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建设策略探讨(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07:2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建设策略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建设策略探讨》。

第一篇: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建设策略探讨

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建设策略探讨

张采薇

 2012-05-04 09:06:01

来源:《农村经济》2011年第9期

摘要:乡村景观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目标,对乡村各种景观,特别是对乡村民居景观、乡村文化景观、乡村公共设施景观等进行改造、优化、开发的活动。本文针对我国乡村景观设计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建设的重大意义,以及强化景观设计理念、廊道与斑块协调建设等策略。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村景观,策略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由我国政府推动、旨在造福广大农民的宏伟战略,其内容涵盖农村发展的诸多方面,乡村景观建设也应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目前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景观建设并未受到普遍的重视,与之相关的建设内容也存在一些问题,即乡村景观建设缺乏系统规划,村庄住宅建设随意性大;新村设计城市化,景观过分人工化;村民自住建房缺乏景观意识;传统建筑损毁严重;乡村古树遭大肆贩卖,农村居民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恶化了环境景观;等等。由此,对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和策略的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一、概念与意义

乡村景观(Village Landscape)是指以人口自然聚居形成的村庄为中心的聚落景观、农业景观、乡村自然景观的综合体。而聚落景观包括乡村民居景观、乡村文化景观、乡村公共设施景观等,主要体现为建筑景观;农业景观包括农田景观、牧场景观、果园景观、鱼塘灌渠景观等;乡村自然景观包括村庄周围的山体、河流、湖泊、海岸、森林植被、野生动物等。

乡村景观建设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目标,对乡村景观进行改造、优化、开发的活动。乡村景观建设的意义包括四个方面。①为村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通过景观建设形成整洁的村容、优美的环境,缩小城乡差距。②保护、传承地域传统文化。通过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乡土特色的历史人文景观的修缮,实现对乡村深厚传统文化的继承。③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④发展乡村旅游,吸引向往田园风光的城市居民前来游憩、休闲,为村民提供就业和增收渠道。

二、乡村景观建设策略

1.强化景观规划理念

将景观设计规划理念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中,要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发挥当地的地域个性,即地域所具有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产业、气候条件、土地条件、村民思维方式和建筑样式,设计既要扎根于地域风土(当地气候、地质、地形、植被),又要传承地域历史和文化。〔1〕

要制定有关乡村景观保护、规划、设计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编制办法。乡村景观规划有着不同于城市景观规划的特点,但目前还缺乏对乡村、自然有深刻理解的乡村规划师,很难保证乡村景观规划的质量。因此,应该抓紧培养一大批既懂得空间规划知识,又具有乡土、自然知识的乡村规划师。〔2〕村民自己新建、改建住宅时,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结合乡村景观规划,对民居的高度、风格、位置、材料等进行控制,以符合村庄整体的景观特色。

2.廊道与斑块协调建设

在景观学(Landscape Studies)中,廊道(corridor)是指具有线性或带形景观、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乡村景观廊道主要包括河流、道路、林带等。斑块(patch)是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的空间单元。乡村景观斑块主要包括村落、农田、草地、湖塘等。在乡村景观建设中,廊道与斑块的建设应该协调推进,不论是河流等自然廊道,还是公路等人工廊道,保持其连续性和两旁的造林绿化都是必不可少的,有条件的地方应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休闲带。要优先保护集中连片的农田和自然植被斑块,通过规划景观空间结构,使耕作斑块、居住斑块和自然斑块大集中、小分散,确立景观的异质性来实现生态保护。规划中集中使用土地以确保大型植被斑块的完整性,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3〕对于村落来说,应着力营造其内部的均质性,实现民居的风格统一和分布均匀,突出村庄入口、街巷交叉口和重点地段等节点的景观特征,强化聚落景观的可识别性;对于农田则避免其破碎化,保持其一定的面积和较为规整的形状,减少其中不必要的人工建造物。

3.改造乡村民居景观

在新农村建设中,对于现有乡村民居中有历史价值、名人价值、艺术价值的古旧民居,要尽量予以保护、修缮,有的可对内部进行一定程度的现代功能完善,便于现有居住者的生活改善;对于村民自建不符合本地传统民居风貌的砖混建筑,应进行传统风貌改造;对于统一新建的新村,应具有乡土特色,尽量避免现代样式、城市样式;对于无景观价值、无法改造的新旧建筑应予以拆除。

4.加强传统文化景观的保护修复

乡村传统文化景观大都没有得到政府文物部门的保护,但对于乡村景观和村民精神需求和人际粘合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注意保护、修复。对于曾经塑造了村民记忆而又已被拆毁的重要传统文化景观,可在修旧如旧的前提下进行重建。如一些村庄里的牌坊、戏台、庙堂等。要深入挖掘地方传统建筑文化及民俗文化的精髓,继承传统建筑所特有的造型及构造手法,实现现代乡村建筑的文化复兴。

5.注重公共空间景观建设

传统的乡村一般都有公共空间,比如祠堂、戏台、水塘边、集市场地、村口大树下等等,它们是村民集体活动和相互交流的重要场所。有的乡村公共空间具有多种用途,农忙时用于晒谷,农闲时用于简单的活动,婚嫁时用于娶亲活动,殡丧时又可以用作道场。这些公共空间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景观建设中体现乡村文化内涵的重要方面。在景观建设中,要注意赋予这些历史传统场所与空间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的形式和功能,满足现代乡村居民生活与休闲娱乐的需要。对现有公共空间应进行建筑改造、四周绿化、座椅设置、灯光配置等景观功能完善,根据村民需求和村庄实际,进行新公共景观建设,赋予其健身锻炼、村民大会、儿童游乐、电影放映等功能。

6.建设绿化景观

大力进行考虑造景效果和季节相变化的村庄绿化规划设计。对于旧村更新改造,要照顾到当地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进行绿化;对于建设新村,则可相应提高绿化标准,统一规划、集体栽种,乔灌木搭配,形成多品种、多层次、多形式绿化格局,体现地方特色。〔4〕

村中的池塘、河流、学校、道路、公共活动场地等是绿化的重中之重,原因之一是其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条件较好,易于成景。原因之二是它们的景观构成往往成为村内的景观骨架。在村落周围应建设保护绿带,形成环村景观林,一可游憩,二可强化边界效应;〔5〕在乡村农宅与企业之间建设隔离林带,协调两者环境景观;在每个民居周围应广植竹木,利用绿篱来分隔每家的院落。要求村民家家户户在房前屋后栽花植树,不仅营造田园生活画卷,还能够改善局部小气候,形成适宜的人居生态环境。

就大多数乡村地区而言,其经济等各方面条件还比较低下,管理又不够精细,因此,不应选用高档次的植物,而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以抗逆性强兼具观赏效应的乡土树种为首选,注意观赏性树种与当地乡土树种的有机搭配,如可选用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的果树和经济林树种,以及选择一些有一定自播繁衍能力的植物种类,体现乡村独有的“野”趣。还可选用适应性强、花期长、管理方便的多年生宿根花卉。

7.兼顾景观的生产性、经济性

乡村景观建设要为农民的脱贫致富助一臂之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支持景观建设的积极性。如树种选择上要把树种的生产功能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并用密植间伐的方式求得景观和生产的统一,或直接选用一些观赏价值高的果树作为造景树,在植物的选择上要注意植物本身的药用和食用价值。〔6〕

实行土地集约经营,保护集中的农田斑块。几乎每个国家国土面积的大部分都是农业用地,农作物的播种、生长与收割体现了季节的变化、时间的轮回,这样的农业景观是乡村景观中田园风光的集中体现。应利用田地的划分,配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形成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能形成田园景观效果的乡村风情。还可选择具有观赏效果的瓜果蔬菜等进行植物培植,并将农业生产和园林建设结合起来。

将庭园经济作为乡村景观进行建设,适当开发极具本土特色的家庭园林景观式农家乐、农业休闲观光体验园,为村民创收创造条件。以乡村景观为基础的乡村旅游开发必须与当地生产、生活相协调,确保旅游设施建设和项目开发与地方景观、文化的融合。

8.保护乡村古树

乡村的古树一般都有很长的树龄,往往具有风水意义和位于村庄重要公共空间位置。除由政府进行挂牌保护、法规制约外,还要引导村民制订村规民约,参与古树、大树的保护。通过各种方式使村民意识到大树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促使他们放弃杀鸡取卵式的眼前利益。

9.注重营造水景

水景是景观建设不可或缺的要素,在乡村景观中更是山水田园风光的体现。要充分利用村庄内部和附近已有的河流、小溪、水塘,进行适度改造。即使在半干旱区,也可开挖池塘蓄积雨水,既可灌溉,也可造景。

10.营造动物景观

动物作为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派生物,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田园和自然风情。从景观效果和可及性来说,乡村野生动物主要有鸟类、蝴蝶和蜻蜓等昆虫、鱼虾蟹等水生动物、蛙类等两栖动物,也包括一些小型陆生哺乳动物;而田间道上的牛、马、驴、骡等家畜更是乡村一景,农家养殖的鸡、鸭、鹅、猫、狗等也具有景观效果。维持良好的生态、管理好家畜家禽,是使其发挥景观功能的关键。

11.提高村民景观意识,鼓励村民参与规划建设

由于乡村传统文化的断裂和对物质生活的单向追求,村民大多缺乏正确的景观观念和审美素质。在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政府应有意识对村民进行景观价值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景观意识和审美水平。多角度宣传乡村景观保护和建设的重要性,使他们认识到乡村景观建设不仅仅能改善生活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也与他们自身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

可以组织举办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竞赛,组织专家和村民进行评审;以区域或村为单位评选出乡村景观最优地区,予以表扬和奖励,不仅可以提高乡村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水平,而且还可以加强各地的交流与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加强村民对自己家园的认同感,重新建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观,激发他们改善乡村面貌的热情,树立创造美好家园的责任感。〔7〕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乡村景观建设必须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在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应鼓励村民参与,充分尊重村民意愿,了解村民的合理需求,注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激发村民互助合作、共建家园的积极性。在实施前要通过展示、宣传,使村民充分了解建设的意义与实施过程,争取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同时也鼓励村民提出各种建议和意见。〔8〕

三、结语

乡村景观,不论是阡陌、溪流、林木,还是农田、村落,都是海德格尔对理想的人类生存形式——“诗意地栖居”的完美体现。古代文士的居住选择是“居山水间者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乡村景观、田园风光的“如画”、“入诗”,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乡村与城市相比,具有生活恬静、节奏舒缓、人口密度小、亲近大自然的特征,作为人文与自然的综合体,乡村是介于大自然和城市之间、非人造与人造混合的环境。要保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中国人心灵向往的意境,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不可或缺。因此,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强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建设古朴典雅、生态宜居、兼顾生产性和经济性的现代新村,是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王峰.地域文化在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传承[J].创意与设计,2010,(03).〔2〕陈飞平,李华,张绿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的营建[J].福建林业科技,2009,(01).〔3〕肖笃宁,高峻.农村景观规划与生态建设[J].农村生态环境,2001,(04).〔4〕郭佳,唐恒鲁,闫勤玲.村庄聚落景观风貌控制的方法[J].小城镇建设,2009,(11).〔5〕〔6〕李文塔.新农村背景下村庄景观整治规划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园艺文摘,2010,(11).〔7〕姜丽.法国乡村景观环境建设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农学通报,2009,(〔8〕章波.城乡统筹发展下的乡村景观建设[J].魅力中国,2009.(01).14).

第二篇:探析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旅游建设策略

探析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旅游建设策略

摘要:当前,新农村建设正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其中乡村旅游建设 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建设发展创 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乡村旅游建设又进一步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两者存 在良性的互动关系。乡村旅游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建立在丰富的旅 游资源、有利的政府政策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基础上。为了加强乡村旅游 建设必须从科学规范抓起,做好品牌营销、教育培训和生态建设等工作.关键词: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

新农村建设正在我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越来越多的 经验表明,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有效模式之一。目 前中国的旅游业形势的发展迅速,从旅游业产生的对经济与社会 效益强劲推动作用来看,旅游产业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 效益、改变城乡的二元结和为农村增添活力等方面,起到重要的 促进作用。本文将着重探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建设策 略.一、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建设的良性互动关系 1.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为乡村旅游建设发展创造了良好的 条件 ①乡村旅游建设获得了政策和资金扶持。新农村建设以发展 农村经济为宗旨,国家鼓励更多的企业在农村地区投资兴业。乡 村旅游以投资小、见效快,成为众多企业青睐的项目。政府部门为 了促进乡村旅游建设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而且也使农村地区得到更多社会资本。同时,政府还增加了对农村经济的总体投入,乡 村旅游也得到部分款项建设资金.②乡村旅游建设获得了科学技术和智力支持。新农村建设重 视对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产业经营模式的改变,这给农村旅游业 建设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而农村教育水平的改善,不仅提升了 农村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同时也为乡村旅游重点培养了经营管 理人才.③加强乡村旅游设施建设能力。新农村建设成果具体体现在 极大地改善农

村基础设施状况,尤其是交通、通讯、环境卫生基础 设备的改善。这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为乡村旅游业的建设和发 展奠定了基础,大大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④乡村旅游建设注入了充实的文化内涵。文化内涵的发掘与 保护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例如,原始古老的乡村庆 典节日、喜庆的婚嫁活动、文化艺术节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艺 术戏剧舞蹈、民间文学和其他文化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 艺术资源将成为乡村旅游的新资源,以满足游客的多层面的需 求。充实的文化内涵使游客的旅游活动不仅仅停留在游山玩水视 觉享受,更带来丰富的心理体会.2.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 ①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当地商业、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断扩大的旅游需 求同时直接增加了对农产品的需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 业化的发展.②可以提供农民就业岗位。乡村旅游所幅射的行业十分广 泛,涉及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娱乐等方面。这些服务性行业对 劳动力的需求较大,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富余劳动力的安置 问题。久居都市的人们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让农民提供在服务 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回报,而农民从收入增长中体会到新农村建设 的带来的实惠.③可以提升农民文化素质。随着游客的大量涌入将带来先进 的文化、道德观念、思维方式、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农村旅 游,可以缩小城乡之间距离,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实现人与自 然和谐发展。特别是在偏远山区,能够打开一扇了解外界的窗口,促进人们观念的转变,促进当地经济发展.④可以促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 展,为了打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各级政府将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 入,乡村则以集体或个人出资的方式,不断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条 件,加快旧村改造步伐。通过这些人们的共同努力,使农村进出的公路、通讯条件、公用设施、垃圾处理等设施明显改善.二、乡村旅游鲜明的时代特征 1.对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与创新 新农村发展战略是我们党在深入分析当前局势的基础上做 出的重大决策,本身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由于新农村建设产生 的背景特殊,必须承载了当前这个时代要求的许

多重任,并根据 我国经济和社会状况现状提出新的解决方法。乡村旅游建设正是 顺应了时代的要求,立足农村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一种崭新的经济 发展模式,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与创新.2.生态和谐共存 乡村旅游以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城镇居民前往消费,既实现 了农民增收,又让游客得到了满足,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在建设农村旅游中,必将更加重视生态保护和环境的可持续性,这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3.乡土文化丰富 乡土文化一种围绕农业为主题的文化,有一个明显的区域差 异,体现了历史、经济、科技、民俗、文学和其他文化丰富的内容.乡土文化不仅包含了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包含了自然生态文 化,这正是乡村旅游的突出特色.4.农家休闲体验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渴望回归自然放松心 情,乡村旅游中的农家休闲体验正给了人们一个这样的机会。在 乡村旅游活动中,游客采摘果实、垂钓网鱼,体会简单淳朴的农家 生活方式。而这种独一无二的农村地区的魅力,让游客流连忘返

三、乡村旅游建设的基本条件 1.丰富的旅游资源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反之,旅游资 源是否丰富决定了在乡村旅游建设能否成功。乡村旅游是以自然 资源为基本条件,辅以一定的旅游活动内容的一种新的旅游模 式。因此,建设乡村旅游只有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才可能会得到 进一步发展,并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共同进步.2.有利的政府政策 如前所述,乡村旅游业与商业、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发展 息息相关。这就需要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旅游发展相关的 旅游、环保、教育、商业、卫生等各个部门通力协作。要重点解决一 些乡村旅游建设中的迫切问题,如基础设施改善、人力资源储备 等,给予乡村旅游建设有利的政府政策。同时,在旅游开发项目时 应享有必要的优惠倾斜,为刚刚起步的乡村旅游创造宽松的政策 环境,以促进其健康发展.3.完善的基础设施 政府在制定农村基础设施规划时,除了满足村民的一般日常 生活需要外,还要以发展的眼光充分考虑到发展旅游业的需要.只有配备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才有能力满足游客餐饮、住宿、交 通、购物、娱乐和其他方面的需要。同时,这些基础设施应有机结 合农村的传统特色和一

定的时尚设计元素.四、乡村旅游建设具体措施 1.科学规划建设,做到全面发展 在旅游开发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与农村的其他建设项目相结 合,通过科学规划,全面整合资源,策划好旅游项目,帮助乡村旅 游平稳有序的发展。当地政府要在深入调研本地农村旅游资源后 进行科学论证,制定出符合本地农村实际的旅游发展规划。政府 部门之间需要通力合作来为乡村旅游构建科学的政策环境,做到 全面发展.2.打造知名品牌,推广自身的特色 乡村旅游能够让那些久居都市的旅游者远离那些喧嚣的环 境,在农村的自然环境中得到身心的放松。因为乡村旅游的亮点 与特色就是乡土气息和田园氛围,能够让旅游者体会农村湖光山 色和传统习俗文化。当地政府要将各个景点统一包装,积极宣传 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主动出击寻找客源。不断开发新的旅游资 源和具有强烈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满足旅游者需要,打造并推广 自己的旅游品牌.3.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以期能够高水准的发展 我国的农民所接受的文化教育普遍有限,而他们的素质对乡 村旅游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在急需对乡村旅游就业人员 开展专门培训,让农民增加对游客的接待能力。对于高层次旅游 管理人才,可以向外引进或者挑选接受能力较强的人员前往专业 院校进修.4.加强环境生态的保护,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 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基础,空气和环境如果遭 到污染破坏,也就无法吸引游客。因此我们需要对资源合理规划,避免资源的破坏性利用,这样不但能够使得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 收的一个渠道,也可以推进农村的环境保护,达到可持续发展的 目的.五、结语 乡村旅游建设是富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科 学的结合了旅游业尤其是乡村旅游业与新农村建设,使二者得以 和谐互动发展。虽然乡村旅游建设还在探索阶段,但它所具有很 强的发展潜力和前景是无可争议的。在乡村旅游的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当地自身特色,在全力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依 靠科学规划的指导,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从 而促进整个社会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 参考文献: [1]李庆雷,马继刚,杨帆.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 及实现路径探讨[J].乡镇经济,2007,(10).[2]周新桥.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构想的基本特征[J].山西 农业大学

学报,2007,(06).[3]郭祖炎.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四个关键要素[J].大连干 部学刊,2007,(12)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旅游设计

旅游地产策划研究: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旅游设计

旅游地产策划研究: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旅游设计

一、旅游示范村的选择思路

二、旅游新农村模式结构

三、G+V+I+F的投资模式

四、示范带动与带状区域发展

一、旅游示范村的选择思路

选择示范村,是旅游局开展工作的第一步。必需有的放矢,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选择示范村,应该从资源、交通、市场、旅游基础四个方面下手。

1、乡村旅游资源分类

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可以说,几乎包含了所有的类型。就乡村旅游开发的角度看,我们应该首先去除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等已经由国家直接控制的成型的景区。因此,乡村旅游,更多的是着眼于景观农业及乡村休闲。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把乡村旅游资源分为五大类:

山水环境资源――以山岳、河流、溪谷等等地质、地貌、水文等等自然环境的独特观赏价值为基础,形成了山水景观基础,是“山水型旅游新农村”。

生态环境资源――以绿色植被为依托,形成的郁郁葱葱的环境,特别是较好的森林覆盖,成为氧吧,形成了生态环境基础,是“生态型旅游新农村”。

田园环境资源――以乡村田园的农耕风貌为特色,形成一幅优美的乡村田园农耕景致,形成了田园景观基础,是“田园型旅游新农村”。

村落环境资源――以古村落、古街、古巷、古民居、特色民居、特色村庄建筑、新型特色村落建筑、民俗风俗习惯等等文化为基础,构成独特的村落景观,形成了村落景观基础,是“村落型旅游新农村”。

经济产出资源――以果林、花卉、大棚、药材、牛羊牲畜、鱼塘、简单副食品加工等等农作物、经济作物、农副产品加工、畜牧业、渔业等等为依托,形成独特的景观环境和经济产出基础,是“新农产业型旅游新农村”。

对于不同的资源类型,应该有完全不一样的旅游开发模式,也因此对新农村的效果及示范推广价值产生不通的影响。我们应该选择在一个区域有代表性的、可推广的、易于成功开发的类型,进行试点。

对于试点,我们建议选择对于本地休闲市场有吸引力的资源进行开发,并且,争取选择多种资源结合的村落,进行综合性开发,是试点选择的最佳条件。比如,有山水景区的古村落,有独特产出和田园风光的近郊村落,都是最好的示范村。

2、市场基础与交通条件

一般来说,新农村作为区域性休闲旅游项目进行开发,是比较容易启动市场,形成成长快速、效果明显、带动性强的结果。因此,交通便捷、离城市近,是休闲市场最佳的目标村。因此,示范村的选择,应该把交通条件放在重要的位置,把区域性休闲市场影响放在重要位置考虑。其中,餐饮市场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可以说,特色乡村餐饮,是中国乡村旅游的核心。

另外,国道、省道边交通节点上的村落,具有特别优势,可以成为以路为生的旅游村。

3、现状选择

不要在没有旅游经验的村落搞试点,也不要在经济落后的村搞试点。

有一定经济实力,至少在区域处于中上水平,才可以保证村集体、村民参与旅游项目开发的能力,以及村民建房的能力。

有旅游经验,才能保证村民对旅游市场有基本的概念,有信心、有初步的认识基础。因此,应该选择村庄现状较好,有旅游经验的村落进行试点。

二、旅游新农村模式结构

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旅游开发对于实现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文明乡风形成,整洁村容建设,都具有直接的作用,并且达到非常良好的效果。旅游与这20字方针的关系,就是旅游新农村的模式结构。旅游产业,以游客的旅游消费过程为核心,形成了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了对农村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形成了旅游新农村全新的模式。

新农村景观――吸引游客观光――观光收入;

绿色新鲜农产品――吸引游客餐饮――餐饮收入――农居转变为生产资料;

乡村田园环境――吸引游客住宿――住宿收入――农居转变为生产资料;

经济作物――吸引游客购买――购物收入――高附加值销售农产品;

因此,有游客消费,带动形成了景观农业、经济作物、农副产品加工、改善农民住宿并形成农家接待能力,并由此形成文明的乡风、整洁的村容,民主的管理,达到由旅游而建设新农村的经典结构。

三、G+V+I+F的投资模式

旅游新农村示范的投资,应该包括四部分,即政府G(government)、村集体V(village)、投资商I(investors)、农户F(farmers)。

政府应该对交通道路、上下水管网、水利灌溉等公共设施的建设给予补贴,对村落规划、技术辅导予以支持,对市场起动、宣传推广、前期消费带动,给予直接的扶持。重庆、成都等地政府埋单消费农家乐,就是一种有效的启动支持。

在政府协助下,核心机构,是村委会,这是代表集体经济的决策机构。村集体经济对于整体发展的投资和决策,是系统科学发展旅游新农村的关键。应该选择集体经济相对较发达的村落进行旅游新农村建设,这样才能较好的建设基础设施,投资一些中型的旅游项目,形成较大的吸引力结构。

投资商,是建设新农村的外来动力。应该尽量吸引外来投资人,投资几百至几千万元资金,建设独立的旅游项目,比如大棚餐厅、大型鱼塘、景区项目、野奢酒店、山水酒吧等等,成为带动旅游的重点。应该规划一批旅游项目,吸引多家机构投资,已达到区域吸引力的最大化。

农户,是旅游新农村的主体,是受益人,也是投资人。农户投资新民居建设、投资餐饮(农家乐),投资经济作物(花卉、果林等)、投资家庭旅馆等等,是打造新农村最为重要的内容。

四、示范带动与带状区域发展

一个村的示范,可能带动一个区域。旅游局长们必需考虑示范村的带动模式。

我们建议,以带状结构为目标,进行新农村带动区域的规划,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沿路带状发展

一条近距离大城市间的通道,是最好的休闲带。一条景观大道,可以带活沿路一条休闲带。开放式休闲景观大道的规划与建设,对旅游新农村独具价值。沿路进行旅游新农村规划与推广,是非常有效的旅游发展战略。

2、沿河带状发展

河流,是城市景观的血脉。滨河大道与沿河乡村带,是发展旅游的最佳区域,一种滨河休闲区域。水是灵气的聚集,有水就有开发价值。沿水带旅游新农村开发,包括以水为游线,沿水开路,沿水成景,都可以形成较快的发展。

3、沿山带状发展

城市一般在坝内或谷地,总有山环水抱,这是中国风水。山前地带,往往形成一座城市的风景线,就象河流成为风景线一样。因此,很多城市,都有沿山发展休闲带的极佳条件。旅游新农村,在沿山发展中可以脱颖而出,形成带状区域发展。沿山旅游公路,可以很好的带动沿山乡村旅游。

4、环城带状发展

大中城市的消费能力极强,形成了环城郊区的休闲旅游繁荣局面。旅游局长应该借助于已经形成的基础,规范城郊休闲、形成城乡一体化休闲旅游发展结构,形成环城带状发展的格局。环城带结构中,新农村与大中型旅游休闲度假项目同时并行,城乡发展融合,是最具商业增值价值的发展结构。

总结:旅游局长应该善于选择旅游新农村示范村,运用G+V+I+F的模式,借政治东风,推进乡村旅游开发,并运用带状发展推广战略,形成新的旅游发展突破局面。

第四篇:如何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主政治建设

如何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主政治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扎实稳定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稳定压倒一切。基层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关键。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利益冲突,矛盾冲突不断增多。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农村社会稳定的意义更是至关重要。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抓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仅对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保持农村稳定,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而且能够充分的调动农民群众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制度保障。

然而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过程中,尽管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施作为保障,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特别是此次村委换届选举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村民自治过度膨胀。一些村民及部分村干部认为村委是村民选举产生的,政府无权干涉村民委员会讨论决定的事(包括违背法律的一些村规民约),无权干预村民自治方面的事。认为自己干部身份是村民选举产生的,与组织任命无关,从而忽视或抵制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

二、村支部与村委会的权利边界依然很模糊。一些村党支部书记认为,要想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就必须要把村里的所有大小事务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由自己说了算,村委会甚至是村民大会做出的决定如果自己没有点头,就无效。然而一些村委会主任认为自己是村民选举出来的,我凭什么要听你的摆布,于是不愿服从村党支部书记的领导,甚至严重的直接与村党支部书记分庭抗议。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就是我国《村组法》没有对二者的关系做出明确的规定,导致人民对此理解不统一,从而使二者在村务问题上互相扯皮。这产生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内耗,使新农村建设缺乏有力的组织保证,从而延误了新农村建设。

三、宗族势力干扰村民自治。一是由于农村的特殊环境,很多农户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形成不同的宗派、家族势力。特别是在村委会选举的过程中,由于这些大家族人多势众,很容易操纵选举过程。二是由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后,群众的参政意识不断增强,小区域意识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拉帮结派现象比较严重,选举中出现的不平衡现象愈发明显。选举中选民往往选自己所在区域的人员而抵制其他候选人。

四、部分村委会选举存在贿选。农村贿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感情贿选。一些候选人利用个人感情为主要手段,向那些与自己关系比较好的家庭拉选票,以求获胜。二是物质上的贿选,比方说在选举过程中,凡是给自己投了票的,就当场给予物质奖励或口头承诺事后兑现。三是金钱贿选,也就是说投票人只要投其一票就可以从他那里获得实实在在的钞票,这种现象不多,但也个别存在。

五、农民的素质还达不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由于我国文化教育的总体水平不高,以及中国历年来的传统思想,使村民出于一些利害冲突而出现一些非理性的行为。比方说接受别人的贿选,或以罢选来挟制政府以达到他们的不正当得利等等。

六、过度强调少数服从多数。一些村民及部分村干部简单的认为‚民主‛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只要任何一件重大事务是大多数人投票通过的就是民主。只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或满足了大多数人的要求就是民主。也正因为有这个认识偏差的存在,在进行民主决策时往往产生为了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少数人的正当权利,抵触法律规定的一些事项。

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及早实现,本人认为必须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逐步完善本区域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紧紧抓住以下几个重点环节:

一、把握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在规范干部行为,提高农民素质上下功夫。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不仅仅是针对村干部而言,而是在加强对村级干部的教育、培训,抓好他们对民主政治建设相关政策、理论的学习,提高民主意识的同时,加强提高广大农民素质。切实加强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群众学习和掌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要求和方法,提高民主管理能力以及职能技术培训等。比如通过加强村级民主建设的宣传教育,让群众知道:积极参加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民主活动,不是毫无作用的形式主义,让他们认识到民主政治建设和他们的利益休戚相关。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教育,让群众真正明白,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是保证农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权利的重要手段。要教育群众,选好村干部、加强对村级事务的管理

和监督,关系自己的切身利益,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努力通过民主决策,多办好事实事,增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真实感。与此同时加快经济发展,为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提供物质保障。用好各种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惠农政策,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通过发展经济,使农民群众解除物质生活的后顾之忧,激发政治热情,增强民主意识,提高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

二、把握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施进程,在积极推进,稳妥实施上下功夫。事实证明,农村和农民工作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既要积极大胆,尽快解决各类问题,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防止简单化和草率行事。如果把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作为一项突击性的任务,简单操作,马虎了事,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会引发农村不稳定因素的出现。就村务公开而言,目前一部分村由于日积月累遗留下来的问题很多,有些问题本身就比较敏感,如果不加分析地进行公布,很可能会激化干群矛盾,产生不安定因素。因此,实行村务公开,在内容上要力求真实、准确,在方法上要力求科学、谨慎。特别对由于某种特殊原因,暂时不宜公开的内容,可以在村务公开制度逐步规范、矛盾相对缓和、问题基本搞清并得到妥善处理后,再还群众一个明白。

三、把握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施主体,在充分尊重村民自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上下功夫。村民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权利,必须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真实的体现,任何阻挠或限制行为都不符合民主政

治建设的要求,但实行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绝不能以削弱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代价。必须加强村党支部的建设,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来指导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避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偏离正确的方向和陷入无序化。一方面村党支部要界定村两委会的职责,使村委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履行自己的职责并接受党支部的监督。另一方面村党支部要避免统揽一切,保证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同时,村党支部要作好自身的党内民主建设,以制度的形式确立党员对党员干部的民主监督,并通过党内民主来引导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本身就是党赋予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责,只有在党组织的领导、组织和监督下,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才能获得最可靠的政治保证。因此,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要采取可行措施,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党的意志转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善于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吸收为党组织的决策依据。

四、把握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检验标准,在注重建章立制,抓好贯彻落实上下功夫。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内容具体化和程序化,严格按照制定的程序办事,扩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渠道,保障农民群众在参与过程中的信息平等权,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公开性和透明性。用法律法规来指导农村各项事务生活,作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制度建设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但真正要把这些制度落到实处,产生效果,还需要作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制定适应新形势的新措施、新制度,并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制度的落实,提高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整体水平,使这项工作真正对新农村建设产生强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如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细化的方式写入村规民约来指导村民的行为,为村民积极参与村事务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五、把握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区域特点,在强调步调一致,坚持因地制宜上下功夫。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我们既要按照上级组织的要求抓好贯彻落实,同时又要根据自身实际决定工作方针,将普遍性要求与特殊性乡情、村情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搞好分类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正确处理好重点与一般、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突出区域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

六、把握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宣传力度,在创新宣传形式,注重实效上下功夫。通过树立一些适当的典型或例子来打破既有的习惯和心理定式,使农民群众清清楚楚地感受到,只有充分合法地行使赋予的民主权利,才能切实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

第五篇:乡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乡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策应旅游景区景观带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夯实扩权强镇基础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现状

__村__村位于__乡中心区域,__浒坑交接处,距乡政府__公里处,全村共有__户,__人。该村地理条件较好,是进入__景区的东大门。近年来,随着__旅游的升温,该村为服务旅游业,大力发展了种养殖业,旅游休闲农庄,农家乐收入稳步增长。

二、建设时间

本项目从20__年开始实施,到20__年底结束,全面完成各项试点任务,基本实现整体达标。

三、建设内容

(一)产业建设

1、特色产业。为配合旅游业,该村20__年拟发展5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及占地100亩的农旅机结合的农业种植、旅游休闲观光和果蔬采摘“三位一体”的旅游休闲农庄。

(二)基础设施建设

1、以__旅游开发为契机,打造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建设占地__亩,投资约__万元,具有__地标意义的迎宾广场。

2、为提升旅游品牌致富,提升服务旅游水平,投资约__万元,对中心村至集镇段公路进行人行道硬化、绿化、亮化、改扩建工程。

(三)民生工程建设

1、对中心村范围内现有农户进行改水、改厕100%覆盖。

2、对中心村范围内组巷道100%实行硬化、美化、亮化工程。

(四)农宅建设

对旅游公路两旁房屋全部进行庐陵风格里面改造。

(五)村容村貌整治

1、村庄规划。完成村庄规划修编。

2、村庄绿化。对新农村点进行绿化、美化,达到标准要求。

3、环境整治。新建污水处理工程和垃圾清运工程。

五、投资来源

该中心村改造整治资金由上级财政投资、部门单位帮扶、群众筹资组成。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该村在申报中心村改造立项之前,已通过各种形式采取召开村民动员会议、农村代表座谈会、组织参观学习、典型示范带动等多种方法,从建设新农村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建设重点及标准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多层次进行宣传,广泛动员,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把广大群众的思想统一到新农村建设这一宏大工程上来,使广大群众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自动投资、投劳,积极参加开发建设,为建设工作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二)精心安排,科学规划。

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因地制宜,精心安排,全力抓好建设规划,落实建设任务,分步实施。规划既要抓好村庄整体规划,又要抓好性项目建设规划。

(三)强化职责,促落实。

乡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村支部书记、包村干部为成员;村点成立理事会。共同抓好工作落实,形成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事事有落实的新工作格局。同时,成立由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乡长、分管领导、村主任、村民代表组成的工程实施领导小组和工程质量监督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工程进度和质量。各领导小组将深入一线,各司其职,认真负责,全力以赴抓进度,促落实、保质量,确保按期圆满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下载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建设策略探讨(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建设策略探讨(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村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做出重大战略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点。乡村组织处在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如......

    乡村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做出重大战略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点。乡村组织处在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如......

    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及策略.(大全5篇)

    第23卷第1期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Vol 123No 11 2009年1月Journal of Beijing Agricultural Vocati on College Jan 12009 3本文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

    新农村建设中思想道德建设的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思想道德建设状况 的调查报告 分校工作站崇 信 电 大 班 级 13秋行政管理 姓 名黄小丽 学 号 ***09是否申请学位否 指 导 教 师关于新农村建设中......

    论新农村建设中村镇建设管理

    论新农村建设中村镇建设管理摘 要: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村镇建设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就当前村镇建设管理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梳理,提出村镇建设发展的基本思路,......

    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建设问题浅析

    【摘要】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建设新农村重点......

    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分析

    于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分析报告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充分了解我县的新农村建设情况,同时为了自己毕业以后的从政道路......

    河南新农村建设中几个

    社 会 实 践 调 研 报 告 黑龙江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10-1班3号吴丽 河南新农村建设中几个问题的调查报告 摘要 一、 经济建设问题 (一) 一些经济数据 (二)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