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版浙美版二年级美术教案上册
课 题画家笔下的快乐童年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表现快乐童年的美术作品,初步感知、了解不同绘画表现形式的美感特征。2.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画家的作品,并能说说自己的感受。
3.感受美术作品中总表现童年多种多样的快乐生活,增强幸福、快乐的情感体验,激发珍惜幸福童年、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中外画家表现快乐童年的绘画作品,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画家的作品及欣赏的感受。
难点;了解不同画种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教学准备 学生:课件阅读教材
教师:相关图片、课件以及多媒体设备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欣赏导入。
(1)提问:课件展示,这几幅画画的都是什么人? 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怎样?
(2)教师小结谈话,出示课题:《画家笔下的快乐童年》。2.初步赏析。
(1)提问:刚才有同学说画中的小朋友很快乐,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快乐的事是多种多样的,在你的生活中什么事让你很快乐?
画家在表现快乐的童年时,他们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你能发现吗?(2)教师归纳小结:《小八路》是油画作品,表现了两个小八路爱护小鸟的画面;《三毛迎解放》是一幅中国画,表现三毛欢快打鼓的形象;《三月三》是年画,表现了几个小朋友在春天里放风筝的快乐情景。3.深入探究。
(1)教师出示《悄悄话》 提问:这幅画属三毛画种?
这幅画画了什么内容?
猜一猜小孙女可能在说什么悄悄话?为什么?
小结:《悄悄话》是一幅中国画,画面上一个陕北老爷爷盘腿坐着编柳条筐,一个天真的小女孩(可能是孙女)背着书包、算盘,手里拿着一张纸(通知书),笑眯眯地,把小嘴凑到老爷爷的耳边,正在说“悄悄话”。她在说什么?我们可以想象她在报告得了好成绩,她收到了老师的表扬,她要参加什么喜欢的活动„„(2)教室出示《洗澡》 同桌交流:《洗澡》画了什么?
主要从什么方面来表现画中人的快乐幸福? 指明发言、教室反馈小结(3)教师出示《闲庭春画》
学生观察《闲庭春画》后,请学生介绍画面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玩耍经验,说说画中的小朋友心情怎么样。
(4)同时出现以上三幅作品,请学生说一说:这三幅作品都表达了快乐和幸福的主题,你觉得它们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5)教师出示《耍孩儿》,这是一幅中国画,在这幅画中几个小朋友在放风筝,表现了小朋友们玩耍时欢快的情景。在这幅画中画家给背景留了空白,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中国画的留白特点,并进行中国画留白欣赏。(6)教师出示《康乃馨、百合、玫瑰》、《提着水罐的小女孩》。
请学生说一说:上面两幅作品都表现了小女孩在花园中的情景,但画面的意境带给我们的感受很不同,你能说说这两幅画的背景和人物在表现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讨论后归纳。4.尝试赏析
第二课时 1.学生继续作业
请自主选择还没欣赏过的一幅画,说说你选择的是谁的作品? 属什么画种? 画面表现了什么内容?
你感觉到画中的小朋友的心情是怎样的? 画家在处理人物和背景时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2.学生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3.小结拓展 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欣赏其他艺术家表现快乐童年的作品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收集更多画家表现快乐童年的美术作品,或者用画笔表现自己的童年趣事。
四、教学反思
课 题 2 我的假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用各种方式表现假日的图片资料,提高在画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对假日生活的感性认识。
2.学习运用适当的夸张表现人物的动态和丰富热烈的色彩来大胆地表现假日愉悦的心情,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
3.通过对假日的回忆、想象与表现,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表现假日生活
难点:对人物动作与表情等主要特征的把握、夸张与想象 教学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油画棒、自己喜欢的假日照片等
老师:课件、各种有关假日的图片资料、笔、油画棒、水粉颜料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
稳定教学秩序,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2.展示交流
(1)了解学生的假日生活,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假日生活的图片资料。(2)教师展示课前收集的一些假日画面。
提问:假日总是美好的,你会怎样度过假日?你在假日里最喜欢做什么事? 师生共同回忆、叙述快乐的假日时光,从而确定值得表现的内容。3.欣赏感悟。
(1)欣赏《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这幅画。内容描述
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画面的前后分别画了些什么?他们看上去是一样大小的吗? 色彩分析
画家在画这幅画时主要用了哪几种颜色?这些颜色在画面上是怎样安排的? 让学生探探对此幅画的色彩感受:阳光灿烂、休闲、快乐„„(2)同龄人作品赏析。欣赏理解
a. 感知环境的衬托在人物心情表现中的作用。b. 明晰适当夸张、想象在塑造人物神情等方面的作用。c. 体会如何使画面人物的安排和场景的表现更趋合理。欣赏感知
以浏览的方式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了解不同的表现形式、材质所带来的画面美。4.交流讨论
学生结合自己准备的材料,探探自己创作表现的基本设想。5.创作表现
第二课时 1.学生继续创作
作业要求:表现自己假日的真实感受
提示:把心中所构思的图形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可适当夸张表现人物的动态。画多个人物时要注意前后的安排和表现,环境的衬托也会有助于人物心情的表现。2.展示评价
(1)让学生自评、互评、相互取长补短,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路。(2)教师整体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课后请学生再次搜集并选择各种表现假日的图片。
四、教学反思
课 题 3 游乐园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游乐园的照片,唤起对游乐场的美好记忆,感受游乐场的欢乐气氛。2.了解各类游乐设施的造型与功能,尝试用手绘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尝试用多角度表现游乐园,如游乐项目的多样性、新奇有趣的游艺机外观、齐全的配套设施等,还可以通过有课的表情、动作来体现游乐场的好玩,提高造型表现力及构图的能力。3.在观察、回忆、表现中体验游乐园带来的生活乐趣,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敢于挑战的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表现自己最喜欢的游乐园 难点:突出游乐园的好玩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可收集部分游乐设施与游玩时的图片、照片,水彩笔、油画棒等常用绘画工具。老师:课件、范作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观看游乐园项目视频,说说自己的感受。2.探究交流
(1)讨论:你去游乐园玩过嘛?游乐园哪些游艺项目让你觉得好玩? 师生共同回忆游乐园里有趣的游乐项目,说出逛游乐园的感受。(2)游乐园探秘:游乐园好玩再哪里? 观察:课件展示游乐园图片。
思考:游乐园的好玩可以通过哪些方面体现? a.游乐项目的多样性
b.游乐设施的有趣外观:比较游乐场设施和生活中设施在造型上的不同 c.齐全的配套设施
d.人们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比较小朋友不同的表现,体会他们的感受。
(3)小结:游乐园项目的多样性、新奇有趣的造型、齐全的设施、人们夸张的动作和表情,都可以体现出游乐场的好玩。3.探究启发
(1)观看演示短片,思考:可以怎样表现游乐园? 小结:复杂的游乐设施可以用线概括、再细化的方法表现。(2)作品欣赏、探讨。表现内容
表现单一游乐项目或综合表现游乐场景 写实或大胆想象。
表现方法:线描、刮画、剪画结合等多形式表现。4.创作体验
作业要求: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游乐园
第二课时 1.学生继续创作 2.学生展示介绍作品 3.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4.小结拓展
(1)在生活中勇于迎接挑战,牵手快乐!(2)拓展:小小设计师——设计新型游乐项目。
四、教学反思
课 题 4 船儿出航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船的知识,知道不同船只的造型特点和用途。
2.能用水彩笔、油画棒、颜料或其他综合材料创作富有特色的船,提高造型表现力和想象力。
3.培养对船只及航海事业的兴趣、认真细致的做事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船的基本造型及船儿航行特点的表现。难点:如何启发学生的创意,创作出有特色的船。教学准备(学生)水彩笔、油画棒、颜料、画纸等作画工具。
(教师)课件、范画。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视频导入:欣赏航空母舰(或其他船只)在蔚蓝的大海上航行的视频,导入课题:《船儿出航》。
2.说说自己与船的故事,引导学生开拓眼界、敢于梦想。
你曾经坐过、看到过或想到过什么样的船?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船的信息。
3.图片欣赏:认识各种各样船只的造型特点与作用,在讨论造型时教师可作简笔画示范或出示范画说明。
(1)船只的基本结构:主船体(含船头、船舱、船尾)、上层建筑。(2)不同功能船只的造型特点:渔船、游船、渡轮、邮轮、货轮、军舰等。4.同龄人作品欣赏:如何表现行驶中的船?
强调航行中船只的状态与环境的变化:如鼓起的船帆,烟囱冒出的烟,划出的海水,船身的正、侧或拐弯变化等。5.布置任务,学生创作。
(1)作业:运用水彩笔、油画棒或颜料等工具材料完成一幅“船儿带我去远航”的绘画作品,可以画风平浪静时的船,还可以画出不同形态的船。要求:色彩丰富,体现出船在航行的状态。
(2)说说你想画什么船?你准备怎样表现它的造型特点?(3)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6.作品展示、评价。
(1)学生上台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简要说说作品题目、画面故事、创作过程、得意之处。
(2)同学或教师评价。7.课后拓展:(1)欣赏名家画船作品,提示可以用多种形式表现船。(2)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加工修改,使之更加完整美观。
第二课时
1.事件导入。出示图片:2010年9月13日,武汉大学生王璐瑶划着自己设计制作的纸船成功横渡汉江。只要有梦想,就有实现的可能。导入课题。
2.理解特点。对比手工制作的船模型与上节课绘画作业,思考:绘画的船和手工制作的船有哪些异同?(平面、立体;观赏、能实践等。)
3.讨论材料。课件展示独木舟、帆船、军舰以及学生制作的“船”,观察所使用的材料,想一想这些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选用轻薄的材料制作船体,如木板、纸、纸盒、叶片、塑料瓶或饮料罐等薄金属片等等。4.探究方法。如果让你自由选择,你会用哪些材料制作一艘怎样的船?简要说说如何操作。教师以提建议的方式做适当点拨。5.示范制作。
(1)课件展示(或教师示范)彩纸剪贴船的制作步骤,要求仔细观察制作方法。裁纸——画图纸剪切——粘贴——组合——装饰完成。提示:虚线表示折;实线表示剪;阴影表示粘。(2)强调要点:整体设计、关注细节、用剪安全、粘贴牢固。6.学生作业。
(1)布置任务:运用身边熟悉的材料设计制作一艘心中的船。要求:你做的船能在水面上漂浮,独特、美观、富有创意。(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7.作品展评。
(1)将制作完成的船放入水盆或水池,设法让它开动起来,比一比谁的船儿开得更远。(2)说一说自己制作的是什么船?有什么功能?
(3)同学、教师评价:主要从创意、美观、航行状况等要点进行点评。8.课后拓展。
(1)回家之后尝试用自己能够收集到的废弃材料制作一艘理想中的船,课余组织航行比赛。(2)收集有关船的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船只与航海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
课 题 5 我们喜欢的动画形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中外优秀的动画形象,感受其拟人化、夸张化及富有人类情感等在内的动画形象造型特点。
2.在观察、比较、交流等多样学习中,认识更多的动画形象,并获得临摹动画形象及添画简单故事背景的方法及直接创意的体验。
3.培养简单的动画形象造型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增添美术表现的幽默与智慧,丰富精神世界,初步发展动漫时代所需要的文化创意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与交流动画形象,进行动画形象的临摹及简单故事的添画或进行其他方面的延伸创意。
难点:大胆而细致的动画形象临摹造型和自由而有创意的简单故事添画引导。教学准备(学生)带好自己搜集并剪好的动画形象1——2个、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动画舞台秀”背景及若干动画形象玩具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猜想激趣导入。以两个学生熟悉的中国动画形象的猜想导入,一方面增强孩子们对动漫形象“行头”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增强孩子们对民族动画的视觉认知和自豪感。(1)猜一猜:你知道这是谁的穿戴吗?(黑猫警长)(2)再猜一猜:你知道这是谁的玩具吗?(孙悟空)
(3)从孙悟空自然过渡到“中国国际动漫节”动画吉祥物“小金猴”,从而引导学生和小金猴一起进入去找找我们自己喜欢的动漫形象的学习环节。
2.引导学生认知各种动画形象,并发表来自他们的视觉第一形象。
(1)比一比:谁认识的动画形象多?哪些动画形象是中国的?哪些是外国的?感受动画时代多姿多彩的动画形象。
(2)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些动画形象?为什么?鼓励学生抓住动画形象的特点,说出自己的视觉观赏感受。
(3)在比较中提升对动画形象的视觉审美认识。如引导学生把“孙悟空”这一动画形象和生活中的猴子长相加以比较,从而悟得动画形象具有夸张、拟人、鲜艳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动画小知识”这样的方式总结学生的欣赏感悟。
3.微作业之一:在老师提供的背景上,引导学生将自己搜集、剪好外形的各种动画形象进行拼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动画舞台秀》,并展示孩子们的成果,以营造动画创意氛围。
4.以“小金猴”和我们一起去画画我们自己喜欢的动画形象为转折,顺利引导学生进入临摹动画形象的学习环节。
5.引导学生根据以往经验,说一说动画形象临摹的要求和注意点等。听取学生精彩回答后,教师结合一般临摹步骤图作概要讲解和局部示范,并结合动画形象临摹小作欣赏加以拓展。6.微作业之二:引导学生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画形象,用线描方式临摹一下。第二课时
7.延伸添画作业引导。
(1)这是一幅在临摹动画形象基础上,添加简单故事情节的小创作,想一想:作品怎样添加故事背景,才能使动画形象变得更加生动?结合欣赏,引导学生发现进一步想象创作规律。(2)深入作业要求。8.拓展创意引导。
(1)引导学生在课余创意自己的动画形象,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动画短片创作。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找自己喜欢的动画形象,做一本“动漫形象”收藏小手册。
四、教学反思
课 题 6 动漫宝宝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动漫的各种特点,加强对动漫的认识和喜爱。
2.初步学习运用夸张、拟人、添加等手段设计动漫形象,培养创造能力。3.丰富生活情趣,树立动漫意识,为创造富有特色的中国动漫形象而努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夸张、拟人、添加等设计方法设计动漫形象。难点:同一动漫形象的不同创意。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动漫的图片、故事等,准备纸、水彩笔等常用作画工具
教师:范作、课件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
(1)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及最喜欢的动漫形象
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动漫形象?(2)教师小结,揭示课题:《动漫宝宝》 2.新授
(1)思考:为什么要设计动漫宝宝?动漫宝宝又什么作用?(2)怎样设计动漫宝宝?
教师示范,把一张纸设计成一个生动的纸宝宝,强调运用夸张手法,可以让纸宝宝的头变大,身子变小,纸宝宝会显得更加可爱。
(3)欣赏各式动漫宝宝,打开创作思路,说一说:你想设计怎样的动漫宝宝?(4)教师对比海燕宝宝图片,总结动漫宝宝的设计方法。板书:夸张、简化、添加、拟人。
(5)欣赏同一主题、不同设计的动漫宝宝,打开动漫宝宝设计思路。(6)试一试:将五角星变成动漫宝宝。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设计思路?(7)欣赏不同表情、不同动作、不同服饰的动漫宝宝。(8)欣赏同学们的作品。3.布置作业。创作建议:
(1)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把它设计成一个可爱的动漫宝宝。(2)设计一个动漫宝宝的多种形象。
第二课时 1.学生继续设计,教师巡视指导。2.展示作品,师生互评。
(1)可以吧自己设计的动漫宝宝剪夏利,做还曾头饰进行展示。(2)可以分小组创编简单那的动漫故事,扮演其中的角色。3.课外拓展。
(1)欣赏成套(系列)的动漫宝宝设计。
(2)希望能运用动漫宝宝的设计方法为学校艺术节设计吉祥物。(3)
四、教学反思
课 题 7 光荣的奖章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奖章欣赏,了解奖章的作业和基本要素,并能设计一枚有意义的奖章。
2.通过奖章观察、分析、创作实践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为学校或班级设计一枚有意义的奖章,培养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奖章的基本要去,设计一枚有意的奖章。难点:奖章的造型与图案、内容相符且富有创意。教学准备 学生:有一定硬度的画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等
老师:各种奖章实物和图片、课件等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出示奖章图片,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2)展示老英雄给战士们讲战斗故事的照片,指出:光荣的奖章记录下了英雄光辉的岁月和不朽的事迹。
出示课题:《光荣的奖章》(3)出示几种不同的奖章图片: 五一劳动奖章、八一勋章等 提问:你认识这些奖章嘛?你能说出这些奖章的名称吗?教师进行奖章介绍。(4)说一说:奖章的用途和特点什么?教师总结 2.新授
(1)仔细观察奖章,分析奖章有哪些基本要素。
(2)观察奖章外形有哪些不同的变化,说一说你还能设计哪些不同的奖章外形?(3)观察奖章有哪些不同的挂饰,说一说你还能设计哪些不同奖章挂饰?(4)奖章的中心图案有什么特点?
(5)探索中心图案的文字与图案有哪些不同的排列形式。(6)师生共同总结奖章设计要领。(7)教师示范奖章设计的基本步骤。
(8)教师出示设计任务单:为班级各项评比活动设计奖章。小组讨论: a.我们能为班级活动设计哪些奖章?
b.各类奖章应有什么特点?
(9)欣赏同年龄儿童的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3.学生设计,教师巡视指导。4.展示作品,师生互评。请学生佩戴自己的奖章进行自评 a.说一说你的奖章是为什么活动而设计的?
b.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奖章的内容? c.说一说自己有哪些创新的地方?
d.说一说在创作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奖章投票评比活动,评出最佳奖章设计奖若干,评选出的奖章将在以后的班级颁奖仪式中正式采用。5.拓展延伸。
(1)可尝试设计制作半立体造型的奖章。(2)思考:少先队队徽是奖章吗?
四、教学反思
课 题
走迷宫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迷宫的设计原理和迷宫图的表现方法。2.学习绘制简单的迷宫,提升设计能力。
3.在做做、玩玩迷宫活动中感受迷宫文化的魅力,激发对迷宫游戏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绘制简单的迷宫 难点:发挥想象并完成个性化的设计 教学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纸张
老师: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1.游戏揭题 出示迷宫
提问学生:“你认识它吗?你会玩吗?好,现在来比一比谁最快走出迷宫。”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设计、绘制迷宫。” 2.欣赏探究。
引导学生欣赏迷宫并启发学生思考:
“迷宫什么会使人迷路呢?”小组内自主学习课文,师生共同讨论得出迷宫的特征。3.深入学习:我们应该怎样设计迷宫呢?
(1)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讨论研究迷宫的设计要点。(2)围绕迷宫主题多样性欣赏讨论。(3)围绕迷宫路径的变化来欣赏讨论。4.设计制作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设计、制作迷宫,并取一个合适的名称。5.展示玩耍
小组内展示交流自己设计的迷宫,并与同学们互相玩一玩 6.欣赏拓展
除了纸上画的迷宫之外,你还知道另外哪些迷宫?
四、教学反思
课 题动物造型饼干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类的小动物,掌握动物饼干造型的基本特点。
2.掌握彩泥或橡皮泥粘贴的一半操作方法,能用彩泥或橡皮泥塑造出有趣、可爱的小动物形象,提高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对休闲点心的审美表现,培养对动物泥塑的兴趣,树立爱护小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粘贴动物造型饼干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难点:创造性地制作自己心中的小动物。教学准备
学生:彩泥、雕塑刀、牙签、底板(卡纸或者三合板)教师:课件、范作、泥塑工具与材料
三、教学过程 1.谜语导入
耳朵长,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饭。
出示兔子饼干图片,导入课题《动物造型饼干》。2.比较饼干兔子与真实兔子的异同。相同:长耳短尾,保留了兔子的基本特征。
不同:红眼、兔毛、胡子不见了,立体变成了扁平,形状更加概括。出示一组动物造型饼干,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动物饼干突出了动物的主要外形特征。
3.看动物,说特征,画图例(可以学生扮演或学生说教师画)。
欣赏认识各种动物,观察动物的外形、神态等,请学生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关于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特征。
体型庞大的大象、长脖子的长颈鹿、圆溜溜的小猪、森林之王老虎、肥嘟嘟的小绵羊、鼓眼睛的小青蛙、有漂亮花纹的小鱼、黑眼圈的熊猫、有斑点的小狗、爱穿花衣的小公鸡、爱游泳的小鸭、爱喷水的鲸鱼等等。4.示范讲解动物造型饼干的制作方法:
(1)选择彩色橡皮泥:不同色彩可以表示不同“口味”。(2)揉捏橡皮泥,压平,厚实如平常的饼干。(3)用塑料刀刻划出动物造型。
(4)粘贴动物花纹(可加入其它“口味”)5.布置任务:用彩泥做一块造型美观、口味 6.独特的动物饼干。
注意:体现动物的动态、外形、色彩、花纹等特征;粘贴时要细心、卫生、安全。7.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8.展示交流:请学生把做好的“饼干”放入老师的“饼干盒”,比一比,谁的动物造型更生动,色彩更诱人。9.拓展延伸。
(1)有条件的同学回家动员爸爸妈妈一起真正做一次动物造型饼干,烘烤后带到学校与其他同学分享。
(2)尝试做做其他造型的饼干,如建筑、花卉等。
四、教学反思
课 题做一棵大树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泥塑工艺,用黏土(橡皮泥或者彩泥)捏塑一棵大树。
2.通过捏塑一棵大树,培养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激发对泥塑的兴趣。3.了解各种树的有关知识、树木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各种不同树的不同美感,培养学生用捏塑的手法表现大树。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难点:抓住树的特征表现不同的树。教学准备 学生:黏土(橡皮泥或彩泥)、泥塑刀、小毛巾等
教师:课件、黏土(橡皮泥或彩泥)、泥塑刀(可自制)、泥塑示范作品。
三、教学过程
1.亲亲泥土。(1)玩泥游戏操。
全体跟老师做(老师拿出泥示范做,学生跟着表演)拍一拍,掌心对掌心。揉一揉,掌心对掌心。搓一搓,掌心对掌心。捏一捏,食指和拇指。
教师引导学生做泥球操运动:团、搓、压、挖等动作,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泥塑的手法。(2)泥土做体操。
将泥块或泥棒弯曲、扭动、拉长,配上体操的名称,如弯腰、转体、伸展等,体会泥土的柔软和伸缩度。思考:变了形的泥土像什么?
发现新的玩法:通过搓泥丸、搓泥条、卷泥圈和拍泥饼四种泥塑最基本、最常用的泥形练习,体验用这些泥土加上组合和变化就可以塑造出各种让人惊奇的泥塑造型。2.谈话导入(1)示范激趣。
教师示范用小泥团做一颗“种子”,包裹在泥块中,然后搓出一个长锥形的树干,最后做成一棵简单的树。教师讲述:“老师把一颗种子埋在土里,种子慢慢发芽长成了一棵大树!” 猜猜考试做的是一棵什么树?(2)欣赏大树。a.谈话热身: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树,柳树、松树、香樟树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树。你还知道哪些树种?
唤醒血神对于“树”的形象记忆。出示课题:《做一棵大树》 b.欣赏各种树的图片。
你知道这些大树的名称吗?它们各有什么形状特点?
教师小结: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她培育出的各种树木不仅造型各异,色彩多样,而且还可以调节气候、精华空气,防止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是人类的好朋友。c.大树精神。
勃勃的生机 顽强的生命。
创作目的:为了歌颂大树的魅力和坚强,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泥塑的方式来做一棵大树。出示课堂任务:四步骤。3.讲解示范。
(1)分析树的结构和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树的造型特征,想一想树一般由哪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听取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树一般包括树干、树枝、树叶和树根。(2)观察树的一般结构特点,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观察树干、树枝、树干和树根的特点。(3)如果用泥塑的方法来做,你会怎样表现? a.教师示范做一棵普通泥塑大树的步骤
b.变化出不同造型的树种
师生对话,分析不同树种造型如何用泥塑的手法表现,4.创作提示。(1)作品欣赏
(2)用你喜欢的表现方法,捏塑自己心中的大树。小提示: a.树干要做的粗一些。为了使树干更牢固,可以在中间插一些支撑物。
b.表现大树优美的姿态,塑造大树明显的特征。5.栽树成林。(1)展示。
将同学们完成的作业布置与教室中间或展示区域,教室根据学生作品的大小、高低排列成一片“森林”。(2)点评。
发现最美的大树。也可以请学生讲述自己做的这棵大树的名称和故事。6.拓展整理
(1)整理课桌,清洗双手,保存作品。(2)活动四肢,身体造型,诗意提升。
四、教学反思
课 题11 泥塑恐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和形象特点。
2.学习运用大与小对比的方法,表现庞大的动物。
3.通过泥塑恐龙,培养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激发对泥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我恐龙的外形特征,用泥塑的形式独立完成一只恐龙。难点:不同体型的恐龙,身体各部分比例的把握。教学准备(学生)恐龙的图片资料、彩泥或陶泥、恐龙玩具模型等。(教师)多媒体课件、范作、彩泥或陶泥。
三、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各类恐龙图片,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相关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恐龙的外形特征与现存动物,如大象、鳄鱼、鸟类等动物相比,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类型的恐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外形特征是怎样的?
2.揭示课题。
3.师生一起探究:怎样用泥塑表现恐龙? 4.引导学生观察:恐龙外形的基本特征。
5.引导学生观看教材第25页泥塑恐龙步骤图,教师现场示范。6.欣赏同龄人的泥塑恐龙,进一步学习多样的表现方法。7.作业建议:用泥塑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恐龙。8.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9.展示评价:以“恐龙乐园”的形式,互相交流作品。
10.拓展延伸:欣赏不同美术形式表现的恐龙。(绘画、拼贴、剪影)
四、教学反思
课 题12炫彩的天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天空的不同色彩变化,欣赏天空的美丽景色。2.初步尝试水粉湿画法的表现方法。3.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自己的感受,尝试用水粉湿画法表现炫彩的天空。难点:用水粉湿画法大胆表现自己心中炫彩的天空。教学准备(学生)水粉颜料、画笔、水桶、小抹布、画纸等工具材料。(教师)多媒体课件、水粉画颜料、画笔、水桶等。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1)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印象最深的天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2)课题揭示:《炫彩的天空》 2.欣赏感知。
(1)欣赏一组天空的图片,说说给你怎样的感受?
(2)思考:天空的颜色变化多端,你能找到哪些颜色?它们会因为光线的强弱而变化吗?(3)欣赏英国的2位画家的作品,找寻画家表现天空的好方法。(4)想一想:画家是怎样表现天空的?
(5)教师示范用“水粉湿画法”表现炫彩的天空。(6)同龄人作品欣赏,拓展创造思路。(7)尝试创作。
1)作业建议:用水粉湿画法的方法表现天空的变化。2)学生创作,可按书中的步骤画,也可跟着录像的演示学画。3)教师巡视指导。3.展示评价。
以“炫彩的天空”绘画作品展的形式展示作品,围绕作品是否表达了自己对天空的独特感受、是否巧妙利用水粉的干湿结合方法表现出了对天空的美等方面进行评价。4.课后拓展。
欣赏不同方法表现的天空,鼓励学生课后也去试一试。
四、教学反思
课 题13 小鸟的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自然界中的鸟类的形色彩等特征。
2.能自由选择工具、材料,充满感情地进行艺术表现、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制作“小鸟的家”。3.通过对鸟巢的创意设计,充分认识和了解生活中的美,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发对动物的爱心和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绘制“小鸟的家”,学习如何将画面处理得丰富、具有美感。难点:结合自然现状,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地安排画面。教学准备(学生)彩笔、油画棒、水粉(水彩)。
(教师)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切入。
(1)出示一副图片“小鸟的家”,请学生仔细观察,师生谈话,后导出课题:《小鸟的家》。(2)组织小组讨论。请同学们说说小鸟和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家里都有哪些成员呢? 2.新授。
(1)出示视频,观看大自然中的鸟类。
(2)课前落实学生回家上网收集的各种鸟类图片的任务,课堂中让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鸟类资料。
(3)探讨鸟类的形态、叫声、颜色及花纹。3.作品鉴赏。
(1)出示各类小鸟的家的作品,如国画作品,童话作品、剪纸作品等,让学生分析、自由发言。了解分析不同的绘画形式与材料,拓展创作思路。(2)欣赏同龄人作品,提高学生绘画的信心。4.学生创作。
(1)表现生动、漂亮的小鸟和小鸟的家。(2)构图饱满,具有想象力和表现力。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6.展示评价,学生互相交流作品。
四、教学反思
课 题14 奇特的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来自于画家、动画片设计师何孩子们自己所呈现的各种各样的梦幻画面,体验梦的奇特之处。
2.运用自有、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梦境、培养想象力。3.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感受梦幻画面的奇特之处和表现手法的不同之处,从而唤起他们回忆或构想自己的奇特梦境。
难点:画面的梦幻布局和形象的夸张塑造。教学准备(学生)回忆自己做过的美梦,准备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有关梦的图片、故事等资料、课件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创设和小魔法师一起遨游“梦幻王国”的情境,激发美术学习兴趣。
2.猜一猜:这是一个怎样的梦境?引导学生在朦胧的图像情境里,不由自主地构筑自己的梦境。在此基础上,呈现他们所熟知的动画片梦幻画面,激起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欲望。3.引导学生走进画家的梦幻化作里深入探究。
(1)这是一幅画家画的《梦》,你能帮老师读懂这张画吗?说说画家的梦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回答,对画家夏加尔作一定补充说明,并就学生发现的夸张、叠加等艺术表现手法提升式小结。
(2)引导学生欣赏西班牙画家达利《永恒的时间》里的梦境,说说你认为的奇特之处。听取学生回答,对学生发现的有如变形、叠加等梦的艺术表现手法,予以肯定。
(3)份小组探究:这三件作品在梦境的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奇特之处?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发现,在此基础上教师作一些提示,如梦中发生的事可以是生活中常见的,也可以是从来没见过的。
4.引导学生从同龄孩子的梦幻画面里寻找创作启示。借助一些富有童话味、时代感的儿童梦幻画面,激发他们产生投入创作的积极情绪,并获得相应的创作灵感。5.作业引导:围绕“奇特的梦”这一主题创作。第二课时
1.学生继续创作:
(1)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的梦境如何用生动奇特的画面加以表现,鼓励孩子们在小组里进行交流,以促进思考和启发。(2)教师巡回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强化画面梦境的奇特感。2.作品欣赏
(1)引导学生和同桌一起说说自己的画中猛将表现的奇特之处。
(2)引导学生在比较式欣赏中,发现别人画中值得自己学习的方面,同时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
四、教学反思
课 题15淘气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淘气堡的结构、功能特点等,能用拼贴的方法表现淘气堡。2.在合作学习中练习有序地进行前后组合拼贴,提高造型表现能力。3.在看看、说说、做做等活动中感受造型表现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彩色纸拼贴一个好玩又好看的淘气堡 难点:发挥想象并完成个性化的拼贴效果。教学准备(学生)彩色纸张、剪刀和胶水。
(教师)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和胶水。
三、教学过程
1.回忆揭题。出示淘气堡图片,老师提问:“你认识它吗?你玩过它吗?现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在玩耍时的感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表现一个好玩又好看的淘气堡。”
2.欣赏探究。引导学生欣赏淘气堡并启发学生思考:“淘气堡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小组内自主学习课文,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淘气堡的特征。3.学习发现:我们应该怎样表现淘气堡呢?
(1)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讨论研究淘气堡的表现要点:抓住结构要素来造型。(2)学生欣赏作品,自主发现拼贴表现淘气堡的方法。(3)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学习拼贴淘气堡的步骤。
4.创作表现:学生尝试用彩色纸拼贴一个好玩又好看的淘气堡。5.展示评价:小组内展示并互相介绍自己拼贴的淘气堡中有趣的细节。
6.欣赏拓展:除了用拼贴表现淘气堡外,你还可以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淘气堡的场景。
四、教学反思
课 题 16 剪影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光影的魅力,了解剪影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2、通过对剪影作品的欣赏,认识剪影作品的基本要素,在创作与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并对掌握物体特征形成基本概念。
3、在感受光影趣味,体验剪影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对生活元素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抓住剪影对象特征先画再剪下来。难点:学会合理布局剪影图案,并完整地剪刻出来。教学准备(学生)剪刀、黑色卡纸、双面胶等。
(教师)PPT课件、范作、示范用纸、剪刀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a)游戏导入。
a)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动物连连看”的游戏,看看你们谁能在最快时间把它完成。b)请一位同学连一连,并模仿其中公鸡的动态。c)用手电筒照射该同学,问:在墙壁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d)揭示课题:《剪影》。
e)教师提问:那么,到底什么是剪影呢? b)欣赏。
教师提问:以上这些中国历史的文化瑰宝与剪影有什么不同吗?岩画,历史悠久,是我们的祖先用以记录生活而创造出来的、刻画在岩壁上的图案。
这是画像砖拓印画,这个历史也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汉朝去呢!
皮影又称影子戏、灯影戏,最早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属于“傀儡艺术”。
剪纸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吧,它是一种镂空艺术,可以用剪刀或刻刀进行创作呢!c)比较。
教师提问:这些岩画、画像砖拓印画、皮影和民间剪纸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那么它们与剪影的不同点在哪里呢? 教师小结:剪影与其他作品的不同,关键在于它是重点抓型,不太注重细节。
请同学们欣赏一些动物剪影作品。教师提问:你们看见了哪些小动物呢? 为什么你会说这是蜗牛呢?它哪里像蜗牛呢? 为什么你会说这个是老鹰呢?它有什么特征吗?„„ 教师提问:那么多可爱的小家伙,你们最喜欢谁啊? 给学生两分钟时间,用剪刀从纸上剪出那个最喜欢的动物。d)分析。
教师:同学们,让你剪好的动物跳到我们桌上来吧。挑选其中某些学生的作品,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说一说。教师提问:这几件作品剪得好吗?好(或不好)在哪里呢?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再问:如果想要剪得更加像,你们有什么办法吗?学生是思考、回答,教师小结:为了让剪出的影子和原形更加像,我们可以在剪之前把对象画在纸上,或者把对象贴在我们的纸上,再来动剪刀。第二课时 e)再创。
(1)出示创作要求。(2)教师巡视,给予指点。f)展示。
(1)学生展示作品,自述作品名称及内容,并互评作品。(2)教师总评学生作品,对有创意的学生给予表扬。
四、教学反思
课 题 17 剪花边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花边图案的基本知识和剪花边的方法。
2.追求花边图案的组合变化,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造美的能力,养成刻苦、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3.用剪好的花边美化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折剪出花边纹样和掌握剪花边的基本方法。
难点:剪出构思独特、造型美观的花边并将花边进行合理地美化、装饰。教学准备(学生)彩色纸、剪刀、双面胶。
(教师)多媒体课件、剪好的花边。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个礼物,我们把它装饰在教室里,我希望我们班的孩子们能像老师剪的小人一样,手拉着手,心连着心,在我们班这个大家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引导学生对于花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2.出示课题:《剪花边》。
3.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花边,说明花边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4.找一找,花边组成的规律。5.想一想,花边的作用。6.解析制作步骤。(1)折一折。(2)画一画。(3)剪一剪。7.作业建议。
a)每人剪出2——3条不同的花边。b)将花边装饰到周围的物品或自己身上。8.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学反思
课 题 18 站立的折纸动物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立体纸造型的一般规律,提高纸立体造型的能力。2.运用概括、拟人、夸张与装饰等手法,对动物进行造型。3.提高对纸立体造型的兴趣,培养对小动物的爱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基本的折、剪、画、贴等方法制作能站立的动物。难点:举一反三,设计和创作有特色的、站立的折纸动物。教学准备(学生)剪刀、胶水、各种质地较厚的彩色纸。
(教师)课件、各种折纸动物实物若干、剪刀、胶水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游戏导入。
(1)看图猜物:图中躲藏的是什么动物?
(2)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名称、外形、色彩。2. 欣赏感知。
(1)欣赏动物雕塑,说说各自感受。
(2)欣赏“站立的折纸动物”优秀作品,分析比较:折纸动物和雕塑作品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自主探究。
(1)共同探讨:让纸片站立起来的好方法。(2)探究分析“大象”的外形变化与表现方法。(3)赏析同龄人作品,分析比较,寻找制作的好办法。4.创作表现。(1)作业要求。
①用折、剪、画、贴等方法模仿或自制能站立的动物。②与同学们合作完成“动物乐园”。
(2)交流自己最想做的“站立的折纸动物”。(3)学生创作,教师辅导。第二课时 1.生继续创作。2.展示评价。
以“动物乐园”的形式,展示学生作品,相互评价、交流。3.课后拓展。
给最喜爱的动物画一张像。
四、教学反思
课 题 19 手拉手好朋友
一、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了解手拉手剪纸的方法。
2.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表现相连的动物、人物,并用已学过的各种线条和简单的图案进行装饰。
3.通过剪纸制作手拉手的好朋友,感受同学的友情和温暖,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继续学习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用剪、折、添画的方法制作一组手拉手的纸人。难点:学会看剪纸步骤图,剪出手拉手的人物。教学准备(学生)彩纸、剪刀、胶水。
(教师)课件、范作若干、剪刀、胶水。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请学生观看“找朋友”的精彩片段,回忆自己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情景。2.引导学生欣赏一组“我们都是好朋友”的图片。3.引导学生欣赏山西民间剪纸《手拉手》。4.揭题:《手拉手好朋友》。
5.出示相关制作步骤图,师生共同研究连续纹样的的折、剪方法。6.欣赏优秀范作,进一步学习多样的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7.作业建议:用折、剪、添画的方法做一组手拉手的人或动物。8.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 1.生继续创作。
2.引导学生展示作品,互相欣赏并及时评价。
3.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将所学技能应用在平时的生活中,装点周边的环境。
四、教学反思
课 题 20 剪纸欣赏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美术中一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了解我国传统民间剪纸的一般特点和审美情趣。
2.了解剪纸的艺术形象与生活情趣的联系,并能简单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3.认识我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培养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文化及相关知识。小组合作探究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民间剪纸的喜好和独特感受。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在欣赏中大胆交流并表达自己对民间剪纸艺术的感受。教学准备(学生)剪刀、彩纸、胶水。
(教师)欣赏课件、资料、剪纸制作流程图、剪刻纸工具、系列资料光碟等。
三、教学过程
1.看一看,听一听。(1)剪花娘子——库淑兰。介绍库淑兰生平。出示课题:《剪纸欣赏》。
(2)了解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制作工具和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剪纸作品《对马团花》。(3)探讨《虎》剪纸作品的表现内容和独特的形式之美。2.探一探,说一说。(1)欣赏老师剪一个团花和花边作品,小结。
(2)欣赏不同形式、类别和题材的剪纸作品,初步感受剪纸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之美。按小组分发不同种类的剪纸,讨论与传统民俗的关系:春节与窗花;过年与过门笺 ;元宵节与灯花;婚俗与喜花;服饰与花样;民居与装饰等。探究内容 作品名称 创作时间 题材样式 隐含寓意 书本有什么提示 你有什么新发现
分类探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分组的内容点击课件中的链接。c)分小组介绍研究成果:最喜欢的作品以及艺术特色。3.找一找,想一想。
(1)欣赏特种剪纸的艺术特点和审美趣味。(2)探究教材《福寿三多》的寓意。
(3)说一说,在剪纸造型中,艺术家啊是怎样进行夸张和变形的。4.学一学,剪一剪。
(1)欣赏不同形式、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内容的窗花,体味窗花的艺术之美。(2)比较南北方剪纸的特点,并简单说一说不同的感受。(3)学剪一个简单的团花,交流各自的感受。5.探一探,防一防。总结。
(1)欣赏中外艺术剪纸,品味剪纸的艺术之家。
(2)小知识:剪纸的不同表现手法,阴刻剪纸和阳刻剪纸,并进行连线游戏。(3)走访或邀请当地的剪纸艺术家,感受本土的剪纸文化。
四、教学反思
第二篇: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XX年新浙美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XX年新浙美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
件www.xiexiebang.com
10、做一棵大树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泥塑工艺,用黏土(橡皮泥或彩泥
塑一棵大树。
2.通过捏塑一棵大树,培养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
能力,激发对泥塑的兴趣。
3.了解各种树的有关知识、树木与人类的密切关多
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各种树的不同美感,培养学生用捏塑的手法表现大树。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住树的特征表现不同的树。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黏土(橡皮泥或彩泥)、泥塑刀、小毛巾等。
(教师)、黏土(橡皮泥或彩泥)、泥塑刀(可自制)、泥塑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
、亲亲泥土。
玩泥游戏操。
全体跟老师做(老师拿出泥示范做,学生跟着表演)。
拍一拍,掌心对掌
揉一揉,掌心对掌
搓一搓,掌心对掌
捏一捏,食指和拇指。
教师引导学生做泥球操运动:团、搓、压、挖等动作,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泥塑手法。
泥土做体操。
将泥块或泥棒弯曲、扭动、拉长,配上体操的名称,如弯腰、转体、伸展等,体会泥土的柔软和伸缩度。思考:变了形的泥土像什么?
发现新的玩法:通过搓泥丸、搓泥条、卷泥圈和拍泥饼四种泥塑最基本、最常用的泥形练习,体验用这些泥形加上组合和变化就可以塑造出各种让人惊奇的泥塑造型。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接触泥土,感受泥性并锻炼手对泥的控制力。用手的掌、拳、指、腕、前臂等各部位给泥土施加压力,刺激手部、前臂的肌肉发育,同时感受泥土的硬度、湿度等特性)
2.谈话导入。
示范激趣。
教师示范用小泥团做一颗“种子”,包裹在泥块中,然后搓出一个长锥形的树干,最后做成一棵简单的树。教师讲述:“老师把一颗种子埋在土里,种子慢慢发芽长成了一棵大树!”
猜猜老师做的是一棵什么树?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而关注泥塑树的造型特点,引起学生关注各种树的特征。教师示范的是什么树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关注树的造型其实是多种多样的。)
欣赏大树。
①谈话热身: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树,柳树、松树、香樟树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树。你还知道哪些树种?唤醒学生对于“树”形象的记忆。出示课题:《做一棵大树》
②欣赏各种树的图片。
你知道这些大树的名称吗?它们各有什么形状特点?
教师小结: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她培育出的各种树木不仅造型各异,色彩多样,而且还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是人类的好朋友。
大树精神。
①勃勃的生机。
②顽强的生命。
创作目的:为了歌颂大树的美丽和坚强,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泥塑的方式来做一棵大树。
出示课堂任务:四步骤。
3.讲解示范。
分析树的结构和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树形的造型特征,想一想树一般由哪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听取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树一般包括树干、树枝、树叶和树根。
(教学提示:接下来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从树的四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分类教学,一般可以只考虑树干、树枝和树叶三个方面,拓展提高也可以考虑树根、花或果子等内容。)
观察树的一般结构特点。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观察树干、树枝、树叶和树根的特点。
如果用泥塑的方法来做,你会怎样表现?
①教师示范做一棵普通泥塑大树的步骤(结合欣赏)。
②变化出不同造型的树种(变化示范作品)。
师生对话,分析不同树种造型如何用泥塑的手法表现。
4.创作提示。
作品欣赏。
用你喜欢的表现方法,捏塑自己心中的大树:
小提示:
①树干要做得粗一些。为了使树干更牢固,可以在中间
插一些支撑物。
②表现大树优美的姿态,塑造大树明显的特征。
5.栽树成林。
展示。
将同学们完成的作业布置于教室中间或展示区域,教师根据学生作品的大小、高低排列成一片“森林”。
点评。
发现最美的大树。也可以请学生讲诉自己做的这棵大树
的名称和故事。
6.拓展整理。
整理课桌,清洗双手,保存作品。
活动四肢,身体造型,诗意提升。
教师边念儿歌边带领学生做动作:我是一棵大树,向着天空伸展(双手向上伸展),那儿有明亮的星星在眨眼,那儿有雪白的云朵在飘浮(在头顶上摆动胳膊)。当风儿吹过的时候,我的枝条在颤抖(快速摆手)。摇动着鸟儿入睡.是我最喜欢的时候(双手放在头侧,闭上眼睛)„„
1、泥塑恐龙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和形象特点。
2.学习运用大与小对比的方法,表现庞大的动物。
3.通过泥塑恐龙,培养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激发对泥塑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各种树的不同美感,培养学生用捏塑的手法表现大树。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把握恐龙的外形特征,用泥塑的形式独立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恐龙的图片资料、彩泥或陶泥、恐龙玩具模型等。
(教师)多媒体、范作、泥塑刀(可自制)、彩泥或陶泥。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欣赏各类恐龙图片,说说自己了解的相关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恐龙的外形特征与现存动物,如大象、鳄鱼、鸟类等动物相比,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类型的恐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外形特征是怎样的?
2.揭示课题。
3.师生一起探究:怎样用泥塑表现恐龙?
4.引导学生观察:恐龙外形的基本特征。
5.引导学生观看教材第25页泥塑步骤图,教师现场示范。
6.欣赏同龄人的泥塑恐龙,进一步学习多样的表现方法。
7.作业建议:用泥塑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恐龙。
8.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9.展示评价:以“恐龙乐园”的形式,互相交流作品。
0.拓展延伸:欣赏不同美术形式表现的恐龙(绘画、拼贴、剪影等)
12、炫彩的天空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天空的不同色彩变化,欣赏天空的美丽景色。
2.初步尝试水粉湿画法的表现方法。
3.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
根据自己的感受,尝试用水粉湿画法表现炫彩的天空。
教学难点:
用水粉湿画法大胆地表现自己心中炫彩的天空。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颜料、画笔、水桶、小抹布、画纸等工具材料。
(教师)多媒体、水粉画颜料、画笔、水桶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印象最深的天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课题揭示:
《炫彩的天空》。
2.欣赏感知。
(1)欣赏一组天空的图片,说说给你怎样的感受?
(2)思考:天空的颜色变化多端,你能找到哪些颜色?它们会因光线的强弱而变化吗?(学生)恐龙的图片资料、彩泥或陶泥、恐龙玩具模型等。
(3)欣赏英国的2位画家的作品,找寻画家表现天空的好方法。
(4)想一想:画家是怎样表现天空的?
(5)教师示范用“水粉湿画法”表现炫彩的天空。
(6)同龄人作品欣赏,拓展创作思路。
(7)尝试创作。
①作业建议:用水粉湿画法的方法表现天空的变化。
②学生创作,可按书中的步骤画,也可跟着录像的演示学画。
③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评价。
以“炫彩的天空”绘画作品展的形式展示作品,围绕作品是否表达了自己对天空的独特感受、是否巧妙利用水粉的干湿结合方法表现出了天空的美等方面进行评价。
4.课后拓展。
欣赏不同方法表现的天空,鼓励学生课后也去试一试
13、小鸟的家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了解自然界中鸟类的形状色彩等特征。
2.能自由选择工具、材料,充满感情地进行艺术表现,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制作小岛的家。
3通过对鸟巢的创意设计充分认识和了解生活中的美,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发对动物的爱心和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教学重点:
通过绘制“小鸟的家”,学习如何将画面处理得丰富、具有美感。
教学难点:
结合自然现状,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地安排画面。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彩笔、油画棒、水粉(水彩)。
(教师)多媒体。
教学过程
.情景切入。
出示一幅图片“小鸟的家”,请学生仔细观察,师生谈话,后导出课题:
《小鸟的家》。
组织小组讨论。请同学们说说小鸟和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家里都有哪些成员呢?
2.新授。
(1)出示视频,观看大自然中的鸟类。
(2)课前落实学生家上网收集各种鸟类图片的任务,课堂中让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鸟类资料。
探讨鸟类的形态、叫声、颜色及花纹。
3.作品鉴赏。
出示各类小鸟的家的作品,如国画作品、童话作品、剪纸作品等,让学生分析、自由发言。了解分析不同的绘画形式与材料,拓展创作思路。
欣赏同龄人作品,提高学生绘画的信心:
4.学生创作。
表现生动、漂亮的小鸟和小鸟的家。
构图饱满,具有想象力和表现力。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6.展示评价,学生互相交流作品。
7.拓展延伸。
用“鸟巢”图片开拓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14、奇特的梦
教学目标
了解各种各样的梦,体验梦的奇特之处。
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梦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突显个性,力求创新。
难点:画面的布局和形象的塑造。
教学准备
(学生)回忆自己做过的美梦,准备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有关梦的图片、故事等资料、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将教室的窗帘拉上,在黑暗中请学生闭上眼睛遐想:嘘——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神秘的梦幻世界。突然,传来了奇特的声音,这是谁发出的?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播放各种声响。)
2.提问:你想到了什么奇妙的事情了?
畅谈梦想
.我们平时常常会去想各种奇怪的事,因而也就会做各种各样的梦。你做过怎样的梦?你的梦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2.对于学生的叙述,教师要注意鼓励和引导:“这个梦真棒,亏你想得出来!”“后来怎样了?”“你当时的神态是怎样的?”„„让学生把梦说完整、说精彩,激活想象,加深体验。
(三)欣赏评析
.播放夏加尔的《梦》,让学生解析这幅作品的含义。
2.播放书中的电脑绘画作品和动画作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3.播放学生优秀作品,请学生评一评表现“飞”这一主题的三幅画,并谈谈梦想的“飞”应该是怎样的。
(四)引导创作
.梦,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都是有主题的。你想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2.梦,色彩瑰丽神奇,但都有一个主色调。你的梦有什么样的主色调?
3.让学生小组间相互交流、启发,使梦更加生动、完善。
学生创作
作业要求:画一个奇特的梦。
(六)交流评价
.以买“美梦”的形式实施评价。学生把自己描绘的梦编好故事,向同组同学述说。每组选出最佳“美梦”上台讲述,然后进行拍卖,出价最高者且能说出缘由
的中标。
2.请学生课后分组完成以“我的梦”为主题的小报一份,要求图文并茂,并在班里展示、评比。
5、淘气堡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淘气堡的结构、功能特点等,能用拼贴的方法表现淘气堡。
2.在合作学习中练习有序地进行前后组合拼贴,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在看看、说说、做做等活动中感受造型表现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用彩色纸拼贴一个好玩又好看的淘气堡。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并完成个性化的拼贴效果。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张、剪刀和胶水。
(教师)多媒体、示范用彩纸、剪刀和胶水。
教学过程:、回忆揭题。出示淘气堡图片,老师提问:“你认识它吗?你玩过它吗?现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在玩耍是的感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果表现一个好玩又好看的淘气堡。”
2.欣赏探究。引导学生欣赏淘气堡并启发学生思考:“淘气堡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小组内自主学习课文,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淘气堡的特征。
3.学习发现:我们应该怎样表现淘气堡呢?
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讨论研究淘气堡的表现要点:抓住结构要素来造型。
学生欣赏作品,自主发现拼贴表现淘气堡的方法。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学习拼贴淘气堡的步骤c
4.创作表现:学生尝试用彩色纸拼贴一个好玩又好看的淘气堡。
5.展示评价:小组内展示并互相介绍自己拼贴的淘气堡中有趣的细节。
6.欣赏拓展:除了用拼贴表现淘气堡外,你还可以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淘气堡的场景。
16、剪影
教学领域:
综合•探索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感受光影的魅力,了解剪影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2.通过对剪影作品的欣赏,认识剪影作品的基本要素,在创作与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并对掌握物体特征形成基本概念。
3.在感受光影趣味,体验剪影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对生活元素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抓住剪影对象特征先画再剪下来。
教学难点:
学会合理布局剪影图案,并完整地剪刻出来。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黑色卡纸、双面胶等。
(教师)PPT、范作、示范用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1)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动物连连看”的游戏,看看你们谁能最快时间把它完成。
请一位同学连一连,并模仿其中公鸡的动态。
用手电筒照射该同学,问:在墙壁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揭示课题:
《剪影》。
教师提问:那么,到底什么是剪影呢?
(设计意图:挖掘生活,通过游戏环节创设具有新异感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意识,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2.欣赏。
教师提问:以上这些中国历史的文化瑰宝与剪影有什么不同吗?
岩画,历史最悠久,是我们的祖先用以记录生活而创造出来的、刻画在岩壁上的图案。
这是画像砖拓印画,这个历史也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汉朝去呢!
皮影又称影子戏、灯影戏,最早产生于XX多年前的西汉,属于“傀儡艺术”。
剪纸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吧,它是一种镂空艺术,可以用剪刀或刻刀进行创作呢!
(设计意图:为学生介绍各种中国传统的艺术精华,并比较得出剪影的特点。)
3.比较。
教师提问:这此岩画、画像砖拓印画、皮影和民间剪纸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那么它们与剪影的不同点在哪里呢?
教师小结:剪影与其他作品的不同,关键在于它是重点抓型,不太注重细节。
请同学们欣一些动物影剪作品。
教师提问:你们看见了哪些小动物呢?
(蜗牛、刺猬、公鸡、毛功、,猪、水牛、猴子、麻雀、老鹰等。)
为什么你会说这是蜗牛呢?它哪里像蜗牛啊?
为什么你会说这个是老鹰呢?它有什么特征吗?
教师提问:那么多可爱的小家伙,你们最喜欢谁啊?
给学生两分钟时间,用剪刀从纸上剪出那个最喜欢的动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积累创作素材,初步体验剪的乐趣。)
4.分析。
教师:同学们,让你剪好的动物跳到我们桌上来吧。
挑选其中某些学生的作品,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提问:这几件作品剪得好吗?好(或者不好)在哪里呢?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再问:如果想要剪得更加像,你们有什么办法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为了让剪出的影子和原形更加像,我们可以在剪之前把对象画在纸上,或者把对象贴在我们的纸上,再来动剪刀。
(设计意图:分析讨论第一次创作失败的原因。)
5.再创。
出示创作要求。
教师巡视,给予指点。
6.展示。
学生展示作品,自述作品名称及内容,并互评作品。
教师总评学生作品,对有创意的学生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7、剪花边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花边剪纸设计和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勤动脑、多动手可使生活更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折剪出花边纹样。
难点:花边纹样的设计。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示范作品;各种规格白色与彩色纸;剪刀等。
学具准备:长条形彩色纸每人三张;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所带用具情况
二、欣赏导入新课
.出示范图一(各种简单的对称花边)
现在老师用一种巧妙的方法把这些图形变得更美了!
2.出示范图二(用范图一的花纹剪出的花边)
原来老师把这些花边变成了剪纸花边,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剪花边。
板书课题:剪花边
3.出示范图三:说明花边在生活当中的应用。
小结:经过装饰的物品更美。
4.示范制作步骤。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先剪出一条横的花边,再剪出一条竖的花边)
(1)设计单位纹样,注意要对称;
(2)将长条型纸对折几次,每次一定要对整齐;
(3)将设计出的一半画好在对折的纸上,剪去部分涂成灰色;
(4)剪纸,剪的时候要胆大心细,将边剪整齐;注意不要把连续的地方剪断。展开既成。
提示: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什么样的花边呢?我们可以把花边设计成:动物花边,植物花边,人物花边。(请学生欣赏花边作品)
现在你们可以想象出比范图更美丽的花边来吗?
三、学生作业
分大组竞赛
每人剪出2-----3条不同的花边,将优秀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
评议
师总结:今天,我们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花边,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勤动手,我们就能够剪出更多美丽的东西,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
9、手拉手,好朋友
教学目标:
.学习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
2.通过研究探索,启发学生运用对称的原理,设计、制作出各种有趣的连续纹样。学习正确折叠纸张,运用简便方法设计纹样,以及运用正确的制作方法。
3.通过剪纸制作手拉手的好朋友,使学生感受友情的温暖,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用剪、折、添画的方法制作一组手拉手的纸人。
教学难点:能用正确的折叠方法折叠纸张,使剪出的纸人连在一起。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彩纸、彩色水笔、胶水,分成4-6人的小组并选好组长
(教师)(事先录制小朋友一起手拉手游戏、舞蹈的场面)、范例、彩色纸、剪刀、彩色水笔、胶水等
教学过程
.欣赏引入,表达感受。
(1)出示:播放和好朋友一起游戏、手拉手快乐舞蹈的录像。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好朋友以及对录像的感受。引出课题《手拉手,好朋友》。
(2)出示: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连续纹样的形式美和节奏美,感受拉手纸人的趣味性以及表现方法的多样性。
2.问题研究,小组学习。
(1)教师提出问题:怎样用简单的方法剪出手拉手的纸人?书中介绍了哪些方法?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吗?
(2)学生小组研究、讨论问题,尝试剪纸。教师巡回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激发创意。
(1)请学生代表示范连续纹样的剪制方法。
(2)教师适当补充示范、讲解。
(3)欣赏作品,讨论:你想表现的好朋友是谁?如何解决拉手的问题?
4.布置作业,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用折、剪、添画的方法做“手拉手的好朋友”。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作品展示,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品,互评作业。
(2)小组长介绍自己小组的作业情况,全班评,教师小结。
6.课后延伸,启发创新。
(1)教师出示6个大小、造型相同的单个形象,提问:有没有办法让这些好朋友手拉手?
(2)在学生讨论后,出示利用插接组合连续的范例让学生欣赏。
(3)建议学生课余时间尝试做用其他方法组合的手拉手的动物玩具。
《能站立的折纸动物》教学目标:
.通过对站立的折纸动物的研究与制作,使学生初步掌握动物立体造型的一般规律,提高动手能力。
2.对动物的造型表现进行适当的夸张与装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对动物的了解与制作,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进行平面思维向立体形象思维的转换,研究与实践动物站立的方法。
难点:启发学生思维,举一反三,根据多种不同的构思进行设计和制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这节美术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广袤的森林和宽阔的草原,去看看动物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吧!比比哪位小朋友发现的动物种类最多。(录像)
它们的生活真是太精彩了,你刚才发现了哪些动物?
小结:大自然真是伟大,创造出了这么多形态各异的动物。接下来让我们再进一步的去欣赏一下吧。
二、展开、欣赏图片:有这么多动物,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呢?能对它做个简单的介绍吗?学生说动物身体造型特点和身上的图案花纹
2、这些可爱的动物我们除了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以外,还有很多艺术家创作了许多动物雕塑作品。
3、你看了这些雕塑作品有什么感受?
虽然他们使用的材料不同,但雕塑作品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
4、我们今天也要来制作一只立体的能站立的动物。但用的材料却是一张纸,一张纸怎么能站得住呢?请小朋友帮章老师想个办法,怎样让一张纸很快的站起来呢?
其实让一张纸站起来的方法是很多的:可以折、可以卷„„
5、今天我们美术课就采用折的方法吧。来制作一只能站立的折纸动物(课题)
6、拿到一张纸你可以根据你想做的动物形象来选择:对折、二折、三折
7、“猪”的身体折了几次?
如果你要制作的动物头部和背部高度基本一致,你就可以把头和身体画在一起一次性完成。注意:对折的地方不能剪。
哪些动物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如果头部略高,你可以分头和身体两部分,把头部剪下来贴到动物的身体上。哪些动物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如果想做斑马,就要对折两张纸,把头部和身体再组合起来。哪种动物可以用这种方法?最后可以用画和贴的方法把动物身上的花纹布置好,一只能站立的折纸动物就完成了。
三、学生作业、通过折、画、剪、贴等方法制作一只能站立的动物。
2、与同学们合作完成一个“动物乐园”。
四、作业展评、学着模仿你所制作的动物的行走或叫声到台上来,让同学猜猜你制作的是什么动物。
3、同学评价作业。
教学反思:
也许是我觉得学生比较喜欢动物,也许是我觉得上动物的内容课堂效果比较好,经过简单的挑选,我就确定了开课的内容——能站立的折纸动物。只有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在备课中我找到了许多有关动物的资料,并经过精选,挑选了一段介绍动物的精彩录像和一些动物图片。的确,学生被出示的画面所深深的吸引,所制作出来的作品生动,充满童趣。
20、剪纸欣赏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美术中一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了解我国传统民间剪纸的一般特点和审美情趣。
2.了解剪纸的艺术形象与生活情趣的联系,并能简单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
3.认识我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培养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文化及相关知识。小组合作探究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民间剪纸的喜好和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在欣赏中大胆交流并表达。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彩纸、胶水。
(教师)欣赏、资料(传统民间剪纸图片、作品,现代剪纸作品)、剪纸制作流程图、剪刻纸工具、系列资料光碟等。
教学过程
.看一看,听一听。
剪花娘子——库淑兰。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艺术大师。出示“剪拖娘子”库淑兰的照片。
教师:你们知道这位老人吗?她就是民间剪纸大师——“剪花娘子”库淑兰。
教师简单介绍库淑兰的艺术生平:
“剪花娘子”库淑兰,中国剪纸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她一生坎坷却从不向命运屈服,创作出了独一无二的剪纸艺术风格。老人已经去世,让我们深深地为她祝福,并把我国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c
花丛中盘腿而坐的是剪花娘子,库淑兰说:
“这就是我!”下面就让“剪花娘子”带大家去欣赏一下剪纸独特的魅力吧!
出示课题:
《剪纸欣赏》。
了解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制作工具和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剪纸作品《对马团花》。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朔到公元6世纪前的北朝XX年9月30日,中国剪纸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审批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谈话热身:出示《虎》剪纸作品,探讨表现内容和独特的形式之美。
比一比同一题材的剪纸作品和绘画作品、照片、民间玩具等艺术形式的异同。
小结:千百年来,剪纸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民喜爱。
2.探一探,说一说。
在民间剪纸中,历史最久、数量最大、样式最多、题材丰富、最有代表性的门类就是窗花。
(1)
欣赏老师剪一个团花和花边作品,并将作品美化教室。
小结过渡:新春时节,阳光照进居室,透过亮堂堂的居室,把绚丽精美的窗化花托显出来。窗花,凝聚着农家一年来的辛劳,抒发了农民质朴的情感,述说着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故事它在的故事,更寄托着新一年的希望。它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光明、祥和和美好的印象,给世世代代的农民带来了多少期盼和憧憬。
欣赏不同形式、类别和题材的剪纸作品,初步感受剪纸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之美。
按小组分发不同种类的剪纸,讨论与传统民俗的关系:①春节与窗花;②过年与过门笺;③元宵节与灯仡;④婚俗与喜花;⑤服饰与花样;⑥民居与装饰等,分类探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分组的内容点击中的链接。
分小组介绍研究成果:最喜欢的作品以及艺术特色。
3.找一找,想一想。
欣赏特种剪纸的艺术特点和审美趣味。
探究教材第44页中《福寿三多》的寓意。
通过“我知道”的抢答方式,分小组寻找出教师分发的学习资料中表达吉祥寓意的剪纸形象。
说一说,在剪纸造型中,艺术家是怎样进行夸张和变形的。
4.学一学,剪一剪。
欣赏不同形式、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内容的窗花,体味窗花的艺术之美。
比较南北方剪纸的特点,并简单说一说不同的感受。
学剪一个简单的团花,交流各自的感受
5.探一探,访一访。
总结: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在创作手法非常浪漫,其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观察,在众多生活原型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形、添加、复合、重组,创造出了一个个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欣赏中外艺术剪纸,品味剪纸的艺术之美。
小知识:剪纸的不同表现手法,阴刻剪纸和阳刻剪纸,并进行连线游戏。(注:本环节可做选用的拓展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可接受程度来进行教学,不作学习知识点。)
走访或邀请当地的剪纸艺术家(或民间艺人),感受本土的剪纸文化。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二年级美术上册 游乐园教案 浙美版
最新版
3、游乐园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游乐园的图片,唤起游乐场的美好记忆,感受游乐场的欢乐气氛。
2.了解各类游乐设施的造型与功能,尝试用手绘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尝试用多角度表现游乐园,如游乐项目的多样性、新奇有趣的游艺机外观、齐全的配套设施等,还可以通过游客的表情、动作来表现游乐场的好玩,提高造型表现力及构图能力。
3.在观察、回忆、表现中体验游乐园带来的生活乐趣,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敢于挑战的勇气。教学重点:
表现自己最喜欢的游乐园。教学难点: 突出游乐园的好玩。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观看游乐园项目视频,说说自己的感受。探究交流:
(1)讨论:你去游乐园玩过吗?游乐园里哪些游艺项目让你觉得特别好玩? 师生共同回忆游乐园里有趣的游乐项目,说出逛游乐园的感受。(2)游乐园探秘:游乐园好玩在哪里?
观察:课件展示游乐园图片。思考:游乐园的好玩可以通过哪些方面体现? ①游乐园项目的多样性
②游乐设施的有趣外观:比较小朋友不同的表现,体会的他们的感受。③ 齐全的配套设施
④人们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比较小朋友不同的表现,体会他们的感受。
(3)小结:游乐场项目的多样性、新奇有趣的造型、齐全的设施、人们夸张的动作和表情,都可以体现出游乐场的好玩。
3、探究启发。
(1)观看演示短片,思考:可以怎样表现游乐园? 小结:复杂的游乐设施可以用先概括、再细化的方法表现。(2)作品欣赏、探讨。A表现内容
①表现单一游乐项目或综合表现游乐场景。
2017.3.1 最新版
②写实或大胆想象
B表现方法:线描、刮画、剪贴画等多形式表现。4.创作体验。
作业要求: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游乐园。5.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介绍作品。(2)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6.小结拓展。
(1)在生活中勇于迎接挑战,牵手快乐!
(2)拓展:小小设计师——设计新型游乐项目。
2017.3.1
第四篇:二年级美术上册 剪影教案 浙美版
最新版
16、剪影
教学领域: 综合·探索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光影的魅力,了解剪影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2.通过对剪影作品的欣赏,认识剪影作品的基本要素,在创作与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并对掌握物体特征形成基本概念。
3.在感受光影趣味,体验剪影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对生活元素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抓住剪影对象特征先画再剪下来。教学难点:
学会合理布局剪影图案,并完整地剪刻出来。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黑色卡纸、双面胶等。(教师)PPT课件、范作、示范用纸、剪刀等。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1)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动物连连看”的游戏,看看你们谁能最快时间把它完成。(2)请一位同学连一连,并模仿其中公鸡的动态。(3)用手电筒照射该同学,问:在墙壁上你们看到了什么?(4)揭示课题: 《剪影》。
(5)教师提问:那么,到底什么是剪影呢?
(设计意图:挖掘生活,通过游戏环节创设具有新异感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意识,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2.欣赏。
教师提问:以上这些中国历史的文化瑰宝与剪影有什么不同吗?
岩画,历史最悠久,是我们的祖先用以记录生活而创造出来的、刻画在岩壁上的图案。这是画像砖拓印画,这个历史也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汉朝去呢!
皮影又称影子戏、灯影戏,最早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属于“傀儡艺术”。
2017.3.1 最新版
剪纸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吧,它是一种镂空艺术,可以用剪刀或刻刀进行创作呢!
(设计意图:为学生介绍各种中国传统的艺术精华,并比较得出剪影的特点。)3.比较。
教师提问:这此岩画、画像砖拓印画、皮影和民间剪纸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那么它们与剪影的不同点在哪里呢?
教师小结:剪影与其他作品的不同,关键在于它是重点抓型,不太注重细节。
请同学们欣一些动物影剪作品。
教师提问:你们看见了哪些小动物呢?
(蜗牛、刺猬、公鸡、毛功、,猪、水牛、猴子、麻雀、老鹰等。)
为什么你会说这是蜗牛呢?它哪里像蜗牛啊?
为什么你会说这个是老鹰呢?它有什么特征吗?
教师提问:那么多可爱的小家伙,你们最喜欢谁啊?
给学生两分钟时间,用剪刀从纸上剪出那个最喜欢的动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积累创作素材,初步体验剪的乐趣。)4.分析。
教师:同学们,让你剪好的动物跳到我们桌上来吧。
挑选其中某些学生的作品,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提问:这几件作品剪得好吗?好(或者不好)在哪里呢?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再问:如果想要剪得更加像,你们有什么办法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为了让剪出的影子和原形更加像,我们可以在剪之前把对象画在纸上,或者把对象贴在我们的纸上,再来动剪刀。
(设计意图:分析讨论第一次创作失败的原因。)5.再创。(l)出示创作要求。(2)教师巡视,给予指点。6.展示。
(1)学生展示作品,自述作品名称及内容,并互评作品。(2)教师总评学生作品,对有创意的学生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017.3.1
第五篇:人美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欣赏《连年有余》
背景:连年有余“莲”是“连”的谐音,“鱼”是“余”的谐音,连年有余是称颂富裕祝贺之词。每逢春节,人们总要供奉活鲤,并要在晚上吃芋(鱼)头,以示来年丰收。在包饺时也要剩很多菜馅以示来年财余。今天,连年有余不仅常见于平常百姓,在各企业单位中亦能盛行不衰。古代吉祥图案。主要以鲢鱼作成装饰纹样,寓意“连(鲢、同音)年有余(鱼、余同音)”。在清代的各种装饰上常见应用。
年年有余的来历
鱼跟雁一样,可作为书信的代名词。古人为秘传信息,以绢帛写信而装在鱼腹中。这样以鱼传信称为“鱼传尺素”。唐宋时,显贵达官身皆佩以金制作的信符称“鱼符”,以明贵贱。“鱼”与“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如鱼得水”用来描述工作和生活和谐美满、幸福、自在。【教学反思】
1、会变的线条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A.初步感受不同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B.能用不同线条组织一副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C.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A.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线条表现美感。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的课件、有各种线条的范图。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画有各类线条的绘画作品给学生欣赏。
2、启发学生了解线条的作用,体会线条组合的美。
3、揭示课题:会变的线条。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景物照片,了解大自然中各种和绘画方法。
2、线条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画几组不同排列形式的线条。(2)展示交流,教师指导评价。
3、以一些图形让学生选择其中—种并用线条加以装饰。
4、用投影讲解同一种图案添加不同线条产生的不同效果。
5、欣赏范例,了解用线条可以表现一幅完整的作品。
6、分组练习,用线表现一幅作品。
7、师生交流,明确用线排列方法。
8、学生明确方法、构图设计完成制作。
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观察书中图片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景物中线条的排列规律,从中体会密集线条排列的美感。
2、作线条的练习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想象出各种不同的线条以及排列方法,为以后的作业作铺垫。
3、以小组形式讨论及绘画,能让学生集思广益,开拓思路。让学生先添加后创作,由易到难,解决了难点。
4、绘画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用彩水笔直接作画,培养学生肯定用线的能力,同时要鼓励画出新颖独特的线条。
四、评价建议:
1、先小组评选,再集体交流
2、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第二课时
—、情景导入:
1、课件欣赏图片,使学生初步了解线条的种类和作用。
2、揭示课题:认识线条。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1、回忆大自然中不同形式的线条。
2、线条练习。
(1)在纸上用水彩笔画几组不同的线条。(2)展示并评析。
3、欣赏范例。
(1)讨论范例中线条的排列方法。(2)教师小结归纳。
4、讨论图案中不同形式的线条的变化。
5、让学生选择一个图案添加花纹,也可自己创作添加。
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回忆大自然中的线条,引导学生开扩思路,启发他们了解并认识线条的美感。
2、线条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想象出不同的线条以及排列方法,鼓励他们思维的独特性。
3、在欣赏书中范例时要引导学生认识用线条也能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4、老师出示图案让学生添加花纹,为了降低难度,认识和练习线条。
四、评价建议:
1、集体评价。
2、分组评价再集体交流。【教学反思】
2、雄伟的塔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A.应知: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塔,不同国家(地区)的塔造型不尽相同,还有各种各样的纪念意义。
B.应会:学习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能将自己记忆中的塔或设计的塔画下来,并可以进行简单的装饰。
(2)隐性内容与目标:让学生了解更多塔的知识,认识古今中外的塔,并对自己家乡的塔进行考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古迹的意识。教学重点: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教学难点:根据塔的特点,进行表现或设计。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二、新授:
1.看图片课件,找找塔建筑都有什么相同点? 2.总结:塔身上小下大,单层,中心对称。3.师介绍绘画步骤。
(1)在画面上端画出最上层塔顶和塔身墙。(2)接着一一往下画,直到你画完为止。
(3)添加宝塔上的门、风铃和塔檐上的瓦片等。
(4)画好宝塔的通道台阶和周围的环境,最后涂上颜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添加背景。2.引导学生画出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宝塔。3.注意塔身的对称。
四、展示作业、进行讲评。
1.学生互评2.教师评讲。(选构图适当,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画幅来进行讲评。)
【教学反思】
3、捏泥巴
教学目标与内容: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在学生活动中,探究各种泥器物的制作方法,体验泥的特性,感受捏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应会:通过捏泥,体会陶艺的捏制成形方法,尝试制作各种泥器皿。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捏泥巴、玩泥巴,了解祖国古今的陶艺作品,激发创作欲望。通过对玩泥巴过程知识及技巧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及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会中国陶艺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以生活为源泉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小器皿的捏制方法及造型设计。教学准备:
陶泥、简单的工具、陶艺作品的课件、百宝箱、收集箱。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习用具准备情况,教师分发和好的泥巴,调节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探究欲望。)
出示百宝箱(百宝箱中是搜集的各种造型的生活器皿的泥塑作品。),找学生探索百宝箱里的秘密。(找学生从百宝箱中摸出“宝贝”。导入本课内容,并课件出示课题:《捏泥巴》。
三、讲授新课 A、提问:这些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这些可爱的造型是受了生活中哪些东西的启发?(引 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就这些器皿的形状、制作方法展开讨论。)教师概括总结。
B、教师示范捏泥巴的方法:(课件出示制作方法)压、揉、搓、捏 学生分组试一试这些方法能做出什么样的形状出来。还可以用哪些方法? C、课件出示各种泥塑图片学生欣赏古今各种更有创意的作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或见解。
D、找学生说说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泥塑作品,都采用哪些方法制作?
鼓励学生大胆创意,在自己初步的作品上进行雕饰,制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
运用自己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想象,捏一件自己喜欢的小泥塑。指导要点:
(1)要有创新。(2)注意方法。
(3)注意作品的功能。(用途)
五、小结
找同学说说你的作品的设计思路和功能,并说出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作品,概括本节课的内容。【教学反思】
4、小扇子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简单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尝试采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小扇子,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创造出形状各异、图案不同,可以在不同场合使用的小扇子。B.应会:能用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材料不同,外形各异、美观的小扇子。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习与人交往与合作,增加同学之间的亲和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扇子的文化,学习小扇子的设计与制作。教学难点:小扇子的构思设计、不同材料的选择利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动画片、各种扇子、彩纸、筷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看动画片《借芭蕉扇》。
2.“芭蕉扇”有什么用处?扇子还有哪些用处? 3.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把“小扇子”。
二、讲授新课:
1.提问:同学们见过扇子有哪些形状、颜色?生活中、电视、画报等可以看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扇子。
2.教师展示自制扇子若干给学生观摩。3.教师讲述制作要点并示范制作:
(1)提问或讲述扇子的组成。扇子由扇面、扇柄组成。(2)扇子的形状分析:长方形、圆形、扇形、组合形等。4.制作要点介绍并示范制作。(1)选择扇面形状、颜色并剪下。(2)折制、绘制扇面。(3)安装扇柄。
三、实习作业:
注意事项:1.扇面要有明确的形状。2.颜色要鲜艳有变化。
四、课堂小结、讲评。
1.选几幅优秀作业由学生讲评。
2.教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努力方向。
第二课时
一、总结上节课学生作业情况。
二、学生介绍怎样装饰自己的小扇子
三、创设情景,体现扇子的使用价值。
四、小结:请同学们说说制作小扇子的感受。【教学反思】
5、漂亮的小钟表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A.通过欣赏,了解钟表的文化及造型特点。
B.通过对不同钟表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C.通过钟表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
D.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的时间,进行跨学科的综合。
(2)隐性内容与目标:
A.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B.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学重点: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教学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刀、胶水、腊光纸、纸杯、圆盖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一些漂亮的小钟表,并让学生说说时间。
2、揭示课题:漂亮的小钟表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
1、选材。
引导学生按照自己所准备的材料来设计表盘和外形,并且找出做表针的材料,以及固定表心的图钉。
2、观察钟表的特征。
(1)表的外形:各式各样。
(2)表盘的形状:圆、方、三角、多角等。(3)表符的种类:数字、几何形、装饰形等。
(4)表针的特点:时针粗短、分针稍长稍粗、秒针最粗最长。(5)表的装饰:剪、贴、画各种形象。
三、实践指导:
1、根据材料做出外形和表盘。
2、制作表符。引导学生分清大刻度小刻度,并将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在表盘上。
3、制作表针。表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万变不离其宗,三根针的长短不变。
4、添加小装饰。
四、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并自评。
2、评选出最漂亮的小钟表。
第二课时
一、总结上节课学生作业情况。
二、拿出自制小钟表,认识钟表时间。
1、说说日常作息时间,并在钟表上拨一拨。
2、小组合作互相说时间,拨时间。
3、试想将小钟表的附件进行变化。
4、互相对对方的表针进行变换。
三、创设情景,体现小钟表的使用价值。
小组进行活动:同学们每到作息时刻就表演应做的事。
四、小结:请同学们说说制作小钟表的感受。【教学反思】
6、下雨了
教学目标:
1、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2、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
3、锻炼学生以动作、线条再现情景的能力。
4、让学生了解表现事物和情景可用多种不同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回忆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雨中的世界、下雨时的情景。教学难点:能用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来表现独特的视野。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绘画材料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下雨的录像: 大雨、暴雨、小雨、雷阵雨„„让学生观察和感受下雨时的过程情景。
2、提问: 雨是怎样形成的?下雨时自然界有什么变化?(讨论发言:地面的水蒸汽上升遇冷空气形成。乌云、闪电、雷声、雨滴„„)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
二、讲授新课
1、指导学生看课本,分析了解艺术家是怎样表现雨的。
2、播放课件: 记忆下雨时的情景,引导学生讨论。(说一说下雨时所见到的情景,表演人在雨中的动态和雨具的使用方法。)
3、引导学生看课本,欣赏学生作品。同学们是怎样表现雨中的人?采用什么方法表现的?作品中的人物动态、人与环境的表现方法。(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三、学生绘画
1、板演: 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一画人物动态,教师加以指导和添加。
2、引导学生表现雨中有趣的情景和内容: 下雨时你见到的情景、有趣的事,你在雨中„„
3、提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大胆生动地表现雨中的人物并添加环境。(观察了解雨中人物的表现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作业。)
四、讲评作业
学生自评、互评并交流。
五、小结
下雨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同学们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人物活动和雨中的趣
事。我们要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并及时画下来。【教学反思】
7、百变团花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B.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种,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欣赏与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教学准备:剪刀、胶水、腊光纸。录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录像,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欣赏剪纸作品在生活中运用的录像,如:过年、结婚时人们用剪纸作品布置环境以增加节日气氛。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欣赏剪纸作品,认知剪纸作品的图案的特点。
1、教师出示剪纸作品,介绍不同剪纸作品的不同特点。
2、介绍剪纸的有关知识。
多面剪纸其实就是民间所称的“团花”,它利用纸的重复折叠,剪出中心对称的图案。团花的历史极为悠久,对称原理在剪纸中的灵活运用,更使着古老的艺术充满迷人的魅力。
3、揭示课题:百变团花
三、制作五面对称剪纸。
1、五面对称折纸。
教师用较大的纸,带领学生边折边讲解。
2、画五面对称剪纸。
(1)、教师示范两种不同的画剪方法,分别剪出分散和连接的两种图案,请学生找出图案分散的原因。
(2)、教师示范,要求学生画时注意:先定大,再画细部,剪时且慢要细心。
3、学生开始画剪五面剪纸。
四、引导小朋友制作自己设计的图案,剪出五面对称剪纸作品。
五、作业展示、欣赏。
1、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用自己的剪纸作品布置教室的玻璃窗,教师适当指导作品之间的排列。
2、欣赏作品,体会剪纸作品给教室带来的欢乐气氛。
第二课时
一、回忆、欣赏、比较。
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陈述制作五面对称剪纸的过程。
2、欣赏书上的剪纸作品,找出各个异同点。
二、学习制作六面对称剪纸。
1、教师示范单独对称图案的剪纸作品在对折以后起的变化,指导学生怎样把对折的图案设计到对折以后的纸上。
2、提醒学生画剪时要注意图案的简洁明快,图案与图案之间要有连接点。
三、装裱剪纸作品。
四、作业讲评(欣赏、游戏)。
1、展示学生制作的剪纸作品,欣赏、互赠。
2、欣赏用剪纸手法创作的儿童作品。
3、总结:剪纸作品的内容源于生活,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学反思】
8、摆花样
教学内容:
运用不同的形状及颜色,进行创作,拼画组合出各种物体及图案。通过拼画造型,锻炼学生手、脑、眼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创作能力及观察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有选择的将不同的形状、颜色拼画成自己想表现的图形,加强造型能力,巩固对各种形状的理解。
过程、方法:通过尝试法、观察法、启发式的教育方法,是创作出的作品更富有美感。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用简单的点、线条、形状进行装饰。
情感、态度:通过造型活动,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并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教学重点:通过简单的装饰游戏引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点、线、形状进行装饰。课前准备:教材、课件、画纸、水彩笔、范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组合排列的美感,拓展学生思路)
展示课件(用不同材质、颜色组合图案或照片),初步讲解排列组合的基本方法。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解答
二、讲授新课(学习装饰方法、发现形与色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课件内容,和学生一起分析范画的形状和颜色。
教师在黑板上用各种形状随意拼画出几种图形。(太阳、房子、花朵)并进一步说明在绘画组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要有自己的想法、颜色搭配要好看)
让学生用学习用具试着在课桌上摆放图形(可合作完成),并给与鼓励。让学生们发挥想象,结合所学的知识,用拼画、组合的方法,创作出一幅美术作品。题材不限。
三、布置作业
进一步加深对造型的理解,激发创作潜能,进行公平公正的辅导,并对一些创作过程中出现困难得学生及时加以指导。
四、巡回指导
发现问题予以纠正,并注意安全
五、展示作品
教师把学生的作品贴到黑板上让学生欣赏,做适当讲评,并予以表扬或鼓励 六、结课
暗示学生要热爱生活,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开拓视野,做一个有心人。【教学反思】
9、我们身边的痕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在感知种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教学难点:拓印的技巧。
教学准备:铅笔、油画棒和蜡笔、树叶等实物。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组织纪律,将材料和工具摆放有序。
二、讲解拓印。
教师演示与学生体验同步进行。
学生与教师演示做法相同:将薄纸蒙在有纹理的实物上。拓印时,左手伸开,手指用力按住薄纸。右手指按遍薄纸,使纹理凹凸分明。任用一色蜡笔,轻轻均匀磨画,印出纹理为止。
三、组合实物。
1、看实物的形状,想这些形状的实物能组合成什么形象呢?
2、试着拓印一些纹理。
四、学生作业。
1、摆实物。
2、蒙纸。
3、拓印。
五、小结。
1.整理用具,材料。2.展示较优秀的作品。鼓励学生下课寻找事物拓拓,玩玩。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评上节课作业。
展示拓印纹理清晰、完整的作业。
三、学生继续作业。
提出要求:选与上节课纹理不同的实物进行拓印,并且添加背景、装饰。拓印:根据上节课的经验,用不同色的油画棒一部分地一部分地拓印纸下面的实物的花纹。每一部分都拓的花纹清晰。
添画:在拓印完的画面上,用油画棒加几笔使画面中的形象完整,画面形成一体,并富有个人特色。
四、展示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尝试多种绘画方法。【教学反思】
10、杯子的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杯子各部分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2. 掌握设计理念和方法,运用了解的知识,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杯子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设计意识,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一只一次性纸杯)
师:图片中的物品是什么?——一只一次性纸杯。
你别看它长的普普通通,它可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物品。它的家族成员可多啦,而且有着各不相同的外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杯子大家族”,去领略一下杯子的风采吧!
2.出示课题——杯子的设计
二、杯子展厅
师:从古至今,杯子的主要功能便是用来饮酒或饮茶。古代的杯子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参观一下“杯子展厅”,看看这些古代的杯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古代的杯子
折线纹彩陶杯(新石器时代)——陶
一个古朴、大气的杯子,制作于新石器时代。
象牙雕夔(kui)鋬(pan)杯(商)——象牙
商朝的这个杯子高30.5厘米,是用象牙根部制成的,米黄色,杯身上布满花纹。
玉云形杯(唐代)——玉
这个杯子很特别,呈云朵状,表面雕有许多云的图案。
师:你喜欢哪一只,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说说喜欢的原因。
小结:这些古朴、精美的杯子充分显示出了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的设计意识和制作水平。
2.现代的杯子
师:古代的杯子已经制作地那么精致美观,那现代的杯子一定是更加漂亮实用。请你回忆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其他材料制作的杯子。
生自由答后出示图片。——用玉、玻璃、陶瓷、竹、木、金属、塑料、石、搪瓷、纸等材料制作的杯子。
三、分析探究
1.杯子的结构
师:刚才见到的这些杯子虽然材料和造型各异,但是它们在结构上却较为相似。以图片中的这只杯子为例,请你分析一下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杯子的结构——杯身、杯口、杯底、杯柄、杯盖。
2.杯子的各部分的作用
杯身——放置液体。
杯口——方便喝水。
杯底——使杯子平稳放置。
杯柄——便于手握住杯子。
杯盖——保持杯中液体的温度;卫生;便于携带。(杯盖的大小要与杯口相符合。)
四、精品欣赏
1.新颖独特的杯子
师:为了让杯子显现出新颖独特,聪明的设计师们往往会将杯身、杯口等设计得与众不同。下面一起来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漂亮的杯子图片。
(师点击图片作简单介绍。)
杯身:有简单的几何形体、动物或物品的造型;对称形和不对称形。
杯口:不再局限于圆形。
杯柄:这个杯子的把手弯弯曲曲的,有什么作用?
杯盖:这个杯盖有什么用?设计者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2.特殊功能的杯子
师:随着科技的进步,制作工艺的不断发展,更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杯子家族中又 添了许多新成员——特殊功能的杯子。
——磁化杯、保温杯、电热杯、变色杯、量杯、旅行杯等。(师简单介绍)
小结:这些各不相同的杯子足以让我们看到了设计者的聪明才智。
五、作品设计
1.杯子的设计学问:
师:一只小小的杯子,里边可藏着不小的设计学问。想一想,设计师们为何这么设计?他们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首先,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
其次,实用与美观相结合。
2.如何绘制设计图
那我们该如何把想象中的杯子设计在纸上呢?一起看看同学们的设计图,找找一张设计图包含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杯子设计图——杯子图形、简单的功能说明、各部分的尺寸、物品名和设计者。
再对其他的学生作品作简单分析。
六、学生作业
1.师: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你准备设计一只怎样的既新颖独特又美观实用的杯子?学生思考回答。
强调注意点:
(1)画面上包括三个方面:
杯子图形。简单的功能说明。各部分的尺寸。右下角标明物品名。
(2)文字请用水笔写。
(3)比一比,看谁的想象力丰富,表现力更强。
2.学生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七、板书设计 杯子的设计
杯子的结构——杯身、杯口、杯底、杯柄、杯盖 【教学反思】
11、绘画中的节日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欣赏绘画中的节日场面,使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在不同的节日里,人们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而在节日中更多的是体现出快乐、祥和的气氛。在绘画中,如何表现出这种气氛是艺术家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些都是绘画中很好的题材。
应会: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我们的祖国是拥有丰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国家,培养学生尊重、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丰富学生文化知识。
2.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取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
3.了解画家(学生)表现节日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教学难点:
1.学生细致观察画面,从细节中获取信息。
2.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
学习材料:
少数民族节日图片、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节日:
1.谈谈我们的节日都是怎样庆祝的?
2.看看书中的节日,他们是怎样庆祝的?(春节、元宵杰、端午节、泼水节)3.你还知道哪些节日是怎样庆祝的?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
二、画家笔下的节日:
1.《枣园来了秧歌队》
2.作品中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教学意图:学会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取信息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小朋友笔下的节日:
1.小朋友的作品中都表现了哪些节日?
2.他们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方法?共同特点是什么?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开拓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我们笔下的节日:
1.你想表现什么节日?
2.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
3.作业要求:表现一个节日活动,要表现出节日的喜庆、祥和、热闹的气氛。4.学生作画,教师辅导。5.展示我们的作品
6.拓展:了解更多的民族风俗习惯。
教学意图: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感受制作过程的快乐,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学反思】
12、好吃的水果
教材分析:
不管是在温暖的南方还是在季节变换明显的北方,各种各样有营养又味美的水果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在南方,有披着“鱼鳞”的菠萝、金黄的芒果、成串的香蕉、红红的荔枝、毛茸茸的红毛丹、大大的菠萝蜜、形状奇特的榴莲;北方有诱人的水蜜桃、黄澄澄的柿子、脆脆的梨、红瓤的大西瓜、玛瑙般的葡萄„„提起这些,孩子们准会垂涎欲滴!这些水果不但看着诱人,吃起来还有各种不同的味道。那么多种的水果,或香香的、或甜甜的、或酸酸的,还有的水果闻起来臭臭的吃起来却香香的„„享受这些水果时,同学们的感觉也是各不相同 的。本课设置的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回忆,不但表现不同水果的特点,而且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
应会: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教学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和回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开展创作。
学习材料:(1)师生各自找来自己最喜爱的水果,作为感知材料。(2)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表现工具。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教学
老师带来一个百宝箱,谁愿意来摸一摸里面有什么?也许会咬人呦!(学生摸,发现各种各样的水果)
二、看课件,欣赏各地水果。
1. 新疆被誉为瓜果之乡,你知道新疆有哪些特色水果?(学生回答有哈密瓜、香梨、葡萄)
2. 介绍火龙果、人参果。了解不常见的南方水果,观察不同的水果外形特点、色彩。通过“摸”来感受水果的外形、特征。在体验中,营造一种宽松、快乐、自由的气氛,并且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并引发回忆、联想。(学生谈看到果实的感受。)
三、说说你带来的水果形状、颜色、特点、味道。1.学生介绍,表现吃不同味道水果的表情。
2.你们相信水果会变吗?看能变成什么?(出示课件)
西瓜变成了西瓜城堡,苹果变成了苹果精灵。你的水果能变成什么?(学生畅想汇报)看老师变成了苹果姐姐,我开着椰子火车,带着香蕉汽车来接你们的水果精灵快快来水果乐园吧!
四、尝试着自己发挥想象,把自己带来的水果“变”一个样画出来。(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童话是低龄儿童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他们乐意想象自己就是某一个童话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的表达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的相关联想。
【教学反思】
13、刷 牙
教学目标:
1、体会和发现生活中有趣的细节。
2、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和记忆能力。
3、帮助学生养成适时刷牙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表现刷牙时的动作特点。
教学难点:刷牙的大动态、手、面部的细节特点。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录像、牙刷、刷牙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看电脑课件:《小松鼠刷牙》。
2.提问:看完动画片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要天天刷牙? 3.揭示课题:画刷牙
二、新授:
1.观察:听刷牙歌,表演刷牙,同桌互相观察对方刷牙的方法是否正确,刷牙的姿态是怎样的?
2.看课本,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画自己刷牙的样子。3.先请几位学生板演,并指出他们的优缺点。4.请“小老师”上讲台修改。5.教师出示作画要求:
(1)画面构图要饱满,人物位置要突出。(2)人物动态要明确,并适当添加背景。(3)用铅笔画好基本线条后,用彩笔涂色。6.其他学生自己画。
三、作业讲评,提出希望。
1.看黑板上小老师修改的画幅,进行欣赏点评。2.展示同学们的作业,说出优缺点。
3.同学互相说说刷牙的必要性,教师提出希望:从小好好保护牙齿,才能有好身体。
【教学反思】
14、茂密的花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回忆,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花的知识及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茂密的花。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2、能初步表现出不同种花的特点,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花。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花的美感及外形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关系。教学难点:如何表现花的不同特点和前后遮挡关系。
教学用具:多媒体、小花盆、一块布、吸铁石多个、手工小花园。学生用具:铅笔、勾线笔、彩笔、油画棒。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揭开课前猜谜游戏的答案:一盆花。
2、课件出示有关花的几张图片:牡丹花,菊花,郁金香。学生欣赏花的同时,说出其名称。引出课题《茂密的花》。板书:茂密的花
二、讲授新知
1、课件欣赏单独的一朵花,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出花的基本结构。得出花组成部分主要分为:花芯、花瓣、花茎、花叶。(板书:花芯、花瓣、花茎、花叶)
2、课件欣赏大师表现的茂密的花:奥地利著名画家克利姆特的《葵花园》。师生共同分析作品的美丽之处。
3、课件出示教师范画4张,让学生观察,总结出花有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等特点。
4、课件出示两幅图片:一幅有前后遮挡关系,一幅没有,让学生找出不同,更好地理解前后遮挡关系。(板书:前后遮挡)
5、课件欣赏教师示范成品图,分4个步骤图,让学生直观地通过步骤图,了解作画步骤。
6、欣赏课本中茂密的花,欣赏美得同时,了解不同的绘画方法,丰富知识。
三、发散思维
花除了能生长在花园里,还可以生长在哪里?周围都有哪些环境?生:花篮中、花瓶里、池塘里等。
四、布置作业
今天的任务就是把花的大体框架打起来,有时间的同学还可以把颜色涂起来。作业:用你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工具,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一幅“茂密”的花。要求:画面中的花朵要有大小、高低、前后遮挡关系。
五、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辅导要点:
(1)指导学生在做作业时进一步理解茂密的花。(2)注意画面的饱满。(3)注意遮挡关系。
六、作业展评
展示学生作品,师总结
七、教学总结
我们学习《茂密的花》这一课,给这幅画涂上漂亮的颜色。师对学生在本节课欣赏花美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花儿同草儿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我们不仅要保护花草树木,还要爱护环境!
【教学反思】
15、大树的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2)A.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杈、树叶等)。B.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A.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种,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B.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教学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
[准备]多媒体课件、水彩笔、蜡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环境,揭示课题。
1、看图片,认识校园里的树。
2、看校外的树,如:松树、柳树、椰树等。
3、说说平时见过那些树?
4、每棵树都有各自不同的样子、千姿百态,它们也都有不同的故事。
揭示课题:大树的故事
二、观察树、学画树。
1、让小朋友回忆以前画过的树,怎样画的?在黑板上板示。
2、多媒体出示“各类树木”录象,让小朋友找自己画的是哪些树,学生找不到那些模式化的树,让他们发现自己画的树与观察到的树有差距。
3、指导观察树:(1)树的整体外形。
(2)树干:主干上粗下细,挺拔或弯曲;树皮光滑或粗糙;树叉排列各异。(3)树叶:形状各不相同。
4、一棵自己喜欢的树画下来。讨论画树的步骤、运用的材料。
5、学生动手画树,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三、作业交流、评讲,课堂小结。
1、作业交流评讲可分步进行。(1)画树干、树枝中途评讲。(2)画树叶中途评讲。(3)图色中途评讲。(4)画树完成后评讲。
2、表扬鼓励,特别是有特色的作业。
3、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看图编故事。
1、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上学生作品“以树为主的图画”,或课外儿童画中以树为主带有故事性的绘画作品。
2、学生看图编故事讲故事。
3、让学生拿出自己第一课时完成的作业编故事。然后讨论:哪幅画编的故事更生动?怎样使自己的画能编出生动的故事?
二、添画。
1、引导讨论:怎样在上次的基础上添加?
(1)添加内容:花草、房屋、汽车、小鸟、蝴蝶、活动的人„„(2)添加方法:可以树为主体添加背景,房屋等可与树重叠。(3)图色要鲜艳。
三、学生画一幅以树为主的图画。学生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四、作业展示、评讲、课堂小结。【教学反思】
16、会变的小手套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感受适形造物手法。
应会:能大胆地创作,通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
2.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教学难点: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
学习材料:各式各样闲置不用的小:针线、胶水、扣子、彩色纸、等装饰用品。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用石头、树枝让学生观察感受。想一想石头和树枝的外形分别像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将石头和树枝翻过来让学生欣赏石头鱼、树枝蛇。)2.讲授新课:
(1)根据导人引出课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可以用来创造的东西,请你们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看看能发现什么可用材料?(手套)(2)观察体会手套的形象:看一看我们的手套像什么?将手套变一变,看看又像什么?将手套换个角度看看还像什么?(3)小组讨论:请小组将变好后的手套形象让其他同学认一认,说说变的是什么?(4)如何添加:请你们想一想怎样能使变好后的形象更生动? 3.作业要求:
(1)先用手套创造出新形象形象编排表演小故事。(2)根据故事用手套创造形象并进行表演。4.学生分组作业,教师辅导。
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的困难。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6.总结。【教学反思】
17、动物乐园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A.应知:雕塑动物由基本形体入手,要抓住动物特征,确定动态,用加、减法,采用粘接、切削、刻划等多种手法进行创作。
B.应会:参考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切、刻等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珍稀动物,关注艺术,增强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教学重点:学习圆雕的基本知识,学习用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教学难点:作品的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
[教学时间]1课时
[准备]橡皮泥、彩泥、示范作品。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启发回忆,揭示课题。
1.教师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最喜爱的动物。
2.学生说出动物,教师可出示简笔动物。(出示课题:动物乐园)
二、尝试练习,进行造型。
1.欣赏泥塑动物,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提高学生的尝试愿望。2.教师示范一个动物。例:母鸡下蛋
步骤:(1)用一团泥搓成鸡蛋形;
(2)捏出头部和尾部。
(3)用红色捏出鸡冠、肉垂、耳朵;
(4)用黑色给它贴上眼睛;
(5)用各色彩泥给鸡加上翅膀。3.鼓励学生大胆练习,塑造动物。
(1)提醒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喜爱的动物来塑造;(2)帮助学生回忆,概括动物的形体特征;(3)彩泥和橡皮泥的软硬要正好,不要太软;(4)有些细小凹进去的地方,可用尺或小刀帮助。(5)塑造时注意颜色搭配;
(6)根据不同程度,鼓励学生自由创造。
三、作品展示,充分欣赏。
1.请做完的学生将作品放到投影仪上,让大家欣赏,并给自己的作品编一段小故事。2.集体欣赏、评判,让学生间互相取长补短,增加制作经验。
3.鼓励学生课后多做练习,充分体验在捏制过程中的乐趣,体会泥的体块感觉。
课后记:如何让一个泥团变成有头、四肢和尾巴等的小动物,制作之前泥料的分配非常关键。所以在示范时我特意举了几个典型例子,并插入了几个学生的小练习,讲、练结合的进行。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学反思】
18、节日的装饰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通过学习,了解运用美术方法可以将我们的生活装扮的更美。B.应会:学习描述节日不同的装饰,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发现身边的饰物,并能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地学习。
(2)隐性内容与目标: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包容多元文化,欣赏现代、传统的装饰,体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各地区不同的节日装饰,以及各种类型、形式的装饰方法。描述自己对各种装饰的印象,体验其美感,初步了解节日装饰的色彩、造型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描绘节日装饰的造型、色彩。[教学时间]2课时
[准备]有关节日及民俗的录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观看有关节日及民俗的录像。
2.思考:节日,我们穿什么漂亮的衣服?不同民族有什么不同表现?人们都会进行什么样的庆祝活动?
3.节日中的气氛都是由美丽的装饰渲染的。揭示课题:节日的装饰
二、学生实践,教师指导。
1.基本形定位,用铅笔轻轻画人物动态。
要求:人的姿态表现出节日的快乐;服装色彩缤纷;各种装饰艳丽夺目。
2.描画具象,用铅笔在人物姿态骨式上画出各部分结构:头(五官、发式、头饰);再整体形的局部位置用简单的直线、曲线装饰服装样式;画颈、四肢、手、足。各部分不要求规范和比例。
3.勾线:用彩色水笔、油画棒,勾画人物的具体形象,细致生动的描写各部位。如:五官表情,头发样式、染黑头发,细致的刻画服饰纹样。
人物服装组合图:
4.添加背景:烟火、礼花、彩旗、彩灯以及各种装饰道具。
三、展评作业:
1.同桌互评。分别说说自己和对方的不足。
2.教师选出构图合理,人物动态协调,背景丰富的作业进行表扬讲评。
第二课时
一、教师引导:
节日中最活跃的是人,人是节日中最美的风景线,而服装又使人变的更加美丽,服装的色彩首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节日中的服饰色彩一定要鲜艳夺目,再陪上其他美丽的装饰就更加烘托出节日的欢乐气氛了。
二、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1.染人物皮肤。用橙、浅橙、肉橙、粉色等平染裸露的四肢、手、脚和面部。用深色描画五官,有神采、有表情。
2.描绘服饰。
引导学生试着用一用深色和浅色。比如黑色可以协调任何色彩,黑色和其他鲜艳色相间,能产生对比,形成斑斓、并有跳跃的视觉效果。纹样色和服饰底色要互不干扰,形成整体效果美感。
3.涂染背景。
三、作业展示、讲评。
1.布置“多彩的节日”展览会,请同学介绍节日民俗。2.选画面色彩浓郁的作业进行点评。课后记:
结合着元旦庆祝会教室的布置,我带领学生从课本、课件中吸取精华,加上因地制宜的创造,用最容易找到的材料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教学反思】
19、过春节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的不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B.应会: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春节的小礼物,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场景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春节喜庆的气氛、热闹的场面。
(2)隐性内容与目标:使学生简单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来表达自己节日愉快的心情和对他人的美好祝愿。
教学难点:绘画要表现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工艺制作时各种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
教学准备:电子课件、范作、各种绘制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春节序曲》的乐声中,电子课件(拓展)、(让学生分组交流后回答感受)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进行小结。
学生交流自己对我们民族的节日——春节的看法。谈谈自己过春节的时候的见闻。
二、欣赏范作,归纳绘画方法和技巧。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表现春节的各种艺术作品:绘画、雕塑、剪纸、泥塑、布玩具、农民画等。学生分析他们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
教师出示范作,小组讨论范作的艺术特色,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归纳总结:构图——繁密,色彩——鲜艳,笔触——欢快,造型——生动。
三、探索实践。
在学生感受、欣赏、了解各种节日及作品的基础上,自己创作一幅作品,表现节日热闹、欢快的气氛,或是自己在节日里的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或是表达一种美好的祝愿,鼓励学生采用诗配画,书法,手工等形式进行尝试,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完成,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并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评。
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选择的材料、构思、构图及用色等方面进行评价,讨论改进方法,把所有作品贴在一起,构成各民族、各地区(学生个性奔放的节日联想画面)欢庆节日的盛大晚会,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五、教学拓展。
学生回家后上网查找或通过翻阅课外书籍了解国内外的一些节日,他们分别以怎样的方式来庆祝的?
【教学反思】
20、船儿嘟嘟嘟
教材分析:
船,从原始的独木舟演变到现在,种类繁多,用途各异。它悠悠地漂浮于小河上,或疾速行驶在蔚蓝的大海中,赋予人们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很多人渴望坐一趟船,去体味大海的辽阔和深沉,甚至渴望亲自造一艘船,让它航行在迷人的大海上,即使是世界上最简陋的一艘船,也会觉得满足与快乐。船是连接古代文明的纽带,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本课以《船儿嘟嘟嘟》为题,目的是使学生对未来怀有美好愿望,树立起朦胧的个人理想。教材通过提问船的类型、用途、造船特点,使学生了解有关船的知识,为进一步设计自己心目中的船准备素材。教材提供了用水彩创作并结合拼贴的示范作品,展示富有特点的行驶中的船,为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打下基础,教材还提供了一些学生作业,有绘画的,有手工的,还有许多学生一起放船出航的场面,进一步激起学生创造的欲望。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船的知识,知道船的基本结构和用途。
2.能用撕、剪、贴和绘画等形式创作出富有特色的航行中的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3.使学生从小热爱航海事业,培养不怕困难的精神。教学重点:航行中船的特点的表现。
教学难点:描绘航行中的船,体现学生的想象和创意。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船的特点;收集有关船的资料,体会航行中船的魅力;准备油画棒(或蜡笔)、水彩笔、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以及准备各种拼贴材料工具。
(教师)课件、范画等 教学过程:
1.认识航船。
欣赏图片:航行中的船。思考:航行中的船有什么特点?这些船儿是做什么用的呢?你坐过或者还见过什么样的船儿?
2.欣赏范作。
(1)欣赏图片:欣赏美术作品,体会各种各样的船和航行中的船的特点等。思考: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现方法(构图、造型、技法、情感、创意)?
(2)师生共同讲讲有关航行中的船的故事。(3)教师小结。3.学生创作。
(1)创作主题:船儿嘟嘟嘟。(2)学生提出创作意向。
(3)教师建议:用撕、剪、贴和绘画的方式表现各种形态各异的航行中的船。(4)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4.评价作业。
(1)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如作品名称、创作过程、想法等)。(2)采用自评、他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方法。【教学反思】
21、创意卵石画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欣赏卵石画作品,感受卵石画的多种表现手法,认识其美之所在。
(2)通过教学,使学生不断的观察和想象,并能进行多方面构思和尝试, “因石造型”,创作出一幅构思独特的卵石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
(1)教师应用多媒体等设备为学生呈现丰富的素材资源,提高学生审美素养。(2)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教学范例,找到卵石给人带来的美的体验。
(3)通过技法的引导,根据石头的不同形状、色泽、纹理,创作自己喜爱的、能展示个性的作品形象,充分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认识卵石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卵石中挖掘其精神品质;
(2)通过寻找卵石、卵石画的设计、制作,使学生体验到美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发现美、应用美的情趣和审美能力,并感受乡土文化气息。
教学重点:联系学生生活中所见所闻,激发学生对卵石画的创造欲望。
教学难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向他人学习,体验合作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创设情境:
通过卵石画使教师与学生交流,从普通卵石---卵石工艺品,给学生一种不可想象的、美好的憧憬。
提问:“什么是卵石?它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类?我们制作的卵石工艺品与资料上的作品有何区别?”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作欲望。
1、教师通过让学生了解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卵石画的制作原料---卵石,使学生主动认识什么是卵石,探究卵石是怎样形成的,了解卵石的多重用途。然后通过展示卵石画作品,激发学生对卵石画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分析作品的设计思路、绘画方法激发学生进行创作。师指导“根据它的外形、自然纹理、色彩进行联想,到底能画什么?”
3、师示范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创作(以一块卵石为例,转几个角度看看,会带给你怎样不同的联想?)
教师根据学生思维,利用铅笔、墨迹颜色适时勾画学生设计的形象,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体现教师的引领作用和学生的主导地位,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教学引入深一层次。
4、经过欣赏、分析,教师强调:
依据卵石外形,可以塑造形象。包括动物、人物、植物、交通工具、蔬菜、水果等各种形象。卵石可以也进行组合造型、精细描绘和卵石书法的表现。
5、学生登录教师资源网站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交流。
三、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面对一块卵石,要根据它的外形、自然纹理、色彩进行联想,可以设计成动物、人物、植物、交通工具、蔬菜、水果及生活中各种形象,也可以以卵石为纸张,做成卵石书法摆件。
四、教师小结:
卵石造型表现:根据卵石外形特征、纹理、色彩,运用一些方法手段。
五、激情创作
要求:运用点、线、面等绘画语言,依据卵石的外形、颜色、纹理,进行卵石创意,个人或合作创作一幅独一无二的作品,看谁能做到精细描画。
六、艺术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解决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如设计造型、卵石组合、调色等内容。
七、课堂评价:
每组选出一件优秀作品,在大屏幕上展示评价,学生间互评、教师点评。
【教学反思】
22、家乡的小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悉家乡的桥,了解家乡的桥文化。
2、学习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甚至不同的艺术语言表现家乡的桥。
3、陶冶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学生了解桥的组成部分。教学难点:用各种材料制作桥。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桥梁知识。著名桥梁欣赏。展示有关桥梁的美术作品,请学生欣赏评价。
2、现代桥梁的作用不仅仅用于便利人的过河,对于河两边的地区繁荣市场、发展经济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且,桥梁设计得也越来越新颖,越来越讲究美观。桥梁设计专家也就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今天,我们大家就来做做桥梁设计专家,如果要你来设计这座大桥,你会怎样设计?
二、新授新课
1、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各种桥的优美姿态。欣赏图片中各种各样的桥。(石拱桥、木桥、索拉桥、水泥桥„„)
2、分析桥的构造、材料,桥由哪几部分组成?
3、分析教材范画,范作。① 可用多种铅画纸、硬板纸、细木条、黏土等制作。② 可用多种用色工具,合作绘画。③ 让学生说说教材作品好在哪里?作者设计的新奇地方在哪里?
3、学习绘画、制作方法。
三、布置作业
进行绘画或者手工制作。可以画自己幻想中的新桥,造型功能有新意,加入自己的想象,大胆创造;可以用你们的巧手,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制作。
四、学生练习
五、展示作品 23
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学生观察以后互评,老师小评。
六、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成为桥梁设计专家了,而且做的都很不错。希望大家能更好 的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