以承受游客的需求,环境不堪重负而遭破坏;淡季过淡,时间过长,一年中淡季持续约6个月,接待游客量不足全年的20%,大量旅游设施闲置,乃至于停业,出现了“淡季时没东西吃、旺季时没地方吃”的尴尬局面。季节性太强使得乡村旅游点及其它旅游企业如 宾馆饭店、旅游车辆、旅游餐厅等效益难以提高,不利于吸引资金再进行后续投入,限制了乡村旅游规模的扩大。

5、经营水平参差不齐,有待提高。由于大部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以当地农户为主,其从业素质和旅游服务质量普遍较低,致使乡村旅游经营规模较小,档次较低,经营效益也难以得到提升。然而,由企业或受过专业培训的农户经营的乡村旅游点,其规模和效益明显好于并未受过培训的农户。可见,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和经营户的经营水平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影响很大。

6、自然生态过度开发,导致许多很自然的东西过度包装,失去了原有的品味,环境破坏大,游客剧增带来了许多生活垃圾,这些垃圾没有得到很好地处理,致使环境变得越来越差,这需要引起重视,这样乡村旅游才能持续发展,吸引游客前往。

7、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一个是交通不便利,路都是坑坑洼洼的,有句话说得好,要致富要先修好路。同样,现在发展乡村旅游也要先把路修好,游客也好首要考虑的因素。二个是当地村落的卫生间,休憩场所,娱乐设施都不是很好,不能满足大量的游客。

8、资金投入不足。发展乡村农村旅游,开办观光农业园区,虽然是以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为基础,但园区建设和市场营销等都需要一些资金。然而乡村的农民没有什么资金,又得不到政府支持,招商引资困难。

9、缺少政策和法规。目前,农民群众具有兴办旅游的积极性,但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尚未制定优惠政策,也没有制定乡村旅游管理法,观光农业管理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管理法,“农家乐”管理法。所以难以保持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四、乡村旅游发展解决途径

1、转变观念,提高意识。开发乡村旅游业,首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重视领导。让大家都有一是参与,把乡村旅游搞起来,越办越好。

2、因地制宜,搞好规划。我市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全面开发是不可能的,应该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在旅游资源质量高,交通运输条件好、经济基础比较好、旅游热点附近的乡村应加速旅游业的发展,重点开发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建设风格独具的乡村旅游基地。

3、加强乡村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业的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本的吃、住、行等问题,从吃来说主要是发展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业,住的地方不许豪华的大酒店,只有舒适安全就可以了,交通快速便捷就可以。基础设施建设应该适应当地自然的环境具备的灵活轻便的特色,它的设主应与当地历史文化背景结合起来,使之为旅游活动增添色彩。

4、加强规范管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国家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就完善市场经济秩序,把游客和乡亲们的利益都保护好了,才有更多人愿意去乡村旅游.乡亲们的兴致才会高涨

5、大力发展当地特色农业和民俗文化。当地有的特设农必须不断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特色,巧打“特色牌”。乡村旅游只有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才能有效增强吸引力与竞争力。挖掘乡村文化内涵,重要的是结合乡村旅游特点,开发乡村特色旅游项目。

6、借鉴外国和其他先发展的乡村旅游地区的经验,发展本国本地方乡村旅游。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去真正了解到别人是怎么把乡村旅游考好的。也可以通过上网查资料,看一些图片介绍,人家是怎样建设的,自己本地方又有更好的资源可以创造出更好风景,7、善用自然资源,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相结合。让旅游者能过融入其中,和当地的人们能够友好相处在一起。

8、提高创新意识,树立自己的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独占地位。城市人要的是观新赏异,体验清新、洁净的乡村生态环境和独特别的农耕文化,感受纯朴的乡情。

9、加强环境保护和教育,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乡村旅游处于上升势头,受利益驱动的影响,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所以乡村旅游开发必须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现在环境保护势在必行,大家都有衣服和责任去爱护我们们共同的家园。

10、加强宣传,扩大知名度。利用各种媒体宣传自己的品牌。如广告,新闻媒体等途径,都可以提高游客的认知度。

11、广开渠道,加大投入。一是加强政府的导向性投入。二是进一步开放市场,加大利用内外资力度。三是充分调动和鼓励当地社会力量兴办乡村旅游。只有这样,乡村旅游才会稳步发展下去。

12、提高服务意识,注重自身素质提高。要加大对乡村旅游去的人们 进行培训,然他们了解旅游这一行,游客的需求,知道为这个旅游区提高形象,打造品牌。

第二篇: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

社会环境背景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生产伴随着环境的恶化和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也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化下自然经济和社会关系,发展经济成为整个中国的主旋律。沿海地区和大的都市的工业发展带动了服务行业的发展,乡村旅游也应运而生,满足旅游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区域分布

当前,我国的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都市圈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但乡村旅游产品类型以城市郊区休闲游为主,市场也主要是面向都市经济圈的城镇居民。西部的乡村旅游除了集中在都市圈周围的城郊型乡村旅游地如成都“农家乐”还有独具特色的以少数民族文化为背景形成的旅游文化目的地型的乡村旅游。中国西部由于少数民族较多,形成的自然村寨富有民族特色,保留了原风味的民风民俗,形成了旅游文化目的地型的乡村旅游地较多也最有特色。乡村旅游的产品特点

中国乡村旅游产品现阶段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以观光为主要形式的产品上,虽然近些年也逐渐有体验型的产品的不断开发进入,但产品的形式和产品的组合都过于简单,游客的乡村旅游活动大都是吃农家饭、住农家房,还有简单的棋牌娱乐,户外活动只是简单的观赏和对新鲜事物的认识,基本上很少有直接参与农户的生产劳动去体验农村生活的活动。政府政策方面

在乡村旅游的政策方面,政府作出了很多的优惠政策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拉动地方经济,解决农民的脱贫问题,例如减免税收、服务的培训等。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步晚,基础薄弱,设施不全,政府的财力投入很大部分用于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环境保护方面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投入就相对不够。政府给予很多的优惠政策扶持一个地方的乡村旅游在很大程度上是想拉动地方经济,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发展模式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也因为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而有所不同,东部省份如浙江的乡村旅游多是在企业参与下,完全市场化的运行,国内很多的乡村旅游地都还是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以农户为单位参与乡村旅游的经营,也还有以村集体为单位各农户以“工分制”形式参与乡村旅游的模式。

国内的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的产品形式,满足了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的引导。旅游文化目的地型的乡村旅游地对于乡村文化的保护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村民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都增强了。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

我国的乡村旅游是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促动下,在发达国家的影响下

在我国特殊的旅游扶贫的政策下

第三篇: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2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

摘要:乡村旅游是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乡村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含义的探讨,阐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同时,文章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基于此对我国未来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发展方向

1、引言:

“乡村旅游”尽管在欧洲发达国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中期,但大规模的开展还是在本世纪80年代以后。乡村旅游可以说是现代旅游文化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特别是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并且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我国的乡村旅游是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促动下,在发达国家的影响下,在我国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的指导下应运而生的。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如何使其规范发展,从一开始就能走上健康、高效的道路,将直接影响着我国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

2、乡村旅游的涵义

关于乡村旅游的概念,国内外的学者作了多种界定,称谓多样,有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乡村风光旅游、都市旅游、体验旅游、观赏旅游、生态旅游农业、农家乐等。这造成了乡村旅游内涵的模糊不清,影响了乡村旅游地正常发展。

要把握乡村旅游的概念与内涵,本文认为至少应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 从地理学角度来看,乡村是一个空间概念,它指的是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人民所住的地方,或谓乡间聚居之地,与都市是相对的。乡村旅游也只能是发生在“乡村”这个空间里的旅游,与都市旅游、名胜旅游是相对的。

② 乡村旅游是指存在于乡村的资源,因其所具有的审美和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和社会现象。因此,乡村旅游资源的范围较广,而不仅仅指农业旅游资源。它不仅包括乡野风光等自然旅游资源,还包括乡村建筑、乡村聚落、乡村民俗、乡村文化、乡村饮食、乡村服饰、农业景观和农业活动等人文旅游资源;不仅包括乡村景观等有形的旅游资源,还包括乡村社会文化等无形的旅游资源。

③ 乡村旅游有别于农业旅游。前者是按旅游的地域空间来分的一种旅游形式,后者是按旅游对象来分的一种旅游形式,与民俗旅游、古迹旅游、山水风光旅游等是对应的,它指的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产业形式。由于农业旅游是发生在农村,所以它是乡村旅游的一部分。

④ 要区分乡村旅游与民俗旅游之间的关系。民俗旅游指的是以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而加以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民俗旅游既可以在农村开展,亦可以在城镇进行,故两者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是含有共同部分——乡村民俗旅游的关系。

⑤ 乡村旅游不仅能观光游览,亦可度假休闲,游客还能亲自参与体验农家生活与生产,以及购买时新农产品和其它土特产品,是一种内容多样形式活泼的旅游方式。

⑥ 乡村旅游的特色是乡土性,其目标是生存环境与乡村有较大差异的城市居民,因此在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时应充分利用这个城乡差异。乡村旅游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需求。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可以定义为: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

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它具有乡土性、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高效性、低风险性以及能满足游客回归自然的需求性等特点。

3、开发乡村旅游的意义

3.1为旅游领域拓展了新天地。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新尝试,通过旅游业的推动,将生态农业推到了历史的前台。旅游业到农村去开辟广阔天地,借农业经济的优势求发展;农业借旅游业的优势求进步,两种产业相互促进,相互联姻,相得益彰。开发乡村旅游将更加丰富中国旅游业的特色与内涵。

3.2为农村经济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利用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农业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形成一个具有田园之乐的休闲旅游度假园区,既可高效地发挥农业生产功能,又可提高农业收益,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并树立起新型农业生产观点,缩小城乡差别。发展乡村旅游将具有巨大的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3.3为城市旅游热点扩散提供了广阔的场所。

目前,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已近极至,各旅游“热点”的发展已近饱和,极化的旅游流加重了景区负担,因此极大的旅游流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向外分流,以减轻城内压力。过热的城内景区要向外“散热”,发展城市边缘地区的乡村旅游是最佳策略。目前,我国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近郊多有这种新型旅游区,如大连西郊度假村、大连凌水农场、冰峪度假村等。乡村容量大、承受力强,可疏散旅游热点城市的游客压力。乡村旅游可充分满足都市游客走进自然、求新求异的旅游需求,缓解都市生活压力。随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将更新人们的旅游观念,为旅游业的发展开拓新领域,为开展生态旅游创造新的前景。

4、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

4.1 我国乡村旅游的主要分布地区

目前,我国各地开展的乡村旅游均在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然而,由于地理条件的差异、兴起诱因的不同,各地乡村旅游的内容各有侧重。比较分析我国各地乡村旅游的形成过程,对其成因及特征形成影响大的因素是区位。目前主要分布在如下三种类型地区:

① 景区边缘地区

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均处于乡村的包围中,这里多是我国乡村旅游业开展最早的地区。诱发的原因可归纳为四点:一是景区周围的山林需要保护;二是周围农民自发地涌入景区经商,造成景区内社会环境的混乱,这种状况亟待治理;三是大量游人的涌入需要大量消费物质的供给;四是国内游客需要廉价的接待设施。

② 老少边贫地区

老少边贫地区政策的指引下陆续发展起来的。这些地区多为山区,缺少发展第一、二产业常规经济的自然条件,又不具备交通区位的优势。因此,多是工业文明尚未辐射到或感受极微弱的地区。正因此,使这些地区至今还保留着近乎原始而秀美的自然环境、传统的农耕文化和淳厚、完美的民族习俗。原始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景观、原始的乡情习俗,构成一个个特色浓郁,带有极强的文化与生态色彩的乡村旅游地。如广西桂林的阳朔渔村、龙胜各族自治县的平安村,贵阳市的镇山村及井冈山的拿山盆地地区等。在这样的区位上,还有这样的一类村庄,历史上曾是经济、文化和商贾重地,后因改朝换代或交通改道,使之失去原有的地位与功能沦为乡村。这里同样未受到工业革命的改造,至今尚保留着当年的文化风貌———古代民居群和传统的民俗风情。今天,则以古建筑文化景观为主,周边农业景观为辅,开发出文化韵味甚浓的乡村旅游产品。如江苏昆山市的周庄,江西乐安县的流坑村、安福县洲湖镇的边塘村,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的朗山村,皖南黟县的西递村、徽州的呈坎村和唐模村等等。

③ 都市郊区

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来讲,我国的都市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市场型、资源型和混合型。不同性质的城郊在乡村旅游内容的构成上有其相同的部分也有各自的特色。以上海、广州、北京(混合型)为代表的市场型大城市的郊区,其区位优势表现为直接面对周末度假、民俗佳节庆典活动等需求的稳定而庞大的客源市场。在大都市发达的工业文明的辐射下,郊区已进入现代农业文明阶段。现代农村聚落景观、现代科技农业景观、融入现代美观念的各种观光农园,以及美化了的自然环境构成大都市郊区的农业观光特色,如上海浦东的孙桥、北京的韩村河、江苏的张家港、广东的东莞等;除此,对都市人具有持久吸引力的是一年一度的各类采摘旅游和务农旅游。其二是资源型城市,这类城市数量大,各地拥有的资源特色不同。目前,郊县乡村旅游的开发已初见眉目的如湖北随州市。这里是以我国传统农业文化为特色的农业旅游区。他们不仅对全市郊县做出旅游农业大公园(包括观光种植业、观光林业、观光牧业、观光渔业、观光副业和观光生态农业)的统一规划,开发出长30公里宽4公里的银杏观赏带,还在先帝神农故里旅游区创造出以原始的农耕文化为主题,以生态农业为背景的主题公园式的农业集锦公园。

4.2 我国乡村旅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乡材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新领域显示出“生命”初始的无限生机。由于客源市场与供给市场的双向需求,无论哪种区位类型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旅游经济的附加改变了农村单一经济的结构,起到了兴一处旅游富一方百姓的目的。

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在国内市场上,表现出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的极大依托性。这突出表现在游客对乡村旅游部分活动项目的偏爱上。国内游客参加频率和重游率最高的乡村旅游项目主要有三类,分别是:① 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旅游。② 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采摘旅游。③ 以春节、十五、端午、重阳等民间传统的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俗节庆旅游。

其中,秋季采摘旅游是这三项活动中参加人数最多,参加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的构成面最广的。这是观光、参与性均很强的活动。我国开展的采摘旅游不只是为体味收获果实的感受,同时享有所收获的果实(一般含在门票收入中的均有数量的限制)。据观察,有相当数量的游客在采摘中,对果实的数量和质量的在乎程度远超过参与收获过程的心理感受。因此在各采摘点(特别是果园)均堆放着被旅游者摘下又弃之的水果。从而可以看出,国内旅游者对物质满足的需求多胜于对精神满足的追求。

参加乡村旅游的国内游客,绝大多数是为调剂家庭的假日生活。故普遍为近地旅游,出游的时间也都比较短,一般是一至两天。

我国的乡村旅游在国际市场的需求上,则表现为对环境优美、民族文化韵味浓郁类型的偏爱;从旅游目的来看,度假、考察、学习的比例在逐年提高;在旅游地逗留的时间在逐年延长;游客年龄结构中,青年人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上升。

与国际旅游者比较,国内旅游者的需求层次表现出初始阶段的普遍特征。

目前,各地乡村旅游的开发状况也表现出起步阶段的种种迹象。多数地区缺少对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一般是在原有农业的基础上稍加改动就开始接待游客。然而改动的结果,既不具备大规模观光、参与的气势,也没有传统文化的乡土气息,尚未形成乡村旅游所应有的氛围。多数乡村旅游业的经营者目前对乡村旅游的内涵、本质归属尚不十分清楚。因此,在开发经营中缺少对生态环境营建和对传统文化恢复与保护的意识。甚至出现一开发就造成破坏的现象。受旅游业长期以来形成的投资观念的影响,在乡村旅游开发的投资方向上,依然存在着重设施建设轻环境营造的现象。甚至已出现或正在筹建现代化饭店和人造景观点。在管理上尚未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方法。

5、我国乡村旅游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5.1 乡村旅游产品要有乡土特色

乡村旅游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乡土性”,它的发展依赖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殊的自然、人文景观,因而在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时要在“乡土气息”上下工夫。乡土气息是乡土文化的反映,具体表现在田园风光、建筑风格、农村风俗等方面。乡村旅游的开发要在保护农村地区的风土人情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最具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在设计乡村旅游项目时,并不是不能引入现代的东西,只是要把握好引入的“量”和如何引入的问题。引入的量要以不影响乡土文化为标准;在引入的时候要尽量采取“躲”“让”、“藏”的原则,不能喧宾夺主。如乡村旅游区的宾馆建设,内装修可以是城镇一流标准,但外观必须采用与乡村环境适合的材料。

5.2 乡村旅游必须沿着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只有贴近自然的才是永久属于人类的。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正是这一传统哲学思想在旅游业发展方向上的体现。

反过来说,乡村旅游也是保护原始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乡村旅游,正是在人们意识到环境的恶化将使人类失去栖息地,文化一体化将是人类最大的悲剧之后,成为城里人青睐、追求的新方向。外来人的重视、崇拜与追求使乡下人在被歧视、嘲笑下所形成的自惭形秽的心态得到彻底地改变,这种心理的变化是传统文化得以保护的基础。目前,传统文化的保护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将民族聚居地建成民族文化村;一种是异地集中保护,即在旅游地集中重建。从目前两种保护方式的发展趋势来看,前者的生命力要强于后者。因为,它保留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这是其形成的根基;其二旅游业是在原有产业基础上的附加,而不是单一的生产形式,这样的复合经济结构受旅游客源市场的冲击影响要小得多。乡村旅游正是第一种保护方式的体现。

我国的乡村旅游不能只停留在观赏、采摘的表象繁荣上,必须走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相结合的道路,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挖掘民族文化中丰富的营养,才能持久而兴旺地发展下去。

5.3 开发高质量的乡村旅游产品,适应国际市场,带动、引导国内市场需求向高层次发展

所谓高质量的乡村旅游产品,就是指从商品经济的角度看,它能具有稳定而持久的需求市场;从环境的角度看,又能允许其稳定而持久地生产下去。周庄与福禄贝尔同在昆山市,两处一地之隔,一个生气勃勃,一个倒闭关门。严酷的事实明确地告诉人们,什么样的产品是高质量的。“越是自然的才越是人类的,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这一指导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思想原则在这里受到最严格的检验,也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在现代科技农业观光产品中,应加强传知授教的教育内容,使游人通过旅游获得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开辟生态农业区,应为游人提供参与活动的充分空间,培养扶植生态农业接待户,以旅游经济的附加来保证生态农业的发展;在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老少边贫地区,要加强开发区的文化含量,增加度假型、参与型旅游产品的开发,以适应国际市场日益扩大的需求。

6、结语: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与人类回归大自然、回归本真生活的梦想相吻合的旅游活动方式以及旅游产品,它对生活在都市之中的人们的吸引力不是在减弱而是增强;乡村作为自然与人类相处比较和谐的一个过渡地带,其独特魅力正在日益体现出来;乡村所特有的休闲度假属性和功能,也使它颇受城市人群青睐。尤其对西部地区的许多地方来说没,开展乡村旅游,能

够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促使当地尽快脱贫致富,不是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之中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而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和城乡之间差距的缩小,乡村的面貌将日益改变。这样,不管是比较传统的乡村还是比较现代的乡村,都能够对城市人群产生各自不同的吸引力,都可以开发出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总之,只要假以时日,乡村旅游是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前景和空间的。

参考文献:

[1]王云才.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经验与借鉴.旅游学刊.2002,(4):45-50

[2]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旅游学刊.1999,(2):38-42

[3]杜江,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旅游学刊.1999,(1):15-18

[4]何量明,李丽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5):125-128

第四篇:我国智慧旅游发展现状.doc旅游地理学

我国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智慧旅游起源

智慧旅游来源于“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及其在中国实践的“智慧城市(Smarter

Cities)”。2008年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IBM)首先提出了“智

慧地球”概念,指出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

政府、公司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从理念到实际、落地城市的举措。IBM 认为,21 世纪的“智

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

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

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该定义的实质是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

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我国专家对“智慧城市”有自己的解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

长邬贺铨认为,智慧城市就是一个网络城市,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标志;两院院士、武

汉大学教授李德仁形象的说法是: 数字城市 + 物联网 = 智慧城市。新加坡提出 2015 年建

成“智慧国”的计划,台北市提出建设智慧台北的发展战略,上海、深圳、南京、武汉、成都、杭州、宁波、佛山、昆山等城市相继推出了“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IBM 的“智慧

城市”理念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

源构成了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 号)精神指引下,旅游业开始

寻求以信息技术为纽带的旅游产业体系与服务管理模式重构方式,以实现旅游业建设成为现

代服务业的质的跨越。受智慧城市的理念及其在我国建设与发展的启发,“智慧旅游”应运

而生。从城市角度,“智慧旅游”可视作智慧城市信息网络和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实现“智慧旅游”的某些功能可借助或共享智慧城市的已有成果。因“智慧旅游”是一项侧

重公共管理与服务的惠民工程,将“智慧旅游”在城市视角下纳入智慧城市有助于明确建设

主体并集约资源。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旅游者与城市居民的特性与需求差异,“智慧

旅游”与智慧城市体系下的“旅游”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旅游并不仅发生在城市,前者要比

后者具有更广泛的内涵。

智慧旅游的基本内涵

智慧旅游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据挖掘和信息处

理等技术,借助智能手机、智能终端等设备,实现旅游信息的广泛采集、挖掘分析、实时传

输和自动感应,提升旅游者从旅游信息搜集、旅游决策、旅游购买、前往旅游地、在旅游目的地消费全过程的主动性、自主性、智能性和交互性,为旅游者提供无微不至的旅游服务和

前所未有的体验感受,最终实现旅游体验的个性化、旅游服务的智能化与旅游管理的数字化。

智慧旅游是一种融合最新科技成果,以旅游者自主体验为核心,以全方位、一体化的旅游行

业信息管理服务活动为基础,服务于旅游者、旅游企业、目的地政府的全新旅游发展理念

与运营方式。智慧旅游将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信息技术等运用于游客接待管理、旅游企业运营和旅游政务管理等领域,让旅游者、接待企业、管理部门和自然界与人类社会

互相感应,产生智能服务(Intelligence service),使包括旅游者、旅游企业和政府部门在内的用户之需求,获得最大限度满足。第一,对于旅游者来说,智慧旅游系统可以让其身居斗

室,全方位、深度掌握旅游地各方面信息,在线预订产品与服务,并通过二维码进行交易;在游览过程中,旅游者可通过携带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景区智能终端等设备,实时掌握资

讯,并随时得到帮助;游览活动结束后,还可通过系统对旅游过程进行点评,分享游览心得,对旅游企业和目的地的营销与服务产生影响。第二,对于旅游企业来讲,智慧旅游系统是展示企业形象,进行旅游营销,提供实时产品预订与销售的最佳平台,增加了旅游者对企业的感知程度与接触界面,节约企业营销成本、提高旅游者满意程度。第三,就政府管理部门来说,通过智慧旅游系统的导航定位、信息提示、安全应急、意见反馈、卫星账户等子系统,便于全面掌握旅游者需求与意见建议、旅游交通状况、旅游景区容量、旅游资源保护程度和地质灾害安全隐患等,为政府旅游公共服务提供和管理职能发挥,创造了便利条件。

总而言之,智慧旅游是我国旅游产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科技创新成果在旅游领域运用的典范,代表了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潮流,是我国旅游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迈进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国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智慧旅游的核心技术之一 “感动芯”技术在镇江市研发成功,并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得到应用。2010年 3 月起,镇江在全国较早地展开了智慧旅游的研究,2011 年 5 月,国家旅游局下文同意在镇江设立 “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同年,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启动打造“智慧北京便利旅游”,四川省提出成都将率先建成西部首个 “智慧旅游城市”,南京、大连、河南省启动智慧旅游。2012 年 1 月,湖南省提出建设智慧旅游城市试点。2012 年5 月和 12 月,国家旅游局分别通知列出首批 18 个和第二批15 个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国家旅游局也相继于 2012 年 5月、9 月就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制订和报送 《智慧旅游试点 城市建设方案》提出具体要求。

镇江作为 “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北京作为被国人符号化的城市形象,它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传递智慧旅游发展的未来趋势。(1)“中心”镇江模式。镇江市人民政府以 “智慧旅游,感知中国”为核心理念,编制了 《中国智慧旅游服务中心总体建议方案(2010.10 ~ 2012.05)》,规划期末建起 “一感知体系(智慧旅游感知体系)、一平台(智慧旅游云服务平台)、一中心(智慧旅游运营中心)、一联盟(智慧旅游产业联盟)、一智慧旅游谷(智慧旅游产业基地)”的智慧旅游框架。目前,规划目标已全面实现。103 个智慧旅游先行项目的全面建成;构建了总投资 1.5 亿元、建筑面积 1 万多平方米的中国智慧旅游云计算平台;寻求探索出了市场化运作的新路子,智慧旅游建设的商业模式;坚持走规范化、标准化推进的路子;坚持走产业化拉动的新思路,由于智慧旅游工作的推进,形成了旅游产业拉动信息产业发展,信息产业反哺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态势。后期即将建设智慧旅游研究院、二维码数据中心、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全国旅游一卡通、身份认证中心、旅游交易结算中心等机构,为全国的智慧旅游提供公共服务。(2)“首都”北京模式。作为国家首都,北京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著,推出旅游短信服务、出版 “北京旅游手机报”,近400 家旅游咨询站与 12301 联动、打造北京旅游网,实现景区电子门票预订服务,故宫、天坛等大景点早已实现自助导游,智慧旅游发展底子良好。2012 年 5 月,以 “智慧北京,便利旅游” 为核心理念发布了 《北京 “智慧旅游”行动计划纲要(2012 ~ 2015)》和“智慧景区”、“智慧饭店”、“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乡村”4 个建设规范,北京 “智慧旅游联盟”同时宣告成立。2015 年初步建立三大 “智慧旅游” 体系,推动 9 个 “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形成 60 个 “智慧旅游”建设项目。基本建成泛在、集约、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旅游支撑体系,初步实现旅游行政服务职能智能运行、旅游者智慧旅游、旅游企业网络运营等高度融合的旅游公共服务便捷实用的发展态势,形成智慧旅游引领旅游发展的格局。北京“智慧旅游”行动计划启动后,目前完成了 A 级景区及 3星以上酒店实现无线宽带网(WLAN)覆盖、A 级景区及 3星以上酒店装配旅游信息触摸屏、实现智能手机景区自助导游、完善旅游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促旅游随时随地便利化。

“智慧旅游”在我国快速发展,建设内容不断丰富、应用水平逐步提高,很多地方和企

业都积极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智慧旅游建设。根据有关机构对全国 32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16 个地市级旅游管理部门的调查数据表明: 截至 2012 年 7 月,我国绝大部分一线城市和80% 的二线城市均已提出智慧旅游发展目标和建设总体规划。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等在内的旅游经济发达地区,已有近40 多家单位完成了智慧旅游总体规划或是智慧旅游总体建设框架。

智慧旅游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有利于我国在世界旅游产业格局中占据竞争优势,有利于提升我国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它是我国从旅游大国走向旅游强国的必经之路。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短时内就成果显著,主要得益于做到了顶层设计、规范先行 和协同合作,但也存在着对长期运营机制缺少思考、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错位以及智力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智慧旅游的发展迫切需要有长远的国家级规划做指导,积极引入国内外先进管理思想和运营模式来制订长期运营策略,吸引和培养智慧旅游人才保证智力支持。扬长避短,智慧旅游才能健康、持续、有序的发展,智慧旅游的时代才能全面开启。

第五篇: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已经变成了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消费所占的比重。对广大游客来说,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购物,游览过程中选购一些当地的传统工艺品作为纪念,是一种旅游的乐趣。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旅游商品的销售是赚取外汇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目前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对旅游商品的开发,旅游商品的销售额已成为衡量当地旅游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商品产业是旅游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能否最大限度开发旅游商品市场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旅游业发达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中国旅游产业将持续带动旅游商品市场上升,运作管理成为旅游商品市场发展瓶颈。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尽管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起步较晚,但在这20多年里,我国旅游业得到了长远的发展。无论是入境、国内、出境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还是旅游在世界旅游市场中的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国家。

伴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各式各样的旅游商品的大量推出,成为延续旅游效应的必然,所以,旅游商品也就成为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满足人们休闲和消遣需求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在发达国家,旅游商品的收入占整个旅游业收入的40%~60%。我国旅游业发展较晚,旅游商品在旅游业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还较低,这严重地影响了国家和地区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所以,发展旅游商品成为国家和地区全面发展旅游业的关键所在。

一、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发展现状

1.旅游商品资源丰富

我国乃泱泱大国,不仅拥有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拥有品种繁多、技艺精湛的各种传统工艺品和地方特色鲜明的土特产品及各种物产。其中可供开发和生产旅游商品的资源非常丰富。大体可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类:旅游纪念品、旅游用品类、旅游食品类、土特产品类等。种类繁多的传统工艺美术品和土特产品等,历来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喜爱,为我国旅游商品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

2.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小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旅游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无论是入境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人数都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但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一直徘徊不前,这与我国旅游业快速的发展步伐不相适应。而且我国旅游商品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状况不仅与我国旅游发展总体水平极不相称,也与我国所拥有的丰富的可供开发和生产旅游商品的资源量极不相称。

3.我国旅游商品的特色不明显

虽然我国可供开发和生产旅游商品的资源非常丰富,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我国旅游商品市场上销售的主要是一些传统工艺品和土特产品,包装粗糙,结构单一,缺乏创新和特色,缺少文化内涵。并且各地景区、景点销售的旅游商品大同小异,商品结构雷同。如椰壳工艺品、小工艺品等,在其他地方、景区内都有销售,体现不出当地特色、景区特色和民族特色,纪念性、实用性不足,因而难以获得旅游者的认同。目前各省在旅游商品销售方面所反映出的突出特点就是极具本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在销售方面占有较强的优势;反之,在哪里都能买到,特色性不强的商品则在销售方面比较困难.。旅游商品的特色可以从它所属的景点特色、地方特色以及民族特色等多方面进行反映。

4.旅游商品市场销售网络不健全

目前我国旅游商品的销售,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的:一是旅游景区、景点的旅游商品零售商在景区、景点内或附近的购物区设点销售;二是在旅游集散地设有零散的旅游商品购物商店或专营柜台销售旅游商品;三是旅游商品生产企业自行设置的销售点销售本企业的产品。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旅游商品网络尚未形成,没有形成系统、完备的旅游商品销售网络。

二、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1.旅游商品发展尚未走上正轨,缺乏正确引导

我国目前的旅游商品主要由一些小企业生产,这些小企业对旅游商品生产的管理和销售网络的布局还处于模糊状态,旅游局都难以实际履行协调管理的职能。所以,目前我国旅游商品市场的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管理处于混乱和无序的状态。正因为没有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因此,旅游商品开发缺少发展规划的正确引导。

2.重景区轻旅游商品,思想存在偏差

目前因为我国旅游景区大产业观念尚未真正确立,很多景区负责人还停留在对旅游业最肤浅的认识上,以为搞旅游就是加大对门票的销售,靠提高门票价格来增加旅游业收入。在我国的旅游业六大要素所产生的效益结构中,主要收入结构仍然是门票、餐饮、住宿,特别是对景区的门票收入依赖性很大,而游客在旅游景区内的消费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通常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旅游景区(点)的规划建设、宾馆建设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对于旅游商品的开发一直没有列入旅游业重要内容来研究落实,这将导致旅游业结构中各构成要素发展不平衡,不能形成相互协调、平衡发展的旅游产业链,无疑会影响我市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我国旅游商品缺乏少创新,单调

当今这个时代,要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至关重要。创新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对旅游商品来说更是如此。旅游商品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在于创新,只有刻意求新,才能在商品市场上长盛不衰。

三、我国旅游商品市场的发展策略

1.旅游商品应反映出其所属景点的特色、地方的特色、民族的特色

旅游景点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由于旅游景点所表现出的在白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多种吸引力,使得旅游景点一直是在旅游活动中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旅游者到了旅游景点参观后,希望留下景点所带给他们的美好回忆以及到此地参观游览后的一些纪念,在各地的调查中也显示和旅游景点特色结合比较紧密的旅游纪念品是目前在景区比较旺销的商品.我国地域辽阔,从南到北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独有的地方特色,旅游者的旅游日的之一就是为了了解各地的地方文化、风俗以及地方特产。因此各地的特色文化、特色商品、特色饮食通过加工和包装,同样的也可以成为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商品.在旅游者的旅游六大要素中“吃”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尤其是在中市流传的一句古话:“民以食为天”,旅游者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已经成为旅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旅游的一种乐趣。同时很多旅游者除了希望在当地品尝美食外,也希望把各地的特色美食带问家,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

我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各个少数民族的独有风情以及生活习俗由于与汉族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于旅游者而言,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以及购买其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也是在旅游活动中非常典型的旅游行为.2.重视旅游商品的开发

我们要转变观念,提升对旅游商品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发展旅游商品生产,扩大旅游商品销售,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增加旅游业的收入、获取经济效益,使旅游产业的各构成要素能够协调平衡发展,从而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3.完善市场机制,顺畅旅游商品销售渠道

“一手抓产品,一手抓销售”是我们在旅游商品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旅游商品工作能不能做好,销售这个环节也非常关键。不光要有好的商品,同时也必须为商品的流通创造良好的销售渠道。只有抓好销售这一环节,使旅游商品货畅其流,才能充分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要。为此,必须克服商品销售上的“两多两少”:旅游商品市场中一般性的、全国哪里都能买到的商品多;一些景点景区销售粗制滥造的、无地方特色、无景点特色的旅游商品多。在市级、地区级商业中心,旅游商品的专营店和专营柜台少;在景点景区中的商店和摊点,销售与景点特色有关联的旅游商品少。

4.政府的宏观指导是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的重要保障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及在政策方面的倾斜,这是旅游业包括旅游商品能够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尤其是现在我国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的特点,要鼓励这些企业发展和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无论是从政府的角度也好,还是旅游经营企业的角度也好,重视和开发旅游商品这一环节,必将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旅游商品企业的发展,对解决居民的就业问题、增加地方的税收以及本地经济的发展都带来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总结日前我国在旅游商品开发方面的一些经验作为借鉴,当然更应该意识到的是我们日前在旅游商品这一环节和国外旅游业发达地区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需要树立新的观念,改进现有的经营模式,开发出更多的适销对路的旅游商品,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下载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五篇范例]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成都市乡村旅游为例蒲姝(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成都6117311)摘要:通过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特征,指出目前制约乡村旅游可持......

    乡村旅游发展

    摘 要:在旅游消费由大众观光型转向休闲体验型的今天,面对乡村旅游开发中出现的五花八门的问题,乡村旅游到底该如何开发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开发一套乡村旅游策划开发的基本流......

    发展乡村旅游[范文大全]

    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发展 ——推动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运转,经济部门的的增多,各地区都开始了 不断开发新的经济部门以求得经济的迅速发展。旅游业的兴起......

    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现状与建议

    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现状与建议 藏英豪 一、乡村旅游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 (一)国外发展状况 乡村旅游在国外已有三十多年历史,开展得比较成功的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初......

    我国旅游交通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旅游交通现状与发展对策 2005-02-24一、我国旅游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广义旅游交通是指以旅游、观光为目的的人、物、思想及信息的空间移动,它探讨的对象包括人、物、思想及......

    浅谈我国旅游地产现状及其发展空间(5篇)

    浅谈我国旅游地产现状及其发展空间摘要:近几年,旅游业、房地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持续升温,为旅游房地产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模式,旅游房地产在我国存在着广阔的......

    乡村旅游的现状

    乡村旅游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后的发展对策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 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随着乡村旅游的......

    北美乡村旅游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北美乡村旅游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黄艳华 摘要:乡村旅游在北美地区开展多年,已经形成了其独有的特色及规模。本文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例,对两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如乡村旅游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