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些文革冤魂们(一)

时间:2019-05-13 08:36: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些文革冤魂们(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些文革冤魂们(一)》。

第一篇: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些文革冤魂们(一)

摘自毕荒的博客

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些文革冤魂们

(一)长春汽车厂南门外,一列火车隆隆驶过。突然,一个中年女性一跃而起,扑向飞驰的列车„„

过后不久,我上夜班路过此地。尸体已被移到路边,火车照旧前行。十几个人在一边轻声议论着,并不见什么人处理此事。那尸体血肉模糊,其状惨不忍睹。

时间是1968年岁末,清理阶级队伍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这是我在那年月见到的最悲惨的自杀者之一。

文革十年,运动不断。大运动套着小运动,一个挨着一个。每次运动都会伤害一些人,都有人自杀。其中,自杀人数最多的时候是文革初期和清理阶级队伍运动时期。

1966年8月,毛在天安门广场接见以后,红卫兵运动蓬勃兴起。校园里批斗愈演愈烈,棍棒下的惨叫声不绝于耳;社会上抄家方兴未艾,绝望中的求死者时有所闻。作为中学生的我,“有幸”目睹了一幕幕惨剧,听说了一个个故事。

我所在的中学不是打人最严重的学校,但也发生了死人事件。那时候,学校领导全都被斗,大部分老师被贴了大字报。批斗会上弯腰低头“喷气式”是小菜一碟,折磨人的手段真是花样百出。十几个“牛鬼蛇神”脖子上挂着几斤重的小黑板在鞭子的抽打下跑步。两鬓斑白的老教师有气无力,气喘吁吁;稚气未脱的小青年大声吆喝,时而挥鞭。这是怎样残忍的景象啊:老师们身上鞭痕累累,忍辱含悲。打人的学生都是高一某班的,有的还是被打老师教过的„„

批斗、打人的闹剧持续了两个来月,后来大部分学生到外地“串联”,“牛鬼蛇神”们有了喘息之机。转过年来,造反派们杀向社会,暂时放过了那些老师们。

那时候,学校乱透了。大字报铺天盖地,教学楼杂乱无章。绝大部分学生卷入了运动。我也不能免俗,也给老师写过大字报。还好,我卷入运动不深,没打过人,也没昧着良心说假话。给老师提的问题也不疼不痒。不久,我就成了“逍遥派”。但我毕竟写了大字报,毕竟伤害了老师。我应该忏悔。

两个月的运动,一些老师挨了打,受到了侮辱。更有一位老师因不堪忍受毒打和屈辱而自杀。那位自杀的女老师姓石,没教过我。据说她是国民党特务,曾参加过庐山训练团。

教我们数学的佟老师参加过三青团。这时候被打得很厉害。虽然挺过了文革,但身体垮了。他原来的身体很好,课余时间还爱和学生掰腕子。和同学们相处的也很好。我们班的同学没人给他写大字报,更没有人打过他。但佟老师得罪过一些老师,这就坏事了。他的三青团历史问题本来学生们不知道,但一位管人事档案的老师写大字报揭露了他。所以才引来学生的批斗。文革中一部分老师挨整,大部分老师是逍遥派,只有少数老师上蹿下跳,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

还有一位尚老师,运动第二年就去世了。虽然是病逝,但也不能说和被触及皮肉毫无关系。

后来,听说我的一位小学老师自杀了。据说也是国民党特务。这位老师姓张,教我们语文。张老师和蔼可亲,像个慈祥的妈妈。她很有学问(多年以后才知道她原是一个大报的记者),书教得好,字也写得漂亮。令我们受益匪浅。我后来文章写得还算文通字顺,字也勉强拿得出台面。和赵老师的循循善诱不无关系。

亲爱的张老师,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您的学生也垂垂老矣,您的音容笑貌仍然历历在目。您在天堂过得好吗?那里应该没有呵斥,应该没有皮鞭,应该没有那令人恐怖的一切„„

走笔至此,我已泪流满面。刻骨铭心的记忆,永不忘却的怀念。我诅咒你,那荒唐的恐怖的岁月;我诅咒你们,那些编织谎言愚弄我们的吹鼓手们;我诅咒你们,那些玩弄我们纯洁感情的大人物们;我诅咒你们,那些遮蔽文革黑幕的肉食者们。

社会上的自杀事件也层出不穷。当逍遥派脱离了运动,有的是空闲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去南湖游泳。隔三差五湖边就飘上来一具尸首。有的尸体被湖水泡的肿胀,其状令人惨不忍睹。一些工厂、机关甚至街道也搞起了运动,又有很多人受到了伤害。马路边不时看到被剃成阴阳头、胸前挂着黑牌的黑五类分子,他们面无表情,忍受着羞辱,默默地干着指派给他们的繁重的劳动。一些人家被抄家了,抄走的家产有些就不知下落了。邻居一个姓王的叔叔据说解放前当过甲长,也被吵了家。后来又说甲长不够“线”,又要返回他的家产。但被抄走的六个金戒指找不到了。此事后来不知怎么了结的。

一些小单位的运动也死过人。我家附近一个几十人的食品加工厂揪出了一个伪满时期的警长,这算漏网的历史反革命。七斗八斗,熬不住了,这人自杀了。

1977年三四月开始,长春局势开始混乱,武斗也逐渐升级。先是拳头,后来是棍棒,到七月就是土制炸弹、土制坦克,八九月份就是真刀真枪,甚至迫击炮也用上了。几次大规模的武斗死了不少人。我有两个同学死于武斗,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可惜年纪轻轻就被枪弹夺去了生命。(关于长春武斗,以后将有专文述及,此不赘述)

长春文化广场(那时叫地质宫广场)曾埋有几百具公社派“烈士”的尸体,大都是些大中学生,文革结束后才迁走。

武斗时,我在三道街口见过一具尸体。那是个20几岁的年轻人。身穿一件军用大衣,蜷曲在街口的角落里。腰部有一个大洞,还在汩汩流着血。他的双眼没有闭上,似乎瞪视着天空。他的死因如何,是参加武斗打死的,还是被流弹打死的,不得而知。武斗最厉害的时候,大家都不敢出门,住处较高的人家晚上睡觉时得用被子捂上窗户,有的人家甚至把窗户用砖封死了。我的一位邻居杨大爷,当时在一家小饭店当更夫,早晨起来倒垃圾时被流弹打死了。他的几个儿子都是我儿时的玩伴,父亲的死使他家本不富裕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文革结束后也没听说 给他家什么经济补偿。.到了岁末年初,由于军队的强力干预,长春的武斗终于停止了。(这时关里有的地方还在打,据说河北的保定直到1972年还有武斗)军队就是和稀泥,也不分谁对谁错,就是让两派大联合,共同成立革命委员会。两派血雨腥风地打了大半年,死人无数,最后大家都是革命派。“烈士”们白白送掉了生命,留给活着的人无尽的哀思,更给亲人们锥心裂肺的痛苦。时隔多年,父母们提起死去的儿女,还有流不尽的泪水。就是素不相识的人,回忆起那些人死时的惨状也是唏嘘不止。

1968年3月,吉林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学生们也回到了学校,“复课闹革命”。我们学校来了军宣队,领头的是一个排长,姓李。李排长面色黝黑,长得浓眉大眼,很帅气,所以一些女学生有事没事地总在他眼前晃。后来终于出事了,李排长和两个女生上了床,开除党籍、军籍,赶回老家去了。此是后话,事情发生在我离开学校到汽车厂上班以后。

军宣队到校以后,成立了革命委员会。接着就整顿秩序,整治一些“有毛病”的倒霉蛋,后来又搞起了“清理阶级队伍”。运动如火如荼,我离校以后还在继续搞。这期间虽然没死人,但折磨人的事儿不少,更有一些离奇古怪的事发生。

(毕荒注:此文系新作,随写随发。老眼昏花,加之回忆的都是令人心痛的往事,想起那些冤死的老师、同学和同事,不免悲从中来。按说这把年纪,很多事应该看开了,加上年代久远,感情上也淡漠了。然而,就是不行,走笔到心伤处,依然悲不自胜,唏嘘不已。奈何?!可恶的文革,对我们那一代人伤害太深了。

文革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结,对于我们这代人,自从经历了文革,就摆脱不了它。在我们的内心,文革的阴影永远存在,我们对于文革的批判和愤怒,对文革的耿耿于怀,会一直伴随我们,直到我们走向坟墓。

第二篇:刻骨铭心的记忆作文

刻骨铭心的记忆作文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刻骨铭心的记忆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刻骨铭心的记忆作文1

一个星期天下午,闲来无事,我约了自己的“骑友”去外面逛一圈。来到了事先的约定地点盘龙江河边的石子路旁。“骑友”小宋还没到,我一看离约定时间还有一会儿,便趴在单车上休息。“卢,我们来骑自行车比赛”突然,身后传来一个声音,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小宋。还没等我回答呢,他就一马当先,抢先骑着自行车顺着河边的石子路“飞”了出去。

“唉,等等我!”我怎能示弱?立刻骑车朝着小宋的方向驶去。“咻咻”的风在我耳边奔跑,“小样,还敢超过我!”我直视前方的骑友,心中默念着。我渐渐地加速,“咔咔”我把自己的越野单车调到了八档,拼尽全力用脚使劲地蹬着踏板。

慢慢地,我离对手越来越近,心里也越来越得意,脑子里浮现出一句句讽刺他的话语“哈哈,你还是老样子哟!”“比不过就别比呗!”“你就不能再快一些吗?”正当我心里盘算着时,我的脚突然失去了节奏,“啪”我的脚被踏板狠狠地砸了一下,一阵钻心的痛,传到了身体各个角落,车头一摇一晃的,突然,“当!”车的把手使劲的抡向了我的手心,我掌握不住平衡,踉跄地向前扑去。“啪”我重重地摔在了地上,一种强大的力量把我弹起,又被自行车压倒在地。我带着车横飞去了几米远,车轮“嗞嗞”地与地面摩擦着,车子“卡卡”发出痛苦的呻吟终于,车慢了下来,停在路边的一棵大树旁。

我像一只乌龟一样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两个手掌像被火烧了一样,我分不清东西南北,眼前一片漆黑,“天呐,我不会骨折了吧?”我脑子里浮现出这样一段话,但我也没办法,只能无助地趴在那。仿佛是过了一个世纪,迷迷糊糊中,我被一个人轻轻地扶起,我努力地睁开眼,原来是我的好骑友小宋。我缓慢坐了起来。只见我的两个膝盖已经血肉模糊,小腿也被单车划出了一道道口子,渗出了一滴一滴鲜红的血液,我的手掌全部磨破了,一颗颗小石子陷入了我的手掌。我感到嘴角有点咸,伸手一摸,原来是流鼻血了。“这跤摔得真沉!”我抱怨道。此时小宋正一一检查着我身上的每个零件。突然他仰天长叹“幸亏只是皮外伤,没有骨折!”他放松了下来。休息了片刻之后,他扶着我一瘸一拐的送我回家了。

虽然事情过去了很长时间,但我依然对此记忆犹新,那种刻苦铭心的记忆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里。

刻骨铭心的记忆作文2

自古以来,人类是直被认为是IQ最高的动物,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可是人们在推到历史车轮前进的同时,却犯下了滔天大罪,这是我们的后代永远也无法饶恕的错误——环境污染和破坏。

虽然环保被认为是现代生活的一个时尚话题。可是又有谁真正履行过自己的诺言呢?为什么 昔日清澈见底的黄河如今黄沙泛滥。那里曾经是繁衍生息的宝地。可如今,连黄土高原也在哭泣,变得支离破碎,千沟万壑。这是人类应有的报应呀!为什么,为什么人类还不醒醒,难道要到无法生活下去,亲自毁坏自己的家园那天才善罢干休吗?虽然我们常说要与大自然结为朋友,但是要知道,朋友间是相互理解。如果我们的足迹处处给地球留下深深的伤口,那么我想,与大自然交朋友永远会成为幻想。现在,就连长江也发出了无法忍受的啊!

前几天,在一本杂志中看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个猎人到森林里打猎,却奇怪的发现一只面对着枪口含着泪水的母鹿,是鹿怕死吗?后来剖开鹿,猎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母鹿正怀着一只小鹿。这泪水仅代表一种纯真的母爱,人有情,动物也有情呀?这又有谁能理解呢?为什么人却如此无情、自私、冷血。虽然事后猎人有些后悔,可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后悔,人们总是重犯。后悔多了就变得无动于衷。我真的为有些长辈的这种行为写下的历史感到非常的可耻。近几年来,我们的经济是发展了,可这种事已经是屡见不鲜了。人类为了自己的馋,不惜一切代价,使许多动物对人类伤心彻底。

人类在发展经济的时候,总是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前天,新闻里报导因煤炭资源的过渡开采,使山西的地平面往下陷,这将直接危及人们生活,并且煤排放大量SO2、CO2灰尘,给空气带来严重的污染。同时,我国的资源正处于紧张阶段,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那我们的子孙用什么,那时我们将成为千古罪人。昨天新闻报导,由于冰箱中氟里昂的大量使用造成南极上空臭氧层的.大量破坏,出现了无数臭氧洞。这使得人类的保护伞受破坏。紫外线到达地面的杀伤力大大增强,使得近年来皮肤癌患者增多。今天新闻里又报导由于大量化学原料投入工业生产中并任意排放到江水中,使河水里重金属郭子大增,加上工厂中废气不加处理的排放,与云层相结合,降落形成酸雨。渤海则于靠近京津唐工业区,近年来大量鱼死亡,使当地渔民经济收入减少。明天又将是什么面临着我们呢?我真的没有勇气去想象。

作为中学生的我,我不愿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不想再次陷入如此刻骨铭心的记忆,不想让那段残酷的“血泪史”重演。朋友,应该觉醒了,是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了,不要把我们的子孙逼上那陡峭的悬崖。

刻骨铭心的记忆作文3

“蕾璇,王佳晓家出车祸了!”“什么?”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追着问道:“谁家出车祸了?”“王佳晓家。”听着爸爸那慌张的应答声,望着爸爸那呆滞的眼睛,我愣住了,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般,震撼着我。我呆呆地站在那里,眼前一片漆黑,心里像揣着一只兔子,怦怦地跳个不停:“佳晓,你可千万别有什么事呀!我还等着你一起跳绳,一起下跳棋,一起打羽毛球呢!叔叔阿姨,您们一定要平安地回来!可别忘了我还等着您们教我折花篮呀……”一连串的问题在我的脑海中快速地闪现,困扰着我。

我的心揪成了一团,急得在家里团团转。我实在受不了了。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小区门口,在路上,我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着。小区外,人们也三五成群,议论纷纷,从他们的叙述中,我的知:王佳晓一家回老家祭祖,在返回的途中,本来是王佳晓一家和四爸一家合乘一辆车,碰巧有两名同学去县城上学,乘公共汽车又不方便,天气又骤然变冷,风呼呼地刮着,好心的王奶奶便让佳晓和阿姨改乘另一辆车,说学生上学要紧,不然会迟到的。不妙,那辆车在快到县城的拐弯处,因急速行驶,与迎面而来的大卡车相撞。车头全毁,4人当场死亡,两人重伤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也相继死亡。六条人命呀!听起来就使人心如刀绞,四个家庭从此将失去幸福,被黑暗笼罩。庆幸的是,佳晓和阿姨平安无事。但我还是对她们一家遭受这意想不到的车祸而感到同情。

举行葬礼的时候,更让人心寒,院子中一下摆放了四口棺材,白发的王奶奶送黑发的儿孙,在场的人无一不泪流满面。整个院子除了对死去亲人的怀念,再没有其他声音,只有几个穿着孝装的小孩出出进进。人人都说:“好人自有好报。”王奶奶这样热心:早晨天刚蒙蒙亮就打扫小区;一有空就为东家裁剪衣裳,西家赶织毛衣;别人有困难总是她先帮忙……怎么这个祸患竟栽到了她的的头上呢?老天真是有眼无珠呀!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每每回想起来,那份刻骨铭心的痛,总让我深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在中国,平均每一分钟就会发生一次车祸?是因为人们总是怀有侥幸的心理还是什么?难道一次次车祸的发生不足以让我们重视?难道一次次生命的告诫,不足以让我们沉思?难道一次次血的教训,不足以让我们刻骨铭心?要知道,自己的一时疏忽,会给家人带来多大的痛苦。我要对全中国的公民呼吁:生命只有一次,请珍爱自己的生命吧!

第三篇:刻骨铭心的记忆作文

刻骨铭心的记忆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刻骨铭心的记忆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刻骨铭心的记忆作文1

熟悉的场景,同样的地点,可是时间却给了人不同的感觉和与之不同的氛围。

依然还在这里,坐着专属于自己的课桌,面对着密密麻麻的黑板,只是上面白色的痕迹早已不再那么令人书写畅快。没有了课后走廊上弹珠碰撞的清脆声,也没有了皮筋掠过脚尖后,来回晃动的嗡嗡声,曾经的随时间的流逝都变得那么不真实。现在的我们只能用笔描绘生活,当阳光通过窗帘溜进来时,总是会把笔的影子拉的长长的,衬着阳光我们进行着高二。

总是存在于这里,曾经无数次观看的电视台仍旧定格在黑白框屏幕里,但是我却少了这份情有独钟的感情,不会因为每次一些主人公的笑话而开怀大笑,也不会因为主人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忧虑不堪。不知何时我渐渐疏远了这些儿时的伙伴,偶尔跟着妹妹看一眼海绵宝宝或者喜洋洋,海绵宝宝和派大星一样还是单纯天真,蟹老板也依然吝啬小气,痞老板依旧没有偷到秘方,而灰太狼至今都没吃到过羊肉。岁月沿着我的皮肤也掠过我的心里,不再相信虚无的事物,但却仍然怀念,不能放下。

终于雨过天晴,没有了小时候在雨中奔跑,故意踩水坑溅一身在身上后而又日夜盼望天晴和朋友玩耍的趣味,更多的是感叹,时光荏苒光阴不再,偶尔抬头看这片蔚蓝,阳光散射下来,头发上,衣服上缕缕金光,这又何不是一种值得回忆的记忆呢?我还在学校中生活,依然握着手中的笔杆,也许在以后的将来,我会有更多的感叹,更多的言语来描绘这一段努力挥洒汗水的高中时代,这段洋溢青春气息的花样年华,我记得这些我想记得的过往,但同时也需创造更好的记忆来收藏。不为别的,就为在以后时光静好之时,不为之前的碌碌无为而后悔。

我想记得,这些我永远想铭记的,这份童年这缕阳光和这些教室中的我们!

刻骨铭心的记忆作文2

爸爸平时是很温柔的,待人温和有礼。可我怎么也没想到,他竟为了那件事给了我一记狠狠的耳光。

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我正躺在沙发上悠闲地看电视。突然,爸爸给了我两百元去买台灯,我不想去。这时,我想到了一个好点子,于是连忙点头。在路上,我又制作了一套方案:买牙刷我多报一元;买剃须刀我多报三元;买保温杯我多报五元。这次买台灯肯定原价超过五十元。唉,没办法,谁让老爸这段时间把零花钱管得那么紧呢?

这样想着,转眼间来到了一个小商店,里面有很多台灯。一进大门,我就被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住了。东挑西选,终于选中了一台款式不新颖,但颜色鲜艳的台灯。我一打听价格,只要九十元,于是我便和老板娘套近乎:“姐姐,你就便宜点儿嘛,我大老远的跑来这儿,就是因为这儿质量好!”老板娘禁不住我的软磨硬泡,只要了我75元。我让她给我开90元的发票,她一口答应下来。

我蹦蹦跳跳的回到家,兴奋地对老爸说:“120元的台灯,我给砍到90元,厉害吧!”爸爸上上下下的打量着台灯,又看看发票,我恐惧的望着爸爸,生怕他察觉出端倪来。不一会儿,爸爸拿起电话,不知是给谁打。突然,我注意到发票右下角的电话号码,惨了,被爸爸发现了!没等我细想,“啪!”一记狠狠的耳光已在我脸上着陆,清脆而响亮。“你……你竟然做出这种事……”我一面捂着脸,一面擦着眼泪。面对暴跳如雷的爸爸,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这件事情过去很久了,每当想起这件事时,我的脸上都会觉得火辣辣地疼。后悔、自责交织在一起,让我刻骨铭心。

刻骨铭心的记忆作文3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如烟的往事,大多已散去得无影无踪,然而在学校发生的那件小事,却久久烙在我的心头。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件小事愈加猛烈地撞击着我的心扉。

那是我一年级时候的一天,老师将写生字布置为语文作业。

第二天早上,我的同桌来到了学校,可以看得出他很急,就像是一只热锅上的蚂蚁,如狼似虎地东翻西找。然后凶神恶煞地瞥了我一眼。我看着他的’样子,缓解一下气氛,笑了笑,开了个玩笑:“打雷了!准备下雨了!”他看着我的笑脸,发狂了,“快把生字本还给我!”

虽然我不知道他的生字本哪去了,更没有拿他的,但是看着他那气势汹汹的样子,我还是不寒而栗。由于害怕,我说话断断续续,“昨晚我……我已经还给……给你了。”“哼,‘的确没拿’。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没事说话还断断续续,傻子相信你!”我愤怒了:“我真的没有拿!”那声音如同一只发了疯的狮子。“喊得大声就有用了?昨晚你根本没有把本子还给我,只要你把本子还给我,再向我道歉,那我就当作这件事没发生过。”我气得冒烟了,脸通红通红的:竟然不分青红皂白就冤枉我!我握紧拳头,重重一下“砰”地敲在桌子上。“看你那贼头贼脑的样子!过去真看不出来你是个梁上君子!”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在不知不觉中,一颗颗委屈的泪夺眶而出。

一天又过去了,我同桌像变了个人似的,态度完全变了。他没有再提起生字本的事,说话的语气有昨天的愤怒、暴躁,变得温柔、和蔼。他这样的急转直下仿佛流露出了他惭愧的心情和诚恳的歉意。放学后,他给了我一团纸,说:“这张纸希望你在我离开后再打开。”我目送他远去,直到看不见他的背影,我展平了那团纸,泪水再次夺眶而出。只见那张纸上写着:“昨天的事,对不起!本子其实你已经还给了我。对不起!对不起!”

现在,多少往事都已消逝在记忆的长河中,但这件小事却总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刻骨铭心的记忆作文4

记得在四年级的那一天,在家里做作业,最后,开始写作文了……

我呆呆的看着桌子上的笔和纸,脑子里一片空白,“这作文怎么写呀,都没事情写了,难不成,我要把怎么喝粥都记叙下来吗?谁给我一点灵感呀!”就在这时,我无意间瞄到旁边古诗书上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忽然脑子里记起老师前几天说过的:李白写诗前都要喝几杯酒,这才能写出好诗来。我继而眼睛一亮,接着想:我喝些酒,说不定也能写出“伟大的著作”呢!

说干就干,为了不让老妈听见我的声音,我偷偷摸摸的溜到厨房里,轻轻地拿出一瓶白酒和一个小杯子,又蹑手蹑脚地走进房间。我轻轻打开瓶盖立马又一股刺鼻的味道扑鼻而来,我紧紧捏住鼻子,把白酒倒到小杯子里,倒了半杯,然后学着爸爸平时的样子,大喝一声:“小王,干!”然后喝了一咕噜,这就得味道怪怪的,又像辣椒,又像草药,又苦又甜,这种辣和吞了辣椒的辣完全不同,就好像吞了一股火似的',从喉咙到胃里火辣辣的,很热。我真怀疑李白是怎么吞下去的。

为了有灵感,我又倒了半杯,一口气全喝光了,我皱着眉,自言自语:“这是酒吗?喝这个怎么跟喝毒药一样啊!”过了许久,我感到全身非常热,头晕乎乎的,天地都在转,有种头重脚轻的感觉,我踉踉跄跄地坐到凳子上,面对那张纸和笔,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时间不等人,我的眼睛开始重起来了很想睡觉。就靠在椅子上,不知不觉的睡着了。

第二天,我昏昏睡睡的抬起头,看见沾满口水的作业本,不禁想要叹息……

刻骨铭心的记忆作文5

大多数人的童年都是美好的,我也不例外,他们的童年大多数是和亲人。朋友一起度过的,但我的童年有一段最美好的回忆,却不是和我最亲的的人,这个人让我难忘。

我还是可爱的小学生时,妈妈给我报了一周两节的游泳课。在那里,我尽情地在水中遨游,十分自在也是那时我爱上了游泳这项运动,每周的星期天我都要去游泳。但随着我的年龄的成长,我的课越来越多,最后不得不放弃游泳这项运动。开始我那伟大而艰难的学习工作。

慢慢地长大,我依然酷爱这项运动,但却没有时间练习了。也是在一次国庆期间我去游了一次。游泳也是一门很精湛的艺术,种类也很多,比如:蛙泳。蝶泳。自由泳等等。我只学会了蛙泳,但在这一次游泳中,我又学会了另一种游泳姿势——仰泳。

还记得我那一次去游泳馆,我和家人一起进去便投入了水的怀抱,我只能用一种游泳方式,很乏味。旁边的老爷爷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一样,游过来说:“我教你另一种泳姿吧!”我高兴地答应了。

这位慈祥的老爷爷告诉了我很多的注意事项,练习的时候他轻轻地托起我的身体,让我的身体浮在水面上。我第一次仰泳,非常紧张。而游泳如果紧张是最可怕的,我每一次浮在水面上,我都在想,千万不要淹死我呀!每一次我这么想,我都害怕,我一害怕就紧张,一紧张我就往下沉,我就真的容易淹死。我克制住自己的害怕,但这位老爷爷总是微笑地看着我,我的心里也就有了安全感。这位老爷爷很有耐心的教了我几个小时的游泳,我很感谢他给我上了一堂珍贵的课。而这节课不仅教会了我怎样游泳,还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我发现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不仅可以是别人开心,也使自己很高兴。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有很多珍贵的记忆,这些美好的记忆会陪伴我的一生,犹如那位慈祥的老爷爷,使我刻骨铭心。

刻骨铭心的记忆作文6

4月13日,一个炎热的下午,我们无精打采的来到学校,参加了学校为优秀学生举办的《倾听来自心灵的真实声音》拓展训练活动。虽然我们在这次活动中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光荣,但天空中的这个火球已经完全照亮了我们的活力和激情!

一场比赛后,我们一百人分成四组,选出了一名队长。我属于第三组。我们弱弱地喊着口号:“红星可儿,托比诺。1年!年份!年份!”

第一场比赛开始了,是“信任后退”。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们觉得很害怕,但是看到李老师的示范之后,我们更加毛骨悚然!队长见我们都吓得缩成一团,就鼓足勇气登上平台,深吸一口气,从容倒下。那一刻,我忍不住和其他选手击掌,也有了尝试的冲动。在同学们的鼓励下,我忐忑不安地爬上讲台,龚琳娜的《神曲》——《忐忑》在我耳边响起!我先深吸一口气,然后闭上眼睛,咬紧牙关。这一刻,我仿佛听到自己的心跳越来越快。用队长的:“三!两个!一个!”我没有摔倒。我转过头,看着身后。突然看到“人民床”像城墙一样坚固。每个人的眼里都充满了对我的鼓励和期待。我再次鼓起勇气,重新调整心态。“三!两个!一个!”随着队长的空缺,我终于“倒下”了。然而令人失望的腿在关键时刻弯了,监督的老师马上说:“不行!没门!”我想逃脱惩罚,但现在我做不到。我不得不再次站起来,深呼吸了两次,闭上眼睛,突然直挺挺地倒下,紧接着是震耳欲聋的一阵掌声。我,成功了!

一个简单的游戏让我感受到了信任的力量!集体力量!虽然我们是陌生人,但他们还是抓住了我,让我没有受到任何伤害!他们是我的坚强后盾!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永远真诚的心去对待任何人,任何事。

刻骨铭心的记忆作文7

打开记忆的闸门,各种回忆朝我涌来,有开心的,失望的,愤怒的,悲伤的……我一一抚摸着这些回忆,在不经意间触到了最美的印痕……

记得三岁那年,爸爸妈妈在长沙打工,爷爷奶奶带着我在乡下生活。

一天,爷爷带着我和两岁的表妹到外面玩,我突然看到对面马路上有卖气球的,五颜六色的气球多漂亮啊,我情不自禁地甩开爷爷的手向气球奔去。正当我一蹦一跳地走到马路中间时,一阵刺耳的急剎车声音惊呆了所有人,一辆面包车飞速向我驶来,幼小的我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撞倒在了地上,鲜血直流!我吓坏了,大声哭了起来。爷爷立马上前抱住了我,我在爷爷的怀里,听见了爷爷和司机吵架的声音,又似乎听到他和爸爸妈妈打电话的声音。

爷爷帮我按住流血的伤口。模模糊糊中我来到了医院,在医院我竟见到了日思夜想的爸爸妈妈。爸爸好像老了很多,二十几岁的他,脸上满是皱纹。那一刻,他像一头发怒的狮子,在医院里跑来跑去,还不停大声喊着:“医生,快救救我的儿子,他可不能有什么三长两短啊!”医生让他冷静,安慰他不会有事的,他才安静下来。妈妈也憔悴了许多,没有了昔日灿烂的笑容,眼角红红的,好像刚刚哭过似的。妈妈从爷爷手里抱过我,问长问短的,还不停地安慰着我:“翔翔,不哭,乖,要坚强,没事的!”我躺在妈妈怀里感觉踏实多了,也不再害怕了。之后,我做了很多检查,每做完一项,爸爸妈妈都会轻轻地把我抱起,微笑着安慰我。

幸运的是,我撞得不是很严重,只是头部有一些皮外伤,三天后我就出院了。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八年了,但是,我还深深地记在心中!因为这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中,满是家人浓浓的爱!

刻骨铭心的记忆作文8

暑假里,我走访了许多城市,游玩了很多的地方,在那当中,尤为让自己难忘的还得是七月前夕在北京的那段日子。

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到处都是热闹而又繁华的景象。许多名胜古迹令我永远难忘,但对于我来说,最有意义的还是在领奖台的那一刻。

踏着充满活力的艳阳大道,我来到了那座雄伟气派的大楼,迈进领奖厅的门,无数的灯光洒在地面,它们聚拢在一起,仿佛向我展示出往后人生的灿烂辉煌。随后,外面涌进来一群满载着才学的精灵,正迎接着那神圣又令人激动的时候。宽广的场地已是人山人海,在主持人华丽的语言之后,颁奖仪式拉开了帷幕。高台上的几位作家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他们所讲的字字句句都将会让我受益终生!在讲座结束之后,就是自己期盼已久的时刻。一个个叫出名字的声音过去了,银奖获得者已全部得到了心爱的奖杯,颁奖嘉宾又陆续给金奖得主递上奖来。在这段时间里,每一分每一秒对于我来说比千百年的时光还要漫长。

终于到我了。在主持口中报出自己的名字时,这种感觉真是奇妙,全身上下所有的血流都在翻腾着,那个兴奋劲儿就别提了。跑到台上时,坐在中间的颁奖人满面都是微微的笑容,一种欣慰感从身上由然而发。在他把奖杯递到我手上时,心中再也不止是欢喜,更多的是自己要继续向前迈进。当我把那金光闪闪的奖杯举过头顶,自己想到了一直教育和传授知识的老师,还有对我十分关怀的母亲。回到位置上,自己把奖杯平放着,左看看右瞧瞧,爱不释手。这是我有史以来得到的第一座奖杯,一连好几天都美滋滋的。

夕阳西下,我坐上飞机,向天空高飞,感到它缓缓上行,自己又觉得人生就会像飞机一样越飞越高。金灿灿的奖杯在黄昏下放出了耀眼的光芒,脑海当中无限遐想。

刻骨铭心的记忆作文9

从小到大,在我的脑海里记载着许许多多让我难以忘怀的往事。有好事,有坏事,有的光彩夺目,而有的却黯淡无光。但令我最难忘的和对我有着深刻教育意义的却是一件坏事,事情是这样发生的。

那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阳光明媚,普照大地。我正在院子里尽情地玩耍,突然,妈妈大叫一声,便说:“罗喆,家里没有盐了,去帮妈妈买一包盐回来”我答应了,离我家不远的地方便有一个小买部,我一股气冲了出去。在路上,我一不留神,把邻居家小孩的雪糕撞掉了,那位小孩顿时大哭了起来,说:“赔我,赔我。”虽然我当时身上有1元零花钱,可我想:如果我把钱赔给他,我还用什么呀!当时,我看四周没人,脑门忽然一热,骂了他一句:“谁叫你走路不长眼啊。”她哭得更厉害了,我继续向小卖部走去,在路上,我边跑边想,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便一股气跑了回来。回到这里,他人已经不见了,只是在地上留下了一支正待融化的雪糕,我的脸突然涨的通红,我本想第二天一早上他家去登门赔罪,可去才知道,他们家昨天中午已经搬走了。这时,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我想:如果昨天我把那1元钱赔给他,可能还会给他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可惜呀可惜,天下哪有后悔药卖呢?我也就只能认命了。

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这件事却让我懂得了:友情比什么都可贵,天下永远都不会有后悔药卖,只要你做了就应该学会去承担责任。所以,请同学们一定要珍惜现在拥有的友情,否则,等你失去了,你将会追悔莫及。

刻骨铭心的记忆作文10

曾和你一起坐在屋顶上观赏着月亮。

那时正是深秋,我们肩并肩地坐着,谈诉着。在这月圆之夜倾听着你的心声……

那天的月亮是圆圆的、沉沉的。你轻轻地说,那天是你和家人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你苦苦地哀求你妈妈不要离开你,不要离开爸爸,不要离开这个家。然而她却狠心地扔下你,离开了丈夫,放弃了这个家。声音有些嘶哑,我的心像被揪了一下,呆呆地望着这个低沉沉的月亮,细心的抚摸你支离破碎的心。

一滴、二滴、三滴……晶莹剔透的泪珠从你坚强的眼中滑落,滴在手背上,慢慢地渗入我的血液,冰冻着我。默默地陪着你哭,陪着你流泪。你为你的家庭而哭,我为痛苦的你流泪。默默地听着你忧伤的话语,我却想不出一句话、一个字来安慰你。只是默默地看着你,陪着你流泪,守护着你……

深秋月亮总是那么大,那么圆,那么低沉。深秋注定是要分离的,你说。你妈妈就是在秋天里跟一个男人走的。狠心地抛下了你,抛下了你爸爸,放弃了这个家。你爸爸放下面子苦苦地恳求她不要走。而她却留下了一句令你痛苦的,永远不能原谅的话:“你的财产再也满足不了我了。”你哭着对她说,既然她不爱爸爸,不爱你,为什么又要把你生下来。最后,你的妈妈头也不回,拉着那个男人的手跨出了家门,走了,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秋天注定是要分离的。第二天,你就永远地离开了我。我哭得很伤心,因为你再也不会回来了,再也不会了。你好象从来都没有出现在我的生命中,就好象是一场梦。梦醒了,你就消失了。然而那一天痛苦而抽噎的你,那深秋的月亮却永远刻在我的心里,溶入了我的血液……

第四篇:红歌记忆文革歌曲

红歌记忆文革歌曲

王明析:我的“红歌”记忆共识君按

人的天性是喜欢歌声的,即使身处苦难的境地,也会有苦难者的歌,古今中外概莫例外。可苦难年代留在我记忆里的歌,有时却没有苦难的味道,这是怎么回事呢?被歌声缠绕的记忆:红歌王明析1我的青少年时期基本与“文革”同步。小学一年级还没有念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疾风暴雨就迅速降临到务川这个边远小城。一段时间,十字街是全城最热闹的地方,这里人头攒动,吵吵嚷嚷,五颜六色的传单满天飞,天天都像在赶腊月场。街头跳舞宣传毛泽东思想的,搞大辩论的,开斗争会的,无一不伴随着声嘶力竭的歌声。《东方红》和《大海航行靠舵手》人们可能比较熟悉了,而另一些歌则很可能比较生疏。例如“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还有“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此句要重复一遍)。根据这个道理,于是就反抗,就斗争,就干社会主义。”这些话本来是毛泽东对“革命”的解释或者定义,也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个人理解,它怎么会变成一首歌来唱呢?事实上,它们的确是当时很流行的两首战歌。唱这类“语录歌”的几乎都是务川中学的学生。他们虽然派别有异,但都腰扎皮带,肩戴红卫兵袖章,手里捏着红色塑料封皮的《毛主席语录》,一边齐声高唱,一边合着那念经似的干硬节奏,一下一下挥动着手臂,义愤填膺地怒视着对方。因为他们都认为,自己那一派才是最最(重叠两个副词也是学习当时的时代语法)忠于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红卫兵,所以唱的都是毛主席语录歌。他们有时对唱,有时你方唱罢我登场,都想用那种响遏行云的歌声在气势上去压倒对方。我经常挤在十字街的人丛里看闹热。我那时好像忘了家里遭逢的不幸,或是那灾难还未降临?2与这些干硬的歌声相比,我那时更喜欢看十字街街头的文艺宣传表演。我印象中经常演出的队伍也来自务川中学。后来在实验学校教书的徐老师好像还是那支文艺宣传队的台柱之一。这当然是我的臆测,因为她总是出现在舞蹈队的中心,人又长得很漂亮。许多年后,我去实验学校“检查工作”,我们在一起聊天时,我几次想和她说起当年那个小男孩对她这个舞蹈美女的景仰,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现在想起来,她们当年的舞姿,一点儿都不婀娜多姿,手势和体态的变化很像是今天的某种广场舞。但她们当年唱的歌我却是牢牢记住了:“毛主席的光辉,嘎啦呀吉诺诺,照到了雪山上,伊拉强巴诺诺,啊~~~啊~~~~照到了雪山上,伊拉强巴诺诺。”“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河深海身不如阶级友爱深。毛泽东思想是革命的宝,谁要是反对它谁就是我们的敌人。”我不知道当年为“毛主席语录”谱曲的是些什么人,是否有几个比较出名的作曲家。一想起他们能把“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这两句话谱成一首歌来反反复复地唱,我有时就会禁不住胡思乱想。因为这已经不是在唱歌,而是在干吼、干嚎了。5岁的小女孩举着两个小手,正在给参加会议的军代表们表演“忠字舞”这种歌的风格是否前有古人我不得而知,但它流风所致却深深影响到后来。“文革”中这类歌特别多,早期不说了,即使到“文革”末期,人心思静厌乱已是大势所趋时,只要我们打开收音机(包括每天的广播),依然可以经常听到下面这两首很吵人的“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嗨)就是好!就是好来就是好(啊)就是好!…………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历史车轮不可抗拒、不可抗拒!美帝国主义必然灭亡,全世界人民一定胜利,全世界人民一定胜利!后一首歌还稍讲道理,第一首歌简直就是在强词夺理。有一年看春晚,见一群大红大绿的男女在舞台上像疯子一样跳来跳去、翻来覆去地就吼唱一句“咱们老百姓,今儿呀真高兴”,我就总是抑制不住要想起“就是好来就是好(啊)就是好”这首经典“嚎歌”。3回忆“文革”早期的歌,绝大多数都充满阶级斗争色彩,火药味儿很浓。只有极少数歌的旋律优美动听。印象中,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就属于这类特例。我想,这其中的原因显然是因为这首词的特定内容不能谱写成“战歌”,否则,它仍有可能会被谱成“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这首七律赌咒发誓式的念经腔调。那时歌颂毛泽东的歌多得不计其数,我至今能唱的不下二十余首,印象中较深的一首,上世纪90年代初好像被李玲玉翻唱过:“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我们有多少知心的话儿要对您讲,我们有多少热情的歌儿要对您唱。千万颗红心在尽情的跳动,千万张笑脸迎着红太阳。我们衷心祝福您老人家,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很难想象,一个国家在整整十年里,会对一个人出现那么多的颂歌。那完全是个不讲理的时代,例如,每天早上的广播一开始就是《东方红》:“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晚上结束播音,放的都是《国际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既然有人是“大救星”,怎么又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呢?我那时年幼,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那些大人呢?他们想过吗?或许想过,但谁又敢质疑这里面的荒谬?1966年文革时代解放军战士奉着毛语录游行痛定思痛,那真是很悲惨的十年,正史都谓之“十年浩劫”。粉碎四人帮之后,这类颂歌忽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最著名的歌是《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世世代代铭记着毛主席的恩情》,但它已经是这类颂歌的尾声了。4人的天性是喜欢歌声的,即使身处苦难的境地,也会有苦难者的歌,古今中外概莫例外。可苦难年代留在我记忆里的歌,有时却没有苦难的味道,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后来想,“文革”开始那几年,我的家庭已遭逢巨大的不幸,我怎么还可能记得住那么多“红歌”?细想起来这是十分恐怖的:在“革命”的名义下,你的家人和你已经被无产阶级专政的铁拳打变形,你对“红歌”居然还是如此的“情有独钟”。而且几十年过去了,它们的旋律和歌词还牢固地蜷缩在你记忆的仓储,你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不长记性的白痴?是非不辨的糊涂虫?历史的健忘者?记得在哪本书中曾看到过这样的记述:一些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一听到某个欧洲音乐大师的某部作品,他们就会痛不欲生,赶紧远离。原因是当年在集中营里,纳粹就是一边播放着这个大师的作品,一边将他们这些犹太人往焚尸炉里赶。我知道,大师的音乐是无辜的,有罪的是纳粹。我现在很困惑的只是,究竟是一种什么文化,居然会让我一边生活在屈辱和苦难中,一边还熟记了那么多的“红歌”,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不怀疑这些“红歌”的伪崇高和对基本生活常理的违背?记忆中,我的父母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唱这类“红歌”的,我父亲甚至从来没有用二胡拉过它们的任何一个乐句。而我有时兴致好,至今还会在无意识状态中哼一两句某首“红歌”的旋律。这是不是说,“红歌”传递的某种东西已经渗入我的骨髓?是不是这样呢?2011年3月,重庆市九龙坡区巴国城文化广场,万余人挥舞红旗高唱红歌5我意识到文艺特殊的教化作用或者说“洗脑”功能是很迟的;当然,仅仅靠歌声要想达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但歌声的潜移默化作用我认为绝不能小看。我很喜欢音乐,算得上大半个音乐爱好者,但迟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的“音乐人格”是分裂的。1979年,我师专毕业分到濯水二中教书,学校有一个刘姓老师,喜欢拉小提琴,虽然水平有限,但他敢在楼下住学生、楼上住教师的走廊上旁若无人地拉《何日君再来》就让我很佩服,因为这首歌有几句歌词是“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人生能得几回醉,不欢更何待……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它本来是很人性的,但我居然觉得它颓废,有靡靡之音的味道;而这又不是受哪篇文章的影响,而是长期所受的“洗脑教育”潜移默化所致,现在想起真真是可怕。但我当时的确有些矛盾,我毕竟是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啊!可是这首歌的旋律又是如此动听,极适合用小提琴来表现。而且我知道,我拉小提琴,效果要比这个刘老师好。怎么办呢?我后来想到一个办法:趁周末大部分学生离校之后,去学校池塘边的土山旁拉。现在想起那煞费苦心的一幕,真是矫情之举啊!如果有学生目睹,他日回忆这情景,真不知道会想些什么。

第五篇:寻访“文革”的记忆 ——“忆苦思甜”篇

寻访“文革”的记忆 ——“忆苦思甜”篇

寻访“最后”的记忆 ——“文革”时期“忆苦思甜”篇 2016-03-12 红色边疆荒友家园

寻访“最后”的记忆

——“文革”时期“忆苦思甜”篇

“天上布满星,月牙儿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申,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的血泪仇,千头万绪千头万绪涌上了我心头,止不住的辛酸泪挂胸……”

这是当年忆苦思甜活动中流传最广、最能打动人心的一首歌曲。对于许多中老年人来说,可谓耳熟能详。

一曲《不忘阶级苦》,钩沉人们记忆深处的陈年往事,仿佛尘封了已久的记忆碎片,在一瞬间从支离破碎变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过去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神奇,那样的不可想象;但对于曾经沧海的人来说,永远都有絮叨不完属于自己那个时代的陈年旧事。

记者 刘剑

“忆苦思甜”那些事

忆苦思甜是“文革”期间城市农村常搞的一项思想教育活动。就是学校把在旧社会“苦大仇深”的贫下中农请来,给大家讲他们在“旧社会”吃不饱、穿不暖、挨地主欺负的悲惨日子。

65岁的周光明是“老三届”初中毕业生,他回忆说: “如今的孩子们没有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不知道忆苦思甜为何物,而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小的时候大都受过忆苦思甜的教育。”

1970年,吕青在老附中(现在的天宁寺内,后并入衢州一中)读初二,学校组织忆苦思甜大会,会前,与会者每人发一块用糠和野菜做成的馒头。“我第一个 吃了一口,谁知嚼在嘴里咽了几次都没咽下去,那叫一个难吃。当时,流行这样一句话:‘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想到这,我硬是 将一只馒头咽了下去。”

礼堂里的高音喇叭,播放着《不忘阶级苦》,以烘托会场气氛。

接下来,来自下张公社官庄大队的老贫农朱水亭作忆苦报告。印象中,朱水亭老大娘穿了一身比较破旧的衣服,讲述自己家乡闹灾荒,地主老财仍然收取租子,然 后出去逃荒,差点饿死在半路上。声情并茂的讲述,讲到高潮时,许多同学眼中流出了同情的泪水,一些女同学更是禁不住跟着老大娘失声痛哭起来……

这时,主持人举起拳头高喊“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打倒万恶的旧社会”,老师和学生们都随声高喊着。会场内,群情激奋。

“说实话,当时的教育确实起到了令新社会成长起来的学生们,对旧社会充满恨、对新社会充满爱的作用。”吕青这样说。

然而,有的学校在搞忆苦思甜时,曾闹出一些笑话。

汤先生是当年红旗学校四连一排的学生。他回忆说:“1970年,我正好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忆苦思甜’活动如火如荼。一次,学校请来石梁小沟生产队一位 叫王呆子的老贫农作忆苦思甜报告。这位老大爷雇农出生,从小给地主家放牛,做长工,没有什么文化,是个‘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孤儿,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 写。”

这位老贫农在回忆了一通“旧社会”的苦之后,竟这样“诉苦”:旧社会最苦的时候,就是“三年自然灾害”(1960年前后)。你们知道,那时候村里人吃什 么?吃糠,吃野菜,实在没东西吃,就剥树皮吃。说到这里,坐在后排的高年级学生用手紧紧的捂住嘴,强忍着怕笑出声来,个个憋得满脸通红。学校“革委会”的 毛老师见此赶紧走下主席台,关掉“扩音器”……

有关“忆苦思甜”趣事的版本很多,至今仍是许多“过来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文革”年代“荒唐事”

“在那个时期,家庭出身贫苦的头抬的高高的。家里够不上贫农成分的就觉得抬不起头来,成分不好的更是要‘夹着尾巴做人’。”邓力红由于家庭成分不好,被同 学们起了个外号,叫“小地主”,“那个年代,出身不好很受歧视的,不仅红小兵组织加入不了,连读初中的资格也被剥夺。”

“家庭成分”让邓力红痛彻心扉,时至今日,每每提起仍耿耿于怀。

那时,学校经常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访贫问苦。王秀琴回忆说,为了丰富对地主的认识,她回家问爸爸妈妈,你们村上的地主是不是每天都举着鞭子,一副凶巴巴的样子?他们没有正面回答。她又悄悄地问奶奶,你小时候,要过饭吗?有没有被地主家的狼狗咬伤过?奶奶吱吱唔唔地说:“哪有这事呀。”王秀琴一脸失望,觉得“很没面子”。后来,在“学校的阶级教育展览会上,隔壁班的同学,从家里拿来一件据说是他爷爷解放前要饭时穿过的破棉袄,这让许多同学羡慕不 已。”

那个年代,大家都觉得越苦越光荣,越穷越革命。财贸系统有一位姓李的女干部,整天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裤子,被当做“艰苦朴素”的典型,后来被人揭发出来,那些个补丁全都是假的,“造假者”被“揪”了出来,接受群众批斗。

听忆苦报告时,不挤出点眼泪都怕别人说你没有阶级感情。“‘文革’时期,‘没有阶级感情’是顶很大的‘帽子’了,再往上就发展成了‘现行反革命’。”刘牧野作为“过来人”,提起“文革”满腹都是故事。“其实,那时听忆苦报告时的哭声,也不排除作秀的成分。”

刘老师讲起了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记得还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第一次参加忆苦会。学校请来杜泽公社碧溪(音)大队的老贫农作忆苦报告,台上的那位满口都是乡下土话,谁也听不懂在说些什么。奇怪的是,报告刚刚开始,台下就响起了一片抽泣声。

这是咋回事儿?我压低身子,好奇的左右环顾,见左前的一位女生,双手捂着脸,不时轻轻地揉着眼睛,身子有节奏的微微颤动,一副悲痛欲绝的样子。等那位女生挪开手,我才发现,她根本没有哭,只是两眼被搓得绯红。

这时,我恍然大悟:原来可以这样子“悲痛”的。于是,以后在听忆苦报告时,我也学着“作秀”:先准备了一块手帕,进入会场前用水淋湿,然后攥在手里,一 边听报告,一边也学别人,悄悄地搓着眼睛。等报告结束后,就当着工宣队、贫宣队和老师的面,拿出手帕用力地拧,还真是拧出了几滴水珠。

甭说,这一招还真灵。因此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表扬。犹记当年“忆苦饭”

“文革”时期,许多学校都改了革命化的名字,鹿鸣小学改名 “红旗学校”,衢师附小则挂上了“工农‘五七’学校”的牌子。每所学校都有工宣队、贫宣队或军宣队派驻,学校的组织机构也模仿部队建制,实行半军事化管 理。年级改称连,班级为排,年级组长被称作连长,班长成了排长。

在杜建波儿时的记忆里,“忆苦思甜”与“忆苦饭”就是其中之一。

儿时的我还不知道“运动”为何物,只能从父母以及其他成年人的表情中看出他们内心的痛楚和无耐。在学校里,除了每天的功课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业余活动”。这些“活动”的中心内容也是“阶级斗争”。

“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不吃二遍苦,不受二茬罪”等口号几乎成了小学生们的口头禅。

方力平是当年“工农‘五七’学校”的学生,曾经当过二连一排的排长。那时,班干部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每天早上守在学校的大门口,检查同学是否背着“红宝书”(毛主席语录本)。“学校有规定,没有带‘红宝书’是不准进学校大门的。”

上课钟声响过,排长喊口令“起立”,然后,带领大家“向伟大领袖毛主席致敬!”接着,大家挥着“红宝书”齐声高喊:“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敬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永远健康!”

“或许是有些人认为我们这些孩子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一代,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苦’和‘罪’,长此以往就会忘记旧社会的苦,也记不得新社会的 甜。为了防止革命的下一代被‘和平演变’,必须开展教育活动。在我的记忆中,学校每一学年,特别是过年过节前都要组织学生吃忆苦饭,让我们通过吃‘忆苦 饭’达到‘思甜’的目的。”赵建新这样评价说。

所谓的吃“忆苦饭”,就是豆腐渣里面掺一些米皮糠,再加上点菜叶或野菜(马兰头、荠菜等)熬成的稀粥。

“忆苦饭”一般都是放在忆苦会之后吃。开吃前,先是学校领导讲一通吃“忆苦饭”的重大意义,希望同学们 “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当好革命的接班人。”接下来,大家就端着自己家里带来的碗,到放在礼堂门口的几只大木桶前面排队,炊事员 为每人舀上一铁勺“忆苦饭”。

“吃忆苦饭也是有讲究的,这里涉及到‘阶级感情问题’。谁看上去吃的香甜,吃的津津有味,说明你对无产阶级有深厚感情,对万恶的旧社会有刻骨的仇恨,吃不下去,证明你思想深处阶级觉悟有问题。”

对于家庭出身不好的邓力红,吃 “忆苦饭”比谁都积极,常常是一碗吃完,还要再来一碗,吃得肚子涨涨的。这样的举动,在他看来象是在“自我救赎”。

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以后,忆苦活动开始渐渐地“降温”,而吃“忆苦饭”却还在继续。只是变成了由学校统一组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

如今的孩子们,对于“忆苦饭”的认知,只能从一些回忆文章中略知一二。在徐卫东的记忆中“那玩意儿确实不好吃。但心里想的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不能让贫下中农和工人阶级再吃二遍苦,再受二茬罪。吃‘忆苦饭’,重在‘思甜’。”

杜建波说,那时的“忆苦饭”,并不像一些回忆文章中所写的那样“难以下咽”,或许是学校食堂的炊事员,爱护他们这些正在长身体的学生们。

76岁的退休工人毛金发,七岁就给地主家放牛,割猪草。印象里的 “忆苦饭”,比他小时候在地主家吃的饭菜,好下口多了。

不能忘记的《收租院》

那时,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到“阶级教育展览馆”(现在的南宗孔庙)参观大型泥塑《收租院》,看反映周扒皮罪恶的动画片《半夜鸡叫》。对此,刘牧野记忆犹新。

60年代出生的人,也许还记得大地主刘文彩庄园和泥塑《收租院》的故事。

大型泥塑《收租院》于1965年10月在四川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完成首创。据市二轻总公司退休干部姜育华回忆,1971年,当时的衢县文化馆组织人员开 始创作,由林国镇牵头,特地外地调来了毕业于浙江美院雕塑系的胡锡乾担任主创。这组由114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构成的泥塑群像,用艺术的形式再现了旧中 国农民的苦难生活,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具有极为强烈的教育意义。“只可惜当时没有影像资料留存下来。”浙师大艺术学院原院长胡锡乾教授不无遗憾的说。

姜育华参加工作时就在衢县文化馆,最初在杭州担任衢县高家公社水利建设成就展的讲解员,曾为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作过讲解。她回忆说,1972年,“收租 院”开放后,她负责第一部分的讲解。当年他们总共有10多名解说员,每天分组轮流解说都忙不过来,常常说得口干舌燥,嗓子哑了都不能歇。

“由于泥塑《收租院》在全省仅此一家。来的人实在是太多了。那个时候不仅周边县市的工厂、农村、学校和机关都要组织人员来参观学习,就连金华等地也经常 组团前来。展览馆内经常可以看到,居委会的老太太,工厂的女工们扶着围栏失声痛哭,讲解员站在一旁边流泪边讲解的场面。”重提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回忆那 种如火般无私的激情,姜育华无比感慨:“展览馆平均每天要接待几千人次,那场面足以用‘火爆’来形容。”

“那是一个夏天,老师带着我们去孔庙参观‘泥塑《收租院》’,听讲解员按照场景逐段的动情讲解,逼租、验租、过斗、算帐……”旅居美国的江女士记忆最深刻的是,《收租院》里的水牢,“看了后,激起了我们对恶霸地主刘文彩的阶级仇恨。”

后来,“文革”谢幕了,“阶级斗争”成了历史,刘文彩也就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很多年以后,刘牧野在网上看到了刘文彩孙子刘小飞为其爷爷“翻案”的文章,说要还原一个真实的刘文彩。文章说,《收租院》里水牢是假的,收租院也是虚构的。

“翻案”文章完全颠覆了人们的“记忆定式”:刘文彩从一个“十恶不赦”的恶霸地主,摇身变成了“乐善好施”的绅士。

下载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些文革冤魂们(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些文革冤魂们(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余华作品中的“文革记忆”

    浅析余华作品中的“文革记忆” 以《活着》和《兄弟》为例 内容摘要 文革的叙述已经在余华的作品当中深深扎根发芽。不管是作为其小说的背景,还是小说中直接对文革的描写,亦或......

    【情感美文】有一种思念叫望穿秋水,有一种记忆叫刻骨铭心

    【情感美文】有一种思念叫望穿秋水,有一种记忆叫刻骨铭心 有一种思念叫望穿秋水,有一种记忆叫刻骨铭心文章:网络有一种路程叫万水千山,有一种情意叫海枯石烂,有一种约定叫天荒......

    搪瓷的中国史:从宫廷工艺品到“文革”记忆

    搪瓷的中国史:从宫廷工艺品到“文革”记忆 搪瓷,曾经是中国人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日常生活记忆中挥不去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几何时,家里的脸盆、牙缸、灯罩、饭碗都是搪瓷制品。令......

    留在我记忆深处的老师们

    留在我记忆深处的老师们 小时候,老师在我心中的地位非常高,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我都牢记于心;老师对我的夸奖,能让我高兴好久;而每一句批评,也能让我难受好多天……从上幼儿园开始,我......

    一建记忆口诀

    一建知识记忆口诀 1、 措施费、规费、企业管理费: 二环夜临大水,支架已安稳(文),保定无(污)公害,公差使用保险金务工 2、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务和环节:预测-计划-控制-核算......

    护理学妇科归纳记忆(一)

    护理学妇科归纳记忆(一) 1. 抬头迟迟不入盆,骨盆测量径线最有价值的是:对角径 2. 预防和控制子痫的首选药物是硫酸镁 3. 妊高症降压首选肼屈嗪 4. 前置胎盘最特征的临床表现:无......

    故乡的记忆(一)(精选)

    终于又踏上了故乡的土地了,虽然我从心里不想承认这是我的故乡,但是我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童年的欢笑,少年的忧伤,青年的泪水都在这里流淌过,它其实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不论我喜......

    记忆中的一双手

    记忆中的一双手 在生活中,总有这么一双手,默默地为我营造一个爱的世界。那就是父亲的手。 冬日的夜晚总是特别黑,那微弱的月光总是散发着阵阵凉意。房间里的我还在微弱的台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