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村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做出重大战略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点。乡村组织处在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如何正确把握乡村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从而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事关新农村建设的大局。立足冯雷实际,我们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组织应该扮演好五
个角色。
一、做公共事业的守夜人
相对于城市比较完善的公共设施及公共服务,农村的公共事业长期以来处于低水平徘徊,基础设施欠帐很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不高,乡村基层组织忙于“催粮催款、刮宫流产”的多取少予模式,乡村经济极为薄弱,没有实力和精力改善和发展公益事业。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广大农民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政策,使得农村的公共事业迎来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在此形势下,乡村组织必须强化机遇意识,大力加强农民行路、饮水、燃料等最急需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群众真真正正感受到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变化,感觉到党和政府在公共设施方面的投入和努力,2006年,我县通村油路的超常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行路难,使好多群众多年的愿望变成现实,便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在群众眼里,新农村建设成为一项民心工程。
二、做产业发展的领路人
要提高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就必须始终把发展主导产业,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从根本上解决农业薄弱、农村落后、农民贫困的问题。农民群众普遍都有致富脱贫的强烈愿望,同时又存在致富无门,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的问题,特别是作为千家万户组成的一个分散的群体,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前处于弱势地位,常常会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面临自然和市场的双重压力。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组织一是要在那些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的领域发挥作用,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和农业的集约化程度。要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壮大农业规模的重要手段。2006年,我镇确立了“长抓果、短抓棚,一村一品”多种经营的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了苹果、大棚、畜牧为主的多种经营三大产业,培育建成耀卓苹果科技示范园,“康家牌”无公害西红柿、红提葡萄等特色产品。以切实为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科技、资金、流通等服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去年我镇荒地村的红提葡萄喜获丰收,实行了集中统一出售,达到了产量高、流通畅、价格稳、收入多。
三、做科学技术的助推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就要把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带动,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关键。乡村组织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千方百计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首先要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应用科学技术的能力,促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其次,解决“不知道”和“不会”的问题。要加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与推广,解决“不用”的问题。在苹果主导产业发展上,要紧紧依托西农苹果试验站和科技示范入户工程,大力搞好间伐等14项技术推广,提高苹果生产的效益。通过对我镇耀卓核心示范户的调查,2006年亩均增收达到1400元。再次,应该以项目引进带动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推广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延伸农业产业链。既要扶持苹果的冷藏、贮运企业,引进高科技加工企业。也要发展西红柿等大量农产品的加工转化,还要想方设法探索为大型食品加工企业提供特定农产品的途径,从而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实现农业的稳步发展。
四、做民主管理的火车头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能不能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是能否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只有尊重农民,才能激励农民,所以必须在加强农村民主管理上下功夫。要加强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保证农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建立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村“两委会”议事决策制度,村民一事一议制度。要强化和推广“村财乡管”等已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化解在农村财务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推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科技示范户等方法,调动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要强化“三位一体”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体系,集中统治、司法、人民调解的整合优势,使农村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中,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2006年我镇共受理群众调解21起,调解率100%,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不给公安机关添案,不给县委、县政府添乱,镇司法调解中心及其所组建的基层体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做乡风文明的倡导者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物质文明得
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就是在伴随物质进步的基础上,赌博、婚丧事大操大办等陋习在一些地方又有抬头,使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新的任务。实践证明,一个先进村的发展,必然有良好的村风来促进和保障;一个后进村的转化,必须从转变村风开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按照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一是要充分发挥党员活动室、广播室等教育阵地,向群众积极宣传道德基本准则和社会公德,使广大干部群众逐步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要搭建健康文化活动的平台,积极开展建立一个标准化文化活动室,开设一个规范化的书屋,建设一个村民自乐班,每年举办一次以上文体活动,发展一个文化大院,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六个一”工程,以活跃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三是要建立机制来实现群众移风易俗行为的自律。组织农村支部领导下的红白理事会,开展定期的评选“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等活动,弘扬正气,抵制歪风,形成共建文明乡风的良好氛围。我镇耀卓村,每有老年人去世,村红白理事会出面组织遗体告别仪式,由村关工委、老年协会推选人员对儿女的孝行给予评价,对行孝者披红戴花,成为儿女辈非常重视的一项活动。西文化村每年开展为老年人洗被褥活动,把年青人推到亮相台,也起到了非常好的教育和警戒作用。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乡村组织要充当好以上角色,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要积极转变职能,学会用市场的、法律的手段来推进工作,学会用引导的而不是命令的方式开展工作,要提高广大干部的素质,培养技术型、创新型、服务型的干部,使干部队伍逐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只有乡村基层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政策才能转化为广大农民群众的实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长期不懈地深入持久推进。
第二篇:乡村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做出重大战略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点。乡村组织处在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如何正确把握乡村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从而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事关新农村建设的大局。立足冯雷实际,我们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组织应该扮演好五个角色。
一、做公共事业的守夜人
相对于城市比较完善的公共设施及公共服务,农村的公共事业长期以来处于低水平徘徊,基础设施欠帐很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不高,乡村基层组织忙于“催粮催款、刮宫流产”的多取少予模式,乡村经济极为薄弱,没有实力和精力改善和发展公益事业。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广大农民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政策,使得农村的公共事业迎来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在此形势下,乡村组织必须强化机遇意识,大力加强农民行路、饮水、燃料等最急需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群众真真正正感受到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变化,感觉到党和政府在公共设施方面的投入和努力,2006年,我县通村油路的超常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行路难,使好多群众多年的愿望变成现实,便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在群众眼里,新农村建设成为一项民心工程。
二、做产业发展的领路人
要提高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就必须始终把发展主导产业,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从根本上解决农业薄弱、农村落后、农民贫困的问题。农民群众普遍都有致富脱贫的强烈愿望,同时又存在致富无门,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的问题,特别是作为千家万户组成的一个分散的群体,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前处于弱势地位,常常会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面临自然和市场的双重压力。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组织一是要在那些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的领域发挥作用,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和农业的集约化程度。要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壮大农业规模的重要手段。2006年,我镇确立了“长抓果、短抓棚,一村一品”多种经营的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了苹果、大棚、畜牧为主的多种经营三大产业,培育建成耀卓苹果科技示范园,“康家牌”无公害西红柿、红提葡萄等特色产品。以切实为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科技、资金、流通等服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去年我镇荒地村的红提葡萄喜获丰收,实行了集中统一****,达到了产量高、流通畅、价格稳、收入多。
三、做科学技术的助推器
四、做民主管理的火车头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能不能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是能否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只有尊重农民,才能激励农民,所以必须在加强农村民主管理上下功夫。要加强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保证农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建立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村“两委会”议事决策制度,村民一事一议制度。要强化和推广“村财乡管”等已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化解在农村财务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推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科技示范户等方法,调动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要强化“三位一体”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体系,集中统治、司法、人民调解的整合优势,使农村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中,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2006年我镇共受理群众调解21起,调解率100%,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不给公安机关添案,不给县委、县政府添乱,镇司法调解中心及其所组建的基层体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做乡风文明的倡导者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一个后进村的转化,必须从转变村风开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按照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一是要充分发挥党员活动室、广播室等教育阵地,向群众积极宣传道德基本准则和社会公德,使广大干部群众逐步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要搭建健康文化活动的平台,积极开展建立一个标准化文化活动室,开设一个规范化的书屋,建设一个村民自乐班,每年举办一次以上文体活动,发展一个文化大院,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六个一”工程,以活跃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三是要建立机制来实现群众移风易俗行为的自律。组织农村支部领导下的红白理事会,开展定期的评选“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等活动,弘扬正气,抵制歪风,形成共建文明乡风的良好氛围。我镇耀卓村,每有老年人去世,村红白理事会出面组织遗体告别仪式,由村关工委、老年协会推选人员对儿女的孝行给予评价,对行孝者披红戴花,成为儿女辈非常重视的一项活动。西文化村每年开展为老年人洗被褥活动,把年青人推到亮相台,也起到了非常好的教育和警戒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乡村组织要充当好以上角色,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要积极转变职能,学会用市场的、法律的手段来推进工作,学会用引导的而不是命令的方式开展工作,要提高广大干部的素质,培养技术型、创新型、服务型的干部,使干部队伍逐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只有乡村基层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政策才能转化为广大农民群众的实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长期不懈地深入持久推进。
第三篇: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角色定位探讨
根据福建省烟草商业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及纪检监察工作主要任务要求,福建省烟草系统各级单位摩拳擦掌,召开各种议题的会议、开展形形色色的活动、积极做好网站及板报等各方面的宣传活动,争先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在笔者看来这些形式固然必不可少,同时笔者也认为,对于烟草系统各级单位如何将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级领导人员的带头作
用至关重要。江泽民同志的“上梁不正下梁歪”诠释的正是这个道理。
笔者认为,在烟草的党风廉政建设中,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应首先体现在做好自身廉洁自律。各级领导干部能否以身典范,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至关重要。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一个领导干部说一套、做一套,那么他是很难取得广大职工群众的信任、得到大家的统一口径。例如,我们的一代伟人周恩来同志就用他毕生的心血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把一切献给了党和人民,连自己的骨灰都撒到中华大地,彻底实践了他“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的宏愿;外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也都称赞他是“东方和西方最美好和最优秀的品格的化身”。这种优秀的品格、廉洁的精神是值得广大领导干部借鉴与学习的。因此,要做好廉洁自律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职工群众谋利益上,积极带头营造良好的廉洁氛围。
此外,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还应体现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狠抓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等,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起一个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实践告诉我们,要起到一个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就需要领导干部们不断提高个人素质,积极构筑反腐倡廉防线,为构建和谐单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奉献力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领导干部在工作业余时间应当积极认真准备相关学习、再充电的材料,努力开辟多种学习途径,采用参加培训与自学相结合,注意教育内容的充实性,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可以重点系统学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三德”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等。形式上,可以发动全体干部员工,结合各部门实际,采取灵活多样学习形式,如交流会、座谈会等,充分调动全单位共同参与思想道德教育,以增强教育活动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积极加强思想教育的宣传,为教育活动营造一个浓厚学习氛围,共同推进单位员工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
领导干部要紧跟时代步伐,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理论,积极学习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方针和路线。要贴近实际,大力吸取优秀廉政思想内核。要善于从正反典型中汲取精华,用正面典型激励自己;用反面案例警示自己。坚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于为官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中去,切实为民办实事。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观是指对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等。价值观则是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要划清公私界限。切勿私事公办,切勿打着公事的幌子、权力的头衔,操办个人日常事宜;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清楚认识到“职工利益无小事”,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干部员工们的切身利益。
总之,领导干部们应当定位好自身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角色,不断提高个人素质,扎实开展工作,为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树立正确的航向标。
第四篇:浅析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的角色定位和职能转变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的角色定位和职能转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为达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政府发挥着不可以或缺的作用。乡镇政府是我国的行政体制设置中最低层次的地方政权组织,它与广大农民群众有着十分广泛而密切的关系,它是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管理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在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乡镇政府的工作职能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但从当前的情况看来,乡镇政府履职过程中却常常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等非正常现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定位不准,职能不清[1]。因此,科学地、合理地进行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和角色定位,是成功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前提。党的十七大在政府的职能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上强调了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据此,我们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和角色定位的相关问题。
第五篇:浅谈发展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
浅谈发展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
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兴产业,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有利于农村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扩大农村的开放度,使农民就地走向现代化,因而发展乡村旅游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俱佳的产业形式,乡村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已经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对于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应用前景。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加速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城乡之间的差距主要是经济发展的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把重点放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大力发展村镇经济上。新农村建设重点是经济发展,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
乡村旅游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众所周知,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分散性,周期长,对气候条件依赖性强,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收益极不稳定,而且农业附加值低,其比较利益低于其他产业,特别是在农业经营规模小的地方,农业收入更受到局限。因此单靠农业很难保证农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旅游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非农就业机会,有利于当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劳动就业的一条好途径。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形成高附加值的经济产业。而旅游产业,是乡村经济中最具有附加值的产业。在农村地区,旅游业是最大的第三产业,其关联度很高,旅游开发具有整体效应。通过有效的空间布局,能够获取聚集效应与外部经济,对一、二、三产业均有巨大的带动作用,从而优化经济结构,带动整个村庄、整个区县,甚至整个市的经济发展,达到区域共同富裕的目标。乡村旅游开发可以带动相关的道路交通、旅馆、餐饮、娱乐以及手工艺品加工业的发展,产生投资的乘数效应。据世界旅游组织资料显示,旅游业的投资乘数为4.3,这意味着每增加1元的投资,就能产生4.3元的收益。可见,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渠道,增加农村经济总量,缩小城乡差距,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
二、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实现农村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核心要素,维护这一要素是乡村旅游长盛不衰的根本。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应立足于农村资源优势,并以开发和保护农村资源环境为前提。农村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极为有限,发展农村经济受到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旅游,开展农业旅游和生态旅游,立足于原有环境基础,实行低强度开发,能够使农业资源直接就地转化为旅游资源,节省了转移成本,有利于农村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达到资源的双重增值和循环利用效果。乡村旅游搞得越好的地方,乡村旅游地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越强,因而,会相应地制定出台一些关于整治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政策以及措施,以此引导人们不断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消费理念,培养人们加强生态保
护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有利于加快建设环境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
三、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需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兼顾。乡村旅游在将非农生产方式带到农村的同时,也将现代文明的成果普及到农村地区,促进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
首先,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乡村旅游产业,归根结底是服务产业,是文化产业。没有以游客为上帝的服务精神,不易获得市场的认可,更难获得经济的收益。因此,发展农村旅游,要培养农民市场经济意识和服务顾客的文明。因为相对于传统农业,旅游业对劳动者的技术和文化水平要求较高,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民意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性,促使农民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促进了农村教育发展,从而带动了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其次,有助于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发展农村旅游,大量的外来文化和先进思想带入农村,可以迅速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使农民接受先进思想,实现思想转变。使农村居民接受更多先进的科学、民主、文化知识,为实现农村移风易俗,抛弃陈规陋习,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风尚,带来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会带来农民民主意识的觉醒,促进农村管理民主化。发展乡村旅游也为农民实现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提供了内在的动力机制。
再者,有助于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新农村建设最终是要走上城镇化的道路。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环境,从而促进农村生活方式的变革和农村社会全面现代化。从新农村建设的起始阶段,我们就必须着眼农村城镇化。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加快了城镇化进程,而且乡村旅游必然会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城乡之间的汇融,起到加速农村市场的发育和拓展的作用,有利于农村产业聚集和城乡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