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的调查报告(精选)
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的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一个民族的根基,但因为诸多原因,传统文化呈现出很大的断层。青年一代,就已经处于文化的断层,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要么不了解,要么有严重的误解,面对的这样一种格局,如果任其发展,将有严重的后果。
尤其是传统文化对国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作为国家的未来,一方面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一方面又缺乏全面清晰的认识和体验,这极不利于传承我们祖先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此次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同时对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情况提出一些新的建议,并希望通过此次调查唤醒大学生、学校、乃至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出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本报告以建筑学院在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状况为对象进行了不记名的调查。包括四个部分:
一、大学生对古代文集的基本了解情况,包括古典诗词、四大名著、《论语》、《大
学》、《中庸》等。
二、主要为传统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侧重于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
三、大学生对中国的许多现存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状况。
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对古代文集的基本了解情况
1.大学生对古代经史子集的态度
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偶尔翻阅。对于出现的这一现象,主要是这些书籍有的太过深奥,不是白话文,而是文言文来叙述的。这就造成了有27.5%的大学生对于这些经史子集敬而远之。庄子的思想是那种奇思妙想,让人出其不意的,所以大学生在还没有走进社会之前,有些庄子的思想并不能引起共鸣,这也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
2.大学生能背诵的课外中国古典诗词数量
吟诵对大学生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至今仍有积极的作用。大量的吟诵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使他们吸收了古代语言的营养。尽管有些内容一时难以理解,但也为学生今后的“反刍”、领悟提供了语言材料。特别是通过大量的反复的吟诵,使学生感悟到了古诗文“温柔敦厚”的语言特色,并逐渐内化古诗文中高尚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于是一篇篇优秀的诗文在他们那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反刍、发酵,使之成为他们一生高远见识、完美人格的源头活水。
根据调查,当今大学生能够背诵的课外古典诗词并不是很多,造成的原因可能有:对诗词不感兴趣;高中时因为考试只背课内的,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看课外的;到了大学,认为没必要再看这些了等。
当然,也有学校的一些原因,例如大学不开设语文课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还是应该开设语文,这样让大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大学生心中的传统道德
尊老爱幼是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传统儒家思想更是通过将长幼等级化来推行这一道德标准,如《荀子?君子篇》中有“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调查结果显示。有47.5%的大学生在家庭内部认同“长幼有序”的道德标准,这也是大学生对传统道德标准认同最高的一个方面。
谦让一直是传统文化推崇的美德,从孔融七岁让梨到管鲍之交,再到羊角哀与佐伯桃的生死之交,都已经成为世代传颂的典范,但这一美德与当今崇尚竞争的社会风尚有冲突。
孔子有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中国传统待人处事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我们又作了这样的调查“假如你钱包中有20元假钞你会如何处理呢?”调查结果很有意思,51.2%的学生选择了交给银行或者自己留作纪念,剩下的学生选择了伺机花掉或者不好说。这一结果再次显示了传统道德标准与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以上结果显示了大学生在处理家庭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和一般社会关系方面与传统道德标准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导致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可能很复杂,既有大学生对传统道德的疏远,也有相关教育不足的问题。但我们认为最大的问题是有些传统道德标准可能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这些标准并未及时作适应性改变,这集中体现在谦让与竞争的选择上。因此,如何调整或重新解释传统的道德标准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将是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三)大学生对中国的许多现存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状况
1.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是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还是占到全部不小比重的。由此看出非物质文化是古代中国人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是中国各族各地区文明交融汇合的产物。高峰佚起、美不胜收的非物质文化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然而在新社会变革的今天,延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已经历尽沧桑,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以不可忽视的速度衰落,潜伏着灭绝的危机。然而根据调查现在的大学生对于非物质物化遗产并不太了解,只有12.5%的大学生了解,其余的87.5%的大学生都不了解或尽了解一点非物质文化遗产。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大学生不能再坐以待毙了,我们要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
2.国家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其特征为:
(1)总类繁多,总量丰富;
(2)区域特色鲜明,分布相对集中;
(3)能反映当地历史文化,艺术文化价值高;
(4)流动变化频繁,动态变化发展。
根据数据看出,长期以来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相应阻止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殆尽的步伐。但我国幅员辽阔,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不均,在管理保护方面仍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传统文化不是快餐文化,对于传统文化,如果没有长期的学习与思考,没有大量的阅读积淀,没有冷静的分析与拓展,那就始终是不可能真正了解传统文化;“于丹论语热”不过是一种对其最浅层的论述罢了,有的人一生都在读《论语》,读《三国》,读《史记》„„但也不敢说自己是在品,或者有什么心得。
通过数据,看出其中有47.08%的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11.25%的学生一般了解,其余为不了解。可见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并不是很高,造成的原因为:当代的大学生正对传统文化认识和重视是不足的,是读英文、吃汉堡、看大片、玩电脑长大的“垮掉的一代”,独生子女“唯我独尊”,对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深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对于西方文化充满了向往。经济的突飞猛进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却俗化了人们的精神领域,不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时时冲击、诱惑着当代的大学生们。在其身上集中表现为注重自我,讲求个人发展,甚至以金钱作为评判人生价值的标准等。所以要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识。
五、结论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脊梁,一个有着深厚而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民族,一个有着丰富而灿烂的文化的民族,是一个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影响力的民族。中华民族就是如此。
1认同
随着全球化发展趋势,现在的许多媒体很商业化,“西化”、“韩化”宣传使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淡化,正处于社会化阶段的大学生从服饰发型、饮食和歌舞到对国外生活价值观都极度模仿推崇,出现民族文化认同危机。
但绝大多数大学生也都认为有必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肯定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模糊肤浅,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更是知之甚少,但总体上大学生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
2.知晓
调查中很多大学生连最基本的传统文化常识都分不清,在对传统文化以中医四诊为例的调查中,有20%的大学生并不清楚中医的四诊为望、闻、问、切。然而以清代科举考试是为例的调查中,还有11.25%的大学生并不完全了解在通过乡试、会试后还应参加殿试;有1.25%的学生不知道获第二名的为榜眼。
追根究底,中小学学校教育阶段是学生成长很重要的阶段,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主要形成于这个阶段,但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
但是大学阶段的学习也不为时过晚,但这个阶段的文化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一
方面由于学科的专业性造成大学及其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不重视,除了中文系学生没有人愿意专门研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就业需要以及国家对大学生英语的硬性要求,使得大学生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英语上,无暇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此学校也忽略这方面公共课程的设置。
3.感悟
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演进,保护措施的不完善,许多历史街区、古镇、古村落,古文化正遭遇着被忽视、甚至被毁灭的命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已刻不容缓。我们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人类的共同财富,发掘它、传承它、保护它不但体现着现代人类对于自己祖先的尊重,也更体现着对于我们自己历史的善待。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已经有意识地去保护我们的文明,政府也在2006年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大学生会把中华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扬光大!
现在我们作为大学生,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应该去从现在开始去认真的读我们一直没有正经读过的东西,我们应该一直读下去,不要急着高谈阔论,也不要把它当作资本与荣誉,而是用心去读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更应该学着去保护,去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样才不愧为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
第二篇: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报告
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
前言: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一个将传统文化保存至今的国家。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已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推动着中国的发展,在世界文化领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韩国以及许多西方国家的学校都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代先哲的思想,也是西方哲学家们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本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的,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中西方交流日益频繁,西方文化大规模入侵,渐渐为中国人所接受。圣诞节、情人节在中国流行起来;麦当劳、肯德基、披萨成为许多人喜爱的食品;西装成为各种正式场合的服装„„但是,却仍有人不知道重阳节,不清楚过年吃饺子这一习俗的由来,不了解唐装、汉服是什么样子„„我国传统文化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但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被许多人淡忘,民族文化遗产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此次调查,正是对当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进行统计和了解。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问卷分为网上问卷和实体问卷两部分,参与问卷的主要是中学生和大学生。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学生对古代文学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如:古诗、古词的区别,书法、国画的鉴赏能力等等;
(二)学生对儒家、道家思想的了解程度;
(三)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
(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态度和看法
共回收问卷90份,其中网上参与问卷77人,回收实体问卷13份。此调查报
告以这90份问卷为主要资料来源。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当代学生普遍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表示认同,认为那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人民的瑰宝,不应该被轻易遗忘。但大多数学生表示,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相差太大,古汉语更是难于理解,因此即使认同其重要性,却不愿意过多地学习。在“你对于中国古代诗词曲赋及古文的学习态度”这一道题目当中,14%的人表示“不喜欢,也不怎么去学习”,69%的人表示“课本中的会去学习,课外不愿意自学”,只有17%的人表示“很喜欢,会主动学习”。而融入了中国古典文化元素的国产游戏仙剑奇侠传系列,在学生当中却是备受欢迎。这个系列的游戏,融入了中国特有的武侠、仙侠风,以中国古代神话为背景,并以故事的形式充分表现道家的世界观。在娱乐的同时,也可接触许多传统文化。在玩过此类游戏的人当中,68%的人表示非常喜爱这类游戏,比之国外的一些格斗类游戏,加入了传统文化的国产游戏让人觉得更有趣味,更充实。近年来,中国风音乐流传广泛,受到人们尤其是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中国风,即在歌曲中加入中国古代一些典故作为创作背景,用现代的音乐唱出古典的味道,乐器通常为中国古典乐器,这样的音乐不仅能让人放松心情,更能让人从歌词当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会古诗词所特有的意境。在被调查的人当中,有86%的人表示喜欢中国风音乐,认为中国风音乐所体现的意境是许多流行音乐无法做到的。
(二)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1、关于四书五经。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起中国传统文化,必然是要谈到四书五经。然而在调查中,竟有64%的人不能准确无误地说出四书、五经。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人竟不知道“四书五经”是九本典籍的统称,而以为那是一本书籍的书名。
2、关于传统艺术的认知。国画、书法、戏曲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都应该对其基础进行一定的了解。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有76%的人不能准确地区分行书、隶书、楷书这三种十分常见的字体。在国画方面,83%的人只能大致体会到国画的美,但不能从专业角度进行鉴赏。8%的人表示对国画完全没有鉴赏能力。传统戏曲更是被年轻一代所冷落,大部分年轻人都认为传统戏曲这一表演方式与主流音乐相差甚远,难以接受,因此不会去进行欣赏,更谈不上去学习了。27%的人认为戏曲是过时的文化,知不知道都无所谓,其余的人则大多认为那是只有专业演员才需要学习的小众文化,非专业演员可以不必对其进行过多的了解。
3、关于古典诗词。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从小学开始,我们的语文课本就有许多古诗词鉴赏课文。古诗词也是当代学生应该学习的。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句法相对固定;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句法灵活多样,但应遵循固定的词牌。这是古诗词学习中的最基础的知识。在调查中,只有7%的人可以清楚地说出诗和词的区别,82 %的人大概知道两者区别,其余的则完全不知道两者有何区别。由“对于诗词曲赋的学习”这一道题中也可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古诗词了解的并不多,仅限于课本上的而已,很少有学生会在课外主动积累和背诵古诗词,对于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自然是不足的,学习创作诗词的人更是屈指可数。
4、关于诸子百家。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内容,也包含了道家、法家等文化。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传统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学历史教材中也把百家争鸣这一部分作为学习重点。因此学生对这一段历史比较了解。如在“你能说出儒家、道家、佛教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吗?”这一问题中,84%的人都能回答,但对于课本中涉及较少或未涉及的墨家、法家、阴阳家、农家、名家等,只有27%的人表示全部都清楚。
5、关于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由来。在调查发现,竟有10%的人不知道有重阳节。没有人能够说出每一个传统节日的由来。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调查发现,当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比较肤浅,他们对传统文化多持敬而远之的态度,怀有一份敬意,但却不愿意主动去学习。经过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1、学校只是一味地按照课本教授文言文和古诗词,而没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中学生普遍对文言文和古诗词的学习表示不喜欢。他们认为现代人说话极少用到古汉语,且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相差甚远,不易学懂;而作诗填词,更是那些“文人”和“天才”才需要考虑的事,对普通人来说并不重要。对于古典文学,只需要大概了解即可,将它作为必考的部分,是不必要的,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在大学里,除中文系的学生外,其它专业的学生极少有机会接触传统文化。另外还因为就业对英语的硬性要求,使得大学生把大部分学习时间都放在英语上,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2、许多父母不重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认为孩子学好学校安排的功课,考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书法、戏曲、古代文学典籍等在现代社会用处不大且耽误学习,所以不会鼓励孩子多接触传统文化,导致孩子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亦没有形成主动接受传统文化的意识。
3、过多外来文化造成一定的影响。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外来文化尤其是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传过来的文化就是时尚、优秀的文化。因此在他们在心目中把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和文化定义为过时文化,盲目追求时尚,追求外来文化。从饮食、服装、娱乐等各个方面,都极力模仿西方人的方式,出现民族文化认同危机。
(四)对策探讨
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定义非常模糊,对其了解也太过肤浅。加强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刻不容缓的。故提出以下对策:
1、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中小学应该重视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只学习课本中的唐诗宋词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人的意义。建议将儒家、道家的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入到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让学生从小就能多接触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真正形成主动接受传统文化的意识。
2、大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也并不算晚。建议大学院校开设相关的公共课程,多组织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竞赛、演讲活动,建立文学协会和组织,让大学生自觉地参与其中,学习传统文化。
3、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学生虽不愿意主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典籍,但对于加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游戏和音乐还是非常有兴趣的。社会应当鼓励和宣传这类游戏和音乐,借助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在娱乐中接触传统文化。
四、感悟: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脊梁,中华民族有着如此深厚悠久的历史,有着如此丰富灿烂的文化,这是中国人共同享有的财富。我们不必时时刻刻做一个传统的人,但我们不能忘记传统。从现在开始,作为学生的我们,都应该用心地去阅读那些被尘封已久的史书典籍,用心去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更应该保护和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这样,才不愧为一个中国的学生。
第三篇:大学生对时政了解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时政了解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关心时政的比例,对于时政的关心程度,以及什么类型的时政比较受到关注等,从侧面了解大学生的政治敏感度和时政的关心程度。
二、调查对象
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现场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共调查问卷50份。
四、调查时间:2010.10.10-2010.10.15
五、调查内容及问卷
见附页
六、调查报告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1.男生对时政的关心程度较高。
2.专业方向与对政治关心程度无太大关系。
3.只有30%左右的大学生经常关注时政,60%左右的是偶尔关心,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不关心时政
4.关心时政的理由各不相同,较多比例的同学觉得作为大学生,应该关注国内外政治,了解当前局势。很少一部分人是因为对政治很感兴趣。
5.不关心时政的理由以政治比较枯燥以及觉得与自己的学习生活关系不是很大有关系。
6.了解政治的主要渠道是通过网络,一部分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主流报刊对大学生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但网络影响占比增大,境外网络信息虽然比例较低,但其对阅读者的思想影响力不可小视,特别要引起重视的是,课堂教育对大学生政治思想影响的比例在下降。
7.大多数同学认为了解时政无所谓。
8.相对而言国内新闻比较引起大学生的重视。大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十分关注,而复杂的现实问题又给大学生思想成长增加了不确定性。一些学生对重大问题的看法存在模棱两可或无所谓的态度,或认同度偏低。
9.学生对于学校安排的课比较不满意
所以,对于目前的大学生来讲,学生对时事的关注不能产生实际效用,因而失去了参与政治的积极性,转而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物,比如爱情、考研、出国。另一方面,长期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对社会生活没有深刻的了解,缺乏切身的经验和体会,对很多政治问题只能停留在浅层认识上。
从客观上讲,国家和民族处于稳定的发展时期,社会似乎很难再找到一个纽带把所有人紧密联结在一起,大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找
不到切入点。而海量的信息,使个人对社会的关注变得多元化,削弱了同学们对政治事件的关注。
调查中“两课”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可就是提不起精神来听,虽然我知道授课老师还不错。”在问卷中,一位同学这样写到,“不过这个学期的邓小平理论课不错,因为讲了好多现实中的东西。”
这个同学所说的不是个别现象。所以,我针对“两课”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不爱听课,老师就用点名、留作业等形式来保证出勤,这使他们对“两课”的抵触情绪变的更大,由于没有听众,老师也没有上课的激情……老师和学生的情绪都不好,相互不理解。也有同学在问卷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尽量多讲解同学关心的问题,要联系实际,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像„三农‟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市场经济问题,大学生还是比较关心的。如果能够讲授这些,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老师讲解案例的时候,可以考虑用最新的案例。老师在讲课时还要讲解各方的观点,让同学可以自己分析、判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会“唯师”、“唯书”。老师还应“宽容”地听取同学的观点、意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可见,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不尽如人意,上课内容脱离实际、教条化倾向严重,老师与同学交流不够;大学生不是认为“两课”完全没有必要,而是认为“两课”应与时俱进,引导同学更广泛关注社会,树立一种责任感。
“两课”的课题应该利用多种手段保持轻松的氛围。结合其他教学
环节,同学们可以“亲历”社会,促进课堂知识的学习,并用不断积累的理论知识解决社会问题。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政治关注点多元活跃,总体上认同主流政治价值观,参与心态平和。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国内外信息的交流,影响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因此需要针对大学生思想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构建有效的“信息主渠道”。
大学生的总体心态是关心现实超过关心长远,理性方式关心超过激情方式关心,个体感受要多于集体感受,当前要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政治心态趋势,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丰富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可见,我们大学生对于政治的关心程度不足,应该加强对政治方面兴趣的引导,加强政治生活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的渗透。
附录
这是一份关于“大学生对政治时事关注状况”的调查问卷,此次为不记名调查,希望你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完成,感谢你抽空答卷,谢谢!
1.你的性别()
2.你的专业()
3.你平时是否关心时政()
a 经常b 偶尔c 从不
4.你关注政治新闻的原因:
a 作为大学生,应该关注国内外政治,了解当前局势
b 专业学习的需要
c 受人际关系的影响(如父母、朋友等),养成了习惯
d 对政治新闻感兴趣
e 其它()
5.你不关注政治新闻的原因()
a 关注了也改变不了现状
b 政治离我太远,没必要关注
c 没时间
d 政治新闻枯燥乏味,没兴趣
e 其它()
6.你通常通过哪些渠道了解政治时事()
a 网络 b 报刊 c 课堂 d 电视 e 收音机 f 其它()
7.你认为大学生有必要了解国内外的政治时事吗?()
a 有必要 b 没必要 c 无所谓
8.你正常关心国内的还是国际方面的时政?()
a 国内 b 国际
9.你比较关心下面哪一类新闻?()
a 时政新闻 b 体育新闻 c 财经新闻 d娱乐新闻
10.你今后是否会改变对政治新闻的关注度?()
a 关注度不会改变
b 会更加关注
c 会更加不关注
d 视情况而定
11.你对于学校开设的政治理论课(指马克思和毛邓三)的关注度高吗?(a 高b 一半c 不感兴趣
问卷结束,感谢您的配合!)为什么()
第四篇: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调查报告
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 了解程度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中国作为历史最久的文明古国,再加上我们目前国度性质的决定,都需要中国的传统文化礼义兴盛不衰。例如:孝顺父母,尊老爱幼,见利思义,团结友爱,诚信忠恕,见义勇为,和睦坦荡,先人后己,礼貌待人,遵纪守法,上下有序,学无止境,德智兼备,讲求公德等等,所有这些无一不是先人的教诲。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是具有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古国,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和西方文化的侵入,使得这些美德与文化已经和正在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受到忽视和挑战。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他们有的过多的依赖家长,缺乏自理能力,劳动习惯欠缺;有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任性蛮横;还有的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劳动成果,成了新一代的啃老族;还有的是非观念淡薄,民族意识、集体意识淡漠。这样的结果必将削弱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最终会导致中国几千前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流失。为了复兴传统文化教
育,防止外来垃圾文化侵蚀,特做此次调研,以了解目前我校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便更好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二、调查目的与实施
(一)调查目的
1、比较全面地了解当今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现状。
2、根据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原因。
3、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学生更好地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二)调查内容
1、小学生对传统文学、传统节日日期、传说神话和名山大川等知多少。
2、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3、小学生良好发展还有什么建议。
(三)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这是本调查采用的主要手段。调查表共有11道选择题,每题有2-4个供选答案。3道填空题。
(四)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学知实验学校小学部三、四、五、六年级学生。
(五)调查步骤
1、根据课题研究要求拟定调查内容,制定调查表,分发调查问卷。
2、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1.在关于“你是几年级的学生?”37.5%选择了三年级,29.5%选择了四年级,33%选择了五年级。
2、在关于“中秋节是什么节?”的调查中,学生们78%选择了思念亲人的节日。22%学生选择秋高气爽祭月的节日。
3、在关于“关于那些是属于中国传统节日中?”,42%的学生选择了清明节,58.%的学生选择了端午节。
4、在关于“端午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78%选择五月初五,22%选择其他。
5、在关于“清明节代表性风俗是什么?”69%学生选择扫墓,31%选择其他。
6、在关于“中国的“文房四宝”是哪四样?选择砚台、毛笔、宣纸、墨 的34%,66%选择了其他。
7.在关于“中国的四大名著是哪四部?”
19%选择《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81%选择其他。
8.在关于“你知道哪些中国的传说和神话?(请写出三个。)24%的学生写出了嫦娥奔月,大禹治水,女娲造人等。38%写出了一个。38%不会
9、在关于猜谜语:
(1)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打一动物)________
(2)游牧民族(打一历史人物)________ 持久和平(猜一古代地名)________
88.5.%学生不会。11.5%会(1)小题。
10.在关于“你会补充以下两幅对联吗?” 98%学生都会,2%学生不会。
11.在关于“兵马俑在中国的哪个城市?” 22%学生回答是西安,78%不会。
12、在关于“号称“天下第一山”的是?”29%学生回答泰山,61%不知道.10%学生其他。
13、在关于“你对学校开设国学启蒙课程有何看法?”88%学生选择支持的选项,12%的选择其他。
14、在“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发展还有什么建议”,17%选择了A.B.C。55%A.B.C.D.25%选择AB。3%选择C.D 调查结果分析及对策
1、融会贯通
很多学生不喜欢过传统节日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节日中所蕴藏的内涵。因此,挖掘传统节日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引领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进而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
如何开发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需要教师探索研究,对传统节日进行界定,对节日核心内涵进行概括和提炼,如端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腊八融和感恩的主题。引导学生开展道德实践体验活动。如端午节,除了引导学生了解端午习俗,参与包粽子、缝香袋的实践活动之外,重点还应开展“走进屈原”活动。通过“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诗词朗诵等活动,与伟大诗人屈原面对面: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为他的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泪,纵身跳进波涛滚滚的汨罗江。屈原报国无门而以身殉国,坚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他上下求索、九死未悔,宁愿去死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的情怀,一直引起同学们的深思和探索;他那与日月齐光的高洁品德,激起同学们无限的仰慕。从中体味他那痛苦执著的伟大情感,体验他那崇高忠贞的伟大人格。人格教育能够发挥其它教育形式所不及的重要作用。在重塑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过端午节,学习和传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继承发扬
比起学习的主要学科,中国的传统文化常识就容易被忽略。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融入文化常识的教学。比如,在讲《桂林山水甲天下》时就可以拓展延伸到四大名山。在书法课时可以讲授文房四宝。在思品课上可以认识祖国河山。最近,电视节目上也在呼吁学习和重视民族文化。如 汉字听写大会的举行,都是在呼吁人们对民族文化的继承。我校也开展了汉字听写大赛,为在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本身也应该发展。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不应该盲目的去学习西方的快餐文化,而把我们的传统文化摒弃了。所以现在我们的中国梦就在呼吁,我们大家行动起来。我们作为教育者更应该首当其冲。
首先,将行动落实到教学中。要结合时令,组织各种类型的班际、校际活动,利用探究课、社会实践、校班会,充分整合校园、社区、家庭、社会资源,开展大量的主题式、探究式、体验式、寻根式文化活动,引领学生走进传统文化,过传统节日。
其次,可发挥家庭、社区、学校三方力量,共同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在传统节庆之际,组织学生、家长、社区人士过传统节日。如元宵节学做元宵,制灯笼,猜灯谜;端午节讲屈原爱国故事、进行划船比赛、拔河健身运动;重阳节进行敬老爱老活动。
3、博采众长
继承传统不等于匍匐在传统脚下,更不能把民族节日与外来节日对立起来。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传统节日习俗,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同时又要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外来文化精华,培养学生全球化视野和尊重理解多样文化的胸怀。
加强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创新节日文化内涵。如就春节期间是否该禁鞭展开辩论,就重阳节是否和母亲节父亲节进行整合向有关部门提出研究报告,并尝试过一个推陈出新的传统节日。
通过调查访问、专题研究等方式,探究西方洋节的由来和文化习俗,尝试过西方洋节。通过专家讲座,调查访问等方式探究中国节日不敌洋节的原由,写出调查报告,提出改进措施。
利用特定的时间,开展“中国传统节日艺术节”和“西方传统节日艺术节”活动。中国传统艺术节,就在校园里挂起了大红灯笼和中国结,让学生穿唐装,舞龙灯、打腰鼓、扭秧歌、抖空竹、剪纸、捏面人,请小厨师在食堂制作艾窝窝、驴打滚、月饼等传统小吃,在教室里、过道边展示中国书画作品。学校也
可以组织“唐人街”和“洋人街”,不同小组的学生尝试过不同的节日,进行东西方节日的擂台赛。
我坚信将传统文化与小学生德育课程的巧妙对接,开发其中蕴涵的道德教育资源,并赋予时代教育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学习人类先进道德,学习做人的道理,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那么既能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含义的理解,也能避免新一代的文化断层。
四、总结
我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民族文化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蕴育的节日活动十分多采多姿,无一不是代代相传的文化资产,个别的节日形式虽然风格迥异,但都保留了一定程度的先人智慧及经验成果。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人在岁月长河中庆祝欢乐的盛会。作为现在的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了解不够。并且还出现偏差。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俗话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相信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民族文化能够有唤起一代人的中国梦!
附:
小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你好!
我们在进行一项关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状况的调查,请你在忙碌的学习中抽出一点时间,如实填写这张问卷。谢谢你的合作!
1、你是几年级的学生?()
A、3年级 B、4年级 C、5年级 D、6年级
2、中秋节是什么节?()
A、庆祝丰收的节日 B、思念亲人的节日 C、秋高气爽祭月的节日
3、列哪些是属于中国传统节日?()(多项选择)A、圣诞节 B、端午节 C、愚人节 D、清明节
4、端午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A八月十五 B、正月初一 C、五月初五
5、清明节代表性风俗是:()
A、团年饭 B、扫墓 C、赛龙舟 D、吃月饼
6、中国的“文房四宝”是哪四样?()A、茶、中药、毛笔、宣纸 B、砚台、毛笔、宣纸、墨 C、毛笔、宣纸、竖排线装书、风筝
7、中国的四大名著是哪四部?()
A、《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B、《红楼梦》 《水浒传》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C、《西游记》 《格林童话》 《三国演义》 《诗经》 D、《水浒传》 《西游记》 《论语》 《老子》
8、你知道哪些中国的传说和神话?(请写出三个。)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9、猜谜语:
(1)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打一动物)________(2)游牧民族(打一历史人物)________(3)持久和平(猜一古代地名)________
10、你会补充以下两幅对联吗?
(1)爆竹声声辞旧岁,________________。(2)祖国前程美,________________。
11、兵马俑在中国的哪个城市?()A、北京 B、南京 C、西安
12、号称“天下第一山”的是:()A、南岳衡山 B、东岳泰山 C、西岳华山
13、你对学校开设国学启蒙课程有何看法?()(多项选择)A、能让我们更热爱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 B、增加我们的学习负担,效果也不大
C、能让我们更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D、学习传统文化很有趣也很有用,我愿意学习和继承
14、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发展还有什么建议:()(多项选择)A、学校开设更多的相关课程 B、政府应开展传统纪念活动和学习活动
C、从现在创造一些有趣的活动并发展让它流传下去 D、对于外来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西合璧 E、其他________
第五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情况调查报告
一 调查对象
全体在校大学生
二 调查背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以“八荣八荣”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分三个层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这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也体现了同样的思想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有利于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 调查目的 开展此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研活动,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同层面进行相关课题调查,能够有效加深我们青年大学生对其内涵的深入了解。同时,也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俗化、大众化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宣传教育和学习践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走进学生、引领学生。积极引导同学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四 调查时间
2015年X月XX日
五 调查内容
调查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共13个选择题和一个主观题。问卷主要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及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与看法。
六,调查结果
各问题分析结果如下:
1.你的年级是()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据调查统计,接受本次调查的主力军是大一新生,大
二、大
三、大四参加的人数比例依次呈递减趋势。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态度更为明显,而高年级学生对这方面的兴趣比较淡弱,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弱程度可能会随着年龄、经历、生活状态等个人或社会因素的影响而改变。
2.你的性别()A.男 B.女
据调查统计,参与本次调查的男生占绝大多数,而女生参与度只占到了25%左右。由此可见,较之于女生,男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更强,女生偏弱。
3.你听说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
A听说过 B.没听说过 C.刚刚听说
据调查统计,绝大部分学生听说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部分学生刚刚听说或者没听说过。由此可见,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仍然存在漏洞与不足,应该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做到人人皆知,为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好坚实的基础。
4.您主要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 B.书籍或杂志 C.讲座、讨论会、学习班 D.家庭教育 E.其他
据调查统计,学生通过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占到半数以上,通过其他媒介的占一小部分。由此分析得出,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可着手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在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尤其要利用好网络这一便捷快速的渠道。同时也要做好其他媒介的宣传工作,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宣传。
5.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主要内容是? A.倡导爱国主义、倡导集体主义、倡导社会主义
B.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C.倡导社会公德、倡导职业道德、倡导
家庭美德
据调查统计、分析,绝大部分学生能够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只要内容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但仍然有小部分学生对该内容产生混淆与误解,由此可见,在新时期,部分人们心中所理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与时代轨道所需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略微的偏差。
6.您对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看法是?
A.与个人密切相关,需倡导更需践行 B.这是少数人讨论的问题 C.与我无关
据调查统计,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密切相关,需倡导更需践行,小部分学生认为这是少数人讨论的问题甚至认为与自己无关。由此可见,当今大学生绝大多数能够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武装思想,投身于社会主义实践。但部分大学生仍然缺少这样的意识。
7.您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群体是:
A.党政机关干部 B.企事业单位职工 C.青少年学生D.社会公众人物 E.农民 D.区居民
据调查统计,35%左右的学生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群体为青少年学生,25%左右的学生认为该重点群体为党政机关干部,还有其他学生认为应该是企事业单位职工、社会公众人物等社会其他群体。由此可见,当今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肩负到自己的身上,但仍然存在理解的偏差。在这个问题上产生的分歧也可以作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依据。
8.您认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效地途径是: A.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B.加强社会环境建设
C.加强典型的引导示范 D.动员全社会参与,从自己做起 E.其他
据调查统计,50%左右的学生认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效途径是动员全社会参与,从自己做起;约25%的学生认为最有效途径是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还有部分认为是加强社会环境建设和加强典型的引导示范。由此可见,全社会参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践行的重要意义,以及学校家庭在这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9.您认为志愿者精神和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作用如何? A.作用很大 B.作用很小 C.没有作用 D.不清楚
据调查统计、分析,志愿者精神与志愿者活动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应该不断弘扬志愿者精神,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
10.您学习道德模范和参加学雷锋活动的主要动力是? A受周围人认可 B.实现自我价值 C.受社会环境影响 D.受到表彰激励
据调查统计,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道德模范和参加学雷锋活动的主要动力是实现自我价值,还有小部分认为是受社会环境影响。由此可见,当今大部分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寻找到学习之外的实现自我价值的良好渠道。
11.您认为开展哪种活动最有利于思想道德建设?
A.道德模范评选和学习实践活动 B.形势政策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C.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 D.其他
据调查统计,45%左右的学生认为“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最有利于思想道德建设,30%左右的学生则认为是“道德模范评选和学习实践活动”,还有20%左右的学生认为是“形势政策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由此可见,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方式多种多样,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最受欢迎;道德模范评选和学习实践活动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今后的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可以依此进行加强与改善。
12.您认为目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或社会公益活动的主要不利因素是
A.信息渠道欠缺 B.没有保障制度 C.受到激励较少 D.没参加不知道
据调查统计、分析,目前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或社会公益活动的不利因素按调查
比例以此为信息渠道欠缺、受到激励较少、没有保障制度和没参加不知道。据此,应完善志愿服务活动和公益活动的信息渠道并加强宣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完善该方面的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改善措施。
13.您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结果的预测是怎样的? A.消极 B.积极 C.不关心
据调查统计,除少部分学生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结果预测持消极或不关心态度外,绝大部分学生持积极态度。对此,应加倍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以应对社会各方面的不同态度。
14.您认为目前您可以如何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七 总结和建议
一、总体现状
我校大学生大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初步认识,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着健康向上、积极进步的态度。
1、大多有了解,但深度不够。大多数学生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所了解,但只有极少数对其有着深入的理解
2、从我做起,政治态度积极向上。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己有着密切联系决定从自身做起,积极践行。愿意开展献爱心送温暖等一系列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不足之处
1、很多大学生仅仅听说过,而并不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也并没有真正去践行。
2、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举办的很少,学生只是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而已,并没有广泛的在学校内传播。
三、解决方法
1、学生自身应加强对国家事务的关注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
2、媒体应该正确全面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学校应该多开展有利于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活动。
4、以自身为起点带动更多人甚至全社会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