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共第七版人大出版《财政学》习题

时间:2019-05-13 08:2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陈共第七版人大出版《财政学》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陈共第七版人大出版《财政学》习题》。

第一篇:陈共第七版人大出版《财政学》习题

二、单选题

1.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

()A.政府 B.市场

C.企业

D.国有企业

2.市场活动中存在未被补偿的损失或应得未得的收益的现象被称作:()A.市场失灵

B.边际效益递减

C.外部效应 D.免费搭车

3.下列情况能形成垄断的是:

()A.产量增大

B.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

C.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减 D.规模扩大引起的总收益增加和平均成本的增长 4.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被称作:()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5.在市场活动中,资源配置处于无效或低效率的状态被称作:()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6.外部效应是指:

()A.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带来的影响 B.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失

C.微观主体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未予补偿或给他人带来的收益未得到回报

D.微观主体无偿享有他人的利益

7.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最集中地表现在 上:

()

A.竞争性产品 B.垄断性产品 C.私人产品 D.公共产品

8.公共物品是指:

()A.人人都需要的产品

B.具有社会共同利益的产品

C.具有非盈利性的产品 D.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9.混合物品是指:

()A.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各占一半的物品 B.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混杂的物品

C.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D.由私人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物品

10下列对社会公共需要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公共需要是每个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总和

B公共需要由每一社会成员无差别的共同享有 C享有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一定代价

D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来源于剩余产品

11.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

()

A.社会公共需要

B.私人需要 C.混合需要 D.国有企业的需要

12.政府干预经济(调节经济)主要是因为:

()

A.政府拥有政治权力

B.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

C.政府是全社会的管理者

D.市场本身存在缺陷

13.政府干预经济过程中也有缺陷,导致政府缺陷的根源是:

()

A.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 B.政治权力对经济权力的支配

C.政治权力的滥用

D.政治权力对财产权力的排斥

14.寻租是指:

()

A.由于让渡财产使用权而收取的租金 B.厂商寻求收益最大化的行为

C.政府因让渡国有资源使用权而获取收益的行为

D.政府职员靠手中的职权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 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主要是:

()

A.决定全社会的资源配置

B.指导经济发展方向

C.弥补市场缺陷

D.实现公平分配

16.财政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其活动的主体是:

()

A.政府

B.企业

C.国家机关 D.公共事业单位

17.财政是随着()的产生而产生的: A.人类

B.社会

C.国家

D.经济活动

18.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

A.资源配置

B.供求关系 C.公平分配 D.价格

19.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是:

()

A.政府

B.计划

C.市场

D.宏观调控

20.资源配置在本质上是解决:

()

A.经济资源在不同产业合理分布的结构性问题 B.劳动力结构问题

C.经济资源在不同地区合理分布的结构性问题 D.经济效益问题

2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

()

A.财政收支平衡

B.国际收支平

C.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D.充分就业

三、多选题

1.市场效率的前提条件是:

()A.自由竞争

B.完备的信息 C.存在外部效应 D.政府干预

2.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 C.公共产品 D.社会分配不公 E.宏观经济波动

3.下列具有外部正效应的是:

()A.路灯照明

B.煤汽管道泄漏

C.农业新品种开发形成的粮食增产

D.核裂变原理的发现及原子能的应用

5.公共物品不同于私人物品的特征是,公共物品具有:()A.非竞争性

B.非盈利性 C非排他性 D.强制性

E.无偿性

6.公共需要的特征有:

()A.公共需要是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汇总

B.公共需要应由社会成员共同享有

C.一个社会成员在享用公共需要时,不排斥他人享用

D.享用社会公共需要时无须付费

E.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最终来自于剩余产品

7.寻租行为的表现有:

()A.官员受贿

B.决策失误 C.以权谋私 D.办事效率低 E.权钱交易

8.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应该是:()A.提供公共产品

B.决定社会资源配置 C.弥补市场缺陷

D.决定平均收益水平

E.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

9.财政的基本特征有:

()A.公共性 B.国有性

C.强制性

D.非直接偿还性

E.阶级性

10.财政的职能有:

()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 C.稳定发展

D.效率最大化

E.增加财政收入 11.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含义包括: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国际收支平衡

D.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 E.完全竞争

四、判断题

1.外部效应是微观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害.(错)

2.外部正效应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而外部负效应损害社会经济发展.(错)

3.公共产品可以由私人生产但由政府提供.(对)

4.无论消费者是否购买,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可为消费者享有.(对)

5.混合产品由于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不能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错)

6.私人产品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是市场提供的.(错)

7.混合产品可以采取公共提供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的方式.(对)

8.社会公共需要的内容在任何社会都是相同的.(错)

9.政府干预外部效应的手段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财政手段

(对)

10.公平分配是财政的主要职能.(错)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

1.所谓“搭便车”现象是指:

()

A.个体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损害

B.个体或单位无偿享有公共利益

C.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利益最大化

D.凭借权力获得好处

2.纯公共物品只能由什么来提供:

()

A.市场 B.政府

C.企业

D.社会组织

3.对混合物品,较好的提供方式是:

()

A.政府生产,政府无偿提供 B.私人生产,政府购买回来后无偿向社会提供

C.私人生产,私人有偿提供 D.一部分政府无偿提供,一部分市场有偿提供

4.国有国营的经营模式适用于哪类国有企业(或单位):

()

A.提供公共物品的国有企业

B.垄断性国有企业

C.大中型国有企业

D.小型国有企业

5.我国现阶段公平分配是指:

()

A.按劳分配

B.按资分配 C.按权力分配

D.按对社会的贡献分配

6.实现社会公平(个人或家庭收入公平),主要借助的财政措施是:()A.税收 B.国债

C.财政投资 D.转移支付制度

7*.一定社会资源在财政部门和民间部门合理配置的最低条件是:()A.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大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

B.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等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

C.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小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

D.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平均成本应等于民间部门使用该资源的平均成本

8.财政支出的核心问题是:

()A.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益

B.实现社会公平分配

C.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D.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9.衡量财政支出进行资源配置的效率高低时,其标准是:()A.社会净效益最大化

B.征税成本最小化

C.财政投资的具体项目效益最大化 D.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最小化

10.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衡量财政支出效益时,其主要适用的对象为:()A.政府的经济类投资项目 B.政治军事项目 C.文化教育项目

D.公共事业项目

11.“最低费用选择法”在评价财政支出效益时,主要适用于:()A.经济项目

B.政治军事项目

C.公共事业项目 D.基础设施项目

12.根据不同时间段的使用量来确定公共劳务收费标准的定价方法是:()A.平均成本定价法

B.边际成本定价法 C.二部定价法

D.负荷定价法

三、多项选择题

1.公共物品可分为哪两类:

()A.纯公共物品

B.大众物品 C.混合物品 D.剩余物品 E.计划物品

2.公共物品可的提供方式可采取哪几种:

()A.政府生产,政府提供

B.私人生产,政府购买(提供)C.政府生产,私人提供

D.私人生产,私人提供 E.政府生产,一部分由政府提供(免费使用),一部分由市场提供(交费使用)3.对国有企业改革,可供选择的合理模式有:

()A.完全采用市场化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对提供公共物品的国有企业和单位,采用国有国营模式

C.对垄断性国有企业,采用国家所有,国家控股模式 D.对竞争性大中型国有企业,采用公司制模式

E.对小型国有企业,采用承包,租赁,股份制等灵活多样的模式

4.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有:

()

A.成本-效益选择法 B.最低费用法

C.公共定价法

D.量本利分析法

E.成本比价法 5.公共定价法包括:

()

A.平均成本定价法

B.二部定价法

C.边际成本定价法

D.负荷定价法

E.投资分配定价法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二、单选题

1.扩大再生产是指:

()

A.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投资

B.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V

C.将M中一部分用于社会消费

D.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弥补生产资料的消耗

2.从社会产品的使用过程看,财政的重置投资是指:

()

A.满足社会消费后,剩余部分的社会产品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

B.剩余产品(M)中的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

C.剩余产品中用于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投资 D.由C转化而来的用于弥补生产资料消耗的简单再生产的投资

3.财政支出发生时,同时伴随着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类支出称为:()

A.购买支出

B.转移支出 C.生产性支出

D.非生产性支出

4.能够较准确真实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

A.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B.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C.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D.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

5.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表现为:()

A.不断扩大

B.日渐萎缩 C.基本不变 D.无规则波动

6.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说明财政支出有增长趋势的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A.瓦格纳

B.皮科克

C.马斯格雷夫

D.拉弗

三、多选题

1.按财政职能 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

()A.经济建设费

B.社会文教费

C.国防费

D.行政管理费

E.其他支出 2.衡量财政活动规模大小的指标主要有:

()A.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B.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C.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D.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E.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3.按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劳务)交换为标准,财政支出可分为:()A.积累支出

B.消费支出 C.补偿支出 D.购买支出 E.转移支出

5.从不同角度说明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理论有:

()A.瓦格纳法则

B.皮科克的“替代效应” C.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D.拉弗曲线

E.相机决择 6.影响财政收支规模变动的因素有:

()A.经济发展水平B.经济体制 C.政治稳定与否 D.人口状况

E.自然地理条件

四、判断题

1.从社会资金的最终使用去向看,C的价值全部用于补偿性支出,V的价值全部用于消费性支出,M的价值全部用于积累性支出.(错)2.购买性支出侧重于执行资源配置职能,转移性支出侧重于执行收入分配职能.(对)3.转移性支出使政府资金无偿地转移,参与收入分配,说明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主要作用.(错)4.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应逐渐减少其活动范围,因此财政支出规模呈不断下降趋势.(错)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说明: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规模呈下降趋势是一个基本规律.错()6.在正常情况下,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对)第四章 购买性支出。

二、单项选择题

1.财政支出中,能够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并由全体公民共同享受的支出是:()A.社会消费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救济支出 D.财政补贴

2.能够保证国家政治职能得以实现的财政支出是:

()A.社会消费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救济支出

D.财政补贴

3.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作为无偿性的财政支出,属于:

()

A.社会消费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社会保障支出 D.转移性支出

4.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属于:

()

A.积累支出 B消费支出 C补偿支出 D.投资支出

5.教育需求是:

()

A.私人需求

B.团体需求 C.纯公共需求

D.准公共需求 6。带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投资

B.消费

C.生产

D.流通

7.每增加一元投资所导致的收入的增长倍数被称作:

()

A.资本边际收益递增

B.边际消费倾向递增

C.流动性偏好上升

D.乘数作用 8.加速原理是指:

()

A.投资变化所引起的收入变化 B.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投资变化

C.政府投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D.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

9.将基础设施视为“公共物品”,其原因在于:

()

A.它主要是政府进行投资的B.社会发展离不了它

C.它为社会发展提供共同条件 D.它需要的投资额很大

10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呈现:()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不变

D.与GDP增长相一致

11.财政投融资属于:

()

A.商业性投融资 B.风险性投融资 C.政策性投融资 D.财政资金有偿使用

12.财政投融资主要用于:

()

A.高科技产业

B.基础产业

C.农业

D.增加银行资本金

14.从供求关系看,农产品供求的特殊性表现为:

()

A价格波动大

B.与工业品存在剪刀差

C.供给稳定而需求波动大 D.需求稳定但供给波动大

三、多项选择题

3.文教科卫支出属于:

()A.投资性支出

B.消费性支出

C.购买性支出

D.转移性支出

E.生产性支出 4.我国行政管理支出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A.行政支出

B.公安支出

C.国家安全支出

D.国防支出

E.外交支出

5.研究和安排投资规模时必须考虑的三个问题是:

()A.投资规模要适度

B.投资时机要适当

C.投资结构要合理

D.投资观念要更新

E.要讲求投资效益 6.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有:

()A.投向经济效益高的部门

B.广泛介入竞争性行业

C.财力雄厚,可投向于大型长期项目 D.投资领域主要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E.投资方式为按计划无偿调拔 7.狭义的基础设施包括:

()A.交通运输设施 B.供电供水设施

C.通讯设施

D.港口,桥梁

E.科教卫生设施 8.狭义上的基础产业包括哪些内容:

()A.交通运输业

B.电力,能源工业

C.通讯产业

D.石油,钢材等基础原材料工业

E.科教卫生事业

9.财政投融资的特征有:

()A.属于风险投资,追求高盈利高风险

B.完全不追求盈利,只执行国家政策

C.既按照商业银行模式运作,又不完全以追求盈利为目标

D.使用范围主要是为基础产业融资

E.资金来源渠道比商业性融资广泛

四、判断题

1.在财政支出的安排上,应首先保证投资性支出,再安排社会消费性支出.(错)2.社会消费和投资支出的最大区别是:消费支出是无偿的,而投资性支出是有偿的.(错)3行政,国防支出是非生产性支出,其使用过程是对社会财富的消耗,应尽量减少.(对)4.文教卫生支出用于满足共同需要,属于“公共物品”,个人享用无需付费.(错)

5.接受教育所得到的利益完全是内在化和私人化的(即不存在外部效应),因此,教育是私人需要,教育费用应该完全由受教育者自己负担.(错)

6.投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表现为:投资首先是刺激需求,投资过程完成后又可以增加供给。(对)

7.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主要采取直接调控;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主要采取间接调控.(对)

8.政府投资的宏观调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弥补非政府部门投资的不足,使两者投资之和与社会所要求的投资总量相吻合;二是纠正非政府部门的偏差.(对)

9.私人投资追求盈利最大化,而政府投资完全不求盈利,只有产量最大化才能更好满足公共需要.(错)

10.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最好的方式是无偿拔款.(错)

11.财政投融资是将财政资金按商业银行规则运作,追求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对)

12.农业的特殊性表现为:农产品的供给相对稳定,而农产品的需求具有波动性.(错)

v第五章 转移性支出

二、单项选择

2.最早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3.计划经济时期内,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A.就业

B.怃恤

C.福利

D.救济

5.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

()

A.个人所得税

B.社会保障税

C.企业所得税

D.公积金

6.同社会保障支出相比,财政补贴支出的不同之处在于:()

A.财政补贴是无偿的B.补贴可使领受人收入增加

C.补贴是由政府预算支付 D.补贴与价格变动有直接关系

7.财政补贴作为一种调节经济的手段,是因为其能够:()

A.增加受补贴者的收入 B.改变相对价格结构

C.完善财政支出的方式 D.解决困难企业的困境

11税收支出是指:

()

A.通过征税所形成的财政收入用于财政支出

B.将税收收入用于特定用途的财政支出 C因法定的税收优惠使政府放弃的财政收入

D.在征税过程中形成的成本费用支出 12.税收支出的实质是:

()A.将税收收入用于特定的支出项目 B.特殊的财政补贴 C.征税过程发生的费用支出

D.征管不严所形成的税收流失

三、多项选择题 1.转移性支出包括:

()A.固定资产投资 B.社会保障支出 C.行政事业支出

D.财政补贴支出 E.捐赠支出 2.社会保障支出包括的内容有:

()A.养老保险 B.失业保险 C.财产保险 D.灾民救济 E.财政补贴 3.财政补贴支出包括的内容有:

()A.物价补贴

B.企业经营亏损补贴 C.政策性企业亏损补贴 D.财政贴息

E.社会福利与救济 4.不在“财政补贴”统计科目中列示的,较为隐蔽的补贴形式有:()A.企业亏损补贴 B.财政贴息 C.税前还贷

D.税收支出

E.价格补贴 5.下列表述符合“税收支出”含义的有:

()A.税收支出是将税收取得的收入用于特殊项目的支出 B.税收支出是特殊的财政补贴 C.税收支出是政府给予纳税人的税收优惠而形成的财政收入的损失 D.税收支出是将税收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困难企业和居民的补助 E.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支出 6.税收支出的形式有:

()A.减免 B.退税 C.抵免 D.投资E.加速折旧

四、判断题 1.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公共劳务,应由政府来提供.()2.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补贴支出同属转移性支出,由政府无偿提供.()3.财政补贴与社会保障支出都具有反周期调节的“自动稳定器”作用.()4.财政补贴的作用侧重于收入分配,而社会保障侧重于调节资源配置结构.()5.财政补贴总是与相对价格的变动相联系,而社会保障与价格变动无关.()6.财政补贴在校正市场缺陷方面具有特殊的调节功能,越多越好.()7.财政补贴是通过调节企业盈利水平来调节供求结构的.()8.税收支出是用于特定用途的一项财政支出.()9.税收支出的实质是税务机关将多征的税退还给纳

税人.()第六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二.单项选择

1.从形式上看,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是:

()

A.税收收入

B.利润收入 C.国债收入 D.收费收入 2.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有:

()A.不断增长的趋势

B.不断下降的趋势

C.绝对量增长而相对量下降 D.绝对量减少而相

对量增长 3.能够更准确反映政府财政活动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B.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C.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 D.中央财政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

4.“经济决定财政”这一命题反映的是:

()A.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财政收入规模越大

B.财政收入随价格的增长而增长 C.财政收入规模由不同的分配制度决定 D.财政

收入规模由不同的经济体制决定 5.经济改革以来(1978-1995年期间),我国财政收入变化表现为:()

A.财政收入总额增长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

B.财政收入总额减少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上升 C.财政收入总额增长,且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

增长 D.财政收入总额增长但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保

持不变 6.在什么情况下,物价上涨才会导致实际财政收入增长:()

A.物价上涨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 B.物价上涨率低于财政收入增长率

C.物价上涨率等于财政收入增长率 D.物价上涨率高于GDP增长率

7.从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看,我国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于:()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私营、个体经济

D.外资经济

三.多项选择 1.按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财政收入包括:

()A.税收收入 B.国债收入 C.企业收入 D.规费收入 E.国有资产管理收入

2.目前我国财政收入规模不断下降的基本表现有:

()A财政收入总额逐年下降

B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

C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下降 D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下降

E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低于GDP的增长速度 3.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变动的因素有:

()A.经济发展水平

B.技术水平

C.价格水平

D.分配制度和政策

E.经济体制

4.下列能正确反映价格变动与财政收入相互关系的表述有:()A.价格上涨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使名义财政收入增加,实际财政收入也增加

B.价格上涨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名义财政收入增加,但实际财政收入减少

C.价格上涨率低于财政收入增长率,名义财政收入和实际财政收入都增加

D.价格上涨率低于财政收入增长率,名义财政收入和实际财政收入都减少

E.价格上涨率等于财政收入增长率,名义财政收入增加,但实际财政收入不变

5.从财政收入的形式上划分,我国财政收入来自于:

()A.税收 B.企业收入 C.国债

D.其他收入 E.股分制企业收入

6.从财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分析,我国财政收入分别来自于:()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营经济 E.股份制经济

7.从经济部门构成上看,我国财政收入分别来自于:

()A.工业 B.农业

C.商业

D.交通运输业

E.信息产业

四.判断题

1.我国财政收入规模下降是指财政收入总额的不断减少.()2.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因此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决定因素.()3.通货膨胀使财政通过对GDP的再分配可得到更多的收入(即“通货膨胀”税),因而通货膨胀使财政实际收入增加,对财政收入是有利的.()4.财政收入的规模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与社会制度没有本质联系.()5.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财政收入规模呈下降趋势,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参与公共产

品分配规模减少是普遍规律.()

6.经济越发达,政府财政收入规模越大.()

7.物价上涨率与财政收入增长率相等时,造成名义财政收入虚增,但实际财政收入并未增加.()

第七章 税收原理

二.单选题

1.纳税主体为:

()

A.纳税人

B.负税人

C.国家

D.征税对象

2.税收客体是指:

()

A.纳税人

B.负税人

C.国家

D.征税对象

3.能够反映国家征税深度的指标是:

()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目

D.税率

4.能够实现税负转嫁的税被称为:

()

A.直接税

B.间接税

C.中央税

D.地方税

5.能够体现税收“纵向公平”的税率是:

()

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全额累进税率 D.超额累进税率

6.衡量微观税负水平的指标是:

()

A.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 B.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C.税率 D.税目

7.对下列商品征税后,哪一种商品最容易实现税负转嫁:()

A.自来水

B.矿泉水

C.水果

D.北京烤鸭

8.税收转嫁中的前转是指:

()

A.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供货商 B.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购买者

C.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投资人 D.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本企业员工

9.税收的“横向公平”是指:

()

A.对所有法人和自然人普遍征税

B.凡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同等征税

C.凡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征不同的税 D.凡与企业进有横向交易关系的企业都征税

10.政府征税使纳税人减少高税商品需求,增加低税商品的购买,被称为:()

A.挤出效应 B.收入效应 C.支出效应 D.替代效应

11.拉弗曲线主要说明的是:

()A.公平分配 B.最优税率 C.税负转嫁 D.经济波动

12.下列不符合税收中性的是:

()A.国家征税使社会的损失尽量以税款为限

B.国家征税尽可能不带来超额负担

C.国家征税要避免对市场的任何影响

D.不使税收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三.多项选择题 1.税收的特征是:

()

A.强制性 B.公平性

C.无偿性

D.固定性

E.简便性

2.税率的表现形式有:

()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全额累进税率

D.超额累进税率

E.超额累退税率 3.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可将税收划分为:()A.从量税

B.从价税

C.价内税

D.价外税

E.共享税

4.衡量税收负担水平的指标有:

()A.税收总收入占GDP的比重

B.税收总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

C.税收总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D.企业所得税占企业实现利润的比重

E.企业纳税额占企业收入的比重 5.拉弗曲线说明的经济含义包括:

()A.高税率会有效增加财政收入

B.高税率会损害经济发展

C.高税率反而会减少税收收入 D.高税率取得的税收可能与低税率取得的税收相等

E.低税率是税制设计的最佳选择

6.下列情况下,哪些更容易实现税负转嫁:()A.对商品征收的交易税

B.对收益征收的所得税

C.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的商品

D.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的商品

E.竞争性大于垄断性的商品 7.税收转嫁的方式有:

()A.顺转 B.逆转 C.中转 D.混转 E.周转 8.政府征税给纳税人行为带来的影响效应有:()A.收入效应 B.支出效应 C.挤出效应 D.替代效应 E.紧缩效应

四.判断题

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取得的收入.(对)

2.国家无偿征税的税收负担,最终都由纳税人承担.(对)

3.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国家征税后会使财政收入增加.(错)

4.拉弗曲线说明,提高税率可更多地增加财政收入.(错)

7.税收中性是指税收对经济过程的不干预.(错)

8.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其税款也越容易转嫁.(对)

第八章 税收制度

二.单项选择 1.税收产生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商品税的征税对象是:

()

A.商品流转额

B.商品收益额

C.商品利润额

D.商品增值额

3.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商品价值中的:

()

A.C部分

B.C+V部分

C.V+M部分

D.C+M部分

4.最早实行增值税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德国 5.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

()

A.销售收入 B.营业收入 C.纯收入

D.级差收入

6.我国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的税种是:

()

A.增值税

B.土地增值税

C.企业所得税

D.个人所得税

7.农业税属于:

()

A.流转税

B.所得税

C.财产税

D.行为税

8.目前我国增值税的类型是:

()

A.生产型

B.消费型

C.收入型

D.积累型

9.税收负担最重的增值税是:

()

A.生产型

B.消费型

C.收入型

D.积累型

10.遗产税的首要功能是:

()

A.防止贫富分化 B.防止不劳而获 C.增加财政收入 D.鼓励慈善捐助

三.多项选择

1.属于商品税的具体税种有: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关税 E.财产税

2.收益税的主要税种有:

()A.企业所得税

B.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C.个人所得税

D.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E.农业税 3.我国实行比例税率的税种有:

()A增值税

B.企业所得税

C个人所得税

D.营业税

E.消费税 4增值税的类型有:

()A.生产型 B.收入型

C.消费型

D.积累型

E.累进型

5.增值税的计算方法曾出现过:

()A.加法 B.减法 C.乘法 D.扣额法

E.扣税法

四.判断题

1.税收活动是与人类活动同时产生的.()2.税收的主体是企业.()3.生产型增值税刺激投资,而消费型增值税抑制投资.()第九章 国债和国债管理

二.单选题

1.国债最早产生于: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国债与私债的本质区别在于:

()A.国债期限长而私债期限短

B.国债用于规模大的项目而私债用于规模小的项目 C.私债有明确的财产为担保,而国债无财产担保 D.国债是政府发行,不以盈利为目的,而私债以盈利为目的3.新中国最早发行的国债是:

()A.国库券

B.经济建设公债 C.折实公债 D.特种国债

4.弥补财政赤字的最好方式是:

()A.增加税收

B.发行国债 C.动用财政结

余 D.压缩财政支出

5.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称作:()

A.国债负担率 B.国债依存度

C.国债清偿能力 D.国债限额比

6.国债依存度反映的是:

()

A.国债的负担能力

B.国债的偿还能力

C.新增国债的限度

D.国债余额状态

7.国债发行作为国债运行的起点,其核心问题是:()

A.发行时间的选择

B.应债主体的选择

C.发行方式的选择

D.发行规模的选择

8.在国债发行方式中,主要适用于中短期国债的发行方式是:()

A.固定收益出售方式

B.公募拍卖方式 C.连续经销方式

D.直接推销方式

9.偿还国债本金时,分期逐步偿还法的优点在于:

()

A.偿还成本低

B.操作简单 C.体现国家政策 D.分散还本压力

10对国债认购者较为有利的付息方式是:

()

A.到期一次支付利息

B.期限一半时支付一次,到期全部付清

C.每年支付一次利息 D.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 11对财政最有利的国债发行价格是:

()

A.溢价 B.折价 C.平价 D.市场交易的即期价格

12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影响国债利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A.市场利率 B.银行利率 C.汇率 D.法定存款准备率

13.我国的国债利率主要以()为基础来制定:

()

A.市场利率 B.银行利率 C.汇率 D.政府的信誉水平

14.与其他金融资产利率相比,国债利率应该:

()

A.等于市场利率

B.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和其他证券利率

C.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低于股票收益率 D.低于银行存款利率高于公司债利率

15.国债持有人卖出国债时,与买方协议将来重新买回该笔国债,被称作:()

A.国债发行 B.国债流通 C.国债期货 D.国债回购

三.多选题

1.国债属于:

()A.财政范畴

B.税收范畴 C.信用范畴 D.财务范畴 E.流通范畴

6.政府利用国债调节宏观经济波动时,主要手段是通

过国债利率的升降进行.()

7.当国债的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时,采用折价发行.2.国债规模包括:

()A.历年累积的国债总额

B.历年已清偿的债务总额

C当年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 D.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

E.按计划准备发行的国债总额

3.衡量国债规模(限度)的指标主要有:

()

A.国债负担率

B.国债依存度

C.国债发行率

D.还本付息率

E.国债换手率 4.按国债的流动性不同,国债可分为:

()A.自由国债

B.强制国债 C.可转让国债

D.不可转让国债

E.无息国债 5.国债的发行方式有:

()A.固定收益出售方式

B.公募拍卖方式

C.连续经销方式

D.直接推销方式

E.综合方式 6.国债的偿还方式有:

()A.分期逐步偿还

B.抽签偿还

C.到期一次偿还

D.市场购销偿还

E.以新换旧偿还 7.制定国债利率时,要考虑的几个基本因素为:

()A国债利率通常不能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B.政府信誉程度越高则国债利率也越高 C社会闲置资金减少则国债利率应该降低

D.国债期限越长则国债利率应越高

E.国债利率要与市场利率大体相当,不能偏离过大.8.偿还国债的资金来源渠道有:

()A.政府建立专门的偿债基金

B.开设专门用于还债的税收

C.采用专项行政性收费用于偿债

D.举借新债 E.在预算中专门列出偿债支出项目 四.判断题

3.比较可靠的偿还国债的资金,来自于国家预算专门建立的偿债基金.()

4.国债的使用主要是大型,长期项目,因此国债的期限结构应以中长期国债为主.()

5.国债利息分次偿还适用于短期国债;利息到期一次偿还适用于长期国债.()

()

8.溢价发行使政府取得的国债收入比面值高,因此溢价发行对财政最有利.()

9.国债一级市场反映的是政府与承销机构之间的国债交易;而二级市场反映的是政府与最终认购者之间的国债交易.(×)

10发行国债使部分资金的使用权暂时转移到国家手中,一般还会带来通货膨胀.()

第十一章 国家预算

一.填空题

1.按形式划分,国家预算可分为 预算和 预算

2.按内容划分.国家预算可分为 预算和 预算.3.国家预算体系的设立原则是,一级政府,一级.4.我国国家预算的组成体系是由 和 组成的.二单选题

1.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国家财政收支状况的预算称作:()

A.增量预算

B.零基预算 C.复式预算 D.单式预算

2.我国预算年度的起止时限为:

()

A.元月1日-12月31日

B.4月1日-次年3月31日

C.7月1日-次年6月30日

D.10月1日-次年9月30日

3.不考虑以前财政收支状况,而按照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来制定的财政收支计划称作:()

A.行动预算 B.效绩预算 C.增量预算 D.零基预算

4.我国国家预算级次最低设在:

()

A.州政府

B.县,市政府

C.乡,镇政府

D.村政府

5.动用预备费的决定权由下列哪种机构行使: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各级政府 D各级财政部门

6.财政预算收支经由国库办理,我国预算法规定,基层国库可以设在:()

A.市级 B.县级

C.乡级

D.村级 7.国家预算的审批权由哪一机构行使:

()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各级政府 D.财政部

8.国家预算的执行机构是: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各级政府 D.财政部

三.多选题

1.国家预算的组成体系包括:

()A.中央预算

B.地方预算 C.中长期预算

D.项目预算 E绩效预算

2.编制国家预算的原则有:

()A.公开性

B.可靠性

C.计划性

D.统一性

E.年度性

3.我国国家预算体系的组成级次具体包括:()A.中央预算 B.省(自治区)预算

C.市(县)级预算 D.乡级预算 E.村级预算

4.目前,已不属于预算外资金的项目有:

()A.国有企业提取的专用基金

B.地方政府收取的税收附加

C.事业单位取得的经营性收入

D.国家统一规定收取的专项建设基金

E.乡政府统筹收取的资金 四.判断题

1.国家预算作为财政收支计划,与其他国民经济计划一样,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

2.复式预算是指,将国家预算划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3.我国预算的组成分为中央预算、省级预算、市县级预算、乡级预算和村级预算五级。(×)

4.根据预算法规定,中央预算可列必要的赤字,地方预算坚持收支平衡,不列赤字.(×)

5.各级预算都必须经过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准后,才能生效,执行.(√)

第十二章 预算管理体制

二.单选题

1.预算管理体制侧重于处理:

()A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关系

B.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D.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的关系

2.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解决:

()A.中央地方间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B.中央与地方的利润划分

C.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划分

D.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利益划分

3.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A.中央与地方的收支范围划分上

B.地方是否构成一级独立的预算主体

C.地方是否拥有独立的立法权

D.各税种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划分

4.我国现行实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

()

A.统收统支体制

B.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C.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 D.分税制 三.多选题

1.建国以来.我国曾经实行过的预算管理体制有:()

A.统收统支体制

B.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C.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

D.分税制

E.分权制

2.分级包干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

()

A.加剧地方投资,导致经济过热

B.加重重复建设

C.加剧中央干预

D.加重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

E.扩大地区间贫富分化

3.我国分税制中的共享税是:

()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资源税

D.关税

E.证券交易税

4.实行分级预算管理体制的理论依据是:

()

A.经济发展存在阶段性

B.宏观经济存在波动性

C.公共需要的受益范围有层次性

D.国家计划的缺陷性

E.国家政权有级次性 四判断题

1.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分配关系的制度.(√)

2.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解决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收支划分.(×)

3.预算体制中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最主要的是体现在国家与企业的收支范围划分.(×)

4.集权型财政体制要求中央政府占较多比例的财政收入,而分税制财政体制要求地方政府占有大部分财政收入.()

第十三章 财政平衡

二.单项选择

1.经过一个财政预算年度运行后,出现的财政赤字是:()

A.预算赤字

B.决算赤字 C.公共赤字 D.赤字政策

2.衡量财政收支平衡的正确方法是:

()

A.(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B.经常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C.经常收入-经常支出

D.(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

3.所谓“硬赤字”是指:

()A.通过发行国债弥补的赤字

B.通过向国外借款弥补的赤字

C.通过向银行发行金融债券弥补的赤字 D.通过向中央银行透支弥补的赤字

4.社会经济总体平衡的目标是:

()A.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B.实现货币收支平衡

C.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D.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 5.从理论上讲,下列哪些情况下,财政赤字必然引起通货膨胀:()A.私人储蓄>私人投资

B.出口>进口 C.私人储蓄=私人投资

D.私人储蓄=私人投资,且出口=进口

6.增加流通中货币量的中介与中枢是:

()A.财政 B.银行 C.企业 D.行政事业单位 三.多项选择

1.财政赤字可能对经济带来的影响表现为:

()A.扩张需求 B.促进经济增长 C.形成通货膨胀 D.增加收入 E.形成收入再分配

2.从理论上讲,下列哪些情况下,财政赤字不会引起总需求扩张所造成的通货膨胀:()A.私人储蓄>私人投资

B.私人储蓄<私人投资

C.出口>进口

D.出口<进口

E.私人储蓄=私人投资,且出口=进口

3.从财政与银行的关系看,财政赤字扩大总需求的效应存在于:()A.财政扩大支出,企业与个人减少支出

B.财政扩大支出,银行减少贷款√

C.财政扩大支出,银行扩大贷款

D.财政扩大支出,私人扩大投资和消费

E.财政扩大支出,私人增加储蓄 四.判断题

1.财政收支平衡是指财政收入完全等于财政支出.(×)2.形成虚假性财政收入的根源的统计数字弄虚作假.()3.硬赤字是经常收入(不含债务收入)不抵经常支出(不含债务支出).(×)4.供给形成收入,支出形成需求.()5.财政赤字增加,不一定会增加总需求引起通货膨胀.(√)6.财政收支平衡不是目的,而是实现总供求平衡的手段.(√)7.总需求不足意味着经济资源未被充分利用.(√)8.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的利弊影响,主要取决于财政

赤字的弥补方式.(√)

9.利用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最可靠的途径.(√)

10.企业和个人购买国债,不仅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还会改变货币供给结构.(×)

第十四章 财政政策

二.单项选择

1.现代意义上的财政政策起始于:

()

A.资本主义建立时期

B.第一次产业革命

C.第二次产业革命

D.20世纪30年代 2.财政政策的主体是:

()

A.政府 B.财政部

C.企业及行政机关

D.财政工具

3.公债的排挤效应是指:

()

A.发行公债使认购者实际收入减少 B.发行公债使银行存款减少

C.发行公债使货币流通量减少

D.发行公债使民间部门的投资和消费减少

4.发行国债使民间货币转移到财政,并通过财政支出增加货币供应,称作:()

A.排挤效应 B.货币效应 C.收入效应 D.支出效应

5.公共支出与财政投资同属于财政支出,二者的区别在于:()

A.公共支出是无偿的,而财政投资是有偿的

B.公共支出既包括购买支出也包括转移支出,而财政投资完全是购买支出

C.公共支出是政府消费支出,而财政投资是资本项目的建设支出

D.公共支出对经济不起扩张作用,而财政投资对经济起扩张作用

6.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现方式是:

()

A.增加税收和减少财政支出

B.增加税收并增加财政支出

C.减少税收和减少财政支出

D.减少税收并增加财政支出

7.紧缩性财政政策适用的经济条件是:

()

A.总供给>总需求

B.总供给<总需求

C.经济增长减缓 D失业增多

8.不属于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

A.税收 B.公债 C.公共支出 D利率

9.当国民经济出现高速增长并且物价上涨较快时,应选择的财政政策是:()

A.扩张政策 B.紧缩政策 C.中性政策 D.轻税政策

10财政政策乘数说明:

()A增加财政支出对总需求产生倍数扩张效应 B.增加税收对需求成倍缩减

C.财政收支相等也会产生扩张效应

D.以上都对

三.多顶选择

1.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包括:

()A.物价相对稳定 B.收入合理分配 C.经济适度增长

D.增加就业

E.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 2.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

()A.税收 B.公债 C.投资 D.补贴 E.公开市场业务

3.公债的调节作用体现在:

()A.排挤效应 B.替代效应 C.货币效应 D.收入效应 E.支出效应

4.公共支出的主要内容有:

()A.行政国防支出 B.文化科教支出 C.社会公益事业支出

D.财政投资支出 E.社会保障支出

5.从财政政策乘数原理分析可以得出的政策指导意义有:()A.增加财政支出对总需求有成倍扩张

B.增加税收使需求成倍缩减

C.减少税收使需求成倍扩张

D.平衡的财政政策不具有扩张效应

E.增税的同时也增加等额的支出,同样有扩张效应 四.判断题

1.中性财政政策是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政策.(×)2.扩张性财政政策适用于通货膨胀时期.(×)3.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目的在于增大供给.(×)4.相机决择的财政政策相对于自动稳定政策所起的调控作用更大.(√)5.汲水政策作用范围小而补偿政策作用范围大.(√)6.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是调节总需求,间接调节总供给.(√)7.中性财政政策既不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产生紧缩效应.(√)8.公共支出(经常项目支出)不产生扩张效应,而财政投资(资本项目支出)具有较强的扩张效应.(×)

第二篇:陈共《财政学》习题

《财政学》习题

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

A.政府 B.市场

()

C.企业

D.国有企业

2.市场活动中存在未被补偿的损失或应得未得的收益的现象被称作:()A.市场失灵 B.边际效益递减

C.外部效应 D.免费搭车

()3.下列情况能形成垄断的是: A.产量增大 B.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

C.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减 D.规模扩大引起的总收益增加和平均成本的增长

4.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被称作: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5.在市场活动中,资源配置处于无效或低效率的状态被称作: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6.外部效应是指:()A.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带来的影响 B.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失

C.微观主体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未予补偿或给他人带来的收益未得到回报 D.微观主体无偿享有他人的利益

7.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最集中地表现在 上: A.竞争性产品 B.垄断性产品 8.公共物品是指:

()

C.私人产品 D.公共产品

()A.人人都需要的产品 B.具有社会共同利益的产品

C.具有非盈利性的产品 D.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9.混合物品是指:

()A.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各占一半的物品 B.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混杂的物品

C.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D.由私人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物品 10下列对社会公共需要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公共需要是每个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总和

B公共需要由每一社会成员无差别的共同享有 C享有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一定代价

()

D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来源于剩余产品 11.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 A.社会公共需要

()

B.私人需要 C.混合需要 D.国有企业的需要

()12.政府干预经济(调节经济)主要是因为: A.政府拥有政治权力

B.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 D.市场本身存在缺陷

()C.政府是全社会的管理者

13.政府干预经济过程中也有缺陷,导致政府缺陷的根源是: A.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 B.政治权力对经济权力的支配 C.政治权力的滥用

14.寻租是指:

D.政治权力对财产权力的排斥

()A.由于让渡财产使用权而收取的租金 B.厂商寻求收益最大化的行为 C.政府因让渡国有资源使用权而获取收益的行为

D.政府职员靠手中的职权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 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主要是: A.决定全社会的资源配置 C.弥补市场缺陷

()

B.指导经济发展方向 D.实现公平分配

()16.财政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其活动的主体是: A.政府 B.企业

C.国家机关 D.公共事业单位

17.财政是随着()的产生而产生的: A.人类 B.社会

C.国家

D.经济活动

()18.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资源配置 B.供求关系 C.公平分配 D.价格

()19.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是: A.政府 B.计划

C.市场

D.宏观调控

()

20.资源配置在本质上是解决:

A.经济资源在不同产业合理分布的结构性问题 B.劳动力结构问题 C.经济资源在不同地区合理分布的结构性问题 D.经济效益问题 2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 A.财政收支平衡

()

B.国际收支平衡

D.充分就业 C.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四、判断题

1.外部效应是微观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害.(错)

2.外部正效应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而外部负效应损害社会经济发展.(错 3.公共产品可以由私人生产但由政府提供.(对)(对))4.无论消费者是否购买,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可为消费者享有.5.混合产品由于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不能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错)6.私人产品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是市场提供的.(错))7.混合产品可以采取公共提供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的方式.(对 8.社会公共需要的内容在任何社会都是相同的.(错)(对)(错)9.政府干预外部效应的手段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财政手段

10.公平分配是财政的主要职能.五、名词解释 1财政 2公共物品 3混合物品 4公共需要 5配置资源 6稳定经济 7外部效应 8市场失灵 六.简答题

1公共需要有哪些特征? 2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3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市场为什么是失效的? 4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有哪些具体表现? 5政府干预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6财政如何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七.论述题

1怎样从市场与政府的相互关系来理解财政对经济的干预 ?

2.财政的职能表现为哪几方面?财政采取哪些政策手段来实现其职能?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

1.所谓“搭便车”现象是指:

()

A.个体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损害

C.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利益最大化

B.个体或单位无偿享有公共利益

D.凭借权力获得好处

()2.纯公共物品只能由什么来提供: A.市场 B.政府 C.企业

D.社会组织

()3.对混合物品,较好的提供方式是:

A.政府生产,政府无偿提供 B.私人生产,政府购买回来后无偿向社会提供 C.私人生产,私人有偿提供 D.一部分政府无偿提供,一部分市场有偿提供 4.国有国营的经营模式适用于哪类国有企业(或单位): A.提供公共物品的国有企业 C.大中型国有企业

B.垄断性国有企业 D.小型国有企业

()

()5.我国现阶段公平分配是指: A.按劳分配 B.按资分配 C.按权力分配 D.按对社会的贡献分配

()6.实现社会公平(个人或家庭收入公平),主要借助的财政措施是: A.税收 B.国债 C.财政投资 D.转移支付制度

7*.一定社会资源在财政部门和民间部门合理配置的最低条件是:()A.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大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 B.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等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 C.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小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 D.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平均成本应等于民间部门使用该资源的平均成本 8.财政支出的核心问题是: A.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益 C.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

B.实现社会公平分配 D.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9.衡量财政支出进行资源配置的效率高低时,其标准是: A.社会净效益最大化

B.征税成本最小化

C.财政投资的具体项目效益最大化 D.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最小化 10.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衡量财政支出效益时,其主要适用的对象为:()A.政府的经济类投资项目 B.政治军事项目 C.文化教育项目

D.公共事业项目

()11.“最低费用选择法”在评价财政支出效益时,主要适用于: A.经济项目 B.政治军事项目

C.公共事业项目 D.基础设施项目

12.根据不同时间段的使用量来确定公共劳务收费标准的定价方法是:()

A.平均成本定价法 C.二部定价法

三、名词解释 1搭便车 2要素分配 3规模收入分配 4政府采购制度 5最低费用选择法 6二部定价法 7负荷定价法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纯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而不是由市场提供? 2如何看待公平与效率的内在统一性及矛盾性?

五、论述题

1公共物品(包括混合物品)的生产方式及提供方式有哪些组合? 2什么是政府采购制度?其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有何意义?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二、单选题

1.扩大再生产是指:

()

B.边际成本定价法 D.负荷定价法

A.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投资 B.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V

D.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弥补生产资料的消耗

()C.将M中一部分用于社会消费

2.从社会产品的使用过程看,财政的重置投资是指: A.满足社会消费后,剩余部分的社会产品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

B.剩余产品(M)中的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 C.剩余产品中用于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投资

D.由C转化而来的用于弥补生产资料消耗的简单再生产的投资 3.财政支出发生时,同时伴随着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类支出称为: A.购买支出 B.转移支出 C.生产性支出

()

D.非生产性支出

()4.能够较准确真实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B.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C.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D.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 5.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表现为:(A.不断扩大 B.日渐萎缩 C.基本不变 D.无规则波动)6.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说明财政支出有增长趋势的理论是由谁提出的:()A.瓦格纳

四、判断题

1.从社会资金的最终使用去向看,C的价值全部用于补偿性支出,V的价值全部用于消费性支出,M的价值全部用于积累性支出.(错)B.皮科克

C.马斯格雷夫

D.拉弗

2.购买性支出侧重于执行资源配置职能,转移性支出侧重于执行收入分配职能.(对)3.转移性支出使政府资金无偿地转移,参与收入分配,说明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主要作用.(错)4.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应逐渐减少其活动范围,因此财政支出规模呈不断下降趋势.(错)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说明: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规模呈下降趋势是一个基本规律.错()6.在正常情况下,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对)

五、名词解释 1财政重置投资 2经济建设费 3购买支出 4转移支出

六、简答题

1比较购买支出与转移支出对经济活动的不同作用? 2为什么说财政支出规模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3为什么说“用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衡量财政活动的规模,比“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更符合实际情况?

七、论述题

1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增减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改革开放以来,从政府职能及支出性质两方面考察,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有什么变化?并分析其原因.6

第四章 购买性支出

二、单项选择题

1.财政支出中,能够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并由全体公民共同享受的支出是:()A.社会消费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救济支出 D.财政补贴

()2.能够保证国家政治职能得以实现的财政支出是: A.社会消费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救济支出 D.财政补贴

()3.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作为无偿性的财政支出,属于: A.社会消费支出 B.投资性支出 4.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属于:

C.社会保障支出 D.转移性支出

()

A.积累支出 B消费支出 C补偿支出 D.投资支出 5.教育需求是: A.私人需求

()B.团体需求 C.纯公共需求

D.准公共需求

()6。带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投资 B.消费

C.生产

D.流通

()7.每增加一元投资所导致的收入的增长倍数被称作: A.资本边际收益递增

C.流动性偏好上升 8.加速原理是指:

B.边际消费倾向递增

D.乘数作用

()

A.投资变化所引起的收入变化 B.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投资变化 C.政府投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D.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 9.将基础设施视为“公共物品”,其原因在于: A.它主要是政府进行投资的

()

B.社会发展离不了它

C.它为社会发展提供共同条件 D.它需要的投资额很大

10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呈现:()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不变

11.财政投融资属于:

D.与GDP增长相一致

()A.商业性投融资 B.风险性投融资 C.政策性投融资 D.财政资金有偿使用 12.财政投融资主要用于: A.高科技产业

()

D.增加银行资本金()

B.基础产业

C.农业

14.从供求关系看,农产品供求的特殊性表现为: A价格波动大

B.与工业品存在剪刀差

C.供给稳定而需求波动大 D.需求稳定但供给波动大

四、判断题

1.在财政支出的安排上,应首先保证投资性支出,再安排社会消费性支出.(错)2.社会消费和投资支出的最大区别是:消费支出是无偿的,而投资性支出是有偿的.(错)3行政,国防支出是非生产性支出,其使用过程是对社会财富的消耗,应尽量减少.(对)4.文教卫生支出用于满足共同需要,属于“公共物品”,个人享用无需付费.(错)

5.接受教育所得到的利益完全是内在化和私人化的(即不存在外部效应),因此,教育是私人需要,教育费用应该完全由受教育者自己负担.(错)6.投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表现为:投资首先是刺激需求,投资过程完成后又可以增加供给。(对)7.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主要采取直接调控;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主要采取间接调控.(对)8.政府投资的宏观调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弥补非政府部门投资的不足,使两者投资之和与社会所要求的投资总量相吻合;二是纠正非政府部门的偏差.(对)9.私人投资追求盈利最大化,而政府投资完全不求盈利,只有产量最大化才能更好满足公共需要.(错)

(错)10.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最好的方式是无偿拔款.11.财政投融资是将财政资金按商业银行规则运作,追求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对)

12.农业的特殊性表现为:农产品的供给相对稳定,而农产品的需求具有波动性.(错)

五、名词解释 1乘数作用 2加速作用 3基础产业 4财政投融资

六、简答题

1试简要分析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支出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2为什么说“投资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 3为什么说“教育经费应由政府和享受教育的人们共同分担”? 4各国政府对基础产业都奉行干预政策,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基础产业的干预

有何不同? 5财政投融资有哪些特征? 6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七、论述题

1分析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并说明财政投资的主要范围有哪些? 2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说明,为什么需要财政对农业进行投资?财政投资于农业的重点领域是什么?

第五章 转移性支出

二、单项选择

2.最早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

C.美国

D.德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3.计划经济时期内,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与(A.就业 B.怃恤

C.福利

D.救济

()

D.公积金 5.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 A.个人所得税 B.社会保障税

C.企业所得税

6.同社会保障支出相比,财政补贴支出的不同之处在于: A.财政补贴是无偿的

()

B.补贴可使领受人收入增加

C.补贴是由政府预算支付 D.补贴与价格变动有直接关系 7.财政补贴作为一种调节经济的手段,是因为其能够:()A.增加受补贴者的收入 C.完善财政支出的方式 11税收支出是指:

B.改变相对价格结构 D.解决困难企业的困境

()A.通过征税所形成的财政收入用于财政支出

B.将税收收入用于特定用途的财政支出 C因法定的税收优惠使政府放弃的财政收入

D.在征税过程中形成的成本费用支出 12.税收支出的实质是:

()A.将税收收入用于特定的支出项目 B.特殊的财政补贴 C.征税过程发生的费用支出

四、判断题

1.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公共劳务,应由政府来提供.()

D.征管不严所形成的税收流失

2.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补贴支出同属转移性支出,由政府无偿提供.()3.财政补贴与社会保障支出都具有反周期调节的“自动稳定器”作用.()4.财政补贴的作用侧重于收入分配,而社会保障侧重于调节资源配置结构.(5.财政补贴总是与相对价格的变动相联系,而社会保障与价格变动无关.()6.财政补贴在校正市场缺陷方面具有特殊的调节功能,越多越好.7.财政补贴是通过调节企业盈利水平来调节供求结构的.8.税收支出是用于特定用途的一项财政支出.())

()()()9.税收支出的实质是税务机关将多征的税退还给纳税人.五、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制度 2财政补贴 3财政帖息 4税前还贷 5税收支出

六、简答题

1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2比较社会保障与财政补贴的同异点.3我国财政补贴制度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4试比较照顾性税收支出与刺激性税收支出有何不同?

七、论述题

1如何进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2.分析财政补贴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第六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二.单项选择

1.从形式上看,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是: A.税收收入

()B.利润收入 C.国债收入 D.收费收入

()2.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有:

A.不断增长的趋势

B.不断下降的趋势

C.绝对量增长而相对量下降 D.绝对量减少而相对量增长 3.能够更准确反映政府财政活动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

B.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C.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 D.中央财政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

4.“经济决定财政”这一命题反映的是: A.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财政收入规模越大

()

B.财政收入随价格的增长而增长

C.财政收入规模由不同的分配制度决定 D.财政收入规模由不同的经济体制决定 5.经济改革以来(1978-1995年期间),我国财政收入变化表现为:(A.财政收入总额增长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 B.财政收入总额减少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上升 C.财政收入总额增长,且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增长 D.财政收入总额增长但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保持不变 6.在什么情况下,物价上涨才会导致实际财政收入增长:

())A.物价上涨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 B.物价上涨率低于财政收入增长率 C.物价上涨率等于财政收入增长率 D.物价上涨率高于GDP增长率 7.从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看,我国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于: A.国有经济

四.判断题

1.我国财政收入规模下降是指财政收入总额的不断减少.()B.集体经济 C.私营、个体经济

()D.外资经济

2.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因此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决定因素.()3.通货膨胀使财政通过对GDP的再分配可得到更多的收入(即“通货膨胀”税),因而通货膨胀使财政实际收入增加,对财政收入是有利的.()4.财政收入的规模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与社会制度没有本质联系.()5.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财政收入规模呈下降趋势,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参与公共产品分配规模减少是普遍规律.6.经济越发达,政府财政收入规模越大.()()7.物价上涨率与财政收入增长率相等时,造成名义财政收入虚增,但实际财政收入并未增加.()五.名词解释 1财政收入 2规费收入 3.“通货膨胀税” 六.简答题

1简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2试从分配制度及政策的变化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方面,说明为什么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达轨过程中,财政收入规模的下降趋势.11

3.从财政收入的结构分析增加我国财政收入的途径是什么? 七.论述题

1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变化起决定作用? 2.分析价格变动如何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第七章 税收原理

二.单选题 1.纳税主体为:

A.纳税人

()

D.征税对象 B.负税人

C.国家

2.税收客体是指: A.纳税人

()

D.征税对象 B.负税人 C.国家

3.能够反映国家征税深度的指标是: A.纳税人

()D.税率()

D.地方税 B.课税对象 C.税目

4.能够实现税负转嫁的税被称为: A.直接税 B.间接税

C.中央税

5.能够体现税收“纵向公平”的税率是: 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全额累进税率 D.超额累进税率

()6.衡量微观税负水平的指标是: A.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

B.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C.税率 D.税目

()7.对下列商品征税后,哪一种商品最容易实现税负转嫁: A.自来水 B.矿泉水

C.水果

D.北京烤鸭

()8.税收转嫁中的前转是指: A.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供货商 B.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购买者 C.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投资人 D.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本企业员工 9.税收的“横向公平”是指:

()A.对所有法人和自然人普遍征税 B.凡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同等征税

C.凡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征不同的税 D.凡与企业进有横向交易关系的企业都征税 10.政府征税使纳税人减少高税商品需求,增加低税商品的购买,被称为:()A.挤出效应 B.收入效应 C.支出效应 D.替代效应 11.拉弗曲线主要说明的是:

()A.公平分配 B.最优税率 C.税负转嫁 D.经济波动 12.下列不符合税收中性的是:

()A.国家征税使社会的损失尽量以税款为限

B.国家征税尽可能不带来超额负 担

C.国家征税要避免对市场的任何影响 四.判断题

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取得的收入.(对)

(对)(错)

D.不使税收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2.国家无偿征税的税收负担,最终都由纳税人承担.3.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国家征税后会使财政收入增加.4.拉弗曲线说明,提高税率可更多地增加财政收入.7.税收中性是指税收对经济过程的不干预.8.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其税款也越容易转嫁.1纳税人 2负税人 3课税对象 4税率 5直接税 6从价税 7税负转嫁 8税收归宿 9起征点 10免征额 13税收超额负担 14税收中性 六.简答题

1说明拉弗曲线的意义.2税负转嫁的条件是什么? 3如何理解税收的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4税收效率的含义是什么? 5如何理解税收中性?

第八章 税收制度

二.单项选择 1.税收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商品税的征税对象是:

()

错)

错)

对)

(((A.商品流转额 B.商品收益额

C.商品利润额

()D.C+M部分()

D.商品增值额

3.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商品价值中的: A.C部分 B.C+V部分

C.V+M部分

4.最早实行增值税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5.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

D.德国

()A.销售收入 B.营业收入 C.纯收入 6.我国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的税种是: A.增值税 B.土地增值税

D.级差收入

()

D.个人所得税

C.企业所得税

()7.农业税属于: A.流转税 B.所得税 C.财产税

D.行为税

8.目前我国增值税的类型是: A.生产型 B.消费型

()

D.积累型

C.收入型

9.税收负担最重的增值税是: A.生产型 B.消费型

()

D.积累型

C.收入型

10.遗产税的首要功能是:()A.防止贫富分化 B.防止不劳而获 C.增加财政收入 D.鼓励慈善捐助 四.判断题

1.税收活动是与人类活动同时产生的.2.税收的主体是企业.()()3.生产型增值税刺激投资,而消费型增值税抑制投资.()五.名词解释 1单一税制 2复合税制 3商品税 4所得税 5增值税 六.简答题 1、1994年税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2增值税的优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3商品税与所得税各有什么特点? 4增值税的不同类型对经济活动有何不同影响?

第九章 国债和国债管理

二.单选题

1.国债最早产生于:

A.奴隶社会

()

D.社会主义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2.国债与私债的本质区别在于: A.国债期限长而私债期限短

B.国债用于规模大的项目而私债用于规模小的项目 C.私债有明确的财产为担保,而国债无财产担保

D.国债是政府发行,不以盈利为目的,而私债以盈利为目的3.新中国最早发行的国债是: A.国库券

()

B.经济建设公债 C.折实公债 D.特种国债

()4.弥补财政赤字的最好方式是: A.增加税收 B.发行国债 C.动用财政结余 D.压缩财政支出

5.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称作:()A.国债负担率 B.国债依存度 6.国债依存度反映的是: A.国债的负担能力 C.新增国债的限度

C.国债清偿能力 D.国债限额比

()

B.国债的偿还能力 D.国债余额状态

7.国债发行作为国债运行的起点,其核心问题是:()A.发行时间的选择 C.发行方式的选择

B.应债主体的选择 D.发行规模的选择

()

8.在国债发行方式中,主要适用于中短期国债的发行方式是: A.固定收益出售方式

C.连续经销方式

B.公募拍卖方式 D.直接推销方式

9.偿还国债本金时,分期逐步偿还法的优点在于: A.偿还成本低

()B.操作简单 C.体现国家政策 D.分散还本压力

()10对国债认购者较为有利的付息方式是: A.到期一次支付利息

B.期限一半时支付一次,到期全部付清

C.每年支付一次利息 D.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 11对财政最有利的国债发行价格是:

()A.溢价 B.折价 C.平价 D.市场交易的即期价格

12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影响国债利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A.市场利率 B.银行利率 C.汇率 D.法定存款准备率 13.我国的国债利率主要以()为基础来制定:

()

A.市场利率 B.银行利率 C.汇率 D.政府的信誉水平14.与其他金融资产利率相比,国债利率应该: A.等于市场利率

()

B.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和其他证券利率

D.低于银行存款利率高于公司债利率 C.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低于股票收益率

15.国债持有人卖出国债时,与买方协议将来重新买回该笔国债,被称作:()A.国债发行 B.国债流通 C.国债期货 D.国债回购 四.判断题

3.比较可靠的偿还国债的资金,来自于国家预算专门建立的偿债基金.()

4.国债的使用主要是大型,长期项目,因此国债的期限结构应以中长期国债为主.()

5.国债利息分次偿还适用于短期国债;利息到期一次偿还适用于长期国债.()

6.政府利用国债调节宏观经济波动时,主要手段是通过国债利率的升降进行.()7.当国债的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时,采用折价发行.()

8.溢价发行使政府取得的国债收入比面值高,因此溢价发行对财政最有利.()

9.国债一级市场反映的是政府与承销机构之间的国债交易;而二级市场反映的是政府与最终认购者之间的国债交易.(×)

10发行国债使部分资金的使用权暂时转移到国家手中,一般还会带来通货膨胀.()五.名词解释 1国债 2国债负担率 3国债依存度 4国债限度 5国债回购 六.问答题

1国债负担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如何控制好国债限度?

3合理安排国债种类及结构对国债运行有何意义? 4简析国债市场的功能.七.论述题 1分析国债的功能

2分析影响国债利率水平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第十一章 国家预算

二单选题

1.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国家财政收支状况的预算称作:()A.增量预算 B.零基预算 C.复式预算 D.单式预算

()2.我国预算的起止时限为: A.元月1日-12月31日

B.4月1日-次年3月31日 D.10月1日-次年9月30日 C.7月1日-次年6月30日

3.不考虑以前财政收支状况,而按照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来制定的财政收支计划称作:()A.行动预算 B.效绩预算 C.增量预算 D.零基预算 4.我国国家预算级次最低设在: A.州政府 B.县,市政府

()

C.乡,镇政府

D.村政府

()5.动用预备费的决定权由下列哪种机构行使: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各级政府 D各级财政部门)6.财政预算收支经由国库办理,我国预算法规定,基层国库可以设在:(A.市级 B.县级 C.乡级

D.村级

7.国家预算的审批权由哪一机构行使: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

C.各级政府 D.财政部

()8.国家预算的执行机构是: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三.多选题

B.国务院 C.各级政府 D.财政部

1.国家预算的组成体系包括: A.中央预算

()B.地方预算 C.中长期预算

D.项目预算 E绩效预算)

E.性 2.编制国家预算的原则有: A.公开性 B.可靠性

(C.计划性 D.统一性)3.我国国家预算体系的组成级次具体包括: A.中央预算 B.省(自治区)预算

(C.市(县)级预算 D.乡级预算 E.村级预 17 算

4.目前,已不属于预算外资金的项目有: A.国有企业提取的专用基金

()

B.地方政府收取的税收附加

C.事业单位取得的经营性收入

E.乡政府统筹收取的资金 四.判断题

D.国家统一规定收取的专项建设基金

1.国家预算作为财政收支计划,与其他国民经济计划一样,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

2.复式预算是指,将国家预算划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3.我国预算的组成分为中央预算、省级预算、市县级预算、乡级预算和村级预算五级。(×)

4.根据预算法规定,中央预算可列必要的赤字,地方预算坚持收支平衡,不列赤字.(×)

5.各级预算都必须经过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准后,才能生效,执行.五.名词解释 1国家预算 2复式预算 3零基预算 4增量预算 5预算外资金 6费改税 六.问答题

1国家预算体系的设立原则是什么? 2我国的国家预算体系是如何组成的? 3编制国家预算时要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七.论述题

1.为什么要进行费改税?如何进行费改税?

第十二章 预算管理体制

二.单选题

1.预算管理体制侧重于处理: A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关系

()

(√)

(×

B.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D.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的关系

()2.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解决: A.中央地方间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C.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划分

B.中央与地方的利润划分

D.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利益划分

()3.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A.中央与地方的收支范围划分上 C.地方是否拥有独立的立法权

B.地方是否构成一级独立的预算主体

D.各税种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划分

()4.我国现行实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 A.统收统支体制

B.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C.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 D.分税制 四判断题

1.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分配关系的制度.(√)2.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解决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收支划分.(×)

3.预算体制中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最主要的是体现在国家与企业的收支范围划分.(×)4.集权型财政体制要求中央政府占较多比例的财政收入,而分税制财政体制要求地方政府占有大部分财政收入.()五名词解释 1预算管理体制 2转移支付制度 3分税制 六.问答题

1分级分税管理体制的基本要点是什么? 2分级包干体制有什么缺陷? 3我国现行分税制有哪些基本内容? 4如何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七.论述题

1.我国现行分税制应如何进一步完善?

第十三章 财政平衡

二.单项选择

1.经过一个财政预算运行后,出现的财政赤字是:()A.预算赤字 B.决算赤字 C.公共赤字 D.赤字政策

2.衡量财政收支平衡的正确方法是:

()A.(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B.经常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C.经常收入-经常支出

D.(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 3.所谓“硬赤字”是指:

()A.通过发行国债弥补的赤字 B.通过向国外借款弥补的赤字

C.通过向银行发行金融债券弥补的赤字 D.通过向中央银行透支弥补的赤字 4.社会经济总体平衡的目标是:

()A.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B.实现货币收支平衡

C.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D.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

5.从理论上讲,下列哪些情况下,财政赤字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A.私人储蓄>私人投资 C.私人储蓄=私人投资

B.出口>进口

D.私人储蓄=私人投资,且出口=进口

()

()6.增加流通中货币量的中介与中枢是: A.财政 B.银行 C.企业 D.行政事业单位 四.判断题

1.财政收支平衡是指财政收入完全等于财政支出.(×)()2.形成虚假性财政收入的根源的统计数字弄虚作假.3.硬赤字是经常收入(不含债务收入)不抵经常支出(不含债务支出).(×)4.供给形成收入,支出形成需求.()5.财政赤字增加,不一定会增加总需求引起通货膨胀.6.财政收支平衡不是目的,而是实现总供求平衡的手段.7.总需求不足意味着经济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

(√)8.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的利弊影响,主要取决于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9.利用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最可靠的途径.(√)10.企业和个人购买国债,不仅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还会改变货币供给结构.(×)五.名词解释 1财政平衡 2财政赤字 3预算赤字

4.赤字政策 六.简答题

1比较分析弥补财政赤字不同方式的特点.2.何理解财政收支平衡? 3.说明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七.论述题

1.如何认识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的有害与无害? 2.分析说明财政赤字如何实现扩大总需求的效应.第十四章 财政政策

二.单项选择

1.现代意义上的财政政策起始于: A.资本主义建立时期

C.第二次产业革命

()

B.第一次产业革命

D.20世纪30年代

()D.财政工具()2.财政政策的主体是: A.政府 B.财政部

C.企业及行政机关

3.公债的排挤效应是指:

A.发行公债使认购者实际收入减少 B.发行公债使银行存款减少 C.发行公债使货币流通量减少

D.发行公债使民间部门的投资和消费减少

4.发行国债使民间货币转移到财政,并通过财政支出增加货币供应,称作:()A.排挤效应 B.货币效应 C.收入效应 D.支出效应

5.公共支出与财政投资同属于财政支出,二者的区别在于:()A.公共支出是无偿的,而财政投资是有偿的

B.公共支出既包括购买支出也包括转移支出,而财政投资完全是购买支出 C.公共支出是政府消费支出,而财政投资是资本项目的建设支出 D.公共支出对经济不起扩张作用,而财政投资对经济起扩张作用 6.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现方式是: A.增加税收和减少财政支出 C.减少税收和减少财政支出

()

B.增加税收并增加财政支出 D.减少税收并增加财政支出

()7.紧缩性财政政策适用的经济条件是: A.总供给>总需求 B.总供给<总需求

C.经济增长减缓 D失业增多

()8.不属于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A.税收 B.公债 C.公共支出 D利率

9.当国民经济出现高速增长并且物价上涨较快时,应选择的财政政策是:()A.扩张政策 B.紧缩政策 C.中性政策 D.轻税政策 10财政政策乘数说明:

()A增加财政支出对总需求产生倍数扩张效应 B.增加税收对需求成倍缩减 C.财政收支相等也会产生扩张效应

四.判断题

1.中性财政政策是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政策.2.扩张性财政政策适用于通货膨胀时期.3.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目的在于增大供给.(×)(×)(×)

D.以上都对

4.相机决择的财政政策相对于自动稳定政策所起的调控作用更大.(√)5.汲水政策作用范围小而补偿政策作用范围大.(√)

(√)6.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是调节总需求,间接调节总供给.7.中性财政政策既不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产生紧缩效应.(√)8.公共支出(经常项目支出)不产生扩张效应,而财政投资(资本项目支出)具有较强的扩张效应.(×)五.名词解释 1财政政策 2.汲水政策 3补偿政策 4扩张性财政政策 5紧缩性财政政策 6中性财政政策 7财政政策效应偏差 六.简答题

1政政策的调控目标有哪些? 2财政政策的类型表现为什么? 3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所借助的政策工具有哪些? 4如何认识财政政策效应偏差.七.论述题

1比较汲水政策与补偿政策作用范围和作用效果的区别.2.结合1997-2000年来我国经济实际,谈谈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实行“刺激需求”的财政政策?以及财政政策工具如何使用才能实现刺激需求的目标?

第三篇:财政学习题 20

第二十二章 政府间的财政关系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

1、按照公共产品受益范围的标准,应由地方政府负责提供的公共产品是:

A、国防 B、消防 C、外交 D、航空

2、依据马斯格雷夫的税收划分原则,以下应由地方政府征收的税种是: A、所得税 B、财产税 C、关税

D、增值税

3、以下应由中央政府负责公共生产的自然垄断企业是: A、自来水 B、煤气 C、电力 D、航空

4、以下属于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有:

A、征收个人所得税 B、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C、消除外部性

D、控制货币供应量

5、中央政府须承担的支出责任是: A、国际贸易 B、市政建设 C、公共绿地 D、地方性公共交通

第二部分 多项选择题

1、依据税收划分原则,适宜由中央政府征收的税收是:

A、具有收入再分配性质的税收 B、税基分布不均匀的税收

C、容易转嫁的税收 D、税基流动性小的税收

2、适合于地方政府征收的税种是:

A、营业税 B、房产税 C、个人所得税 D

3、中央对地方财政实行财政转移支付的理由是: A、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财政的宏观调控 B、地方政府间财政净利益的差别存在 C、辖区间的外溢性 D、稳定宏观经济

4、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类型有: A、无条件转移支付

B、有条件非配套性转移支付 C、有条件配套性转移支付 D、无条件配套性转移支付

5、政府间收入划分应遵循的原则是: A、效率原则 B、经济原则 C、技术原则 D、恰当原则

、关税 2

第三部分 判断题

1、根据政府财政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规模取决于其收入的社会边际成本和支出的社会边际效益的等量关系。()

2、在现实生活中,政府间的财政关系仅表现为高度集权和过度分权的两种财政管理体制。()

3、个人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职能,应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行使。

()

4、资源配置职能在各级政府间的分工,应按照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来划分。

()

5、对于自然垄断企业的公共生产都应由地方政府负责。()

6、在财政管理体制中,正确划分各级政府收支范围所应遵循的顺序是:划分事权—划分收入—划分支出。()

7、政府间收入划分的依据是:效率原则和适应原则。()

8、对具有收入再分配性质的税收应由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征收。

()

9、税基流动性小、不易转嫁的税收应由地方政府征收。()

10、科学规范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的重要配套措施。

()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财政职能的分工 分税制 地方性公共产品 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 无条件拨款 有条件非配套性拨款

第五部分 问答题

1、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三项职能是什么? 这些职能如何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分工?

2、试论述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划分的原则,并说明所得税、关税、财产税和营业税应分别由哪一级政府征收.3、简述规范的“分税制”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

1、B

2、B

3、D

4、C

5、A

第二部分 多项选择题

1、A、B、C

2、A、B

3、A、B、C、D

4、A、B、C

5、A、B、C、D

第三部分 判断题

1、对

2、错

3、错

4、对

5、错

6、错

7、错

8、对

9、对

10、对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财政职能分工:财政职能有三项: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宏观调控(或称经济稳定和增长)。在一个多级政府体制中,这三项财政职能如何在各级政府之间分工,即哪项职能由中央政府行使,哪项职能由地方政府行使,这也可称为事权的划分。4 一般来讲,收入分配和宏观调控的职能应由中央政府行使,而资源配置职能则需按照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大小,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提供。

分税制:分税制是一种以分税为主要特征,以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为实质,并同时配套实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财政管理体制。

地方性公共产品:指受益范围仅限于某一地区的公共产品,例如市政建设、地区性交通、城市公安、消防等,这些公共产品应该由地方政府提供。

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之间在既定的事权、支出范围和对收入划分框架下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包括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的拨款,下级财政对上级财政的上解,共享税的分配以及不同地区间的财政资金转移。

无条件转移支付:中央对地方政府实行无条件转移支付时,不限制该资金的用途,且又不要求地方政府配备相应的拨款。例如,中央在某一时期补助地方政府3亿元,由地方政府自行安排。该种拨款的主要作用是弥补地方财力的不足与均等地方财力。

有条件非配套性转移支付:中央对地方政府实行有条件非配套性转移支付时,指定该笔资金用途,但不要求地方政府出配套资金。例如,中央政府在某时期对地方补助1.5亿元,规定该资金只能用于教育项目。有条件非配套性转移支付最适合于补助那些中央政府认为十分重要,而地方政府由于只考虑地方局部利益却不十分重视的经济活动。

第五部分 问答题

1、(1)财政在市场经济中的三项职能是: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

5(2)资源配置职能应按照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来决定在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分工。

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应该由中央政府来提供; 地方性的公共产品应由地方政府来提供;

准区域性公共产品(本应由地方政府提供但有具有区域性外部效应的公共产品)可由中央政府提供。

(3)收入分配职能主要由中央政府行使。(4)宏观调控职能应由中央政府行使。

2、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划分的原则是:

(1)效率原则—以征税效率高低为划分标准;

(2)适应原则—以税基广狭为划分标准,税基广的税种归中央政府, 税基窄的归地方政府;

(3)恰当原则—以税负分配公平为划分标准;

(4)经济原则—以税收的调控能力为划分标准.那些宏观调控能力强的税种应划归中央政府,反之划归地方政府。

依据以上政府间收入划分原则,所得税和关税应由中央政府征收,而财产税和营业税应由地方政府征收。

3、“分税制”的主要内容是:

(1)“分税制”是以政府间事权为基础,确定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和支出范围;

(2)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和税收管理权限:分税、分权、分征、分管。(3)实行规范的财政转移制度;(4)实行分级财政预算体制。

第四篇:财政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财政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为政府介入或干预提供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A.经济波动 B.公共产品 C.公平分配 D.市场失灵 第一章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答案:D

2、公共产品区别于私人产品的主要标准是()。A.非排他性 B.非竞争性 C.排他性 D.竞争性 第一章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答案:AB

3、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A.国防 B.花园 C.教育 D.桥梁 第一章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答案:A

4、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准公共物品()。A.国防 B.花园 C.教育 D.桥梁 第一章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答案:BCD

5、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 C.收入分配不公 D.经济波动

第一章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答案:ABCD

6、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

A.立法和行政手段 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C.财政手段 D.强制手段 第一章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答案:ABC

7、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A.政府决策失误 B.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C.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D.寻租行为 第一章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答案:ABCD

8、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包括()。

A.历史性 B.非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单一性 第一章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答案:BC

9、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

A.阶级性与公共性 B.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C.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性 D.历史性 第一章第二节 财政概念;答案:ABC

10、纯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是()。A.政府(公共)提供 B.市场提供 C.私人提供 D.混合提供

第二章第一节 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定价;答案:A

11、政府提供纯公共物品的收入来源是()。A.税收 B.收费 C.价格 D.税费

第二章第一节 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定价;答案:A

12、混合物品的类型有()。

A.拥挤性物品 B.价格排他物品

C.外部效应的物品 D.非竞争性同时具备排他性 第二章第一节 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定价;答案:CD

13、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混合物品的有效提供方式有()。

A.政府授权经营 B.政府参股经营 C.政府补助 D.政府垄断经营

第二章第一节 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定价;答案:ABC

14、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有()。A.成本—效益分析法 B.因素分析法 C.最低成本法 D.最低费用选择法

第二章第二节 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答案:ABCD

15、在我国转移支出大体包括()。

A.补助支出 B.捐赠支出 C.债务利息支出 D.财政补贴 第三章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答案:ABCD

16、财政支出的核心问题是()。

A.财政支出结构 B.财政支出规模

C.压缩经济建设支出 D.提高支出的使用效率 第二章第二节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答案:D

17、技术改造支出属于()。A.生产性支出 B.经常性支出 C.投资性支出 D.积累性支出 第三章第一节财政支出分类;答案:AC

18、下列属于经常性支出的是()。A.支付债务利息 B.基本建设投资

C.国家储备支出 D.购置交通工具支出 第三章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答案:A

19、下列支出中属于国家基本支出的有()。A.经济建设支出 B.社会文教支出 C.行政管理支出 D.国防支出

第四章第二节 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答案:CD 20、用于文教卫生事业的支出属于()。A.生产性支出 B.非生产性支出 C.社会消费性支出 D.投资性支出 第四章第三节 文卫支出;答案:BC

21、政府财政投资的标准主要有()。

A.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 B.资本-劳动力最大化 C.就业创造 D.边际成本最大化 第五章第一节 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答案:ABC

22、西方各国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自于()。A.社会保障税

B.增值税 C.财政拨款

C.各项费用 第六章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答案:A

23、社会保障支出分为()。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补贴 D.社会福利 第六章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答案:ABD

24、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是()。A.基金式 B.部分基金式 C.现收现付式 D.企业捐助 第六章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答案:B

25、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包括()。A.社会保险型 B.社会救济型 C.普通津贴型 D.节俭基金型

第六章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答案:ABCD

26、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主要收入是()。

A.税收 B.利润 C.债务 D.国有资产管理收入 第七章第一节 财政收入分类;答案:A

27、改革开放初期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原因有()。A.减税让利 B.增税政策执行不力 C.分配政策向个人倾斜

D.根本原因是体制调整带来的生产效率下降 第七章第二节 财政补贴;答案:AC

28、税收的形式特征是()。

A.强制性 B.完整性

C.无偿性 D.固定性 第八章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答案:ACD

29、除税率外,调节纳税人负担的措施还有()。A.规定起征点和免税额 B.减免 C.附加 D.加成 第八章第二节 税收术语与水收分类;答案:ABCD 30、按照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将税收可分为()。A.从量税 B.从价税 C.价内税 D.价外税 第八章第二节 税收术语与水收分类;答案:CD

31、税收转嫁的方式有()。

A.顺转 B.逆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第八章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答案:ABCD

32、反映征税广度的是()。

A.税源 B.税率 C.税目 D.税基 第八章第二节 税收术语与水收分类;答案:D

33、按课税对象我国税种一般分为()。A.所得课税 B.资源课税 C.商品课税 D.行为课税 E.财产课税

第八章第二节 税收术语与水收分类;答案:ABCDE

34、一般来说,一国税率可分为哪几类()。

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定量税率 D.累进税率 第八章第二节 税收术语与水收分类;答案:ABD

35、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可将各税种分为三大类()。A.所得课税 B.消费税 C.商品课税 D.财产课税 第八章第二节 税收术语与水收分类;答案:ACD

36、下列税收转嫁方式中,属于纳税人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自我消化税款的是()。

A.混转 B.消转 C.散转 D.税收资本化 第八章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答案:B

37、下列商品课税中,税负最容易转嫁的是()。A.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 B.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大的商品课税 C.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 D.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课税

第八章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答案:A

38、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A.增值税 B.公司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第八章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答案:B

39、现代经济学将税收原则归结为哪两类()。A.公平类税收原则 B.公正类税收原则 C.效率类税收原则 D.受益类税收原则 第八章第三节 税收原则;答案:AC

40、下列属于税收效率类原则的有()。A.受益原则 B.促进经济发展原则 C.征税费用最小化原则 D.能力原则 第八章第三节 税收原则;答案:BC

41、下列属于商品课税的税种有()。A.资源税 B.关税 C.财产税 D.营业税 第十章第二节 商品课税;答案:BD

42、增值税的课税对象增值额相当于()。A.C+V B.C+M C.V+M D.M 第十章第二节 商品课税;答案:C

43、税收制度的核心是()。

A.税目 B.税源 C.税率 D.税种

第十章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组成与发展;答案:D

44、所得多者多征、所得少者少征,无所得者不征是指()。A.纵向公平B.普遍征税 C.横向公平D.平均征税 第八章第三节 税收原则;答案:A

45、世界各国特别是以所得税为主体的发达国家所得税制改革的普遍做法是()。

A.降低税率 B.拓宽税基 C.减少税率档次 D.提高税率 第十一章第一节 工商税制改革;答案:ABC

46、现行增值税计征方法是()。

A.加法 B.扣税法 C.减法 D.扣额法 第十章第二节 商品课税;答案:B

47、增值税最大的特点是()。

A.不以商品流转金额为征税对象 B.不重复征税

C.按流转过程中的增值额征税 D.将国民收入作为征税对象 第十章第二节 商品课税;答案:B 48、1994年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建立以()为双主体的税制结构。

A.流转税 B.财产税 C.所得税 D.资源税 第十章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组成与发展;答案:AC

49、国债是指()。A.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公债

B.一国政府债务与公共企业部门债务之和

C.中央政府公债 D.所有公共部门的债务 第十二章第一节 国债原理;答案:C 50、债务依存度是指()。

A.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 B.当年国债累计余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 C.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 D.当年国债累计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

第十二章第三节 我国债务负担率及债务依存度的分析;答案:C51、国债的偿债率是指()。A.累计还本付息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B.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国民收入的比重 C.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 D.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偿债资金的比重

第十二章第三节 我国债务负担率及债务依存度的分析;答案:C52、国债的发行主体是()。

A.银行 B.国家 C.企业 D.认购人 第十二章第一节 国债原理;答案:B

53、国债是一种延期的()。A.收入 B.债务 C.税收 D.负担 第十二章第一节 国债原理;答案:C

54、国债的基本功能是()。A.筹集经济建设资金 B.弥补财政赤字 C.调节总需求 D.调节总供给

第十二章第二节 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答案:B

55、在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中,最佳途径是()。A.运用财政结余 B.发行国债

C.增加税收 D.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

第十二章第二节 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答案:B

56、从实践上看,各国政府偿还国债的基本手段是()。A.设立偿债基金 B.依赖财政盈余 C.通过预算列支 D.借新债还旧债 第十二章第一节 国债原理;答案:D

57、国债的特点有()。

A.有偿性 B.自愿性 C.固定性 D.灵活性 第十二章第一节 国债原理;答案:ABD

58、财政收入中的国债收入包括()。A.发行政府债券 B.发行金融债券 C.向外国政府借款 D.向国际组织借款 第十二章第一节 国债原理;答案:ACD 59国债主要运用于以下方面()。A.弥补财政赤字 B.进行公共项目投资 C.行政管理支出 D.相机干预宏观经济运行

第十二章第二节 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答案:ABD

二、判断题

1、现代经济中,政府和市场之间是互补关系。()第一章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答案:√

2、不论是在计划经济还是在市场经济,财政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第一章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答案:×

3、公共财政就是财政。()

第一章第二节 财政概念 ;答案:√

4、行政、国防都是混合物品。()第一章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答案:×

5、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多越好。()第一章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答案:×

6、发展一定是增长,但增长不一定是发展。()第一章第三节 财政职能;答案:√

7、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以分割的。()第一章第二节 财政概念;答案:√

8、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第二章第一节 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定价;答案:√

9、对高等学校可实行管制价格。()

第二章第一节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定价;答案:√

10、成本—效益分析法适用于经济建设投资项目。()第二章第三节 财政的法制化和民主化;答案:√

11、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可分为转移性和购买性支出。()第三章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答案:√

12、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逐步增加。()

第三章第三节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答案:√

13、政府债务利息支付属于转移支付。()第三章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答案:√

14、根据财政支出所产生收益的时间可把财政支出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第三章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答案:√

15、国债还本付息支出是一项经常性支出。()第三章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答案:×

16、转移性支出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第三章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答案×:

17、瓦格纳法则可以简单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随之相应提高。()

第三章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答案:√

18、教育服务是一种准公共物品。()第四章第二节 行政规律费和国防费;答案:√

19、公共卫生领域是具有外部效应的纯公共物品。()第四章第三节 行政规律费和国防费;答案:√

20、基础设施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共同生产条件“。()

第五章第二节 基础设施投资;答案:√

21、从经济性质上看,基础设施是纯公共产品。()第五章第二节基础设施投资;答案:×

22、凡是具有“外部效应“以及牵涉面广、规模巨大的农业投资,原则上由政府承担。()

第五章第三节 财政对农业的投资;答案:√

23、社会保障制度就是社会保障措施的总称。()第六章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答案:×

24、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第六章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答案:√

25、在我国,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是10年。()第六章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答案:×

26、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分类可分为税收、收费、债务收入、铸币收入、通货膨胀收入、经常性收入和临时性收入。()

第七章第一节 财政收入分类;答案:×

27、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收入的发展变化趋势和财政支出一样,49、征税融资构成纳税人的未来负担,国债融资构成纳税人的当前负担。()

第十二章第一节 国债原理;答案: 50、中央银行购买国债将导致银行准备金增加从而增加基础货币,对总需求发挥扩张作用,构成通货膨胀因素。()

第十二章第二节 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答案:√

51、无论是经济繁荣时期,还是经济萧条时期,国债都有排挤效应。()

第十二章第二节 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答案:×

52、国债既是财政政策手段,又是货币政策手段。()第十二章第二节 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答案:√

53、国债是一种经常性财政收入。()

第十二章第二节 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答案:×

54、国债的作用仅限于平衡预算、弥补赤字。()第十二章第二节 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答案:×

55、中央银行在公开业务市场上买进国债,会减少货币供应量。都经历了下一个先降后升的过程。()

第七章第二节 财政收入规模分析;答案:√

28、由于存在通货膨胀税效应,通货膨胀必然使财政收入实际上升。()

第七章第二节 财政收入规模分析;答案:×

29、我国企业收入曾经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第七章第三节 财政收入结构分析;答案:√ 30、纳税人的负担主要通过附加、加成和免税、减税来调节。()第八章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答案:×

31、税率反映的是税收的深度。()

第八章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答案:√

32、累进税率主要适用于流转税。()第八章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答案:×

33、直接税的税负容易转嫁。()第八章第四节 税收转嫁与归宿;答案:×

34、纳税人就是一定要负担税收的人。()第八章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答案:×

35、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无意识行为。()第八章第四节 税收转嫁与归宿;答案:×

36、课税对象是区别税种的主要标志。()第八章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答案:√

37、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

第八章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答案:√

38、公平类税收原则包括受益原则、能力原则和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便利原则。()

第八章第三节 税收原则;答案:×

39、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第八章第四节 税收转嫁与归宿;答案:√ 40、增值税的最大的优点是税额的大小与流转环节无关系。()第十章第二节 商品课税;答案:

41、增值税是制造钞票的机器。()第十章第二节 商品课税;答案:√

42、我国增值税改革的方向是由消费型增值税改为生产型增值税。()

第十章第二节 商品课税;答案:

43、目前,个人所得税是我国税制中的主体税种。()第十章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组成与发展;答案:×

44、发展中国家一般采取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第十章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组成与发展;答案:×

45、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

第十章第三节 所得课税;答案:×

46、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后的增值税是一种完全的价外税。()第十章第二节 商品课税;答案:×

47、举债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中;第十二章第一节 国债原理;答案:√

48、发债而不增税会减少税收的扭曲效应,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增长。()

第十二章第一节 国债原理;答案:√

()

第十二章第二节 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答案:√

三、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

第一章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

答案:是指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缺陷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现象。

2、外部效应:

第一章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

答案:是指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或私人得益与社会得益之间的非一致性(不对称性)。

3、公共物品:

第一章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

答案: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4、财政:

第一章第二节 财政概念

答案: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地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5、公共定价:

第二章第一节 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定价

答案:是指政府相关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6、购买性支出:

第三章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

答案: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7、转移性支出:

第三章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

答案: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它的特点是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所得,它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主要由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8、社会保障:

第六章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答案:是指国家向丧失劳动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9、社会保障制度:

第六章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答案: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10、财政补贴:

第六章第二节 财政补贴

答案: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11、预算外资金:

第七章第一节 财政收入分类

答案: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12、纳税人:

第八章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答案: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又称为纳税主体,纳

税义务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13、课税对象:

第八章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答案: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

14、税收制度:

第十章第一节 税收制度的组成与发展

答案: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或是国家按一定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税种的搭配问题。

15、国债:

第十二章第一节 国债原理

答案: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16、国债依存度:

第十二章第三节 我国债务负担率及债务依存度的分析 答案:国债当年发行额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章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

答案: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缺陷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现象。表现为:

(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2、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第二章第一节 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定价 答案:(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3、简述财政领域民主化和法制化的主要内容。第二章第三节 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 答案:(1)确定国家预算收支规模;(2)确定公共项目的种类和比例;(3)立法确定预算收入的筹资方式和制度;(4)预算执行监督和决算审核。

4、简述财政的特征。第一章第二节 财政概念 答案:(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平衡性

5、简述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对经济分析的意义。第三章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

答案:

1、分类: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2、经济意义:购买支出比重大,资源配置职能强;转移支出比重大,收入分配职能强。

6、简述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第五章第一节 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 答案:特点:(1)不以盈利为目标;(2)可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3)可投资于具有外溢性的投资项目。(3分)

范围:主要在基础设施、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产业领域。

7、简述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必要性、范围和重点。第五章第三节 财政对农业的投资 答案:

1、必要性:(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农业部门的特殊性;(3)农业投入不足;(4)政府应提供农村公共产品。

2、范围和重点:主要投资于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

8、简述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第六章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答案:

1、矫正市场分配的不公;

2、“内在稳定器”作用;

3、私人保险的局限:(1)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2)无法解决个人储蓄不足及“免费搭车”问题;(3)难以抗御系统性风险;(4)

无法进行有目的的收入再分配。

9、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第六章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答案:(1)社会保险;(2)社会救济;(3)社会福利。

10、简述税收的“三性”。第八章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答案:(1)强制性;(2)无偿性;(3)固定性。

11、简述现代税收原则。第八章第三节 税收原则 答案:(1)公平原则:包括:受益原则;能力原则;

(2)效率原则:包括:促进经济发展原则;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

12、简述商品课税的一般特征和功能。第十章第二节 商品课税 答案:特点:①课征普遍; ②以流转额为计税依据; ③实行比例税率; ④计征简便。

功能:税源充裕,课征方便,并可抑制消费,增加储蓄和投资,有利于经济发展。

13、简述所得课税的一般特征和功能。第十章第三节 所得课税 答案:

1、特点:(1)税负相对公平;(2)不重复征税;(3)维护国家权益;(4)课税有弹性。

2、功能:(1)筹措资金;(2)公平分配;(3)稳定经济。

14、应纳税的个人所得包括哪些所得? 第十章第三节 所得课税 答案:(1)工资薪金所得;(2)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3)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和财产租赁所得;(4)财产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

15、国债有何政策功能? 第十二章第一节 国债原理; 答案:(1)弥补财政赤字;(2)筹集建设资金;(3)调节经济。

16、简述国家预算的概念、类别及原则。第十三章第一节 国家预算

答案: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它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

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以预算分享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原则: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性

17、简述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第十三章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答案:(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2)事权和财权划分;(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4)预算调节制度;(5)相对稳定。

18、如何理解财政收支平衡?

第十四章第一节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答案:(1)财政平衡不是绝对的;(2)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3)局部平衡和全局平衡;(4)中央预算平衡和地方预算平衡;(5)预算赤字、决算赤字和赤字政策;(6)真实平衡和虚假平衡。

五、论述题

1、试述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并联系实际谈谈财政职能在我国当前的发挥。

第一章第三节 财政职能 答案:(1)财政是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是履行和实现政府经济职能的手段,所以财政的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2)资源配置职能:机制和手段;联系实际。(3)收入分配职能:机制和手段;联系我国收入调节的财税对策。

5、完善其他税种:(1)扩大资源税、印花税征收范围;(2)改革城建税;(3)开征教育税、车辆购置税、燃油税、环保税、社会保险税、物业税等。

(4)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机制和手段;联系实际。

2、什么是“瓦格纳法则“?并试述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及其原因分析。(15分)

第二章第二节 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

答案:瓦格纳法则是指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随之相应提高。

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先逐年下降后逐年回升的特征。原因在于:(1)改革前,对个人-低工资、高就业;对企业-统收统支。财权和事权高度集中,比重高。(2)改革后,对个人-提高收入;对企业-放权让利。国家财政收入逐年下降,支出比重下滑。(3)1996-1997年因改革逐步到位、GDP加快增长而止跌回升,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回升加快。

3、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当前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和调整。第二章第三节 财政的法制化和民主化 答案:、①实行重点倾斜政策,联系实际; ②保重点,压一般,联系实际; ③继续适量发行国债; ④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4、试述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财政政策取向。第四章第三节 文卫支出

答案: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是财政工作的突出重点。要加大财政支持“三农”力度,并突出在“多予、放活”上做文章。

一是全面取消农业税。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将全面彻底取消农业税。

二是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三是完善并加强“三补贴”政策。四是积极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五是推进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六是全面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5、试述税负转嫁的概念、方式和一般规律。第八章第四节 税收转嫁与归宿 税负转嫁的一般规律: ①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②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课税不易转嫁;③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④对垄断性商品的课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⑤从价课征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征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6、试述“拉弗曲线”及其说明的原理和政策主张。第九章第三节 税收与经济发展 答案:

1、拉弗曲线图

2、原理:(1)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

(2)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3)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3、政策主张:减税政策

7、试述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方向和内容。第十一章第一节 工商税制改革

(一)方针:根据“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原则分步实施税制改革。

(二)内容:

1、增值税改革:(1)转型;(2)扩大征收范围;(3)清理税收优惠。

2、消费税改革:对税目和税率进行有增有减的调整。

3、企业所得税改革:(1)统一税法;(2)调整优惠。

4、个人所得税改革:(1)混合税制;(2)降低税率,减并档次;(3)配套改革。

8、试述我国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内容。第十三章第四节 中国分税制改革 答案:

1、指导思想:(1)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促进国家财政收入合理增长,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

(2)合理调节地区之间财力分配。

(3)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4)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2、主要内容:

(1)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2)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3)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

9、试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并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不同组合的认识。

第十五章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答案:、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概念; ②二种政策配合的必要性: 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 两者的作用方向不同;

两者在膨胀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③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形式: 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④我国实践与总结。

10、试述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措施和基本经验。第十五章第四节 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 答案:

(一)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

1、增发国债

2、调整支出结构,加大科教兴国和文科卫投入

3、调整税收政策

4、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保体系

5、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实行向农村倾斜政策

(二)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政策操作的成功经验

1、刺激需求和改善供给相结合

2、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相结合

3、刺激需求与调整分配政策结合

4、没有奉行凯恩斯主义的实行扩张政策必须减税的教条

5、充分运用财政补贴和财政贴息手段

6、松中有紧的财政政策与紧中有松的货币政策相配合

7、准确判断国内外经济形势,适时调整政策

第五篇:财政学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财政是一种以()为主体的经济行为。

A 企业 B 个人 C 国家或政府 D 市场

2、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成为()。A 公共商品 B 公共物品C公共服务 D 社会产品 3。、以下不符合纯公共物品特征表述的有()A 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 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 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 公共物品带来的好处不可以被分割 4、下列哪些不属于财政政策的目标?()

A 资源有效配置 B 收入分配公平C 经济稳定发展 D 财政监督 5()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A 公共物品 B 私人物品 C 消费品 D 固定资产

6、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

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的哪种组合?()A 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 公共提供,私人生产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 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7、解决自然垄断的有效措施是()。

A 征税 B 采取反垄断措施 C 公共定价 D 收费

8、政府对产品实施收费,依据的是()。

A 产品消费中的外部效应B生产消费中的内部效应C产品消费中的内部效应D A与B 下列关于政府收费表述正确的是()。

A“拥挤”收费从本质上来说是对外部成本的一种一种补偿B政府收费具有普遍性与强制性 C 政府收费所取得的收入主要用于一般性财政支出 D 政府收费标准是通过市场机制确定的 10 对公共设施使用者收取使用费是,是依据使用者的()。

A 收入状况

B 能力状况C受益状况

D 财政状况财政支出按是否取得等价补偿分类,可将财政支出分为()。

A 积累支出和消费支出 B 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

C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D 经济建设支出和文化教育支出教育需求实质上是一种()。

A 私人需求

B 团体需求

C 纯公共需求 D 准公共需求 在公共支出结构中,消耗性支出占较大比重,说明政府注重履行()。

A 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B资源配置的职能 C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职能 D 保障社会安定的职能 14 公共支出结构中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说明政府注重履行()。

A 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B资源配置的职能C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职能D保障社会安定的职能)提出。

财政支出增长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由经济学家(A 阿道夫·瓦格纳 B 马斯格雷夫 C 皮科克和威斯曼 D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

国防支出的规模衡量方式是()A 国防支出增长占经济增长的比率 B 国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C 国防支出占财政支出和国民收入的比例 D 国防支出与经济建设的比率。

计划免疫是一种()B 准公共物品

C 私人物A 纯公共物品 品 D 劣质品。

义务教育是一种()B 准公共物品

C 私人物A 纯公共物品 品 D 劣质品)、下列不属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有(A 社会保险支出

B 国防支出 C 基础设施建设支出D教育支出

。政府干预卫生事业的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是()A 减少贫困B提供公共物品C弥补市场保险缺陷 D 政府职能 多项选择题

1。、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准公共物品()A 国防 B 花园 C 教育 D 桥梁 E 影院 F 公路 2)。、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包括(A 历史性 B 非排他性 C 非竞争性 D 单一性 3。、财政的基本职责包括()

A 资源配置 B 调节收入分配 C 组织生产和销售 D 经济稳定与发展 4。、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的两个基本标准是()A 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B 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C 私人性和非私人性

D 垄断性和非垄断性

5、一般来说,下列属于纯公共物品的是()

A 国防B高等教育C高速公路D 行政管理

6、下列项目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有()。A 债务利息支出

B 社会保障支出C政府投资 D 国防

E 行政管理支出

7、财政的转移性支出通常不包括()。

A 国防支出

B 科学教育支出 C 财政补贴支出

D 债务利息支出

8、以下属于按国家职能对财政支出分类的是()。A 中央财政支出 B 国防支出 C 社会文化教育事业支出 D 经济建设投资支出 9 准公共物品的提供形式包括()。

A 政府授权经营

B 政府参股 C 政府补助 D 市场自由流通 10 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包括()。

A平均成本定价法 B 二部定价法 C 负荷定价法D市场定价法 11 私人提供的公共物品有()。

A 国防 B 慈善事业

C 城市污水处理

D BOT 12 财政分析的主题大致可分为()。

A 结构分析

B 总量分析(规模分析)

C 效益分析D资金分析 13 国家安排财政支出时遵循的原则包括()。A 效益原则B平均原则 C 公平原则

D 稳定原则 14 行政管理费的组成部分包括()。

A 人员经费B训练维持费C 公用经费 D 装备费 15 影响行政管理支出的外在因素是()。

A 财政收支水平B 经济发展水平C 物价指数水平D科技发展水平16)。【提示:存在灯塔案例】 国防的提供方式可以是(A 公共生产,私人提供 B 公共生产,公共提供 C 私人生产,公共提供 D 私人生产,私人提供

绪论篇知识要点

市场 与政府的关系 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及政府失灵的表现

手段:行政、法律手段;组织公共生产手段;经济手段

原因和表现:政府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信息不真实甚至失真、政府职能“越位”或

“缺位”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表现

原因:现实的市场不具备上述严格假设条件、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缺陷、市场资源配置功

能不是万能的

表现:垄断、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外部性的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市场不完全、偏好不

合理、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波动

 公共需求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公共需求,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具有不可分割性的共同利益的需求。

基本特征:

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

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

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社

会职能的需要。

(2)社会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享用并不

排斥其它社会成员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要付出代价。

(4)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但并不是全部的剩余产品都用

于社会公共需要。

 公共物品的定义及类型

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 争性和非排他性。

公共物品也可以这样分类:(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

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

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b 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如电

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 公共物品与公共需求的关系 财政的含义、特征与职能

 公共物品的类型及提供方式公共物品也可以这样分类:(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

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

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b 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如电

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提供方式: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问题、纯公共物品提供方式(政府提供)、准公共物品提供方

式(政府授权经营、政府参股、政府补助、政府购买服务)、关于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问题的

研究和实践。

 财政的职能(及各职能的实现方式)资源配置职能:资源的使用方式与结构收入分配职能:经济公平社会公平

 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

1.物品的所有权;

所有权是自己、私人的,是私人物品。

所有权是国家、集体的,是公共物品。2.物品的使用权。

使用权是自己、私人的,是私人物品。使用权是国家、集体的,是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

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私人物品

私人物品是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

所谓竞争性,意指增加一个消费者,需要减少任何其他消费者对这种产品的消费。

所谓排他性,意指产品一旦生产出来,付费才可以使用。 免费搭车、外部效应、帕累托效率财政支出篇知识要点

试述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瓦格拉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这一思想是瓦格纳提出的,又被后人归纳为瓦格纳法则。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1)经济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财政支出的财力保证

2)政治性因素——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三是政府干预政策。

3)社会性因素,如人口、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等都会影响财政支出的规模大小。 试分析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原因及其合理性;

结合实际简述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 名词解释:购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瓦格纳法则

购买性支出指政府用于在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与劳务的支出。是西方财政学按照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劳务直接交换为标准,进行财政支出的分类。这类公共支出形成的货币流,直接对市场提出购买要求,形成相应的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

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这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方式。

转移性支出主要由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构成。

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这一思想是瓦格纳提出的,又被后人归纳为瓦格纳法则。 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是什么?

 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是什么?

 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是什么? 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有哪些?

 为什么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投资?现在发展中国家在获取政治独立以后,普遍都走上了寻求工业化发展的道路。在这一进程中,“工业化就是一切”,农业的发展几乎处于一种被忽视状态,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了“重工抑农”、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倾向,导致了原本就很落后的农业更加落后。农业的停滞和落后从根本上制约着

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实现。正如国外有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发展中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段时间经济上的糟糕处境是和农业政策的失误分不开的。20 世纪70年代末期以后,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整体发展对农业的要求,农业发展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实际的农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开始成为农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内容,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的紧密互动开始成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探讨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农业发展战略的转变,以及农业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基本上都是落后的农业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时,基本上都深受西方发展经济学家关于“惟工业沦”、“惟资本论”、“惟计划论” 的影响,或深受前苏联的“优先发展重工业”思想的影响,没能正确处理工业与农业的关系,重工业,轻农业,使得原本就很落后的农业更加落后,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统一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从生产力方面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普遍缓慢,这一方面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均可耕地面积。据考察,人均可耕地面积比较多的地方,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一般比较高。例如,在亚洲的菲律宾,每一男性农业劳动力平均拥有可耕地面积是2.6公顷,农业劳动生产率达4.9%;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每一男性农业劳动力平均拥有的可耕地面积达43.2公顷,农业劳动生产率可达10.5%;而在拉丁美洲的阿根廷,每一男性农业劳动力平均拥有的可耕地面积达到了102.5公顷,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就达到了64.4%,可见,可耕地面积的多少成了衡量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一个因素。另一方面,因为现代化农业在农业部门中所占的比例过小,落后的传统农业在农业部门中占据了支配地位。在发展中国家,落后的传统农业表现为劳动力充裕、资本短缺、生产规模狭小、技术落后、农民的文化和技术水平低下,加之交通运输不发达、邮电通讯短缺、文化教育落后、信息交流闭塞等,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缓慢,落后的传统农业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试述农业财政投资的范围。

财政对农业投入的范围包括: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在这些农业投资领域中,开展农业科研活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应作为财政投资的重点,因为诸如农业科研、科学及数推广、农户教育之类的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农业投资具有极强的外部效应。

BOT投资

BOT投资,即建设一经营一转让(build-operate-transfer)的一种国际投资新方式。具体来说,是指投资国与东道国签订协议,由东道国政府给投资国跨国公司提供新项目或工程,并授权由投资者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经营,合同期满将此项目或工程转让给东道国政府。这种投资方式,即是BOT。

按世界银行的定义,BOT投资是一个系统,它还包括下面两个方式:

1、BOOT(build-own-operate-transfer)即建设一拥有一经营一转让。它与BOT的区别在于:一是所有权的区别,在BOT投资方式下,投资者只有经营权,但在BOOT方式下,投资者不但有经营权,而且在规定的时间里还有对项目的所有权,二是时间上的区别,即BOT从项目建成到移交的时间一般比BOOT短一些。

2、BOO(build-own-operate)即建设一拥有一经营。它与BOT、BOOT相比,特点在于并不将项目或工程移交给政府公共部门。

主要的民生性支出、投资性支出:类型、属性、支出构成、常用指标

社会保险支出与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支出概念: 社会保险是以保险筹资的方式,帮助劳动者及其亲属在遭遇年老、失业、伤病等风险时,为防止收入中断与丧失而使基本生活发生困难所给予的经济保障。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市场经济下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社会保障资金有三个方面:劳动者个人强制缴纳、企业(或雇主)代为职工缴纳,政府适当补助。社会保障实行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按国家制定的制度规范执行。

社会保险制度概念: 所谓社会保险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险政策和措施体系。社会保险属于社会性事业。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

财政补贴与社会保险支出的异同。

财政补贴支出与社会保障支出同属财政的转移性支出。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差别,差别主要体现在同相对价格体系的关系上

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目标,由财政安排专项基金向国有企业或劳动者个人提供的一种资助。而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按照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全体公民的基本物质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同:都是有国家财政拨款的,都属于国家财政支出的一部分.同属于财政的转移性支出;

都是无偿的都意味着补贴者实际收入的增加。

异:1.针对的对象不同,财政补贴的对象是一部分国有企业和劳动者个人,而社会保障制度的对象则是全体公民.2.所达到的层次不同,财政补贴是对重点行业,重点课题的一种鼓励,资助,而社会保障制度只是保障公民的基本物质生活.试述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答:(1)财政补贴的性质

作为一种转移性支出,财政补贴支出同社会保障支出有很多相似性。从政府角度看,无论是以补贴形式还是以社会保障形式拨付支出,都不能换回任何东西,支付都是无偿的。从领取补贴者角度看,无论以什么名目得到政府的补贴,都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因而经济状况都较前有所改善。然而,这两类转移性支出既然被冠以不同的名称,自然就有差别。差别主要体现在与相对价格体系的关系上。财政补贴总与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或者是补贴引起价格变动,或者是价格变动导致财政补贴。因为有这种联系,很多人索性就把财政补贴称为价格补贴(2分)。社会保障支出则与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不发生直接联系,固然人们获得保障收入后用于购买,可能使购买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但这种影响既不确定,又是间接的。因为与相对价格结构有直接关联,财政补贴便具有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影响,而社会保障支出则很少有这种影响。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把财政补贴定义为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在我国政府的财政统计中,财政补贴主要有物价补贴(在现行财政科目中称为“政策性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每一类补贴又都含若干项目。例如,价格补贴含有粮棉油价格补贴、平抑物价等补贴、肉食价格补贴和其他价格补贴。补贴的列收列支方法,各国有所不同。大多数国家直接将补贴全部列为财政支出,我国的价格补贴已经列收列支,而企业亏损补贴一向是作冲减收入处理,也不列支出,这样就使财政收支都减少了一块。(2分)

除了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以外,政府还提供某些专项补贴、财政贴息,还有税收支出实际上也是一种财政补贴形式。(2分)(2)财政补贴的分类

政府财政统计中的财政补贴项目是一种会计分类,不具有很强的经济分析意义。因此,理论界对于财政补贴还有若干其他分类:从补贴同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关系来看,可以区分出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和消费环节补贴;(2分)从政府是否明确地安排支出来分,补贴可有明补与暗补之分;从补贴资金的接受主体来做区分,可有企业补贴和居民补贴两类;从补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来看,可分为对生产的补贴和对消费的补贴;从补贴是否与具体的购买活动相联系来分析,又有实物补贴与现金补贴。(2分)

试述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及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

一、财政补贴影响的机理

财政补贴是一种转移性支出。从政府角度看,支付是无偿的;从领取补贴者角度看,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经济状况较之前有所改善。

财政补贴纵欲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它具有改变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需求结构的影响。

我们可以把财政补贴定义为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二、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

1、财政补贴能够加大总体购买力,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2、财政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投资,促进紧急增长。

3、通过出口退税,可以增强企业出口竞争力

4、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国家保障制度不健全和居民收入水平比较低,财政补贴由于不是居民自己用力赚的钱,是居民更容易舍得用于消费。

试述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财政补贴制度的思路。

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财政补贴的意义有五个:

(1)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

(2)以少量的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4)消除“排挤效应”。(5)社会经济稳定的效应。

正确运用财政补贴,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深化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财政补贴制度:在总量上,减少财政补贴项目,压缩财政补贴规模;在结构上,规范补贴方式,调整分配格局。(2)改革补贴方式,重新规范财政补贴的重点和范围。(3)改革财政补贴制度的配套措施。

1)建立以市场价格为主体的价格体系和有效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2)转换国有企业经营体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3)进一步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4)改革工资制度和住房补贴制度。5)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试述税收支出概念以及提出这一概念的意义 税收支出:(亦称税收优惠)泛指那些与正规税制结构相背离的特殊减免条款项目构成的“税收支出体系”。具体可定义为: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这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

试述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瓦格拉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试分析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原因及其合理性; 结合实际简述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 名词解释: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瓦格纳法则

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是什么?

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是什么?

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是什么? 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有哪些?

为什么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投资?

现在发展中国家在获取政治独立以后,普遍都走上了寻求工业化发展的道路。在这一进程中,“工业化就是一切”,农业的发展几乎处于一种被忽视状态,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了“重工抑农”、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倾向,导致了原本就很落后的农业更加落后。农业的停滞和落后从根本上制约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实现。正如国外有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发展中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段时间经济上的糟糕处境是和农业政策的失误分不开的。20 世纪70年代末期以后,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整体发展对农业的要求,农业发展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实际的农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开始成为农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内容,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的紧密互动开始成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探讨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农业发展战略的转变,以及农业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基本上都是落后的农业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时,基本上都深受西方发展经济学家关于“惟工业沦”、“惟资本论”、“惟计划论” 的影响,或深受前苏联的“优先发展重工业”思想的影响,没能正确处理工业与农业的关系,重工业,轻农业,使得原本就很落后的农业更加落后,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统一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从生产力方面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普遍缓慢,这一方面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均可耕地面积。据考察,人均可耕地面积比较多的地方,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一般比较高。例如,在亚洲的菲律宾,每一男性农业劳动力平均拥有可耕地面积是2.6公顷,农业劳动生产率达4.9%;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每一男性农业劳动力平均拥有的可耕地面积达43.2公顷,农业劳动生产率可达10.5%;而在拉丁美洲的阿根廷,每一男性农业劳动力平均拥有的可耕地面积达到了102.5公顷,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就达到了64.4%,可见,可耕地面积的多少成了衡量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一个因素。另一方面,因为现代化农业在农业部门中所占的比例过小,落后的传统农业在农业部门中占据了支配地位。在发展中国家,落后的传统农业表现为劳动力充裕、资本短缺、生产规模狭小、技术落后、农民的文化和技术水平低下,加之交通运输不发达、邮电通讯短缺、文化教育落后、信息交流闭塞等,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缓慢,落后的传统农业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试述农业财政投资的范围。

财政对农业投入的范围包括: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在这些农业投资领域中,开展农业科研活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应作为财政投资的重点,因为诸如农业科研、科学及数推广、农户教育之类的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农业投资具有极强的外部效应。

BOT投资

BOT投资,即建设一经营一转让(build-operate-transfer)的一种国际投资新方式。具体来说,是指投资国与东道国签订协议,由东道国政府给投资国跨国公司提供新项目或工程,并授权由投资者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经营,合同期满将此项目或工程转让给东道国政府。这种投资方式,即是BOT。

按世界银行的定义,BOT投资是一个系统,它还包括下面两个方式:

1、BOOT(build-own-operate-transfer)即建设一拥有一经营一转让。它与BOT的区别在于:一是所有权的区别,在BOT投资方式下,投资者只有经营权,但在BOOT方式下,投资者不但有经营权,而且在规定的时间里还有对项目的所有权,二是时间上的区别,即BOT从项目建成到移交的时间一般比BOOT短一些。

2、BOO(build-own-operate)即建设一拥有一经营。它与BOT、BOOT相比,特点在于并不将项目或工程移交给政府公共部门。

主要的民生性支出、投资性支出:类型、属性、支出构成、常用指标

社会保险支出与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支出概念: 社会保险是以保险筹资的方式,帮助劳动者及其亲属在遭遇年老、失业、伤病等风险时,为防止收入中断与丧失而使基本生活发生困难所给予的经济保障。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市场经济下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社会保障资金有三个方面:劳动者个人强制缴纳、企业(或雇主)代为职工缴纳,政府适当补助。社会保障实行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按国家制定的制度规范执行。

社会保险制度概念: 所谓社会保险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险政策和措施体系。社会保险属于社会性事业。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

财政补贴与社会保险支出的异同。

财政补贴支出与社会保障支出同属财政的转移性支出。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差别,差别主要体现在同相对价格体系的关系上

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目标,由财政安排专项基金向国有企业或劳动者个人提供的一种资助。而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按照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全体公民的基本物质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同:都是有国家财政拨款的,都属于国家财政支出的一部分.同属于财政的转移性支出;

都是无偿的都意味着补贴者实际收入的增加。

异:1.针对的对象不同,财政补贴的对象是一部分国有企业和劳动者个人,而社会保障制度的对象则是全体公民.2.所达到的层次不同,财政补贴是对重点行业,重点课题的一种鼓励,资助,而社会保障制度只是保障公民的基本物质生活.试述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答:(1)财政补贴的性质

作为一种转移性支出,财政补贴支出同社会保障支出有很多相似性。从政府角度看,无论是以补贴形式还是以社会保障形式拨付支出,都不能换回任何东西,支付都是无偿的。从领取补贴者角度看,无论以什么名目得到政府的补贴,都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因而经济状况都较前有所改善。然而,这两类转移性支出既然被冠以不同的名称,自然就有差别。差别主要体现在与相对价格体系的关系上。财政补贴总与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或者是补贴引起价格变动,或者是价格变动导致财政补贴。因为有这种联系,很多人索性就把财政补贴称为价格补贴(2分)。社会保障支出则与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不发生直接联系,固然人们获得保障收入后用于购买,可能使购买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但这种影响既不确定,又是间接的。因为与相对价格结构有直接关联,财政补贴便具有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影响,而社会保障支出则很少有这种影响。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把财政补贴定义为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在我国政府的财政统计中,财政补贴主要有物价补贴(在现行财政科目中称为“政策性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每一类补贴又都含若干项目。例如,价格补贴含有粮棉油价格补贴、平抑物价等补贴、肉食价格补贴和其他价格补贴。补贴的列收列支方法,各国有所不同。大多数国家直接将补贴全部列为财政支出,我国的价格补贴已经列收列支,而企业亏损补贴一向是作冲减收入处理,也不列支出,这样就使财政收支都减少了一块。(2分)

除了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以外,政府还提供某些专项补贴、财政贴息,还有税收支出实际上也是一种财政补贴形式。(2分)(2)财政补贴的分类

政府财政统计中的财政补贴项目是一种会计分类,不具有很强的经济分析意义。因此,理论界对于财政补贴还有若干其他分类:从补贴同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关系来看,可以区分出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和消费环节补贴;(2分)从政府是否明确地安排支出来分,补贴可有明补与暗补之分;从补贴资金的接受主体来做区分,可有企业补贴和居民补贴两类;从补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来看,可分为对生产的补贴和对消费的补贴;从补贴是否与具体的购买活动相联系来分析,又有实物补贴与现金补贴。(2分)

试述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及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

一、财政补贴影响的机理

财政补贴是一种转移性支出。从政府角度看,支付是无偿的;从领取补贴者角度看,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经济状况较之前有所改善。

财政补贴纵欲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它具有改变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需求结构的影响。

我们可以把财政补贴定义为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二、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

1、财政补贴能够加大总体购买力,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2、财政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投资,促进紧急增长。

3、通过出口退税,可以增强企业出口竞争力

4、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国家保障制度不健全和居民收入水平比较低,财政补贴由于不是居民自己用力赚的钱,是居民更容易舍得用于消费。

试述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财政补贴制度的思路。

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财政补贴的意义有五个:

(1)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

(2)以少量的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4)消除“排挤效应”。(5)社会经济稳定的效应。

正确运用财政补贴,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深化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财政补贴制度:在总量上,减少财政补贴项目,压缩财政补贴规模;在结构上,规范补贴方式,调整分配格局。(2)改革补贴方式,重新规范财政补贴的重点和范围。(3)改革财政补贴制度的配套措施。

1)建立以市场价格为主体的价格体系和有效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2)转换国有企业经营体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3)进一步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4)改革工资制度和住房补贴制度。5)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试述税收支出概念以及提出这一概念的意义 税收支出:(亦称税收优惠)泛指那些与正规税制结构相背离的特殊减免条款项目构成的“税收支出体系”。

具体可定义为: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这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第七章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

第一节财政收入分类

1.根据我国新预算法,有哪四类财政收入?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

2.什么是全口径财政收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义的财政收入。四类收入预算综合。

3.根据收入形式分类,即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收入分类科目”列出的类级科目有哪些?

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第二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及我国的实证分析

1.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第三节财政收入的购成和非税收收入的关系

1.收费与税收的区别?

税收与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没有直接联系,税收收入一般不规定特定用途,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而

收费与政府提供的特定商品的服务有直接联系,专项收入,专项使用。

税收是作为政府一般的筹资手段,收费则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税收收入是政府在主要收入,必须纳入预算内统筹使用,收费则不同,全国性收费一般纳入预算内,部

门行收费和地方性收费则可作为预算外收入,按预算程序管理,形成政府性基金或由部门和地方自收自 支。

税收的法制性和规范性强,有利于立法监督和行政管理,而收费的法制性和规范性相对较差,容易诱发

乱收费现象,因为法制性不强的发展中国家应避免收费项目过多,并力求加强管理。

2.收费的特殊作用?

收取使用费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如私人物品的外部效应上有特殊作用。收取使用费有利于提高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

3.什么是政府性基金收入?

国家通过向社会征收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

会事业发展的支出的一种基金。

4.政府性基金按照支出用途分为哪7类? 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用于水利建设

用于城市维护建设

用于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 用于移民和社会保障 用于生态环境建设 用于其他方面

5.政府性基金的管理方式?

在一般公共预算之外编制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构成政府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6.什么是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市县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有关法律

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以土地所有者身份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所取得的收入。

7.什么是土地财政?

地方财政过分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现象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一节什么是税收

1.税收的三性及其含义?

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律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 税。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1.什么是纳税人

纳税主体。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什么是课税对象?课税对象主要分为哪三类?

税收客体。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所得、商品、财产。

3.什么是税率?分为哪三类? 课税对象的征税比率。

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4.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区别?

起征点,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收入未达起征点的低收入者不纳税,收入超过

起征点的高收入者按全部课税对象纳税;

免征额,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全部纳税人,不论收入高低,同等享受免 税额待遇。

起征点照顾低收入者,免征额是对所有纳税人的普惠照顾 第三节税收原则

1.公平类税收原则有哪些?主要含义?

收益原则,各社会成员应按各自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中享受的利益来纳税,或者说政府提供公共物品 的成本应按各社会成员享用份额来承担

能力原则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按各人的实际支付能力分摊,收入高的人多分摊,收入低的人少分摊。

2.效率类税收原则有哪些?主要含义?

促进经济发展原则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在保证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应有利于经济发展,力图对经 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征收费用最小和确实简化原则尽可能将征纳双方多的征纳费用减少到最低限度 确实对纳税人课征对象税目税率以及征管方式和纳税手续做出明确清晰地规定 简化税收规章制度简便易行

3.税收中性的含义?

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两层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 的干扰。特别注意,税收的中性原则,并不意味着取消或忽视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而应在市场

起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有效地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使税收机制与市场机制两者取得最优的结合。第四节税负的转稼与归宿

1.税负转稼的方式有哪些?具体含义?

前转方式:又称为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抬高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后转方式:又称为逆转,指在纳税人无法实现前转时,通过压低进货的价格以转嫁税负的方式。

其他转嫁方式。如混转或散转、消转和税收资本化等。

2.税负转稼的一般性规律?

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 易转嫁。

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税负交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商品税负难以转嫁。对垄断型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第十一章我国现行税制

第一节商品课税

1. 什么是商品课税?我国目前的税制而言,商品课税包含哪几种税种? 泛指所有以商品为征税对象的税类

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关税及一些地方性工商税种。

2. 什么是增值税?

就商品价值中增值额课征的一个税种,它是我国商品课税体系中的一个新兴税种。

其中,增值额是指企业生产商品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相当于商品价值中扣除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 价

值C之后的余额,即V+M部分。

3. 根据对购进固定资产价款的处理的不同,增值税分为哪三类?具体含义? 生产型,计税依据中不准抵扣任何购进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生 产总值

收入型,只准抵扣当期计入产品成本折旧部分,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收入

消费型,准许一次全部抵扣当期购进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价款,计税依据只包括全部消费 价值

4. 增值税计征方法中的“扣税法”的含义?

①将纳税单位纳税期内新创造的价值逐项相加作为增值额,然后按适用税率求出增值税额,称为“加 法”

②从企业单位纳税期内的销售收入额减去法定扣除额后的余额,作为增值额,称为“减法”

③不直接计算增值额,而是从按销售收入额计算的税额中,扣除法定外购商品的已纳税金,以其余额

作为增值税应纳税额,通常称为“扣税法”

5. 什么是消费税?消费税的纳税人?消费税的作用?

消费税的课税对象是消费品的销售收入,是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中新设置的一种商品课税。

凡从事生产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均为消费税纳税人 在组织财政收入和引导消费方向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调节消费、治理污染以及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其重要作用

6. 什么是营业税?以建筑业为例,说明营业税和增值税两税并行征收存在的问题。

营业税是以纳税人从事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属于商品课税的范畴,其主要特 点是计算征收较为简便。第二节所得课税

1.什么是所得税?我国现行所得税的主要税种? 所得税是对所有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总称。

2.根据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3页,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计算个人所得税。

第三节资源税与财产税

1.资源税有哪两种课征方式?

①以自然资源本身为计税依据,这种自然资源必须是私人拥有的 ②以自然资源的收益为计税依据,这种自然资源往往为国家所有 2.财产税有哪两种课征方式? ①以财产价值为计税依据 ②以财产收益为计税依据 3.资源税与财产税的特征? ①课税比较公平

②具有促进社会节约的效能 ③课税不普遍,且弹性较差

第十二章国债和国债市场

第一节国债原理

1.什么是国债?

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 的国家债务。

2.什么是可转让国债、凭证式国债?记帐式国债? 可转让国债可以进入证券市场自由买卖

凭证式采取不印刷实物券而用填制国库券收款凭证

记账式凭证利用电脑系统完成国债发行、兑换的全过程 3.什么是国债的期限结构?

国债期限结构,以偿还期为标准,国债可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长期国债和永久国债。

第二节国债的经济效应

1.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含义?

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

2.国债的政策功能?

弥补财政赤字:用国债弥政赤字,实质是将不属于国家支配的民间资金在一定时间内让渡给国家使

用,是社会资金使用权的单方面转移。筹集建设资金

调节经济:国债是对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是财政调节的一种重要手段。

第三节债务负担率和债务依存度分析

1.什么是债务负担率?

国债(包括国内外债务)是弥补在财政赤字的唯一来源,赤字是一种流量而国债负担是赤字积累 的余额,所谓国债负担率是指国债余额占GDP比重。

国债负担首先是要支付利息,并计入预算的经常支出,当国债规模还比较小的时期,付息负担微不足

道,随着国债规模逐渐增大付息负担也随之增大,当达到占经常性支出的一定比例时,就会排挤其他

经常性支出,而导致财政状况的恶化。

国债负担其次是还本负担,国债的特点是以税收作保证的政府信用债务。

2.马约规定的赤字率和债务(负担)率是多少?作用是什么?*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赤字率3%、债务率60%。

3.什么是国债依存度?

国债依存度:说明财政支出中有多大比例是依靠国债来支付的。

4.比较衡量国债依存度的不同方法,并分析我国当前国债依存度的情况。国债依存度是指当年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之比。它说明财政支出中有多大比例是依靠国债来支付的。有三种不同的计量方法: 第一种计量方法,存在不合理支出。

第二种计量方法,能够准确反映国债依赖成度。第三种计量方法,对我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国际上关于国债依存度公认的警戒线是20%。我国国债依存度在下表的第二种和第三种计量结果中存

在的问题是:我国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偏低,仅为30%。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是允 许地方政府发债。第四节国债市场及其功能

1.什么是国债一级市场?国债二级市场?

国债发行市场:指国债发行场所,又称国债一级市场,一般是政府与证券承销机构如银行、金融机构

之间的交易,通常由证券承销机构一次全部买下发行的国债。

国债流通市场:是国债流通的场所,又称国债二级市场,一般是国债承销机构与认购者(包括中央银

行)之间的交易,也包括国债持有者与国债认购者之间的交易。

2.国债市场的两种功能? 国债作为财政政策工具,国债市场具有顺利实现国债发行和偿还的功能

国债作为金融政策工具,国债市场具有调节社会资金的运行和提高社会资金效率的功能

第五节政府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

1.直接债务、或有债务的含义?

直接债务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承担的债务,不依附于任何事件,是可以根据某些特定的因素来预测

和控制的负债,如政府的内外债及由法律规定的养老金负债等。

或有债务是指由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是否会成为现实,要看或有事项是否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

债务是否最终要由政府来承担

2.显性债务、隐性债务的含义?

显性债务(即被法律或者合同所认可的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即反映公众和利益集团压力的政府道 义上的义务)

3.直接显性、直接隐性、或有显性、或有隐性四类债务的基本内容?

4.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政策的主要内容?

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融资权限,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同时,坚决制止地方 政府违法违规举债。

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

第一节国家预算概述 4.什么是国家预算?

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

5.根据我国新《预算法》的规定,预算包括哪几类? 一般公共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6.国家预算管理的5个原则是什么?

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性 第二节依法推进理财,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3.怎样理解部门预算是全面反映部门收支活动的预算?

既反映一般预算的收入与支出,也反映基金预算的收入与支出;在部门一般预算中既要反映预算内收支,也反映预算外收支,在预算内收支中,既要反映财政部门直接安排的预算拨款,也要反映经济发展委员会机关事务管理局和科技部门等具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安排的资金。

4.什么是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

5.政府采购当事人包括哪些?

采购人、供货商、和采购代理机构

6.政府采购方式有哪几种?

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其他采购方式

7.政府采购程度分为哪三个阶段?

确定采购要求、签订采购合同和管理执行采购合同

8.我国《政府采购法》中关于对外开放的内容? 政府采购对外开放要循序渐近,有序进行。

政府采购不仅限于本国市场,外国厂商也可以参与政府采购竞标

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民族产业,要利用法律手段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我国市场,保护政府采购市场,促进国内工业的发展。

9.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含义?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 10.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基本内容(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理解)。

从收入方面看,主要是收缴分类,规范预算外收入并减少各部门和单位的资金占压。

从支出方面看,主要是收支脱钩,即执收单位的收费和罚没收入不再与其支出安排挂钩,单独编制支出预算,交由财政部门审批 第三节深化管理预算制度改革

1.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一)完善预算体系,积极推进预算公开 1.完善政府预算体系。2.健全预算标准体系。3.积极推进预决算公开。

(二)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建立跨预算平衡机制 1.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2.改进预算控制方式。3.建立跨预算平衡机制

(三)加强财政收入管理,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1.加强税收征管。2.加强非税收管理。

3.全面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管理 1.优化财政支出结构。2.优化转移支付结构。

3.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管理。

4.加强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管理。

五)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绩效 1.做好预算执行工作。2.规范国库资金管理。

3.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4.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六)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风险。

(七)规范理财行为,严肃财政纪律。

第十四章预算管理体制

第一节概述

1.什么是预算管理体制?其核心是什么?

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地方财政各级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

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各级预算管理体制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它的主要标志是各级预算主体独立自主程度

2.简述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

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

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

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

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就体制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经济进行调整。

3.简述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功能。弥补纵向财政缺口 弥补横向财政缺口

弥补地区性公共物品辖区间的外部效应 支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4.什么是无条件专项拨款和专项拨款?

无条件均衡拨款是指一旦确定拨款数额,无附加条件地归地方自主使用

专项拨款是一种与无条件均衡拨款相对应的有条件的制定用途的款项,是转移支付的辅助形式

5.什么是粘蝇纸效应?

所谓粘蝇纸效应,是指上级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拨款可以“粘住”接受拨款的一级政府,不会将拨款用于增加个人收入,而是用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第二节中国分税制改革

1.简述1994年我国分税制改革支出责任与收入划分的基本方案。

第三节分税制的运行及其进一步完善 1.我国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效果

第十五章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

第一节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概述 7.什么是财政平衡?

是指预算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收支对比不外是三种结果:一是收大于支,有结余;二是支大于收,有逆差,即财政赤字;三是收支相等。

8.预算赤字、决算赤字和赤字政策的区别。

预算赤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在收支安排上就有赤字。决算赤字:是指预算执行结果支大于收,出现赤字。

赤字政策:是指国家有意识地运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即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赤字政策是政府的人为调整,而预算赤字和决断赤字则是客观反映,非人为的。

9.财政赤字有哪两种计量口径?

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经常支出

10.我国目前财政赤字的计量方法?

财政赤字或结余=(总收入+无条件捐赠)-(总支出+净增贷款)

11.什么是结构性赤字?什么是周期性赤字?

周期性赤字是指一国财政赤字中因经济周期性波动而产生的部分。例如,随着经济增长放缓,税收下降及福利支出上升,财政赤字会趋于恶化。经周期性调整后的财政赤字剔除了经济周期性波动对预算的影响。

结构性赤字则是指那些非政策性或常规的税收调整和支出变动引起的赤字。比如说,税收下降了,但政府的支出并没有相应地减少,从而导致的政府预算赤字。

第二节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11.在一个封闭型经济中,财政赤字由谁来弥补?

12.在一个开放型经济中,财政赤字可以由谁来弥补?(267)

13.财政赤字有哪些融资方式? 债务融资和货币融资

第三节(略过)

第十六章财政政策

第一节财政政策概述

6.什么是财政政策?

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7.财政政策的主体的含义。

政策主体指的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财政政策的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主要是中央政府。政策主体行为的规范对政策功能发挥有关键作用。

8.财政政策的一般政策目标是有哪些?

A经济的适度增长:1,保持平稳较快地增长;2,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4,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5,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经济结构协调发展:城乡之间,GDP总量和人均GDP之间,经济建设和民生服务之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

B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把物价总水平的波动约束在经济稳定得法站可容纳的空间 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

C收入的合理分配;各行业间,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合理控制。社会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工作压力减少,可支配收入增加,休闲活动增加等)

9.财政政策工具有哪些?

主要有税收,公共支出,政府投资,公债等

10.税收的调节作用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① 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② 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主要手段 ③ 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11.公共支出的含义和种类? 是指政府满足纯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它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是一种政府的直接消费行为,转移性支出通过将货币收入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

12.政府投资的含义?政府投资的项目主要有哪些?

指才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支出,它最终将形成各类型的固定资产。主要有自然垄断特征,外部效应大,产业关联度高,具有示范和诱导作用的公共设施,基础性产业以及新兴的高科技主导产业。

13.财政政策的类型及划分标准

(1)根据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财政政策可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2)根据调节国民经济总量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积极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载体主要是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通过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

中性(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收支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既不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产生紧缩效应。

第二节财政政策的传导和效应

2.财政政策工具的作用会通过哪些媒介传导出去? 主要的媒介是收入分配,货币供应与价格 第三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2.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手段主要有哪些?(290页)

3.什么是松的(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来说,什么时候采取松的政策措施?什么时候采取紧的政策措施?(292页)

第四节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

1.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的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哪些?(300页)

下载陈共第七版人大出版《财政学》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陈共第七版人大出版《财政学》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政学习题 18

    第十八章 收费与价格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规费的是: A、过桥收费 B、护照费 C、商品检验费 D、毕业证书费 2、下列项目中属于使用费的是: A、律师执照费......

    财政学 陈共版 复习资料

    1.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政府提供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 2.外部效应:指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对其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即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

    财政学 陈共 第七版 课件

    课程思考 什么是财政? 什么是财政学? 为什么学习财政学? 如何学习财政学? “财政” 释义 来源于日语; 从汉语字面可分解为: 政 + 财 政府(活动) 资金(活动) 政府活动领域 应急管理......

    《财政学》习题、答案1(共五则)

    公共需求的特征1)公共需求满足的受益外在性2)公共需求的整体性3)公共需求一般通过公共机制来满足。 财政是如何产生的(1)财政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2)为了维持国家机构的存在并保......

    财政学-习题答案(精选五篇)

    第1章 总论 一、复习题 1.选择题 (1)下述( D)研究课题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 A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B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

    财政学课后习题答案

    2.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垄断。信......

    财政学习题(五篇范例)

    第一章导论 略 第二章市场失灵与财政的职能 一、基本概念 帕累托最优 完全竞争市场 公共产品或服务 外部效应 垄断 规模报酬递增 市场不完全信息不对称 优值品 洛伦兹曲线......

    《财政学》(陈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八版)复习思考题总结

    《财政学》练习题(陈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财政学》第八版) 一.单项选择题 1.( )提出新型政府——市场观,认为当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主张政府进行“粗调”。 A、理性预期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