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爱创建美丽留守
用爱创建“美丽留守”
——试论农村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的重要影响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琅琚镇中心小学:吴然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祖国下一代的中坚力量,如何才能让这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最实际、确实可行的方法,那应该就是离他们最近的学校教育,而教育者的关爱将是创建“美丽留守”的法宝。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村教育;关爱;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据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约5800万人,其中全国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总数正呈持续增长趋势。【1】而在这5800的留守儿童中,79.9%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下面将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社会各界对这些问题提出的一些解决方法中突出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进行简要论述。
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亲情疏远, 心理失衡
父母外出打工,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疏于管教、缺乏沟通,远远达不到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亲子关系相对疏远,亲情的教育功能、情感交流功能和保护功能几乎丧失殆尽。而占绝对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种状况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由于远离父母,亲情关怀的长时间缺失,亲子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家庭监管缺位,而监护人只停留在吃饱穿暖、不出意外之类的浅层关怀方面。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情感淡漠、自暴自弃、焦虑自闭、自卑懦弱、悲观消极、忧郁多疑。调查显示:近65%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2】
2、监管缺失,行为失守
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引导,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越轨与违法现象呈上升趋势。据调查,有些留守儿童痴迷于电视、网络、游戏,有的好吃懒做、小偷小摸;有的行为任性骄纵、抽烟、酗酒。个别严重者甚至赌博、偷窃、打架斗殴。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3】
究其因,主要是因为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不高、居无定所,很难承担子女在城镇读书的费用;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严重缺失,亲子之间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监管人教育意识薄弱、重养轻教,忽视管理,对缺点视而不见或者无原则原谅, 使留守儿童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教育, 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3、环境恶劣,学业荒疏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得到的是长辈们的物质奖励;学坏了,承担他们监督的老人也只是一味的溺爱或者唠叨。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于是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极为普遍。
4.关爱意识淡薄,安全失保
监护责任不落实, 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 儿童防护能力弱, 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溺水、触电、车祸等意外事故的伤害, 甚至成为不法分子攻击、欺负和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 被拐卖儿童群体中, 第一位是流动儿童, 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当今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意识比较薄弱, 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很低, 社会各界的关心也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很少上升到精神层面来关心留守儿童;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娱乐场所, 未能有效禁止未成年儿童的进入, 这对自制力较差的儿童存在很大的吸引力, 导致一些留守儿童沉溺在网吧和游戏厅, 旷课、逃学, 以至于沾染上撒谎、小偷小摸、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
从上面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出现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很多,也很严重,已经不是个别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一个人数达5800多万的群体的问题,而且这个群体还在不断壮大。
二、让爱引航,美丽留守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梁启超先生的这些话对今天的儿童,对今天的逐步迈入现代化的中国尤为重要。
新世纪初,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不断加强,提出了很多对应相关问题的策略。但是,对于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城市,越来越复杂的社会,这些在农村留守的孩子们的情况着实让人担心,笔者认为,在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留守儿童网,在政府、社会的资金支持下,对这些孩子们各方面进行关注,对他们进行可行帮助的实施要靠离他们最近,他们最信任的老师们,靠他们除家外所呆时间最长的学校。下面就江西省金溪县琅琚镇中心小学的一些具体情况为例进行论述。
琅琚镇中心小学座落在琅琚镇街东200米处,现有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00人,教师职工51人。今年最新统计,琅琚镇中心小学学生总人数900,幼儿园人数265,年级班人数635人,其中留守儿童人数328人。【4】如何让这些留守儿童也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学校的关注,老师的无微关爱显得非常重要。
1、在絮叨繁琐中领悟爱
当孩子们进入学校,为其建档立卡后,那么他们就成为了在校每个老师的“甜蜜负担”。老师的关爱是孩子们特别是留守儿童养成好习惯的源动力。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体会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成功的人格。
在琅琚镇中心小学一年级一班,有39人,其中就有21个学生父母不在家,完全由老人照顾,在现在农村每个孩子都是老人心头的宝贝,往往存在溺爱的情绪,如何来更好地规范这些小孩子的行为,养成教育就特别重要。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对他们的养成教育上小至上课的一个坐势,大至学习某类固定课型的学习方法,都要求贯穿于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在琅琚镇中心小学,养成教育一直都是学校工作的重心,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有百分之八十的内容都是和养教育有关。例如:《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的国旗下讲话中就提到了,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捡起身边的一张小纸屑做起。在日常教学中,安全教育一直都是摆在学校的首位,“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推挤,不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去攀爬高处,在教室里面禁止用小刀削铅笔,过马路要左右看,雷雨天气要在家人的陪同下回家„„”在课堂上,低年级老师对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就好比搭建房屋打地基一样。在一年级一班,他们的语文老师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教他们如何在上课的时候摆放书本。为了更好地集中小孩子上课的注意上,课桌放上语文书、课堂作业本、小练习册、一支铅笔、一块橡皮。简单的事情,反复提醒反复练习,据笔者了解,差不多经过一个月,每个孩子都能快速摆放好书本等他们的老师来上课。这样的结果来得多么不易。当孩子习惯了,觉得这种方法能使他们更好集中注意力,不会如幼儿园时那样时时摆弄文具盒,看看玩具,看看零食,另一方面也知道了现在他们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已经在慢慢长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需要付出的是耐心、细心,更重要的是对每个孩子的关爱。
漫步校园,看到孩子们真诚地和你打招呼,看到他们捡起不属于他们的纸屑,看到他们因为帮助了同学露出的羞涩的笑,看到他们上学和家人们挥手再见„„他这些是我们每个农村小学教师收到的最感恩的礼物,他们在成长。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要抓住关键时期人点滴做起。只有长期、反复、不断的强化,加深烙印,习惯成自然,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学校是让农村留守儿童在最初就受到良好教育的最佳平台,老师的关爱是引领他们迈进健康与快乐的情愫。
二、在用心的真诚中懂得爱
从第一个拼音字母的学习,到认识的第一个字,到会说一句完整的话,到能写一篇小短文,这一过程隐藏着老师们的心血。如何在这一过程中让留守的孩子懂得字里行间的情感,需要老师们情感的真诚交流。
有一次,笔者在讲“爱”这个字的时候,学生们随口说出了关爱、爱护、爱心等词语,其中有个孩子就说了一句很简短的话“爸爸妈妈爱我们”,我停了下来,就问他“那爸爸妈妈是怎么爱你的”这时班上便炸开了锅,一个个都说开了,因为他们不太会讲普通话,正好只有几分钟就下课了,于是让平时几个普通话说的小孩子先回答,他们大多都是说“妈妈帮我洗衣服送我上学”之类的话,我知道他们还不能很好的表达。课后我就给孩子们留了一个作业,让他们在心里想好爸爸妈妈是怎样爱他们的,可以用方言说,中午的时候来告诉我。中午如约来到教室,我便坐在角落里听他们讲他们的“回忆”。其中一个孩子的回答让我感触不已。他说:“爸爸妈妈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每次回来都会给我和妹妹带漂亮的衣服、没吃过的零食还有很多玩具。每次他们出去打工的时候,我都会牵着妹妹的手追着他们哭,有一次看到妈妈也哭了,哭得很伤心。从那以后,我很少哭,妹妹很听话,我不哭她也不哭,我知道爸爸妈妈爱我们,听爷爷奶奶说在外面很苦,要我和妹妹听话,现在我长大了,有时间会给爸爸妈妈打电话。”
笔者去年教五年级的时候,碰到一个这样的学生,他没有爸爸妈妈,也没有爷爷奶奶,跟着他的太祖母生活,学习生活上的费用一直都是由学校支助。因为最开始接这个班,对一些情况还不了解,在登记学生信息的时候,我就问他“你爸爸的电话号码是多少?”他没有回答,只是低着头。“那你妈妈的电话号码是多少?”然后我便看见泪水在他的眼眶里打转,没一会儿,便不抑止得流了下来。后来从我的搭班老师那才了解他的情况,当时心理非常内疚。这以后就会很自然的多关注,想到这样下去他心中依然是心结未解,后来决定找他谈谈,告诉他一个坚强的孩子是不轻易哭的,周围很多人都关心他,还有他的太祖母,只有努力读书,健康快乐的成长,才是给太祖母最好的回报。其实在农村有一些相对特殊的家庭,比如爸、妈智力有问题,家庭特别贫困,单亲家庭,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这些孩子需要老师用心的关注。让他感觉到身边有爱。
留守儿童他们懂得爱,好好去了解他们,用心去倾听,在倾听后用心的关注,你会发现这些孩子在心理上成长得更快,他们的孤独有时只需一个倾述对象。其实在小学教材中,很多文章都和爱有关,从爱护小动物,爱护花花草草,到孩子们力所能及地为家人做一件小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心引导,和他们做朋友,便能更好地读懂他们爱的小天地,不仅仅让他们领悟到爱,也懂得爱。
三、在幸福的生活中传递爱
在琅琚镇中心小学,有很多孩子住校,在生活学习中能够自立自主,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在老师同学的共同陪伴下共同成长。
寄宿生对同学关爱,对爸妈理解,父母亲节给爸妈写一封信,给自己喜欢的人制作一张贺卡。这都是学会爱,表达爱的简单的形式。
【参考文献】
【1】刘坤赤,《留守儿童几多忧》[ N],光明网据新华网西安2007年5 月28日电,温家宝在陕西看望农村留守儿童
【2】徐爱东,《家庭功能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与对策》[ J]南方农村,2009,(5): 41-45.【3】王建芳
谁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 N ]
河南法制报
2009-07-17.【4】金溪县琅琚镇2015年秋季师生情况统计表。
第二篇:用爱点亮留守的天空
用爱点亮留守的天空
建专属档案传递班级温暖
班主任要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学生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把留守学生教育问题列为班级管理的重要任务,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学生教育的氛围,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学生的温馨家园。
2014年,我担任七年级班主任,班上共45名学生,有32名留守儿童。我将32名同学的基本情况摸清楚后,制成一张班级留守儿童档案表,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性格、身心状况、成绩、品行等,尤其将他们的生日作了重点标注。每到一名留守学生过生日时,我就请全班同学为他齐唱《生日歌》,并让一名班干部代表全班同学向他致“生日祝福词”。虽然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但缺乏关爱的留守孩子感受到了班集体的温暖,好学上进的劲头更足了,班级凝聚力也更强了。
用爱敲开紧闭的心扉
留守学生中勤奋好学、遵规守纪的不多,但调皮捣蛋、不思上进的不少。并且,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叛逆性强,自制力差。对于这样的学生,我没有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而是耐心地说服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师爱感染他们。
留守学生王强,沉默少言,爱好体育活动,酷爱网络游戏,成绩直线下降。开始,我对他批评、教育,但无济于事。于是,我改变策略,找机会同他谈心,不谈沉迷网络的危害,而是谈家庭、谈生活。他渐渐向我敞开了心扉。王强的亲生母亲改嫁他乡,后妈生了弟弟后,对他不闻不问。后来,爸爸、后妈带着弟弟到江苏打工,把他扔给了爷爷奶奶。我知道王强主要是缺少关爱,便首先从生活方面多关心他,看到他的衣服脏了,我给他洗;他饭卡里没钱,我帮他充上,还叫他到我家里吃饭;他生病了,我亲自送他到医院看病。在相处过程中,我常常跟他谈人生,谈理想。经过我的关爱和耐心教育,现在,王强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学习成绩直线上升。看到他的变化,我由衷地高兴,他的爸爸也对我感激不尽。
教做人助力健康成长
过分的溺爱,使得有些留守孩子认为,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他们从来不主动做事,只知道花钱;从来没想过给予,只知道索取。这样的孩子如何才能长大?
我班李伟同学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由家中七十多岁的奶奶照顾,听他奶奶说,孩子在家里什么都不愿做,家务全由奶奶包办。我知道,他的惰性一半源自奶奶的溺爱,一半源自无人在身旁鞭策。长期如此,他将只懂得收获,不知道付出,不懂得关心他人,不懂得感恩社会,这样发展下去十分危险。了解清楚情况后,我经常周末到他家去家访,主动帮他奶奶做事,而后请李伟给我帮忙。我还边做事边对他进行教育,鼓励他在家里多做一些奶奶不方便做的事,帮助爸爸妈妈照顾奶奶,这是他的责任,更是他的义务。李伟见我多次来他家帮忙,受到触动,逐渐变勤快了,还主动给奶奶、邻居帮忙。我很欣慰地看到,他从关爱自己家的长辈开始,学会了关心周围的人;从帮助家里做事开始,学会了给社会做贡献。
班主任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奉献给这些心灵饥渴的孩子,用爱点亮留守的天空,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湖北省麻城市张家畈中心学校)
第三篇:我爱校园 创建美丽校园(精选)
课题:我爱校园—创建美丽校园
一、教学背景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在我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结合我校的和文化,和善、和美、和乐,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综合实践课。从小教育少年儿童学习系统的礼仪规范,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我校虽然结合各项活动长期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但学生文明礼仪仍缺失严重,不能坚持长久。一些学生在学校里也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礼让,不讲礼貌,不知道整洁;所以为切实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提高全班同学的文明素质,让同学们懂得讲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并深刻认识到不讲文明礼仪的危害,让身处具有礼仪之邦美称的我们的学生真正进入文明礼仪的世界中,我们四年级学生集体决定开展“我爱校园----文明礼仪”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二、设计理念
1、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社会,走进生活。
2、注重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使学生能通过收集信息、观察、调查、整理、交流等一系列的探究与学习,拥有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找到学习的乐趣。
3、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教学分析: 过程与方法:
1、知识目标:
了解有关礼仪的知识,初步学习掌握小学生应遵守的文明礼仪规范;掌握一般常用的文明礼仪技巧。
2、能力目标:
学习与掌握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的应用从现实生活中通过调查、观察、交流、询问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树立作“讲文明,懂礼仪”的新时期好少年的意识,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在活动中关注生活,发现美、欣赏美、传扬美的情感。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主要通过播放校园内本文明礼仪的视频,让学生从中感知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进而让学生自主讨论、探究本组要研究的子课题。老师适当的指导,为研究方便带领学生将其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类,指出在研究过程中需要用的研究方法。加强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使每个小组在制定计划的同时能够更好的完成本组的研究任务。教师适时引导启发。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要研究的内容(如哪方面的校园礼仪)
教学难点:主题的研究内容如何细化和会整理自己调查研究活动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校园,走进文明礼仪。现在在我们身师:上课。
生:起立
师:
边,就有许多有秩序、守规矩老师好。的好学生,他们是校园的文明
同学们,又到了综合实践课之星、礼仪之星,但是,也有的时间了,我们的口号是?我们一些同学在校园里是这样做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的,我们来看一下视频。生:文明古国,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我实践、我体验、我快乐。几千年源远流长的使我们祖辈
播放校园内不文明礼仪的视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明礼仪。
频。
这就是我们的财富。
一、授课:
一、确定子课题
营造课堂情境,点出本课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营造出生本教育理念的课堂,激发学生对文明礼仪的高度认识。
学生针对视频一一说校园内的不文明现象,并说出以后师:看完视频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应该怎么去做。吗?
师:通过大家对文明礼仪的初步
针对校园内的文明礼仪,让学生了解校园文了解,简单说一说在校园内部有
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简单进行汇明礼仪在生活中的哪些文明礼仪呢?根据学生的重要性和应用,既能报 回答,这么多的文明礼仪,如果
帮助学生生动地了我们一一研究,那工作量太大
通过汇报中对文明礼仪有了更解文明礼仪的具体了,既费时又低效,这样吧,老
深一步的了解。选择自己喜欢内容,又针对学生所师和你们一起把它归归类,为了
罗列出来的文明礼的主题进行研究。
我们更方便的研究。
仪进行具体细分。让
学生更有针对性的二、成立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进行研究。从而能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小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营造和维持学生学确定研究的小课题。
2、为什么研究它?
3、组员内的分工。
习过程中积极的心里氛围。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
围绕本组的小课题,你们
具体会怎么研究这些问题呢?
师出示学生未涉及到的研究方
法。
同学们深刻的认识
到不讲文明礼仪的危害,懂得了讲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明白今后努力的方向。在生:我们可以上网查阅资料、四、老师小结 这次活动中,学生不看图书、或制成幻灯片等形式
仅仅对生活中人们通过这节课,我们首先确定了子具体研究我们组的小课题。
文明礼仪的表现有课题,每个小组有了自己的研究
了了解,更重要的是内容,对组内成员也进行了具体
他们通过自己的实分工,通过小组讨论和老师的指
践和尝试,提高了各
导,也学会了在今后研究过程
方面的能力。
中,可能会用到的研究方法。有了这些前期的工作,那么我们在下节课具体制定好本组的研究
接着,学生就文明礼仪现有的计划,就能有条不紊的进行调
状况提出了自己很多不同的看查、研究我们校园的文明礼仪
法。在同学们七嘴巴舌说开的了。
时候,我要求同学们制定出课题组的方案便于下节课继续开
展。为了便于同学们进行有计划的实施他们的活动,我给每
个课题组都发了一份课题组开题报告表,(活动小结可在活
动后填写)
学生在这次活动中树立了自信,发挥了内在的潜能。
板书设计:
我爱校园-----文明礼仪(开题课)校园公共设施礼仪 尊师礼仪 课间礼仪 课堂礼仪 集会礼仪 个人礼仪等
研究方法:调查法、上网查阅资料、图书馆查阅、实地考察、采访、拍照视频等。
七、教学评价设计
1、同学们深刻的认识到不讲文明礼仪的危害,懂得了讲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明白今后努力的方向。
2、活动中学生树立了自信,发挥了内在的潜能。同时也锻炼了自我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以后的社会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用爱温暖“留守学生”的心
用爱温暖“留守学生”的心——后进生转化案例
长沙市信息技术学校 郭迎华
后进转化对象介绍:袁熠翔,男,17岁,父亲得胃癌,母亲为宁乡县一小超市售货员,对父母态度恶劣,父亲身体差,无能力管,母亲较软弱,管不了。他学习态度差,喜欢上网、玩游戏,上课不想听课,喜欢睡觉,但也有时会听课,会发言,属内向性格型。课后作业字迹潦草,一般是抄来的,但有时不抄不交。由于性格较为鲁蛮,比较自大,班级里能与他做朋友的同学不多。劳动积极性低,卫生值日经常欺压同学替他完成,有时逃避卫生责任。好在他有一丝丝尊重老师的心,老师的好言相劝,他能点到为此,而且报负心不强。优点:作为通学生,从未迟到,从未上课时间逃离学校。因此,我把他定性为思想素质还可以的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的理论: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后进生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转化过程:
一、老师对后进生要全面了解、有的放矢、灵活操控。我把它归纳为“望、闻、问、切”。(1)所谓“望”就是观察。老师日常细心的观察有助于了解后进生长处和短处,这样,可利用其“闪光点”树立其信心。(2)“闻”就是听。这里不但要听科任老师的评价,也要深入班级同学听其他学生之间的看法,更要洗耳恭听,耐心听后进生袁熠翔本人的述说。这才能了解他心灵深处的东西。(3)“问”。既要问学校老师,又要问学校学生,还要问学生家长;既要问后进生 的过去,又要问现在;既要问后进生的学习,也要问生活……(4)“切”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把他们在学习、生活上的不同表现,认真做好分类记录,并建立后进生档案,对症下药。依据他的特点,不同的“病因”采取多种形式,寻找适当时机给予教育,给他一个平等,温暖,改过的机会。
在学校里,我交代班干部,平时有集体活动都带上袁熠翔同学,并多关心他的行动。利用一些机会,我找陈同学谈心,她觉得没有人关心她,没有在乎她的感受,她也不要管别人的感受。我试着开导他,我说,你希望别人在乎你的感受,那你也要关心别人啊,你给别人阳光,别人回报给你的就是光明。
我给她安排具体交往活动计划:①学习上有什么问题,主动及时的请教其他同学,②中午空闲时间,不要让自己呆在自己座位上,主动与其他同学聊聊或参加体育运动,③班集体开展的每项活动都必须参加,不准独自呆着。在这期间,我频繁的与他进行交流,为他思想上进行开导,行为上有针对性的指导,不断的鼓励,甚至有时许诺,成功之后给予奖励。另一方面,我还给班级中比较活跃的同学打好招呼,对袁熠翔同学来参加活动给予照顾,让他体会到同学的友善和班集体的温暖,让他尝试到自己经过努力后有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渐渐的,他开始改变了,开始活跃起来,同学们也愿意与其交往了,他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在进步发展势头很好。
二、引导后进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后进生的独立思考习惯和空间
对于后进生来说,他们的学生兴趣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针对后进生的具体情况,我在讲课时因材施教。例如在教学新词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组织词组或句子,有难有易,只比速度和准确率,并对学生进行弹性评价,使后进生在学习中娱乐,在娱乐中学习。没有了压力,他们自然也得心应手,由厌烦学习变成乐于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培养后进生的独立思考习惯,课堂上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对老师所讲内容提出意见,也可以让他们就某一 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他们自己的看法,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哪怕只有点滴进步。
三、架起爱的桥梁,恢复后进生的心理平衡。
1、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与学生才会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袁熠翔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更是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我作为0901班的副班主任,经常和他的班主任一道,与他谈心,给他讲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学生养成劳动观念的重要性。多次与他妈妈联系,建议袁熠翔同学的妈妈合理适度的给他零用钱,转移“网瘾”。鉴于他的美术根底较好,我积极和专业课老师商量,让他进入网站建设技能训练队,转移他对“网瘾”的注意力。
2、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袁熠翔在班里的朋友不多。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一方面我号召全班同生主动与袁熠翔交流,另一方面说服袁熠翔同学与其它同学交朋友做起,和朱颖欢同学(他在外打过工,较成熟稳重,与同学关系好,有正义感)一起坐,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转化工作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经过努力,袁熠翔同学在一定时期内哟了进步,因此,我对他的要求渐渐提高到和其他同学一样。可能由于我对他的期望值过高,他居然没有来上学。我立马到他家家访,问其原因,是作业没有完成,怕老师责备他,因为不搞卫生,与劳动委员陶雄发生口角,闹了矛盾,索性就不上学了。我马上就意识到我可能在教育过程中太心急了,这样反而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会导致前面的努力白费。因此,我转变策略,对他旷课一事没有做过多的批评,也没有报告学校,而是肯定他前一阶段在学习上的进步,然后还赞扬他对于学习的态度有所转变,能正确认识到不做作业、不搞卫生是不好的行为,这种行为是要受批评的,接着我在指出他旷课行为是更加不对的,是比不做作业更让老师感到寒心。我最后让他自己思考他的行为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正。他在沉默了很久后说:“老师,我知道错了,我会向陶雄道歉的,今后会好好学习,我向你保证。”我听到他那样说也没有再进一步追问他,我接着就对他说,“好老师相信你。那你自己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吧。”他转身拿起书包走出家门,走向学校。针对他家庭困难的实际情况,我建议他向学校申请困难补助。
后进生的转化的注意点:后进生的转化需要“三心”:(1)“信心”是转化的条件
面对一位后进生,如果班主任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使其转化,那么这位班主任一定会想方设法做好转化工作;反之,如果从思想上认为后进生是“朽木不可雕”,那么,这位班主任往往会找出诸多的理由,不去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可以说,教师没有转化后进生的信心,便没有促使后进生尽快转化的条件。我们面前的后进生,有的属于“学业不良型”,有的属于“表现不良型”。论“学业”,他们不会比爱迪生还差,论“表现”,他们更不可与“犯人”相提并论。面对极具可塑性的青少年学生,作为班主任,我们怎能忍心给他们贴上“朽木”的标签而放弃做他们的转化工作呢?
(2)“爱心”是转化的关键
爱学生,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偏爱”后进生,是优秀班主任的标志之一。爱,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爱的效应”在后进生身上尤为明显。爱,可以提高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能力。班主任如果对学生富有爱心,他必把后进生的转化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虚心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与管理经验,不懈地探索教育规律,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自己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3)“恒心”是转化的保证
转化后进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次教育活动、一项措施往往收不到显著的教育效果。对问题严重的后进生,更是如此。有些后进生虽一时有所转变,但由于后续工作没有跟上,又会使他们重新成为后进生。所有这些,都要求班主任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要有“不转变不罢休”的决心和意志。班主任不要像江湖医生对待病人那样,开个处方便撒手不管,而要时时关注病情的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直到病人痊愈。如果仅靠教育艺术的一招一式而没有恒心,这些学生恐怕还在梦魇中生活。
后进生袁熠翔同学转化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转化,袁熠翔同学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上进心增强了,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袁熠翔同学的妈妈逢年过节都打电话过来,对他儿子的进步表示感谢。
第五篇:用爱点亮留守学生的心灵
用爱点亮留守学生的心灵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涌入到城市务工,但是由于种种条件限制,他们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于是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学生。得到父母关爱,享受家庭温暖,是每个小孩与生俱来不可或缺的权利。但农村留学生的大量存在,反映出其此项基本权利的部分缺失。随着离开父母的时间增加,留下来的孩子们也不可忽视地出现了许多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爱
点亮
留守学生
心灵
农村留守学生的基本状况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留守儿童”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一般来说,祖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接受。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有几个“留守儿童”,真是力不从心。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
育之责。二是上代监护,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女,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一、留守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心理情感不健全
留守学生多数是学龄儿童少年,他们一般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代为监护管理。由于不在父母身边,缺乏与父母之间深层次的感情沟通,他们得不到应有的父爱和母爱,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不愿意看到甚至嫉妒同龄儿童少年躺在父母的怀里撒娇,接受父母的关爱。缺失的情感使他们的心灵容易受到创伤,往往只能无条件地、被动地承受现实。他们孤独、自卑、精神压抑、性格孤僻,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他们内心痛苦,看上去淡漠、自闭。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需要正确的引导。在对我任教的学生调查中,有近97%的孩子表示很想父母,而且在生活以及学习中也遇到了很多他们的祖辈们无法解决的问题,想与父母交流,当问及他们为什么没与父母沟通时,他们多半表示父母很忙,少数表示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有点生疏,不想和他们讲什么了!”而绝大多数的代理监护人直接表示“很少或从来不与孩子谈心”。这样,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代理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些都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
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孩子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因此,留守学生有的厌学、逃学甚至过早流入社会。
二、教育“留守学生”的基本对策
(一)“子不教,父之过”,外出打工的父母要加强与留守孩子的联系
父母毕竟还是孩子最重要的亲人,是孩子教育问题的主要承担者。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亲子教育是必不可少,也是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留守儿童的父亲外出打工使得他们失去了这种教育的机会,这便要求父亲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方式来加强与孩子的联系,以弥补他们不能在孩子身边教育的缺憾。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从调查结果看,父亲频繁和留
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孤僻。所以给他们的关爱必不可少。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见,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给他们送去慈母般的温暖。天凉了,嘱咐他们多穿几件衣服;天热了,关照他们注意避暑,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温暖。留守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愉快地学习、生活。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发现,教师就是他们的父母,学校就是他们的家。有许多儿童,本来活泼开朗,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与同学关系融洽,每天都看到他很乐观,父母外出打工离开之后他们渐渐变了,上课变得沉默寡言,而且还经常与同学闹别扭,所以在课余时间,老师应与他们聊天,听他们述说心中的烦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多和同学一起玩,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老师学校带给他们的温暖,幼小的心灵不再迷茫孤独,这样便有利于他们正常或是更好地完成学业。同时,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我让亲子间保持电话联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系,每月定期通电话,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石,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我与班上的“留守学生”交朋友,时刻关心、爱护、照顾他们。2008年我任教的学生冯小明经常逃学,我上门家访,原来他父亲病故后,母亲到深圳打工,由于家庭的不幸,生活的贫困,其母亲根本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使小冯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于是,我和小冯谈心,使他明白母亲对他的爱;我经常为他补课,解除他学习上的困扰;每个月还从不多的工资中拿出三十元资助他;还经常送一些生活用品给他,整整一年,从没间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我耐心的帮教下,他不再自卑逃学,树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