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年豆类市场回顾与展望
2010年豆类市场回顾与2011年展望
作者:胡波、王… 文章来源:农博网--北京中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24
第一部分 2010年豆类市场走势回顾
一、大豆
(一)美豆——调整中孕育涨势
2010年的美豆走势,前后半年可谓泾渭分明。1‐6月,在南美豆丰产压力压制之下,美豆盘面延续自2008年底以来的长期整理形态,盘面走势波澜不惊,在900‐1050美分区间震荡交投。消化世界大豆丰产压力成为前半年走势中制约盘面上行的重要阻力,但在全球经济复苏大背景之下,美豆下方900美分支撑又显得坚不可摧,盘面延续着胶着的震荡走势。
进入7月,随着拉尼娜气候炒作逐渐升温,加之中国强劲需求拉动,美豆展开连续上攻走势,上破上方重重压力,打破自2008年底以来形成的长期整理形态,展开一轮强势上涨行情。11月,中国相继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来应对国内通胀局面,这种政策调控影响也间接传导至美盘,引发市场对于中国需求放缓的担忧,美豆进入高位调整期。
(二)连豆——内弱外强,被动跟随外盘震荡走高
受外盘走势影响,连豆市场在1‐6月间亦延续了震荡筑底走势,在3730‐4200区间交投整理。国家3740 元/吨的大豆收储价格为盘面提供了强劲的底部支撑。7月开始,在外盘连续上破重要关口阻力,强劲拉升带动下,连豆市场相继走出一轮趋势性上涨行情,但介于国内庞大港口库存压力及国家临储大豆迟迟待而不出压制,国内豆类市场走势始终弱于外盘。临至岁末,国家为抑制通胀压力,推出一系列调控措施影响之下,国内豆类走势自盘中高位回落,展开整理修正。
二、豆粕
2010年1-6月份间,美豆粕也延续了2008年底以来的震荡筑底走势。进入7月,农产品炒作首先在从俄罗斯天气开始,小麦、玉米、美豆相继开始步入攀涨行情。虽然今年美国大豆仍获丰产,但需求尤其是出口强劲令其足以忽略掉丰产带给豆类市场的压力,且令库存不断趋紧,对市场形成较强支撑,7‐10月美豆粕走出一轮强势攀升行情。直至11月,通胀预期强烈,国家开始频频出招调控市场,11、12月份间豆粕走出高位调整走势。
第二部分 2011年豆类市场走势影响因素分析
一、世界大豆供需再现拐点,基本面重现利多提振
(一)2010/11年度美豆丰产难改期末低库存命运
截至12月10日美国农业部公布12月大豆供需报告显示,2010/11年度美豆期末结转库存为1.65亿蒲式耳。
2010/11年度美豆虽然再度获得丰产,但是在强劲需求带动下,美豆2010/11年度期末结转库存并未得到有效补充,据12月USDA供需报告显示,期末结转库存或为1.65亿蒲式耳,位于历史同期偏低水平,同时期末库存消费比也处于低位。2010/11年度美豆仍将维持供需趋紧格局。
从美豆价格与美豆期末库存消费比的历史走势对比图不难看出,美豆价格2002-2004年以及2006-2008年两次牛市上涨背后,供需基本面都出现了库存消费比大幅下滑的变化。截至12月美豆供需报告,虽然2010/11年度美豆期末库存消费比与2009/10年度相比似乎尚未出现下滑态势,但是在后期南美产量仍不确定的情况下,不排除后期报告在南美减产影响下进一步下调美豆期末库存的可能。南美豆产量一旦下滑,美豆市场将承受更多的大豆供给压力,美豆涨势行情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二)拉尼娜气候令南美减产忧虑挥之不去
拉尼娜气候可以说是今年贯穿整个豆类市场走势并给豆类市场走势带来极大影响力的因素之一。在美豆种植及生长期间,拉尼娜气候就一度引发市场的紧张情绪,担心拉尼娜气候给美豆播种及生长带来不利影响,盘面也一直在拉尼娜因素困扰下保持着谨慎的风险升水,但直至美豆顺利完成收割工作,拉尼娜气候也未对美豆产量带来严重的破坏影响,对拉尼娜气候的炒作暂作停歇。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当市场关注焦点向南美产区转移之时,对拉尼娜气候的炒作再度升温。
2010/11年度美豆期末结转库存处于偏低水平,意味着2010/11年度世界大豆供应将更多的依赖于南美产量,一旦南美产区出现大幅减产情况,都将引发世界大豆供应格局的转变,但也就在此刻,南美产区却同样面临着拉尼娜气候干燥天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据气象机构预测,拉尼娜气候至少将延续至2011年3、4月间,这意味着南美大豆主产区还要经受着后期严峻气候的考验。在世界大豆供应压力向南美产区偏移的同时,任何对南美豆产量产生威胁的因素都将触动市场敏感的神经,盘面保持着谨慎的升水等待着时间的验证,这种紧张的情绪将继续伴随着南美豆的生长。
2010/11年度南美豆产量出现下调,导致世界大豆总供应量整体下滑,在供给下滑的同时,大豆需求却依然呈现刚性增长态势,导致2010/11年度世界大豆供需格局从上一年度的供大于求局面开始向供需平衡转变。截至2010年12月USDA公布的世界大豆供需平衡表来看,2010/11年度世界大豆总产量预计为257780千吨,总消费量为256240千吨。强劲需求亦再度引发世界大豆库存消费比的进一步下滑,据报告显示,2010/11年度世界大豆期末库存消费比0.23,位于历史同期偏低水平。
目前对于南美大豆的产量依然面临着不确定性,还要经历后期拉尼娜气候的不断考验,为美豆盘面进一步走强埋下利多伏笔。
二、美豆基金期货做多热情持续不减
自美豆7月启动涨势以来,基金期货多单一直在大幅增持美豆期货,成为美豆强劲涨势背后的助推力。截至2010年12月14日CFTC公布持仓报告显示,当周美豆基金期货多单249065手,基金空单37466手,基金净多单211599手,基金多单持仓占比高达38.7%,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基金持续增持大豆期货多单也显示出资金对豆类后期走势的看涨情绪,关注后期南美天气变化能否为市场再度提供利多动能,吸引基金做多热情。
三、中国需求仍是关键因素
(一)美豆周度出口势头强劲
据USDA公布美豆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12月16日,美国2010/11年度大豆累计出口销售量3431.34万吨,去年同期3069.14万吨;累计出口装船1944万吨,去年同期1714.07万吨。中国累计购买美豆2201.91万吨,去年同期1887.35万吨;累计装船1352.53万吨,去年同期1135.35万吨。美豆强劲出口需求,特别是来自中国的需求一直是支撑美豆上行的重要动力之一。在2010/11年度美豆期末结转库存再次调低情况下,后期南美产量一旦产量出现下滑,将再次加重美豆供给负担,美豆盘面在低库存及强劲出口支撑下盘面调整空间有限。
(二)中国大豆进口量再创历史新高
2010年中国大豆月度进口量均较历史同期出现大幅攀升,特别是在阿根廷豆油进口禁令影响下,为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油脂消费需求,大豆进口量更是居高不下,保持着强劲的进口势头。
2010年全年中国累计大豆进口量约为5478万吨,较上年度进口量4255万吨增长28.7%。
(三)豆类需求将不断增长抬升国际豆类价格重心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于豆类品种的需求将呈现刚性增长,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10/11年度中国大豆压榨消费量预计为5700万吨,较上一年度增加700万吨,增幅达2.3%。中国需求将再度成为世界目光的关注焦点。
近年肉类及饲料产量也不断上行,尤其是随着近几年养殖行业逐渐由原来传统的散养模式向规模化养殖转换,且随着原料波动的剧烈,以前的散养户自配料养殖更倾向于购买配合料,进而使得饲料消耗快速增加,对原料市场构成良性提振,近几年我国饲料类蛋白原料需求增长迅猛。近五年肉类年均增速为2.5%,饲料产量年均增速为7.9%,蛋白原料年均增速为6.9%,尤其以豆粕消费量迅速增长,年均增速10.2%。而中国的油籽及大豆产量却是逐年萎缩的,尤其是大豆产量近年来萎缩严重。目前我国有80%左右的大豆需依赖进口,近年我国大豆进口迅猛,近五年来年均增长14.8%,增长幅度远大于世界大豆贸易量的年均增幅9.3%,也远大于世界大豆产量的年均增幅3.7%。我国大量的大豆进口需求无疑对国际大豆市场形成较好的提振,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近五年来,豆粕消费量年均增长率3.9%,带动大豆压榨量年均增长4.1%。当然除此之外,各国发展生物能源亦增加了一部分大豆需求。
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我国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对于肉蛋奶的消费仍有一定提升空间,今后几年我国饲料及肉类产量仍有望延续这种增加趋势,进而将继续对国际豆类消费提供需求方面的底部支撑。
(四)国内自身供需宽松,价格上行略显“蹒跚
截至2010年12月28日,国内主要港口进口豆库存约为646万吨,位于历史同期高位水平。庞大的港口库存,加之国家收储的近600万吨大豆库存,使短期国内供需仍将保持着较为宽松的局面,这也是国内豆类市场走势弱于外盘的内在原因之一。
豆粕市场同样也是如此,据USDA 数据,09/10年度(09年10月到10年9月)我国豆粕需求量在3755 万吨,同比增长18.5%,根据我国海关数据,09/10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高达5034万吨,较08/09年度增加22.5%,我国大豆压榨量为4883万吨,同比增加19.0%,按照一吨大豆80%的出粕率计算,我国豆粕产量为3906万吨,再加上10万吨进口豆粕,豆粕供应总计3916万吨,相比3755万吨的需求,09/10 年度我国国内豆粕供应呈宽松格局,这也是今年连豆粕在外盘强劲上行的情况下出现“震荡”上行的原因。
据预测,10/11年度(10年10月到11年9月)我国豆粕需求量在4468万吨,同比增长19.0%,大豆进口量为5700万吨,同比增长13.2%,大豆压榨量为5780万吨,同比增加18.4%,折合豆粕供应4624万吨,如果按此计算,豆粕供需和今年差不多,整体仍呈现略宽松态势。
四、大豆价格比价偏低,或将导致下一年度大豆播种面积挤占下滑
(一)美豆与美麦比价关系
从美豆与美麦历史比价关系走势图中可以看到,美豆与美麦合理比价位于1.5‐2区间,截至2010年12月23日止,美豆指数合约与美麦指数合约价格比值约为1.67,仍然处于合理区间偏低水平。美豆与美麦比价处于偏低水平,将制约美豆大幅下行调整空间。
(二)美豆与美玉米比价关系
截至2010年12月23日,美豆指数合约与美玉米指数合约价格比值约为2.22,处于美豆与美玉米合理比值2‐3区间下沿。美豆与美玉米比价偏低,将意味着在下一年度的工作中,或有更多大豆播种土地转而播种其他作物。这也将为下一年度大豆播种面积之争蒙上忧虑气氛。据分析机构Informa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1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预计为7756.5万英亩,略低于美国农业部预估2010年大豆种植面积为7770万英亩。
五、宏观经济政策对豆类市场走势影响分析
(一)国内宽松货币政策向稳健货币政策转变,难以抑制豆类价格整体上行趋势
随着国内CPI不断高企,国内市场通胀压力不断加剧,2010年年末,国家相继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两次调高存贷款利率,来应对国内通胀及游资炒作压力。2011年国内货币政策将逐渐从宽松格局向稳健型货币政策转变。但在全球宽松货币经济环境下,国内单方上调存款利率,或将引发外围热钱的不断涌入,在通胀压力不断加剧下,商品市场或难改变价格上行趋势。
国内豆类市场一方面承受着来自国内的通胀压力,同时国际商品市场的价格攀涨也将给国内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从而令国内盘面被动跟涨。虽然来自政府的调控政策,特别是对农产品(15.91,0.27,1.73%)物价的调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抑制通胀及物价过快上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豆类市场震荡上行的趋势仍难以轻易撼动。
(二)国家调控政策频现,豆类市场外强内弱格局延续
表2‐2:2010年末国家调控措施
数据来源:文华财经、北京中期整理
2010年10月至11月初,在外盘市场强劲走势带动下,国内商品市场亦走出大幅攀涨行情,国内豆类市场在11月初相继创出自2008年8月以来的高点。国家为了抑制农产品物价过快上涨,在短时间内密集出台若干调控政策,来确保农产品物价稳定。在国家调控一系列措施影响下,连豆市场应声而落,展开调整走势。
从国家调控措施的密度及强度不难看出国家稳定农产品物价的决心,这也令国内豆类市场在一方面承受输入性通胀压力,被动跟随外盘涨势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在承受着来自国家调控政策的压力,豆类市场外强内弱格局或将延续。
(三)国内抛储,不断释放调控信号
表2‐3:2010年四季度临储豆拍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交易中心、北京中期整理
12月,国家为稳定粮油市场,相继开始大豆拍储工作。12月间共计进行黑龙江省地储大豆抛储5次,国家临储豆抛储3次,除黑龙江地储竞价销售少有成交外,其余均以流拍告终。从流拍的结果看,一方面显现出随着大量到港的进口豆堆积口岸,目前国内油脂企业并不缺少加工原料;另一方面,对于2008年度的陈豆而言,起拍价再加上相应的出库费、运输费等各项成本后,无论从质量还是价格上都不具备优势,难以得到市场的有效认可。国家临储豆迟迟难以出库,特别是在2008年的陈豆仍面临着轮库压力下,若后期连豆价格再度大幅攀升,或将再度触动国家抛储的神经,不排除国家改变大豆竞拍策略,政策调控影响挥之不去,将伴随着国内豆类市场的上行步伐。第三部分 后期走势展望
一、大豆摆脱调整走势步入牛市上行周期
回顾美豆历史走势图不难发现,美豆运行符合周期规律。从近两次美豆牛市行情启动始末来看,一次发生在2002年2月至2004年3月间,历时25个月,随后行情出现急速回落,从2004年10月行情触底开始,经历了24个月的漫长调整时间,随后在2006年10月开始再次启动一轮牛市行情。2006年10月至2008年7月,21个月时间完成了一轮超级牛市上涨行情,随后行情发生回落,从2008年12月探底开始再度进入调整期。从这两次豆类市场牛市行情的启动与终结走势中,我们不难发现,美豆运行很有周期规律可循,通常是在历经近2年的牛市上涨后,进入约2年的漫长调整期,随后再次进入下一轮牛市行情。技术分析讲求历史重演,如果我们以此为假设,就可以初步推断出本轮在2010年7月份启动的美豆上涨行情短期还难言其见顶。从2008年12月份开始至2010年7月,美豆经历了长达19个月的漫长调整期,可以说从时间周期上而言,为下一轮牛市的启动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调整和时间上的酝酿,从2010年7月以来形成的涨势,截至到2010年12月底,刚刚运行了6个月时间,如果言其结束还为时尚早,这轮上涨行情有望跨入2011年,演变为跨年度的牛市上涨行情。
从美豆指数合约周线走势图中,可以看到,自2006年至2008年超级牛市结束过后,美豆从2008年底开始进入漫长的底部运行周期,直至2010年7月的一举突破,才打破自2008年12月以来形成的长期三角形整理形态,开始一轮新牛市行情的启动。
2010/11年度是美豆偏低期末结转库存与世界大豆供需格局从宽松向紧平衡转变双重叠加作用的年度,是供需基本面从供大于求向供需平衡甚至趋紧转变出现拐点的一年,美豆牛市行情的延续已在基本面变化中得到支持。在涨势向2011年迈进的一年中,此轮涨势有望探至三角形整理形态突破高度1500美分。如果南美豆生长遭遇到拉尼娜气候,给产量带来较大减产影响,不排除美豆上探测试1600美分,甚至前期高点高度。关注南美豆最终产量及下一年度美豆播种面积情况。
2010年7月以来启动的涨势或将演变为跨入2011年的牛市行情,在美豆强势走势带动下,国内豆类市场亦难以摆脱豆类上行大势,高点有望测试5200元/吨一线压力。但是由于国内供需基本面弱于外盘,加之国内对农产品(15.89,0.25,1.60%)调控措施的不断强化,国内豆类市场走势或仍将延续内弱外强格局。
二、豆粕
国际豆类供需趋紧预期强烈,金融市场推波助澜,对连豆粕形成较强支撑,今年7月底连豆粕冲破三角形整理后,继续上行,但连豆粕自身供需相对宽松令上行略显“蹒跚”,表现在盘面上是“震荡”上行。然11月份中国调控政策频频出台,旨在控制通胀、稳定物价,政策压力下,资金投资热情受限,市场交投清淡,技术上也适遇金融危机以来的黄金分割0.618 压力位,连豆粕承压回落调整。
结合上面的基本面分析,“拉尼娜”天气有望盘踞太平洋(10.68,0.10,0.95%)至明年一季度底,今后几个月南美天气炒作仍然有望继续给力;中国需求依然强劲,而来年南美减产几成定局,明年美豆种植面积可能缩减,来年供需仍有望延续趋紧态势,也继续为豆粕提供基本面支撑;豆粕自身基本面可能仍延续“惯性”宽松态势,但是我国对国际大豆的严重“依赖性”及其自身属下游产品的“属性”决定了其“被动跟盘”的特性,当然,其自身基本面对行情依然起到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故表现在盘面上明年或依旧延续“震荡上行”。
综上,连豆粕经过上升途中的震荡调整后,仍有望配合外盘走出一轮牛市上涨行情。明年豆粕运行区间3200-4000 元/吨,目标位4000 元/吨。
三、套保户操作建议
对于现货企业而言,利用期货市场对商品市场大势走势作出判断,不仅可以指导现货企业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还可以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实现企业利润的稳定增长。从豆粕期货价格历年的波动规律来看,春节过后,一、二季度通常为生猪存栏量偏低时节,养殖业进入淡季,豆粕价格也相应会走出季节性低点,三、四季度随着水产养殖业的逐渐恢复,及四季度消费旺季的到来,豆粕需求回升,也将提振豆粕价格走出季节性高点。这样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时,就可以根据豆粕价格的季节性波动特点,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进行相应的套期保值操作。在前半年,豆粕价格易出现季节性低点时,饲料加工厂可以在期货市场上买入一定的豆粕期货,进行买入套期保值,在期货市场上建立对应的豆粕虚拟库存,锁定企业成本价格。下半年度,养殖业逐渐恢复,豆粕价格回升时,油脂油料加工企业则可以在豆粕利润较为可观时进行卖出套期保值,来锁定企业的利润成果。通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有效结合,来实现企业稳健经营,规避现货市场单向波动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第二篇:回顾与展望
回顾与展望
----2004-2005第二期学年总结
随着2004-2005第二学期的结束,我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年头也顺利的划上句号。在这一学年里,我们系经过不断的摸索,从一棵树苗长为参天大树。回顾本学年,我就自身的问题和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一一汇报。
【2004-2005第二学期工作中的成绩】
1、毕业生教学档案的管理和修正:
在2004-2005第一学期的教学管理中,我们系一切从零开始,不断的揣摩和探索,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经验。因此,在本学年中我系虽然毕业生达到808人之多,位居全校第三,且对于我系而言,毕业生的教学档案修正和处理又是第一次。但是,在本学年的毕业生教学档案的管理和修正中,我们秉承“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沿用以往的教学管理模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将毕业生教学档案一一落实到实处。
2、期末考试的安排和监考:
期末考试是大学生整个学期学习的大检阅。期末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下一学年的学习和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做好期末考试安排,是促进我系稳定发展的关键。我系教务办公室根据教师教学计划和学生课程安排,合理利用教师、教室的不同时间段,将我系教师所任班级的考试细致认真的安排下去。
监考是期末考试的另一大事,为了确保学生能在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场合下顺利的完成本学年学习的检阅。我们采取严格、严厉和严禁的态度,对每个学生都严厉要求遵守考场制度。因为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安排中,我系教务工作繁忙,加之学校事务较多,因此在监考中,监考人员严重不足,我系老师皆以大局为重,不顾身体疲乏,一周之内监考了十多堂考试,确保了期末考试的顺利完成。
3、毕业生资格审查和毕业证学位证的办理:
在XX老师的带领下,我系根据学校的规定,对每个毕业生的资格都进行了严谨和慎重的审查,确保没有学生因为资格审查的问题而导致其证件的发放。
7月1日,我跟随教务处到校本部办理毕业生毕业证和学位证。在其中,为了准确的办理其证件,我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严谨对待工作,使我系毕业生的证件办理正确率达到100%,顺利的完成了学生毕业证件的办理。
【2004-2005第二学期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本学年工作中,我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也透过工作表现出来。
1、同事间沟通不够,工作进展不顺利:
正确处理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但是在工作中常常和XX老师发生争执,不懂得利用委婉的语气和委婉的方式进行沟通,从而导致在工作中进展不够顺利。
2、缺乏稳重、性格毛躁:
本学年,因为毕业生的事情较为繁多,工作进展较为缓慢。因而在工作中,当事情紧迫时,不能抑止自己的脾气,表现出性格毛躁的一面,不能保持应该有的持重。
3、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本学期,我出任XX级计维班主任,因而在工作中,有些时候不能正确处理好工作中的各种关系,从而导致某些工作延滞,效率不高。因此在下一学年中,应该积极主动寻求提高工作效率的方式方法,达到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目的。
当然,我还有许多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敬请XX老师和各位同事指出批评。
【对2005-2006第一学期工作的几点建议】
1、泾渭分明、各司其职:
在本学年中我们教务这一块,虽然分工比较上学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然做得不好。从而导致在教学工作中出现重复、吃回锅肉的问题,也容易导致因分工不明而出现失误时推卸责任。新的学年中,我们应该分工更加明确,避免吃回锅肉现象和相互推卸情况的发生。
2、次重分清、缓急分明:
2005-2006第一学期的工作中,我觉得应该把持住缓急分明、次重分清这条思路。这样,在开展工作中就能够避免避重就轻、主谓不明的问题,我们也能够及时、准确的干好我们的工作。
3、奖惩明确、责任连带:
在本学年中,我们工作中的失误就没有规定有明确的责任关系。我以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将各项工作所带来的责任与工作挂钩,严格要求。这样我们应该严厉指出和批评工作中的错误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能在开展某项工作同时就不用担心另一项工作的进展或者失误。
4、合理搭配、协调发展:
合理的搭配能够使工作中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而协调发展则是正确处理各项工作的保障。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合理的方式、充分发挥协调的精神,大家互补,做到协调发展、合理搭配,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当然,以上建议谨为自己一时之想法,还不够成熟,还望XX主任指正。
这就是我2004-2005第二学期的工作总结,虽然不如人意,但我想终是我肺腑之言。我真诚的希望,在2005-2006第一学年中,我们的各项工作能蓬勃的开展下去,我们系在XX主任的领导下茁长成长。
第三篇:2006年中国彩电市场回顾与展望
2006年中国彩电市场回顾与展望
2006年中国彩电市场回顾与展望
刚刚结束的2006年,是中国彩电行业继续深化产业升级和产业链调整,以新技术、新产品和不断降低的价格来激发需求增长的一年。平板化、数字化、大屏化成为彩电市场的主要成长动力。
2006年的中国彩电市场总体规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销量达到3582万台,增长3.2%,销售额为980亿元。虽然总体市场规模看起来波澜不惊,但是内部结构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各技术类型的发展更是大相径庭。此消彼长之间,唯有液晶电视市场全面扩张,CRT电视市场规模首度出现小幅下跌,旗下仅有超薄CRT表现抢眼,等离子电视市场增长趋缓,其规格结构也在快速转变,而背投电视市场则进一步大幅萎缩,本来寄予很大希望的微显电视也在平板电视的竞争压力和超大屏幕需求不足的影响下出现萎缩。纵观2006年的中国彩电市场的走势,主要特征如下: * 市场规模和结构
CRT电视市场总体小幅下跌3%,但仍占整体彩电近87%。超薄CRT电视的迅猛增长成为了亮点,全年销量220万台,增长了6倍多;液晶电视市场继续高速增长200%,销量达到380万台,占总体彩电市场的10.6%。液晶电视市场已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将进入稳定成长阶段,品牌格局面临重新洗牌,获利将成为首要问题;等离子电视在大屏幕液晶电视的冲击下市场增长趋缓,销量为60万台,增长率仅13%。随着符合高清标准的42英寸WXGA产品上市以及50英寸价格的大幅下调,等离子依然有望保持持续增长;背投和微显电视则由于平板的竞争压力和超大屏幕需求不足的影响下大幅萎缩,合计销量仅为30万台。类型
销量(万台)结构比重 同比增长 CRT电视 3112 86.9% -3% 液晶电视 380 10.6% 200% 等离子电视 60 1.7% 13% 微显电视 4 0.1% -44% 背投电视 26 0.7% -66% TTL CTV 3582 100% 3.2% * 价格走势
2006年普通CRT电视的价格一如既往的平稳,而超薄CRT电视则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调,其中29英寸超薄价格降幅超过15%;液晶电视价格的平均降幅为最高,这也是刺激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尤其是40~46英寸的大屏幕液晶,降幅普遍高达30%左右,而预计2007年在面板供应激增,成本降低的推动下,大屏幕液晶电视的价格还有望继续下调25%左右;等离子电视中42英寸价格已相对稳定,50英寸则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销量也增长很快。* 尺寸规格结构
在平板电视的增长带动下,彩电的尺寸规格呈愈来愈大的趋势,20英寸级的比重虽然最大,但已降低了4个百分点至82%,而30英寸级得益于液晶电视的高速增长比重提高至12%,40英寸及以上的销量比重虽然只有5%,但销额比重已超过20%。随着未来平板电视市场的继续成长,30英寸以上的中大屏幕电视的比重将越来越高。* 渠道变化
彩电市场渠道结构的变化对整个彩电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一二级城市家电大连锁卖场的强势使得“厂商”关系日趋糟糕,家电连锁商的价格话语权和各项收费已经严重影响到彩电制造企业的获利能力。2006年家电连锁商已经占据全国彩电销售额的三成,在一二级城市平板电视的70%以上通过家电连锁上销售,百货和超市等传统渠道仅在CRT电视的销售还保持一定的地位。不少彩电企业已开始在三四级市场尝试渠道改革,力争保持对渠道的控制力,但面对不断高速扩张和实力愈来愈强大的家电连锁商,这个控制力能保持多久,还有待观察。* 市场细分
农村购买力的上升直接推动了农村彩电市场的增长,2006年销量规模已经超过城市市场,比重达到58%。而CRT电视虽然总体出现下跌,但在农村市场依然保持不错的增长势头,背投电视更是借助农村市场延续其生命周期。平板电视已经在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开始启动,不过整体规模还不大。彩电总体市场除了零售市场外,商用市场也日益受到厂商的重视,尤其是在平板电视价格连续降价后,在商用市场的应用开始快速增长。2006年仅32英寸及以上的大平板电视商用销量近13万台,而加上平板小尺寸、背投电视等所有的商用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20万台。未来彩电在娱乐休闲行业和公共交通、商业系统等行业中的商业应用将愈来愈广泛。2006-2007中国彩电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计划元年,也是承上启下之年,更是彩电行业发展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中国彩电行业步入平板化、数字高清、3C融合的新阶段,产品结构调整、应用技术升级和优化资源配置稳步推进,表现出显示技术多元化、产品规格趋大化、城乡需求差异化、彩电市场国际化的典型特征。整个行业面临资本、技术、市场、配套、经营等多方面新的压力和挑战,同时还面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各种壁垒。在这种情况下,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完善产业链,探索差异化的竞争战略,逐渐向高附加值环节转移,通过加强合作来协调优化市场环境,成为中国彩电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
2006年,虽然存在种种挑战,但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以平板电视为代表的新型彩电产品的不断涌现,在为中国彩电行业带来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推动整个行业在技术标准和法律规范的制定、优化发展环境和加强联合协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事件和动向。数字电视终端标准和地面传输标准正式公布,电子信息产品防污染管理办
法和主要配套标准出台,展开CRT未来几年发展趋势大讨论,平板彩电出口退税率恢复至17%,加紧制定平板电视售后服务规范和液晶电视主流尺寸规范,彩电企业达成共识联合建立专利实体公司探索知识产权应对体系,加强在国际和国内市场、核心技术和标准方面的协调合作等,不仅反映出整个中国彩电行业的进步和升级,也反映了中国彩电企业的理性和成熟。
一、2006年中国彩电行业规模与结构分析 1、2006年,国内共生产彩电8613万台,比2005年产量增加了10.3%。中国彩电行业正处于上升期,生产规模继续扩大,产能利用率不断提高,作为全球重要彩电制造基地的角色被进一步强化。
图1 2006年Q1-Q4中国彩电产量规模与同比增长率
2、国际市场出口量快速增长,出口比例已超过50%,国内外两个市场基本趋于统一,互动显著,出口成为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国际贸易成为制约行业产销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积极、合理、妥善地解决知识产权问题尤为迫切。2006年第四季度,我国彩电的总出货量(注:包括内销出货量和出口量,下同)为2584.3万台,同比增加7.6%;2006年全年彩电的总出货量为8714万台,与2005年相比增加了8.5%。
2006年第四季度,我国彩电的出口量为1456万台,同比增加37.4%;2006年我国彩电的总出口量为4639万台,与2005年相比增加了37.8%;从2006年各季度彩电出口量情况看,处于上升趋势。我国彩电的国内市场出货量,2005年达到高峰,在2006年明显回落,以消化存货压力。
3、CRT彩电面临着平板电视的压力,但仍占据着行业产量的七成,出口量与内销量比例接近1:1。
2006年第四季度,我国CRT彩电的总产量为1651万台,同比下降5.6%;出口量916万台,内销量938万台。2006年,CRT彩电产量占整体彩电产量的比例为73.5%,比2005年降低了10.3个百分点。
图2 2005-2006年Q1-Q4中国彩电出口量与内销出货量规模对比
表1 2006年各个季度中国CRT彩电出口量与国内市场出货量对比 单位:万台 2005Q1 2005Q2 2005Q3 2005Q4 2006Q1 2006Q2 2006Q3 2006Q4 出口量 481 601 711 772 577 770 769 916 内销量 1271 1035 778 1219 832 650 1096 938 总出货量 1,752 1,636 1,488 1,991 1,409 1,420 1,864 1,854 出口比例 27.5% 36.7% 47.7% 38.8% 41.0% 54.2% 41.2% 49.4% 内销比例 72.5% 63.3% 52.3% 61.2% 59.0% 45.8% 58.8% 50.6%
4、液晶电视发展迅速,年产量已超过2000万台,7成多份额用于出口,市场国际化特征显著。PDP彩电平稳增长,投影电视(包括CRT背投和MD微显示电视)产量收缩,大屏幕、高清晰的产品特性还须突破 “窄众”市场。
2006年第四季度,国内共生产LCD彩电759万台,同比增加了111.4%;2006年LCD彩电的总产量已达到2037万台,比2005年产量增加了102.5%。出口需求大规模增加是LCD产量迅速扩张的主要原因,2006年国内LCD彩电的出口量已经由一季度的201万台增加到了四季度的520万台。2006年第四季度,PDP彩电产量为38.6,同比增长8.7%;投影电视产量14.8万台,同比下降5.1%。
图3 2005-2006年各个季度中国LCD彩电出口量变化 5、2006年,TCL、康佳、长虹、创维、海信、海尔等企业的年产量已占到行业总产量的70%多,中国彩电行业制造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一批年产量超过500万台的大型彩电制造企业,随着平板化和数字化进程的加快,行业逐步进入重新洗牌阶段。
二、2007年中国彩电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3C融合趋势带动整个行业进入快速转型期,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产业重心继续上移,相应带来企业资源配置和技术研发投入的变化,大企业的战略定位趋于明朗。
2、行业供给规模继续扩大,LCD电视量产增加是主要动力;供需均衡性仍表现为结构失衡导致的供大于求,价格竞争形势比较严峻。
3、行业内的企业变革处于活跃期,横纵交叉的重组并购和新企业进入并存,基本成熟的CRT彩电工业体系构筑的进入壁垒对液晶电视制造作用非常弱,转型期的市场混沌和特有的IT特性为新进入者创造了机会。
4、多元化趋势延伸,从显示技术结构、市场结构的多元化向竞争主体、产业结构的多元化扩展。显示技术多元化的大趋势下,不同产品加速发展争夺市场定位,LCD量产规模增加最快,PDP和投影电视在大尺寸、全高清市场仍具有较好发展空间,超薄CRT具有性价比优势,在激烈的角逐中共存。
5、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受到大企业重视,但取得显著成功尚需时日,应用技术创新是转型期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降低能耗和提高音响效果是平板电视的共同追求,液晶电视的技术改进重点是改善产品响应时间,解决运动图像拖尾现象,PDP电视的技术改进重点是降低能耗,投影电视重在提高灯泡寿命和平板化,CRT将继续在超薄的方向上提高清晰度,顺应数字电视的要求。
6、彩电市场处于周期性波动的上升期,国际和国内需求旺盛,消费结构升级带来新的增长空间,平板、高清、大屏幕成为奥运前夕营销和需求的热点;IPTV、数字家庭、接口技术、固体闪存技术等的创新发展,加速彩电向多媒体终端转化。
7、中国彩电进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难度加大,国际贸易壁垒更趋复杂化和弹性化。国际市场遭遇“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法规化”知识产权竞争规则,竞争层次比反倾销高,看起来更合理、更强势、影响力更大,对中国彩电行业的杀伤力和打击力强。和环保壁垒和反倾销风险并存,中国彩电行业急需破解对外依存度提高和贸易壁垒风险加大的难题。
8、国内市场环境逐步改善,在摩擦中寻求和谐,彩电制造企业还需加大与连锁渠道商和数字电视运营商的协同发展,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尤为重要;液晶电视主流尺寸规范和电源接口规范的出台,将减轻制造企业成本压力。
9、政府对平板电视产业链建设的支持更趋明朗,重点打造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完善和推行标准体系、联合投建液晶电视面板厂的“垂直体系”。
10、平板电视售后服务规范及相关行业自律标准陆续出台,免除消费者后顾之忧,提升服务质量,促进需求释放。2006年中国彩电行业大事记(2006年1月—2007年1月)1.三大标准出台 ①AVS国家标准
2006年3月1日,由信息产业部组织制定的《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码第二部分:视频》正式发布成为国家标准(标准号:GB/T 20090.2-2006),并于发布之日起实施。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AVS)是我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信源编码标准,是数字信息传输、存储、播放等环节的前提,是数字音视频产业的共性基础标准。②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标准
2006年3月29日,信息产业部正式发布数字电视接收设备25项电子行业标准,包括基础标准、接口标准、机顶盒标准、机卡分离标准、显示器标准等,其中有6项显示器标准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其它标准于发布之日起实施。③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
2006年8月1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国家标准(标准号:GB 20600-2006),于2007年8月1日实施。
2.《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及相关标准出台,彩电环保使用期限确定
①2006年2月28日,《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正式颁布,该办法由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制定,于2007年3月1日施行。
②2006年11月6日,《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实施的三个重要配套行业标准:《电子信息产品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标准号SJ/T 11363-2006)、《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识要求》(标准号;SJ/T 11364-2006)和《电子信息产品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标准号SJ/T 11365-2006)发布。
③2006年11月以来,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多次组织国内主力彩电企业,就彩电的环保使用期限制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缜密讨论,并于2007年1月达成共识:彩电环保使用期限为7年。
3.平板电视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 2006年9月14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将液晶彩电和等离子彩电的出口退税率由13%提高到17%。4.行业联盟相继成立
①2006年7月,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CVIA)宣布成立中国数字接口产业联盟(CDIA)。
②2006年8月,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数字家庭分会正式成立,为国内唯一的数字家庭领域权威组织。
③2006年9月,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等离子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④2006年12月,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售后服务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5.“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链建设报告会”召开,13家彩电厂商发布联合声明驳斥“CRT退市论”
2006年9月20日-21日,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联合数字电视产业链上百家企业和相关机构,举办“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链建设报告会”,这是国内数字电视领域集中研讨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全面展示产业链成就的首次盛会。
在会上,13国内骨干彩电企业发表联合声明驳斥不实报道,表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平板电视和CRT电视将保持共生并存的格局。6.渠道并购重组频繁
①2006年5月,五星正式对外宣布,与百思买达成协议,五星获得百思买1.8亿美元投资,百思买将收购五星51%的股权。②2006年11月,国美正式对外宣布,国美并购中国永乐成功。中国永乐股票将于11月16日正式开始停牌,并于2007年1月底在香港联交所退市。
7.国内企业进入面板领域,产业链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①2006年12月,四川长虹集团及长虹电器股份公司,顺利启动“造屏计划”,联手彩虹集团、美国MP公司,斥资60亿元在四川绵阳建中国第一条等离子屏生产线。
②2006年末,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京东方、昆山龙腾已签署意向书,将共同组建专业化公司,使之成为各方TFT-LCD业务的统一平台,并计划在2007年6月30日之前就有关整合事项达成一致。
③2007年1月16日,由彩虹集团投资建设的中国国内第一条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在咸阳市开工建设。这是国内首家实质性进入玻璃基板领域的企业。彩虹液晶玻璃基板项目总投资为13亿元,分两期建设。④本土LCOS产业链基本形成
中国投影显示企业已在超高压汞灯、背投屏幕、光学引擎等方面获得突破。尤其是在光学引擎方面,2006年南阳中光学集团与美国Syntax-Brillian合资生产三片LCOS光学引擎已经投产,并于2007年1月生产出了采用自产光学引擎的LCOS整机,中光学集团与日本智能泰克合资生产的DLP引擎也准备开始量产;江西鸿源、深圳昂纳明达的三片LCOS光学引擎陆续投产,上海力保自主开发的光学引擎取得巨大进展。
8.彩电企业知识产权合作取得共识和突破
2006年9月20日,在 “2006年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链建设报告会”上,13国内骨干彩电企业联合发布共识,加强在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合作,积极推进共同出资成立第三方专业公司开展知识产权研究,吸纳各方优势专利展开中国彩电专利池建设,建立谈判组织进行集体谈判等工作,加强彩电行业在数字电视领域中的竞争力。
9.彩电产业多项技术和产品入选国家投资重点支持目录 2006年12月25日,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制订了《我国信息产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明确指出:国家科技计划和建设投资将对列入目录的技术和产品的研制及产业化予以重点支持。平板显示应用技术和制造技术,大尺寸、高清晰度彩色TFT-LCD和高清晰度彩色PDP的面板和模块及其材料,LCOS等新型显示器件的关键件及系统,基于机卡分离的数字电视接收机顶盒与一体机,以及高清晰平板电视机等入选目录,产业前景朝气蓬勃。
10.数字成就:实现两个50%跨越、保持双100%高速 ①2006年,中国彩电产量超过8600万台,占全球比重50%以上; ②2006年,中国彩电出口量超过4600万台,占中国彩电总产量的50%以上;
③2006年,中国平板电视(LCD和PDP)产量和出货量的年增长率都超过了100%。2006年中国彩电行业十大事件(2006年1月—2007年1月)*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标准出台 * 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出台
*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及相关标准出台,彩电环保使用期限确定为7年 *平板电视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 *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等离子专业委员会成立 * 13家彩电厂商发布联合声明驳斥“CRT退市论”
* 13家国内彩电企业达成共识:共同出资成立第三方知识产权研究公司,建设中国彩电专利池 * 国美并购永乐
* 中国第一条等离子面板生产线上马 * 中国第一条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开工 2006年中国彩电市场10大特征 * CRT:超薄成为亮点,整体规模收缩 * LCD: 市场规模扩大,增长速度减缓
* PDP:42英寸高清和50英寸将成新的增长点 * 背投:CRT背投衰退,MD仍有空间 * 前投影:家庭娱乐将成市场新的增长点 * 数字电视:整体平移获得新突破 * 农村市场:稳中有变,规模超过城市 * 商用市场:五大消费行业各有千秋 * 消费需求:更新换代是第一大需求 * 渠道:大连锁占领全国彩电销额三成 2007年中国彩电行业十大趋势
* 彩电行业转型加速,产业升级与构建完善的平板电视产业链成为迫切需求。
* 多元化趋势延伸,从显示技术结构、市场结构的多元化向竞争主体、产业结构的多元化扩展。
*平板电视市场进入规模竞争时期,品牌集中度开始提高,彩电行业开始新一轮洗牌,部分实力较弱品牌面临退市的威胁。
* 三四市场平板电视开始放量增长,市场容量将有望超过120万台,增速大大超过一二级市场。同时三四级市场渠道竞争加剧,渠道商的扩张和整合将进一步提速。*平板电视价格继续下调,行业利润依旧低微。
* 42英寸高清(WXGA)等离子电视的大规模上市及50英寸价格大幅下降,等离子电视市场有望在2007年回暖。* 超薄CRT电视将扮演CRT救市英雄角色,2007年市场规模将继续快速增长。
* 应用技术创新亮点频出,流媒体、可录电视、倍频技术、背光调节这四大技术为消费者带来切实的附加价值和更完美的视觉效果,2007年将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平板电视售后服务规范确定,国家“三包”规定将正式出台,解除消费者后顾之忧。
* 国际与国内市场趋于统一,互动显著,国际贸易壁垒更趋复杂化和弹性化。
第四篇:回顾黄金走势 展望2012市场
回顾过去的黄金走势
摘要
1、基本面环境影响
欧债危机与QE2的结束在上半年影响着货币市场,也影响着金价。现货黄金价格在今年初至五一劳动节期间涨幅达11%,或158.21美元/盎司,仅次于白银61%与原油25%的超涨,在资本市场里颜色鲜亮。我们认为,在下半年里,基本面依然是激发黄金市场价格发展的外部因素,欧美主要经济体糟糕的经济状况将会持续,并伴随着各国的刺激或救助政策,避险将成为黄金趋势的主导。
2、黄金的投资趋势
2011年一季度总投资需求较去年同期下降27.7%。我们认为世界经济的好转、金价增长幅度的缓慢是使投资者抛弃了低收益的黄金转向投资其他大宗商品的原因。虽然NYMEX场内交易的黄金投资有所下降,但是ETFs的投资兴趣有恢复迹象,5月9日后,SPDR持仓量开始逐渐增加,从1201.95吨增加至7月14日的1225.41吨,微涨2.8%。加之,目前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裕,投资需求将会在修正之后稳中有升。
3、黄金价格展望
从周期上考虑,今年上半年黄金价格走势比较符合以往周期性规律,在2、3月份实现回调,4月份起稳回升,5月份实现阶段性高点;但是不符合的是,今年7月份创出新高,节奏有所提前,因为市场上有QE3的预期。但是,我们认为需求淡季将限制黄金在7月份的涨势跟涨速,我们更看好9月份及第四季度的黄金表现。
一、基本面环境影响
美国 违约?
1、货币政策走向 就业 居高不下
(资料来源:北京黄金交易中心海淀营业部技术部)
2011年初至今,趋使黄金上涨的部分原因是市场对于美国QE3的预期。FED制定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是美国的通胀和就业,但是最近一次调查显示,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创过去9月来最低增幅,失业率也达到了9.2%,创2010年末以来的最高水平。即使QE2再高调,显然远没有达到最初调控经济的预期。虽然伯南克在7月13日的听证会上将年底的通胀预期降至8.6%-8.9%,但这依然是非常高的水平。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拯救就业,提振消费,持续到前底前接近于0的联邦基金利率,我们认为这都是必要的。如果在未来数月劳动力市场持续恶化,不排除FED推出QE3的可能,或者变相推出新的刺激方案。
(资料来源:国信证券研究所)
黄金与失业率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如今美国经济疲弱,失业率居高不下,黄金上行倾向的概率较大。
(资料来源:北京黄金交易中心海淀营业部技术部)
基于失业率的持续性,我们认为,无论后市FED是否会推出新的货币政策,美国就业的疲弱状况短期都难以改变,对以70%之上消费主导型经济体而言,经济状况不会明显改善。通胀可控 扫清障碍
FED制定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就是物价水平。
排除季节性因素,不可否认的是,自2010年10月以来,美国的核心通胀率依然处于上行通道。然而,美国最新公布的核心CPI季调值年率1.6%,仍旧是在可控的范围内(低于2%的通货膨胀目标制)。
(资料来源:BLOOMBERG)
通胀在部分程度上决定了FED的货币政策走向,进而影响到美元走势,最终会传导至金价上,如下图,通胀数据和金价间也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
(资料来源:北京黄金交易中心海淀营业部技术部)
美国的物价水平较为温和,短期内并无恶性通胀的风险,因此在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时,通胀因素又不作为重点,那么美联储推出进一步的QE可能性就越来越大了。而伯南克自己也承认,如果近期经济弱势的时间超预期,通缩风险再见,有必要进一步提供政策支持。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FED下半年的货币倾向是:首先,维持低利率政策不变;其次,在失业率和通胀进行两个月左右的一个观察期之后,伺机实行新的宽松政策以刺激经济持续增长。而美元则会在这种宽松的大背景下实现贬值,不仅仅是黄金,以美元标价的任何商品都会从中受益。
另外,虽然美国与欧洲通胀暂时可控,但是新兴经济体却在忍受着美元贬值带来的输入性通胀。中国6月CPI已达创6.4%,创09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并连续5次加息与提高存款准备金,但无法遏制通胀势头。类似情况还发生在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如果美国继续维持美元贬值,新兴经济体将会源源不断的被通胀。不论是美国的货币政策以及所引起的连锁反映,通胀的受益者最终只有黄金。
(资料来源:北京黄金交易中心海淀营业部技术部)
2、美债与美国财政政策
让山姆大叔头疼的不仅仅是就业和通胀,还有足以压垮人的债务。如果美国不能在8月2日之前提高债务上限的话,希腊面临的挑战美国也无法避免,那就是债务违约。(国会给公共债务设置上限始于1917年,目的是定期检视政府的开支状况)众多分析认为,如果美国发生违约,其影响不亚到2009年雷曼兄弟倒闭后的金融危机的影响。
(资料来源:Wind资讯,浙商证券研究所)
当然,也正因为后果严重,所以发生的概率比较小,因为自1960年以来国会已78次永久提高、临时延长或修改债务上限。在奥巴马就职以来,国会已在先后3次提高债务上限至14.29万亿美元。如法炮制,我们认为,可能的结果是两党在最后期限前达成最终协议,不会发生违约风险。
虽然发生的可能性较低,但是我们依然设想了极端的情况:共民两党因分歧无法达成一致,迫使白宫关门。违约抬高了债券的利率,由此增加的借贷成本将进一步打击美国摇摇欲坠的经济,当然还有美国的信誉受损与美元的大幅贬值。资金将会从美国无情地抽走,新的危机从此酝酿。
如果是发生这种极端的情况,我们想到了黄金。
3、多德弗兰克法案与黄金市场
金融危机后,奥巴马政府从金融机构监管、金融市场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危机处理和国际合作方面做全面监管,最终《多德·弗兰克法案》出炉。根据《多德-弗兰克法案》(Dodd-Frank Act)中编号为742(2)的条款规定,2011年7月15日起禁止美国公民进行所有贵金属(包括黄金、白银)柜台交易(OTC)。从法案发布的时间和主要内容上看,法案是在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为保护投资者、消费者利益而实行的,而取消OTC交易只是众多条款中的一项,只是为了规范贵金属市场,防止金融危机重演的一项措施而已,并且美国贵金属交易的主流市场是期货市场,而不是OTC市场,所以美国禁止金银柜台交易对金银走势影响不大,其对黄金价格的长期趋势并没有太大的影响。4、2012大选谁与争锋
2012不仅仅是玛雅预言的世界末日,也是美国的大选年,两党依旧会重复过去为选票而激烈竞争,对债务上限问题相持不下就是最好的体现。与民主党相较,共和党在社会议题上倾向保守主义,在经济上则更接近于自由意志主义,并与华尔街和商业区(地区小型商行)都有密切关系,但很少获得工会团体支持。奥巴马出于连任竞选考虑,将会在刺激政策上有作作为,否则带着接近10%的失业率去参选,较难服众。现在,奥巴马考虑的也许不是大幅降低失业率,而是有所降低就好,给选民一个经济确实改善的迹象。
可以预见的是政策的出台不会一帆风顺,参众两院的争吵将持续至大选结束,经济政策的不确定将使美国经济走上一条充满荆棘的路,最终将转回伯南克那里。
欧债危机的救赎
欧猪5国:Portugal—葡萄牙、Italy—意大利、Ireland—爱尔兰、Greece—希腊、Spain—西班牙=Piigs IMF与欧盟推出的亿欧元联合救助计划并没有解决希腊债务危机,那使那是建立欧元体系以来规模最大的7500亿欧元,反而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肆无忌惮地在欧元区的其他国家横冲直撞,希腊债务危机继续深化,演变成欧洲债务危机。
2011年欧元区第一季度GDP增长0.8%,较去年同期增长0.5个百分点,核心经济体的拉动功不可没,而深陷困境的外围国家贡献较少。外围国家与核心国家在整个欧元区的经济增长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欧猪五国中除了意大利外,普遍低于欧元区的整体增长速度。加之,ECB在7月份加息,高盛认为这将使得欧洲的再融资利率在2012年将达到2.5%,对于债务危机严重的国家无疑雪上加霜,增加融资难度。
(资料来源:高盛全球ECS)
1、希腊—紧缩财政,让财政变得更糟糕
在过去的十年中,刺激商业活动和吸引投资驱使着外围国家的企业所得税普遍低于其他国家,然而为了摆脱债务危机,这些国家不得不提高税收,尤其是希腊。但是紧缩的财政却让财政状况更加糟糕。作为欧洲债务危机的起源,希腊已满目疮痍,为了获得二次援助,只有极力阻止财政继续恶化,该国经济总量的6.4%都用来开源节流。希腊2010年的有效税率较2005-2009上涨了25%,这是外围 国家涨幅最高的一个(而德、法、英却在减少);长久以来,希腊的GDP增长依靠向外不断借贷和高额的政府支出支持,但危机使得支柱型产业--旅游和航运业受到严重冲击,旅游业在今年收入下降25%,政府的财政实现账面平衡就变得更加困难。
(资源来源:高盛全球ECS)
2、爱尔兰、葡萄牙同病相怜
这两个国家是继希腊之后最脆弱的国家,两国的违约风险在2010年时仅次于希腊,债务占GDP的比分别是82.9%和84.6%。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
(衡量违约风险水平的)CDS也基本处于同一水平,而且是希腊之后接连被救助的国家;同时,两国在欧元区的经济规模都很小。
(资料来源:北京黄金交易中心海淀营业部)
在2011年7月份时,爱尔兰政府债券评级被穆迪下调垃圾级,同月该评级机构也将葡萄牙的主权债务评为垃圾级。
由于缺乏资金,企业仍旧负债累累,这里少不了爱尔兰和葡萄牙。如今,希腊与这两国都被评为垃圾级,也是继希腊之后违约可能性最高的欧元区国家。
3、意大利—政治因素加重财政负担
意大利是欧元区的第三大经济体,来自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意大利实现财政收入1534.4亿欧元,同比增长3.8%;财政支出达1827.2亿欧元,增长1.9%,财政赤字占GDP比重7.7%,比上年同期减少0.8个百分点,开源节流帮助该国纾缓国内压力,但不可回避的是这一数据仍高于2010年全年的比重4.5%,且高于《稳定与增长公约》的3%的比例上限。
该国银行系统的财务状况比其他外围国家要好的局面也正发生着改变: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德国国债的利差在7月中旬达到2.45个百分点左右,创纪录新高,推动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5.28%,逼近5.5%-5.7%区间。一些银行家认为,若收益率达到5.5%-5.7%,可能开始对意大利财务状况施加沉重压力。
祸不单行,意国政局不稳。意总理对财长的口头攻击起发市场猜测这个实施严厉的财长可能会辞职,这个债务占GDP比达到118%仅次于希腊的国家,国债规模高于希腊又面临大量债券到期,债务危机下也已步履维艰。
我们依然客观的看到,意大利5年期的CDS一直维持低位,对于该国违约的可能性我们持保守态度。即使意大利目前发生违约的可能性要较前文提及的三个国家低很多,不过债务负担过重,银行规模庞大(数据显示欧洲银行持有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债务共约5520亿欧元,持有外围国家债务为1840亿欧元)在债务危机充斥的氛围中,依然不能独善其身,难免作为一个不安因素一直被评级机构窥视。
(资源来源:兴业证券)
4、西班牙—东方不亮西方亮
西班牙的CDS相较其他外围国家低,仅略高于意大利;预算赤字占比也高达9.2%,高于意大利;失业率在外围国家中处于最高水平,今年一季度失业率为21.29%(青年失业率更是高达40%。),不断被通胀削弱的实际购买力导致其内需不能保证、财政状况也差强人意,但是权威机构对西班牙的经济评估较为正面,可谓东方不亮,西方亮。
(资料来源:高盛全球ECS)
投行高盛认为,西班牙将会比欧元区的其他外围国家具有更多的弹性,2011年的经济增长如果达到1.1%,那么2012年将会增长至1.9%。由于西班牙主要出口中高端科技类产品,特别地涉及到车辆、运输设备、钢铁、特殊材质的塑料与金属以及蔬菜水果,因此这将有利于促进贸易平衡,推动10%的贸易增长。非金融公司的已经接近盈利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部分原因就是西班牙的对外出口的大约1/5出售给了新兴市场,8%销售到了美洲,主要是拉丁美洲(这些地区的国家经济增长率较高),而出口的所带来的效用并没有受到紧缩财政的影响,即使西班牙将经济总量的2.5%用来减少政府开支及增加税收。而希腊、爱尔兰、意大利等国家较其仍有一定差距。
作为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西班牙的经济规模超过葡萄牙、希腊与爱尔兰的总和,但是风险溢价却远远低于其他经济体。因此西班牙发生违约的概率在欧猪五国中是最低的。但是我们仍要看到,西班牙在今年的失业率是欧元区国家中相当高的。
(资料来源:高盛全球ECS)
虽然在违约风险上相对较低,但是过高失业率将是其推行财政政策的软肋;再者,银行规模庞大,数据显示欧洲银行持有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债务共约5520亿欧元,持有外围国家债务为1840亿欧元,考虑到该国债券是欧盟债券投资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欧元区的较大经济体,如果存在违约风险,破坏力度要比希腊要大得多,因此该国也被纳入重点观察名单。
5、综述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
如上图,西班牙与意大利的五年期CDS维持在相对低位,稳中有升,不温不火。但希腊、葡萄牙、爱尔兰的情况就非常糟糕。自今年6月份以来,希腊5年期CDS大幅飙升,一度达到2073,刷新2010年以来最高值。信贷市场已倾向于希腊在违约边缘(要知道,如果没有第五批贷款的及时雨,希腊将无法在7月偿还70亿欧元的到期债务)。现在希腊已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来解决债务危机,需要外界不断填补这个无底洞。葡萄牙和爱尔兰的CDS并驾齐驱,紧随其后,也创出同期最高值,违约风险正在加大(这两个国家同样依赖IMF与欧盟贷款),再加上投机行为的推波助澜,危机正在扩散。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
需要客观承认的是,在欧元区的庇佑下,希腊会比违约的俄罗斯要幸运,即使德国不情愿,但同一屋檐下怎能不低头;更何况ECB对希腊的风险敞口约有1400亿欧元(比希腊得到的第一批贷款还要多);欧洲大型银行对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主权债务的总风险敞口接近2,000亿欧元。欧洲的银行持有希腊国债占总债务的25%。可想而之希腊的重组将会造成多大的损失,ECB也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重组,因为这将对部分国家的银行系统造成冲击,从而形成系统性风险。
从最初7500亿欧元联合计划的效力来看,就像打了水漂,希腊、爱尔兰、葡萄牙主权被无情地下调至垃圾级。摆在欧元区决策者面前的是救还是不救,不救最直接的后果是遭遇重组;救,法只能像美国以前在做、现在在做、未来还要继续做的—印钞偿债。很显然,这是有利于黄金价格的。
新兴市场发展迅猛 贵金属需求旺盛
首先,新兴市场的经济发展较为顺利,成为黄金的主要买家。
理由是,这些国家希望通过买入黄金来平衡日益增长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资产)。对于这些国家而言,黄金在储备多样化方面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实际上,新兴市场国家的黄金在外汇中占比仍然较低,平均仅为5%甚至更低,而这一数值在欧美大型经济体却高达67%之上。
(资料来源:世界黄金协会)
多个新兴市场经济体在2010年大笔购入黄金:俄罗斯购入135吨;印度央行在2009年购入200吨黄金以帮助该国重铸黄金与外汇储备间的平衡(如今印度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的8%)。我国政府在2009年也购入了400吨黄金。其他的新兴市场国家包括泰国购入16吨;孟加拉国购入10吨;委内瑞拉购入5吨,菲律宾购入1.4吨。新兴市场在过去10年中经济增长强劲,使得外汇储备膨胀,无论是
出口创汇还是干预汇率避免美元资产损失,增加黄金储备成了新兴经济体不二的选择。其次,金价上涨与通胀风险刺激民间需求 有预计,中国经济或将不到20年内追上美国,同期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经济总量将超过G7,经济增长为民众的黄金消费与投资提供巨大动力。
中国市场对于金饰的需求成为全球消费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中国大陆地区2010年金饰需求量较上年增长13%,至399.7吨;第四季度需求量年增长26%,至115.8吨。若以人民币计价,我国全年需求总额年率增长41%,至1060亿元。中国消费者更多青睐于24K纯金,表现为24K金的需求量增长尤其显著,显示出消费者的投资动机在黄金市场上占绝了日益重要的地位。此外,18K金需求量亦录得适度增幅,归因于2线及3线城市消费者需求环境的不断改善。世界黄金协会预计,在未来10年,中国的对黄金的需求将增加1倍。除中国外的其他新兴市场需求旺盛
印度的金饰需求是全球总需求量的另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该国2010年全年金饰需求量再次刷新历史纪录,达745.7吨,比1998年先前纪录高位高出13%。若以当地货币计价,则需求总额较上年的6,690印度卢比增长了1倍有余,达13,420亿印度卢比。归因于当地黄金价格20%的涨幅以及需求总量69%的增幅。2010年第四季度,印度金饰需求量较上年同期增长47%,至210.5吨。印度教传统排灯节和十胜节期间该需求量尤其显著。除去节日销售旺季这一因素之外,投资者对于当地黄金价格将不断走高的信念也使得市场需求面实现“良性循环”。
俄罗斯2010年金饰需求年率增长12%,达到67.5吨,全年自一季度开始即呈现上升趋势。四季度需求较09年同期上升8%,至19.6吨,尽管依然远低于2007年四季度创出的28.7吨的峰值水平。黄金需求维持强劲,尽管众多公司在全球金价创出纪录高位的背景下,增加轻质金饰品的产量以降低成本。
中东地区2010年实物金条和金币需求较上年实现了明显扩张,弥补了黄金珠宝市场的低迷表现。数据显示,中东地区2010年实物黄金需求量年率增长34%,至26.3吨,逼近2008年28.4吨的高位,预示该地区实物黄金市场正在回归2000-2008年间的积极趋势。
埃及全年实物黄金需求量年率增幅达到43%,但整体需求量依然处于低位,仅为2.4吨。其中第四季度需求量年率增长40%,至0.7吨。该国全年实物黄金需求量曾于2008年触及11年高位2.5吨。进入2011年后,随着该国政局不断面临动荡威胁加大了当地投资者的实物黄金需求,埃及第一季度实物黄金需求料将有所突破。
个别市场方面,沙特阿拉伯全年实物黄金需求量年率增长33%,至14.5吨,为自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第四季度需求量年率增长43%,至6.4吨。主要归因于投资者的资产保值意识以及对于金价将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值得一提的是,当地投资者对于大规模金条的青睐程度尤其显著。
潜在的地缘政治隐患
地缘政治问题历来是黄金价格的主要推手,世界各地无论哪里产生动荡,都是金价上涨的重要缘由,其根源,就在于黄金的避险功能。
1、中国南海
地缘政治问题有可能在中国南海蔓延,越南与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矛盾愈演愈烈,受它国背后的挑唆和越南政府的支持,越南国内发起了大规模游行。之后菲律宾也卷入的南海的争端。
就南海问题来看,我国政府的态度十分强硬,从6月的连续6次南海舰队的演习,进一步证明了我国在领土问题上是不会让步的。观察南海周围邻国的态度,也并没有退让、示弱的态度。就菲律宾而言,该国已向美国提出了购买武器的订单。加之6月28日菲律宾和美国海军的联合演习,为未来南海问题的发展做出了准备。越南总理阮晋勇在6月13日签署了征兵令,这是自1979年以来首次颁发征兵令。让人不难看出该国对目前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印度出于种种目的考虑,也虎视眈眈南海问题。美日澳首次在南海联合军事演习剑指中国。由于各国态度十分强硬,不排除下半年南海局势出现恶化并触发军事冲突的可能,虽然可能性很小,但这个剑拔弩张的战争预期也会支撑或促使黄金上涨。以目前各国军事实力和国际形势来看,即使南海战争爆发,也会是有限的局部战争,并且战事不会拖的很久。投资者密切关注南海问题,或许不会失去一个赢利的好机会。
2、中东局势
中东局势由来已久,也是黄金上涨的主驱动力。潜在最值的注意的是伊朗问题,伊朗表面的核安全问题,其实核心依旧是石油问题。此问题不解决,难言美国的石油控制战略获得胜利。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的同时,转用军力指向何方是令人关注的,除中国南海之外,恐怕就是伊朗了,数届美国政府拿伊朗没有任何办法,奥巴马为了谋求连任而竞选下届总统,或许会单边行动拿伊朗开刀而军事打击伊朗,如果是这样,黄金又会因大炮一响而猛涨。
供应与需求
矿产金供应
2011年第一季度,黄金供应量为872.2吨,同比下降4%。矿业供应(包括黄金矿业公司的净头寸与矿山生产)实现增长,但是央行售金行为的缩减,影响了总供应。
矿山生产量在多数国家和地区实现增产,由于新建及扩大现存矿山生产,甚至已停业的矿山实现二次开采也是矿产金产量增加的原因。增加的部分一方面来自澳大利亚的多数中小矿山,增较长6-7吨;还有美国巴里科公司所有的矿山增产4-5吨。虽然矿山供应存在滞后性,但是最近几年的金价大幅上行给供应的提振,在2010就已经开始有所显现。
(数据来源:世界黄金协会)
从下图可见,今年第一季度的央行售金为负,成为净买入,再生金较2010年四季度有所下降,我们认为是投资者持有以期更高的价格售出。需求
1、饰金需求
(资料来源:世界黄金协会)
2011年第一季度需求981.3吨,同比上涨11%,上百吨的同比增幅是归因于投资需求显著增长,珠宝首饰的需求较去年同期上涨56.8%,或36.9吨。而珠宝首饰的主要需求市场是中国和印度。中国珠宝需求在今年第一季度为142.9吨,同比增长21%,同时创出季度最好水平。与此同时,印度珠宝需求增长了12%至206。2吨。
(资料来源:世界黄金协会)
到了第二季度,两国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我们预计在第三季度这两国的黄金需求将会保持旺盛,因为日本的大婚季节就要到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节假日也将对黄金首饰的需求起到正面作用。
(资料来源:世界黄金协会)
2、以国家为单位的购买,无抛售
中国在2011年第一季度购买了129吨的黄金,这比2010年的采购更高,其他国家也有不同程度购买,这里,我们重点分析CBGA3下的售金情况:卖出黄金也解决不了欧洲债务危机
欧洲债务困境岌岌可危,那么欧元区可不可能卖出黄金缓解压力呢?正常的思路就是欧债危机严重,解决财政赤字抛售库存黄金情理之中,但实际却出现了反常现象:签约国在大幅减少售金并转为净买入。
(资料来源:世界黄金协会)
自从去年9月27日第三次央行售金协议以来,欧洲央行购买了350吨的黄金,CBGA3在首年共出售
7.1吨的黄金,今年以来只卖出了1吨黄金。从上两个图表的对比可看出,欧洲央行在2009年之后根本无意售金,即使有,也根本无法弥补债务缺口!因此,预计CBGA3的售金量将非常有限,基本上构不成对金价的利空。(数据来源:世界黄金协会)
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欧元区16国(包括ECB)共持有10792.4吨的黄金,接近11000吨的黄金囤积规模是整个亚洲央行的三倍(亚洲地区央行共持有3008吨),甚至超过美国的黄金贮藏8133.5吨。
(数据来源:世界黄金协会)
即使以历史最高1589美元/盎司的价格卖掉全部欧元区的黄金储备,也仅仅相当于欧元区总体7万亿欧元债务的不到5%。
债务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中,葡萄牙卖掉黄金储备能解决自身债务负担的9.3%外,意大利能解决债务的5%,爱尔兰等国卖出黄金储备仅能支付国家债务的不到1%。
为了还清欧元区的全部债务,以欧元标价的黄金价格至少要到20334欧元/盎司,较现在接近20倍的溢价以及杯水车薪的补偿,对于特里谢来说,相比卖出黄金,以新印的钱去交换新的政府债务,用贬值的货币贬值它的债务相对更容易一些。新的大量的流动性的注入,金价里将更多的体现通胀与不断创造的钱。
(资料来源:BullionVault)
如图所示:欧盟27国黄金储备与其各自的公共债务比例关系。
以目前的金价为基础,黄金储备价值占整个公债的比例普遍
非常小,这些国家即使卖掉该国全部黄金储备也无法弥补各国沉重的债务负担。
3、投资兴趣----资金推动与流动性 CFTC
(数据来源:CFTC)
根据美国商品与期货委员会(简CFTC)每周一次“Commitment of Traders”(交易者持仓报告,简称COT)对COMEX黄金投机性头寸的跟踪,我们发现投机性多头头寸的持仓变化与黄金价格呈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它们的相关系数为0.790405(越接近于1正相关关系越强)。我们从近期的数据中可见,投机性多头在金价持续创新高持仓兴趣开始下降,明显获利回吐迹象,显示出随金价走高逢高减持。从持仓兴趣的角度,我们认为短期金价场内交易的需求开始下降,对黄金价格的支撑起到负面作用。ETFs
(数据来源:SPDR Gold Shares)
SPDR的持仓量与金价走势长期一致。2011年一季度,虽然因美国QE2金价继续高升,但世界经济开始好转,金价增长幅度的缓慢使投资者抛弃了低收益的黄金转向投资其他大宗商品;白银则在2011年一季度疯狂飙升。到了2011年第二季度,欧债危机、美债危机等浮出水面,投资者再次将目光转向了具有保值避险作用的黄金。2011年5月9日后,SPDR持仓量开始逐渐增加,从1201.95吨增加至7月14日的1225.41吨,微涨2.8%,季节性需求的约束限制了投资需求,同期金价涨幅达4.89%,现在黄金ETF持仓处于逐渐修复的过程,这与CFTC显示的持兴兴趣下降基本一致,以此预计黄金价格将出现修正,而后稳中有升。
(数据来源:世界黄金协会)
总投资需求,2011年第一季度较去年同期下降27.7%。
LIBOR-OIS/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裕
(资料来源:世界黄金协会)
金融危机期间,反映金融市场流动性状况的3月期Libor/ois最高达到366个基点,雷曼兄弟的垮台开
始了整个美元市场的流动性趋紧,基金经理们面临大量赎回,将黄金作为最后的支付手段,瑞典央行更用黄金储备获得流动性对抗金融危机,至使金价在2008年第二季度-2008年年末从925.40美元/盎司跌至712.30美元/盎司,跌幅达23%.而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升级,美国启动了QE1与QE2,向市场不断输送流动性,3月期Libor/OIS所显示出的金融市场流动性趋紧的势态明显减弱。
(资料来源:BLOOMBERG)
如今,随着各国低利率及量化宽松,市场中充斥着流动性,3月期Libor/ois仍处在较低的水平,金融系统资金充裕,给黄金及大宗商品制造了一个上涨的环境,如果美联储推出QE3,势必如虎添翼,将再创牛市神话。
综述
黄金的货币地位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强行退出货币舞台,但是在全球经济有待纾困导致其他形式抵押品(例如债券)的信用受到严重质疑的今天,主要金融机构已对黄金的货币属性达成普遍共识:
今年5月下旬,欧洲议会经济和货币事务委员会已经同意允许结算所将黄金作为抵押品,现在这份提议已经被提交至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在7月份将举行新的一轮投票。早在2010年下半年,ICE Clear Europ欧洲主要的衍生品清算行成为欧洲首个接受黄金作为抵押品的清算;今年2月,摩根大通(JP Morgan)成为首家接受黄金作为抵押品的银行。此外,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也已将黄金作为特定交易的抵押品,伦敦清算所也将把黄金作为抵押品的事宜提上日程。
黄金的货币化开始加速,黄金的价值对于一个央行或一个国家而言,体现于防范货币贬值与波动、通胀通缩(通缩环境下黄金价格同样会实现上涨)、战争、货币与国家信用。当这些问题暴发的时候,黄金将作为与之对抗的最终支付手段,而不是钱。
二、黄金价格展望
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里,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已发生或正在发生极为深刻地变化,以至于数十年后才能对其变化做出客观评价。因为这些变化的影响是长期的,只有在若干年后其作用才能全面体现出来。因此,新世纪黄金市场由熊转牛所内含的社会信息远比我们看到的要丰富得多。如何看待未来的市场发展,就需要我们从更高、更广的视野中观察市场的变化特征。
简单地说,黄金作为纸币的对立物和试金石,这种逆向运动将长期存在。在上述理由没有被打破之前,黄金的上涨格局将不会轻易改变。
德意志银行表示,维持黄金长线将升至2000美元,白银长线将升至50美元的预期不变。法国里昂证券预测,2011年底黄金价格会达到2000美元。下面是我们对周期规律的解读以及金价的预测:
(资料来源:北京黄金交易中心海淀营业部技术部)
作为传统的黄金需求大国,印度金饰品购买最为活跃的时间通常在冬季结婚季节,自9月开始到来年3月。经世界黄金协会对印度季度性黄金需求趋势的研究发现,1月、2月、9月和11月这四个月卢比计价的黄金价格表现最为坚挺。而通过对黄金十年的价格走势、涨幅进行统计,得出的结论与印度的购买需求周期大体一致,略有区别。价格在1月、5月、9月和11月、12月均有良好表现。我们通过参考黄金的价格周期,对一年的行情走势有一个大体清晰的轮廓及交易节奏。
从周期上考虑,今年上半年黄金价格走势还是比较符合以往周期性规律的,在2、3月份实现回调,4月份起稳回升,5月份实现阶段性高点;但是唯一一点不符合的是,季节性规律显示在7月份时应当会继续调整,在8月抬头,但是今年7月份创出新
高,节奏有所提前,因为市场上有QE3的预期。但是,我们认为需求淡季将限制黄金在7月份的涨势跟涨速,我们更看好9月份及第四季度的黄金表现。从交易量上看,三、贵金属投资的操作策略
黄金市场发展大势评估
较小视野:黄金牛市还能持续多久? 较大视野:黄金市场大势如何?
这些都是建立在投资者市场预期是影响黄金市场变化的主要力量这个基本点上。当投资者市场预期由空转多,也便是黄金市场有熊转牛的拐点到来之时,相反则是黄金牛市结束之日。
现在投资者依然看多,所以黄金牛市则仍存。目前市场中的主线是美元,而影响美元最重要的因素是QE3能否推出及下半年美国经济是否会好转,次主线是欧债。QE3是否推出直接影响着美元的涨跌,欧债问题解决的程度又直接影响到欧元,美元和欧
元又为负相关性,因此下半年的市场重点是看美元的发展。
但无论是美元的强与弱,欧元的好与坏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都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也就是既不会出现暴涨也不会出现暴跌(黄金既不会变为一般商品也不会直接成为货币)。市场自有它本身的法则,这个法则就是天数。客观上黄金没有违约风险和对手合约风险,这在当今充满企业、银行违约风险和主权债务违约风险的世界里弥足珍贵,从而表现为做多风险要小于做空的风险。
(资料来源:北京黄金交易中心海淀营业部技术部)
金银操作策略
以今年5月2日为例,前期白银涨幅远超黄金而后期跌幅又远超黄金,再次印证白银受资金的操纵在基本面的作用下大幅波动的特性。金银最小比值在五·一期间达到最小的31.5一般合理比值在1:40,目前市场以回归到合理比值区,也就是说如果黄金维持上涨则白银就有可能展开一波强于黄金的涨势。基于此,我们的操作策略有了: 黄金—趋势操作
如QE3不推出则美元将有上涨动能,对大宗商品将是利空的,而黄金可采取倒金字塔建仓方式长期持有,从周线图看,1480——1520区域是强支撑,准备两次加仓的资金,在1590附近买进一份资金、1550附近买进两份(加一倍资金)、1510附近买进四分资金。
如QE3推出则美元大跌,大宗商品上涨,黄金可采取菱形加仓方式,在1590附近买进一份、1600以上站稳后再买进两份资金、1650以上站稳后只能再买进一份资金完成菱形加仓(资金总量控制在15%以内),上看目标位1750。不做波段及日内短线。白银—由于白银的避险功能逊色于黄金而资金炒作性又强于黄金,主要交易手段是做波段。趋势性
建仓位39.00以下买进两份资金,37.00以下附近买进四分资金,两次建仓的资金中各有50%为长线持有,另一半则作为波段操作(资金使用总量控制在20%以内)。35.00——36.00为回调的强支撑。具体交易中应看着黄金做白银,如黄金上涨,白银做单可依据信号进场,如黄金下跌,则多单谨慎入场。日内短线资金使用量控制在10%以内,快进快出,滚动操作,可采取分批进场分批出场方法来博取短线差价。
免责声明
本报告所引用的图表或编制图表时引用的数据均是权威的公开资料,对于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保证。对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处理方式仅供投资者参考之用,且并未考虑投资人具体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对于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后果,北京黄金交易中心海淀营业部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五篇:回顾与展望
回顾2012年,我市老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总目标,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河南省老年人保护条例》,不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积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加强为老服务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建立高龄老人津贴制度,丰富敬老月活动载体,开创了老龄工作新局面。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养老服务工作深入推进,为老服务志愿工作扎实开展,老年优待工作得到很好地落实,营造了良好的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老龄工作与老龄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
展望2013年,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老龄工作方针,创新老龄工作体制机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传统美德,立足基层,面向社区、面向农村、面向老年人,尽心履职履责,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深入开展养老服务示范县(市)区和示范单位活动,以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探索农村养老服务模式为重点,加快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步伐,完善高龄老人补贴制度,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积极为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进一步提高全市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推动我市老龄事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