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单元失物招领第一课时(定稿)
失物招领
综合课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题理解。小组合作 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播放录音,揭示课题
同学们,红领巾广播站开始广播了,大家注意听,播音员说了什么?(播放录音:同学们,刚才张爷爷捡到一些东西,是哪些同学丢的,请到我这儿来认领。)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失物招领(练读课题,注意读准“失”的音。)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练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把自己觉得难读的字作个记号,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3、全班交流,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
4、练读生字,巩固字音。
◆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做“摘苹果”的游戏,复习生字和词语。
三、自主发现,自由交流
1、小组合作学习。A、学习任务:
◆给小伙伴提一个问题,在你的问题中可以用“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等词。
◆对小伙伴的回答给予评价。
B、合作方式:组长组织大家围绕上述任务学习、交流。
C、汇报交流。(以下的交流要根据学生的提问,随机选择相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讨论、朗读。)◆当学生提出“失物是指什么?”时,学生自主交流,朗读第六自然段。◆当学生提出“失物的主人是谁?”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练读第一、第二、第三自然段。
◆当学生提出“同学们为什么说自己没丢东西?”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同学们确确实实不知道自己丢失了东西,四十双眼睛怎么样?四十张小嘴怎么样?不一会儿,四十张小嘴怎么样?)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同学们惊奇的样子。··
◆当学生提出“同学们怎么样认领失物?”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启发想像,假如你就是一年级一班的同学,你当时会想些什么。(抓住“脸红了”、“一个个”指导朗读。)
◆当学生提出“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时,在交流、朗读的过程引导孩子练习说话:老师和张爷爷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
D、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校园里、街道上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
第二篇:失物招领第一课时
失物招领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取题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为“失物”,那么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呢?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教师可紧紧抓住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卫生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失物招领》这一课,同学们一起告诉老师,一起读课题......同学们要读准“失”的字音。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给觉得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同桌交流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3、全班交流。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引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才”是平舌音;“准”、“双”、“专”是翘舌音;“请”、“同”是后鼻音。
4、学生自由识字。
a、板示生字,指名当小老师领读.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同时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b、交流识字的方法。不认识的字,在课堂上用什么方法记?
三、再读课文,学习提问。
1、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说说在1——4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3、尝试给小伙伴提一个或几个问题,可用上“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词,其他同学试着回答。
四、感情朗读,练习说话。
1、四人小组合作朗读。(齐读、轮读等多种形式。)
2、板示“同学们围着园林工人张爷爷,听他介绍每一种花草树木,听得可专心了。”
a、请学生划一划句中带有生字的三个词语并读读。
b、“专心”是怎么样的?举个例子说说或用“专心”说句话。
c、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3、读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严肃的语气。
4、练习
a、用“准备”说句话。
B、用上刚认识的生字说话,用得越多越好。
五、自主发现,指导书写。
1、板示“同、工、专”三个字,再读记。
2、自由发现,掌握写法。
a、板示: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醒同学该怎么写才漂亮。
b、记:提出需要老师指导的字。老师示范写,其中“专”第三笔是竖折折,不能拆为两笔,书写时,要把竖写得向左斜一些;“同”包围部分要往上写。
c、描:在书上描一描。
d、写:各练二个字。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3、展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
六、板书设计 失物招领
我会认
失 级 同 观 围 工 专 准 备 队 才 请 双 各
我会写
同 工 专 才 级 队
第三篇:四上音乐第一单元第三课时
四上音乐第一单元《读书郎》
第 5 课 时
教学内容:《我们的学校多么好》
教学目标:
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初步接触二声部合唱歌曲,了解有关二声部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能用和谐、稳定的声音演唱二声部。
教学过程:
一、音乐游戏:
1.教师弹奏两条旋律,比较异同。2.学生分别演唱这两条旋律。
3.老师邀请一名同学同时弹奏这两条旋律,学生听后,说说与一个声部比较,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4.学生进行两个声部模唱,唱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学习歌曲《我们的学校多么好》
1.聆听歌曲,听后说一说这首歌曲与我们平时唱的歌曲有什 么不同?
2.老师分别弹奏两个声部,请大家对比一下,两条旋律在色彩上有什么不同?
3.学生随琴演唱高声部。注意纠正学生的唱歌方法。4.学生学习低声部。
5.教师邀请几个同学与老师合唱二声部,学生听后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
6.学生分两组,合作演唱二声部,并自我评价。7.在演唱过程中不断熟练,注意两个声部声音平衡。8.交换声部演唱。
三、小结: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觉得唱好合唱 要注意什么?
教师小结:唱好合唱,首先要分声部唱熟,在合唱时注意轻声,两个声部平衡、和谐,边唱边听效果,才能唱出和谐、动听的合唱,今天,我们初步感受了二声部合唱,老师期待同学们的合唱水平不断提高,今后能唱出更加动听的合唱曲。
第四篇:第三单元语文天地 第一课时
临水学区 五
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以不变应万变!
主备:周倩
审批
:
第_三
单元:变化 语文天地(第一课时)
教学基本建议:
本次语文天地分为六部分是对本单元重点训练内容的提炼,教师要注意恰当的引导,让学生积累知识,体会学习的快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
摘录好词佳句,交流、积累词汇
初步认识感叹句,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
积累古诗
2、过程与方法:
采用“看一看”、找一找、写一写、说一说、相结合的方式,从不同角度方面介绍自己观察到的变化。
3、情态态度价值观:
教育学生要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社会的变化,了解祖国建设业的飞速发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
积累词汇、古诗并学会应用
难点:
古诗《乌衣巷》、《浪淘沙》
仿写句子
一、预习案:
(一)、预习任务安排:
1、自己在摘录本上摘录出本单元你喜欢的词语与句子
2、预习书本的摘录笔记 并利用工具书查出不懂词语的意思
3、用画线的词语造句(课本中摘录笔记)
4、预习抄一抄,仿照句子写一写,尝试自己动笔仿写。
5、诵读《乌衣巷》 《浪淘沙》借助字典解决难词。
(二)、预习自测:(以习题形式呈现,此过程约 10
分钟)
1、展示自己的摘录笔记
2、在平时的学习中时如何积累词语的?
3、背一背以前学过的古诗。
(四)我的疑问:
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问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案:
(一)导入新课: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又和我们的老朋友《语文天地》见面了,看看今天我们要积累
临水学区 五
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些什么吧!
(二)自主学习展示:展示疑惑,互相解疑。
1、学生展示自己的摘录笔记,并说一说你为什么要摘录这些语句。
2、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造句
(三)质疑探究:我思考,我收获。
1、通过日积月累我又积累了,不少好词好句。对今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学习建议)
1、摘录时需要注意,摘录时间、资料的出处、原作者等。
2、平时多多阅读摘录笔记,积累好词好句。(小组互助学习探究解决质疑)探究点一:
我的摘录笔记
1、解释画线词语的意思(P29摘录笔记中)
2、为什么要做摘录笔记?
3、把自己的摘录笔记与课本上的比较看看,不足之处在哪里? 本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
读一读、抄写
1、熟读这句话
2、说一说你自己的理解(加点的词语描写的是同一个人,起强调的作用)
3、自己在练习本上进行仿写。本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三:
1、有感情的朗读《乌衣巷》、《浪淘沙》
2、提出不懂的词,句
3、引导学生理解古诗 本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提升,总结升华
今天的积累你收获了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五)当堂达标:(达标练习题)
1、听写摘录笔记中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是句子生动。①()小河()流去。
临水学区 五
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②()大厅里陈列着()的骨架。③()的深圳发生了()的变化。
3、背诵《乌衣巷》 《浪淘沙》
三、训练案
(一)基础知识题(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1、看拼音写词语
pánɡ dà línɡ tīnɡ yí cù wǎ lì
()()()()ɡǔ gé tuǒ yuán shī tǐ wěi zhuī
()()()()
2、补充词语
万里()()
有气()()瞬息()()肆无()()
垂死()()风吹()()
(二)综合训练题
1、缩写下面句子
①严肃的爸爸满意地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朵朵荷花在朦朦胧胧的夜色中盛开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家门前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脱离险情的人们万分感谢前来救火的消防队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辨是非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中的“村庄”指的是深圳。()《唯一的听众》讲述了一个孩子从自卑到成功的经过。()
3、选择正确的意思
锐利:①感觉灵敏 ②尖儿快
A这把阳江小刀非常锐利
()
B尽管小鱼非常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贪 ①不知足 ②片面的追求、贪图
A他那贪婪的眼光令人感到可怕。
()B我们不要养成贪小便宜的习惯。
()
(三)错题整改区(即使错误也美丽,但前提是知错就改)
1、我的错题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错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正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第三单元 金色的秋天第一课时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教学:《西风的话》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演唱合唱歌曲《西风的话》,学会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歌唱秋色的美景。
2.培养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3.引导学生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模拟、音乐对比、合唱训练、学生自主表现等,实现学习目标。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音乐家黄自的简单生平及历史贡献。
2.在歌唱实践中学习气息的控制,在不同音区中保持声音位置的统一。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音乐情感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并用自然、舒展、和谐的声音背 唱歌曲《.西风的话》。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用连贯、优美、和谐的声音歌唱秋色的美景。教学难点:
在歌唱实践中学习气息的控制,在不同声区中保持声音位置的统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采用图形谱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请同学看图回答有几种符号? ↗ ↘ ↗ ↗ 学生:两种。2.学生活动:
(1)按符号走向用“wu”模拟风声。
(2)按教师手势做起伏及渐强、渐弱处理,发声时注意气息的控制,强调模拟风声走向同时保持声音位置统一。
3.教师:旋律线的起伏与力度变化成正比。(上行渐强,下行渐弱)
二、歌曲教学
1.教师出示《西风的话》单声部旋律(高声部)谱例,然后范唱。2.学生随琴视唱,并画出旋律线,视唱时注意歌唱状态、声音位置及气息控制。
教师指导:
(1)按旋律线起伏,指导学生视唱并做出力度处理。
(2)分析歌曲曲式结构及调式,为第三第四乐句按下方三度叠置编创和声。3.教师:这首歌结构规整,四乐句节奏完全一样,作者的创作符合儿童学习特点——节奏简单,便于学唱。
4.教师出示教材和声部分旋律。学生视唱,注意声部和谐、音色统一。教师:教材和声部分由教材编写组编配。
教师指导学生用连贯的稀奇、和谐统一的音色完整演唱歌曲旋律。(1)旋律接龙游戏,找出两处鱼咬尾创作方式的地方。(2)分声部演唱全曲旋律。(3)完整演唱全曲旋律。
三、介绍作者
教师出示幻灯,介绍曲作者黄自。
教师:曲作者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这首儿童歌曲,旋律线条清晰,他在旋律、和声的民族风格的探索方面对我国近现代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歌词教学
1.聆听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教师:歌曲情绪如何?歌词是如何表现秋天的到来? 学生回答。2.介绍词作者。
教师:词作者廖辅叔不单是民主革命志士,更是一位诗人、音乐家、翻译家、词学家,还是位教育家。他幼习诗书,涉猎经史。歌词中作者借来来去去的西风之口,比拟孩子们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最后这渐慢渐弱的处理寄托了西风对我们的期望,似乎在提醒我们什么?
学生回答。
3.再次聆听录音范唱。
教师:在听的时候请大家领会歌词并思考:西风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可能):西风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热爱生命,要追求美好的未来。4.歌曲演唱。
教师指导要点:利用圆润的声音夸张的朗诵;清晰的吐字(练唱)注意:要字正腔圆。演唱“袄、高、蓬、红”等字要使声音饱满,吐字清晰;音区位置音色的统一;气息要连贯;声部间要谐和等。
5.歌曲处理。
教师: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力度有何变化?找出歌曲中的音乐符号(力度记号、连音线、渐慢等)。学生回答。
6.再次演唱歌曲。
教师:请大家深入领会歌曲的完美结合,并做到词曲结合准备无误。学生有感情的演唱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