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说新语》两则学案(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两则学案(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咏雪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这篇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 “未若”等词的含义,并能结合注释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文。
过程与方法: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能正确流畅地熟读全文。学习用比
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多角度拓展思维。
难点:试着评析两个咏雪佳句。【自主学习】
1.作者作品填空。
《咏雪》选自,作者,东晋人。2.结合词语给加点字注音:
俄而()雪骤()差()可拟()无奕()女 太傅()谢道韫()
3.参考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当堂检测】
阅读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 “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 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 手势未己。俄为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未定,神 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1.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遂于驴上吟哦(歌唱)B.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C.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D.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② 炼之未定 ③ 观者讶之 ④ 岛具对所得诗句
3.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退之立马良久之 B.何陋之有 C.久之,目似瞑 D.怅恨久之 4.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 5 《世说新语》两则学案 陈太丘与友期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本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能说出等词的含义,并能结合注释将 本文翻译成现代文;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程与方法:
说你的看法。
【巩固训练】
1.翻译: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 敝人 ②卑职 ③ 陛下 ④ 令尊 ⑤ 寡人⑥ 足下
⑦ 令郎
3.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陈太丘与友期》这个小故事能让我们明白为人的一些道理,用 两个字来概括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发挥你的想像,把“友人”遭驳斥后的神态、心理活动及言行 描述出来,100字以内。
【当堂检测】
参照注解阅读《荀巨伯探友》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胡贼攻,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 曰:“大军至,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 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①值:适逢。②郡:城。③相视:看望。④败义:毁坏道义。⑤一: 整个。⑥班军:调回军队。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
【当堂检测】
1.(1)离开(2)已经(3)于是(4)一起
2.朋友有病在身,我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生命换朋友的命。3.示例: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4.胡贼受到教育和 感动;突出荀巨伯舍生守义的精神。
第二篇:世说新语《咏雪》《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1、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2、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和睦、融洽、欢快、轻松
4、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5、“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6、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
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不守信用的人,“友人便怒”,又看到了友人是个言辞粗鲁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2、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
3、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元方聪敏过人、率真方正、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5、你还知道类似谢道韫、陈元方这样机智聪颖的少年吗? 参考答案: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
第三篇: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4、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5、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两课时教读,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教具准备】
多媒体 PPT 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实物投影仪。【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陈太丘与友期》。学生朗读课文,自行疏通文意;提出阅读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研讨解决;背诵课文;归纳借鉴本文的写法和语言特色,积累词语。〖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世说新语〉二则》中的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
设计二:同学们,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回答:“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成功的人”„„)如果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你结识了小元方,你就会默默地告诉自己:“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板书文题)
二、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在巡视中酌情给予指导
三、选两个学生复述课文,注意情节的完整和故事的核心内容,其他同学点评
四、师生互动,研讨课文,背诵课文
1、各小组提问。
2、教师归纳所提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⑴ “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⑵ 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⑶ 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⑷ 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依据回答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
明确:
⑴ 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⑵ 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有同学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获知友人是比陈太丘官高两品的官员,平素对陈太丘傲慢无礼。
⑶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⑷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4、教师出示省去标点的原文,学生试读,然后背诵。
⑴投影显示: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⑵ 请一学生尝试读文,应读出句读、语气来。
⑶ 全班齐读、背诵。
五、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体味语言简练意义丰厚的特色
提问:通过研读这两篇短文,《世说新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叙事简洁,叙中有议;语言凝练、辞意隽永;咫尺万里,辞近旨远;小中见大„„教师不必评判,学生读后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六、课堂练习
投影显示: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⑴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⑵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⑶ 撒盐空中差可拟。
⑷ 未若柳絮因风起。
3、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 敝人
② 卑职
③ 陛下
④ 令尊
⑤ 寡人
⑥ 足下
⑦ 令郎
⑧ 老朽
⑨ 麾下
4、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生逐一回答,明确:
1、期:约定。去:离开;过去的。顾:回头看。引:拉;放开。舍:放弃;牺牲。信:诚实,讲信用;随意、随便。
2、⑴ 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⑵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⑶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敬词有③④⑥⑦⑨
谦词有①②⑤⑧
4、B(例句中“不”通“否”;A、“女”通“汝”;C、“见”通“现”;D、“说”通“悦”)
七、课堂小结
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八、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有关《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题目。
第四篇:《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教案(资料库)
《〈世语新说〉两则》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情感目标〗
1、学习要专心,观察事物要细心,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2、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咏雪》。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作家作品分析:
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刘义庆(公元403年~444年),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三、研读《咏雪》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2、把学生分为6组,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3、选三个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可提示学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
4、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⑴ 各组提问:
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⑵ 教师归纳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 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 “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 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⑶ 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
明确:
① 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② 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③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6、默写课文。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有关《咏雪》一文的题目。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陈太丘与友期》。学生朗读课文,自行疏通文意;提出阅读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研讨解决;背诵课文;归纳借鉴本文的写法和语言特色,积累词语。〖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回答:“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成功的人”……)如果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你结识了小元方,你就会默默地告诉自己:“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板书文题)
二、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在巡视中酌情给予指导
三、选两个学生复述课文,注意情节的完整和故事的核心内容,其他同学点评
四、师生互动,研讨课文,背诵课文
1、各小组提问。
2、教师归纳所提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⑴ “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⑵ 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⑶ 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⑷ 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依据回答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
4、教师出示省去标点的原文,学生试读,然后背诵。
⑴ 投影显示: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⑵ 请一学生尝试读文,应读出句读、语气来。
⑶ 全班齐读、背诵。
五、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体味语言简练意义丰厚的特色
提问:通过研读这两篇短文,《世说新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叙事简洁,叙中有议;语言凝练、辞意隽永;咫尺万里,辞近旨远;小中见大……教师不必评判,学生读后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六、课堂练习
投影显示: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期:
去:
顾:
引:
舍:
信:
2、翻译下列句子。
⑴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⑵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⑶ 撒盐空中差可拟。
⑷ 未若柳絮因风起。
3、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 敝人
② 卑职
③ 陛下
④ 令尊
⑤ 寡人
⑥ 足下
⑦ 令郎
⑧ 老朽
⑨ 麾下
4、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七、课堂小结
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八、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有关《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题目。
九、拓展演练 1、说话训练:
⑴ 飘扬的雪花像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像说一段话来描述它。⑵ 以“诚信”为话题,仿照下面的表述,学说一句话。2、关于组织一次以“诚信”为演讲主题的主题班会:
诚信是做人之本,为让同学们在人生重要的中学阶段,过得更丰富,更充实,更有价值,故组织一次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可以回顾过去,谈自己的迷失;可以展望未来,畅谈自己的理想。
3、课外阅读,搜集一些古往今来,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诚信”而建树伟业的人的资料,扩展视野。
第五篇:《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课文研讨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课文研讨.txt我的优点是:我很帅;但是我的缺点是:我帅的不明显。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令堂可是令尊表姐?我是胖人,不是粗人。课文研讨
一、分章说明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关于古代小说的说明,最早见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全书共8卷,按内容分为36门。
下面分说课文所选的两则:
(一)《咏雪》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不好,可一望而知。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优点。
文章交代咏雪的背景只用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别看这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下面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二)《陈太丘与友期》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本文记陈纪和来客的对话。先交代对话的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既至而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陈纪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也交代了对话的地点。写法与前一则相同。
对话可分两层:前一层属于信息交流性质,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结尾是: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但陈纪“入门不顾”。
二、问题研究
1.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又: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也有不同解释: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2.《陈太丘与友期》何以不入“夙惠”门?
“夙惠”门是《世说新语》36门中的第12门,专记聪敏儿童的故事。这一则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也表现了他的聪敏,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借陈纪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所以还是放在“方正”门内为好。
故事的结尾亦有争议。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纪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我们不赞同这个说法,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
练习说明
一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篇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并感知文章语言精练的特点。本文不是标准的书面体,只能算古白话,但文章不长,两则加起来不足二百字,读读背背,有助于语感的培养。1.第一问是开放性的,说“家庭气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词语,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更好。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
第二问:“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按:“儿女”在古诗文中亦有专指子女的用法,如杜甫“遥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月夜》)“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诸句中,“儿女”皆指子女。
2.第一问是常识性的,有这类常识,读文言文才不至于弄错人称。“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家君”的用法见课文注释。
第二问是探究性的,学生可以发表不同见解。
二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设题目的是积累词语。
1.“俄”,又常与“而”“顷”诸字连用,皆片刻义。“欣然”,高兴地。然,语助,无义;或作“„„的样子”。
2.“拟”,比、比拟。这是古义。唐以后才有准备、打算义,如“比拟好心来送喜”(唐代民歌),“也拟泛轻舟”(宋李清照词《武陵春》)。
3.“未若”,比不上。
4.“乃”,这里是“才”的意思。按:此字用法较多,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切忌多讲,碰上一种说一种最好。
5.“期”,约会、约定。“委”,舍弃。
三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设题目的是诱发学生评价诗句的兴趣,评价质量的好坏是次要的,有争论更好。教师可以参考“问题研究”第1点的说法作解释,但无须作定论。
最后一问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自创比喻更好,如果想不出,也可以引下面这首诗为例,让学生说说诗中对飞雪的比喻好在哪里。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教学建议
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它所提供的都是“清谈”的资料──正因为这个缘故,鲁迅称此书为“名士底(的)教科书”。我们要认识这个特点,并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本课的基本教学方式应当是“诵读—讨论—诵读”。下面谈几点具体的建议。
一、预习要求
读课文一至二遍,然后着重准备复述,可提示学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
二、诵读
课上复述故事要跟诵读结合起来,直至基本成诵;然后讨论练习一的第2小题和练习三,讨论的重点是练习三。最后再背诵课文,完成词语练习。
三、导入
可以用古代聪明孩子的故事导入。例如《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学生大概很熟悉,可让他们试讲,然后指明出处,并简要介绍这本书的内容。
四、本文拟用两课时教读,估计时间略有富余,无妨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抄在小黑板上,让学生读后试讲。
有关资料
一、作家和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二、译文
《咏雪》: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