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对我们现代社会生活的启示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9:53: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道德经》对我们现代社会生活的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道德经》对我们现代社会生活的启示》。

第一篇:《道德经》对我们现代社会生活的启示

《道德经》对我们现代社会生活的启示

【摘要】 老子的《道德经》从过至今已经有了诸多的解读,但是事实却是,解读的人很多,真正去实践的人却是很少。老子的道德经很多时候并不仅仅只是从道德层面去解释和说明一些道理,更是从人性的角度去看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本文也是想从现代社会的诸多现象中去解读和归纳理解老子在道德经中的一些言论。

【关键词】 老子 道德经 现代社会

《道德经》对我们现代社会生活的启示

中国的历史上,佛道儒三家并立,道家算是三家里相对影响较小的一个,也是在历史上没有影响朝代进程的一个。道家算是由老子创立,《道德经》更是大众读物,但是从统治阶级的利益来看,道家的思想不适合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而且佛道两家都是出家人,讲究远离是非,无关俗世。出世之人,讲究清心寡欲,无关功利,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连寺庙里的和尚都没做到这一点,出世和入世,其实在现代社会看来,差别也并不是那么大。但是道家思想仍有其可学习之处,只是道教并没有很好的传承。佛教在唐朝达到一个高峰期,在这个时期,也是道家最为弱势的时期。而道教的人到最后多追求长生,炼制丹药,虽多为帝王所用,但跟平民百姓都没有什么交集,这也是为什么道教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名声不好的原因。尽管道家不像佛家那么声势浩大,却也出了诸如张三丰这样的名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影视作品里,张三丰在布道之时最常用的句子。古人重名节,但是在历史中,我们看到的都是臣子为君主死节之时最常见的现象,何为名,但名节之重,似乎为生之根本,远胜事情本身的是非。然而,史书上所肯定的很多名,未尝不是错。名,有好有坏,但中国历史上为一己之名而在实质上贻害底层民众的人为数不少。试想古代那些功高盖主的将军们,帝王们,哪个不是踩着千万士兵的姓名而被人景仰。汉武帝远驱匈奴,文景二帝的励精图治休养生息所积累下的国力,损耗大半。汉军死伤几何,却无人在意。匈奴投降者亦被斩杀。文治武功,汉武帝已经成为正面角色。被称为奸雄的曹操,在占据兖州之后,属下程昱制人肉脯救活了无数青州的黄巾兵,却在徐州为报父仇而屠城,在官渡之战之后坑杀袁绍军降卒。是他嗜杀?非也。袁绍军降卒甚多,然曹操军在官渡之战前就已经粮草不济,自军都难以在回师途中不断粮,袁绍军就只能看着活活饿死。于公于私,袁绍军降卒都是必死之局。恶名与好名,往往只是一线之差。然而,在真正意义上,二者并无实质差别,都是杀人,只不过一个是敌国,一个是敌对势力,民族不同。所谓正义与邪恶,很多时候界限并不那么分明,其实在利益的分化下,什么是正义,何为道,你谁能分得清。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不尊贤者虚名,民众就不会攀比相争,不去特意哄抬贵重物品,民众就不会生出盗窃占有之心,不去挑拔欲望,民众之心便不会乱。因此圣人治世,便淡其心志,让其吃饱,削弱其争名夺利之志,强健其身体健康生活。如果人民没有名利之心,没有欲望之争,便也就不会有人自以为聪明,要鼓起人的名利之心,作起祸乱,正是如今贪官之所为。送贿受贿也皆出于此也。埋怨现实残酷的人,有没有想过,造成这种残酷的原因就是你内心的名利之心呢?这不过。我们这些凡人都被名利二字困住了而已。让人民不要去自以为聪明,追求逐利被欲望牵着走,不自以为聪以便不会胡来,一切顺自然天道而行,如此无为无欲发展,则无所不为的发展,人类终回走向天道最完美世界,而不堕入恶性循环,走不出杀与被杀的怪圈。然而这一点,却成了我们中国人最做不到的事情。在儒教礼乐的熏陶下,我们的国人爱面子已经爱到了极致的地步。从古至今,金钱和权力就没有完整的分开过,于是也滋生了无尽的罪恶。同样是袁绍和曹操两大诸侯,袁绍好大喜功,又极其爱惜羽翼,曹操由于要东征吕布,又要防着袁绍偷袭,而此时袁绍已经平定公孙瓒,可以说没有了后顾之忧,完全可以乘曹操局势不稳直接抢回汉献帝,但是曹操深知袁绍的弱点:爱好虚名,以至于曹操让给他一个大将军的虚衔就放过了偷袭许都的绝好战机,让曹操有足够的时间东征,稳定局面后与袁绍开战。晋末的国家上层贵族生活腐败糜烂,斗富手段百出,堪称丧心病狂,而底层民众却深受荼毒,朝不保夕。人都爱好美好的事物,这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只是为了一些虚名,一些跟人的本身并没有实质关联的东西而去做出各种荒唐的事情,那就大可不必。不幸的是,从古至今,中国人的这个毛病,从来都没有改掉过。明朝末期,陕西民乱四起,皇族的亲王们还舍不得掏出身家来赈灾保国,受封洛阳的福王,富可敌国,却极其吝啬,以至于李子成率农民军攻入洛阳的时候,福王还想着带着自己的金银财宝逃命继续过自己纸醉金迷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即便是今天,都没有哪个上位者做到这一点。而在我们的公务员的阶层,讲排场的风气则更是盛行。报纸电视总会爆出哪里哪里五星级装修的单位食堂,其实那些单位的负责人不知道勤俭节约这个道理吗?当然知道,但是为什么呢?面子而已。装修好的食堂更显气派,普通民众看了就会羡慕,单位公务员吃饭的时候也更有范。然而,这些又能为老百姓服务些什么呢?谁也说不出来。也就是这样的浮夸之风盛行,在网民的嘴里,人民公仆这个词已经变了味道。“为人民服务,你一个人算人民吗?”也就成了被吐槽很多次的一句话。《道德经》所阐述的道家思想,都注意到了人的本性。圣人以无为而为处事,实行不言的默化教育,尊循天地自然规律,不强行规范其生长,一切按照自然法则的生长,扶持万物成长不据为已有,为万物成长而不恃所能,因为不居功强求,反而是功绩随道永存。言传身教,有自然法则,得失之间泰然处之。只不过我们这些后人都没有领悟到精华,好的心里知道是对的,但仍然克制不住欲望,明知故犯。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从老子这第七章里,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作为世界的一个部分,有人类的一份责任,若是以私心私欲,最终要毁灭的是这个世界。于国家来说,在我的理解,是国家的统治者不能私欲大于公心。所谓公心,是并不是说国家的声望,而是民众的利益所在。国内的很多媒体都在制造美国威胁论,跟很多美国媒体在制造中国威胁论本质上是一样的。尽管我们都知道美国哪些地方不好不好,但毋容置疑美国依旧是全世界第一强国,并不因为我们在某些方面否定它就动摇它的地位。美国在国际上会在乎自己的名声好坏吗?相对来说,更注重自己在各个地区的政治利益。老子的思想早在几千年前就告诉我们,不能目光短浅,更不能只是追求自己的私心私欲而舍弃无视更重要的根本。我们的很多地方政府的办公大楼盖得很豪华,各种标志性建筑,然而这些地方的普通民众真的生活有那么好吗?不见得。国内的县政府盖的“中国白宫”还少吗?可那些贫困县依旧是贫困县。“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类的书籍在图书市场销量一向不错。这就说明,我们社会的主流文化里,老子的《道德经》的理论体系,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所认同,更确切地说是理解、认可和实践。在商业社会的今天,人们往往体会不到,利人至利已的这种需要,往往不负责任,虚假承诺,一味的自以为是,以功利心取代责任心,盲目追求虚名而不顾自身责任,制造社会不公平,产生出极为不好的后果。建设和谐社会,如何建设,让社会的公平公正深入人心,人们自觉以公平公正之心自觉承担自己应负的社会责任,人人为已,人人为人,如此建设和谐社会也便有了希望,现在的律师和法官这种意识不强,造成矛盾激化,社会关系恶化,实在不是中国的幸福。文学作品处处宣扬那种冷漠无情与个人英雄主义,自是一种意淫,切是无利于社会主义的和谐建设。社会群体利益关系到个人利益的意识淡薄,世界便会在个体与个体的利益之间你争我斗,最终是这个社会最多数的普通民众受害。国内的一些事件屡次的发生乃至引起轰动,无一不是我们国内社会特权阶层对自己的责任毫不在意的体现。

《道德经》中的很多地方,依然能给我们现代生活诸多启示,然而,让我们的社会大众去认可和实践,确是难上加难。如此长的历史,已经积累了太多的弊病,而且这中间还有着诸多人性本身的弱点,在我看来,只有极少数人可以做到,这也是为什么真正通晓道家思想的人皆已出世而不问俗世。

参考文献

[1] 中和.《道德经解读》,《道德经解读》[M],2010年

第二篇:古代秘书对现代秘书启示

古代秘书对现代秘书的启示

白梦婕

文秘(2)班2012072095

摘要:我国秘书工作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后,形成了丰富的秘书工作传统。现代秘书借鉴秘书工作,杜新时代秘书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古代现代秘书工作启示

在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征途上,传统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对于秘书工作的传统来讲也不例外。我国古代秘书工作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后,形成了自己丰富的、独特的的诸多传统,级秘书工作的传统。这些传统也如同其他传统一样,有精华亦有糟粕。现代秘书人员借鉴中国古代秘书工作的优良传统,对于做好新时期秘书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1]

世界上最古老的秘书工作,大约可溯源到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约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我国古代的秘书,诞生于殷商后期,距今约三四千年之间。秘书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说,人类社会有了公共事务的管理与社会组织分工,有了领导工作,出现了领导人与领导集团,也就有了秘书工作。秘书在历史上不同时期,称呼不同,如“御史”、“尚书”、“吏”等在历史上都有秘书的工作职能。古代的“秘书”情况与名称多种多样,很难与今天的秘书简单相比,所以“秘书”这一词语实际上只是近代的产物。

一、古代优秀秘书事迹

我国历代的许多优秀史官(秘书)历来都把秉笔直书视为持义、别善恶的神圣事业和崇高美德。为了直书,他们不畏风险,不避斧钺,求实求真,善恶必记,忠于职守,表现了中国古代史官人格上的高风亮节。文天祥在《正气歌》里,把“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作为“塞于天地之间、至至刚”的浩然正气表现之

一。这两则古代史官故事,都高扬着一种誓死遵守史官的职业道德、捍卫史官直书实录传统的精神。

齐太史的故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齐国臣崔杼弑其君齐庄公,齐太史乃秉笔直书:“崔杼弑其君。”崔杼知道后要求史官立即删改,史官坚决不改,崔杼怒,杀了齐太史。齐太史的两个弟弟继承兄长遗志,前仆后继,仍然秉笔直书,也遭到杀害。接着,太史的小弟又义凛然,直书如故。崔杼慑于太史秘书兄弟仨的浩然正气,无可奈何,只好由他直书下去。为了维护记史的直书实录传统,对历史和后代负责,齐国的太史们一个接一个地不畏强暴,不惜以身殉义,视死如归,成为秘书史上秉笔直书的著名范例!

“董狐笔”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07年,晋灵公是个昏君,而晋国正卿(宰相)赵盾(赵简子)是个正直的臣,经常谏劝晋灵公。晋灵公嫌赵盾碍手碍脚,多次派刺客去暗杀赵盾。赵盾只得逃亡,不过在尚未逃亡出境外时,赵盾的族人赵穿便起兵弑杀了晋灵公。晋太史董狐便在史书上写道:“赵盾弑其君”,并且“示之于朝”。赵盾对董狐说:“我并未弑君。”董狐说:“你是正卿,逃亡没有出境,国君就被杀了,你回来后又默认事实,并未法办弑君的人,当然就等于是你弑君了。”赵盾毫无办法,只好长叹一声,听任董狐书写自己弑君了。后来孔子称董狐为“古之良史”、“书法不隐”。同时,孔子也认为,赵盾不干涉史官秉笔直书的权力,也是“良夫”。董狐这种不畏权势、刚正不阿,坚持直书实录的史笔精神,自古以来,都是史家和士人学习的典范。[2]

二、秉笔直书中得到的启示

在中国古代史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许多优秀的史学文化传统,它是古代优秀史官们立德修身和学识智慧的集中表现。正由于有了中国古代秘书文化的“直笔”精神,通过历代诸多史家的努力,不仅为后人留下了量真实可信的文化史料,而且留下了许多举世罕见的、内容宏丰的精神财富与瑰宝。

1.求真求实的经世致用精神。

2.德、识、才、学并举的史学人格。

3.对皇(王)权产生一定的制约力量。

4.推进了史学文化、秘书文化的纯洁和社会历史的进步。

三、对现代秘书工作的启示

我们常说的批判地继承古代史学文化遗产,即不仅要研读古代史家所积累的史学研究成果,而且应从中概括和总结出体现于古代史家身上的优秀史学传统和文化价值。不容置疑,秉笔直书、刚正不阿,历来是古代秘书史官遵循的道德准则,也是他们坚持真理的精神支柱。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曾激励历代秘书史官前赴后继、一往无前;秉笔直书、刚正不阿也被誉为中国史学和秘书文化中,最重要的道德价值与优良传统,世代倡导之,秉承之,发扬之!

1.继承和发扬不为名、不为利、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保持“淡泊名志、宠辱不惊”的心理常态。

2.秘书是领导身边的助手,应该做到不越位揽权,不以权谋私,不现示炫

耀。刚正硬直

3.做到自尊、自重和自爱,无“贪欲”

4.具有坚强的党性、纯正的品德、谦虚的态度、细致的作风

5.思想开放、与时俱进、说实话、干实事的精神

6.埋头务实、富有创造性,长于辞章、娴于辞令,善于出谋划策

7.尊重领导、服务领导,又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个性。

[1]侯璐《轮古代秘书工作传统对现代秘书工作的影响》[A]黑龙江教育学院报2003.1第22卷第1期

[2]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203—20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版

第三篇: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启示

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几点启示

当前中西方管理思想有着不断交流融通的趋势。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古代管理思想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基本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重义轻利,克己奉公;重视追溯道德的本源,维护伦理道德;重视道德教育和修养,强调道德的社会作用;具有以民为本的思想,概括为“仁”、“礼”、“诚”、“孝”、“忠”、“恕”、“中庸”等。这些闪光的思想对现代的企业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借鉴意义。其中的治国安邦、民族精神、为人处事、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经验智慧,在今天仍有其生命力,值得我们来发扬光大。

儒家文化 “儒有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詘于富贵,不溷(hun)君王,不累长上,不闵有司,故为‘儒’” 《礼记儒行》汉人著述从大丈夫气概和君子德行方面去规范儒者精神,涉及自立,容貌,备豫,近人,特立独行,刚毅,忧思,宽裕,举 贤援能,任举,规为,交友,谦让等十几项。《汉书艺文志》(班固)中写道:“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 君顺阴阳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 高。”儒是古代中国社会做人的典范,回答了怎么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人生观问题,因此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形式。

一、现代企业管理经营价值观的启发

经营价值观是企业经营的基本信念和指导原则。我们所说利润最大化、社会效益最大化、市场占有份额最大化等。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强调占有市场、扩大利润,满足客户需求,对社会作出贡献则与儒家思想不谋而合。儒家文化不把金钱看的高于一切,重义轻利,崇尚和追求“均无贫”的社会理想,在这种儒家文化的引导下,企业文化以“经世济民”作为自己的价值目标。比如,元末明初宽厚仁德的大儒商程维宗,礼商济贫的徽商黄莹,崇尚仁德的晋商李明性,清朝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他们往往对民族,对国家怀有无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服务社会为己任,经营企业殚精竭虑,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儒家文化正在逐渐变成一种文化和经济的纽带,深入到本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层面。甚至在西方,儒家文化的影响也呈现发展的趋势。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儒学风暴到九十年代美国工商管理界把《论语》作为管理伦理、商业伦理的辅助教材,而且还纷纷召开诸如“儒商精神与现代企业发展”之类的研讨会。西方的经营价值观受中国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日立公司的经营价值观标榜为“和、诚、开拓精神”,丰田公司为“优良的产品、优良的思想、世界的丰田”我们中国现在的上市公司以及大型国有企业,如海尔集团等每年都有出具社会责任报告,体现了对社会所做的贡献。

二、现代企业管理经营伦理观的启发

在中国历史上,凡是成功的商业经营者都是以诚信为先,我们都看过《乔家大院》,乔致庸,作为中国晋商的一个代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营伦理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逐渐的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所以企业必须进行调查研究市场,研究人们消费的变化,企业都应该以优良产品质量和良好信誉赢得消费者和市场,能否长久的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我认为最根本的就是诚信经营,应诚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一个企业长久永恒的发展,需要不断地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健全售后服务体系,开拓新的市场,不能把精力放到坑蒙拐骗等外门邪道上,以诚信赢得真正的忠实的消费者,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更多的效益,靠一时的欺骗最终受害的是自己本身,难以获得长久的发展。有一年,美国的水果商布朗的苹果园遭受到冰雹和风霜的打击,苹果瘢痕累累,这样一年的辛勤劳动将付之东流,他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在报纸上将瘢痕累累的苹果照片登出,随后附了一则广告:“唯我的苹果生长在高山地带,那里有变化无常的天气,时而艳阳高照,时而狂风暴雨,以至于苹果瘢痕累累,吃起来别有滋味”。结果布朗先生获得了成功。我认为这是诚信经营结出的累累硕果,主要是他没有采取欺骗消费者的方式,而是以诚信地态度告诉消费者,取得了消费者的信任,这种有效的 营销方式和经营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

“和”,处理企业内部各方面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原则,其基本要求就是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上下左右之间都要团结协作,和衷共济,上下同心。“仁”,领导要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不仅要有物质方面的报酬还要有精神方面的鼓励和关怀。这就要求我们以“仁爱”之心,以平等的态度尊重职工,对待同事,关心职工,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劳动成果,无论分工的不同和差距,但是劳动成果是一样的,没有什么贵贱之分,尊重他们所创造的一切价值,对他们为企业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的予以采纳和接受,关心职工群众的文体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创造传承百年的优秀企业文化。关心职工群众的家庭生活,对他们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其在工作中无后顾之忧,企业领导要作为企业的一员常和群众多沟通、多交流,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是难以建立起同企业职工的诚信机制的。

三、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的启发

儒家的经营方式,儒家文化从不把商业经营看成一种纯粹的商业活动,而是一种更为广义的社会和生活活动,更重视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方式。企业管理中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就需要让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为他们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鼓励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将心中对企业的管理的看法尽可能的表达出来。而企业则需要对那些好的建议与方案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这样就更能够激发出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的积极性,为他们构建出一个良好的平台。

企业必须要注重尊重员工的主人翁地位,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对鼓舞企业员工的士气,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作为一个社会性的经济体,企业有着自身的追求目标。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当企业的目标与个人目标能够在最大限度上趋于一致时,企业对员工提出的要求将能够转化为职工的自我要求。同时,如果员工将自己看作是企业的主人,将企业看作是自己的家,那么就能够更加自觉的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规范。从这一点上来说,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中企业目标并不是从外部施加给职工的约束和限制,而是企业员工发展内心的追求与为之奉献的力量。让职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去,员工能够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而企业则能够达到更高的效益目标。例如海尔集团所实行的自我约束下的参与式管理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让员工产于到企业管理中的模式。通过培训,职工能够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让自己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当职工的个人能力提高时,他们能够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进而对企业会产生更多的归属感、安全感和认同感。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就需要重视员工的培训,为他们尽可能的提供各种培训的机会,鼓励员工自己多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培训不仅仅是提高员工的技能,同时也是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灌输,进而让职工能够更好的了解企业的意图与信息,对企业有着更多的了解,与企业取得一致的想法。通过培训能够在员工的脑海中深深地打下企业的烙印,帮助职工树立起正确的行为准则与思维模式,认识到自身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在当今有着这样的一条规律:优秀的公司,它所培养的人才只适合它这片土壤和企业,而不是走到哪儿都适合的,因此,不应该因为担心员工将来的跳槽而不愿意为员工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

儒家文化作为统治中国几千年的优秀主流文化,深深影响者我们。当今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面临着如何适应现代发展,进行提炼、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要以宽阔的胸怀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同时对儒家文化发扬光大,不断构建独具特色的现代企业经营理念。

第四篇:学记对现代的启示

《学记》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摘要: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既有教育家思想家的个别阐述,又有集多家思想于一炉的总结性论著。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教育教学专著,《学记》对先秦儒家教育教学活动做了理论总结,对现代教育仍然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学记 教育 启示

《学记》[1]是《礼记》中的一篇,用一千二百多字,专门而集中论述了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2],论及教育作用、目的、制度、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等现代教育学中的一些主要范畴[3]。

一、解读学记

1.教育的作用与目的

《学记》开篇点出教育的作用与目的,即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而“发虑宪,求善良,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未足以化民”。所以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就得注重教育,要感化民众,形成良好风俗只有通过教育渠道来解决。

2.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指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4]。《学记》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按行政建制设立学校。入学时实行“比年入学”,即每一年都有适龄学生入学,修业年限为九年。

在管理上注重入学教育,“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开学时主管官员带领师生祭祀先圣先师,表示尊师重教。还要“《宵雅》肄三官其始;入学鼓箧孙其业;夏楚二物收其威;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时观而弗语,存其心;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学生要吟诵三篇叙述君臣和睦的诗,使他们学习如何做官;按鼓声开箱取出学习用品,使其严肃地对待学业;同时展示戒尺,以维持秩序;一般不去考查学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愿去学习;教师应先观察而不要事先告诉他们什么,以便让他们用心思考;年长的学生请教教师,年少的学生要注意听,而不要插问,因为学习应循序渐进[5]。

考查实行“中年考校”,每隔一年考察一次学业,“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 “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则“谓之大成”。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培养方式服务于教育目的。

3.教育教学原则[2] 在教育教学上,《学记》提出了一系列原则,并且大多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述,充分考虑了利弊关系。

藏息相辅原则:“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即按时进行正课教学,休息的时候,也有课外作业。课内受业要学好正课;在家休息,要学好各种杂艺。

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即在错误或不良倾向发生前加以防止叫做预防。否则,“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错误或不良习气出现了再去禁止,就有坚固不易攻破的趋势。

及时性原则:“当其可之谓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教学,叫及时。否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错过了最佳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

循序渐进原则:“不凌节而施之谓孙,” 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还有“学不躐等”均提及循序渐进。否则“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杂乱无章而不按规律施教,打乱了条理,效果适得其反。

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 互相观摩,取长补短。否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独自一人瞑思苦想,不与他人交流讨论,就会造成学识浅薄,见闻不广,见解不深刻。

长善救失原则:“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指出了学习中的四种不足:一味贪多、片面求精、轻心浮躁、畏难不前或者说浅尝辄止。所以“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启发引导原则:“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但不牵着鼻子走,督促鼓励但不压抑,打开思路但不提供现成答案的人“可以为人师也”。而那些“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的情形,将使学生“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照本宣科,大量灌输,只顾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学习效果,致使他们不能安下心来求学。这样,学生就会痛恶他的学业,并怨恨老师,把学习看成苦差事,而不懂得它的好处,虽然学习结业,但会很快忘记所学的东西。

4.教学方法 讲解法:“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善于教人的人,不仅给人以知识,还要诱导学生自觉地跟着他学。讲课要简单明确,精练完善,举例不多,但能说明问题。

问答法:“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 会提问的人—如同木工砍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先问容易的问题,再问难题,这样,问题就会容易解决;不会提问题的人却与此相反。会对待提问的人,如同撞钟一样,用力小,钟声则小,用力大,钟声则大,从容地响,让别人把问题说完再慢慢回答;不会回答问题的恰巧与此相反。

练习法:“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即所谓的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要经常练习。

二、评价与启示

作为中国古代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著作,《学记》留给我们许多思考的空间和反思的余地。需要选择性吸收其精华,剔除其不合理的东西。

首先从其所描述的教育的作用与目的或功能看,《学记》侧重于教育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把目光放在统治百姓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上,被后来的统治阶级加以利用。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它无疑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极大的贡献,社会处于前进状况时,教育表现为一种正向的促进功能;但当统治者昏庸无道时,教育往往也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思想桎梏,使得部分知识分子愚忠于昏君而损害国家利益。同时它还忽视了教育的个体功能——满足个体体验精神上的幸福。因此读书人往往不能读书穷理,而是十年寒窗饱读后货与帝王家。并且作为儒家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结,必然欠缺生产方面的知识。或许《学记》中所述教育目的还有一层意思:让民众都受到教育,使其明白事理,进而移风易俗。这是值得提倡的,没有每一个人的发展就谈不上化民易俗。一个愚昧的集民族是谈不上有前途的。

按行政建制设立学校,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在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均有这个现象,保证适龄学生能够就近入学,这也是一种人文关怀。注重入学教育,用高雅的诗歌作为学习生活的开始,在无声的教育中起到荡涤心灵的作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用高雅的音乐感染学生心灵,如中国的古典音乐、西方的交响曲等等。内心的感染往往比外在的约束更能达到教育目的。但是使用“夏楚二物”则带有逼迫的性质,棍棒底下不一定出高徒,而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引导学生自主去探寻。

考试隔年一次,且逐渐提高,就其内容而言,能够考查学生的真实能力,特别是那知类通达的大成阶段,行大节履大艺,对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做全面考察。这比起现在的某些僵硬的考试要合理得多。

教育教学原则至今有生命力,藏息相辅,强调课外复习和广泛阅读与思考。特别是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光靠在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特别需要在课外进行大量阅读。预防原则,将不良倾向扼杀于尚未萌芽的时候,否则就难以消除,量变与质变没有严格的界限。今天的许多问题学生,很有可能在一次次的纵容中逐渐惯出来的。及时原则,要求把握最佳学习时机,善于引导学生在大好时光里潜心于学习,不然错过机会难以集中精力,万事成蹉跎。事物发展通常不是爆发式的,而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渐发展的,学习也不例外,教师如果不善于循序渐进启发引导,则学生在开始就倍感痛苦,就很难打好基础,缺乏学习兴趣,后面就欠缺发展后劲。而启发引导还可以引起师生之间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任何一个人都有其长处,都有值得他人学习借鉴的地方,任何一个人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都需要他人指点帮助,所以同学之间需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符合《学记》所说的学习观摩原则。

作为一部经典文献,《学记》至今仍然具有借鉴意义和研究价值。需要用与时俱进眼光和行动去焕发其生机,发挥教育促进社会进步和个人身心和谐发展的作用,培养大量优秀人才,能够纵横捭阖,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引领时代发展潮流,为民族复兴提供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陈戍国.礼记校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4.263—270.[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3.[3]孙培青,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第一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88.[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原理[M].(第二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5]高时良.礼记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说明:文中引号部分均同[1].

第五篇: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启示

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中式园林的启示

中国园林古典艺术源远流长,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优秀的部分对于现代中式园林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代中式园林在全面吸收与继承古典园林成就的基础上更加开放与自由,艺术手法亦有革命性的创新。总的来说,偏重于整体构图,但极少轴线对称,但极少轴线对称,有时也分区设景,但各景点之间的流动性更强,界线也更模糊,形态上偏于规整,亦不排斥自然的形态。从整体上说,大景重整体有气势,小景有变化亦简洁。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以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最主要的方法是各种建筑的运用。在漏窗里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青竹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园林建筑往往有堂有廊,有亭有榭,有楼有台。人工的石洞,石阶,都显示自然的美色。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大地等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相接,以使园林体

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

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之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山、水、植物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中国古典园林中利用这些要素,并对其有意识地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典型化的自然景观。现代中式园林的趋势走向也由“模仿”自然向自然发展,这恰恰是对中国古典园林中“天人合一”自然.顺应自然.融于自然的设计理念的延续,在此基础上更适宜的顺应的当今的时代性,城市中自然式园林营造的根本任务,除了展示给人们自然形式的美,还有一点就是调节人居环境中的生态平衡,这同时也是自然美得以展示的前提。

现代园林它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清晰,从社会主义运动先驱欧文的新和谐工业村,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20世纪70~80年代兴起的生态城市及可持续城市。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人类文明、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的融合,让科学的生态自然构成融入到人的生活之中,让人们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的过程。单纯从景观营造角度考虑,生态原则也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规则式的景观易滞于呆板,而自然式的园林往往流于散漫。在对自然式景观的控制方面,除了设计者有意为之的设计手法的控制,生态的营造原则也同样可以发挥作用,并且这是基于自然景观内部的一种潜在秩序,较人为的控制更为科学合理,不露痕迹,是古典园林造园理念的一种升华。

建筑大师童离曾说过:“造园要素:一为花木池鱼;二为屋宇;三为叠石。”其中,第一个要素是自然要素,第二个属于人工造物,第三个要素则介于两者之间。在这些基本要素中就产生了“意”:一种天、地、人和谐统一的愿望。在这样的造园过程中就需要一些基本的美学标准,我们可以概括为:得体合宜,含蓄丰富,寓情于景。花木池鱼便代表的是水景的艺术,水作为生命之源,从大自然赋予人类生命的那一刻起,就与人类有着不解的渊源。中国古典园林讲究“无水不成园”。无论北方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私家园林都对水这种自然元素备加喜爱。“一池三山”、“水狭必间其隔”等等都是有关水景的重要理论,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常把水与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心理感受结合起来,孔子就有“仁者爱山,智者乐水”的古训;古代的风水术对水也特别的重视,“有山无水休寻地”,把水看成寻找吉地的重要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林立的混凝土建筑的灰色环境感到厌倦,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水景则是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人们赏水、亲水的需要,目前从住宅小区到城市广场的环境设计都在加大水体。在现代中式园林中,水体景观重在创造空间,通过水体的蜿蜒曲折使得空间变“大”,或是建造小桥,用桥分隔水面,使水面有层次感。水景形态上也是动静结合,给园林增加了不少灵气。水景使环境与人类更加亲近。

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古典园林传统的置石与山水园林相依相随,在古典园林中占居着重要的地位,并不断的自我完善,形成了一个博大精深而源远流长的造园艺术体系。不管是“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帝王宫苑,还是“幽君磊,原非得以,不能置身岩下与木石君,故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所谓无聊之极思也。然能变城市为山林,招飞峰使君平地。自是神仙妙术,假乎于人,以示奇也”的私家园林,都追求山林之乐,对置石和堆山叠石都有着很高的造诣。无园不石,无石不奇,石在古典园林中被赋予了强烈的情感。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发达,时代变迁,地域文化融合,当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哲学、美学思潮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置石和山石景观在现代中式园林环境中,置石一般和灌木或草本结合,山石多出现在较大的空地上,表现了石在环境中较强的造型能力,成为创造个性空间的一个重要手段,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自然的气息为人们生活环境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和遐想。面临现代环境艺术中无限的发展机遇,追求自然、返朴归真的潮流主导,置石与山石景观展示出不衰的生命力。但无论在石材选用、表现形式、处置办法及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处于发展、探索之中。景石的布置和山石景观的营造,遵循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原则。对景石的选材、山石景观的造型、意境的创造都要细心观察,潜心研究,深入自然,发现山石自然的精彩,创造出石材本身自然个性的一面。在置石和山石景观艺术创作过程中,不能牵强附会,不能无中生有,应和谐有序,有感而发,认识和掌握景石自然特征与环境协调关系。根据景石不同特征可营造出不同形式的山石景观艺术类型。

在继承古典园林堆山叠石艺术的同时,又宏扬传统的赏石置石鉴赏文化,发展其艺术成就。置石与山石景观作为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大地山川的钟灵毓秀及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高度的艺术水平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挖掘、完善传统置石与山石景观艺术理论,使其成为可资借鉴并部分继承的财富,展望前景,博大精深的古典园林艺术必然会发挥其作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融汇于新园林环境之中。

古典园林是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利用不同植物特有的文化寓意丰富植物观赏内容、寄托园主思想情怀,这样的例子在古典园林中屡见不鲜,如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被认为是脱离庸俗而具有理想的象征;竹则被认为是刚直不阿,有气节的君子等等。植物配置与诗情画意结合,如苏州拙政园的“听雨轩”、“留听阁”借芭蕉、残荷在风吹雨打的条件下所产生的声响效果而给人以艺术感受;承德离宫中的“万鹤松风”景点,也是借风掠松林而发出的瑟瑟涛声而感染人的。古典园林植物造景非常强调艺术性原则,很大程度上受到园主和造园家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的影响。对于现代中式园林设计师来说,挖掘其艺术和文化内涵,结合时代特征,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因此尊重自然

植物群落的生长规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

如今植物配置设计的必然准则。在设计中要求设计师以人为本,结合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等多学科设计,现代中式园林中植物配置强调的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原则。以古鉴今,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是必然的趋势。只有当园林环境和文化心理相互交融才能给使用者带来长久的记忆和真正的平静。

现代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主要选用能代表华夏文明的几种色彩,以中国红、琉

璃黄、长城灰、玉脂白、国槐绿为主,结合景观材料及新中式的表情定位,还常常使用到木原色及黑色,这些色彩共同来营造景观的表情,营造崇高、喜庆、祥和、宁静、内敛的现代中式园林景观空间。

现代园林是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继承与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逐渐深

下载《道德经》对我们现代社会生活的启示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道德经》对我们现代社会生活的启示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庄子哲学及其对现代的启示

    中国哲学概论 浅谈庄子哲学及其对现代的启示 王名利 西北民族大学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2级生物技术1班 P122115104 摘要:庄子的哲学蕴含了无尽的智慧,他的自由观、境界论以......

    古代奥林匹克对现代奥林匹克的启示

    古代奥林匹克对现代奥林匹克的启示 系别:财经系班级:学号:姓名:王帆 106班 02 古代奥林匹克对现代奥林匹克的启示 首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在雅典举行,当时只有9个比赛项目,参赛者仅300余......

    《道德经》“道法自然”观中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道德经》“道法自然”观中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摘要:作为道教的核心经典和古代东方著名的哲学著作,《道德经》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其中的“道法自然......

    外军价值观对我们的启示

    当代外军价值观给我的启示 军人核心价值观体现出国家对军队的基本要求,是军队完成肩负使命的可靠保证,体现了军队的性质和宗旨,是其军魂之所在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引领着军人的理......

    一二九运动对我们的启示

    一二九运动对我们的启示 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

    玻璃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河南工程学院《中外设计史》考查课 专业论文玻璃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学生姓名:学院:专业班级:专业课程:任课教师:2014年10月20日 1 摘 要 玻璃艺术是以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

    福寿沟对现代城市排水系统的启示

    福寿沟对现代城市排水系统的启示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发展中“重地上,轻地下”的盲目发展,造成许多城市内涝严重,而千年不涝的赣州古城对比鲜明。从赣州古城的地下......

    道家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道家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指导教师学院:商学院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班级:7班姓名:学号:道家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摘 要]本文阐述了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社会内涵, 并揭示了道家“......