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爱情小说的历时性研究
时间的一维性或不可逆性,造成了一切历时性事物———如当代爱情小说———那自然演进的趋势。我们要显示的,就是爱情小说这种文学生态的自然进化趋向。
在新时期,爱情文学成了思想解放的突破口和文学发育的生长点。爱情题材的文学也有自己的“题材史”。在“文革”中,“爱情”曾作为题材禁区,严禁任何人踏入。这一题材,成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死亡地带”。在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中,爱情小说的作者们,作为前哨部队,发起了向题材禁区的一次次冲击。首先有一批思想尖兵,贾平凹、张抗抗、刘心武、陆文夫等,发表了虽显幼稚,很见胆略的一批作品(《爱的权利》、《爱情的位置》、《献身》等),冲开了禁区的缺口,向前挺进。不过,这批作品,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爱情文学,在几千年的禁欲主义之后,尤其是在“文革”的极端禁欲之后,不可能紧接着就出现真正的爱情文学,而只能作为过渡状态,出现“前爱情文学”、“准爱情文学”,即,并非正面地、细致地、透彻地描摩爱情,只是在为爱情争“权利”、争“位置”。当然,这些作品还有一个附带功能:为真正的爱情文学的出现酝酿情绪、训练技能,即,做好思想准备和技术准备。直到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才是一篇名副其实的爱情小说。它把一个情感富足者甚至剩余者(钟雨)的爱情,写得缱绻细腻、荡气回肠。这堪称一篇里程碑式的作品,意味着对“爱情”这一题材区划的正式占领。但是,“题材禁区”并非已完全占领,还有“禁区中的禁区”,那最后一个顽固碉堡有待拔除。那就是对性行为的直接描写。前述爱情小说,都只写情爱,不敢涉及性爱,更不能谈性欲,只围着它打外围战。性欲是爱情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生理基础,是“爱情之泵”,当然也就是小说尤其不该回避的。但中国古人,历来提倡“禁欲”、“无欲”,直至80年代,人性也还只有限地得到复原———“清心寡欲”而已。这道关口是难过的。经过一再地耽延,到80年代中期,终于打响了这场攻坚战。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朱晓平的《福林和他的婆姨》,王安忆的《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
事华晓妮对乔说:“‘乔总,你告诉我,你到底有没有第三者?’多么突然和莫名其妙的问题,他漠然地摇了摇头。‘你为什么不找一个?你应该有第三者!’她噙着眼泪责备他,‘你没有精神上的挚友,没有灵魂的支柱,终日无人倾诉,没有使心灵宽慰的地方,这日子太苦了!’„„‘你有权利安排自己的生活’。”至此,在作家们心目中,某些婚外恋已变得多么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华晓妮的激切是情有可原的,因为乔斯贝所身历的家庭生活,简直是对他的慢性谋杀。再往后则不同了。《无梦谷》(叶文玲)和《情爱画廊》(张抗抗)中所描写的,并非无爱的婚姻、并非不和睦的家庭(楚涧与鲁越之间、秦水虹与老吴之间),当碰到更投契的异性,情感满意度更高的婚配关系时,即弃旧图新。总之,作家们不再为笔下的婚外恋找借口。作品中性爱观的更新换代,不止于对婚外恋态度的改变,还有其他种种。如:人们不再张扬“山盟海誓”、“海枯石烂”式的古典性爱观,《小仙女》、《不系之舟》、《浪漫注解》等作品中,都不追求“天长地久”,亦不渴望“长相厮守”,他们只看重“曾经拥有”,只欣赏“潇洒走一回”和“过一把瘾”的洒脱态度。对爱情期待值不大,评价也不高。将其凡俗化、家常化、临时化。
当代爱情小说由集中表现作家们的共性,发展到突出显示每一人的个性。文学,原是差异性远胜一致性的:爱情,又是最个性化的一种情感。但新时期前半的爱情文学,仍是共性远远大于个性。那时,人们热情拥护当时的“话语霸权”,顺应“话语中心”的意向,甘受共同语境的局限,以从众性的群体思维模式,参与思想解放运动中的“集体发言”,体现出文学军团的集体意向。在《月食》、《墓场与鲜花》,《我应该怎么办?》、《三生石》、《土壤》、《天云山传奇》、《土牢情话》等一大批作品中,表现出对“四人帮”共同性的愤慨,对左倾专制一致性的批判。而在《未亡人》、《爬满青藤的木屋》、《山道弯弯》、《银杏树》、《心祭》、《枫林晚》、《井》等同样也是一大批的作品中,同一性地表现出反封建的思想激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家们不愿再一遍遍复述已成为教条的社会公理,不再肯当“时代的传声筒”,或“精神权威的学舌者”,他们要自己推理、自己判断、自己求证出不重复别人、也难为别人所重复的独家观点。他们也确实夺得了自我独享的话语权。他们于是标新立异,甚至搞异端邪说。张笑天在《公开的“内参”》中,借大学生康五四之口,做了显得简单明了,因而很有迷惑力的推算:婚外恋仅伤及一人,而成全了两人,这种二比一的关系,实质上不是更道德吗?张抗抗则在《情爱画廊》中,声称一夫一妻制太走极端,不可能真正实现。真有旁门左道之嫌!显然,这时的作家们,表现的已不是“群我”的思想认识,而是“单我”对性爱人生的思考与探索,显示了他们思想的独特性。新生代更加不趋同、不从众,他们极力求异。他们自觉地游离于群体之外,有意避免当“时代的传声筒”或“人民的代言人”。不愿人云亦云,不愿按早已成为公理的社会决定论、文化决定论、心理决定论等演绎故事情节。为了避免重复和雷同,为了免当应声虫,他们总是绕开前人已有的结论,自己独辟蹊径,找出一些很冷僻的理由,来解释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如《大热天》这个短篇小说,以某一大热天气温的升降变化,解释一对青年男女感情的升温和冷却。《太阳很好》中的女主人公宁洁丽,她那受伤的心灵,按作者何顿的安排,竟是“被十月的阳光医治好了”。宁洁丽自称是“刚刚受过阳光教育的我”。在作者看来,人类所存身的大自然,尤其是太阳,使他们有自我修复能力、情感再生能力。再不幸的人,受到欣欣向荣的整个自然界的感召,也会逐渐恢复生机与活力。总之,新生代以“边缘化的立场”、“私人式的写作”,显示“私语化的倾向”,得出的,当然也就是享有专利权的结论,可以说是“个性化”到家了。这种“个性化”,当然,主要展露的不是事物的客观性,而是作者的主观性。
爱情小说中的爱情,呈现出从简单化向复杂性的演变趋势。《结婚》、《我能爱他吗?》、《清油河上的婚事》、《高洁的青松》等早期作品,人物的性格粗线条、思维简单化、思维直线式,回避真正深刻复杂的矛盾冲突。《高洁的青松》中,为妻的陈静是个向“四人帮”投降变节的软骨头。她因“挽救”不回“走资派”丈夫,为了表示“划清界线”,决绝地离家出走。于此时,不管夫、妻,还是子女,都没有片刻的犹豫、丝毫的伤感,及些微的困惑。家庭的解体,竟激不起家庭成员一点儿情感的涟漪。这种处理方式,是有点儿太简单化了。这种倾向,对爱情小说而言,实属致命的弱点。爱情小说原应有一点儿“揭秘性质”,揭示当事人内心的堂奥。早期的作者,失去了这个有利的机会。后来的爱情小说,则日见复杂起来。《无人倾诉》中的杜启明,始终动摇在妻子与情人之间。他在与情人相处时,会牵挂着妻子,因而心不在焉;而和妻子在一起时,又对情人抱有深重的负疚感。在《城市爱情》中,情侣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十分地复杂化;冷军爱岳影儿,岳影儿爱冷平,冷平爱林默兰,林默兰爱李小山,李小山在海外与别的女人有瓜葛。这真成了情感上的连环套,有时会把读者绕在里头出不来。
我们还要探讨从“抽象概括性”,向“具体细节性”的转变。早期的爱情小说较为幼稚,粗陈梗概。大多用于说明文式的叙事语言,交待出情节的进展,勾勒出故事的框架,“抽象概括性”较强。比如,《归宿》中陈慧芳的丈夫杨剑平1957年被打成了右派,发配到远方去劳改。她坚定不移地等着他,等了22年。这22年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对此,文中只有一句概括性的说明:“为了她,他受尽煎熬无怨;为了他,她历尽辛酸坚守。”22年来,她在人们的白眼中盲目地苦守着,不曾有徒劳感?不曾有沮丧感灰颓感绝望感?即使她真的未曾有过任何动摇,作者也该设计
一、两个提示性的细节,使读者可借以得知她的心理状态。同样,在《爱的权利》中,李欣与舒贝这一对少男少女,既然互相爱慕,就不曾在眉目神态间有所流露、在言谈话语中有所试探?———仍然是缺少具体的、足以打动人心的细节。这样的生活细节,对于富有社会经验的读者而言,是某一类感情、某一种性格的信号。它在读者的动力定型系统中,会引发条件反射。《绿化树》中有一个细节,很适于说明这一点。马樱花看到刚来的劳改释放犯章永嶙,因饥饿而濒临死亡,她万分同情。她把张招呼到自己家里,递给他(即作品中的“我”)一个白馍。这个馍对“我”来说真是太贵重了,“我”仔细端详着它,在它上面发现了一个清晰的指纹印,看着这无意间留下的个人情感的印记,“我”止不住悲从中来。读到这里,读者明白:章永嶙深深地被打动了。读者会下意识地按生活逻辑进行推理。他们想到:以章那劳改犯的身份,必是十几年不曾得到一点儿人情上的暖意了。这指纹对他的震撼,真是非同小可,必将刻骨铭心、永志不忘!可他多年来唯唯诺诺,已不能自如地表达感情。而且,表达什么?怎么表达都会显得轻飘。词不达意,反而成为对她的玷污。他牢牢地记得自己是被打入“另册”的,无权平等地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
第二篇:马克思哲学研究“当代性”问题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在今天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是一个响亮的口号。在它的激励下,无论直接从当代问题出发,还是从理论的科学性出发,我们的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特别是,中国学者不仅在具体的理论观点上“当代化”的速度很快,而且从学术研究角度提出了“方法论的自觉”问题。在本文中,我们根据马克思哲学研究的现状和实际要求,强调原著解读方
法、理论思维方式和面向现实视角等三个具有基础性的问题,这三个方面的突破必然会极大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展。深入原著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精神实质近20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可喜进展之一,是认真解读原著已成为学界的共识。因此,向原著提问和通过原著提问理应作为马克思哲学研究取得进展的基本路径,也因此提出了“如何解读马克思文本”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当代有一些争论。其焦点大致可归结为三个问题。第一,应该不应该在解读马克思文本时保持价值中立?不戴意识形态眼镜来研究马克思在当代学界已经成为一种很时髦的观点。我个人不同意这种看法。一方面,在现实中,除非把自己封闭起来,否则所谓保持价值中立是极为困难的。另一方面,价值中立及其认识论上的旁观者立场本身就已经被20世纪的学术进展证明是非法的。只要注意到相关理论的进展,我们便能够认识到所谓价值中立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更重要的是,借科学的名义提出的非意识形态性质的学术要求,在一种貌似公允的立场上把马克思固定在19世纪的历史语境中,把马克思主义贬抑于与资产阶级科学没有差异的中立的学说,在任何时候对马克思哲学来说都是一种危险的做法。第二,能否把文本研究作为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中心视角?文本研究当然具有基础性地位,这种地位不仅使任何人物和思潮的研究都不能回避,而且在历史认识上,它实际承载着文献史的意义。这应该成为学界的常识。今天在马克思研究中重新强调这一点是针对过去研究的不足,而不是把它抬高到教条的地位。所以,我认为,无论是广义的文本解释学,还是狭义的文本考证学,在当代学术中都可以有其独特的地位,但哪一种都不能替代问题研究,更不能以此来否定其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成果。第三,在文本解释时如何处理“史”与“论”的关系?这一点在当前学界争论较大,不仅哲学,而且历史研究等领域也都存在着这个问题。我个人的意见是,哲学具有特殊性,不能简单地以史论二分来描述文本及其解释结果。这是因为,一方面哲学诠释学已经合理地指出,任何一种能够成立的解释必然是读者与作者视域的历史性融合,换句话说,文本不是具有凝固意义的“史”;另一方面,除了现代分析哲学等少数思潮外,几乎全部哲学之“论”同时都是“史”的凝结和创造性再现,但这个史不是文本,而是贯穿于不同文本中的问题。因此,在比喻的意义上通过强调史论关系来提倡读原著是重要的,但刻意制造“史”与“论”的对立,并且把某一端抬高到绝对标准的地位恐怕是难以成立的。特别是,以读马克思本人著作与其他著作的多少比例来衡量学术水平,这是一种极为可笑的做法。转换思维方式,提高研究主体的提问水平和理论意识围绕文本解读的争论事实上超出了对待文本的理论态度,而是提出了整体思维方式的转换问题。对马克思文本的解读与整个人类的理论进步是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理论进步可能使得我们能够领悟在马克思哲学中没有被充分重视的有价值的成果。例如,在今天,由于全球化成为重要问题,故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再次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这表明,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的追问,受到时代条件和理论家们提问水平的直接影响,也就是说,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建构需要研究主体自觉地转换思维方式,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理论意识。20世纪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发展史的经验和教训是值得认真总结的。虽然诸多失误并不应该由理论来承担,但是理论本身却不能不反思自身。由于这些工作涉及历史,我们在这里不好展开。仅以卢卡奇的例子,以强调这种反思本身应该直接指向理论认知的方法。当他以《历史与阶级意识》实际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之异端道路时,必须承认,他是真诚地希望从“人”、“主体性”角度来拯救第二国际重要失误的。但沿着这一路径走下去恰恰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怪圈,后来的阿多诺曾悲怆地指出了这一点。当然,阿多诺指出这一点并非因为他比卢卡奇多读了几本马克思的书。而卢卡奇本人在自己理论发展过程中,在其后期《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向马克思立场和观点的接近,也不是因为自己在后期接触到的马克思的著作比早期多,而是较为自觉地清算了自己的主体性哲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作为德国哲学思维方式的意识哲学)。同样,我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如果以为自己读了一些马克思的书就够了,那才是幼稚的。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事实上长期忽视了一个基础性问题,即评估西方学者解读马克思的成果绝不是拿这些学者的判断与马克思的原文逐字逐句对照,而是自己在对马克思的理解上必须高于他们。
只要研究者缺乏对自身理论方法论的自觉关注,就会面临一些基本的难题,就会产生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事实上,在当前马克思哲学研究中,从体系取向到问题取向、从宏观理论到微观科学、从一元形象向多元形象等等这些转换也都十分重要。在今天,围绕马克思哲学的当代解释产生了诸种不同的模式,也形成了对解读方法的不同理解,这些都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马克思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而在进一步的研究过程中,通过理论家们对自身思维方式的自觉审理,提高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实际水平,马克思哲学的创新或与时俱进便会获得更加生动的局面。关注重大时代主题,寻求马克思哲学新的生长点马克思哲学与旧哲学有着本质差别,它的旨趣不在纯粹的思维驰骋,它的全部落点是生活和历史。因此,文本研究和提问水平是基础性的工作,而最直接、最迫切的是在重大时代主题上的发言,这也是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和实现它的历史使命的基本手段。就这一点而言,它仍然包括两个基本层面:基本理论建设和对现实重大事件的参与。在基本理论层面上,我们需要构建新的学术平台,这个平台应该以当代社会生活实际展开的逻辑为底蕴,同时又必须站在整个20世纪思想发展的高点上面向世界历史发展,从而为穿透当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提供一个思维构架。而政治参与层面,虽然在当代学术建制和社会分工的意义上,学者或知识分子应该有自己的独特身份和作用,但是必须以关注人生切要、社会生活具体环境变迁为基本取向,因此需要对各类问题保持自身的敏感性和参与热情。应当承认,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学院化和多元化的过程中,我们的视野比以前更宽了、学术空间比以前更大了,但在参与时代重大主题这一点上却仍然具有很大的欠缺。其中重要原因就在于,从马克思哲学内在使命出发真正关注这些问题的热情不够。因此,需要强调的是,在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问题上,无论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出场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都不纯粹是理论独立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在直接的意义上都是社会历史情境变化的结果。与保守的拒斥变化姿态、缺乏根据的“创新”姿态相比,“当代性”意识恰恰提出了马克思哲学与新的时代环境的关系问题,这也意味着这种当代性的最终完成也必须是对新的时代环境的科学驾驭。必须指出,马克思的不可替代地位,并非仅仅因为他言明了世界历史之不可逆转的到来,而是他第一次指出了“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并公开表明自始至终地忠实于这个目标和服务于这一运动。因此,马克思哲学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而是与实际展开的社会历史保持同步的活生生的理论运动。在创新成为时代最响亮的口号背景下,马克思哲学也会具有自己的当代性。但任何理论的创新过程,始终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如果不对自己的研究所依赖的理论平台、整个思想史的进展以及当代社会历史条件的变迁等重大问题进行审理,就会遭到辩证法的“报复”。你在基础理论构架上越是缺失,你的研究就越是只能赶别人的时髦。正是这一原因,在回答“马克思哲学如何走向当代”这个问题时,必须首先反思我们研究的思维方式,通过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当代化”来促进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化”,从而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
第三篇:马克思哲学研究“当代性”问题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在今天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是一个响亮的口号。在它的激励下,无论直接从当代问题出发,还是从理论的科学性出发,我们的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特别是,中国学者不仅在具体的理论观点上“当代化”的速度很快,而且从学术研究角度提出了“方法论的自觉”问题。在本文中,我们根据马克思哲学研究的现状和实际要求,强调原著解读方法、理论思维方式和面向现实视角等三个具有基础性的问题,这三个方面的突破必然会极大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展。深入原著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精神实质近20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可喜进展之一,是认真解读原著已成为学界的共识。因此,向原著提问和通过原著提问理应作为马克思哲学研究取得进展的基本路径,也因此提出了“如何解读马克思文本”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当代有一些争论。其焦点大致可归结为三个问题。第一,应该不应该在解读马克思文本时保持价值中立?不戴意识形态眼镜来研究马克思在当代学界已经成为一种很时髦的观点。我个人不同意这种看法。一方面,在现实中,除非把自己封闭起来,否则所谓保持价值中立是极为困难的。另一方面,价值中立及其认识论上的旁观者立场本身就已经被20世纪的学术进展证明是非法的。只要注意到相关理论的进展,我们便能够认识到所谓价值中立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更重要的是,借科学的名义提出的非意识形态性质的学术要求,在一种貌似公允的立场上把马克思固定在19世纪的历史语境中,把马克思主义贬抑于与资产阶级科学没有差异的中立的学说,在任何时候对马克思哲学来说都是一种危险的做法。第二,能否把文本研究作为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中心视角?文本研究当然具有基础性地位,这种地位不仅使任何人物和思潮的研究都不能回避,而且在历史认识上,它实际承载着文献史的意义。这应该成为学界的常识。今天在马克思研究中重新强调这一点是针对过去研究的不足,而不是把它抬高到教条的地位。所以,我认为,无论是广义的文本解释学,还是狭义的文本考证学,在当代学术中都可以有其独特的地位,但哪一种都不能替代问题研究,更不能以此来否定其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成果。第三,在文本解释时如何处理“史”与“论”的关系?这一点在当前学界争论较大,不仅哲学,而且历史研究等领域也都存在着这个问题。我个人的意见是,哲学具有特殊性,不能简单地以史论二分来描述文本及其解释结果。这是因为,一方面哲学诠释学已经合理地指出,任何一种能够成立的解释必然是读者与作者视域的历史性融合,换句话说,文本不是具有凝固意义的“史”;另一方面,除了现代分析哲学等少数思潮外,几乎全部哲学之“论”同时都是“史”的凝结和创造性再现,但这个史不是文本,而是贯穿于不同文本中的问题。因此,在比喻的意义上通过强调史论关系来提倡读原著是重要的,但刻意制造“史”与“论”的对立,并且把某一端抬高到绝对标准的地位恐怕是难以成立的。特别是,以读马克思本人著作与其他著作的多少比例来衡量学术水平,这是一种极为可笑的做法。转换思维方式,提高研究主体的提问水平和理论意识围绕文本解读的争论事实上超出了对待文本的理论态度,而是提出了整体思维方式的转换问题。对马克思文本的解读与整个人类的理论进步是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理论进步可能使得我们能够领悟在马克思哲学中没有被充分重视的有价值的成果。例如,在今天,由于全球化成为重要问题,故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再次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这表明,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的追问,受到时代条件和理论家们提问水平的直接影响,也就是说,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建构需要研究主体自觉地转换思维方式,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理论意识。20世纪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发展史的经验和教训是值得认真总结的。虽然诸多失误并不应该由理论来承担,但是理论本身却不能不反思自身。由于这些工作涉及历史,我们在这里不好展开。仅以卢卡奇的例子,以强调这种反思本身应该直接指向理论认知的方法。当他以《历史与阶级意识》实际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之异端道路时,必须承认,他是真诚地希望从“人”、“主体性”角度来拯救第二国际重要失误的。但沿着这一路径走下去恰恰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怪圈,后来的阿多诺曾悲怆地指出了这一点。当然,阿多诺指出这一点并非因为他比卢卡奇多读了几本马克思的书。而卢卡奇本人在自己理论发展过程中,在其后期《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向马克思立场和观点的接近,也不是因为自己在后期接触到的马克思的著作比早期多,而是较为自觉地清算了自己的主体性哲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作为德国哲学思维方式的意识哲学)。同样,我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如果以为自己读了一些马克思的书就够了,那才是幼稚的。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事实上长期忽视了一个基础性问题,即评估西方学者解读马克思的成果绝不是拿这些学者的判断与马克思的原文逐字逐句对照,而是自己在对马克思的理解上必须高于他们。只要研究者缺乏对自身理论方法论的自觉关注,就会面临一些基本的难题,就会产生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事实上,在当前马克思哲学研究中,从体系取向到问题取向、从宏观理论到微观科学、从一元形象向多元形象等等这些转换也都十分重要。在今天,围绕马克思哲学的当代解释产生了诸种不同的模式,也形成了对解读方法的不同理解,这些都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马克思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而在进一步的研究过程中,通过理论家们对自身思维方式的自觉审理,提高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实际水平,马克思哲学的创新或与时俱进便会获得更加生动的局面。关注重大时代主题,寻求马克思哲学新的生长点马克思哲学与旧哲学有着本质差别,它的旨趣不在纯粹的思维驰骋,它的全部落点是生活和历史。因此,文本研究和提问水平是基础性的工作,而最直接、最迫切的是在重大时代主题上的发言,这也是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和实现它的历史使命的基本手段。就这一点而言,它仍然包括两个基本层面:基本理论建设和对现实重大事件的参与。在基本理论层面上,我们需要构建新的学术平台,这个平台应该以当代社会生活实际展开的逻辑为底蕴,同时又必须站在整个
第四篇:当代陶瓷首饰设计的时尚性研究
I 摘 要
陶瓷首饰作为首饰的一种,近年来很受年青一族的青睐。陶瓷首饰设计集款式
与装饰、材料与工艺于一体的理念与时尚的结合极为紧密。随着人们对时尚的崇尚 和追求使时尚的价值不断提升,为产品设计赢得了更多的消费者,也为陶瓷首饰设 计的创新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文从设计创新的角度探讨了陶瓷首饰设计与时尚之间的关系,由时尚的特性 对陶瓷首饰设计产生影响、陶瓷首饰设计的时尚化趋势两个方面,推断出陶瓷首饰 设计时尚化的重要性和积极影响,表明陶瓷首饰设计的时尚性终将推动陶瓷首饰设 计的发展,不仅促使陶瓷首饰品种推陈出新,优胜劣汰,也将使陶瓷首饰设计更富 于时尚性、创新性,从而推动陶瓷首饰的发展。关键词:陶瓷首饰 设计 时尚II Abstract Jewelry ceramic as a kind of jewelry popular in recent years a younger group of ages.Set of ceramic styles and decorative jewelry design,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in one stylish combination of ideas and very close.With respect for the people of fashion and the pursuit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o the value of fashion, product design has won more consumers, but also for ceramic jewelry design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irection.This design inno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ceramic jewelry design and fash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shion impact on the design of ceramic jewelry, ceramic jewelry design aspects of fashion trends, ceramic inferred the importance of fashion jewelry design and the positive impact that the fashion of ceramic jewelry design jewelry design will eventual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eramics, ceramic jewelry breeds innovation not only to promote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will also allow more wealth to fashion ceramic jewelry design, innovation, thereb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eramic jewelry.Keywords: ceramic jewelry fashion design Hui Cao(Design of Art)Directed By Professor: Jinquan LvIII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 1 引 言..........................................................................................................................1 1.1 论文研究的来源................................................................................................1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1.3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1 2 时尚和陶瓷首饰设计的概念及界定..........................................................................3 2.1 时尚....................................................................................................................3 2.2 陶瓷首饰............................................................................................................4 2.3 陶瓷首饰设计....................................................................................................6 3 时尚与陶瓷首饰设计的相互关系..............................................................................8 3.1 时尚引领陶瓷首饰设计....................................................................................8 3.2 陶瓷首饰设计创造时尚..................................................................................10 4 时尚的特性对当代陶瓷首饰设计的影响................................................................12 4.1 新奇性的驱动..................................................................................................12 4.2 从众性的引导..................................................................................................13 4.3 短暂性的支配..................................................................................................13 4.4 阶层性的分化..................................................................................................14 4.5 周期性的持续..................................................................................................15 4.6 时代性的推进..................................................................................................16 5 当代陶瓷首饰设计的时尚化趋势............................................................................18 5.1 造型多样化......................................................................................................18 5.2 色彩斑斓..........................................................................................................19 5.3 装饰独特..........................................................................................................21 5.4 材质表现丰富..................................................................................................22 5.5 功能齐备..........................................................................................................23 6 结 论........................................................................................................................25 致 谢..............................................................................................................................26 参考文献..........................................................................................................................27 附录 A:论文图片来源...................................................................................................28 1 1 引 言
1.1 论文研究的来源
在商业化的浪潮之下,时尚强烈地冲击着社会的各个角落,在面向市场时迅速 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追捧,极大地拓宽了范围和消费群体,而人们不断地追求时尚 又强化并延续了时尚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商家必然对时尚的运用趋之若鹜,以此作为消费卖点获取巨额利润,导致产品设计也需要不断改进与创新,既要符合 消费者利益,又要符合商家利益,满足时尚对产品的要求。
陶瓷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陶瓷首饰易于携带、不易弄脏、色泽温润、抚之平滑,能作为小型的艺术品随身携带、装点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的品味、满足人们的个性喜好与精神需求。陶瓷作为首饰材料具有众多的 优势、特点以及文化内涵,是首饰设计中不可多得的优秀材料。时尚与首饰行业联 系紧密,为了使陶瓷首饰的发展领域更宽,对时尚和陶瓷首饰设计之间的相互作用 进行研究与分析是极其必要的。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通过对时尚和陶瓷首饰设计的研究,分析出陶瓷首饰设计与时尚相关联的
内容,明确陶瓷首饰设计与时尚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刻挖掘时尚对于陶瓷首饰设计 的积极影响。目的是为了总结出有价值的规律从而促进陶瓷首饰设计的发展,在对 时尚和当代陶瓷首饰设计进行研究的同时提高自身设计水平,并为设计师日后的设 计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目前我国对于时尚与当代陶瓷首饰设计方面相关联的专业研究较少,大多是从 时尚的内容来讲,或者是首饰设计方面的文献,单讲陶瓷首饰设计方面的文献不够 全,没有整体而深入的研究资料与文献。国外有关的资料与文献由于研究条件有限 也比较少,大部分关于时尚的资料主要是关于服装类的,或者是时尚杂志。因而从 理论意义上更加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在时尚的浪潮之下,人们都身处其中,受其影响,通过对时尚进行研究,了解 其内容与特性,对陶瓷产品设计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对时尚的研究中提 炼出有价值的资料与信息,总结规律,不仅能够促进陶瓷首饰设计的进步,也将促 使陶瓷首饰品种推陈出新、优胜劣汰,使陶瓷首饰更富于时尚性、创新性,甚至推 动其他设计行业的发展,也将赋予时尚更多内涵。1.3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首先,在对陶瓷首饰设计的发展进行研究的前提下,采用更恰当的方式对陶瓷2 首饰进行分类,并结合陶瓷首饰的案例对陶瓷首饰设计进行介绍。
其次,将时尚与陶瓷首饰设计相关联,从设计创新的角度探讨了陶瓷首饰设计 与时尚的关系及时尚对陶瓷首饰设计的影响,并通过对时尚的特性进行细化,将时 尚对陶瓷首饰设计的影响分类进行阐述,以此引出陶瓷首饰设计的时尚化趋势并思 考时尚化趋势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
第三,对陶瓷首饰设计的时尚化趋势进行分类思考,从不同层面延伸出陶瓷首 饰设计时尚化的发展方向,不仅能为陶瓷首饰设计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更 能推动陶瓷材料与其它首饰材料之间在首饰设计过程中的相互促进、融合、互补,实现更深层次的创新。
再次,从企业角度而言,使陶瓷首饰设计与时尚之间交叉融合并找到相互作用 的规律和特点,推动设计水平的进步,促进市场的需求,使消费者在生活中有更多 的选择机会,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极其深远的意义。3 2 时尚和陶瓷首饰设计的概念及界定 2.1 时尚
《现代汉语词典》对“时尚”的解释是“当时的风尚”。《辞海》把“时尚”解 释为“外在行为模式很快流传于社会的现象,如衣着、发型、语言等方面的一种异 乎寻常的亚文化及其行为模式,往往很快吸引许多人竞相模仿,广为流传”。“什么是 时尚?望文生义,就是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中,人们崇尚和追求的东西,时尚古已有 之,比如尚玉,比如喜肥(《礼记》云:肤革丰盈,人之肥也)。” 1 “时尚是在大众内部
产生的一种非常规的行为方式的流行现象;具体地说,时尚是指一个时期内相当多 的人对特定的趣味、语言、思想和行为等各种模型或标本的随从和追求。” 2 《时尚 考》 3 则标明了当代时尚从 1828 年至今的时尚轨迹及标志性的时尚事件,当代时尚 的影响力之广,涉及世界各个国家、行业、品牌、乃至于不同阶层的人群都参与到 时尚的发展中来,从法国、英国、俄国、德国、日本,到意大利、美国;从香水、服饰、牛仔裤、百货公司、布料到服装杂志;娇兰、爱马仕、李维·斯特劳斯、路 易威登、香奈儿、纪梵希、皮尔·卡丹、阿玛尼等多种著名的时尚品牌;皇室成员、设计师、博士、演员、芭蕾舞者、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学生等,其中占主导作用的 是设计师。
“时尚通常是以席卷的方式出现和存在,所以一旦达到高潮期,就会在社会的 各个领域充斥„„它总是在经济和政治等因素的推动或拉动下以物质的形态表现 出文化的意义。” 4 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时尚提供了发展的沃
土,时尚的潮流以物质为载体席卷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充斥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它的影响全面而深远。任何事物一旦与时尚挂钩,便能极大地激发人们的热情与关 注,生活中随处可见不断追逐时尚的人群以及不断循环更替的时尚。“对于商家而 言,紧跟时尚、流行,就是实现利润;对于大众而言,就不会落伍,就不会被圈内 圈外的人所耻笑。” 5 富于时尚特征的商品,更容易获得消费者青睐;利用时尚元素 进行商业活动,可以使商家获取更大的利润。
时尚对于设计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比如说流行一时的“混搭”之风曾是时 尚界最为强劲的潮流之一,在当时人们的生活中,“混搭”随处可见。“‘混搭’ 的流行最早源于时装界,意思是把风格、质地、色彩差异很大的衣服搭配在一起穿 着,从而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效果。其魅力就在于随意性和自主性,以及所产生的 个性化效果。它打破了传统着装的单一性和固定性,使着装成为自由自在个性化的 1 郑也夫.论时尚[J].浙江社会科学.2006(2):141~148 2 周晓红.说时尚[J].学术界.1995(4):88~91 3 辜振丰.时尚考[M].湖南:岳麓书社.2007(9).140~143 4 马红霞.时尚的社会学研究[硕士论文].西北师范大学.2005 5 顾良玉.试论时尚与艺术趣味的关系[J].艺术百家.2005(2):74~874 一种体现方式。” 6 这种风格的服装使得当时个性化的潮流更加突出,并迅速地拓展
到人们生活的其它领域,衍生出其它或具体或抽象的“混搭”形式。它以其独特的 魅力吸引着人们不断追逐跟风,使时装界的“混搭”设计更加丰富;甚至消费电子 的设计也受到了“混搭”风格的影响。比如说在时装设计上的皮草和薄纱混搭、晚 装和牛仔混搭、朋克铁钉和洛丽塔长裙混搭;在手机的设计上索尼爱立信将音乐植
入W800,诺基亚将硬盘与N91结合,三星将相机功能与SCH—M709融为一体。在设计 中考虑到时尚的特征,将使设计出的产品在市场中更有竞争力;利用时尚元素进行 商业活动,可以使商家获取更大的利润;富于时尚特征的商品,更容易获得消费者 青睐。商家通过在产品上附加时尚的理念与元素,推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时尚产品,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时尚的因素并将其融入于设计之中。2.2 陶瓷首饰
凡是与陶瓷材料与陶瓷工艺有关的首饰制作,都可以隶属陶瓷首饰范畴。
(一)陶瓷首饰发展的历史
作为瓷器的发源地,中国的陶瓷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这就为陶瓷首饰在中国的兴起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陶瓷首饰起源于八千多年前。西安半坡、河南庙底沟文化遗址曾出土了圆形、五角、六角、七角等的各式陶环,据推测这种“环”的作用是美化身体,更可能是 佩戴在手上充当手镯的作用;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红陶双连环(如图 1),曾是 新石器时代最典型的玩具,并已初步显露出陶瓷首饰的特性;还有工艺更精湛,娱 乐性更强的湖北京山县屈家岭文化遗址的红陶球(如图
2、图 3),一个为空心的并 且内部还装有石粒、摇之能发声的陶球,还有一个类似于陀螺的形状,表面有孔洞 以及剔刻纹,若用绳索穿过孔洞,还能用于身体的装饰——这些都反映了在八千多 年以前陶瓷首饰的起源以及最初的雏形,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就已经能够看到陶瓷 首饰的影子了;在之后千年的演变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宋代出现了瓷质的首 饰(如图 4),宋人设计制作出的瓷质陶瓷首饰,既源于宋人喜玉而利用陶瓷材料中 青釉温润的效果模仿出有玉质感的陶瓷首饰,又源于陶瓷材料成本的低廉,还源于 6 朱毅.设计创造时尚,时尚引领设计[硕士论文].江南大学.2008 图 1 图 2 图 3 图 45 当时陶瓷业的发达以及宋代制陶人注重生活的情趣化,因而从根本上推进了陶瓷首 饰在本国的发展。7 之后,关于陶瓷首饰的记载便难觅踪迹,直到几十年前法国一位叫贝尔纳多的 瓷艺师提出了“陶瓷首饰”的理念,他在自己的陶瓷店面临困境、瓷质制品销量下 滑的情况下,提出扩展瓷制品种类的想法,并开始经营陶瓷首饰。从此,陶瓷首饰 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兴起。
(二)陶瓷首饰的分类、材料和工艺
陶瓷首饰的分类是在首饰的分类方式基础上,按照陶瓷的材料与制作工艺再细 分的。以首饰的分类方式按照人体不同的装饰部位划分为陶瓷头饰、陶瓷项饰、陶 瓷耳饰、陶瓷手饰、陶瓷臂饰、陶瓷腰饰、陶瓷胸饰、陶瓷脚饰和陶瓷佩饰等等,在此基础上还能细化:
(1)陶瓷头饰分为陶瓷发夹、陶瓷发箍、陶瓷头花、陶瓷发簪和陶瓷发插等;(2)陶瓷项饰分为陶瓷项链、陶瓷项圈、陶瓷毛衣链等;
(3)陶瓷耳饰分为陶瓷耳环、陶瓷耳坠、陶瓷耳钉、陶瓷耳夹等;(4)陶瓷手饰分为陶瓷手链、陶瓷戒指、陶瓷手镯等;(5)陶瓷臂饰分为陶瓷臂环等;
(6)陶瓷腰饰可以分为陶瓷腰带、陶瓷腰线、陶瓷腰佩等;(7)陶瓷胸饰分为陶瓷胸针、陶瓷胸章、陶瓷胸花等;(8)陶瓷脚饰分为陶瓷脚链、陶瓷脚圈等;
(9)陶瓷佩饰指的是佩戴在其它部位的陶瓷饰品,包括陶瓷手机链、陶瓷包链、陶瓷钥匙扣等。
陶瓷首饰所涉及的材料与制作工艺,同样种类繁多、包罗万象。一切现有的陶 瓷材料与陶瓷制作工艺都能运用到陶瓷首饰制作中;除陶瓷材料以外,为了衬托以 陶瓷为主体的陶瓷首饰,常常还需要运用到其它更多的首饰材料以及首饰工艺,例 如各种色泽的宝石、珍珠、玉石、贵金属、水晶、钻石等,还有相对廉价的木料、皮革、玻璃、塑料、结绳、羽毛以及各种织物等。这些材料充实并丰富了陶瓷首饰 材料和制作工艺的组成,增加了陶瓷首饰的内容,为陶瓷首饰的设计制作提供了资 源优势和众多的演绎形式。
(三)陶瓷首饰的优越性
陶瓷首饰作为首饰的一种,具有众多的优越性。它在我国以千年的陶瓷文化为 依托,有着自身特有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东方色彩;陶瓷是一种最为民众所熟悉 的材料,相对于新兴首饰材料,较易为人们所接受;陶瓷首饰使用的釉料品种极其 丰富,不同的釉料有着不同的色彩与质感,因而可创造出的陶瓷首饰种类也极其丰 富,相对于其它首饰的表面材质,陶瓷首饰材质的这一特征这是一个非常优越的条 件;陶瓷首饰是由泥料进行塑造的,可塑性极强,而且塑造过程中能根据不同的设 7孙谷藏.中国古代陶瓷首饰探源[J].浙江工艺美术.2008(3):14~166 计要求可以留下手工的痕迹,融入具有个性化的元素,这也是其它首饰所不具有的 较为人性化的一面;陶瓷首饰的装饰手法相对于其它首饰也具有更广的选择空间,无论是运用不同釉料进行装饰,还是各种釉下彩、釉中彩、釉上彩装饰,或者是其 它装饰形式,都能令你体会到陶瓷首饰装饰的丰富性;陶瓷首饰还可以作为小型的 陶艺成为人们可佩戴的艺术品,提升人们的品味和审美、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体 现佩戴者的人生态度和个性、反映时代的精神。2.3 陶瓷首饰设计
对陶瓷首饰进行设计的过程就是陶瓷首饰设计。
从事陶瓷首饰设计的人群很多,包括设计师、艺术家、学生、老师、甚至社会 上各种不同的人群都参与到陶瓷首饰的设计中来,但主要人群和中坚力量是设计 师。
以意大利的世界著名奢侈品品牌——宝格丽(Bvlgari)为例,其诞生 140 多年
以来凭借大胆的设计,独特的风格得到世界各国社会名流的热烈追捧,皇室贵族、影视明星的青睐。在宝格丽的珠宝设计中,就有陶瓷首饰设计的身影,比如 Leve 系列,如图 5 是宝格丽珠宝 Leve 系列的手镯,有黑色款和白色款两种,创作于 1970 年,由白金、钻石、陶瓷共同构成手镯的整体,仅能以小螺丝起子打开,是令人印 象深刻的经典设计,还有此系列的项链、陶瓷耳钉和陶瓷手链,同样是由白金、钻 石和陶瓷共同构成的。宝格丽的陶瓷首饰还有 TRINITY 系列,都是以白 K 金、高科 技精密陶瓷、铂金、钻石共同组合而成的,这一系列的陶瓷 首饰,在该品牌中采用了全新的色彩组合,由黑色、白色及 新材质,包括铺镶钻石白 K 金、铂金及黑色高科技精密陶瓷,以三环环绕的经典简洁设计诠释着现代风格,演绎着陶瓷首 饰的独特魅力(如图 6 中的 TRINITY 耳环),传达出陶瓷首饰 设计师精巧的构思。
借着国外陶瓷首饰的风靡,我国的陶瓷首饰也蓬勃发展,陶瓷首饰设计能力也不断提高。基于瓷器在我国深厚的历史 文化背景,完善的种类和设计制作经验,千年的瓷器工艺历 程,为陶瓷首饰的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以及广阔的 发展空间。在时尚领域,“中国风”日盛,中国陶瓷文化 的深厚底蕴为陶瓷首饰设计赢得了丰富的设计资源和广 阔的设计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 的陶瓷首饰品种,而经过精心设计的陶瓷首饰也受到了 社会大众的青睐,并迅速蓬勃地发展起来。
在陶瓷首饰设计中,既包括对陶瓷首饰的造型、色 彩、装饰、材质和功能等不同方面进行设计,还需要熟 图 6 图 57 练掌握陶瓷首饰各种材料的工艺和特性,甚至更多融入更多提升陶瓷首饰设计价值 的因素。这就需要设计师掌握多种设计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用独特的 设计构思,设计出吸引消费者青睐的优秀陶瓷首饰。尤其在时尚当道的今天,研究 时尚与陶瓷首饰之间的关系,探讨时尚的特性和规律,将时尚的特性融入到陶瓷首 饰设计中也能够为其赢得机遇。8 3 时尚与陶瓷首饰设计的相互关系
当今社会,商品空前丰富,消费者面临更多的选择。设计出更加吸引消费者兴 趣的商品,从而提升消费者的关注、增加商品的卖点,是设计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到 的问题。具有时尚感、流行感的商品大受消费者青睐,时尚在人们选择商品的过程 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了商家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利器,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和消费市场。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时尚的融入变得理所当然,探讨时尚与设计的关 系,可以更加明确时尚与陶瓷首饰设计的关系,对于文章的拓展有着重要价值。“设计创造时尚,时尚引领设计” 8 揭示出了时尚与设计的关系。而“时尚—— 设计——新时尚” 9 则更为直观地表达了时尚与设计不断推动相互发展的紧密联系。
时尚的出现本身就是设计的结果,不断创新变化的设计也是创造时尚的途径,因此 设计创造时尚。人们热衷于追逐时尚,设计为了满足人们对时尚的需求必然追随时 尚的步伐,因此时尚引领设计。时尚与设计之间不断相互作用,旧时尚在引领设计 的同时走向了灭亡,而设计继续创造着新的时尚,新的时尚又引领了新一轮的设计,如此循环往复。在新旧时尚不断更替的过程中,人们对时尚的追求便在这不断循环 往复的源动力,既推动了时尚的不断发展演变,也推动了设计的不断进步。陶瓷首饰设计也是如此,时尚引领着陶瓷首饰设计,陶瓷首饰设计也将创造出 属于自己的时尚。
3.1 时尚引领陶瓷首饰设计
时尚对陶瓷首饰设计起着引领的作用。时尚的潮流已经遍布人们生活的各个角 落,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陶瓷首饰设计领域,对时尚流行元素的运用已 经能在部分的陶瓷首饰中窥见端倪。比如兔年关于兔子形象的商品随处可见,而具 有兔子造型和图案的陶瓷首饰也是对时尚流行元素的一种运用,这不仅具有时尚感 还具有吉祥的意味,可算得上是一年一度的时尚了。图 7 中兔子造型的佩饰,颜色 不
一、造型可爱,使用中国结线绳穿配,深受消费者欢迎,也包含了卡通的特征,反映出“卡通潮”时尚在陶瓷首饰设计中的运用;时尚融合了多种风格,“民族风” 也是其中一种,图 8 中具有荷花图案的陶瓷项饰富于民族特色,既有中国古典吉祥 韵味的荷花,还有中国“红”的元素在里面,呈现出“民族风”的时尚感;还有图 9“东方之珠”的陶瓷项链,极其夸张而富于现代感,则体现出“现代风”在陶瓷 首饰设计中的运用。这些都是时尚引领陶瓷首饰设计的极佳范例,设计者在对这些 陶瓷首饰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受到时尚潮流影响并将这些时尚元素运用 到陶瓷首饰设计中。时尚对于陶瓷首饰设计不仅起着引领的作用,同样带来了无限 8 朱毅.设计创造时尚,时尚引领设计[硕士论文].江南大学.2008.9 熊成柳.浅谈陶瓷产品设计的时尚性[J].佛山陶瓷.2009(6):32~369 的灵感与创意,以及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舞台。
时尚依靠时尚资讯的传播和时尚趋势的展示引领陶瓷首饰设计。这两种不同的
方式对时尚产业造成刺激、产生影响,引导陶瓷首饰设计不断推陈出新、优胜劣汰。(1)时尚资讯主要通过网络等媒体的传播迅速蔓延,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推
波助澜的扩散作用。经过网络等媒体狂轰滥炸式的传播,使得众多新生的时尚为人 们所了解和熟知,并吸引大量时尚消费人群的关注,同时时尚嗅觉敏锐的设计师也 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时尚的最新趋势,并将这种时尚趋势迅速反映在其最新的陶瓷首 饰设计上。被这种方式所引领的陶瓷首饰设计通常都是跟随着现有时尚,即被网络 等媒体所操控并进行大规模传播的时尚,反映出某个阶段某种时尚潮流特定的特 征。
(2)时尚趋势则主要通过时尚群体中的一些公众人物来展示,这些公众人物
常常集时尚与个性于一身以此来表达他们的时尚感和独特品味,通常公众人物对于 时尚趋势的展示本身已经成为了时尚的象征。而那些受公众人物影响较为密切的人 群,比如说公众人物的Fans或者是一些追星族则从那些自己喜爱的公众人物身上发 现并印证自身的时尚感,甚至涉及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所有可以设计的范畴。基于 赶潮人群对时尚的追求,这些时尚群体中的公众人物对于时尚趋势所起的作用使设 计师从公众人物所展示的时尚趋势中吸取时尚因素,运用到陶瓷首饰设计上,从而 使时尚通过公众人物的展示引领陶瓷首饰设计。这种时尚趋势具有极强的速变性和 不确定性,要求设计师在陶瓷首饰设计中运用时尚因素的同时有着敏锐的时尚洞察 力。
除了对时尚的传播和展示吸引着设计师设计出符合时尚需求的陶瓷首饰,时尚 自身的魅力也引领着设计师们不断创新,从而产生符合时尚潮流的陶瓷首饰设计。时尚要求设计师从纷繁复杂的时尚潮流中,感悟时尚的真谛,提炼时尚的精髓,不 断地突破,为设计创作出真正能够引领时尚潮流的设计而努力。图 7 图 8 图 910 3.2 陶瓷首饰设计创造时尚
陶瓷首饰设计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将创造时尚。
现代社会巨大的压力使人们逐渐产生回归自然和重温传统民族文化的思绪,设 计师们也开始更多地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寻找设计创作的灵感。与时尚联系极为密 切的时装界更是多次出现了“中国风”和“东方 潮”,甚至中国的传统陶瓷文化在国际时尚的舞台 上还不断地征服西方的设计师,“享誉世界的克里 斯蒂安·拉洛克、皮埃尔·巴尔曼和纪梵希等服 装设计大师都曾从中国传统艺术中汲取过灵感。” 10 与时尚关系密切的一些明星也争相展示青花瓷 风格的服装,如图 10 中范冰冰展示的青花瓷裙 装,还有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更是将陶瓷与 时尚紧密相连。
陶瓷首饰作为陶瓷产品的一种,不仅能表现出陶瓷文化中的古典韵味和东方情 调,而且小巧灵动、轻便易携,佩戴在身上能够增强人的韵味与气质。例如这款青 花古瓷镶银的五福项链如图 11,温润的瓷白、雅致的青花被纯银的金属光泽衬托得 秀丽典雅、美观大方,还有五只蝙蝠向篆体的“寿”字 齐飞的图案则是中国陶瓷传统文化的表现,象征着多福 多寿的吉祥寓意,除了纹样的美观,更有吉祥的内涵,反映出陶瓷首饰中的含蓄美。再比如法兰瓷公司设计的 仙人掌项链,如图 12 所示,在陶瓷首饰设计中融合了其 他首饰材料和工艺的设计,令陶瓷首饰通过精巧的设计 大放异彩。因此陶瓷首饰本身包含着众多的韵味和魅力,在设计师的标新立异和精心雕琢下将创造出不一样的时 尚风潮。
基于时尚对陶瓷首饰设计的引领作用,在陶瓷首饰设 计中加入时尚因素,可以使陶瓷首饰设计更加完善,更受 欢迎,为陶瓷首饰设计创造时尚埋下伏笔。这些时尚因素 可以有很多种,包括当下的各种时尚造型、时尚流行色、时尚风格、时尚流行语、时尚卡通图案等等,在制作设计 过程中,要想创造时尚,必须产生标新立异、令人崇尚的 优秀设计,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设计者不断完善自身,才 能更好地为陶瓷首饰设计创造时尚做铺垫。除此以外,还 需要网络等媒体有意识地进行宣传,使经过时尚设计的陶 10 许星.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对现代时尚的影响[J].丝绸.2001(12):36~38 图 11 图 12 图 1011 瓷首饰得到更多时尚消费人群的了解与熟知;同时,还可以利用时尚公众人物的宣 传作用和影响力,树立陶瓷首饰的时尚形象,可以为陶瓷首饰设计创造时尚起到巨 大的推动作用;还有品牌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具有一定时尚影响力的品牌,对 于创造时尚可谓轻车熟路,利用时尚品牌的影响力和推广作用,可以极大地拓展陶 瓷首饰创造时尚的能力。
创造时尚是大部分设计师与企业的追求,时尚潜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和消费市 场。优秀的陶瓷首饰设计能创造出新的时尚产品,掀起时尚的浪潮,既满足消费者 的需求,又能使企业获得利润,还能使设计师名利双收。但一味跟风已有的流行时 尚,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导致陶瓷首饰设计走入误区,阻碍其发 展。因此,设计师在陶瓷首饰设计过程中应该懂得如何创造时尚,而并非只是随波 逐流。
因此,陶瓷首饰设计与时尚之间的关系可以套用时尚与设计之间的关系,即“时 尚引领陶瓷首饰设计,陶瓷首饰设计将创造时尚”和“时尚——陶瓷首饰设计—— 新时尚”,设计所创造的时尚引领陶瓷首饰设计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旧的时 尚消亡,陶瓷首饰设计基于本身拥有的设计资源和内涵,依托陶瓷本身的优势具有 创造时尚的能力,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创造出新的时尚,新的时尚同样引领陶瓷首 饰的设计,为之带来引领和借鉴的作用,而陶瓷首饰设计与时尚的关系也如此循环 往复。也就是说,因为陶瓷首饰设计作为设计的一种,在满足一定条件后一样能够 创造时尚,其创造的时尚能够很好展示自身的风采,成为社会潮流,带来一定的社 会影响,时尚具备足够的引领陶瓷首饰设计、起导向作用的条件,因此,陶瓷首饰 在设计的过程中更要把握时尚的信息、不断创新,引领时尚的潮流,作为设计师来 说,也要不断完善自身,才能在时尚的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12 4 时尚的特性对当代陶瓷首饰设计的影响
时尚有着诸多的特性,包括新奇性、从众性、短暂性、阶层性、周期性和时代 性等特性,这些特性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随着时尚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 面。
对于陶瓷首饰设计师而言,在对陶瓷首饰进行设计之前应充分分析时尚的特
性,根据时尚的特性对瓷首饰进行设计,有利于深刻挖掘时尚给陶瓷首饰设计带来 的影响,从而以敏锐的眼光、时尚前沿的思维去设计、创造,使陶瓷首饰以时尚化 的方式发展,引领陶瓷首饰设计的新时尚。4.1 新奇性的驱动
“时尚在社会中普及、蔓延开来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其流行的内容或式样对大众 是新颖的,即时尚的流行植根于人类的好奇心。” 11 具有新奇性的时尚商品因此赢得
了商机,比如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在消费购物上所看重的“一见倾心”,被各种外观 独特而新颖的新产品所吸引,甚于产品的使用功能、质量和价格。这种消费动机使 得很多遵循新奇性这一规律的商品获得了成功,比如 2003 年屈臣氏对瓶装水的外 型进行的时尚设计使之赢得了中国市场的大量年轻消费者;个性独特、追求时尚设 计的三星手机满足了国内众多追求时尚的青年消费者。12 因此,时尚的新奇性对于
设计而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特性,在设计中成功地运用这一特性,成为了商 品成功赢得市场的一个重要筹码,这不仅能够提高设计师对于设计能力的把握,带 来广阔的市场,更能为商家赢得利润,为消费者带来更满意的物质享受。因此,这 就要求设计师在对产品进行设计的同时考虑到时尚的新奇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 性,不断创新。
时尚的新奇性也驱动陶瓷首饰在设计过程中融入时尚元素,利用时尚的新奇性 激发人们对于陶瓷首饰的好奇心并诱导人们追逐陶瓷首饰设计所创造的时尚,而时 尚的新奇性对于陶瓷首饰设计的意义则是促使陶瓷首饰设计不断标新立异,加快陶 瓷首饰设计的发展。为了跟上时尚的步伐,陶瓷首饰设计需要不断创新求变。因此 时尚的新奇性能够促使陶瓷首饰以更加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的设计来赢得机遇、面 对挑战。只有更加有个性与独创性的新奇性设计才能通过时尚的特性获得更多有价 值的信息,赢得消费者,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在陶瓷首饰设计中融入具有时尚意味的新奇性元素,有多种方式,重点在于标 新立异。即设计出的具有新奇性的陶瓷首饰要有别于目前市场上存在的陶瓷首饰,令人耳目一新。11 周晓红.说时尚[J].学术界.1995(4):88~91 12 王丽文.浅谈时尚消费时代的设计发展[J].广西轻工业.2008(9):127~12813 简而言之,时尚的新奇性能驱动陶瓷首饰设计不断创
新、不断设计出个性鲜明、新颖独特,极富新奇性的陶瓷首 饰。如图 13 所示,这种以碗底为造型元素的陶瓷首饰就符 合新奇性的特征,个性鲜明、与众不同,这种新颖的形式迅 速地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反应良好。4.2 从众性的引导
时尚具有模仿与从众的特性。“在时尚的流行过程中,模仿是赶潮者得以实现求同于领潮者的基本的心理机制之 一;从众是赶潮者得以实现求同于领潮者的另一基本的心理 机制。” 13 时尚模仿与从众的特性带来的压力不断迫使赶潮者
追逐领潮者所创造的时尚,又迫使领潮者不断放弃旧有时尚 而寻找新的时尚,这些都源于人们树异于人和求同于人的心 理机制。
时尚的从众性对于陶瓷首饰设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针对赶潮者与领潮 者的不同阵营,既可以针对领潮者量身设计最新风格的时尚陶瓷首饰,巩固领潮者 的时尚地位;又可以针对大批量赶潮者的不断追逐效仿的心理需求设计出易于批量 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而风格和款式类似的陶瓷首饰,从而赢得赶潮者的消费市场。此举既能满足双方需求,又能在领潮者与赶潮者对于时尚的追逐、放弃、求新等不 断变化中推动陶瓷首饰设计的进步。另外,可以利用品牌的重要作用。具有良好形 象的品牌对于陶瓷首饰设计的持续良性发展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陶瓷首饰品牌也 可以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陶瓷首饰。
笔者认为只有瞄准了陶瓷首饰的核心消费群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才有可能在 市场上获得成功。因此对于时尚模仿和从众特性的挖掘,也是对于市场的开拓、对 于消费者需求的满足、对于陶瓷首饰多样化的促进和对于陶瓷首饰设计能力的提升 的过程。
4.3 短暂性的支配
时尚具有短暂性的特征,当新的时尚出现,要么经历一段时间的风靡便逐渐消 逝,要么持续较长时间之后在历史中沉淀,慢慢褪去了新颖性并成为人们的习惯或 传统。后者虽然可能保持了良好的品质和经典的韵味,但是因为已经不具有新奇性 的特征而不能再称之为时尚。
时尚的这一特性不容忽视,因为它将支配所有与时尚挂钩的设计也具有短暂性 的特征。对陶瓷首饰设计而言,受到了时尚的短暂性支配将促使陶瓷首饰设计不断 13 周晓红.模仿与从众_时尚流行的心理机制[J].南京社会科学.1994(8):1~4 图 1314 创新,不断挖掘出包含新颖内容的设计,在上一种陶瓷首饰款式淘汰之前,迅速设 计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新品,不断求变,才能立于时尚潮流的不败之地。
时尚的短暂性对于陶瓷首饰设计的意义就是促使其不断创新求变,以此在时尚 的市场中争得机会,赢得消费者。比 如东方之珠公司设计的陶瓷首饰就深 谙此道,该公司设计的陶瓷珠饰无论 从造型、色彩、搭配上都巧妙而精心,品种不断丰富,从简单的珠饰到复杂 的纹理,乃至于色彩的搭配和宣传网 页的构图都不断翻新,不停推出新颖 的款式,目的就是顺应时尚的短暂性,在时尚的潮流中赢得更多的机会。如 图 14 所示,展示了东方之珠的不同陶 瓷珠饰,更从侧面反映了其不断翻新 的款式与风格,为陶瓷首饰设计中迎 合时尚的短暂性做出了诠释。4.4 阶层性的分化
时尚具有阶层性的特征。社会中不同阶层的人群在时尚中扮演着不同角色,起 着不同的作用,他们的划分方式可以是单纯地分为上层和下层,也就是所谓领潮者 与赶潮者的分别,还可以细分为五种不同的角色:始作俑者、初期采用者、前期追 随者、后期追随者、不关心者,这些都是通过时尚的阶层性将各种人群分门别类,从而使设计更加富于针对性。当然,将与时尚有关的人群进行分类,是以多种因素 为依据的,比如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等因素。
这些社会大众在时尚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表明了社会中不同阶层的人对于时
尚的反应,而决定性因素则是前面提到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对于陶瓷首饰设计而言,这些决定因素至关重要,因为这可以令陶瓷首饰设计范围 更加有针对性。从性别因素来讲由于女性采用新时尚往往比男性早,因此在陶瓷首 饰设计中,首先就应该考虑女性市场,以女性设计为主,因为时尚的特性表明女性 市场往往比男性市场要广,需求更大;从年龄因素来讲,年轻人对于时尚的敏感程 度是最高的,也是最大的时尚产品消费群体,因此,在陶瓷首饰设计中应该融入更 多吸引年轻人的因素;文化程度高的人对于时尚的接受能力较强,在时尚的发展中 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陶瓷首饰设计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到文化程度高的人,针 对此类人群进行设计能获得更积极的反应;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环境,一般情 况下,生活环境越是优越的人,越具有追逐时尚的条件,对待时尚的态度也更为积 极,在陶瓷首饰设计中应该针对这类人群进行设计,受众更多、市场更广;在所有 图 1415 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应该是经济收入,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人在时尚流行中积极 与否,收入越高的人,对于时尚的接受就越为积极主动,而收入低的人则相反。因此,时尚的阶层性促进了陶瓷首饰设计的分化。在陶 瓷首饰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的阶层、不同的人群,从各种影响因素先行定位。不同阶层的人群对于陶瓷首饰外 观、品质、品牌、品味到价格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与需求。如图 15 所示的宝格丽 LEVE 情怀的陶瓷戒指,除陶瓷材质外 还有白金、钻石搭配共同被设计为一个整体,在销售上针对 的就是较为高端的人群,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上层人群(领潮 者或者是始作俑者),这是由它的价格决定的。时尚的阶层 性促使陶瓷首饰设计分化,使陶瓷首饰设计的受众更加细 化,设计内容更有针对性,间接促进了陶瓷首饰设计的发展。4.5 周期性的持续
“时尚产生的速度加快,决定了破灭的速度也加快,即追求者加入的速度加快; 而人数过多时,便是时尚的破灭。一种时尚破灭了,大家只好再寻找新的时尚,导致 新的时尚产生,继而又破灭,周而复始。” 14 新旧时尚不断交替,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是时尚的周期性表现。时尚的周期性对
社会不断发生作用,直接导致了产品生命周期缩短,设计的创新因而变得极为重要,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比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有计划废止制度:对每年的 款式和造型、色彩都进行创新,人为地创造时尚潮流和流行风格,有计划地废除现 有时尚。15 这些原则都是对时尚周期性有力的把握和应对,当设计中运用到了时尚 的周期性,对于企业而言,具有极大的利益和利润,通过对于造型、风格、款式进 行有计划的周期性设计,可以创造时尚的潮流、促进产品的销售。因此,面对时尚的周期性,在陶瓷首饰设计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进行持续而循 环的设计,定期推出时尚流行的款式又定期地进行有计划地废止制度,这对于陶瓷 首饰设计而言能够很好地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而陶瓷首饰设计中的创新求变依 然是需要重点强调的。
另外,时尚尽管短暂易逝,但其生命力并不一定永远终结,流行过的时尚在一 定的社会条件下又会卷土重来,比如说老派的东西今天仍然被城市新人类收拾得妥 贴细致,老爷车、老式相机、挂钟、磨旧的牛仔裤成为一种风情,昔日的时尚军装、大辫子、补丁、喇叭裤等又在现代开出前卫的花朵。16 这也是时尚周期性的一个表
现,当然,时尚的回归并非简单的重复,它的内在意蕴必定今时不同往日。表现在 14 郑也夫.论时尚[J].浙江社会科学.2006(2):141~148 15 王丽文.浅谈时尚消费时代的设计发展[J].广西轻工业.2008(9):127~128 16 贺雪飞.潮起潮落_时尚文化解读[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2(5):70~74 图 1516 具体的设计上这种回归也是时尚自身的规律,在经历了 不断创新之后,陶瓷首饰设计可以以时尚的周期性为依 据有意识地回归,这并非重复旧有的设计,而是在旧有 设计上提炼出包含其设计精髓的内容进行创新和优化设 计,使之符合时代潮流成为新意义的设计。陶瓷首饰的 复古与回归主要体现在对于古老陶瓷碎片的收集并重组 为新的陶瓷首饰上,比如有一段时间各种不同款式的纯 银镶嵌青花古瓷碎片的陶瓷首饰(如图 16),大受消费 者的欢迎,至今销售火爆。这种复古的潮流也可以是由 其他领域中的时尚复古潮流延伸到陶瓷首饰设计中来,间接引领陶瓷首饰设计的时尚。因此,在陶瓷首饰设计 的过程中也需要有意识地回归,这种变相的怀旧与复古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另类的创新,对陶瓷首饰设计来说 更是一种推动力,可以说时尚的周期性和其包含的内在 规律将推动陶瓷首饰设计不断创新并发展向前。4.6 时代性的推进
时尚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信息化在人们的生活 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当代时尚是存在于当代社会环境和条件之下的产物,不同的时代存在着不同的时尚,时尚因此还具有时代性的特征。
时尚的时代性反映在时尚产品上代表了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具有时代性的时 尚产品一般都代表了该时代先进技术的最新水平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 活。比如苹果公司在时尚设计上一直是处于领先地位,它的所有产品几乎都是艺术 级的设计精品并且该公司的产品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象征,这与重视和不断开发 高科技以及完美的外观、功能的设计是分不开的。时尚的时代性对于设计的作用不 言而喻,当今社会,众多包含新时代高科技功能并具有领先设计的产品已经融入了 人们的生活,并不断更新换代。时尚的时代性对于陶瓷首饰设计而言具有推动作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水平已 经到达了新的高度,众多具有时尚特征的高科技产品除了不断完善自身的功能和外 观设计甚至有的产品已经开始出现首饰的特征了,比如说一些 MP3、MP4 的外型设 计越来越小、越来越美观,甚至具有首饰的功能被人们所佩戴,这对于陶瓷首饰设 计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基于当代现有的社会条件和科学技术,与科技、网络、媒 体进行交加融合可以使陶瓷首饰更富于时代的特征和内涵,并且因此能够包含更多 的实用功能与潜在价值。首饰自古以来的功能就是审美,陶瓷首饰则承载了更多陶 瓷文化的优雅与内涵,在这样一个面临变革的时代,将陶瓷首饰与其它更具优势和 时代特征的事物相融合,赋予陶瓷首饰更多的功能,可以为陶瓷首饰赢得更多机会 图 1617 与优势,在陶瓷首饰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更多地考虑到时尚的时代性所带来的推动作 用,使陶瓷首饰设计发挥它最大的潜在价值。
总之,时尚的各种特性都能为陶瓷首饰设计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时尚的新奇 性使陶瓷首饰在设计过程中标新立异、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利用时尚的从众性加大 对于陶瓷首饰的宣传力度,并阐述陶瓷首饰设计的精妙,从而获得更多的消费人群,间接推动陶瓷首饰设计的发展;鉴于时尚的短暂性,陶瓷首饰设计需要不断加快设 计进程、缩短设计周期,尽力在短暂的时间内设计出多种多样的陶瓷首饰样式,加 快陶瓷首饰设计的发展;时尚的阶级性反映的是社会中存在不同的阶层,而不同阶 层对于不同的首饰设计存在不同的需求,对于陶瓷首饰设计而言则要针对各个阶层 的不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从而满足不同阶层的消费者需求,推进陶瓷首饰 设计的多样化;时尚的周期性是时尚自身的规律,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创新之后,要 有意识地回归,这并非重复旧有的设计,而是在过去的设计上提炼出设计精髓,并 进行改造,使之成为符合时代潮流的新设计,这一点在陶瓷首饰设计上是通用的,因此陶瓷首饰设计也需要有意识地“回归”,这种变相的怀旧与复古从某种程度上 而言是另类的创新,对陶瓷首饰设计来说更是一种推动力;时尚的时代性可以令陶 瓷首饰设计着眼于当代现有的社会条件和科学技术,与科技、网络、媒体的联姻可 以使陶瓷首饰更富于时代的特征和内涵,甚至因此包含更多的实用功能与潜在价 值。这些,都反映出时尚的特性与陶瓷首饰设计存在的联系,时尚的特性对陶瓷首 饰设计所起的积极作用,促使陶瓷首饰设计在时尚的潮流中走得更远。18 5 当代陶瓷首饰设计的时尚化趋势
前面我们研究陶瓷首饰设计与时尚之间的紧密联系——即“时尚引领陶瓷首饰 设计,陶瓷首饰设计创造时尚”和“时尚——陶瓷首饰设计——新时尚”,两者之 间的关系对于陶瓷首饰设计和时尚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陶瓷首饰设计的过程中 应当充分考虑到两者的关系,促使陶瓷首饰设计遵循时尚的特性,运用时尚的规律,在时尚的引领下,顺应社会潮流,展示自身的风采。在这样的关系与规律影响之下,当代陶瓷首饰设计也呈现出时尚化趋势,这种时尚化趋势既是陶瓷首饰设计顺应时 尚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也是陶瓷首饰设计在未来有足够能力创造时尚、引领潮流 的条件。
陶瓷首饰设计的时尚化趋势主要表现在造型、色彩、装饰、材质、功能五个方 面。
5.1 造型多样化
当代陶瓷首饰设计趋于时尚化,将促使陶瓷首饰的造型变得更加多样化。
造型是构成形体的基本要素,因此在陶瓷首饰设计中首先就应该考虑到陶瓷首 饰的造型因素。时尚新奇性的特征将促使陶瓷首饰设计不断求新求变,并直接反映 在陶瓷首饰造型上,影响并推动陶瓷首饰的造型不断变化。但陶瓷材料具有其自身 的特性,在对陶瓷首饰的造型进行设计的同时应该考虑到陶瓷材料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为陶瓷首饰设计中造型的多样化铺平道路。由于陶瓷首饰有众多的组成 材料,不同材料间有着不同的特性,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1)以陶瓷材料为主的造型:受陶瓷泥料、泥性和成型方式的影响在设计的
时候需要注意不同泥料的可塑性、粗细程度、变形率和强度是不一样的,不同的造 型适合不同的成型方式,成型方式也有很多种,包括泥条成型、泥板成型(如图 17)、注浆成型(如图 18)、拉坯成型、手捏成型(如图 19)、压模成型等,多种类型的 成型方式也对造型设计的多样化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图 17 图 18 图 1919(2)陶瓷材料与其它多种首饰材料共同构成的造型:这种方式构成的陶瓷首 饰造型能够弥补陶瓷材料的局限性,利用其它材 料的优势与陶瓷材料相结合,构成新的陶瓷首饰 造型能够使陶瓷材料发挥自身优势,更有利于多 种首饰材料间的融合,增加陶瓷首饰造型的多样 性,为陶瓷首饰造型的多样化发展带来更多可 能。能够与陶瓷材料相互组合构成新造型的首饰 材料有很多种,比如金属材料中的金、银、白金; 各种经过雕琢的玉石;各种不同色泽不同切割方 式的水晶、钻石与宝石;珍珠;贝壳;珊瑚;皮 革;各种不同的线绳甚至首饰设计中可能运用到 的羽毛。只要符合陶瓷首饰设计要表达的主题、内涵,都可以综合使用,乃至这些 首饰材料运用的工艺和造型方式都可以引入。比法蓝瓷公司的陶瓷首饰——宝贝一 生耳环如图 20,则采用了陶瓷、珍珠和金属材料,其中多彩的海螺壳部分是陶瓷材 料,而刺状带有金属光泽的部分、耳针、贝壳状针头装饰以及连接件都是金属材料 制作的,中间粒大饱满的白色珠子散发出温和关泽的则是珍珠,展现了不同首饰材 料间的穿插与互补、综合构成一个完美的陶瓷首饰 造型,为陶瓷首饰造型设计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 性,为陶瓷首饰设计追随时尚铺平了道路。5.2 色彩斑斓
当代陶瓷首饰设计趋于时尚化,将促使陶瓷首饰在色彩的表现上更加绚丽斑 斓。
色彩在整个陶瓷首饰设计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色彩既是陶瓷首饰 的美丽外衣,又是时尚的灵魂和精髓。美国流行色彩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人 们在挑选商品的时候存在着一个 7 秒定律: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人们只需要 7 秒 钟就可以确定对商品是否感兴趣,而这看似短暂却关键的 7 秒钟内,色彩的作用占 到了 67%,成为人们判断是否购买商品的标准。17 因此,色彩在陶瓷首饰设计中的作
用不容忽视,它不仅能够提高陶瓷首饰的魅力还能提升它的附加价值,因此陶瓷首 饰设计趋于时尚化要求陶瓷首饰的色彩设计在7秒定律作用的同时迅速吸引人们的 眼球,达到令消费者青睐并迅速购买的目的。
陶瓷首饰要想在短暂的时间内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需要在色彩设计上下足功
夫,陶瓷首饰可用的色彩范围不少,既包括陶瓷材料自身可利用的色彩,比如不同 种类丰富多彩的釉色,新彩、粉彩、古彩中使用的的陶瓷颜色,各种釉下彩绘颜料 17 李芃、洪琼.时尚品牌中的色彩设计[J].商场现代化.2007(24):106~107 图 2020 和色剂的颜色等,还包括其他不同类型的首饰材料并与陶瓷材料结合、搭配使用,使陶瓷首饰的色彩表现更加丰富,这都为陶瓷首饰斑斓的色彩设计奠定了基础。(1)陶瓷首饰中陶瓷材料自身的色彩表现极为丰富,所有运用在陶瓷器皿上 的色彩对于陶瓷首饰完全适用。首先是釉色,釉色是陶瓷表面最具魅力的外衣,釉 色品种很多,随着社会的发展,陶瓷的釉色更是日益增多,如图 21 是各种釉色表 面的不同效果,展现出陶瓷首饰色彩的丰富性);而色剂则更是为陶瓷首饰的色彩 增添了亮丽的一笔,色剂的颜色表现与釉料截然不同,能够更直观地表现陶瓷首饰 的色彩,如图 22 所示的陶瓷首饰通过各种颜色色剂的结合使用而呈现出色彩斑斓 的面貌;此外,还有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等等都有其独立的色彩体系,为展示 陶瓷材料色彩的丰富性提供了依据。
(2)当陶瓷首饰与其它首饰材料结合使用时,使得陶瓷首饰的色彩搭配更加
丰富。首饰材料有很多种,珍珠、玛瑙、翡翠、玉石、金、银、白金、钻石、水晶、甚至木头、羽毛等等,都能够作为首饰制作的材料,当制作陶瓷首饰时将陶瓷材料 与其它的首饰材料结合使用,可以极大地拓宽陶瓷首饰的色彩范畴。如图 23 所示,就是以贝壳为母题的陶瓷首饰引入不同颜色的珍珠和金属材料构成的陶瓷首饰。各 种首饰材料的色彩范畴不
一、给人带来的色彩感觉和视觉效果都不一样,正是这些 色彩丰富、五花八门的首饰材料使陶瓷首饰与之搭配设计时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色 彩感受,使陶瓷首饰的色彩范畴迅速拓宽、在色彩设计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在 7 秒 定律的作用下赢得了更多的关注和机会。
另外,陶瓷首饰的色彩设计趋于时尚化还表现在对于时尚流行色的把握上。流
行色是在某一时期,某一群人中间逐渐盛行起来,并迅速形成时尚蔓延的一组色彩,它的范围正扩展到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的各个领域。18 随着流行色在人们生活中的
蔓延,使得陶瓷首饰在进行时尚设计的同时应该考虑到对当时流行色的把握以及对 18 李芃、洪琼.时尚品牌中的色彩设计[J].商场现代化.2007(24):106~107 图 21 图 22图 2321 下一时期时尚流行色的预测,因为流行色的运用对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极为有效,研究表明,采用适时的流行色彩,能够大幅度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价值。因此 在陶瓷首饰设计过程中,可以从当时的流行色中有选择性地提炼、改造,并创造出 适合陶瓷首饰的色彩搭配,也可以对未来的流行色进行预测,这既是时尚通过色彩 引领陶瓷首饰设计的方式,也将成为陶瓷首饰设计更加趋于时尚化的表现。5.3 装饰独特
当代陶瓷首饰设计趋于时尚化,表现在装饰上,呈现出自身独特的魅力。
陶瓷有着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那些曾在历史长河中褶褶生辉的器物上展 现并流传下许多富于东方特色的装饰图案,这为陶瓷首饰的装饰设计提供了众多可 以利用的设计资源,将这些具有东方魅力的纹样加以创新,运用于陶瓷首饰的装饰 设计中,将增加当代瓷首饰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并展示出与其它首饰不同的 装饰风格,给人们带来独特的审美感受,比如图 8 中的五福青花陶瓷项链就是一个 很好的例子,而将这种装饰风格独特的陶瓷首饰与具有民族风情的服饰相搭配,更 能相得益彰。
(1)从陶瓷首饰的装饰设计上来看,其自身的
独特装饰形式也为之增色。陶瓷首饰的装饰方法种类 繁多,从陶瓷的装饰方法而言,包括色剂装饰(又称 陶瓷颜料装饰)、色釉装饰、彩绘装饰(包括釉下彩、釉中彩、釉下彩)、贵金属装饰、晶化釉装饰、其它 装饰方法(包括色坯与色化妆土装饰、光泽彩装饰、裂纹釉装饰、无光釉装饰等),这些众多的陶瓷类装 饰方法展示出陶瓷首饰独特的装饰魅力。图 24 中展 示的陶泥裂纹釉古彩兰花项链,这些陶瓷所特有的装 饰方式使陶瓷首饰的装饰风格与其它的装饰风格区 别开来,形成陶瓷首饰所特有的装饰特点。
(2)陶瓷首饰设计中不同首饰材料间的融合也丰富陶瓷首饰的装饰范畴。使
陶瓷材料与其它首饰材料搭配在一起进行装饰的时候,涉及到更多的装饰手法,比 如金属材料中的金、银等常用的装饰方式、多种宝石常用的装饰方式、还有珍珠常 用的装饰方式等等,这些都为陶瓷首饰的装饰设计增加了许多展现自身魅力的优 势,使陶瓷首饰在设计过程中挖掘出更多具有不同审美感受的装饰方式,以不同的 装饰面貌应对不同喜好的人群,面对不同阶层的选择,使具有独特装饰感的陶瓷首 饰顺应时尚的潮流,最终赢得市场。
陶瓷首饰独特的装饰形式成为陶瓷首饰设计时尚化之路的重要手段。它独特的 装饰形式追随时尚的新奇性成为陶瓷首饰标新立异的方式;由于其装饰形式的多样 性,可以从容应对时尚短暂性的作用;面对不同阶层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与 图 2422 其阶层品味相符的装饰;在陶瓷首饰装饰设计中对其图案或纹样乃至装饰形式进行 有计划地周期性预测;随时代的不断进步,在陶瓷首饰的装饰设计中融入具有时代 特征的内容将使之更具有时代特征。还可以将现代艺术设计的方法与理念也融入到 陶瓷首饰的装饰设计中来,比如夸张、概括、提炼、联想、取舍、组合、想象、立 意等,将符合陶瓷首饰装饰设计的方法运用到具体的设计中来,表现出陶瓷首饰独 有的装饰效果,传达出设计者的设计语言和审美认知、以及佩戴者的审美追求。5.4 材质表现丰富
当代陶瓷首饰设计趋于时尚化,材 质表现则变得更加丰富。
(1)陶瓷材质自身表现就很丰富,泥土具有的收缩性、重量感、柔韧性等 特性以及成瓷后色彩的长久性、强度、富于变化的肌理与它任何材质的特性 迥异。多种泥、釉、色剂、化妆土、彩 绘陶瓷颜料等等,比如图 21 中所展示 的陶瓷釉料表面丰富的材质表现,是众 多其它材质所不能及的。如图 25 中展 示的陶瓷首饰展现出丰富的材质表现,为陶瓷首饰设计提供了众多可利用的 资源与素材,为陶瓷首饰设计的时尚化 之路奠定了基础。
(2)顺应时尚的潮流,各种材料
交叉、综合使用的可能性越来越多,当陶瓷材质与其它首饰材质相组合,使陶瓷首 饰具有更加丰富的材质表现,促进了陶瓷首饰材质的丰富和更新。比如说玉石、珍 珠、钻石、金属材质等等,这些陶瓷首饰使用的不同材质间相互对比、相互补充、相互衬托、相互协调,在搭配设计中产生丰富多变的效果,给人以美的感受,传达 出陶瓷首饰的个性与魅力。在陶瓷首饰的设计中将陶瓷材质与其它首饰材质组合搭 配在一起,使陶瓷首饰的材质更加丰富多样,为陶瓷首饰更加时尚化起到了推动作 用。
陶瓷首饰材质表现的丰富,也成为陶瓷首饰设计时尚化的垫脚石。首先是与众 不同的材质感觉与材质表现,为陶瓷首饰设计的时尚化赢得了标新立异的能力;陶 瓷首饰材料相对于其他首饰材料而言成本较低、能够适应工业化的生产,为时尚的 从众性铺平了道路;陶瓷首饰材质表现之多,能够使其在时尚的短暂性中由其中一 种材质表现的风行迅速转化为另一种,可以规避更多可能的风险;面对不同阶层的 喜好,也能通过不同的材质表现迎合不同阶层的需求;在时尚周期性的影响下,陶 图 2523 瓷首饰设计中,不同的材质感觉也将不断新旧交替,随时尚的变化不断创造出更多 更新的材质表现,为陶瓷首饰在时尚的潮流中赢得机会;在时尚时代性的影响下,不同的时间将风行不同的陶瓷首饰种类,它们的材质表现也各有千秋,并顺应时代 的发展,迎合时尚的潮流。5.5 功能齐备
当代陶瓷首饰设计趋于时尚化,功能将更加齐备,并将呈现出时代所独有的特 征。
漫长的首饰发展史中,首饰的功能在不断的转变,早期首饰仅作为一种人体的 装饰品,发挥的仅是装饰功能,随着巫术、宗教的出现,首饰在其装饰功能之外又 被赋予了宗教功能,社会功能,在一定意义上超脱了传统的装饰美化的范畴之后,首饰需要表现出设计者或佩带者一定的文化品位,表现出人们对人生的态度,对大 自然的向往,对传统文明的追忆,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对人精神层面的探索等,即 思想和文化内涵物化的媒介功能。19 因此陶瓷首饰所存在的基本功能除了审美——
美化人们的生活,还具有调节人们精神、愉悦人们身心的功能。然而随着时代的发 展,首饰的功能还将不断转变,甚至包含更多功能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时尚的时代性将促使陶瓷首饰的功能更齐全,多种不同功能的产品开始具有首 饰的特点这一趋势为陶瓷首饰具有更多功能提供了契机——陶笛的设计越来越小,并且具有佩戴功能,甚至从造型和装饰上也更加地精美,开始富于首饰的特征,如 图 26 所示的陶笛已经具有陶瓷首饰的特征,除了审美和愉悦人们的身心的功能,还具有可以吹奏的乐器功能;而带有铃铛的陶瓷首饰则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人们的 面前如图
27、图 28 所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陶瓷首饰的不断发展壮大,将 引入更多的高科技,成为具有现代化智能化功能的产物,而这些也为陶瓷首饰的功 能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很多科幻片或是对未来各种不同憧憬的电视电影中都 曾潜在地表现出对于未来各种具有实用功能的器物缩小化并能够随身携带,比如某 种武器有看上去只是一个美丽的首饰,或再比如,某些品牌的 MP3、MP4 在设计时,不仅具有播放音乐、播放视频、收音、录音等功能,还变得越来越小,甚至可以作 19 耿霞.源于首饰设计的设计 DNA 探讨[硕士论文].合肥工业大学.2008 图 26 图 27 图 2824 为项链随身佩戴,甚至在造型和装饰上也趋向于首饰的外观,从某种意义来说,我 们也可以认为人们希望未来首饰具有更多的功能与变化。
因此我们对于未来陶瓷首饰的憧憬则是它的功能更加完善,既能作为首饰具有 美观的功能,还能具有更多的实用功能,反映在陶瓷首饰设计的时尚性上则表现出 时尚的新奇性和时代性特征,而朝这一方向努力也可以使陶瓷首饰有更广阔的发展 空间,因为时尚之物必须具备代表一个时代最高端水平的特点,所以陶瓷首饰要想 不被逐渐淘汰于时尚之外,这是一个极好的选择。随着时尚的时代性作用,将促使 陶瓷首饰更富于实用性和新奇性,具有越来越多包含时代特征的功能。25 6 结 论
当代陶瓷首饰设计时尚化的本质是时尚引领陶瓷首饰设计,即陶瓷首饰设计在 时尚的引领之下呈现出时尚化的趋势。这种趋势源于时尚的潮流,源于时尚对于人 们生活各个方面的渗透,时尚引领陶瓷首饰设计并通过自身的各种特性对陶瓷首饰 设计产生作用,使陶瓷首饰设计呈现时尚化趋势。
本文通过对当代陶瓷首饰设计时尚性进行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1.时尚的重要性。时尚引领了陶瓷首饰设计,陶瓷首饰设计则在一定条件下终
将创造时尚。有了时尚的引领、推动,陶瓷首饰设计更贴近市场,并通过设计创新 不断优化设计水平、提升陶瓷首饰的市场竞争力。
2.以时尚指导设计。为了使陶瓷首饰设计在时尚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 然要遵循时尚的特性与规律,从而指导陶瓷首饰设计在时尚化的发展中不断标新立 异、创新求变、花样翻新;对于时尚阵营中不同阶层的人群有针对性地分层设计; 缩短设计周期;定期地回归与复古;逐步贴近时代的前沿。
3.以陶瓷首饰设计引领时尚。陶瓷首饰设计的时尚性将推动时尚的进步,甚至
创造时尚。当陶瓷首饰设计具备时尚性,将不断促使陶瓷首饰设计朝时尚化方向发 展,促使设计师自我提升、企业获利、消费者需求得到满足、社会物质条件变得更 加丰富,为陶瓷首饰设计赢得更多的机遇、为新一轮的时尚创造条件,从而引领时 尚。26 致 谢
我要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吕金泉教授在百忙之中给予论文的指导,从论文选
题、研究到论文撰写的整个过程中,都倾注着导师的心血,正是导师细致、耐心的 指导,才使我的论文得以顺利完成。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创新求实的科研精神,以及艺术上的造诣与对艺术创作的热情时刻激励着我努力学习,并将激励着我在未 来的工作中努力奋发。在此,我向导师致以诚挚的谢意!感谢每一位教诲过我的领导和老师,在我的学习中给予有益的指导和帮助,我 还要感谢在研究生三年的学习时光中给予我珍贵友谊和无私帮助的同窗好友们,谢 谢你们!你们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衷心祝愿你们在 未来的日子里工作顺利,万事顺意!感谢一直以来在学习及生活上对我寄予厚望的家人,你们的支持是我不断前行 的动力!最后,由衷的感谢评阅本文的专家学者,对本文疏漏和不足之处所给予的指导!27 参考文献
[1] 郑也夫.论时尚.浙江社会科学.2006(2):141~148 [2] 周晓红.说时尚.学术界.1995(4):88~91 [3] 辜振丰.时尚考.长沙:岳麓书社.2007:140~143 [4] 马红霞.时尚的社会学研究[硕士论文].西安:西北师范大学.2005 [5] 顾良玉.试论时尚与艺术趣味的关系.艺术百家.2005(2):74~87 [6] 朱毅.设计创造时尚,时尚引领设计[硕士论文].无锡:江南大学.2008 [7] 孙谷藏.中国古代陶瓷首饰探源.浙江工艺美术.2008(3):14~16 [8] 熊成柳.浅谈陶瓷产品设计的时尚性.佛山陶瓷.2009(6):32~36 [9] 许星.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对现代时尚的影响.2001(12):36~38 [10] 王丽文.浅谈时尚消费时代的设计发展.广西轻工业.2008(9):127~128 [11] 周晓红.模仿与从众_时尚流行的心理机制.南京社会科学.1994(8):1~4 [12] 郑也夫.论时尚.浙江社会科学.2006(2):141~148 [13] 贺雪飞.潮起潮落_时尚文化解读.黑龙江社会科学.2002(5):70~74 [14] 李芃、洪琼.时尚品牌中的色彩设计.商场现代化.2007(24):106~10 [15] 耿霞.源于首饰设计的设计 DNA 探讨[硕士论文].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0828 附录 A:论文图片来源
[1] 孙谷藏.中国古代陶瓷首饰探源.浙江工艺美术.2008(3):14~16: 图
1、图
2、图
3、图 4 [2] 宝格丽中国官网:http://zh-cn.bulgari.com/department.jsp?cat=cat00002(BVLGARI):图
5、图
6、图 15 [3] 法兰瓷公司官网:http:// : 图
12、图 20、图
22、图 23 [4] 笔者个人收藏或收集:图
8、图
13、图
17、图
18、图
19、图
24、图 25 [5] 彼得·康逊迪诺.陶艺技巧百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图 21 [6]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
7、兔子手机链:
http://?id=8996204287 图
28、鱼铃铛挂坠: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8573755465 [7] 东方之珠博客:http://chaici88.com.blog.163.com/album/#m=0&p=1: 图
9、图 14
第五篇:反思性研究
一 设计思想
教育教学活动是情感极为丰富的人文精神活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原有知识的解 构和新知识的再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有心里动力的支持,也有心里脱敏的阵痛。开展反思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心理动力和心理阵痛的“固液共存”中,寻求动态的平衡,使学习活动始终处于科学整理的理智状态。反思性学习不仅是对以前学习过程的反思,更提倡在反思后能积极地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能,使学习活动更加轻松
反思性教学是针对教学情况进行及时、主动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反思性教学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并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控能力和课堂的应变能力。反思教学行为:教师应该时刻准备调整教学方法,要有必要的讲解、适时的指导,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反思教学方法: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就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终达到培养人的目的;反思学习过程:教师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要观察、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学到了什么、遇到什么问题、形成了哪些能力等。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善于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二 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是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号召整个教学过程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的。着重解决的问题是通过研究高中物理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探索高中生物理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教师发展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点带面,使全体教师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观念和做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勇于改革与创新,努力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反思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成为教育科研的中坚力量;
(3)学生发展目标:以学生为本位,通过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努力转变学生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领学生在“反思性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素养,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胆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反思性学习中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 研究的意义
(1)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提高自我效能感
物理学科是高中阶段最难学的一门功课,不少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很快就出现分化现象。不会学习,不能尽快地掌握物理学习的规律和物理学习的方法,很多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畏难情绪,物理问题“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砸”,以致造成物理学习的失败,失败的经历又会加重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畏难情绪,造成恶性循环。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教师应辅以物理学习方法、物理学习规律及自我监控反思学习能力的指导,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物理学习的现状,及时发现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调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及自我监控能力均有所提高,提高自我效能感。
(2)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学能力是指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中学阶段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具有终身意义,学生今天的学习正是为了明天能离开教师去独立学习和工作。培养学生自我能力的关键,是让学生有自由学习、自主学习的机会,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所以说反思能力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能促进或改进学习策略掌握不好的学生的学习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他们学习困难,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不仅提升物理学习能力,而且可促进其他各科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物理能力提高,从学会到会学,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策略,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然也就会促进其他各科的高效学习。
(4)不仅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更能培养创新能力,反思能力与创新思维成正相关。反思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有目标有策略的主动行为,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 研究的内容
(1)反思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能力的理论研究;(2)高中生物理反思性学习能力的现状的考察;(3)学生物理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案的制定;(4)通过实验研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5)高中生物理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人员分工表 篇二:反思性的研究
已经大四下学期了,这两天一直在准备一个学校的调剂复试。指定的书目是大一的时候就上过的,今天再读感受确实不同啊,理解也不同于当日。
人们常说“读100本书,不如把一本书读100遍”。我想这指的就是,反复读,然后去反思的一种读书方法。篇三:国外反思性教学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cn 国外反思性教学研究综述
作者:胡玲
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2015年第05期 【摘 要】反思性教学的提出对世界各国的教育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对课堂教学和教师发展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对国外反思性实践概念的提出、反思性教学的发展、反思性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做了综述,并分析探讨了反思性教学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前景。
【关键词】国外;反思性教学;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015-0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性实践”成为一个在教师教育研究中反复出现的话题。反思性实践在教育领域的意义重大,它对教育改革,教师地位的改变以及教师专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国外学术界从各个层面对反思性教学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研究成果也颇丰,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梳理与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反思性教学的实质与内涵,为我国的教育改革获得更为有益的借鉴。
一、反思性实践概念的提出
1983年,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首次提出了“反思”的概念,认为反思是对于任何信念或假定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的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杜威提出所谓思维或反思,就是识别我们所尝试的事和所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没有某种思维(反思)的因素便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
在杜威之后,舍恩(donald schon)提出要以“反思性实践家”(reflective practitioner)这一新型专家形象来替代技术熟练(technical expert)。前者是以活动过程的反思为基础的,后者是以技术理性为基础的,反思性实践的概念由此而来。舍恩认为,反思有两种时间框架:①对行动反思(reflect-on-action),在教学中,对行动的反思发生在课前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和计划上,发生在课后对课堂发生的一切的思考中。②在行动过程中反思(reflect-in-action)。在教学时,我们经常会碰到出乎意料的反应和知觉,我们总是要考虑这些反应以调整我们的教学,这就是在行动中反思。反思性实践概念提出后,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教学活动中,也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和进步。
二、反思性教学的研究 1.反思性教学内涵的研究。在教学和教师教育领域中“反思性教学”概念也有多种界定。在对反思性教学进行界定时,不同的研究强调的重点不同,赋予它的内涵便会不同。有的学者从宏观意义上来分析界定,有的学者从微观层次上来解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