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纽伦堡大审判影评
情理与法律
看《纽伦堡大审判》,一部启发人思维、让人深思的电影。
这部电影把审判引向了纳粹德国的法律制订者,是一个法官审判法官的故事,一部由误导的政策引发的,从法律制订的层面反思法律、伦理与人性孰为优先问题的电影。
法律与伦理,哪个才是最根本的?法律出自伦理,伦理有善恶,而善恶标准亦不是恒久不变的,所以法律亦有善恶且常有变。
法律,应是有底线的,从我的常识上看,法律最基本的原则应是尊重生命、尊重人的权利,保证个人生命不受国家及他人侵犯,法律的特征应是公平公正,法律代表了国家意志,法律的制定是一种大众的胜利,但当国家意志不尊重个体生命意志时,即使以国家的名义,以大众利益为借口侵犯小众的基本生命权利,也是反人性的,在这种背景下制定的法律就是恶法,更何况法律被少数人操纵以实现操纵者的利益。看看中国法律状况,回顾49年后三十年的那些冤死几千万人,其实当时的执政者都该受到审判。
影片中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国家不是石头,而是人的延伸——正义、真理、个人的价值,是国家的基本价值。”
《纽伦堡大审判观后感》简介: 纽伦堡大审判观后感
东京审判从1946年战争及对苏联、美国、英国与其他盟国进行类似<纽伦堡审判观后感
在电影《纽伦堡审判》的开始,一个代表希特勒政权的“卐”十字标志轰然倒下,但是否是一个法西斯的时代就此结束呢?这是导演开篇给我们所提的问题。
“希特勒这些纳粹高-官都自杀了,接下来我们来审判医生、商人和法官,还有一些认为不需要受审的人,这对我来说是个挑战。”影片里海伍德法官如是说。连法
《纽伦堡大审判观后感》正文开始>>--纽伦堡大审判观后感
东京审判从1946年战争及对苏联、美国、英国与其他盟国进行类似战争之罪。认为日本是中日战争的侵略者。判决书以最大的篇幅叙述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在国际法的高度上确定了日本侵华的种种罪行。
1948年11月4日~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宣读了数十万字的判决书。12日下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东条英机、土肥原贤
二、广田弘毅、坂垣征四郎、木村兵太郎、松井石根、武藤章等7人绞刑;判处荒木贞夫等16人无期徒刑。七人的绞刑是1948年12月22日黎明执行的。他们的尸体在火焚成灰以后,用军舰撒到海里,任其随风飘去,使其无踪迹可寻。
今年小学及昆士兰大学。原本是澳大利亚昆士兰省高等法院院长,到东京履任时刚刚升职,担任澳大利亚最高法院大-法官。1942年被封为爵士。1943年曾被任命为澳大利亚日军罪行调查委员会主席。
季南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首席检察官兼盟军总部国际检察局局长。美国人。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入美国陆军前往欧洲战场,战后出任俄亥俄州立检察官、美国司-法-部刑事局局长。与政界交往颇深,曾得原总统罗斯福的信赖,与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私人关系也很深。因其强悍、雷厉风行和高压态度而赢得了绰号——“魔鬼检察官”。
巴尔印度法官。出生于印度孟加拉省的一个小村庄。三岁丧父,依靠政府奖学金毕业于加尔各答大学,获得数学硕士学位。1924年获得加尔各答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其间担任当地律师工会的辩护士。1940年任加尔各达高等法院法官。
纽伦堡大审判观后感的延伸阅读——纽伦堡审判观后感 纽伦堡审判观后感
在电影《纽伦堡审判》的开始,一个代表希特勒政权的“卐”十字标志轰然倒下,但是否是一个法西斯的时代就此结束呢?这是导演开篇给我们所提的问题。
“希特勒这些纳粹高-官都自杀了,接下来我们来审判医生、商人和法官,还有一些认为不需要受审的人,这对我来说是个挑战。”影片里海伍德法官如是说。连法官自己都对于所要审判的对象产生怀疑,那这场审判又为何还要继续下去,意义又何在呢?正如二战结束后,丘吉尔首相坚持的那样,盟国完全可以不经审判枪毙战犯,但当时的杰克逊法官却坚持“法庭是为让罪犯服罪而设”。服罪并不能依靠强权,而必须是公平和正义。要让世人知道“公平绝不意味着软弱”,人民才可能找到共识的基矗那么共识又在哪里呢?是因为我们有了法律吗?当《纽伦堡法》以及其后的十三项种族歧视、迫-害犹太人的法令颁行,当无辜的犹太人被实行断种手术,当三大集中营疯狂而残暴地杀害几百万犹太人去制-作-工-艺品、生活品的时候,我想这样的民族已经与我们的共识背道而驰了:在纳粹德国,迫-害犹太人的法律是无比的天经地义,似乎还成为了整个德意志民族的诉求。
纽伦堡审判观后感
时间:2011-06-25 23:15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155次
纽伦堡审判观后感:日,在赤裸裸的暴力之后,在胜者肆无忌惮的凌辱之后,我们就拥有了伟大的正义,光荣的正义·····
一身血腥的胜利者,在杀死失败者之前,或者之后,召集良民,用带血的手和弥漫硝烟的嗓音,起诉着他同样做过的行为,用着精密的法律,高尚的道德以及公平的原则,将失败者钉死在人类所有高尚品德的对立面·······
日,在赤裸裸的暴力之后,在胜者肆无忌惮的凌辱之后,我们就拥有了伟大的正义,光荣的正义·····
这大概是人类确立正义的永恒模式吧·····
擦这他喵的明明就是把人打倒之后再在脸上踩一只脚,然后在家乡父老面前证明这个人是贱人,做的事是伤天害理的,我打他是顺应天道的,你们是他的家乡人,所以你们也是有原罪的,要忏悔啊,老子以后统治你们的时候别几把闹情绪,你们是在还债懂吗?
国家之间,谈几把的人权公理,打人还要找理由,真几吧恶心,从此之后,二战之前的现代战争,是把人打赢了然后审判说他是个贱人,二战纽伦堡审判之后,就是先审判他是个贱人,再去打他。
我日啊,可不可以不要这么恶心啊,谢鸡巴的观后感,老子神马时候信过法律,说了多少遍,老子慈眉善目说的是信仰法好不好?有木有啊?
你他喵的搞审判就好,法律是个工具你用哈就算了,还把法拉出来说是你是天命之人,替天行道,对错不论,恶心是一等一的。
老外就是sb,我们春秋时候就知道行义战,张天理,秦朝时候就知道伐无道诛暴秦,连他喵的土匪抢人上点档次有点规模的都知道说一声替天行道。
结果,他们发现打完二战之后要证明自己替天行道,就搞了纽伦堡审判,从此以后搞战争就是行义战,张人权,恶不恶心,傻不傻啊······是,审判是具有伟大人性光辉和人类良心史的重大意义,但他喵的那一次战争不是这样?
日,中国人在这个维度上领先你们几千年了,明明是个er,还恩是玩中国人那一套···恶不恶心啊
综上所诉,纽伦堡审判
就他秒的是战胜国对战败国触及灵魂的侮辱,顺带达到政治目的,法律,的确是个好工具啊·····规则逻辑一套套,结果纽伦堡审判就牛逼闪闪了········
擦题记
“在法律史上,从来不曾做过这样的努力,即把十年间涉及到整个欧洲大陆、20多个国家、无数的个人、无数的事件
归结到一次起诉中„„
在法律史上,这个案件的范围远远超过了我所知道的任何案件所做的努力。”
——【美】罗伯特·杰克逊
不管它多么不够理想,它至少比未经审讯的处决更加正义,比三次虚假的莫斯科大审判更加正义,比后来的东京大审判更加正义······
该审判的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是相当完美的并且淋漓尽致的体现在主审法官杰克逊同志的逻辑中:
程序正义——杰克逊认为:“法官们将调查证据,并得出一个独立的决定„„这就是为什么在最初,美国的立场就是这里必须要有审判,而不应该是政治迫害„„我不同情那些人(比如,那些可能的被告),但是,如果我们决定要有一个审判,那么,它必须是一个真正的审判”
实体正义——克逊法官决定确立一个规则,即张开一张大网,只要纳粹们身居网中,即表明其有罪,他接受了助手伯奈斯的建议,认为纳粹政权是一个犯罪集团,一个阴谋集团。纳粹的全部行动都是蓄意的、协同一致的,旨在全力寻求战争,强行开疆拓土、攻城掠地,攫取他国财富,奴役和剥削其人民,灭绝欧洲的犹太人。如果可以确定纳粹的全部行动都是罪恶阴谋的产物,根据事实本身,那些制造这些行动的人就是罪犯。这一方案的主旨在于擒贼先擒王,抓住阴谋策划者,尽管他们自己没有具体实施犯罪。
纽伦堡审判确立良知抵制恶法的规则开启了一扇抵制邪恶的门,尤其当邪恶穿上合法外衣的时候,用良知去面对,这层外衣将被剥掉,这在后来以色列对艾希曼的审判中,尤其突显了这一规则,良知正是人类生存的底线伦理,没有它,人类将面对永久的黑暗。
是的,无论这些冠冕堂皇的词听着有多高于生活,我始终认为纽伦堡审判那确实是人类守望星空的凝神瞬间,光彩夺目。
纽伦堡审判得以成功的进行,在于以下几点:
1.联盟希望因之获得当时代绝大部分民众的支持,事实上,他们也成功了。
2.联盟希望在历史之中彻底对二战进行定性,用正义、公平、理想彻底洗礼这一场战争,于是,这一场貌似画蛇添足,娱乐大众的审判将盟军彻底的划在了人类的正义大旗下。
3.联盟希望因之完成对德国的精神教育,战败本是寻常,但这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才是釜底抽薪的绝户计,看德国的鸟样,盟军也成功了。
形式也好,手段也好,亦或是胜利者的恶趣味也罢,纽伦堡审判最大的作用,不是实体正义也不是正义,法律不过是手段······信仰的是法,那么,纽伦堡审判的最大作用,好吧,是为了满足盟军邪恶自私的目的,而最大的意义就是在天堂未定时,给地狱画好了一条底线,如是而已。
观《纽伦堡审判》有感
(2007-04-21 22:39:57)
转载▼
种种原因,这学期的选修课我选了国际法,这个周一难得看了一次电影,虽然我对历史题材的不怎么感兴趣,但《纽伦堡审判》的确让我产生了心灵震撼。以下是我的几点观后感:
1、纳粹的残忍令人发指,尤其是那些丧心病狂的盖世太保头子们,一个个都是极端的恐怖分子,当他们心中的贪欲和手中的权力相结合时,灾难便降临了。那些战犯用所谓的“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来为自己的滔天罪行开脱,还声称是“为了国家而忠于职守”,这简直就是对“忠诚”和“爱国主义”的玷污和扭曲,他们早已越过了人性和良知的底线,他们是冷血的刽子手。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当它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时,坚持会是高尚,会赢得胜利;然而当它背道而驰时,坚持会是愚蠢,会走向毁灭。肤色不应是将人类划分等级的标准,全世界的人民都是平等的,严重的种族歧视让我们生活在仇恨和战争中,然而灾难的真正受害者恰恰是我们自己。城市被毁或许还可以重建,但人类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良好秩序被打破之后要恢复却决非易事。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或许要付出惨痛的代价,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我们不仅要让违法者受到应有惩罚,更要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伏法,还人世间一个公道。悲壮的历史是一口警钟,它让我们记住这二十世纪丑陋的一页,为了不让悲剧重演,我们要为了世界的和平而共同努力。
4、曾经梦想当一名除恶扬善的律师,杰克逊检察官出色的表现让我在深深佩服的同时更让我懂得,律师能够胜诉,除了充分的证据和正义的立场外,巨大的人格魅力也是重要因素之一,面对邪恶毫不畏惧,遇到困难毫不退缩,那种睿智的沉稳能够让一切罪恶投降!
第二篇:纽伦堡审判影评
《纽伦堡审判》观后感
绳子套入脖颈,黑色的头套盖住了冷漠的面孔,随着一声声巨响,身体直挺挺地下沉,他们这些德国战犯用他们的死亡来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审判。看完《纽伦堡审判》,在心情沉重的同时,也让我对于人性、法律以及现实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在战争中是最能体现人性的最阴暗的角落。正如在电影《圆明园》中,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时,将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全部去敲碎,那强烈的敲击声震撼人心,一把大火将这座旷世园林付之一炬,军人脸上留下的是破坏后的满足,一句“破坏是人的天性。”的旁白解读了这一系列画面,也解读人的本性。在最近热映的电影《金陵十三钗》中,日本军人在沦陷的南京城中丧失了人性,几近疯狂,而一名日本军官以一句“你也知道在战争中出现这样混乱的局面是正常的。”作为他们行为的解释。无独有偶,在《纽伦堡审判》中,那一段关于集中营的黑白纪录片,让我们看到了犹太人在纳粹集中营中的非人的待遇:活着的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瘦骨嶙峋;死去的人被推土机成堆成堆地被推进大坑中填埋,没有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可言。影片中的人唏嘘一片,看得泪水涟涟,观看这些关于战争的影片的人对于暴行义愤填膺,也对战争中人性的丧失而感到深深的难过。战争是残酷的,其中充斥着鲜血与杀戮,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在将一个地区攻下之后,就会产生胜利的快感。同时在那个区域已经没有了法律的约束,如法庭、警察这类的国家暴力系统已经全部丧失,在这种情况下所造成的人性的丧失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成是在长时间战争状态下人们内心压力的释放,以及人们在一种没有法律——对人们外部行为产生约束力的情况下所做出的行为,这也就是为什么战争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在这其中人性的弱点以及人性的丑恶都可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从这部影片中也让我真正地体会到了法律在形式上的严格的程序性和威严性。对于这些给犹太人带来灭顶之灾的战争罪犯,有人主张活埋,也有人主张不经审判就处决,而最终主张进行公开、公平、公正审判的观点占了上风。在影片开始的时候,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罗伯特杰克逊法官就坚持必须举行一次公开、公平、公正的审判,他指出,如果在战胜者未经审判的情况下任意处死一个人的话,那么,法庭和审判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人们将对法律丧失信仰和尊重,因为法庭建立的目的原本就是要让人服罪。审判从1945年11月20日持续到1946年10月1日,在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后,这场旷日持久的审判终于盖棺定论。而在经过了法庭证据展示、法庭辩论和判决等一系列司法过程后,司法的程序性、威严性也更加得以体现,起到了警示后人的作用,使正义得到了伸张。
这部影片也使我对于法律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在影片中21个受
审者个个淡定自若,站起身来说“我无罪”时气定神闲,声音洪亮,这些人在进行抗辩时,他们反复提到他们只是作为军人在执行命令,是在履行义务而非犯罪。正如杰克逊法官所说,在此之间,没有任何现存法律能够指控这些人犯下的罪行,而这些罪犯根据的是反犹法案《纽伦堡法》,德国的司法机构通过法庭判决的形式将数百万犹太人从世代生活的土地上赶走,并最后驱向集中营的毒气室。于是,对于德国犹太人和德占区犹太人的屠杀就不是一种罪恶而是国家司法系统根据生效的法律而进行的司法活动而已。这其中就反应了法律的局限性:虽然国家有法可依,有实在法的存在,按照法律实证主义学派的观点,正义意味只能是忠实地履行实在法,但是如果法律本身是恶法,并不能起到惩恶扬善,体现其应有的公平、正义和自由,如果立法者自身在对于社会的认识上有偏差,那么这种法律自身就有局限。还有一个片段也令我印象深刻:戈林在和心理医生交谈时,曾说,你们的国家,不也存在种族歧视吗,黑人不是也不能得到白人的法律地位吗?这一个小小的片段有其自身的深意:从侧面反映了美国法律存在着种族隔离问题,不能将黑人和白人平等对待,可见美国法律在当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可喜的是,现在这种情况正得到逐步改善。在最终判罪时,四项指控中,无论是“危害人类罪”或“反人道罪”都是在纽伦堡法庭上得到正式定义的。
纽伦堡审判也是对传统法律进行了挑战。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于刑事案件大都采取“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它所体现的理念主要是根据一个行为没有宣布为违法前,大家都不可能知道这是违法,以后定的罪名来追究已发生的行为根本令人无可适从。而在纽伦堡审判之前,没有任何的法律形式可以对这些德国战犯的所作所为采取制裁。在这个情况下,自然法走入了我们的视野。按照自然法学派的观点,当纳粹德国制定的人定法违反了自然法所包含的正义、公正等价值和原则时,作为一个理性的人,应坚决拒绝这些恶法的的执行,否则你就是不义。既然自然法是永恒存在的,那么就没有法律溯及既往和管辖权的问题了。所以审判最终还是采取了自然法学派的观点进行审理的。在这次审判中让我看到了法律存在的真正意义——保持社会的公平,伸张人间的正义,维护社会应有的秩序。
要体现法律本身所具有的公平正义,虽然法律有极高的权威性,同时以条文形式规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是法律并不是孤立存在于世的,它与政治、道德、伦理以及整个社会紧密联系,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会有一定的局限。正如在影片中对于那些被纳粹适用为法律的不义之法,如果那些战犯去执行它,等待他的将是国际法庭的审判,而拒绝执行这些法律,那他将沦为德国法制下的罪人。否认现实处境并以过高的价值标准去苛求现实中的个人,除非他是圣人,否则换谁也不能轻易从事。在道义和“法律”之间,有的人选择了所谓的“法律”,比如影片中的那位汉斯弗兰克,他有文化素养,有才华,可是他却用良心换取富贵和权力——
接着便失去一切。片中的医生在总结这些战犯的特征时说——缺乏同情心和对上级的绝对服从是他们犯罪的最重要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虽然知道这些罪犯双手沾满了鲜血,他们犯下了滔天大罪,但是对他们的感觉并没有特别厌恶,有时对他们的话语也会有些许的感动的原因。因为现实是复杂的,并不是只有黑白两色,泾渭分明的,这就是这些德国战犯所处的两难的抉择。这也就是人生。
这部影片对我来说可以说是影响巨大的,在其中我窥到了人性,法律内涵以及现实。这也让我这个法律初学者感到任重而道远。
第三篇:纽伦堡审判观后感
法律影视鉴赏论文
——《纽伦堡审判》观后感
张祎 中美经济系 130142102 摘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美、苏、英、法四国组成的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法庭——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针对德国残害犹太人、侵略他国等一系列反人道行为进行了审判。然而,这与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对战败国以牙还牙的审判不同的是,此次审判采用庭审的方式将纳粹法西斯的罪行公之于众并将他们绳之以法,以戒未来。
关键词:纽伦堡审判,公开、公正、公平的审判
日前,我们在课上观看了《纽伦堡审判》,这部影片描述了二战后的纽伦堡大审判,描述了史上最初的军事法庭,也描述了人们如何运用法律来对邪恶进行裁决,伸张正义的场景。它基本忠于史实,基调庄严而悲伤,似乎把观众带入了63年前纽伦堡法院的第600号审判厅——“世纪大审判”的现场。
1945年11月20日,此次审判在纽伦堡的正义宫开庭。四国一共起诉了24名纳粹德国首要战犯以及6个纳粹主要组织,其中包括前纳粹元帅赫尔曼·戈林、希特勒副手鲁道夫·赫斯、纳粹外长里宾特洛甫等。旨在以法律的形式对纳粹德国进行惩罚。审判共持续了315天,开庭218次。经过了长达一年的漫长审判后,21名纳粹头目被分别被宣判战争罪、反人类罪、反和平罪、杀害和虐待战俘和平民等罪,以戈林为首的12人被判处绞刑,巴本等三人被无罪释放,其余7人分别被处以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
影片的一大亮点是德国纳粹头目戈林与美国检察官杰克逊双方之间的交锋,它从侧面,一一罗列了纳粹法西斯灭绝人性的罪行,以一个特殊的角度揭示了二战中纳粹所犯下的滔天大罪,将屠杀和侵略的事实,历史的真相呈现出来。其中有一段庭审令我影响深刻。在一次庭审中,戈林的辩词使得没有准备充分的检察官杰克逊恼羞成怒无言以对。然而,在再次的庭审上杰克逊步步紧逼,将一个有个证据摆在戈林面前,又将戈林置于哑口无言无法辩驳的状态。一来一往,此起彼伏,扣人心弦。这其实不仅仅代表着针对戈林个人的审判,也意味着四国联盟乃至世界对于德国令人发指的反人道卑劣行径的审判。
这部影片的另一个重点我想就是它体现的法律的公正性。在影片开头,四国的检察官聚首针对设立国际军事法庭的建议进行了争论。作为二战之中受德国侵犯最多的国家,苏联认为,这些战法罪大恶极,不必审判直接定罪即可。同时,英国政府认为,这些人在策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就给自己签发了有罪判决书并送达了死刑执行令。然而美国检察官杰克逊坚持必须举行一次公开、公平、公正的审判,并且坚持在开庭之前通知各位被告,好让他们有时间请律师为自己辩护,正如他所说:“如果你们认为在战胜者未经审判的情况下可以任意处死一个人的话,那么,法庭和审判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人们将对法律丧失信仰和尊重,因为法庭建立的目的原本就是要让人服罪。”最终这位法官胜利了,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法庭也随之诞生,从而使战犯审判得到了规范化,国际法得到了完善,使纽伦堡审判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惩罚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无疑这更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的重大进步。
另外,在这部影片之中,个人认为戈林这个人物是最大的亮点。戈林,纳粹德国的二把手。在电影里,他是军人,是一位誓死捍卫纳粹德国的元帅,奸诈邪恶,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但他同时也是一位目光敏锐的军事家、政治家,在与心理医生的谈话中,他曾一针见血地支出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与此同时,他更是一位爱家人的丈夫、父亲,他信奉耶稣,也有其善良的一面。还记得,在圣诞节那晚,戈林同其他被告一起唱圣歌做祷告,和看守他的守卫喝酒闲聊,一时间,他似乎只是一个亲切平凡的长者,而非最名昭著的德国纳粹头目。在最后快要被处死的时刻,他将怀表赠送给守卫,守卫甚至依依不舍的说到,我一生也不会忘记的。这个在审判席上被指责为法西斯战犯的头目,浑身散发出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让人难忘。
纽伦堡审判不仅使适用法律的判断,也是对人类文化和战争的反思。纽伦堡审判它作为一场里程碑式的审判,为其后的国际刑事审判创立了学习、效仿的模范,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发挥着引导作用。
第四篇:纽伦堡大审判 观后感
《法理学》期末论文
《纽伦堡大审判》观后感
——法律与正义
法律与正义
法律与正义
不得不说,《纽伦堡大审判》给我的感觉是震撼的。无论是从历史课本中,文学作品中,还是各类电影电视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纳粹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都让我了解到,当人走在追求统治世界的霸权时,人权便被抛掷,所有道义和人性都要让位于对于权力顶峰的觊觎。这部电影重现了那场世纪审判中的一部分,对于战犯的审判结果,最终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普世意义上的正义和对和平的追求。
一、回顾影片
不否认,我们如今是站在一种历史定论者的角度看待当时德国纳粹军官的行为,认为那是一种暴行,是一种对于人性和人权的践踏。所以,在看影片前,我对纳粹战犯们的态度绝对没有任何含糊——死有余辜。但是,当影片中审判开始后,我便开始思考片中战犯们为自己辩护的言论。以纳粹二号人物戈登的观点看,很多纳粹军官认为自己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自己的所作所为是自己的职责,自己没有反驳的权力,所以自己是无罪的。政府官员也同样以“执行法律的人不受法律追究”“杀害犹太人是在执行法律”的理由为自己便捷。
那么,对于这场审判,检察官们要用什么样的法律,法官们要遵循什么样的法理来为被告们定罪?应该如何评判法律和正义在这场杀戮中的地位呢?
回顾这部影片,片中的审判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美国首席大法官杰克逊首先宣读总起诉书,从道义角度罗列了法西斯灭绝人性的罪行,而狡猾的纳粹分子则想方设法为自己开脱罪责,并使尽各种花招,企图通过非常规手段逃出这次终极判决。在这一部分,影片中正义的一方并未占据优势,形式很不利。影片中,另一位资深检察官问杰克逊:你是要用正义还是法律来打这场官司?这样一个发问,使杰克逊开始转换自己的思路,因为但从道义和人性上来说,所谓的邪恶的一方也有自己的职业伦理和道德,甚至对于那种“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伦理道德面前,很多正义的说辞也变得很没有说服力。所以在后一部分中,大法官杰克逊法律和正义双管齐下,通过各种人证、物证的展示,揭露他们的暴行,揭露纳粹法西斯仇恨犹太民族而进行的惨无人道的杀伐。最终杰克逊顶住压力,正邪无数次的交锋,终于将被告绳之以法,捍卫了正义与人性。
纽伦堡审判粉碎了纳粹罪魁们杀身成仁的美梦。纽伦堡审判提出了法律与公正的接下。在整个纽伦堡审判的过程中,没有一名被告否认过大屠杀的事实,他们能够“否认”的,只是他们个人在战争中“缺乏经验和责任感”所造成的无知。
二、如何评判审判的和发行与正当性
毕竟电影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导演在影片中展现的只是邪不压正及人类对于正义的永恒追求。回归现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很难定论孰是孰非,如果纳粹胜利,那么一切被世人所认可的正义将被遗弃,暴力和强权将成为真理。所
法律与正义
以,换个角度思考一下,二战后对战犯审判的合法性与正当性是怎样体现的呢?
第一,作为战胜国的一方,对于战败国一方进行审判,在程序上是否公正。比如,主持纽伦堡审判系列的法官来自美、英、法、苏死过,而正是这四个国家战后对德国进行了占领。苏联开始主张直接给这些罪大恶极的战犯们定罪就行,影片中也有体现,这样可以尽快给那些受法西斯迫害的人们以慰藉,还能节省诉讼成本。但美、英、法三国认为,他们仅仅是被告,是不是战犯、是怎样的战犯要通过山里才能确定,并且在审理过程中给予被告人以充分辩护的机会。以审判的方式来惩罚战争中犯下罪行的人,这当然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进步,所以审判本身的正当性毋庸置疑。但是,遗憾是,如果由一个中立的国际法庭来审判,其合法性可能会更有说服力,但很显然,在战后特殊格局下,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法存在不可避免的脆弱性,所以这样的主张很难实行。因此,纽伦堡审判在法律上的进步意义仍然值得充分肯定。
第二,对于这些战犯,适用什么法律对其进行审判?法律的援引是否正当?被告觉得最主要辩护就是他们执行纳粹时期的国家法律,在当时他们的行为并不违法。针对这样的辩护,很多法学家有两种观点:
一是认为纳粹时期法律违法了神圣的自然法,从而是无效的,“恶法非法”。对于纳粹战犯认为“执行法律的人不受法律追究,杀害犹太人是在执行法律”的辩词,盟国法官引用了德国著名哲学家拉德布鲁赫在这一法律问题上非常精辟的论述进行了有利的驳斥,他说:“法律分为法上之法和法下之法,以人类的共同理性,一人的尊严和权利作为展示内容的法是法上之法;凡事以背弃人类理性,漠视人的尊严、践踏人的权利为特征法都是法下之法,法下之法是恶法,恶法非法也。”他的这一思想很快使法官们达成了共识:纳粹战犯执行的不是法律,而是一种罪恶。再次开庭后,法官们以恶法非法的原理驳斥了纳粹的辩护理由,被告们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二是先承认纳粹时期法律是有效的,并且制定一个溯及既往的法律来对其进行审判。后一种观点,无论是纳粹法,还是溯及既往的法,它们都是不公正的,但“两害相权取其轻”,人类必须在两张不正义的法律之间作出的无奈选择。
第三,对于这些战犯是否“罪大恶极”的具体法律和伦理评价的问题。审判其实针对的不是个别,也不是对某个民族的审判,它是对整个人类自身的审判。从战后审判中,我们要思考什么?思考罪恶,人类自己的罪恶,而不是其他什么的;思考正义,永恒理性的正义,而不随立场和情感变换。《纽伦堡大审判》超越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立场,然而其发的是全人类对自我命运的审视,对道德、理性和正义等价值观的再发现。
总的说来,纽伦堡审判把纳粹的罪行一一公布,对整个德国民族是一次猛烈地撞击,对纳粹暴行的揭露和对罪责问题的讨论,使德国整个民族认识到,个人 3
法律与正义
不能脱离于自己民族的命运,他们既然未能阻止暴行的发生,就必须为此而承担后果。他们看清了纳粹的本质,也明白了自己的过失,纳粹精神从此失去了群众各级。
三、纽伦堡审判的法制经验
这次审判一共起诉了24 名纳粹德国首要战犯以及6 个纳粹主要组织;指控这些个人被告和组织的罪状有以下四条:(1)共同计划或共谋(2)破坏和平罪(3)战争罪(4)反人道罪。其中创造性的提出了反人道罪,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除此之外,纽伦堡审判也成为当代国际法大发展的里程碑,纽伦堡审判所确立的诸原则为现代国际法开拓出一篇广阔的天地。实践证明,这些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在随后的《世界人权宣言》、《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等诸多世界性的人权宣言和公约中,都闪烁着牛老堡审判原则的光辉。
(一)拘役执行任务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原则一:任何人实施了国际法上构成犯罪的行为,都应为此而承担责任,并受到惩罚。原则二,即使国际不处罚在国际法上构成犯罪的行为,也不得暗处行为人的国际法责任。纽伦堡原则提醒我们,法制之下的法律必须是自然、公正的良法,尊重人类公认的文明准则,符合国际法的有关规定,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时,应该严格按照民主程序,充分论证,以保证制定的法律法规是良法。法制排斥恶法,恶法非法。任何国家不得制定诸如屠杀平民、灭绝种族之类的法律法规。如果据以执行任务的法律是恶法,将不得免除行为人的国家法责任。
(二)执行任务时应进行基本的道德选择
原则:依据政府或上级命令行事者,假如他能够进行道德选择,就不得免除其国际法责任。审判打破了“执行法律的人不受法律追究”“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绝对神话。将侵略者当做罪犯,进行公正的审判,使罪犯和罪犯集团接受应有的惩罚。这是人类文明史中的巨大飞跃。这不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审判,不是成者王侯败者寇的强权审判,而是整一堆邪恶的审判。法国首席检察官杰克逊说,纽伦堡审判的重要性并不在于他怎样忠实地解释过去,而是在于如何认真的儆戒未来。战争的发生本身就是一场悲剧,那些在悲剧中游离、迷失人性的人则更是他们人生最大的悲剧。
四、结语
纽伦堡审判不仅使适用法律的判断,也是对人类文化和战争的反思。纽伦堡审判警示我们,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知道是么是善恶,什么是正义与罪恶。任何时刻,都要坚持人性中最美好的事物:善良、公益、和平,哪怕是在强权的阴影下。这或许也是我观看此片最大的感触。
第五篇: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观后感
弱国无外交
——《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观后感
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战胜国对德国、日本法西斯侵略者进行的审判。根据相关宣言和决议,分别成立了纽伦堡军事法庭和远东军事法庭这两个国际法庭,对犯下滔天罪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犯进行审判。
与我之前看过的许多记录片不同,《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这一记录片,用了几乎白描的手法,并没有为避免枯燥而多变换角度或加入许多人物访谈,平铺直叙的为我们再现了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这两个在国际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地位的事件。但正是这种不浓墨重彩、力求还原事实本来面目的方式,使得短短三十分钟的纪录片,给我留下触目惊心的感觉。
由于东京审判的对象是对中国犯下累累罪行的日本战犯,因此纪录片重点叙述了东京审判。在指出日本进行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时,画面离开了军事法庭,将被屠杀的场景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被活埋者的眼神,无助的孩童,抱着伤者痛哭的平民,遍布的尸体,还有一个看似无甚大碍的伤者,镜头拉近才看到他的脖子几乎被砍掉了一半,如此的痛苦下,没有麻药没有医疗设备,医生无奈的审视着,不知道该如何医治。不需要多言语,日本法西斯的罪行已经赫然在目,其罪必诛,若秉持着与纽伦堡审判相同的正义理念,东京审判必严惩日本战犯。
遗憾的是,在纪录片的结尾提及,虽然东京审判处决了七名甲级战犯伸张了国际正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东京审判与纽伦堡审判相比却有着许多缺陷。其根本原因是美国操纵了东京审判,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包庇了日本战犯。致使许多罪行昭著的战犯未得到审判或者判刑过轻,特别是没有追究裕仁天皇的战争罪责。伤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战争受害国的感情,违背了审判的公正性和神圣性。
远东军事法庭是根据苏、美、英三国关于严惩战犯的宣言、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无条件投降书以及莫斯科会议的决议设立的。但上述宣言和决议都没有规定对日本战犯实行法律制裁的具体方式。后来经过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荷兰等国的几次外交谈判才达成协议,决定将日本首要战犯交由上列9国的代表所组成的国际军事法庭负责审判。但远东国陈军事法庭的庭长不是以平等原则从11国法官中选任,而是由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指派。且规定在法庭的法官11人中只要有6人出庭,即可作出决定,法庭的判决只要庭长和两位法官投票赞成即可通过,而盟军最高统帅有随时减轻判决或加以某种修正的权力,庭审及其余诉讼程序以英语和日语为之。由此,远东军事法庭充满了美国性质,其审判受到了美国在各个方面的影响,并最终导致东京审判留下了难以弥补的缺陷。为国际法的完善留下了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司法独立问题。
国际法和国内法在本质、作用、制定和实施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上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些区别在东京审判中反映的尤为明显。
从本质属性上,国内法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志,但是它又必须具有代表全社会的属性以维持其政治统治。因此国内法在其施行的一国范围内反映了社会的基本共同的价值观,其法律规范的制定和运行必然蕴含了与国内全社会道德和法律传统相吻合的意志,非如此不能发挥法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但是国际法在其本质属性上却与国内法有着很大的不同。国际法反映的是参加国的共同意志。而此共同意志不是由虽有国家意志的简单相加,或者说平等吸纳。相反,国际法是按照参加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实际地位、它们能够影响国际关系的程度、综合国力、经过无数次的较量反映不同国家的意志。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参加国的地位非是在待决议国际事务中的地位,而是在整个国际背景下的国家力量决定的地位。因此才会出现在东京审判中,中国作为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主力本应位列法官坐席的第二位,但是一直受到美国的阻扰,几经波折才得以捍卫自己的权利的情形。
正是由于国际法的这一特点,使得在国际法庭中,司法独立难以真正实现。随着全球联系的不断加强,国际法发挥空间日益增强,司法独立原则也应由国内法原则上升到国际法原则。而东京审判作为一个反面的例子可以为此提供经验和教训。
“弱国无外交”,基于国际法的本质特征,我们应该在呼吁建立公平完善的国际法体制的同时认识到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颠扑不破的真理。国际实力得到发展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维护国家利益,为国际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