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幽径悲剧说课稿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幽径悲剧》获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课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二十三课,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内涵丰富而深邃,语言精练、通俗而又雅致。本课所处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环境,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幽径悲剧》通过渲染浓烈的悲剧色彩,引发人们对人性和时代的反思,相对单元中的其他四篇选文,揭露问题更加尖锐,文章主题更加深刻。
2、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学习烘托手法和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体会本文通俗、精练而又雅致的语言。
3)、探求悲剧的涵义,剖析紫藤萝悲剧之因,领悟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唤起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二、说教法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以创设情景法、问题导引法、诵读品味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品读、美读文本,边读边思,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质疑、交流,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三、说学法
本篇文章含有丰富的人生哲理,这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备课时我力求扣住文本本身,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想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圈点勾画法、诵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同时注重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思维在心灵的碰撞中得到发展。让学生去体会真、善、美的重要性,学习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精神。
四、说教学流程(本课共安排两课时)(板书:幽径悲剧)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从季羡林老先生在一年的新学期开始为学生看行李这个故事导入,初步感知作者的人格魅力。
(二)检查预习
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同时简要概括:幽径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悲剧?
(三)走近作者
世人称其为“学界泰斗”、“一代宗师”,国内外公认的“东方学大师”。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在语言学、佛教学、印度学等方面卓有建树。作者心灵独白:“只要活着,脑筋就要天天不停。”“我94周岁了,并不打算‘走’。我要活到108岁。”
(四)赏析美景
“幽径悲剧”实际上写的是幽径上的一棵古藤萝的悲剧。(板书:藤萝)“悲剧”就是美的毁灭,越美的东西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本文写悲剧首先揭示了悲剧主角古藤萝的美。
用圈点勾画法,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课文1-10小节,并分小组合作探究下列四个问题:
1)藤萝之美体现在哪些地方?
2)幽径之美体现在哪些地方,这几节有何作用?
3)找出能够表现作者对古老美丽的藤萝的感情的句子,体会它在作者心中所占据的地位。
4)为什么这株古藤萝能给作者那么多的安慰呢?
藤萝之美主要通过它的形色香声来表现,幽径之美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景色,这部分主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并反复朗读,找出相关语句让学生来体味幽径、藤萝之美,培养学生阅读原著、原文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去品读、美读课文,同时理解写幽径之美是为写藤萝之美作铺垫,是衬托藤萝之美的(板书:层层铺垫)。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二)感受悲情
阅读11~16小节,思考、赏析、探究两个问题:
(1)哭泣的藤萝
说说哪些语句最能体现藤萝之悲并陈述理由。
要求学生抓住文中描写藤萝被毁后的惨状的语句进行分析,特别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2)感作者之悲
作者在藤萝被毁后(板书;被毁前后),借助文字直接宣泄了自己的悲愤痛苦之情,阅读有关语句,体会作者深切的悲愤之情。
(三)挖掘主旨
(1)探讨造成藤萝悲剧的原因(抓住四类人的不同态度、情感来分析):
愚氓——无端杀害藤萝
伟人——决不会这样关心
世人——争名于朝,争利于世
燕园中人——决不会注意
决不会关心
决不会伤心
(2)作者仅仅为藤萝感到悲哀吗?从文中找出印证你观点的语句并谈谈看法。
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组内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世人只知道追名逐利,缺少对于自然、对于他人的关爱、自私、冷漠、无情,悲剧根源在于国民的愚昧无知,藤萝的悲剧是燕园的悲剧、时代的悲剧也是人性的悲剧。)
(3)本文通过揭露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意在表露作者的什么决心?
这个问题的分析主要是让学生去体会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本课探究问题的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以学生讨论、碰撞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品读穿插其间。让学生体会浓墨重彩的描写和酣畅淋漓的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语文《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本课问题的提出、赏析,主旨的理解等使得学生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四)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精练,含义深刻,富有哲理,值得我们好好品味、美读。教师先示范赏析一段文字。然后学生自由品味、自我赏析,最后推举代表交流。
(五)拓展延伸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破坏美、毁灭美的现象吗?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制止这些事情的发生?
(六)老师寄语
智慧的人们创造出美好的世界;愚昧的人们制造着一幕幕悲剧;
珍爱环境,善待自然;共同生存,共同发展!
让悲剧不要在我们手中重现!
五、说板书设计
课文通过写幽径上一棵古老美丽的藤萝被毁灭的悲剧现实,引发人们对时代、人性的反思,抒发了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这就是文章的中心,谢谢。(板书:真善美)
后
前
毁
被
层
层
铺
垫
幽径
悲剧
真善美
真善美
藤萝
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幽径悲剧》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幽径悲剧》是八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记叙了北大燕园内幽径上的一棵古藤萝的悲剧,作者将其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文章语言精练、通俗又雅致,严厉谴责了那些无情无义的灭美“愚氓”,感染力极强。编者将其安排在人与环境单元,旨在让学生体会文中对藤萝所流露的真情,对愚氓恶行的谴责,从而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文中的悲剧,并懂得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个悲剧的;学习课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体会文章强烈的悲剧效果,领会文章深邃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善待生命、关注自然、优化生存环境的现代意识。
三、重难点:领会文章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四、教学方法:诵读赏析、自主探究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北大燕园,一条幽径上发生的一场悲剧,使得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为之伤心落泪。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幽径悲剧》,去探个究竟。(板书课题及作者)
(设计理念:点明悲剧本质,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检查预习
1、本文生词的音形及成语意思,出示本文重点字词。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三)品味诵读
季羡林这位学界泰斗、一代宗师哪有闲情逸致来关怀一棵藤萝的生死呢?他要向我们传递怎样的思想情怀?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季先生的伟大心灵。今天的课堂活动主要就是:“诵读”。(投影:诵读)
(设计理念:诵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这篇课文中,对什么是悲剧,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个悲剧的,学生是陌生的;对作者要传达的的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学生是难以理解的。为此,我的教学设计立足文本,主体部分从诵读出发,主要分为读出美感、读透悲情、读清主旨、读得感受四个环节,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
一、读出美感
1、欣赏藤萝的外在美。提问:本文中,“美”显然是指那一棵古藤萝,它美在何处?作者分别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它的美?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明确:古藤萝美在形、色、味,课文第8段作了集中描写)
接着提问:这美丽的藤萝给你怎样的感觉?(如直上青云的气概、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等)这藤萝不仅秀美,而且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请大家自由朗读第8段,读出美感,感受藤萝生命的美。
2、欣赏藤萝的内在美。过渡:美不仅要讲究外在美,更要讲究内在美,也就是要美得有内涵,有品质。这棵藤萝品质如何,性情如何,请同学们到第14段找找看。归纳板书:真善美
3、理解作者对对藤萝的感情。提问:这株内外兼美的藤萝,作者赋予了什么感情呢?(学生跳读,归纳明确:如喜爱、“留恋难忘”、“顾而乐之”、依恋、“惟一的一点安慰”等)并要求齐读第10段,注意读出喜爱之情,读出依恋之情。
4、欣赏幽径之美,学习写作手法。思考课文为何不叫“藤萝悲剧”而叫“幽径悲剧”呢?它所在的幽径环境如何?(美)美在哪里?讨论探究开头用了大量篇幅写幽径之美,有何作用?
明确:写幽径之美是为了烘托古藤之美,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层层铺垫,以美衬美。明白:越美的事物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主要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在字里行间深思感悟。并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感觉、作者的感受,去领悟“藤萝”所具有的精神品质。这种感性化之后的理性认识不是由我教给他们,而是让学生结合语言信息、文本内容,用心去感受、体悟。)
二、读透悲情
1、了解藤萝被毁后的惨状及此时作者对于藤萝的情感。但是有一天,这棵为人间增添美丽、给作者惟一安慰的藤萝,无端被人毁了,作者是如何描绘藤萝被毁之后的惨状的?(明确:第11段,如吊死鬼、悬、摇曳、微笑等等)通过这些词语的赏析来突出悲剧效果。
2、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情感。作者浓郁的悲情不仅表现在对藤萝的描写上,在其他语段的字里行间也表露得淋漓尽致。请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如果学生找第12段的句子,则追问:在你看来,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富有爱心、惜美、爱美等)作者把自己与所谓的“伟人”相比,反复强调自己是“没出息的人”、“渺小的人”,流露出作者一种怎样的情绪?(对“伟人”的鄙视)
如果学生找第13、14段的句子,提示这里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用古藤的哭泣描摹自己的悲泣之心等。
如果学生找第15段的句子,则通过比较三个“决不会”与四个“偏偏”的反复效果,感悟出作者对古藤命运的关注以及矢志不移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板书:维护
3、联系实际生活感悟。作者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痛悼之情,催人泪下。孩子们,假如你最心爱的东西被破坏了,假如你最心中最美的东西突然离你而去了,你会是怎样的感受?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学生陈述)
4、再次朗读,感受悲情。团团的绿叶没有了,满满的花朵没有了,淡淡的幽香没有了,嗡嗡的蜂声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只有万斛悲情,只有悲哀至极,只有投诉无门的悲愤。让我们一起朗读第13、14段,感受作者的悲痛、悲悯、悲愤。(设计理念:课标一再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只有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和体验,才能真正感悟文中词句的意义和情味,因此,我积极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体验,与作者形成共鸣,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并加强诵读指导,使诵读更有效,使课堂对话的效度切实提高。)
三、读清主旨
1、此时此刻,我们大家的心情定和作者一样悲哀至极,我们不禁要问:是谁制造了这出悲剧?齐读文章14节最后一部分:“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作者批评世人缺了点什么?作者表面是说藤萝的悲剧,其实是在说人的悲剧。
2、联系背景,理清主旨。本文写于1992年,十年浩劫已经结束十五六年,季先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迫害,目睹花树也受到迫害,心中自然难过,但是更加难过改革开放后,人们仍不能珍惜美的事物,还出现“愚氓灭美”的现象,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写这出藤萝悲剧的深层用意,作者仅仅是批评愚氓之人吗?他是否对世人有所提醒有所警示?
(明确:警示人们要提高人文素养,不要重蹈覆辙。提醒我们要善待生命,关注自然,优化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板书:善待生命
关注自然
优化生存环境)
(设计理念: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作者写作的真正用意,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读得感悟
1、这样的悲剧在生活当中有很多,同学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谁能说一说)
2、出示一组图片,这一幕幕场景真是让人触目惊心,为了这些美的事物,为了人类自身,请拿起你手中的笔,以古藤萝的口吻,用简洁的语言发出内心的呐喊,唤醒那些愚昧无知的人们吧!
(设计理念: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内心的热情,同时也是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进一步升华。这一环节既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领悟,又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20个你认为应该掌握的雅词2遍。
2、选择你最喜欢的片段,熟读背诵。
3、运用描写、抒情、议论,丰富课堂练笔。
(设计理念:作业1为巩固基础知识,作业2激发学生爱好文学的兴趣。作业3的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进一步渲染悲剧氛围。)
(五)寄语
屏幕出示:“无论谁死了,/我都觉得是我自己的一部分在死亡。/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因此我从不问丧钟为谁而鸣,/他为我,也为你。” ——弥尔顿
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
八、板书设计
幽径悲剧
季羡林
美
藤萝
维护真、善、美
悲
警示:善待生命
关注自然
优化生存环境
第二篇:《幽径悲剧》说课稿
《幽径悲剧》说课稿
彬县新民中学
胡元平
一、说教材:
【本课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二十三课,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内涵丰富而深邃,语言精练、通俗而又雅致。本课所处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学习在记叙和说明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写法。《幽径悲剧》通过渲染浓烈的悲剧色彩,引发人们对时代和人性的反思,从另一个层面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颇有曲径通幽之感,文本内容显得别具一格,相对单元中的其他四篇选文,既是一种视觉的冲击,更是一种认识的补充。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单元主题——人与自然的认识会更深刻而全面。
【本课与《课标》的关系】
从“课标”提出的三个纬度要求来审视,本课无疑是一个合适的文本范例。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纬度上体现的十分突出,文本所传达出的对“真、善、美”矢志不移的情感契合了《课标》提出的“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本课基本问题的提出使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同时达到“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的训练要求。另外,课文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特色也为课标提出的“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提供了范本。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重点理解文本中的文言词汇。
2、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3、品味语言,学习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4、学习层层铺笔的描写手法及作用。
5、通过品读、美读把握文章情感,学习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精神。
6、引导学生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树立维护真、善、美的精神。
[说明]教学目标1、2、3属于新课标“知识与能力纬度”范畴;4属于“过程与方法纬度”范畴;
5、6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纬度”范畴。为了更好的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以上几个目标的实现过程是相辅相生、环环紧扣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创设情景法、问题导引法、诵读品味法进行教学。我以新课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为指导,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品读、美读文本,边读边思,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质疑、交流,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说学法】
本篇文章含有丰富的人生哲理,这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备课时我力求扣住文本本身,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想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诵读法、小组讨论法。在指导过程中让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文本体会到藤萝的美,并力求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方法理解作者对被砍前的藤萝和对被砍之后的藤萝的不同情感,通过这种情感的剧烈反差让学生体会到真、善、美的重要性,从而学习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精神。
三、说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老师想跟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2003年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一只小鸟被一个高速飞行的网球击中,鸟儿堕地身亡。接下来的一幕让世人震撼:击中小鸟的运动员神情沮丧,马上终止比赛,跑到小鸟跟前,毫不犹豫的双膝跪地,双手合拢,表示忏悔。他因自己的失误而深深的一跪已经成为经典的一幕让世人永远难忘。而在我国,北大教授季羡林悲天悯人,因为一株藤萝被他人无情的砍伐,引发内心深深的痛惜,其博大的胸怀可见一斑,他奋笔疾书,将痛楚化为文字,呈现于世人的面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幽径悲剧》。
●本环节通过相关联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顺承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本环节运用“书写大比拼”这个活动对文中的生字词进行学习,完成教学目标1,为更准确的解读文本扫除障碍,同时这也是一个积累项目,有利于扩大学生词汇量。
(三)走近作者
世人称其为“学界泰斗”、“一代宗师”,国内外公认的“东方学大师”。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精通英语、德语、梵语、吠陀语、巴利语、吐火罗语,还能阅读法语、俄语书籍。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
心灵独白:“只要活着,脑筋就要天天不停。”“我94周岁了,并不打算‘走’。我要活到108岁。”
●本环节中一些资料性的知识让学生自己解决,课堂上我补充了一个“心灵独白”的小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作者的语言走进作者的内心进而更准确的理解文本。另外,推荐观看中央10套“子午书简”:《本色季羡林》。
(四)交流初读感受
●本环节比较开放,学生自由发表初读感受,了解学生不受干预独立阅读文本所达到的思维层次,以便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
(五)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让学生按照“幽径”、“藤萝”、“藤萝被毁”的思路,理出文章的结构,并为每一部分概括一个小标题。
●本环节是在已经预习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文本篇幅偏长,课堂上通篇阅读略显耗时,所以此环节要求学生扫读,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为主。
(六)细节探究。
1、文中的古藤萝是一棵什么样的藤萝?在文中画出作者对她的描述。
2、探讨藤萝被砍之前和被砍之后,作者的情感变化。
3、文章内容写的是古藤萝的悲剧,为什么题目却是“幽径悲剧”。
●本环节以学生讨论、碰撞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品读穿插其间。设计第一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内心对悲剧主人公的真、善、美认同,为以后的毁灭所带来的悲剧震撼奠定心理基础;第二个问题是为了把握作者的情感落差,在反差中理解作者的感情宣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情感契合的载体和诱发悲剧感受的共鸣点;第三个问题则是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通过这个问题主要想使学生明白:
1、写幽径美是为了衬托藤萝美,写藤萝美是为了渲染藤萝悲剧色彩,这样一种层层铺笔的写法。
2、藤萝的悲剧是幽径悲剧,更是燕园的悲剧、时代的悲剧、人类的悲剧。
(七)品味语言
1、自由品味
学生选择一句或一段,自我赏析。
2、限定品味
补充学生未涉及的重点语句。
●本环节中我要求学生用固定句式:“
段(句)好,好在 ”来作答,内容要求学生从词、句式、修辞的角度,从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评点,实现教学目标3。
(八)拓展写作
请你以古藤萝的口吻写一段话,劝告世人,一定要保护好环境。
●本环节是日常书面表达能力的一个练习。
[说明]本课安排二个课时,第一课时完成(一)——
(五)个步骤,第二课时完成(六)——
(八)个步骤。常规流程:布置作业一般在课下进行,这里不再赘述。
四、说板书设计:
幽径悲剧
季羡林
幽径美景—幽径藤萝之美—藤萝悲剧
说明:这一板书设计,既概括了全文主要内容,也显示了全文结构和行文线索,提纲挈领,简洁醒目。
第三篇:《幽径悲剧》说课稿
《幽径悲剧》说课稿1一、说教材
【本课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二十三课,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内涵丰富而深邃,语言精练、通俗而又雅致。本课所处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学习在记叙和说明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写法。《幽径悲剧》通过渲染浓烈的悲剧色彩,引发人们对时代和人性的反思,从另一个层面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颇有曲径之感,文本内容显得别具一格,相对单元中的其他四篇选文,既是一种视觉的冲击,更是一种认识的补充。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单元主题——人与自然的认识会更深刻而全面。
【本课与《课标》的关系】
从“课标”提出的三个纬度要求来审视,本课无疑是一个合适的文本范例。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纬度上体现的十分突出,文本所传达出的对“真、善、美”矢志不移的情感契合了《课标》提出的“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本课基本问题的提出使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同时达到“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的训练要求。另外,课文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特色也为课标提出的“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提供了范本。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重点理解文本中的文言词汇。
2、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3、品味语言,学习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4、学习层层铺笔的描写手法及作用。
5、通过品读、美读把握文章情感,学习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精神。
6、引导学生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树立维护真、善、美的精神。
[说明]教学目标1、2、3属于新课标“知识与能力纬度”范畴;4属于“过程与方法纬度”范畴;5、6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纬度”范畴。为了更好的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以上几个目标的实现过程是相辅相生、环环紧扣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点击此处观看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创设情景法、问题导引法、诵读品味法进行教学。我以新课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为指导,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品读、美读文本,边读边思,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质疑、交流,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说学法】
本篇文章含有丰富的人生哲理,这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备课时我力求扣住文本本身,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想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诵读法、小组讨论法。在指导过程中让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文本体会到藤萝的美,并力求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方法理解作者对被砍前的藤萝和对被砍之后的藤萝的不同情感,通过这种情感的剧烈反差让学生体会到真、善、美的重要性,从而学习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精神。
三、说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老师想跟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20xx年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一只小鸟被一个高速飞行的网球击中,鸟儿堕地身亡。接下来的一幕让世人震撼:击中小鸟的运动员神情沮丧,马上终止比赛,跑到小鸟跟前,毫不犹豫的双膝跪地,双手合拢,表示忏悔。他因自己的失误而深深的一跪已经成为经典的`一幕让世人永远难忘。而在我国,北大教授季羡林悲天悯人,因为一株藤萝被他人无情的砍伐,引发内心深深的痛惜,其博大的胸怀可见一斑,他奋笔疾书,将痛楚化为文字,呈现于世人的面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字——《幽径悲剧》。
●本环节通过相关联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顺承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本环节运用“书写大比拼”这个活动对文中的生字词进行学习,完成教学目标1,为更准确的解读文本扫除障碍,同时这也是一个积累项目,有利于扩大学生词汇量。
(三)走近作者
世人称其为“学界泰斗”、“一代宗师”,国内外公认的“东方学大师”。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精通英语、德语、梵语、吠陀语、巴利语、吐火罗语,还能阅读法语、俄语书籍。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
心灵独白:“只要活着,脑筋就要天天不停。”“我94周岁了,并不打算‘走’。我要活到108岁。”
●本环节中一些资料性的知识让学生自己解决,课堂上我补充了一个“心灵独白”的小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作者的语言走进作者的内心进而更准确的理解文本。另外,推荐观看中央10套“子午书简”:《本色季羡林》。
(四)交流初读感受
●本环节比较开放,学生自由发表初读感受,了解学生不受干预独立阅读文本所达到的思维层次,以便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
(五)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让学生按照“幽径”、“藤萝”、“藤萝被毁”的思路,理出文章的结构,并为每一部分概括一个小标题。
●本环节是在已经预习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文本篇幅偏长,课堂上通篇阅读略显耗时,所以此环节要求学生扫读,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为主。
(六)细节探究。
1、文中的古藤萝是一棵什么样的藤萝?在文中画出作者对她的描述。
2、探讨藤萝被砍之前和被砍之后,作者的情感变化。
3、文章内容写的是古藤萝的悲剧,为什么题目却是“幽径悲剧”。
●本环节以学生讨论、碰撞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品读穿插其间。设计第一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内心对悲剧主人公的真、善、美认同,为以后的毁灭所带来的悲剧震撼奠定心理基础;第二个问题是为了把握作者的情感落差,在反差中理解作者的感情宣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情感契合的载体和诱发悲剧感受的共鸣点;第三个问题则是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通过这个问题主要想使学生明白:1、写幽径美是为了衬托藤萝美,写藤萝美是为了渲染藤萝悲剧色彩,这样一种层层铺笔的写法。2、藤萝的悲剧是幽径悲剧,更是燕园的悲剧、时代的悲剧、人类的悲剧。
(七)品味语言
1、自由品味
学生选择一句或一段,自我赏析。
2、限定品味
补充学生未涉及的重点语句。
●本环节中我要求学生用固定句式:“ 段(句)好,好在 ”来作答,内容要求学生从词、句式、修辞的角度,从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评点,实现教学目标3。
(八)拓展写作
请你以古藤萝的口吻写一段话,劝告世人,一定要保护好环境。
●本环节是日常书面表达能力的一个练习。
[说明]本课安排二个课时,第一课时完成(一)——(五)个步骤,第二课时完成(六)——(八)个步骤。常规流程:布置作业一般在课下进行,这里不再赘述。
四、说板书设计
[说明]板书设计一是为第一课时设计的,设计简单、明了,内容是文本的结构层次。设计二是第二课时的板书,本设计的创意是以汉字“悲”的字形为基点进行演绎,运用字体的色彩区别和对比,着重突出作者在藤萝被砍前后的情感变化和落差,也进一步渲染了文本所显现的悲剧色彩。
《幽径悲剧》说课稿2(1)导人新课:记的有位哲人说过悲剧就是把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相信同学们学习了《幽径悲剧》这篇课文,一定会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条理。(详细情况见教案,此处略)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配任务。1、2组谈第一部分,3、4组第二部分,5、6组谈第三部分。
师: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对文章某个句子或段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或感悟。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感受深的句子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可以是自己的体验、见解或者由某些句子引发的联想……
生: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对这句话我的见解是,作者在这里把古藤萝的死亡写得极其悲惨。说明作者对古藤的悲剧极为同情,并对古藤萝的死亡表现出深深的惋惜。
师:这位同学凄惋的朗读以及精辟的见解,使同学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很好。
生: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我真的有点怕走了,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通过读这一段我的理解是:古藤的死对于作者来说,简直是精神摧残,古藤萝是作者的精神寄托,给作者带来欢乐高兴和清新。现在它被毁掉,使作者心灵失去了慰藉,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感情十分浓厚的性情中人。(掌声)
生(点评):这个同学读得抑扬顿挫,有起有伏,见解也很深刻,很值得我们学习。
生: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掌声)从这里我联想到人们的自私自利,好像人一生下来就是为了升官发财,高官厚禄而活的,人们那些高尚的品质,完全被金钱,名利所淹没,都成了冷血动物,根本没有闲心去关心一切自然造化。
生(点评):这个同学读得如泣如诉,让我们仿佛真的听到了古藤的哭泣声,他的独到见解强烈地抒发了对人们良知的呼唤,非常感人。
师:同学们通过预习,见解和感悟都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可能一一读完,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感人,并且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读表达了出来,把真情写在脸上,溶在了声音中。下面请同学们把预习时发现的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黑板上,我们共同交流解决。(生讨论交流,师巡回检查指导)
生问:作者把古藤萝的形、声、色之美写到了极致,把对古藤萝的喜爱写到了极致是为了什么? 生(1):作者把古藤萝的形、声、色之美写到极致是为了突出古藤萝的美,而把对古藤萝的喜爱写到极致,是为了突出对毁灭美的愚氓的痛恨。
生(2)答:我认为这个同学说的太浅显。我的理解是作者把古藤萝的形、声、色、香写到极致,是为了体现藤萝的真善美以及作者对藤萝的钟爱,而把对藤萝的喜爱写到极致是为了体现作者对藤萝死感到万分悲痛惋惜,同时也就把作者对愚氓之人的愤慨之情写到了极致。以此来突出自己内心那份不为人知的痛。总起来说.这两个极致都为后文写藤萝的悲剧做了铺垫。因为越美的东西被毁其悲剧性就越强,这样也深化了主题。(生不由自主发出赞叹,生(1)点头表示有所启发)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同学的发言,有什么想法,请做一下点评。
生(1):我认为我刚才的理解确实不深入,听了他的发言我茅塞顿开,尤其是她最后那句总结的话“总起来说,这两个极致都为后文写藤萝的悲剧做了铺垫,深化了主题”对我启发很深,对我深入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
生(3):我们组同学们见解和她差不多,只不过没有她说得那样完整,有条理,以后我们应该向她学习。
生(4):我们组一部分同学们见解太狭隘了,没有和后文写藤萝悲剧联系起来,通过听她的见解,我们的心头豁然开朗。
师:看来我们通过全班交流,确实能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的作用,同学们一定要洗耳恭听。
生:“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作者对他所说的伟人是什么感情?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1):我认为作者对他所说的伟人是轻视,瞧不起的感情,作者之所以这样说是他愤慨到极点之后的反语。
生(2):我认为作者对那些所谓的伟人怀有鄙视的感情。在这句话中,“这样”指富于感情,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具有博爱之心,作者把所谓的伟人放在自己的对立面,无疑是怀着很厌恶的感情。
生(3):我同意这两个同学的说法。我也认为作者在这段中说自己没出息,说真正的伟人们决不会这样是反语。在这里严厉谴责了毁灭美的“愚氓”。我认真读后感觉他的话语震憾人心。
生(4):既然作者的这种自责之词是反语,那你认为伟人该不该像作者那样?
生(5):我认为伟人应该像作者那样爱所有的自然造化,具有博爱之心。
生(6)反驳:我认为伟人不该像作者那样整天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因为多愁善感,哭哭啼啼是懦弱无能的表现,有失大将风范,有失中华儿女作为龙的传人应有的男儿风度和英雄本色。
生(7):对于这个同学的观点,我举双手赞成。因为古人云:“男儿流血不流泪,大丈夫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多愁善感,哭哭啼啼非顶天立地,铁骨铮铮的好汉之所为。若是男子汉大丈夫的就请抹干眼泪随君一起闯天下!(慷慨激昂的)
生(8):反驳,你说抹干泪并不是不流泪,众所周知,刘备可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枭雄。他的仁慈,宽厚多情是人们公认的,他也经常为一些事而流泪,正是这,使他赢得了军心民心,得到万人拥戴,进而赢得了天下。你能说他不是一代英雄豪杰,一代伟人吗?(掌声)
生(甲)反驳:你说刘备经常为一些事流泪这不错,可刘备的哭有的时候是计谋,并不是他的本性。
生(乙)反驳:计谋也分很多种。有的计谋是害人的,有的计谋是防人害,而刘备的计谋却是防人害的,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掌声)
生(丙)发表见解:同学们都知道秦始皇可真是个心狠手辣的暴君。但是他修筑了长城,统一全国,不是也被人们称为盖世英雄吗?
生(丁)反驳:成绩归成绩,再大的成绩也掩盖不了他的罪恶,他的成绩是用数以万计的人的鲜血换来的,是残忍无情的,我想他决不是人们心中所崇拜的那种英雄,那种伟人。
生A:是啊。我也同意他的观点。“为政者切不可失信于民”一个暴君是绝不会永远活在人们心目中的。伟人应该是人们认可的,受到人们拥戴和崇敬的。因此,我认为伟人应该像作者那样有博爱之心。
生B:我认为不应该像作者那样,一个伟人就应当胸怀大志。南征北战雄霸四方。建立不朽功勋。这样战争和鲜血是再所难免的,昔日亚历山大、成吉思汗一生征战沙场。他们的铁骑踏遍万水千山而一统天下,这才是真正的伟人。
师:同学们在这个问题上旁征博引,据理力争,难决胜负,我认为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不应该走极端,应该把握好一个“度”,物极必反嘛。当然同学们也可以坚持自己的意见。其他问题的解决情况(略)
师补充问题: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决心?作者把批判的矛头指向谁?说明了什么?(略)
师: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明白了季老先生的心声,请同学们看到课本193页,文中说“古藤萝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同学们假如你是那段被砍断的虬干,孤独地悬在空中居高临下地瞧着这些忙碌的人群,你会想些什么呢?请写下你此时的感受与大家共同分享。
生(1):贪婪自私的人类,你们看,你们自掘之坟已达1米。若-不立即放下屠刀悬崖勒马,那么百年之后,人类何去何从就难以预料了。常言道:“不听好人言吃亏在眼前”万不可图一时之快,毁万代香火,未来星球谁为王?未来星球是否还能寻找到人的痕迹,皆握在你们掌心。
生(2):想我古藤在此己二三百年,每到春天,我便展出美丽的身姿,为大地增添了几分色彩,供人们观赏,使人们焦杂的心情得到缓解,并且使他们的精神得到安慰。我立此大功,他们何时犒赏于我。虽是这样,我曾几时停止了我的付出。可如今,我已年老体弱,命不久矣。正想安闲度日了此残生,真没想到,这时人类竟不顾我风烛残年,将我无情诛伐。这种恩将仇报的行为,与虎豹何异。只恨我当初瞎了眼,为人类服务!人类,等着吧!自然会给我以公道惩治你等愚氓,人类,当自然之神将你等送入刀山油锅时,将你等送入黑暗之渊时,请记住,我定会在天上开怀大笑。呵!哈!哈!哈!……(掌声)
师:相信他的哭诉,他的狂笑声一定会唤醒我们人类!
生(3):在长达十年的斗争中,不但你们人类遭劫。我们藤萝界也己元气大伤,大势己去只留寡人唉!看你们倒挺来劲,整日东奔西走,完全忘记了前人创业的艰难。有时还厚颜无耻的委求于人,深陷于名利场不能自拔。那么的卖命哪有眼福来观赏我们的雄姿。不观赏也罢。你们也太狠毒了吧!居然对我们大肆屠杀。太过分了!你们记住我们是向来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我过我的独木桥,你走你的阳关道,互不干涉。现在,既然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有朝一日也让你尝尝我们大自然的厉害。等着吧!无知的人们看谁笑到最后!(掌声)
师:真精彩。是啊,我们的地球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诺亚方舟”,而不应该让她变成危机四伏的“泰坦尼克”。“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同学们让我们携手为和谐美好的自然美景而共同努力。
【《幽径悲剧》说课稿】相关文章:
1.《幽径悲剧》说课稿设计
2.幽径悲剧
3.幽径悲剧教案设计
4.《幽径悲剧》优秀教案
5.《幽径悲剧》的教案
6.季羡林《幽径悲剧》练习及答案
7.季羡林的作品《幽径悲剧》
8.幽径悲剧阅读及答案
9.幽径悲剧散文随笔
第四篇:《幽径悲剧》
幽径悲剧
教学设想: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五单元三课,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内涵丰富而深邃,语言精练、通俗而又雅致。本课所处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学习在记叙和说明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写法。《幽径悲剧》通过渲染浓烈的悲剧色彩,引发人们对时代和人性的反思,从另一个层面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颇有曲径之感,文本内容显得别具一格,相对单元中的其他四篇选文,既是一种视觉的冲击,更是一种认识的补充。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单元主题——人与自然的认识会更深刻而全面。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在文章所流露的感情倾向。
2.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在反复阅读中,体会文章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3.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懂得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过程与方法: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创设情景法、问题导引法、诵读品味法进行教学。我以新课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为指导,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品读、美读文本,边读边思,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质疑、交流,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意识。
通过品读、美读把握文章情感,学习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精神。引导学生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树立维护真、善、美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本文叙述了幽径藤萝被人砍伐的悲剧,美丽的藤萝“毁于愚氓之手”,作者的内心极其悲伤。他深感社会对于“愚氓”毁灭美丽的现象还没有引起起码的重视,呼唤社会群体爱美护美意识的提高。作者愿意背起“自己性格制造的十字架”,永不放弃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社会责任,表现了一个倔强的老人矢志不渝的决心。
2.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本文浓墨重彩的描绘与酣畅淋漓的抒发相结合。文章中写幽径、写藤萝、写藤萝被毁,处处运用极为细致的描写,充分表现对象的形象特点和内在神韵。在描写的基础上,作者又十分重视抒情议论,表达自己对藤萝被毁的哀伤,揭示文章主题。这些都必须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中,进行感悟赏析。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法、问题导引法、诵读品味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幽径之美,古藤萝之美及悲。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在文章所流露的感情倾向。
2.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在反复阅读中,体会文章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教学重点:
感受幽径之美,古藤萝之美及悲。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在文章所流露的感情倾向。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在反复阅读中,体会文章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检查预习: 检测本课生字词
二、导入新棵:
1、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来给人看,往往毁灭的越美则悲剧性色彩就更浓。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株藤萝的悲惨命运中去。板书课题:“幽径悲剧”
2、走近作者:
(1)、感动印象:智者永,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荣辱不惊。会”
颁奖词: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说,把心留在东方。――“感动中国2006评委
(2)、一生无数头衔,唯独喜欢“教授”这一称号。
一生精通英、德、印等多种语言,唯独热爱着祖国的文字。出生山东清平县,家境也十分清贫,唯独满腹诗书之足。就读清华,博得“四剑客”之一的美誉。
留学德国,二战的烽烟造就他成为东方语言大师。回归祖国,执教北大。
文革间挨斗受批受尽凌辱,可从未放弃救世治学之道。十年磨一剑,译成了印度人都惧怕的《罗摩衍那》。是他――大力的沟通了东西方文化。是他――推动了东方文化的前进。
他就是一代宗师——季羡林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以第一人称,完成下列探究任务。(1)、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悲剧?
幽径上一株美丽的古藤萝惨遭毒手。
(2)、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居住这儿的环境。
明确:
1、环境:一边傍湖,一面靠山。
2、山上的春季:小花生命灿烂
3、山上的夏季:绿阴浓烈,小鸟和鸣
4、枫叶变红、松柏相映。湖中之美:绿叶红荷(夏);冬天无论是山上还是湖中都是白雪覆盖,绿色更浓。(3)、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曾经美丽的我。(请从各个角度赏析我的外形美和内在美)
„„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
形:盘曲而上;色:苍黑,万绿丛中一点红;香:一股幽香;声:嗡嗡的蜜蜂声;命运:逃过数劫,成鲁殿灵光;
内在美:和:与大树和睦相处;善:阅尽沧桑,从无害人之心
(4)、现在的我是什么样儿的?你看了以后,你是什么样的感受?
„„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形:盘曲而上 成了吊死鬼
藤萝之美 色:红绿相映 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 味:芳香袭人 控诉、投诉无门
声:回味无穷 哭泣,哭泣,哭泣„„
令人无比震惊、害怕和痛心
请根据课文内容,为我写一封给大自然法官的申诉信 我的申诉:尊敬的大自然法官阁下:我原是生长在北京大学后湖的一条小径上的一株藤萝,我在那儿生活了几百年,虽说有几次差得被作为“修正主义”给消灭掉,但我命大,还是活了下来。这几百年间我和我依附的大树,我和我周围的花儿、草儿、鸟儿、小虫子们一直相处得很好,虽说我比它们要年长几岁,但我从不倚老卖老、他们也很尊敬我。每到春天我还把我的花奉献出来,给世间增添一些美丽,更谈不上有害人之心,可是不幸如我,却遭愚氓的无端杀害,使我成一孤魂野鬼。我请大自然法官还我一个公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交流你所知道的 “十年浩劫”历史,认识“十年浩劫”,揣摩作者细腻,哀婉,愤懑的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懂得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懂得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复习导入
二、交流互动:
1、本文要写的是藤萝,为什么却写幽径的美?
明确:烘托出幽径藤萝,显出藤萝在幽径中的不寻常地位,幽径够美了,但却不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可以想象藤萝的美比幽径的美更吸引人,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兴趣。
2、题目是“幽径悲剧”主要内容是写“悲”,为什么作者却用大量笔墨写了“美”幽径的美、藤萝的美。
明确:悲剧就是对美的毁灭,毁灭的越美便越悲,作者把藤萝描写得越美,所突出的悲剧色彩也就越浓。
3、从文中找出表示作者悲伤的句子,并思考作者是用什么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情感的。
明确:从此以后,“我真有点怕走”这条幽径。文章具体描写了“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的景象,渲染了“我简直是悲哀至极”的心情,又具体摹状了“我隐约听到”的“古藤的哭泣声”,又展开丰富联想,描写藤萝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孤立无助,只有哭泣,哭泣的悲惨情景,这一切笔墨,充分表现了真、善、美毁于愚氓之手的悲剧,抒发了强烈的痛悼之情,有着催人泪下的笔力。
4、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
“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这样”指的是富于感情,“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具有博爱之心。“伟人们”决不泛爱生灵,处事铁面无私,甚至滥杀无辜。这里所谓“真正的伟人们”含贬义。作者将“伟人们”置于自己的对立面,无疑怀着鄙视厌弃的感情。小结:
三、质疑探究:
1、“藤萝毁于愚氓之手”的悲剧,让作者心生悲痛,难道他仅仅是为这一棵藤萝而悲伤吗?
明确:这时里的藤萝是真善美的象征,愚氓是美的毁灭者的象征。藤萝被毁灭的悲剧其实就是世人对美的忽视,对美的否定,对美的毁灭,所以说古藤萝的悲剧,其实是在说人的悲剧,人们亲手一个一个地消灭身边的美,这是让作者最为心痛的,而且这样的悲剧每天还在上演着。
幽径(四季美景)―衬托――→古藤萝(真善美)←――毁灭―愚氓(毁灭美的无知者)(悲剧)
2、有人认为这篇文章把矛头把向了十年**中打砸抢对美的破坏,你认为全面吗?为什么? 明确:这种说法不全面,文章矛头所指既是“十年**”又不仅是十年**,文革的反“修正主义”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固然是毁灭美的一种极其野蛮的方式,但这样的行为今天仍然屡见不鲜,所以说必须消除愚昧,提高国民素质,才能使真、善、美得到维护和弘扬。
3、“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这样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这里的“十字架”是什么呢?为什么作者要背下去? 明确:这里的十字架指的是“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责任”,作者深感到社会对于“愚氓”毁灭美丽的现象还没有引起起码的重视,呼唤社会群体爱美护美意识的提高,自己愿意承担起呼唤人们重视美,保护美的责任,表现了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四、自主小结:
这位文化巨匠的民族忧患意识发人深省,尽管面对的是“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残酷现实,然而他将永不放弃,义无反顾,矢志不移地狐独地为我们的民族抒写悲歌。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季老在这里达到了屈原、鲁迅的高度,他是一个真正的勇士——懂得真、善、美,并甘愿做一位孤独的维护真、善、美的勇士。
五、反馈练习: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3 但是,这也不行。眼睛虽闭,„„„„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1.第一段中与“隐隐约约”照应的句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写古藤的哭泣,其实写出的是什么?画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写法?写“群树”、“荷花”、“人们”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三个“决不会”后面的内容可否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中三个“决不会”,四个“偏偏”,抒情委婉而淋漓尽致。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上几段文字中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于一棵古藤的命运,作者却如此感慨,你认为有无必要,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布置作业:
1.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破坏美、毁灭美的现象吗?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制止这样的事情的发生?
明确:破坏环境、破坏文物、破坏公共设施、提高国民素质、制定相应制度、规范和处罚条例、加大宣传力度、2、大自然法官对申诉的回应
藤萝先生:你好,我们大自然刑事法庭已经收到你的申诉,我们对你的不幸深表同情,我们已经派出相关人员具体调查事情的来龙去脉,并捉拿真凶。鉴以近几十年来,人类如此严重伤害我大自然公民的事情数量较多,情节较严重,我们已经报上级批准,将以地震、海啸、雪灾、洪灾等形式对他们进行惩戒。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给我的启示在于,语文课首先该是一堂课,一堂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服务的课。教师之前所有的预设都应该基于学生能接受的基础之上,其次在考虑形式是否新颖。所谓创新,不是指形式的创新,而是通过这堂课学生能力的是否能有所创新,在备课环节中,千万不可本末倒置。其次,语文课就该是一门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课,基于不同的文体特点要配合不同的训练重点,或读、或辩、或写、或品,千万不能千篇一律。
八、安全提示: 温差变化大,请大家注意保暖,最近感冒流行,要保持身体健康。
第五篇:幽径悲剧教案
幽径悲剧(一课时)
赣榆县初级中学 授课者:仲崇荣
教学背景:
这节课不同寻常——这是一节校际交流课:校领导指派我到班庄二中借班上课。我从思想上很重视这节课:备课上花了不少时间,进行了三轮备课,即备自己,备文本,备学生。其中的备学生,是指课前打电话向那边的任课老师了解学情。教材分析:
《幽径悲剧》是八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记叙了北大燕园内幽径上的一棵古藤萝的悲剧,作者将其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文章语言精练、通俗又雅致,严厉谴责了那些无情无义的灭美“愚氓”,感染力极强。编者将其安排在人与环境单元,旨在让学生体会文中对藤萝所流露的真情,对愚氓恶行的谴责,从而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目标:
一.品读课文,在寻美、赏美中体会作者对古藤的深情。二.感受悲剧效果,增强爱美护美的思想意识。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在寻美、赏美中体会作者对古藤的深情。教学难点:
感受悲剧效果,增强爱美护美的思想意识。教学媒体:
多媒体,含图片、文字、音乐。课前准备:
教师进行三轮备课,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读准字音,概括段意,赏析妙词佳句——在书上留下预习的痕迹。教学过程:
说明:[ ]里的文字为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一. 开场:
绽放自信笑容,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巧用名人名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因为是借班上课,所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但时间宝贵,只能简单的笑一笑、说一说。] 二. 简洁导入,投影出示导语。
让我们走进美文《幽径悲剧》,这里有一条()的幽径,有一棵()的古藤,还有一个()的悲剧![小括号里的内容,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大多数应该能说出来。设计该导语的意图有3:1.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2.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3.尽量简洁,为后面的深入研读文本节省时间。] 三. 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出示,齐读目标。
1.品读课文,在寻美、赏美中体会作者对古藤的深情。2..感受悲剧效果,增强爱美护美的思想意识。[目标突出语文的人文性,尽量简洁些。出示学习目标,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方向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借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 踏上寻美旅程:寻找美景和美情,整体感知课文。
[意在让学生从宏观上居高临下驾驭文章,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健全的认知结构。] 五. 欣赏幽径之美,进行学法指导(投影出示学法指导)。1.说一说:美在哪里?(找关键词)
2.品一品:优美句子。(选一句,修辞,结合语境概括本句内容,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读一读:喜欢的句子。(重音,语速,停顿,感情——投入,共鸣。)
学生以自学为主,然后分组依次展示,老师相机点拨、示范。[学法指导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这样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长此以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助于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让学生善于学习,并且可能让学生乐于学习。] 六. 欣赏古藤之美,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进行要点概括指导,投影出示:欣赏古藤之美 美在哪里?——要点提示
1.美在外表:形(),色(),味(),声()。(第8节)2.美在():第14节的第5、6、7句。3.古藤是()的化身。
[课标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在理解这种 方式好处的基础上,自觉地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 八.欣赏美情,感受悲剧之悲。
1.浏览全文,重点浏览课文的第10至15节,说说作者对古藤的情感变化。
2.设疑:为什么作者会对这颗古藤如此深情呢?请看老师为大家搜集的相关资料,投影出示要点:
一代宗师——季羡林
出生山东清平县,家境也十分清贫,唯独满腹诗书之足。就读清华,博得“四剑客”之一的美誉。留学德国,二战的烽烟造就他成为东方语言大师。回归祖国,执教北大。一生精通英、德、印等多种语言,唯独热爱着祖国的文字。
改革开放后,季老继续从事东方文化研究,并完成了享誉海内外的《罗摩衍那》。
十年磨一剑,译成了印度人都惧怕的《罗摩衍那》。
是他-------大力的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是他-------推动了东方文化的前进。
文革期间,游街、批斗、挂牌、住牛棚,甚至送报纸、掏厕所„„季老都一一品尝了!
最令他悲哀的,是他被宣布为“不可接触的人”。他虽然挨斗受批受尽凌辱,可从未放弃救世治学之道![何时介绍作者?不一定都要在学习课文之前,在研读文本需要推波助澜的时候,在学生解读文本“愤”“悱”之时,在非介绍不可 的一个恰当的时候。] 3.品一品妙词佳句。
4.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用心体会作者的情感。采取竞赛法:个人赛(生生赛、师生赛),小组赛。
[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一个久经实践检验的有效办法——竞赛法。因为初中生有争强好胜之心理特点。身为引导者,只需投其所好即可。] 赛读时搭配上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课文的情境中。
[怎样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选用合适的音乐,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 5.对第13节进行创造性阅读,因为这一节是重点段—作者感情的高潮。投影出示创读提示: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阅读:
如果——
你就是那棵被毁的古藤,你是古藤所依附的那棵大树,你是那池中的荷花,你是古藤花下的一株小草„„
那么,你想说些什么?
提示:每组由组长任选一个,全组讨论,选代表发言。[创造性阅读,是阅读的高级阶段。该环节是现场课堂情况而行。作为机动环节。] 6.小结三美关系:幽径之美创造了古藤之美,“我”发现了美。7.过渡:我发现了美,爱上了美,视美丽的古藤为唯一的精神安 慰!可是有人却毁灭了这棵美丽的古藤!这令“我”由乐转悲,且悲哀至极!可是,面对“愚氓灭美”的恶行,伟人们无动于衷,世人冷眼旁观,!于是,作者的感情,由对古藤被毁的悲痛,转化成对恶行的谴责和忧国忧民的强烈责任感。请看伟人(),再看世人()。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反思:悲剧的根源在哪里?我们该如何面对悲剧?又该怎样避免悲剧的发生呢? 九.思美:
1.思考悲剧的原因。讨论交流后明确:悲剧之悲源于古藤之美、“我”之爱、文之巧、愚氓之愚、世人之冷以及“我”忧国忧民的责任感!
[好的板书让人赏心悦目。在此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精心设计一个“美”字,不仅起到提纲挈领之效,更有愉悦身心之妙!] 2.护美:
(1)导读最后一节,读出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坚定信念。
(2)练读这一节。
(3)你愿意为作者分担这份责任吗?齐读结束语:
结束语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护美之行人皆有责,善待自然,优化环境,从我做起!教后反思:
如何借班上课?
一接到出行任务,我就开始思考这一问题。通过这次支教之行,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调正心态。
那么,借班上课的正确心态应该是怎样的呢?我认为:这是一次机遇——是极好的学习机遇,从中积累宝贵的经验;是展示自我的好机会,从中积累难得的自信;是挑战自我的机遇,从中积累成长的养分。这样的机遇,如果不珍惜它,难道不可惜吗?
第二,精心备课。
精心,指的是态度认真。认真,是与平时相对而言。只有对理念、对文本、对教案烂熟于心了,才可能有精力去处理一些课堂上的意外,发挥出自己真实的教学水平,乃至施展教学机智——超常发挥。精心备课是借班上好课的基本保障。
第三,了解学情。
可以电话联系,可以亲自前往。不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应该对学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因为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嘛。并且要布置预习作业。
第四,激发热情。
这里的热情,指的是师生双方的。老师首先应该是充满激情的,以师之激情点燃生之热情。老师想千方设百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是自己借别人的班上的课,师生间缺少默契。所以,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此就显得尤其重要!
第五,灵活机动。
在备课时,要留有机动的教学环节;在上课时,要灵活机动地安排、取舍、甚至重设教学环节。这也是对授课者教学机智的考验和挑战!
教有所得,这节课让我收获了许多——包括该如何借班上课;教学相长,教然后知不足,这节课让我知道了自己的缺点,进一步激发了我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有所乐,这节课让我享受到了展示和挑战的快乐!这节课,更加坚定了我“快乐教学,享受人生活”的人生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