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调查报告xx当地传统文化传承情况调查报告(汇编)

时间:2019-05-13 09:53: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调查报告xx当地传统文化传承情况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调查报告xx当地传统文化传承情况调查报告》。

第一篇:大学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调查报告xx当地传统文化传承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调查报告衡水当地传统文化传承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调查报告衡水当地传统文化传承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调查报 告【篇一】题目: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 精神家园,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时代新风。

”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有利于扭转不良 社会风气,发挥我们数千年来积累下来的道德智慧的效用,会对改善当前的社会风气起到积极的作用。

用传统文化教育 我们和下一代,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不仅是素 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战略需要。

调查目的 为了加深当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了解传统文化在当地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调查过程

1、调查方式:一些网络社交软件

2、调查

数量:90 份

3、调查时间:XX 年寒假期间

4、调查步骤:通过一些网络社交软件发送问卷,并对 问卷进行整理统计 对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分析

1、有 74%的人喜欢中国传统节日,26%的人喜欢西方节 日

2、有 100%的人认为京剧,诗词歌赋是我国优秀的传统 文化,有 40%的人认为看春晚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 2% 的人认为开派对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 1%的人认为占卜 算命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3、有 10%的人认为清真菜是我传统菜系,85%的人认为 苏菜是我国传统的菜系,仅有 5%的人不知道我国传统菜系是 什么

4、有 20%的人认为纵横,重农,洛桑为我国传统学派,100%的人认为儒家为我国传统学派

5、有 75%的人认为我国传统戏曲为花鼓戏,黄梅戏,20% 的认为评剧为我国传统戏曲,5%的人不知道我国传统戏曲是 什么

6、有 10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四大名著

7、有 5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一部医学著作,有 50%的人 知道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两部及以上

8、有 4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一部数学著作,有 25%的人 知道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两部及以上,有 35%的人一部都不知

9、有 3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一部农学著作,有 35%的人 知道我国古代农学部著作两部及以上,有 35%的人一部都不 知道 调查总结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竞争已成为国家间软实力 的较量,并将在未来构架国家综合实

力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

在此我总结了一下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

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问题——外患

一、部分国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侵袭,如 XX 年 11 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XX 年韩国拟将“韩医”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XX 年 10 月,韩国在得过举办“韩国是 印刷术的起源过”展览,并向联合郭教科文组织申请非物质 文化遗产,论证孔子、西施是韩国人,称汉字是由韩国人发 明的…….二、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侵蚀,西方洋节掀起热 潮,快餐文化盛行、日本卡通动漫、美国电影、韩国电视剧 等外国文化产品的大量引进。

在了解外国文化的同时,不少 人也开始在接受外国生活状态潜移默化的接受了他国的行 为价值观,有识人士已经开始思考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商业 性中潜藏的文化危机,传承至今,中国传统文化耐寒减弱且

造人捷足先登,这不能不给国民敲响了警钟。

三、外来节日冲击盛行,民族优秀传统节日反倒被漠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举头望明月,低头 思故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以上诗 歌都是传承着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节日,有着非常悠久的文 化内涵,然而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 只在民间断断续续地传承着各种习俗,没有正规的宣传,没 有正规的保护传承,在民间传得艰难而断续;倒是所谓的 “圣 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在国内流行不衰。

我并不排斥 外来文明,只是不希望看到民族的东西最后被丢在社会的角 落里。

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问题——内忧

一、重大文化事件,领导从不做准备。

中国有一个非常 严重的现状,那就是不管什么事件,领导永远都没有做准备。

之所以不做充分准备的人,那是因为有人替他准备好了。

清 华大学校长没把自己赠给宋楚瑜先生的篆文看清楚,那是因 为他自己没准备,是别人准备好了给他 “上上台面” 就罢了,尴尬当然在所难免。

这只是一个缩影,但是影射了一个社会 文化的怪圈。

领导不是领导,而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充台面的人,如果是这样,那还不如请个明星

二、社会乱用成语,误导群众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应该吸 取了清华大学校长前车之鉴的教训,可是刚一出言,就发生

了低级文字错误,“七月流火”……哪怕他后面慷慨

陈词也 已经无济于事。

在这里用一条歇后语评论“一颗老鼠屎,坏 了一锅粥”。

很多时候,社会的语言结构是由文化人、媒体 来引导的,而很文化人和媒体都在乱用成语,把涂料说成是 “好色之涂”,宣传治咳嗽的药就说“咳不容缓”,这是文化 人带来的悲哀,误走文化路线将会让社会文化变得混乱无序。

三、语文、民族历史受到国人的冷遇。

我们的语文和历 史是国之瑰宝。

从甲骨文开始,我们的文字就传载着我们先 人的思想;从北京猿人开始,我们的历史就开始辉煌演 绎……美国——号称超级大国的繁华社会,它的历史只有三 百多年,它连最起码的传统文化都还得沿袭英国的。

然而,不管是在教育考试上,还是在社会活动上,凡是涉及语文和 历史的,都视为是副科附属物,这多么悲哀。

随便抓一个在 大街上的年轻人,问“开元盛世”是指哪个朝代的,鸦片战 争什么时候开始,他们都支支吾吾搔头挠脑不懂回答,这难 道不是悲哀吗?【篇二】20xx 年 8、9 月间,我们对山西、河南、山东、河北、陕西五省的国学教育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情况做了调查。

总 的印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大力弘扬中 华传统文化的重大战略,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和积极支 持。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国学热”正在蓬勃兴起、方兴未艾。

一、“国学热”渐入佳境 在山西省,太原市除了有晋豪学府、北大总裁班,还有其他一些不定期的国学培训班 60 多个。

令人高兴的是,弘扬国学“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得到生 动多样的实践,太原山西国学教育基地、止谦家塾、北辰学 校、大方国学教育培训学校、文瀛书院等都各有所长。

这些 国学学校都是民办的幼儿园或师资培训机构。

这些民办幼儿 园的国学课程概括起来有: 《孝经》 《弟子规》 《三字经》 《百 家姓》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唐诗三百首》等。

对这些内容,各校有不同的选择和侧重。

朔州市国学会创立“每天一小时二轨亲子共读班”,到目 前已复制了 20 多个这样的班,参加诵读的家庭已累计有 XX 多户,间接参与的家庭有 1 万多户,能背论语的孩子有 1 千 余人。

在河南郑州,从 20xx 年开始以“传统文化论坛”的形式 弘扬国学。

郑州二七区举办首届传统文化论坛时,有政商学 各界代表 1300 多人参加。

当年 9 月,河南举办了由全国各 地代表参加的六千人的国学论坛。

在河南的 18 个地市中,千人以上国学论坛每年举行近百场,每场 3 天以上;还有国

学讲坛、讲堂,都是政府牵头、企业家捐款、学界组织,是 政商学结合。

省里有国学文化促进会,各市有分会,各县有 办事处,保证国学的系统传播,促进国学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

在山东曲阜市,为弘扬传统文化,提出了建设以 “大爱 之城、诚信之城、孝德之城、仁德之城”为主要内容的“彬彬 有礼道德城市”目标。

全市已建成 675 所“人人彬彬有礼”教 育学校,同时建立儒源儒家文化体验基地、全国企业家儒商 文化培训基地、师德教育基地、政德教育基地。

已举办各类 培训两千多场次,受众达 50 万人。

市政府从财政列支 500 万元专门设立了国学教育基金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用于教 育培训、典型表彰、教育设施完善等。

曲阜最近出台《关于 深入推进“百姓儒学活动”的实践

意见》,为每个村庄配备一 名儒学讲师,力争形成“村村讲儒学,户户颂和风”的新气象。

在陕西榆林市,民营企业家韩海燕于 XX 年在家乡佳县 办起了燕翼堂私塾,培养小学生学诵经典。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我们考察了明德学校、长谦学堂等 几家私塾。

总的说,从中原五省的情况看,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特 别是“国学热”正在兴起。

国学热唤醒了民族文化特别是传统 道德的基因,使人们重新找到了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凡是 学习国学坚持时间较长的,成年人思想有了转变,德性有了

提高,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成了价值追求,工作态度趋 向认真负责;家庭、同事、社区内关系趋向和谐,村风村貌 有了明显改变;学国学的少年青年,初步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学会文明礼貌地待人接物,提高了自己动手的生活能力。

青 少年国学教育促进了家长学习国学,促进了亲子教育和师生 教学相长,改变了家风校区。

特别是不少家长已认识到 “为 子孙计长远”的道理,很注重对孩子的国学教育。

实践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华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 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使我们民族生生

不息、发展壮大的丰 富滋养;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 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扎根并茁壮成长 的肥壤沃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传承和发 展的根本,是国家之魂、民族之魂。

因此,我们一定要不断 地增强我们的文化自尊、文化自信、文化自立,作为增强理 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思想文化基础。

从调查情况 看,河南、山东弘扬国学比较有特色、有力度,值得我省学习和借鉴。

二、“国学热”的冷思考 一是弘扬国学工作进展难。

主要是国学机构审批难;无 法同体制内学校衔接;办学场地难,经费难;师资短缺;在“国 学热”骤然兴起中,有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情况。

我们发现,有少数办学者只是喜欢国学,却不懂国学,因而难以科学地确定课程内容和次序,以致违背了少儿认知 规律和成长规律。

如少数国学堂不教学生认字,而只背经书,背了数万字的经书,却不明字义。

这不利于培养孩子做人和 “学文”.利用少儿记忆力强的特点,背诵一些古文,背诵《弟 子规》 《三字经》等蒙学内容以至“四书”的选段是应该的,但少数学堂让孩子两

三岁就背易经、老子、庄子之类,就不 太妥当。

还有的国学堂把培养目标单纯定为“培养圣贤”、“ 培养天才精英”,这也是片面的。

我们需要天才精英,但要因 材施教,不可能让学生都成了天才和精英,大多数还是要培 养成为有道德、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这些都需要有关 部门加强指导。

还有的国学学校有些过分注重形式,应更多 地注重国学内容的传承,精神实质的传承。

还有极少数学堂 图名图利,功利色彩较多。

这些问题不是主流,也不难解决,关键在于加强及时指导,而不是冷眼旁观或过多指责。

二是政府推动不力。

调查结果表明,现在弘扬国学是 “ 两头热,中间冷”,或称“中梗阻”.上面中央领导很重视,下 边民间办国学教育的积极性很高;而中间有关部门和地方一 些领导同志对这一工作理解不深,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思想真正统一到以习近平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要求的高度上来,真正把大力弘扬传统 文化作为国家的重大文化战略、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 工程来抓。

三、对弘扬“国学”的意见和建议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

对国学的认识,社会各方面 都需要提高,但重点是领导。

由于国学教育中断上百年,加 上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伴生的负面影响,造成现在为官缺 德,政治生态问题很多,以至出现了不少贪官污吏,甚至呈 现出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严重现象;在领导水平和工作方 式上,有“术”无“道”;有的“道”“术”全无,德才皆缺,升官 走邪路,理政全无方。

要通过弘扬国学中关于“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思想,修好为政之德;借鉴“无为而无不为”和“君子不器”的思想,提高执政能力;弘扬“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天命维新” 的革故鼎新思想。

要把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与 建立健全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结合起来。

各级领 导全面提高了对国学的内涵和意义的认识,才能自觉加强对 弘扬国学工作的领导,才有资格领导并不断改善领导。

为了提高领导对国学的认识,建议各级党校在培训领导 干部中开设国学课;在各级领导班子集体学习中增设国

学内 容并适当加大分量;把对国学的认识和实践情况、抓弘扬国 学工作的成绩作为考评领导干部的标准之一。

山西是尧、舜、禹建都的地方,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国学基因较其他地方尤为显著,这是山西及中原数省的突出 优势,应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唤醒这个基因,改变山西的政

治生态和文化生态,特别要深化“官德”建设,清除产生贪官 污吏的思想文化土壤。

在反腐败斗争和从严治吏中,要借鉴 礼法合治、“德主刑辅”、“德先刑后”的中国传统治理原则,大力加强“官德”教育,加强“清、慎、勤”的传统政德教育。

这是治理山西的重要战略途径。

加强分类指导。

面对千差万别、不同层次的受众,国学 的认同和弘扬面临不少困难。

国人对传统文化多有曲解、误 解和担心。

在弘扬国学中,也多有正负能量搅在一起,不好 分辨、不好规范的情况。

要根据不同受众的文化基础,行业 与职业之不同以及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习惯习俗之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不同方法,以联系实际的、深入浅出的、辩 证说理的、循序渐进的、为各层次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授 国学,传道授业,释疑解惑;使受众通理明德,修身养性,增长做人、做事的大智慧,摒弃损人利己的 “小聪明”;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于奉献,敢于担当,为实现复兴中 华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对现在比较流行的几种弘扬国学的方式,如学院派、诵 读经典派、诸子百家派、弟子规派、国学与佛道结合派等,要分析其优缺点,做到扬长避短。

比如,我们提倡的国学,本来就吸收了道家和佛家的思想精华,但是对幼儿和青少年 的国学教育,不应掺和宗教成分,这与尊重成年公民的信仰 自由是不同的两回事。

不提倡以宗教教义解释五经四书和老

子等国学经典。

要端正国学教育的指导思想,明确我们的教育目的是 “ 育人”,“人”重于“才”,“为人”重于“为学”,“育人”重于“育才 ”.要着力培养能“明明德”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高品位 的人;培养民胞物与,以大爱之心担当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的人;培养优游暇豫、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能贯通天道、地道、人道的人;培养能反省自己、反省人生,不断完善自 己的人格、人性,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人。

要改变一些领导同志对弘扬国学采取的“不反对,不支 持,不干预”的不成文政策和无所作为的消极态度,积极地 领导和指导弘扬国学的工作,及时分析评估,总结经验,树

立典型,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弘扬工作得到持续 健康发展。

建立健全弘扬国学的传承体系。

纵的方面,建议从中央 到地方都要坚持政府推动的原则,做到弘扬工作有组织、有 机构、有人员。

这样,才能使弘扬工作“一杆子插到底”.再 如,各种社会性的、民间性的国学组织,如儒学会、国学会、文化促进会等,都要明确各自职能,名正言顺地发挥作用。

各级都要组织有较高水平的国学宣讲团,配备合格的讲授人 员巡回演讲。

横的方面,要按习总书记“让 13 亿人每一分子都成为传

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的精神,传承体系要坚持落 实国学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进工厂、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并使社会分散人员、特殊人群也能受到教育。

要使 全社会的国学教育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形成良好的气氛和 优良的环境;要明确传承的责任主体、传承人员、传承内容、弘扬措施,并加强检查督促,实行奖惩激励。

对民办国学私塾、学堂、书院、学校予以政策支持。

帮 助它们解决在发展中步履维艰的问题。

1、予以体制承认。

该批准的为合法单位的及时批准,使民办的国学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得到官方承认,办 学名正言顺,学生有学籍,解决与体制内学校不相衔接的问 题。

应适当放手、放开,让民办国学学校与公办学校平等竞 争。

借鉴广东潮州的做法,批准一些民办的小学、初中、高 中一条龙国学学校,使学习内容、学籍从纵向上衔接起来。

这种体制承认要建立在评估之上,对有办学资格,有基本办 学物质条件的、已办学校质量较好的优先批准。

已办学校尚 不合格的,在加强指导,限期达标后也可批准。

废除个别地 方有关民办国学幼儿园孩子不能上公办小学等不合理规定。

从长远看,国学教育必须深度进入现行教育体制,必须 加大公办各级各类学校学国学的分量。

各级教育部门要拿出 具体工作方案并加大推进力度。

要借鉴民办国学教育的成果 和不足,审慎而积极地开放和改造现有教育体系,改革教育

内容和方式。

如在语文教材上不能“去中国化”“去古典化”“ 去乡土化”;教学方式上,如改“灌输式”“填鸭式”为“启发式 ”,改“

一刀切”为因材施教,等等。

2、给民办国学学校以一定的办学自主权。

国学有不同 于其他各具体学科教育的特点,民办也有不同于公办的优势,对教学各科目的目标、课程设置、老师资质认定、课材编选,教与学成绩的考核,应赋予其一定自主权。

3、给场地。

民办国学学校急需办学场地,建议政府把 关停工厂的场地和废弃学校的场地无偿借给或低价租给它 们使用。

确需批准用地时也要压低征地价格,放宽限制,简 化审批手续。

4、坚持实行“民办公助”.给国学学校以资金补助。

从公 办教育经费中划出一块资助民办国学学校建校和增加教学 设备投入。

对困难较大的民办校予以教师工资补贴。

5、国家出资提高民办国学学校教师待遇。

除工作补贴 外,在教师的职称评定、资质认定方面给予公平待遇,在社 会养老保险方面予以资助。

6、从国家重大战略的高度看待和培养国学师资人才。

合格的国学师资是传承国学的中坚力量,是传承的重要桥梁 和纽带。

当务之急,是选拔一批内外双修、德才兼备的热爱 国

学的在职教师进行强化培训,使之取得资质,尽快上岗,解决国学师资严重缺乏的问题。

各省应建立国学培训基地。

名牌大学、各级党校要承担培训师资任务,作出培训规划,国家要提供培训经费。

【篇三】

一、实践主题: 走进公司,参观厂房,了解节能产品 深入社区,贴近市民,宣传低碳生活

二、实践目的: 1.通过深入社区,大力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市民的环保 意识,培养社区居民和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热爱社 会公益事业的品质。

2.在宣传教育别人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水平和知识水平,让我们彼此教育,负起环保责任,全面提高 环境与发展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道德风尚,从身边点滴做起;3.建设绿色家园,弘扬社会道德风尚,发扬义工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实践形式: 1.对各年龄段人群进行询问。

2.在小区草坪捡拾树叶垃圾。

3.去公园社区进行实地访问 4.上网查询资料,制定宣传策划 5.环保展板宣传:首先制作环保知识宣传展板,在会场 展示,人们自由观看义工在旁边讲解;6.环保游戏:

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宣传,吸引人们注意;环保知识有奖问答,根据展板内容提出相关环保问题,答对 给予环保文具、环保小布偶等奖品;7.问卷调查: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人们对环保的认知 程度和环保观念;8.邀请电视新闻媒体参与环保宣传活动,小组成员与居民、学生交流环保宣传心得。

四、实践时间: xx 年 7 月 11 日到 xx 年 7 月 20 日

五、实践地址: 南京市 ** 光伏发电产业有限公司河海大学校本部鼓楼 市民广场绣球公园

六、实践人: 河海大学赴南京***伏发电产业有限公司暑期社会实践 小组

七、实践过程: 低碳环保一直是一个社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以及 整个地球都需要关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大问题,它关系到我

们人类的存亡。

而我们发现,有不少组织起来的关于宣传低 碳环保的活动都不能真正得到落实和实践,所以,这次暑期 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低碳研究社就选择了宣传低碳环保,带 头低碳环保的目标并进行了落实,在 7 月 11 号,社长和我 们一起进行了讨论,并分成两组,明确了各自活动的内容和 目标。

前期活动具体实施: 1.编写绿色社区低碳环保宣传活动策划及方案;2.整理低碳环保资料,设计低碳环保展板;3.制作低碳环保展板,横幅 4.编写低碳环保问卷调查;5.设

计低碳环保有奖问答试题;6.策划低碳环保游戏。

7.赶赴南京联系中电公司 , 与其谈判 , 商量食宿等问题 a 组五人先行赶往南京,与中电公司谈判,解决团队在南京 食宿交通问题。

b 组五人先留校制作展板,调查问卷,横幅 及宣传单。

团队成员精诚合作,紧锣密鼓,一丝不紊地准备 着活动。

随着与公司谈判的顺利完成及展板等宣传工具制作完 工,所有团队成员都按计划抵达南京,正式开始低碳宣传之 旅。

我们的第一站,南京中电公司。

在那里,公司专门派工

作人员向我们悉数介绍公司节能产品-光伏太阳能电池及干 式变压器,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南京中电公司成长的风雨 历程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公司宿舍休整一天并完善宣传计划后,我们来到了第 二站,河海大学校本部。

第一次来到校本部,印象最深的就 是那些古老的树木,漫步曲径幽深的小路,耳边缠绕鸟语蝉 鸣,尽情感受这座老校的沧桑。

在这里,我们向河海学长学 姐介绍低碳知识,宣传工作取得初步成功。

第二篇: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文明演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

四、当代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无知。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漠然处之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

对此,我们小组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现状与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展开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楚雄师范学院在校学生。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教育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认知程度及影响力。数据显示,认为认知程度“很高”的有14.1%;认为“一般”的最多,有30%;而认为“很低”的只有6%。在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时,选择“比较大”的比例(37%)最多。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是持肯定态度的。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课堂教育是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很多,如课堂教育、课外阅读、媒体、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等。但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课堂教育,获选率高达98.1%。但从调查结果看,这种方式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我们选取了三个历史典故——“闻鸡起舞”、“投笔从戎”、“三顾茅庐”进行调查,有67.5%的同学仅仅是“了解一些”,还有16.%的同学甚至“不了解”。

我们还就大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进行了调查。以“对武则天评价”为例,选择“没考虑过此问题”和“不清楚的”分别为15%和17%,“完全否定”的占16%,“完全肯定”的占20%,而选择“功过参半”的占31%。由此可以看出,在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评价方面,大学生主观性比较明显,客观性和理性化有待提高,这是思维和认知不成熟的表现,同时与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有关系。社会环境日益多元化,尤其是网络的出现使他们对历史的关注越来越少,再加上一些以历史题材为主的影视剧对历史真相叙述的误差,也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对四大文学名著,“都没有看过”和“没有看过并且也不打算看”的受访者共计5%,而“多次看过”、“都看过”和“看过其中一两部”的比例分别有20.7%、31.5%、42.8%。这说明大--------------------------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学生对传统文化典籍还是有较大兴趣,这很大程度上与大学生所接受的语文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在语文教育中,有许多课文都出自中国传统的文化典籍中。

总体来看,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是有兴趣的,但这种兴趣没有与自身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没有把兴趣转化为行动。这种状况令人担忧,与国家提倡对大学生开展人文教育,提高其自身的内在素质的初衷不相符。

五、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1.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和重视不足。

他们是读英文、吃汉堡、看大片、玩电脑长大的“垮掉的一代”。这些独生子女“唯我独尊”,对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深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对于西方文化充满了向往。调查发现,大学生对端午、中秋、清明等民族传统节日的兴趣日趋淡漠,了解这些节日文化的大学生仅占76%,而对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却趋之若鹜,对于“情人节或圣诞节是否放假”有高达69%的大学生持赞成意见。年轻一代对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渐渐没兴趣了,认为这些节日土气、不够时尚,反而对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一些洋节越来越重视。比如,今年情人节,玫瑰销量在中国就达到美国的2.6倍。

同时,新兴的节日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冲击也是有着不可估量--------------------------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的作用。据调查发现,2012年11月11日的“超级光棍节”至少有90%的大学生参与节日庆祝活动。“光棍节”是新兴的一个节日,它起源于90年代高校的校园趣味文化。光棍节的由来只是象征单身一族的寂寞宣泄,然而只经过短短的二十年时间,光棍节就发展为可以和西方情人节相媲美的节日,“2012年11月11日”这个被称被人为制造出来的“世纪光棍节”让淘宝商城实现了日销售额的超级大单。在这其中,大学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经济的突飞猛进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却俗化了人们的精神领域,不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时时冲击,诱惑着当代大学生们。在其身上集中表现为注重自我,讲求个人发展,甚至以金钱作为评论人生价值的标准等。所以要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识。

2.“功利主义”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

调查显示,40%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帮助一般”,认为“帮助很大”和“帮助比较大”的分别只有5.6%和9.4%,传统的人文精神意注重个人品性的修养。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是隐性的、长久性的。但是,一些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大学生看不到传统文化的长久益处,较少甚至放弃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关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中,对“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寻找精神寄托”占8%,“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占7%,“为更好地服务人民”占2%,“为以后找工作方便”占83%。根据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这些动机中,既有追求理想的精神动力,也有实现个人自身价值的利益考量,但表现突出的是入党动机的功利性。抱着功利化动机入党的大学生,把入党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崇高的信仰,他们考虑的往往是如何--------------------------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利己,而不是如何更好的服务他人。他们入党是为了给自己带来名、利、权等方面的资本和实惠,可以在以后寻找工作时增加一个及其重要的筹码。

3.实用主义在大学生中比较流行。

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调查中,有接近40%的学生表示经常花费很多时间在做兼职(家教、推销、代理等)或者考取各种社会认证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等)上,为毕业后就业增加筹码。在这种社会背景影响下,大学生中真正愿意学习传统文化的人少之又少,大量的课余时间都花费在就业培训上了。

4.小结。

学生在学习上过于追求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从调查显示来看,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学生个人在学习取向上功利色彩过于浓厚,忽视对自身思想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我国当前的社会正处于重大转型期,传统的文化模式失去了神圣的权威,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也必然处在磨合、矛盾、冲突之中,尤其是青年一代更是日益渴求张显个性、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同时,面临着社会生存压力的日渐增大,学生们更关心的是抓紧时间去考五花八门的外语、计算机等技能证书,以求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为自己增添砝码,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他们鲜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抢救民间文化的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说:“在保护传统文化方--------------------------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面,目前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传统文化的文脉已断。这才是最可怕的,是导致传统文化备受冷落的根源所在。”

六、社会方面的问题:

社会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一种文化往往是在长期的社会行为中形成的,中国的传统文化离不开几千年历史的沉积,对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严肃客观的精神,才能保证以不偏不倚的态度真实准确地展现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在楚雄师范学院,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了解外界信息,在“上网冲浪时候,以下哪些项目是占用你时间最多的?”其中,选择“看电影、玩游戏”的就占了76%,而“学习专业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才有24%。作为现代社会中主要的文化传播媒体,许多影视、小说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更关心票房收入,而不是社会效益,危害极大。严重影响了大众对真实的历史文化的认知。相反,在其他方面,如举办历史文化知识讲座,开展文化宣传,保护文化遗址等方面,社会重视力度远远不够,除了一些专业的工作者以外,很少有人给予较多的热情和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很容易欠缺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兴趣。

当前教育的弊端导致传统文化的流失严重。担负民族兴亡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而文化的兴亡重在教育。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就曾指出过教育的弊端,对学生管得太死、教学内容太单一。--------------------------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而这弊端丝毫没有解决。对理科的注重的确适应科技膨胀的时代,但是能够跻身于行列的人太少,而大多数人则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他们所学的高数、理化知识在生活中毫无用处,而对社会极需的和谐哲学、道德导向、价值引导等问题,却一无所知,很多人成为学习的奴隶,毕业之后,缺乏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洞察,对自我价值的定位。

七、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如何做呢?

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变革中,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造成了重大的遗失,但同时也带走了大众文化中的粗俗的现象,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做到发扬优秀文化抵制庸俗的不良文化,实现自我超我的文化认识观。

针对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的现状与问题,对于如何对大学生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家庭、学校、社会和社区“四位一体”,形成传统文化教育的合力

就教育主体来说,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所学校、一个家庭、一位教师所能单独完成的,家庭、学校、社会和社区应该互相配合、协同努力、--------------------------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四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①家庭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阵地。②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③社会要积极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④社区资源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力补充。

2.以传统文化精神为核心,遴选出传统文化教育的系列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历史所提供的条件,创建、改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在漫长的历史积淀过程中,传统文化不仅体系庞大、内容驳杂,而且精华与糟粕皆有、金子与泥沙并存。对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能泾渭不分、照单全收,必须以传统文化精神为核心,遴选出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系列。

3.多途径、多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调查表明,青少年接触传统文化的途径很多,但是各种途径的作用和有效性并不一样。我们认为,应该以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影视节目和电脑网络等四种途径为着力点。

不论通过什么途径,也不管采用哪种形式,接受传统文化都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功利思想是错误的,速成手段也行不通,我--------------------------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们认为,慢慢熏陶、长期浸染,才是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精品

文档-------

第三篇:关于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素养”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王喆

调查时间:2011年12月

调查地点: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调查对象:全校师生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然而,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创造发展起来的。她几经建构-解构-再建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慢慢沉淀而成。她是千百年来国人对文化的希望,是国人对文化思想的反思。当我们今日面临着随资讯发达的电子时代而如洪水般涌来的西方文化时,还有多少人可以坚持那涓涓的细水长流?我们的81年代后、90年代的孩子们心目中的传统文化是什么?我想不会是女子十二乐坊穿着性感的高叉旗袍在舞台上闹哄哄的演奏那所谓的传统民乐吧?还是认为鲁迅先生笔下那个满嘴“之乎者也”的孔乙己就是代表中国的古代文人?就此问题,我小组对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先就调查结果做一下分析报告。

一、调查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眼里是什么样。

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三、调查内容

附件: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问卷调查

四、调查结果

发出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5份。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同学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但对传统文化了解较少。部分同学希望传统文化能够传承下来,同时对外来文化充满好奇。大部分同学希望通过革新传统文化的形式增加内涵加大宣传来促进其传承发展。

五、结论

通过调查发现,当代在校大学生多为90后,处于新型文化大力发展的时期,接受大量外来文化侵蚀,同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了解较少。在对比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容易迷失,认为传统文化过于古板单调,没有外来文化来的个性潮流,追逐过洋节,君不见上元灯节赏花灯,君不见端午赛舟挂香符,君不见盂兰盆会驱鬼傩,君不见重阳登高插茱萸。我们开始相信基督,相信有圣诞老人。我不知道谁是阿福,也好久没放过爷爷纸糊的风筝了。传统的节日在我们看来除了意味着能看到无聊的文艺晚会,多几天去哪里都是人满为患的假期以外,剩下的只有苍白。传统,从我们指缝滑过,轻轻流失。梁启超写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今日,梁先生所期望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造世界”的少年气质在我们身上依稀可见,却再嗅不到中华之气息。纯粹的行乐主义、盛气,在没有文化底蕴的支持下显得那么的苍白和轻浮。我们应从何处寻觅正在遗失的传统文化。难道是在邻国日本的传统活动上发现:“咦,这个东西是从我们中国唐朝传过去的嘛!切~小日本~。”可是,为什么我们不反省,我们为何只有在别人那里欣赏到曾经的国粹。蓦然回顾,国已不国。

常思将来,不忘过去。以千载文化积淀来充实自己而让我们走的更远,我们难道不会心思神往?

附件:

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问卷调查姓名:班级:

1.我国盛大的传统佳节是()

A.中秋节B.国庆节C.春节D.端午节

2.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就把农历年改为春节,把阳历年作为元旦大约是在()

A.清王朝统治时期B.辛亥革命后C.新中国成立D.改革开放

3.大年初一一大早就要()

A.放鞭炮B.上坟C.挂灯笼D.放烟花

4.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那么主食是()

A.肉B.蔬菜C.面包D.五谷

5.我国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

A.李白B.屈原C.杜甫D.项羽

6.你能背诵课外的中国古典诗词有多少?()

A.很多B.不是很多C.项羽

7.你喜欢中国戏曲吗?()

A.喜欢B.不喜欢C.很少

8.你认为中国戏曲的生存空间有多大?()

A.很大B.不是很大C.很少D.没有

9.你能说出十个以上中国的世界文化或自然遗产吗?()

A.能B.不能

10.对某一门传统艺术,如书法、国画、民族乐器(二胡,古筝)你

A.精通B.所有掌握C.学过点皮毛D.一点也不懂

11.对传统文化的未来,你觉得()

A.很乐观B.比较乐观C.很难说D.不乐观E.很悲观

12.你认为传统文化对于当下中国社会()

A.很重要B.有些重要C.可有可无D.有消极作用E.与现代精神格格不入

13.对于传统文化的现状,你认为()

A.势力依然很强大B.还有影响C.很难判断D.正有在消逝E.已荡然无存

14.对于古代经史子集,你()

A.爱不释手B.偶尔翻阅C.敬而远之D.深恶痛绝

15.你认为有必要学习中国古代先哲思想吗?

A.有B.无(如果你认为有必要,你(会/不会)主动学习)

16.你们学校有中国古代先哲思想的教育课程吗?

A.有B.无

17.对仁,孝忠等传统道德,你所受的教育:()

A.自小耳濡目染B.课外书上有看过C.难以判断D.被教育是过时的东西

18.如果你在空闲时间,手边只有两本书,一本是英语书,一本是中国古文,你会选择()

A,英语书B.中国古文C.其它

19.你对以下哪部思想著作比较了解或认可:()

A.《论语》B.《道德经》C.《大学》D.《中庸》E.《孟子》F.其他G.一概不知

第四篇: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及流失的调查报告(模版)

传统文化传承及流失的调查报告

圣诞将至无论是商业街还是校园社区写字楼都弥漫着深深的节日气息,商家打着节日的旗号进行促销,情侣们借助洋节日巩固感情......洋节日正在慢慢侵蚀传统节日的领地,传统节日正在逐渐被我们遗忘,节日被我们过的成了四不像,中秋节成了“月饼节",元宵节真正的成为了“汤圆节”洋节正在上位大有确立自己正统地位之势。

一、调查目的面对洋节的愈演愈烈,传统文化节节败退之势,借助此次调查希望能更了解传统文化传承及流失的现状,加深认识,挽救传统文化。

二、调查方法

上网调查、查阅资料

三、调查内容

资料一:《新华网》报道:重庆渝中区临江门巧巧解放碑幼儿园,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指导中心的王老师给幼儿讲解经典文化课。上课前,王老师拿出一幅彩绘孔子肖像悬于黑板上问:“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孩子们好奇地盯着画像,犹豫了一下,然后30多人同时脆生生地回答:“圣诞老人。”《南国都市报》报道:记者在海师附中、海口九中几所中学采访38名初中学生,调查题目有:你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节日?知道圣诞节是为何而设吗?知道端午节、重阳节是为纪念谁吗?31名受访学生回答: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和圣诞节,理由是:过春节可收到红包,过圣诞节又好玩又有人请客吃洋快餐。初中生们大都喜欢过圣诞节,多数学生不知道端午节是为纪念屈而立,没有人知道重阳节是为纪念谁而设。相反,教师节,没有人会挂出孔子像;端午节,没有人会挂上屈原像;重阳节,没有几个家庭,会认真把节日的来历,结合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美德

传统好好地传授给孩子们。恰恰是许多传统纪念日,往往流行于只做形式,不讲实效,象学雷锋,3月5日来了,3月6日走了。

资料二:二十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字的颠覆 上世纪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文化的破坏 商业文化不追求永恒、不负传承,只要谋利文化遗产种类繁多,缺乏法律保护和人才培养 当前教育种种弊端导致传统文化的严重流失

资料三: 关于传统文化的调查问卷

1.您以前了解多少的传统文化?

A精通 B较多 C一般 D很少 E几乎不了解

2.您从什么渠道来了解传统文化?

A电视 B网络 C其他书刊 D学校教材E老师及长辈 F朋友 G其他

3.您对下列哪一类型的传统文化最感兴趣?

A手工艺(包括刺绣等湖南特色手工艺品)B饮食文化(包括湖南各种特色菜系)

C文学(包括戏剧,诗歌,小说等)D科学技术(包括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成就)

5.您的家人对您了解或学习传统文化持什么态度?

A非常支持 B不制止,中立 C反对

5.您支持发起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的运动吗?

A支持并且愿意参与 B支持但不愿参与 C无所谓 D不是很赞同 E极力反对

6.您认为有什么因素阻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A近代西方的文化侵略 B文化大革命 C民间流传的局限性 D国家保护措施的不足 E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

10.您对传统文化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的形式怎么看?

A无所谓 B应该对最重要的进行保存C尽可能的保存

D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E其他

11.您认为保护传统文化可以使用什么方法?

A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B在学校等基层教育机构中开展教育

C成立一些组织对其进行保护 D由国家处理并采取措施 E民间流传即可

12、您对保护传统文化是什么态度?

A非常支持,这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也非常急迫B应该保护但还不是时候C没必要,让社会竞争去淘汰那些落伍的文化。D无所谓,不怎么关心。

13、您认为是什么原因使中国的传统文化逐步流失?

A时代的进步,被时尚的新事物替代了B外来文化的侵蚀、渗透,国人逐步对传统文化失去兴趣C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媒体过多的宣传了一些商业性浓的娱乐文化和外来文化。D不知道,不在意

14、您对外来文化的入侵有什么看法?

A赞成,能促进国际间文化的交流,促进进步,带来商机。B反对,通过不断渗透,来影响国人,商业目的很浓。C中立,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D不了解,没什么看法

15、您对保护传统文化有何建议和看法

发出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73份。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但对传统文化了解较少,家长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持中立态度,大部分同学希望传统文化能够传承下来,同时也对外来文化充满好奇并热衷于过有意义的洋节日。大部分同学希望通过革新传统文化的形式增加内涵加大宣传来促进其传承发展。

四、结论

通过调查发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的形势严峻,但土壤深厚。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了解历史、教育后人、凝聚国民、鼓舞人心、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功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当以文化复兴作为灵魂。希望在全社会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人人都来为这件事贡献一份力量。社会应形成保护传统文化风尚,学校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关部门应牵头或支持民俗活动的开展。

第五篇:XX年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调查报告

XX年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调查报告

自从文明的曙光普照神州,华夏子孙就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经过不断地迁徙、演化和融合,逐渐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民族,同时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百家争鸣的诸子论衡、浩如烟海的文献古籍、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泽被后世的四大发明………这些文化成就,令世人敬仰,让其他民族惊叹。然而,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文精神逐渐消退,传统文化和道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地位日益下降,这一现象在当代大学生的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传统文化知识的缺失,对传统美德的冷漠,对传统人文素养的轻视等,在现今大学生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本为后世骄傲的成就,今天竟成为令人担忧的病痛。本文在对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现象的调研同时,也力图探究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踹鄙陋地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1.现状调查

鉴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笔者采用的主要调查方法仍是传统的问卷调查。在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渤海大学、大连大学、辽宁工业大学、鞍山师范学院等7所院校的500名大学生进行了不记名式问卷调查。所含专业包括文(中文、历史、政法、英语、新闻)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学科的不同专业。问卷设计围绕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及态度设题,共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1350份,收回率为90%。

对一种文化的认知是领会其精髓的基础,认知层度大的高低决定了对其内涵的掌握。从调查可以发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简直可称为匮乏。以“四书”而言,这是我国儒家思想的结晶,然而只有40%的同学知道他的具体名称。对于那些知道一些,甚至不知道的具体是哪几本书的同学来说,阅读时更谈不上的。对于此表格的其他命题,涉及到中国的饮食、历史、音乐、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作为一名21实际的中国高校大学生来说,要求对于这些基本知识的掌握应该不是过分的要求。但从数据显示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的确让人担忧。

不独这些文化常识的调研结果让人感到忧心,在调查中,通过数据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流露出冷漠的情绪。如下表:

不难发现,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学生更注重或者说更感兴趣的是娱乐杂志的相关书籍,这一点不独是女生,男性同学表现的也很突出。大多数同学认为,那些传统文化的知识在网上百度一下就什么都出来了,至于那些写作业或论文所需要的史料书籍,在需要的时候去图书馆借一下就万事大吉了。这样的想法在数据中得到充分的展现,这种现象也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不够的原因之一。

对任何人或事物的重视程度,主要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之所以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着这样的认识和情绪,主要是因为,学生认为这些传统文化失去了它的实用性,如下表:

不可否认,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不需要用信纸信封的低效率传递信息的方法。短信、电话、邮件等等新技术,可以千万倍地提高原本书信传递方式的效率。有了计算器、电脑等设备,人们可以在短短十几秒甚或是几秒内计算出原本复杂的数字运算,而九章算术、算盘已经被人们遗落在历史的光盘上。从表中可以看到,只有仅仅%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适用度,其他学生则认为传统文化有较低或是没有适用度,并且认为无适用度的比例竟高达近60%。这也正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表现出冷漠态度的原因之一。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泛道德社会。从先秦的百家争鸣到汉代的“独尊儒术”,儒家伦理道德最终成为我国的正统思想。从孔子的“恭、宽、信、敏、惠”“温、良、恭、俭、让”,再经过儒家后学的不断加工改造,使得性善论、修养论,以及仁、义、礼、智、信等价值体系,成为整个伦理道德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当然,这些思想有的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无可厚非的,但也不排除有封建糟粕的东西。在反封建和西方思潮的冲击下,这些封建糟粕是消除无几了,但其中优秀的成分也随着时光流逝了。中国一直以礼仪之邦自诩,注重礼仪是中国人处世的重要美德。《礼记·冠义》篇言道:“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孔子在教学中也明确地指出“不学礼,无以立”。不可讳言,作为封建伦理制度的“礼教”,在历史上曾起着消极的作用。但作为文明的象征,道德修养的准则,礼貌、、礼让、礼数、礼节等则是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现今的社会,在即将担负起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大学生身上,这些优良品质却是那样的渺茫。古人爱屋及乌,现在的人是恶屋及乌。把原本优秀的品质和人文素养也一起丢弃。这必然引起价值观念的歪曲和行为表现上的畸形。如下表:

上表中的设题主要涉及个人的价值取向,但从数据显示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已经对传统的人文精神产生了悖逆的观念。这种内在的精神歪曲是可怕的,这说明了这些大学生已经在内心里排斥传统的优秀思想。在我国要实现民族复兴的奋斗历程中,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问卷在一定程度上应该说是具有说服力的,但毕竟还会收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可信度还是值得商榷的。因此,要想得到更权威的论据,当然要融入到学生之中。在调研中,笔者也深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进行观察。

在调研中发现,在课堂上,多数同学表现得过分自由散漫,睡觉、玩手机,有的男女生甚至在老师讲课的同时,上演你侬我侬的场景;到考试的时候,有些院系甚至要大肆宣扬严禁考试作弊,违者重处;为了照顾家庭困难的学生,国家或是省市机关都实行助学金制度。然而,在调研中发现,每当评选的时候,那些平时穿名牌服饰、挥金似土的学生表现得却是异常“活跃”。古人讲的是天地君亲师,虽然其内涵有些方面在今天已经不适用了,但尊师重道一直是炎黄子孙自我标榜的优良品质。然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却令人心寒。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身之本。可在今天的大学里,在同学的身上,诚信已无从言起。虽然,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大学中毕竟还有很多品德优良的学生,但是,一部分学生的表现确实让人担忧。

2.原因分析

首先是客观原因。俗谚有云既种其因,必得其果。大学生之所以对传统文化有着上述的认识和态度,是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入世以及经济全球化,西方的新思想不断冲击着固有的传统文化。随着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流通,思想文化也得以传播。这些新思想的涌入,对于正处于人生观确立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个挑战。科技兴国的口号,使得社会更青睐于技术创新型人才,因此学校也就加大对这类专业的投入和重视。且不论全国,就上学的几所大学而言,其校长多出身理工院校。在这些因素下,学校更重视的是理工专业的设备设施。一些学校缺乏人文素养较高的教师队伍,有的学校甚至连人文科学的相关院系都未设置,更谈不上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这样的环境中,要推动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可谓是举步维艰。

平实而论,现如今,无论是社会还是各大院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的科技等方面的培养。如英语、计算机,驾照等等。本来21世纪的今天,有这样的要求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大多数的人却没把握好度。调查中发现,各院校的学生也都是早出晚归,泡在图书馆,但是这些学生多是在背单词,做公务员试题、练习近平算机等级考试的试题。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外,加大对这些科目的学习,从而使得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时间减少甚至是忽略。这虽然是由国情决定,但也是教育体制的纰漏。

其次,就主观原因而言。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功利主义开始在大学生中成为蔓延之势。首先是受到家庭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要求下,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主导下,许多大学生在小学时期就缺乏传统人文素质的培养。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年时期的蒙学教育逐渐被技能的培养所代替。以至于很多学生直至大学期间对《三字经》还只是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的阶段。也应看到,现今社会,功利主义思想已经在大学中成为蔓延之势。众所周知,传统的人文修养,注重的是心身修养,品德的陶冶,讲究的是厚积薄发。但是,大多数学生急功近利,看不到传统文化对自身修养的重要意义,有一些学生甚至放弃传统文化的学习。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认识不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否定和丢弃传统的人文精神,而在西方文明中去寻求精神的乐园。主要表现在对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的漠视,对外国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等的痴迷。

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需要老师的教导。但是现今的大学教师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能全面深入地讲解传统文化,更谈不上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传统的人文精神。加上,现在的大学生无论是理工科的还是文史专业的学生,都应经不在重视或是不习惯于传统的苦读式学习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传统知识都可以通过电脑,电视等设备得到解决。但是这带来的危害却不容忽视。在经济效益的驱使下,无论是媒体还是影视文化,大多数都背离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一些大学生仅凭通过古装的电影电视,就侃侃而谈中国的历史或是文化,认为那就是历史的真实。这种现象严重地影响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耗费了大学生大量的业余学习时间。

3.应对措施

面对上述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严重的现象及其成因,笔者不揣鄙陋,敢陈愚见。

首先,相关部门尤其是教育部门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今天的经济社会里,发展是必要的。但是人们也应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要重视传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在社会上营造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纠正轻视传统文化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图书馆是文化普及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一些省市居然没有像样的图书馆,就是有,其管理方面也是不尽人意的,这需要引起一些部门重视的。

其次,在校园中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因此,良好的人文氛围很校园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同学在学校学习期间,学校就是第二个家庭,这个大家庭的气息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和人生观的形成。为此,各大院校要适当地加强学科、个专业课程的有机调整。学校应该是当地加大传统文化的教育课时,使教师得以充分阐述传统人文精神,使学生能深入了解和认知传统文化。同时,学校应该定期举行传统文化的教学讲座,使大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是受重视的。再有,学校应鼓励校园那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组织,如围棋社、绘画、书法社团等。

最后,就要从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出发。大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是接受者。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关注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阅读传统文化典籍,参与相应的文化交流。大学生应该明确地认识到,当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必然向精神生活寻求解脱和帮助。因此,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该从现在开始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自我的传统人文素养。

诚然,面对当前传统文化缺失如此严峻的形式,我们在感到痛心的同时也应有担当的责任。仁以为己任,纵“路漫漫其修远兮”我辈亦当勇往直前。

调查人:高波

调查时间:20XX年4月

调查地点:苏州市职业大学

调查对象:管理系10涉外文秘班和文化产业班学生

巍巍大国,有着悠久长远的历史,在这漫漫的五千年,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了一种反映出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它,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圣诞节、西餐、哥特风等富有西方文化的字眼逐渐充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却仿佛已淡出。大家听的已不再是民乐戏曲,看的也不再是四书五经。我们喜欢那音韵优雅的钢琴,喜欢那激情澎湃的歌剧,喜欢那惊心动魄的电影,喜欢那或许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外来文化。本应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已有些许的动摇,传统文化的地位岌岌可危!就此问题,我小组对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

二、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的内容涉及大学生在平日生活中与传统文化的接触程度,对于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取舍,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对传统文化发展趋势的见解等问题。相对比较全面。另有附页:《苏州市职业大学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调查问卷》样卷一份于后供参阅。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接触机会不足,热爱精神不够

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您一般都喜欢看哪些类别的书”,用于了解大学生平日生活中所偏好、所常接触的文化方式。不出意料,有60%以上的同学的首选是“小说杂志类”。的确,相比与古典名著、唐诗宋词,小说轻松、贴近生活、多种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工具之一。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选择“文学历史类”的同学确不多。尤其是女生,只有约13%的女生选择了这类。大家平日里看韩剧看动漫看电影,欣赏我们的传统文化、了解我们的古今历史的时间已寥寥无几。第二个问题“如果你在在空闲时间,手里有两本书,一本是英语书,一本是中国古文,你会选择?”,许多人在答题后说,这是个很尖锐的问题,直接便反映出了大家对中外的偏好。但可能因为目前的英语教育叫人实在对这门语言提不起太大兴趣,“中国古文”以52%的选择率险胜“英文书”。可是,这并不能代表传统文化已深入人心(说句玩笑话,这说明的是目前中国的英语教育太失败了)。这道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道失败的题目。但从一些细节仍然可看出些许结论。男生中有56%选择的是“中国古文”,而女生只有40%。相对于男生,女生更喜欢哈韩哈日梦好莱坞,平时与传统文化接触少,了解其的精力也不多。从而也引出了下一个问题“您认为您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多少”。仅仅2%的人选择了“知道很多”,而大部分人(68%)选择了“知道一些”,但令人惊奇的是,竟然有9%的人选择了“知之甚少”。因此,我认为,“接触机会不足,热爱精神不够”,这是传统文化失宠的一大原因。

2.宣传力度不强,但学习精神高涨

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否愿意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答案:高达65%的同学选择了“愿意,毕竟是民族文化结晶嘛”这个答案。看来同学对传统文化仍是有渴求的。可是“想了解,可没有良好途径”有25%的选择率、这能看出什么?同学有学习的想法却无处实行,错在于同学们吗?在看这一个问题“对某一门传统文化,你?”2%精通,8%有所掌握,31%学过皮毛。那剩下的59%呢?“一点不懂”。从小家长就把孩子拉向不同的练习班,学钢琴,学小提琴,学芭蕾。学古乐器学书法的也有,可是多吗?为什么大家都要争先恐后的学习西方的东西,因为它们高雅,因为它们比传统文化更先进?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3.保护力度太弱,传统地位渺茫

第七个问题:“你觉得我国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如何?”选择“国家花了很大力气去做,而且做得很好”的仅有2%。大部分则选得是“力度大,但效果一般”国家是有政策、有措施,可是效果却不见得有多明显,最后得来的是什么?韩国的江陵端午节“申遗”成功?

下一个问题“你认为传统文化对于当下的中国社会有作用吗?”这里,我想到了在书上看到的一句话:“道家的某些思想遗惠,对于在现代科学基础上重建理性以克服伴随科学技术加速发展而来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引导世界文化的演革流向、建构后现代的科学技术观、重整中国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从经济社会向智力社会的历史性转变都有重要的意义。”的确,传统文化的某些思想对现代社会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大家都一致赞同:61%的同学选择了“很重要”,30%认为“有一些作用”。可以看出,传统文化还是有一定先进性的。可是,接下来一个题目令我们有了危机感:“对于传统文化的现状,你认为?”12%“势力依然强大”,25%“还有影响”,36%“正在消逝”,16%“已荡然无存”。在同学们的心中,传统文化正在慢慢的消逝。

四、采取建议与意见

曾看到一段话:“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与传播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与硬化。在中国历史,无论什么时候,哪一个封建王朝都没有真正彻底的贯彻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都没有象《圣经》文化和《古兰经》文化那样,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命运。现在最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贯彻,而这种贯彻是民主的、自由的,人们自觉自愿地接受的,不愿接受马上就可以反对,而不是象欧洲中世纪历史上的《圣经》文化,和现在《古兰经》文,是强迫的。”既然中国传统文化的贯彻是容易的,那么我们应怎样做呢?

根据同学们的意见以及自己的见解,我总结出了一下几点:

1.学校应加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教育

2.多开展呼吁大家去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活动,从意识上去加强

3.从自身出发,多与传统文化接触,并多宣传我们的精华部分

4.国家应出更多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政策

另外“

一、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要领导并长期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党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要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党要坚持并完善科学执政方式,健全民主集中制,推动党在推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上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党要积极制定并颁行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意见和决定。

二、政府要积极引导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加大财政投入,培养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人和民间团体。要制定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复兴战略,扎实稳步推进战略决策的落实。要加强立法,提到立法的质量,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行政效率,彻底扫除制约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等瓶颈。要坚决打击假借传统文化之名宣传封建、资本主义落后意识的人和组织,及时向人民群众释清保护与复兴传统文化的原因和意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人民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三、全社会要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荣的观念,坚持了解传统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要积极宣传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可率。要自觉学习并推广、传播传统文化,坚持用传统文化约束自己的行为,切实做到“立德立功立言”。在市场经济中,积极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产品上消费,提升传统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延长传统文化的产业链条,对传统文化要深加工、细加工,扩大其市场份额。要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坚持发展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总之,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所有华夏儿女共同的任务。我们继往开来,肩负重任。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咱们的传统文化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五、总结

夜已深,院已静,我的调查报告也接近尾声。经过这次调查,只觉得我们经历了许多,同时

又成长了许多,学到了很多以前所没有学到的东西,只希望我们的一番心血没有白费,那些

微不足道的建议和意见可以有些帮助。最后,再次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与合作。

下载大学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调查报告xx当地传统文化传承情况调查报告(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调查报告xx当地传统文化传承情况调查报告(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报告[推荐5篇]

    关于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 调查时间:2009年12月 调查地点:重庆大学 调查对象:重庆大学学生巍巍大国,有着悠久长远的历史,在这漫漫的五千年,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了......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关于传统文化调查报告调查人: 调查时间:2014年月至月 调查对象:普通民众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 调查背景: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信息传递越来越迅速便捷,中国和西方交流越来 越频繁,传......

    关于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调查报告

    关于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虽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依旧挂在嘴边,但效果却常常不尽人意。因此需要把......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范文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祭祀 提到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很容易想到礼仪廉耻孝等一些内容。纵观中国五年前的华夏文明进程,文化之博大精深为我们所折服。在这样包罗万象独具特色的文化......

    传统文化传承

    传 承 传 统 文 化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传统文化更加重视,人们对中秋等节日列为国家法定节日的呼吁一直不断;可尽管有上述呼吁,在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范文大全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临朐县龙泉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汇报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将核心素养体系置于深......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热点链接】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武亦姝、彭敏、陈更等诗词“达人”成了年轻人的追捧对象,也成了万千父母培养孩子的“榜样”。 网络上出现了各种......

    毛概调查报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及流失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关于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及流失的调查 摘要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积淀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伟大的名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