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效的课堂教学从三维目标开始
高效的课堂教学从三维目标开始
发现的现象:
在最近的随堂听课活动中发现了几个问题:
1.语文课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教材的处理与目标相脱节。
2.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问题的标准答案不清楚。或一闪而过,或机械等待或教师直接插入。不能通过师生互动看到学生能力的螺旋上升。
3.师生一节课都在学习习近平面的文字,而不是立体情感的画面。整体进入情境太晚。
4.老师将备课的重点放在了教学环节的设计之上,而忽视了“为什么而出发”的问题。
5.教学重点的确立随性而为,或者存在只根据教学参考书盲从的现象。
纵观这些所有的问题,其实反映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也正是这个问题导致出现了上面的种种情况:那就是我们老师在备课时,忽视了三维目标的制定,或者说不知道怎样去确立教学目标。我们老师在备课时往往只就着几个训练点直奔着教学环节的设计而去了,并没有根据课文、单元导读、课后问题等要素去科学合理地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重申认识:
所以我们有必要加深几点认识:
1.教学目标决不是摆设,而是决定一节课是否高效的关键。低效的课堂,都是教学目标模糊所致。
2.教学目标包括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我们每节课的教学都是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我们老师在实际的备课中,既要有基本常规目标,还要有充分发挥课文的特有价值,挖掘个性目标。
3.教学目标不能零碎模糊,要集中整合,可操作,可检测(最好设计出反馈检测题)。
语文课“教什么”要比“怎么教”更重要,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决定教学环节。老师们一定要明白备课的第一步是确定教学目标,而后才是针对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之后是教学反思。
第一环节:互动研讨制定三维目标:
那么怎样科学合理的确定教学目标呢?下面我们以四年级下册大家耳熟能详的一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为例,集体教研,大家动脑,互动开展。
下面大家以手中发放的课文,结合单元教学目标、课后习题,解读教材,先确立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师思考。(约10分钟)
整合课标、教材、学生实际,我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指导写“葛、绷、崎岖”四个字,在随文学习中结合具体语境,删词比较等方法理解“全神贯注、屹立、壮烈豪迈”等词语。
2.理解比喻句、联想句和关键词的妙用,巩固删词比较的阅读法。(课后3)
3.在预习中理清叙述顺序,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导读)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五壮士跳崖和痛击敌人部分,巩固情境联想记忆法。(课后1)
4.学习描写神态、动作等表现人物内心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重点段落,通过默读批注、情境想象、创编表达等过程走进人物内心,体验高尚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激发崇敬感和热爱祖国的自觉意识。
2.常规目标:强化表达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一维目标体现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求,是基础目标、常规目标。包括字词句段(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能力)两个层面的目标。
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目标体现的是本单元、本课的阅读价值和文体特有的教学价值。这维目标往往体现了教学设计的意图,能看出本节课学生通过哪些方法实现了能力和素养的发展。
第三维目标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一维目标在具体的实施中是自然的蕴涵在前两维目标中的。前两维目标到位了,第三维目标也就体现到位了。
下面我给大家具体展现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是依据什么方法和原则来思考的:
第一维目标中关于生字词的确立,备课时往往会被大家模糊化或程式化、轻视化。实际上小学语文是基础语文,“字词句篇”是语文的基本知识,“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能力。这些基本知识与能力的获得,需要依靠训练。所以需要提醒的是,小学高年级不必像低学段那样逐个进行识字教学,但还不能放手。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每课都需要有这样的教学目标,而我们需要进一步明晰的是具体落实在哪些字词上,讲什么,怎么讲—体现当讲则讲,突出重点的原则。另外关于词语的积累、词语的理解都应从学生的眼光出发,审读文中具有理解障碍的语词,通过适当的手段加以解决。“葛、绷、崎岖”这四个字相对学生出错较多,课堂上予以写字的指导、强化。“斩钉截铁、崎岖、屹立、壮烈豪迈”这几个词语的理解,在段落研读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理解和体会,对于推动句子和篇章的理解非常有必要。
关于 “在预习中理清叙述顺序”这一维目标的确立,我考虑到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预习能力,可以在预习中完成课后第二题的作业,既借助了一定的提纲锻炼了学生的预习能力,整体感知了课文,而且又大大地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
所以我想在制定教学目标和内容时,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备课,重点考虑一下三点:
①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②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 ③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和引导?
上述问题可在教学前或开始时进行了解,我们根据了解的实际情况再组织进行下面的教学活动。这样的备课才能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使学生在一堂课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
“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是根据单元导读中“要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运用”来落实的。我们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不能忽视读单元组“导读”和语文园地的“回顾•拓展”,这样才能明确教材的位臵、作用、训练点等。每一组课文是一个单元一个组块,内容有明确的主题,教学有目标指向有重点提示,还有从精读到略读、从扶到放,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指引等方面的训练点,大家备课时一定要注意。
“抓重点段落,通过默读批注、情境想象、创编表达等过程走进人物内心,体验高尚情感”主要体现了老师解读文本的能力。我主要考虑了以下三点:
一是读课后思考练习,明白意图,为确定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课后思考练习,往往就是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编者意图的集中体现”。换句话说,一篇课文的教学,一个课时也好,两个课时也好,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读自悟、通过讨论交流,能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所以我们教学时不妨以课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提出一些少而精的能够统领教学全过程地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本课我以课后习题一“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作为思考点,确定全文以2和6自然段为重点研读段落,通过第2段的品读和情境想象,以第6段跳崖部分的寻找震撼感动,默读批注,自主交流,从而感受人物,增强情感,积淀思考。
二是充分读教材。一读读出情感,读出感动点,读出学生的感动点(至少读三遍或记诵);二读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表达了什么思想)、有什么特点等,明白教材的意图、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还要有自己的思考和价值判断。三做好范读,做到口中读出声音、眼中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手中读出笔记。“跟我读”是最简洁、最有效的朗读指导方法。每一篇课文,每一个段落,每一个关键词都应该在备课时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下一步教学环节的研定时做到有重点的取舍,合理的安排。
三是立根课标,把握教学方向。每一个学段的学生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等方面应达到什么要求,对于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实施建议等,我们老师应该具有高度敏感性和自觉性,应该养成读课程标准的习惯。
例如同样是选择有训练价值的句式或例子,供举一反三的迁移运用,不同的学段就要有不同的训练点。
例如一年级上册可以重点确定一些常用的句式。如《爷爷和小树》:“冬天到了,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夏天到了,小树给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可以让学生用“什么时候,谁给谁做了什么”的句式练习说话。
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围绕第一句话“五彩缤纷的颜料”展开整段内容,这是一种常见的内容结构形式。
四年级下册要把掌握课文主要内容、梳理表达顺序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如《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写圆明园的“毁灭”,要花两段内容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就需引导学生探究知晓。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准则。我们弄清楚了、搞明白了,教学就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我们可以把课程标准中各年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备课本的首页上,做为 “教学指南”。经常翻看课程标准,“温故而知新”。
总之,我们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特别在我们的常规课堂中,一定不能忽视单元导读、课后问题,这些往往很清晰的提示我们教学目标的定位,很方便也很到位;另外充分考虑学情、参考课标的内容、研读文本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教学目标才能全面,合理。
第二环节:课文训练点的提炼: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要凭借一篇篇课文进行。但训练不可能也不需要涉及课文中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也不可能对每一个段落都下同样的功夫。因此课文训练点在备课中应怎样提炼和确定?首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去进行句、段、篇的选择和敲定。看看哪些部分,大至篇章,小至词语,哪些地方可以完成这些教学目标。确定好以后理清顺序,明确训练重点,找准一条主线加以贯穿,完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的高效落实。
中高年级的课文往往很长,这时候就存在长文短教的情况。怎样长文短教呢?抓关键,抓盲区,抓核心。记住这三个原则,就可以大胆取舍,找准重点,进行训练点的提炼。
想起李家栋老师在我们学校讲座时,讲到的关于《给予树》一课的案例。一篇课文一千多字,好多个自然段,教学时怎样长文短教? 第一个抓的点是词语“沉默不语”。
第二个点抓的是小女孩说的那段话中其中一句“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姑娘却什么都没有。”
就是了一个词、一个句子,一节课把学生的思维全部调动起来了,就让学生和文本对话了。
为什么抓“沉默不语”这个词?为什么抓这句话?
“沉默不语”是小女孩神态的描写,什么时候表现的神态?就是在买回圣诞礼物回来的路上,当兄弟姐妹们都谈论着自己的礼物时,金吉娅看着自己手中几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沉默不语。大家想一想:如果是你,本来应该给家人买,给最亲最近的人买,结果没买,给素不相识的人买了以后,你这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老师们琢磨,是高兴吗?不会太高兴。很难过吗?不会太难过,因为她做了一件好事。这时她实际的心理状态是内心很矛盾,是不是?所以她内心矛盾的心理表现出来以后就是默默不语,因为抓住这个词语后才能走进小女孩矛盾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去。后边这句话,“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而那个小姑娘却什么都没有。”一句很朴实的话能表达小女孩美好的心理,什么美好的心理?关爱、仁爱、同情、体贴。所以就抓住了这两点,就可提挈全文。
第三环节:教学环节的安排及设计意图
一、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们都读过了课文,会读文字的同学肯定心里有情感的 激荡。你有什么话要和大家分享?(了解学情)
这是你们初次碰撞文本的情感,相信学完了课文,你还有更 多的话想交流。
1.下面我们开火车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同时同学们边听边思考,随着文字的流淌,看看哪五幅画面在你的脑海中一一掠过。(顺势检查生字词的认读,强调,指导。)
2.老师提几个小问题,看你有没有认真倾听。
副班长是谁?注意这个葛字,师范写,下面这个竖折别漏掉。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师范写,两个月字正因为是绷得紧紧的,所以写得要细长。
他们在崎岖的山路上作战,所以这“崎岖”少不了什么呀?
(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1)
3.假如这是一部电影,那么刚才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那几幅画面?谁能用小标题归纳的方式来交流一下。
(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3,用小标题的方法感知全文)
4.扣住“1941”“晋察冀”“抗日”关键词引导学生交流相关资料,结合第一自然段,引入“一个多月”英勇奋战的情景教学。
(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3)
这类红色经典的文章距离学生比较远,所以有必要在预习中让学生提前进入那个战争的年代,在课的伊始,结合第一段就走入那个烽火连绵,异常残酷的情境中去。
二、研读五壮士英勇的第一幅画像(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1.插入资料,谈任务的艰巨;关注“五”战士的“五”,谈震撼。
五战士身上的任务是多么艰巨啊,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部队和群众转移的任务,要在他们一个人对抗700个人的时间里全部转移。看着这个数字(师指板书五壮士的五),看着这个数字,你想说什么?(谈震撼)
2.聚焦五位壮士英勇抗敌的画面(第二段)。
五壮士害怕了吗?退缩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幅画面,看看这五位战士的表现!
读读这段文字,看看哪一个动作,哪一个神态让你激起对他们无限的崇敬? 预设1:
在这个特写镜头中,你关注到了班长的神态。他是怎样的?(沉着的)
可是这是大敌当前,在密密麻麻的敌人面前,他怎么能够沉着,你看出了什么?
读出来,让每一个敌人都感觉到他的镇定自若,英勇无畏。预设2:
他关注到了副班长的什么?(动作)
“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这个联想句让你的眼前浮现出一个怎样的葛振林?
读出他的怒火,读出他的霸气。预设3:
一个抡字,重如千钧,无限仇恨。谁是宋学义?读 预设4:
哪个词吸引了你?你看到他们的内心了吗?(引导通过绷得紧紧的 全神贯注走入人物内心)
四个特写镜头,通过动作和神态的刻画,让我们清楚了看到了他们强大英勇的内心。
让我们一起把这幅壮烈的画卷动人展现。(师生配合读第2段)如学生读得不理想,可创设情境:此刻,山下的鬼子们正嚣张的挥舞着刺刀,张牙舞爪地围攻上来„„
3.创设情境,进行句式训练。
一人挡700,你揪心吗?此时揪心的何止我们,看啊,朝远处看,转移的部队中,政委(让学生进入情境,通过神态、动作的想象体会艰险,更知英勇)---昔日的战友—;转移的群众中,老村长—乡亲们——
(落实知识能力目标4)
三、研读五壮士英勇的第二幅画面(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1.当新的抉择在斩钉截铁中决定时,又一幅英勇奋战的画卷展开,请同学们读读这些文字,读着读着你会发现一些文字会紧紧地揪住你的心,给你以震撼,给你以洗礼。画下来,写上自己的感受。顶峰歼敌:
预设1 听老师读,“顿时,石头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好不好?为什么?
这一个比喻除了让我们看出这石头的重,还能体会出什么? 谁能读出这比喻句中蕴含的深深仇恨?谁还想读? 预设2 你再读,让我听出来这是多大的一块石头?
谁再读,让我们看见班长是怎样举起这块石头的?
就是这样,就是这样,我们一起走进这可歌可泣的顶峰歼敌。齐读“他刚要┈┈滚落山谷。”这一段。英勇跳崖: 预设1(屹立)
“屹立”是怎样的一种立?注意它旁边有一个“山”?像山一样坚挺、无畏的立着,你看到那幅画面了吗?
看插图,这就是屹立,这就是风吹不倒,雨浇不倒的屹立!谁能把这幅画面读出来? 预设2(删词比较)
我也想读,可以吗?“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第一个跳下深谷。”感觉如何?评价一下?
“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让我们看到了班长马宝玉的身先士卒,这英雄的团队就是这样铸就的。
一个纵身,那份坚定的不犹豫,让我们读出了壮士的悲壮。我们一起来演绎这幅悲壮豪迈的画面。(齐读)预设3(壮烈豪迈)
这是什么样的口号声?
你读!你读!
生死抉择显英雄,英勇跳崖山谷动,这是壮士的气概,读—
英勇就义撼敌胆,让敌人听听壮士言,这是壮烈豪迈的气概,读— 感天动地苍天泣,壮烈豪迈在心间。同学们,这就是壮烈豪迈,这就是五壮士的临别壮言。此时你心中反复出现的一个词语是什么? 2.五壮士跳崖的画面一次次地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带给我们那么多的震撼。会学习的孩子会把文字后面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你先试一试,看看谁具备了这种语文学习能力。出示课件,帮助学生。
五位壮士,眺望着。他们,脸上。班长 说罢,他,然后,像,第一个。战士们,相继。狼牙山上 :
这是!这声音!
3.谁不用看提示,用自己的语言就能够描述出这幅画面。(以情境联想回忆法,拓展积累跳崖这一段。)(落实知识能力目标3)
四、情感升华
1.资料插入,出示结局。
2.课文学到这,你心中又有什么话想说呢?(今天的我们该怎样做才是爱国呢?)(落实情感目标)
编辑
2011-4-18 12:18:51
删除
IP:已记录
Re:高效的课堂教学从三维目标开始 李明丹
信息日志短讯邮箱好友搜索引用回复
No.2
角色:注册会员 等级:★★ 发帖:84 经验:84 金币:84 注册:2008年11月3日
以前备课,简单的设立几个目标(当时也没觉得含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学环节上。如何的连贯,如何抓住一个词让孩子孩子融会贯通的理解,如何在有滋味的读中理解词义。很多时候追求目标以外的东西。或是因为目标简单,不详造成整节课堂简单空洞。今天听了田主任的指导示范。忽然想起,美国人爱在年初制定计划,往往把一年的工作集中于半年完成。因而他们的计划周密而详尽。某时某刻某人某事,详细的无懈可击。于是高效的工作成绩,让他们完全有资格享受夏威夷惬意的放松时光。
锁定目标,围绕他制定详尽的计划,化整为零,大问题变成小 cass,高效也尽在不言中了。如田主任在目标中这样确立——
下面我给大家具体展现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是依据什么方法和原则来思考的:
第一维目标中关于生字词的确立,备课时往往会被大家模糊化或程式化、轻视化。实际上小学语文是基础语文,“字词句篇”是语文的基本知识,“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能力。这些基本知识与能力的获得,需要依靠训练。所以需要提醒的是,小学高年级不必像低学段那样逐个进行识字教学,但还不能放手。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每课都需要有这样的教学目标,而我们需要进一步明晰的是具体落实在哪些字词上,讲什么,怎么讲—体现当讲则讲,突出重点的原则。另外关于词语的积累、词语的理解都应从学生的眼光出发,审读文中具有理解障碍的语词,通过适当的手段加以解决。“葛、绷、崎岖”这四个字相对学生出错较多,课堂上予以写字的指导、强化。“斩钉截铁、崎岖、屹立、壮烈豪迈”这几个词语的理解,在段落研读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理解和体会,对于推动句子和篇章的理解非常有必要。
关于 “在预习中理清叙述顺序”这一维目标的确立,我考虑到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预习能力,可以在预习中完成课后第二题的作业,既借助了一定的提纲锻炼了学生的预习能力,整体感知了课文,而且又大大地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
所以我想在制定教学目标和内容时,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备课,重点考虑一下三点:
①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②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 ③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和引导? 上述问题可在教学前或开始时进行了解,我们根据了解的实际情况再组织进行下面的教学活动。这样的备课才能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使学生在一堂课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
“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是根据单元导读中“要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运用”来落实的。我们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不能忽视读单元组“导读”和语文园地的“回顾•拓展”,这样才能明确教材的位臵、作用、训练点等。每一组课文是一个单元一个组块,内容有明确的主题,教学有目标指向有重点提示,还有从精读到略读、从扶到放,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指引等方面的训练点,大家备课时一定要注意。
“抓重点段落,通过默读批注、情境想象、创编表达等过程走进人物内心,体验高尚情感”主要体现了老师解读文本的能力。我主要考虑了以下三点:
一是读课后思考练习,明白意图,为确定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课后思考练习,往往就是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编者意图的集中体现”。换句话说,一篇课文的教学,一个课时也好,两个课时也好,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读自悟、通过讨论交流,能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所以我们教学时不妨以课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提出一些少而精的能够统领教学全过程地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本课我以课后习题一“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作为思考点,确定全文以2和6自然段为重点研读段落,通过第2段的品读和情境想象,以第6段跳崖部分的寻找震撼感动,默读批注,自主交流,从而感受人物,增强情感,积淀思考。
很好的范本值得我反复研究和学习。
第二篇: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是什么?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是新课程标准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的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
1956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根据布卢姆等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结合我国的教育教学实际,新课程将课程(学教)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
知识和技能目标,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知识与技能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要通过知识与技能来体现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又叫体验性目标。它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根据各学科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具体到教学实践,就是要把原来目标单一(即知识与技能)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
第三篇:如何落实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如何落实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来实现课程目标,我经过不断学习和思考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只有对新课标认真研读和贯彻,才能落实好三维目标。下面我浅谈一下自己的具体实施办法:
首先教师应切实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养教育先进理念,在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既要重视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又要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训练,不能顾此失彼。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时,要对各方面教学目标进行整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在教学过程探究化、教学内容问题化。新课标提出以科学探究为化学课程改革的主题,积极倡导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并在课程内容目标中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仅新教材中安排探究活动就有30几个,足以体现探究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这样的设计,使新概念的教学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培养了探究意识、实验验证意识,更重要的的是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增强了自信心,高效课堂才能成为现实,才能更好地落实三位目标。
改变评价方式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新课程目标的多维性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对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的涵养。这样的评价体系是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的,有助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
总之,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认真研读贯彻《化学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化学新课程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自觉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以及化学课程的施教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才能使 “三维”教学目标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
第四篇:英语课堂教学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2011年 “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课题论文
题目: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
姓名:安海林
学号:51
工作单位:曲周县第三中学
联系电话:***
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
摘要 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意味着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是学生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性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新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了重新定位,每一门课程都提出要对以下三个目标进行有机的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是教师必须研究的话题。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能在探索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好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又反作用于情感与态度。
关键词 英语 课堂教学 三维目标 教学效果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发展是核心,知识、文化积累是基础,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情感态度养成是灵魂,是保证能力发展和知识、文化积累的必要条件,使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这三维目标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相互促进。课程目标都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目标提出来的。三个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是教师必须研究的话题。三维目标是相辅相成、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整合。知识和能力是实施学习、开展活动、获得方法的基础;过程与方法是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和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情感态度是学生探究知识与形成能力的源动力,对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价值观则是正确落实其他目标的导向标。
教学目标是构成一堂好课的第一要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的“指挥棒”,是所有教学行为的“指路明灯”。教学目标引领着师生的教与学,是一堂课教学的终级方向。教师只有在教学前准确、全面地定位好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组织好教学进程,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要体现在教师设计教学过程中,明确它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
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项基础性、常规性任务。在上述案例中,谈论日期是它的语言目标,学习序数词与会用英语表达月份、日期是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会用英语谈论日期并进行日常交际是其基本技能。“双基”贯穿于这一教学过程的始终。扎实的“双基”功底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初中英语课程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目标进行调整,观察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断地进行评价和调整以期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各类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各种感观都动起来。要善于创设情景使学生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并学会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总之,每节课都应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毕竟“双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也是形成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在上述案例所反映出来的教学过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要体现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之中。
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目标,是新课程所强调的、被以往课堂教学所
忽略的新要求。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增强过程与方法目标意识,在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上述案例,采用了情景展示法和实物直观法,如用挂历读认月份和呈现切蛋糕的场面,都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教学法。而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倒好处地运用教具、学具手段,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生动活泼地发展。上述案例的设计过程正体现了学生认知、探知过程与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与步骤相结合,学生们能用已获得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案例,学生学习了月份的英文单词,到用生日话题引出日期的英文表达,最后能通过日期表达来谈论生日,从而强化了谈论日期的语言目标。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不能游离于知识与技能目标之外,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不能游离于学生发展之外。从上述教学案例可以看出,整个教学设计过程是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如学习日期表达必须先学会月份和序数词的表达,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如围绕“Birthday”话题的一系列活动,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过程和方法都是紧紧围绕认知月份、序数词和谈论日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所进行的,做到了在过程进行中和方法的展示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因此,那种为过程而过程,为方法而方法的教学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融合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之中。突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目标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和特征,也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在新课程中的体现。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不能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机械生硬地进行,不能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而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目标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和特征,也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在新课程中的体现。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不能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机械而生硬地进行,不能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而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式的。
新课标指出: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形成运用英语的技能,而且要磨练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情感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能力水平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创造氛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调动他们的情感态度。
新课标指出: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形成运用英语的技能,而且要磨练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情感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能力水平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创造氛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上述案例把学生的情感态度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如以“Birthday”为话题谈论日期,谈论自己的生日,让学生带着积极情感去学习;关于父母的生日,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实际也调查过,的确如此),关于把第一块蛋糕分给谁(Who do you think should get the first cake ?),多数学生没有思考过这一问题,由此教师布置调查身边亲人生日的作业。这都有效地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尊敬长辈、关心长辈的教育,教育学
生心中要有他人,从而调动了他们的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并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上述案例正体现了这一发展过程:生日→日期→生日(调查),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了兴趣,积极探究,并在探索中感悟做人的道理,也强化了对日期表达的知识掌握,正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度统一。总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一门学科而言,是伴随着对该学科的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过程与方法)所实现的学生个性倾向性的提升。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发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是始终存在的。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因此,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需要我们英语教师认真领悟透彻,并力求每节课都体现这些目标,真正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总之,三维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的三个侧面。因此,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课堂教学应该全面关注三维目标,并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解读》陈琳、王蔷、程晓堂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现代英语教学》舒白梅1996年
[3]《外语教学法》应云天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年
[4]《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 赵伶俐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 [5]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五篇:课堂教学,从激发好奇心开始
课堂教学,从激发好奇心开始
四会市下茆镇马陂东霖学校 欧北娣
内容摘要:
1、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善于让学生想问题、提问题。
3、善于让学生挖问题、解决问题。
4、善于引导学生延伸问题。关键词:好奇心
好奇心人皆有之,成人的好奇心较为内敛,很少把好奇心变成问题去请教别人,因为怕被人笑、怕别人说自己幼稚、怕落下笑柄,所以对于好奇的东西一般都是通过自己去实践、探索弄明白,有些甚至不懂装懂。而小孩子则不然,他们的小脑袋里装满问号,碰到不明白的事情总爱问个“为什么?”,一切都浮于表面,没有人会笑话他们,他们也正是靠着这“为什么?”的答案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这些知识是好奇心驱使他们去主动获得的,比起我们要他们记忆的被动获得的知识记忆牢固得多,理解也深刻得多。所以,我们要取得好的学科教学效果,特别是数学科的教学效果,就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激发好奇心开始,培养他们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解决问题及延伸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小学生年纪小,阅历少,对世界充满好奇心,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其实不难。善于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教师懂得用故弄玄虚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找一些新奇的教具、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做一个夸张的动作,卖一个神秘的关子„„都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案例1: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知识时,故意吃力地把一个箩筐搬进教室,学生们对老师的这一举动都觉得非常奇怪,纷纷探头探脑地朝箩筐里张望,都想知道箩筐里装着什么东西,他们一边看一边互相转告:“我看见了,是马铃薯。”、“还有萝卜”、“还有番薯”、“老师拿这些东西来,要干什么呢?”这时,学生的好奇心被引起了。
案例2:一位教师在教学《用排水法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一知识时,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国王,很想将邻国的国土据为己有,但又怕邻国多能人计划失败。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试探邻国有没有能人。他命人制造了一顶精美的皇冠,上面缀满了名贵的珠宝:有鸡蛋在的夜明珠,有闪闪发亮的钻石,还有很多形状各异的宝石。他派人把这顶皇冠送给邻国的国王,条件是邻国必须在两天内算出皇冠的体积。没过两天,邻国就把皇冠的体积算出来了,这个国王了断了攻打邻国的野心。你们知道邻国的国王是用什么方法把冠的体积算出来的吗?
不难想象,当学生们看到箩筐时里的东西,当学生们听到这个有趣的故事,他们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好奇和期待。到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二、善于让学生想问题、提问题。
让学生想问题其实就是让学生猜测,猜测要学习的内容、猜测老师的意图、猜测教具的用法、猜测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把自己的猜测转化为问题,并把问题提出来。如上面的案例1,学生们肯定会提出像——“我们今天是上什么课呢?老师该不会是教我们做菜吧?”“老师来上的肯定是数学课,就是不知道他搬进来的东西有什么用。”„„这样的问题;而案例2中则会提出:“皇冠到底是个什么形状的物体呢?”、“邻国国王用什么方法求出皇冠的体积呢”„„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的猜测,我们先不要给予回答,也不要急于直奔主题,要卖个关子,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增强,求知得到膨胀。
三、善于让学生挖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的求知欲望膨胀到一定的程度,我们就要适时地揭示课题,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找到学习的大方向,使他的思考能紧跟学习内容,并引导学生根据课题去挖掘深一层的问题。如案例1那节课,当学生的猜测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我们就可以告诉学生这节课是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内容,揭示课题后,我们就引导学生挖问题:“看到学习内容,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的问题肯定比刚才的问题要问得深入,问得更紧贴学习内容:“老师,你带进来的东西既不是长方体,也不是正方体,对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帮助呢?”、“该不是这些东西会变成长方体和正方体吧?”„„,对于学生的提问,我们不要作答,要用“还有谁想提问题?”、“还有别的问题吗?”等鼓励性的语言引导他们多提问题,提高学生挖掘问题的能力。
而对于学生挖出来的一大堆问题,我们没必要做到有问必答,应该多用“你说呢?”、“你认为谁能回答你的问题”、“谁能帮助这位同学回答?”等这样的话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寻求帮助,引导学生讨论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四、善于引导学生延伸问题。
经过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解决问题这几个环节的训练,学生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初步的认识,但这时的认识还是比较表面的,比较肤浅的,我们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真正获得知识,就要让学生学会延伸问题。
如案例1到了这个环节,我们就可以把箩筐里的东西发到每一个小组,并配以小刀,这时,学生肯定会明白老师的意图,都会迫不及待地动手操作,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经过一番忙碌,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杰作”呈于老师面前。看着学生们乱七八糟的“杰作”(连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都未搞明白,肯定没几个合格品),我们要让学生作自我评价,跟其它的作品进行比较,再集中比一比谁做的好,为什么?使知识问题得到延伸怎样的形体才是长方体(正方体)?这两种形体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两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据此展开激烈的评比、争论和概括,对学习内容的认识也会更为深刻。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我们教师只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好奇心开始培养学生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解决问题及延伸问题的能力,我们就能在课堂中演好“导”的角色,就能真正做到变“教为主”为“学为主”,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