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培养课题研究教学故事(精)

时间:2019-05-13 08:0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培养课题研究教学故事(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培养课题研究教学故事(精)》。

第一篇: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培养课题研究教学故事(精)

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培养课题研究 教学故事

开展小学生文明礼仪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学校无论从教师到学生都在文明礼仪方面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我们学校是寄宿制小学,不少教师都在食堂一起吃饭。但为了学生安全,每天放学时候学校负责门卫的老师要等到同学们都走了才能吃饭。一天中午,许多教师都和往常一样开始吃午餐了,校长给我们讲了一个“义门陈”的故事。故事大概是讲“义门陈”的人都十分注重“义”和“礼”,使得当时皇帝都为之震惊。其中有一个细节说:这儿的狗都知道“义”、“礼”,有“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的传说。当我们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我们才记起还有老师为了送学生没来吃饭......从此以后,我们每次吃饭都会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开筷。

另一件事,几个低年级的同学,肩并肩有说有笑的走着,前面迎面走来一位老师,他们也不认识,但当这位老师走到这几名同学身边时,其他人都还是说笑,只有一位同学,恭敬的说了声“老师好”老师当然也很高兴的回答了一句“你好”,别的同学都没哼一声。等老师过去了之后。有的人说那个同学油饼,不认识的老师还给鞠躬,有的人说他根本是装样子,给别人看的。那个同学没有反驳他们,只是说了一句: 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是做学生的最基本要求。我在后边听了这句话都很感动,感动那个同学的真诚,一个人懂礼貌,真的是很难得的品质。

还有一件事,可以说只是一个动作,就是一位老师看见了一张冰棍纸,弯下腰去,拣了起来,扔到了垃圾桶是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但是他以身作则,教导我们,他是老师,如果有同学看见了这位老师的做法,又怎会不佩服这位老师呢?说不定下次他也会这么做。他也会明白乱扔废弃物是不文明的行为。

通过这几件小事,我更加认识到了“礼仪”的含义,是从一件一件小事上表现出来的,是心灵美的一种表现,是一个人做人的标准。我们应该让校园变成一个到处都是文明的,一个“没有污染的世外桃源”。还是那句真理:从我做起,只有你我他都“从我做起”才会到处充满礼仪的“味道”才会使你我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第二篇:《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研究实施方案》[定稿]

《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研究实施方案》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良好的礼仪修养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凝集起来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再者,小学生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所以对他们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社会的需要,明天的呼唤。随着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国际的交往不断的增多,文明的礼仪还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人格与国格,展现中华民族精神风貌。小学生是未来的公民,今天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养成,为明天成长为文明社会的公民打下基础。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是时代要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指出,今后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四有”公民。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要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促使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2004年4月,教育部重新修订了《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要求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要求教育系统要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培养具有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桥小好少年,为社会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文明礼仪教育有助于带动行规养成教育、孝心教育、生态教育等,不仅有利于孩子教养的提高及其人格的健全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下一代的综合素质,最终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1、探索生活化、情景化的礼仪教育内容、形式,构建以礼仪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学科教学中渗透为辅,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礼仪教育模式。

2、培养学生的现代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礼仪素养,为少年儿童打下终身受益的基础。

2、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际上针对青少年存在的道德修养上的问题,普遍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其中包括礼仪教育。英国等国家提出了培养“绅士”、“淑女”的教育。韩国从1973年起就开设道德课,正式以书本形式向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授课,其教学内容便包括各方面的基本礼节和道德规范。学校还设有理解室,模拟生活场景,进行仪表礼节演示教育。我国也在文革以后提出了“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和养成教育,对礼仪教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普遍做法是强调教育与训练想结合,但在实践中常带有分离的状况,或是说理不够,机械训练;或是空洞说教,践行不够。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一是继续强调教育与训练相结合,体现“教学做合一”、“知行统一”。二是注重内在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使学生外在的表现与内在的修养统一起来,简称内外统一。避免出现:品格纯朴却不注重礼仪,显得粗野;注重礼仪,但缺乏朴实的品格,显得虚伪。三是礼仪教育心理化,注重心理辅导。对学生做非强制援助,促进学生自主选择正确的礼仪要求,加强道德修养,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就国内外情况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研究。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内容涉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但是,“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且“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我国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仅进行这样的一般理论研究,在实际的少年儿童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中,对于克服过于注重说教以及“高大全”等现象是不力的,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很难形成。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礼仪习惯,必须要对他们进行礼仪习惯的培养。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选择该课题作为研究题目的理由。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具有良好礼仪习惯的人首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礼仪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学校,能使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友善,使校园的文明氛围更浓,树立起学校的良好形象;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充满关爱,更加和睦、幸福,使邻里的关系更加融洽;在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有人情味,少一些矛盾,多一份温情,使人们的行为受到自我约束,使社会更加文明。

理论价值:我们将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结合学校实际工作的新的礼仪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对进一步弘扬古今“礼仪美德”,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增强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4、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研究人员精干,业务出众。课题组成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较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的精神。热爱教育科研事业。课题小组的配备从领导组织协调,理论研究、教师培训、活动具体实践、操作,评价考核全面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正常健康、有序的实施。

(2)、对国内外礼仪教育的动态有了较好的把握。阅读和研究了相关资料,借鉴了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及其教训,并找到了本课题研究的新的起点。

(3)、本课题研究清晰度较高。反映在课题界定、研究目标和基本操作措施等比较清晰。特别是本课题方案中对有何进行课题操作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明理、践行、反思方法比较合理,操作起来定会得心应手。对于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我们也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采取应对措施加以解决。

(4)、课题组教师学历层次较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及科研能力。他们年轻有为,在各自的岗位上曾获得了不少荣誉,同时,他们又十分好学、工作热情高。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通过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及其外在形象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也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明礼仪教育旨在通过学校课堂这个主阵地的教育,培养小学生文明的言行举止和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使他们进行友好和谐的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1)开辟有时效性的文明礼仪教育新途径,优化育人环境。

(2)构建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

(3)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3、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积极营造各种礼仪教育的氛围,开发传统美德教育资源,并赋予新的内涵,开发学校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开设礼仪活动课,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现代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礼仪素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这一教育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文明素质,为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打下终身受益的基础。同时积极探索礼仪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形成学校礼仪教育特色。使小学生懂得一些必要的礼仪常识,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三种场合,在衣、食、住、行四种生活内容的多维领域中习得和运用礼仪智慧,成长为一个精神饱满的、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受人欢迎,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

4、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确定为我校的22个教学班,共700多人。研究周期分为四个阶段。

一、课题准备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1月)负责人:邹宏伟

(1)组建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任务分工;

(2)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制定课题实施方案,为课题研究全面开展奠定扎实基础。

二、全面启动阶段(2008年2月-2008年12月)负责人:梁承虎、梁燕妮

(1)开题论证,完善方案,展开课题研究。

(2)结合学校、学生实际,确立具体的礼仪规范,组织有关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3)结合主题教育,增强学生的体验,促进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三、深入研究阶段(2009年1年—2009年12月)负责人:殷永飞

(1)加强课题的规范管理,做好阶段性总结,对操作效果进行评价,找出问题及症结,调整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实验研究。

(2)开设文明礼仪活动课,利用研究中探索的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指导教学,形成学校礼仪教育特色。

(3)形成一套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的礼仪养成教育的方案。

四、总结提高阶段(2010年1月-2010年6月)负责人:鞠华燕

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情况,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形成各种研究成果,接受领导或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鉴定。

五、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1)基本研究方法:“实践—反思”式行动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反思,不断修正研究方案,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实效。学校课题组将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培养小学生礼仪习惯的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2)调查研究法。从课题立项之前到研究的各个阶段,分别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

(3)文献研究法。查阅文本资料及相关教育信息网,搜集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

(4)经验总结法。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经验总结,提高研究水平。

六、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学校准备聘请科研专家担任本课题研究的顾问,相信在课题顾问的指导下,本课题研究会顺利进行,完成预期目标。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保证研究实施经费与条件,协调课题组方面的工作,保证课题研究顺利有序的进行。

3、建立课题学习制度,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国际国内先进的教育经验,特别是与课题相关理论和经验,不断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研究人员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

4、建立科学的研究网络模式,根据课题的侧重点组织相关的骨干教师参与,使研究工作做到实化、细化、规范化。

七、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1、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总结。

2、其他支撑性材料:学生礼仪常规校本课程教材、相关的研究论文与典型案例。

课题组的组建及分工

组长:邹宏伟(桥头小学校长)负责课题总设计,做好实验研究人员思想工作、各科室和部门的协调工作以及实验经费的筹措等。

副组长:梁承虎(桥头小学副校长)参与课题设计,具体指导实施方案和实验,资料的收集处理工作,负责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的编写。

成员:

梁燕妮:负责制定学生的文明礼仪细则。参与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的编写。

殷永飞:参与课题设计,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参与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的编写。

鞠华燕:文明礼仪示范班级评比方案制定及实施,参与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的编写。

车韶华:负责制定实施文明礼仪之星评价方案。

吕洪竹、王守波:负责文明礼仪系列活动方案的制定实施。

各班班主任:负责各项训练内容、教育措施在本班的实施,积累个案,向课题负责人及时反映情况,总结经验。

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1、组织开展一系列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根据行为习惯养成的特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小”、“实”、“新”、“活”的原则,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开展“文明举止伴我行”、“尊长互敬伴我行”、“您好,文明用语伴我行”、“诚实守信伴我行”、“文明习惯伴我行”等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为大力推广学校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树立教师、学生身边的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课题组将组织文明礼仪教育专题调研和研讨会,组织文明礼仪教育案例、论文和“文明礼仪示范班级”、“文明礼仪之星”等评比活动,积极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2、将礼仪教学渗透到各学科之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要把文明礼仪教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管理中,注意礼仪要求的规范和准确,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礼仪教育的因素,聚合礼仪要求的各种积极因素,让学生学礼仪、讲礼仪,形成全方位礼仪教育的态势,使学生懂得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尊重同学,使文明的气氛充满校园。

3、以班级为主阵地,把班级作为学校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场所。利用班队活动使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成为学生教育自己的有效方式。充分依托班委会和班团组织,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班级实际,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和“礼仪之星”评选活动,积极争创文明礼仪示范班级和文明礼仪学生。

4、以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活动为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直观形象的礼仪教育活动。如礼仪知识竞赛、礼仪示范表演、小品剧、文明礼仪用语征集、演讲、征文等,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礼仪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中磨炼意志,在活动中扬褒弃贬,在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的方式方法

5、优化环境,家校同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庭是孩子最初受到教育的课堂,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家庭环境的状况和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强调互访,要求互励,并通过家长学校进一步加强对家长的文明礼仪教育,以其获得更佳的效果。

文明礼仪在桥小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体育大课间”“实践与创新”是威海市确立的三项主题活动,我校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申报的子课题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在这方面我校付出了很多努力,所以收获颇丰。

我校位于农村,家长多数是农民,文化水平较低,道德修养也不尽人意。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外来人口、本地人口混杂,不少学生耳濡目染的是扑克、麻将,粗言秽语。家庭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文明礼仪教育相对薄弱。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与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

为了迅速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我们进行了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培养的研究。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教学生学会做人,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优化环境,营造文明礼仪氛围

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是促进礼仪规范养成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

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创设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文明礼仪环境熏陶。校园环境做到布局有科学性,布置有教育性,整体有陶冶性。楼内走廊上“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的经典礼仪故事,“你挤我让,你丢我捡,你需我帮,你好我学”的现代儿歌,楼梯前“你我共同讲文明,上下楼梯靠右行”的温馨提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明。教室里 “争当礼仪小标兵”“文明礼仪小卫士”等评比台,使学生不但懂得文明礼仪知识,而且能够坚持在生活中运用,使讲文明懂礼貌不再成为一句空话。整个校园显得整洁、清新、优雅,每个角落都充满文明的气息,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二.多种渠道,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一)制订规范

小学一至五年级学生的年龄差距较大,小至7岁,大至12岁,年龄层次不同,他们的心理特点也不同,行为要求也各有差异。因此,我们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制订出不同年段、不同内容与不同要求的“文明礼仪”评比条件,让全校同学都按照礼仪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一、二年级以基础校园文明礼仪为重点,主要培养学生从使用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开始,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

三、四年级在一、二年级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家庭礼仪方面的要求。五年级再增加社会交往,待人接物方面的礼仪要求。让全校学生学规范,知规范,懂规范,并按照文明礼仪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认知到行为,狠抓养成教育。

(二)舆论宣传

学校重视舆论的积极导向作用,通过召开动员会、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使全校上下形成一种讲文明、讲礼仪的氛围。利用宣传橱窗、学习园地、队角、红领巾广播站等,向学生宣传礼仪知识。学校广播站增设“礼仪教育”的广播专栏,大力宣传礼仪知识。并通过演讲比赛、作文竞赛、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礼仪教育。此外,利用宣传工具,大力弘扬学生中讲文明懂礼仪的良好风貌,表扬礼仪先进分子和先进班级,评议不良典型事例,在全校师生中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学科融合,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注重学科教学中对文明礼仪教育的渗透。我校把课堂教学作为了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使礼仪内容深入学生心灵深处。我们利用课堂教学的资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礼仪教育因素,各科教学之中渗透文明礼仪的知识,不失时机地进行文明礼仪行为的引导与教育。

四.树立典范,引导文明礼仪方向

美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他说:“对儿童进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人的应该做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使教育形象化、具体化。我们主要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示范等多种示范形式,给学生引导文明礼仪方向。

(一)教师率先垂范

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教师以自己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我校教师非常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仪的榜样。如:对于学生的问好,教师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学生,教师首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学生的帮助,我们都亲切地向他们道谢;如果老师做错了什么,也勇敢地向学生道歉。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影响了学生。著名作家冰心说过:“教师的现在,就是学生的将来”。一个人格高尚的教师,都必须具有一种严格的自律精神,她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应该做得到。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师努力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树立学生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给他们树立身边的榜样,让他们来效仿,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因此,每学期我们都根据不同年段的评比标准,在全校开展“文明礼仪示范班”和“文明礼仪小标兵”评选活动,并进行隆重的表彰。表彰会上,我们让“文明礼仪小标兵”代表上台介绍他们的先进事迹。并把他们的先进事迹编排成文艺节目,演给同学们看。就这样。全校上下形成了班班争创“文明礼仪示范班”,个个争当“文明礼仪标兵”的良好局面。学校通过表彰优秀、树立榜样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实现了全校学生文明素质的提高。

五.搞活阵地,实践文明礼仪行为

礼仪教育的核心是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需要把做人的道理或做事的准则,渗透在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活动中。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践文明礼仪行为,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一)搞活班队活动

班队活动是学校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阵地。班队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亲自参加实践。我们组织学生召开“文明礼仪”主题班会,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节目,有小品、快板、舞蹈、相声、讲故事„„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使 “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在活动中得到深化,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丰富系列活动

学校每学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以礼仪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定期举办文明礼仪知识专题讲座和知识竞赛;成立文明礼仪风采小队,通过文明礼仪风采展示,为全校各班级礼仪教育活动起到示范借鉴的作用;开展每日礼仪常规检查,检查内容是学生上课、课间、放学时的文明礼仪情况;发动学生编写礼仪儿歌;组织学生参加礼仪实践活动,到敬老院进行“实习”。学生讲文明、懂礼仪的好习惯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养成。

六.检查评比,激励学生自我完善

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正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存在着不稳固的因素,因此必须加强检查督导。我们设立了值周导师 和值日 老师,“校门口”值日岗、文明礼仪行为检查岗等,多个岗位融合交叉检查督导,使之自我完善。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实践中,对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进行考核,量化评分。学校制定出“文明礼仪评分标准”,班班对照“文明礼仪评分标准”开展自评、互评,让学生参照标准来评价自己,约束自己,进行自我教育,最后评出“文明礼仪小标兵” 和“示范班”。通过考核评比把活动推向深入,使全校上下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风气。

七.家校互动,拓宽礼仪教育渠道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学校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

由于有的家长对子女的过度宠爱和过分保护,导致孩子养成了任性,娇纵等恶习,给礼仪教育带来一些困难。有的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沾染坏习气,滋长了不文明行为。为此,我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使每位家长参与德育工作,做文明礼仪教育的热心人。有的家长对此十分重视,将《学生文明礼仪常规》中孩子尚未做到的条文划上符号,贴在孩子房间的书桌前,时时提醒孩子注意遵守。平时教师采取了多种方法与家长进行沟通,如家访、发放家校联系卡、与家长通电话、通信等。在相互沟通中,增进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使教育更具针对性,大大提高了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学生的礼仪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讲文明,懂礼仪的风气已在我们学校逐渐形成,文明礼仪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三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

2015.2

自古以来,礼仪就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求,也是个体道德素质的外在体 现,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文明礼仪,尚礼守法,是社会和 谐的保障,也是每个人立身社会、走向社会的人格基石。文明礼仪是精神 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 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 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的基础教育。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养成也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 的意义。

然而,在当今社会,学生们多数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居多,再 加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心切,过分看重分数,养成教育反而被淡化。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就是对文明礼仪知识的无知、少知、偏知和淡知,从 而导致违规违纪、违背社会公德的事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学生进 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文明礼仪教育,使之学会正确的认识问题,掌握判断 是非美丑、荣辱善恶的标准,为逐步形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打下坚实的思想 基础。

那么,如何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弘扬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学会关心 他人,学会与他人共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呢?我做了一下 尝试:

一、创设一定的文明礼仪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

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可以给小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因 此,我们要十分注重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的资源,从营造丰富的环境入手,让学生在耳闻目濡、潜移默 化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而学校又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之一,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因此,学校必须切实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逐步养成个人 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成为 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

1、抓好校园建设。

在学校的布告栏上张贴《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及有关文明礼仪教育的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 过学习校风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 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 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2、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

(1)师生共同创设良好的礼仪故事、古诗等导读环境,使学生在与环 境交互作用中潜移默化习得文明礼仪知识。我在教室里开辟了一个“文明 礼仪吧”,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或已经学会的歌颂美德的经典故事、古 诗、名人名言等都放在吧里和伙伴共学共享。

(2)我和同学们一起制作了一个文明礼仪专题板块,学生把自己对故 事、古诗中尊老爱幼、关爱他人以及团结互助等方面的理解用绘画、剪贴 等形式表现出来,和同学们一起阅读与欣赏。用视觉语言暗示、提示幼儿,提醒幼儿一言一行要符合礼仪规范。

(3)我还在教室的图书角投放《道德经》、《成语故事》、《弟子

规》等礼仪方面的图书,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受到人物典范的感染。

3、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 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 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目前,学生对该知识的认识较薄弱,要改变 这种现象,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如: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尊老 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特别是在对外交往中,重形象、讲礼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 为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同情弱者、扶贫济困,爱护环境、善待自然。

二、榜样示范,言传身教

1、教师要以身作则。

在师德规范中,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即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 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等。其实就是只教师要 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向学生作出榜样,成为他们学习和效仿的楷模和表率。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强调了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 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陶行知先生一生恪守自己提出的“以教人者教己”箴言,始 终严以律己。纵观古今中外,但凡著名的教育家,无一不以他崇高的人格 力量而在世上树立起丰碑,成为“万世师表”。再加上学生具有很强的 可塑性,及其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具有很高的“向师性”特征,这对于低 年级的学生尤为明显。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一边会对“重要他人”产生 模仿心里。除家长外,教师也是他们模仿的“重要他人”,而且还是主要 的“重要他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当家长与教师的观点不一致时,孩 子们往往选择教师的观点。我们的言行举止在他们的心中就是不容置疑的 价值标准。所以,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

因此,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 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我们不仅要保持“威信”,还应该表现出良 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树立优秀学生榜样。

榜样法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去影响学生的 方法。促进榜样发挥作用的心理机制是模仿。模仿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班杜拉认为,个体的观察学习过程就是通过个体观察榜样的不同示范而进 行的。而学习者通过这种榜样观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小学生 的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 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多给孩子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并树立典型,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就会 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案例:开学初,我在班上设立了“文明标兵”、“礼仪之星”称号,每个礼拜评选一次,并给评上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让学生从身边 的人和事中受到教育。我还还结合班级其他活动,设置情景,让孩子们通 过各种形式的体验,来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从而指导个人行为。记得那 时:母亲节(父亲节)前夕,为了让学生了解父母亲的辛苦及对孩子的疼 爱,就组织同学们通过回忆自己与父母亲之间真实的小故事,观察母亲一 天的工作,说说母亲的心事等形式,让孩子们深深地体验到母亲对自己的 疼爱和关心。在节日当天,我还邀请家长们一同来到学校开展亲子活动。如:给爸爸妈妈制作贺卡、给爸爸妈妈唱首歌,抱抱爸爸妈妈、对爸爸妈 妈说一句感激的话等等,从而让同学们学会感恩。)

三、多种渗透,促进学生文明礼仪方面的发展

1、课堂教学主动渗透

在诸多教育途径中,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 教育目的的贯彻落实和各种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通过教学途径实现的。因为在各种途径中,教学的知识容量最大,计划性、主动性更强,活动的 效果更明显,因而对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挥具有更强的作用。因 此,我们可以把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以思想品德课为主阵地,结合教材《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读本》、《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 常行为规范》、《课堂常规》等,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 仪知识的传授并实施思想道德指导和文明养成教育。并围绕文明礼仪教育 主题,各个学科相结合,逐步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做到全员育人。

2、课外活动延伸补充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或校外教育机关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实施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它可以分为校内活 动和校外活动。教师除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渗透文明礼仪知识外,还应抓 住课外活动的有利空间,进行延伸补充。其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

(1)思想政治活动:主要是结合国内外大事、节日、纪念日或其它重 大政治活动,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政治热情,提高思想 觉悟为目的的活动。

(2)社会公益活动:这是指集体或个人向社会捐赠财物、时间、精力 和知识等的活动。它包括环境保护、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紧急援助、青 年服务等。这类活动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增强责任意识,提高社会适应 能力。

(3)校内课外活动:如:开展主题班会,增强文明礼仪意识。以日常 行为规范教育入手,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 操和行为习惯。开展文明礼仪讲故事比赛和知识竞赛,学习更多的文明礼 仪知识。定期出相应的黑板报,进行文明礼仪宣传。

3、家校互动,形成合力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使孩子养成文明的习惯,必须将家 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才能产生教育效益。

首先,召开家长会。让为人父母者重温文明礼仪知识,塑造文明礼 貌的家庭,身体力行地教育孩子从小懂礼貌、遵守文明规范,会对孩子的 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还向向家长 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

1.父母要承担起文明礼仪教育的责任,不能过分娇惯、溺爱孩子。

2.传承文明礼仪要从小抓起,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3.在家庭教育中要立规矩并做到持之以恒。

4.家长要及时向学校反馈孩子在家的实际表现,如实填写学校印发的习惯养成调查表。

通过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特别要重视与“后进生” 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从而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 校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

只有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形成一个教育的整体合力,共同发现学生身 上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学校下一阶段习惯养成教育提供依据。

第四篇:培养小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

大兴农场学校 穆翠华

自古以来,礼仪就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求,也是个体道德素质的外在体现,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文明礼仪,尚礼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障,也是每个人立身社会、走向社会的人格基石。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养成也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当今社会,学生们多数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居多,再加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心切,过分看重分数,养成教育反而被淡化。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就是对文明礼仪知识的无知、少知、偏知和淡知,从而导致违规违纪、违背社会公德的事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文明礼仪教育,使之学会正确的认识问题,掌握判断是非美丑、荣辱善恶的标准,为逐步形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那么,如何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弘扬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与他人共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呢?我做了一下尝试:

一、创设一定的文明礼仪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 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可以给小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因此,我们要十分注重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的资源,从营造丰富的环境入手,让学生在耳闻目濡、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而学校又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之一,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因此,学校必须切实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逐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成为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

1、抓好校园建设。

在学校的布告栏上张贴《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有关文明礼仪教育的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臵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2、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

(1)师生共同创设良好的礼仪故事、古诗等导读环境,使学生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潜移默化习得文明礼仪知识。我在教室里开辟了一个“文明礼仪吧”,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或已经学会的歌颂美德的经典故事、古诗、名人名言等都放在吧里和伙伴共学共享。

(2)我和同学们一起制作了一个文明礼仪专题板块,学生把自己对故事、古诗中尊老爱幼、关爱他人以及团结互助等方面的理解用绘画、剪贴等形式表现出来,和同学们一起阅读与欣赏。用视觉语言暗示、提示幼儿,提醒幼儿一言一行要符合礼仪规范。

(3)我还在教室的图书角投放《道德经》、《成语故事》、《弟子规》等礼仪方面的图书,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受到人物典范的感染。

3、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目前,学生对该知识的认识较薄弱,要改变这种现象,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如: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特别是在对外交往中,重形象、讲礼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同情弱者、扶贫济困,爱护环境、善待自然。

二、榜样示范,言传身教

1、教师要以身作则。

在师德规范中,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即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等。其实就是只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向学生作出榜样,成为他们学习和效仿的楷模和表率。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强调了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陶行知先生一生恪守自己提出的“以教人者教己”箴言,始终严以律己。纵观古今中外,但凡著名的教育家,无一不以他崇高的人格力量而在世上树立起丰碑,成为“万世师表”。再加上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及其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具有很高的“向师性”特征,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为明显。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一边会对“重要他人”产生模仿心里。除家长外,教师也是他们模仿的“重要他人”,而且还是主要的“重要他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当家长与教师的观点不一致时,孩子们往往选择教师的观点。我们的言行举止在他们的心中就是不容臵疑的价值标准。所以,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

因此,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我们不仅要保持“威信”,还应该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树立优秀学生榜样。

榜样法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去影响学生的方法。促进榜样发挥作用的心理机制是模仿。模仿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班杜拉认为,个体的观察学习过程就是通过个体观察榜样的不同示范而进行的。而学习者通过这种榜样观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小学生的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多给孩子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并树立典型,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案例:开学初,我在班上设立了“文明标兵”、“礼仪之星”称号,每个礼拜评选一次,并给评上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让学生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受到教育。我还还结合班级其他活动,设臵情景,让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的体验,来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从而指导个人行为。记得那时:母亲节(父亲节)前夕,为了让学生了解父母亲的辛苦及对孩子的疼爱,就组织同学们通过回忆自己与父母亲之间真实的小故事,观察母亲一天的工作,说说母亲的心事等形式,让孩子们深深地体验到母亲对自己的疼爱和关心。在节日当天,我还邀请家长们一同来到学校开展亲子活动。如:给爸爸妈妈制作贺卡、给爸爸妈妈唱首歌,抱抱爸爸妈妈、对爸爸妈妈说一句感激的话等等,从而让同学们学会感恩。)

三、多种渗透,促进学生文明礼仪方面的发展

1、课堂教学主动渗透

在诸多教育途径中,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目的的贯彻落实和各种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通过教学途径实现的。因为在各种途径中,教学的知识容量最大,计划性、主动性更强,活动的效果更明显,因而对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挥具有更强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把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以思想品德课为主阵地,结合教材《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读本》、《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堂常规》等,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的传授并实施思想道德指导和文明养成教育。并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各个学科相结合,逐步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做到全员育人。

2、课外活动延伸补充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或校外教育机关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实施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它可以分为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教师除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渗透文明礼仪知识外,还应抓住课外活动的有利空间,进行延伸补充。其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

(1)思想政治活动:主要是结合国内外大事、节日、纪念日或其它重大政治活动,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政治热情,提高思想觉悟为目的的活动。

(2)社会公益活动:这是指集体或个人向社会捐赠财物、时间、精力和知识等的活动。它包括环境保护、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紧急援助、青年服务等。这类活动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增强责任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校内课外活动:如:开展主题班会,增强文明礼仪意识。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开展文明礼仪讲故事比赛和知识竞赛,学习更多的文明礼仪知识。定期出相应的黑板报,进行文明礼仪宣传。

3、家校互动,形成合力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使孩子养成文明的习惯,必须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才能产生教育效益。

首先,召开家长会。让为人父母者重温文明礼仪知识,塑造文明礼貌的家庭,身体力行地教育孩子从小懂礼貌、遵守文明规范,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还向向家长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

1.父母要承担起文明礼仪教育的责任,不能过分娇惯、溺爱孩子。

2.传承文明礼仪要从小抓起,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3.在家庭教育中要立规矩并做到持之以恒。

4.家长要及时向学校反馈孩子在家的实际表现,如实填写学校印发的习惯养成调查表。

通过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特别要重视与“后进生”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从而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

只有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形成一个教育的整体合力,共同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学校下一阶段习惯养成教育提供依据。

第五篇: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研究阶段小结

《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研究》课题阶段小结

2007年12月,我校申报的《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研究》课题通过威海市教育局审批,确定为威海市“十一五”课题。2008年3月,《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研究》课题开始在我校展开,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了实践与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现小结如下。

一、及时成立课题组。

课题一确立,我校及时成立了课题组,由邹宏伟校长担任课题组组长,梁承虎校长、殷永飞主任任副组长,成员中层领导、班主任老师组成。课题组的人员进行课题开展的认真研究和详细分工,尽量调动起各位成员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

1.文明礼仪教育与学习新《规范》、《守则》有机结合,在融合中深化学生礼仪认识。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就必须首先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只有让《规范》深入人心,才可能更好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学校积极进行“学规范,学做人”的宣传,营造良好气氛。有计划地进行“学习规范”专题教育活动,专设礼仪教育篇让学生学习礼仪常规和待人接物。

2.构建完整的学生文明礼仪要求,使文明礼仪教育向家庭、社会延伸。学校根据新《规范》与《守则》中对于学生礼仪教育的基本要求作为独立的内容提出来,并按“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三个方面加于细化,逐一开展训练。

3.以“争当礼仪标兵”的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在整个“争做礼仪标兵”活动中,“十佳礼仪标兵”的评选、“学做文明礼貌小学生”全校性中队主题队会观摩比赛、礼仪知识竞赛、制作礼仪宣传卡、自制礼仪小报、漫画等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加强情感体验,实现知行统一,并促使学校文明礼仪基本情况的提高。

4.学习中华传统礼仪,将礼仪教育纳入到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之中,实现学校德育特色化发展与德育课题研究相互促进的德育新模式。

三、积极开展实践与研究。

1.学习宣传。什么是“礼仪”?学什么样的礼仪?这两个问题是此课题实践与研究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我们首先组织学生学习《规范》、《守则》、“坐、立、行”正确姿势、待人接物的规范等等,然后发动学生查找中华传统礼仪知识,把历史上知礼仪,懂礼仪的名人故事收集起来,利用班会时间交流学习。通过这两个步骤活动的开展,学生对礼仪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明白了懂礼仪、有礼仪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从而产生主动参与学礼仪的活动的想法,既调动起积极性,又为以下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评议辨析。各班根据礼仪教育内容和要求,组织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事例、道德行为和学生的思想、行为现象进行评议辨析。通过辨析,使学生分辨美丑善恶,知道好与不好,遇到问题懂得思考“为什么、怎么办”,以加深对礼仪要求的进一步理解,强化学生的行为意向,也能锻炼学生的思考、分析、辨别能力,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3.学科渗透。德育处要求各位教师在各科教学之中渗透文明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充分挖潜教材中的礼仪教育因素,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资源,引导学生和同伴合作时、参加各种学习讨论时、回答问题时要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同时也和师德建设相结合,要求教师保持应有的教学礼仪,不体罚、变相体罚、谩骂侮辱学生,注重教学中教师文明礼仪的诱导作用。每个学期,要求每位教师上交一份渗透礼仪教育的学科教案。

4.榜样示范。首先由教师示范,通过直观形象的示范,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行为方法,给学生树立行为的榜样,如:升国旗时要严肃,立正站好,目视国旗;接待客人来访要有礼貌,主动问好;上课举手发言,起立回答问题,向他人请教习题,上下楼梯右行,让路右退一步,请长辈或客人先走等等,教师以规范化的动作示范,学生仿照老师的示范动作进行练习。再请做得好的学生示范,各班自行比赛,选出班级“礼仪之星”,张榜表扬。

5.实践体验。实践体验,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在礼仪行为规范训练时,我们将礼仪行为进行分解、逐一强化练习,以达到学生能掌握具体行为技能的目的。由少先队把每周模拟训练的项目罗列计划出来分发给各班,然后各班利用班队课进行模拟行为训练,如在进行“如何做客”的行为训练时,教师首先创设情境,然后指导学生参加“做客”练习,要求学生准确用好“您好”、“谢谢”、“再见”等文明用语。由教师细心指导学生,让座、开门、走姿、坐姿等,使其不仅语言文明而且行为文明。当学生掌握基本要点之后,可以由各班开展各种竞赛,推选出“礼仪之星”上报学校德育室。

6.故事启迪。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在礼仪教育中,我们提倡教师充分发挥语言和情感的作用,恰到好处地讲礼仪故事,对学生深明道理,强化道德认识有较大帮助。再请学生收集交流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我们身边的礼仪小故事等,用故事中人物的正确礼仪来感染熏陶学生,把外因作用逐步转化为内因动力。

7.活动竞赛。这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比赛形式进行训练的方法。五月份我们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成长”故事比赛,四年级一班的王思琪同学被评为桥头小学故事大王擂主。各班教师针对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开展礼仪规范比赛,如“礼仪知识知多少”、“看看谁的仪表美”、“礼仪演讲赛”、“礼仪小品表演”等。根据实际表现,评出“文明礼仪示范班”、“礼仪之星”。

8.环境熏陶。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具有情感陶冶的作用,而且具有心理行为的制约作用,学校努力创设传统美德、行为规范、礼仪教育的育人氛围。如悬挂伟人像、礼仪教育格言,黑板报、等围绕礼仪教育进行宣传。

9.家校合力。礼仪教育要取得整体效应,就要使家庭教育影响与学校教育取得一致,形成合力,做到教育原则一致,内容互补,时空充实。因此在礼仪教育中,我们利用各班家长会向家长提出礼仪教育的目的、要求、家庭礼仪规范,使家长意识到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并掌握一定的礼仪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从而自觉地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四、下阶段计划与打算。

总之,通过实践与研究,我校《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研究》课题已经顺利开展起来,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其中实践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是我们今后还要继续坚持的。但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对理论的研究学习还不够深入,开展单项活动后的小结和课题阶段性的总结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今后还将在这些方面加以改进。另外,礼仪教育的实践活动方面,我们还将开展“礼仪值周”等活动,力争在丰富多彩的德育及少先队活动中扎实进行《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研究》课题的实施,在活动过程中注意文字材料和过程材料的收集,使课题研究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

下载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培养课题研究教学故事(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培养课题研究教学故事(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习惯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习惯培养课题研究方案一、问题的提出与认识 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我国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原则和主要内容,为落实以德治国方略......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 课题研究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 究 方 案(数学学科)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

    小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

    小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 高庄街道苍龙峡联小 景奎 小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 德育教育时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方略进一......

    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培养班会教案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班会教案 六年级贾静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好习惯是怎样养成的。 2、知道在公共场所应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公共秩序是有道德的表现。 3、懂得良好行为习......

    小学生道德文明礼仪习惯培养个案

    小学生道德文明礼仪习惯培养个案 道德文明礼仪是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它往往是不假思索就自动作出的反应,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个人的成功;不良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实施方案 为落实课改精神,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从教师的实际教学出发,从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入手,通过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引领教师......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的研究》阶段计划“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我校确立的教育主题活动,结合学校教育主题和课题的研究方案,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围绕“培养学生良好习......

    《小学生语文积累习惯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活动记录(含5篇)

    小课题名称:小学生语文积累习惯培养的研究 活动时间20**、6活动地点小会议室参加人员XXX、XXX、XXX、XXX、XXX活动主题及内容研究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语文积累的探索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