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泰山碑文石刻资料库
中华泰山碑文石刻资料库
冯玉祥诗配画四十八首诗碑
浇 园
种蔬一二亩,白菜和葱韭。
茎叶枯欲死,只因干旱久。
简陋草亭下,赖有井一口。
使劲摇轳辘,酸痛腰与肘。
千摇与万摇,井水很少有。
蔬菜不得长,脸苦皮亦皱。
一家生活费,全望园中收。
靠天来吃饭,苦恼无止休。切要靠自己,快将科学求。多掘蓄水池,机器把水抽。欧美人造雨,亦已有成就。如此雨不落,大可不发愁。冯玉祥。二五、十一、二四。
冯玉祥题“我”诗碑
我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要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奋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
冯玉祥。一九四零年五月卅日作。
【说明】此诗刻于泰山西溪大众桥畔的冯玉祥先生的墓碑上。墓碑高110厘米,宽l90厘米。诗文l0行,满行8字,字径8×8厘米,隶书体。这首诗写于1940年5月30日。诗以通俗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作者不计个人生活得失,只求为国为民积极抗日的决心,显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给予人们以深刻的思想影响,成为脍炙人口的爱国主义诗篇。
经石峪看红叶诗碑
中天门外梵仙乡,枫叶初经九月霜。
独倚乔柯舒冷艳,不侪凡卉炫秋香。孤红奠恨荣华晚,众缘都成惨澹光。休上危桥云步逈,更高寒处更凄凉。
经石峪看红叶诗。光绪辛丑九月既望,吴门石祖芬题。
【说明】此碑镶刻于泰山红门飞云阁门洞东侧。碑高46厘米,宽72厘米。为清代光绪辛丑年(公元l901年)九月既望,吴门石祖芬题书。诗文共12行,满行6字,字径5×5厘米。行草体。碑保存完好。
乾隆登岱题诗六十八首诗碑
乾隆恭颂皇祖勒崖云峰诗刻
骊珠双颗勒云峰,占断岩岩景万重。不似磨崖千许字,开元惟用诩东封。
【说明】此诗摩勒于岱顶大观峰的‚云峰‛题刻西面。诗刻高l65厘米,宽l60厘米。系清高宗弘历于乾隆戊辰年(公元l748年)御题。诗文共5行,满行8字,字径l2×9厘米,行书体。
乾隆夜宿岱顶诗刻
攀跻凌岳顶,仆役亦已劳。行宫恰数宇,旧筑山之土幻。迥与天为邻,滃然云作巢。依栏俯岱松,凭窗眄齐郊。于焉此休息,意外得所遭。恭颂对月诗,徘徊惜清宵。傍晚云雾收,近霄星斗朗。
萧启筑桥碑记诗碑
筑桥碑记 垫桥会记
南北一通衢,三流潆回区。□□鸣雨毕,天根见木郁。徒桠年年立,舆梁岁岁输。功德眸两大,遐迩□□术。万历乙未年岱下生萧启题书。
【说明】此碑现位于岱庙碑廊内。原在肥城安驾庄肖店村东岳圣母殿壁上。1980年移臵岱庙保存。碑高150厘米,宽75厘米。系明万历乙未年(公元1595年),萧启题书。碑额篆筑桥碑记。诗文共6行,满行l0字,字径6厘米×6厘米,七叠篆书体
“万笏朝天”题刻
万笏朝天。丙子菊月,历邑萧式铭书。
【说明】此题刻位于斗母宫北路旁。摩崖高55厘米,宽190厘米,系丙子菊月,萧式铭题书。楷书体。
“峰迴路转”题刻
峰迥路转。乙酉姑洗月上澣,历邑刁文元书。
【说明】此题刻位于药王殿南,摩崖高42厘米,宽128厘米,大字径23×20厘米,系乙酉姑洗月上澣,历邑刁文元题书。楷书体。
“造化钟神秀”题刻
造化钟神秀。银夏赵之均。
【说明】此题刻位于云步桥旁。摩崖高105厘米,宽150厘米,大字径40×35厘米。系银夏赵之均题书。楷书体
“青未了”题刻
青未了。三韩长赓。
【说明】此题刻位于高老桥北。摩崖高36厘米,宽106厘米,大字径30×25厘米,系三韩长庚题书。楷书体
“笅云天衢”题刻
笅云天衢。民国二十二年秋,绍兴邵元冲题。
【说明】此题刻位于云步桥头。摩崖高174厘米,宽78厘米,大字径45×35厘米。系民国二十二年(公元l933年)秋,邵元冲题书,楷书体。
“名言莫罄”题刻
名言莫罄。少将宪章邱君,上校瑞轩湛君,邑绅刘君松岩、吴君子馨、张君书安同饮斗母殿下。北则峰峦千仞,南则烟火万家,西岭晚霞布锦,东山新月上钩。似蓬岛风光,仿天台胜境,□赞莫□,书此以留鸿爪。民国甲子,邑民苑梦九谨志。
【说明】此题刻位于万仙楼北。摩崖高120厘米,宽143厘米。系民国甲子年(公元l924年),苑梦九题书。刻文共8行,满行26字,大字径30×27厘米,楷书体。
“鲁邦所瞻”题刻
鲁邦所瞻。张易吾使君司直鲁邦,以尊德宗。大夫人寿日来游泰岱,刊造佛像。余贺刊工竟,书此誌□□之恩也。民国十年双十节后三日,蜀南朱英敬识。
【说明】此题刻位于云步桥旁。摩崖高74厘米,宽202厘米,系民国十年(公元l921年)十月十三日,蜀南朱英题书。大字径43×40厘米,跋语凡56字。隶书体。
康有为等登岱题刻
丙辰八月,偕郑浩、王觉任、邝南嵩游泰山,登绝顶。康有为。
【说明】此题刻位于岱顶玉皇庙南,摩崖高95厘米,宽70厘米,系康有为于丙辰年(公元1916年)八月登岱时题书。刻文共4行,满行6字。字径l0×10厘米。楷书体。
“冠盖五岳”题刻
冠盖五岳。光绪三十一年清和中浣,济东泰武临道丁达意暨泰安府知府吴筠孙、泰安县知县李于锴游此泐石。
【说明】此题刻位于五松亭外路旁,摩崖高135厘米,宽450厘米。系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清和中浣题镌。刻文共9行,满行8字,大字径75×72厘米,楷书体。
“渐人佳境”题刻
入佳境。庚子闰八月,岱宗权守石祖芬题。
【说明】此题刻位于斗母宫北。摩崖高123厘米,宽60厘米,大字径23×23厘米。系清光绪庚子年(公元l900)闰八月,岱宗权守石祖芬题书,楷书体。
刘廷桂“洞天福地”题刻
洞天福地。光绪己亥秋月,历下刘廷桂立。
【说明】此题刻位于纪念碑西北,摩崖高46厘米,宽140厘米,大字径l8×20厘米,系清光绪己亥年(公元l899年)秋,历下刘廷桂立。隶书体。
“听泉”题刻
听泉。戊戌秋,齐云浦、赵培生、徐斡卿、王俭堂、吴文卿、王子墉、施致远、金荩臣同游。八人至此小憩,忽闻泉声,因以誌之。
【说明】此题刻位于烈士纪念碑西,摩崖高76厘米,宽146厘米,大字径42×36厘米。跋语6行,满行9字。系戊戌秋(公元l898年)齐云浦等游山题镌。楷书体。
“昂头天外”题刻
昂头天外。光绪戊申五月,顺德辛跃文书。
【说明】此题刻位于玉皇顶东南,摩崖高95厘米,宽30厘米,大字径l2×18厘米。系清光绪戊申年(公元l908年)五月,辛跃文题书,楷书体。
“蔚然深秀”题刻
蔚然深秀。光绪癸巳荷月,历下张传如、李祺纪题。
【说明】此题刻位于纪念碑西北,摩崖高50厘米,宽172厘米,大字径47×33厘米,行书体,系清光绪癸巳年(公元l893年)荷月,历下张传如、李祺纪题镌。
“步玉清”题刻
步玉清。光绪辛已仲夏,历邑杨逢霖敬题。
【说明】此题刻位于万仙楼北,摩崖高118厘米,宽53厘米,大字径35×20厘米,系清光绪辛巳年(公元l881年)仲夏,杨逢霖题 书,行书体。
“揽翠”题刻
揽翠。道光癸卯,萧亭张祥河题。
【说明】此题刻位于朝阳洞北侧,摩崖高l80厘米,宽85厘米,大字径77×60厘米,系清道光癸卯(公元1843年)年,张祥河题书。行书体。
吴大溦“虎”字题刻
虎。吴大溦
【说明】此题刻位于泰山中天门北登山盘道东侧,系清末著名金石学家和文学家吴大溦题书。摩崖高107厘米,宽66厘米,字径105×50厘米。篆书体。
“只有天在上”题刻
只有天在上。光绪肆年九月,楚北屠敬仁偕王亮采登岱,嘱题此五字。
【说明】此题刻位于玉皇顶东南,摩崖高l00厘米,宽40厘米,大字径l5×13厘米,系清光绪四年(公元l878年)九月题镌,楷书体。
“龙门”题刻
龙门。历下魏祥识。
【说明】此题刻位于升仙坊南。摩崖高124厘米,宽87厘米,大字径58×45厘米,草书体,系历下魏祥题书。
“惟天在上”碑刻
惟天在上。顺治捌年捌月中秋伍日吉旦,钦差巡按长卢等处监察御史杨义立。
【说明】此碑位于岱顶玉皇庙院内。碑高l05厘米,宽60厘米,大字径25×25厘米,系清顺治八年(公元l651年)八月,杨义立。楷书体。
“神州磊落”题刻
神州磊落。天启三年癸亥孟冬。
【说明】此题刻摩勒于斗母宫南登山路旁的岩壁上。摩崖高54厘米,宽l35厘米,大字径31×22厘米,系明天启三年(公元l623年)孟冬镌刻,行书体。
“天下奇观”碑刻 天下奇观。隆庆壬申仲春吉旦,钦差监兑户部员外郎、沁阳杨可大书。
【说明】此碑位于红门一天门坊前。碑高200厘米,宽93厘米。大字径50×40厘米。楷书体。系明隆庆壬申(公元l572年)年仲春吉旦,钦差监兑户部员外郎杨可大书。
“第一山”碑刻
第一山。巡按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偕参政吴章、张臬,副使张意、吴道南,佥事崔三畏登岱岳之巅书。
【说明】此碑位于‚孔子登临处‛石坊前。碑高300厘米,宽ll0厘米。字径65×60厘米,楷书体。系明嘉靖年间巡按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题书。碑阴有‚入云有路‛四大字,字径70×55厘米,系明隆庆四年(公元l570年)张继红书,篆书体。
“登高必自”碑刻
登高必自。嘉靖甲子仲春之吉,古相弘斋翟涛题,青社载玺顿首书。
【说明】此碑位于‚孔子登临处‛石坊前,碑高246厘米,宽82厘米,字径60×47厘米,楷书体。系明嘉靖甲子年(公元l564年)仲春之吉日,古相弘斋翟涛题,青社载玺书。
“振衣千仞”题刻
振衣千仞。万历戊午春吉旦,新安吕维祺,字介孺,游此。【说明】此题刻摩勒于对松亭对面的崖壁上。摩崖高l30厘米,宽400厘米。大字径l00×80厘米,系明万历戊午年(公元l618年)春吉旦,新安吕维祺题书,楷书体。
“观海”碑刻
观海。山东左布政使、顺天府通州心斋张钦书。昔颜柳以善书鸣,唐至今称之必日:‚颜筋柳骨‛。然鲁以忠烈显,公权以正谏著,炳琅宇宙,岂徒以其书邪!心斋张公,曩为御史守关,武皇北狩,抗疏回鑾。风采凝然,匹休彳生哲。平生究心字学,尤善大书。当其濡毫伸纸,气定神闲,得心应手,端严遒劲,盖有出于颜柳筋骨之外者。然世方以茂节高勋占公大受,而游情楮墨,公固以为艺成而下矣。顷者,公书‚观海‛二大字,镌诸泰山之崖,其字画之妙,如吾前所云。噫!字,心画也。公宏中肆外,惟变所适,克所至焉。海岱争崇深,可也,然亦有岩岩气象而难于为水 者邪。
嘉靖乙未岁夏五月,新安叶份跋。
【说明】此碑位于岱庙汉柏院内,碑高257厘米,宽138厘米。系明嘉靖乙未年(公元l535年)夏五月,山东左布政使张钦书,新安叶份跋。‚观海‛两大字,字径110×50厘米,行书体。
政和乙未题刻
自恭观元康兄留字。政和乙未孟冬二十日。
【说明】此题刻摩勒于泰山西溪白龙池玄圭石上。摩崖高35厘米,宽30厘米,系宋政和乙未年(公元1115年)孟冬题镌。刻文共4行,满行4字,字径6×4厘米,楷书体,左读。
“风涛云壑”题刻
风涛云壑。嘉靖癸亥仲夏吉旦,松鹤山人伊介夫题。
【说明】此题刻摩勒于对松亭东的岩壁上。摩崖高390厘米,宽l36厘米,字径90×85厘米,行书体。系松鹤山人伊介夫于明嘉靖癸亥年(公元l563年)仲夏吉旦题书。
显庆岱岳观造像记碑 显庆六年六月廿二日,敕使东岳先生郭兴真,弟子陈兰茂、杜知古、马知止,奉为皇帝、皇后七日行道,并造素像一躯,二真人夹侍。
【说明】此碑原立泰山老君堂院内,‚文革‛期间移岱庙保存,现存岱庙碑廊。碑立于唐显庆六年(公元661年),为唐高宗以后六帝一后来泰山建醮造像的记事碑。碑座方形,高40厘米。碑身由二石并成,高皆236厘米,厚皆22厘米,左石宽50厘米,右石宽49厘米。顶覆高50厘米的屋脊形石盖,将二碑身束在一起,故称鸳鸯碑或双束碑。铭文刻于碑身四周,每面刻四五层,每层刻l首或2首不等,共刻文30首。其中唐代6帝1后计刻文26首,宋代题名刻辞4首,皆正书。武后则天在位期间共刻6首,其铭文中的‚天‛作‚‛,‚地‛作‚‛,‚人‛作‚‛,‚圣‛作‚‛,‚年‛作‚‛,‚月‛作‚‛或‚‛,‚日‛作‚乙‛,‚授‛作‚‛,‚初‛作‚‛,凡数字作壹贰叁肆捌玖等。铭文多清词醮章,作功德,言符应,非大雅之作,书法亦非名笔。但其形制特殊,造型别致,所记6帝1后前后130余年建醮造像的情节比较详细,且正史礼志很少记载,实为难得的史料。兹将其余29首刻辞著录于下。
比丘尼惠等造像记
大齐乾明元年,岁在庚辰,□月辛巳朔二十五日,比丘尼惠、比丘尼静游、□迎□义姜率□诸邑同建洪业,□敬造弥勒像一躯。上为皇帝陛下、群臣宰守、诸师父母含生之类,愿□□转冥,眠三空现灵法界,共修□正觉。
邑义士比丘尼□究,邑义主比丘尼僧炎,□大像主张□主弟苛,邑义□兴,像主栾伏□,□□□由,像主徐明弁,像主徐六□,像主芯苌受。
【说明】此石刻于北齐乾明元年(公元570年),为比丘尼惠等所造弥勒像的底座。石呈正六面体,高l9厘米。文刻于石之侧面,以顺时针方向为序,四侧面宽皆60厘米。第一侧面存字21行,计109字;第二侧面存字3行,计15字;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无字。皆正书,字径2厘米。其书法为典型的魏碑体。
此石为1966年文物工作者在长清县石窝村访得之,并运至岱庙保存。查现存志书不见著录。1983年10月移岱庙碑廊至今。石像早佚,今不知所在。
张子初等造像记
大隋开皇十一年,岁次丁亥,二月癸未朔十九日辛丑,观音菩萨主张子初共义人等,同修大观音菩萨像一躯。以此善因,上愿皇帝陛下祚延无穷,化等金轮皇帝;又愿父母师僧法界含识邑义人等,生生世世常□净土,善愿从心。
大都维那张法显,大都维那冯玄静,大都维那张盘龙,维那王洪,维那过嗣伯,维那王子诞,维那柏业,维那王羽,维那张世玛,维那张弥义,邑义人张继伯,邑义人张显义,邑义人张宜公,邑义人任子恭,邑义人张买婢,维那比丘僧成,维那张煞鬼,维那张善义,维那王子儒,维那牛智乾母,柏罗,邑人于□□,邑人卢体,维那牛郎宠,维那牛洪略,维那张定汉,维那张文昂,比丘道兴,比丘道威,邑义人张士安,邑义人王子略,邑义人赵道业,邑义人任子建,邑义人柏法贵,邑义人张益德,邑义人张绍达,邑义人冯贰兴,邑义人任恭妻张,邑义人张士安妻吴,邑义人任建妻秦,邑义人孟旭。
【说明】此石刻于隋开皇十一年三月(公元591年),为像主张子初等所造观音菩萨像之底座。石呈正六面体,高l9厘米。铭文刻于四个侧面,皆正书,以顺时针方向为序。第一侧面宽53厘米,刻文16行89字,字径2厘米;,第二侧面宽48厘米,刻文15行82字,字径2厘米;第三侧面宽53厘米,刻文12行57字,字径3厘米;第四侧面宽48厘米,刻文15行89字,字径2厘米。铭文称‚大隋开皇十一年岁次丁亥‛,查隋纪年表,开皇十一年当为‚辛亥‛。隋开国共三十年,无丁亥纪年,可能是刻石者将‚辛亥‛误刻为‚丁亥‛。
此石为1957年在长春观旧址(即今市政府院)出土,史志对其无记载,是泰山现存唯一的隋代刻石。l966年臵岱庙炳灵门内陈列,1978年移岱庙后寝宫陈列,l983年10月移岱庙碑廊至今。其石像早佚,今不知所在。
王盖周等造像记 魏武定五年,岁次丁卯,七月丙申朔四日己亥,邑仪一百三十四人等,敬造石像一躯。上为国祚永隆,后愿七世父 母居家眷属一切昆裔,咸同斯福。钟盖世。
像主王盖周,菩萨主钟令、钟道明,菩萨主钟助、李尼陀,起像主王念、邹文喜,光明主僧休、王贵,宝塔主马庆林,都维那王承祖、王怀,都维那钟文渊、尹世,都维那徐普勇、沐贵,维那邹晚兴、王回洛,维那王思贤、徐萨宝,维那王思贵、藏惠匠,维那王腊生、王双晖,□□□荣族、钟方,□□□□□、钟□,□命过王元吉,比丘僧贵,比丘僧篡,比丘僧云,比丘保侍,比丘惠闰,比丘道灵,比丘明宣,比丘僧敬,比丘惠思,比丘法藏,比丘僧晖,比丘惠银,比丘惠宝,比丘惠遵,维那开记,维那僧转、王僧辩,维那惠凝,维那惠生。
【说明】此石刻于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七月四日,为像主王盖周等134人敬造石像的底座。石呈正六面体,高23厘米。铭文刻于四个侧面上,以顺时针方向为序。第一侧面宽85厘米,刻文23行,计161字;第二侧面宽71厘米,现存文3行6字;第三侧面宽85厘米,无字;第四侧面宽71厘米,刻文19行,计80字,并线刻菩萨像一尊。皆正书,字径2厘米。其书法为典型的魏碑体。其石像早佚,不知所在。
此石为1966年文物工作者在长清县黑峪村首次访得之,并运至岱庙保存。查现存志书均无记载,今存岱庙碑廊。
幽栖寺陀罗尼经幢
幽栖寺陀罗尼经幢。
【说明】此经幢刻于唐广明二年(公元881年)。现存部分通高259厘米。座为仰莲,莲瓣三层,平面作圆形,高35厘米。幢身平面作八角形,高l92厘米,八侧面宽皆35厘米。经文刻于八个侧面上,计62行,满行93字,字径2.5厘米,正书。沙门无垢撰文,紫盖虔禅正书。幢身之上臵宝盖,高32厘米,平面亦作八角形,每面悬璎珞一束,八角出狮头,□衔璎珞。宝盖之上原有八角形矮墩,现佚,仅存其下的卯□。此幢原立肥城县幽栖寺故址,l979年移岱庙,1983年10月移臵岱庙碑廊。
此幢刻文约5000余字。首刻赞语,次刻施主63人姓名,最后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序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惜经文部分残
缺过半,无法著录,现仅著录‚赞语‛、‚题名‛和‚经序‛三部分。
周恩来贺冯玉祥六十寿辰碑寿冯焕璋先生六十大庆
焕璋先生六十岁,中华民国三十年。单就这三十年说,先生的丰功伟业已举世闻名。自滦州起义起,中经反对帝制,讨伐张勋,推翻郁选,首都革命,五原誓师,参加北伐,直至张垣抗战,坚持御侮,在在表现出先生的革命精神。其中,尤以杀李彦清,赶走溥义,骂汪精卫,反对投降,呼吁团结,致力联苏,更为人所不敢为,说人所不敢说。这正是先生的
伟大处,也正是先生的成功处。
先生善练兵,至今谈兵的人多推崇先生。五原誓师后,又加以政治训练,西北军遂成为当时之雄。先生好读书,不仅泰山隐居时如此,即在治军作战之时,亦多手不释卷,在现在,更是好学不倦,永值得我们效法。丘八诗体为先生所倡,兴会所至,嬉笑怒骂,都成文章。先生长于演说,凡集会,有先生到,必满座,有先生讲话,没有不终场而去的。对朋友,对同事,尤其对领袖,先生肯作诤言,这是人所难能的。先生生活,一向习于勤俭,有人以为过,我以为果能人人如此,官场中何至于今日之奢靡不振?!先生最喜接近大兵和老百姓,故能深知士兵生活、民间疾苦,也最懂得军民合作之利,这是今日抗战所必须。先生在不得志时,从未灰过心,丧过志,在困难时,也从未失去过前途,所以先生能始终献身于民族团结事业,奋斗不懈,屹然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先生的德功,决不仅此,我只就现时所感到的写出。先生今届六十,犹自称小伙子,而先生的体魄,亦实称得起老少年。国家今日,尚需要先生宏济艰难,为民请命,为国效劳,以先生的革命精神,定能成此伟大事业,不负天下之望。趁此良辰,谨祝先生坚持抗战成功,前途进步无量!周恩来 中华民国三十年十一月十日重庆。、34
【说明】此碑在泰山普照寺西院,系l985年5月,由中央统战部直接拨款建立。碑身高l70厘米,宽260厘米,厚25厘米。须弥座,高130厘米。碑阳刻文29行,满行22字,凡579字,字径5厘米,行书。铭文系周恩来总理1941年为冯玉祥先生60寿辰撰书的祝寿词,文词敦朴雅丽,书法流畅秀整。原件存南京国家第二档案馆,此系用原件考贝放大后摹勒上石。由姜丰荣设计并监刻,董国强摹勒,泰安东岳花岗岩厂镌刻。
郑振堂烈士被难记碑
郑振堂烈士之碑
郑公振堂,于民国十六年革命军北伐之役,以第八方面军副总指挥出师鲁西,旋为姜明玉所卖,执而献于张宗昌。宗昌欲公出降也,百计以说之。公则怒骂宗昌,誓死不为不义屈,卒从容就义以全大节。冯焕璋与公为生死交,自辛亥滦州起义以来,即尝戮力于历次革命战役。自公之殉难,冯公尝痛哭而言日:‚今而后少一血性男子,且失吾左右手矣。‛
公殁后五年,其嗣君继成得击杀张宗昌于济南以复仇。又明年,冯公□居泰山,为公建祠于泰山之麓,将使忠义英烈之迹传之百世而无穷,且寓激励人民□□也。哲元尝与公同患难,深慕公之为人。兹当祠宇落成,谨献诗以纪之,并志向往之意焉耳。
在昔清末叶,百政日益偷,公独负大志,尝怀千载忧。忽闻民军起,传檄贼同仇,公亦投袂起,仗义驱戈茅。中道遭挫败,斯志不得酬,清室既已屋,累战多鸿猷。桓桓北伐□,赫赫临中州,公愿当前敌,出师齐鲁陬。大小数十战,士气如貔貅,振臂叱风云,所向惊龙虬。日为蔽其□,□为逆其流,岂屑功与利,乃为苍生谋。父老望旌旗,指顾擒渠酋,变生肘腋间,一旦为俘囚。贼为亲解缚,礼遇殊隆优,公乃厉声起,骂贼不肯休。昔□□卿舌,又有花云头,义烈同古今,斯人堪匹俦。况有嗣君坚,一手刃仇仇,忠孝卒一门,史乘罕于侔。公死□有后,公死复何求!岱岳长峨峨,河水长悠悠。山河永不改,正气兴千秋。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十二月一日。宋哲元谨志。
【说明】此碑在泰山辛亥滦州起义烈士祠东享堂内,立于民国二十二年(公元l933年)十二月。碑高l50厘米,宽80厘米,无题额。碑阳文l4行,满行38字,凡508字,字径2厘米,隶书。
郑金声将军被难记碑
【说明】此碑在泰山烈士祠东享堂内,立于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十一月,是冯玉祥将军为郑金声烈士撰写的被难记。碑高196厘米,宽90厘米,方首而无题额。碑阳、碑阴各刻文l3行,满行34字,凡823字,字径5厘米,杨绍麟隶书。
此碑对辛亥滦州起义、首都革命、五原誓师和参加北伐等历史事件均有所涉及,尤其对郑金声烈士被难经过记载颇详,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辛亥滦州起义烈士祠记碑
泰安辛亥滦州起义烈士祠记
【说明】此碑在泰山烈士祠中享堂内,民国二十二年(公元l933年)立,是冯玉祥将军第二次退居泰山时,为烈士祠落成而撰写的碑记。碑高l96厘米,宽90厘米,方首无题额。碑阳、碑阴各刻文20行,满行50字,凡1933字,字径3厘米,王易门隶书。铭文详细记载了辛亥滦州起义始末,是研究辛亥革命史的宝贵资料。
冯汝骥铁像记碑
冯汝骥铁像记
民国三、四年间,河南冯汝骥为泰安县长,贪酷无所不至。及去后,由王衡斋倡议,人出钱一文为铸铁像,六年夏立于遥参亭前。适曹光楷莅任,怒扑王,王愤死,督吏埋铁像。十二年,邑人搜出立之,后冯汝骥又贿人埋之,十七年邑人又觅得立原处。二十年秋,韩主席以奖廉惩贪,倡导群僚重修包公祠,袝祀清官傅、张二公,一仍旧贯,乃公议移
臵铁像于祠门外,流芳遗臭,后之来者视此。
新儒赵正印撰记
邑人 梅村韩玉田敬书
【说明】此碑刻于民国二十年(公元l931年)。碑高34厘米,宽65厘米。刻文18行,满行l0字,凡刻l71字,字径2.5厘米,正书。碑本文所称冯汝骥,河南人,任泰安县长期间,贪鄙无耻,人民苦之。时定县王铁珊为肃政史,既得其状,严劾之,冯汝骥以此褫职。及去,人民集资为铸铁像,浑身铸满铜钱,使跪于遥参亭前。后几经埋立,于民国二十年移臵包公祠门前,l949年初铁像佚。
此碑原立何处不详,1988年5月在通天街中段觅得,今存岱庙库房。铭文尚完好可读。
冯玉祥誓师碑
一、我们一定要把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扫除净尽。
二、我们誓为人民建设极清廉的政府。
三、我们为人民除水患,兴水利,修道路,种树木及作种种有益的事。
四、我们要使人人均有受教育、读书识字的机会。
五、我们训练军队的标准是为人民谋利益。
六、我们军队是人民的武力。冯玉祥
中华民国十八年四月谷旦 泰安县县长姚冠廷敬立
【说明】此碑立于民国十八年(公元l929年),为冯玉祥将军亲自撰书,并拓发西北各县,一律摹诸于石,树之通衢。碑高148厘米,宽62厘米。碑阳文8行,每行6至12字不等,凡131字,字径6厘米,正书。
此碑原立泰安旧县署院附近,后佚。l988年5月26日,由肥城县汶阳建筑工程公司工人在通天街南首路西出土,现存岱庙院内。
吴大激书汉镜铭摩崖碑上太山,见神仙。食玉英,饮醴泉。驾蜚龙,乘浮云。宜官秩,保子孙。寿万年,贵富昌,乐未央。汉镜铭
光绪丙申十二月 吴大潋书。
【说明】此石刻于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铭文刻在泰山斗母宫北约50米的自然石上。字面高110厘米,宽65厘米,刻《汉镜铭》文4行,满行9字,凡33字,字径9厘米。末行刻年款和名款。计l0字,字径8厘米。皆吴大潋篆书。吴大潋,字清卿,号恒轩,江苏吴兴人,为清末著名金石学家和文字学家。曾搜集钟鼎、玺印、陶器、货币等文字,撰成《说文古籀补》,为古文字学的重要著作。
张绍曾将军被难记碑
张绍曾将军被难记碑。
【说明】此碑在泰山烈士祠西享堂内,立于民国二十二年(公元l933年),是冯玉祥将军为张绍曾烈士撰写的被难记。碑高l96厘米,宽88厘米。碑阳、碑阴各刻文16行,满行36字,凡32行1093字,字径3.5厘米,邓长耀正书。铭文所及,无不透露出冯玉祥先生追求真理、爱国爱民的伟大精神。凡读此碑文者,都深深感到这是冯先生用血和泪写成的,叙事翔实,感情真挚,至今读之催人泪下。冯先生撰写的碑文,从各方面衡量皆属绝无仅有。
郭松龄将军被难记碑
郭松龄将军被难记碑
【说明】此碑在泰山烈士祠西享堂内,立于民国二十二年(公元l933年),为冯玉祥将军第二次退居泰山时,为郭松龄将军撰写的被难记。碑高l96厘米,宽90厘米。碑阳、碑阴各刻文20行,满行46字,凡40行1776字,字径3.5厘米,王易门隶书。方首而无题额。
此碑对直奉战争和郭松龄将军的生平及其被难经过等记载甚详,能与《张学良在纽约忆谈东北军两三事》一文相印证。
泰山凿泉记碑
泰山凿泉记碑
【说明】此碑在泰山王母池大门内东侧,立于民国二十一年(公元l932年)。碑高193厘米,宽73厘米,方首。碑阴、碑阳各刻文l3行,满行35字,凡877字,字径5厘米,正书。铭文所称‚朝阳泉‛,在王母池山门以南约30米处,其泉及冯玉祥题‚朝阳泉‛3大字,至今尚存,唯泉年久失修,已被泥沙淤塞。
吴大澂临琅琊台刻石摩崖碑
五大夫杨樛
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 吴大澂临本
【说明】此石刻于泰山斗母宫以北约80米自然石上。石面高90厘米,宽70厘米。刻文12行,满行8字,凡89字,字径6.1厘米。
铭文后无年代,可能与《汉镜铭》刻石同刻于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
吴大潋在泰山除篆刻《汉镜铭》和此刻石外,还篆刻有‚虎‛字、‚秦松‛和杜甫《望岳诗》等刻石。
五贤祠记碑
五贤祠碑记
泰山凌汉峰下三贤祠,崇祀泰山、徂徕暨安定三先生,始末具载岱乘。迄今登讲书台,抚侍立石,临投书涧,未尝不憬然,想见其为人。第孙子乔寓斯邦,胡子则吾乡人也。以岱岳灵淑之区,徂徕而后莫为之继,人往风微,欷歔曷极!然齐山鲁水间,代有伟人,殁则已焉,抑未表而彰之者之咎也。昔陶山师主讲岱麓于书院三贤祠,敬奉宋绎田、赵仁圃先生于侧,由是学者于孙、石而下得所景从。今兹层层幽谷,46 林密泉清,为三子所藏修而息游者,即右两先生所瞻依不忍去者也。两先生心源相接之处,即两先生与三子殁后栖神之所,亦即后之学者百世下闻风思淑之地也。己丑秋,重葺试院落成,将余资整治祠宇,属宋君兴帏、赵生育民、乔生钿、徐生择、刘生光典、贾生锡彤董其事,诹吉日,恭奉绎田、仁圃两先生神主于内,改名五贤祠而为之记。
知泰安县事江左徐宗于谨识 戊寅科举人后学卢琳沐手敬书 道光十年庚寅仲秋谷旦
【说明】此碑刻于清道光十年(公元l830年)。碑高54厘米,宽87厘米。刻文24行,满行l5字,凡330字,字径2.5厘米,正书。碑文详细记载了泰山上书院的沿革,是研究泰山书院兴废的可靠资料。碑原立泰山五贤祠,‚文革‛期间五贤祠被毁,碑咸仆地。1984年将此碑移臵普照寺院,并嵌于碑墙内。铭文尚完好可读。
重修泰山顶东岳庙碑
重修泰山顶东岳庙碑记
诰授资政大夫、巡抚山东等处提督军门、兼理盐政觉罗崇恩撰文,赐进士出身、诰授奉直大夫、赏戴花翎侍读衔、翰林院编修、武英殿协修朱学笃书丹。
皇帝御极之七年,岱顶东岳庙新葺告成。朴斫松柏,丹雘云霞,洵足以妥山灵而祈民福也。庙建最古,代有修葺。我朝典重巡方,礼隆柴望。乾隆三十三年,特发国帑,重新庙貌,迄于今又历年所,风雨剥蚀,半就颓圮。道光丁酉,余来守是士,亟欲整修,顾力未逮而不果。咸丰甲寅,再抚山左,于时粤匪犯顺扰我东土,天威震赫,小丑就歼,士民欣欣,安堵复业,抑山灵之所默为呵护者非浅鲜也。丙辰夏旱,禾苗尽槁,时余以事入兖沂,回轺莅止,斋祓虔祷,牲醴甫陈,甘霖大霈,所谓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遍天下者,若此其神贶。亟捐廉俸,聿复旧制,同僚乐善,各分俸相济。会将军庆公祺、大宗伯瑞公麟奉命来东,驻节山麓,陟庙展诣,并助兴举,鸠工庀材,克日经始,泰安令童君埏实司其事,阅十三月而工成。夫神所凭依将在德矣,岂惟是榱题藻丽,栋宇庄严,谓足答神庥,昭明德哉。所愿居是邦者,敦返朴还淳之俗,尹斯土者,廑爱民勤政之心,日监在兹,聿获多福。是则余之厚望也夫。
咸丰七年岁次丁巳七月朔日
【说明】此碑在岱顶东岳庙山门外东侧,立于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碑高245厘米,宽70厘米,螭首。碑阳文14行,满行44字,凡425字,字径3厘米,正书。岱顶东岳庙拆除于50年代初,但碑仍立原处。
重修泰安邑廨记碑
庚戌春,延龄自雷泽调任,甫下车进署廨,由门而堂半就倾圮。而公堂尤甚,堂檐穿天,不知几历年所,至旁舍之颓然更不胜指数。时因亲事之初,未暇筹及。今承乏一载有余,幸年谷顺成,民俗相安无事。公余溯查邑廨,旧为前明萧太保宅,创于乾隆四年,邑宰李公松所建。本属旧宇改臵,又历今百一十二年,考诸邑乘,未见续修之举,其为积久荒废可知。延龄薄宦几及十年,苦无私橐,兼且积累盈身,力何堪任?现奉新令,一切工程停止,既难详修,又值通省清查之后,不克筹垫。踵为流摊积弊,倘竟臵之不论。泰邑固
山邮冲要,省会咽喉,民事烦多,而旧时堂额犹悬,仰视几虑亲民无所,又何以成治体。况今圣天子建元之初,励精图治,百废具举。官斯邑者,方期举一邑而从新化焉,乃一公堂之不能兴废固存,又何望其远周一邑耶?若以为壮观瞻,抑未矣,是延龄不得不勉力兴修之本心也。工之次序,先盖造亲民堂三间,圈棚三间,东西库房各一间,纵横悉如旧制,而土木工料则革旧全新之。堂后另臵看堂役宅,门役、茶房等所居西屋三间。又更新宅门内含春堂三间。复仍旧料,而增修甬道、公生明牌坊一座及仪门三间、大门三间。仪门以西添盖西皂役房三间,守门役房一间。大门以东另臵守门役房一间,白夫房二间。门外东西旧有牌坊二座,东则新建,西则修整。其余捕斑房及照壁、周围垣墙一律修整如旧,并陆续修整房舍,不复眉列。是役也,兴工于辛亥闰秋之朔,成于九月念八日。初不计目前之窘,继而幸免半途之废,抑亦兴废固存之一端,藉以加勉而推行之,何敢有倦于后日,并以告后来诸君子共矢同志于不衰云。若夫泰岳,震方也;山岳,艮象也。雷雨作于上,山水通于下,泽润丰美之象。方将于新是役后,而祝一邑之光昌日臻其盛焉。是为记。
【说明】此碑原在泰安县旧县署院,今存岱庙汉柏院东南墙下,刻于清咸丰元年(公元l851年)。碑高82厘米,宽l59厘米,无题额。刻文34行,满行22字,凡634字,字径2厘米,正书。铭文对泰安县旧县署的沿革兴废记载较详。
第二篇:语文资料库
语文资料库
1、现代散文与古代散文
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现代散文应该教什么。我们暂不谈必修课,作为选修课的选文,这个问题更要有清晰的定位,按照我个人的理解,现代散文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作者的个性化表达。现代散文和古代散文的主要不同不仅在于文章形式,还在于思想内容和价值追求。在某种意义上说,古代散文只有—个主题,就是“道”。唐宋散文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文以载道”。尽管古代散文有着时代与个体的差异,但总体值取向基本一致。“五四”以后的现代散文则打破了这个传统。科学思想和民主思想唤醒了散文家的个体意识,表达自我成为散文的总体诉求,随之形成具有强列个性色彩的表达形式。因此,现代散文的教学要把个性化表达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2、文言文
文言文作品的教学应着眼作品的解读鉴赏,而不应只局限在疏通词法句法,传授文言文知识,把文言文鉴赏课上成古汉语知识课,“无限风光在险峰”,文言作品的精髓蕴藏于貌似艰涩的字面背后,语言本身只是作品情感、思想、文化的载体。而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大多只停留在疏通字词,翻译句子的层面上,这只相当于为领略险峰的无限风光铺平了道路。遗憾的是,不少师生在历尽千辛万苦铺砌完山路之后,却转身走下了山,与近在咫尺的旖旎风光失之交臂。因为他们又要赶紧修下一条山路......就这样,修了一辈子的路,他们几乎从来没领略过险峰的无限风光。文言知识固然重要,但那不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我们不能舍大取小、舍本逐末。试想,我国古代文言精品浩如烟海,能够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篇目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其价值怎几个词法、句子了得?只经过“浅层处理”的文言名篇传作,就像韩愈《马说》中的千里马,“才美不外见”,“骈死于槽枥之间”。
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介绍高中课标修订情况,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增至72篇。此次修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
3、文学文化常识
“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孩子,借指幼年。“束发”,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即指15至20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
“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所以“加冠”指满二十岁。“耄耋”指高寿,老年(耄,八九十岁;耋,七八十岁)。“期颐”指人100岁。
4、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的最大变化,是设置了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必修侧重共同基础,选修侧重多样选择。共同基础就是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系列的教学目标,组成“语文必修一”至“语文必修五”五个模块。多样选择就是根据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有选择地开设选修课程。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必修课程注重文本阅读,关注个性化阅读和阅读方法指导,也重视书面表达与交流。选修课程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眼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发展,更着眼于提供多样化的选择空间。无论必修课程的设计还是选修课程的设计都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文学作品(1)中国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作品把传说故事以及明代社会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的现实主义杰作(2)外国
《玩偶之家》是社会剧,主要写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
《阴谋与爱情》的故事发生在18世纪的德国,重在揭露社会的不平等以及宫廷内部争权夺利的种种阴谋与恶行,反映了18世纪德国社会宫廷贵族阶级和小市民阶级的尖锐冲突,具有现实性。
6、高中语文推荐背诵篇目 文言文32篇 必修10篇
(1)《论语》十二章(2)荀子《劝学》(3)《屈原列传》司马迁(4)《见太宗十思疏》魏征(5)《师说》韩愈(6)《阿房宫赋》杜牧(7)《六国论》苏洵
(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9)《赤壁赋》苏轼(10)《项脊轩志》归有光 选择性必修10篇(1)《论语》一则(2)《报任安书》司马迁(3)《过秦论·上》贾谊(4)《礼记·礼运》(5)《陈情表》李密
(6)《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潜(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9)《石钟山记》苏轼(10)《登泰山记》姚鼐 选修12篇
(1)《老子》八章(2)《论语》一则(3)《礼记·大学》(4)《礼记·中庸》(5)《孟子》一则(6)《庄子·逍遥游》(7)《谏逐客书》李斯(8)《兰亭集序》王羲之(9)《滕王阁序》王勃(10)《黄冈竹楼记》王禹偁(11)《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12)古代文论选段
《毛诗序》、《典论·论文》曹丕、《诗品序》钟嵘、《与元九书》白居易、《题画》郑燮、《人间词话》王国维
诗词曲40首
(1)《诗经·静女》(2)《诗经·无衣》(3)《离骚》屈原
(4)《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5)《短歌行》曹操
(6)《归园田居·其一》陶潜(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9)《山居秋暝》王维(10)《蜀道难》李白(11)《将进酒》李白
(12)《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3)《燕歌行》高适(14)《蜀相》杜甫(15)《客至》杜甫(16)《登高》杜甫(17)《登岳阳楼》杜甫(18)《琵琶行<并序>》白居易(19)《李凭箜篌引》李贺(20)《锦瑟》李商隐(21)《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23)《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7)《登快阁》黄庭坚
(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30)《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31)《书愤》陆游
(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39)《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40)《长亭送别·<【正官】【端正好】>》王实甫
第三篇:碑文
父母墓碑的碑文参考
下面是一些写给父母的碑文祭文,仅供参考。有需要用的,请自行对照修改。
1.慈父于1926年01月29日在山东省广饶县出生,于2004年12月07日在北京仙逝。慈父幼年丧父,与祖母相依为命,十三岁独自一人来到北京谋生,学徒经商,供养祖母,后娶妻成家,养育了两儿两女。因妻生病,慈父青壮年时光既当爹又当妈,家中三代人的生计重担全压在慈父一人的肩上,慈父劳苦一生,把子女抚养成人直至考上大学。慈父一生勤勉持家,乐观开明,晚年更显慈祥。慈父平凡的一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费的心思和所做的操劳,给我们生命中留下了无尽的思考,您是子女心目中伟大的父亲,您的子孙很想念您老人家,我们怀念那段父慈子爱的幸福时光!
2.我父***
于生之时,上尊长辈,尤敬二老,提壶暖褥,全心为孝.养妻及女,尽心竭力,珍妻如体,为夫之楷,怜护爱女,言传身教,日盼成材.3.我敬爱的父亲XXX一生奋斗不息,才华横溢,聪明过人。可惜生不逢时,怀才不遇,郁郁而终.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奉父百年岂足?哀哉正当壮年,何意撒手竟长逝,只享春秋六六。
5.敬其业亦志未酬,育我身矣恩未报,愧儿七尺微躯!幸也留芳他日,应是慈颜无相见,难寻瑶岛三千。
6.大思根深,流长追源远!
7.光明邻上树高春深,荔蓝双溪呜咽涌流!
8.天人同悲.妈妈,今天是您离开我们XX周年的日子,早晨我和弟弟一行,带着鲜花前往八达岭陵园看您。一路上,天空下着蒙蒙细雨,继而又飘起了朵朵雪花,古老的长城披上了白纱素缟,宁静的陵园显得格外的肃穆。感物思人,我们的怀念之情更加浓郁…。
4.为父母撰写的碑文
仰怀先祖饮水思源父母养育恩重如山严父一生勤于农耕节俭持家忍辱负重为人忠厚邻里称颂天年康健乐享余生
5.齐xx父母碑文
先父xx,乘甲子,适孟冬。垂髫丧母,乞荒踵兄。颠沛流离,动心忍性。总发拜塾,刺股炳萤,拙而不惰,迟而不凝。寒窗数载,弱冠师宗,传道解惑,育人理校,兢兢业业者三十而终矣。
7.李xx父母碑文
先父讳名李xx,生于丙辰一九一六年腊月十二,卒于一九九七年腊月初十,享年八十一岁。先父出身农家,受先祖之教诲恩泽,以农为业,为本,为贵,躬亲耕作,颐养天年;以家为职,为根,为重,苦心经营,终致殷实。忠厚老实待人,安分守己处事,耿直无媚,俭朴不奢。含辛茹苦一世,兢业操劳终生。八十一载平凡普通,淡泊寡欲与世无争。无愧于苍天厚土,荣耀于列祖列宗,堪为儿女之严父师表。
8.张xx父母碑文
家严张公讳xx,癸亥孟春二十九生,庚辰孟夏初九卒,享年七十八岁。幼孤罹难而志远,躬耕自学而不倦。入杏林以济世,涉梨园以教人,勤谨豁达一世也。虽一介农夫,其知其风,可师可表.11.张xx祭父母文
父亲(张xx)出身农家,兄弟四人排行老三。幼时窘迫贫寒,衣食无着。八岁即放羊喂牛,打短工,拉长工。伯父叔父被抓壮丁后,杳无音信。他就支撑家业,下苦力谋生,奉养祖父、祖母、曾祖父、曾叔父。建国后,先后做过生产队长、保管员、贫农代表。母亲(边xx)祖籍河南省xx县xx镇xx村,家境穷苦。一九四零年家乡遭遇黄河决口之灾,她与家人逃荒离散,只身流落陕西,佣工乞讨,漂泊无所。十八岁嫁到张家。******
12.李xx父母碑文
先父幼入村学,聪颖貌恭,好学强志,孳孳不苟,束身自修,颇为师喜父爱。及壬辰十五,厄运天降,凶岁三丧:祖父母相继作古,伯母接踵病殇。先父抱戚衔哀,辍学而躬耕。越二年,以才见辟民办教师授业于xx乡。传道之余,怜病者之蹒跚,悯患者之呻吟,遂弃教研习诊脉于xx联合诊所。苦读揣摩,临床实践,三载未尽,受xx县卫生局医护员。明年,入xx县红十字协会,兢兢从医,脉脉待患,扶伤五载,晋护士职。癸丑而立,修业于三原卫校暨西京儿童医院,迁晋医师。善内儿科,长中西医辩证施治。回春之术,孺牛之德,乾永扶麟(注),皆盛口碑。寿至桑榆,不忍一生所得为时而湮,遂自立诊所,悬壶济世,传医术于膝下及乡医诸生。
第四篇:碑文
碑文
郑现清同志1965年4月1日出生在淮阳县朱集乡小郑楼村,198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到淮阳中学任教,历任淮阳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教务处副主任、业务副校长。2006年8月担任淮阳中学第31任党校长。2012年9月19日因公出差期间突发疾病,不幸逝世,享年47岁。
郑现清同志身为共产党员,无私奉献,敬业实干,锐意创新,廉洁自律。身为教育工作者,励精图治,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任校长期间,大胆改革,奋发进取,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高考成绩逐年攀升,仅为一本院校就输送了3663
名高素质学生,2012年在周口市上线质量和数量排名中位列第一,为淮阳县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淮阳县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淮阳中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亮节永存,高风扬名校,垂名陈地,桃李芬芳厚德泽。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人心皆碑,永志斯人功德!
第五篇:下载碑文
1.显祖考某某太府君之灵(对祖父)
2.显祖妣某某太夫人之灵(对祖母)
3.显考某某府君之灵(对父亲)
4.显考讳某某大人之灵(对父亲)
5.显妣某氏老孺人之灵(对母亲)
6.显妣某某太夫人之灵(对母亲)
7.岳父大人之灵(对岳父)
8.故岳考某公讳××老大人之灵(对岳父)
9.岳母某太夫人之灵(对岳母)
10.故岳妣某门某氏老孺人之灵(对岳母)
11.夫子某某大人之灵(对老师)
12.先夫某某君之灵(对丈夫)
13.先室某某夫人之灵(对妻子)
14.某君某某仁兄之灵...先祖乡中缙绅,雅望闾里,敬天乐土,奉书勤业。持掌家祖事务,教家丁卯,少适耕读。先严勤而有度,时与同龄伙伴相嬉为乐。至国中遭寇,外敌叩延关外,秦中震动,始辍弃学业,专心操劳农务,守祖业于乱世,直至国改。
于生之时,上尊长辈,尤敬二老,提壶暖褥,全心为孝.养妻及女,尽心竭力,珍妻如体,为夫之楷,怜护爱女,言传身教,日盼成材.先父xx,乘甲子,适孟冬。垂髫丧母,乞荒踵兄。颠沛流离,动心忍性。总发拜塾,刺股炳萤,拙而不惰,迟而不凝。寒窗数载,弱冠师宗,传道解惑,育人理校,兢兢业业者三十而终矣。
6.先妣周氏xx,岁逢丙寅孟冬。受诗理,习织缝。淡心如水,柔情若虹。甲午归父,苦度日无怨,勤持家有成。上奉而下养,内贤而外明。饥弗食而助灾邻,寒毋衣而予贫穷。生四女一男,乐以德教,爱以仁导,继之人兴也。适劳极而福至,噩起壬申仲秋,正寝寿终。悲夫命哉!
家严张公讳xx,癸亥孟春二十九生,庚辰孟夏初九卒,享年七十八岁。幼孤罹难而志远,躬耕自学而不倦。入杏林以济世,涉梨园以教人,勤谨豁达一世也。虽一介农夫,其知其风,可师可表.9.祭祖父母碑文
祖父绥旺,表字兆甫
宣统元年,诞于神木
天赋异禀,幼入私塾
精晓五经,娴熟四书
长而丧父,育弟侍母
继而丧母,独立门户
率丁廿余,营田百亩
卧薪十载,终成望族
名满一方,不孚先祖
年甫古稀,驾崩故土
庞氏一生,尚道尊儒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祖母张氏,生在甲午
讳名翠华,柔美贤淑
秀外惠中,兰心罗敷
.《雪屐寻碑录》中
康熙为孝懿后父母佟国维夫妇所树碑文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国重干城之选。宣力惟人。朝颁章服之荣。酬庸有典。爵首隆于五等。命宜锡自九重。尔一等公议政大臣舅舅佟国维。性资忠勇。器识宏通。依日月之光华。懋成劳于钟鼎,际海山之清宴。食旧德于旗常。比晋秩夫崇阶。益靖共于在位。心存天室。长存捧日之忱。贵列上公。弥励循墙之节。欣逢庆泽。式焕新纶。兹以覃恩。特授尔阶光禄大夫锡之诰命。于戏。懋乃嘉猷。允称腹心之寄。膺兹宠奖。益彰阀阅之勋。只服训辞。对扬休命。初任一等侍卫。二任内大臣。三任领侍卫内大臣。四任一等公领侍卫内大臣。五任今职。制曰。夙夜匪懈,********
二、墓碑文注记
在江西赣南、福建霞浦、泉州一带,中间的铭文必须过红黑道。所谓红道是:“生老病死苦,神灵鬼哭哀。”逢生、老、神、灵四字为吉,余字不吉。黑道是:“路遥几时通达,道远何日还乡。”其中字,有“之”旁首的字为吉,即遥、道、达、通、远、还六字为吉,余为凶,有的必须通过红黑二道,如七字,红道是“灵”字,黑道是“道”字。十一字,红道是“生”字,黑道是“还”字。十七字,红道是“灵”字,黑道是“通”字。
均可通过二道。也有通过一道为吉的。在福建长乐一带,则以“生旺死绝”四字为道,生旺则吉,死绝则凶。还有一种风俗习惯,在水池内有的放“五谷”,即稻、梁、菽、麦、稷五种,或麻、黍、稷、麦、豆,或黍、秫、菽、麦、稻。长乐一带须放茶叶。在福建连江一带放文房四宝,也有放钱币和三字经的„„等等不一。
所谓红黑道是出之于张道陵的道教,是一种迷信的产物,与乘生气是无关的。但深入民心,作为民俗处理。
父亲过世已经15年,09年是母亲三周年忌日,然无论时间长短,父母音容笑貌总是时常浮现脑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随着年龄渐长这种痛楚越深。今年我们兄弟姐妹要在母亲三周年忌日时给父母立墓碑,以纪怀念之情。下面是我拟出的碑文。
显考某公讳某某,生于一九三四年农历正月十八日,卒于一九九四年农历八月二十二日,享年六十一岁。
先父在家排行老三,幼入乡完小,聪颖好学,貌恭志强。一九五四年在某某县官道供销社参加工作,此后四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奋发上进。历任公社、县委、地区部门领导,官至县处级。职位渐高,然亲仁谨信、爱众孝悌、豁达宽宏、恩泽乡里,深得同僚、乡亲称颂。在家孝敬长辈,与母亲相濡以沫,对子女既严且慈,言传身教。及至九四年退休后回故里修葺房屋,突发心脏病,未及抢救便撒手人寰。呜呼哀哉!一生鞠躬尽瘁却晚福未享,儿女沐恩却未及回报!如此憾事痛煞亲人!
先妣某氏讳某某,生于一九三四年农历十月十七日,卒于二零零六年农历十月七日,享年七十三岁。
慈母幼时聪慧善良,初识文字。一九五三年由某某县某某乡伏家村嫁入本乡某某村某家。孝敬公婆,和睦亲邻,兼做农活,含辛茹苦抚育儿女。及至四十八岁携子随夫迁入某某县城,相夫教子照顾家庭,夫贵妻荣,子孝女贤。九四年先父突逝,母亲强忍悲伤,与儿女相互携持自舔疗伤。孙辈渐长,母亲力所能及,帮抚幼孙,心系子女。慈母一生恭谨明理、勤俭持家、慈悲为怀、贞敬孝贤、名传乡里。祸福旦夕,慈母罹恙,数月之间,阴阳两隔。嗟乎!母子亲情难割舍,梦里血泪沾巾百喊不闻断肝肠!
二老嫡出两男三女,生养哺育,善诲严教,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如斯春晖,难报万一。
为感怀父母恩德,寄托儿女思念,激励后世子孙,值母三周年祭日,子女拭泪执笔,拂涕铭文,勒石慰痛,纪吾双亲!愿父母在天之灵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