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分析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13 07:4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分析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分析开题报告》。

第一篇: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分析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分析

一、选题依据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褒扬和传诵,它对人们修身养性、进德立业及治国安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领域内的诚信缺失现象日益凸显,其中大学生诚信缺失更是引起了中国领导人和广大学者的普遍关注和极大重视。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强调“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诚信”作为公民的一种基本道德规范,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与接受。党的十六大报告也再次强调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胡锦涛2005年1月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守信意识,使大

学生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认识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又明确提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为基本内容之一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由此可见,党和国家对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也充分表明了现阶段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是因为,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青年中知识层面最高、思想最活跃、最易接受新生事物、最富有理想信念追求的群体,他们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高层次人才和党政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的诚信度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生死存亡。近些年来,有关大学生考试作弊、履历造假、随意毁约、网络欺骗、游戏爱情等系列报道频频见诸于报端,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已不容忽视。目前,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研究在一些相关课题中虽有涉及,但大多缺少系统的、切中时弊的分析。笔者认为,提出并研究此课题很有必要。

二、课题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1.目的、意义

第一、现代社会,诚信缺失困扰着世界,诚信问题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内的不诚信现象己扩展到教育、学术、日常交往等领域中,这使得大学生中的诚信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学习、生活、交往、择业等方面,探讨此课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必要性。通过研究,为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开展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依据,从而增加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第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内在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公平的经济交易必须是建立在讲诚信的基础之上,这是经济交换的基本原则。市场经济愈发达,愈要求市场主体讲诚信,有道德,这是市场经高校教师在职硕十学位论文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础与标志。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主力军,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他们是否具有诚信品质成了判定大学生能否适应社会并积极推进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三、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中,德育起主导和基础性作用,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和成败。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合格人才。

第四、既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又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全体公民道

德素质的提高依赖于公民诚信品质的养成和诚信水平的高低。而大学生作为公民中思想道德和文明行为的示范者与引领者,无疑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本课题,有利于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理论。

2.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1)国内: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诚信问题成了人们讨论研究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诚信进行阐释,包括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伦理学等领域,这对进一步研究诚信提供了有力的文献支持。综合各论者的观点,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诚信的内涵、价值、历史发展、意义、信用、信任等方面,其中尤以经济领域中的诚信研究成果相对集中,为进一步研究诚信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主要文献有,杜振吉的《儒家的诚信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张锡勤《中国古代诚信思想浅析》,王成《论传统诚信思想及其现代擅变》,王军《重建诚信理念规范经济秩序》等。

(2)国外:

虽然中西的文化、习俗以至价值观都不尽相同,对于诚信的理解也存在差异,但勿庸置疑,诚信是人类共通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活动准则,因此关于诚信的研究可谓渊源已久,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西方早期诚信研究的主体是哲学、宗教领域的学者,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诚信研究进入了一个活跃的时期。最引人注目的应该算是经济学的介入了。诚信是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准则,由于西方市场经济发育较早,发展得比较完善,相应的在法律制度方面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罚都较为成熟。在代表西方文明发源地的古希腊和古罗马,诚信很早就由单纯道德理念转而成为法律规范,并在西方世界广泛传播。因此关于诚信方面的论著以经济和法律领域最为多见,如《亚当·斯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朱·弗登博格《博弈论》等等。而一些法律条文在长期实践检验中,也逐渐被证明是多数企业、组织以至个人诚信的有效规则。美、德、英、法等国家民商法中都对“诚信”,“信用”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除此以外,其他领域也展开了对诚信的讨论,其中较具代表意义的有福山(Fukuyama)的《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亚当·B·赛里格曼著《信任与公民社会》等等。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多伊奇认为,人际信任的有无以双方合作与否来反映,两个人之间的信任程度,会随着实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信任被看作一个由外界刺激决定的因变量。社会心理学家LewiS,weiger等人从信任的特点、维度、基本类型入手,通过系统分析,提出了理性和情感是人际信任中的两个重要维度。心理学家罗特(J.Rotter,1967),赖兹曼(L.wrightsman,1974)等从人际信任特质上个体差异、人格特点的角度,用心理学实验的方法,借助测量、统计、比较,得出结论认为:信任就是个人人格特质的表现,是一种经过社会学习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点。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1.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包括国外有关诚信理论的代表性观点;现有的关于诚信缺失问题研究的文献以及相关的文献;以及本研究中涉及的国家有关的政策、政府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和文献。演绎归纳法。所获得资料来自于校阅览室各期刊报纸、校图书馆书籍、网上数据库等。

2.研究内容(提纲)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诚信及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诚信的基本内容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负面因素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影响

(二)当前学校诚信教育和诚信制度存在不足

(三)家庭诚信教育的缺位

(四)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三、提高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及行为的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二)完善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三)净化家庭诚信教育环境,做诚信父母

(四)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作用,提高大学生诚信自我意识

四、结语

四、文献综述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个社会成员应当具有的道德品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人的诚信道德却在退步,其中大学生诚信缺失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针对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众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关于诚信内涵及价值,姚培生在《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成因及重塑对策》中认为,“‘诚’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信念,要求做到内心想的、口头讲的和做的一致,不虚假、不伪装,实事求是;‘信’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彼此平等、相互承诺、说到做到、相互信任的关系。”刘兴华在《论高校诚信教育难的原因及对策》中对诚信这一品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它是中华民族崇奉的立身处世之道。它是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类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德,世界各国均重视对国民的诚信教育。”“人是在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中生存和发展的,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诚实,说真话,传递真实信息,不掩盖歪曲真相,人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人类也才能修养生息,繁衍延续。人的这种本真状态的生存需要在长期的人类进化过程中沉淀、积累、经人类的心理,情感和文化的作用,积淀为一种原初的道德规范。”

关于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原因,李国辉在《大学生诚信问题再思考》中分析认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一部分平时学习不用功的学生“因考试准备不足,就会冒着受处分的危险作弊。作弊方法也有传统的偷看书本、传纸条、交头接耳发展到现代的手机短信息、探测笔、无线耳机等。”在有关国家助学贷款的诚信缺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申请助学贷款过程中,有少数大学生通过制造虚假贫困证明、伪造家长签名等手段,骗取国家助学贷款和其他资助;另一方面,一些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大学生毕业后,即使有偿还能力也不愿偿还贷款。”一些大学生对感情问题不够严肃,“恋爱不是以真挚的情感为出发点,更多人抱着一种游戏的态度。”一些大学生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而对简历弄虚作假,“伪造英语四六级证、国家计算机等级证书、国家计算机等级证书及其他各种获奖证书,将诚信抛之脑后。”张桂芳在《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中认为,社会转型期引发的价值观念的变化、经济体制转型中市场缺乏信用的不良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良风气的影响等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社会诚信教育的大环境,影响了社会信用体系的正常建立,冲击着青年大学生的诚信。

关于提高大学生诚信对策的研究,林庭芳等人在《我国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中,从制度建设角度对改善大学生诚信状况作了研究,指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并作为评奖评优以及就业的重要参考、建立大学生诚信测评制度为诚信制度的实施提供保障、建立大学生诚信监督机制、建立大学生诚信奖惩制度保证诚信制度的实施和执行。孙书国在《浅谈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中指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广泛的、多层次的系统工程,需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在内的方方面面共同努力。乌仔强在《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中谈到,要加强校园诚信环境建设,发挥学校诚信建设主导作用,通过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营造校园诚信氛围,另外还要建章立制,加强诚信监督力度。

在研究、分析了所收集的资料后,笔者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不足之处:一是针对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研究思维比较单一,思路不够开阔,很少结合其它学科的理论知识进行研究;二是针对大学生诚信的内容研究较多而对大学生诚信的价值取向研究不足;三是强调大学生诚信自我教育较多而对大学生诚信自我教育具体过程研究不足。

本文在参考、借鉴这些已有成果的同时,力图克服上述研究的不足,就“大学生诚信缺失与对策分析”问题进行研究,以丰富针对大学生诚信问题进行研究的内容。

五、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提高大学生诚信的对策

难点: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作用,提高大学生诚信自我意识 创新点: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作用,提高大学生诚信自我意识

六、预期的结果

预期能够达到通过此论文的目标,并且有助于大学生诚信制度的完善,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以及素质,为大学生能够更好的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进度安排

2010年12月—2011年2月,查找整理资料,攒写提纲,整理思路 2011年2月—2011年3月,补充文献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2011年3月—2011年4月,补充、修改并最终定稿

八、参考文献

1、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徐峰:《对大学生信用教育问题的思考》,《东北大学学报》2003,3。

3、汤金洪:《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原因及其对策》,《云南教育》2003,1。

4、江阳刚:《诚信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调查与思考调查与思考》,《探索》,2003,4。

5、靳诺,郑永廷等主编:《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周学峰:《高校德育应重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中国高教研究》2003,4。

7、唐凯麟主编:《思想道德修养》,湖南科技出版社,2004年版。

8、赵爱玲:《新时期诚信道德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7。

9、左志强:《论诚信体系的建构与维系》,《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1。

10、李坚钱峰:《构建大学生诚信征集体系的探索》,《思想.理论.教育》2004,7、8。

11、李国庆:《关于高校德育工作的理性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4,2。

12、谢斌,蒋玲:《诚信的价值与大学生诚信教育》,大学教育科学,2003年版。

13、擅传宝等:《学校德育教育原理》,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00年版。

1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10月 15日。

15、郑凌云:《大学生诚信教育方法探讨》,《南方论刊》,2006,2。

16、何洁:《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与思考》,《南京理工大学报》,2006,2。

17、丁继民:《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的有效途》,《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l。

18、何霭:《大学生诚信状况与诚信教育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06,6。

19、[美〕麦金太尔:《德性之后》 龚群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20、[美]弗朗西斯·福山著,彭志华译:《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21、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调查与分析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近些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缺乏,现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要求做人应当诚实不欺,恪守信用,常言所说的“言必行、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就是讲做人要诚信。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追求真理,人性追求诚实”。他把诚实看作人性中的真理,是做人的宝贵品格,其实讲的也是诚信。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由此可见,诚信在古今中外均被看作是做人最可贵之品质。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弄虚作假严重,是非观念淡薄

1、入学档案造假。一些学生受社会转型期某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思想上急功近利,为求在大学期间获得更好的发展,不惜在入学前档案造假,不是学生干部写成学生干部,没有获得的荣誉奖励也都写上,甚至不是党员的伪造假的入党材料,冒名顶替别人之名上学等等。这些行为为高校在大学生入校后因材施教以及选拔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添置了障碍,也不利于学生个人的良性发展。

2、考试作弊屡禁不止。有些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的不争的事实,而且作弊队伍越来越庞大,手段也越来越来越先进,不少地方还出现了以赚钱营利为目的、有组织、有中介的“职业枪手”队伍。

3、学术抄袭司空见惯。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等对于不少大学生是家常便饭。“天下文章一大抄,在于会抄不会抄”,“文章=剪刀+浆糊”的观点,在大学生中的认同率极高。

4、简历注水花样百出。为了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大学生在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手脚。于是招聘会上人人都是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人人都有一叠荣誉证书,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

5、投机取巧,追逐名利。在评奖评优上,在入党、竞选干部等问题上,一些大学生不是靠实力去争取,而是想方设法请客送礼,投机取巧拉关系。弄虚作假的直接后果是一方面严重挫伤努力学习同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学生水平下降,水平的下降直接影响就业。

二〉信用意识缺乏

1、骗贷逃贷。据调查,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坏账比例高达10%,远远高于普通人1%的比例。少数大学生隐瞒家庭真实情况,出具虚假贫困证

明骗取助学贷款。这些骗贷逃贷行为,致使后来的贫困大学生上大学之路越发艰难。

2、拖欠学费。恶意拖欠学费现象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所欠金额每年都在递增。

3、随意违约。大学生中任意变更、撕毁就业合同的行为时有发生,不少大

学生签约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户口的问题,有的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一旦目的达到便不辞而别,让招聘单位措手不及,防不胜防。据报载,目前大学生就业遭遇诚信危机,违约罚金已高达3万元。

三>缺乏真诚与信任,人际关系淡漠

有些大学生由于缺乏真诚与信任,孤僻狐疑,不相信别人,于是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而不愿意在生活中与人交往,人际会关系淡漠。背地造谣中伤、偷看他人日记、甚至盗窃财物者有之;为争夺恋人、抢夺升学、留学机会而不择手段者有之;逢场作戏,未婚同居,多角恋者有之,于是因恋爱不成而轻生或是凶残报复的事件在高校时有发生。人际关系的淡漠,容易导致学生孤僻、冷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引发心理疾病,不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使学校的不稳定性性因素加大。

四〉虚荣心强,隐瞒事实。

1、有些大学生虚荣心强,不愿暴露农村家庭境况,忌讳谈论父母,而又喜

欢追赶潮流,追求名牌,于是虚称开销能力透支消费。而这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借钱不还,借物不归。也有大学生做人不真诚,势利眼,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2、为了面子而谈恋爱。当前大学生谈恋爱现象十分普遍,但有些大学生见

周围同学都恋爱了,自己碍于面子也开始谈恋爱,但是却缺乏对感情的正确态度,缺少责任,只把谈恋爱当成游戏,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危害

1、从个人角度来说,没有养成诚信的品质,不利于大学生成才。

2、从他人角度来讲,损害其他学生的正当利益。

3、从学校角度来看,大学生诚信缺失有损于高校教学质量的形象和信誉。

4、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影响经济的健康运行。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实际上是社会、家庭、学校诚信缺失的一个缩影。

1、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在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同时也诱发了人们的求利

心理。如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偷税漏税、贪污腐败、夸虚报、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 出现了诸如守信者得不到相应的鼓励和收益, 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不说谎话办不成大事等消极现象。这些负面因素极大地腐蚀着学生的心灵, 从而导致诚信的失范。

2、家庭诚信教育偏失

家庭是大学生接触最多的社会环境, 家长的言行举止, 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 至于考试作弊, 则不以为然。有的父母在子女面前不注意个人言行, 给子女留下不良形象, 如要求孩子勤奋、不贪玩, 自己却整天扑在麻将桌上;教育孩子要文明、不吵架斗殴, 夫妻间却打骂不断;让孩子要诚实、不弄虚作假, 却当着孩子的面做虚假事, 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和道德养成带来不好的影响。

3、学校诚信教育实效性欠佳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的教育历来是重智轻德,在学生的智力培养和道德引导上一手硬一手软,对学生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中出现的失范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诚信育人的观念不够强。

2〉教育方式、方法不当。高校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内容不贴近实际, 重理论轻实践, 重灌输轻引导,远离学生实际生活的政治说教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

3〉高校内部管理的不规范。某些高校存在招生舞弊、各种评比掺水,乱收费等不诚信现象,同时,在对违纪学生处理、奖学金评定、党员发展等工作中出现走后门、开绿灯等不公正现象。

4〉有的高校教育工作者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缺乏职业道德,说话做事不诚实、不守信、不负责,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诚信形象,给学生造成恶劣的影响。

5〉许多高校缺乏健全的诚信制度与诚信教育制度,没有建立诚信的考评体系,对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表现缺乏详细的诚信状况记录,更没有建立起学生诚信档案。

4、大学生自律意识较差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涉世不深,很多学生都是到了大学才开始独立生活,独立处世,社会生活经历比较简单,道德心理还不成熟,缺乏理性思辩和分析选择的能力,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光明面与黑暗面之间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缺乏对诚信危害性的认识。特别是网络时代每天大量的垃圾信息,生活中的一些诚信者失利,失信者得利的反面事例,很容易使学生无所适从,甚至将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形成错误的诚信观。

另一方面,虽然多数大学生对诚实、正直、守信、履约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范畴讲起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当关系到自己个人利益或安危时,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使知与行相背离,这主要是意志力的问题。

5、约束机制缺乏

我国现行的诚信教育约定俗成多,约束机制少。在传统社会,诚信是在封闭的生产关系、人员很少流动的社会条件下形成起来的,诚信基本上是作为道德规范,作为一种约定俗成,而非法律规范。人们往往将诚信建立在道德良心的基础上,主要靠传统、习惯、舆论去遵守,因此缺乏严肃性、连续性、系统性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诚信问题很难成为普遍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广泛、频繁、紧密、复杂,在这种关系和环境中,约定俗成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也是远远不够的。当传统的诚信维系手段渐渐失去了效应,而新的维系手段--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法制体系,尚未建立或健全时,诚信缺失现象便在各个领域不断出现。正是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信用约束机制,人们的失信行为得不到惩罚,诚信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纵容了失信行为的一再发生。

四、大学生诚信重建的对策

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的重建不仅是高校也是全社会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它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

1、营造氛围是诚信重建的前提。

教育是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的,没有与教育的目标相一致的环境,任何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因此,营造一个政府讲诚信、公众讲诚信、人人讲诚信的社会大环境非常重要。

一是要提高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意义。要充分认识诚信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基础保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把诚信重建摆上议事日程,切实抓好抓好。

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全方面多角度开展诚信理念的宣传。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宣传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诚信理念深入人心。

三是规范政府行为,全力打造诚信政府,充分发挥政府在诚信重建中的主导作用。党政领导干部要转变作风,依法行政,在抓好自身诚信的基础上,带动各行各业开展诚信活动,使诚信理念在社会各领域渗透,推动整体诚信意识的提高。

2、加强教育是诚信重建的重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

从家庭教育来看:首先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诚信的表率。其次要把智育放在首要的位置来抓,从小抓好孩子的品质教育。从学校教育来看,首先,要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要改变重智轻德的现象,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体系,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其次,要加强管理。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在学校办学理念上要坚持诚信原则,排除权(钱)学交易对教学工作的干扰。在师德建设上,要坚决杜绝学术抄袭、剽窃等不诚信的行为。第三,改进教育方式方法。由单一型向多样化转变。教育工作方法有多种,如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情感陶冶法、自我教育法、品德评价法、心理暗示法等,要充分发挥高校德育方法体系的整体作用,不能孤立地采取某一种方法,发挥各种方法的互补作用,同时,要整合所有的教育资源,利用各种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

3、完善机制是诚信重建的保证。制度问题是一个“更带有根本性、全

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因此,诚信重建不仅要抓好教育,培育诚信理念,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对失信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和制裁。诚信机制建设主要包括制定信用体系及制度的基础法律,信用中介机构的管理法规,制订对欺诈行为的惩处办法等等。目前有很多大学如上海大学已建立国内首份大学生信用档案,天津师大推出学生诚信评价体系等等。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学生诚信档案,诚信档案如实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奖惩等情况,实行电子化管理,在学生毕业时,信用档案跟随学生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信用纪录延伸到社会。二是诚信评估机制。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根据评估情况,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诚信教育措施的实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有针对性,更趋于合理。三是诚信奖惩机制。将诚信的状况与评奖评优、入党等相结合,对失信行为采取限制评优、贷款等。

诚信在和谐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坚守诚信是每个人的最基本道德要求,更是大学生的言行准则。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乔丰强.深化大学生诚信教育[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科),2004(4).[2]方庭.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诚信缺失与对策[J].云梦学刊,2005(1).[3]李燕宇.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问题分析

及对策研究

学院名称:电气学院专业班级:电信科学类姓名:罗伟学号:

12021204110206

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罗伟

(武汉轻工大学,电气学院,电信科学类1202,1204110206)

摘 要:当代大学生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正处于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面临着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和碰撞,受此影响,部分大学生道德观念出现混乱,道德行为出现滑坡,道德状况不容乐观。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现状进行分析,查找道德缺失的原因,总结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大学生;道德;缺失;对策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我们党及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和主力军。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青年大学生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约有2500万,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局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面临有利条件的同时,也遇到了严峻挑战,当代大学生是在经济全球化、网络环境和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其成长的环境必然在其思想意识中打上深深的烙印。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面临着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和碰撞,受此影响,部分大学生道德观念出现混乱,道德行为出现滑坡,道德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中国传统道德严重缺失,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国家要实现伟大复兴,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道德水平的滞后直接影响国民总体素质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因此,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迫在眉睫。当代青年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不容乐观,更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相距甚远。

一、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

第一,功利思想明显,价值取向扭曲。中国加入世贸以来,对大学生寄予厚望并希望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尽管如此,一些大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中仍存在道德缺失成分。功利思想明显,价值观取向上过于急功

近利,敬业意识薄弱,理想追求淡化;在得到别人资助时心安理得,不思感恩与回报。一些学生过分关注自我价值,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视为人生追求的核心,从而造成价值取向扭曲,甚至形成极端的自私人格。在索取与奉献关系上,则一味地强调索取,造成个人贡献与社会索取失去平衡。

第二,缺少社会公德意识,生活行为失范。部分大学生缺乏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而且对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重视不够,缺少检点。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不少学生对这一体现大学生责任感与文明程度的规范未加重视,甚至行为失范:如在课桌上乱写乱画、逃课、上课迟到早退、在教室里吸烟吃零食、随地吐痰扔垃圾、随意撕毁折叠涂画公共图书、在课堂上打电话、在网上发布不健康消息、在公共场所行为举止不得体等,缺乏社会公德。但是由于他们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个人情感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大学生,处理不好恋爱与学业、爱情与性等诸多问题,导致抑郁、敌意等心理症状,造成未婚同居、未婚先孕、为情自杀他杀等诸多问题。

第三,拜金思潮泛滥,贪图安逸享乐。据调查显示,当今大学生的物质消费档次越来越高。而精神消费场所,大学生爱去的场所依次是网吧、KTV、电影院、洗浴中心、酒吧等,总的趋势是对娱乐、休闲活动设施和场所的需求越来越大,对课余丰富多彩的生活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大学生高消费带来的消极后果是相当严重和不容忽视的。这既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滋长了校园的奢侈风,又使得拜金思潮泛滥,对当今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以及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而对提倡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嗤之以“小农意识”;在学习方面,贪图安逸,缺乏积极进取向上精神,声称“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的所谓“治学原则”;在爱护保护他人成果方面,表现出道义上的缺失,随意破坏、剽窃事情时有发生。

二、导致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因素分析

第一,家长过分溺爱所至。八十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大学,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往往受到过分溺爱。父母对子女的爱护与日俱增,对子女的各种投资有增无减。但他们过多的关注智力开发,忽视了对子女道德品质和行为等方面的养成教育,让孩子利用假期、双休日参加各种补习班,剥夺了子女参加适度劳动、加入大自然、参与实践、关心社会与他人的权利和机会。这样许多父母忽视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尤其忽视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的发展,这种教育上的片面性无疑给处在养成教育关键时期的青少年传递了一种错误理念:成绩就是一切,其他皆无所谓。再者,不少父母追求生活享受,自身行为不检点,不能给青少年树立良好的榜样。

第二,学校德育教育的缺陷。目前各类学校正在推行素质教育,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我们也发现,传统的“应试教育”、“唯分论”的思想,在学校教育中仍然根深蒂固,重智育而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依然明显存在。同时,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依然停留于传统的说教方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老师们一直孜孜不倦的向学生们灌输“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这些四字的道德规范对孩子们来说无疑是大话、空话,在孩子们的心中激不起一点波澜,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对于自己完全无法理解的文字,他们又如何将其付之行动呢?因此,传统的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德育的效果。

第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人们主体意识的生成,同时诱发了个人主义倾向;市场经济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利益群体的多样化必然导致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增强了效益观念和求实精神,同时诱发了拜金主义和重利轻义思想。目前,一些领域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有所蔓延,并很快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善的价值标准,导致部分大学生注重实惠的目标和追求,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一些成年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以及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的屡禁不止,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第四,大学生道德观念淡薄。由于大学生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面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不能自觉地去身体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规范,因此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论文抄袭、考试违纪舞弊已不再是个别现象;对做“枪手”、助学贷款欠款不还等行为,也并不觉为耻。

个人情感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大学生,处理不好恋爱与学业、爱情与性等诸多问题,导致抑郁、敌意等心理症状,造成未婚合住、未婚先孕、为情自杀他杀等诸多问题。因此提高大学生文

明水准,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已势在必行。

三、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水平的有效途径

第一,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品德高尚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其中包括哲学、教育、史学、经济、文学、艺术、宗教、科技等主要内容,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流传跨越时空,亘古至今,具有超越历史阶段的绵延特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俨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现如今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社会上是高层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是我们社会的精英,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兴旺都离不开大学生的努力与拼搏。众所周知,道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在今天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道德思想在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大学生应当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遵纪守法观念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坚持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增强其民族的危机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锻炼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是我们德育工作者的责任。

第二,加强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主要包括培养其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等内容。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渴望成才,准备献身事业,报效祖国,积极思考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角色,其危机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多数青年学生都能认同遵守公共秩序,讲究公共卫生,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等公德意识。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在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产生了道德和观念上的错位和倾斜,使得大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然而在上述公德意识行为的体现上,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水平却表现的偏低。在大学的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不文明现象的存在。虽然这些不文明行为仅是一部分人所为,但是却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鉴于此,加强大学生的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成为当前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要提高认识。如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连最基础的社会公德要求的文明行为都做不到,那将是教育的悲衰。高校已经意识到,公德教育的贯彻实施直接影响到能否培养出全面合格的人才。许多国家对学生的价值观及德育教育都非常重视:日本人以良好的道德素质,让世人看到了道德教育的成效。英国教育部颁发的道德教育大纲中人才的素质又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该大纲明确规定:学校必须向学生传授道德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诚实、信用、尊重别人权利、爱惜他人财物的良好品质。日本也以其良好的国人素质,让世人看到了道德教育之成效。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是会做人。因此,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大学生的基础文明建设和社会公德教育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并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其次是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在校园的日常管理中,校方要重视环境对育人成才的影响,在大力加强养成教育的同时,切实加强管理。巩固好的文明行为,在文明行为基础上加强教育管理,特别是加强“养成”教育。教育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自觉性,而管理则是使这种自觉性形成习惯,使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得到贯彻落实。只有形成好的文明习惯,才能形成好的社会公德。养成教育应该以社会礼仪常规教育为起点,使大学生懂得和遵守最基本的公共道德。公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而是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教育。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一方面要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要有相应的管理措施作保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是养成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只有思想教育而无具体措施,容易造成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做,在行动上却又往往不去做;只有管理措施而不强调养成教育,就不能形成自觉的文明行为,学生虽然知道必须这样做,但在内心里并不自愿,甚至往往形成抵触、逆反心里,只有把养成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自觉的文明风尚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形成是学生做人最基本的条件,决定着大学生能否以一个文明人的姿态步入社会。

再次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接受教育。校园文化是学校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树立和弘扬社会注意荣辱观具有重要作用。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校园文化传统,加强校园景点建设,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化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现金文化的熏陶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当代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第三,提高教师素质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关键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等院校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精神,提高教师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又成为素质教育的根本。邓小平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要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教师素质是关键。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只有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德才兼备的做人样板,才会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才会吸引他们自觉地去接受影响。教师不仅要献身教育,而且必须正确、自觉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此外,渗透教育也能为塑造新一代青年的健全人格发挥作用。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师道德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在改革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的同时,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加强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道德规范教育、道德实践教育,切实调动家庭、学校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在市场经济体系下为培养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秀勤.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内江科技,2006,(5).[2]刘德寰,杨力伟.改革开放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J].青年研究,1992,(1).[3]谢思忠.中国国民素质危机[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4.[4]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张爱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学术诚信是大学生诚信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立足学术诚信的科学内涵,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学术不诚信行为,深入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建设的对策: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学术诚信意识;完善组织和规章建设,建立健全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健全学术诚信档案,建立诚信回报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学术诚信;学术不诚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人们对诚信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重点是“诚实守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提倡要“以诚实守信为荣”。诚信已成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所要求的重要价值观,也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作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学术诚信,不仅关乎大学生诚信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是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推动学术创新的重要保证。

一、学术诚信与学术不诚信

学术诚信(academic integrity)常被表述和解释为学术诚实(academic honesty)。根据美国学术诚信研究中心的表述,学术诚信是指即使在逆境中也必

①须对五种基本价值观作出的一种承诺,即:诚实、信任、公平、尊敬与责任。“诚

实”是指在学习、教学、研究和服务过程中诚实地探求真理;“信任”是指同仁可以坦诚交流、发挥最大潜能的互相信任的氛围;“公平”指公正明确的学术标准、学术规范和评价体系;“尊重”指尊重别人的观点和成绩;“责任”指自觉恪守学术诚信规范、坚决抵制学术不道德行为。

违背学术诚信原则的行为即为学术不诚信(academic dishonesty)。学者帕维拉对学术不诚信行为进行了分类:(1)欺骗,指在学术活动中故意使用那些不被允许使用的资料、信息或辅助材料,这些学术活动一般都与荣誉或分数相关。(2)造假,指在学术活动中伪造与杜撰信息、数据。(3)剽窃,引用他人的文字、声明或思想而未作标注。(4)协助他人学术不诚信,指有意纵容他人的学术不诚信行为。另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以下这些行为也算学术不诚信行为,如对缺考缺课理由撒谎、对自己在团队中的工作“怠工”,破坏他人工作等。②

二、当代大学生的学术不诚信行为

大学生的学术不诚信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欺骗

一是抄袭作业,有些学生不能或不愿意独立完成作业或实验报告,干脆抄袭 1

同学,从解题过程(实验过程)到解题结果(实验结果)都完全相同。除抄袭同学作业外,对于一些文字性质的作业,有的学生干脆直接从网上抄袭。另一种作业欺骗行为是:同一份作业交给不同科目的教师,有些性质相近的课程,老师为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自拟主题作业,但结果却与老师的初衷相背,有些学生为了偷懒取巧,把同一份作业交给不同的老师,以获取成绩。

2、考试作弊

从研究生入学考试、外语等级、计算机等级等全国性考试来看,作弊现象不仅从未绝迹,而且随着作弊手段的高科技化,有愈演愈烈之势。在学校的一般期末考试中,偷偷翻书、夹带字条,左顾右盼、窃窃私语,传递答案等作弊现象也层出不穷。

3、论文剽窃

大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进行知识传承链条中的知识学习,也有进行学术创新活动的,但从整体来看比例比较低,但所有学生都要参加一项考察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或知识创新能力的活动——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但事实是:毕业设计期间,多数学生忙于寻找工作,分散了时间精力,有的找到了工作,但认为毕业课题与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没有关系,甚至有的人认为学校出于就业率的考虑不会在毕业问题上为难学生。种种理由之下,有些学生根本无心在毕业论文上下苦功,干脆利用方便的网络资源,直接剽窃他人成果,有的甚至全文原封不动抄袭过来。

4、其他不诚信行为,如团队作业中消极工作,“搭便车”——虽然团队作业上有署名,但根本没有任何付出。考勤时让别人顶替签到、互相签到等等。

三、当代大学生学术不诚信行为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学术不诚信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

1、学生的功利心态

首先是求学目的的偏差,有的学生认为上大学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找一份好工作,真理以及追求真理所必须恪守的基本原则根本无关紧要。诚然,对于个人而言,大学教育的确承载着职业培训的实用功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必须排斥大学探索高深学问的“知识论”功能,恰恰相反,二者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其次,是学生对评优评先的“非理性”的追求,优秀和先进,本来是对学生较高的整体素质或在某一学科的优异表现的奖励、鼓励,是学生自身努力的结果,但是现在有的学生却希望通过所谓的“捷径”(实际是歧途)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勤奋和汗水,来得到优秀和先进的荣誉。因此,就出现了一系列非常奇怪的逻辑:荣誉是找到好工作的一个重要筹码,为了获得荣誉,必须要考高分,为了考高分,不惜做出考试作弊、要求老师照顾自己等等违背诚信规则的行为。

2、学生道德观念薄弱

与功利心态相互作用的是道德观念的缺失,学术不诚信本身是一种虚伪和欺骗的不道德行为,但是有些学生在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上并不认为这种行为有何不妥。首先在道德认知上,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区分诚实的行为表现和不诚实的行为表现,特别是对学术不诚信行为,出现了不以“非”为非的认知,如有的学生认为,团队作业中搭便车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其次,在道德情感上,有的学生即使有正确的道德认知,但在情感上却持一种宽容态度,如有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是不对的,但是在情感上却觉得考试作弊“可以理解”,因此惩处不要过于严厉。

3、外界环境的影响

这个环境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社会环境,二是校园环境。作为社会人,大学生也会受到社会各种现象的影响,特别是在大学已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而日益走向社会中心的时代。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但市场经济所要求的诚信观念却远远落后于体制建设,社会上的各种不诚信现象肯定会影响并渗透到校园中。其次是校园环境的影响,频频揭露出来的学术造假、学术剽窃事件表明高校学术环境的诚信建设任务任重而道远,这些现象肯定会对身处其中的莘莘学子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4、制度失当

首先,对学术不诚信行为的惩罚程度较轻,当然,各个学校对考试作弊的处罚力度相对比较重,除处以考试成绩作废的处罚外,还会取消本学期的评优、入党资格。但对于平时的作业作弊和其他学术不诚信行为,只要程度不是特别严重,老师一般都不会认真追究。其次,对学术不诚信行为重惩罚轻预防,除了事后惩罚外,更重要的是事前的预防,应该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学术不诚信行为的错误,主动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四、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建设的对策思考

学术诚信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大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掌握知识并具有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学术诚信有助于大学生规范自己的学术行为、养成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这种行为习惯和精神风貌,是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保障,更是学校赖以生存和繁荣的基础;对学生自身而言,学术诚信不仅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和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诚信的作风更是他们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因此,高等院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的学术诚信教育。

1、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学术诚信意识

一是要形成完善的学术诚信教育内容体系,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应涵盖以下内容:(1)实事求是的求真精神,学术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求真”的活动,如果缺少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无法真正地探究未知、获得真理。(2)公平意识,欺骗、抄袭、剽窃等做法都是一种试图得到不公正的优越条件的行为,侵犯了其他竞争者的权益。测验、考试以及其他具有竞争性质和等级评价效力的学术机制,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学生通过这些评价活动得以表现自己真实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这些评价体系所产生的结果又与被评价者的利益(物质或精神)密切相关。而学术不诚信行为则违犯了公平竞争原则,侵害了他人利益。(3)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学术诚信必须内化为学生内心的道德信念,才能发挥积极的预防作用,不仅要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认知能力,更要培养他们抵制不名誉行为的道德意志、以及与不良行为做斗争的道德勇气。

二是要有一套持续有效的教育机制,把长期渗透和短期强调结合起来,把无形熏陶和有形管制结合起来。如,新生入学伊始,就应该向他们强调学术诚信的重要意义,任课教师可以结合学科内容进行诚信教育,校园中的各种场所也可以成为宣扬学术诚信精神的平台。例如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的学生活动中心就挂有一块牌子,上面刻着该校一位老师的一段话:今天,我要对你们进行两个考试,一个是三角学的考试,一个是诚实品质的考试。我希望你们全部通过,如果你们会有一门没有通过的话,我希望它是三角法,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令人尊敬的人也可能通不过三角学的考试,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凡是没能通过诚实这一关考试的人决不会是一个令人尊敬的人。通过各种符号或信息,让学生把学术诚信精神内化于心中。

2、完善组织和规章建设,建立健全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

学术诚信制度应该是一系列有明确程序和操作规范的行动准则。美国很多高校实施的荣誉制度就是一套完善的诚信制度保障,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有益的借鉴。(1)有一套由箴言或章程组成的符号规则,如很多学校都有一些简短的荣誉誓词,弗吉尼亚大学的的誓词是:“我以我的荣誉起誓,在这次考试中,决不给予他人或接受他人任何帮助。”威廉与玛丽学院的誓词是:“作为威廉与玛丽学院的一名成员,我以我的荣誉起誓,无论在我的学术生活还是个人生活中,都决不说谎、欺骗或盗窃,这些行为不仅违犯了荣誉规则,而且破坏了我们这个集体的③诚信度。”这些箴言式的话语铿锵有力且感染力强,读来使人充满荣誉感和自豪

感。(2)负责诚信事务的专职机构,这些机构一般冠以“荣誉委员会”或其他名字,管辖事务包括:向新生和新教师成员介绍诚信守则,对荣誉制度进行修改和调整,对学术不诚信行为进行调查和审判等。而且,很多学校的机构都由学生全权负责,充分发挥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律精神,校方只做协助工作。(3)严厉的惩罚机制。惩罚措施包括:警告和申斥、重考、取消学分、留校察看、一定时间的社区服务、休学、开除等。另外,处罚程序透明且规范,被告可以申诉,证人不能做伪证。

学术诚信制度应该是学术诚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大家所必须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是学生诚信建设的硬性保障。

3、健全学术诚信档案,建立诚信回报机制

一些高校已开始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用来记载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借贷信用状况,在学术诚信方面,学校一般都会针对学生的学术不诚信行为作出相应的处罚,但除个别极其严重事件外,并不记录在案。究竟是学校认为这只是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和偶尔的过失,而非品德问题呢?还是学校认为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前途,故而出于爱护学生的考虑,不予记录在案?或者两种考虑都有。在美国大学中,有个别学校或学院出于对特殊职业的谨慎考虑,对学术不诚信事件的处理十分严厉。如德克萨斯州立大学法学院认为,没有诚信品质的学生不仅可能对自己的同伴产生危害,将来还会对其他社会人员、自己的当事人、法律这一职业领域产生危害。学校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凡是违反学术诚信原则的学生都会被上报给德克萨斯州律师协会,以及学生家庭所属州的州律师协会。

健全完善的学术诚信回报机制的意义在于,从长期利益上,保证了诚信者获得回报、诚信违规者受到惩罚,从而激励人们遵守诚信准则。

【作者简介】

张爱芳(1978-),女,河南新乡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校园文化,比较高等教育

【1】田德新.美国高校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诚信[J].外语教学,2003(4):93-95..【2】Whitley, B.E., and P.Keith-Spiegel, Academic Dishonesty: An Educator's Guide[M].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Mahwah.New Jersey.2002.【3】张爱芳.美国大学学生荣誉承诺制度——内容与意义解读[J].比较教育研究,2008(9):71-75

第五篇:浅谈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与重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德规范。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大学生的诚信状况

第一,弄虚作假严重。考试作弊学术抄袭简历注水花样百出投机取巧追逐名利 第二,信用意识缺乏。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坏账比例高达10%,远远高于普通人1%的比例。一是骗贷逃贷。二是拖欠学费三是随意违约。

第三,人际关系淡漠。由于缺乏真诚与信任,于是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而不愿意在生活中与人交往者有之;背地造谣中伤,偷看他人日记,甚至盗窃财物者有之;为争夺恋人,抢夺升学、留学机会而不择手段者有之;逢场作戏,未婚同居,多角恋爱者有之,于是因恋爱不成而轻生自杀或是凶残报复的事件在高校时有发生。

二、原因

1、外部环境欠缺。传统文化负面影响言必行,行必果“、”人无信不立“、”宽则得众,信则民任“、”抱诚守真“、”童叟无欺、公平交易、互礼互让“"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真人”、“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另一方面是来自现实社会中的一些负面影响。政治领域中的贪污受贿、买官卖官、数字政绩经济领域的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偷税漏税文化领域的泡沫学术、假文凭、假博士、假职称、假广告、商标侵权、虚

2、学校教育滞后一是重视不够。二是方法简单,内容单一。三是学风不正。四是管理不到位。

3、家庭教育乏力独生子女,4、自律意识较差。生涉世不深网络时代

5、约束机制缺乏我国现行的诚信教育约定俗成多,约束机制少。

对策

1、营造氛围是诚信重建的前提。

2、加强教育是诚信重建的重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3、完善机制是诚信重建的保证。

制度问题是一个“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一是学生诚信档案二是诚信评估机制。三是诚信奖惩机制。

关于“诚信”的故事:有一个年轻人意外获得了五个包袱。其中这五个包袱装有金钱、地位、幸福、权利和诚信。当这个年轻人气喘吁吁的背着五个包袱来到河边,看到有一个渡船的老人,便高兴地喊。当这个老人快要把这个年轻人送到对岸时,便问“小伙子,你有这么多的包袱怎么走?听我的话,扔去一个包袱,有可能会救你一命。”年轻人一听,心里想:金钱、地位、权利、幸福都是我需要的,我不能丢掉它们,这个“诚信”对我没什么用,就丢掉它吧。于是,他把“诚信”丢进河里。老人一看,便把年轻人推下了河。“救命啊”年轻人大喊救命。这时,老人说“你没有了诚信,我不能带你”“为什么?”年轻人问。“我怕你上了河岸会不付钱。”说完,老人就走了。结果,年轻人被淹死了。诚信是福论文

诚信是每个人心中的美德,是一种品质,在我们这个人文社会,不管在哪一个方面,都要讲究诚信,诚信是福,一个拥有诚信的人不管在事业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都会取得成功,所以诚信是一个人最为重要的一项方面。

诚信是讲究方方面面的,商业、工作、生活、交友……都要讲究诚信,人们需要诚信维持关系;商业需要诚信来维持自己的生计,维持与其它公司的合作。诚信可以使他人对自己有好感,诚信也可以让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得到提高。诚信小到可以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提高,大到可以使自己一举成名。诚信能够帮助自己取得在事业上的成就,也能取得在生活上的快乐。

诚信不仅是说,也要行动,学会诚信还要学会谨慎,不能对他人坦白对自己对他人不好的事,一颗诚实的心还需要谨慎,谨慎他人,当别人信任自己时,也要小心。诚信需要坚持,只有坚持才会提高,有一个成语叫做日行一善,我们也要做到日行一诚,只有坚持才能保持自己不变的品德,在诚实中可以改善自己的身心,磨练自己的耐力,这不是一个两全其美的事吗?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一个守信用的人往往会被他人所接应。诚实需要勇敢和谨慎,信用需要坚持和完善,只有做到这样,自己才能完完全全的是诚信的人。

诚信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不欺骗他人、不守信用,一个无诚信的人就是丧失了品德,是一个身心不健康的人,不仅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他人,可以说就是骗子,这样的人不但得不到他人的信赖,在社会上也无法立足,这样的人很难交到知心的朋友。不管我们在哪里,都要具备诚信。诚信需要经得起诱惑,无论是多大的利益,只要是违背诚信的都不要去做,如果做了,会对自己将来有着很大的影响。和无诚信比起来,诚信要好得许多,既然诚信好,我们为什么又要去选择无诚信呢?

诚信已成了这个社会必不可少的品德,诚信能完善我们自己,它对自己、他人都有好处,搏得信任,博得好感,博得事业上的提高,博得生活上的进步,这些比无诚信要好上许多。懂得诚信,做好诚信,改善身心,利益如流,也就是说诚信是福。论文:人尽其责,诚实守信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这是李白《侠客行》的诗句诚实守信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崇尚“诚信”的文明源源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只其可”,延伸之意就是:“信,则知其可”。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淳厚。远在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每个人可能都听说过:诸葛亮辅佐刘备并受托孤之重任,正如《出师表》所言:“追先帝之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一心为汉,七出祁山,耗尽毕生心血,留下千古美名。什么是诚信?诸葛亮就是诚信。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诚信也是道德建设的根本,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素质。我国素有“一诺千金”之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但在现在的社会,有些人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图一时之快,置后生于不顾,拼命透支自己已经不多的诚信,可想而知,这种行为的后果就是沦为成克杰之流:遗臭万年!在中华几千年历史中,有许多关于诚信的论述,也流传着许多诚信的故事。这些宝贵的论述,在今天也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诚信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失信于人,什么工作也就开展不起来。古语曰: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也就是说最好借助于光亮在黑暗中取物;而只有诚信,才能取信于天下。“得道多助”古人尚能如此明白,而作为我们,当代的中学生,更应该诚信做人!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诚信对人,诚信对己,诚信就像一轮圆月,惟有与高出的皎洁相伴,才能衬托出对待生命的态度;诚信就像一个砝码,在生命的天平上,放上他,摇摆不定的天平就会稳稳地倾向他;诚信更像是高山之水,能够在浮动的社会里,洗尽铅华,洗尽虚伪,露出真诚。所以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诚信,为社会风气的净化,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1、何树华,大学生诚信状况剖析及诚信教育对策,[期刊论文] 《高教探索》-2005年4期

2、何霭,大学生诚信状况与诚信教育研究,[期刊论文] 《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1期

3、王毅 ,道德视阈的诚信教育研究——从大学生诚信状况出发,[期刊论文]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4期

4、韩尚峰马杰孙净宇,大学生诚信就业的调查和思考,[期刊论文]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z1期

5、罗洪铁温静,改革开放30年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期刊论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期

6、郭敬张学娟,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研究,[期刊论文] 《征信》-2010年6期

7、曾秀兰,当前大学生诚信状况的三大隐忧,[期刊论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6期

8、李洪伟宋平王炳成,大学生诚信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年3期

9、钟志凌张国镛,试析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的建立,[期刊论文]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8年5期

10、李洪伟宋平王炳成,大学生诚信的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5期

11、王淑芹杜凡,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路径选择,[期刊论文] 《思想教育研究》-2008年7期

关于社会道德冷漠的论文

摘要;当前社会道德出现的冷漠现象,与我们社会处于转型期的某些特殊性有关,也与一些公众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有关。要处理好“勇”为和“智”为的关系;娇正道德冷漠现象,开展全社会爱心培育工作。

对社会而言,道德是保证人们有一个平静、安宁、愉快、和谐社会环境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文明健康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的社会却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公德不和谐的东西。

关键词:社会道德冷漠的现状 道德冷漠原因 理性分析 对策

一.社会道德冷漠的现状

1.感恩缺失

2.助人为乐意识的淡漠。状况:公交车上不让座,看到老年人过马路不太会上前帮助,捡到别人遗失的财物不主动归还等。

3.英雄缺失。现在见义勇为者甚至抓到嫌疑人交给警察,因为怕被犯罪嫌疑人受伤赖上自己,而不愿作证,更不愿做什么见义勇为者;老人摔倒在地,路人怕被冤枉上是自己撞到的,而不敢上去掺扶,即使好心人做好事,也要报警备案或是让多人作证后才敢去帮助老人。社会“净化”到这种地步,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4.灾难性捐款冷淡。面对名人的捐款,许多人没有看到积极的一面,而是怀疑着是否假捐或是抱怨捐款的金额和其身份地位的不协调。虽然确实有一些假捐事件的发生,但我们不能否定了所有人的爱心。而更多的人则是面对捐款,抱有事不关己的心态,认为自己没有捐款的责任与义务,而把全部的责任推向政府。以怀疑政府私吞捐款公共款,而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5.邻里冷漠。以前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千金买宅,万金买邻”,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的同学们曾经做过一次随机调查,结果发现:许多市民手机里存了一百多个号码,却没有一个是邻居的。

6.职场冷漠。许多职场新人都在抱怨职场的冷漠,每个人都那么的无情,你有难,不帮忙就算了,更有甚者,还会对你落井下石一番,除此之外,职场新人们还会吃闭门羹,一股热情的工作劲即刻被泼冷水。而对于职场老手来说,则有另一番见解。他们认为,首先,人在职场身不由己,利益之下,凭什么要求人人都与你方便,携手并进?再者,冰冷无情有时并非不好,在某种状态下,它也是专业敬业的代名词。职场如战场,冷漠似乎也成了自我保护的盾牌。

二.社会道德冷漠的原因

1.对道德本质的误解。

2.对道德原则的冲击。随着通讯技术的发达,从而根本上动摇和威胁到整个社会的正义秩序。同时,社会正义要求善恶与奖惩相对应,但现实生活中,在一些范围内对那些不正义行为实行特殊保护,反而对抵制者进行打击报复,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这就造成很多人明哲保身,不敢出头。

3.心理机制影响。首先,消极的情绪体验导致道德冷漠。人的本质是社会性,交往活动是人的基本活动,在交往中产生移情效应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体验。其次,从众心理导致“看客”行为。再次,人格缺陷导致道德冷漠。

四.理性分析

1.公家缺乏公德意识,导致社会公德冷峭。从久远来看,必然会使白己酿成具有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缺乏热情、爱心、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冷峭心态的人。

2.社会正义力量是主流。可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成员因为思惟境界分歧,价值判定尺度分歧,道德涵养的水准分歧,他们在措置碰着的问题时的立场和步履也分歧。所以,社会上呈现一些有悖于社会公德的现象并不奇异。

3.社会道德冷漠是支流。

对策

1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良好的道德氛围。本性淳朴不敢再去助人为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关于乞讨内幕的揭露,是的人们对于弱小者不再抱有同情心。每一年,央视的《感动中国》不错,但是,媒体在做公益广告和宣传时应该更加注重平民化,亦需要注重宣传的多样化使人们在耳濡目染之下,自觉净化心灵,不做一个道德沦丧者。2.国家必须加强对于法律的完善。不能再做“马后炮”防患于未然行政监督体系政府官员上梁不正下梁歪

3.要提高公民的辨别能力和认识水平。孟子曾说,性本善。价值体系,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我们这个社会缺少特立独行,不同流合污,不愿被世俗同化的人。必须提高公民的意识水平,提高他们看待问题的能力和鉴别能力。

4.必须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端午节之争民族精神鲁迅的批判精神

综上所述,“道德冷漠”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其背后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对“道德冷漠”现象的矫治,必须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弃绝冷漠,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营造互相帮助、互相关怀的温暖氛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道德经》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老子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由于他善于修道养寿,司马迁说: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

贝多芬,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他成功的秘诀。“从他的身上散发出的一种勇气、一种斗争的幸福、一种感到与上帝同在的陶醉,传染给了我们”。尽管他的人生是痛苦的,但他的音乐是欢乐的。欢乐抓住了人。这是一种征服,是对痛苦的一场战争,是他对欢乐的追求,是他的成功,是他不断奋斗的成果!是挫折,让小溪成为气势磅礴的瀑布;是挫折,让小轻虫摇身一变,成为美丽的蝴蝶,是挫折,让无色的阳光变成七色的彩虹,也还是挫折,让李太白能做出“大笑一声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彩虹固然美好,然而也只有在风雨之后才可以见到这样美丽之景。

法律

摘要: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这是现代法治社会对每个公民的要求,特别是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法律素质的提高更为迫切。但近几年来,在大学校园里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不稳定因素凸显,导致一系列犯罪事件的发生,令人担忧。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刻不容缓。这篇论文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作了法律方面的分析。

关键字: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

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支撑主体,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整个社会法治文明的程度。一)大学生法律知识水平不高,法律观点偏差。二)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权利意识不强。三)大学生缺乏准确理解和把握法治的基本精神。四)大学生对违法犯罪存在模糊观念。1.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2.实行“依法治校”,全方位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引导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3.深化大学“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4.改革法制教育内容,提高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实效性教学,遏制和惩处违法行为。5.通过各种校园媒体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哈尔滨理工大学 安全教育专栏

金志海《关于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思考》

杨建华《大学生法制教育分析及对策》

政府主导,民众积极参与,法制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维护公共秩序要求的是不做违法的事这是法律要求具有社会公德提倡的是积极与犯罪现象作斗争这是道德层面的要求作为大学生知识层面以及道德感应该过于常人所以不能只因为符合法律标准就满足己人格就是人的样子,是人的心态、品格、个性、气质和行为方式的基本特征。个人的人格魅力就是表现真实的自我--自己自觉自愿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而不是迫不得已装出来的样子人格魅力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发展积极的心态,表现真实的自我。人格魅力的基本点就是真诚。

有善良的本性学会包容自知之明,不断学习有是非观念,决不做老好人人格魅力就是一种感觉,为了表达这种感觉出来创造的词。人格魅力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下载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分析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分析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 2012级教师教育学院 体育教育专业 1220801103 郑静 [摘 要] 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目前部分大学生不讲社会公德......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5篇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令人忧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社会、学校、自身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及原因分析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及原因分析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及原因分析 【摘要】 大学生今后将遍布并掌管社会的各个领域,他们的知识技能和道......

    大学生道德素质缺失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道德素质缺失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 :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加强,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道德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致使大学生道德观念出现了模......

    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缺失归因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缺失归因及对策 【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市场中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或多或少存在不诚信行为。本文拟从制度层面、道德角度分析产生这种不诚信行为......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理性审视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理性审视 陶书中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3)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是一个社会的灵魂,是个人修身立命之本。当......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良好的人文素养会促使大学生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针对现阶段我国大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的现状,分析其原......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

    一、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 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能够做到诚实守信,其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事件不断发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