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师爱守护留守儿童失落的心灵
新教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五)
由于教育评价机制的不健全,衡量一名“好”老师的标准往往只和教学成绩挂钩,只要考试成绩排名靠前,均分、及格率、优分率等指标是学校考查老师的重要指标,而很多学校也简单地将“教学质量”定位为期末考试的综合排名,这些都造成了评价老师的片面化,单一化。
我认为,要成为一名学生喜爱、家长认可、同仁赞赏、领导肯定的“好老师”,仅用教师的教学成绩即分数来评价是不全面的。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一名“好老师”的标准应该是从多角度、多方位来判断的。
一名“好”老师首先是关心和爱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老师。
关爱学生体现在从内心深处对学生的喜爱和关心,经常鼓励、表扬学生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作业批语里写上“有进步”,“很好”,课堂上给回答问题的学生以掌声,家访在家长面前表扬表扬孩子„也许就是几个字,几句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会让学生鼓起信心,在学习、生活中表现的更好,更优秀,同时和老师关系也更融洽,更和谐。“好”老师批评学生是很讲究技巧的,无论学生多么调皮、犯了多少次错误,批评学生时绝对不会去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更不会用简单粗暴的体罚来体现教师的权威。
“好”老师关心的不光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的是对学生道德品质、习惯养成、身体健康、家庭环境关注和指导,通过平时在课堂上、课间中、放学后和学生和家长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的好习惯,树立基本的善恶观念、价值观念,进而形成做人的基本准则,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学生的习惯养好了,有了正确的是非观念,学习成绩在老师的带领下,自然就提高了。
一名“好”老师是具有人格魅力、有个性的老师。
外出学习听一些著名的优秀教师的讲座,我们常常会深刻的感受到这些老师身上散发着强烈的人格魅力和突出的个性特征。或是不计得失、或是心态乐观、或是语言诙谐,或是爱好广泛,或是思想前卫„„,做这些老师的学生会从他们的言传身教中汲取各种知识和营养,懂得做人的道理,知道做事的好方法和态度。什么是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则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在今天的社会里一个人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容纳,那么他实际上就具备了一定的人格魅力。
“好”老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待人接物上,对学生、对家长、对同仁的真诚热情、友善、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和交往,关心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待自己严格要求,有进取精神,自励而不自大,自谦而不自卑;对待学习、工作和事业,表现得勤奋认真。在理智上,表现为感知敏锐,具有丰富的想像能力,在思维上有较强的逻辑性,尤其是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情绪上,表现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振奋豁达的心境,情绪稳定而平衡,与人相处时能给人带来欢乐的笑声,令人精神舒畅。在意志上,表现出目标明确,行为自觉,善于自制,勇敢果断,坚韧不拔,积极主动等一系列积极品质。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学生往往很想亲近他,“亲其师则信其道”。家长也会非常配合老师的工作,关系融洽,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好”老师也是个性鲜明的老师,让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而“个性”很多都体现在教师的渊博的学识、独特的教学方法、良好气质与风度、创新的思维及理念等等。学生记住的都是些有个性的老师,钦佩的也是有个性的老师。
一名“好”老师是能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和时代接轨的老师。
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思想灵活,求知欲强。如果老师只会照本宣科,知识陈旧,教育教学方式单
一、简单,是很难受到学生欢迎和喜爱的。“好”老师善于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改动向,运用新的教学设备,懂得汲取优秀、先进典型的精华并为我所用,因此,“好”老师的课堂上可以看到很多教学新技巧,熟练的使用“电子白板”、互联网等工具和资讯,“好”老师知道最近两天国内国际发生的新闻要事,“好”老师会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好”老师是“新潮”的老师,有“童心”的老师,知道学生喜欢看什么节目、做什么游戏的老师。学生认为的“老古董”、“土老帽”,一个学生看不上眼的老师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的。
一名“好”老师是责任心强,具有一定教学业务能力的老师。
作家葛拉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也许这话有些绝对了,但一个人如果能够持之以恒,即使成不了专家,胜任一般性的工作还是没有问题的。老师的能力有高低,水平有区别,但只要有责任心,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积累,做个有心人,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也能成为一名“好”老师。但有这样的极少数老师,缺乏责任感,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教主课质量一塌糊涂,教副科只会“放羊”,什么事情都干不好,成为“边缘人”。家长说一个老师好不好,首先会讲他教的学生考试考得好不好,因此,“好” 老师要有一定的教学业务能力,能够准确把握教材,课堂能够驾驭重难点,能够做好复习工作,最后能考出理想的成绩。这些,能力和水平固然重要,但责任心是不可或缺的。
“好”老师的评价有很多种,能做到其中的某一方面就可以称之为“好”老师,如果能做到几个标准都能符合,那就不仅仅是“好”老师,更是优秀的老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名师”。当然,如果作为一名老师,一条“好”老师的标签都找不出来,那真的要好好反思,应该怎么在工作中改变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态度了。
第二篇:关爱留守儿童,守护失落的心灵
关爱留守儿童,守护失落的心灵
新乌江镇乌江中心中学 刘梅
摘要:“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一学生在周记里写到,读后不免让人揪心。这类人有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亲情涌向他乡,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更需要关爱。师爱是教育的基石,教师应把关爱放在首要位置,用平等的爱去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关键词: 学校教育 师爱 留守儿童
“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这类人有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亲情涌向他乡,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学习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部分孩子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这些不良风气的存在给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也给班级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家庭、学校、社会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的三个重要因素, 作为一名教师,我意识到师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更需要关爱。教师应把关爱放在首要位置,用平等的爱去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师爱的传递,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注重教育主导作用,教育理念应转变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也是留守儿童最聚集的地方,为了改善和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水平,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德育课的教学活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教师要根据留守儿童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责任感,使留守儿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思想品德方面也得到培养。第二,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加强城乡资源配置,使他们能享受到完备的教育资源,为良好品德的形成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第三,设建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困惑,增强对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给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心和监护,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让师爱守护失落的心灵,教师观念应转变
班主任工作是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班主任需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班级里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开通亲情电话,充分利用“校讯通“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除此,班主任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形成合力效应。做到早发现、早沟通、早解决,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无论课内外都通自己的一言一行,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期待。力争做到如下几点:
1、用温暖去抚慰他们失落的心灵,让他们感觉不到“留守“ 首先,班主任要关爱学生,更加关爱留守学生。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千方百计从感情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再者,经常家访,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管理、指导他们的吃、穿、住、行、睡等问题,帮他们解决困难,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的心,使其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老师的依赖,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在班集体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唱生日歌、送小礼物、送祝福等,让他们感觉家的温暖。
2、走进留守儿童的心灵深处,视留守儿童为亲人
首先,班主任应俯下身子,走进留守儿童的思想深处。留守儿童因与父母长期分离,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无法得到及时的宣泄。有的孩子选择了上网和不健康的书籍作为情感的替代品,这样的现象会引发孩子的心理健康大问题。只有俯下身子,才能走进留守儿童的思想深处,了解孩子的所想所需,有针对性地与他交流,让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打开他的心扉,让学生觉得你是值得信任,是可以交心的人话,这样他们才会接受你的道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改掉身上不良的行为。
其次,班主任应放下架子,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了解他的家庭情况,与其监护人沟通的同时,主动地承担一部分照顾他们生活的责任,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孩子都会很高兴,他会从心里觉得你是个可亲的老师、朋友,也会回报你优异的表现;班主任应以美丽的言行滋润留守儿童。对本已缺乏亲情的留守儿童,班主任的教育更应是“和风细雨”式的,用亲切的话语去打动他,以诚挚的情感去感染他。班主任切不可施行体罚、讽刺、挖苦以及家长式作风。这样学生会越发感不被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越发产生羞愧、自卑、不思进取、逆反等心理,这样和你的距离也会越来越遥远。
3、以博大的胸怀看待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
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很多,因而班主任应有博大的胸襟来对待留守儿童身上所存在的问题。那些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出现反复现象是难免的。班主任应冷静对待,认真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及时启发诱导他改正错误,切忌急躁而前功尽弃。从小事入手督促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在成长中感受爱与希望,他没才会乐意去做,乐意和大家做朋友。切忌万事批评在前而事倍功半。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用真正的师爱去关注这些孩子,用温暖去抚慰他们失落的心灵。
三、班集体特殊作用的充分发挥
“每月给父母一封信”活动。鼓励“留守儿童”每个月写一封信给在外地的父母,并要求父母要回信。通过书信往来减轻“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加强爱的教育。同时还可开展“每半月一个电话”活动,鼓励儿童多和父母打电话,学会向父母汇报在校在家情况,让外出的父母不用担心。“感恩之心”活动的开展教学生学会分享他生活中发生的,真实的,和父母之间的一些故事。同时,邀请部分外出家长代表也上台谈谈他们在外地时是如何想念在家的孩子,在外地的生活状况,他们外出的原因等。让我们的“留守儿童”感受父母外出打工的不易,懂得节约用钱、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等就是对外出父母最大的支持,最大的爱。要多关心“留守儿童”,多帮助“留守儿童童”,多用爱去滋润他们,让他们同其他孩子一样,拥有阳光和雨露,拥有温馨和亲情,拥有微笑和快乐!学校教育应该是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让我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弥补父母未能给他们的爱,让我们共同携手为他们 编织一个色彩斑斓的梦。让留守儿童不再感觉留守。
参考文献:
[ 1] 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32.
[2] 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56-157.
[3] 常青.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阜阳市颍东区新乌江镇乌江中心中学 编码:236147 联系电话:*** 联系人:刘梅
第三篇:论文用爱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灵
让爱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灵
溧河铺镇第四中心小学校李红波
让爱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灵
溧河铺镇第四中心小学校李红波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了一个特殊群体。这些留守儿童本应和其他未成年人一样得到父母的呵护,享受家庭的温馨,然而,由于与父母相隔甚远,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这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正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管理,他们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一名和留守儿童朝夕相处了6年的小学班主任,我深知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的不易,更深知肩上的责任的重大。多年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使我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建立充满爱的班级,给住校生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1、带着爱走近住校生。“爱”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只有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住校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要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真诚地与他们交往,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他们更多的爱。用爱去浇灌他们的心灵,用爱塑造他们的心灵。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与学生融为一体,使住校生对班主任有信赖感,既把班主任当作老师,又当作朋友.如我班有个调皮学生,也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的,缺少父母的关爱,如果老师对他多关心一点,他就很高兴也很听话,我抓住他这个特点,经常关注他的学习和生活,有一次做课间操我发现他的衣服破了,就叫他把课间操做完后到我办公室里来一下.他来到办公室我就叫他把破衣服脱掉,然后我拿出针和线,给他破缝补起来,缝好叫他穿上,他高兴极了,连忙给我说谢谢.还有几次我看到我班几位同学的衣服和裤子破了,就回到家拿我家孩子的衣服给他们穿上,这些都得到孩子的家长和孩子的赞扬,因而我班家长对我很尊重,学生对我也很亲切.
2、耐心细致地处理出现的问题。学生世界丰富多彩,纷繁复杂,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教育引导学生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作为学生良师益友的班主任,要抱着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态度积极开展工作。住校生的心理是脆弱的,很容易受一些不良的行为的影响,做出违纪的事来。班主任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不断地与这类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疏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班有一名学生很调皮,俗语说的“大
事不犯,小事不断”,确实我班的刘青松几乎每隔两天就犯一次错误,这学期开学还不到一个月,他就犯了四五次错误了,每次我都是耐心地给他讲道理,细心地分析他犯错误的原因.另一方面,我把一些课外书借给他看,有计划的让他去完成一些事,让他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他的心灵不再是空落落的,并且隔三差五的表扬他的点滴进步。经过努力,慢慢融化该生不良的心理行为倾向,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培养住校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1、精心策划主题班队活动,培养住校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住校生的心理比其他学生表现地更为脆弱,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在学习上表现紧张、焦虑乃至恐惧;在人际关系上表现孤僻、嫉妒;在社会关系表现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在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态度等等。针对这些现象,平时我就开展一些有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班队活动。如在三.八妇女节“今天是你的节日”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中。让学生送一份礼物给妈妈,说一说感谢妈妈的话;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在开展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班队活动课后,住校生能够管好自己的生活,在寝室里不仅能收拾好自己的床铺,搞好卫生,还能去美化自己的寝室,比如将自己得意的一幅画贴在自己的床铺边,在桌子上摆上一个可爱的小玩意儿。通过活动,环保意识已经内化成他们的需要,审美能力已经体现在生活中了。
2、开展艺术活动,陶冶住校生的情操。
(1)爱唱爱跳爱玩是儿童的天性。生动活泼的活动有助于学生亲身实践和自我发现,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耐心、坚持、克制、勇于战胜困难等。据此特点,我每周定时开展文艺活动,而且让班上的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培养他们的广泛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我平时要向任课老师推荐,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参加学校的舞蹈、绘画、书法、电脑等兴趣活动小组。积极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我才干的机会。并通过活动让他们发现自我,找到自信。
(2)开展体育游戏活动,优化住校生的人际关系。
体育游戏是学生熟悉且喜爱的一种合作性很强的活动形式。游戏既包含合作,也存在竞争。有竞争,也就意味着有成功也有失败,一次次合作成功的喜悦或竞争失败中的不甘心,都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一次磨练一次考验。为此,我结合学校每学期开
展的体育运动如:迎面接力比赛,拔河比赛和广播操比赛等。鼓励他们积极报名,积极参与。通过比赛,让他们在集体中正确认识自己的同时也去理解他人,通过在游戏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会与他人相处、交往,感受集体给自己带来的欢乐与微笑,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呼唤教育合力,使每一个住校生都得到良好呵护。
呼唤家庭的关爱。加强家校沟通,促使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班主任首先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及素质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改变那种认为孩子到学校上课,孩子的教育责任就交给了老师的想法。改变那种认为自己文化素质不高,教不了孩子的想法。并指导家长加强与孩子情感的沟通,实施“亲子教育”。无论孩子在校,还是在家,都让他觉得父母是和他在一起的,时刻关注他的学习,他的成长。让家长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有什么需要,在哪些方面有长处,哪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或缺陷。然后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家长与孩子充满情感和亲情的沟通,让孩子的身心感到愉悦,孩子才会将自己的心里话向父母倾诉,实现心与心的交流,从而达到情感沟通的目的。孩子有了这种感觉,就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不会再产生孤独感。在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他会因此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学习起来也就会感到格外轻松。在轻松自如的状态下,孩子的学习效率将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其次指导家长为孩子创设和睦的家庭环境。这一点对于住校的孩子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平等待人,互相关心,互相信任,互相体谅,即使发生矛盾也能顺利解决。这样的家庭能给孩子以安全感,使其置身于家中感到温暖幸福愉快;其次是满足了孩子的归属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到被爱被尊重,学习到如何爱他人,如何尊敬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当孩子在校遇到遇到困难、挫折而灰心沮丧时,可以从家庭中吸取力量,得到指引。
总之,作为住校生的班主任要时刻具有忧患意识,做到眼明,心亮,脚勤,深入班级,用爱去关心每一位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四篇:用爱点亮留守学生的心灵
用爱点亮留守学生的心灵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涌入到城市务工,但是由于种种条件限制,他们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于是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学生。得到父母关爱,享受家庭温暖,是每个小孩与生俱来不可或缺的权利。但农村留学生的大量存在,反映出其此项基本权利的部分缺失。随着离开父母的时间增加,留下来的孩子们也不可忽视地出现了许多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爱
点亮
留守学生
心灵
农村留守学生的基本状况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留守儿童”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一般来说,祖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接受。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有几个“留守儿童”,真是力不从心。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
育之责。二是上代监护,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女,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一、留守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心理情感不健全
留守学生多数是学龄儿童少年,他们一般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代为监护管理。由于不在父母身边,缺乏与父母之间深层次的感情沟通,他们得不到应有的父爱和母爱,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不愿意看到甚至嫉妒同龄儿童少年躺在父母的怀里撒娇,接受父母的关爱。缺失的情感使他们的心灵容易受到创伤,往往只能无条件地、被动地承受现实。他们孤独、自卑、精神压抑、性格孤僻,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他们内心痛苦,看上去淡漠、自闭。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需要正确的引导。在对我任教的学生调查中,有近97%的孩子表示很想父母,而且在生活以及学习中也遇到了很多他们的祖辈们无法解决的问题,想与父母交流,当问及他们为什么没与父母沟通时,他们多半表示父母很忙,少数表示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有点生疏,不想和他们讲什么了!”而绝大多数的代理监护人直接表示“很少或从来不与孩子谈心”。这样,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代理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些都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
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孩子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因此,留守学生有的厌学、逃学甚至过早流入社会。
二、教育“留守学生”的基本对策
(一)“子不教,父之过”,外出打工的父母要加强与留守孩子的联系
父母毕竟还是孩子最重要的亲人,是孩子教育问题的主要承担者。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亲子教育是必不可少,也是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留守儿童的父亲外出打工使得他们失去了这种教育的机会,这便要求父亲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方式来加强与孩子的联系,以弥补他们不能在孩子身边教育的缺憾。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从调查结果看,父亲频繁和留
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孤僻。所以给他们的关爱必不可少。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见,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给他们送去慈母般的温暖。天凉了,嘱咐他们多穿几件衣服;天热了,关照他们注意避暑,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温暖。留守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愉快地学习、生活。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发现,教师就是他们的父母,学校就是他们的家。有许多儿童,本来活泼开朗,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与同学关系融洽,每天都看到他很乐观,父母外出打工离开之后他们渐渐变了,上课变得沉默寡言,而且还经常与同学闹别扭,所以在课余时间,老师应与他们聊天,听他们述说心中的烦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多和同学一起玩,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老师学校带给他们的温暖,幼小的心灵不再迷茫孤独,这样便有利于他们正常或是更好地完成学业。同时,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我让亲子间保持电话联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系,每月定期通电话,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石,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我与班上的“留守学生”交朋友,时刻关心、爱护、照顾他们。2008年我任教的学生冯小明经常逃学,我上门家访,原来他父亲病故后,母亲到深圳打工,由于家庭的不幸,生活的贫困,其母亲根本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使小冯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于是,我和小冯谈心,使他明白母亲对他的爱;我经常为他补课,解除他学习上的困扰;每个月还从不多的工资中拿出三十元资助他;还经常送一些生活用品给他,整整一年,从没间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我耐心的帮教下,他不再自卑逃学,树起了
第五篇:守护心灵让爱起航
焦作大学 红丝带志愿者协会
志 愿 服 务 案 例
焦作大学红丝带志愿者协会
2011年11月12日
守护心灵 让爱起航
摘要:焦作大学红丝带志愿者协会作为一个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八年来,红丝带志愿者协会在不断的磨练中成长为一个温暖的心灵之家。红丝带志愿者协会秉承“用爱心传递温暖,用奉献守护心灵”的发展理念,把“每个人都可以改变世界!I care do you!”作为发展口号,通过义务验血、防艾宣传、爱心书屋、小学之行、快乐成长等活动让人们广泛关注艾滋病,普及防艾知识;关注青少年、老年人群体的健康发展以及农民工子女的心灵成长,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生活中可能得不到的心灵收获。同时也使红丝带志愿者协会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以及让志愿者在服务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精神给养,实现服务者的奉献愿望。
红丝带志愿者协会本着志愿服务的精神,从基础出发,强调人性化服务,深入探讨服务方法,让每一个服务的人和被服务的人从心底得到关爱,让爱心真正的永驻在人们心中。
红丝带志愿者协会基本情况
焦作大学红丝带志愿者协会原名“红丝带爱心联盟”成立于04年冬,是河南省最早以“关注艾滋病”为主题的大学生公益性社团,在高校中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弱势群体,发动大学生的力量救助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以唤醒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目的,社团坚持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和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开展活动,社团不仅普及艾滋病知识,而且服务于社会大众。目的是通过社团这一桥梁,沟通学生和社会,为热爱公益事业的大学生提供发挥自己才能和实现理想的舞台。同时开展同伴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生殖健康知识,达到让大学生远离艾滋病的目的。社团目前共有在校志愿者300余名,骨干志愿者50余名。经过八年的发展和在社会上的影响,焦作大学红丝带志愿者协会已经成为河南省不可忽视的一支大学生志愿者队伍。
红丝带志愿者协会不是闭门造车,在做好自己校内工作的同时还积极的联系其他高校和社会上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同他们积极的沟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社团文化,在我们向北京疾控中心和中国红丝带网介绍我们的社团之后,双方很豪爽的给我们邮寄了500本大学生健康教育杂志和100张艾滋病宣传的公益海报。我们先后和河南大学、浙江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的社团进行联谊和交流会,相互学习先进管理模式和项目管理知识。福特基金会、北京爱知行信息咨询中心、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东珍纳兰艾滋孤儿心理研究所、北京红树林组织、焦作市卫生局等单位给了我们不同程度的资助。社团优秀志愿者坚春杰06年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评为“爱心大使”,同年著名演员濮存昕听说我们的事迹之后挥笔给红丝带题词“向焦作大学红丝带爱心联盟致敬!”,在得之我们宣传需要资料后,央视2003年“感动中国”人物高耀洁把自己自费印制的资料免费赠送我们,并且给与我们很大的鼓励,2007年,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给我们高度的评价,说我们给中国的防艾事业贡献了很大的力量,并鼓励我们坚持下去,焦作市副市长霍金花给我们题词,希望焦作大学红丝带志愿者协会在全市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发挥排头兵的作用。
一、思路做法
(一)关“艾”一生
★ 义务验血,温情传递。
生命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平等的,都只有短暂的一生,既然生命赋予我们每一个人只有一次,那我们就更应该珍惜这唯一的机会。珍爱生命,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而义务验血活动就恰恰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通过验血周活动,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克服如今血荒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次对生命的洗礼和升华。
通过活动向没有献过血以及对无偿献血知识缺乏了解的同学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促使更多的同学认识到由于血液成分保存期短,需要定期献血,鼓励现有和潜在献血者定期献血,培养同学们的“奉献精神”和“服务精神”。验血活动,为近期全国各地出现的血荒,贡献了当代大学生的一份力量,让大家明白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体现我们红丝带志愿者协会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精神,展现焦作大学广大师生的无私爱心。
★ 呵护生命 知艾护爱
●“骑行泰山”
04年五名志愿者骑自行车从焦作出发到山东泰安,行程600多公里,在沿途的城市、乡村、学校,以散发资料、口头讲解、佩戴红丝带等方式做了“关注艾滋病,救助艾滋孤儿”的活动,志愿者的骑行经历了10天,这些天里,他们经受了来自身体和心理的最大极限的挑战,在遭受天气等各方面的困难时他们没有退缩,坚持将活动完成,保证了活动的宣传效果。●“爱心开封行”
07年红丝带志愿者协会在筹集到钱款之后资助过开封尉氏县的几名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志愿者为了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志愿者到开封看望这些孩子们,并且给他们送去了衣物和学习用品。看到孩子们生活的都很好,志愿者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由于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的落实,这些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得到了保障,我们并没有给他们进行资助,但是会定期的给孩子们送去一些衣物和学习用品。●“站立起来 消除贫困”
07年了解到很多大学生在贫困面前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没有被贫困击倒红丝带志愿者协会在焦作大学新校区主教楼前响应中国管委会组织的“消除贫困站立起来”活动。在现场指令员的指挥下,随着“蹲下——倒计时——站立起来”口号的响起,我们在五分钟之内完成了本次的活动,时间是短暂的,但我们消除贫困的决心是永恒的,在这一天,全世界有87个国家的数千万人参与了本次活动,在焦作大学红丝带志愿者协会的组织下团结抵抗贫困的决心和信念深入到了大学生的心中。●“携手抗艾滋 铿锵三人行”
07年三名志愿者从焦作徒步到郑州,历时三天,行程100公里。3人身着白色T恤杉,从焦作大学新校区出发,带着“中国民间抗艾第一人”——高耀洁教授提供的《艾滋病、性病的防治》1000多份小册子,步行走修武县周庄乡、高村乡,过武陟县龙源镇,沿途经过村庄或人口密集的旅游景点时,他们便打开书写着“携手抗艾滋,铿锵三人行”的横幅向群众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遏制艾滋 履行承诺”
07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在焦作大学校团委、焦作市卫生局的支持下,我们在焦作大学新、老校区,以及焦作市三维广场同时进行了三场大型的艾滋病宣传活动,焦作市老年艺术团也加入到我们的活动里,为我们本次的活动助威。“遏制艾滋,履行承诺”的口号响彻焦作市的上空。
★ “知识讲堂 心中明亮”
邀请了焦作市疾控中心的医生和协会的资深志愿者,为同学详细的讲解了艾滋病的知识的传播方式和对大家对艾滋病的误区,生动的图片和详实的资料让学生认识到了艾滋病,在场志愿者纷纷表示自己已经认识到了艾滋病,表示以后一定要正视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
(二)志愿服务 爱心起航
★ 追逐梦想 书山翱翔
活动主要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工子女。针对农民工子女大都有自卑心理,对未来缺乏信心的实际情况,以“爱心起航”为载体,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疏导,千方百计鼓励他们,克服自卑心理,立志长大成才。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飞速发展,几百万的农民涌向大城市,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与此同时,父母长时间外出打工,家中的儿女没有人照料,家庭教育严重欠缺,使无数的儿童在心灵上深深的烙下悲伤的印记。由于远离父母,缺乏亲情关爱,农民工子女特别是留守学生普遍存在学业偏差、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感情缺失等问题。幼小的心灵缺少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相当一部分儿童因为缺少心灵的关爱,成为社会的危害人群或者社会的最底层,受到社会的歧视和不公。为了唤起社会对农民工子女的理解和关爱,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关注流浪儿童,焦作大学红丝带志愿者协会和“追梦爱心书屋”真诚合作,通过建立书屋,让那些渴望读书,渴望知识的孩子在“追梦爱心书屋”中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找到读书的乐趣。同时招募志愿者下到小学和农村,对农村子女进行功课辅导和心灵帮助,让他们乐观的面对社会现实,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憧憬,守护幼小的心灵,给予他们最真挚的心灵关爱。
志愿者通过做游戏、聊天等方式和他们交朋友、做伙伴,倾听他们的诉说、心声和愿望,进一步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健全的人格,鼓励他们在温暖的大家庭里树立自己的梦想,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奋斗。
★ 关怀孤寡 守护心灵
现阶段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三个新特征。其中,空巢化将进一步加速。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老年人照料问题日益突出。全国老龄办1日在京发布《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恺悌介绍,根据调查预测,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0%解决空巢老人的照料问题,光靠政府的努力还远远不够,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政府、企业、家庭、社会组织等,都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为此焦作大学红丝带志愿者协会和焦作市福利院、孤儿院、敬老院合作,开展“关怀孤寡,守护心灵”的活动,为老人们送去心灵的关怀。帮助他们整理周边环境,打扫院内卫生以及和老人聊天,用我们最大的力量打开老人心中的心结,让老人感觉到生命是独特的,生活是美好的,让老人的心灵得到应有的关爱。
★ 爱心奉献 尽心公益 社团立足本职,不仅在校内开展活动,也经常走出校园,联合社会公益组织共同奉献爱心。10年11月,与焦作市爱心联盟合作,开展“冬日暖阳—关怀农民工子女”,为其捐衣捐物;11年3月,在东方红广场为灾区让农民捐衣„„
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不仅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使其坚定了做公益事业的信心,同时也进一步锻炼志愿者的服务知识。
二、实施效果
(一)促进和巩固了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之间的关系,让更多的农民工子女感受关爱、获得温暖、健康成长。通过活动鼓励红丝带志愿者协会会员与农民工子女结对,并建立长期的结对关系,给农民工子女带来一种心理上的温暖和依靠,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增强城市的归属感,尽快地融入城市的生活。
(二)通过各种爱心活动锻炼了团队,提高志愿者服务水平和能力。通过搭建平台、各方参与的工作模式,志愿者在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的同时也达到了净化心灵、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弘扬了志愿服务精神、深化了志愿服务理念,拓展了志愿服务的外延。与此同时,红丝带志愿者协会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三)通过防艾宣传,让人们对艾滋病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关注艾滋,了解艾滋,成了人们不变的主题,唤起了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同情和理解,因为他们的身心已饱受疾病的折磨,况且有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是被动的、无辜的。让人们都知道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是能够加以控制和预防的,防止艾滋病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使同学们理解艾滋病的传播局限性,消除恐惧感。
(四)“追梦爱心书屋”活动,为那些喜欢读书、渴望知识而没有书本的孩子们拥有更多的书籍,能够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的,让他们的心灵接受更好的洗礼,让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使他们能够在书海中自由的翱翔。
(五)“无私奉献,爱心起航”活动。公益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时的事,它是一种责任,一份坚持,而且还是一群人的事。活动让志愿者真正的实现自己奉献的愿望,培养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实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价值。
三、基本经验
1、活动内容深入化
大学生志愿者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自护教育”的关键因素的“爱心、用心、开心”。真正爱山区孩子,才能够以他们的需求为需求,以他们的困难为困难,千方百计设计适合留守儿童的学习项目。用心帮助孩子,才能够不辞辛苦,深入小学,设计实用有效的教学内容。与农村孩子贴心,志愿者才能够努力寻找快乐学习、快乐体验的方式方法,让留守儿童愉快轻松地生活和学习。
2、活动形式多元化
活动由刚开始的仅仅防艾宣传、普及防艾知识,发展到今天的公益验血、追梦爱心书屋、太行小学心灵辅导、关怀孤寡等,每一个活动项目都能彻底深入的开展,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活动策划详细化
每举办一个活动项目都经过仔细的思考,把握全局方向,制定详细的活动过策划,书写活动流程,十分注重细节问题,以致人员分工合理,事情安排得当,活动圆满如期结束,并征集活动详细资料备档。
4、活动组织规范化
协会在组织活动过程中,不仅增加了许多经验,同时也促使和社团自身良好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机构建设和规章制度,使每次活动都有具体明确的执行规范制度,保证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
时间在前行,社团在发展。一代代红丝带人付出了无数艰辛和汗水,使红丝带在山阳大地上飘扬,用自己的力量为公益事业尽着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