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报告[推荐5篇]

时间:2019-05-12 12:4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

调查时间:2009年12月

调查地点:重庆大学

调查对象:重庆大学学生

巍巍大国,有着悠久长远的历史,在这漫漫的五千年,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了一种反映出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它,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圣诞节、西餐、哥特风等富有西方文化的字眼逐渐充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却仿佛已淡出。大家听的已不再是民乐戏曲,看的也不再是四书五经。我们喜欢那音韵优雅的钢琴,喜欢那激情澎湃的歌剧,喜欢那惊心动魄的电影,喜欢那或许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外来文化。本应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已有些许的动摇,传统文化的地位岌岌可危!就此问题,我小组对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样本总量100份,获得有效样本98份,有效问卷率为98% 调查者基本情况:性别结构:男生占62%,女生占38%

二、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的内容涉及大学生在平日生活中与传统文化的接触程度,对于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取舍,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对传统文化发展趋势的见解等问题。相对比较全面。另有附页:《重庆大学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调查问卷》样卷一份于后供参阅。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接触机会不足,热爱精神不够

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您一般都喜欢看哪些类别的书”,用于了解大学生平日生活中所偏好、所常接触的文化方式。不出意料,有60%以上的同学的首选是“小说杂志类”。的确,相比与古典名著、唐诗宋词,小说轻松、贴近生活、多种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工具之一。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选择“文学历史类”的同学确不多。尤其是女生,只有约13%的女生选择了这类。大家平日里看韩剧看动漫看电影,欣赏我们的传统文化、了解我们的古今历史的时间已寥寥无几。

第二个问题“如果你在在空闲时间,手里有两本书,一本是英语书,一本是中国古文,你会选择?”,许多人在答题后说,这是个很尖锐的问题,直接便反映出了大家对中外的偏好。但可能因为目前的英语教育叫人实在对这门语言提不起太大兴趣,“中国古文”以52%的选择率险胜“英文书”。可是,这并不能代表传统文化已深入人心(说句玩笑话,这说明的是目前中国的英语教育太失败了)。这道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道失败的题目。但从一些细节仍然可看出些许结论。男生中有56%选择的是“中国古文”,而女生只有40%。相对于男生,女生更喜欢哈韩哈日梦好莱坞,平时与传统文化接触少,了解其的精力也不多。从而也引出了下一个问题“您认为您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多少”。仅仅2%的人选择了“知道很多”,而大部分人(68%)选择了“知道一些”,但令人惊奇的是,竟然有9%的人选择了“知之甚少”。

因此,我小组认为,“接触机会不足,热爱精神不够”,这是传统文化失宠的一大原因。

2.宣传力度不强,但学习精神高涨

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否愿意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答案:高达

65%的同学选择了“愿意,毕竟是民族文化结晶嘛”这个答案。看来同学对传统文化仍是有

渴求的。可是“想了解,可没有良好途径”有25%的选择率、这能看出什么?同学有学习的想法却无处实行,错在于同学们吗?

在看这一个问题“对某一门传统文化,你?”2%精通,8%有所掌握,31%学过皮毛。那剩

下的59%呢?“一点不懂”。从小家长就把孩子拉向不同的练习班,学钢琴,学小提琴,学

芭蕾。学古乐器学书法的也有,可是多吗?为什么大家都要争先恐后的学习西方的东西,因

为它们高雅,因为它们比传统文化更先进?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3.保护力度太弱,传统地位渺茫

第七个问题:“你觉得我国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如何?”选择“国家花了很大力气去

做,而且做得很好”的仅有2%。大部分则选得是“力度大,但效果一般”国家是有政策、有措施,可是效果却不见得有多明显,最后得来的是什么?韩国的江陵端午节“申遗”成功?

下一个问题“你认为传统文化对于当下的中国社会有作用吗?”这里,我想到了在书上看到的一句话:“道家的某些思想遗惠,对于在现代科学基础上重建理性以克服伴随科学技术加

速发展而来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引导世界文化的演革流向、建构后现代的科学技术观、重整中国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从经济社会向智力社会的历史性转变都有重要的意义。”的确,传统文化的某些思想对现代社会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大家都一致赞同:61%的同学选择了“很

重要”,30%认为“有一些作用”。可以看出,传统文化还是有一定先进性的。

可是,接下来一个题目令我们有了危机感:“对于传统文化的现状,你认为?”12%“势力

依然强大”,25%“还有影响”,36%“正在消逝”,16%“已荡然无存”。在同学们的心中,传统文化正在慢慢的消逝。

四、采取建议与意见

曾看到一段话:“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与传播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与硬化。在中国历史

上,无论什么时候,哪一个封建王朝都没有真正彻底的贯彻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中国的传

统文化从来都没有象《圣经》文化和《古兰经》文化那样,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命运。

现在最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贯彻,而这种贯彻是民主的、自由的,人们自觉自愿地接

受的,不愿接受马上就可以反对,而不是象欧洲中世纪历史上的《圣经》文化,和现在《古

兰经》文,是强迫的。”

既然中国传统文化的贯彻是容易的,那么我们应怎样做呢?

根据同学们的意见以及自己的见解,我总结出了一下几点:

1.学校应加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教育

2.多开展呼吁大家去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活动,从意识上去加强

3.从自身出发,多与传统文化接触,并多宣传我们的精华部分

4.国家应出更多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政策

另外“

一、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要领导

并长期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党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要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党要坚持并完善科学执政方式,健全民主集中制,推动党在推进传统文

化的保护与复兴上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党要积极制定并颁行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保护

与复兴的意见和决定。

二、政府要积极引导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加大财政投入,培养能够

传承传统文化的人和民间团体。要制定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复兴战略,扎实稳步推进战

略决策的落实。要加强立法,提到立法的质量,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

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行政效率,彻底扫除制约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观念、做法和体制

等瓶颈。要坚决打击假借传统文化之名宣传封建、资本主义落后意识的人和组织,及时向人

民群众释清保护与复兴传统文化的原因和意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人民推广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三、全社会要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荣的观念,坚持了解传统文化,自觉抵制西

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要积极宣传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可率。要自觉

学习并推广、传播传统文化,坚持用传统文化约束自己的行为,切实做到“立德立功立言”。

在市场经济中,积极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产品上消费,提升传统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

延长传统文化的产业链条,对传统文化要深加工、细加工,扩大其市场份额。要不断丰富传

统文化的内涵,坚持发展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总之,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所有华夏儿女共同的任务。我们继往开来,肩负重任。相

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咱们的传统文化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五、总结

夜已深,院已静,我的调查报告也接近尾声。经过这次调查,只觉得我们经历了许多,同时

又成长了许多,学到了很多以前所没有学到的东西,只希望我们的一番心血没有白费,那些

微不足道的建议和意见可以有些帮助。最后,再次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与合作。

六、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

《传统文化的意义》摘自:中国传统文化网http:///

附表:《重庆大学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情况调查》

重庆大学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调查问卷

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无不透露着文化的痕迹,这些痕迹印证着文明的传承之路。当时

间的脚步穿梭在历史的洪流中时,是否这些文明会随着岁月漂流而风化在记忆深处,变成尘

封的秘密……

院系:专业:年级:性别:

一、您一般都喜欢看哪些类别的书?

A.考证考研类B.专业知识类C.经管法律类D.励志心理类E.文学历史类F.小说杂志类G.其他类的H.什么都看

二、如果你在空闲时间,手边只有两本书,一本是英文书,一本是中国古文,你会选择

A.英文书B.中国古文

三、您认为您对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了解多少?

A.知道很多B.知道一些C.基本上不太了解D.知之甚少

四、您是否愿意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A.愿意,毕竟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嘛B.想了解,但是没有良好的途径

C.不,这些东西已经过时了,落伍了D.其他

五、对某一门传统艺术,如书法、国画、民族乐器(二胡、古筝等),你

A.精通B.有所掌握C.学过点皮毛D.一点不懂

六、暨韩国的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你觉得现在我国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强吗?

A.很强B.还可以C.很差,需要加强D.不清楚

七、你觉得我国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如何?

A.国家花了很大力气去做,而且做得很好B.力度大,但是效果一般

C.感觉不到我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D.不了解这些

八、你认为传统文化对于当下的中国社会:

A.很重要B.有一些作用C.可有可无D.有消极作用E.与现代精神

格格不入

九、对于传统文化的现状,你认为:

A.势力仍然很强大B.还有影响C.很难判断D.正在消逝E.已荡然无存

十、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去加强继承与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多选)

A.学校应加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教育

B.多开展呼吁大家去继承和保护的活动,从意识上去加强

C.国家应出更多这方面保护的政策

D.不要太绝对专业,应在每专业中插入一些传统文化课程

E.从自身出发,多余传统文化接触,并多宣传我们的精华部分

感谢您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与我们的调查活动!!

第二篇:关于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素养”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王喆

调查时间:2011年12月

调查地点: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调查对象:全校师生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然而,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创造发展起来的。她几经建构-解构-再建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慢慢沉淀而成。她是千百年来国人对文化的希望,是国人对文化思想的反思。当我们今日面临着随资讯发达的电子时代而如洪水般涌来的西方文化时,还有多少人可以坚持那涓涓的细水长流?我们的81年代后、90年代的孩子们心目中的传统文化是什么?我想不会是女子十二乐坊穿着性感的高叉旗袍在舞台上闹哄哄的演奏那所谓的传统民乐吧?还是认为鲁迅先生笔下那个满嘴“之乎者也”的孔乙己就是代表中国的古代文人?就此问题,我小组对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先就调查结果做一下分析报告。

一、调查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眼里是什么样。

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三、调查内容

附件: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问卷调查

四、调查结果

发出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5份。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同学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但对传统文化了解较少。部分同学希望传统文化能够传承下来,同时对外来文化充满好奇。大部分同学希望通过革新传统文化的形式增加内涵加大宣传来促进其传承发展。

五、结论

通过调查发现,当代在校大学生多为90后,处于新型文化大力发展的时期,接受大量外来文化侵蚀,同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了解较少。在对比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容易迷失,认为传统文化过于古板单调,没有外来文化来的个性潮流,追逐过洋节,君不见上元灯节赏花灯,君不见端午赛舟挂香符,君不见盂兰盆会驱鬼傩,君不见重阳登高插茱萸。我们开始相信基督,相信有圣诞老人。我不知道谁是阿福,也好久没放过爷爷纸糊的风筝了。传统的节日在我们看来除了意味着能看到无聊的文艺晚会,多几天去哪里都是人满为患的假期以外,剩下的只有苍白。传统,从我们指缝滑过,轻轻流失。梁启超写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今日,梁先生所期望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造世界”的少年气质在我们身上依稀可见,却再嗅不到中华之气息。纯粹的行乐主义、盛气,在没有文化底蕴的支持下显得那么的苍白和轻浮。我们应从何处寻觅正在遗失的传统文化。难道是在邻国日本的传统活动上发现:“咦,这个东西是从我们中国唐朝传过去的嘛!切~小日本~。”可是,为什么我们不反省,我们为何只有在别人那里欣赏到曾经的国粹。蓦然回顾,国已不国。

常思将来,不忘过去。以千载文化积淀来充实自己而让我们走的更远,我们难道不会心思神往?

附件:

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问卷调查姓名:班级:

1.我国盛大的传统佳节是()

A.中秋节B.国庆节C.春节D.端午节

2.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就把农历年改为春节,把阳历年作为元旦大约是在()

A.清王朝统治时期B.辛亥革命后C.新中国成立D.改革开放

3.大年初一一大早就要()

A.放鞭炮B.上坟C.挂灯笼D.放烟花

4.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那么主食是()

A.肉B.蔬菜C.面包D.五谷

5.我国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

A.李白B.屈原C.杜甫D.项羽

6.你能背诵课外的中国古典诗词有多少?()

A.很多B.不是很多C.项羽

7.你喜欢中国戏曲吗?()

A.喜欢B.不喜欢C.很少

8.你认为中国戏曲的生存空间有多大?()

A.很大B.不是很大C.很少D.没有

9.你能说出十个以上中国的世界文化或自然遗产吗?()

A.能B.不能

10.对某一门传统艺术,如书法、国画、民族乐器(二胡,古筝)你

A.精通B.所有掌握C.学过点皮毛D.一点也不懂

11.对传统文化的未来,你觉得()

A.很乐观B.比较乐观C.很难说D.不乐观E.很悲观

12.你认为传统文化对于当下中国社会()

A.很重要B.有些重要C.可有可无D.有消极作用E.与现代精神格格不入

13.对于传统文化的现状,你认为()

A.势力依然很强大B.还有影响C.很难判断D.正有在消逝E.已荡然无存

14.对于古代经史子集,你()

A.爱不释手B.偶尔翻阅C.敬而远之D.深恶痛绝

15.你认为有必要学习中国古代先哲思想吗?

A.有B.无(如果你认为有必要,你(会/不会)主动学习)

16.你们学校有中国古代先哲思想的教育课程吗?

A.有B.无

17.对仁,孝忠等传统道德,你所受的教育:()

A.自小耳濡目染B.课外书上有看过C.难以判断D.被教育是过时的东西

18.如果你在空闲时间,手边只有两本书,一本是英语书,一本是中国古文,你会选择()

A,英语书B.中国古文C.其它

19.你对以下哪部思想著作比较了解或认可:()

A.《论语》B.《道德经》C.《大学》D.《中庸》E.《孟子》F.其他G.一概不知

第三篇:XX年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调查报告

XX年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调查报告

自从文明的曙光普照神州,华夏子孙就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经过不断地迁徙、演化和融合,逐渐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民族,同时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百家争鸣的诸子论衡、浩如烟海的文献古籍、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泽被后世的四大发明………这些文化成就,令世人敬仰,让其他民族惊叹。然而,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文精神逐渐消退,传统文化和道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地位日益下降,这一现象在当代大学生的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传统文化知识的缺失,对传统美德的冷漠,对传统人文素养的轻视等,在现今大学生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本为后世骄傲的成就,今天竟成为令人担忧的病痛。本文在对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现象的调研同时,也力图探究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踹鄙陋地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1.现状调查

鉴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笔者采用的主要调查方法仍是传统的问卷调查。在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渤海大学、大连大学、辽宁工业大学、鞍山师范学院等7所院校的500名大学生进行了不记名式问卷调查。所含专业包括文(中文、历史、政法、英语、新闻)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学科的不同专业。问卷设计围绕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及态度设题,共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1350份,收回率为90%。

对一种文化的认知是领会其精髓的基础,认知层度大的高低决定了对其内涵的掌握。从调查可以发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简直可称为匮乏。以“四书”而言,这是我国儒家思想的结晶,然而只有40%的同学知道他的具体名称。对于那些知道一些,甚至不知道的具体是哪几本书的同学来说,阅读时更谈不上的。对于此表格的其他命题,涉及到中国的饮食、历史、音乐、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作为一名21实际的中国高校大学生来说,要求对于这些基本知识的掌握应该不是过分的要求。但从数据显示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的确让人担忧。

不独这些文化常识的调研结果让人感到忧心,在调查中,通过数据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流露出冷漠的情绪。如下表:

不难发现,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学生更注重或者说更感兴趣的是娱乐杂志的相关书籍,这一点不独是女生,男性同学表现的也很突出。大多数同学认为,那些传统文化的知识在网上百度一下就什么都出来了,至于那些写作业或论文所需要的史料书籍,在需要的时候去图书馆借一下就万事大吉了。这样的想法在数据中得到充分的展现,这种现象也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不够的原因之一。

对任何人或事物的重视程度,主要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之所以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着这样的认识和情绪,主要是因为,学生认为这些传统文化失去了它的实用性,如下表:

不可否认,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不需要用信纸信封的低效率传递信息的方法。短信、电话、邮件等等新技术,可以千万倍地提高原本书信传递方式的效率。有了计算器、电脑等设备,人们可以在短短十几秒甚或是几秒内计算出原本复杂的数字运算,而九章算术、算盘已经被人们遗落在历史的光盘上。从表中可以看到,只有仅仅%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适用度,其他学生则认为传统文化有较低或是没有适用度,并且认为无适用度的比例竟高达近60%。这也正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表现出冷漠态度的原因之一。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泛道德社会。从先秦的百家争鸣到汉代的“独尊儒术”,儒家伦理道德最终成为我国的正统思想。从孔子的“恭、宽、信、敏、惠”“温、良、恭、俭、让”,再经过儒家后学的不断加工改造,使得性善论、修养论,以及仁、义、礼、智、信等价值体系,成为整个伦理道德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当然,这些思想有的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无可厚非的,但也不排除有封建糟粕的东西。在反封建和西方思潮的冲击下,这些封建糟粕是消除无几了,但其中优秀的成分也随着时光流逝了。中国一直以礼仪之邦自诩,注重礼仪是中国人处世的重要美德。《礼记·冠义》篇言道:“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孔子在教学中也明确地指出“不学礼,无以立”。不可讳言,作为封建伦理制度的“礼教”,在历史上曾起着消极的作用。但作为文明的象征,道德修养的准则,礼貌、、礼让、礼数、礼节等则是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现今的社会,在即将担负起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大学生身上,这些优良品质却是那样的渺茫。古人爱屋及乌,现在的人是恶屋及乌。把原本优秀的品质和人文素养也一起丢弃。这必然引起价值观念的歪曲和行为表现上的畸形。如下表:

上表中的设题主要涉及个人的价值取向,但从数据显示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已经对传统的人文精神产生了悖逆的观念。这种内在的精神歪曲是可怕的,这说明了这些大学生已经在内心里排斥传统的优秀思想。在我国要实现民族复兴的奋斗历程中,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问卷在一定程度上应该说是具有说服力的,但毕竟还会收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可信度还是值得商榷的。因此,要想得到更权威的论据,当然要融入到学生之中。在调研中,笔者也深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进行观察。

在调研中发现,在课堂上,多数同学表现得过分自由散漫,睡觉、玩手机,有的男女生甚至在老师讲课的同时,上演你侬我侬的场景;到考试的时候,有些院系甚至要大肆宣扬严禁考试作弊,违者重处;为了照顾家庭困难的学生,国家或是省市机关都实行助学金制度。然而,在调研中发现,每当评选的时候,那些平时穿名牌服饰、挥金似土的学生表现得却是异常“活跃”。古人讲的是天地君亲师,虽然其内涵有些方面在今天已经不适用了,但尊师重道一直是炎黄子孙自我标榜的优良品质。然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却令人心寒。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身之本。可在今天的大学里,在同学的身上,诚信已无从言起。虽然,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大学中毕竟还有很多品德优良的学生,但是,一部分学生的表现确实让人担忧。

2.原因分析

首先是客观原因。俗谚有云既种其因,必得其果。大学生之所以对传统文化有着上述的认识和态度,是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入世以及经济全球化,西方的新思想不断冲击着固有的传统文化。随着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流通,思想文化也得以传播。这些新思想的涌入,对于正处于人生观确立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个挑战。科技兴国的口号,使得社会更青睐于技术创新型人才,因此学校也就加大对这类专业的投入和重视。且不论全国,就上学的几所大学而言,其校长多出身理工院校。在这些因素下,学校更重视的是理工专业的设备设施。一些学校缺乏人文素养较高的教师队伍,有的学校甚至连人文科学的相关院系都未设置,更谈不上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这样的环境中,要推动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可谓是举步维艰。

平实而论,现如今,无论是社会还是各大院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的科技等方面的培养。如英语、计算机,驾照等等。本来21世纪的今天,有这样的要求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大多数的人却没把握好度。调查中发现,各院校的学生也都是早出晚归,泡在图书馆,但是这些学生多是在背单词,做公务员试题、练习近平算机等级考试的试题。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外,加大对这些科目的学习,从而使得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时间减少甚至是忽略。这虽然是由国情决定,但也是教育体制的纰漏。

其次,就主观原因而言。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功利主义开始在大学生中成为蔓延之势。首先是受到家庭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要求下,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主导下,许多大学生在小学时期就缺乏传统人文素质的培养。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年时期的蒙学教育逐渐被技能的培养所代替。以至于很多学生直至大学期间对《三字经》还只是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的阶段。也应看到,现今社会,功利主义思想已经在大学中成为蔓延之势。众所周知,传统的人文修养,注重的是心身修养,品德的陶冶,讲究的是厚积薄发。但是,大多数学生急功近利,看不到传统文化对自身修养的重要意义,有一些学生甚至放弃传统文化的学习。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认识不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否定和丢弃传统的人文精神,而在西方文明中去寻求精神的乐园。主要表现在对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的漠视,对外国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等的痴迷。

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需要老师的教导。但是现今的大学教师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能全面深入地讲解传统文化,更谈不上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传统的人文精神。加上,现在的大学生无论是理工科的还是文史专业的学生,都应经不在重视或是不习惯于传统的苦读式学习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传统知识都可以通过电脑,电视等设备得到解决。但是这带来的危害却不容忽视。在经济效益的驱使下,无论是媒体还是影视文化,大多数都背离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一些大学生仅凭通过古装的电影电视,就侃侃而谈中国的历史或是文化,认为那就是历史的真实。这种现象严重地影响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耗费了大学生大量的业余学习时间。

3.应对措施

面对上述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严重的现象及其成因,笔者不揣鄙陋,敢陈愚见。

首先,相关部门尤其是教育部门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今天的经济社会里,发展是必要的。但是人们也应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要重视传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在社会上营造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纠正轻视传统文化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图书馆是文化普及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一些省市居然没有像样的图书馆,就是有,其管理方面也是不尽人意的,这需要引起一些部门重视的。

其次,在校园中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因此,良好的人文氛围很校园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同学在学校学习期间,学校就是第二个家庭,这个大家庭的气息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和人生观的形成。为此,各大院校要适当地加强学科、个专业课程的有机调整。学校应该是当地加大传统文化的教育课时,使教师得以充分阐述传统人文精神,使学生能深入了解和认知传统文化。同时,学校应该定期举行传统文化的教学讲座,使大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是受重视的。再有,学校应鼓励校园那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组织,如围棋社、绘画、书法社团等。

最后,就要从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出发。大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是接受者。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关注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阅读传统文化典籍,参与相应的文化交流。大学生应该明确地认识到,当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必然向精神生活寻求解脱和帮助。因此,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该从现在开始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自我的传统人文素养。

诚然,面对当前传统文化缺失如此严峻的形式,我们在感到痛心的同时也应有担当的责任。仁以为己任,纵“路漫漫其修远兮”我辈亦当勇往直前。

调查人:高波

调查时间:20XX年4月

调查地点:苏州市职业大学

调查对象:管理系10涉外文秘班和文化产业班学生

巍巍大国,有着悠久长远的历史,在这漫漫的五千年,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了一种反映出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它,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圣诞节、西餐、哥特风等富有西方文化的字眼逐渐充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却仿佛已淡出。大家听的已不再是民乐戏曲,看的也不再是四书五经。我们喜欢那音韵优雅的钢琴,喜欢那激情澎湃的歌剧,喜欢那惊心动魄的电影,喜欢那或许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外来文化。本应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已有些许的动摇,传统文化的地位岌岌可危!就此问题,我小组对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

二、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的内容涉及大学生在平日生活中与传统文化的接触程度,对于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取舍,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对传统文化发展趋势的见解等问题。相对比较全面。另有附页:《苏州市职业大学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调查问卷》样卷一份于后供参阅。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接触机会不足,热爱精神不够

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您一般都喜欢看哪些类别的书”,用于了解大学生平日生活中所偏好、所常接触的文化方式。不出意料,有60%以上的同学的首选是“小说杂志类”。的确,相比与古典名著、唐诗宋词,小说轻松、贴近生活、多种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工具之一。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选择“文学历史类”的同学确不多。尤其是女生,只有约13%的女生选择了这类。大家平日里看韩剧看动漫看电影,欣赏我们的传统文化、了解我们的古今历史的时间已寥寥无几。第二个问题“如果你在在空闲时间,手里有两本书,一本是英语书,一本是中国古文,你会选择?”,许多人在答题后说,这是个很尖锐的问题,直接便反映出了大家对中外的偏好。但可能因为目前的英语教育叫人实在对这门语言提不起太大兴趣,“中国古文”以52%的选择率险胜“英文书”。可是,这并不能代表传统文化已深入人心(说句玩笑话,这说明的是目前中国的英语教育太失败了)。这道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道失败的题目。但从一些细节仍然可看出些许结论。男生中有56%选择的是“中国古文”,而女生只有40%。相对于男生,女生更喜欢哈韩哈日梦好莱坞,平时与传统文化接触少,了解其的精力也不多。从而也引出了下一个问题“您认为您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多少”。仅仅2%的人选择了“知道很多”,而大部分人(68%)选择了“知道一些”,但令人惊奇的是,竟然有9%的人选择了“知之甚少”。因此,我认为,“接触机会不足,热爱精神不够”,这是传统文化失宠的一大原因。

2.宣传力度不强,但学习精神高涨

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否愿意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答案:高达65%的同学选择了“愿意,毕竟是民族文化结晶嘛”这个答案。看来同学对传统文化仍是有渴求的。可是“想了解,可没有良好途径”有25%的选择率、这能看出什么?同学有学习的想法却无处实行,错在于同学们吗?在看这一个问题“对某一门传统文化,你?”2%精通,8%有所掌握,31%学过皮毛。那剩下的59%呢?“一点不懂”。从小家长就把孩子拉向不同的练习班,学钢琴,学小提琴,学芭蕾。学古乐器学书法的也有,可是多吗?为什么大家都要争先恐后的学习西方的东西,因为它们高雅,因为它们比传统文化更先进?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3.保护力度太弱,传统地位渺茫

第七个问题:“你觉得我国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如何?”选择“国家花了很大力气去做,而且做得很好”的仅有2%。大部分则选得是“力度大,但效果一般”国家是有政策、有措施,可是效果却不见得有多明显,最后得来的是什么?韩国的江陵端午节“申遗”成功?

下一个问题“你认为传统文化对于当下的中国社会有作用吗?”这里,我想到了在书上看到的一句话:“道家的某些思想遗惠,对于在现代科学基础上重建理性以克服伴随科学技术加速发展而来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引导世界文化的演革流向、建构后现代的科学技术观、重整中国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从经济社会向智力社会的历史性转变都有重要的意义。”的确,传统文化的某些思想对现代社会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大家都一致赞同:61%的同学选择了“很重要”,30%认为“有一些作用”。可以看出,传统文化还是有一定先进性的。可是,接下来一个题目令我们有了危机感:“对于传统文化的现状,你认为?”12%“势力依然强大”,25%“还有影响”,36%“正在消逝”,16%“已荡然无存”。在同学们的心中,传统文化正在慢慢的消逝。

四、采取建议与意见

曾看到一段话:“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与传播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与硬化。在中国历史,无论什么时候,哪一个封建王朝都没有真正彻底的贯彻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都没有象《圣经》文化和《古兰经》文化那样,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命运。现在最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贯彻,而这种贯彻是民主的、自由的,人们自觉自愿地接受的,不愿接受马上就可以反对,而不是象欧洲中世纪历史上的《圣经》文化,和现在《古兰经》文,是强迫的。”既然中国传统文化的贯彻是容易的,那么我们应怎样做呢?

根据同学们的意见以及自己的见解,我总结出了一下几点:

1.学校应加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教育

2.多开展呼吁大家去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活动,从意识上去加强

3.从自身出发,多与传统文化接触,并多宣传我们的精华部分

4.国家应出更多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政策

另外“

一、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要领导并长期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党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要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党要坚持并完善科学执政方式,健全民主集中制,推动党在推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上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党要积极制定并颁行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意见和决定。

二、政府要积极引导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加大财政投入,培养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人和民间团体。要制定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复兴战略,扎实稳步推进战略决策的落实。要加强立法,提到立法的质量,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行政效率,彻底扫除制约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等瓶颈。要坚决打击假借传统文化之名宣传封建、资本主义落后意识的人和组织,及时向人民群众释清保护与复兴传统文化的原因和意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人民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三、全社会要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荣的观念,坚持了解传统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要积极宣传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可率。要自觉学习并推广、传播传统文化,坚持用传统文化约束自己的行为,切实做到“立德立功立言”。在市场经济中,积极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产品上消费,提升传统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延长传统文化的产业链条,对传统文化要深加工、细加工,扩大其市场份额。要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坚持发展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总之,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所有华夏儿女共同的任务。我们继往开来,肩负重任。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咱们的传统文化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五、总结

夜已深,院已静,我的调查报告也接近尾声。经过这次调查,只觉得我们经历了许多,同时

又成长了许多,学到了很多以前所没有学到的东西,只希望我们的一番心血没有白费,那些

微不足道的建议和意见可以有些帮助。最后,再次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与合作。

第四篇: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报告

摘要: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当代大学生的上网率已接近100%,并且有着越来越广泛的网络应用行为,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具备相应的网络素养。文章以常州某高校为样本,进行了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的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调查结果显示: 由于从小学到中学的学校教育中缺乏系统的媒介教育,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素养还处于一个自发状态,层次水平较低,个体差异较大。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素养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网络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显著地改善了大学生的学习条件和生活质量,但也给一些大学生带来了信仰危机、网络成瘾、网络低俗、网络犯罪等网络素养问题。本次的问卷调查是在参考专家学者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着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网络知识与技能、网络信息素养、网络道德与安全等方面,采取自编问卷的形式,在网站上发布了问卷调查。

大学生是使用网络普遍性和频率高的群体大学生是一个具有良好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群体,同时,也是网络使用普遍性和技能整体水平较高的群体。目前,在高校里不会上网的大学生肯定是“OUT”了。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使用网络的途径多种多样,通过笔记本电脑、手机、台式电脑、网吧等方式都能上网。网络日渐成了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在使用网络学生中,对网络“密不可分”和“相当需要”的学生占据大多数,而只有26.67%的学生对网络是持“无所谓”态度。高校大学生绝大部分为在校寄宿生,而且享有充裕的自主活动安排时间。调查中,有12.50%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4小时以内,37.50%的学生4-10小时,23.21%的学生10-15小时,15小时以上的学生有26.79%。

大学生是利用网络为个人服务能力强的群体。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利用网络为个人生活和发展服务的意识,能自主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社交、购物、娱乐等具体活动。这些网络活动深刻地改变了高校大学生传统的学习生活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显著地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大学生善于利用各种网络软件工具为自身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同时网络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自主抉择的交往方式。

大学生网络接触行为自我管理能力情况 大学生网络接触行为自我管理能力是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重要内容,一些学生不能自我控制上网时间,在行为和心理上有明显网络依赖倾向,存在过度使用网络、难以自拔的“网络成瘾”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51.79%的学生上网时间“总是”超过原先的计划时间,有23.21%的学生“经常”超过原先的计划时间,19.64%的学生“偶尔”会超过,只有5.36%“几乎不会”超过。

大学生网络信息免疫力情况网络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全球性,使得各种正面负面、积极消极的信息混杂在一起充满着整个网络世界。大学生在网络信息搜索和浏览网页获取有益信息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负面信息的冲击和考验。在调查中,有大部分学生偶尔会遇见过色情、暴力、反动等不良信息,有小部分的学生经常遇见,当然也有学生从来没有遇见过。大学生应具有信息敏感性,理性批判网络信息的能力,正确处理有害信息。调查显示,大学生在遇见网络色情图片、暴力、反动等不良信息时,选择“立刻关闭窗口”处理方法的学生占41.07%,选择“点开浏览”的学生占16.07%,选择“没有影响继续上网”的 学生占33.93%,选择“其他”的学生有8.93%。大学生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普遍不足,对网络虚假信息、欺骗信息的警惕性和辨别力不高,个别学生往往更加容易在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的网络信息中上当受骗。

大学生网络道德与网络侵权情况 部分大学生在利用网络为个人学习生活服务的同时,也存在道德责任、法律意识淡化和网络侵权行为。一些网民利用网络的无约束性、隐蔽性,随意不经思考地在QQ群、微博、博客、网页、贴吧、论坛等网络媒介上发表观点和看法,甚至在网络上曝光他人隐私、上传图片、造谣、辱骂来进行人身攻击和宣泄不满情绪。问卷调查中,对“有没有传播过未经核实过的消息”持肯定回答的学生有48.21%;认为“网络黑客很酷很值得崇拜”的学生有19.64%,认为“黑客行为是不道德应受法律制裁”的学生有60.71%;认为“人肉搜索是充分发挥网络作用”的学生有23.21%,会“人肉搜索会伤害当事人应禁止”的学生有17.86%,认为“网络是把双刃剑应理智使用”的学生有58.93%。

大学生综合素质好,但个体网络素养水平不均衡,一些学生仍存在着“网络成瘾”、网络信息免疫力不高、网络侵权等网络素养问题。

其中影响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首先,高校网络素养教育的滞后,我国高校网络素养教育与网络新媒体发展步伐不一致,高校网络素养教育没有及时跟上网络迅猛发展的步伐。近年来,相对网络的迅速普及、网络功能的拓展与应用软件的快速创新、网络虚 拟世界的风云变化而言,高校网络素养教育观念明显陈旧和滞后。另外,高校尚未建立系统的网络素养课程教育体系,对网络素养教育只是零散地分布在计算机基础课、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中进行讲授。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应该具有较高的网络素养,而仅靠这些课程的非系统化教育,显然是不够的。同时,高校应建立全方位的网络素养育人环境,努力构建对“网瘾”学生的早发现、早挽救的预防体系,建立“网瘾”大学生的治疗方案和对策,加强对沉迷网络低俗信息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处理好网络犯罪大学生事后工作等等。高校的网络素养教育应具有前瞻性并形成合力,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其次,家庭网络素养教育的缺失与不当。第一,家庭在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中存在缺失问题。首先,网络新媒体新技术日新月异,让部 分家长产生落后感,觉得教育成为大学生的孩子有些力不从心和不妥当,心理上存在着不自信。其 次,有些家长认为子女上了大学已经长大、懂事成熟,不用再操心了,思想上存在过于信任的问题,认为孩子的教育全是高校的事情,相信学校一切会管教好的,在行为上造成了对孩子教育问题彻底放手的现象。最后,多数学生家庭远离高校,对子女学习生活情况了解不及时,这为家庭网络素 养教育造成了客观的困难,导致家庭对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缺乏。第二,家庭在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中存在不当问题。当大学生因网络成瘾、沉迷网络低俗信息、网络侵权等导致厌学、经常迟到、旷课、学业退步预警等问题时,许多家长的教育处理方式欠妥。在高期望值与不争气的现实对比下,家长往往直接采取打骂等过激而简单教育方式,而这更容易激发青年学生的逆反和赌气行为,达不到预期效果。有些家长面对大学生网络素养问题时唉声叹气、束手无策,甚至采取放任自流、听之任之,家校之间没有形成教育合力,最终导致了个别大学生不能按时毕业,甚至中途退学,荒废学业。

除此之外,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不良因素的诱导也是影响大学生的因素之一。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多元化和各种思潮给大学生带来了剧烈冲击,功 利型和强调个人利益的价值观以及西方文化深深地影响着当代青年大学生。“金钱至上”、“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挣钱才是硬道理”等观点被许多大学生所接受,他们视“首富”“新贵”为偶像,一些学生热衷于“网赚”,一些学生追求“个性”“自由”,流行什么就学什么,随心 所欲,不加思考判断地“跟贴”“围观”,导致部分大学生网络素养意识渐淡、水平下降。另外,网络虚拟社会中“自由的传播者,自由的信息,自由的受众”,共同建构出一个崭新的个性张扬、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存在着博大的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和时时推陈出新的信息内容,同时也混杂着大量的暴力、色情、虚假、欺骗、反动、歧视等有害信息。这些消极因素对自控力、识别力不强的大学生产生了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强烈冲击着大学生原来所具有的传统伦理和价值理念,造成了传统道德规范约束力明显下降,弱化了行为自律意识,出现一些在现实社会中不可能 去做的不道德或违法行为。最后,也是要归责于网络有效监督管理机制的缺失。首先,网络企事业单位负有网络信息发布把关人的职责,但在现实网络管理中存在网络信息 把关不严的问题。有些网络媒体企事业单位只注重网上业务、提升访问量和知名度,对网页论坛、BBS动态交流管理不到位,导致部分论坛中甚至部分大型门户网站的微博、博客上充斥着大量的所谓虚假信息、欺骗信息、色情信息、反动信息等有害信息和网络陷阱。对负面信息处理不及时,最后形成网络社会众人皆知的大事件,对青年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其次、政府对网络监督 管理力量比较薄弱,尚未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监督管理机制和责任追究措施。网络虚拟世界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和责任追究措施,致使网络媒体企事业单位和部分网民责任感缺失,网 络法制意识淡化,网络素养水平降低。网络的匿名性和监管缺位,使个别青年学生责任感下降,随意性增强,受情绪影响容易发布一些人身攻击、低俗内容等不良信息。网络缺乏责任追究机制和惩 罚力度不大,存在违法成本过低问题,这不仅助长了网络社会的不正之风,而且促使网民网络素养水平的下降。

我认为高校应积极推进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同时对症下药,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为建设和谐的网络环境做贡献。参考文献: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调查报告——以常州某高校为例》 夏天静 《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林洪鑫

第五篇:小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报告

www.xiexiebang.com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演变,通过历史的不断沉淀和积累,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一、调查目的与实施

(一)调查目的、比较全面地了解当今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现状。

2、根据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原因。

3、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学生更好地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二)调查内容、小学生对汉字、古诗词、国学经典和传统节日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2、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3、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

(三)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这是本调查采用的主要手段。学生调查问卷共有13道选择题,每题有3-5个供选答案,1道填空题。

教师调查问卷共有15道选择题。

(四)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xx县xx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学生。xx镇小学教师(抽样)。

(五)调查步骤、根据课题研究要求拟定调查内容,制定调查问卷,分发调查问卷。

2、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二、调查结果分析及对策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前3题是关于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的调查。第1题语文学习中,那些知识属于传统文化?选“很清楚”的1.0%,选“知道一些”的51.0%,选“不清楚”的48%。第2题,你对于传统文化是否感兴趣?选“非常感兴趣”的65%,选“有些兴趣”的35%,选“没什么兴趣”和“讨厌传统文化”的都是0%。第3题关于传统文化书籍的有无学习价值?选“有”的100%,选“无”和“没有特别看法”的0%。这说明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是比较感兴趣的,同时也反映传统文化的概念在学生的心中是模糊的。这就迫切地需要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去探究如何将兴趣转化为学习能力。

第4、5、11题是关于中华汉字的书写情况调查。第4题关于汉字书写训练情况是怎样开展的?选“仅完成作业”的达到了87%,选“课余时间自己训练”的13%,选“有专业的训练”和“不喜欢书写”的0%。第5题区别书法字体,选“能,甚至可以看出是哪些名家的字体”的0%,选“可以区分”的0%,选“勉强可以”的9%,选“不能区分”的91%。第11题对成语的了解,选“只认识”的5%,选“会写”的72%,选“有一定的理解”的20%,选“了解很透彻”的3%。从中清醒地看到,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在通讯越来越便捷,需要书写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作为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汉字文化,其工具性也逐步被弱化。近几年,开展汉字书写大赛,也提高了学生对于书写的认识,但对于整体书写的提高,效果还不够,还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提高学生书写的热情、书写的兴趣。

第6和第7题是关于诗歌的调查。第6题关于诗歌学习的途径,选“课本”的65%,选“课外诗歌读本”的35%,选“电视和网络”的为0%,第7题能背诵多少首诗歌?选“20首以下”的54%,选“50首”的45%,选“100首”的1%,选“多于200首”的0%。诗歌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粹之一,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既是文化的沉淀,又是生活的展现。但从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基本都是被动的,阅读量少,阅读面窄,需要通过开展相关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8、9、10题是关于国学经典的调查。第8题选“一部”的50%,选“两部”的21%,选“三部”的15%,选“四部”的5%,选“只涉猎过”的9%;第9题选“1-3本”的89%,选“3-5本”的11%,选“5本以上”的为0;第10题选“很熟悉并理解”的为0,选“有一定理解”的4%,选“只会背诵”的10%,选“只是知道”的86%。通过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阅读量少,阅读程度低,需要在课题的实施中激发学生读经典、学习经典的兴趣,加强对国学经典著作的阅读量及理解力。

第12、13、14题是关于传统文化的调查。第12题选“1-5个”的3%,选“5-10个”的95%,选10-15个的2%,选“做过深入研究”;第13题选“知道”的8%,选“知道一些”的10%,选“不清楚”的82%;第14题关于了解学生地方传统文化的问答,90%以上的学生只知道全国性节日,10%左右学生知道2-3个地方传统文化。调查中发现,由于近几年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地方传统文化了解还不够,需要在课题的实施中结合中国和地方传统节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知晓度,参与度,发掘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本身也应该发展。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不应该盲目的去学习西方的文化,而把我们的传统文化摒弃了。所以现在我们的中国梦就在呼吁,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作为教育者更应该首当其冲。

首先,将行动落实到教学中。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常识容易被忽略。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融入文化常识的教学。最近,电视节目上也在呼吁学习和重视民族文化。如:汉字听写大会的举行,都是在呼吁人们对民族文化的继承。我校也开展了汉字听写大赛,为在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要结合时令,组织各种类型的班际、校际活动,利用探究课、社会实践、校班会,充分整合校园、社区、家庭、社会资源,开展大量的主题式、探究式、体验式、寻根式文化活动,引领学生走进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研究传统文化。

其次,可发挥家庭、社区、学校三方力量,共同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家长、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如亲子共读、猜灯谜、讲爱国故事、进行划船比赛、敬老爱老活动等。

继承传统不等于匍匐在传统脚下,更不能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对立起来。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传统文化,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同时又要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外来文化精华,培养学生全球化视野和尊重理解多样文化的胸怀。

三、总结

我国的传统文化形式多样,民族文化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蕴育的内容多姿多彩,无一不是代代相传的文化资产。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和希望,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岁月长河中庆祝欢乐的盛会和智慧结晶。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我相信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是又一次的精神洗礼,能够又唤起我们的中国梦!www.xiexiebang.com

下载关于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报告[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调查报告[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调查报告xx当地传统文化传承情况调查报告(汇编)

    大学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调查报告衡水当地传统文化传承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调查报告衡水当地传统文化传承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

    大学生道德素养调查报告[合集五篇]

    一、前言 在当今这个物质为主导的社会里,正确的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尤为重要。对于当今的大学生而言,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大学生立身做人的内在需要,更可以促进大学生脚......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强他们苦于找寻不到中意的落脚点;企业等用人单位却频繁流连于各类招聘市场苦于找不到中意的所需人才。人才供需双......

    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调查报告

    安徽三联学院2010—2011第二学期期中作业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班级:09级市场营销本科2班 姓名:乐庆丰调查人员:乐庆丰 调查地点:安徽三联学院 调查时间: 指导老师:李老师关......

    当代青年大学生素养调查报告(模版)

    摘要:本文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得出大学生文明素质存在隐患的结论,即当代大学生存在文明素质问题,并分析了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自我意识过......

    浅谈优良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优良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作者:张延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8期 [摘要]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代代传承的行为方式、风......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关于传统文化调查报告调查人: 调查时间:2014年月至月 调查对象:普通民众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 调查背景: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信息传递越来越迅速便捷,中国和西方交流越来 越频繁,传......

    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