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章 交际交往的基本礼仪述汇总
第三章
交际交往的基本礼仪述
第一节
称呼礼仪
在社会交往中,如何称呼对方,这直接关系到双方之间的亲疏、了解程度、尊重与否及个人修养等。一个得体的称呼,会令彼此如沐春风,为以后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否则,会令对方心里不悦,影响到彼此的关系。
一、常用的称呼
1、社交、工作场合中常用的称呼
在工作岗位上,人们彼此之间的称呼是有其特殊性的。它的总的要求,是要庄重、正式、规范。
1)、职务性称呼 就高不就低。
一般在较为正式的官方活动、政府活动、公司活动、学术性活动中使用。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而且要就高不就低。这种称呼,具体来说分三种情况: a)、只称职务。如:董事长、总经理等。
b)、职务前加姓氏。如:王总经理、张主任、刘校长等。c)、职务前加上姓名。适合于极为正式的场合。如:×××市长等。2)、职称性称呼
对于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可用职称相称。a)、仅称职称。如:教授、律师、工程师等
b)、在职称前加姓氏。如:龙主编、常律师、叶工程师。
C)、在职称前加姓名。适合于正式的场合。如:杨振宁教授、谢玉清研究员等。3)、学衔性称呼
这种称呼,增加被称者的权威性,同时有助于增加现场的学术气氛。有四种情况: a)、仅称学衔。“博士” b)、加姓氏。刘博士 c)、加姓名。刘选博士
d)、将学衔具体化,说明其所属学科,并在后面加上姓名。如:法学博士刘选。这种称呼最正式。4)、行业性称呼
在工作中,按行业称呼。可以直接以职业作为称呼,如:老师、教练、会计、医生等。
在一般情况下,此类称呼前,均可加上姓氏或者姓名。如:刘老师、于教练、王会计等。5)、泛尊称
就是对社会各界人士在一般较为广泛的社交中,都可以使用的。如:小姐、女士、夫人、太太。未婚者称“小姐”,已婚者或不明其婚否称“女士”。男的叫“先生”。不分男女叫同志。
2、生活中的称呼
生活中的称呼应当亲切、自然、准确、合理。对亲属的称呼:
①对自己亲属的称呼。与外人交谈时,对自己亲属,应采用谦称。②对他人的亲属的称呼,要采用敬称。对朋友、熟人的称呼:
①敬称。对任何朋友、熟人,都可以人称代词“你”、“您”相称。对长辈、平辈,可称其为“您”;对待晚辈,可称为“你”。对有身份的人或年纪大的人,应称“先生”。对文艺界、教育界以及有成就、有身份的人,称“老师”。对德高望重的人,称“公”或“老”。如“秦公”“谢老”。被尊称的人名字是双音,将双名中的头一个字加在“老”之前,如称周培公先生为“培老”。
②姓名的称呼。平辈的朋友,熟人,彼此之间可以直呼其姓名,如“王迎”,“李香”;长辈对晚辈也可以这样做,但晚辈对长辈却不能这样。为表示亲切,可免呼其名,在被呼者的姓前加上“老”,“大”或“小”字相称,如“老马”,“大李”,“小杜”。对关系极为亲密的同性的朋友、熟人,可不称其姓,直呼其名,如“晓龙”等;但不可对异性这样称呼只有其家人或恋人才允许这样称呼。
③亲近的称呼。对于邻居、至交,可用令人感到信任、亲切的称呼,如“爷爷”“奶奶”“大爷”“大妈”“叔叔”“阿姨”等类似血缘关系的称呼。也可以在这类称呼前加上姓氏,如“毛爷爷”等。
对一般(普通)人的称呼:
对一面之交、关系普通的人,可视情况采取下列称呼。同志;先生;女士;小姐;夫人;太太等;
3、外交中的称呼
国际交往中,因为国情、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称呼就显得千差万别。一是要掌握一般性规律,二是要注意国别差异。
一般都可以称小姐、女士、夫人、先生。还有称其职务和对地位较高者称“阁下”的。如“市长先生”“大使阁下”。对军界人士,称军衔。“将军”“上校”“上尉”“元帅”。对宗教人士,称呼其神职。如“牧师”“神父”“传教士”。教授、法官、律师、医生、博士,因为他们在社会中很受尊重,可以直接作为称呼。
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讲英语的国家里,姓名一般有两个部分构成,通常名字在前,姓氏在后。如“理查德·尼克松”。女子结婚后,通常她的姓名由本名与夫姓组成。如“玛格丽特·撒切尔”,玛格丽特为本名,后面为夫姓。有些英美人的姓名前会冠以“小”字,如:“小乔治·威廉斯”,这个小字与年龄无关,而是表示他沿用了父名或父辈之名。这些国家,一般称其姓,并加上先生、小姐、女士、夫人。对于关系密切的,不论辈份可以直呼其名而不称姓。
俄罗斯人的姓名有本名,父名和姓氏三个部分。妇女的姓名婚前使用父姓,婚后用夫姓,本名和父名通常不变。在俄罗斯,一般的口头称呼只采用姓或本名。
日本人的姓名排列和我们一样,不同的是姓名字数较多。日本妇女婚前使用父姓,婚后使用夫姓,本名不变。
二、称呼禁忌
1、使用错误的称呼。
主要在于粗心大意,用心不专。常见的错误称呼有两种:
(1)误读,误读也就是念错姓名。如“仇(qiu)”、“查(zha)”、“盖(ge)”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不认识的字,事先要有所准备;如果是临时遇到,就要谦虚请教。(2)误会,主要指对被称呼者的年纪、辈份、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作出了错误判断。比如,将未婚妇女称为“夫人”,就属于误会。相对年轻的女性,都可以称为“小姐”,这样对方也乐意听。
2、使用过时的称呼。
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一旦时过境迁,若再采用,难免贻笑大方。在我国古代,对官员称为“老爷”、“大人”。若将它们全盘照搬进现代生活里来,就会显得滑稽可笑,不伦不类。
3、使用不通行的称呼。
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北京人爱称人为“师傅”,山东人爱称人为“伙计”,中国人把配偶、孩子经常称为“爱人”、“小鬼”。但是,在南方人听来,“师傅”等于“出家人”,“伙计”肯定是“打工仔”。而外国人则将“爱人”理解为进行“婚外恋”的“第三者”,将“小鬼”理 解为“鬼怪”、“精灵”,可见这是“南辕北辙”,误会太大了。
4、使用庸俗低级的称呼。
在人际交往中,有些称呼在正式场合切勿使用。
“哥们儿”、“姐们儿”、“磁器”、“死党”、“铁哥们儿”,等等一类的称呼,就显得庸俗低级,档次不高。它们听起来令人肉麻不堪,而且带有明显的黑社会人员的风格。逢人便称“老板”,也显得不伦不类。
5、用绰号作为称呼。
对于关系一般者,切勿自作主张给对方起绰号,更不能随意以道听途说来的对方的绰号去称呼对方,还要注意,不要随便拿别人的姓名乱开玩笑。如:拐子、秃子、罗锅、四眼、傻大个、麻杆儿等更不能说出。另外,还要注意,不要随便拿别人的姓名乱开玩笑。要尊重一个人,必须首先学会去尊重他的姓名。每一个正常人,都极为看重本人的姓名,对此,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牢记。
第二节 介绍礼仪
“第一印象是黄金”。介绍礼仪是礼仪中的基本、也是很重要的内容。从礼仪的角度来讲,介绍可以分为:
第一类,自我介绍,也就是说明个人的情况。
第二类,为他人做介绍,你作为第三方出面为不相识的双方做介绍。
一、自我介绍礼仪(介绍自己)
1、自我介绍的时间
自我介绍的时间应该限制在一分钟或者半分钟左右。
2、介绍自己时的顺序
介绍的标准化顺序就是地位低的人先做介绍:主人应该首先向客人做介绍;长辈和晚辈在一块儿,晚辈先做介绍;男士和女士在一块儿,男士先做介绍。
3、自我介绍的内容
一般情况下,自我介绍可以分为三种模式。1)、寒暄式,又叫应酬式。
它的内容就一项,就是你的姓名。小姐你怎么称呼,你好,我叫×××,完了。2)、公务式(商务式)
这是我们在日常交往和工作中遇到最多的介绍的内容。就是在工作之中在正式场合做的介绍,一般而论,公务式自我介绍需要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要素:单位;部门;职务;姓名。
3)、社交式自我介绍
就是在非公务的私人交往中使用的,大体上有这么几个内容:姓名;职业;籍贯;爱好;自己跟交往对象双方所共同认识的人。实际上就是找彼此之间关系的共同点。血缘、亲缘、同学、朋友、师生等关系。
二、为他人介绍(介绍他人)
又叫第三方介绍,即自己作为第三者,替不相识的双方做介绍。要考虑的问题,大概有这么几个。
1、介绍人
不同场合有不同的礼仪规范。
①、家庭聚会:应该是女主人充当介绍人。
②、公务活动:由办公室主任、秘书、前台接待、礼仪先生、礼仪小姐、公关人员等专门人士;双方的熟人;本单位职务最高者做介绍。
2、介绍的顺序
介绍他人的一般规则:尊者居后。就是把双方之中地位较低的一方首先介绍给地位较高的一方。“尊者有优先知情权”。具体来说: 介绍晚辈和长辈,一般要先介绍晚辈。介绍上级和下级,一般要先介绍下级。介绍主人和客人,一般要先介绍主人。介绍老师和学生,先介绍学生。介绍男士和女士,先介绍男士。
3、介绍的内容
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
1)、社交式: 类似于自我介绍时的应酬式,介绍名字就够了。
2)、公务式: 它是在正式场合的介绍,要求说明单位、部门、职务、姓名。
如果在替双方介绍时,双方都不只一人,这时候,我应该先介绍谁呢?这是替别人介绍时一种特殊情况,我们称为集体介绍。
三、集体介绍
集体介绍一般分两种情况:
1、一种情况是两个集体,双方都不止一个人。还是要遵守我们讲的原则:把地位低的一方先介绍地位高的一方。而介绍到其中一方的时候,顺序就应该是自高而低。
2、集体和个人(一边是一个人,另一边是许多人)。“把个人介绍给集体,”少数服从多数嘛。
第三节 电话礼仪
1876年,“电话之父”——贝尔发明了电话。之后,电讯事业逐渐发展起来,如今,电话已经非常普遍了,它已经成为人们交流信息、联络情感的不可缺少的一个工具。而电话的使用,直接反映出电话使用者的素质。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遇到过这样的事:睡梦中被无关紧要的电话吵醒;公共场所大声讲电话的人; 会场上,电话铃声此起彼伏,甚至连发言的人也要接听电话,让所有人等候;电话拨通后,听到:“喂,喂,找哪个?”“你是谁?”“有什么事儿?” ……
由此可见,电话礼仪,有很多人还是不懂。那么,电话礼仪都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电话基本礼仪
表情:要面带微笑
拿起电话,你就应该面带微笑。也许你会问:“对方又看不到,干吗要注意表情?”但是,你知道吗?笑是可以通过声音来感觉到的,你的微笑、你喜悦的心情会传给对方、感染对方。因此,你要像对方就在你面前一样,带着微笑讲电话。
姿态:要保持端正
通话过程中,应该保持端正的姿势,身体挺直,不要东倒西歪,驼着背、弯着腰,这样的话,对方听到你的声音就是懒散的、无精打采的。因此打电话时,尽可能注意自己的姿势。
声音:要清晰柔和
在某种意义上,声音是人的第二外貌。通话时,声音应当清晰悦耳,温和有礼,吐字准确,语速适中,语气亲切、自然。讲话声音不要太大,让对方听得清楚就可以了。也不要矫揉造作,装腔作调,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
中途:避免做其他事
打电话时,如果你中途离开或者做其他的事情,如:与其他人说话;吃东西;看书报;听音乐等,都是极不礼貌的行为。如果这时你确实有一件非常紧急的事情需要处理,你应该向对方道歉,并说明原因,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不要让人久等。如果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你应该向对方道歉,然后另约时间再打过去。但这种情况最好不要发生。
二、打电话礼仪
1、时间选择 ——时间适宜。
①、休息时间别给人家打电话。除非万不得已,晚上10点之后,早上7点之前,没有什么重大的急事别打电话。
②、就餐的时间别打电话。
③、节假日不是重大事端不要打电话。尽量不要占用对方的节假日,你给对方一个休息的时间。
④、注意时差如果是打给国外,你还要注意时差的问题。
2、注意空间选择
任何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不会在公众场所打电话的。什么影剧院,会议中心啊,餐厅啊,商场啊等地方。
3、注意通话的长度。
通话时间宜短不宜长,电话礼仪有一个规则,叫做电话三分钟原则。就是通话的时间尽量控制在三分钟之内。长话短说,废话不说。
4、通话内容:
有所准备。通话之前应该核对对方的电话号码、公司或单位的名称及接话人姓名。写出通话要点及询问要点,准备好纸和笔以及必要的资料和文件。
注意礼节。接通电话后,应主动友好,自报一下家门和证实一下对方的身份。打电话要坚持用“您好”开头、“请”字在中,“谢谢”收尾,态度温文而雅。
5、终止电话
打电话谁先挂呢?社交礼仪的标准化做法,地位高者先挂。不宜“越位”抢先。不可只管自己讲完就挂断电话,那是一种非常没有教养的表现。
三、接电话的礼仪
1、迅速接听
接电话首先应做到迅速接听,力争在铃响三次之前就拿起话筒,我们强调铃响不过三声,避免让打电话的人焦急不安或不愉快。
2、认真倾听并作出相应回答
接电话时,一定要认真倾听,不要随便打断对方讲话,要搞清楚对方来电的目的,尽可能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回答。当然,认真倾听,并不是完全不出声,还要注意呼应对方,比如:用 “嗯”、“好的”、“知道了”等短语作为呼应,让对方感觉到你确实在认真地听。
3、复述来电的重要内容
通话完毕之前,对对方所讲的重要内容可作必要的重复,比方说重要的时间、地点、电话等重要内容重新核实一下,防止自己记录或理解出现差错。
4、认真做好电话记录
自己的电话,也许因为事务繁忙而把电话的事情给忘了;也许因为时间的关系电话内容记不准确了等。因此,认真做好电话记录是必要的。
如果是自己同事的电话,应热忱、迅速地帮对方找同事来接电话。如果对方要找的同事不在,不能只一声说“他不在”,“啪”就把电话挂了。如果对方愿意,可代为转达电话内容,也要真准确地做好记录。代接代转电话时,要注意及时传达、尊重隐私。永远不要对打来的电话说:我不知道!
5、真诚地致谢
最后的道谢也是基本的礼仪。来者是客,以客为尊,电话交谈完毕时,应尽量让对方结束通话,向他们道谢和祝福,等对方放下话筒后,再轻轻地放下电话,以示尊重。
第四节 空间礼仪
人们常常说:距离产生美。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人人都需要一个属于自己小“天地”,不愿意别人进入。哪怕是最亲密的人,有时也不愿意被打扰。所以电影电视中常常出现这样的语言:“请让我一个人呆着。”“我想一个人呆一会
儿。”……等等。有了空间的距离,人才更能体现尊严。
那么,一般情况下,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应当怎样确定呢?根据美国人类学家、心理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的观点,空间距离可分为:
亲密距离——45cm以内,多半属于情侣、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或知心朋友之间的交往距离。此距离属敏感领域,不要轻易地采用。关系一般人,尤其是关系一般的异性是绝对不应该进入这一空间的,否则就是对他人的侵犯。
私人距离——一般在45-120cm之间,伸手可以握到对方的手,但不易接触到对方的身体。这是较熟悉的人交往的距离。适用于日常工作、生活场所和一般聚会场所与同学、老师、同事、邻居、熟人等交往。
社交距离——大约在120-360cm之间。适合于礼节上较正式的交往关系。适合办公室交谈、商务洽谈、招聘时的面谈、学生的论文答辩等。与没有过多交往的人打交道可采用此距离。
公众距离——大于360cm的空间距离。这是一个几乎能容纳一切人的空间,人际沟通减少,很难直接进行交谈。
当然,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不是绝对的。实际上,影响交往空间距离的的因素很多,文化背景不一样;生活习俗不一样;年龄、性别不一样;所处地位不一样;对空间距离的理解和需要就会不一样;甚至同一个人,由于情绪状态不同、交往环境不同,与人交往的空间距离也会不同。因此,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握好距离的分寸。
记住:亲切不等于零距离。没有距离,就没有朋友。
第五节
握手礼仪
握手礼通常是用来表示欢迎、欢送、见面、相会、告辞,表示祝贺、感谢、慰问,表示和好、合作时使用的礼节。
一、握手的顺序(尊者决定;但主宾相见例外)
一般情况下:长辈和晚辈握手,长辈先伸手; 上级和下级握手,上级先伸手。如果需要和多人握手,握手时要讲究先后次序,由尊而卑,即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长辈再晚辈,先老师后学生,先女士后男士,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上级后下级。
交际时如果人数较多,可以只跟相近的几个人握手,向其他人点头示意,或微微鞠躬就行。为了避免尴尬场面发生,在主动和人握手之前,应想一想自己是否受对方欢迎,如果已
察觉对方没有要握手的意思,点头致意就行了。
在公务场合,握手时伸手的先后次序主要取决于职位、身份。而在社交、休闲场合,它主要取决于年龄、性别、婚否。但主人和客人握手比较特殊。按照社交礼仪的规矩,当客人到来之时,主人先伸手,这表示欢迎;当客人走的时候,应该客人先伸手,意思是再见。如果主人先伸手了,就是逐客之意。
二、握手的正确方法
上身微微前倾,两足立正,双方伸出右手,彼此之间保持一步左右的距离,双方握着对方的手掌,上下晃动两到三下,(握手的时间3-5秒为宜),并且适当用力,左手贴着大腿外側自然下垂。
一般来讲,地位低的人迎向地位高的人。两个人同时迎向对方也行。
三、握手的典型样式 1)、支配式握手
掌心向下握住对方的手。这种人一般来说,办事果断、高度自信,凡事一经自己决定,就很难改变观点,作风不大民主。2)、谦恭式握手
也叫“乞讨式”握手、顺从型握手。即用掌心向上或左上的手势与对方握手。这种人往往性格软弱,处于被动、劣势地位,这种人处世比较民主、谦和、平易近人,对对方比较尊重、敬仰,甚至有几分畏惧。这种人往往容易改变自己的看法,不固执,愿意受对方支配。3)、双握式握手
用右手紧握对方右手的同时,再用左手加握对方的手背、前臂、上臂或肩部。使用这种握手样式的人是在表达一种热情真挚、诚实可靠,显得自己对对方的信赖和友谊。从手背开始,对对方加握部位越高,其热情友好的程度显得就越高。4)、“死鱼”式
伸出一只无任何力度、质感,不显任何信息的手,给人的感觉好像握住一条三伏天腐烂的死鱼。这种人不是生性懦弱,就是对人冷淡无情、消极傲慢。5)、捏手指式
不是虎口相触对握,而是有意无意地只握住对方的几个手指或手指尖部。女性与男性握手时,为了表示自己的矜持与稳重,常常使用。男的只需要轻轻握一下女方的四指就可以了。如果同性之间这样握手,就显得有几分冷淡与生疏。
6)、抠(扣)手心式
两手相握之后,不是很快松开,而是双手掌相互缓缓滑离,让手指在对方手心适当停留。但一般只见于恋人、情人之间,或心有灵犀的好朋友之间。
四、握手禁忌
我们在行握手礼时应努力做到合乎规范,避免违犯下述失礼的禁忌。
1)不要用左手相握,尤其是和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时要牢记,因为在他们看来左手是不干净的。
2)在和基督教信徒交往时,要避免两人握手时与另外两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状,这种形状类似十字架,在他们眼里这是很不吉利的。握手呀、干杯、祝酒呀等都忌讳出现十字的。
3)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墨镜、帽子,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握手,才是被允许的。与人握手,把帽子摘掉,表示一种友善;戴太阳镜,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
4)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或拿着东西。
5)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或长篇大论、点头哈腰,过分客套。
6)不要在握手时仅仅握住对方的手指尖,好像有意与对方保持距离。正确的做法,是握住整个手掌。即使对异性也应这样。
7)不要在握手时把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个没完。
8)忌讳与异性握手时用双手。男同志呢,人家女同志先伸手吧,热情越位了,过犹不及,两只手上去,做一个汉堡包,把人家夹在中间,有点占人家便宜之嫌;女同志这样做,有点不自尊。
9)在任何情况下,最好都不要拒绝与别人握手,否则是失身份的。你和人交往,握握手,并不等于完全接受他,完全认可他,这是一种礼仪应酬的表现,可以这样说,拒绝和别人握手的人,是没有教养的人。即使有手疾或汗湿、弄脏了,也要和对方说一下“对不起,我的手现在不方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五、其它见面礼节
1、拱手礼(作揖)
拱手礼实际上就是抱拳作揖。在古代与现代的握手有同等的意义。拱手礼的基本要求: 右手半握拳,然后用左手在胸前扶住右手,在眼睛注视对方的同时,相拱的手向着对方自下而上、自内而外轻轻摇动两、三下。为了向对方表示尊敬,可将双手向上抬,达到与额同高。
2、合十礼
合十礼的主要要求: 端立、欠身、低头、双手相合、指尖向上、停于胸前
3、鞠躬礼
起源于中国先秦时代,现在主要流行的区域是在我国的东北方,还有日本、朝鲜、韩国。运用最多的是日本人,日本百货商店、旅馆、饭店的服务人员,平均每天每人要向顾客鞠躬近一千个,一个女电梯员称,她平均每天要向乘客鞠躬2560次。日本人即使在电话里与人问安和道别、承诺、请求时,也会不自觉的鞠躬。
鞠躬礼要求:立正、脱帽、双手垂放、仪态端庄、凝重。
鞠躬礼场合:演员谢幕、讲演和领奖、举行婚礼、悼念活动、接见外宾、见面相识(当你被介绍给多人时,我们多以鞠躬表示友好)。
鞠躬礼的三项礼仪准则:受鞠躬应还以鞠躬礼;地位较低的人要先鞠躬;地位较低的人鞠躬要相对深一些。
4、拥抱礼
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在欧美国家,拥抱礼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和道别礼。拥抱的正确动作是:
1)、两人在相距20厘米相对而立。
2)、右手扶住对方的左后肩,左手扶住对方的右后腰。
3)、各自都按自己的方位,两人头部及上身都向左相互拥抱,礼节性的拥抱可到此为止。如果是为了表达较为亲近的情感,更为亲密的关系,在保持原手位不变的情况下,双方还应接着向右拥抱,再向左拥抱,才算礼毕。
第六节 名片礼仪
名片是现代人,人人皆应具备的、社交的通行证和交往的联谊卡,是一种自我介绍信的
形式。
一、名片的功能
1、自我介绍
2.、方便联系:名片上最重要的资讯,就是个人联系方式、办公地点、通信地址、邮编、移动电话、办公室电话等,方便与人联系。
3、替代短信:比较忙的时候,可以在自己名片的某一个约定俗成的位置写一句短语、写个单词等等,起到替代短信的作用。
4、充当礼单:在礼品包装盒里放一张名片送礼者的名片。
5、留言:有时侯你去拜访一个人,他不在,可以留一张名片,谁来过,一清二楚。
二、如何索取名片
在一般的社交场合中,最好别找人家要,如果确实有必要,索要名片有下面几个办法是比较有效的。
交易法:就是把自己的名片首先递给对方,古人讲,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所以你把名片递给对方,“非常高兴认识你,这是我的名片,请多指教”。来而不往非礼也,他一般会回赠你一张名片。
明示法:即明确表示。如果你跟对方比较熟,你担心他联系方式有变动,想要他的名片,可以明说。“老王,好久不见,我们交换一下名片吧,以后方便联系。”
谦恭法:如果你跟长辈,跟名人,跟有地位的人交往,你可以采用谦恭法去索取名片,比如:“×××教授,以后该如何向你请教?。”言下之意,请给我一张名片,这话说得比较委婉。
三、如何递送名片
当我们把名片递给别人的时候有这么几个细节要注意:
1、尊卑有序 地位低的人首先把名片递给地位高的人。
规则顺序:正规:职位高低;非正规:由近而远;顺时针方向
地位低的人要首先把名片递给地位高的人,比如男士先递给女士,晚辈先递给长辈,下级先递给上级,主人先递给客人等。
如果你需要递名片的人不只一个人怎么办,正规的做法,按照职务高低进行。非正规的做法又有两个,一是由近而远,不能跳跃式;二是按顺时针方向进行。
2、递送方法:正前方,拿两个上角;用双手或右手,不用左手
四、如何接受名片
起身迎接:把手里的事放下来起身去迎接,你对名片的重视实际上就是对名片的主人的
重视。
表示谢意:人家给你名片,那是尊重你,你要表示谢意。
回敬对方:你拿到对方的名片之后,一定要记住及时地回赠对方一张自己的名片。名片用完了或者名片没有带,要给人家说明并致歉。
一定要看:接过名片一定要看,以表示对交往对象的重视。如果发现对方有重要的头衔不妨念出来。
收藏到位:把对方的名片拿过来之后放在自己的名片包里,放在上衣口袋里,放在办公室的抽屉里,给别人一个非常妥贴非常被重视的感觉。最忌讳当场交换名片之后把名片放在桌子上或其他地方,甚至在名片上面压上东西。
五、名片使用三注意
商务交往中,名片使用要注意三点。
1、名片不要任意涂改
名片就是一个人的脸面,不能在上面乱涂乱改。比如把130划掉,改成139。尤其和外商打交道,宁肯不给名片,也不要给他一张涂改过的名片,否则会破坏你的形象。
2、商务交往不提供私宅电话
商务交往中,提供的名片一般是办公室电话。不提供私宅电话。
3、不印两个以上的头衔
如果你头衔比较多,应该印
一、两个最重要的。如果弄一大堆头衔的话,会给人一种炫耀、不真实甚至蒙人的感觉。
第二篇:交际交往礼仪作业
交际交往礼仪
一、判断题
1、在社交场合,“兄弟”、“哥们”等称呼可以随时使用。
2、在社交活动中,对异性朋友,若关系极为亲密,则可以不称其姓,直呼其名。
3、接过名片,首先要仔细看看。
4、可以在名片上印制各种各样的图案、花纹等。
5、年长者与年幼者握手,应由年长者首先伸出手来。
6、不要用左手与他人握手。
二、简答题
1、根据社交礼仪的规范,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应当注意那些原则?
2、握手时应加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3、简述称呼的主要禁忌。
4、如何把握自我介绍的分寸?
5、简述名片的主要用途。
三、应用题
在社交场合,为他人作介绍时,一般有哪几种顺序?
第三篇:工作交往的基本礼仪
如果你换了一个部门,或者开始了全新的工作,可不要不切实际地以为别人都能记着你是谁,在什么地方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确保你们赖以联系的电子邮件或者便笺上能够明确说明你的姓名、职务和联系电话。工作须知如果你初到一个新公司,既没有什么正式的就职安排,也没有人力资源部的人员告诉你一些“工作须知”,那你就应该亲自向部门上层询问,了解关于以下一些问题的章程安排:有关使用私人电话与电子邮箱的限制;上下班时间;安全措施;着装要求(例如,该公司是否有“随意着装日”;男士是否必须每天穿着西装;女士是否可以穿着长裤);办公用具和文具的使用;其他与你的工作职务有关的工作须知。你应该做的:向大家进行自我介绍。将下级职员介绍给上级。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你好”或“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自我介绍中应包括:你是谁、做什么工作、从哪个公司来等信息。无论男女,在办公场合都应该站着进行自我介绍。握手直接有力,掌心相对。握手时跨步向前,主动向对方伸出手。在相互介绍的时候重复对方的姓名,在随后的交谈中再重复一到两次。确保你的电子邮件地址和便笺当中写有你的全名、职务和联系电话,以便当你换了新工作或新部门的时候可保持联系。新到一个公司后,向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询问工作须知。你不应该做的:总是以为会有人来把你介绍给大家。忘了客户与供应商应该受与上级一样的待遇。相互介绍的时候只是说一句“嗨!”在自我介绍的时候使用礼貌称谓。在社交场合相互介绍时,还以为年长的女士会站起身来。握手的时候手掌向下或者向上。抓着别人的手握个不停———最多三下握手就够了!相互介绍以后不停地使用对方的名字,几乎每一句的结尾都要重复使用。以为自己不说别人也会记着你是谁、你做什么工作。等着别人来跟你说明工作须知———了解这些信息是你自己的责任!
第四篇:交际交往中的礼仪重点
●位置:首页→专家专栏→金正昆 第二讲 交际交往中的礼仪重点 培训 VCD8 元/盘 金正昆:第二讲 金正昆
第二讲 交际交往中的礼仪重点
作者:金正昆 人气: 1733 金正昆
摆正位置,第一节 摆正位置,端正态度
(一)摆正位置,端正态度 摆正位置,
学习礼仪首先要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如你到国外,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是按照自己国家的规矩办,还是按照所在国的规矩 办?除此以外,还有人的因素,譬如说我是主人,我会强调主随客便,尊重客人,但如果我是客人,我也会强调客随主便。人际 关系是互动的,需要你摆正位置,端正态度。
举例
如果你有外事经验的话,你会知道西方人有一个特点:在商务交往中,社交场合喜欢送小礼物,注意“小礼物”这个词,因为 在国际社会,尤其市场经济国家,在接受礼物方面有比较严格的规定,收受礼品超过一定价格就有贪污受贿之嫌,例如在美国送 礼价格超过 100 美金,收礼人就必须上交,否则一旦被举报,就会被撤职。
此外,西方人很重视礼物的包装,并且必须当面打开礼物。有国际经验的人都知道包装意味着郑重其事,当面打开包装表示 欣赏和喜欢。如果西方人送给你的礼品带着包装,而你没有当面打开,就等于不重视别人,会让对方感到非常不愉快。正确的接 送礼物其实就是个摆正位置、端正态度的问题,只有做到摆正位置,端正态度,才能在国际交往中游刃有余。
交谈包括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说什么的问题,即内容问题,语为心声,你不能信口雌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说,即形式问题,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听者而言,有截然不同的感受。一般而言,交谈有四忌。
(二)交谈的禁忌
1 忌打断对方
双方交谈时,上级可以打断下级,长辈可以打断晚辈,平等身份的人是没有权力打断对方谈话的。万一你与对方同时开口说 话,你应该说“您请”,让对方先说。
2 忌补充对方
有些人好为人师,总想显得知道得比对方多,比对方技高一筹。出现这一问题,实际上是没有摆正位置,因为人们站在不同 角度,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会产生很大的差异。譬如你说北京降温了,对方马上告诉你哈尔滨还下大雪了。当然如果谈话双方身份平等,彼此熟悉,有时候适当补充对方的谈话也并无大碍,但是在谈判桌上绝不能互相补充。
3 忌纠正对方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考虑同一问题,得出的结论未必一致。一个真正有教 养的人,是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尊重别人就是要尊重对方的选择。除了大是大非的问题必须旗帜鲜明地回答
外,人际交往中的一 般性问题不随便与对方论争是或不是,不要随便去判断,因为对或错是相对的,有些问题很难说清谁对谁错。
举例
美国人吃螃蟹习惯吃钳子,其余部分都不要,而中国人习惯吃黄吃膏,此时你就不能说“你真傻,吃螃蟹应该吃黄吃膏”。
在中国,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反对,但在有些国家,如马其顿、保加利亚、尼泊尔,则正好相反,点头表示反对,摇头
表示同意。
所以请大家记住一个社交的原则:从心理上接受别人。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不一样,职业背景不一样,考虑的问题也不相同,所谓做人必须宽容,不要把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随便强加于人。
4 忌质疑对方
对别人说的话不随便表示怀疑。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质疑对方并非不行,但是不能写在脸上,这点很重要。如果不注意,就容易带来麻烦。质疑对方,实际是对其尊严的挑衅,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人际交往中,这样的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第二节 交际三要素
(一)交际三要素
1 沟通
所谓沟通就是相互理解,它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你知道别人不知道,二是别人知道你不知道。仅有你知道,别人不知 道是没用的。
2 认知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在正式场合中,很多事物都有其一定的规则。如果你对这些规则没有认知,就会闹笑话。如 喝干白可以加冰块,喝干红什么都不加,如果你喝干红加冰块,就失礼了。喝咖啡时不能乱用调羹,调羹的用途有二,一是加了 牛奶、糖块搅一搅,二是觉得咖啡特别烫,搅一搅降温。如果你将调羹用于其他用途,例如拿着调羹搅着喝,就说明你不懂规矩。
对规矩认知不足,不仅有损你的个人形象,也有损你所代表的企业形象。
3 互动
所谓互动,就是要获得对方的反馈,产生结果。譬如中国人有时候喜欢客气,请人吃饭准备了很多好吃的,却说饭做得不好,请多包涵。实际上是想获得别人的赞扬。但是由于存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有时候互动也会出现问题。北京人打招呼喜欢问“吃 了吗”,但是如果跟外国人打招呼,还问“吃了吗”,他就听不懂了。所以有经验的翻译一律将“吃了吗”翻译成“你好”,否则外国人 会回答吃了或没吃。
(二)餐桌五忌
1 吸烟
公共场合不应该吸烟。与外人打交道时,特别是有女性、长者在场时不应该吸烟,这是一种教养。不吸烟是一个人在餐桌上 的基本教养。
2 给他人夹菜
在社交场合,应该做到让菜不夹菜。当你和外人共同进餐时,不要随便给别人夹菜,因为你并不知道对方爱吃什么,不爱吃 什么,而且按照常识,你夹的菜,他都必须吃,
,这样,就会使对方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3 劝酒
在餐桌上应该做到助酒不劝酒。国内很多人吃饭时讲究喝一杯,喜欢劝酒,于是在酒桌上耗去了很多时间。交往需要摆正自
己的位置,以对方为中心,是否喝酒,应尊重对方的意愿。
4 整理服饰
不应在餐桌上整理服饰。尤其是在国际交往中,女士如分不清内外,在餐桌上整理服饰,拿出小镜子补妆,就会引起麻烦了。这种行为,首先说明你缺少自尊,而且还会被西方人误认为你是揽客的妓女。
5 吃东西发出声音
吃东西时不应发出声音,这一点主要适用于国际交往。在西方人看来,吃东西发出声音是猪的基本特征。
(三)正式场合自我修饰的注意事项
1 包与鞋的颜色一致
无论是男士还是女士,出席重要场合,包与皮鞋的颜色应该一致。这是常识,你不能脚穿白皮鞋,手拿咖啡色手袋。另外你 包里装的东西也是有讲究的,譬如女孩子一般应在包里放一双备用丝袜。
2 女士发型要时尚得体
女士的发型是否时尚得体,反映了其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以及个人生活是否幸福。一个有经济能力、社会地位,生活幸福的 女人,肯定注意她的发型。男士对女士的第一印象就是发型。
3 女士化妆要清新自然
在社交场合,女士不化妆就是不尊重自己,不尊重别人。与此同时还要强调会化妆,如果不会化妆,反倒画虎不成反类犬,
所以女士一定要学会化妆,并在社交场合保持清新自然的妆容。
4 男士腰上不挂任何物品
在重要场合,男士腰上不能挂任何物品。平常,男士腰间挂手机、瑞士军刀或其他物品也未尝不可,但在重要场合,就有失 身份了。
本讲小结
在交际交往中首先要摆正位置、端正态度,也就是准确定位自己的问题。只有在每一次交际交往中准确定位自己,才能做到 言行适当;其次,要灵活运用沟通、认知、互动三要素,提高你的交际交往效率;最后,在交际交往场合,形象很重要,一定要 掌握正确的自我修饰方法。
交谈是交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沟通方式。掌握交谈四忌——忌打断对方、忌补充对方、忌纠正对方、忌质疑对方——是进行 有效交谈的前提。宴请是交际交往的常用形式,在出席宴会时,一定要避免餐桌五忌——吸烟、给他人夹菜、劝酒、整理服饰、吃东西发出声音。
谨记以上要点,有助于树立你的良好形象,增加你的成功砝码!
【课程意义】 课程意义】
交际礼仪体现个人职业素养,对现代职业人士而言,拥有丰富的礼仪知识,以及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应用不同的交际技巧,往往会令事业如鱼得水。但交际场合中事事合乎礼仪,处处表现得体着实不易
。本课程将通过交往艺术与沟通技巧、交际交往中的礼仪重点、交际交往中的礼仪互动、交际交往中的礼仪理念、服务与接待 礼仪、公关社交礼仪等内容,全面展示现代交际礼仪与交往艺术的精华所在,从而为职业人士打造个人交际魅力提供有效的指导
以上内容摘自礼仪专家金正昆教授商务礼仪系列课程,欢迎选购 以上内容摘自礼仪专家金正昆教授商务礼仪系列课程,欢迎选购。金正昆教授商务礼仪系列课程
第五篇:交际交往中的礼仪重点
(一)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学习礼仪首先要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如你到国外,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是按照自己国家的规矩办,还是按照所在国的规矩办?除此以外,还有人的因素,譬如说我是主人,我会强调主随客便,尊重客人,但如果我是客人,我也会强调客随主便。人际关系是互动的,需要你摆正位置,端正态度。举例如果你有外事经验的话,你会知道西方人有一个特点:在商务交往中,社交场合喜欢送小礼物,注意“小礼物”这个词,因为在国际社会,尤其市场经济国家,在接受礼物方面有比较严格的规定,收受礼品超过一定价格就有贪污受贿之嫌,例如在美国送礼价格超过100美金,收礼人就必须上交,否则一旦被举报,就会被撤职。此外,西方人很重视礼物的包装,并且必须当面打开礼物。有国际经验的人都知道包装意味着郑重其事,当面打开包装表示欣赏和喜欢。如果西方人送给你的礼品带着包装,而你没有当面打开,就等于不重视别人,会让对方感到非常不愉快。正确的接送礼物其实就是个摆正位置、端正态度的问题,只有做到摆正位置,端正态度,才能在国际交往中游刃有余。交谈包括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说什么的问题,即内容问题,语为心声,你不能信口雌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说,即形式问题,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听者而言,有截然不同的感受。一般而言,交谈有四忌。
(二)交谈的禁忌1 忌打断对方双方交谈时,上级可以打断下级,长辈可以打断晚辈,平等身份的人是没有权力打断对方谈话的。万一你与对方同时开口说话,你应该说“您请”,让对方先说。2 忌补充对方有些人好为人师,总想显得知道得比对方多,比对方技高一筹。出现这一问题,实际上是没有摆正位置,因为人们站在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会产生很大的差异。譬如你说北京降温了,对方马上告诉你哈尔滨还下大雪了。当然如果谈话双方身份平等,彼此熟悉,有时候适当补充对方的谈话也并无大碍,但是在谈判桌上绝不能互相补充。3 忌纠正对方“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考虑同一问题,得出的结论未必一致。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是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尊重别人就是要尊重对方的选择。除了大是大非的问题必须旗帜鲜明地回答外,人际交往中的一般性问题不随便与对方论争是或不是,不要随便去判断,因为对或错是相对的,有些问题很难说清谁对谁错。举例美国人吃螃蟹习惯吃钳子,其余部分都不要,而中国人习惯吃黄吃膏,此时你就不能说“你真傻,吃螃蟹应该吃黄吃膏”。在中国,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反对,但在有些国家,如马其顿、保加利亚、尼泊尔,则正好相反,点头表示反对,摇头表示同意。所以请大家记住一个社交的原则:从心理上接受别人。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不一样,职业背景不一样,考虑的问题也不相同,所谓做人必须宽容,不要把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随便强加于人。4 忌质疑对方对别人说的话不随便表示怀疑。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质疑对方并非不行,但是不能写在脸上,这点很重要。如果不注意,就容易带来麻烦。质疑对方,实际是对其尊严的挑衅,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人际交往中,这样的问题值得高度关注。来源:青岛时尚生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