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二首》课文讲解(大全)

时间:2019-05-13 08:03: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二首》课文讲解(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二首》课文讲解(大全)》。

第一篇:《诗二首》课文讲解(大全)

学习本课的两首现代诗,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郭沫若借助街灯与明星之间的关联,从现实的街市想到天上的街市,又想象出街市上陈列的珍奇,天街上闲游的牛郎织女和他们手提的灯笼;吴望尧则将太阳想象为巨船,将一日想象为航程。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想象,将诗的文本转化为自己的阅读感受,想象出更丰富、更细致的图景,从而获得审美体验和初步的欣赏能力。要在语文实践中自然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语文能力,而不要灌输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歌的文本,写一个想象的片段,描述天街的热闹繁华,或者太阳船上船员目睹的奇丽风光;还可以提供一些多媒体材料,让同学自由自在地展开联想和想象,与全班同学分享交流。总之,要将阅读、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

本课的“思考探究”一积累精彩语言,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思考探究”

二、三分别引导学生体会两首诗中的想象。“积累拓展”四积累相关诗句。“积累拓展”五结合写作实践,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自主想象和表达。

第二篇:unit2课文讲解

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

At the end of the 16th century, about five to seven million people spoke English.译文:在16世纪末,大约有500万至700万人说英语。

【注释:at the end of „:在„末尾;at the end of the day最终,到头来;be at(have come to)the end结束,完成;be at the end of到了„的尽头;几至耗尽; all ends up完全地,彻底地;in the end最后,终于;by the end of„:到„为止。】

Nearly all of them lived in England.译文:他们几乎都住在英格兰。

Later, in the next century, people from England made voyages to conquer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and because of that, English began to be spoken in many other countries.译文:后来,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来自英格兰的人航行征服其它地方,因此,在许多其它国家开始说英语。

【注释:because of意为“因为,由于”,后跟名词、代词或动名词,在句中作状语;owing to意为“把成绩或功劳归功于„”,在句中作状语和表语, 如He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English owing to your tutorship..而due to则是指“把失败或挫折归咎于„”,在句中作状语和表语,如: Due to the extreme cold, we were unable to plant the trees.由于天气很冷, 所以我们无法去植树。thanks to意为“幸亏”,只作状语,如:This is a great success,thanks to your help.】

Today, more people speak English as their first, second or a foreign language than ever before.译文:如今,人们比以前更多地把英语当成第一、第二或一门外语。

【注释:as介词,意为:当作,作为。】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even if they don’t speak the same kind of English.译文:即使当地说英语的人说的不是同一种英语,他们也能彼此懂得。

【注释:①native speaker说本族语的人,。native(常与to连用,指动植物)特产的,原产于;(也可以指品质)与生俱来的,天赋的,天生的。如:

1)Banana is native to Taiwan.香蕉是台湾的土特产。

2)He has a great deal of native intelligence, ability, charm, etc.他天生聪明、能力强、有魅力等。

②even if = even though意为“即使,尽管”,引导让步状语从句。如:I wouldn't lose courage even if I should fail ten times.即使要失败十次, 我也绝不灰心。

{试题

⑴ Many of them turned a deaf ear to his advice, ____ they knew it to be valuable.A.as ifB.now thatC.even thoughD.so that

⑵ Allow children the space to voice their opinions, _____ they are different from your own.A.until B.now that C.even thoughD.as though 】

Look at this example:

译文:看这个例子:

British Betty:Would you like to see my flat?

译文:英国的Betty:你愿意来看我的公寓吗?

【注释:Would you like to „:愿意,意欲; would like sth.想吃...; 想要....】

American Amy: Yes.Id like to come up to your apartment.译文:美国的Amy: 好的,我很想来看你的公寓。

【注释:①come up:走近,上来,发芽,发生,(意见、观点)被提出,(太阳、月亮)生起。

1)He came up and introduced himself.他走上前来作自我介绍。

2)I’ll let you know if anything comes up.如果发生什么事的话,我会让你知道的。

注意:come up with表示:想出,提出。

They thought about it for a long time, but still couldn’

t ____ a solution.A.come up B.come up with C.get along with D.come out}②flat(英)公寓;apartment(美)公寓。

③I’d like to „: 我愿意„;我很想„】

So why has English changed over time?

译文:为什么英语会随时间而改变呢?

【注释:over time随着时间的过去。】

Actually all languages change and develop when cultures meet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译文:实际上,在文化碰撞和交流过程中,所有语言都会改变和发展。

【注释:①meet with偶然碰到,碰到;遭受,受到;和„会面。

②communicate with„:与„联系,与„交流,与„沟通。】

At first the English spoken in England between about AD 450and 1150 wa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English spoken today.译文:起初,在公元450年至公元1150年在英国所说的英语不同于现在所说的英语。

【注释:①at first起初,开始。

②spoken in England between about AD 450 and 1150,以及

spoken today是过去分词短语作定语,相当于定语从句

which was spoken in England between about AD 450 and 1150.注意:过去分词作定语表示该分词与所修饰的词之间的关系式被动关系。

③be different from„: 与„不同。】

It was based more on German than the English we speak at present.译文:当时的英语更多地是以德语为基础,而不是以我们今天所说的英语为基础

【注释:more„ than „:与其说„ 不如说„.。如:

He is more lazy than stupid.与其说他蠢笨,不如说他懒惰。

注意:⑴more than + 名词,表示“不仅是,不只是”,相当于not only;如:Hibernation is more than sleep.冬眠不仅仅是睡觉。

⑵ more than + 数词,表示“超过,多于”,相当于over;

如:There are more than 50 students in our class.在我们班有50多名学生。

⑶ more than + 形容词/副词,表示“非常,十分”,与“very”同义;如:In class, she is more than attentive.在课堂上,她非常认真听课。⑷ more than + that sb.can/could do oneself.表示“超出某人能力范围,或超出了„范围”。

如:The job is more than I can do myself 那工作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

⑸ no more than意为“只有、仅仅”,相当于only;

而not more than表示“至多,不超过”,相当于at most;

{Mr.Brown is ____ a teacher to us;we look on him as our friend.A.more than B.more or less C.less than D.more and more }②be based on „:以„为基础。注意:可以用based on的独立结构形式作状语,类似于according to.On the base of„:以„为基础。

____ on this report, the English government decided to ask Captain James Cook to go and look for this continent.A,Having based B.Basing C.Based D.To be based }③at present目前,现

在。For the present现在,目前。

Be present at „:出席„。present sth.to sb.把某物作为礼物送给某人。】

Then gradually between about AD 800 and 1150, English became less likeGerman because those who ruled England spoke first Danish and later French.译文:然后,在公元800年至公元1150年期间,由于那些统治英格兰的人先说丹麦语,后来又说法语,这样英语就逐渐变得不像德语了。

【注释:① become less like变得不像。

②who ruled England是由who引导的定语从句,who为关系代词,代指前面的先行词those,用于指“人”。

③{辨析:rule, govern, control都有“管理,支配,控制”之意,当govern和rule用作“统治,控制”一个国家时,可以互换。但,⑴rule是正式的、庄重的的用语,常用贬义,比govern更专权地管理或统治,含有专制或独裁的意味。

⑵govern指靠权力、专制或按宪法来系统地管理、统治国家、城市、机构等,含有需要知识和判断力来治理和管理的意味。

⑶control指人对事物的一般控制与约束,含有强制使其服从的意味。{试题:1)Alexamder the Great _______(over)a large empire.2)She couldn’t ________ herself that moment.答案:1)ruled;2)control} }】

These new settlers enriched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especially its vocabulary.译文:这些新定居者丰富了英语语言,尤其是在词汇方面。

【注释:①enrich是en + rich构成的派生词,意为“使丰富”,其结构式为“en + 形容词”,(比如:enlarge扩大,encourage鼓励)。

②especially表示递进关系,意为“尤其是”,而specially则表示目的,意为“专门地,特殊地”。

试题:1)he despised them all, _______ Sylvester.他瞧不起他们所有的人,尤其是西尔维斯特。2)I came here ___________ to see you.我特地到这里来就是为了看你。

答案:1)especially; 2)specially。】

So by the 1600s Shakespeare was able to make use of a wider vocabulary than ever before.译文:所以,到了十七世纪莎士比亚比以前能使用更为宽泛词汇。

【注释:make use of„利用,使用; make full use of„充分利用;make good use of„好好利用;make little use of „不充分利用;take full advantage of„充分利用。

In my opinion, the old shopping bag can still be made use of.In 1620 some British settlers moved to America.译文:在1620年,一些英国移民移到美国。

Later in the 18th century some British people were taken to Australia too.译文:后来,在18世纪一些英国人也被带到澳大利亚。

【注释: sb.is taken to sp.某人被带到某处。】

English began to be spoken in both countries.译文:在这两个国家开始说英语。

Finally by the 19th century the language was settled.译文:最终,到19世纪这种语言稳定下来。

【注释:settledadj.不变的,不大可能改变的,稳定的.例如:

Once we get settled, we must ask the neighbours in for

coffee.我们一安顿下来,就一定请邻居来家里喝咖啡。】

At that time two big changes in English spelling happened: first Samuel Johnson wrote his dictionary and later Noah Webster wrote The American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译文:当时,英语拼写出现两大变化:首先Samuel Johnson写了一部词典,后来Noah Webster写了美国英语词典。

注释:at that time当时,在那时】

The latter gave a separate identity to American English spelling.译文:后者对美国英语拼写给予单独特性。

【注释:the latter后者;与其意思对应的是the former“前者”;latteradj.后者的,后半的,接近终了的;

lateadj.迟的,晚到的;

lateradv较晚地;

latelyadv.近来,最近,不久前。

例如:1)Have you seen him lately?你最近见到过他吗?

2)We later learnt that this wasn't true at all.我们后来了解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English now is also spoken as a foreign or second language in South Asia.译文:现在在南亚,英语也作为一门外语或第二语言。

For example, India has a very large number of fluent English speakers because Britain ruled India from 1765 to 1947.译文:例如,由于英国从1765年至1947年统治印度,所以印度拥有大量的能流利说英语的人。

【注释:①a large number of „许多,大量的。注意以下短语后跟的名词不同:

(1)a large/ great/ good number of(2)a great/ good deal of

(3)a great/ good many + 可数名词

(4)a great/ large amount of+ 不可数名词

(5)a good fewn.[c]

(6)quite a littlen.[u]

(7)quite a fewn.[c]

(8)the number of + n.[c]

(9)a lot/ lots of

(10)an amount of + n.[u]

(11)a great/ large quantity of + 可数名词复数

(12)a quantity of + n.[c,u]

(13)large quantities of 或不可数名词

(14)amounts of + n.[u]

(15)plenty of + n.[u,c]

(16)quantities of + n.[u,c]

During that time English became the language for government and education.译文:在此期间,英语成为用于政府和教育的语言。

English is also spoken in Singapore and Malaysia and countries in Africa such as South Africa.译文: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非洲一些国家如南非也说英语。

【注释:such as用来列举出前文所讲的同类人或事物的部分内容,意为“例如,比如”。如:We dislike people such as him.我们不喜欢像他这号人。】

Today the number of people learning English in China is increasing rapidly.译文:如今,中国学英语的人数在快速增长。

【注释:the number of „作主语时,其后的谓语动词使用三单式形式】In fact, China may have the largest number of English learners.译文:事实上,中国可能拥有学英语的人数最多。

【注释:in fact事实上。】

Will Chinese English develop its own identity? Only time will tell.译文:中国英语会形成自己的特色吗?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

第三篇:《风筝》课文讲解

鲁迅先生的〈风筝〉写于1925年。从内容上看,他回忆了他在少年时曾撕毁过童年的弟弟一只风筝的往事。而联系1925年前后那个时代背景,联系鲁迅这短时期在黑暗中冲锋陷阵的战斗,我们便知道这决不是撕掉一个小风筝这样的小事,而是通过这件小事的记叙,形象地说明了在封建礼教笼罩下的一个巨大悲剧。

什么是悲剧?其基本特点是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结局。鲁迅自己也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为什么说鲁迅先生写的是一个巨大的悲剧呢?

制风筝与撕风筝,代表着两个方面。制风筝是童心、是天性、是人生、是童趣;撕风筝则与之相反,是伤害、是摧残、是毁灭、是冷酷、是虚伪、概言之,是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对人、尤其是对儿童的无情压制。撕

风筝并非偶然、并非随意,鲁迅在前面已有铺垫:“因为我以为这(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玩艺”。什么是有出息?什么是没出息?中国几千年来的约定俗成早有解定,比如〈红楼梦〉中的贾政及其它人也认为贾宝玉这样玩下去是没有出息的。如果读正经书参加科举,然后做官,才是有出息的。因此撕风筝是手段,纳入封建规范才是目的。虐杀童心和保持天性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两方面的对比力量对比悬殊,其实强弱已是无可比了。鲁迅说:“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封建社会中的等级观念就是尊卑长幼四个字,长兄为父,这个级别岂是小小顽童敢与之对抗的么?而且鲁迅在前一段已说:“……十岁内外,多病,瘦弱不堪……”有岂是大哥的对手。这完全是异常恃强凌弱的暴虐攻击,小小的弟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爱物被糟蹋,只有忍受欺凌,甚至没有想到忍受痛苦这一类的感情,而“完全的胜利者,傲然出走了”。

这是悲剧,但鲁迅并没有停留在这种表象的描述,他以锐利的笔触作了深深的解剖。

中年的鲁迅觉醒了,对自己深刻地自责与惩罚,千百年来做兄长以自己是非标准去要求弟弟,以至于训斥大骂,是家常便饭,即使明知管错了,也以出于好心而原谅自己。而鲁迅不,他自责心似铅块。尽管他未必就如贾政希望宝玉那样地希望弟弟,未必如封建卫道士那样完全明白他在做什么。然而,事实上做了,鲁迅便决不宽恕自己。这个可怕的错误,无法挽回,补救都做不到。即使如今“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起放。”也还是不能时光倒流,不能使弟弟再回到童年,因为“他早以有了胡子了”。这还是就事论事的分析。于是他想到去“讨他宽恕”,弟弟可能不宽恕,可能宽恕。出乎意外地谈不上宽恕与否,弟弟完全忘却了,“有过这样的事么?”他完全不记得了。这就更不可挽救,无法弥补了。这是个

更大的悲剧,对弟弟、对鲁迅、对所有的人、对社会都成了一个永远无法挽回的悲剧。

被欺凌者,忘却了被欺凌的事,便没有痛苦,便没有反抗,便没有改变的要求,便没有历史的变革与前进。忘却了,一切严重的事烟消云散依然故我。以撕风筝这件事或这类事说,便将千年万年继续下去。可怕的麻木!

鲁迅写的撕风筝这件事,正是封建伦理扼杀童心、天性才是鲁迅所以“心很沉重”的真正意义所在。这才是社会的、民族的巨大的悲剧。

鲁迅在大胆的解剖自己的同时,解剖着民族、社会、国家以至世界。在这一个没流血、没有死亡的悲剧性的故事中,心中的血汩汩而流。

当然,《我的兄弟》是独立的一篇作品,它表达一种愧疚之情,说明压抑儿童游戏的本能是错误的,甚至是残酷的。《风筝》也写了这些,也表现了这种感情和这种思想。但是,《风筝》毕竟是一篇崭新的作品,它表达的内容就不仅仅是这些。《风筝》的开头和结尾都写着一个被压抑、被封锁住的春天。如果说《雪》是在冬日里寻春,那么《风筝》却是在春风里感到冬的肃杀。这仍然是一首关于春天和青春的诗,是鲁迅在继续“寻求那逝去的青春”。

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文章以风筝为引 控诉。全文虽以叙事为主,但深深地融汇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关键的地方,则又通过凝炼的语言,作了画龙点晴的点染,使文章感情的表达更加明朗。

“我”的回忆是对封建宗族制度的摧残儿童的控诉,——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我”经过深刻反省认识到这一地可挽回的过错过后,心情无比沉重。这种忏悔意识,否定

了旧“我”,催生了新“我”,“我”的思想演进轨迹明晰了,“我”的复杂心理状态显示了,正是这些原因,所以当“我”,看到北京天空中的风筝,而感到“惊异与悲哀”。

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作者在这里写出了小兄弟的精神状态,是被封建礼教所麻木的自然流露,这不单纯是胆小的缘故,其深层原因更是造成此种现象的依据。

第四篇:《女娲造人》课文讲解

马克思曾说,神话“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是先民解释世界的尝试。“女娲造人”的传说也是如此。课文所讲的这个故事,是根据《风俗通》的有关记载改编的,叙述了女娲造人的过程,表现了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精神。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于人道色彩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文章清新、质朴,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

学习本课,可从两个层次引导同学。一是女娲造人故事本身属于先民的创世神话,可以引导同学认识到,先民们是如何从自己的生活现实出发,努力理解人类自身的起源,展开神奇的想象的。二是与原始故事文本相比,本文作者在改写时也运用了生动的想象,将古籍的寥寥数语扩充为一个有真实感的故事。教师可以多补充一些课外阅读材料,指导同学阅读中外神话故事,从而激发自己的想象。

第五篇:《老王》课文讲解

这篇课文语言平实,内容也不复杂,只要补充一些背景知识,学生读起来没有太大难度。教师可以将一般性的教学内容更多地交由学生自学,自己则引导学生将学习引向深入。

在确定本文的阅读教学重点时,大致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

第一个角度以老王这个人物为核心,教学重点包括理解人物形象(特别是人物的品质),赏析作者按特定顺序、线索将细节串成整体的写法,品味作者描写老王的词句,等等。总体而言,是要引导学生理解老王(包括“我”)的善良,学习作者表现人物“苦”与“善”的手法。这个角度不寻求对课文思想内涵的深度解读,对老王形象的解读也不超出“在最平常的事情中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来”①的层面,主要是在“写人散文”的维度上展开。教学中的拓展部分,多是由课文中的一些词句和背景知识,思考老王不幸命运的社会成因②。

另一个角度则以课文的结尾句为核心,从作者的“愧怍”反观“我”对老王的态度从“同情”到“愧怍”的变化,由此理解“我”和老王交往的实质,反思那种居高临下、缺乏真正尊重的同情,感受作者的自我批判精神③,并触及“老王眼中的‘我’”这一被文本遮蔽的内容④。这个角度的教学对文本的解读层次较深,因此对老王的人物形象、作者的语言运用等关注较少,即使有所涉及,也主要做纵深的开掘,较少进行文学性的赏析。当然,也可以从这一角度的反面出发,抓住“生命尊严”的主题解读课文⑤。只要教师对上述教学重点稍加研究,是比较容易设计出批判性阅读的教学活动的。

在“熟读精思”这一单元教学重点统摄下,部编教材中本文的预习和课后练习以后一个角度为主,而课标实验教材的课后练习基本采用前一角度,二者有明显的不同。以对文中多次出现的“线索物”的理解为例,课标实验教材的“教师教学用书”拈出老王的三轮车加以分析,部编教材的课后练习却要求学生思考:在“我”与老王的交往中,“钱”起到了什么作用?在预习任务中,即已提示学生关注“我”与老王怎么看待对方的问题。应该说,在部编教材的设计中,这篇课文教与学的难度都有所提高。

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注意教材编写意图的变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划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当教学内容的难度有所提高时,如果仍由教师主宰课堂,一味“讲”去,很容易将教学引入繁难偏重的歧途。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和适当的教学问题,充分信任学生,充分发动学生,教师在关键处点拨指导,才能将难度较高的教学内容有效分解,落实。

①路遥《平凡的世界》(第1部),P/137,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②参见韩军、车凤鸽、李军艳《〈老王〉课堂实录与点评》,《语文教学通讯》2015年02期。③参见孙绍振《贴近发现“愧怍”的自我》、黄玉峰《我教〈老王〉》,《语文学习》2007年11期。

④参见黄厚江《〈老王〉课堂实录及反思》,《语文教学通讯》2012年09期。

⑤参见王君《“活”出高贵的生“命”———〈老王〉课堂教学实录》,《语文教学通讯》2012年26期。

下载《诗二首》课文讲解(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二首》课文讲解(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课文讲解L76

    L76 April Fools’ Day 一.【词汇】英汉互译,并按要求完成词汇学习。 1. fool 1)cn. 傻瓜,呆子 eg. Don’t be a fool! 不要做傻事! You fool! 你真傻! 2)adj. 愚蠢的,傻的= foolish......

    《卖油翁》课文讲解

    本文很早以前就曾入选初中语文教材,是一篇生动有趣而又富于人生哲理的文言短文。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理解文言的表达特点,但具体到七年级学生, 更合适的教学目标是“感受”“体......

    《伟大的悲剧》课文讲解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是茨威格的一部著名的历史特写集,共12章,选取了12个历史故事———也就是他认为的历史上12 个人类群星闪耀的节点,来表现历史上非凡的时刻,伟大的人物。本......

    爱如茉莉课文讲解

    品味爱的细节 《爱如茉莉》课文讲解 沙迎迎 贝贝:《爱如茉莉》,题目好美!可我不禁又有一疑问:爱怎么能像茉莉呢? 晶晶:是呀, “爱如茉莉”,题目简洁、含蓄,让我觉得一股清新、芬芳之......

    《孙权劝学》课文讲解(合集五篇)

    教学要求 结合注释读懂课文,了解文章所讲的故事,能够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抓住本文以对话表现人物的特点,想象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口吻和心理, 感受人物形象。 重点难点 教学重......

    《土地的誓言》课文讲解

    《土地的誓言》是东北作家端木蕻良写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这是一篇类似散文诗的抒情散文 ,教学时如果不从“诗意”这个角......

    现代诗二首

    8* 现代诗二首 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单元:珍惜生命 板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是诗人汪国真的作品。全诗围绕“我微笑着走向生活”这一主题,采用......

    杜牧诗二首

    杜牧诗二首《赠别》 教学目标: 1. 在反复吟诵中体味诗的韵律和语言。 2. 领会诗中所蕴含的惜别感情。 3. 反复诵读并背诵。一、导入 1、我想问一下大家,面对离别,大家是什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