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诗歌以五言诗最为杰出

时间:2019-05-13 08:1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陶渊明的诗歌以五言诗最为杰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陶渊明的诗歌以五言诗最为杰出》。

第一篇:陶渊明的诗歌以五言诗最为杰出

陶渊明五言诗艺术风格论析

陶渊明的诗歌以五言诗最为杰出,以平淡自然的风格,极真朴地反映了人生实感,以其特有的情趣,描绘了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总的来看,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陶渊明的作品情感真实,朴素自然,流露出远离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陶渊明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可以概括成两点,一是 语言平淡而寓意深远,另一点就是情感豪放热情。

陶渊明诗歌的最大特色就是平淡朴素,自然清幽。平淡自然,是指其诗无论是叙事、状物、写景、抒情都朴质无华,毫无人工雕琢的痕迹。宋代学者评陶渊明的创作风格时说:“余尝评陶公诗语造平淡而寓意深远,外若枯槁,中实敷腴,真诗人之冠冕也。”这段话虽然不能概括陶诗风格的全貌,但精辟地指出了陶诗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在中国文学史上应享有的地位。从陶诗题材内容看,其诗歌的内容大多都贴近生活,思想感情真切深厚。陶渊明的作品多以农村的日常生活为内容,以普通的乡村景物为题材,写的都是平平常常的事物,如宅院、草屋、鸡鸣、狗吠、树林、小溪、春风、冬雪、松菊、飞鸟等极普通的田园景物,还有劳作、憩息、饮酒、读书、邻里往来等日常农村生活。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评论陶渊明的诗歌风格时指出:“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晋以还方有佳句,如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如我们最为熟悉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全诗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写出了陶渊明隐居山林的乐趣,在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以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诗人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浑然一体。在自然平实的同时,陶诗还具有寓意深远的特色。他取材于人尽皆知的生活,把自己的情感融会其中,描绘出一种令人神往的意境。但陶渊明的创作并不是随意摄取,而是把那些能引起自己思想共鸣的东西摄取入诗,在平凡之中见不平凡,潜移默化,使人感觉亲切而又崇高。从陶渊明诗歌的语言上分析,陶诗的语言虽质朴,但不缺乏生动。自然,是陶渊明的人生志趣,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陶诗往往寓某种绮丽之色于质朴自然之中,将自己的诗情和哲思完全融合,让人感觉清新自然而不枯燥乏味。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等,都平白如话,但由于诗人有生活实践,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因而显得质朴而生动,平淡之中见神奇。诗歌意象看似平淡无奇,然却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其诗的主旨在于写意,在于表达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体悟,而写景、叙事只是为意造境。陶诗的许多作品达到了物我合—、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他将自己的人格之美与自然之美高度统一起来,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这类诗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流露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陶诗坦诚地记录着作者内心深处细微的波澜,他的诗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纯属于自然的流露。

陶诗由于内容和风格各异,除大多田园诗外,还有一些诗歌具有明显的豪放意味,然而豪放热情中又渗透了一种抑郁悲戚的风格。陶渊明出身于官宦世家,早年也把人生价值的实现寄托在政治方面,有兼济天下的壮志,但功业无成,他的内心也常有苦闷与矛盾。《咏荆轲》一篇是陶诗豪放的代表作。“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诗人咏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对奇功不建的惋惜中,将自己对社会政治的愤慨之情,合盘托出,慷慨悲壮,独具特色。没落的官宦家庭和家族影响,使他身上也保留着一些刚烈的元素。当理想与现实有相当的距离时,他辞官归隐,但在田园生活中也非彻底清闲超脱,未完全忘却政治。他是既隐世而又不能忘怀世情,时时留意于世事,而又时时有感而发。

陶诗中他的生活情趣与自然景物的象征形成了特定的文化意蕴。一是饮酒。陶渊明能识酒中之深味,悟酒中人生之真谛,酒和他的生活及其文学紧密相联。娱情诗酒和借酒浇愁是陶渊明人生艺术化的一种媒介,他通常以酒助成其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陶渊明之后,饮酒赋诗成为隐士生活的主要内容,诗酒则是隐士文学的一个重要表征。阮籍醉酒佯狂,李白“斗酒诗百篇 ”,苏轼“酒酣胸胆尚开张 ”,至今,以酒排愁怀,以酒量显英豪,依然成为我国乃至东方文学中人物描写的艺术手法。二是菊花。陶渊明赏菊,咏菊,爱菊。以菊自况,家里还有自产的佳酿菊花酒。他将菊花与酒结成一体,既满足口腹之欲,也促成精神之升华。“秋菊有佳色”,菊花成了他的化身,后成了中国文学里象征着高情远致的意象,菊花也成为我国文人墨客笔下水墨丹青的“四君子”之一。三是孤云。陶渊明的一生是孤独的,他那“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的诗句,便是一个孤独者的自白,继而孤云象征了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所表达的孤寂心声。总而言之,陶渊明通过自己田园生活的体验与认知,入世出世的感悟,在五言诗中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崭新的、更美的类型,一种意韵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

第二篇: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1.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他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以崭新的思想内容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1.1高远的理想与志趣 1.2劳动生活内容的反映 1.3田园贫困状况的描写

1.4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自身的社会思想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如果仅从他的田园诗的字面上看,诗人之超然物外和物我两忘的超凡脱俗,真有着神仙般的无限风韵.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这是因为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古代最黑暗、最腐败的时期:政权更迭频繁,高门钜族生活糜烂,老百姓食不果腹,衣难遮体,统治阶级和底层民众之间等级森严,差别甚大.在这种情况下,陶渊明出仕做了几年小官之后,终因不愿与腐败的官僚们周旋而宁可还乡归隐.当时的诗坛上也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在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而陶渊明却能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最终达到了同时代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俗话说愤怒出诗人,这说明只有真正有所触动有所感受者才会言之有物,正因如此,陶渊明的田园诗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但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不至于仅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现上徘徊,而是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1.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诗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形式主义风气盛行之时,诗坛上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但陶渊明却有着一般文人所未曾有过的田园农耕生活经历,和劳动人民有许多接触,可以说,是生活给他以厚爱,使得他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却能以崭新的思想内容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

具体地说,陶渊明的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 1.1高远的理想与志趣

陶渊明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陶渊明的志趣与性格,终于使他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他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他的田园诗充满对污浊的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爱.如《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羁鸟”、“池鱼”,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现了他对丑恶的社会的鄙视.诗人着重地细致地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由衷的喜爱.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当诗人尚未离开宦途时,总有一种“暂为人所羁”的感觉,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但当他远离了污浊的现实,回到田园中来,却感到获得了归宿.如《饮酒》第五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避开了达官贵人的车马的喧扰,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获得了自由而恬静的心境.诗人的田园生活虽然是远离统治阶级,却更接近了下层文人和农民.这里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谈心赏文:“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有朴实的农民共话桑麻:“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有邻里的相与宴饮:“漉我新熟酒,只鸡邀近局”;也有天伦之乐:“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所以,他的田园诗在表现丰富的现实生活内容的同时,也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这也是他的田园诗动人的原因之一.1.2劳动生活内容的反映

尤其可贵的是他的田园诗还反映了劳动生活的内容.如《归园田居》第三首: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带着月色,从草木丛生的小径上荷锄归来的劳动者的形象.《怀古田舍》诗说:“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在田野风景和农事活动的描写中洋溢着一种喜悦之情.由于诗人亲自参加了农业劳动,并由衷地喜爱它,劳动,第一次在文人创作中得到充分的歌颂.他的一些田园诗还表现了只有一个劳动者才可能体会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二首说:“桑麻日已长,我土日以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表现了他对农作物收成的密切关怀.《于西田获早稻》诗说:“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不仅表现了与剥削阶级寄生观点鲜明对立的依靠劳动生活的思想;而且表现了不辞辛苦、坚持躬耕的顽强态度.这些都超出了一般士大夫的思想意识,使他的田园诗闪烁着进步的思想光辉.1.3田园贫困状况的描写

陶渊明还有一些田园诗描写了他的田园生活的贫困状况.《归园田居》第四首说:“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途.” 《示庞主簿邓治中》说:“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炎火屡焚如, 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 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 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 及晨愿乌迁.”《有会而作》说:“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岁暮和张常侍》说:“民生鲜长在,矧伊愁苦缠.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 《乞食》说: “饥来驱我去, 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 叩门拙言辞.”田园生活过到如此困顿地步,田园诗写到如此辛酸程度,古今唯陶渊明一人而已.这些诗虽然大多数只是描述他自己晚年每逢天灾不免屡受饥寒的境遇,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想见当时在战乱和灾害之中农民们的更加悲惨的生活情景.1.4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自身的社会思想

陶渊明田园诗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并通过这些田园诗寄托了自己的社会思想.这是诗人田园生活中理想因素的集中和概括,是代表小私有生产者对造成战乱和贫困的封建社会所提出的抗议,它反映了广大农民希望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和平幸福生活的强烈的愿望,启发人们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鼓舞人们反抗不合理现实的斗争.陶渊明是封建社会中的诗人.衡量封建社会中的作家是否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首先就要看到他的作品是否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就是对当时门阀士族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的曲折反映.诗人在这里提出了“桃花源”的社会理想.这是怎样的一个社会呢?这里的生活是富裕、和乐而安宁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人人参加劳动:“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劳动所得也全归自己所有,没有封建的剥削:“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诗人指出这是一个“与外人间隔”的“绝境”,是桃花源中人们的先世为逃避嬴秦暴政而开辟起来的一个新世界.他们“不知有汉”,更“无论魏晋”,这实际表明是一个与秦汉魏晋等封建主义社会相对立的理想世界.综上所述,陶渊明的田园诗,是诗人农村生活的真实反映.不过,这是通过诗人思想的三棱镜透视出来的农村生活,是诗人艺术心灵的外化.陶渊明不是单纯地通过直接描写农民日常的痛苦生活,来鞭挞现实社会的不合理,而是通过描绘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幽美的田园景象乃至“桃花源”式的理想社会来否定和批判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也就是说,他不是主要通过描写现实中的丑来批判丑,而是通过描写理想中的美来否定现实中的丑的.诗人这种独特的把握现实的方式,是由他个人特定的社会思想所决定的.

第三篇: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的文学创作以诗歌的成就最突出,他历来是以诗人的身份被载入文学史的。他现存诗近130首,具有丰富的内容。

(一)、悲叹为官行役的劳苦,表达静念园林的思绪

陶渊明抱着“大济于苍生”和“口腹自役”的情志而“投耒去学仕”(《饮酒》其十九),但官场黑暗,他又“志意多所耻”(同上),“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兮辞》序),不肯屈己奉人,因此,虽几经进退而终无建树。他为官行役没有欢欣,反感劳苦,总是身在行役而静念园林。这种一心处两端的境况,在他宦游期间所写的行役诗中得以充分表露。如《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其二说:“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他是边做官边后悔:“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其二)“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甚至赴任途中也是如此,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中,他说: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陶渊明是为仕不能静心,归居又不甘心,心与形的对立,使他内心非常痛苦,也很无耐。这种对立与无耐,正显示了陶渊明不愿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他在《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中写道:

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田园日梦想,安得久离析?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有了这样的德操与心态,为官行役的劳苦,便可想而知。悲叹行役的劳苦是陶渊明之前行役诗共有的内容,而将为官行役之苦与静念园林之情合为一体,则是陶渊明行役诗所特有的。

(二)、描绘田园风光的恬美,抒写闲适自得的心境

在仕与隐的矛盾斗争中,陶渊明最终选择了隐,由对园林的静念化为了皈依的现实,心与形得到统一。描绘恬美静穆的田园风光,抒写闲适自得的愉悦心境,成为陶渊明田园诗的基本内容。他视田园为人生安身立命之所,是与黑暗现实、混浊官场对立的理想境界。如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应作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首诗写诗人归田的原因和重返田园的愉快生活。诗人称官场为“俗”,称官场中逢迎应酬、钻营取巧为“适俗韵”,以“尘网”、“樊笼”喻肮脏无聊、束缚人性的官场,以“羁鸟”、“池鱼”喻误入官场的自己,可见诗人对官场的憎恶。归隐田园,正如笼中之鸟飞回山林,池中之鱼重返水潭,让诗人感到无比自由和愉悦。十余亩田地足以养生,八九间草屋足以托身。远处的村落与炊烟,近处的狗吠与鸡鸣,充满生机而又恬美静穆。人的本性在这至真至淳的境界中得到恢复。又如《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这首诗写心远世俗、欣赏自然的兴致和领悟。诗人归隐后闲适自得的心境,于采菊、见山、视夕、观鸟之间表露无遗。“采菊”二句历来为人击节赞赏。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东坡题跋》)王国维说此为“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人间词话》)。在这“境与意会”、“无我之境”中,诗人领悟了人生真正的意趣。所以能够如此,皆因“心远”尘俗。又如: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这是写早春迷人气氛的。“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飚开我襟。”(《和郭主簿》其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读山海经》其一)这是写夏季优美景致的。诗人就是在这种令人陶醉的田园风光中,品味着“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同上)的人生乐趣。

(三)、热爱农业劳动,强调劳动意义

作为一个不再追慕荣利、依赖官府供给的文人,陶渊明最可贵之处莫过于自食其力。他的不少田园诗是写农业劳动的。如《归园田居》其一: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写诗人早出晚归的劳动生活和富有诗意的感受。由于诗人刚开始学种庄稼,缺乏管理农田经验,所以“草盛豆苗稀”。但他不辞辛苦,“晨兴”而作,“带月”而归,希望庄稼长得好些,体现了对农业劳动的热爱。这种感情,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是罕见的,也是世家大族所蔑视的,正因为这样,更可见出陶渊明归隐之心的坚定不移与对抗官场和世俗的勇气。又如:“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归园田居》其二)反映了他对农作物收成的关注。“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反映了他坚持躬耕的顽强精神。这种精神,是慨叹“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谢灵运《登池上楼》)的谢灵运等人所无法相比的。陶渊明特别强调劳动的意义。他有一首《劝农》诗,其中云:

哲人伊何?时维后稷;赡之伊何?实曰播植。舜既躬耕,禹亦稼穑;远若周典,八政始食。

这是以后稷、舜、禹重视农业劳动作为事实论据,以《尚书·周书·洪范》中的“八政始食”作为理论论据,勉励人们从事农业劳动:“纷纷士女,趋时竞逐;桑妇宵兴,农夫野宿。”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陶渊明觉得孔子此说太高远,认为要坚守归隐独善的理想,还是要劳动的:“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他坚信:“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劝农》)“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正因为如此,陶渊明才能以“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的乐观心态从事农业劳动。对农业劳动如此充分的肯定并能如此真诚的歌颂,陶渊明之作是中国古代文人作品中的第一次;对农业劳动如此执著的热爱并能如此强调其意义,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人中的第一人。

(四)歌咏闲居生活的乐趣,表现与人交往的情谊

陶渊明在劳动中享受着生活的乐趣,又与下层文人和农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反映这方内容的诗歌,常常流露出一种其乐融融的生活情调。如《和郭主簿》其一中写道:

2 《和郭主簿》其一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这里写的是诗人的文化生活和家庭生活。书、琴、酒是他的三大生活嗜好。自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晋书》本传说他“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又自称:“性嗜酒,„„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传》)“酒”也是其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有40几处,近于作品数的三分之一,这还不算无“酒”字而写的是饮酒的内容。萧统《陶渊明集序》说:“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上诗中的“园蔬”二句说明家庭物质供给尚且有余,“弱子”二句说明家庭天伦之乐。这样的生活,让诗人感到“真复乐”而“忘华簪”。又如《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

此诗记叙了诗人与友人在野外纵情游乐,以至于忘记了现实生活。陶渊明劳动之余,同农民“披草共来往”(《归园田居》其二),有着共同的话题:“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同上)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如《移居》其一,写诗人身居南村敝庐,与邻居朝夕相处,谈往事品诗文,十分融洽而快乐:“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其二是: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此诗写诗人和邻居们一起努力耕作,农闲时赋诗饮酒言笑的乐趣。大家息息相关,亲密无间,共同欢乐。这种恬淡无争的生活和真诚坦率的交往,与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和装腔作势形成鲜明对比。

(五)、反映诗人生活的贫困,揭示农村凋敝的惨象

在陶渊明笔下,田园生活也不都是惬意的,农村景象也不都是宜人的。时人范宁说,古时人民每年服役不过三日,今时人民服役是不得三日休息(见《晋书·范宁传》)。农民不堪徭役的繁重、赋税的苛刻,纷纷逃往山林,田园荒芜,农村破败。东晋著名的孙恩、卢循起义就是在此背景下出现的。陶渊明本人也既遭天灾,又遇人祸。他品味了个人生活贫困的苦涩,也目睹了农村凋敝的惨象。在《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中,他写道: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

此中“炎火”句写兵祸,“螟蜮”与“风雨”句写天灾,“收敛”句写天灾人祸的结果。既然如此,“长抱饥”与“无被眠”就在所难免了。“饥“字在其诗中也不止一次出现,如:“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xùn)田舍获》)“旬日以来,始念饥乏。”(《有会而作》序)“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有会而作》)诗人甚至还因“饥”而“乞”:“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3 每当此时,他的心思是:“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杂诗》其八)“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叔”、“心”二字组成,上下结构)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有会而作》)昔日是“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和郭主簿》其一),今日是“旧谷既没,新谷未登”(《有会而作》序)。这说明,陶渊明归田初期的“余滋”之乐,后来被这“抱饥”之忧取代了。这里虽然是诗人对自己贫困生活的倾诉,但从此也不难想象广大农民更加悲惨的生活情景。在《归园田居》其四中,诗人写道: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余”

这当是诗人看到的田园真相。若以这一情景看,田园并非风和日丽,也很难说是复苏与净化人性之所。可见,陶渊明笔下那种田园之美,多少还是有理想的成分。

(六)、建构桃花源式的社会理想蓝图

陶渊明对苦与乐的生活体验,最终使其晚年写出了表现理想社会蓝图的《桃花源诗》。它标志着诗人思想的进一步提高,也标志着他田园诗的进一步升华。在这个桃花源式的理想社会里,人人劳作而没有剥削:“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民风淳朴而和乐安宁:“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自然天成而民无烦忧:“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这是一个“与外人间隔”的“绝境”,也是一个与秦汉魏晋相对立的、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它虽然有很强的理想虚构性,但也表现了诗人与广大民众反抗剥削压迫、要求和平幸福的殷切希望,因而又有很强的现实合理性。

(七)、抒发孤独苦闷和慷慨不平的咏怀诗与咏史诗

陶渊明的一生是充满矛盾的一生,最明显的表现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在矛盾冲突中,他感到孤独苦闷和慷慨不平。他的咏怀诗与咏史诗就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内容。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饮酒》二十首、《拟古》九首等为代表。如《杂诗》其二: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这首诗写时光流逝,有志难展的悲哀和世无知音的寂寞。这也是《杂诗》的主调。如其一:“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其五:“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其八:“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

《饮酒》主要表现诗人在晋宋易代之际对政事的感慨和归隐的决心,多是借饮酒来抒写情志。如其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是写不满晋宋易代的政局。其二:“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是写怨恨善恶不分的世风。其三:“道丧千余载,人人惜其情。”是写愤怒正道沦丧而人人惜己。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是写以孤松自况而自持高洁人格。

4 《拟古》的内容大都是忧国伤时、追慕节义,讽刺追名逐利的人。陶渊明的咏史诗以《咏贫士》七首、《读山海经》十三首、《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等为代表。咏史其实也是咏怀,只是借史抒怀。《咏贫士》通过歌咏阮公、荣叟等古代贫士,表现诗人在晋宋易代后思想的矛盾以及“君子固穷”的态度。《读山海经》是写诗人读《山海经》的感想,大多借古咏今,为诗人老年时期的代表作;《咏二疏》歌咏了汉代的疏广、疏受二人能见机归隐;《咏三良》歌咏了秦穆公时的奄息、仲行、鍼虎三人能与其主同死;《咏荆轲》歌咏了战国时的荆轲能赴秦替燕太子丹报仇的侠义精神。这四篇作品,都表明陶渊明晚年对政治并未忘情,仍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如《读山海经》其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这首诗歌颂了精卫与刑天顽强的斗争精神,表现了诗人铲除强暴、匡世济民的理想,抒发了诗人壮志不遂的刚烈愤激的情怀,展现了他“金刚怒目”的一面。

(八)、倾诉对友人真挚敦厚感情的赠答诗

陶渊明是个爱憎分明的人。对朋友,他能敞开真挚的胸怀,以敦厚待之。《赠羊长史》、《与殷晋安别》、《答庞参军》等赠答诗,都写得情真意浓、语重心长。如《答庞参军》: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

这首诗融昔日相聚的欢乐、今日离别的伤感、情意绵绵的叮嘱为一体,平缓的语调中蕴含着深厚的友情。另如:“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贮。”(《停云》)“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与殷晋安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思接天地之间的悬念,情系山川之外的怀想。陶渊明诗歌除反映以上内容外,还有阐发哲理之作,如《形影神》、《连雨独饮》、《挽歌诗》等。另有教育孩子的家训之作,如《命子》、《责子》等,都颇可玩味。

第四篇: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田园诗歌的比较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英语形容词的翻译

A Study of Self-Other Relation in The Painted Veil Maintaining and Revitalizing the Native American Languages An analysis of the “never lost” qualities on Hemingway and his Sun Also Rises 钱钟书翻译研究

小学任务型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游戏研究 希腊神话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中国现代散文风格精彩再现——评张培基教授《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论《教授的房子》中圣彼得教授对自我的追求 自然主义在《海狼》中的表现

性别差异在日常英语词汇和句法中的体现 《双城记》与《呼啸山庄》的家庭主题对比 《弗兰肯斯坦》的主题解读 言语幽默产生的语音机制 解析《红字》中的红与黑

虽不起眼,但不可或缺:从《洛丽塔》中的小人物看亨伯特悲剧的必然性 浅论《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的心里分析技巧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商务合同的翻译 从叶芝的作品分析其精神世界的转变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TVs in China and U.S.英文小说中的中国文化认同——《京华烟云》赏析 《雾都孤儿》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化妆品说明书特征及其汉译技巧

英语影视作品中字幕翻译的幽默转化策略——以老友记为例 增译法在商务英语汉译中的应用 Cultural Issues in Interpreting 商务谈判策略研究

On Womanism in Alice Walker’s The Color Purple 自立和创新——对爱默生超验主义的解读 商业广告英汉互译的审美研究

从建立商务关系的角度对比中美商务礼仪 从《喧哗与骚动》中看复合式意识流手法 科技英语语篇中被动语态语篇功能的分析 《嘉莉妹妹》中嘉莉的女性主义形象分析

试析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从功能分析的角度着手 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看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翻译 浅议《女勇士》中的个人英雄主义 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浅析当代美国跨种族领养的现状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语音差异研究 从影视剧看英语俚语使用的性别差异 从大卫•芬奇《七宗罪》看宗教极端主义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英汉天气词汇的隐喻用法

从《祝福》的英译本谈文化空缺词的翻译 45 析《瑞普•凡•温克尔》三个译本的翻译策略 46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差异 47 家庭生活中的瑞普•凡•温克尔

The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Margaret Mitchell’s Gone with the Wind and Alexandra Ripley’s Scarlett

An Analysis of the Initiation Theme in The Child in Time 50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狗”习语的翻译

浅谈《认真的重要性》里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冲突

中西方爱情悲剧故事的比较分析——以“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 53 “垮掉的一代”形成的背景探析 54 中美企业招聘广告文化对比分析

从美狄亚和伊阿宋的故事探究希腊悲剧的复仇情节 56 英语动物习语的研究及翻译 57 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文体分析 58 从足球看中西文化差异

适者生存—解读《野性的呼唤》中的“生命的法则” 60 中西方酒店文化比较与探讨

从《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看文化差异

试析与地理环境有关的英语成语及其文化内涵 63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反战情绪 64 英汉“去除”类运动事件表达异同的对比研究 65 浅谈商务英语于商务信函中的运用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Culture in Kung Fu Panda 67 汉英禁忌语的对比研究

人格、环境与命运——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还乡》中的主要人物命运 69 基于跨文化视角文化全球化的分析

由女性“奴性”潜意识解析玛利娅姆多舛命运 71 英汉亲昵称谓语的语用及认知对比研究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73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浅析有关“狗”的汉语四字格成语的英译及方法 74 旅游英语中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English & Chines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76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 77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幽默翻译

从文化差异视角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79 中英报刊新闻标题语言特色探讨 80 非智力因素在口译中的重要性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风声》的字幕翻译策略

逆世的美丽——分析《飘》中主要人物表现的自我意识 83 论修辞格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

通过阅读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85 TPR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商务英语中的颜色词浅析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新词的翻译 88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 90 《外婆的日常家当》中女性形象象征意义 91 论色彩在《红字》中的运用与艺术效果

从语言角度分析面子理论在英语商务谈判中的作用 93 《白鲸》主人公埃哈伯人物形象分析 94 简析比喻在《围城》中的运用

A Study on Developing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96 从文化角度对比中美两国谈判风格 97 三星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谈成长中的大卫•科波菲尔的情感波折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谈黑色幽默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实现 100 《老人与海》和《白鲸》的个人主义比较 101 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解读

从《喜福会》母女冲突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103 英汉诗歌中“月”意象的认知解读

梭罗的《瓦尔登湖》和道家思想在自然观上的比较 105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aboos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107 The Services of Selfless Love---A Thematic Study of O Henry's Short Stories 108 论初中生英语学习资源策略培养

《太阳照样升起》中杰克•巴恩斯的形象

Conversational Humor in American Sitcoms——A Case Study of The Big Bang Theory 111 汉语无主句英译方法探析

The Analysis of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William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 113 从曼诺林角度研究圣地亚哥形象 114 从审美视角分析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 115 试析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文学作品的三个男性形象分析 117 中英文求职信中言语行为对比分析 118 《野草在歌唱》中野草的象征寓意解读 119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

探析《奥赛罗》的三大悲剧起因 121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 122 论《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兼容 123 从许渊冲的“三美”原则论李白诗歌的翻译

违反合作原则所表达的会话含义—以《越狱》中Theodore Bagwell话语为例 125 东方主义视角下康拉德《黑暗的心脏》中西方殖民话语分析 126 对《呼啸山庄》中女主角的女性哥特情结分析 127 茶文化和咖啡文化

从历届美国总统访华演说探讨其对中国所传递的价值观 129 英语汽车商标的翻译策略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从文化的角度看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An Adaptation-based Approach to Brand Name Translation 132 比较《基督山伯爵》和《连城诀》复仇的异同 133 论《爱玛》中的反讽

《飘》中斯佳丽的性格特征解读 135 论《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文化传统 136 交际翻译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 137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138 目的论视角下的公司简介汉英翻译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彼得•潘情结 140 中英征婚广告对比分析研究

On the Viol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in Advertising English 142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

General Principles and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144 超市价格策略的比较 145 华兹华斯自然观浅析

论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汉译 147 论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英语意识流小说汉译现状及对策研究 149 关联理论在中餐菜单英译中的应用 150 动机对中学英语学习的影响

151 西游记神话人物称谓翻译策略:归化与异化

152 “笼中鸟儿们”的反抗--从《琐事》中解读女性意识的觉醒 153 解读《纯真年代》中的爱伦的悲剧原因 154 论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155 英汉习语中价值观的差异

156 The Name Translation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157 《哈利•波特》中斯内普的人物分析 158 探析英语新闻报道中的委婉语

159 On Dynamic Equivalence and Theory of “Three Beauties”—with Xu Yuanchong’s Translation of Tang Poems as an Illustration 160 An Analysis of Realistic Literature Under the Enlightenment in Robinson Crusoe 161 A Study on the Role of Parents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Learning 162 唐诗意象英译中的文化障碍和策略

163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政治文献中中国特色词汇翻译 164 浅析《他们眼望上苍》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165 Translation of Gududeqi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ian Zhongshu’s Realm of Sublimation 166 从《绝望主妇》各主角看美国家庭问题 167 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168 论《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悲剧成因

169 关于高中生英语听力理解中非语言因素的研究 170 从文化角度研究中英礼仪模式差异 171 对英语政治新闻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172 A Journey through Harsh Reality: Reflections on Gulliver’s Travels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73 《巴比特》主人公形象解析 174 公示语英译错误分析

175 《德拉库拉》中病态感情和正常感情的对比和碰撞 176 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语言及其语用功能 177 王尔德童话《夜莺与玫瑰》中的唯美主义 178 高中英语听力课中的文化教学

179 以“三美论”对比《登高》两个英译版本的“意美”与“音美” 180 以实玛利是谁--《白鲸》与康德哲学 181 诸神形象折射中西方价值观不同 182 解读《最蓝的眼睛》中的姐妹情谊 183 论《亚瑟王之死》中的骑士精神 184 从文化差异角度看中式菜单英译 185 中西方快餐的文化差异

186 浅谈文化差异对网络新词英译的影响 187 英语谚语的民族性及其艺术特色

188 目的论指导下《页岩》英译汉中的词类转译现象 189 爱伦坡侦探小说中恐怖气氛的营造方法 190 论《科利奥兰纳斯》的政治悲剧

191 学生写作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及其改进方式

192 On the Sufferings of the Protagonists in Wilde’s Fairy Tales from the Aesthetic Perspective 193 The Embodiment of Xu Yuanchong’s“Beauty in Three Aspects”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194 身势语在演讲中的重要性和运用研究

195 从生态中心主义角度分析康拉德《黑暗的心》

196 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方法——以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为例 197 场独立和场依存对不同主题阅读材料的影响研究 198 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的交际与礼仪 199 英汉习语翻译下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200 比较《西游记》与《哈利•波特》中的英雄形象

第五篇: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陶渊明向不为人所注意,罕有论及之者。这大概是因为他没有留下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文字缘故。但是,在中国文学思想史上,却不得不谈陶渊明。他在文学题材、审美情趣、人生境界和艺术境界诸方面,为中国文学思想的发展提供的东西,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影响至为深远。

陶渊明的诗题材广泛,生活中凡有所感,都被他写成诗。以新颖的风格和不朽的艺术魅力,在诗坛独树一帜。关于他的诗,我们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可以叫“遇物即言”的杂诗,第二类是咏史诗、第三类是田园诗。尤其是在第三类“田园诗” 陶渊明堪称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那么他的诗歌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呢?

一、平淡与醇厚的统一。诗人惯于运用日常生活的朴素语言,他多描写最平常的乡间物象,如村舍、鸡犬、锄头、豆苗桑麻等等。这些看似全不费力,一切平淡如水,却能在平淡的外表下深藏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如:他在《饮酒》系列中,我们通看全诗,可以发现作者完全没有使用华丽辞藻,用菊花、南山、飞鸟等物,形象而不造作的表达出自己当下的生活,给人亲切之感。又如《五柳先生传》,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将一个虽然贫穷落魄,却悠然自适的隐士形象和“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的隐者心境刻画的活灵活现。还有他在《归园田居》中对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描写。寥寥数笔,就描画出一个平和静穆的世外村落。

二、情景与哲理的结合。通过写景抒情,抒发自己从生活中领悟到的道理。如《饮酒》系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使读者领悟到人生的哲理,景、情、理融为一体。又如《归园田居》中,运用笔墨大量描摹乡间景物,从而抒发自己归隐田园的欣慰和喜悦之情。像我们熟知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就深刻的表达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美好自然、朴实生活的陶醉。在陶渊明的笔下,所描绘的事物大都是菊花、青松、幽兰、翠竹、孤云、归鸟等,而这都比喻或象征了诗人不同流俗的高尚品格。

三、艺术手法的运用。诗人善于运用白描、比兴、象征等手法。如:陶渊明描写的“风”,在《劝农》中,它是和风;在《归鸟》中,它是晨风以及在《饮酒》中的清风,这无不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白描功力。而且诗人还把比兴、象征艺术融入到对自然田园的观赏中,从而创造出抒情主人公高洁的艺术形象。如《饮酒》其十八中写“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区中,赋予兰高尚的品质。其次,就是对人物的描绘,偏重于对意态、神情的传达,而不作外貌、形体的细致刻画。如《和郭主簿》中“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者通过一系列的简单的动作,表达了作者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

我想,对于陶渊明的诗歌,我们可以用一句话评价“文章真性柴桑酒,山水清音康月辞”。他恬静自然、淡泊高远的情怀和超凡脱俗、物我两忘的境界是我们望而莫及。他那份坚守在我们今天仍有着很大的影响。

下载陶渊明的诗歌以五言诗最为杰出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陶渊明的诗歌以五言诗最为杰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陶渊明出生成长在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

    对陶渊明诗歌的理解

    中国古代文学史对陶渊明诗歌的理解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死后友人私谥“靖节征士”。所谓“靖节”,有“保守节操,显身之志”之意,这无疑是对陶渊明人格的最为恰......

    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优秀范文五篇]

    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 摘要:陶渊明是晋宋时期的伟大诗人,隐然世外的陶渊明开创了中国文学的田园诗派,一改魏晋以来的玄言诗风,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陶渊明的诗歌具有高......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的田园诗歌比较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的田园诗歌比较 摘要:陶渊明和华兹华斯是中西两位伟大的田园诗人,他们的田园诗歌浪漫而感情真挚,语言质朴,但是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使他们的诗歌在描写对......

    论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毕业论文--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和现实性

    内容摘要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

    陶渊明与王维山水田园诗歌之比较

    陶渊明与王维山水田园诗歌之比较 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的开创者,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他们都是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但是由于两者的生活道路、个性秉赋、文化背景的不同,他们......

    试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毕业论文

    试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作为在文学史上做出过划时代贡献的伟大诗人陶渊明,他的诗歌跳出东晋时代玄言诗的藩篱,给晋宋之交的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他的诗歌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